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中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中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中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目前,如果从工业生产和出口的总额来看,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中国并不是制造强国,她做的还是技术含量极其低下的工作,只能算议价制造工厂,在世界化的经济中并不具有多大的优势。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发展是很迅速的,但是,总体来说技术含量还是较低的,个别集数世界领先,但是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制造业强盛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但是,中国还远非制造强国。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仅要看产量,更要看结构。但是,我国在各个方面总会有不足。

从数量上看,经济咨询机构美国环球通视有限公司将于2011年3月14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透露了这一变化。报告估计,去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

但是,从质量上看,中国的制造业更多的还处于低端水平,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附加值的底部。也就是说,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在为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做嫁衣,中国的产业工人更多的还是在为发达国家创造利润。很显然,处于低端水平、低附加值阶段的中国制造业,起国际竞争力除了劳动成本、资源消耗和影响环境之外,并没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市场经济的绝大部分是压榨劳工得来的。由于大多数的产业,真正的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我们的企业只能分配到极低的利润,导致

中上游的企业拼命的压榨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让下游的供应企业得不到长足发展,从而不能建立起强大的供应体系,这也是整个产业的供应体系不能密切互动的根本之所在。

从产量上看,中国制造业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而从结构上来看,中国新进制造业,特别是服务型制造业的比重明显偏低。有关数据资料显示,美国的服务型知道企业占所有制造企业的58%,而中国只有2.2%。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打“大而不强”的尴尬位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制造业水平,向“制造强国”迈进。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地下是制约制造业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企业在推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是第一要素。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前提下,宏观上要考虑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引进与自主研发想结合,技术战略与品牌及市场战略相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大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开发力度,提高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政府应该扩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我们必须培养出我们自己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科研人员,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国就会回之处于全球产业分工中下游,产业工人也不会只是给发达国家制造利润了。

二、加强质量管理

我国出口到欧美等国的产品从食品、饲料到牙膏、玩具等,遭到过无数质量的挑战,成为西方媒体抨击中国的主要话题,同时也是西方国家限制中国产品出口的重要借口。但是,我国产品质量问题确实是存在的,这点毋庸臵疑。由于产品合格率不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不论是食品,还是其他的产品,质量安全已经引起了大家的重点关注。企业不仅要追求个人利润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概念渐入人心,商品的设计,生产,包装,销售,每个环节都与质量有关。加强政府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尽量减少、努力甚至杜绝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努力做好质量事故的危机处理。落实质量监督,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三、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是一种“信号标准”。品牌意味着高质量、搞信誉、高效益、低成本。品牌的背后就是在一个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企业。如何在世界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和占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离不开中国国际品牌的强大建设,也就是中国“世界名牌”的强大建设,加强、提高和拥有更多的属于中国自己的知识产权,把企业建设成具有创新、开发、效率、质量、品牌、科学、人才为一体的具有科学发展的企业,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中国强有力的经济发展和增长点,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自主创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具有人才和优势竞争的企业发展,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企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强大,也就推动了中国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对于中国制造业本身来说,创新能力不强,缺少核心竞争力,企业组织结构小而散,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低端产品生产扩张过度,高附加值产品依赖进口,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率低,这些都是限制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因素。所以,要将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强国,更主要的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国情,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好质量关,培养相关的人才,提高生产率,最后形成自主的品牌。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是必然选择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是必然选择 ? 1.目前,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环节。(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制造—加工—组装 o B.售后服务 o C.销售 o D.设计 ? 2.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决定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经济实力 o B.历史文化 o C.国民素质 o D.外交关系 ? 3.“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从“制造大国” 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两化”是指()。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城镇化和信息化 o B.工业化和城镇化 o C.农业化和工业化 o D.工业化和信息化

