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及经典习题标准答案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及经典习题标准答案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及经典习题标准答案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及经典习题标准答案

————————————————————————————————作者:————————————————————————————————日期:

行程问题公式

基本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

相遇问题(直线)相遇问题(环形)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环形周长

追及问题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

追及问题(直线)

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及时间

追及问题(环形)

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

(一)相遇问题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二)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

根据速度差、距离差和追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下面的公式:

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

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速度差=快速-慢速

(三)二、相离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由于背向运动而相离,就是相离问题。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离(速度和)。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奥数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

时间:2010年02月02日作者:来源:互联网点击量:244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仅供参考:

【和差问题公式】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和倍问题公式】

和÷(倍数+1)=一倍数;

一倍数×倍数=另一数,

或和-一倍数=另一数。

【差倍问题公式】

差÷(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或较小数+差=较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

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

(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

船速-水速=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思维调查卷

时间:30分钟 总分:100分(基分20)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试卷说明:本卷共6题,要求简单明了写出解答过程,最后的结果请填在试题的横线上。 1.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沿环行跑道匀速跑步,如果出发时乙的速度是甲的2.5

倍,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甲的速度立即提高

14,而乙的速度立即减少1

5

,并且乙第一次追上甲的地点与第二次追上甲的地点相距(较短距离)100米,那么这条环行跑道的周长是______米;

解:设甲原来的速度是1个单位,则乙原来的速度是2.5个单位,甲后来的速度是1.25个单位,乙后来的速度是2个单位。设第一次甲跑了x 圈时被乙追上,则此时乙跑了(x +1)圈;被追上后甲又跑了y 圈再次被乙追上,则乙又跑了(y +1)圈。利用两次甲乙跑的时间相等列方程:

5.211+=x x 21

25.1+=

y y 解得:3

2

1,32==y x

如图,若两人从A 出发逆时针跑,则第一次乙在B 点追上甲,第二次在C 点追上甲(A 、B 、

C 是圆周的三等分点)。因为B 、C 相距100米,所以环形跑道的周长为3003100=?米。

2. 两块手表走时一快一慢,快表每9小时比标准表快3分钟,慢表每7小时比标准表慢3

分钟。现在把快表指示时间调成是8:15,慢表指示时间调成8:31,那么两表第一次指示的相同时刻是___:___; 答案:5:22

3. 一艘船在一条河里5个小时往返2次,第一小时比第二小时多行4千米,水速为2千米

/小时,那么第三小时船行了_____千米;

解:首先判断出开始是顺流。在第1小时和第2小时这两个相等的时间内,速差是4,路程差也是4,那么得到第1小时正好是走一个顺流的长度。由于第1个小时在顺水时走的才是一个全长,那么第4小时肯定是逆水。具体行驶情况如图。

再者,第2小时和第3小时逆行的路程都是4,那么它们顺行的路程也必须相等,故第3小时的最终时刻到全长的中点。

最后,比较第3小时和第3小时行驶的情况:设全长为2a 千米,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x 千米。

42422222

a a a x x x x -+==+--+, 解得a =10千米。

4. 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到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课本丢在家里,随即

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

3

10

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就比独自步行提早了5分钟到学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A

C

B

4

4

行需要______分钟; 解:小明走

71210210

-=,与小明的爸爸走710的时间相同,所以他们的速度比是710:2

10=7:

2,接下来如果小明步行,爸爸骑车都走3

10

的路程,那么小明就多用5分钟,设速度的一份为x ,则

333

275,1010140

x x x ÷-÷==

,所以小明的速度是33214070?=,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所用时间是31

123703

÷

=分钟。 行程问题下

【老师寄语】:解行程问题要会读题,一遍快速归类浏览;二遍逐句解读整理;三遍回头寻找误解。最终要学会“纸上谈兵”。

——陈拓

一、环行运动:

1. 男、女两名运动员同时同向从环形跑道上A 点出发跑步,每人每跑完一圈后到达A 点

会立即调头跑下一圈。跑第一圈时,男运动员平均每秒跑5米,女运动员平均每秒跑3米。此后男运动员平均每秒跑3米,女运动员平均每秒跑2米。已知二人前两次相遇点相距88米(按跑道上最短距离),那么这条跑道长______米;

解:因为第一圈时男运动员的速度是女运动员的5

3倍,所以男运动员跑完第一圈后,女运动

员刚刚跑到3

5全长的位置。这时男运动员调头和女运动员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而行,所以第一

次相遇点在距A 点1

5

全长处。

下面讨论第二次相遇点的位置,在第二次相遇前,男运动员已经跑完第二圈,男运动员跑第二圈的速度与女运动员第一圈的速度相同,所以在男运动员跑完第二圈时,女运动员跑第二圈的时间恰好等于男运动员跑第一圈的时间,而女运动员跑第二圈的速度是男运动员跑第一圈速度的

