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11课导学案 原创

哲学11课导学案  原创
哲学11课导学案  原创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学习重难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感受新知】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①社会存在含义:指社会生活中的方面,它最主要最根本内容是的生产方式。

②社会意识含义:指社会生活的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的总称。

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他生活其中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等密切相关。

④社会存在的决定社会意识的。由于社会总是处于不断地中,所以与之密切相联系的也必然要相应地变化和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又会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能够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也。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作用。

(补充)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区别: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基本依据。

(2)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3、社会生活的本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

1.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的生产方式。②在生产方式中,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当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一定要适合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①经济基础指的总和。

②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以及该社会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①经济基础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当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状况时,

促进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时,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矛盾,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规律;规律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将往哪个方向发展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发展的过程是。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中实现的。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

(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矛盾。这一矛盾是的矛盾。

(2)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非对抗性的矛盾),决定了它的实现方式不是通过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加以解决,即。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②改革根本目的,是使发展,使的发展。③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

[小结]: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重点突破】

一、预习检测(提问)

二、知识体系构建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

材料一: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鲁迅

(1)这则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材料二:当前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大家耳熟目染的网络新名词,例如:给力、神马、浮云等等

(2)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和腐朽的思想。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好逸恶劳、贪图享乐、不珍惜劳动成果、挥霍浪费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和腐朽的思想?

(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不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为什么?

探究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爱那个方式。”

为什么发展生产力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得环节和方面、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

四、【基础自测】

1、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

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该观点说明了

A.动物也有意识B.上帝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D.上帝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2、第八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于2010年9月3日隆重举行。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极大地推动了临沂市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 D.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发展

3、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即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门古老的艺术仍富有活力。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4、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主要说明(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程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是一致的。这反映了( )

①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②事物之间存在着无条件的联系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2年10月31日,甘肃省甘谷县召开政府机构改革动员会议,开始实施政府机构改革,以适应甘谷经济发展的需要。这说明(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五、【直击高考】

7.30多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这表明我国的改革( )

①是解放生产力②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④就是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9、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②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③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六、课堂小结(学生总结)

第三学习时间:【拓展探究巩固练习】

10、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12年6月30日上半年各级文化部门和综合执法机构已查处169家经营含有禁止内容网络文化产品或者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网络文化经营活动的网站,并通过技术监管措施有效封堵各类违法网络文化产品及其经营站点6 326万余次。据文化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文化部将继续下发违法网络文化产品及网站黑名单,部署各地继续深入打击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请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集中打击整治黄色网站,净化网络环境?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导学案

【学法指导】

1、课前,通读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把握教材体系。

2、课堂上,根据导学案,积极合作,互相探讨交流,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学习目标】

1、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

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预习案】

1、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基本内容是怎样的?

3、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4、你能说说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基本内容是怎样的?

5、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

【探究案】

探究一:

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物质生产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践,“民以食为天”,哪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参与实践的主体是谁?

所以,社会历史首先是的历史,是的历史。

探究二:

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

从上面的诗歌中你能品味出什么?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什么作用?

探究三:

有同学提出:杂交水稻是由袁隆平培育的,《阿Q正传》是鲁迅写的。许多科技发明、文艺作品都是个人的成果。这一现象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这一观点是否矛盾?

(学法指导:实践具有社会性;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探究四: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只因29年前这里的18位农民冒险按下“包产到户”的手印,秘密签下“生死契约”,率先实施了“分田到户”的土地承包制改革,而被载入中国改革开放史册。这场改革后来得到政府的认可,推广到全国。“大包干”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黄金期”。

思考:这属于什么方面的变革?有何作用?

【课堂小结】

【检测案】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总结我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时指出:“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回答1~3题。

1.下列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指广大劳动群众②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③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④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 、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2.“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表明(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D_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

3.“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表明( )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I).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4.下列选项中,体现群众观点的是( )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③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建、共享理论本身所蕴涵的哲理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人民群众可以创造真理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和发展的动力④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创造者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探究一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探究二:

(1)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着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探究三:

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探究四: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巩固练习:

1.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D.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2.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给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我国近年来的多次重大灾害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广大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创造了一个个自救和救援的奇迹。这体现了

A .人民群众的认识就是真理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D.人民群众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贡献