? 4.()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工业控制系统也存在漏洞。(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熊猫烧香病毒 o B.蠕虫病毒 o C.千年虫 o D.震网病毒 ? 5.无论“再工业化”也好,“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好,其核心驱动力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政策 o B.资金 o C.科技 o D.人才 ? 6.关于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o B.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o C.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o D.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7.根据《经济学人》杂志中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带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交通技术 o B.信息技术 o C.电气技术 o D.机械技术 ?8.在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化工业 o B.农牧业 o C.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o D.房地产行业 ?9.()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两化”深度融合的标志。(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科研资金投入量

中国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

一、西方多党制的弊端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一党独大,多党协商。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协商制。与西方国家的区别在于:在西方国家,合法政党之间地位是平等的,都可以平等的参加选举(总统、议会、地方长官),比如美国现在的局面就是两大政党竞选(轮流)执政。 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必须搞清楚为什么我们不能搞西方多党制。西方多党制,是资产阶级在政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虽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种政党制度,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并不适合所有国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我们如果盲目照抄照搬,必然带来无穷后患。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多党轮流执政,有利于民主,能更好地反映民意。这个说法是牵强的。其实,西方国家的政党都是代表各个利益集团的政治工具,他们所关心的是各自所代表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的利益。从美国来看,共和党的背后,主要有军工、石油、制造等“传统商业”的支持;民主党的背后,则主要有金融、电信、传媒等“新兴商业”的支持。所以美国学者伦德·伯格说:“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党,即财主党。”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通过选举交替上台,轮流执政,表面看非常热闹、非常民主,实质上无论谁在台上,实行的政策大同小异,都不会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近年来,西方民众选举热情淡漠,投票率连年下降,就是因为人们逐渐看到了这种“民主游戏”的实质。西方国家虽然实行多党制,但对可能危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政党特别是共产党,是严格限制的。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共产党管制法》,后又通过了《麦卡锡法》和《蒙特法》,对共产党的发展作出了严格限制的规定。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了多党制就能保证政治和社会稳定。这种说法也似是而非。从根本上讲,多党制反映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它们之间经常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各个政党以夺得或控制政权为目标的政治斗争,目的就是搞垮对方,自己上台执政。因此在权力争夺中,往往不择手段,其结果必然是政治动荡、内耗丛生。多党竞争必然要争夺选民,争夺选民首先要“切割”选民,将选民的利益分歧公开化、对立化,从而形成竞争党派各自的政治基础,其结果必然是人为地扩大和深化社会分歧。政党频繁选举、政府频繁更迭,带来的是政局不稳定、经济发展受影响,这种民主只能是一种“泡沫民主”,对国家和人民是极其有害的。 还比如,有人提出,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更有利于防止腐败。实际情况也不是这样。事实上,多党竞选本身就常常被金钱、财团、媒体等影响和操纵,从而成为“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这些年来,西方国家竞选费用不断攀升,数目之巨令人咋舌。据统计,2000年美国大选所花费的金钱高达30亿美元,2004年美国大选的费用接近40亿美元,2008年更是高达53亿美元。试想,没有大资本集团的资金支持,各党派怎能参与多党竞选的权力角逐呢?所以,竞选的优胜者为回报那些重量级的政治捐款人,当选后就得为他们的利益服务。西方有些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为用金钱“购买权力”,是一种“集团贿选制度”,“民主”往往被卖给了出价高的人,广大人民的民主实际上被排斥在金钱势力之外。由此可见,西方政党政治的真正奥秘是金钱政治,金钱主宰着选举的过程和结果。 在西方国家被证明是弊端丛生的多党制,通过各种方式移植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后,更是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冷战结束后,非洲许多部落众多的国家在西方的压力和影响下,宣布实行多党制,结果导致政党林立、竞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停滞、政治动荡,国家陷入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100分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 化深度融合”100分 ?1.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是()。(单选题3 分) o A.美国 o B.德国 o C.日本 o D.中国 ?2.最早提出服务科学并将其定位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国家是()。(单选题3分)o A.日本 o B.法国 o C.中国 o D.美国 ?3.工业软件指专门为工业部门使用的软件,下列软件中属于工业软件的是()。 (单选题3分) o A.计算机操作系统 o B.照相机内的嵌入软件 o C.微软的办公软件 o D.通用数据库系统 ?4.M2M涵盖了所有实现在()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单选题3分)o A.动物、植物 o B.设备、数据 o C.工人、农民

