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服务器并发控制技术

Windows服务器并发控制技术
Windows服务器并发控制技术

Windows服务器并发控制技术

余静

【期刊名称】《通信技术》

【年(卷),期】2012(045)012

【摘要】服务器的并发控制策略是对服务器性能评估的基本要求.它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控制能力以及改善交互响应时间.采用恰当的技术实现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请求,是成功制定服务器并发控制策略的关键.Windows网络服务提供的并发控制技术有多种,它们大都是基于线程并发结构.在这些技术中,线程池和完成端口应用较为广泛并颇受好评.这里从线程池技术和完成端口技术两方面着手,介绍如何处理网络通信中服务器的并发请求.并给出不同需求的服务器应该采用何种处理技术.

【总页数】3页(142-144)

【关键词】服务器;并发;多线程;线程池;Ⅰ/0完成端口

【作者】余静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3.21

【相关文献】

1.专用并发服务器开发技术及Java实现 [J], 黄挽澜

2.用线程池解决服务器并发请求的方案设计 [J], 刘新强; 曾兵义

3.基于Java的多线程并发服务器的设计与应用 [J], 姜景根; 李祥

4.天脉1操作系统上TCP并发服务器设计与实现 [J], 郑涛; 赵一煊; 张双

第十一章并发控制

第十一章并发控制 一、选择题 1.为了防止一个用户的工作不适当地影响另一个用户,应该采取()。 A. 完整性控制 B. 访问控制 C. 安全性控制 D. 并发控制 【解答】D 2. 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问题普遍采用()技术。 A. 封锁 B. 存取控制 C. 恢复 D. 协商 【解答】A 3.下列不属于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是()。 A. 丢失修改 B. 不可重复读 C. 死锁 D. 脏读 【解答】C 4. DBMS普遍采用()方法来保证调度的正确性。 A. 索引 B. 授权 C. 封锁 D. 日志 【解答】C 5.事务T在修改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这是()。 A. 一级封锁协议 B. 二级封锁协议 C. 三级封锁协议 D. 零级封锁协议 【解答】A 6.如果事务T获得了数据项Q上的排他锁,则T对Q( c)。 A. 只能读不能写 B. 只能写不能读 C. 既可读又可写 D. 不能读也不能写 【解答】C 7.设事务T1和T2,对数据库中地数据A进行操作,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请问哪一种不会发生冲突操作()。 A. T1正在写A,T2要读A B. T1正在写A,T2也要写A C. T1正在读A,T2要写A D. T1正在读A,T2也要读A 【解答】D 8.如果有两个事务,同时对数据库中同一数据进行操作,不会引起冲突的操作是()。 A. 一个是DELETE,一个是SELECT B. 一个是SELECT,一个是DELETE C. 两个都是UPDATE D. 两个都是SELECT 【解答】D 9.在数据库系统中,死锁属于()。 A. 系统故障 B. 事务故障 C. 介质故障 D. 程序故障 【解答】B 10.下面各项中,属于数据库的并发操作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5000字

word文档整理分享 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班级:机制091 姓名:柳有伟 学号:3090101132 指导老师:周力

word文档整理分享 前言 通过三十个学时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电气控制技术的一点基本知识和组成,从中也知道了电气控制技术在机械行业的重要性,三十个学时的学习远远不是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为 了更好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我们应该更深入的学习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以满足综合型人才的 培养要求,在本学期的学习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继电器控制系统 (2),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可编程系统的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继电器的传统控制技术,我们应该在继电器的基础上加强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学习.可编程控制器是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在功能上只能实现逻辑控制,因而被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 处理器用于PLC,使其不仅可以实现逻辑控制,还可以进行数字 运算和处理、模拟量调节和联网通信等,因此美国电气制造协会于198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Controller),简称PC。但近年来 PC又成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的简称,为避免发生混淆,我们仍把可编程控 制器简称为PLC。

word文档整理分享 PLC简介及在常用电气控制线路中的应用 [摘要]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LC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机床电气,本文简述了PLC的发展和几种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PLC控制。关键词::继电器控制系统;基本电气控制线路;PLC控制 1引言 近年来,PLC正越来越多地用于电动机的运行控制,为了便于采用PLC对继电器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设计新的控制系统,本文以OMRON公司的SYSMAC—C系列P型机为例,介绍其在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中的应用。这些程序通常是整个控制系统的一个模块。 2PLC简介 2.1PLC由来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 ,是指以计算机技 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Committee )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PLC 英文全称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 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 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是可编程逻辑电路,也是一种和硬件结合很紧 密的语言,在半导体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可以说有半导体的地方就有PLC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参考资料

