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论文正文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论文正文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论文正文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论文正文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社会制度体系,并不是只面向弱势群体安排的,它的保障对象是全体公民,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与弱势群体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表现在弱势群体构成了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对象,而社会保障制度又是以向弱势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为最基本的职责,进而以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免于沦为弱势群体的同时尽可能地过上平等幸福的生活为历史使命。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保护的重要制度,在弱势群体社会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界定弱势群体的概念、分析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和现状,得出弱势群体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与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针对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建立健全相关的具体社会保障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分层合理、衔接紧凑、保障缜密的社会安全网。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利维护和竞争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地位,他们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弱势群体。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使他们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我国弱势群体目前社会现状

对我国弱势群体构成及特征的分析,将为我国对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制的制定提供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主要是由如下的几个部分构成:贫困的农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同质性、群体性很强。传统的弱势群体,往往分布在很不相同的人群当中,比如,残疾人在各个群体当中都有,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与不同群体的正常人生活在一起的。而处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弱势群体就不同了,他们的经历、特征都比较类似(也往往居住在一起,这就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的同质性、集中性和群体性。

这些特征可能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这样的一些特点(他们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要更强;另一方面,他们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也可能带来更多的社会动荡因素。 2、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主要是国家和社会给予弱势群体的一切支持和帮助,统称为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针对弱势群体的不同需求,国家和社会给予弱势群体帮助和支持的措施有各种规模的扶贫活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弱势群体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给予弱势群体住房保障、医疗救助、法律援助以及就业支持等。其中,社会保障制度是弱势群体社会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手段,主要为弱势群体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和支持。 2(1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救助性

社会救助是国家及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等和生活在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下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济和援助,以维护这些弱势群体的基本行政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面向全体公民,没有资格限定,特别是弱势群体在生活无以为继的时候都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取帮助与支持的权利,它主要满足救助对象的最低生活需求,直接面向弱势群体,包括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济、城乡福利院以及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如医疗救助等),这

一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是解除因各种原因陷入生活困境难以自拔者的生活危机:

2(2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福利性

社会福利是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基本生存权的基础上,能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提高生活水平,增进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一项社会制度。社会福利囊括了除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之外的所有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福利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普通福利”的意思,指整个社会的福利制度;狭义的社会福利主要为社会弱势群体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服务与保障措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福利性是指各环节不以赢利为目的,它不仅无偿给予被保障的弱势群体资金,而且提供社会服务。弱势群体一般不直接交付全部保障费用,由实施的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筹集经费,或政府缴纳和社会各方面的捐赠。社会保障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2(3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保险性

对低收入的劳动者及因年老、疾病、伤残者、生育、失业等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而减少或失去工资的人群,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为标准,国家制定了以下几项社会保险制度:(1)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

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有关国家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例如: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认为养老问题关键是确立政府资金投入主渠道作用,应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困难老人、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将此种养老制度普遍推广,有利于老年人安享晚年,使老年人真正感到老有所养。(2)医疗社会保险是在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并失去经济来源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按照有关立法,对受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一

定的收入补偿。(3)失业社会保险是国家或政府通过有关立法、对因非本人意愿而失业并失去了收入来源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或现金补助,以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4)工伤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和社会统一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劳动者因在生产过程中遭受的意外伤害或由于特殊工种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并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5)生育保险是妇女劳动者因怀孕、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医疗服务和现金补助的制度。它是社会对广大劳动妇女和人类种族繁衍的关怀和爱护,也是生育子女这一家庭事务得到社会承认和资助的标志。

2(4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社会性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是指按统一的标准和原则,依法对全体公民的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或意外灾害等风险予以保障。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对象是社会的少数人,覆盖在全体社会成员之中。社会保障作为普遍性的“安全网”,是现代生产的产物,是典型的社会行为。

2(5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互济性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具有以丰补歉、同舟共济的特点,即通过所有社会成员的互助共济实现对少数弱势群体或遇风险成员的收入损失等予以补偿。而商业保险则按“多投多保、少投少保”的原则,根据投保人的财产或利益多寡来确定保障水平,保障待遇因保险合同而异。可见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障有一定的关联性、互济性。

2(6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不可逆性

众所周知,社会保障给付带有特别强的不可逆性,或日刚性。一旦将社会保障水平确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之上,要将其降下来是非常困难的。否则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3、我国目前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现状