3.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

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5. 2009年1月16日,相关部门评出“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为: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流行语真实反映并高度概括了一年当中的国内政策举措、社会重大事件、百姓关注焦点以及国际风云变幻。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反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

6. 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7.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8.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出台扩大国内需求措施。这体现出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D.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9.“只有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获得群众的合理建议、积极监督和有力支持,政府工作才能不断

进步。”这一说法的哲学依据是

A.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的评价是检验政府行为的标准

D.相信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10.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主张蕴含的哲学

道理是

A.正确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

B.人的认识随社会发展不断变化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11.4月21日,中国青海玉树地震的“头七”之日,中国政府为遇难者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个“平民悼念日”。既往中国文化强调国民对国家的责任与义务,而全国哀悼日则体现了国家对国民尊重与珍视的人性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者不仅应当而且更加应当具有保护公民生命安全的意识。正所谓“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结合材料,分析“社会主义国家执政者不仅应当而且更加应当具有保护公民生命安全的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8分)

1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某校高三(1)班以“辉煌的三十年”为主题召开班会,纪念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自农村的小明同学激动地向城里的同学们介绍家乡的巨大变化:“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广大农民勤劳致富,现在我们农村的马路宽了,房子高了,农民的口袋鼓了,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越来越富裕的生活。”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小明家乡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针对训练

命题角度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影片《唐山大地震》以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一场7.8级大地震为背景,讲述了一个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正是这触动了人性最柔软的画面,让不少市民在感动中看完影片。动情处,不仅是泪流满面,更有的发出了抽泣声。这表明

A.电演艺术是最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表现形式B.人的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 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命题角度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2.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是:A.科学技术的进步 B.认识水平的提高

C.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D.英雄人物的智慧和才能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这说明:

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④社会存在决定意识

A.①②④ B.②⑧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命题角度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的花朵和果实。”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任何个人的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

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D.必须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亿万农民完成六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村民自治、农民工进城、专业合作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说明

A.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农民是中国改革的主体

3.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体验高考:

(2010山东卷)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过传统,历史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它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参考答案

1——5: D C A B B 6——9: B A C D

10: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年来,手机网络中有害信息太多太滥,特别是黄色信息泛滥,加上青少年分辨能力、抵抗能力不强的现实,决定了国家必须采取措施,净化网络环境。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起着阻碍作用。手机上的黄色信息,对青少年有巨大的腐蚀作用,会误导青少年,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事关民族的希望,事关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所以,必须严厉打击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导学案答案

检测案:1.C 2.D 3.C 4·B 5.C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参考答案

误区辨析(一):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注意: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

3、社会存在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

(注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社会存在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

(注意: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误区辨析(二):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注意:这是我国的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误区辨析(三):

1、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同。

(注意:错,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都是通过实践加以解决。但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同,解决的具体方式也不同,在阶级社会里,矛盾是对抗性的,通过阶级斗争去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通过改革来实现。)

误区辨析(四):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注意: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注意: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巩固练习:

1 -5 A B C A C 6 -10 C C B B C

11.结合材料,分析“社会主义国家执政者不仅应当而且更加应当具有保护公民生命安全的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8分)①人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执政者保护公民生命安

全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分)②正确的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执政者保护公民生命安全,符合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正确的价值选择;(2分)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决定执政者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思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2分)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执政者在政治和思想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12、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2分)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是解决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由之路。(2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农民群众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农村改革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2分)

针对训练答案

命题角度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3 D D D

命题角度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3 C C D

命题角度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3 B B D

体验高考: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好题再现:

1、材料一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

答案:(1)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2)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贯穿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一条主线。30年前,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自发实行土地“大包干”为标志性事件,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进程率先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起步。从1978年2012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880元,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今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强调,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行稳定并长久不变、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土地承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解放和发农村生产力。

结合材料说明,农村改革几十年来的实践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哪些观点。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通过农村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语文第十二课导学案

课题:《济南的冬天》课型:预习课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声情并茂,体会声情并茂,体会语言的美点所在。 【学习重点】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作用,品味精美的语言。 【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做导学案。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知识链接】 背景解读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此外,他还著有小说《四世同堂》,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23个剧本,小说《无名高地》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其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本文写于1931年) 【学习过程】 一、走进文本(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 给加点的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镶边()贮蓄()zhù()立水zǎo()真得()算是个宝地暖和() chéng()清宽chǎng()