分布式数据库的并发控制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杨凌雯201320602019 一、并发控制中的概念和理论 1.1 并发控制中的概念 数据库的特点就是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在通常情况下它总是有若干个事务在执行,这些事务可能并发地存取相同的数据,称为事务的并发操作。 并发控制是负责正确协调并发事务的执行,保证这种并发的存取操作不致破坏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确保并发执行的多个事务能够正确的运行并获得正确的结果。 分布式并发控制主要解决多个分布式事务对数据并发执行的正确性。 1.丢失更新问题 在图5. 1(a)中,数据库中数据项x的初值是100,事务I对x的值减30,事务T2对x的值增加一倍,如果执行次序是先T1后T2,那么结果x的值是140。如果是先T2后T1,那么x 的值是170。这两种情况都应该是正确的,因为具体实现时只有其中一种情况.但是若按图5. 1 (a)那样的并发执行,结果x的值是200,这个值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在时间t7丟失了事务T1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因此这个并发操作是不正确的。 2.不一致分析问题

在图5. 1(b)中,事务T1对x值的值减30,而車务T2只要读出x的值。但在t5时刻,由于T1已更新了x的值,此时T2使用的x值仍是100,因此就造成了不一致,这个问题称为不一致分析问题。 3.依赖于未提交更新的问題 在数据库技术中,把未提交的随后又被撤销的更新数据称为“脏数据”。这里事务T2在t4时刻读的x值就是脏数据。 1.2事务可串行化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般来说,对一组并发的分布式事务可能存在多种正确调度,可串行化调度是分布式事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基本方法。 事务的可串行性是指若千个事务并发执行的结果与按希望的顺序执行的结果相同时,称诸事务是可串行的。这就是说,如果事务的并发执行能够通过以一定顺序串行执行就可使数据库处于新的一致状态,那么诸如丢失更新的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这就是串行化理论的观点。 1.分布式事务的一个调度 在数据库系统中,事务访问数据库中数据的方式是通过发出读操作和写操作原语来实现的。通常,以T1表示某个事务,以Ri(x)表示该事务对数据项x的读操作,以Wi(x)表示该事务对数据项x的写操作,这里不考虑数据项x的粒度。事务的一个操作序列称为一个调度(schedule,也称历史history),一般以字母S表示。例如:S:R1(x),R2(y),W2(y),R2(x), W1(x),W2(x) S是关于两个事务的一个调度。 两个同时访问同一数据项x的操作,如果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写操作,那么称这两个操作是冲突的。 1)读操作不相互冲突,因此只有两种冲突:读-写冲突(或写-读冲突),及写-写冲突。 2)两个操作可以属于同一事务或者两个不同的事务,在后者的情况下,称为两个事务冲突。3)如果有两个事务Ti和Tj,Ti的所有操作都先于Tj的操作,那么这两个事务为串行执行的,必定不会有冲突。 2.串行调度

分布式控制系统

分布式控制系统

题,才能使计算机自动化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1975-1980年,在这个时期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表现为:

从结构上划分,DCS包括过程级、操作级和管理级。过程级主要由过程控制站、I/O 单元和现场仪表组成,是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实施部分。操作级包括: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完成系统的操作和组态。管理级主要是指工厂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作为DCS更高层次的应用,目前国内纸行业应用到这一层的系统较少。 DCS的控制程序:DCS的控制决策是由过程控制站完成的,所以控制程序是由过程控制站执行的。 过程控制站的组成: DCS的过程控制站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电源、CPU(中央处理器)、网络接口和I/O组成 I/O:控制系统需要建立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这就是I/O。DCS中的I/O一般是模块化的,一个I/O模块上有一个或多个I/O通道,用来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调节阀)。 I/O单元:通常,一个过程控制站是有几个机架组成,每个机架可以摆放一定数量的模块。CPU所在的机架被称为CPU单元,同一个过程站中只能有一个CPU单元,其他只用来摆放I/O模块的机架就是I/O单元。 国内外应用 分散控制系统 1975 年美国最大的仪表控制公司Honeyw ell 首次向世界推出了它的综合分散控制系统TDC—2000 ( Toal Distributed Control-2000),这一系统的发表,立即引起美国工业控制界高度评价,称之为“最鼓舞人心的事件”。世界各国的各大公司也纷纷仿效,推出了一个又一个集散系统,从此过程控制进入了集散系统的新时期。 在此期间有日本横河公司推出的CEN TUM,美国泰勒仪表公司的MO SË,费雪尔公司的DCÉ —400,贝利公司的N —90,福克斯波罗公司的Cpect rum 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Telepermm。 随着计算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各制造商的激烈竞争,使DCS 很快从70 年代的第一代发展到90 年代初的第三代DCS。尽管在这之前的集散系统的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但其中存在着一个最主要的弊病是:各大公司推出的几十种型号的系统,几乎都是该公司的专利产品,每个公司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采用的都是专利网络,这就为全厂、全企业的管理带来问题。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网络开发使各控制厂商更多地采用商业计算机的技术,80年代末许多公司推出新一代的集散系统,其主要特征是新系统的局部网络采用MA P 协议;引用智能变送器与现场总线结构;在控制软件上引入PLC 的顺序控制与批量控制,使DCS 也具有PLC 的功能。 至90 年代初各国知名的DCS 有:3000,Bailey 的IN F I—90,Ro semoun t 的RS—3,W est Hoo se 的WDPF,L eeds &Non th rup 的MAX—1000,Foxbo ro 的IöA S,日本横河的CEN TUM。这里所提到的均为大型的DCS,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各厂商也开发了不少中小型的DCS 系统如S—9000,MAX—2,LXL,A 2 PACS 等等。