o D.人、机器、系统 ?5.在全球制造业第一次大分工中,中国成为()。(单选题3分) o A.世界设计中心 o B.世界制造工厂 o C.世界维修中心 o D.世界服务中心 ?6.从技术带动角度分,第三次工业革命由()带动的。(单选题3分) o A.机械技术 o B.信息技术 o C.化学技术 o D.电气技术 ?7.关于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 o A.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o B.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o C.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o D.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8.根据2007年对德国200家机床制造企业的统计,在围绕产品的服务所产生的利润中,利润率最大的是()。(单选题3分) o A.二手设备 o B.备品备件 o C.金融服务 o D.故障维修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华盛顿邮报所列的驱动未来经济的颠覆性技术的是()。(单选题3分)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作者姓名:徐玉刚班级:C10机械一班学号:101309131 内容摘要:“制造大国”的称呼,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的肯定作用,但现在的事实情况告诉我们,我们是处在一个尴尬的位子。“制造大国”已经不是什么美誉了,在数量、质量、产量、结构各个方面下,我们必须求进,我们要成为“制造强国”。欲求变,我们就必须做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字:制造业责任未来 首先我不能不承认的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比重的提升和位次的前移,是必然的结果。但是,这并不代表制造业水平的同步提高,更不代表“制造大国”就是“制造强国”。 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仅要看产量,更要看结构。但是我国在各个方面总会有不足。 从数量上看,有资料显示: 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份额已达到15.6%,超过了日本的15.4%。即便与美国相比,也仅仅相差3.4个百分点。按照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速度,可以肯定,用不了几年,我们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美国经济咨询机构环球通视也有一份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产值为1.6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8.6%,低于美国的1.717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据该机构预测,中国制造的产值在未来几年内有望赶超美国。 但是,从质量来看,中国的制造业更多的还处于低端水平,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底部。也就是说,中国的制造业更多的还是在为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做嫁衣,中国的产业工人更多的还是在为发达国家创造利润。 而从产量来看,中国制造业虽然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尤其是钢铁、水泥等行业,早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也接近或超过一半以上。 从结构来看,中国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服务型制造业的比重明显偏低。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服务型制造企业占所有制造企业的58%,而中国只有2.2%。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我过国的制造业正处于“大而不强”的尴尬位置。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有我国缺乏核心型技术,在中国制造的许多领域里,尤其是一些重大装备制造领域,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的缺乏使得中国制造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处于下游,利润也比较薄。还有一点就是我国的资源和环境负荷较高,当前,我国正处在重化工业高速增长的阶段。我国向世界提供了大宗的基础原材料,以及相对低档次的工业品,而生产这些产品的往往都是资源消耗高、环境负荷大的行业。这使得中国制造的资源、环境负载非常严重。在某些行业,由于我国加工利用技术不成熟,科研积累不足,因此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的现状一直难以改变,并由此带来了工业废弃物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国缺乏大企业集团,缺少世界品牌,缺少高附加值产品,缺少核心技术,制造生产率低下的情况下,又怎么会是“制造强国”呢? 而现在我们现在是要思索的是如何在目前的基础上,努力让我们成为“制造强国”。这一点,地方政府要做的事,放弃对虚假政绩的渴望,对制造业的要求不要满足于投资规模的大小,或对GDP能有多少拉动作用,因为那样做不仅会使占用的土地规模很大,而且消耗的资源数量也会很多、对环境的影响也会很大。 除了地方政府,领袖企业更应担任起更多的责任。经北京大学济研究所所长雎国余教授说过:“面对内忧外患,在这关系整个国家制造业向何处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领袖企业应该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带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向世界证明中国制造,最终打造一个响亮的‘中国制造’。”而真实情况下,也正是那些领袖企业在“中国制造”遭遇