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在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是个宝地。 温晴: (2)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 (3)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3.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4《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5、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思考: ⑴济南的冬天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从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其特点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以备课堂交流。 三、互动探究、理解课文: 学习研讨参考: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思考: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2)本文具体写了济南冬天的哪几种景物? 明确:阳光、山、水……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导学案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设计:金晓林时间:2014.10.21 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学习目标 1.世界观的含义、方法论的含义、哲学的含义 2.理顺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的关系 3.理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熟悉课本,填写知识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和。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的、的世界观加以、 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决定, 体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的学说,是的世界观,是对、和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的本质和的规律。 2.是哲学的基础,的进步推动着的发展。 3.为具体科学提供和的指导。 重难点讲析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 联系: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和任务不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或人与世界的关系,揭示的是最一般最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是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某一具体领域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这些领域的特殊规律。 (2)联系: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议(小组互助学习) 易错易混知识点拨(判断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就是哲学。() 2.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4.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5.哲学观是人们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6.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7.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8.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展与评 课堂检测 1.哲学产生于( ) A.主观想像B.实践活动C.独立思考 D.外部世界 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会正在寻找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这说明( )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 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3.下面两幅漫画告诉我们(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Word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 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学法提示: 1、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机 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 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正确的读课文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骗()饿()绳()

蝙()蛾()蝇() 2、通过预习,我要 4、我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二)、学习探究 1、读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①通过默读四、五、六自然段,我能填写下表。 ②读七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我能说一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 2、我要做好准备在小组中交流或表演。 3、这篇课文真有意思,我能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拓展延伸: “响尾蛇”导弹 响尾蛇是一种蛇的名字。然而,导弹怎么会和响尾蛇连在一起了呢? 这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个很特殊的本领: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小动物;用布蒙上它的双眼,响尾蛇照样能捕到食物。原来,在响尾蛇两只眼睛的前下方,各有一个漏斗状的小窝。这个小窝是一个极强的“热感受器”,科学家称它为“热眼”。这种“热眼”能看见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热的,看不见的光线,很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学法提示:、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1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 2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3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通过正确的读课文 1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i) (māǐn ruì)i zhu) (bǔō) (fēé) (wén zi) (bì k n f(biāú (líng dāng)(cāng yíng)(zhàng ài) (jiē kāi)(yíngguāng píng)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1 / 4 骗()饿()绳() 蝙()蛾()蝇() 。我要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预习,我要批注24、我 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儒家的理想人格 儒、道、墨、法四家作为民族文化各自的一部分,儒法人道显赫,道墨天道昭著,儒道重义轻利,墨法强调功利。先秦四家在争辩中互相吸收,经过糅合,添以新质,凝聚成炎黄族类的理想人格。具体地说:“道家引导人们离开名利场,作精神上的逍遥游;墨家的视野,绝不出小生产的范围;法家要维护中央集权,钟情于法、术、势的运用,不会鼓励人们开拓思维空间。世俗化、人情化、伦理化的儒家,以维护既存秩序为己任,在汉以后成为正统。佛教是舶来品,原主张‘沙门不敬王者’,为在中国立足,被迫向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本土文化靠拢,在高于一切的皇权面前低下了‘不敬’的头;道教吸收了道家神秘主义的内容,以儒术迎合统治者。封建王朝利用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养身的不同功能,使其在维护统治方面相互补充,发挥整体合力的作用。” 儒家追求的“天下大同”是理想的世界,“大同”出自《礼记·礼运篇》。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贤,能圣必然贤,贤则可通圣。对统治者而言,以圣王为追求目标和行为典范,其榜样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对士大夫和庶民而言,则以贤君子为追求目标和行为典范,其榜样是孔、孟、萧何、诸葛亮、曾国藩。“内圣外王”出自《庄子·天下篇》,内圣指内在修养,对善的领悟,对道德的把握;外王指修养所得,推广于社会,使天下道一风同。 三纲八目是儒家实现内圣外王的修养功夫。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德是根本,亲民是手段,知止是界线;八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种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由小到大、由个体到群体的修养方法,构成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哲学体系。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与“和为贵”,修养途径是穷独达兼、正己正人,既要积极进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导学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学法指导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 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也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说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就其根本观点来说是正确的,但它把具体的物质当成世界的本质,则是错误的。因此,不能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基础梳理 和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的问题展开的。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本原的,是派生的,先有后有, 决定。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详见互动探究) 二、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本原的,依赖于,不是决定,而是决定。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和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详见互动探究) 互动探究 探究一:阅读教材第12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问题 探究二:阅读教材第12页第二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3、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你知道是哪三种形态吗? 4、上述材料中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形态的唯物主义? 5、阅读教材第12页最后三自然段,完成下表。 探究二:阅读教材第13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王守仁认为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你认为他的观点对吗? 2、王守仁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王守仁的观点“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附学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一.西汉建立 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

