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教学要求

1、熟悉本课程经常涉及到的有关材料性质的基本概念,为学好以后各章知

识创造条件。

2、了解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及其与材料性质的关系。

3、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与水有关的性质及与热有关的性质及其表示

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

4、了解材料力学性质及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内容提要

1、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1)材料的组成:化学组成;矿物组成。

(2)材料的结构:宏观结构;显微结构;微观结构;材料孔隙。

2、材料的物理性质

(1)基本物理性质:体积密度、密度及表观密度,材料的孔隙率;散粒 材料的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亲水性与憎水性、吸水性、耐水性、抗水性。

(3)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导热性、热容量。

3、材料的力学性质

(1)材料强度:材料在不同荷载下的强度;试验条件对材料强度试验结果 的影响;强度等级或标号;比强度。

(2)材料变形: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3)冲击韧性。

(4)硬度、磨损及磨耗。

4、材料的耐久性

重点、难点

重点: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有关计算。

难点:材料基本物理性质的有关计算。

第一节 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一、材料的化学组成

材料的化学组成是决定材料性质的内在因素之一。主要包括: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

二、材料的微观结构

材料的性质与材料内部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材料的结构主要分成:宏观结构、显微结构、微观结构。

微观结构是指原子、分子层次的结构。可用电子显微镜和X 射线来分析研究该层次上的结构特征。微观结构的尺寸范围在610~1010??m 。材料的许多物理性质,如强度、硬度、弹塑性、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等都是由其微观结构所决定。

从微观结构层次上,材料可分为晶体、玻璃体、胶体。

1.晶体。质点(离子、原子、分子)在空间上按特定的规则呈周期性排列时所形成的结构称为晶体结构。晶体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特定的几何外形,这是晶体内部质点按特定规则排列的外部表现。

(2)具有各向异性,这是晶体的结构特征在性能上的反应。

(3)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化学稳定性,这是晶体键能和质点处于最低能量状态所决定的。

(4)结晶接触点和晶面是晶体结构破坏或变形的薄弱部位。

根据组成晶体的质点及化学键的不通,晶体可分为:

原子晶体:中性原子与共价键结合的晶体,如石英等。

离子晶体:正负离子与离子键结合的晶体,如等。

2CaCl 分子晶体:以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即分子键结合的晶体,如有机化合物。

金属晶体:以金属阳离子为晶格,由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间的金属键结合的晶体,如钢。

晶体内质点的相对密集程度和质点间的结合力,对晶体材料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碳素钢,其晶体中的质点相对密集程度较高,质点间又是以金属键联结着,结合力强,故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很大的塑性变形能力。同时,因其晶格间隙中存在着自由运动的电子,从而使钢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在硅酸盐矿物材料(如陶瓷)的复杂晶体结构(基本单元为硅氧四面体)中,质点的相对密集程度不高,且质点间大多是以共价键联结,结合力较弱,故这类材料的强度较低,变形能力差,呈现脆性。同时,晶粒的大小对材料性质也

有重要影响,一般晶粒愈细,分布愈均匀,材料的强度愈高。所以改变晶粒的粗细程度,可使材料性质发生变化,如钢材的热处理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2.玻璃体。将熔融物质迅速冷却(急冷),使其内部质点来不及作有规则的排列就凝固,这时形成的物质结构即为玻璃体,又称为无定形体或非晶体。玻璃体的结合键为共价键与离子键。其结构特征为构成玻璃体的质点在空间上呈非周期性排列。玻璃体无固定的几何外形,具有各向同性,破坏时也无清晰的解理面,加热时无固定的熔点,只出现软化现象。同时,因玻璃体是在快速急冷下形成的,故内应力较大,具有明显的脆性,例如玻璃。

对玻璃体结构的认识,目前有如下三种观点:

(1)构成玻璃体的质点呈无规则空间网络结构。此为无规则网络结构学说。

(2)构成玻璃体的微观组织为微晶子,微晶子之间,通过变形和扭曲的界面彼此相连。此为微晶子学说。

(3)构成玻璃体的微观结构为近程有序、远程无序。此为近程有序、远程无序学说。 由于玻璃体在凝固时质点来不及作定向排列,质点间的能量只能以内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因此玻璃体具有化学不稳定性,亦即存在化学潜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水淬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等均属玻璃体,经常大量用作硅酸盐水泥的掺合料,以改善水泥性能。玻璃体在烧土制品或某些天然岩石中,起着胶粘剂的作用。

3.胶体。物质以极微小的质点(粒径为710~109?? m )分散在介质中所形成的结构称为胶体。其中分散粒子一般带有电荷(正电荷或负电荷),而介质带有相反的电荷,从而使胶体保持稳定性。由于胶体的质点很微小,其总表面积很大,因而表面能很大,有很强的吸附力,所以胶体具有较强的粘结力。

在胶体结构中,若胶粒较少,则液体性质对胶体结构的强度及变形性质影响较大,这种胶体机构称为溶胶结构。溶胶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土木工程材料中的涂料就是利用这一性质配制而成。若胶粒数量较多,则胶粒在表面能的作用下产生凝聚作用或由于物理化学作用而使胶粒产生彼此相联,形成空间网络结构,从而使胶体结构的强度增大,变形性能减小,形成固态或半固体状态,此胶体结构称为凝胶结构。凝胶具有触变性,即凝胶被搅拌或振动,又能变成溶胶。水泥浆、新拌混凝土、胶粘剂等均表现出触变性。当凝胶完全脱水硬化变成干凝胶体,它具有固体的性质,即产生强度。硅酸盐水泥主要水化产物的最后形式就是干凝胶体。

胶体结构与晶体及玻璃体结构相比,强度较低、变形较大。

对材料的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分析与研究,通常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等方法。

三、材料的构造

材料在宏观可见的层次上的组成形式成为构造,按照材料的宏观组织和孔隙状态的不同可将材料分为以下类型:

1.致密状构造:密实结构的材料内部基本上无孔隙,结构致密。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强度和硬度较高,吸水性小,抗渗性和抗冻性较好,耐磨性较好,绝热性差。如钢材、天然石材、玻璃、玻璃钢等。

2.多孔状构造:多孔结构的材料其内部存在大体上呈均匀分布的独立或部分相通的孔隙,孔隙率较大。孔隙有大孔和微孔之分。具有多孔结构的材料,其性质决定于孔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及分布情况。一般来说,这类材料的强度较低,抗渗性和抗冻性较差,吸水性较大,绝热性较好。如加气混凝土、石膏制品、烧结普通砖等。

3.微孔状构造:该种结构具有众多直径微小的孔隙,通常密度和导热系数较小,有良好的隔声吸声性能和吸水性,抗渗性能较差。石膏制品,烧结砖具有典型的微孔状构造。

4.颗粒状构造:颗粒状构造的材料是指呈松散颗粒状的材料。颗粒有密实颗粒与轻质多孔颗粒之分。前者如砂子、石子等,因其致密、强度高,适合做承重的混凝土骨料。后者如陶粒、膨胀珍珠岩等,因其多孔结构,适合做绝热材料。粒状构造的材料,颗粒间存在大量的空隙,其空隙率主要取决于颗粒级配。

5.纤维状构造:纤维结构的材料内部组成有方向性,纵向较紧密而横向较疏松,组织中存在相当多的孔隙,这类材料的性质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一般平行纤维方向的强度较高,导热性较好。如木材、玻璃纤维、石棉等。

6.层状构造:层状结构的材料具有叠合结构,它是用胶结料将不同的片状材料或具有各向异性的片状材料胶合成整体,其每一层的材料性质不同,但叠合成层状构造的材料后,可获得平面各向同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绝热性或装饰性等性质,扩大其使用范围。如胶合板、纸面石膏板、塑料贴面板等。

四、建筑材料的孔隙

材料实体内部和实体间常常部分被空气所占据,一般称材料实体内部被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为孔隙,而材料实体之间被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为空隙。

孔隙率是指孔隙在材料体积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孔隙率越大,材料的密度越小、强度越

低、保温隔热性能越好、吸声隔热能力越高。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一、 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1.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和堆积密度

密度: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根据材料所处的体积状况部同,分实际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

(1). 实际密度(简称密度) 用公式表示为:

V

m =

ρ (1-1) 式中: ρ——材料的密度(); 3

/cm g m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重量();

——干燥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g V 3cm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材料内部孔隙的固体物质本身的体积,

亦称实体积。土木工程料中除钢材、玻璃等外,绝大多数材料均含有一定的孔隙。测定有孔隙的材料密度时,须将材料磨成细粉(粒径小于0.20mm),经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得其实体积。材料磨得愈细,测得的密度值愈精确。

绝对密实状态下 不含任何孔隙的体积

磨成细粉用密度瓶测体积--密度

致密的不规则散粒材料--排水法

相对密度:无量纲

(2). 表观密度 包含孔隙在内--水分影响密度--干密度。用公式表示为:

'