时间戳和乐观控制法并发控制技术

不加锁的并发控制 1. 时间戳的并发控制 调度并发事务的时间戳方法给每个事务分配一个全局惟一的时间戳。时间戳的值产生了一个精确的顺序,事务按照该顺序提交给DBMS。时间戳必须有两个特性:惟一性和单调性.惟一性保证不存在相等的时间戳值,单调性保证时间戳的值是一直增长的。 同一事务中所有的数据库操作(读和写)都必须有相同的时间戳。DBMS按照时间戳顺序执行冲突的事务,因此保证了事务的可串行化。如果两个事务冲突,通常终止其中一个,将其回滚并重新调度,赋予新的时间戳。 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每个值都要求两个附加的时间戳域:一个是该域最后一次读的时间,另一个是最后一次更新的时间.因此时间戳增加了内存需求和数据库的处理开销.因为有可能导致许多事务被终止,重新调度和重新赋予时间戳,时间戳方法一般需要大量的系统资源. 2. 乐观的并发控制 乐观方法基于这样的假设,数据库操作的大部分都不会发生冲突.乐观方法不要求锁定.作为替换,事务不受限制地被执行,直到它被提交.便用乐观方法,每个事务经过两个或者三个阶段,它们是读、确认、写。 (1) 读阶段,事务读取数据库,执行需要的计算,并对一个私有的数据库值的副本进行更新.事务的所有更新操作都记录在一个临时更新文件中,该文件将不会被剩下的其他事务访问. (2) 确认阶段,对事务进行确认以保证所做的修改不会影响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如果确认检查是肯定的,事务进入写阶段;如果确认检查是否定的,则事务回滚,重新启动,所做的修改被抛弃. (3) 写阶段,所做的修改被永久地写入到数据库中.乐观方法对于大多数只有较少更新事务的查询数据库系统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3. 三种并发控制方法的比较 在存储空间上的比较: (1)封锁:锁使用的空间与封锁对象个数成正比. (2)时间戳:每个数据库对象的读时间和写时间都需要空间,不管是否当前被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 电气控制技术及其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也上了一个新 的层次。其中电气控制技术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现在已经人们的日常生产 和生活融为一体,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本文旨在通过讨论 电气控制技术,对它以后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提高我国电气控制技术的质 量和水平,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关键词】电气控制;控制技术;发展方向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科技水平实现了重大的飞跃,涌现出了一批新工艺,尤其 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为电气控制技术的革新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动力支持,使 得电气控制技术成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部分,使得电气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和电子技术不断交错融合。为了实现电气控制技术在各行各业更广泛的应用,有必要对电 气控制技术的概念、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一开始电气技术是靠强电、弱电两 个方向传播,后来改变了弱电和强电的并行状态,实现了弱点控制强电的突破。电气控制 技术经历了从手动化到自动化、从简单化到智能化、从逻辑化到网络化这三个发展阶段, 逐步实现了自动化仪表检测和电气传动控制这两类生产过程的融合。 1.电气控制技术的含义 电气控制技术是运用于电气工程中的一种科学技术,它是计算机技术的一部分,涵盖 了与电气相关的所有领域,如电子电力、电子通讯、电子电气、数字电子、模拟电子、船 舶电站等,与各行各业都有错综复杂的联系,信息含量巨大。电气控制技术在电气控制系 统中得到体现和应用,有利于实现电气技术的自动化目标。 2.电气控制技术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实现了长足发展,为电气控制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提 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使电气技术实现了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不断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不可否认,与许多国外国家的先进电气控制技术相比,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 我国电气控制技术已经取得的长足进步不容忽视,我国不仅实现了从简单化到自动化的变革,而且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智能化技术发展,如何让电气控制技术更加智能是摆在技术 专家面前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之所以智能化成为研究焦点,是因为智能化应用于电气控 制技术中所带来的巨大改变:人为失误大大降低,机器能够实现智能纠错,这可以大大提 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使我国电气工程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经验得到不断的积累和创新,不断优化自动化程序,创新和改革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电气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炉鼓风机、环保行业和电力行业之中。随着我国经济的 不断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企业对这些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如何使电气控制