25,所以女运动员刚好跑到距A 点2

5

的位置,此时男女运动员相向运动,男运动员的速度为3m/s ,女运动员的速度为2m/s 。这样第二次相遇点距A 点

9

25

。两次相遇点间的距离为总全长的191452525+=。所以两点在跑道上的最短距离为全长的1114

12525=-。而这段

距离又为88米。所以88÷11

25

=200米。

2. 在一圈300米的跑道上,甲、乙、丙3人同时从起跑线出发,按同一方向跑步,甲的速

度是6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

30

7

千米/小时,丙的速度是3.6千米/小时,_____分钟后3人跑到一起,_____小时后三人同时回到出发点; 分析:我们注意到,3人跑到一起的意思是快者比慢者跑的路程差应是300的整数倍;如果都同时回到出发点,那么每人跑的路程都是300的整数倍。同时注意到本题的单位不统一,

首先换算单位,然后利用求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解:(1)先换算单位:甲的速度是600010060=米/分钟;乙的速度是30000500

7607

=

?米/分钟;丙的速度是

18000

60560

=?米/分钟。 (2)设t 分钟3人第一次跑到一起,那么3人跑的路程分别是100t 米、500

7

t 米、60t 米。路程差20080

40,

,77

t t t 都是300的整数倍。而 300300730071537157105

[

,,][,,]40200802242t ????===

,所以第一次3人跑到一起的时间是1052分钟。

(3)设k 分钟3人同时回到起点,那么3人跑的路程分别是100t 米、500

7

t 米、60t 米。每个路程都是300的整数倍。而300300730021

[

,,][3,,5]105100500605

t ?===,所以3人同时回到起点的时间是105分钟。

评注:求几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所有分子的最小公倍数作分子,所有分母的最大公约数作分母得到的分数。

3. 某体育馆有两条周长分别为150米和250米的圆形跑道〔如图〕,甲、乙俩个运动员分

别从两条跑道相距最远的两个端点A 、B 两点同时出发,当跑到两圆的交汇点C 时,就会转入到另一个圆形跑道,且在小跑道上必须顺时针跑,在大跑道上必须逆时针跑。甲每秒跑4米,乙每秒跑5米,当乙第5次与甲相遇时,所用时间是______秒。

分析:本题如果按原来的图形思考,会是非常麻烦的事,需要分段计算,然后找到周期,这样没有细心的计算是很难解决问题的。现在我们注意到在小

圆上是顺时针,在大圆上是逆时针,如果这两个圆能“拧开”就是一个在周长400米的大圆上的不同起点同时的追及问题,题目一下子变得非常简单了。

解:根据分析,甲在A 处,乙在B 处,相距200米同时同向而行,乙速较快,第一次追上甲要多跑200米,以后每追上一次乙都要比甲多跑400米,那么第五次乙追上甲时,比甲多跑400×4+200=1800米,需要的时间是1800÷(5-4)=1800秒。

评注:当一个问题按试题指引的方向比较复杂时,有时可以换一个角度得以使试题简化,而题目本身并没有实质上的变化,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经常用到的“转化”的数学思想。

4. 如图,正方形ABCD 是一条环行公路。已知汽车在AB 上时速是90千米,在

BC 上的时速是120千米,在CD 上的时速是60千米,在DA 上的时速是80千米。从CD 上一点P ,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中点相遇。如果从PC 的中点M ,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上一点N 相

遇。那么

AN

NB

=______; 分析:对于正方形的路线,每边长是相同的,由于反向开出的两辆车,不管走什

A

C B B

A

A B

C

D N

P M 8

6

9

么样的路况,到相遇的时候走的时间相同,故可以把每边设成速度的倍数,转化成时间来解题。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720千米,那么AB 上行驶的时间是720÷90=8小时,BC 上行驶的时间是720÷120=6小时,CD 上行驶的时间是720÷60=12小时,DA 上行驶的时间是720÷80=9小时。那么行驶一周的总时间是8+6+12+9=35小时。

从CD 上一点P ,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中点相遇,相当于从AB 中点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在CD 上一点P 相遇,每辆车都行驶35÷2=17.5小时,DP 上的时间为17.5-4-9=4.5小时,PM 上的时间为(12-4.5)÷2=3.75小时。同样得到AN 上的时间为17.5-3.75-4.5-9=0.25小时,NB 上的时间为8-0.25=7.75小时。AN 、NB 上的速

度相同,故路程比就等于时间比。即

0.251

7.7531

AN NB ==。 评注:本题要把握住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和从终点到起点的时间相同,很容易求得DP 上的时间。同时注意到把边长设成速度的最小公倍数解题可以简化计算。

二、时钟问题:

5. 早上8点多的时候上课铃响了,这时小明看了一下手表。过了大约1小时下课铃响了,

这时小明又看了一下手表,发觉此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正好与上课铃响时对调,那么上课时间是_______时______分。

