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一、给药途径的选择

我们提倡“能口服给药治疗的不肌注,能肌注治疗的不静点给药”。虽然注射法给药剂量准确、起效快、不受消化液影响,但也有其不足,除注射部位消毒外,药物的质量、药物的刺激性、药物本身的毒性、输液中的微粒和热原等都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病情不严重时,请选择口服或肌注给药,病情严重时才选择静脉给药。

二、给药剂量要准确

儿童给药物量一定要根据日龄或体重计算给药量。因给药量大或静点速度过快,超过儿童的承受能力或耐受性,就有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三、药物的选择要合适

儿童一些重要器官,如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应避免使用毒性大的、不良反应较严重的药物。

1、抗菌药物的选择:一般的感冒发烧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非用不可时,也应选毒副反应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禁止或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可引肾及耳毒性。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如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四环素类可引起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喹诺酮类可引起软骨损害,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奇霉素、克拉

霉素缺乏安全性资料,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避免使用或谨慎使用。

儿童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等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

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

2、泻药与止泻药的应用:儿童便秘应先调整饮食,可吃些蜂蜜、水果、蔬菜等,在十分必要的时候才使用缓泻剂。儿童腹泻时也应

该先调整饮食,控制感染补充液体,一般不主张使用止泻药,因使

用止泻药后腹泻虽可得到缓解,但可加重肠道毒素吸收甚至发生全

身中毒现象。

3、解热止痛药的应用: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在没

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

误治疗。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

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阿斯匹林、保太松等药物。

4、镇静催眠药的应用:镇静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

制作用,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等效应。儿童有高热、过渡兴奋、烦躁不安、频繁呕吐等情况,使用镇静药可以使患儿得到休息,以

利病情恢复。常用的药物有苯巴比妥、安定、异丙嗪、氯丙嗪等,

但是使用镇静剂不当也可造成患儿呼吸抑制。不应长期使用镇静催

眠药。

5、激素类药物的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常用的有氢化可的松、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应用本类药物时,

必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大剂量或长期

应用本类药物,可引起肥胖、高血压、水肿、血钾降低、骨质疏松

等不良反应。一般感染不要使用本类药物,因其对病原微生物无抑

制作用,且可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降低机体防御功能,反而

可使的感染病灶(如化脓性病灶、结核)活动和扩散。如必须长期使

用本类药物时,应给予促皮质激素,以防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同

时给予钾盐,并限制钠盐的摄入,还应增加蛋白饮食,适当加服钙

剂及维生素D。停药时应逐渐减量,不宜骤停,以免发生肾上腺皮

质功能不足症状。6.维生素类、微量元素、滋补品的合理使用:

(1)维生素类:应根据儿童身体生长发育需要适量补充维生素类

药物。不应将其作为补剂给儿童长期服用,过量服用也会出现对肝、肾脏损害及中毒症状,如周身不适,胃肠道反应、头痛、骨及关节

痛等。

(2)微量元素:儿童缺微量元素如铁、钙、锌等时,补充时不可

长期使用。最好到医院做生化检验,测定其血中含量,以调整补充量,血中含量正常时,停止服用。

(3)补品:儿童不宜常吃补品,摄取营养最重要的是均衡,任保一种营养物质摄入过剩,均会导致营养失衡。人参蜂王浆之类的补品,

用多了会导致儿童性早熟。要避免滥用滋补品如人参、人参蜂王浆、冬虫夏草等。

四、联合用药须注意的问题

药物种类不易过多,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不要联用可使毒性增加的药物,如庆大霉素与卡那霉素(氨基糖甙类药物)联用。

五、儿童不宜服用成人制剂

儿童用药要选择儿童剂型的药物。不要使用成人规格的糖衣片、缓释片、控释片、胶囊等。因糖衣片、胶囊剂,一方面可掩盖药物

的苦味,另一方面又可提高生物利用度。如“速效感冒胶囊”等复

方制剂中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因,高烧的儿童服用后易诱发惊

厥抽搐,特别是5岁以下的小儿更不宜服用。

六、用药后要密切观察

如果出现寒颤、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身体不适,应立即停药,进行相应处理。

家庭儿童用药储备哪些

小宝宝难免会生病,家中为宝宝备一些常用小中药是非常必要的,既可防病,当宝宝有些轻微的不适时,也不必慌慌张张地跑到医院。

当然,家里备的药只能用在宝宝病情较轻时,一旦病情变化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1、宝宝停乳、停食,或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时,可服用一捻

