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药文化教育进入高中课堂的必要性_林大勇

105

第13卷 第7期 2011 年 7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3 No. 7 Jul . ,2011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与疾病斗争

过程中积累出的最可宝贵的财富,不愧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灿烂夺目的瑰宝之一。其中不仅阐述了深刻的生命科学道理,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同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广大中医药专家学者、中医师和中药师们的任务,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任务。中医药文化教育不能仅局限于高校教育,还应当从小培养,即从高中阶段起步。

1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群众基础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千百年来

的不断发展靠的是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基础。广大

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与疾病作斗争,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逐步完善使之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完整、系统的医药学体系,可见中医药学本身即来源于群众。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中医药文化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上至国家制定医药发展、规划的相关政策,下至人们的医疗意识、饮食起居、养生保健等各个方面,中医药文化全然成为中华民族生活整体的一部分。因此,无论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传承,还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扬光大均离不开深厚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沃土。

论中医药文化教育进入高中课堂的必要性

林大勇1,孙赫楠2,曲道炜1

(1.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群众基础,因此中医药文化的教育不能仅局限于高校教育,应当从高中

阶段起步。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学习中医药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基础,高中阶段学习中医药相关知识,不仅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更有利于消除古今文化差异给高校初学中医的学生带来的困惑与不适,是对高校中医药教育的有益过渡。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高校教育;高中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7- 0105- 02

收稿日期:2011-01-14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JG08DB072)作者简介:林大勇(1979-),男,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理论教学与临床研究。

Discussion on Necessity of TCM Culture Education

Entering Classroom in High School

LIN Da-yong 1,

SUN He-nan 2,QU Dao-wei 1(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Abstract :

It is necessary of mass foundation for TCM culture inherieance and development,so the TCM culture education shoud be started from the stage of the high school.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the culture base to study TCM. It is benefit for not only completi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ut also understanding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to study TCM. TCM culture education in the high school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Key words :TCM culture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the high school ;teaching reform 2006,41 ( 24 ):1854-1857.[ 7 ] 张哲锋,杨连荣,李彦冰.豨莶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J ] .中医药信息,2006,23 ( 3 ):15-17.[ 8 ]

关建红,裴香萍,刘秉成.豨莶草不同提取部位毒性比较研究 [ J ]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 ( 1 ):15-16.[ 9 ] 刘丹阳,胡慧华.豨莶草炮制品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J ]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 ( 3 ):668-669.[ 10 ] 俞桂新,金若敏,王峥涛.豨莶草抗血柱有效组分筛选研究

[ J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 ( 3 ):39-41.[ 11 ] 徐小红,冯华俊,谭建新.常压慢性缺氧致大鼠心肌重构形态学观察[ J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 ( 8 ):5-6.[ 12 ]

张拴平,张金兰,高玮.人参强心滴丸对压力超负荷致心

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 .河北医学,2010,16 ( 8 ):973-974.[ 13 ] 魏伟,吴希美,李元建.药理实验方法学[ J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62.[ 14 ]

魏红,阎英杰,杨献英. 三七总皂苷对实验性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及心肌酶相关指标的影响[ J ] .河北中医,2010,32(8):1227.[ 15 ]

张江华,高毅,杨丽萍,等.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实验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J ] .河北中医,2009,31(2):284.

[ 16 ]

张润峰.肾上腺髓质紊与抗心血管重构效应[ J ] .医学研究通讯,2002,31 ( 12 ):22-23.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3卷

2 目前中医药文化发展的瓶颈

2.1现代人缺乏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了解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同时涌入人们脑海中的是大量的现代科学信息,传统文化的烙印则被无情地淡化、弱化。残存的传统文化知识不足以培养足够的学习兴趣,不足以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更不可能帮助人们树立牢固的中医信念。当人们不认同中医药的时候,何谈发展中医药。尤其令人堪忧的是,目前中医药高等院校里的中医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时间不足在校时间的三分之一,甚至有些中医学生通过在校学习之后、中医教师在教授一段时间的课程之后,“弃中学西”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可谓是中医药教育的一种悲哀。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人缺乏对传统医药文化的深入了解,由于“不了解”而不能坚定中医信念,更不可能深入学习研究。

