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生态修复建设林草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灾后重建生态修复建设林草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灾后重建生态修复建设林草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灾后重建生态修复建设林草植被恢复

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提要

1.1、项目名称

某市某区灾后重建生态修复建设林草植被恢复项目(第一期)

1.2、项目性质

新建(恢复重建)

1.3、项目主管部门

某市某区林业局

1.4、规划依据与原则

1.4.1、规划依据

1、?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

2、?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

3、?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川府发电…2008?81号);

4、?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

5、?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四川省林业损失专项评估报告?(四川省林业厅2008年6月);

6、?四川汶川地震灾后生态修复重建规划?(四川省林业厅2008年6月);

7、?省林业厅在全省地震灾后林业恢复重建培训会上的讲话?

8、?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9、?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

10、?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1995);

11、?育苗技术规程?(GB/T6001-1999);

12、?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DB51/T380-2003);

13、?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LY5141-1999);

14、?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11607-2003);

1.4.2、规划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总体部署、依法重建、突出重点、确保急需、因地制宜,难易结合的原则;

2、坚持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兼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生态功能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造、封并举,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大力营造混交林;

5、采用先进实用的营造技术和科研成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第一;

1.5规划实施范围

生态修复建设林草植被恢复项目,规划覆盖受灾区域东坝、大石、工农、河西、宝轮等17个镇办乡及国有森林管理和某经济开发区。

1.6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实施方案围绕生态修复这一核心,着力解决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完善和稳定性,使受损森林植被得到初步恢复和改善,从而达到生态功能逐步修复、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的目标。第一期林草植被恢复:将采取人工造林的方式恢复林草植被面积27652亩总计264个小班。其中:新造27091亩,共计234个小班;补植561亩,共计30个小班。

1.7建设期限

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期为2年,即2009~2010年。

1.8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2067.748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使用中央财政基金。工程建设按投资类型划分,直接生产费用1858.525万元,其他经费209.223万元。

1.9规划方案技术线路

根据?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川府发电…2008?81号)和?四川汶川地震灾后生态修复重建

规划?(四川省林业厅2008年6月)等文件精神的有关要求,结合全区生态环境受损情况,该实施方案按照以下技术路线进行。

第一、做好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编制前期准备工作。成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布臵规划任务,组织规划人员,进行专项规划技术培训。

第二、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深入灾区调研,以村、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清楚灾区生态环境现状、资源受损状况、存在问题,广泛征求林区群众对林草植被恢复的意见。

第三、组织林业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勘测设计,针对受损林地的具体情况,提出林草植被恢复的技术措施。

第四、科学投资估算,并落实资金来源。

第五、编制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和年度资金计划。

第六、分析项目投资效果,论证目标实现的程度。

第七、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八、编制规划实施方案,组织评审、上报审批立项。

第二章规划背景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使我区17个乡镇办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创伤,全区房屋、交通、通讯、水电

等基础设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仅林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达33827万元。地震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省市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直接指挥下,我区各级党政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2008年5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指出,“要认真做好灾后重建前期工作,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抓紧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5月21日、23日、24日,温家宝总理分别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3次会议、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对灾后重建规划作了重要指示。6月9日,国务院颁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法律保障。?条例?指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包括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市场服务体系规划、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明确灾后恢复重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10月底,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和水利部五部委下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特急发改厅[2008]2691号),界

定本次生态修复实施规划范围。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地震受灾损失情况和指导灾区恢复重建,四川省委、省政府灾后迅速安排部署,先后下发文件,并派出地震灾情核查工作组到我区对灾害损失、灾区地质地理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经济集中度进行评估,为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提供了依据。

按照中央提出的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为尽快恢复我区林草植被,区林业局组织相关技术力量于2009年7月份编制了?某市某区灾后重建生态修复建设林草植被恢复项目(第一期)实施方案?(送审稿),完成了本实施方案规划设计工作。

第三章灾区基本概况

3.1自然地理概况

3.1.1地理位置

某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东邻旺苍县,南连剑阁县、元坝区,西接青川县,北界朝天区,处于某市腹心,为四川的北大门,是进出四川的咽喉重地,自古以来都是川陕甘三省六地(市)十八县(区)的物资集散地,素有川北金三角之美誉。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05°22′20″~106°09′41″,北纬32°17′05″~32°40′48″之间。

全区幅员面积153739.2公顷(国土局提供的最新某区国土面积),辖3个乡、7个镇、10个办事处、1个国有林场和821厂。

3.1.2地形地貌

全区地势呈东北、西北高,中部低,形成北部中山区,中部河谷浅丘及平坝区,南部低山区的地形地貌,全区70%的面积属山地地貌,西北部的黄蛟山、龙池山海拔均在1700m 以上,最高点白朝乡的黄蛟山海拔1917m,最低点南部嘉陵江边的牛塞坝海拔454m。全境被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南河4个水系划割为大光、艮台、黄蛟、云台、南山5个小山系。境内山峰属米仓山脉西、岷山脉东,龙门山脉东北三尾端的余脉。区境东西宽约74公里,南北长约44公里。

3.1.3气候

根据?中国气候区划?,某区城北属秦巴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城南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二者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光热适宜,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7?,生长期平均310天,无霜期共263天,年日照时数1342小时。光热资源丰富,热量集中在4至9月,能满足多种农作物生产。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698毫米,年内降雨量集中在5至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形成了冬干、春旱、夏洪、秋涝的一般现象。