'V m =

ρ (1-2) 式中: 'ρ——材料的表观密度(或); 3/cm g 3

/cm kg

m ——材料的重量(g 或);

——材料的表观体积(或)

。 kg 'V 3cm 3m (3). 体积密度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材料的体积密度(原称容重,道路工程中亦称为毛体积密度)。 用公式表示为:

0V m =

ρ (1-3) 式中: 0ρ——体积密度(或);

——材料的重量(3/cm g 3/cm kg m g 或);

kg 0V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

3cm 3m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包含材料内部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的体积。对于外形规则的材料,其表观密度测定很简便,只要测得材料的重量和体积(可用量具量测),即可算得。不规则材料的体积要采用排水法求得,但材料表面应预先涂上蜡,以防止水分渗入材料内部而使所测结果不准。

材料表观密度的大小与其含水情况有关。当材料含水率变化时,其重量和体积均有所变化。因此测定材料表观密度时,须同时测定其含水率,并予以注明。通常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气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在烘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

(4). 堆积密度

粉状、粒状、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

'0

'0V m =ρ (1-4) 式中:

'0ρ——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 3

/cm kg m ——散粒材料的重量();

kg '0V ——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

。 3m 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既含颗粒内部的孔隙,又含颗粒之间空隙

在内的总体积。散粒材料的体积可用已标定容积的容器测得。砂子、石子的堆积密度即用此法求得。若以捣实体积计算时,则称紧密堆积密度。

由于大多数材料或多或少含有一些孔隙,故一般材料的表观密度总是小于其密度。 包含孔隙与空隙。

2. 材料的密实度和孔隙率

(1). 密实度

固体物质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称为密实度。反映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100%10000×=×=

ρ

ρV V D (1-5) (2). 孔隙率 材料内部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称为材料的孔隙率(P)。用公式表示为:

%1001(%100000×?=×?=ρ

ρV V V P (1-6) 材料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反映材料的密实程度,孔隙率小,则密实程度高。孔隙率相同的材料,它们的孔隙特征(即孔隙构造)可以不同。按孔隙的特征,材料的孔隙可分为连通孔和封闭孔两种,连通孔不仅彼此贯通且与外界相通,而封闭孔彼此不连通且与外界隔绝。按孔隙的尺寸大小,又可分为微孔、细孔及大孔三种。孔隙率的大小及其孔隙特征与材料的许多重要性质,如强度、吸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和导热性等都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孔隙率较小,且连通孔较少的材料,其吸水性较小,强度较高,抗渗性和抗冻性较好。

密实度+孔隙率=1

3. 填充率与空隙率

(1). 填充率 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实体体积填充的程度。可用下式表示:

%100%1000'

00'0

'×=×=ρρV V D (1-7) (2). 空隙率

散粒材料堆积体积中,颗粒间空隙体积所占总体积的百分率称为空隙率()。用公式表示为: '

P

%1001(%1000'

00

'00''×?=×?=ρρV V V P (1-8) 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散粒材料的颗粒之间相互填充的密实程度。

在配制混凝土时,砂、石的空隙率是作为控制混凝土中骨料级配与计算混凝土含砂率时的重要依据。 二、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 亲水性与憎水性

当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可以发现,有些材料能被水润湿,即具有亲水性;有些材料则不能被水润湿,即具有憎水性。

材料具有亲水性的原因是材料与水接触时,材料与水之间的分子亲合力大于水本身分子间的内聚力。当材料与水之间的分子亲合力小于水本身分子间的内聚力时,材料表现为憎水性。

材料被水湿润的情况可用润湿边角θ表示。当材料与水接触时,在材料、水、空气这三相体的交点处,作沿水滴表面的切线,此切线与材料和水接触面的夹角θ,称为润湿边角,如图1-1所示。θ角愈小,表明材料愈易被水润湿。实验证明,当θ≤90度时(如图1-1a),材料表面吸附水,材料能被水润湿而表现出亲水性,这种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θ>90度时(如图1-1b),材料表面不吸附水,此种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当θ=0度时,表明材料完全被水润湿。上述概念也适用于其他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情况,相应称为亲液材料和

憎液材料。

亲水性材料易被水润湿,且水能通过毛细管作用而渗入材料内部。憎水性材料则能阻止水分渗入毛细管中,从而降低材料的吸水性。憎水性材料常被用作防水材料,或用作亲水性材料的覆面层,以提高其防水、防潮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大多数为亲水性材料,如水泥、混凝土、砂、石、砖、木材等,只有少数材料如沥青、石蜡及某些塑料等为憎水性材料。

亲水性材料:石料、砖、混凝土、木材

憎水性材料:沥青、石蜡--防水材料

2. 吸水性(浸水状态下)

吸水性。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材料的吸水性用吸水率表示,有以下

两种表示方法:

(1)吸水率: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其内部所吸收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质量的百分率。用下式表示:

%1001

12×?=

m m m W W (1-9) 式中: W W ——材料的质量吸水率(%);

2m ——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质量();

g 1m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

g (2)体积吸水率: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其内部所吸收水分的体积占干燥材料自然体积的百分率。用下式表示:

%10010120×??==

W

W V V m m V V W ρ (1-10) 式中: V W ——材料的体积吸水率(%);

W V ——材料所吸收水分的体积();

3

cm 0V ——干燥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3cm W ρ——水的密度(),在常温下可取3/cm g W ρ=1。

3

/cm g 土木工程用材料一般采用重量吸水率。重量吸水率与体积吸水率有下列关系: 0V W W W ρ=? (1-11)

式中:

0ρ——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体积密度()。

3

/cm g 材料所吸收的水分是通过开口孔隙吸入的,故开口孔隙率愈大,则材料的吸水量愈多。材料吸水饱和时的体积吸水率,即为材料的开口孔隙率。

材料的吸水性与材料的孔隙率及孔隙特征有关。对于细微连通的孔隙,孔隙率愈大,则吸水率愈大。封闭的孔隙内水分不易进去,而开口大孔虽然水分易进入,但不易存留,只能润湿孔壁,所以吸水率仍然较小。各种材料的吸水率差异很大,如花岗岩的吸水率只有

0.5%~0.7%,混凝土的吸水率为2%~3%,烧结普通砖的吸水率为8%~20%,木材的吸水率可超过100%。

吸水率大对材料是不利的。

3. 吸湿性

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材料的吸湿性用含水率表示。含水率是指材料内部所含水重量占材料干重量的百分率。用公式表示为:

1

1m m m W k ?=

(1-12) 式中: W ——材料的含水率();

%k m ——材料在吸湿状态下的重量();

g 1m ——材料在绝对干燥状态下的重量()。

g 材料的吸湿性随着空气湿度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当空气湿度较大且温度较低时,材料的含水率较大,反之则小。材料中所含水分与周围空气的湿度相平衡时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当材料吸湿达到饱和状态时的含水率即为吸水率。具有微小开口孔隙的材料,吸湿性特别强,在潮湿空气中能吸收很多水分,这是由于这类材料的内表面积很大,吸附水的能力很强所致。

材料的吸水性和吸湿性均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材料吸水后会导致其自重增大、导热性增大、强度和耐久性将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降。材料干湿交替还会引起其形状尺寸的改变而影响使用。

4. 耐水性

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强度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材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f

f K w p =

(1-13) 式中: p K ——材料的软化系数;

w f ——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f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 p K 值的大小表明材料在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程度。一般来说,材料被水浸湿后,强度均会有所降低。这是因为水分被组成材料的微粒表面吸附,形成水膜,削弱了微粒间的结合力。值愈小,表示材料吸水饱和后强度下降愈多,即耐水性愈差。材料的软化系数在0~1之间。不同材料的值相差颇大,如粘土=0,而金属=1。土木工程中将≥0.85的材料,称为耐水材料。在设计长期处于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重要结构时,必须选用>0.85的材料。用于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物的材料,其值不宜小于0.75。

p K p K p K p K p K p K p K 5. 抗渗性

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材料的抗渗性通常用渗透系数表示。渗透系数的意义是:一定厚度的材料,在单位压力水头作用下,在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面积的水量。用公式表示为: 由d

HA k Q t ?= 得 t

HA Qd k =

(1-14) 式中: k ——材料的渗透系数();

h cm /Q ——渗透水量(); 3

cm d ——材料的厚度();

cm A ——渗水面积(); 2

cm t ——渗水时间();

h H ——静水压力水头(cm )。

k 值愈大,表示渗透材料的水量愈多,即抗渗性愈差。

材料的抗渗性也可用抗渗等级表示。抗渗等级是以规定的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来确定,以符号“Pn”表示,其中n 为该材料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的10倍数,如P4、P6、P8、PS10、P12等分别表示材料能承受0.4、0.6、0.8、1.0、1.2MPa 的水压而不渗水。