金胶囊。

1岁以下每次服用1粒,每日1-2次。1-3岁每次服用2粒,每

日1-2次。4-6岁每次服用3粒,每日1-2次。

2、宝宝发热、咳嗽并有痰鸣,或腹部胀气而不思饮食,或烦躁

易惊,夜寐不安时,可服用珠珀猴枣散。

100天内的宝宝每次服用1/3瓶,每日2-3次。1岁以下每次服

用1/2瓶,每日2-3次。1-4岁每次服用1瓶,每日2-3次。5岁以

上每次服用1瓶半至2瓶,每日2-3次。

3、宝宝厌食、贫血、慢性腹泻、遗尿、夜啼时等,可服用醒脾

养儿颗粒,它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的作用。

1岁以下每次服用1袋,每天2次。1-2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

2次。6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3次。7-14岁每次服用3-4袋,每

天2次。

4、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

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

3次。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大于5岁每次服用20ml,

每天3次。

5、宝宝患上非感染性腹泻、体弱面白、大便次数增多、便稀并

气味臭秽,含有不消化食物,或有时成蛋花汤样,伴有腹胀、睡眠

不宁时,可服用脾可欣婴儿健脾颗粒。

1岁以下每次服用1g,每天3次。1-3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4-7岁每次服用8g,每天2次。

6、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喝,舌

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7、宝宝身体瘦弱、消化不良,并伴食欲不佳时,可服用儿康宁糖浆。

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8、宝宝因积食引起腹胀呕吐、啼哭不安、厌食纳差、大便秘结时,可服用四磨汤口服液。

新生儿每次服用3-5ml,每天3次,疗程2天。

儿童用药的计算方法

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公式如下:

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3)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月龄+2)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毫克(即1片),8岁儿童1次该服多少?按上式计算:100(毫克)×0。

05×(8+2)=50(毫克)。即8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毫克(即半片)。

根据小儿体重计算

多数药物已算出每公斤体重,换天或每次的用量,因此根据小儿体重决定用药剂量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当广泛。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实际测得的体重(千克)计算用药量:

按公斤折算剂量公式:小儿剂量=每公斤每天(或每次)用药量*体重(千克)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50(即成人平均体重)对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①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其体表现积计算公式为:

体重(公斤)×0。035+0。1=体表现积(平方米)。

②体重在30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

比如30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1。15平方米,35公斤体重者为1。25平方米,40公斤体重者为1。35平方米。

根据成人剂量折算

这种计算方法只要知道成人剂量就可以按年龄比例推算出小儿剂量,所以简便易行,但每个小儿的个体生长发育不同,虽是同一年龄,但体重各有差异,这种方法比较粗糙:

小儿年龄相当于成人用量的比例

出生~1月1/18~1/14

1月~6月1/14~1/7

6月~1岁1/7~1/5

1岁~2岁1/5~1/4

2岁~4岁1/4~1/3

4岁~6岁1/3~2/5

6岁~9岁2/5~1/2

9岁~14岁1/2~2/3

14岁~18岁2/3~3/4

合理用药知识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一般说来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 药是治病的,但也能导致疾病,特别是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婴儿,错误的用药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儿童用药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是本人整理的儿童用药的计算方法资料,仅供 参考。现在,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一、给药途径的选择 我们提倡“能口服给药治疗的不肌注,能肌注治疗的不静点给药”。虽然注射法给药剂量准确、起效快、不受消化液影响,但也有其不足,除注射部位消毒外,药物的质量、药物的刺激性、药物本身的毒性、输液中的微粒和热原等都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病情不严重时,请选择口服或肌注给药,病情严重时才选择静脉给药。 二、给药剂量要准确 儿童给药物量一定要根据日龄或体重计算给药量。因给药量大或静点速度过快,超过儿童的承受能力或耐受性,就有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三、药物的选择要合适 儿童一些重要器官,如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应避免使用毒性大的、不良反应较严重的药物。 1、抗菌药物的选择:一般的感冒发烧不要随便使用 抗生素,非用不可时,也应选毒副反应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禁止或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可引肾及耳毒性。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如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

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四环素类可引起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喹诺酮类可引起软骨损害,避免用于18岁 以下未成年人禁用。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缺乏安全性资料,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避免使用或谨慎使用。儿童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 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 2、泻药与止泻药的应用:儿童便秘应先调整饮食, 可吃些蜂蜜、水果、蔬菜等,在十分必要的时候才使用缓泻剂。儿童腹泻时也应该先调整饮食,控制感染补充液体,一般不主张使用止泻药,因使用止泻药后腹泻虽可得到缓解,但可加重肠道毒素吸收甚至发生全身中毒现象。 3、解热止痛药的应用: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 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阿斯匹林、保太松等药物。 4、镇静催眠药的应用:镇静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 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等效应。儿童有高热、过渡兴奋、烦躁不安、频繁呕吐等情况,使用镇静药可以使患儿得到休息,以利病情恢复。常用的药物有苯巴比妥、安定、异丙嗪、氯丙嗪等,但是使用镇静剂不当也可造成患儿呼吸抑制。不应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