3.1.4河流水系

境内河流均为嘉陵江水系。嘉陵江由北至南横贯全区,流程长90余公里。嘉陵江、白龙江流经境内有清江河、南河、潜溪河、羊模河等27条支流,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15条,互成格子状和羽状展布。境内河流总400多公里,河网密度0.24公里/公里2,年径流总量11.1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3.64万千瓦,水力开发量82.73万千瓦,已开发量5289(千瓦)/92处。

3.1.5森林土壤

某区境内土壤有紫色土,冲积土、山地黄壤及少量黄棕壤、黄色灰土等。

低山下部及河谷浅丘平坝区分布着紫色土和冲积土,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海拔在1000m以下的低山区,母岩以紫色砂岩为主。由于基岩的影响,土壤有稳定的紫色,土壤层次不明显。质地主要为砂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紫色土基岩矿物成分复杂,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较弱,故成土过程快,土壤矿物营养丰富。紫色土易流失,故一般表层土较浅薄,且土壤发育大多处于幼年阶段,常反映出母质的特征。

低山中上部和中山地带为山地黄壤和棕壤,基岩为砂岩、石灰岩及少量的黄色泥岩、页岩。部面通体呈黄色,质地以中壤土和重壤土为主,有少量的砂壤土和轻壤土。化学性质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pH值一般在5.6—6.0左右,土层厚度一般多在40—100cm,表土层多5—30cm左右,土壤无碳酸盐反应。

3.1.6森林植被

某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属四川东部湿润森林植被区常绿阔叶植被带。由于纬度偏北,易受寒冷气流影响,地势又较高,故热量条件不及其它盆缘植被地区,气候显得较为温凉。

植被的垂直带谱结构有常绿阔叶林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带。植被的主要特征是常绿阔叶林带的种类以能耐寒为主。在垂直带谱中,以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的分布幅度最大,而且落叶树种占了乔木层的第一层片,常绿树种屈居第二层。主要树种有:铁杉、柏木、日本落叶松、马尾松、华山松、油松、栎、栗、石栎、麻栎、栓皮栎、水青冈、桦木、野胡桃、椴树、杨树、枫杨、槭树、化香、鹅耳枥、四照花、灯台树、桤木等。下木主要有:铁仔、映山红、黄荆、马桑、火棘、胡秃子、木竹、箭竹、盐肤木、黄栌等。

区域内复杂多样的生境为各种类群物种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全区基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由南向北过渡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原生的天然植被,其野生植物,且种类繁多,分布面广。其种类全区现有木本植物320种,其中乔木184种,灌木104种,藤木22种,竹类10种,草本植物255种,蕨类植物24种。高山区主要生产天麻、杜仲、川芎等名贵药材和菌类;主要林产品有油桐、生漆、核桃、木耳、棕片、茶叶、水果等。

3.1.7野生动物

区域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植被类型较多,复杂多变的气候、高差悬殊的地势,给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条件。据调查,辖区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野生哺乳动物主要有林麝、穿山甲、金猫、大灵猫、青猴、猢狲、刺猪等;鸟类主要有贝母鸡、长尾鸡、金鸡、羊角鸡、红腹锦鸡、斑鸠、啄木鸟、燕子、画眉猫头鹰等;爬行动物主要有乌龟、鳖、壁虎、黑眉锦蛇、乌梢蛇、眼镜蛇等;两栖动物主要有大鲵、蟾蜍、泽蛙、黑斑蛙、花奥蛙等;鱼类主要有四川百甲、宽口光唇鱼、鲫鱼、中华裂腹鱼、草鱼、红鳞裂腹鱼、鲢鱼、鳙鱼、花鳅、泥鳅、黄鳝、鲶鱼等。

3.2经济社会概况

3.2.1区划、人口

某区位于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某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共17个乡镇办,到2008年末,全区总人口47.25万人,其中男24.07万人,女23.18万人。非农业人口27.38万人,占总人口的57.9%,农业人口20.06万人,占总人口的42.2%。农业劳动力11.35万人,常年作物种植面积约20万公顷,能从事工副业的富余劳力较多,为各种林业经营活动提供丰富的劳力资源。某区现在有2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6个,有回、藏、满、羌、苗、壮、白、蒙古、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散居,以回族较多。

3.2.2国民经济概况

2008年,某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03亿元,财政收入1.49亿元,社会(区本级)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340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49元。区本级工业总产值实现34.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到16家,实现销售收入1.86亿元,完成增加值5212万元。引进和建设了伟华纺织、四川上炭、瑞峰模具、亿通不锈钢纤微丝等一批工业项目,初步形成矿冶、建材、轻纺、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重点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初步建成10万亩无公害蔬菜、锐昌生态农业科技开发园种猪和龙潭30万头仔猪、白龙湖1万吨无公害珍稀鱼类养殖、1.1万亩岩桂和3.6万亩油橄榄种植基地。大石、龙潭被列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培育市、区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建立农村专业协会45家。发展种养大户2134户,将连抓五年,使全区种养大户达到10000户。新村建设连续3年名列全市第一。第三产业健康发展。旅游经济特别是“农家乐”、假日旅游快速发展。

3.2.3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状况

某区处于某市中心位臵,近可辐射某周边县区以及巴中、南充、汉中、陇南,远可连接西安、兰州、重庆、成都,是连接大西南、大西北两大片区的战略要地。宝成铁路由东北至西南纵穿全境,境内长度达65公里,车站5处。国道108线、212线纵横其境,国道108线由东北至西南纵穿全境,国道212线由西北向东南横穿全境。广旺铁路由西向东横贯

全境,境内长度30公里,车站两处。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村组都有公路或机耕道贯通,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组组通公路。嘉陵江、白龙江两大水系在某区境内通航里程长达86公里。某机场已于2000年建成通航。

