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钣金加工费用估算

关于钣金加工费用估算
关于钣金加工费用估算

关于钣金加工费用估算

钣金件的成本核算变化多端,要看具体的图子而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须要懂过种钣金件加工方法,

总的说来产品的价格=材料费+加工费+(表面处理费)+各种税费+利润。如果钣金需要模具时,需加上模具费

模具費(依鈑金製作工法估算成型所需最少站別1站=1套模具)

1.1 模具中又依模具用途選擇不同的材料表面處理加工機具大小加工數量精度要求 ...

2.材料(依牌價注意是否為特殊鋼種是否需進口)

3.運費(大型鈑金運輸費用)

4.稅

5. 15~20%管銷利潤費用

以上為我知道的參考參考

普通钣金件加工一般是这样的总价=材料费+加工费+固定标准件+表面装饰+利润,管理费+税率

小批量不使用模具加工时一般我们是这样计算的材料的净重*(1.2~1.3)=毛重,依此毛重*材料单价算出材料费用;加工费用=(1~1.5)*材料费;装饰费用电镀类的一般以零件净重算的,一公斤零件多少钱,喷涂的是一平米多少钱;比如镀镍我们以8~10/kg计(我是江苏南京地区),材料费+加工费+固定标准件+表面装饰=成本,利润一般可以选择成本*(1 5%~20%);税率=(成本+利润,管理费)*0.17,这种估算有个注意点:材料费必须是不含税的。

大批量生产需要用模具时,一般分模具报价和部品报价,用模具的话,零件加工费用可能比较低,总利润要要生产量来保证了。我们厂的原材料费用.一般是净材料除材料利用率.因为钣金制造在下料过程中会存在边角料不能使用的问题.那些有的还能现次利用, 有的却只能作废料卖.

钣金件成本构成一般分为下面几个部分组成:

1、材料费

2、标准件费用

3、工序加工费

4、包装费

5、运输费

6、管理费用

7、利润

详见《成本核算格式》表。

一、材料费

材料费指按图纸要求的净材料费用=材料体积*材料密度*材料单价

二、标准件费用

指图纸要求的标准件费用。

三、工序加工费

指加工成产品所需要的每道工序所需的加工费用。各工序构成详见《成本核算格式》和《各工序成本构成表》。现列举主要工序成本构成进行说明

1、CNC落料

其成本构成=设备折旧摊销+人工成本+辅助材料

设备折旧摊销:

设备折旧按5年计算,每年按12个月,每月22天,每天8小时记。

例如:200万的设备,每小时设备折旧=200*10000/5/12/22/8=189.4元/小时

人工成本:

每台CNC需要3个技术员操作,每个技术员月平均工资=1800元,每月上班22天,每天8小时,即每小时成本=1800*3/22/8=31元/小时

辅料成本:

指设备工作所需的润滑剂、挥发液等辅助生产物料,每台设备每月大概需要1000元,按每月22天,每天8小时计,每小时成本=1000/22/8=5.68元/小时

2、折弯

其成本构成=设备折旧摊销+人工成本+辅助材料

设备折旧摊销:

设备折旧按5年计算,每年按12个月,每月22天,每天8小时记。

例如:50万的设备,每分钟设备折旧=50*10000/5/12/22/8/60=0.79元/分钟

折一道弯一般花10秒到100秒不等,故折弯每刀设备折旧=0.13-1.3元/刀。

人工成本:

每台设备需要1个技术员操作,每个技术员月平均工资=1800元,每月上班22天,每天8小时,即每分钟成本=1800/22/8/60=0.17元/分钟,每分钟平均可以折1-2个弯,故:每道弯的人工成本=0.08-0.17元/刀

辅料成本:

折弯机每台每月所用的辅料成本为600元,按每月22天,每天8小时计,每小时成本=60 0/22/8/60=0.06元/刀

3、表面处理

外发的按采购价格(如:电镀、氧化)

喷涂费用构成:

喷涂费=粉末材料费+人工费+辅料费+设备折旧

粉末材料费:计算方法一般按平方米计算,每公斤粉末价格在25-60元不等(主要与客户要求有关),每公斤粉末一般可以喷4-5个平方。

粉末材料费=6-15元/平方

人工费:喷涂线一共15人,每人按1200元/月,每月按22天,每天按8小时,每小时可以喷30平方米。

人工费=15*1200/22/8/30=3.4元/平方

辅料费:主要指前处理液、固化炉所用的燃料费用,每月为5万元,每月按22天,每天8小时,每小时喷30平方米。

辅料费=9.47元/平方

设备折旧:喷涂线投资100万,按5年折旧,每年12月,每月22天,每天8小时,每小时喷30平方米。

设备折旧费用=100*10000/5/12/22/8/30=3.16元/平方

总的喷涂费用=22-32元/平方米

若要局部保护喷涂,费用会更高。

四、包装费

按产品不同,包装要求不同,价格不一样,一般在20-30元/立方米

五、运输管理费

运输费用摊算到产品里。

六、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有两部分:厂租水电和财务费用

厂租水电:

每月的厂租水电费用15万,每月产值按400万算,厂租水电应占产值的比例为=15/400=3. 75%

财务费用:

由于应收应付周期不匹配(我们现金买材料,客户月结60天),我们需要压至少3个月左右的资金,按银行利息为1.25-1.5%

故:管理费用应占总销售价格的5%左右。

七、利润

考虑公司的长期发展和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我们的利润点为10%-15%

钣金技术要求大全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8.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2000. 9.未标注尺寸公差应该按照GB/T1804-m 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11.未注圆角半径R5。 12.未注倒角均为2×45°。 13.锐角倒钝。 23.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24.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26.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28.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68.补焊前必须将缺陷彻底清除,坡口面应修的平整圆滑,不得有尖角存在。 84.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磕碰、乱扣和毛刺等缺陷。 钣金技术要求大全 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4.经调质处理,28HRC~32HRC。 5.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40HRC~45HRC。 6.渗碳深度0.3mm。 7.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8.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2000. 9.未标注尺寸公差应该按照GB/T1804-m 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11.未注圆角半径R5。 12.未注倒角均为2×45°。 13.锐角倒钝。

14.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15.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20.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21.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22.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 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 装配。 27.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 力矩紧固。 29.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 的60%,并应均匀分布。 30.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31.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32.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 不均现象。 33.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34.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35.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 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 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 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36.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37.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38.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39.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 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 换页 态下钻铰、配销。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40.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 应小于70%。 41.合金轴承衬表面成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 现象,在接触角外的

钣金件展开尺寸计算方法

钣金件展开尺寸计算方法 2008年10月27日星期一下午 08:36 只有通用的原理,就是中性面没有变化,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按经验公式计算 第一种方法是剪一个一百宽的料,用折弯机这一道弯,记住板厚。加减系数便出来了,试三次取中数即可。这是最简便的方法。 可以学习PROE。CAXA软件,哪里有自动展开功能。不过系数还要靠前面试出来。 由公式可以计算,不过不好记,给大家列一个常用系数吧 板厚系数(毫米) 1, 1.6-1.8。 1.5, 2.4-2.6。 2.0, 3.3-3.5。 2.5, 4.2-4.5 3.0, 5.0-5.3 。 (系数会随你折弯下摸所用的槽宽的大小变化)仅供参考。 公式的话L=pa/2*r+y*T比较准确。 用 catial三维软件构造,软件本身有展开的功能 展开尺寸-L;折弯角-β;厚度-T;半径-R 1。0°≤β≤90° L=A+B-2(R+T)+(R+T/3)*(180-β)∏/180 2.β=90° L=A+B-0.429R-1.47T 3.90°≤β≤150° L=A+B-2(R+T)tan[(180-β)/2]+(R=T/2)(180-β)∏/180 4.150°≤β≤180° L=A+B 折弯参数表 材质板厚折弯系数标准下模特殊折弯尺寸(最小值)

板厚T 折弯系数 Y因子 铁板 (SPCC、SECC) T=0.5 0.9 V4 A=3.0 B=4.5 0.5 0.9 1.0584074 T=0.8 1.4 V4 A=3.2 B=5 0.8 1.4 0.786504625 T=1.0 1.7 V6 A=3.5 B=5.4 1 1.7 0.7292037 T=1.2 1.9 V6 A=4.2 B=6.4 1.2 1.9 0.774336417 T=1.5 2.5 V8 A=4.8 B=7.3 1.5 2.5 0.619469133 T=2.0 3.4 V12 A=6 B=9.2 2 3.4 0.51460185 T=2.5 4.3 V16 A=9.0 B=12.2 2.5 4.3 0.45168148 T=3.0 5.1 V16 A=9.6 B=12.9 3 5.1 0.4430679 T=4.0 6.5 V16 A=16.8 B=21.3 4 6.5 0.482300925 #DIV/0! 铝板(AL) T=0.5 0.8 V4 A=2.9 B=4.4 0.5 0.8 1.2584074 T=0.8 1.2 V4 A=3.1 B=4.9 0.8 1.2 1.036504625 T=1.0 1.6 V6 A=3.3 B=5.3 1 1.6 0.8292037 T=1.2 1.9 V8 A=3.5 B=5.7 1.2 1.9 0.774336417 T=1.5 2.3 V8 A=4.7 B=7.2 1.5 2.3 0.752802467 T=2.0 3.2 V12 A=6 B=9.1 2 3.2 0.61460185 T=2.5 4.1 V16 A=8.9 B=12.1 2.5 4.1 0.53168148 T=3.0 5 V16 A=9 B=12.8 3 5 0.476401233 T=4.0 6.3 V16 A=16.5 B=21.2 4 6.3 0.532300925 #DIV/0! 铜板(CU) T=0.5 0.8 V4 A=2.9 B=4.4 0.5 0.8 1.2584074 T=0.8 1.3 V4 A=3.2 B=5.0 0.8 1.3 0.911504625 T=1.0 1.7 V6 A=3.4 B=5.4 1 1.7 0.7292037 T=1.2 2 V8 A=3.5 B=5.8 1.2 2 0.691003083 T=1.5 2.3 V8 A=4.7 B=7.2 1.5 2.3 0.752802467 T=2.0 3.3 V12 A=6 B=9.2 2 3.3 0.56460185 T=2.5 4.2 V16 A=8.6 B=12.2 2.5 4.2 0.49168148 T=3.0 5 V16 A=9 B=12.8 3 5 0.476401233 T=4.0 6.3 V16 A=16.5 B=21.2 4 6.3 0.532300925