安全用药知识

安全用药知识 什么叫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等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以适当的 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并且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了。下面就是一些关于用药的知识: 一、哪些中西药不可同服?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中西药同服的习惯,认为可以加强疗效。其实这种做法不科学。 (1)中成药舒肝丸不宜与西药胃复安合用,因舒肝丸中含有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而胃复安则能加强胃的收缩,二者合用作用相反,会相抵药效。 (2)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西药复方降压片、优降宁不能同服。前三种含有麻黄素,会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影响降压效果。 (3)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西药吗啡、杜冷丁、可待因不能同服。因为前者含有苦杏仁甙,与西药的毒性作用一样,都抑制呼吸,两者同服易导致呼吸衰竭。

(4)中成药益心丹、香莲丸、川贝枇杷含有生物碱,与西药阿托品、咖啡因同服会增加毒性,引起药物中毒。 (5)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味地黄丸不宜与西药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因可导致心脏骤停。 (6)中药虎骨酒、人参酒、舒筋活络 酒与西药鲁米那等镇静止痛药同服可 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发生危险。(7)丹参片不宜与胃舒平合用,丹参片的主要成 分是丹参酮、丹参酚、与胃舒平所含的氢氧铝化形成铝结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降低疗效。 (8)昆布片不宜与异烟肼合用,昆布片中含碘,在胃酸条件下,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异烟酸、卤化物和氮气,失去抗结核杆菌功能。 (9)活络丹、香连片、贝母枇杷糖浆不宜与阿托品、咖啡因、氨茶碱合用。因前者含乌头、黄连、贝母等生物碱成分,与后者同服,很易增加毒性,出现药物中毒。 (10)止咳片、通宣理肺丸、消咳宁片不宜与地高辛合用,因前者均含麻黄,麻黄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加强地高辛对心脏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11)国公酒、壮骨酒、骨刺消痛液不宜与阿司匹林同服。因前者含乙醇,合用则增加消化道的刺激性,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

合理用药小常识

合理用药小常识(一) 药品名称 —— 每个药品都有其通用名、商品名、化学名、通用名是全世界通用的。一个药品成分有时只对应一个通用名。商品名是同一成分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的品牌名。一般医生处方常用的是商品名,患者在购药或用药时不能只记商品名,一定要学会并记住通用名。 合理用药 —— 是指根据不同的疾病与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给予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途径及适当的疗程达到治疗的目标。 适当的药物:不同的病症需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药品。 适当的剂量:用药中不要随意加大或减少药物剂量。 适当的时间: 药物是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每日一次用时须根据具体病症按时用药。每日多次用药时用药间隔应尽量在24小时内均分,并且要和您的作息时间相协调。 适当的途 径:给药途径的不同则药物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可由病情及药物的性质而定。适当的疗程:须遵医嘱按疗程用药。不要擅自延长或缩减用药时间。 治疗目标:治愈疾病、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药品的剂型—— 各种药品的剂型不同其用法也不一致,按药物的说明进行使用可以达到最佳的药物效果。 药物的有效期—— 任何药物按规定都有其有效期,学会识别包装上注明的有效期,不用过期或失效的药物。 药物的不良反应—— 是指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在正常的用量、用法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不期望的反应。也就是说任何药物都有两重性,既可“治病”