中国应如何应对大国关系调整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pdf

中国应如何应对大国关系调整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大国关系”一词,各国有着不同的解释。按照中方的说法,它是以相 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按照美方的说法,它是对“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这一历史魔咒的打破,是以“新答案”解决“老问题”。尽管莫衷一是,毫无疑问的是,大国关系是国际关系的核心,是世界格局的主要 构成和推动力量。 冷战结束后,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大国关系也发生了重要的结构性 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由于苏联解体,两极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其他力量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和综合实力日益彰显。对于当前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同志如是说: “世界政治日益多极化……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现在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的如何时候更要分散。”; 2、美国在大国关系中地位突出。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不仅拥 有着超强的综合国力,在国际关系和国际规则制定中占据着优势地位,而且始 终坚持推行单极战略。 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疑在经济和政治方面 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1、在世界格局中,中国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虽然发达资本主义大国呈相 对衰落之势,但它们在国际格局中仍然占主导地位,仍具有较大的优势;以美 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开始联合遏制中国崛起。当前中国正面 临着一个“修昔底德陷阱”; 2、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未 散,国际经济低迷。 然而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特别 是外贸出口的增长会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

机遇往往和挑战相伴相生。尽管当前中国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同样的,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的机遇。 1、大国关系稳定发展。西方大国加强了合作、协调,中国和西方大国的关系都有着明显的进展,中俄战略协作关系更是得到了新的提升; 2、美国虽加强了对华的遏制,但也提升了与华合作,而且合作是主要方面。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始终是美国重大利益所在,而这就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所以,美国在将战略重心移向亚太的同时,又同中国建立了亚太事务磋商机制,加强了与中国的磋商、合作和协调。 从总体上看,当前的大国关系对于我国而言仍是机遇大于挑战的,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所以我们必须为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应对准备。 1、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核心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战略回旋空间不断扩大,我国维护、拓展国家利益的力度必然进一步加大,维护国家利益的强度、力度将进一步增强,拓展利益的领域、地域都会不断拓宽。由于我国在陆域、海域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冲突,要维护好这些利益,必然会与相关国家发生矛盾甚至冲突。这就要求我国在维护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善于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手段,既坚定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又避免因领土、海域冲突影响到国家发展大局。比如,在市场的拓展、资源能源的拓展、国际话语权、定价权的拓展等等方面,对于双边而言可能是互利互赢的,而对于第三方而言,则可能不一定是互利互赢的,由此也可能产生冲突,对此必须努力管控分歧,化解矛盾,消除一些西方国家的焦虑和疑虑。 2、随着中国国力上升,国际国内对中国的期待都在提高,但是两者的目标不同,认知也不同。国际上一些国家和一些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最大的贸易国,是最大的外汇储备国,而且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已经是大国、是强国。国际观察人士在观察中国时,更多的时候不是看人均,而是看总体,所以国际上有一些国家和人士认为,中国不能与发展中国家看齐,必须承担大国责任,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在对外战略上,中国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必须接受国际的监督。从国内来看,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必过题库

单选题 1.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是(D )。(单选 题3分)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2.最早提出服务科学并将其定位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国家是( D )。 A.日本 B.法国 C.中国 D.美国 3.工业软件指专门为工业部门使用的软件,下列软件中属于工业软件的是 ( B )。(单选题3分) A.计算机操作系统 B.照相机内的嵌入软件 C.微 软的办公软件 D.通用数据库系统 4.M2M涵盖了所有实现在(D )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单选题3分) A.动物、植物 B.设备、数据 C.工人、农民 D.人、机器、系统 5.在全球制造业第一次大分工中,中国成为(B )。(单选题3分) A.世界设计中心 B.世界制造工厂 C.世界维修中心 D.世界服务中心 6.从技术带动角度分,第三次工业革命由(B )带动的。(单选题3分) A.机械技术 B.信息技术 C.化学技术 D.电气技术 7.关于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单选题3分) A.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B.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C.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挑 战 D.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 手段 8.根据2007年对德国200家机床制造企业的统计,在围绕产品的服务所产生的利润中,利润率最大的是( B)。(单选题3分) A.二手设备 B.备品备件 C.金融服务 D.故障维修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华盛顿邮报所列的驱动未来经济的颠覆性技术的(A )。 A.核动力航母 B.云计算 C.高级机器人 D.移动互联网 1.(A )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单选题3分) A.信息技术 B.材料技术 C.生物技术 D.冶金技术