随着宝成复线、成广高速的建成和兰渝铁路、兰渝高速、川陕高速公路的即将开工建设,某的交通优势将更加突出。兰渝铁路、兰渝高速的建成,将使某成为四川唯一拥有铁路与高速公路双X线的地级市。全区乡镇通程控电话率达到100%,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区城乡。

第四章林业与生态环境受灾情况及特点

“5.12”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我国最大的一次地震,破坏强度高,波及范围广,灾害损失大,历史罕见。由于某区距“5〃12”汶川大地震震中仅300公里,加之地形对地震破坏的放大作用,导致我区境内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发,受害十分严重,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巨大,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生命线工程遭受严重破坏,工农业生产受灾严重。地震对我区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导致灾区区域内生态平衡被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严重,给当地乃至嘉陵江流域下游的生态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4.1林业与生态环境受灾情况

地震灾害给全区森林生态系统和林业基础设施,林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毁坏和较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统计,林业系统直接经济损失33827万元。其中:毁坏林地林木等生态资源面积3.4121万亩。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2.2%。损失森林面积 1.324万立方米。森林和林地直接经济损失8530.25万元。毁坏林木种苗基地、采种基地、母树林、种子园3050亩,直接经济损失599万元。林区公路451公里,防火通道32公里,水电通讯线路供水管道102.9公里,各类生产生活用房、公共用房1.3938万平方米,职工住房5.7377万平方米等林区生产生活设施,直接经济损失24435.75万元。其它经济损失262万元。

某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全省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的重点实施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地震灾害使生林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直接影响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受地震影响,灾区地貌部分形态破碎,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次生灾害。对林木、林地、林区基础设施构成持续的破坏,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构成严重威胁。地震对林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直接影响林区职工群众收入,也使林业管理能力削弱,严重影响林区正常工作的有序开展。

4.2灾情特点

汶川地震灾害和大量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给我区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4.2.1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灾害发生嘉陵江流域独有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富集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土保持区,也是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实施区,是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生态服务功能十分突出,生态保护价值巨大。灾害和频繁发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使林草植被、野生动物栖息地等严重受损,局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态系统功能衰退,区域生态状况急剧恶化。

4.2.2加剧了对珍稀物种濒危程度和对自然保护区的威胁

灾区位于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是珍稀动植物重要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密集分布区。灾害直接造成野生动植物的重大损伤和毁坏,生物链结构改变,有的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同时,灾害形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的连通性显著降低,加剧对珍稀动物栖息地的隔离,局部被隔离的种群由于不能进行有效基因交流,形成“生殖孤岛”。

4.2.3引发的次生灾害对生态系统的持续影响不容忽视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繁,具有危害广、周期长的特点,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持续的破坏。发生的次生灾害导致山区形成的松散堆积废弃物进入河

道和供水水源地,许多河流堵塞、减水、脱水、断流,水质污染风险进一步加大。由于灾区林木损毁严重,林下可燃物载量骤增,远远超过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可燃物的临界线,加上森林防火设施损毁,大大增加了森林火灾隐患,火险等级处于最为严峻的时期。由于受灾林木树势衰落,林木抗病能力降低,潜在的病虫害、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控形势严峻。灾区化工、制造、冶炼等行业的部分企业由于破坏严重,可能释放出剧毒、高腐蚀性的危险化学物质,从而造成新的环境风险。以上因素都严重威胁着灾区生态健康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2.4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损毁特别严重

长期以来,我区林区多分布在偏远山区,由于房屋、交通、供电、供水等基础条件较差,山区办公用房、职工住房以及管护用房年久失修,抗灾设防能力差,难以抗击地震破坏。受灾林区基层单位丧失了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环保设施的破坏使受灾区环境监管存在失控的风险,一些企业的治污设施丧失处理能力,加之区域的治污设施大量受损,增加了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地震造成灾区水土保持设施严重损毁,山洪灾害爆发的危险性增加;同时,地震形成的许多堰塞湖并没有最终排险,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第五章灾后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

生态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汶川地震在我区受灾区域引起了一系列地质灾害,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直接表现为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水土流失等。同时,地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间接性、潜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会时间的延续和其它诱发因素(如降雨)的发生而加重和扩大,从而对区域生态功能造成多方位的巨大影响,其结果将导致各种生态系统对人类服务的价值降低。

5.1对森林生态的影响

我区是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区,也是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实施区,森林面积大、蓄积量高,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对维护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生态安全和整个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12”汶川特大地震致使全区受毁坏林地林木等生态资源面积3.4121万亩。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2.2%。损失森林蓄积1.324万立方米。森林和林地直接经济损失8530.25万元。毁坏林木种苗基地、采种基地、母树林、种子园3050亩,直接经济损失599万元。相应的一些生态监测设施设备和森林防火设施设备。地震使灾区林木、林地破坏严重,使林分结构破坏,局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下降,直接影响灾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

体功能和服务价值。

5.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汶川地震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不仅直接使一些珍稀动植物瞬间伤亡,而且造成区域内植被大量破坏、地貌分割,野生动物栖息地毁损,廊道区域损伤,形成大量“岛屿式”斑块,造成生境隔离,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大隐患,如不治理,最终也将导致生物量减少,生物的多样性降低。

本次地震造成大量的林地因受损而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对于在该环境内栖息的各类生物造成威胁。植被破坏后,部分地带会形成荒芜的迹地,导致该区域内的部分动植物生境将丧失,威胁当地动植物特别是珍稀动植物资源的生存和生长。

5.3对农田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震农田及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使得农田周边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加剧了水土流失,削弱了水土保持能力,降低了农田肥力。

5.4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以上灾区生态环境各方面受损现状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结论,汶川地震某灾区生态环境受损严重,生态修复势在必行,从所处生态区位来说,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兰州新区土壤改良方案