(完整版)钣金工艺规范及折弯及模具手册

钣金工艺规范及折弯机模具手册 1简介 1.1钣金所用材料 常用材料有:冷轧板SPCC、热轧板SPHC、电解板SECC、普通铝板及铝合金板AL1050、AL5052-H32,不锈钢板SUS304、覆铝锌钢板. 1.2典型钣金件加工流程 图面展开---编程---下料(剪、冲、割)----冲网孔----校平----拉丝----冲凸包----压铆----折弯-----焊接----立体拉丝----表处----组装 2下料 2.1数冲是用数控冲床加工,板材厚度加工范围为:冷扎板、热扎板小于或等于 3.0mm;铝板小于或等于 4.0mm;不锈钢小于2.0mm。 2.1.1 冲孔有最小尺寸要求 冲孔最小尺寸与孔的形状、材料机械性能和材料厚度有关。t为材料厚度,冲孔尺寸一般不小于1.5t。如遇特殊情况,可参照下表: 图2.1.1 冲孔形状示例 * t为材料厚度,冲孔最小尺寸一般不小于1.2mm。 冲孔最小尺寸列表

2.1.2 数冲的孔间距与孔边距 零件的冲孔边缘离外形的最小距离随零件与孔的形状不同有一定的限制,见图2.1.2。当冲 应不小于1.5t。 2.1.3 折弯件及拉深件不可选用数冲下料,可选用二次激光切割。 2.1.4 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螺钉、螺栓过孔和沉头座的结构尺寸按下表选取取。对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如果板材太薄难以同时保证过孔d2和沉孔D,应优先保证过孔d2。 用于螺钉、螺栓的过孔 *要求钣材厚度t≥h。 用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及过孔

*要求钣材厚度t≥h。 用于沉头铆钉的沉头座及过孔 激光切割是用激光机飞行切割加工,板材厚度加工范围为冷扎板、热扎板小于或等于8.0mm;不锈钢小于或等于4.0mm ;铝板小于等于5.0mm。其优点是加工板材厚度大,切割工件外形速度快,加工灵活.缺点是会产生热变型,网孔件不宜用此方式加工,加工成本高! 折弯 折弯件的最小弯曲半径 材料弯曲时,其圆角区上,外层收到拉伸,内层则受到压缩。当材料厚度一定时,内r越小,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就越严重;当外层圆角的拉伸应力超过材料的极限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和折断,因此,弯曲零件的结构设计,应避免过小的弯曲圆角半径。公司常用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等于0.5t。(弯曲半径是指弯曲件的内侧半径,t是材料的壁厚)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一般情况下的最小直边高度要求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不宜太小,最小高度按(图3.2.1)要求:h>2t>2.5mm。 特殊要求的直边高度 如果设计需要弯曲件的直边高度h≤2t,,则首先要加大弯边高度,弯好后再加工到需要尺寸(可采用激光二次切割或者机加工);或者在弯曲变形区内加工浅槽后,再折弯(如下图所示)。

钣金件下料尺寸计算方法分析

客车钣金件下料尺寸计算方法 2009-06-21 16:40 客车自制件在整个客车的构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钢材价格的不断上涨,控制客车自制件成本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被各客车厂家研究。怎么讯速、合理地确定自制件下料尺寸,是一项基本而又科学的工作。本文所介绍的客车钣金件的尺寸计算方法较为合理,也较为实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样板下料尺寸计算方法 这类制件下料尺寸计算分两部分:一部分为较复杂的钣金件(这部分暂不研究,因为钣金件展开需要单独分析);另一部分是简单的钣金样板件,一般取其外轮廓尺寸。 1)直线样板料板件料表的制作。分析:图l所示的两种板件为不规则梯形,制作这种类型的料表时一般按三角形或矩形来考虑。料表:98*110三角样;135 *175样。 2)弧线样板料板件料表的制作。图2所示的是一块带弧度的样板料,下料时在圆弧所在的方向最大尺寸应加5-10 mm的剪切余量。计算:(略),料表:605*115。 对图3所示的样板料,考虑其料较长,如下一块料不易剪料,所以下两块料制件。另外,在宽度上加5-10mm的余量。料表:235*1117(2)。

2折边制件类 1)基本计算方法(仅对折边角度为90°进行分析,其它折边角度类同。注:折边制件料的厚度(B)不大于6mm)。 图4所示的制件的截面展开长度等于所有展开单边外形轮廓尺寸之和减去板厚的1.5倍的折边次数所得差值。 ①图4(a)所示其截面展开尺寸为L0=H+L-1.5×B(B为板厚,下同)。 ②图4(b)所示其截面展开尺寸为L0=H+2L-2×1.5B。 ③图4(c)所示其截面展开尺寸为LO=H+LI+L2-2×1.5×B。 ④图4(d)所示其截面展开尺寸为ILl=(L-L1)+2B+LI+2H-4×1.5×B。 对于图4(c)、(d)两种情况,通过实践还可得出较简易的计算方法:

钣金加工计算公式集合.pdf

钣金折弯计算公式 1.生产车间经验值 2.PROE计算公式 PROE钣金展开经验公式

经验公式(车间老师傅的算法,在实际中略有不同,需要调整) 前提条件:内r<2 壁厚<2.5 折弯角度90° 展开长度L=L1+L2-2T+0.5T (1)L1 L2为外径T为板厚 也即L=L1'+L2'+0.5T (2) L1' L2'为内径T为板厚 还即L=L1"+L2"+2r+0.5T (3) L1" L2"为直段长度r为折弯内径我这里是用的0.5T,大多数人有用0.3T的 如果内r/T>2,就直接用中性层K=0.5计算好了再看PROE中的展开 PROE中的展开长度就是: L=L1"+L2"+DL L1" L2"为直段长DL为弧段展开长 请记住这个DL,这个DL就是我们要制作的折弯表内的值!