中国与大国关系——中国与澳大利亚(在线党课考试答案)

中国与澳大利亚 A.澳大利亚的首都是悉尼 B.澳大利亚是一个人口小国,人口约有2千万 C.考拉是澳大利亚象征性动物的一种 D.澳大利亚属于英联邦国家 (5.0 分)4. 澳大利亚的自治领地有()。 A.北部领地 B.塔斯马尼亚岛 C.西部领地 D.堪培拉特区 (5.0 分)5. 2004年,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双边关系已经达到了一个战略的高度,其原则主要有()。 A.高度互信 B.长期友好 C.互利双赢 D.全面合作

(5.0 分)6. 中国加强地区合作的主要目的包括()。 A.服务于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B.在合作发展中确保国家的核心利益 C.在合作发展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D.支持联合国和提倡多边合作 单选 题目说明: 总共10题,每题4分 (4.0 分)7. 澳大利亚元首的称谓叫()。 A.总统 B.总理 C.首相 D.总督 (4.0 分)8. 澳大利亚的人口约为()。 A.2千万 B.4千万 C.8千万

D.1亿 (4.0 分)9. 澳大利亚的农牧产品、矿产品主要用于()。 A.部深加工 B.换取外汇 C.存储备用 D.出口 (4.0 分)10.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的主体是伊斯兰教 B.墨尔本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 C.澳大利亚属于东南亚国家 D.澳大利亚盛产羊毛和铁矿石 (4.0 分)11.中国和澳大利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哪一年? A.1971 B.1972

C.1973 D.1974 (4.0 分)12.澳大利亚有几个州和自治领地? A.6个州,2个自治领地 B.5个州,2个自治领地 C.7个州,1个自治领地 D.6个州,1个自治领地 (4.0 分)13.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约为()。 A.约997万平方公里 B.约854万平方公里 C.约770万平方公里 D.约660万平方公里 (4.0 分)14.下列地理信息描述中属于澳大利亚的是()。 A.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B.位于南半球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是必然选择

1.“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两化”是指()。(10.0分) A.城镇化和信息化 B.工业化和城镇化 C.农业化和工业化 D.工业化和信息化 2.世界上首次证明工业控制系统本身也有漏洞的事件是()。(10.0分) A.2010年,黑客袭击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 B.2007年,俄罗斯黑客成功劫持Windows Update下载器 C.2010年,黑客攻击了伊朗核电站的离心机工业控制系统 D.1999年,黑客入侵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的军用电脑 3.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而大国的经济实力主要由()决定。(10.0分) A.农牧业 B.制造业 C.金融业 D.建筑业 1.支持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软件有哪些种类?(10.0分)) A.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产品研发类软件 B.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经营管理类软件 C.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PCS)等生产控制类软件 D.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等集成与协同类软件 2.下列技术中,属于华盛顿邮报网站提出的驱动未来经济技术的颠覆性技术的有()。(10.0分)) A.移动互联网 B.物联网 C.云计算 D.知识性工作的自动化 3.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工业系统安全的有()。(10.0分)) A.加强工业控制系统漏洞及其挖掘技术研究 B.进行ICS安全应用行为分析与学习能力的研究 C.建立重要ICS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D.引进国外先进工业控制系统,减少对国内工业软件技术研究的投资 1.知识性工作自动化是运用电脑来进行复杂分析、精确判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10.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我国当前的资源利用很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我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限制因素之一(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错