兰州新区土壤改良方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兰州新区土壤改良方案位于陇西的西北部,属典型的类型,气候为干旱大陆性气候,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一倍以上,土质多为黄绵土,自然植被稀疏。水秦路是连接兰州新区与兰州市区的快速干道,按照新区与兰州主城区相向错位互补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打造农业和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由于区域气候、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及人为等因素,造成新区土壤盐渍化情况严重,土壤是植物生长环境中的必要物质条件,在园林施工工程中,通过土壤改良来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园林植物成活率的关键工序。 本项目施工区域土壤条件为湿陷性黄土,本方案主要针对土壤酸碱度、土壤肥力和土壤质地等情况,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和水利设施配套,为苗木成活打好基础,打造现代园林景观效果。实施以下几项土壤改良措施: 1、穴土置换 穴土置换是一种局部土壤的改良措施,开挖树穴时规定适量放大树穴,保障根系舒展。种植前,在树穴中填入优良的腐化种植土,利用这些土壤本身的酸性进行土壤改良,达到改善树穴土壤的酸碱度、透气性和土壤肥力。 2、施用有机肥改良 有机肥料含有许多有机酸、腐殖酸、羟基等物质,具有较强的阳离子代换能力,可以吸收更多的钾、铵、镁、锌等元素,可中和土壤中的

碱性物质和防止土壤板结,大面积施用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自身的抗逆性,形成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3、引用土壤改良剂 土壤改良剂是近几年针对土壤问题研发的新产品,它对不同的土壤有着不同的针对性,主要功能是促进土壤养分转化,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及有害物质的活性,改善土壤板结,促进土壤生态系统恢复,从而改善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功能。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合理选用具有针对性的土壤改良剂,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改良土壤,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达到改良土壤,提高园林植物种植施工质量。 4、改善土壤的通气性 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需要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在翻松(挖掘)土壤的过程中,往土壤中掺入碎树枝、碎石、沙土等多孔性有机物,增加土壤中的孔隙,使土壤的密实度降低,从而改善通气状况。 5、埋设人工透气材料 栽植树木时采用加放人工透气管的方法,改善植物根部的透气性,在无纺布袋中放置一定直径的塑料管,空档处填满珍珠岩,放置于树木根部放置,管长以从植物根部至地表为宜。 6、施用牛羊粪 羊粪含有机质24~27%,氮(N)0.7~0.8%,磷(P2O5)0.45~0.6%,钾(K2O)0.4~0.5%,含有机质比其它畜粪多,肥分浓厚。牛粪含有机质14.5%,氮(N)0.30~0.45%,磷(P2O5)0.15~0.25%,钾(K2O)0.10~ 0.15%,牛粪质地细密,含水较多,分解慢,发热量低,属迟效性肥料。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 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实施指导思想及原则------------------------------------------------------------- 1 1.1指导思想 ---------------------------------------------------------------------------------- 1 1.2实施原则 ---------------------------------------------------------------------------------- 1第二章项目基本情况 -------------------------------------------------------------------------- 2 2.1项目基本情况及污染现状、成因---------------------------------------------------- 2 2.2 实施目标-------------------------------------------------------------------------- ------- 2 第三章项目建设内容 -------------------------------------------------------------------------- 4 3.1工程内容 ---------------------------------------------------------------------------------- 4 3.2工程具体实施方案 ---------------------------------------------------------------------- 4 3.3工程设计方案 ---------------------------------------------------------------------------- 4 3.4植物的管护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治理方案优选及推广 ------------------------------------------------------------------- 5第四章资金筹措与预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基础价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资金预算 ---------------------------------------------------------------------------------- 6第五章效益分析 -------------------------------------------------------------------------------- 7 5.1环境效益 ---------------------------------------------------------------------------------- 7 5.2社会效益 ---------------------------------------------------------------------------------- 7第六章项目实施进度---------------------------------------------------------------------------- 8 6.1基础架构 ---------------------------------------------------------------------------------- 8 6.2资金预算 ---------------------------------------------------------------------------------- 8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 技术方案

建设单位: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宜章县瑶岗仙镇 设计单位:长沙赛恩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1) 1.2 编制依据 (1) 1.2.1法律和法规 (1) 1.2.2标准和规范 (1) 1.2.3与项目其他相关资料 (3) 1.3 编制目的 (3) 1.4 编制原则 (3) 1.5 编制范围及内容 (4) 第二章场地说明及建设条件 (6) 2.1 自然地理条件 (6) 2.1.1 地理位置 (6) 2.1.2 地形地貌 (7)

2.1.3 气候气象 (9) 2.1.4 水文水系 (10) 2.2 建设条件 (10) 2.2.1 交通条件 (10) 2.2.2 配套条件 (10) 2.2.3供水条件 (11) 2 1............................................................. . 污染现状及建设思路第三章.3.1 区域现状及工程量. (12) 3.2 治理思路 (16) 第四章总平面布置............................................................................. 17 4.1布置原则 (17) 4.2 平面布局 (17) 4.3 竖向布置 (18) 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 19 5.1 山体裂缝治理 (19) 5.2 生态恢复方案 (19) 5.2.1 处理方式确定 (19) 5.2.1 A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23) 5.2.2 C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26)

治理与修复方案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 1 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 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一、适用范围 .................................................................................. 二、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 ................................................................ 三、主要内容及技术要求 ................................................................ (一)项目背景 ................................................................................ (二)编制依据 ................................................................................ (三)修复范围和目标...................................................................... (四)治理与修复技术比选............................................................... (五)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 (六)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经费预算 ................................................................................ (八)效益分析 ................................................................................ (九)项目可行性分析......................................................................

