高二合格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控制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

(4)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4、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意义: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①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确认。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③有利于各自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5、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初次分配)

③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再分配)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6、财政的作用: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免费义务教育、各种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

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等。)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7、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8、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1)增值税:①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②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2)个人所得税:①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②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为什么要规范市场秩序?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原因:①必然性: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②重要性: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才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坚持和完善各项市场规则。(治标)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10、坚持新发展理念: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11、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2)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3)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必修二《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

一、公民

1、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公民有序进行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二、政府

1、国体

2、政府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家行政机关。

3、政府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5、政府的原则、对人民负责。

6、政府的权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治,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7、政府决策: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8、自觉接受监督:①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三、党

重难二党为什么(怎么)做一件事

1、性质和宗旨: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执政方式:完善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民主和依法执政。

4、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5、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6、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党员和党组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8、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修三《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

一、文化对人的作用

(1)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来源:文化对人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特点: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2)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怎么进行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既要“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改造传统文化,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4、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投身群众实践,虚心向群众学习。

5、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6、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必修四《哲学生活》必背知识点

一、辩证唯物论

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方法论)要重视实践活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

【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3)真理是具体的。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

(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方法论)①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②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①树立全局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②重视部分的作

亡。(方法论)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①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1.【对立统一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不同场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占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①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