目前我国共有包括残疾人、农村贫困户、灾民、城市低保对象、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和城乡失业者等社会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救助面小、救助水准低、求助对象不公平、救助工作者集中在民政部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求助程序不规范。我国现有社会救助制度主体依靠群众和集体,国家处于辅助性地位,面对的只是一部分人。目前,全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救助水平最高为344元,最低100元左右,农村的社会救助水平更低。传统的社会救助除了使鳏寡孤独病残者能维持基本生活外,大多数其他救助仅仅是象征意义的,或者说是一种道义上的支持和帮助。我国目前城市化程度还比较低,因此,弱势群体大多在农村(而类似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障等社会救助方式主要只是针对于城镇居民。农村弱势群体病者无医疗救助。失业者无失业救助(即使是遭灾,所得到的救助也并非“应保尽保”,往往只有16,,50,的贫困者能得到救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还处于一种无法可依、无程序可循的无序状态,没有如《农村社会救助法》、《救灾法》等实体法,许多工作均依靠部门的规定或政策来确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4、如何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

对弱势群体的支持,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责任,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家财力的逐步增强,要把解决、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4.1、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缺乏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尚未全面推开,且受筹资水平的限制,报销比例较低。疗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得他们无法负担疾病费用,形成因贫致病和因病致贫的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增加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和运行的参与,加强民主管理和社会监督(切实体现其“合作”特色,在此基础上鼓励农民适

当提高缴费水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低保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保障贫困农民(包括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减轻农村养老工作面临的压力。在对特困户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口粮救济等制度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贫困人口脱贫。

4.2积极探索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从本质上是与小农经济和农村社会不相容的。在目前我国大规模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具备经济实力的情况下(应积极探索,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家庭为主,同社区保障、国家救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制度相结合(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可通过建立农村低保制度解决。对贫困农民家庭制定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的救助办法。 4.3解决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既要针对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也要立足于现有的城镇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对有劳动能力的失地农民,首先应着眼于促进其就业。在实现就业的基础上,以企业职工或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来解决其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问题,符合条件的还可按有关规定享受城市医疗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对无劳动能力的失地农民。若领取土地补偿费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在城市规划区以内的,可优先考虑将其转为城镇户口,并按规定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未转为城市户口的,符合条件的可按当地有关规定享受农村特困户救助和农村医疗救助。还可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探索在整合养老保障、失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功能的基础上为失地农民建立基本生活保障,通过失地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适当补助的方式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在农民失地后逐月向其发放基本生活费,保障其基本

生活。对农民工,应保障他们获得相当于自己劳动价值的工资收入,并保证及时足额到位。应该尽快将尽可能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工伤保险,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时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问题。

4.4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财力支持

增加国家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必要的财力支持是关键。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保障支出在很多国家是财政支出的最主要部分。近年来我国财力已经有了明显增强,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和比重是有可能的。 4.5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

调整社会保障政策向弱势群体的倾斜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太小,农村中的绝大多数人口仍然在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之外。一些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以及其他的一些扶助弱势群体的措施,往往落不到真正的弱势群体的头上。比如医疗的问题,往往是有工资收

入的,就有医疗的保障,而没有工资收入的,就没有医疗保障。因此(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向弱势群体的倾斜是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制度保障。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对我国经济健康的快速的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充分研究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才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从实践层面上看,弱势群体和社会保障问题已经在我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实施再就业工程、扩大社会保障面等。但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只有从理论的层面上对这些问题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才能在实践层面上有着更大的操作力度。我们有理由说: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1

陈建华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探析.江西财经大学简报~2006.3 王世发探析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探索争鸣~2013.7 张容南弱势群体概念新探.河北学刊~2013.1

论文写作提纲

本文就如何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和谐社社会展开论述。 1、对我国的弱势群体目前社会现状进行分析。

2、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基本特征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3、分析我国目前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现状。

4、从五个方面提出如何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5、总结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对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题目 1.后金融危机时代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的积极效应 2.失业保险与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分析 3.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运行有效性研究 4.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在我国的可行性研究 5.论我国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的构建——以**地区为例 6.政府在保障大学生就业中的责任定位问题研究 7.国外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8.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控制中医疗机构责任研究 9.从城镇化试点城市中看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10.社区医疗机构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中的作用 11.医疗保险费用控制中的供需双方责任分担 12.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带来的挑战 13.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保障体系的完善 14.论城镇化过程中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效衔接问题 15.影响农民参合意愿的因素分析 16.对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体系的思考——以**地区为例 17.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8.对完善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的思考 19.论农民社会保险的城乡接续问题 20.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 ——以**地区为例