城市绿地土壤改良修复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

SZDB/Z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实施 ××××-××-××发布 城市绿地土壤改良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SZDB/Z— 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ICS B 备案号: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性规定 2 5 技术要求 2 6 考核验收 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园林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正军、张永夏、何昉、袁峰均、王发国、夏兵、陈红锋、易绮斐。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城市绿地土壤改良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城市绿地土壤改良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肥力失调及盐害土壤的改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HJ25.4-201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T 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DB440300/T34-2008 园林绿化种植土质量 DB440300/T8-1999 园林绿化施工规范 DB440300/T29-2006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城市绿地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3.2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实施方案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实施方案 1工程内容 根据示范区内重金属污染区的地形地貌因子(地面坡度、覆土厚度、土层物质组成、灌溉条件)、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分散系数、初始入渗速度、孔隙度)、土壤化学性质(酸碱度、水溶性钙含量、氮磷钾含量)、生物因子(酶活性、微生物总量、呼吸强度)等指标,判定影响区域土壤修复与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国内外相关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研究技术等相关资料确定本次示范工程工程内容及总体思路: 将东岭锌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侧兴隆场村涂家崖组10亩区域土壤污染严重的农田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基地。对选取的示范基地首先进行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监测,在调查监测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平整,一方面选取不同重金属富集植物种类及方法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示范工作,另一方面选取不同淋洗剂采用土壤淋洗法治理修复受重金属污染土壤。对于植物修复技术,在示范区不同片区分别种植对重金属铅、镉、锌、砷等具有较强富集能的蜈蚣草、黑麦草、向日葵等绿色植物进行治理修复研究,其中,对种植向日葵片区开展在向日葵根部土壤混和添加不同人工合成的鳌合剂对比土壤重金属治理修复效果研究工作;对于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中的淋洗法修复技术,在示范区内选取0.5亩土壤分别采用HCl、柠檬酸和Na2-EDTA三种常用淋洗剂和不同的淋洗次数等条件进行土壤

淋洗法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试验,利用一年时间初步取得示范治理成效,为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工作全面开展打好坚实基础。2工程具体实施方案调查 2.1土壤现状调查监测 ①现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图。 收集包括监测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资料。 收集工程建设或生产过程对土壤造成影响的环境研究资料。 收集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的毒性、稳定性以及如何消除等资料。 收集土壤历史资料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收集监测区域工农业生产及排污、污灌、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气候资料(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水文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遥感与土壤利用及其演变过程方面的资料等。 现场踏勘,将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利用,丰富采样工作图的内容。 针对示范区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测量,确实示范区地形、地貌、面积、形状、地面坡度、覆土厚度、土层物质组成、灌溉条件、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生物因子等指标。绘制示范区草图。 ②现状监测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将示范区划分为近乎等面积的四个区块,在每个区块中心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采样点1个,共布设4个

土壤改良解决方案.doc

温泉河景观(生态)治理工程绿化工程土壤改良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重庆天域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三月

工程概况及特点分析 一、工程概况 温泉河景观(生态)治理工程位于蓝色硅谷核心区,沿着海泉路由南到北走向分为A、B、C、D、E五个区,是青岛市一个重点的工程项目。工程总长度约3.95km,总面积约100万m2,其中绿化工程占地约80万m2。 二、施工现场特点分析 本项目位于蓝色硅谷核心区,主要有河沟、树木、农田、房屋等。拟建场区属于平原,其地貌为浅丘、斜坡及沟谷地带,场区东侧有一条海泉路交通便利,材料运输方便。 第二节土壤改良措施及施工方案 一、总体说明 盐碱土是指土壤含有可溶盐类,而且盐分浓度较高,对植物生长直接造成抑制作用或危害的土壤。从广义上讲盐碱土包括盐土、盐化土和碱土、碱化土。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具体有以下几个改良措施: 1、水利改良: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灌、排分开,加强用水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水位,通过灌水冲洗、引洪放淤等,不断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盐分。 2、农业技术改良:通过深耕、平整土地、加填客土、盖草、翻淤、盖沙、增施有机肥等改善土壤成分和结构,增强土壤渗透性能,加速盐分淋洗。 3、生物改良:种植和翻压绿肥牧草、秸秆还田、施用菌肥、种植耐盐植物、植树造林等,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并改善农田小气候,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抑制返盐。 4、化学改良:对碱土、碱化土、苏打盐土施加石膏、黑矾等改良剂,降低或消除土壤碱分,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各种措施既要注意综合使用,更要因地制宜,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二、绿化地土壤改良方案

最全面的土壤改良方案

最全面的土壤改良方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出现了大量的污染,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如今已是满目疮痍。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来进行土壤修复,治理土壤污染,尤其是土十条”发布在即,土壤问题会成为今后环保事业的重要—环。 那么问题来了,出现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作为一个农资从业者,我们应该了解应对措施,大致方案有四种: 一是合理使用化学肥料; 二是加大有机肥投入量; 三是补充有益菌(微生物菌剂); 四是适当使用土壤调理剂。 一、有机肥 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便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有机质一旦缺乏,土壤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必将失衡,微生物促进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的分解和转化,有机质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和适宜生存的环境,两者的关系可以用唇亡齿寒”来形容。 此外,有机肥还为作物提供碳营养。据我了解,大多数种植户都知道使用有机肥的好处,用他们的话说用有机肥,地更有劲”既然有机肥这么重要,那种植者为什么不用,或是投入不足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1、一部分种植者对有机肥的认知程度不够,不了解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重要性; 2、以传统土杂肥、禽畜粪便为代表的有机肥,原料采集不是很方便,种植户很难发酵 腐熟好,而且制作比较麻烦,现代人的惰性都比较大,也自然是懒得去用; 3、商品化的有机肥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种植户,但是缺点是使用成本过高,性价比不合理,种植