材料的抗渗性与其孔隙特征有关。细微连通的孔隙中水易渗入,故这种孔隙愈多,材料

的抗渗性愈差。封闭孔隙中水不易渗入,因此封闭孔隙率大的材料,其抗渗性仍然良好。开口大孔中水最易渗入,故其抗渗性最差。

抗渗性是决定材料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在设计地下结构、压力管道、压力容器等结构时,均要求其所用材料具有一定的抗渗性能。抗渗性也是检验防水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

6. 抗冻性

吸水饱和状态下破坏作用时由于材料孔隙内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而引起的。

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重量损失不大,强度也无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材料的抗冻性。

材料的抗冻性用抗冻等级表示。抗冻等级是以规定的试件,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测得其强度降低和重量损失不超过规定值,此时所能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用符号“Fn”表示,其中n即为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如F25、F50等。

材料抗冻等级的选择,是根据结构物的种类、使用要求、气候条件等来决定。例如烧结普通砖、陶瓷面砖、轻混凝土等墙体材料,一般要求其抗冻标号为F15或F25;用于桥梁和道路的混凝土应为F50、F100或F200,而水工混凝土要求高达F500。

材料受冻融破坏主要是因其孔隙中的水结冰所致。水结冰时体积增大约9%,若材料孔隙中充满水,则结冰膨胀对孔壁产生很大的冻胀应力,当此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孔壁将产生局部开裂。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材料破坏加重。所以材料的抗冻性取决于其孔隙率、孔隙特征、充水程度和材料对结冰膨胀所产生的冻胀应力的抵抗能力。如果孔隙未充满水,即还未达到饱和,具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则即使受冻也不致产生很大的冻胀应力。极细的孔隙虽可充满水,但因孔壁对水的吸附力极大,吸附在孔壁上的水冰点很低,它在一般负温下不会结冰。粗大孔隙一般水分不会充满其中,对冻胀破坏可起缓冲作用。毛细管孔隙中易充满水分,又能结冰,故对材料的冰冻破坏影响最大。若材料的变形能力大、强度高、软化系数大,则其抗冻性较高。一般认为软化系数小于0.80的材料,其抗冻性较差。

另外,从外界条件来看,材料受冻融破坏的程度,与冻融温度、结冰速度、冻融频繁程度等因素有关。环境温度愈低、降温愈快、冻融愈频繁,则材料受冻融破坏愈严重。材料的冻融破坏作用是从外表面开始产生剥落,逐渐向内部深入发展。

抗冻性良好的材料,对于抵抗大气温度变化、干湿交替等破坏作用的能力较强,所以抗冻性常作为考查材料耐久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设计寒冷地区及寒冷环境(如冷库)的建筑物时,必须要考虑材料的抗冻性。处于温暖地区的建筑物,虽无冰冻作用,但为抵抗大气的作用,确保建筑物的耐久性,也常对材料提出一定的抗冻性要求。

例题:已知某种建筑材料试样的孔隙率为24%,此试样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为40立方厘米,质量为85.50克,吸水饱和后的质量为89.77克,烘干后的质量为82.30克。试求该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开口孔隙率、闭口孔隙率、含水率。

解:密度=干质量/密实状态下的体积=82.30/40×(1-0.24)=2.7克/立方厘米

开口孔隙率=开口孔隙的体积/自然状态下的体积=(89.77-82.3)÷1/40=0.187

闭口孔隙率=孔隙率-开口孔隙率=0.24-0.187=0.053

表观密度=干质量/表观体积=82.3/40×(1-0.187)=2.53

含水率=水的质量/干重=(85.5-82.3)/82.3=0.039

三、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

1. 导热性

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导热性。材料的导热性可用导热系数表示。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厚度为1m 的材料,当其相对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k 时,在1s 时间内通过1

面积的热量。用公式表示为: 由d

t T T A Q )(21?=λ,得 At

T T Qd )(21?=

λ (1-15) 式中: λ——材料的导热系数(

);

Q ——传导的热量(J); d ——材料厚度(m);

A ——热传导面积();

t ——热传导时间(s);

21T T ?——材料两侧温度差(k)。

材料的导热系数愈小,表示其绝热性能愈好。各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差别很大,大致在

0.029~3.5,如泡沫塑料,而大理石。工程中通常把的材

料称为绝热材料。 导热系数与材料内部孔隙构造有密切关系。由于密闭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所以,材料的孔隙率较大者其导热系数较小,但如果孔隙粗大或贯通,由于对流作用,材料的导热系数反而增高。材料受潮或受冻后,其导热系数大大提高,这是由于水和冰的导热系数比空气的导热系数大很多(分别为0.58

和2.20)。因此,绝热材料应经

常处于干燥状态,以利于发挥材料的绝热效能。

2. 比热容、热容量

热容量是指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或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可用下式表示: )(12T T Cm Q ?= (1-16)

式中:

Q ——材料的热容量(J)

; m ——材料的重量(g);

12T T ?——材料受热或冷却前后的温度差(k);

C ——材料的比热()。

比热的物理意义是指1g 重量的材料,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k 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公式表示为:

)

(12T T m Q C ?=

(1-17) 式中: Q 、、、C 的意义,同前面所述。

m 12T T ?比热是反映材料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不同的材料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材料,由于所处物态不同,比热也不同,例如,水的比热为4.19

,而结冰后比热则

是2.05。 材料的比热,对保持建筑物内部温度稳定有很大意义,比热大的材料,能在热流变动或采暖设备供热不均匀时,缓和室内的温度波动。

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容量是设计建筑物围护结构(墙体、屋盖)进行热工计算时的重要参数,设计时应选用导热系数较小而热容量较大的土木工程筑材料,有利于保持建筑物室内

温度的稳定性。同时,导热系数也是工业窑炉热工计算和确定冷藏绝热层厚度的重要数据。

3. 耐燃性和耐火性

耐燃性:材料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可否燃烧的性质。

耐火性:材料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保持其不破坏、性能不明显下降的能力。用其耐受的时间来表示,称为耐火极限。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有关抵抗破坏和变形的能力的性质。

一、材料的强度特征

1. 材料的强度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当材料受外力作用时,其内部产生应力,外力增加,应力相应增大,直至材料内部质点间结合力不足以抵抗所作用的外力时,材料即发生破坏。材料破坏时,应力达到极限值,这个极限应力值就是材料的强度,也称极限强度。

根据外力作用形式的不同,材料的强度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及抗剪强度等,如图1-3-1所示。

图1-3-1 材料受外力作用示意图

材料的这些强度是通过静力试验来测定的,故总称为静力强度。材料的静力强度是通过标准试件的破坏试验而测得。材料的抗压、抗拉和抗剪的计算公式为:

A

P f max =

(1-18) 式中: f ——材料的极限强度(抗压、抗拉或抗剪)();

max P ——试件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

A ——试件受力面积()。

材料的抗弯强度与试件的几何外形及荷载施加的情况有关,对于矩形截面和条形试件,当其二支点间的中间作用一集中荷载时,其抗弯极限强度按下式计算:

2max 23bh

L P f t =

(1-19) 式中:

t f ——材料的抗弯极限强度();

max P ——试件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

L——试件两支点间的距离(mm);

b、h——分别为试件截面的宽度和高度(mm)。

(1). 抗压强度:fc

混凝土、砖、石等的重要力学指标。

试件的尺寸都有一定的规定(为了便于比较、交流)。

对混凝土来说,有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棱柱体强度)

立方体抗压强度: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在20o±3oC 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天。--《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试验方法对强度有较大的影响--"箍"的作用。

棱柱体强度:150×mm×150mm×300mm

(2). 抗拉强度:ft

钢材的重要力学指标

建筑中,钢材一般都是用来承受拉力的(梁、板中的应用)。

钢筋根据它的力学指标也分为几个等级。

(3). 抗剪强度:fv

在钢结构的牛腿设计中经常用到。

在混凝土梁、板设计中也要用到抗剪计算,要复杂多了,涉及到混凝土及钢筋两种不同的材料。

(4). 抗弯强度:ftm

2.影响材料试验结果的因素

(1)试件的性质和大小:相同材料采用小试件测得的强度比大试件的高;加荷速度快

者,强度值偏高;试件表面不平或表面涂润滑剂的,所测得强度值偏低。

(2)加荷速度:加荷速度快者,强度值偏高。

(3)温度:一般温度高时,材料的强度将降低,沥青混凝土尤为明显。

(4)含水状况:含有水分的材料,其强度较干燥时的低。

(5)表面状况:试件表面不平或表面涂润滑剂的,所测得强度值偏低。

3.强度等级

各种材料的强度差别甚大。建筑材料按其强度值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个强度等级,如烧结普通砖按抗压强度分为5个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按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为4个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按其抗压强度分为12个强度等级等等。建筑材料划分强度等级,对生产者和使用者均有重要意义,它可使生产者在控制质量时有据可依,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对使用者则有利于掌握材料的性能指标,以便于合理选用材料,正确地进行设计和便于控制工程施工质量。