2.2“反对中医”的社会思潮加深了人们对于中医的“误解”

“反对中医”的社会思潮伴随着中医的发展一直未有停息。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以及《父亲的病》中对中医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用辛辣的笔墨嘲讽了中医存在的弊病,如故作神秘和玄虚、拼命捞钱、草菅人命的恶劣职业道德,并发誓“决不看中医”。梁启超先生明知自己被误诊而割错了肾,但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要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中科院院士,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先生,前些年说过这样一句话:

“中国传统文化有90%是糟粕,看看中医就知道了。”著名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曾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题为《我反中医不等于反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他指出:

“中医理论体系不是科学,与现代科学思想、方法、理论、体系格格不入,应该彻底地否定、抛弃。中医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并不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尽管这些反对中医的人士们列举出了反对中医的种种理由,但仔细看来便可知道,其实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中医,往往是因为自己及其家人因为中医治疗无效而反对中医的。这些不了解中医的人,发挥的所谓“名人效应”正在引导着人们,加深了人们对于中医药文化,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一个民族如果否定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将是何等严重的问题。

2.3“误解”致使中医药文化的群众基础匮乏

对中医药文化的“误解”使人们缺乏对中医药的信任,致使中医与西医二者的对比缺乏公平性,即就算西医治不好病也不认为是错误,中医能治好病也不科学;听不懂西医药名词术语但却认为是正确的,能听懂中医药的名词但却并不认同。家长不认同中医药,必然不同意孩子报考中医药院校,使得中医后继无人;患者不认同中医药,必然不会到中医院看病,使得中医院患者乏源;甚至有些中医院校教师虽然教授中医药课程,但教师自己就不认同中医,他将如何教授出热爱中医的学生;中医师如果只是以中医为生存职业而非认同中医,那么他必然不会全身心地投入中医药事业。由此可见,中医要生存,

“信任”是前提,

“了解”是基础,培养出一批“信任”中医、“了解”中医的群众是中医生存的有力保障。

3 中医药文化引入高中课堂的必要性

3.1中医药文化底蕴要从小培养

要发展中医药,使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高等教育阶段才开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必然为时已晚,中医药文化的教育、学习也应当如同京剧、书法、国画、相声等传统文化一样“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传统文化底蕴,有利于传统文化系统、科学地传承与发展。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的何志攀老师所说:

“中医既是维护人类自身健康的科学技术,也是人类对自身及所在世界的理性思考,既包含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为中学生开设中医药文化课,使学生理解中医,接受中医,既能培养科学精神,又可感悟中华传统文化。”

3.2高中阶段已具备学习中医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基础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古代文化中一些词句奥旨深意,难于理解,因此学习中医药文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历经初中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到了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国历史、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因此,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中医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基础。

3.3中医药知识的高中学习是对大学学习的有益过渡

有许多学生是遵照父母的“意愿”而报考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此前这些学生对中医药毫无了解。他们在入学之初,刚刚接触中医药知识的时候显得很不适应,甚至就此放弃学习。因此,如果能在高中阶段开始中医药文化选修课,可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医药相关知识,既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又是对高校中医药课程学习的有益过渡,使学生顺利地度过从“数理化”向“阴阳五行”、“理法方药”的转变。

4 展 望

前不久,京剧引入中小学选修课,这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引入中学课堂的有益铺垫。正所谓“齐鲁多贤士”,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办了“中医少年班”可谓是中医药教学改革的一次创举。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北京宏志中学,开设了全国第一个“中医药杏林高中实验班”。相信在此基础上,中医药文化教育进入高中课堂是切实可行的。此外,中医药文化教育进入高中课堂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院与高中联合,高校教师、中医师、中药师进入高中开设选修课,或者中学教师通过在高等中医药院校进修后,在高中开设中医药文化选修课等形式。总之,中医药文化教育进入高中课堂十分必要,势在必行。◆

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