【毛概】我看“十三五”规划之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我看“十三五”规划之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箭括岭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的换挡期,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从国内看,高消耗、低成本和环境污染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必须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中,国际竞争加剧,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在这种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制造业不进则退,必须抓住机遇转型升级。 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但是,制造业大而不强,在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国家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中国制造2025》为行动纲领,力争通过3个10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这是包括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内的所有知识分子和所有社会主义建设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在去年陕西省第二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暨创新成果洽谈会的一场报告会,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李言教授作了关于《中国制造2025》分析的报告,作为工作人员的我有幸蹭了此次报告。李言教授深刻剖析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但更强调了我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大的潜在竞争优势。如,我国具有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产业链比较全,制造能力强;拥有巨大的市场是重要的创新优势,可以分摊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的规模效益,吸引一些发达国家用技术换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技术积累和资金积累能力强,产业配套基础较好,产业链齐全;与发达国家相比,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多,成本相对低,在技能密集型产业有优势。由此可见,我国的制造业发展空间还很大,只有坚定不移地进行产业升级、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将潜在的优势转变为现实竞争优势。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功绩,作为一名即将为共和国装备制造业奋斗终生的知识分子,我将听从时代的召唤,立足当下,打好扎实的学业基础,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随时准备服务祖国的建设。 2016年4月30日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四 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首页|工作动态|文件发布|政策解读|重点聚焦|信息动态|媒体链接政策解读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解读 > 正文《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四: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图/文)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6日】 【来源:工信部规划司】

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紧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专利申请数量大幅上升,2014年我国授权的发明专利共计23.3万件,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量的关键零部件、系统软件和高端装备基本都依赖进口。例如,2013年,我国80%的芯片都依赖进口,进口总额达到了231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5%,进口额超过了原油,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活动不够活跃,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是缺乏重大突破性、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基础研究比例不足5%,仅仅是发达国家比例的1/4。原隶属于各工业部门的院所改制为企业之后,更多的资金、人力和管理开始从共性技术领域转到应用技术和商业化领域,不再从事共性技术的研发,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主体弱化。同时,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拥有不同的评价机制和利益导向,各自创新活动的目的严重分化,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由于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 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

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和充满希望的变化,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要和平,谋稳定,促合作,求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国关系正在尽心深刻的调整,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当然,国际形势下的不确定因素也充斥很多。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际战略格局依然是“一超多强”,美国将继续保持其综合国力的全面优势,但其相对下滑的趋势无法改变,它对世界的影响力也进一步衰退。欧盟诸强、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东盟等大国或集团的实力将相对上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也进一步提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实力的不平衡发展决定了新世纪大国大国关系的基本特点使竞争与合作、斗争与协调并举。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的关系,对于我国的战略利益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我国与美、俄、日三大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 从大方面来说,近些年来,亚洲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棋局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逐渐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认为,从经济方面看,亚太地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从安全方面看,亚太地区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印巴次大陆、南海海域、台湾海峡、朝鲜半岛等四个热点地区仍有可能爆发危机冲突,而亚洲没有北约那样的安全机制来确保地区和平与稳定。更重要的是,加大在亚太地区的投入,可以防止亚太地区出现能够挑战美国的“潜在对手”,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的经济和安全,确保美国在21世纪全球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其目的不言而喻,矛头直指中国。 一方面,美国强化在亚洲的军事存在,继续在亚太保持10万驻军,并加大武器装备配置上的倾斜,谋求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优势地位。另一方面,频繁进行军事演习,构建军事同盟,构筑美国主导的的集体安全体系。 “9·11”事件后,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美国发动了对阿富汗的的军事打击,将势力渗透到了南亚大陆,填补了其在该地区的势力真空。自此,美国完成了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两面夹击”,对中国形成“全面遏制”态势,对花包围圈逐渐收紧。 从具体方面来说,中美“人权观”分歧、台湾问题、NMD与TMD障碍、经贸摩擦此起彼伏、价值观的差异以及美国从未放弃在对中国的和平演变,这些都对中美关系提出了考验,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考试题