注意:对于以力学性质为主要性能指标的材料,通常按其强度值的大小划分成若干等级或标号。脆性材料(混凝土、水泥等)主要以抗压强度来划分等级或标号,塑性材料(钢材等)以抗拉强度来划分。强度值和强度等级或标号不能混淆,前者是表示材料力学性质的指标,后者是根据强度值划分的级别。

4. 比强度

为了对不同强度的材料进行比较,可采用比强度这个指标。比强度反映材料单位体积重量的强度,其值等于材料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比强度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优质的结构材料,必须具有较高的比强度。玻璃钢和木材是轻质高强的材料,它们的比强度大于低碳钢,而低碳钢的比强度大于普通混凝土。普通混凝土是表观密度大而比强度相对较低的材料,所以努力促进普通混凝土——这一当代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向轻质、高强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飞机上的一些合成材料是典型的轻质高强型材料,建筑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比如铝合金的广泛应用,一些高强塑料代替钢铁(UPVC)。

二、 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1.弹性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消除后,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属可逆变形,其数值大小与外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E称为弹性模量。材料

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弹性模量为常数,其值等于应力 与应变 之比,即:

ε

σ=E (1-19) 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抵抗变形能力的一个指标。弹性模量愈大,材料愈不易变形,亦即刚度愈好。弹性模量是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

2.塑性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不出现裂缝,当外力消除后,不能够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塑性,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实际上,纯弹性变形的材料是没有的,通常一些材料在受力不大时,表现为弹性变形,当外力超过一定值时,则呈现塑性变形,如低碳钢就是典型的这种材料。另外许多材料在受力时,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同时产生,这种材料当外力取消后,弹性变形即可恢复,而塑性变形不能消失,混凝土就是这类材料的代表。

弹塑性材料的变形曲线如图1-4所示,图中ab 为可恢复的弹性变形,bo 为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

弹塑性材料的变形曲线

三、 材料的韧性与脆性

材料受外力作用,当外力达到一定值时,材料突然破坏,而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性质称为脆性。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远大于其抗拉强度,可高达数倍甚至数十倍。脆性材料抵抗冲击荷载或振动作用的能力很差,只适合用作承压构件。土木工程材料中大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均为脆性材料,如天然岩石、陶瓷、玻璃、普通混凝土等。

材料在冲击或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同时产生较大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称为韧性。材料的韧性用冲击韧性指标表示。冲击韧性指标是指用带缺口的试件做冲击破坏试验时,断口处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

脆性材料:抗压强度比抗拉强度高得多。

四、 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1. 硬度:硬度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硬物压入或刻划的能力。测定材料硬度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刻划法和压入法两种,不同材料其硬度的测定方法不同。刻划法常用于测定天然矿物的硬度,按刻划法矿物硬度分为十级(莫氏硬度),其硬度递增顺序为滑石1级、石膏2级、方解石3级、萤石4级、磷灰石5级、正长石6级、石英7级、黄玉8级、刚玉9级、金钢石10级。钢材、木材及混凝土等材料的硬度常用压入法测定,例如布氏硬度。布氏硬度值是以压痕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来表示。

一般材料的硬度愈大,则其耐磨性愈好。工程中有时也可用硬度来间接推算材料的强度。

2. 耐磨性:耐磨性是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材料的耐磨性与材料的组成成分、结构、强度、硬度等因素有关。在土木工程中,对于用作踏步、台阶、地面、路面等部位的材料,应具有较高的耐磨性。一般说,强度较高且密实的材料,其硬度较大,耐磨性较好。

第四节 材料的耐久性

耐久性是材料的一项综合性质,诸如抗冻性、抗风化性、抗老化性、耐化学腐蚀性等均属耐久性的范围。此外,材料的强度、抗渗性、耐磨性等也与材料的耐久性有着密切关系。

一、环境对材料的作用

在构筑物使用过程中,材料除内在原因使其组成、构造、性能发生变化以外,还长期受到周围环境及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而破坏。这些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物理作用。包括环境温度、湿度的交替变化,即冷热、干湿、冻融等循环作用。材料在经受这些作用后,将发生膨胀、收缩,产生内应力。长期的反复作用,将使材料渐遭破坏。

2.化学作用。包括大气和环境水中的酸、碱、盐等溶液或其他有害物质对材料的侵蚀作用,以及日光等对材料的作用,使材料产生本质的变化而破坏。

3.机械作用。包括荷载的持续作用或交变作用引起材料的疲劳、冲击、磨损等破坏。

4.生物作用。包括菌类、昆虫等的侵害作用,导致材料发生腐朽、蛀蚀等破坏。

各种材料耐久性的具体内容,因其组成和结构不同而异。例如钢材易氧化而锈蚀;无机非金属材料常因氧化、风化、碳化、溶蚀、冻融、热应力、干湿交替作用等而破坏;有机材料多因腐烂、虫蛀、老化而变质等。

二、材料耐久性的测定

对材料耐久性最可靠的判断,是对其在使用条件下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测定,但这需要很长时间。为此,近年来采用快速检验法,这种方法是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将材料在实验室进

行有关的快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材料的耐久性作出判定。在实验室进行快速试验的项目主要有:干湿循环、冻融循环、碳化、加湿与紫外线干燥循环、盐溶液浸渍与干燥循环、化学介质浸渍等。

三、提高材料耐久性的重要意义

在设计选用土木工程材料时,必须考虑材料的耐久性问题。采用耐久性良好的土木工程材料,对节约材料、保证建筑物长期正常使用、减少维修费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章小结

了解内容:一 建筑材料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

二 建筑材料的内部结构层次:

原子晶体,以强度、硬度和熔点高而著称;

离子晶体,在建材中较为普遍,影响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分子晶体,硬度小、熔点低。

三 建筑材料的孔隙:

孔隙形成的原因:水分的占据作用、外加的发泡作用、火山作用、焙烧作用。

孔隙的类型:连通孔隙、封闭孔隙、半封闭孔隙。

空隙对材料性质的影响:见书第8页。

重点内容:一 体积密度、密度、表观密度

体积密度:此密度中的体积指全部固体体积和全部孔体积之和。

密度:此密度中的体积指固体体积。

表观密度:此密度中的体积指固体体积和闭口孔体积之和。

二 孔隙率

掌握孔隙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着重是开口孔隙率和闭口孔隙率。

三 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堆积密度:此密度中的体积指全部固体体积和孔隙体积及空隙体积。

空隙率:见书。

四 亲水性和增水性

润湿角小于或等于90度时,为亲水性;润湿角大于90度时,为增水性。

五 吸水性: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授课提纲及讲解内容 1、物理性质 主要搞懂密度与表观密度、密度与孔隙率、孔隙率与空隙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力学性质 变形性质有弹塑性变形、脆塑性材料、弹性模量、徐变和松弛几个内容。强度主要了解材料实际强度为什么比理论强度低许多。其他性质有脆性、韧性、疲劳、硬度、磨损等,一般了解即可。 3、触水性质 搞明白亲水性与憎水性、吸水性与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抗冻性概念。 4、热工性质 主要是绝热性能,指标导热系数。 5、耐久性 是一个综合指标。 6、其他性质 装饰性、防火性、放射性。 二、讲解时间 3×50min 。 三、讲稿与板书(*加黑部分为黑板板书内容) §1-1 材料的物理性质 1、密度与表观密度 密度 V m =ρ; 表观密度00V m =ρ 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体积在内的固体所占有的实体积。 0V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是指包括内部孔隙的体积。 测得含孔材料的V 时,一般用磨细的方法来求得。 表观密度0ρ,一般是指材料在气干状态下的0ρ,在烘干状态下的0ρ,称为干表观密度。 2、密实度与孔隙率 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填充的程度;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即 ρρ0 0==V V D 0001ρρ-=-=V V V P D 和P 从两个不同侧面来反映材料的密实程度,两者关系为1=+D P 。D 和P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3、堆积密度、填充率和空隙率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粒状和纤维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包括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和颗粒之间的空

隙),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00V m ρ '0ρ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材料的0ρ,而且还与材料的疏密度有关,还受材料含水程度的影响。 填充率D '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填充的程度。空隙率ρ' 是颗粒之间的空隙所占堆积体积的比例。即 0000ρρ'='='V V D ;000001ρρ'-='-'='V V V P P '和D '从两个侧面反映材料颗粒互相填充的疏密程度。 §1-2 材料的力学性质 1、变形性质 弹性变形:外力除去后可完全消失的变形。 塑性变形:外力除去后不能消失的变形。 脆性材料:材料在破坏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者。 塑性材料:材料在破坏前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者。 弹性模量:εσ= E 。 徐变与松弛:在长期不变外力作用下,变形逐渐增大的现象叫徐变;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如总变形不变,而引起应力逐渐降低的现象,成为应力松弛。 2、材料的强度 理论强度:指按材料结构质点引力计算的强度,一般都很高。 实际强度:按材料在荷载下实际具有的强度,一般远远低于理论强度。原因是材料内部都存在很多缺陷。 通常意义上的强度是指材料的实际强度,常用强度有:压、拉、弯、剪强度。 3、其他性质 脆性:外力下,直到断裂前都不出现明显塑性变形性质。 韧性:在冲击、振动荷载下,材料能承受很大变形而不致破坏的性质。 疲劳极限:交替荷载作用下,应力也随时间作交替变化,这种应力超过某一限度而长期反复会造成材料的破坏,这个限度叫做疲劳极限。 硬度:受外界物质的摩擦作用而减小质量和体积的现象。 磨损:同时受摩擦和冲击两种作用,而减小质量和体积的现象。 §1-3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亲水性与憎水性 材料很快将水吸入内部或使水在材料表面散开来,这种与水的亲和性称为亲水性。 材料不吸水或使水呈珠状存在于材料表面,这种不易被润湿的性质成为憎水性。 2、吸水性与吸湿性

