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最新-《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最新-《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重点指点汇总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②与旃毛并咽之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⑤信义安所见乎

⑥法令亡常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⑧武父子亡功德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⑩前以降及物故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古义: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古义: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古义: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

(3)反欲斗两主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

(6)王必欲降武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

(2)羝乳乃得归乳:

(3)杖汉节牧羊杖: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

(5)惠等哭,舆归营舆: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

(7)绝不饮食饮食:

4.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3)单于使使晓武。

②语

(1)以状语武

(2)如惠语以让匈奴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

(2)引佩刀自刺

④食

(1)绝不饮食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3)廪食不至

(4)给其衣食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3)恐前语发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为降虏于蛮夷。

(3)何以汝为见。

(4)子卿尚复谁为乎。

(5)何以复加。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2.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3.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 一、知识要点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与其父:班彪;弟:班超并称“三班”。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大部份写作。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6、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遇上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9、会论虞常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 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张衡传文言知识梳理0001

3?—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 (二)古今异义 1. 常从容淡静 (古义: 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 2. 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 3. 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 J 4.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 如大篆、小篆等。) 5. 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 6. 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 7. 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 子男)之一。此指鲁庄公。)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2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3征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动词,表现。)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圆周) 2.形似酒尊(尊,通“樽” ,酒器)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动词,出征。) 旁征博引(动词,寻求,搜集。)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动词,征收,征取。)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岁征民间(征收) 4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5精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形容词,精心。) 以精铜铸成(形容词,精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名词,本义是精舂过的上等白米。) 齐楚之精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精粹的宝器。)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精锐。)三打白骨精(名词,精怪。)[ 殚精竭虑(名词,精力,精神。) 6施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动词,设置。)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动词,施行,实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动词,施加,强加。)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动词作名词,给予、赠送的东西。)靡计不施,迄无济(动词,使用。) 未报秦施(动词作名词,恩惠。) 何施之为(动词,报答。) 7关 施关发机(名词,枢纽,关键。)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动词,涉及,关系到。) 距关,勿内诸侯(名词,关口,要塞。此指函谷关。) 赢乃夷门抱关者(名词,此用本义:门闩。抱关者,守门人。) 8机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名词,器件。)[ 衡善机巧(名词,机件。)其牙机巧制(名词,机件。)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名词,关键。) 此子机变(形容词,灵活,机灵。)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形容词作名词,机变:灵巧应变的方法。) 日理万机(名词,事务。) 9雅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副词,平素,向来。)察纳雅言(形容词,正确的。)_ 明经义谙雅故(形容词,旧时的。) 闻弦歌而知雅意(形容词,属旧时敬辞,可译为“美好的”。) 附庸风雅(名词,《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

苏武传知识点(教师版)

《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的词语加拼音。 且鞮 ..jiùjiàn 栘.中yí数.通使shuò ..侯jūdī厩监 丈人行.háng 置币遗.单于wai 缑.王gōu 阏.氏yān 伏弩.射杀之fú以状语.武yù凿地为坎.k.ǎ.n. 煴.火yūn 舆.归营yú膏.草野gào 宛.王yuān 北阙.quē诛.灭zhū天雨.雪yù啮.雪nia羝.乳dī廪.食lǐn 节旄.m.á.o.雍棫.阳宫yù斧钺.汤镬.yuahuò 二、写出通假字并解释。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3、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4、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5、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6、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8、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10、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2、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3、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三、古今异义 1、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2、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钱。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5、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6、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7、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8、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即:古义:如果今义:即使 9、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面目:古义:脸面。今义:相貌 10、会论虞常论:会: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1、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1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3、独有女弟二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14、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16、如惠语以让单于让:古义:责备今义:请 1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四、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1、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2、诚甘乐之甘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甘乐。 ②使动用法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解析

二十三苏武传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汉书》由他的妹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的谈。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氈”,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敲打 6、驰召毉毉同医 7、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8、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遇上。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9、会论虞常。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 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 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

14、即谋单于古义:如果今义:即使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引:拔出,抽出 4、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张衡传文言知识

张衡传文言知识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GEIHUA168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着《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着,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盖子中央凸起,样子象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

苏武传文言知识归纳

苏武传 一、通假字: 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空自古亡人之地;法令亡常;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因泣下霑衿:“霑衿”通“沾襟”沾湿衣襟 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二、古今异义 1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古:临时充任今:虚假 2置币遗单于古:财物今:货币 3召诸贵人议古:贵族今:尊贵的人 4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燃古:第二天今:今天的下一天5扶辇下除古:殿阶今:去掉 6以货物与常古:一般财物今:供出售的物品 7与武决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