21.流动人口医疗保险转移接续问题研究 22.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3.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不公平性问题研究 24.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民营医疗机构的作用分析 25.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政府责任定位研究 26.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筹资模式选择 27.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 28.社区卫生服务在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分析 29.社会福利视角下的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构建 30.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市场化的合理性

弱势群体基本权利保障

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步伐的加快。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呈现发速发展的景象,而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问题,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强调了保障人民群众在各个方面权利和利益平等的原则,引导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恰当行使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尤其是我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特别注重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具体保证。然而,在具体的实现过程当中,许多公民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压力,而受到权利和义务上的各种歧视。尤其对于我国的弱势群体来说,甚至陷入生存的巨大困境,因此,本文从宪法对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保障问题出发,试图从宪法的角度对我国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进行阐释和分析。 关键词:宪法;弱势群体;基本权利;具体保障 一、引言 2002 年3 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第一次从正式场合运用“弱势群体”的这一术语,这充分说明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后,弱势群体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尤其是理论界的极大关注。 二、弱势群体的基本含义 弱势群体,又称为脆弱群体、底层群体在近几十年成了国际通行的一个词汇。它的内涵与外延超出了贫困群体的范围,如何定义却没有权威的文献。在欧美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文献中,弱势群体主要是从丧失劳动能力和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角度界定的,是指社会生活和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依赖人群”。 一、生理性弱势群体与社会性弱势群体 (一)生理性弱势群体 生理性弱势群体由于生理原因,导致其在经济条件、权力和权利、竞争能力以及发展机会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需要特殊保护,例如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艾滋病群体、无支付能力的绝症患者。 1、老、幼、妇是生理性弱势群体。未满14周岁的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在法律上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其民事活动由法定代理人代理,这部分人是当然的弱势群体。中国的妇女由于其生理原因,在许多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已经不能参与平等

辩题资料收集1-对社会弱势群体更应该强调特殊保护

. 对社会弱势群体更应该强调特殊保护/平等对待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 从语义学上,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在社会生活中比较脆弱和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共同特征主要是丧失或没有劳动能力,他们普遍缺乏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经济是收入。其次,从社会学上,弱势群体指社会性资源的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再次,从法学意义上,"即由于社会条件和个人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碍而无法实现其基本权利,需要国家帮助和是和社会支持,以实现其基本权利的群体。"目前,国际上比较一致的概念是"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贫困人口中有失业、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和非弱势人口(如下岗职工、残疾人、农民工等中间的自强自立者),我们估计出的弱势群体规模在1.4-1.8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在整体上具有以下5个重要特征:(1)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从我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因此,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问题;(2)现有弱势群体中的很多人是在原体制下做出贡献的人。特别是一些早年退休者和国有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职工,社会应当考虑对其实施补偿;(3)目前弱势群体是在社会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出现的,很多人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很不均衡,我国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盛行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社会,基于经济分化的社会分化也越来越大,一些人的相对社会地位下降了,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4)目前的全球化进程有可能对国内弱势群体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并且有可能使弱势群体的规模继续扩大。在全球化进程中,那些接近资本、接近权力或者受过良好教育的强势群体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而普通的劳动者不仅获利机会少,而且可能降低福利,成为全球化成本的承担者。在我们关注国内弱势群体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全球化这一背景;(5)目前我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还很有限,难以有效地改变其弱势地位。 我们认为,有必要确定优先支持的若干原则:(1)对于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2)对于不能享受任何社会保障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3)对于失去劳动能力以及虽有劳动能力,但因缺乏就业机会而长期无法就业或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明显弱势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3)对于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应当给予优先支持。明确了优先支持对象,才能有效地开展社会支持工作。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只能逐步地创造消灭弱势群体的条件。 关心弱势群体意味着要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要注意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而不能怀着救世主的心态,居高临下地怜悯弱势群体,更不能片面宣传、强化强势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社会保障卡的应用 ——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班级社保班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201年月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毕业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目录 摘要........................................................................................................... - 1 -ABSTRACT..................................................................................................... - 2 -一、前言........................................................................................................... - 3 - (一)研究背景....................................................................................... - 3 -(二)研究意义....................................................................................... - 3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 - 4 - (一)文献综述....................................................................................... - 4 -(二)研究思路....................................................................................... - 5 -三、社保卡应用的现状研究........................................................................... - 6 - (一)多数情况下是理论上的“一卡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金融功能的价值未能真正实现..................................................... - 8 -(三)社保卡反而成为了便民的阻碍..................................................... - 9 -四、社保卡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0 - (一)制度方面因素............................................................................. - 10 - (二)持卡者自身因素......................................................................... - 13 -五、讨论......................................................................................................... - 13 - (一)社保卡的金融功能..................................................................... - 13 -(二)社保卡的未来发展..................................................................... - 14 -结论......................................................................................................... - 15 - 注释......................................................................................................... -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 18 -