常见建筑材料及特点介绍

常见建筑材料及特点介绍 引言 从广义上讲,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中所有材料的总称。不仅包括构成建筑物的材料,而且还包括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和消耗的材料。构成建筑物的材料如地面、墙体和屋面使用的混凝土、砂浆、水泥、钢筋、砖、砌块等。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和消耗的材料如脚手架、组合钢模板、安全防护网等。通常所指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构成建筑物的材料,即狭义的建筑材料。 一、建筑材料是如何分类的 1、建筑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按功能分为三大类: 2、结构材料主要指构成建筑物受力构件和结构所用的材料,如梁、板、柱、基础、框架等构件或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其主要技术性能要求是具有强度和耐久性。常用的结构材料有混凝土、钢材、石材等。 3、围护材料是用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如墙体、门窗、屋面等部位使用的材料。常用的围护材料有砖、砌块、板材等。围护材料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具有良好的绝热性,符合节能要求。 4、功能材料主要是指担负某些建筑功能的非承重用材料,如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绝热材料、吸声材料、密封材料等。 5、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费用一般要占建筑总造价的60%左右,有的高达75%。 二、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1)传统建筑材料的性能向轻质、高强、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例如,大规模生产新型干法水泥,研制出轻质高强的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等。 2)化学建材将大规模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主要包括建筑塑料、建筑涂料、建筑防水材料、密封材料、绝热材料、隔热材料、隔热材料、特种陶瓷、建筑胶粘剂等。化学建材具有很多优点,可以部分代替钢材、木材,且具有较好的装饰性。3)从使用单体材料向使用复合材料发展。如研究和使用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轻质混凝土、高强度合金材料等一系列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

建筑材料考试试题及答案 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与建筑科学的发展有何关系? 答:首先,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其二,建筑材料的发展赋予了建筑物以时代的特征和风格;其三,建筑设计理论不断进步和施工技术的革新不但受到建筑材料发展的制约,同时亦受到其发展的推动;其四,建筑材料的正确、节约、合理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造价和投资。 影响材料强度试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1、材料的组成 2、材料的形状和大小 3、材料的养护温湿度 4、试验时的加载速度 5、材料的龄期(主要是混凝土) 6、试验时的含水状况 天然大理石板材为什么不宜用于室外? 大理石一般都含有杂质,尤其是含有较多的碳酸盐类矿物,在大气中受硫化物及水气的作用,容易发生腐蚀。腐蚀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工业所产生的SO2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生成亚硫酸、硫酸等所谓酸雨,与大理石中的方解石反应,生成二水硫酸钙(二水石膏),体积膨胀,从而造成大理石表面强度降低、变色掉粉,很快失去光泽,影响其装饰性能。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CO3+H2SO4+H2O=CaSO4?2H2O+CO2↑ 在各种颜色的大理石中,暗红色、红色的最不稳定,绿色次之。白色大理石成分单纯,杂质少,性能较稳定,不易变色和风化。所以除少数大理石,如汉白玉、艾叶青等质纯、杂质少、比较稳定耐久的品种可用于室外,绝大多数大理石品种只宜用于室内。 石灰石主要有哪些用途?

一、粉刷墙壁和配臵石灰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 二、配制灰土和三合土 三、生产无熟料水泥、硅酸盐制品和碳化石灰板 亲水材料与憎水材料各指什么? 亲水材料是指亲水材料是指::水滴在该材料表面的接触角θ大小来判断θ<90度,则材料为亲水材料,θ=90度,则为顺水材料。 憎水材料是指:水滴在该材料表面的接触角θ大小来判断,若θ>90度,表示材料为憎水材料 ::水滴在该材料表面的接触角θ大小来判断θ<90度,则材料为亲水材料,θ=90度,则为顺水材料。 憎水材料是指:水滴在该材料表面的接触角θ大小来判断,若θ>90度,表示材料为憎水材料 水泥的细度是指什么,水泥的细度对水泥的性质有什么影响? 细度是指水泥颗粒总体的粗细程度。水泥颗粒越细,与水发生反应的表面积越大,因而水化反应速度较快,而且较完全,早期强度也越高,但在空气中硬化收缩性较大,成本也较高。如水泥颗粒过粗则不利于水泥活性的发挥。一般认为水泥颗粒小于40μm(0.04mm)时,才具有较高的活性,大于100μm(0.1mm)活性就很小了。实际上水泥厂生产各种标号的水泥是同一操作方法,但在最后分级时,通过筛分,将细度最小的定为最高级,细度最大的定为最低级。细度3-5的定为42.5,细度5-8的定为32.5,小于3的定为特种水泥。 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 矿物组成直接影响水泥水化与凝结硬化,此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和分级

第一章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现行版本《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本节将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了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和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 (1)材料。材料是指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如金属、石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 (2)燃烧滴落物/微粒。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分离的物质或微粒。 (3)临界热辐射通量。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min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 (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试样燃烧的热释放速率值与其对应时间比值的最大值,用于燃烧性能分级。FIGRA0.2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2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0.4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4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 (5)THR600s。试验开始后600s内试样的热释放总量(MJ)。 (三)平板状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 平板状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和分级判据见表2-3-3。表中满足A1、A2级即为A级,满足B级、C级即为B1级,满足D级、E级即为B2级别。

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习题与答案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题 1.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 绝对密实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 ρ=m/V )。 2.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 自然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ρ0=m/V 0 )。 3.材料的表观体积包括(固体物质)和( 孔隙 )两部分。 4.材料的堆积密度是指(散粒状、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 单位体积 )的质量,其大小与堆积的( 紧密程度 )有关。 5.材料孔隙率的计算公式是( ρρ01-=P ),式中ρ为材料的( 密度 ),ρ0为材料的( 表观密度 )。 6.材料内部的孔隙分为( 开口 )孔和( 闭口 )孔。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孔隙率越大,且连通孔隙越多的材料,则其强度越(低),吸水性、吸湿性越(大)。导热性越(差)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7.材料空隙率的计算公式为( 0'0'1ρρ-=P )。式中0ρ为材料的(表 观)密度,0 ρ'为材料的( 堆积 )密度。 8.材料的耐水性用( 软化系数)表示,其值越大,则耐水性越( 好 )。一般认为,( 软化系数 )大于( 0.85 )的材料称为耐水材料。 9.材料的抗冻性用( 抗冻等级 )表示,抗渗性一般用( 抗渗等级)表示,材料的导热性用( 导热系数 )表示。 10.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则材料的导热性越( 差 ),保温隔热性能越( 好)。常将导热系数(k m w *23.0≤)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二、名词解释 1.软化系数:材料吸水饱和时的抗压强度与其干燥状态下抗压强度的比值。 2.材料的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3.材料的强度:材料抵抗外力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4.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长期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 不破坏,也不易失去其原有性能的性质。 5.材料的弹性和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 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称为弹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仍保持 变形后的形状尺寸,并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称为塑性。 三、简述题 1.材料的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有何不同?什么情况下采用体积吸水率来反映材料的吸水性? 答:质量吸水率是材料吸收水的质量与材料干燥状态下质量的比值; 体积吸水率是材料吸收水的体积与材料自然状态下体积的比值。 一般轻质、多孔材料常用体积吸水率来反映其吸水性。 2.什么是材料的导热性?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与材料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构、密实程度、含 水状态等因素有关。