架。 二.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 投影课本“读一读”: 教师解释其大意:因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丞相萧何顺应民情,全部废除,重新开始。那么,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 (板书)1.文景之治的措施 (板书)2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7页第一段内容,学生归纳文景之治措施实施后,汉朝社会状况的转变。 教师投影课本“读一读”: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导学案: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使用说明】 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学的本质就是。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是通过实现的。(2)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①② ③④ 探究活动二: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制度创新的意义。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1)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 探究活动三:想一想,人类的思维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为什么?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3)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① ② ③

二.构建知识体系: 【探究案】 探究1波茨坦地球研究中心于德国隧道钻探专业生产商一起开发了一台充满创新思想的深孔钻机,用来挖掘储存在岩层中的热水。研究中心能利用热水推动一座5兆瓦的电站运转,并从中获取电能和热能。 结合材料分析创新的社会作用? 探究2 “一国两制”方针曾被称为史无前例的惊人之举。今天“一国两制”的方针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和落实,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安定平和,民众安居乐业。 结合“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谈谈创新的社会作用。 代经验自然科学相对应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与现代理论自然科学相 对应的则是辩证的思维方式。 材料二重彩油画是中国的重彩画与西方油画融合后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新样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第二课导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必修4)导学案(二) 班级:姓名:座号:第小组(组长:)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识记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2、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分析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分析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学习重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三、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与聆听老师分析讲解相结合。 四、学习过程: 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2)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堂探究: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观点认为有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课堂练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八年级语文11课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第11课导学案 学习达人:班级姓名 设计者;易青莲设计日期:2011-10-15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扎实掌握“如释重负”“悲天悯人”等词,明确作者的观点, 能够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课文在论述过程中逐步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学习文章流畅 而又凝练的语言。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家庭、社会、 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程序 一、走近作者 本文作者: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作品合编为 《饮冰室全集》。 二、文体知识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纵贯式结构方式 按照引论(导论、绪论)、本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织材料,叫纵贯式结构方式。它大体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又称“三段式结构方式”。 2.并列式结构方式 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形成若干分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关系,共同论证中心论点,这就是议论文的并列式结构方式。 3.递进式结构方式 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4.对比式结构方式 这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的结构方式,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两种不同的事理在对比中更清晰,从而更有力地突出正面的论点和主张。 在议论文中,上述结构方式常常交错使用,一般是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以其他方式为辅,这样,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作者认为的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作者引用了一些古语、俗语,请找出来。

第十二课《卖油翁》导学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导学案 语文 > 学习目标: 1.熟练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人物形象。 3.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应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案 一、积少成多 1本文节选:________,作者: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字___,号___,晚年又号_____(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___,“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 2、积累字词: (1)注音:咨()矜()圃()睨()矢() 颔()忿()酌()覆()杓() (2)解释字词: 善:矜:尝:释: 睨:去:颔:精: 汝:但:忿然:安:酌油: 置:覆:徐:沥:遣: (3)一词多义: , 射:陈康肃公善射.()吾射.不亦精乎() 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以杓酌油沥之()以钱覆其口() 之:睨之()酌油沥之()笑而遣之()课文探究案 一、自主探究课文 1.范读课文,小组自读,通过阅读说说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层次阅读并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自然段: % 第二自然段: 3、重点句子翻译: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 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

3.11《灯笼》导学案(二)