“来”相对 8 单于视左右而惊古:侍从今:左和右两方面. 支配 9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丈夫妻子的父亲 10汉亦留之以相当古:相抵押今;相差不远 11素与副张胜相知古:相熟识,有交情今:相互了解12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古;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今;一点饭也不吃 13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古;拿着今;管理,治理14明年,陵降,不敢求武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15皆为陛下所成就古:栽培,提拔今:很大的成绩16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古:确实活着今:老实,不说谎 17如惠语以让单于古:责备今: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 18虞常果引张胜古:牵攀,招供今:牵引,引导 19惠等哭,舆归营古:抬,扛今:车,车上可以载人载物的部分 20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古:去世今:不幸运,很失望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惠等哭,舆归营名作动抬,扛 2、天雨雪名作动下,降 3、羝乳乃得归名作动生子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作动,织网;用弓弩矫正 5、杖汉节牧羊名作动拄着 (二)名词作状语 1、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用弩弓 2、其一人夜亡连夜 3、剑斩虞常已用剑 4、陵与卫律之最上通于天向上 5、朝夕谴人候问武在早晚 (三)使动用法: 1、屈节辱命使……遭受屈辱 2、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 3、单于愈益欲降武使……投降 4、空以身膏草野使…..肥沃 5、反欲斗两主使……斗 6、何久自苦如此使……受苦 7、空自苦亡人之地使…..受苦 8、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回去

以《苏武传》为例归纳文言文知识点

以《苏武传》为例归纳文言文知识点 文言文学习主要包括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另外还有文学常识和作文素材。以《苏武传》为例: 一、作家作品 1、选自《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汉书》由他的妹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的谈。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氈”,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敲打 6、驰召毉毉同医 7、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8、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遇上。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9、会论虞常。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 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 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 14、即谋单于古义:如果今义:即使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3、引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答案版精编版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答案 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苏武传》教师版一、文学常识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同郡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着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着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与其父班彪妹妹班昭并称“三班”。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大部份写作。

二、给下列加点的词语加拼音。 且鞮..(j ū?d ī)侯厩监..(jiù?)(jiàn)栘.(yí)中数.(shuò)通使丈人行. (h áng) 厚赂.(l ù )诸侯置币遗.(w èi)单于 缑.(.g ōu)王 浞.(zhu ó)野侯阏氏.. (y ān)(zh ī)伏弩.(n ǔ)射杀之 以状语.(y ù)武 凿地为坎.(k ǎn)煴. (y ūn)火 舆.(y ú)归营膏.(g āo)草野 绝不饮食..(y ìn s ì)宛.(yu ān )王北阙.(qu ē)廪. (l ǐn)食 节旄.(.m áo) 纺缴.(zhu ó)檠.( q íng )弓弩 於鞯..(w ū j īan )王 诛. 灭(zh ū)天雨.(y ù)雪啮.(ni è)雪羝.(.d ī)乳雍棫.(.y ù)阳宫扶辇.(ni ǎn )斧钺.(yu è) 汤镬.(huò) 更.(g ēng )嫁 诡. (gu ǐ)言武死 三、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 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5、何以女为见 女:通“汝”, 你 6、空自若亡人之地 亡通“无” 7、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表现 8、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欢聚

(完整版)《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 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 (二)古今异义 1.常从容淡静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 (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 (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 (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 (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 11.不好交接俗人 (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 (三)词类活用 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 1公 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2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二十三苏武传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字孟坚,东汉着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汉书》由他的妹妹及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的谈。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敲打 6、驰召毉毉同医 7、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8、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遇上。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9、会论虞常。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 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 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 14、即谋单于古义:如果今义:即使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引:拔出,抽出 4、食