再回过来看看上贴的第三个公式 L=L1"+L2"+2r+0.5T 很容易导出: DL=2r+0.5T DL为弧段展开长r为折弯内径现在要制作折弯表了 折弯系数DL弧长=2(R+KT)*3.14*(折弯角/360) K为K因子 T为厚 R为内侧半径 折弯系数DL弧长=2R+0.2T =K=0.41因子折弯扣除L=2R-0.2T 折弯系数DL弧长=2R+0.3T =K=0.46因子折弯扣除L=2R-0.3T 折弯系数DL弧长=2R+0.35T =K=0.5因子折弯扣除L=2R-0.35T 钣金展开经验计算方法 声明:本计算方法为本人经验算法,只在本人现工作之处适用,照搬可能会有偏差。先说一个名词:折弯余量 折弯余量这个名词我在论坛别的贴子已经说过,这里再重复一下: 一个已成形的钣金折弯,它有三个尺寸:两个轮廓尺寸和一个厚度尺寸,定义两个轮廓尺寸为L1、L2,厚度尺寸为T,我们都已知道,L1+L2是要大于展开长度L的,它们的差值就是折弯余量,我定义为K,那么一个弯的展开尺寸L=L1+L2-K。一般冷轧钢板的K值(条件:90度弯,标准折弯刀具) T=1.0 K=1.8 T=1.2 K=2.1 T=1.5 K=2.5 T=2.0 K=3.5 T=2.5 K=4.3 T=3.0 K=5.0

钣金件技术要求

钣金件通用技术标准 本标准为产品设计者提供本公司一般的设计要求,也为质检员提供检验与判定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作为供应商产品加工的标准。此标准按钣金制作,也适合其他金属件加工的零配件和产品。 一.材料要求: 除图纸特别说明外,一般材料采用优质A3冷板(Q235A)。材料厚度符合GB709-88标准,其力学性能符合GB2975-82标准,化学成分符合GB222-84,并由供应商提供相关原材料检测报告。 二.表面要求: 1.外观:光洁平整,去除毛刺、锐边,无变形等缺陷; 2.喷涂:颜色与图纸要求或样件及色板一致,喷涂前必须经过酸洗和磷化处理(参 考GB8923-88),无挂滴、条纹、起泡、桔皮、剥落、划伤等缺陷,附着力性能可靠,划格试验不大于1级,具体标准参考表一。一般情况下涂层厚度在39~120μm之间; 3.电镀:表面镀锌结晶细致,色泽均匀,结合牢固,不允许有生锈、表层不干净、 划伤、凹坑等缺陷(参考钢铁制作机械镀锌标准要求JB/T8928-1999); 4.耐蚀性:中性盐雾实验(GB/T 1771-1991)车身内配件外表面500h后划叉处单边 扩蚀宽度≤2mm,未划叉区域无起泡、开裂、剥落、掉粉、明显变色、明显失光等涂膜病态现象内腔中性盐雾120h后红锈面积小于10%.;车身外配件1000h后基体无锈蚀。 5.丝印:文字、图案及颜色依据图纸要求,无偏斜、模糊、重影、针孔等缺陷,具 体检验标准参考附表二。 6.对于外观分为A 、B、C、D四个等级。

三.加工: 1.下料:非模具开料时必须打磨尖角和毛刺,模具落料时,未注圆角半径取料厚; 2.折弯:未注折弯内圆角半径取材料厚度, 3.焊接:牢固、平整,无虚焊、夹渣、气孔、堆积、变形等缺陷,影响到装配及外 观的部分必须打磨平整; 4.精度: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0.3-1998中的IT14级精度制制作,同时图纸上所 标注的尺寸均为表面处理后的状态,具体数据参见表三。 附表一 划格试验 GB/T 9286-1998系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2409:1992《色漆和清漆——划格试验》(第二版),代替等效采用ISO 2409:1972的GB 9286-88。该标准规定了以直角网格图形

五金钣金展开计算参数

1. 目的:为完善作业标准,制订本文件。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设计部门之作业。 3. 职责:针对设计计算展开统一计算参数。 4. 内容: 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一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关径弯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收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入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4.1中性层系数 注明:K1适用于有顶底的V形或U形弯曲,K2适用于无顶底的V形弯曲?但通常我们习惯取K2值。 4.2压弯90度角的修正系数a值 注明:此数据可单独用于90度角的折弯修正,也可与中性层系数互相检查核对。 4.3其余图形展开计算方法:

r/t W0.5时,均可按90度清角计算展开长度展开注意事项为了防止产品展开过程中的失误,造成下料模的多次修改,特制定下料模的制作方式. (1) .凡对一些展开存在不确定因素的产品,例如,有拉伸性质的展开,多次折弯,Z折,有拉料现象 等产品的下料模,经工程分析有必要先试模的,其制作方式如下: A. 下料模的模板先不完全加工完毕,先完成机加及热处理部分,线割部分暂缓加工. B. 成型模先做,试模时先镭射(按下料模展开尺寸)试模,产品先做实测,不合格时修正展开尺寸再镭射,一直 修到合格为止,合格样品送客户先承认. C. 样品经客户承认后,按修正展开尺寸整理下料模,进行下料模的线割加工. (2) .对展开较直观的,可基本控制的产品,一般只要经俩人展开核对无误,下料模可按正常方式加工