《灯笼》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1、通过习题巩固上一课所学。 2、适当拓展,帮助学生阅读积累。 完成下面的问题 作业:A、完成1-8、14-15、17-21题。 B、完成1-8、14-15题。 C、完成1-8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神龛( kǎn) 溺炕(nì) 斡旋(gàn)B.争讼( sòng) 锵然(jiāng) 怅惘(chàng)C.吠声(fèi)焚声(fén) 恐吓(hè)D.源亨( hēng) 裴公(pèi)马前卒(zú)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虽然敌我众寡悬殊,但敌军时不时地我军,使我军义愤填膺。 (2)你胆子太大了,竟然如此妄为。 (3)没想到一向优秀的他,居然做出这种事情,真让人。 (4)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凭借的故事情节和细腻深刻的人性描摹赢得观众一致好评。A.挑衅恣意大失所望扣人心弦B.挑战随意大喜过望触目惊心 C.挑衅随意大失所望触目惊心D.挑战恣意大失所望扣人心弦 3.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B.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C.对于作文中出现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 D.传统的古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各有千秋。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②⑤④③⑥①B.⑤③④②⑥①C.③⑥①④⑤②D.①④③②⑥⑤ 5.班上举办“民风民俗知多少”知识竞赛,为此,语文课代表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了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庭地白树柄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的繁华的都市生活,知道瓦子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 了解宋元时期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感受宋代词人的风格特点,体会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难点】 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1. 北宋的 _____ 、南宋的临安、元朝的______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_____ 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各种商品贸易,还有傀 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 随着城市的繁荣,阶层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4.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______ ,包含说唱、杂技等。杂剧形成于宋代,________ 统一后,活动遍及城乡。 5. 今天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 ______ 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等流传至今。 6?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___________ 主要的文学之一。 7. 宋代词人杰出代表有 _、李清照、__________ 等。苏轼的词豪迈飘逸;_______ 的词风委婉清秀。辛弃疾词风豪放,气势磅礴。 8. 兀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艺术。 代表是______ 的悲剧《窦娥冤》,他和______ 、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合作探究】 1. 瓦子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2. 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这些时代特征与文化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当堂达标】 1.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 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重阳节 B .元旦C .元宵节D .中秋 2.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 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集市 B .瓦子C .勾栏D .邸店 3. 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 献的词人是() A.苏轼 B .辛弃疾 C .柳永D .马致远 4. 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 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上述这段文字描述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A.唐朝的长安 B .北宋的开封C .南宋的临安 D .元朝的大都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导学案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刘先云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2、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3、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4、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三、学习过程 (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的内容源于时代)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和在精神上的反映。 2、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哲学家可能是的发现者,也可能是的制造者。 3、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反映了,把握了,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和。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时代的反作用) 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和的批判,更新人的,解放人的。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提出社会发展的,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 3、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和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①阶级基础是_______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___________、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______________。 ③理论来源是_________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的辩证法和______________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_______上的伟大变革。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一结合两统一)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课前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快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是,当时在位的两位皇帝 是和。 2、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大力推行教育,在长安举办。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指导】:明确目标、问题导学、阅读课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等。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认真细致阅读教材,在课本上勾画要点,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的问题,用红笔将疑难问题标出,同桌或小组讨论解决,注意随时巩固基础知识) (一)文景之治: 阅读课本67和68页,完成以下任务: 1、背景:西汉初年,社会状况如何? 西汉初年,经济,到处一片景象。 汉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2、措施:汉高祖、和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变西汉初年的状况? ①减轻。②注重发展。