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上课讲义

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材料密度、体积密度和表观密度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2、掌握材料吸水率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3、掌握材料强度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4、了解混凝土试件荷载-挠度曲线的测定方法及用途 二、实验内容 1、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和质量吸水率。 a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 使用设备:案秤(量程6kg,精度50g);直尺(精度1mm);干燥箱。 实验步骤:首先,将试件放入105 ℃的干燥箱并干燥至恒重状态,然后冷却至室温并测定质量m;用直尺测量试件的尺寸并计算其体积。对六面体的试件,需在长、宽、高各个方向测定三处,取其平均值并计算体积V。材料的体积密度=m/V; 单位kg/m3。(精确至10 kg/m3) b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质量吸水率: 使用设备:天平;干燥箱。 实验步骤:将试件放入干燥箱在105 ℃的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状态,然后冷却至室温并测定初始质量m0;将试件放入容器并逐次加水,以使得试样中的开放空隙均被水所填充;30分钟后,取出试件,抹去表面水分以使其处于饱和面干状态,称量其质量m1,然后用排水法测出试样的体积V0;使用如下公式计算材料的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精确至0.01%): 2、观察承压面状态(环箍效应)对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和破坏状态的影响: 测定在不同的加荷速率、试件尺寸和承载面状态下对混凝土试件极限抗压强度得影响。 用加载机在0.5MPa/s以及1.0MPa/s两种加载速率,在直接接触和垫胶片两种不同的承压面接触方式上,对100*100*100、150*150*150、100*100*300三种C30混凝土试件进行加载,观察试件的极限强度以及破坏方式,并分析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原因,总结加载混凝土试件的规律经验。 3、用Toni 200kN抗折试验机演示混凝土试件荷载-挠度曲线的测定方法 用Toni 200kN抗折试验机演示C30素混凝土、C30轻骨料混凝土、CF30掺入钢纤维的混凝土、C80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弯折加载,用计算机绘制不同品质混凝土试件的挠度-荷载曲线,并用日本JSCE - SF4标准分析混凝土的弯曲韧性和弯曲韧性指数,依据混凝土试件挠度-荷载曲线峰值后的面积占曲线总面积的百分比来分析混凝土试样的韧性,并观测强度等级和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断面形态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和质量吸水率。 a、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 实验数据处理: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附答案)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题 1.材料的实际密度是指材料在( 绝对密实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 ρ=m/V )。 2.材料的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 自然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ρ0=m/V0 )。 3.材料的外观体积包括(固体物质)和( 孔隙 )两部分。 4.材料的堆积密度是指(散粒状、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 单位体积 )的质量,其大小与堆积的( 紧密程度 )有关。 5.材料孔隙率的计算公式是( 01 ),式中ρ为材料的( 实际密度 ),ρ0为材料的( 体积密度 )。 6.材料内部的孔隙分为( 开口 )孔和( 闭口 )孔。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孔隙率越大,且连通孔隙越多的材料,则其强度越(低),吸水性、吸湿性越(大)。导热性越(差)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7.材料空隙率的计算公式为( ''001 )。式中0为材料的(体积)密度,0ρ'为材料的( 堆积 )密度。 8.材料的耐水性用( 软化系数)表示,其值越大,则耐水性越( 好 )。一般认为,( 软化系数 )大于( 0.80 )的材料称为耐水材料。 9.材料的抗冻性用( 抗冻等级 )表示,抗渗性一般用( 抗渗等级)表示,材料的导热性用( 热导率 )表示。 10.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则材料的导热性越( 差 ),保温隔热性能越( 好)。常将导热系数(k m w *175.0≤)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二、名词解释 1.软化系数:材料吸水饱和时的抗压强度与其干燥状态下抗压强度的比值。 2.材料的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3.材料的强度:材料抵抗外力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4.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长期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不破坏,也不易失去其 原有性能的性质。 5.材料的弹性和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 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尺寸, 并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称为塑性。 三、简述题 1.材料的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有何不同?什么情况下采用体积吸水率来反映材料的吸水性? 答:质量吸水率是材料吸收水的质量与材料干燥状态下质量的比值; 体积吸水率是材料吸收水的体积与材料自然状态下体积的比值。 一般轻质、多孔材料常用体积吸水率来反映其吸水性。 2.什么是材料的导热性?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与材料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构、密实程度、含水状态等因素有关。 3.材料的抗渗性好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提高材料的抗渗性? 答:材料的抗渗性好坏主要与材料的亲水性、憎水性、材料的孔隙率、孔隙特征等因素有关。 提高材料的抗渗性主要应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减少材料内部的开口孔和毛细孔的数量。 4.材料的强度按通常所受外力作用不同分为哪几个(画出示意图)?分别如何计算?单位如何?

(整理)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试验

试验一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试验 试验日期: 试验人: 同组人姓名: 组号: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掌握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等概念以及材料的强度与材料的孔隙率大小及孔隙特征的关系,验证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预习思考题: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和软化系数的概念是什么? 一、密度试验: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1. 主要仪器设备: 李氏比重瓶,烧杯,小勺,漏斗,天平(称量1kg ,感量0.01g )。 2. 方法步骤: (1)试样制备:将试样研碎,通过900孔/cm 2的筛,除去筛余物,放在105~110℃烘箱中烘至恒重,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2)在比重瓶中注入水至突颈下部刻线零以上少许,记下初始读数V 1。 (3)用天平称取60~90g 试样,用小勺和漏斗将试样徐徐送入比重瓶中,直至液面上升至20ml 刻度左右。 (4)排除比重瓶中气泡,记下液面刻度V 2;称取剩余的试样质量,算出装入比重瓶内的试样质量m(g)。 (5)计算:密度)/(3cm g V m = ρ (精确至0.01g/cm 3) 式中:m :装入瓶中试样的质量(g ) v :装入瓶中试样的体积(cm 3) 3. 记录及结果计算:

注:按规定试验应做两次,两次结果相差不应大于0.02g/㎝3。 二、表观密度试验: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包含内部孔隙)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1、主要仪器设备 游标卡尺(精度0.1mm ),天平(感重0.1g ),烘箱,干燥器。 2、方法步骤 (1)将试样放置在105~110C ?烘箱中烘至恒重。 (2)用卡尺测量试件尺寸(每边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并计算出体积Vo (㎝3) (3)称取试样质量m (g )。 (4)计算:表观密度)/(3cm g V m o o = ρ(计算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式中:m :试样质量(g ) v 0:试样体积(㎝3) 3、记录及结果计算: 注:按规定试样表观密度取三块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定结果。 三、孔隙率计算: 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将已经求得的密度ρ及表观密度o ρ代入下式

材料的基本性质2017

材料基本性质 一、判断题 1、实验室数据修约时拟舍去的数字最左一位小于5,可以直接舍去,保留的各位数字不变。 ()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2、实验室数据修约时拟舍去的数字最左一位大于5,可以直接舍去,保留的各位数字不变。 ()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错;难度系数:1; 3、实验室数据修约时拟舍去的数字最左一位为5,而其后跟有并非全部为零的数字则进一。 ()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4、实验室数据修约时拟舍去的数字最左一位为5,而其后无数字或全部为零,则进一。()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错;难度系数:1; 5、数字1.9587修约成三位有效数位,修约后为1.96。()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6、数字1.6975修约成四位有效数位,修约后为1.698。()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7、数字25.65修约成三位有效数位,修约后为25.7。()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错;难度系数:1; 8、数字0.8763修约成三位有效数位,修约后为0.876。()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9、砂的堆积密度试验时测定的结果为1.569g/cm3,修约后为1.57g/cm3。()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10、砂的堆积密度试验时测定的结果为1.795006g/cm3,修约后为1.79g/cm3。()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错;难度系数:1; 11、含水率试验时测定的结果为3.3487%,修约后为3.4%。()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错;难度系数:1; 12、含水率试验时测定的结果为3.0501%,修约后为3.1%。()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13、实验室计算结果为0.51697,修约成三位有效数位,修约后为0.517。() 试题库:材料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对;难度系数:1;