分析:8点多上课,下课是9点多,两次的时针应是在8-9与9-10之间,这样可以初步判断出上课时间是8:点45分到8:50,下课时间是9:40到9:45之间。再利用分针与时针速度的关系即可转化成环形上的行程问题。

解:有分析可以知道,分针和时针走的总路程是整个圆周,设分针速度为1,那么时针速度为

1

12

,分针每小时走60个小格,设8与时针的夹角为x 格,9与分针的夹角为y 格,根据时间相同列方程组: 4511812

,4

401431

112

x y x y x +?=???=?+?=

???。所以上课的时间为40+84143=8

44143

分钟。

6. 一只旧钟的分针和时针每65分钟(标准时间的65分钟)重合一次,这只钟在标准时间的

1天(快或慢)______分钟; 分析:我们标准钟每65

11

5

标准分钟时针、分针重合一次。旧钟每65分钟重合一次。显然旧钟快。本题的难点在于从旧钟两针的重合所耗用的65标准分钟推算出旧钟时针或分针的旋转速度(每标准分钟旋转多少格)进而推算出旧钟的针24标准小时旋转多少格,它与标准钟的针用24标准小时所走的格数的差就是旧钟钟面上显示的比标准钟快的时间读数。

解:设旧钟分针每标准分钟走x 格。那么,每走1格用

x

1

标准分钟。如用复合单位表示:旧钟分针速度为x (格/标准分)。旧钟分针走60格时针走5格,时针速度总是分针的12

1

,所

以旧钟时针速度为

12

1

x (格/标准分)。每次重合耗用65标准分钟,而且两次重合之间分针赶超了时针60格,列方程:11212

(1)6560,121311

x x ?-?==?.

标准时间一天有60×24=1440标准分,一天内旧钟分针走的格数为:11

1312

12??×60×24。

但是我们只须求出旧钟分针比标准钟分针多走了多少格,即减去1440个(标准钟的)格,所

以有

11131212??×60×24-60×24=(11131212??-1)×60×24=1113143144?-×60×24=111324

60??=

10143

10(旧钟格) 这里一定要明白,这10143

10

只是旧钟上显示的多走的格数,也是旧钟的非标准分钟数,

并非标准的分钟数。

答:这只旧钟在标准时间一天内快10

143

10

分钟。(按旧钟上的时间)

7. 一个特殊的圆形钟表只有一根指针,指针每秒转动的角度为成差数列递增。现在可以设

定指针第一秒转动的角度a (a 为整数),以及相邻两秒转动的角度差1度,如果指针在第一圈内曾经指向过180度的位置,那么a 最小可以被设成_______,这种情况下指针第一次恰好回到出发点是从开始起第_____秒。

解:对于满足条件的a ,即存在1个自然数n ,使得a +(a +1)+(a +2)+?+(a +n -1)=180,即(2a +n -1)n =360。显然a 越小时,2a +n -1与n 的差越小。又2a +n -1与n 的奇偶性不同,于是可推出n =15,a =5。故a 最小可以被设成5。在这种情况下指针第一次恰好回到出发点时,即5+6+7+……+n =360k (k 是整数,n ≥5),所以(n +5)(n -4)能被720整除。注意到n -4≡n +5(mod 3),所以n -4和n +5是3的倍数。又n +5与n -4的奇偶性不同,故有一个是16的倍数。且n +5与n -4中有1个是5的倍数。于是得出满足条件的最小的n 是100。时间为96秒。

三、流水行船问题:

8. 某人乘坐观光游船沿河流方向从A 港到B 港前行。发现每隔40分钟就有一艘货船从后

面追上游船,每隔20分钟就会有一艘货船迎面开过。已知A 、B 两港之间货船发出的间隔时间相同,且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相同,均是水速的7倍。那么货船的发出间隔是_____分钟; 分析:对于直线上汽车与行人的迎面相遇和背后追及这个类型的问题是多见的,这里要注意顺水与逆水的不同。

解:设货车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那么水速为1,游船的速度为x ,时间间隔为t ,那么在追及的情况下的间隔为30×[(6+1)-(x +1)]=(6+1)×t ,迎面相遇情况下的间隔为20×[(6-1)+(x +1)]=(6-1)×t ,解得t =720/29分钟。 评注:这里要注意与路面上的情况不同的是发车的时间间隔相同时候,在顺水与逆水的间隔路程就不同了,就是这样出错的。

9. 有一地区,从A 到B 为河流,从B 到C 为湖。正常情况下,A 到B 有水流,B 到C 为

静水。有一人游泳,他从A 游到B ,再从B 游到C 用3小时;回来时,从C 游到B ,

再从B 到A 用6小时。特殊情况下,从A 到B 、从B 到C 水速一样,他从A 到B ,再到C 用2.5小时,在在这种情况下,从C 到B 再到A 用______小时;