? 1.目前,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环节。(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制造—加工—组装 o B.售后服务 o C.销售 o D.设计 ? 2.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决定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经济实力 o B.历史文化 o C.国民素质 o D.外交关系 ? 3.“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两化”是指()。(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城镇化和信息化 o B.工业化和城镇化 o C.农业化和工业化 o D.工业化和信息化 ? 4.()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工业控制系统也存在漏洞。(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熊猫烧香病毒 o B.蠕虫病毒 o C.千年虫 o D.震网病毒

? 5.无论“再工业化”也好,“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好,其核心驱动力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政策 o B.资金 o C.科技 o D.人才 ? 6.关于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o B.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o C.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o D.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7.根据《经济学人》杂志中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带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交通技术 o B.信息技术 o C.电气技术 o D.机械技术 ?8.在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化工业 o B.农牧业 o C.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o D.房地产行业

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

一、当今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愈益密切,各种信息愈益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使得我们要正确认清楚当今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毕竟不是美国一家可以独霸天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还在继续增长,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我们对于国际局势的一些基本判断仍然是站得住脚的。这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仍为我国坚持不懈地开展和平外交,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 对于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是绝对的,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的。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特别是美国一家独大,同时多强并列,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西”主导了“东西关系”,“北”主导了“南北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超强实力地位和突出作用。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极化的趋势,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这种美国一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逐渐出现转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兴起 借助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冲击美国霸权地位,导致美国领导下的西方世界主导地位的下降。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G8会议向“G8+5”会议的演变。很多全球政治、经贸和环境问题已经不能在G8体制中得到解决,而必须邀请这些新兴经济体参与决策,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体系和国际议题、发号施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的崛起成为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中一个意义深远的重要因素。国际反华势力从根本上不愿看到我发展壮大,利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乃至利用其占据优势的舆论工具对我进行牵制、遏制。我们要与霸权主义、“台独”分裂势力和邪教组织展开的三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彻底暴露了某些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本质、“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险恶用心和邪教组织的巨大社会危害,擦亮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f582031.html,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作者: 来源:《新经济导刊》2015年第12期 作为大国经济体,中国不能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制造业仍将是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财富之源、强国之本。《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通过“三步走”来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如何认识中国制造业所面对的环境?中国制造业的现状、特点与困境如何?怎样看待和理解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及未来前景如何?中国制造业的路在何方? 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重大变化 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因为我国 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其显著特征是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在我看来,中国经济新常态符合追赶型后发经济体的一般发展规律。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正在从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经济新常态是工业化进程向后期阶段推进的直接体现,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必经阶段。 应当注意到,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过去那种依靠廉价而优质的劳动力、直接引进吸收国外的技术、巨大的内部市场、强有力的政府及其资源动员能力等支撑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已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在新的发展条件下,供给和需求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约束条件不同以往,这些都意味着原来的增长动力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要真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增长向创新驱动增长转变。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能否顺利迈向更高阶段、更高水平,关键在于新旧动力能否顺利实现平稳接续。 从全球背景看,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与贸易环境的变化,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最上游的角力场。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比如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日本发布了制造业竞争策略。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国家如印度、越南等,也利用其相对更低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快速推进其工业化进程。 此外,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也深刻影响着全球分工格局。数字信息技术、新材料、3D打印、云计算等新技术正在改变“发达国家技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高收入国家市场”这一传统分工格局,智能制造、制造业服务化、生产的分散化、营销的全球化成为新的趋势,处于制造业高端的美、日、德、英、法等国的相对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满分卷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满分卷(一) 1.我国单纯依靠大规模()获取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造成能源资源利用率偏低和环境污染。(单选题3分) A.教育投入 B.资金投入 C.要素投入 D.科技投入 【参考答案:C】 2.从技术带动角度分,第三次工业革命由()带动的。(单选题3分) A.机械技术 B.信息技术 C.化学技术 D.电气技术 【参考答案:B】 3.关于我国的产业结构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 A.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 B.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高