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

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材料密度、体积密度和表观密度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2、掌握材料吸水率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3、掌握材料强度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4、了解混凝土试件荷载-挠度曲线的测定方法及用途 实验内容 1、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和质量吸水率。 a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 使用设备:案秤(量程6kg,精度50g);直尺(精度1mm);干燥箱。 实验步骤:首先,将试件放入105 C的干燥箱并干燥至恒重状态,然后冷却至室温并测定质量m ;用直尺测量试件的尺寸并计算其体积。对六面体的试件,需在长、宽、高各个方向测定三处,取其平均值并计算体积V。材料的体积密度=m/V ; 单位kg/m3。(精确至10 kg/m3) b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质量吸水率: 使用设备:天平;干燥箱。 实验步骤:将试件放入干燥箱在105 C的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状态,然后冷却至室温并测定初始质量m0;将试件放入容器并逐次加水,以使得试样中的开放空隙均 被水所填充;30分钟后,取出试件,抹去表面水分以使其处于饱和面干状态,称量其质量m1,然后用排水法测出试样的体积V0 ;使用如下公式计算材料的质量吸水 率和体积吸水率(精确至0.01%): 2、观察承压面状态(环箍效应)对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和破坏状态的影响: 测定在不同的加荷速率、试件尺寸和承载面状态下对混凝土试件极限抗压强度得影响。 用加载机在0.5MPa/s以及1.0MPa/s两种加载速率,在直接接触和垫胶片两种不同的承 压面接触方式上,对100*100*100、150*150*150、100*100*300三种C30混凝土试件进 行加载,观察试件的极限强度以及破坏方式,并分析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原因,总结加载混凝土试件的规律经验。 3、用Toni 200kN抗折试验机演示混凝土试件荷载-挠度曲线的测定方法 用Toni 200kN抗折试验机演示C30素混凝土、C30轻骨料混凝土、CF30掺入钢纤维的 混凝土、C80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弯折加载,用计算机绘制不同品质混凝土试件的挠度-荷载 曲线,并用日本JSCE - SF4标准分析混凝土的弯曲韧性和弯曲韧性指数,依据混凝土试件挠度-荷载曲线峰值后的面积占曲线总面积的百分比来分析混凝土试样的韧性,并观测强度等级和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断面形态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和质量吸水率。 a、测定蒸压灰砂砖、烧结粘土砖和烧结页岩砖的体积密度。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试题(卷)(答案解析)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名词解释 1.材料的空隙率 2.堆积密度 3.材料的强度 4.材料的耐久性 答案: 1.材料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状态下颗粒固体物质间空隙体积(开口孔隙与间隙之和)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2.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3.是指材料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4.是指材料在周围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经久不变质、不破坏,长期地保持其工作性能的性质。 二、填空题 1.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________的性质。 2.材料的抗冻性以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所能抵抗的________来表示。 3.水可以在材料表面展开,即材料表面可以被水浸润,这种性质称为________。 4.材料地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________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5. 建筑材料按化学性质分三大类:( 有机 ) 、( 无机 ) 、( 复合材料) 6.大多数建筑材料均应具备的性质,即材料的 (基本性质 ) 7.材料吸收水分的能力,可用吸水率表示,一般有两种表示方法:(质量吸水率W )和 (体积吸水率W0 ) 答案: 1.空气中吸收水分2.冻融循环次数3.亲水性4.自然 三、单项选择题 1.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_______降低。 A、密度 B、表观密度 C、憎水性 D、抗冻性 2.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________。 A、吸水性 B、吸湿性 C、耐水性 D、渗透性 3.含水率为10%的湿砂220g,其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 A、19.8g B、22g C、20g D、20.2g 4.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 5. 在冲击荷载作用下,材料能够承受较大的变形也不致破坏的性能称为___D___。 A.弹性 B.塑性 C.脆性 D.韧性 6.某铁块的表观密度ρ0= m /( A )。 A、V0 B、V孔 C、V D、V0′ A、表观密度 B、堆积密度 C、密度 D、强度 答案:

(完整word版)建筑材料性质与分类

建筑材料按使用功能分类: 1. 结构材料:主要技术性能要求是具有强度和耐久性。常用的:混凝土、钢材、石材等。 2. 围护材料: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绝热性,防水、隔声性能等。 常用的:砖、砌块、板材等。 3. 功能材料:主要是指满足某些建筑功能要求的建筑材料,如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绝热材料、吸声隔声材料、密封材料等。 材料的许多性能,如强度、吸湿性、吸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吸声性都与材料的孔隙率及空隙特征有关。 孔隙率: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占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率。 1. 材料与水接触时,根据其是否能被水所润湿,分为亲水、憎水材料。 2. 亲水性材料:混凝土、砖、石、木材、钢材等;大部分有机材料属于憎水性材料,如沥青、塑料等。憎水材料具有较好的防水性、防潮性,常用作防水材料。也可用与对亲水性材料进行表面处理,降低吸水率,提高抗渗性。 3. 材料吸水率不仅与材料的亲水性、憎水性有关,还与材料的孔隙率以及孔隙构造特征有关。细小开口孔越多,吸水率越大。闭口孔隙水分不能进入,而粗大开口孔隙水分不易留存,故吸水率较小。 材料吸水或吸湿后均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1.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成为材料的耐水性。 2.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质。其与材料的孔隙率和孔隙构造特征有关。密室和闭口孔隙材料,不会发生渗水现象;较大孔隙率,且开口孔越多的亲水性材料,其抗渗性越差。 3.抗冻性: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经受多次冻融循环而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破坏原理,材料内

部孔隙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应力造成。抗冻性取决于材料的吸水饱和程度、孔 隙特征以及抵抗冻胀应力的能力,密实材料、具有闭口孔隙体积的材料以及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对冰冻具有一定抵抗能力。抗冻性是评定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4. 材料的热导率与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体积密度、孔隙率及孔隙特征、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有关。一般非金属材料绝热性优于金属材料,材料的体积密度小、孔隙率大、闭口孔多、孔分布均匀、孔尺寸小、材料含水率小时,材料的导热性差、绝热性好。材料在受潮或吸水时,其热导率显著增大,绝热性能变差。 5. 比强度是评价材料是否轻质高强的指标,比强度等于材料的强度与体积密度的比值。 6. 材料的耐久性是一项综合性能,一般包括抗渗性、抗冻性、耐腐蚀性、抗老化性、抗碳化、耐热性、耐旋光性。不同材料,其性质和用途不同,对耐久性的要求也不同。 胶凝材料 1. 胶凝材料:指能将块状、散粒状材料黏结为整体的材料。按化学成分分为无机、有机胶凝材料。 无机胶凝材料根据硬化条件分为气硬性、水硬性胶凝材料两类。 2.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凝结、硬化,保持和发展其强度的凝胶材料;如:石灰、石膏、水玻璃等,一般只适用于地上或干燥环境、不宜用与潮湿环境与水中。 3.水硬性胶凝材料:不仅能在空气中硬化,而且能更好地在水中凝结、硬化,保持和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如各种水泥。既适用于干燥环境,又适用与潮湿环境与水中。 石灰:生石灰熟化时放出大量的热量,其放热量和放热速度都比其他胶凝材料大得多。生石灰熟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体积增大1~2.5 倍。过火石灰熟化十分缓慢,其可能在石灰应用之后熟化,其体积膨胀,造成起鼓开裂。为了消除过火石灰在使用中造成的危害,石灰膏应在储灰坑中存放半个月以上,方可 使用。这过程称为“陈伏”。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覆盖一层水,以隔绝空气,防止石灰浆表面碳化。

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报告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报告 项目名称: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报告日期:2011-11-02 小组成员:

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 2 - 1. 密度试验(李氏比重瓶法) 1.1 试验原理 石料密度是指石料矿质单位体积(不包括开口与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 石料试样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g /cm 3): gfdgfbg 感d 式中: t ρ──石料密度,g /cm 3; 1m ──试验前试样加瓷皿总质量,g ; 2m ──试验后剩余试样加瓷皿总质量,g ; 1V ──李氏瓶第一次读数,mL (cm 3); 2V ──李氏瓶第二次读数,mL (cm 3)。 1.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李氏比重瓶(如图1-1)、筛子(孔径0.25mm )、烘箱、干燥器、天平(感量0.001g )、温度计、恒温水槽、粉磨设备等。 1.3 试验步骤 (1)将石料试样粉碎、研磨、过筛后放入烘箱中,以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烘干后的粉料储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以待取用。 (2)在李氏瓶中注入煤油或其他对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至突颈下部的零刻度线以上,将李氏比重瓶放在温度为(t ±1)℃的恒温水槽内(水温必须控制在李氏比重瓶标定刻度时的温度),使刻度部分进入水中,恒温0.5小时。记下李氏瓶第一次读数V 1(准确到0.05mL ,下同)。 (3)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内零点起始读数以上的没有的部分擦净。 (4)取100g 左右试样,用感量为0.001g 的天平(下同)准确称取瓷皿和试样总质量m 1。用牛角匙小心将试样通过漏斗渐渐送入李氏瓶内(不能大量倾倒,因为这样会妨碍李氏瓶中的空气排出,或在咽喉部分形成气泡,妨碍粉末的继续下落),使液面上升至20mL 刻度处(或略高于20mL 刻度处) ,注意勿使石粉粘附于液面以上的瓶颈内壁上。摇动李氏瓶,排出其中空气,至液体不再发生气泡为止。再放入恒温 咽喉部分 2 12 1V V m m t --= ρ比重瓶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整理