解:设BC 为1份,AB 为x 份,则AB 占总体的1x x +,BC 占总体的11

x +,根据特殊情况下,从A 到B 、从B 到C 水速一样,他从A 到B ,再到C 用2.5小时,速度相同,时间的比等于路程的比,得到关于时间的等式

2.5 2.5

2.511

x x x +=++. 这样得到其它两个条件的等式:

2.50.53 5.530.53

3,6,1111

x x x x x x x x ++++=+=++++ 而要求的算式是

5.53

5.53?11

x x x x x +++=++ 这样知道在BC 上逆水时的时间为5.53

1x x x ++,静水时所用时间为0.531

x x ++,顺水时所用

时间为

2.51x +,所以在BC 上逆水、静水、顺水时的速度比为5.53x x +:10.53x +:1

2.5

,由于三者是公差为水速的等差数列,所以得到等式:

20.53x +=5.53x x ++12.5,3

2

x =.

所以

5.535.53 4.537.511

x x x x x +++=+=++. 答:在特殊情况下,从C 到B 再到A 用7.5小时。

评注:本题的关系十分复杂,把四个条件都用时间表示出来,然后寻找在BC 上的三种速度是一个等差数列。

10. A 地位于河流的上游,B 地位于河流的下游,每天早上,甲船从A 地、乙船从B 地同

时出发相向而行。从12月1号开始,两船都装上了新的发动机,在静水中的速度变为原来的1.5倍,这时两船的相遇地点与平时相比变化了1千米。由于天气的原因,今天(12月6号)的水速变为平时的2倍,那么今天两船的相遇地点与12月2号相比,将变化_______千米;

分析:对于流水行船问题,注意水速的影响,水中相遇时,速度的和不变;

解:设开始甲船在静水中中速度为V 甲,乙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 乙,水速为V 水,相遇时间为t 。

(1)开始时相遇时间为t ,而速度均增加1.5倍时,行驶路程不变,故时间缩小1.5倍时间

即为t ÷1.5=2

3

t ,根据两次相遇点相距1千米,甲两次的路程差为1千米,列方程,

22(1.52 1.533

t V V t V V +-+甲甲水水)()=1,tV

=3,从而

2222

(1.52 1.5323333

t V V t V V tV +-+==?=甲甲水水水)()(千米)

; 评注:从题目结论可以看出,路程的变化与甲、乙速度无关,只与水速的变化有关;

四、综合行程:

11. 司机每天按规定时间开车从工厂到厂长家接厂长。一天厂长提前了1小时出门,沿路先

步行,而司机晚出发了4分钟,途中接到厂长,结果厂长早到厂8分钟,那么开车速度与厂长步行速度的比是_____;

分析:本题给的是时间的关系。要知道,相同的路程下,路程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解:司机晚出发4分钟,又早到8分钟,那么相当于少用4+8=12分钟时间接厂长到厂,又知道司机来回的时间是相等的,故司机去的时候少用12÷2=6分钟。而司机这6分钟走的路程是厂长步行的路程,厂长走这段路的时间应该是早出发的1小时加上司机遇到厂长时少用的6分钟,共66分钟。根据分析,相同的路程情况下,司机的速度与厂长步行的速度比是66:6=11:1。

评注:不要认为司机6分钟的路程是厂长1小时的路程,而是要加上司机去的时候少用的6分钟,想一想,为什么?

12. 某路公交线共有30站(含始发站和终点站),车站间隔2.5千米,某人骑摩托车以300

米/分的速度从始发站沿公交线出发,差100米到下一站时,公交总站开始发车,每2分钟一辆,公交速度500米/分,每站停靠3分钟,那么一路上摩托车会被公共汽车从后追上并超过_______次;(摩托车从始至终不停,公交车到终点即停)

解:摩托车与总站相距2400米的时候,第一辆车开始发车,它与摩托车超过9次,第二辆超过8次,第三辆超过2次,共计19次;

13. 甲、乙两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4小时后在某处相遇;如果甲每小时多走1.5

千米,而乙比甲提前24分钟出发,则相遇时仍在此处。如果甲比乙晚48分钟出发,乙每小时少走2.5千米,也能在此相遇,那么A 、B 两地之间的相距_______千米;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三次相遇的地点相同,然后考虑各自的时间和速度的变化。

解:假设甲乙4小时相遇在C 处,当甲每小时多行1.5千米时,要走相同的路程,则时间就少

240.460

=小时,实际所用时间是4-0.4=3.6小时,那么甲原来的速度是

1.5 3.6

13.50.4?=千米/小时;当乙每小时少走2.5千米,则走相同的路程要多用48

0.860

=小时,实际所用的时间是

4+0.8=4.8小时,那么乙原来的速度是2.5 4.8

150.8

?=千米/小时。所以A 、B 两地的距离是

(13.5+15)×4=114千米。

解法二:设甲的速度是x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y 千米/小时,则甲乙的路程分别是4x 千米、4y 千米。那么

4424913.5

1.560

1.510

6

448415

5 2.560 2.5

x y x

x x y x y x y y y x y ??=-=??=+?+???