户投入的那点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对于有机肥我认为最合理的方式是近距离的工厂化堆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秸秆还田和当地有机肥资源(如禽畜粪便、各种农业废弃物下脚料等等),进行工厂化腐熟处理,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从而加大有机肥的投入,连年使用对土壤肥力的恢复起到关键的作用。当然,这需要政府去做引导工作。 二、微生物菌 相对于需要大量投入的有机肥,微生物菌对土壤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微生物菌可以活化土壤有机和无机养分,提供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降解重金属残留,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微生物的代谢物中含有多种天然的植物激素和氨基酸等有益物质可促进植物健康生长。但是,微生物要更好的发挥作用,还是得建立在土壤有机营养充足的基础上。 微生物菌好处很多,但经常看农资网友聊到微生物菌时总是感叹其中的水太深: 一是类别太多 农业部登记的大类有七类(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生物有机肥、内生菌根菌剂、根瘤菌菌剂),七大类当中又有上百种不同的菌 种,不同的菌种起到的主要作用又不一样,比如硅酸盐细菌主要是活化土壤养分,细黄链霉菌主要是主要是针对土传病菌的抑制等等; 二是微生物菌的质量好与坏很难区别 以假冒真、以次充好、夸张宣传的现象很普遍,面对良莠不齐的微生物菌产品,甚至执法部门都无能为力(能做检测的部门很少),何况是农资从业者,微生物的效果又长期的过程,大多效果 在短期内很难观察到。 三、土壤调理剂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

精心整理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 小组成员: 一、修复目标 一定区域内植被覆盖率95%以上,蜈蚣草种植2亩、黑麦草种植2亩、向日葵种植3亩、本土植物3亩。 (容量、1 2 1个,共布设4个监测点位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3、采样器具准备 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4 采样、土壤采样样品流转、运输中防损、样品交接、样品制备、制样工具及容器、制样程序、风干、细磨样品、样品分装、样品保存。 五、土壤分析测定 1、测定项目 2 准确称取ρ1.19g/ml15mLHNO3ρ1.42g/ml10mlHF ρ为了达到良好的除硅效果应经常摇动坩埚。最后加入ρ1.67g/ml 冒尽。土壤分解物应呈白色或淡黄色) 斜坩埚时呈不流动的粘稠状。用稀酸溶液冲洗内壁及坩埚盖,温热溶解残渣冷却后,定容至100ml最终体积 3 标准方法(即仲裁方法) 六、土壤环境质量 1 I 他保护地区 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2、区块划分 特重污染区:采用淋洗法进行修复试验。 重污染区:采用螯合剂植物修复

一般污染区:采用富集性能好的植物 轻度污染区:采用本土现有植物修复 3、设计方案 4、田间管理 3次打药10 5、植物修复的栽植方案 式分片区开展种植。 1、施肥 2 ①、②、 3 ①、乔木栽植结束后做好管理。②、及 5cm1-2 5-10/m2,35-10g/m2,另早春及早秋应 6-7cm 4-10211月至31

革命遗址修复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印台区革命遗址修复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铜川市印台区民政局 二O一七年四月

印台区革命遗址修复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印台区革命遗址修复建设项目 项目法人: 铜川市印台区民政局 建设地点:印台区城关办、陈炉镇、红土镇、金锁关镇。 建设规模:新建大型纪念碑一座,碑高15米,碑宽2米,厚度米; 小型卧碑十座,高米,宽米,厚米;六角亭一座,高米,直径米; 四角亭3座,长米,宽米,高4米等。 项目总投资:万元 建设期限:90天,即2017年4月12日-2017年7月12日。 目录

一、项目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地理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2、自然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3、水文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交通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项目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项目施工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料机准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2、场地平整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3、灰土基础施工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4、大型纪念碑施工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5、卧碑施工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6、四(六)角亭施工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7、砖砌体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8、石栏杆施工.............................................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工程招投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1、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2、招标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建设项目投资..............................................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程质量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质量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3、雨季施工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文明施工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项目实施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强化项目施工组织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2、强化项目施工质量监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建立完善项目考核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综合效益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一:项目概(预)书 附图1:项目施工图纸 附图2:项目效果图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

xxx村培肥改良技术实施方案 1工程概况: 水文气象 该项目地点位于xxx以南2公里处,多年平均气温15.1℃,平均年无霜期258天,多年平均降雨量968.3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万m3。海拔高度在300-850之间,四季分明。 土地、农业现状 项目区xxx村耕地面积3700亩,小于5度1100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 30 %,5-15度925亩全村总耕地面积的25%。在15-25度1675亩全村总耕地面积的45%。主要土质为黄褐土又叫黄泥巴土地水热条件较好,土壤呈中性,~。该土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一般一年两熟。 土地主要存在问题 xxx项目区xxx村主要问题是:土质粘重,棱块—棱柱状结构,通透性差,耕层浅薄,耕性不良,养分贫瘠,易旱易涝,可塑性和胀缩性强,群众形容为“天晴一把刀,下雨流黄汤”,养老苗不发小苗,产量不高不稳。在2010年基本口粮田建设中,将该村大于5度的坡耕地全部建成水平梯田。经过平整治理后,其地形地貌发生根本改变,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后劲增大。但由于耕层剥离,底土裸露,有机质及各种养分含量更加缺乏,土壤速效氮仅有20-30mg/kg,速效磷3-5mg/kg,土壤有机质4mg/kg左右,整个土体依然紧实粘重,易于板结,通气透水性不好,耕性极差,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活性降低,养分转化慢,不利农作物生长。