浅谈宪法对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基本保障

浅谈宪法对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具体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步伐的加快。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呈现发速发展的景象,而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问题,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强调了保障人民群众在各个方面权利和利益平等的原则,引导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恰当行使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尤其是我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特别注重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具体保证。然而,在具体的实现过程当中,许多公民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压力,而受到权利和义务上的各种歧视。尤其对于我国的弱势群体来说,甚至陷入生存的巨大困境,因此,本文从宪法对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保障问题出发,试图从宪法的角度对我国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进行阐释和分析。 关键词:宪法;弱势群体;基本权利;具体保障 一、引言 2002 年3 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第一次从正式场合运用“弱势群体”的这一术语,这充分说明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后,弱势群体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尤其是理论界的极大关注。 二、弱势群体的基本含义 弱势群体,又称为脆弱群体、底层群体在近几十年成了国际通行的一个词汇。它的内涵与外延超出了贫困群体的范围,如何定义却没有权威的文献。在欧美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文献中,弱势群体主要是从丧失劳动能力和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角度界定的,是指社会生活和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依赖人群”。 一、生理性弱势群体与社会性弱势群体 (一)生理性弱势群体 生理性弱势群体由于生理原因,导致其在经济条件、权力和权利、竞争能力以及发展机会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需要特殊保护,例如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艾滋病群体、无支付能力的绝症患者。 1、老、幼、妇是生理性弱势群体。未满14周岁的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在法律上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其民事活动由法定代理人代理,这部分人是当然的弱势群体。中国的妇女由于其生理原因,在许多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已经不能参与平等竞争,成为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GDP翻了两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目前弱势群体已成为一个规模较大,具有自身特征的复杂群体,在社会中处于极低的地位,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应通过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弱势群体;形成原因;弱势类型。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及其现状 (一)对于弱势群体的界定 群体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的。目前我国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弱势群体”之弱,一是弱势的经济基础;二是弱势的社会政治地位及各种公民权利;三是弱势的竞争力。通俗地讲,势群体就是社会各个群体中处于劣势的脆弱的人群,可以界定为: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要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和贫困者。在社会层次结构中,是收入水平低(即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 、生活水准低(即绝大部分收入用于食品消费)和生活处境难(即无固定收入来源,劳动能力,以维持生计)的贫困群体,可认为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形成与中国当前的体制改革、社会转型以及结构调整的社会背景有着直接的联系,属体制转轨性或结构调整性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人: 1.失业人员即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失业下岗的问题日益严重化,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工人和干部下岗。 2.“体制外”的人及其他特殊人员指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 3.缺乏利益保障的农民工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他们虽然为城市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环境与艺术设计专业 08级唐国强 摘要:弱势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因遭遇到歧视和不公而产生的认识偏差及心理问题等,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践踏了社会民主和法治,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女大学生、贫困生、残疾生和容貌不佳的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就业难现状及其危害,并建议从制定政策、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消除就业歧视,推进大学生无障碍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思想观念 正文内容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的现状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由于资金投入、质量监控、专业规划等相应措施未能科学配套,让人忧心忡忡的很多社会问题依旧存在,其中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凸显。而大学生弱势群体由于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漠视,其就业问题显得难上加难。我们从一些有代表性的弱势群体就业现状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个体发展的“瓶颈”因素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难题”之一。 1.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与男生相比,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女大学生与男生相比,其毕业分配就已经处于不利地位,用人单位要求男女生搭配就说明了一切。时至今日,随着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和用人自主权的扩大,“女大学生就业难”不绝于耳,女大学生在男女不平等的就业现实面前无可奈何。在人才市场上,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常常以工作需要为借口,打出“只招男生”的招牌,将众多优秀的女大学生拒之门外,即使没有明确规定“只招男生”“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也早已成为他们的心理定势。[1]除了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歧视,就业机会明显少于男生以外,在就业质量上女生也低于男生。[2]忽略其他影响因素,性别在求职与收入方面的显著差异,无可辩驳地说明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心理更“痛”。 2.贫困生的就业状况 中国自古以来就盛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和通过学习“光宗耀祖”的追求。即通过教育获得人力资本提升,取得社会地位和收益的提高,同时可取得精神的满足。可见对许多处于社会较低阶层的家庭来说,子女上大学不仅意味着未来经济地位的提高,也意味着对精神满足和获得社会尊重的追求。基于此,这些贫困生家庭在“读书改变命运”的感召下,不惜倾家荡产,靠借贷资助子女完成学业。但在就业时,却因“贫困”而遭遇尴尬,陷入被动。不仅就学期间花费很大,就是择业过程花费也较大,这主要包括通讯费、制作简历费、交通费、自我形象包装费、培训费等,这些已成为贫困生的另一个经济负担。据《中