??

=???=+=-??-?

? 所以A 、B 两地的距离是(13.5+15)×4=114千米。

评注:这里注意到乙多走的24分钟,相当于甲少走了24分钟,速度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不变的情况。

14. 有轿车、货车、公共汽车各一辆在一条公路上行驶,公共汽车在最前面,轿车在最后面,

公共汽车与货车的车距是货车与轿车车距的2倍。轿车追上货车的时间为10分钟,再

过20分钟追上公共汽车,又过20分钟,货车也追上公共汽车,其中公共汽车每走5分钟就停靠车站一次,每次停留2分钟,那么轿车、货车、公共汽车行驶速度比为___:___:___;

解:如图设轿车、货车、公共汽车的速度分别为123,,,v v v 轿车和货车的距离为a ,那么轿车追上货车时,各自行驶了10分钟,轿车追上公共汽车时,轿车行驶了30分钟,而公共汽车只行驶了22分钟(30÷7=4…2,4×5+2=22),当货车追上公共汽车时,货车行驶了50分钟,公共汽车行驶了36分钟(50÷7=7…1,5×5+1=36),可以得到方程组:

12132

31010(1)30223(2)50362(3)

v v a v v a v v a -=??

-=??-=? (3)-(1)×2得:213351018v v v =+ (1)×3-(2)得:23:22:30v v = 从而得到123::23:22:30v v v =

评注:本题涉及到三个对象的运动,要弄清各自的运动情况是理清解题思路的关键,同时注

意到公共汽车是有间歇的行驶,虽然时间有那么多,而实际行驶的需要换算。

15. A 、B 、C 三地依次分布在由西向东的同一条道路上,甲、乙、丙分别从A 、B 、C 同时

出发,甲、乙向东,丙向西;乙,丙在距离B 地18千米处相遇,甲,丙在B 地相遇,而当甲在C 地追上乙时,丙已经走过B 地32千米,那么,AC 间的路程是______千米; 思路:三人有时间相同的路程,使用比例,路程比等于速度比; 解:如图设a 、b ;

(1)V 乙:V 丙=18:b ; (2)V 甲:V 丙=(32+a ):(18+b ); (3)V 甲:V 乙:V 丙=(50+a +b ):(18+b ):(50+b ); 由①、②可知V 甲:V 乙:V 丙=(32+a )

b :18(18+b ):b (18+b ),

从而V 甲:V 乙:V 丙=18(50+a +b ):18(18+b ):18

(50+b )()()()()321850181850a b a b b b b ?+=++??+=+??

40

30a b =??=?

,所以AC 间距离为40+32+18+30=120(千米行程问题上 练习题

1. 甲、乙二人分别从圆形跑道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出发以匀速反向绕此圆形路线

运动,当乙走了100米后,二人第一次相遇,在甲差60米走完一周时又第二次相遇,如果两个人同向出发,那么甲第一次追上乙时距离他的出发点有______米;

解:第一次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半个圆周,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两人共走了三倍的半圆周,那么乙走了100×3=300米,它恰好是半圆周的多60米,这样圆周长是

轿车

货车

公共汽车

a

2a

A

B C 18 b 丙

丙 C

B

A

A B

C

32 a

乙 ③

(300-60)×2=480米。

乙走100米时,甲走了240-100=140米,这相当于两人的速度,两人同向出发时,甲要比乙多走半个圆周就追上乙,需要的时间是240÷(140-100)=6个半圆周,这时甲走了6×140=840米,480×2-840=120米,因此甲第一次追上乙时距离他的出发点有120米。

2. 某工厂的计时钟走慢了,分针70分钟与时针重合一次,李师傅按照慢钟工作8小时,

工厂规定超时工资比原工资多3.5倍,李师傅原工资为每小时3元,这天工厂应付李师傅超时工资______元;

分析:首先要把这个慢表的1小时转换成标准时间的1小时。 解:在慢表中,70分钟分针和时针重合一次,而标准时间是

720

11

分钟分针和时针重合一次。那么慢表中的8小时在标准时间中是70×8÷72011,超出的时间是70×8÷720

11-8,由于超出

的每小时的工资是3×(1+3.5)=13.5元,那么超时工资就是(70×8÷720

11

-8)÷13.5=7.5

元。

评注:设分针的速度是1,那么时针的速度是1

12

,再设x 分时针和分针重合,分针比时针多走60个格,故有1720

(1)60,1211

x x -

==

(分钟)。

3. 江上有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5千米,甲码头在乙码头的上游。一艘货船和一艘游船