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通过基本口粮田设施将以前的坡耕地建成水平梯地为保证稳产,是项目区群众生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将对项目区进行培肥改良。 2.工程设计 2010年基本口粮田xxx项目区xxx村培肥改良设计面积375亩。 具体改良熟化措施 对原来是坡耕地进行新建为水平梯田的采取平整后黄褐土的改良熟化措施利用“蚯蚓”腐植酸土壤改良剂加速生土熟化。 ⑴腐植酸土壤改良液的性能和培肥原理 “蚯蚓”牌土壤改良剂是专门用于农业生产的一种绿色环保型多功能调节剂,以腐植酸为主要成份,具有胶体性质及缓冲性能,是一种高活性有机物,可改善质地粘重、容易板结土壤和盐碱土的不良性状。在黄褐土中,能促使团粒结构形成,调整固、液、气三相比,使土壤疏松,增大孔隙度,降低容重,促进微生物活动,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活化、络合、螯合土壤中养分,并可解磷保氮,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时可促进作物根系快速发育,增强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这种以腐植酸为主要成份的土壤改良液在生土熟化过程中可以部分替代有机肥料;与传统措施相比,使用方法更为方便快捷,能加速生土熟化进程,与传统措施搭配进行综合改良,能从根本上性状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含量,达到稳产高产农田标准。 ⑵生土熟化实施步骤 ①在耕作物,用土壤改良剂每亩5-10kg进行地面播洒。 ②亩施优质有机肥料(粪尿肥)1000Kg,或商品有机肥80Kg左右,撒

道路修复实施方案{项目}

3.1 施工准备 (1)熟悉和核对图纸,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开展图纸自审、会审工作。 (2)在业主的协调下,做好临时占地工作,接收好所有控制桩点工作,根据提供的测量资料组织测量班组对主要控制桩、水准点、道路中心线、原地面标高等进行复核,并将测量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批准进行测量放样,对关键控制桩、水准点要放到安全位置,加以保护、标识。尤其是与既有道路衔接部分,测量工作必须准确无误,保证与既有路连接良好。 (3)进场后,先组织试验人员对各种施工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验并做好素土击实等试验,选好满足合同规范要求的各种材料并及时尽快的做好各种配合比试验,为各道工序能及时开工做好准备。 (4)搞好临时生产、生活设施和场地建设,做好临时便道的修建工作作为工程材料进场通道。 (5)所需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前要检查其性能,保证各部位性能良好、灵活、有效的满足施工的进度及工艺质量要求。 ( 6)工程所需各种原材料、成品购置均要求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同

意后方可采购,提前采备、加工、对试验合格的材料及成品,分类别存放,并做好标识,场地应满足材料、成品存放要求。 (7)施工总体安排采取分级流水作业。 (8)施工用水采用当地饮用水与水车送水相结合,施工用电采用当地电及自备发电机结合的方法。 (9)工程所用材料主要靠运输车运送到施工现场。 (10)进驻施工现场后,先清除表面垃圾、并及时外运直到挖至原状土为止。 3.2、施工方法 3.2.1 原路面铲除5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3.2.2准备下承层:施工前检查纵坡、路拱,平整度并清除工作面上的松散材料、灰尘、杂物。 3.2.3 拌和和运输:采用沥青砼拌和楼拌和,由计算机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拌和温度等拌和数据。配置杆式温度计,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30-150℃,不得超过170℃,出厂温度控制在140-155℃,集料加热不超过170℃,整个拌和过程在避免局部过热且保证拌和均匀。 拌和合格的混合料由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车槽内涂一层油水混合液以防粘车。每辆车配备覆盖设备,避免尘埃污染和热量过分损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 实施方案 **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二O—一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实施指导思想及原则--------------------- 1 1.1指导思想------------------------------- 1 1.2实施原则------------------------------- 1 第二章项目实施的目标---------------------------- 3

2.1修复目标------------------------------- 3 2.2示范目标------------------------------- 3 2.3生态目标------------------------------- 4 第三章工程内容和实施方案------------------------- 5 3.1工程内容------------------------------- 5 3.2工程具体实施方案调查------------------------ 6 3.2.1------------------------------------------------------------- 土壤现状调查监测 6 3.2.2---------------------------------------------------------- 土壤分析测定16 3.3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19 3.3.1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20 3.3.2--------------------------------------------------------------------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 ------------------------------------ 20 3.4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 21 3.5区块划分------------------------------- 22 3.5.1-------------------------------------------------------- 特重污染区22 3.5.2-------------------------------------------------------- 重污染区22 3.5.3-------------------------------------------------------- 一般污染区23 3.5.4-------------------------------------------------------- 轻度污染区23 3.6工程设计方案--------------------------- 23 3.6.1-------------------------------------------------------- 淋洗法方案23 3.6.2---------------------------------------------------------- 螯合剂研制方案24 3.6.3------------------------------------------------------------- 植物修复的栽植方案 24 3.7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32 3.8植物的管护方案--------------------------- 33 3.9治理方案优选及推广------------------------- 35 3.10后评估- ----------------------------- 35 第四章项目施工与管理---------------------------- 37 4.1 项目实施组织机构------------------------- 37 4.2 项目管理------------------------------- 37

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引

附件1 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指南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一、适用范围 (5) 二、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 (5) 三、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 (6) (一)项目背景 (6) (二)编制依据 (7) (三)治理与修复范围和目标 (8) (四)治理与修复技术比选 (9) (五)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 (10) (六)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 (14) (七)劳动保护、消防与节能 (14) (八)经费预算 (15) (九)效益分析 (16) (十)项目可行性分析 (16) (十一)附件、附图 (17) 附件A (19) 附件B (22) 附件C (25)

