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说课稿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7-78页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已经认识了线段、初步认识角和体会角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也是角的分类的基础,这对学生以后正确建立有关的几何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组成,认识表示角的符号,知道角的记法和读法。

2.利用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通过比较、判断、概括等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发展空间观念。(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射线、三者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难点:对直线、射线无限性的理解。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本节课上,我先以复习导入,帮助学生利用知类推新知,这样可以降低学习新知的难度。四年级学生,知识和思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操作能力强。对此,我会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同时,鼓励学生在自己动手画一画,找一找的过程中,积极地去观察、对比、归纳总结。

(二)学法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会积极地组织学生去观察对比、动手操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让学生在画一画、看一看、认一认及交流活动中,共同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共分为四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首先我使用多媒体呈现——线段(长为10厘米),让学生观察,回忆说出线段的特点。明确:任何一条线段都可以测量出长度,“能测量出长度”在数学中有个专用语,叫“有限长”。

这个环节是复习旧知,为新知做准备,让学生通过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提供一个学习模板,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分为四部分

1.认识射线

(1)出示城市夜景图,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

(2)追问:这些射向天空的光线有什么特点?

引出:这些灯射出的光线可以看做是射线。

(3)进一步讨论:什么是射线?它有什么特点?长度能测量吗?

接着,出示一条线段,引导学生动手画,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说明: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4)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射线呢?

这个环节是考虑到有关射线的生活知识在我们身边比较多,学生能够容易找到,对比后归纳总结。通过图片的欣赏、讨论、举例、动手画一画,基本在学生的心理对射线有了一定的认识。2.认识直线(变一变)

(1)提问:如果把线段两端都无限延长会怎样?(直线)

(2)直线的特点(没有端点、直的、无限长)

通过变一变比较形象地让学生技能找到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也可以对比线段特点,水到渠成的把射线和直线总结出来。

(3)组织学生总结: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通过让学生讨论、探究,把射线、直线、线段之间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表达上面来。

3.认识两点间的距离

出示例图,连接A、B两点之间的三条线,哪一条最短?

我会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线拿出来,以曲代直,再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三条线的长度,得出: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距离就是线段的长度且长度是最短的,在这里可以适当的让学生知道选路的理由是最短的,方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4.认识角

(1)我会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以一点为端点画两条射线,看看组成什么图形?

明确:以一点画出的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

(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①角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②角的符号,记法和读法?

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提示:角的符号书写,要和小于号区别开。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应用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进行判断。

2.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利用已知的射线画角,再独立完成,并组织展示和交流。

3.教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即,从角的一条边起向另一条边画弧线。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不仅对知识进行总结,也对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反思。

板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