并发控制 课后答案

第八章并发控制 习题解答和解析 1. 1.在数据库中为什么要并发控制? 答:数据库是共享资源,通常有许多个事务同时在运行。当多个事务并发地存取数据库时就会产生同时读取和/或修改同一数据的情况。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存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 2. 2.并发操作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用什么方法能避免各种不一致的情况? 答: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包括三类: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 (1)丢失修改(Lost Update)两个事务T1和T2读入同一数据并修改,T2提交的结果破坏了(覆盖了)T1提交的结果,导致T1的修改被丢失。 (2)不可重复读(Non -Repeatable Read)不可重复读是指事务T1读取数据后,事务T2 执行更新操作,使T1无法再现前一次读取结果。不可重复读包括三种情况:详见《概论》8.1(P266)。 (3)读"脏"数据(Dirty Read)读"脏"数据是指事务T1修改某一数据,并将其写回磁盘,事务T2读取同一数据后,T1由于某种原因被撤销,这时T1已修改过的数据恢复原值,T2读到的数据就与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一致,则T2读到的数据就为"脏"数据,即不正确的数据。 避免不一致性的方法和技术就是并发控制。最常用的技术是封锁技术。也可以用其他技术,例如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可以采用时间戳方法来进行并发控制。 3. 3.什么是封锁? 答:封锁就是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加锁后事务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务T释放它的锁之前,其他的事务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封锁是实现并发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 4. 4.基本的封锁类型有几种?试述它们的含义。 答:基本的封锁类型有两种:排它锁(Exclusive Locks, 简称 X 锁 )和共享锁(Share Locks,简称 S 锁)。 排它锁又称为写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则只允许T读取和修改A,其他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T释放A上的锁。这就保证了其他事务在T释放A上的锁之前不能再读取和修改A。 共享锁又称为读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他事务只能再对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A上的S锁。这就保证了其他事务可以读A,但在T释放A上的S锁之前不能对A做任何修改。 5.如何用封锁机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 答:DBMS在对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首先对该数据执行封锁操作,例如下图中事务T1在对A进行修改之前先对A执行XLock(A),即对A加X锁。这样,当T2请求对A加X锁时就被拒绝,T2只能等待T1释放A上的锁后才能获得对A的X锁,这时它读到的A是T1更新后 的值,再按此新的A值进行运算。这样就不会丢失 T1的更新。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5000字

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班级:机制091 姓名:柳有伟 学号:3090101132 指导老师:周力

前言 通过三十个学时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电气控制技术的一点基本知识和组成,从中也知道了电气控制技术在机械行业的重要性,三十个学时的学习远远不是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为了更好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我们应该更深入的学习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以满足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本学期的学习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继电器控制系统 (2),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可编程系统的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继电器的传统控制技术,我们应该在继电器的基础上加强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学习. 可编程控制器是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在功能上只能实现逻辑控制,因而被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处理器用于PLC,使其不仅可以实现逻辑控制,还可以进行数字运算和处理、模拟量调节和联网通信等,因此美国电气制造协会于198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但近年来PC又成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为避免发生混淆,我们仍把可编程控制器简称为PLC。

PLC简介及在常用电气控制线路中的应用 [摘要]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PLC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机床电气,本文简述了PLC的发展和几种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PLC控制。 关键词: :继电器控制系统;基本电气控制线路;PLC控制 1 引言 近年来,PLC正越来越多地用于电动机的运行控制,为了便于采用PLC对继电器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设计新的控制系统,本文以OMRON公司的SYSMAC— C系列P 型机为例,介绍其在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中的应用。这些程序通常是整个控制系统的一个模块。 2 PLC简介 2.1 PLC由来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是可编程逻辑电路,也是一种和硬件结合很紧密的语言,在半导体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可以说有半导体的地方就有PLC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

分布式温室控制系统

分布式温室控制系统

————————————————————————————————作者:————————————————————————————————日期:

分布式温室控制系统 摘要 针对农业环境自动化控制的需要,研制了“分布式智能型温室计算机控制系统”。该系统体系结构为中心计算机和单片机智能控制仪的主从式结构,系统采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和农业温室专家系统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温室内外环境因子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化决策调节,为农作物创造最优化的生长条件。实时多任务系统使系统的通信,环境参数采集,控制可以同时进行:由于现场情况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依靠精确数学模型的传统控制已经无法很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本系统采用存储大量现场经验和知识的专家系统来达到控制的目的。采用专家系统从理论上去验证和分析系统,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降低了开发难度。系统硬件主要由环境因子实时监测模块、智能决策模块组成。软件部分采用COM组态方式实现,包括数据库管理模块、人工控制模块等几部分构成,具有操作简便,可靠性高,便于升级扩充等特点,已实现产品化。本系统软件采用组态方式实现,文中介绍了如何利用COM来实现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组态软件。传统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已经难以适应现在的分布式软件模型的要求,组件化的程序设计思想是为了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洼,可扩展性而出现的。组态软件则是为了满足控制系统现场情况的多变性而出现的。为了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减少控制软件设计中的重复劳动,所以控制软件设计成为组态方式成为一种趋势。利用COM的思想,采取模块