钣金件的展开计算---准确计算

钣金中的展开计算 一、钣金的计算方法概论 钣金零件的工程师和钣金材料的销售商为保证最终折弯成型后零件所期望的尺寸,会利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展开状态下备料的实际长度。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掐指规则‖,即基于各自经验的算法。通常这些规则要考虑到材料的类型与厚度,折弯的半径和角度,机床的类型和步进速度等等。 总结起来,如今被广泛采纳的较为流行的钣金折弯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折弯补偿的算法,另一种是基于折弯扣除的算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在钣金设计的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先了解以下几点: 1、折弯补偿和折弯扣除两种算法的定义,它们各自与实际钣金几何体的对应关系 2、折弯扣除如何与折弯补偿相对应,采用折弯扣除算法的用户如何方便地将其数据转换到折弯补偿算法 3、K因子的定义,实际中如何利用K因子,包括用于不同材料类型时K因子值的适用范围 二、折弯补偿法

为更好地理解折弯补偿,请参照图1中表示的是在一个钣金零件中的单一折弯。图2是该零件的展开状态。 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则被表示为―折弯补偿‖值(BA)。因此整个零件的长度就表示为方程(1):LT = D1 + D2 + BA (1) 折弯区域(图中表示为淡***的区域)就是理论上在折弯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区域。简而言之,为确定展开零件的几何尺寸,让我们按以下步骤思考: 1、将折弯区域从折弯零件上切割出来 2、将剩余两段平坦部分平铺到一个桌子上 3、计算出折弯区域在其展平后的长度 4、将展平后的弯曲区域粘接到两段平坦部分之间,结果就是我们需要的展开后的零件

钣金加工计算公式集合

钣金折弯计算公式 1、生产车间经验值 2、PROE计算公式 PROE钣金展开经验公式 经验公式(车间老师傅得算法,在实际中略有不同,需要调整) 前提条件:内r<2 壁厚<2、5 折弯角度90° 展开长度L=L1+L2-2T+0、5T (1)L1 L2为外径T为板厚 也即L=L1'+L2'+0、5T (2) L1' L2'为内径T为板厚

还即L=L1"+L2"+2r+0、5T (3) L1" L2"为直段长度r为折弯内径 我这里就是用得0、5T,大多数人有用0、3T得 如果内r/T>2,就直接用中性层K=0、5计算好了再瞧PROE中得展开 PROE中得展开长度就就是: L=L1"+L2"+DL L1" L2"为直段长DL为弧段展开长 请记住这个DL,这个DL就就是我们要制作得折弯表内得值! 再回过来瞧瞧上贴得第三个公式 L=L1"+L2"+2r+0、5T 很容易导出: DL=2r+0、5T DL为弧段展开长r为折弯内径现在要制作折弯表了 折弯系数DL弧长=2(R+KT)*3、14*(折弯角/360) K为K因子 T为厚 R为内侧半径 折弯系数DL弧长=2R+0、2T =K=0、41因子折弯扣除L=2R-0、2T 折弯系数DL弧长=2R+0、3T =K=0、46因子折弯扣除L=2R-0、3T 折弯系数DL弧长=2R+0、35T =K=0、5因子折弯扣除L=2R-0、35T 钣金展开经验计算方法 声明:本计算方法为本人经验算法,只在本人现工作之处适用,照搬可能会有偏差。先说一个名词:折弯余量 折弯余量这个名词我在论坛别得贴子已经说过,这里再重复一下:

一个已成形得钣金折弯,它有三个尺寸:两个轮廓尺寸与一个厚度尺寸,定义两个轮廓尺寸为L1、L2,厚度尺寸为T,我们都已知道,L1+L2就是要大于展开长度L得,它们得差值就就是折弯余量,我定义为K,那么一个弯得展开尺寸L=L1+L2-K。一般冷轧钢板得K值(条件:90度弯,标准折弯刀具) T=1、0 K=1、8 T=1、2 K=2、1 T=1、5 K=2、5 T=2、0 K=3、5 T=2、5 K=4、3 T=3、0 K=5、0 3、 3 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得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得长度与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就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得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得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得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得距离用λ表示、 4 计算方法 展开得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浅谈钣金加工工艺技术