3、表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是,表现是 。 他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促使了此局面的形成? ①奖励。②提倡。③重视。(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阅读课本68和69页,完成以下任务: 1、措施: (1)政治上:为加强,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 (2)、思想文化上:汉武帝接受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话含义是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2、作用: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开始进入时期。 (三)东汉的统治:(自学完成) 阅读课本69和70页,完成以下任务: 1、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2、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3、东汉中期以后,和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东汉政府名存实亡。 二、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一)、小组合作学习(对桌一对一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问题答案,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确定小组的最佳成果。) (二)、质疑反馈: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提交老师,师生共同讨论解答。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学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学案(二) 一、课堂练习 1.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多年来,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加入世贸组织扩展了我国发展的国际空间,极大地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产业升级,扩大了我国就业总量,提升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10多年来,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放缓;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劳动力等资源比较优势正在减退,经济增长的环境资源约束强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日显紧迫。 材料二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联动,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所描绘的美好愿景。 2.“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地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全力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材料一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 材料二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1952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把方块汉字拦在了门外。“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外国专家如此定论,国内也泛起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不放弃汉字,中国就可能错过信息化机遇;放弃汉字,中华文化势必面临竭泽断流的危险。面对冲击,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经过不懈努力,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现在,在计算机使用、出版印刷等方面,汉字的输入速度、简洁程度等都显示出明显优势,以信息化为由否定汉字的鼓噪逐渐消退。 材料二技术进步会不会使人的能力下降?早在几千年前,先哲老子就提醒人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曾几何时,技术进步帮助汉字转危为安。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各种即时通信工具使“鸿雁传书”离我们远去;各种便捷的输入法使许多人患上了键盘依赖症,提笔忘字的情形不时发生;层出不穷的网络词语使有的人忘记了许多字词本来的含义……汉字的传承又遇到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虽然没有过去那样直接和猛烈,但其潜在的杀伤力却绝不能等闲视之。 结合材料,说明在看待技术进步对汉字传承的作用问题上如何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这里地质结构复杂,峡谷两岸山体、断层以及岩层的破碎、变质、旁侧牵引现象分布广泛,构成丰富多彩的地质构造遗迹景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除拥有独一无二的峡谷自然景观、“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以外,还拥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如傈僳族的阔时节、同心酒,怒族的桃花节、仙女节,独龙族的文面女,普米族的吾昔节、火塘文化……怒江是亚洲最天然的水道之一,中下游河段天然落差达1 578米,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 132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 000亿度。过去10年来,由于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水电开发之间存在争议,怒江大峡谷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2016年初,在云南省“两会”上,原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郑重表态,云南将停止一切怒江小水电开发,把生态保护起来,推动怒江大峡谷申报国家公园,使之成为旅游天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阐明停止一切怒江小水电开发的合理性。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名是历史命运的容器,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城市建设的推土机轰鸣驶过,大量古建筑遭到毁坏,由于对地名文化缺乏认知,地名随意更改和废止现象屡禁不止,致使很多意蕴丰富的地名不断消失。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约有6万个乡镇名称、40多万个建制村名称被废弃。 很多离家远行的游子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离家多年,家乡变化令人欣喜,但地名变了让人惆怅。乡愁无处寄,梦里寻踪迹,地名不仅承载了大量的个体记忆与情感,也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密码,众多独特地名其实都是历史留下的“活化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令人痛惜的是,一个个生拼硬造的怪名、洋名抹去了很多富有丰富内涵的老地名。 珍惜那些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才能留住我们的乡愁;精心设计有文化内涵的新地名,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传统文化才能有血脉传承,城市才能有厚度和温度。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分析如何“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导学案

12.半截蜡烛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 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 思想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说说。 学习重、难点 通过读人物的的语言和剧本提示(即文中带括号部分),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学习准备 搜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自主学习 1、给生字注音: 半截()许诺()熄()灭厨()房 烛芯()楼梯()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无奈:讨厌: 不耐烦:若无其事: 纯洁:厉声:

3、找出你认为精彩的部分,分角色朗读,看谁读得最好。要求: (1)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想象当时人物的表情、心理,有感情的朗读。 合作探究 1、认真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伯诺德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 (1)当时,伯纳德夫人 (怎么做) (结果怎样) (2)当时,大儿子杰克 (怎么做) (结果怎样) (3)当时,小女儿杰奎琳 (怎么做) (结果怎样) 2、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他们这 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达标测评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猛烈()昏暗()严肃()显眼() 安全()粗暴()放心()若无其事 ()

4、“八年了,别提它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相关链接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说的戏剧是指剧本文学。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因素,它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适合舞台演出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 剧本的一般特点 (1)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的发展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剧本的情节结构—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在最后还有尾声。人物的性格在戏剧冲突中得到充分的揭示。 (2)集中性。由于舞台的空间和演出的时间限制,剧本的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它必须突出主要的线索、主要的事件。剧作者常常把几个月甚至几十年间发生的事件浓缩到两三个小时的演出中,把千变万化的生活集中到一个或几个场景中,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 (3)语言精练和个性化。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展开矛盾、发展剧情的,它要求人物的独白和人物间的对话,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归纳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