同时分别从甲码头和乙码头出发向下游行驶。5小时后货船追上游船。又行驶了1小时,货船上有一物品落入江中,6分钟后货船上的人发现并掉转船头去找,找到时恰好又和游船相遇。则游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______千米; 解:(1)货船比游船每小时快15÷5=3千米,当相遇后1小时,游船与货船的距离是1×3=3千米,当货船返回到物品时的时间还是6分钟,那么游船船走6×2=12分钟时,那么游船12分钟的顺水路程加上货船逆水6分钟的路程恰好是货船6分钟顺水路程加上3千米的

路程,即

1260?(V 乙+V 水)+660?(V 甲-V 水)=660

?(V 甲+V 水)+3,解得V 乙=15千米/小时。 评注:注意到当一个物体从一个船上掉入水中,那么船是顺水速度,物体是水速,相当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而返回寻找物体时,船是逆水速度,物体还是水速,两者速度和还是船在静水中速度。即船来回的时间是相同的。

4. 某校和某工厂之间有一条公路,该校下午2时派车去该厂接某劳模来校作报告,往返需

用1小时。这位劳模在下午1时便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汽车,便立刻上车驶向学校,在下午2时40分到达。那么汽车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_____倍; 解:汽车走单程需要60/2=30分钟,实际走了40/2=20分钟的路程,说明相遇时间是2:20,2点20分相遇时,劳模走了60+20=80分钟,这段距离汽车要走30-20=10分钟,所以车速/劳模速度=80/10=8

答:汽车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8倍。

5. 甲、乙两人同时从A 、B 两地出发,甲每分钟行80米,乙每分钟行60米,两人在途中

C 点相遇。如果甲晚出发7分钟,两人在途中

D 处相遇,且A 、B 中点

E 到C 、D 两点的距离相等,那么A 、B 两地间距离为_______米;

解:甲晚出发7分钟,相当于乙先走7分钟,这7分钟,乙走了60×7=420米,如果是甲乙和走这段路程,那么需要420÷(80+60)=3分钟,那么第二次比第一次相遇的时间差是7-3=4分钟,4分钟乙走了CD ,那么CD =4×60=240米,第一次两人的路程差是240米,速度差是80-60=20米/分钟,那么第一次相遇的时间是240÷20=12分钟,所以A 、B 两地的距离是12×(80+60)=1680米。

6. 某人骑摩托车以300米/分的速度从始发站沿公交线出发,在行驶2400米时,恰好有一

辆公共汽车总始发站出发,公交速度500米/分,每站停靠3分钟,两站之间要行驶5分钟,那么一路上摩托车会与公共汽车遇见_______次; 解:摩托车与总站相距2400米的时候,遇见10次。

7. 一辆客车和一辆面包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驶32千米,

面包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两车分别到达乙地和甲地后,立即返回出发地点,返回时的速度,客车每小时增加8千米,面包车每小时减少5千米。已知两次相遇处相距70千米,那么面包车比客车早返回出发地______小时; 解:客车与面包车速度比为32:40=4:5,设AB 为1,则AC =

49

,CB =59,当面包车到达A ,客车距B 点5441

9955-?=,当客车到达

B 点时,面包车已经返回

1405753232-?=,72513232-=,DB =2535405

324012

+÷=

,CD =5555,705049123636AB -==÷=,面包车从D 点返回需要的时间是5

50435612?÷=小时,

客车从D 点返回需要(504-210)÷40=7.35。

那么面包车比客车早返回出发地7.35-6=1.35小时。

8. 小明和小亮分别从相距3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保持均匀的速度相向而行。当二

人相遇后,小明又用了16分钟到达了乙地,此后又经过9分钟小亮到达了甲地,那么当小明到达乙地时小亮距甲地______米;

解:设小亮的速度是x 米/分钟,小亮的速度是y 米/分钟,那么

216()

30001630003000

3000(),1501625

25()3000(169)3000x x x y y x y y x y x y y y x y x x y x ?

+??==??+???+=

+=?

?

?+???=+=??+?

?

200200

,9960033

x x =

=?=.

9. A 、B 两地相距105千米,甲、乙两人分别骑车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甲速度为每小

时40千米,出发后1小时45分钟相遇,然后甲、乙两人继续沿各自方向往前骑。在他们相遇3分钟后,甲与迎面骑车而来的丙相遇,而丙在C 地追上乙。若甲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乙以每小时比原速快2千米的车速,两人同时分别从A 、B 出发相向而行,则甲、乙二人在C 点相遇。则丙的车速是每小时______米;