包装的方式来实现组态软件使得这样的软件能够直用于不同的控制系统。 关键词:温室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组态软件单片机 1绪论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加强以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为主体的农业高科技的研究与开发,是下个世纪我国农业领域能否掌握科技进步主动权的关键。发展农业高科技产业是促进我国农业高科技研究开发及其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温室设旌的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能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温室内的高温、高湿作业环境,又需要作业的自动化技术。随着温室面积的扩大以及自动化装备的应用,如何进行温室的群管理,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率、实现环境的精确控制成为目前研究的关键问题。针对温室环境的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管理技术、温室群管理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并正向无人化方向发展。.从计算机局域网到互联网,已形成了世界范围的计算机网络。由于信启.资源量大、更新传递速度快、遍及世界各地等特点,近年来它的应用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同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几年来,随着低价格、高性能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的低价格和高速度,人们在寻求将温室的计算机检测控制信息形成网络化,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实现温室群的高效率栽培管理,环境控制的精确化、节能化以及设备成本的降低。本文主要介绍并分析远程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在温室环境控制上的应用。 国外研究现状

基于封锁的事务并发控制概述

基于封锁的事务并发控制概述 发表时间:2010-05-14T10:46:24.013Z 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年第4期供稿作者:卢成浪,徐湖鹏 [导读] 叙述了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事务管理和基于锁的事务并发控制方法。 卢成浪,徐湖鹏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温州 325035) 摘要:叙述了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事务管理和基于锁的事务并发控制方法。详细介绍了事务的串行化调度方法中的锁技术和锁 协议,并深入讨论了锁的管理、死锁处理、幻影问题和其它加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数据库管理系统;事务;并发控制;封锁 中图分类号:TP311.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3 Lock-Based Transaction Concurrency Control Overview Lu Chenglang,Xu Hupeng (Wenzhou University,Oujiang College,Wenzhou 325035,China) Abstract:An overview on the management of lock- based concurrency control of transaction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The locking protocols and locking techniques of the locking are discussed in depth. Keyword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Transaction;Concurrency control;Lock 一、引言 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组数据库操作序列。事务的执行结果将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转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为了提高吞吐量, 系统中常常是多个事务并发执行。这会产生多个事务同时存取同一数据的情况,从而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使得并发的事务在冲突的时候被串行化执行。这种调度称为可串行化 调度。其中基于封锁的并发控制机制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商业DBMS中的并发控制机制。 二、事务的特性和并发的数据不一致性 事务具有ACID特性: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续性(Durability)。原子性指:事 务包含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被执行,要么都不被执行;一致性指:事务的执行结果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 态;隔离性指:在事务被提交以前,其操作结果对于其他事务不可见;持续性指:一旦事务成功提交,其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是永久 的。事务是并发控制的基本单位,保证事务的ACID特性是事务处理的重要任务。然而,事务的并发执行可能会破坏事务的ACID特性,而导 致数据的不一致性: (一)Write-Write冲突,丢失更新。它是由于事务之间的写冲突造成的。两个事务T1和T2同时读入同一数据并修改,T2的提交破坏 了T1的提交结果,导致T1的修改丢失。 (二)Read-Write冲突,也称不一致读。不一致读是指事务T1读取数据后,事务T2执行更新操作,使T1无法再现前一次读取结果。它 包括三种情况:1.T1读取某一数据后, T2对其做了修改,当T1再次读取该数据时,得到与前一次不同的值;2.T1按一定的条件从数据库 中读取了某些记录后,T2删除其中部分记录,当T1再次按相同条件读取数据时,发现某些记录神秘的消失了;3.T1按一定的条件从数据库 中读取了某些记录后,T2插入了一些记录,当T1再次按相同条件读取数据时,发现多了一些记录。后两种情况也称幻影现象。 (三)Write-Read冲突,也称读脏数据。读脏数据指事务T1修改某数据,事务T2读取同一数据后,T1由于某种原因被撤销,这时T1已 修改过的数据恢复原值,T2读到的数据就与数据中的数据不一致,则称T2读到的数据就为脏数据。 三、基于封锁的事务并发控制机制 (一)锁的类型 封锁是实现并发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所谓封锁就是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 其加锁。加锁后事务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务T释放它之前,其他事务不能更新该数据对象。下面介绍DBMS涉及的锁: 1.互斥锁(Exclusive Lock):用于写操作,又称写锁或者排他锁,记做X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则只允许T读写A,其他 事务都不能对A加任何锁,直到T释放A上的锁。 2.共享锁(Shared Lock):用于读操作,又称读锁,记做S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T可读A但不能写A,其他事务只能对 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锁。 3.更新锁(Update Lock):用于更新操作。等价于先加共享锁,在真正执行更新操作时,将共享锁升级为互斥锁。大部分DMBS 都 不使用这种锁。 4.增量锁(Increment Lock):用于增量操作,如果一个对象被上了增量锁,除增量操作以外任何读写操作都是被禁止的。即增量锁 之间不排斥。因同时对某一对象的数值进行加一或者减一操作时,其结果与操作先后顺序是无关的,可以交换。这种锁使用并不广泛。 5.意向锁(Intention Lock):它是因为引入多粒度对象而产生的,又可 细分为:意向共享锁,意向排他锁和共享意向排他锁。 在DBMS 中被广泛使用的是共享锁,互斥锁和意向锁。为了保证写操作的互 斥性,不同事务对同一数据对象加锁时需要进行冲突检测。检测可以借助锁的相 容矩阵来判断,如图1(a)所示。从中可以发现5种锁的强度偏序关系,如图1 (b)所示。 (二)加锁管理和锁转换 DBMS中处理事务加锁事宜的部分被称为锁管理器。锁管理器维护着一个锁 表,这是一个以数据对象标志为码的哈希表。DBMS也在事务表中维护着每个事务的描述信息项,该记录中包含一个指向事务拥有的锁列表 的指针。在请求锁之前要检查这个列表,以确定不会对同一个锁请求两次。 加锁表中的每一项针对某个数据对象(可以是一页,一条记录等等),它包括下面的信息:拥有数据对象锁的事务数目,锁的属性 (共享锁、互斥锁等)和一个指向加锁请求队列的指针。