1、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①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度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德重量。 (3)堆积密度:粉状或散粒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德重量。 ②材料的孔隙率空隙率 (1)孔隙率:材料体积内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2)空隙率:散装粒状材料在某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列。 ③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 (1)润湿角的材料为亲水材料,如建材中的混凝土、木材、砖等。亲水材料表面做憎水处理,可提高其防水性能。 (2)润湿角的材料为亲水材料,如建材中的沥青、石蜡等。 ④材料的吸水性和吸湿性 (1)吸水性: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 吸水率 (2)吸湿性:材料吸收空气中水分的性质。 含水率。 ⑤材料的耐水性、抗渗性和抗冻性 (1)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而且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2)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一般用渗透系数K或抗渗等级P表示。 混凝土材料的抗渗等级P=10H-1,H-六个试件中三个试件开始渗水时的水压力。 K越小或P越高,表明材料的抗渗性越好。 (3)抗冻性: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强度又不明显降低的性质,常用抗冻等级F表示。 孔隙率小及具有封闭孔的材料有较高的抗渗性和抗冻性;具有细微而连通的空隙对材料的抗渗性和抗冻性不利。 (4)材料的导热性 导热性:材料传到热量的性质。用导热系数表示,通常将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孔隙率越大、表观密度越小,导热系数越小。 2、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 ①强度与比强度 强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强度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孔隙率越大,强度越低。 比强度是按单位重量计算的材料强度,等于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 ②弹性与塑性 (1)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建筑材料的性质剖析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单选题 1.下列材料属于有机材料的是()。 A.玻璃纤维 B.聚合物混凝土 C.煤沥青 D.黏土砖 2.下列材料属于无机材料的是()。 A.建筑石油沥青 B.建筑塑料 C.木材胶合板 D.烧结粘土砖 3.同一种材料的密度与表观密度差值较小,这种材料的()。 A.孔隙率较大 B.保温隔热性较好 C.吸音能力强 D.强度高 4.某一材料的下列指标中为固定值的是()。 A.密度 B.表观密度 C.堆积密度 D.导热系数 5.为了达到保温隔热的目的,在选择墙体材料时,要求()。 A. 导热系数小,热容量小 B. 导热系数小,热容量大 C. 导热系数大,热容量小 D. 导热系数大,热容量大 6.现有甲、乙两种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相同,而甲的质量吸水率大于乙,则甲材料()。A.比较密实 B.抗冻性较差 C.耐水性较好 D.导热性较低 7.某材料100g,含水5g,放入水中又吸水8g后达到饱和状态,则该材料的吸水率可用()计算。A.8/100 B.8/95 C.13/100

8.材料处于()状态时,测得的含水率是平衡含水率。 A.干燥状态 B.饱和面干状态 C.气干状态 D.湿润状态 9.当材料的软化系数取下面某个值时,该材料即可用于经常受水浸泡或处于潮湿环境中的重要建筑物。() A 0.85 B 0.75 C 0 D 0.5 10.憎水性材料的润湿角为()。 A.0°≤θ≤90° B.90°<θ<180° C.45°≤θ≤180° D.0°≤θ≤60° 11.当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A.密度 B.体积密度 C.吸水性 D.强度 12.材料受潮后,导热系数()。 A.不变 B.增大 C.无影响 D.可能有影响也可能无影响 13.一般把导热系数λ小于()W/(m。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A.1.0 B.1.2 C.0.23 D.2.0 答案: C 14.评价材料抵抗水的破坏能力的指标是()。 A.抗渗等级 B.渗透系数 C.软化系数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doc 26页)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doc 26页)

山东大学课程情况登记表 课程编 号2005812021 课程 名称 建筑材料 英文课程名称Building Materials 课程 类别 技术基础 课 开课系所号2 开课学 期(上、下) 本研 标志 本科生课 程 学 时54 学 分 3 考试 类型 (笔试考试 无口试) 开设日期2002.9 结束日 期 2003. 1 课程 分类 必修课必 修 主课名称建筑材 料 先修课 程 力学、数学、物理、化学 课内总学时54 实验总 学时 讲课 总学 时 38 上机总学时0 CAD 总学时 CAI 总学 时 讨论辅 导总学 时0 设计作业总学 时 课外总学时0 课外学 分

建筑材料课程简介及课程辅导教案 第1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主要讲述: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材料的 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 材料的耐久性 本章重点:与材料结构状态有关的基本参数的计 算、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力学 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本章难点:与材料结构状态有关的基本参数的计算、材料的力学性质 本章要点: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本章基本概念: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孔隙率、空隙率、耐水性、抗渗性、 抗冻性、强度、弹性、塑性、硬度、 耐久性 本章基本要求: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与水有关的性质; 了解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 本章学时安排:与绪论一起共7学时 本章基本内容: 一、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材料的组成 (1)化学组成: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的化学组成以各种氧化物的含量表示。金属材料以元素含量来表示。化学组成决定着材料的化学性质,影响着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2)矿物组成:材料中的元素或化合物是以特定的结合形式存在着,并决定着材料的许多重要性质。矿物组成,是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中化合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化学组成不同,有不同的矿物。既使相同的化学组成,在不同条件下,结合成的矿物往往也是不同的。金属材料和有机材料也与无机非金属材料一样,有其各自的基本组成,决定着同一种类材料的主要性质。所以说,认识各类材料的基本组成,是了解材料本质的基础。 2.材料的结构:材料的结构决定着材料的许多性

土木工程主要建筑材料及性能

土木工程主要建筑材料及性能专业:12级环境艺术设计1班 学号:201210406155 姓名: 成绩:

目录概论 1.建筑材料的发展 2.建筑材料及其分类 2.1建筑材质材料 2.1.1钢材 2.1.2木材 2.1.3水泥 2.1.4砂石 2.1.5砖 2.2建筑物种材料 2.2.1承重材料 2.2.2屋面材料 2.2.3墙体材料 1.2.4地面材料 2.3 建筑化学材料 2.3.1有机材料 2.3.2无机材料 2.3.3复合材料 2.4建筑功能材料 2.4.1防水材料 2.4.2绝热材料 2.4.3吸声材料 2.4.4装饰材料 3.建筑材料技术标准 3.1国家标准 3.2行业标准 3.3地方标准 3.4国际标准 4.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5.材料与水的性质 5.1亲水性和憎水性 5.2吸水性 5.3吸湿性 5.4耐水性 5.5抗渗性 5.6抗冻性 6.材料的力学性质 7.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1.建筑材料的发展 建筑材料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展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的快速发展,交通的日益发达,钢材、水泥、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相继问世,建筑材料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使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不断改善、而且品种不断曾多,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如绝热材料、吸声隔声材料,各种装饰材料,耐热防水材料,抗渗性材料耐磨、耐腐蚀、防爆和防辐射材料不断问世。到20世纪后半叶,建筑材料日益向着轻质、高强、多功能方面发展! 2.建筑材料及其分类 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直接让人们生产或生活的地方)或构筑物(间接为人们提供生产或生活的地方)所有材料及制品的总称。 2.1 建筑材质材料 2.1.1钢材 是钢锭、钢坯或钢材通过压力加工制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材料。 2.1.2木材 泛指用于工民建筑的木制材料,常被统分为软材和硬材。工程中所用的木材主要取自树木的树干部分。木材因取得和加工容易,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 2.1.3水泥 加水拌和成塑性浆体,能胶结砂、石等材料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粉末状水硬性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 2.1.4砂石 指砂粒和碎石的松散混合物 2.1.5砖 建筑用的人造小型块材,分烧结砖(主要指粘土砖)和非烧结砖(灰砂砖、粉煤灰砖等),俗称砖头。粘土砖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 2.2建筑物种材料 2.2.1承重材料 2.2.2屋面材料 2.2.3墙体材料 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大量的生产成本,增加房屋使用面积等一系列优点,其中相当一大部分品种属于绿色建材,具有质轻、隔热、隔音、保温等特点。有些材料甚至达到了防火的功能。 1.2.4地面材料 多指建筑物内部和周围地表的铺筑层,也指楼层表面的铺筑层(楼面)装饰材料,常用的有:水泥砂浆地面、大理石地面、水磨石地面、环氧树脂、瓷砖、木地板、塑胶地板、地毯等等材料。 2.3 建筑化学材料 2.3.1有机材料 天然高分子材料——木材、竹材、石油沥青、煤沥青等 高合成分子材料——塑料、涂料、胶粘剂、合成橡胶等

建筑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

建筑材料实验 实验一 建筑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各种密度的测试,计算出材料的孔隙率及空隙率,了解材料的构造持征,分析比较与材料构造特征相关的其它使用功能(如材料强度,吸水率,抗渗性,抗冻性,耐腐蚀性,导热性及吸声性能等)。本实验依据GB/T 208-94《水泥密度测定方法》进行。二、密度实验 1.主要仪器设备 筛子(孔径0.20mm );李氏瓶(实图 1.1);量筒;烘箱;天平(称量500g ,精度0.01g );温度计;干燥器;漏斗;小勺;恒温水槽。 2.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将试样研磨,用筛子筛分除去筛余物,并 放到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将烘干的粉料放入干燥 器中冷却至室温待用。 (2)在李氏瓶中注入与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至突颈下部, 然后将李氏瓶放入恒温水槽内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恒温 30min ,并保持水温为20°C 。记下刻度数。 (3)用天平称取试样m 1(约60g~90g )。用小勺和漏斗小 心地将试样徐徐送入李氏瓶内(不能大量倾倒,否则会妨碍李 氏瓶中空气的排出,或在咽喉部分形成气泡,导致该部位堵塞), 直至液面上升至接近20(cm 3)的刻度为止。(4)称取剩下的试样m 2,前后两次质量之差(m 1─m 2), 即为装入瓶内的试样质量m (g )。 (5)轻轻摇动李氏瓶排出气泡,再次将李氏瓶静置于恒温水槽中恒温30min 。记下液面刻度V 2,前后两次液面读数之差(V 2─V 1),即为瓶内试样的绝对体积V (cm 3)。 3.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出试样密度ρ(精确至0.01g/cm 3): V m = ρ 密度实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两个结果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