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与救济毕业论文

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与救济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目录 一、我国弱势群体分析 (2)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 (2) 1.弱势群体的含义 (2) 2.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 (2) (二)我国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2) 1.社会原因 (2) 2.个人原因 (3) (三)加强弱势群体保护的必要性 (3)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3) 1. 法律体系不完善 (3) 2. 救助对象存在不公平性 (3) 3. 救灾救济面还存在很大局限性 (3) 4. 救助水准偏低 (3) 三、健全与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机制 (3) (一)就业保障机制 (3) 1.政府推动:积极预防失业 (4) 2.社会保障:失业补救 (4) 3. 提高个人素质:积极寻找再就业途径 (4) (二)医疗保障机制 (4) 1.应建立对危、急、重病人的医疗救助制度 (4) 2.健全适用农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的社区卫生保健制度 (5) (三)完善教育机制 (5) (四)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 (5) 1. 正确定位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职责 (5) 2.制定合理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原则 (5)

论我国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

论我国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 [摘要]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 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将弱势 群体的人权保护纳入法律的视角,是法学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 弱势群体,首要的任务是将弱势群体的人权实证化为法律权利。本文 从弱势群体的界定、弱势群体的困境、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 完善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制度和对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建议等方面 简单论述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 [关键词] 弱势群体;人权;法律保护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 所谓“弱势群体”至少有三层含义:1,他们的现实生活处在一种很不利的状况之中,从更现实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其物质生活的贫困状态。弱势群体中的一些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2,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个人的地位、个人从社会中能够得到的报酬,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这样的机制有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会对个人造成极大的压力。而弱势群体则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

位,造成这种劣势地位有社会的原因,如社会的制度安排;也有个人的原因,如身体的原因、受教育程度的原因等。3,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他们也处于弱势的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他们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强势群体虽然可以动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影响公共舆论,影响政治家的态度,甚至可以影响选举过程,影响政府的决策。但是他们掌握的资源很少,尽管可能人数众多,但他们的声音很难在社会中表达出来。说句老实话,如果政府和媒体都不为他们说话,他们自己很难有效地表达和追求自己的利益。 弱势群体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两类。前者沦为弱势群体,主要是在正常化的社会环境里产生的现象,是因为自然和个人因素造成的,其构成主要是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他们是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对他们的社会支持主要是满足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后者则主要是社会制度变迁、社会结构转型导致的,其构成主要是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对于这一类弱势群体,社会支持则主要是增加个人权利、提高个人能力和改变社会环境。[1] 二、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而成为相对强势或弱势的群体,他们的产生是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和阶层分化密切联系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是发展的必然性代价。