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技术要求,用于指导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的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地方财政或其他资金支持的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可参照本指南。 二、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在前期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目标,正确选择治理与修复技术路线、工艺流程与参数,合理确定治理与修复周期和成本等。 (二)可行性原则 综合考虑治理与修复目标、治理与修复技术处理效果、周期和成本等因素,结合当地条件,合理选择可行有效的治理与修复技术,因地制宜制定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实施方案,确保实施方案经济可行、技术可操作。

(三)安全性原则 确保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安全,防止对施工人员、周边人群健康产生危害及对生态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三、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 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包括项目背景、编制依据、治理与修复范围和目标、技术比选、工程方案、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劳动保护消防与节能、经费预算、效益分析和项目可行性分析等内容。 (一)项目背景 1.项目所在区概况 介绍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及环境概况。自然概况包括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地质等情况;经济社会概况包括行政区划,相关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定位等;环境概况包括区域内主要污染源类型、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土壤污染成因及变化趋势。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

土壤改良技术实施方案 1基本概况: 1。1基本情况 该项目地点位于xx以南2公里处,多年平均气温15。1℃,平均年无霜期258天,多年平均降雨量968、3mm,多年平均径流量2562、4万m3。海拔高度在300-850之间,四季分明。 项目区xx村耕地面积3700亩,小于5度1100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得 30 %,5-15度925亩全村总耕地面积得25%、在15-25度1675亩全村总耕地面积得45%。主要土质为黄褐土又叫黄泥巴土地水热条件较好,土壤呈中性,PH6。5~7、5。该土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一般一年两熟。1.2土地主要存在问题 xxx项目区xxx村主要问题就是:土质粘重,棱块—棱柱状结构,通透性差,耕层浅薄,耕性不良,养分贫瘠,易旱易涝,可塑性与胀缩性强,群众形容为“天晴一把刀,下雨流黄汤”,养老苗不发小苗,产量不高不稳。在2010年基本口粮田建设中,将该村大于5度得坡耕地全部建成水平梯田。经过平整治理后,其地形地貌发生根本改变,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后劲增大、但由于耕层剥离,底土裸露,有机质及各种养分含量更加缺乏,土壤速效氮仅有20-30mg/kg,速效磷3-5mg/kg,土壤有机质4mg/kg左右,整个土体依然紧实粘重,易于板结,通气透水性不好,耕性极差,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活性降低,养分转化慢,不利农作物生长。

1、3工程实施得必要性 通过基本口粮田设施将以前得坡耕地建成水平梯地为保证稳产,就是项目区群众生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将对项目区进行培肥改良、 2、工程设计 2010年基本口粮田xxx项目区xxx村培肥改良设计面积375亩。 2、1具体改良熟化措施 对原来就是坡耕地进行新建为水平梯田得采取平整后黄褐土得改良熟化措施利用“蚯蚓"腐植酸土壤改良剂加速生土熟化。 ⑴腐植酸土壤改良液得性能与培肥原理 “蚯蚓”牌土壤改良剂就是专门用于农业生产得一种绿色环保型多功能调节剂,以腐植酸为主要成份,具有胶体性质及缓冲性能,就是一种高活性有机物,可改善质地粘重、容易板结土壤与盐碱土得不良性状。在黄褐土中,能促使团粒结构形成,调整固、液、气三相比,使土壤疏松,增大孔隙度,降低容重,促进微生物活动,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活化、络合、螯合土壤中养分,并可解磷保氮,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时可促进作物根系快速发育,增强吸收水分与养分得能力。 这种以腐植酸为主要成份得土壤改良液在生土熟化过程中可以部分替代有机肥料;与传统措施相比,使用方法更为方便快捷,能加速生土熟化进程,与传统措施搭配进行综合改良,能从根本上性状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含量,达到稳产

土壤修复方案

长春市环卫医用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原址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方案 吉林省旭隆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二O一六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项目背景 在长春市政府、长春市卫生局和长春市环保局的共同支持下,由长春市环卫医用废弃物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长春市医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项目,并于2006年12月正式投产,使长春市成为全国不多的对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的几个城市之一。项目的医疗垃圾焚烧设施主要用于处理长春市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用废弃物,解决了长春市现有医疗垃圾焚烧设备技术落后的问题。 该项目原址位于长春市宽城区兴隆山镇西村小梁家屯东2km、兴华村腰黄家烧锅西南2km处。处于长东北核心区内,按长春市北湖科技开发区总体规划,原址分别属于工业用地、绿化用地、商业用地和城市道路用地,而且800m范围内还有居民,因此,原厂址已不符合长春市及高新区整体规划要求,制约了长东北核心区经济发展。根据《市政专题会议纪要》的精神,2014年启动了迁建选址工作,迁建项目选址位于长春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市北湖科技开发区长东北核心隆北村张家粉房屯,原厂址不再生产。 由于长春市医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项目生产经营时间长,企业迁出后所遗留的场地可能存在重金属、总石油及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其中的污染物可通过地下水、空气等途径进入人体,威胁人体健康。为保障人体健康和维护场地正常生产建设活动,防止场地功能置换带来新的环境问题。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年6月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2008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1月印发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国办发[2013]7号)、2014年3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9号)及环境保护部2014年5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66号)等文件要求,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配合国土、建设部门,对于拟开发利用的关停搬迁企业场地,未按有关规定开展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的、未明确治理修复责任主体的,禁止进行土地流转;污染场地未经治理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