解:乙原来车速是每小时(105÷45

160

)-40=20千米,乙加速后与甲在C 相遇,CA 距离是20×

1052022+=50千米,乙原来速度到C 点时间是1055011

204

-=小时。甲、乙原来相遇地点与

C 点的距离是48401502260?-=千米,丙走这22千米用的时间是44819

1116020

-=

小时。丙车速是每小时193

22232019

÷

=千米。

10. 一架飞机带的燃料最多用6小时,顺风去,每小时1500公里,逆风回,每小时1200

公里,飞机最多飞出______小时返回; 解:我们知道去时顺风,每小时1500公里,也就是去时每走1公里用1

1500

小时,回来时逆风,每小时1200公里,也就是回来时每走1公里用1

1200

小时。这样,每公里的路程来回共需要

113

150012002000

+=

小时。 燃料最多能用6小时,所以飞机最多可飞行3

62000

÷

=4000(公里) 顺风时飞行4000公里需要4000÷1500=8

3

小时。

所以最多飞出8

3

小时。

11. 已知猫跑5步的路程与狗跑3步的路程相同。猫跑7步的路程与兔跑5步的路程相同。

而猫跑3步的时间与狗跑5步的时间相同。猫跑5步的时间与兔跑7步的时间相同。猫、狗、兔沿着周长为300米的圆形跑道,同时同向同地出发。当它们出发后第1次相遇时各跑了______、______、_____米; 分析:从所给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得到它们三者的速度比是很重要的,猫跑一步的时间为1

3,

跑5步的时间是53,同样得到狗跑3步的时间是3

5,这时路程相同,速度比是时间的反比,

为35

:53

=9:25,同样求猫与兔子的速度比。 解:由题意,猫与狗的速度之比为9∶25,猫与兔的速度之比为25∶49。设单位时间内猫跑1米,则狗跑

925米,兔跑2549米。狗追上猫一圈需300÷??

? ??-1925=4675

;兔追上猫一圈需

300÷??

?

??-12549=2625。 猫、狗、兔再次相遇的时间,应既是

4675的整数倍,又是2625整数倍。4675与2

625

的最小公

初一数学定理公式大全

定义定理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 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数学总结—公式大全

数学公式大全 图形公式 正方形:周长=边长×4(C = 4a) 面积=边长×边长(S = a×a = a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S = a×a×6 = 6a2)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 a×a×a = a2) 棱长和=棱长×12(l = 12a) 长方形:周长=(长+宽)×2(C = 2×(a+b)) 面积=边长×边长(S = ab)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 = 2(ab+ah+bh))体积=长×宽×高(V = abh) 棱长和=(长+宽+高)×4(l = 4(a+b+h))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 = ah÷2)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 = ah)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S = (a+b)×h÷2) 圆形:直径=半径×2(d = 2r) 周长=2×π×半径(C = 2πr) 面积=半径×半径×π(S = πr2)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 = Ch)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 Ch + 2πr2) 体积=底面积×高(V = Sh) 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3(V = Sh÷3)

三角函数公式 和差公式:(正余同余正,余余反正正) 和差化积:(正加正,正在前;余加余,余并肩;正减正,余在前;余减余,负正弦) 积化和差: Sinαsinβ = -1/2[cos(α+β)-cos(α-β)] Cosαcosβ = 1/2[cos(α+β)+cos(α-β)] Sinαcosβ = 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 = 1/2[sin(α+β)-sin(α-β)] 倍角公式:

最全的的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的的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初中数学重要公式总结

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一、公式:设有n个数x1,x2,…,x n,那么: ①平均数为: 12 ...... n x x x x n; ②极差: 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③方差: 数据1x、2x……, n x的方差为2s,则 2 s= 222 12 1 ..... n x x x x x x n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数据1x、2x……, n x的标准差s,则 s= 222 ..... x x x x x x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设∠A是Rt△ABC的任一锐角,则∠A的正弦:sinA=,∠A的余弦:cosA =,∠A的正切:tanA=.并且sin2A+cos2A=1. 0<sinA<1,0<cosA<1,tanA>0.∠A越大,∠A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 余角公式:sin(90o-A)=cosA,cos(90o-A)=sinA.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o=cos60o=,sin45o=cos45o=,

sin60o=cos30o=, tan30o=,tan45o=1,tan60o=. ④斜坡的坡度:i =铅垂高度 水平宽度=.设坡角为α,则i =tan α= 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 1.定义:一般地,如果 c b a c bx ax y ,,(2 ++=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0>a 时,开口向上;当0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公式大全

有理数——比较:a=0,|a|=0 a>0,|a|=a a<0,|a|=-a |a|>|b|,a<0,b<0,则ab,则a+c>b+c,a-c>b-c 如果a>b,c>0,则ac>bc

如果a>b,c<0,则ac0) 多边形的外角和:180° 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 多边形的边数:n边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n(n-3)÷2 正多边形的各个内角:180°-360°÷n

中考最后压轴题+初中数学最全知识点总结+初中数学公式汇总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表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常用结论(史上最全 免费最新版)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中学数学公式大全(全)

数学公式及性质(完整版) 1.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 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2.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a b )n=n n a b ;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 3.二次根式 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4.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 |a+b|≤|a|+|b|;|a-b|≤|a|+|b|;|a|≤b<=>-b≤a≤b ; |a-b|≥|a|-|b|;-|a|≤a≤|a|; 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35463