弱势群体的基本构成与基本状况

据统计,截至2004年,我国有2610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4977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924元,他们处于绝对贫困线与相对贫困线水平。同时,我国每年出现数百万失地农民,目前总量已达4000万—5000万人。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使他们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弱势群体的基本构成与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GDP翻了两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据统计,截至2004年,我国有2610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还有4977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924元,属于相对贫困,而且,以上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标准明显偏低。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每年还要出现数百万的失地农民,目前总量已经达到4000万—5000万人。由于很多失地农民缺乏必要的非农产业谋生技能,加之征地补偿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他们的生产生活也面临较大困难。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至今已向社会释放出下岗职工约3000万人。目前,包括困难下岗失业人员等在内的城市低保对象约2200万人。此外,1亿多进城农民工的基本权利维护和社会保障问题也迫切需要寻求解决之道。 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的任务还很重 近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三条保障线”(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巩固,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救灾救济制度日益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一些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正在全国积极推进。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333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为8040万人,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32.83亿元,5200多万农民得到合作医疗报销补偿。 但是,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缺乏对贫困农民家庭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救助办法,传统的定期定量救济工作力度有限,很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营养状况堪忧。 二是城市困难群体和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缺乏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只覆盖了城镇从业人员的1/3左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尚未全面推开,且受筹资水平的限制,报销比例较低。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得他们无法负担疾病费用,形成因贫致病和因病致贫的恶性循环。 三是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且难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 四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系统的解决办法。 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 对弱势群体的支持,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责任,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家财力的逐步增强,要把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已经实施两年,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运行和管理中也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本身与农民

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

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探索 3 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4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比较研究 5 “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 6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问题研究 7 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生存保障问题研究 9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10 论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11 工会组织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1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3 关于构建我国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研究 14 农村土地产权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5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16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7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18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19 20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区域差异化研究 21 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 22 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风险及其控制 23 “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企业年金研究 24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25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 36 论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对就业的影响 37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38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39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 40 中国农村养老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研究 41 构建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障体系研究 42 转型条件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研究 43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 44 民间养老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养老保障功能研究 45 应对老龄化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46 养老保障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47 东亚国家养老保障模式比较研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48 新时期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问题研究 49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研究

论紧急状态下的人权保障问题(一)

论紧急状态下的人权保障问题(一) 内容摘要: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人们发现我国的紧急状态法律制度是如此缺失与不足,而其中引出的紧急状态下人权保障问题更是突现而出,亟待完善。从宪法基本权利的保障模式、人权限制的界限、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衡量、特别宪法程序和国家紧急权力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宪法和紧急状态法制中的相关规定,提出完善我国紧急状态下人权保障制度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紧急状态;人权保障;紧急权力;宪法程序;司法救济 2003年春夏的一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正式名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简称“非典”或SARS)公共危机暴露出我国应急法制的严重不足;尤其是在如此关涉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紧急时刻,如何同时保障宪法上的人权,跃然而入至法学界的视野之中。本文拟就此展开,探讨一下紧急状态下人权的保障课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法与立法建议。一、引子:“非典”防治工作中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在2003年非典危机中,各级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应对措施,如成立防治工作指挥部、及时公布疫情信息、定点集中治疗和建立隔离区、加强市场监管和交通管制等,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可谓功不可没。然而其中存在的对人权保障的严重不足却尚未引起政府与学界的足够重视。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此次非典危机中政府行为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以及防治时期出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应该说《传染病防治法》已经赋予了政府相应的行政紧急权力,但该法在立法技术上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没有详细规定政府具体行政紧急权力的内容。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虽然属于该法的实施细则,却与其之间联系不明,以致使人感觉无法可依,又应急出台了与实施办法在内容上具有交叉关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由于制定的仓促,该条例更是着眼于管理角度,具有明显的“管理法”色彩。这三项法律、法规之间还未建立起比较协调一致的法律关系。1]因此众所周知的依法行政的首要前提即难以成立。如此就使人权在随意性行政自由裁量面前难以得到周全的保障。2] 2.政府保障人权的意识有待加强。这次防治工作之初,一些地方政府瞒报、缓报、谎报非典疫情,直到WHO的外力介入方使严格的疫情通报制度得以确立。由此可见一些政府及其领导者对作为人权的知情权的漠视。而在采取的一系列抗非典的具体行政措施中,由于其涉及到公民人身自由3]与财产权利,更是问题颇多。 3.我国宪法程序的缺失使得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显示出众多的人治因素。无可质疑,“十六大”产生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抗非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做出了诸多正确决策。然而由于我国现行宪法中缺乏程序性规范,可操作性弱,致使政府在应急决策与立法时无章(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尤其是后者)可循,其产出的结果也就难以尽善尽美了4]。而政府也就难以依据正当而明确的宪法程序,做出限制一小部分人权的行为了,即使这是为了维护大多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无奈之举。 4.国家紧急权力失范。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紧急状态法,对国家紧急权力仅仅靠分散的单行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因此造成防治工作中需要动用国家紧急权力进行行政紧急处理时,经常遇到无法可依(尤其是无程序性规范)的情况。例如隔离措施的具体实施缺乏明确统一的规范,导致了某种程度的随意性,5]从而难免出现人权受到侵犯的问题。 但问题总有其另一面:此次非典疫情的爆发也促使政府与理论界反思我国紧急状态法制的不足。在紧急状态下人权的保障问题也开始逐渐引起关注。例如公民知情权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下面本文即进一步展开至一般意义上的紧急状态,对其下的人权的保障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二、紧急状态界说及其下人权保障的特点(一)紧急状态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之二)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之二)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之二)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8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资料 1.“两会”期间,“社会保障”成了代表、委员们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并且把关注的视线延伸到了城市最低保障金无法覆盖的下岗职工、残疾人员、农民工等“体制外”的贫困人群身上。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协调和指导,维护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合法权益”,并希望“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拿出具体的措施来,为农民进城打工办些实事”。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GDP翻了两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