C.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偏少 D.部分传统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 【参考答案:B】 4.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而大国的经济实力主要由()决定。(单选题3分) A.建筑业 B.制造业 C.农牧业 D.金融业 【参考答案:B】 5.下列技术中,潜在的经济影响力最大的是()。(单选题3分) A.新一代基因组技术 B.3D打印 C.知识工作自动化 D.可再生能源 【参考答案:C】 6.根据《经济学人》杂志中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带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

()。(单选题3分) A.电气技术 B.交通技术 C.信息技术 D.机械技术 【参考答案:C】 7.关于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 A.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B.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C.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D.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参考答案:C】 8.()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单选题3分) A.材料技术 B.信息技术 C.冶金技术

中国如何成为制造强国

中国如何成为制造强国 马克谢丽容 在全球主要大国近年来纷纷高度重视制造业、并用新技术重塑制造业的背景下,2015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该纲领将制造业定位成“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提出了建设制造业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15年-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2025年-2035年,达到制造强国阵营的中等水平;第三步,2035年-2049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就是这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是未来十年指导各级政府相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宏图大略如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制造强国的梦想如何才能成真? 近日,《财经》记者专访了工信部部长苗圩。工信部是《中国制造2025》的牵头起草单位,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设在工信部,苗圩则是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领导小组组长,是国务院副总理马凯。 创新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 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把创新打造成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 《财经》:今年以来,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发布了几个指引改革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文件,3月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5月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7月的《“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在您看来,这些文件中体现出来的理念和思路,跟过去有何不同?这三份文件有何逻辑关系? 苗圩:这些文件的理念和思路是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新思路、新观念在具体领域的体现。 与过去相比,这些文件的理念和思路更加突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更加突出创新驱动。《若干意见》强调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方面的重要地位;《中国制造2025》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指导意见》提出以融合促创新,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市场要素的创新力量,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支柱。 二是更加突出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 《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中国制造2025》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战略支撑和保障,努力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四: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紧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 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专利申请数量大幅上升,2014年我国授权的发明专利共计23.3万件,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量的关键零部件、系统软件和高端装备基本都依赖进口。例如,2013年,我国80%的芯片都依赖进口,进口总额达到了231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5%,进口额超过了原油,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活动不够活跃,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是缺乏重大突破性、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基础研究比例不足5%,仅仅是发达国家比例的1/4。原隶属于各工业部门的院所改制为企业之后,更多的资金、人力和管理开始从共性技术领域转到应用技术和商业化领域,不再从事共性技术的研发,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主体弱化。同时,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拥有不同的评价机制和利益导向,各自创新活动的目的严重分化,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由于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形势与政策讲稿

精心整理 第四讲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口本刊特约报告人龚新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新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让学生了解《中国制造2025》制定出台的背景、“三步走”发展规划和未来十年的重点发展领域,把握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思路及路径。深刻理解建设制造强国是一项国家战略,也2.3.历史证明,当中,1850我们可以通过最新统计数据来更清晰地认识我国是制造大国这一事实:2014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已达22.8万亿元,占GDP 的比重达到35.85%;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超过20%,连续5年保持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地位。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共有100家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比2008年增加65家,其中制造业企业56家(不含港澳台),数量仅次于美国(130多家)。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造业的不断追赶,尤其是近十年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增强了我国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从统计

数据来看,我国制造大国的地位坚实而牢固,但我们离制造强国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国内外对于“制造强国”的概念和内涵没有统一的描述。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工业发达国家进行梳理和研究,大致上可以将“制造强国”的内涵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规模和效益并举。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公认的制造强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制造业规模日趋壮大,产业质量不断提高。二是国际分工中具有较高地位。当今多数制造强国中,高技术产业和服务型制造占比较高,在国际分工中大多处于产业链高端地位,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其拥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不论是既有的制造强国,还是具有后发优势的“潜在”强国,都要求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制造业资源节约、环境友 一是拥 主要体 第四,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还不是很畅通。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瞄准国际的制造业高端来进行创造、创新、开拓,我们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加强。 二、中国制造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 加快发展制造业,提升制造业水平,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新形势,为此我们必须清醒分析研判,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使中国制造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