第11章 并发控制(习题集)

第十一章并发控制(习题集) 二、选择题 1、为了防止一个用户的工作不适当地影响另一个用户,应该采取(D)。 A. 完整性控制 B. 访问控制 C. 安全性控制 D. 并发控制 2、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问题普遍采用(A)技术。 A. 封锁 B. 存取控制 C. 恢复 D. 协商 3、下列不属于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是(C)。 A. 丢失修改 B. 不可重复读 C. 死锁 D. 脏读 4、DBMS普遍采用(C)方法来保证调度的正确性。 A. 索引 B. 授权 C. 封锁 D. 日志 5、如果事务T获得了数据项Q上的排他锁,则T对Q(C)。 A. 只能读不能写 B. 只能写不能读 C. 既可读又可写 D. 不能读也不能写 6、设事务T1和T2,对数据库中地数据A进行操作,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请问哪一种不会发生冲突操作(D)。 A. T1正在写A,T2要读A B. T1正在写A,T2也要写A C. T1正在读A,T2要写A D. T1正在读A,T2也要读A 7、如果有两个事务,同时对数据库中同一数据进行操作,不会引起冲突的操作是(D)。 A. 一个是DELETE,一个是SELECT B. 一个是SELECT,一个是DELETE C. 两个都是UPDATE D. 两个都是SELECT 8、在数据库系统中,死锁属于(B)。 A. 系统故障 B. 事务故障 C. 介质故障 D. 程序故障 9、数据库中的封锁机制是( C )的主要方法。 A、完整性 B、安全性 C、并发控制 D、恢复 三、填空题 1、基本的封锁类型有两种:__排他锁__ 和_共享锁_ 。 2、并发操作可能会导致: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 四、简答题

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 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班级电器10__3 姓名赵天星 摘要 单片机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是集CPU ,RAM ,ROM ,定时,计数和多种接口于一体的微控制器。他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强,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上和智能产品。时钟,自从它被发明的那天起,就成为了人类的好朋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钟的应用越来越广范,人们对时间计量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让时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怎样让我们的老朋友再次焕发青春呢?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设计出新型的时钟,来不断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然而市场上的时钟便宜的比较笨重,简单实用的又比较昂贵。那么,有没有一款既简单实用价格又便宜的时钟呢? 我们课程设计小组设想:可不可以利用单片机功能集成化高,价格又便宜的特点设计一款结构既简单,价格又便宜的单片机电子时钟呢?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课程设计小组成员多方查阅资料,反复论证设计出了这款既简单实用,又价格便宜的——单片机电子时钟。 关键词:单片机;时钟;计时 前言 电气自动化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工科专业。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信息控制、电气测量、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是强电和弱电、计算机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交叉渗透的综合型专业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强在国内有较好的声誉 主干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测量、电力拖动与控制等。 就业方向适合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电气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研究开发、技术引进与改造及教学工作。 目录 目录 (1) 绪论 (2) 一 MCS-51单片机的结构 (一)控制器 (3) (二)存储器的结构 (4) 1程序存储器 (4) 2内部数据存器 (4) 3特殊功能寄存器 (5)