浅谈钣金加工工艺技术 摘要:钣金加工过程中冲压件技术使用频繁,文章针对冲压件的加工工艺进行 分析,总结出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分析翻边孔加工以及弯曲件加工的具体方法,为钣金加工环节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提升产品质量,使用稳定性也有明显提升。 关键词:钣金加工;加工工艺;弯曲件加工 在钣金的加工过程中,加工工艺是指导钣金加工的重要文件,如果没有加工 工艺,钣金加工将会出现无规范可依,无标准可执行的情况。因此,我们要清楚 钣金加工工艺的重要性,在钣金加工过程中对加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保证加工 工艺能够符合钣金加工的操作实际,满足钣金加工的实际需要,从根本上提高钣 金加工质量。通过实践发现,钣金加工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下料、 折弯、拉伸、成型、焊接等方式。要想保证钣金加工全过程的质量达标,就要重 点研究这几种加工方式的加工工艺,对现有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提高加工工艺的 实用性和指导性。 1钣金下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从目前钣金下料方式来看,由于数控设备的广泛采用,以及激光切割技术的 运用,钣金下料已经从传统的半自动切割转变成数控冲床加工和激光切割。在这 一加工过程中,主要的加工工艺要点在于冲孔的尺寸控制和激光切割的板材厚度 选择。对于冲孔的尺寸控制,主要应遵循以下加工工艺要求: 1.1冲孔在尺寸选择上,应根据图纸需要,认真分析冲孔的形状、板材的机械性能和板材的厚度情况,并根据公差要求将冲孔的尺寸留有余量,保证加工余量 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1.2冲孔时设定好孔间距和孔边距,保证孔间距和孔边距达到标准要求。对于激光切割的工艺要点,我们应按照标准要求,在选材上,冷轧板和热轧板的最大 厚度不超过 20mm,不锈钢的最大厚度不超过 10mm,另外网孔件不能使用激光 切割的手段实现。 2 钣金加工工艺中的难点 钣金加工工艺是将一些金属薄板进行手工或者是模具的手法,从而使其形成 我们所希望和要求的形状和尺寸,通过焊接或者是小部分的机械加工,使其形成 更复杂的形状。比如在家庭中的油箱、铁通、通风管道、铁壶、漏斗、烟囱、弯 头等,还有各种设备的外壳等,这些都是钣金的构件。钣金构件没有一种固定的 结构形式,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应该满足生产功能的前提:让所设计出的结构 要做到外形的美观和制作成本低廉的原则。钣金构件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 不同的结构就要设计出不同的形式。总而言之,钣金构件的设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随着产品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钣金加工工艺所面临的难点问题。 3钣金加工工艺改进的措施 在实际钣金加工工艺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 析,并对其进行改进措施。 3.1 钣金加工选材 钣金加工一般是用在设备的外壳,因此板材的选择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既要 选择的恰当、在加工时方便,还能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把加工的成本进行降低。 在同一结构加工材料时,要保证材料的利用率,同样规格的板材厚度的材料 最多不能超过三种。这就要加工时对材料要进行高度的利用,不能浪费。对于那 种高强度且要求也比较高的钣金结构,可以用薄板压筋的方法达到目的。市场上

五金钣金展开计算参数

1.目的:为完善作业标准,制订本文件。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设计部门之作业。 3.职责:针对设计计算展开统一计算参数。 4.内容: 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关径弯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收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4.1中性层系数 注明:K1适用于有顶底的V形或U形弯曲,K2适用于无顶底的V形弯曲.但通常我们习惯取K2值。 4.2压弯90度角的修正系数a值 注明:此数据可单独用于90度角的折弯修正,也可与中性层系数互相检查核对。

4.3其余图形展开计算方法:

展开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产品展开过程中的失误,造成下料模的多次修改, 特制定下料模的制作方式. (1). 凡对一些展开存在不确定因素的产品, 例如, 有拉伸性质的展开, 多次折弯, Z折,有拉料现象等产品的下料模, 经工程分析有必要先试模的, 其制作方式如下: A.下料模的模板先不完全加工完毕,先完成机加及热处理部分,线割部分暂缓加工. B.成型模先做, 试模时先镭射(按下料模展开尺寸)试模, 产品先做实测, 不合格时修正展开尺寸再镭射,一直修到合格为止, 合格样品送客户先承认. C. 样品经客户承认后, 按修正展开尺寸整理下料模, 进行下料模的线割加工. (2). 对展开较直观的, 可基本控制的产品, 一般只要经俩人展开核对无误,下料模可按正常方式加工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超简单】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超简单】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折弯等钣金设备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在钣金展开中,影响展开长度计算精度的因素有: 折弯内弧半径r下模V型槽宽,板料实际厚度t',和弯曲曲角度α。自由折弯板料在展开长度计算时,没有明确的公式来计算折弯系数,只能查到不同折弯内弧半径的折弯系数。而内弧半径与加工工艺有关,使用不同的下模V型槽宽,内弧半径也不相同,导致无法获得折弯系数的准确性。一般是凭经验判断折弯系数,不同的人判断的折弯系数也不相同。 在钣金中折弯中,经常用到形式分为L折N折和Z折几种。下面我们对几种钣金的展开做个探讨。 1、L折,L折分90°折和非90°折。 在90°折方面,根据经验折弯系数总结如下表

在非90°方面,根据经验折弯系数总结如下。 L=A+B+补偿量*仅供参考 T=0.8 R=0.5 120°≤q≤160° 补偿量为0.1 160°<q≤180° 可忽略不计 T=1.0 R=0.5 120°≤q≤145° 补偿量为0.2 145°<q≤170° 补偿量为0.1 170°<q≤180° 可忽略不计

T=1.2 R=0.5 补偿量与T=1.0相同 T=1.5 R=0.5 120°≤q≤130° 补偿量为0.3 130°<q≤150° 补偿量为0.2 150°<q≤170° 补偿量为0.1 170°<q≤180° 可忽略不计 180& deg;-q L=A+B+------ (2*∏*r) 360°

钣金加工技术要求

1.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明显锤印; 2.焊接采用氩弧焊; 3.表面抛光达XX;(如果是不锈钢) 4.未注壁厚均为XX.(如图形效复杂尺寸无法标全) 5.盛水试验不得泄漏.(如有密封要求) 技术要求 1。材料**(要写明材料的名称和规格,有的要求写出国标代号)2。焊接要求。 3。未注圆角。 4。后处理要求(如涂装等) 5。未注公差 1.先住明你的尺寸和公差参照的标准,如ASME ... 2,限制材料的声明, 3,检测的基准和需要FAI 的尺寸; 4,表面处理要求; 5,无污染和油污; 6,重要尺寸CTF和公差表; 7,材料; 8,毛刺等等;