张衡传文言知识归纳

《张衡传》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 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 (二)古今异义 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 应荐 )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 (三)词类活用 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 2. 倒装句 (1)否定句宾语前置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文言现象】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二、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1)单于壮.其节壮:以……为壮 2、使动用法 (1)宜皆降.之降:使……投降。 (2)屈.节辱命屈、辱:使…….屈辱 (3)反欲斗.两主斗: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 (5)单于使使晓.武晓:使……知晓 (6)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7)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别:使……分开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落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育。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拿着。 (4)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送。 (5)空以身膏.草野膏:名词做动词,滋润。或使动用法三、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氈(zhan)”,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的敲) 四、一词多义 使:数通使相窥观名词,使者 单于使使晓武动词,派 使(之)牧羝使令动词,让 发:虞常等七十人欲发动词,起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动词,发出,派出 恐前语发动词,(被)揭发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检测(附答案)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一、文化常识填空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体________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前四史”。 2、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与其父班彪、弟弟班超并称“三班”。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且鞮 ..侯()厩监 ..()栘.中()数.通使() 丈人行.()置币遗.单于()缑.王()阏氏 ..() 伏弩.射杀()以状语.武()凿地为坎.()煴.火()舆.归营()诛.灭()天雨.雪()啮.雪()羝.乳()廪.食()节旄.()喟.然() 雍棫.阳宫()斧钺.汤镬.()单.于() 奢侈.()旃.毛()扶辇.() 三、通假字 1.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与旃毛并咽之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何以女为见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法令亡常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信义安所见乎?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要实虚词 1. 汉亦留之以相当.当:______ 2. 稍.迁至栘中厩监稍:__________ 3.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会论.虞常。论:___________ 5. 如惠语以让.单于让:___________ 6. 前后十余辈.辈:__________ 7. 私候.胜曰候:___________________ 8.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舆.归营舆:______________ 11 陵降,不敢求.武求:____________ 12 扶辇下除.除:___________ 13. 自分.已死久矣分:________________ 五、古今异义 1. 我丈人 ..行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岳父。 2. 欲因此 ..时降武。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相当于所以。 3. 武等实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诚实、老实。 4. 以货物 ..与常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5. 卧起操持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6. 且陛下春秋 ..高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春季、秋季 7.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业绩 六、一词多义 1. 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__________第二个“使”:__________ 2. 语 (1)以状语武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佩刀自刺引: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食 (1)绝不饮食食: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廪食不至食: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_答案版

《苏武传》教师版 一、文学常识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同郡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 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与其父班彪妹妹班昭并称“三班”。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 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 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 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大部份写作。 二、给下列加点的词语加拼音。 且鞮 ..( jiù )(jiàn) 栘.(yí) 中数.(shuò)通使丈人行.( háng) ..( jū dī) 侯厩监 厚赂.(lù)诸侯置币遗.(wèi)单于缑. (.gōu) 王浞.(zhuó)野侯阏氏 ..(yān )( zh ī) 伏弩.(nǔ)射杀之以状语.(yù) 武凿地为坎.(kǎn) 煴.(yūn) 火 舆. (yú) 归营膏.(gāo)草野绝不饮食 .(yuān)王北阙.( quē) 廪. ..(yìn sì)宛 (lǐn) 食节旄.(.máo) 纺缴.(zhuó)檠.(qíng )弓弩於鞯 ..(wūjīan)王诛.灭(zhū)天雨.(yù)雪啮.(niè) 雪羝.(.dī) 乳雍棫.(.yù)阳宫扶辇.(niǎn)斧钺.(yuè) 汤镬.( huò) 更.(gēng)嫁诡.(guǐ)言武死 三、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何以女为见女:通“汝”,你 6、空自若亡人之地亡通“无” 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8、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9、因泣下霑衿霑通“沾”,衿通“襟” 10、与武决去决通“诀”,辞别 四、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押。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1.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 )监; ②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 (附:此课本注音“yún”错误) ⑧拥众数万,马畜( chù )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3.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4.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苏武传知识点》文言现象

《苏武传知识点》练习 一、请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女:通( )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 ) 3、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 )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 ) 5、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 ) 6、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 ) 二、古今异义词解释。 1(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 今义:略微 2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今义:副词,表程度。 3我(丈人)行也。 古义: 今义:岳父。 4(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古义: 5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今义:业绩。 6兄弟(亲近) 古义: 今义:动词,靠近。 7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今义:只“因此”二字连用,相当于所以。 8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9武等(实在) 古义: 今义:诚实、老实。 10会(论)虞常 古义: 今义:分析说明事理 11太夫人已(不幸) 古义: 今义:使人失望、伤心、痛苦 12明年 古义: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三、解释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 1、单于(壮)其节,壮: 用法, 2、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 用法, 3、欲因此时(降)武 降: 用法, 4、空以身(膏)草野 膏: 用法, 5、反欲(斗)两主 斗: 用法, 6、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 用法, 7、推(堕)驸马河中溺死 堕: 用法, 8、王必欲(降)武 降: 用法, 9、天(雨)雪 雨: 用法, 10、羝(乳)乃得归 乳: 用法, 11、(杖)汉节牧羊 杖: 用法, 12、以状(语)武 语: 用法, 13、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 用法, 14、得(夜)见汉使 夜: 用法, 15、武能(网)纺繳,(檠)弓弩 网: 用法, ; 7、法令亡常 亡:通( ) 8、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 ) 9、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 ) 10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 ) 11因泣下霑衿 霑:同( ) 衿:同( ) 12与武决去 决:通( )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