浅谈分布式并发控制

浅谈分布式并发控制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并发控制的原理及目的方法。着重描述了几种基本的分布式并发控制的技术,例如基于锁的并发控制技术、基于时间戳的并发控制技术和基于事务的并发控制技术,等等。 关键字:分布式并发控制,基于锁的并发控制,基于时间戳的并发控制,基于事务的并发控制技术 0.引言 计算机现在一般不再单独使用,办公室工作站常与远程打印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相联。家庭计算机也可通过调制解调器访问电子信息,如电子邮件、公告板、web节点等。大的公司和企业有成百上千乃至上万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协同控制诸如汽车生产、石油提炼、钢铁冶炼、食品生产、电站运行以及商品的设计、开发、销售等。分布式计算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技术。 1.分布式系统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是一种计算机硬件的配置方式和相应的功能配置方式。它是一种多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各处理器通过互连网络构成统一的系统。系统采用分布式计算结构,即把原来系统内中央处理器处理的任务分散给相应的处理器,实现不同功能的各个处理器相互协调,共享系统的外设与软件。这样就加快了系统的处理速度,简化了主机的逻辑结构,特别适合于工业生产线自动控制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低,易于维护,成为计算机在应用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分布式处理系统是一个紧密耦合的系统。并且,分布式处理系统一般有比较复杂的互连网络。它和网络的区别是:计算机网络虽然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有相同之处,但二者并不等同。分布式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整个系统中的各计算机和系统资源对用户都是透明的,也就是说,用户通过键入命令就可以运行程序,由操作系统为用户选择一台最合适的计算机来运行他的程序,并把运行结果传到合适的地方,而这些都不需要用户的干预。网络则一般不对用户透明,对数据的处理需要有用户的参予。一般,分布式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一个特例。 分布式系统常常意味着各组成部分之间相当严格的同步以达到协同操作、远程过程调用(rpc:remoteproce durecall)或消息传送,而网络系统则意味基于消息的通信、可能很长的延迟(在收发消息之间)、松散的同步性以及没有全局的目标。事实上,在网络和分布式系统之间并没有很清晰的界限。但人们一般认为分布式处理的主要特征为:各部件是合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分布式控制技术与应用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 1.从历史沿革来谈为什么采用DCS? 由常规模拟仪表组成的控制系统在工业过程控制中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但随着生产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而最初的计算机控制(直接计算机控制DDC)系统虽然克服了常规模拟仪表的局限性,但由于一台计算机控制着几十甚至几百个回路,同时对几百、上千个变量进行监视、操纵、报警,危险高度集中。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是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兴起和制造过程的日益复杂应运而生的综合控制系统,其实质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它采用分散递阶结构,体现了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思想,实现了系统的功能分散、危险分散,具有控制功能强、操作简便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它既不同于分散的仪表控制系统,又不同于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而是吸收了两者的优点,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系统工程技术。 2. 分布式控制的组成,每部分的功能 DCS主要包括:控制站(完成过系统的运算处理控制,是DCS的核心部分,系统主要的控制由他完成)、操作站(完成人机界面功能、供操作员操作监视)、工程师站(对DCS 进行应用组态和编程用于离线组态、在线修改和操作系统开发)、通讯系统(包括系统网络和现场总线)、高层管理网络。 3. 分布式控制的主要特点: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4. 分布式控制的体系结构 现场仪表和执行机构层、装置控制层、工厂监控与管理层、企业经营管理层 5.为什么采用递阶控制结构 1)网络结构,将各个子系统通过总线连接起来 2)分层结构,由工程师站、操作站、控制站和操作系统组成 3)主从结构,集中操作、分散控制 6. OSI模型 共7层,自上而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原则:①每一层都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功能,②每层的通信协议都应该以国际标准化的眼光来看,③所选的层边界应尽量将通过接口的信息流减至最低,④层次的数目不要多的使结构大而不当、也不要少的让不同功能合并在同一阶层中。 7、开放系统的基本特征 可移植性、可操作性、可适宜性、可得到性。 第二章 1.数字/模拟PID结构图 数字PID闭环系统结构图:

数据库原理习题与答案 第9章数据库系统恢复和并发控制技术

第九章.数据库系统恢复和并发控制技术 习题: 一.填空题 1.数据库保护包含数据的。 2.是DBMS的基本单位,它是用户定义的一组逻辑一致的程序序列。 3.DBMS的并发控制的主要方法是机制。 4.有两种基本的锁,它们是和。 5.对并发操作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带来的不一致性有、和。 6.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故障,故障主要有、、介质故障和四类。 7.数据库系统是利用存储在外存上其他地方的来重建被破坏的数据库,它主要有两种:和。 二.选择题 1.下面哪个不是数据库系统必须提供的数据控制功能。 A.安全性 B.可移植性 C.完整性 D.并发控制 2.事务的原子性是指。 A.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B.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 C.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D.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3.多用户的数据库系统的目标之一是使它的每个用户好像面对着一个单用户的数据库一样使用它,为此数据库系统必须进行。 A.安全性控制 B.完整性控制 C.并发控制 D.可靠性控制 4.设有两个事务T1、T2,其并发操作如下图所示,下面评价正确的是________。 T1 T2 ①读A=10 ②读A=10 ③A=A-5写回 ④A=A-8写回