《钣金加工检验标准(DOC 10)》资料详细说明:1. 目的 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为准。 3. 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以下国标IT13级执行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1800.4 -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4. 原材料检验标准 4.1金属材料 4.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4.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4.1.3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4.2塑粉 4.2.1塑粉整批来料一致性良好,有出厂证明与检验报告,包含粉号、色号以及各项检验参数。 4.2.2试用后符合产品要求(包括颜色、光泽、流平性、附着力等)。 4.3通用五金件、紧固件

钣金加工工艺规范

钣金加工工艺规范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钣金加工工艺规范 1、制件总体质量要求: 制件材质:符合图纸要求;材料厚度公差在+/-0.1m m以内。 制件表面:无明显划伤,表面处理符合图纸要求,对于不锈钢拉丝面,纹理方向正确;表面无凹坑、麻点及其它质量缺陷,色泽均匀;折弯缝隙小、均匀,沿折弯线方向无明显的折弯痕迹。焊缝均匀、光滑、无焊接残色;边缘光滑无毛刺;锐角倒钝;表面无锈斑;对于管材制件(矩管、方管与圆管),断口规则,内外均不能有毛刺,去毛刺时不能把断口截面打磨出坡口。 制件尺寸:关键尺寸及角度严格在图纸公差范围以内,非关键性尺寸与角度参考未注公差。 制件包装:总体要求为经济、安全、可靠、防潮、易于装卸;保证过程中不出现制件之间磕碰与摩擦,从而引发制件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原则上不鼓励采用实木包装,除非客户特殊要求。包装外标识清晰、内容齐全、美观、符合客户需求。 2、工艺路线: 为保证制件质量的一致性,公司严格要求如下制件加工工艺路线:下料(激光、C N C冲或其它形式)→→去毛刺→→成型(折弯与冲压)→→(半成品库)→→焊接与打磨→→清理→→包装→→入库。 3、激光切割与数控冲操作规范及要求: 切割前严格核对切割材料的正确性,以防止用错材料。 上料时严格检查板材表面质量,若质量达不到技术要求,坚决不能继续切割。 上料与下料过程中小心操作,坚持平拿平放,严禁板材之间出现刮擦与碰撞。 严禁用脚踩踏板材,以防止损伤板材表面。 认真核对切割程序是否正确。 切割首件必须在质检人员检测并认可后,方可继续切割。 激光与数控切割过程中,必须保证人不离机,密切关注切割过程的任何异常变化,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钣金产品展开尺寸计算

钣金产品展开计算方法 经本人测试检验,本材料的CNC轧形展开部分算法适合一般性展开计算7.1 90?无内R轧形展开 K值取值标准: a.t≦0.8mm,K=0.45 b.0.8mm3.0mm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 e.软料t≦1.6mm,K=0.5(主要有铝料,铜料). 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 7.2 非90?无内R轧形展开 L=A+B+Kt(C?/90?) K值取值标准: a. t≦0.8mm,K=0.45 b. 0.8mm

c. 1.2mm3.0mm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 e.软料t≦1.6mm,K=0.5(主要有铝料,铜料). 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 7.3有内R轧形展开 备注:当客户部品图中没有特别要求做轧形内R时,我们尽量按尖角设计.有要求时按以上方式进行展开. 中性层系数确定: 弯曲处的中性层是假设的一个层面.首先将材料延厚度方向划分出无穷多个厚度趋于0的层面,那么在材料弯曲的过程中长度方向尺寸不变的层面即为材料弯曲处的中性层.由上述可知中性层的尺寸等于部品的展开尺寸. 铝料/ Al料中性层系数 角度( 0?180?)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5.00 0.5t 5.00 0.5t 2.80 0.5t 4.00 0.475t 4.00 0.49t 2.60 0.49t 3.00 0.47t 3.00 0.48t 2.40 0.48t 2.00 0.455t 2.00 0.47t 2.20 0.46t 1.80 0.45t 1.80 0.46t 2.00 0.44t 1.50 0.44t 1.50 0.45t 1.80 0.42t 1.00 0.42t 1.00 0.44t 0.80 0.405t 0.80 0.43t 0.60 0.385t 0.60 0.42t 0.50 0.38t 0.50 0.41t 角度( 0?180?)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0.30 0.42t 0.30 0.38t 0.20 0.41t 0.20 0.36t 0.10 0.31t 0.10 0.35t 0.01 0.255t

钣金加工工艺标准

钣金加工工艺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钣金加工工序过程中的材料;数控剪板加工;数控冲床加工;数控折弯加工;焊接;喷涂;包装、标识、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在公司设计、生产的所有钣金产品的加工工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08-2006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JB/T 6753.1-1993 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件公差钣金件和结构的一般公差及其选用规则 GB/T 3280-2007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 2518-2008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 GB/T 15055-2007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 3. .. 材料 3.1推荐使用的各种材料见表(1)。 3.2材料的机械性能、一般要求、工艺性能、检验试验方法等参照GB 3280-2007不锈钢冷轧钢板和GB/T 2518-2008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及GB/T 708-2006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钢板材料的包装应有防锈措施。 3.3在用料前确定板材无生锈或锈斑,泛白,无镀锌不良现象。在500mm×500mm的范围内,镀锌板 划伤程度如下:

非喷涂钣金件按以上标准为最终评判标准,在剪板、数冲(冷冲)、折弯、钳工各工序中员工通过 此标准进行互检,对不符合上述标准的零部件判定为不合格。 备注:在印有标志的凸面及其周边3cm范围内不得有划伤或划伤较轻,即在宽度为0.1mm以下且深度为4 um以下。 4. 板材剪切 4.1设备调试:用塞规尺检查和调整剪切间隙。 4.2材料厚度及对应剪切间隙由机床确定,公司现有的数控剪板机能够根据板材的厚度自动设定并调整剪切间隙。 注:剪切间隙按板料厚度的8%—12%取值。 4.3剪切尺寸要求 4.3.1剪切口毛刺高度≤0.15、不得有凸凹不平、拉断、变形现象。 4.3.2 长、宽、对角尺寸在图纸或JB/T 6753.1-1993规定公差范围内。(以图纸为准,图纸未标注的尺寸公差以表(2)为准) 表(3)单位:mm 说明:本机床一次剪板误差≤0.1,十次连续剪板积累误差≤0.5,对角相差的误差≤0.8; 数控剪板加工极限:板料长度≤4000mm,厚度≤6mm 4.3.3应对首检产品进行相关尺寸及图纸或工艺文件要求的内容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登记首检记录方可继续加工。 5. 数控冲床加工 5.1材料厚度及对应冲切间隙: 表(4)单位:mm 表(5)

钣金类模具报价计算方式

钣金类报价计算方式 钣金的制造核价是按操作时间计算的 激光切割8RMB/M每个小孔洞按1RMB计算 数控计价5RMB/Min 数控折弯计价每边1RMB大边加倍 冷作焊接计算一天70RMB,每工一天50KG为基准 以上计算方式需综合素质高,对行业动态极为了解,即操作困难 以下钣金计算是不考虑制造加工工艺的经验计算式: 材料价= 展开落料公斤数x 市场材料价 加工费计算:不考虑工艺,税收,管理费用及运费 基准计算:3200RMB/T的冷轧钢板t = 2.0 1804-m 7级IT7 冷作加工费用:8.0~8.4RMB/KG,工人每工制作50KG以上,冷作包括以下:砂轮机切割、老式剪床、老式折弯机、火焰穿孔、老电焊、外包价格为7.2~7.5RMB/KG。以上加工系数基数设置为1 。 模具的报价策略和结算方式 模具的报价与结算是模具估价后的延续和结果。从模具的估价到模具的报价,只是第一步,而模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模具制造交付使用后的结算,形成最终模具的结算价。在这个过程里,人们总是希望,模具估价=模具价格=模具结算价。而在实际操作中,这四个价并不完全相等,有可能出现波动误差值。这就是以下所要讨论的问题。 当模具估价后,需要进行适当处理,整理成模具的报价,为签定模具加工合同做依据。通过反复洽谈商讨,最后形成双方均认可的模具价格,签订了合同。才能正式开始模具的加工。 一、模具估价与报价、报价与模具价格 模具估价后,并不能马上直接作为报价。一般说来,还要根据市场行情、客户心理、竞争对手、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估价进行适当的整理,在估价的基础上增加10-30%提出第一次报价。经过讨价还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低报价。但是,当模具的商讨报价低于估价的10%时,需重新对模具进行改进细化估算,在保证保本有利的情况下,签订模具加工合同,最后确定模具价格。模具价格是经过双方认可且签订在合同上的价格。 这时形成的模具价格,有可能高于估价或低于估价。当商讨的模具价格低于模具的保本价进,需重新提出修改模具要求、条件、方案等,降低一些要求,以期可能降低模具成本,重新估算后,再签订模具价格合同。应当指出,模具是属于科技含量较高的专用产品,不应当用低价,甚至是亏本价去迎合客户。而是应该做到优质优价,把保证模具的质量、精度、寿命放在第一位,而不应把模具价格看得过重,否则,容易引起误导动作。追求模具低价,就较难保证模具的质量、精度、寿命。廉价一般不是模具行业之所为。但是,当模具的制造与制品开发生产是同一核算单位或是有经济利益关系时,在这种情况下,模具的报价,应以其成本价作为报价。模具的估价仅估算模具的基本成本价部分,其它的成本费用、利润暂不考虑,待以后制品生产的利润再提取模具费附加值来作为补偿。但此时的报价不能作为真正的模具的价格,只能是作为模具前期开发费用。今后,一旦制品开发成功,产生利润,应提取模具费附加值,返还给模具制造单位,两项合计,才能形成模具的价格。这时形成的模具价格,有可能会高于第一种情况下的模具价格,甚至回报率很高,是原正常模具价格的几十倍,数百倍不等。当然,也有可能回报率等于零。 二、模具价格的地区差与时间差 这里还应当指出,模具的估价及价格,在各个企业、各个地区、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其内涵是不同的,也就是存在着地区差和时间差。为什么会产生价格差呢,这是因为:一方面各企业、各地区、国家的模具制造条件不一样,设备工艺、技术、人员观念、消费水准等各个方面的不同,产生在对模具的成本、利润目标等估算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模具价格差。一般是较发达的地区、或科技含量高、设备投入较先进,比较规范大型的模具企业,他们的目标是质优而价高,而在一些消费水平较低的地区,或科技含量较低,设备投入较少的中小型模具企业,其相对估算的模具价格要低一些。另一方面,模具价格还存在着时间差,即时效差。不同的时间要求,产生不同的模具价格。这种时效差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一付模具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价格;二是不同的模具制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