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据统计,截至2004年,我国有2610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还有4977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924元,属于相对贫困,而且,以上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标准明显偏低。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每年还要出现数百万的失地农民,目前总量已经达到4000万~5000万人。由于很多失地农民缺乏必要的非农产业谋生技能,加之征地补偿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他们的生产生活也面临较大困难。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至今已向社会释放出下岗职工约3000万人。目前,包括困难下岗失业人员等在内的城市低保对象约2200万人。此外,1亿多进城农民工的基本权利维护和社会保障问题也迫切需要寻求解决之道。 3..我国目前的弱势群体,从规模和劣势程度排序首先当推贫困群体。市场体制在带来不断增长的经济财富的同时造成了新的贫困群体:城镇的下岗、失业人员,停产或半停产企业的职工。据社会统计专家朱庆方测算,城镇贫困人口约有3000万人,贫困面为8%左右。其他专家的测算

关于大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看法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看法调查报告 班级:1302班姓名:陈柯旭 一.调查的对象及方法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态度看法,暑假期间,通过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们展开了调查。从大学生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认识方面来调查大共调查了100名大学生。其中男大学生人数为63,女大学生人数为37。 二.调查内容的背景 我国人口众多,疆域宽广,加之近20多年来社会急剧转型,在面临分配问题上,各阶层出现纠纷。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脚步的加快,很容易造就“富者富,穷者穷”这极端的现象,虽然社会奉的是共同富裕,可现实与理想是相行径远的。在这种背景下,“弱势群体”就应运而生了。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态度是个人对特定的对象以一定的方式做出反应时所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三.调查数据的分析及处理 调查发现,92%的当代大学生认为生理性的弱势群体,更应该值得同情和帮助,而8%认为生理性弱势群体更需要帮助。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弱势群体的了解途径,63%的是通过互联网和电视新闻了解到的,22%是学校有关方面的教育,10%是通过家长平时的教导和周边亲戚的闲谈了解到的,5%是不去了解的。说明大学生对弱势群体的了解途径基本来源为互联网。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目前最困扰社会弱势群体的原因的看法,66%的觉得是因为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对自身的发展造成束缚,12%的认为是社会制度对他们的忽略,10%的认为是人们的偏见和不理解,7%的认为是贫穷,5%认为是机遇不平等。 在针对如何帮扶弱势群体的问题上,62%的认为应该是政策援助,26%认为民政救济救助,8%认为法律援助,4%认为新闻援助和其他。 在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弱势群体以暴力犯罪来宣泄,来表示对社会的不满的问题上。60%表示可以理解,但不提倡。22%认为不可饶恕。12%表示赞成,6%表示其他看法。 在当代大学生认为弱势群体有何特点的问题中,83%认为是收入低,63%认为劳动能力低,66%认为是文化素质偏低,61%认为低职化或无职化。52%认为是理挫折感强。22%认为是社会治安的隐患。 在谈到如何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大学生们认为应该从技能,就业方面的占了调查人数的83.33%,而从心理帮助的占70%,温饱资金的占60%,救助的占50%。从而发现,大学生还是抱着一颗新时代的想法来看待社会弱势群体的,既然落后就要挨打,那就学一门手艺,而且要从心理去帮助,因为大多数社会弱势群体都