A该操作不存在问题B该操作丢失修改 C该操作不能重复读D该操作读“脏”数据 5.若事务T对数据R已加X锁,则其他对数据R 。 A.可以加S锁,不能加X锁 B.不能加S锁,可以加X锁 C.可以加S锁,也可以加X锁 D.不能加任何锁 6.对并发控制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带来。 A.不安全 B.死锁 C.死机 D.不一致 7.用来记录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的每一次更新操作。 A.后援副本 B.日志文件 C.数据库 D.缓冲区 三.简答题 1.试述事务的概念和事务的四个特性。 2.数据库中为什么要有恢复子系统,它的功能是什么? 3.数据库运行中可能发生的故障有哪几类?哪些故障影响事务的正常执行?哪些故障破坏数据库数据? 4.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5.登记日志文件时,为什么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 6.在数据库中为什么要并发控制? 7.什么是封锁? 8.基本的封锁有哪几种?试述它们的含义。 9.不同封锁协议与系统一致性级别的关系是什么? 10.请给出预防死锁的若干方法。 11.什么样的并发调度是正确的调度? 12.试述两段锁协议的概念。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上产中的应用 姓名:韩冲 学号: 班级:机械2094 授课教师:周力 2012年5月 目录 前言 (1) 摘要 (2) 第一章PLC的简介 1.1 PLC的发展 (3) 1.2PLC与电气控制相结合的优点 (3) 1.3 PLC与电气控制的特例解析 (4) 第二章三相异步电动机基础 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5) 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6) 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几个工作过程的分析 (7) 第三章PLC基础 3.1 PLC的定义 (10) 3.2 PLC与继电器控制的区别 (10) 3.3 PLC的工作原理 (10) 3.4 PLC的应用分类 (11) 第四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 4.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12) 4.2 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联锁控制 (13) 4.3三相异步电动机使用PLC控制优点 (15)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前言 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型控制策略的出现,使电气控制系统从控制结构到控制理念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系统介绍先进科学技术的成果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电气控制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生产工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得到迅速发展的.从最早的手动控制发展到自动控制,从简单的控制设备发展到复杂的控制系统,从有接触的硬接线继电器控制系统发展到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软件控制系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精密测量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本论文主要讲述PLC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综合应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应用几乎涵盖了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些应用领域中,三相异步电动机常常运行在恶劣的环境下,导致产生过流,短路,断相,绝故,对缘老化等事故,应用于大型工业设备重要场合的高压电动机,大功率电动机来说,一旦发生故障所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在生产过程中,科学研究和其它产业领域中,电气控制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在机械设备的控制中,电气控制也比其它的控制方法使用的更为普遍。 本系统的控制是采用PLC的编程语言----梯形语言,梯形语言是在可编程控制器中的应用最广的语言,因为它在继电器的基础上加进了许多功能,使用灵活的指令,使逻辑关系清晰直观,编程容易,可读性强,所实现的功能也大大超过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它是专为在恶劣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等操作的指令,并采用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设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应用,它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适合于当前工业,企业对自动化的需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PLC的发展,使得PLC的功能日益增强,目前,在先进国家中,PLC已成为工业控制的标准设备,应用面几乎覆盖了所有工业,企业。由于PLC 综合了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所以它发展日新月异,大大超过其出现时的技术水平,它不但可以很容易的完成逻辑,顺序,定时,计数,数字运算,数据处理等功能,而且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建立与各类生产机械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联系,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扩展了PLC的功能,使它具有很强的联网通讯能力,从而更广泛的运用于众多行业。 摘要 PLC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中的应用,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相比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灵活性强,功能完善等优点。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自动化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应用,它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适合于当前工业企业对自动化的需要。本文设计了2个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电路,分别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和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联锁控制,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相比,具有控制速度快、可靠性高、灵活性强等优点,可作为高校学生学习PLC的控制技术的参考,也可作为工业电机的自动控制电路。 关键词 PLC; 三相异步电动机; Abstract PLC in the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achine control`s application compares with the traditional black –white control, has the control speed to be quick, the main battlefield, has provided the very reliable control application for various automation control device it can provide safe reliable and the quite perfect solution for the automated control application, suits in the current industrial enterprise to the automated need. This paper designs a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2 of PLC control circuit, which is of positive &negative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control and two motor starting interlocks control, and the sequence of traditional relay control, control speed, high reliability and flexibility, as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PLC control technology, but also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he automatic control o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