初中数学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 1.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 如:-3, ,0.231,0.737373…, , .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 -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 绝对值:a ≥0 丨a 丨=a;a ≤0 丨a 丨=-a. 如:丨- 丨= ;丨3.14-π丨=π-3.14. 3. 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 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 把一个数写成±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 5. 5. 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2位,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位;被开方数 的小数点每移动3位,立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位. 如:已知 =0.4858,则 =48.58;已知 =1.558,则 =0.1588. 6. 整式的乘除法:①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 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 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 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7.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②a m ÷a n =a m -n .③(a m )n =a mn .④(ab)n =a n b n .⑤( )n =n.⑥a -n =n, 特别:( )-n =( )n .⑦a 0=1(a ≠0). 如:a 3×a 2=a 5,a 6÷a 2=a 4,(a 3)2=a 6,(3a 3)3=27a 9,(-3)-1=- ,5-2= = ,( )-2=( )2= ,(- 3.14)0=1,( - )0=1. 8. 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 )(a -b )=a 2-b 2.②(a±b)2 =a 2±2ab+b 2. ③(a+b )(a 2-ab+b 2)=a 3+b 3.④(a -b )(a 2+ab+b 2)=a 3-b 3;a 2+b 2=(a+b )2-2ab,(a - b )2=(a+b )2-4ab. 9. 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原则是:先看能否提公因式.在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二项式用平 方差公式或立方和差公式,三项式用十字相乘法(特殊的用完全平方公式),三项以上用 分组分解法.注意:因式分解要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10. 分式的运算:乘除法要先把分子、分母都分解因式,并颠倒除式,约分后相乘;加减法 应先把分母分解因式,再通分(不能去分母).注意: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11. 二次根式:①( )2=a (a ≥0),② =丨a 丨, 如:①(3 )2=45.② =6.③a<0时, =-a .④ 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 12. 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 2+bx+c=0:①求根公式 (a>0,b ≥0). ,其中=b 2-4ac 叫做根-

初一数学:初一数学公式大全

初一数学:初一数学公式大全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a-b|≤|a|+|b||a|≤b-b≤a≤b |a-b|≥|a|-|b|-|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与系数的关系 -b+√(b2-4ac)/2a-b-√(b2-4ac)/2a 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 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 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 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 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 +82+…+n2=n(n+1)(2n+1)/6

中考数学重点公式定理全面总结汇总

中考数学重点公式全面定理总结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初中数学公式总结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 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 丨a丨=a;a≤0 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 =- 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④ (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n=n. ⑥a-n=1,特别:()-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 (-3)1=-,5 2==,()2=()2=,(-3.14)o=1,(-)0=1. (a>0,b≥0).如:①(3 )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 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b b -4ac,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2a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 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绝对经典)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公式.doc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 凡能写成q 0)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 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 (p,q为整数且 p p 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 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 +a 也不一定是正数;pai 不是有理数;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正分数整数零 (2) 有理数的分类 : ① 有理数零②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 分数 正分数负分数负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 的相反数还是0; (2) 相反数的和为 0 a+b=0 a、 b 互为相反数 . 4.绝对值: (1)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 0 的绝对值是 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 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a (a 0) (a 0) a (2) 绝对值可表示为:a0 (a 0) 或 a a (a 0)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a (a 0)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 0 大,负数永远比0 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 数大;( 6)大数 -小数> 0,小数 -大数<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 没有倒数;若 a≠0,那么a的倒数是1 ;若 ab=1 a、a b 互为倒数;若 ab=-1 a、 b 互为负倒数 .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1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公式总结(精华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一、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 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 0,正数大于负数。 0,负数小于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 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带上符号进行正常运算。 0 的绝对值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 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 相加不变。减法:减去一个数, 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 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 相乘得0。 ③乘积为 1 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 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 个相同因数 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N 叫次数或指数。 A 叫底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例如:π=3.1415926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 方根。 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 ②如果一个数 ③一个正数有 ④求一个数 A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 2 个平方根;0 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 A 叫做被开方数。X 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 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 A 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A 叫做被开方数。

初一数学公式大全

初一数学公式大全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初一数学概念、公式总结(苏教版)

初一数学上册概念、公式总结(苏教版) 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 1.1生活数学 1.2活动思考 第二章有理数 2.1比0小的数 像13、155、117.3、0.03%这样的数是正数,它们都是比0大的数; 像-13、-155、-117.3、-0.03%这样的数是负数,它们都是比0小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整数、负整数与0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的直线叫做数轴. 2.3绝对值与相反熟 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像5与-5、-2.5与2.5等等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 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6有理数的乘方 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称为科学记数法. 2.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 3.1字母表示数 3.2代数式 像n-2、0.8a、2n+500、2ab+2ac+2bc等式子都是代数式.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像2a、0.8a、15×1.5%、abc和s/5等都是数与字母的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一个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3.3代数式的值 3.4合并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