论文 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 毕业作业 题目: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分校:北京电视广播大学平谷分校 年级:12春行政管理(专科) 学号:1211001405474 姓名:宋宝玉 指导教师:张鹏娟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1) 一弱势群体的构成和特征 (2) (一)弱势群体的构成 (2) (二)弱势群体的特征 (2) 二弱势群体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 (一)弱势群体问题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的响 (2) (二)弱势群体问题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 (三)弱势群体问题对社会公正原则产生的影响 (3) 三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 (3) (一)推进农村社会弱势群体保障事业发展 (3) (二)城镇社会弱势群体保障事业发展 (4) 四结语 (4) 参考文献 (5)

【摘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随之社会相应出现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大,贫困成为了现代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那些生活还没有步入小康社会的群体、家庭被称为弱势群体.引起国内外对弱势群体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我国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哪里需要改善以及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有什么深远的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措施

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一、弱势群体的构成和特征 (一)弱势群体的构成 弱势群体一词最早出现在2002年3月,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在中国第九届全国人大第5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这是中国政府文件中首次提出弱势群体,从而引起的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此前,中国官方长期以来并没有承认弱势群体这一概念,采用的类似词汇是“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例如独居长者、性工作者、失业工人、上访民众、露宿者、农民与农民工、低收入者、残障(身心障碍)着等。 (二)弱势群体的特征 弱势群体又称弱势社群或弱势族群,指的是社会上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解决遇到的困难,生活能力低下的人群或团体。 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弱势群体天生因受各种因素制约,可能是客观的或自然因素,如社会制度,生理健康,先天疾病或后天疾病残疾的。也可能是主观的或人为的,,对农民工的歧视。贫困是由于我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念让这个社会贫富差距悬殊越来越大,贫困性弱势群体在经济利益上面临的共同困难,弱势群体这个概念不能完全与“贫困人口”这个概念画上等号,但至少他们属于一类。在社会和政治层面,弱势群体处于弱势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工作繁重劳累,得到的回报较低。它们掌握的资源很少,尽管人数众多,但他们的声音很弱,在涉及他们的利益的时候很难表达心声。 二、弱势群体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弱势群体的存在,对于城市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政治发展影响、社会发展影响和公正发展影响。(一)弱势群体问题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 弱势群体问题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弱势群体是社会中的贫困人口和潜在贫困人口组成的群体,其生活能力严重低下。弱势群体的生活日益贫困化;现阶段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相对较大,弱势群体的被剥夺感不断得到增强,他们最强烈地感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本与代价。从现在看来,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不公正现象是发生群众闹事的根本原因。这种现象的不断出现,说明弱势群体已成

劳动与社会保障论文题目社保题目选题大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劳动与社会保障论文题目社保题目选题大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参考文献 一、选题技巧 论文选题标准众多,但核心的有这么几点:(1)可借鉴性,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博采众长,搞好自己的论文。知网上有现成的论文可借鉴,单数量不可以太多,否则会被怀疑抄袭;也不能太少,不然浪费时间去选题和整理宏观思路还被老师否定,如你的题目太大不易写深入而pass掉。(2)紧跟热词,最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会让论文显得很有新意,但最好也是有依葫芦画瓢的参考对象。(3)贴合案例,理论型文章对社保模型和软件仿真能力要求极高,故必须贴合案例,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快速写好论文。(4)结构完整,选题最好能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和模型,注重问题导向和社保语言的应用,不然论文口水话连篇;但切记炫技,整高大上的题目,应用复杂的社保模型,不顾是否能收集到个案实证资料和工作量的多寡。(5)字数相仿,不要本科、硕士论文选博士论文做参考,因为博士细节过多论证更充分,没宏观驾驭能力的人控制不好章节字数,会多写一两万字。 利用本处的参考文献题目,便于大家掌握关键词种类,然后再在知网、万方上按照专业分类浏览100页题目,并检索10个关键词,下载50篇文章,用一定标准精选5篇文章做参考,即选出工作量小、切合热点、理论充分、数据分析到位、宏观逻辑流程、个案材料好收集的可以依葫芦画瓢的好题目。 二、热词分布 社保论文的关键词众多,可供检索的有如社会保险、农民工、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生产力、用人单位、企业管理、社会公务、用工单位、养老保险、财政管理、养老保险制度、劳动力、劳动保险、农民工社会保障、社会保障问题、城市化、社会问题、思想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马克思、劳动关系、养老保险基金、社会关系、分配(经济)、养老基金、劳动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面劳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