又可“致病”,处方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地、合理地用药,科学地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合理用药小常识(二) 各种药物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其剂型也不相同,因而其用法也不一样。根据病症,在合理选药的前提下用法得当,则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反而有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正确的用药方法,是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药物按其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内服的常见药品包括普通口服片、肠溶片、口含片、缓释片和控释片、胶囊、丸剂、合剂和口服液等;外用药品包括眼药水(膏)、栓剂、霜剂、气雾剂、喷雾剂等。其正确的用药如下: 1. 普通口服片 整个吞服,用一杯水送下,切忌干吞(可导致药效降低或食管损伤),也不要用饮料或茶水代替白水,如需要可掰开服,难吞咽的病人也可碾碎服用。 肠溶片:服法同普通片,注意不可掰开服用。 口含片: 应让药物在口腔慢慢溶化,紧急时可以嚼碎,但不要随唾液咽下,更不可整片吞下。 缓释片和控释片:整个吞服,用一杯水送下。注意不要掰开服用。 2. 胶囊剂 分硬胶囊和软胶囊,整个吞服,用一杯水送下。注意不要打开服用。 3. 气雾剂、喷雾剂、吸入剂 气雾剂:取下保护盖,将药瓶上下摇动几下,尽量吸气后将出药口对准口腔,在慢慢吸气的同时揿压气雾剂阀门,然后闭上嘴,屏住呼吸十秒钟以上。 鼻喷剂:尽量吐尽气,将药瓶摇动几下,对准鼻孔喷一下,随着喷药缓缓吸气。口腔喷雾剂:打开保护盖,将药瓶上下摇动几下,按压阀门下至喷出均匀的雾,然后对准口腔揿压一下或数下,如果揿压数下每次应间隔30秒,喷药时尽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 药学部裕海明 儿童的用药量要根据年龄或月龄来计算。一般药物说明书上对儿童剂量只写“儿童酌减”。那么,该酌何情减多少呢?下面提供几种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1:按体重折算小儿用药剂量。 有很多药品需按体重计算小儿剂量,如果有条件称量出准确的体重,其剂量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X每公斤体重规定用量=小儿每日用量 在不方便称体重的情况下,一般按年龄来推算体重。公式如下: 1~6个月:月龄数×0.6十3=体重(公斤) 7~12个月:月龄数×0.5十3=体重(公斤) 1 岁以上:年龄×2十8=体重(公斤) 举例:比如痢特灵(呋喃唑酮)的小儿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分4次服。如果按每日每公斤体重7.5毫克计算,8岁儿童每日剂量为:7.5×(8×2十8)=180毫克。痢特灵的规格为每片100毫克,8岁儿童每次的剂量45毫克(约半片),每日剂量在2片以内。 计算方法2:按成人剂量根据年龄折算。列表如下: 计算方法3: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公式如下: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十3) 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年龄十2) 举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毫克(即1片),8岁儿童1次该服多少?按式计算:10 0(毫克)×0.05×(8十2)=50(毫克)。即8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毫克(即半片)。 计算方法4:按体表面积计算。 小儿输液,成人和小儿用抗肿瘤药物,多按体表面积来计算剂量。计算方法是: ①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其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0.035十0.1=体表面积(平方米)。 ②体重在30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比如30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1.15平方米,35公斤体重者为1.25平方米,40公斤体重者为1.35平方米。 计算方法5:小儿中药剂量的计算 小儿中药剂量的计算与西药的有所不同,一般按年龄分成4种。即1岁以下者用成人量的1/4,3~4岁用成人量的1/3,4~7岁用成人量的1/2,7~15岁用成人量的2/3,1 5岁以上按成人量。

儿童用药安全八大要点

儿童用药安全八大要点 1.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确定你理解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2.了解这种药的主要成分 选择正确的药物成分最为关键,特别是常会用到的感冒药和退烧药。 如果孩子需要同时服用两种药,而这两种药中的主要成分有相同的,则会发生药物过量服用。 如果孩子以前服用过这个类似的药物,它有相同的化学成分,曾经引起过敏的,那么再次服用的时候也会发生过敏。 3.给孩子正确的药,正确的剂量 在药房,你会发现治疗同一种疾病有着不同的药,有时这些药还是同一个品牌。药品会按成人用药和儿童用药来区分;而儿童用药还按年龄或体重。你一定要选针对自己孩子疾病的儿童用药,并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做。 不可把同样的成人药,自己减半给孩子服用,因为你认为把药片一切二就是减半,但是,药片中的主要成分是否也可以这样正好减半?你并不能确定。 4.了解你孩子的体重 有些药物是需要按着孩子的体重计算来给药。当你不确定时,不要盲目的猜,或者你的孩子明显超重时,一定要请教药剂师或医师。 5.使用药品附带的剂量器 如果你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汤匙给药,其剂量是难以控制的。请使用药品附带的剂量器。 6.询问医生在服用这种药时,有没有忌口 服药前一定要了解这种药物对你的小孩来说有没有禁忌证,或者这个药物是否能和食物、饮料、牛奶等同时服用。在不确定时一定要咨询你的医生。 7.使用儿童不易打开瓶盖的儿童药 还要把药放置在远离孩子的地方,并记住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咨询的热线电话,或去医院就诊。 8.三大重要检查: 购买时检查药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有没有任何被打开的痕迹或标签不清。 回家后,仔细阅读盒内的说明书,再次确定这是你要服用的药。 打开药瓶,检查颜色、形状、大小和味道;如果你有任何疑义,立即询问药师或医生。 合理用药要求的合理处方必须符合什么标准? 合理用药的定义要求合理处方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1)适当的适应症:处方药物的决定完全符合医学原理,并且该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2)适当的药物:药物的选择是基于疗效、安全、适宜性和价格的考虑。 (3)适当的患者:患者无用药禁忌症、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最小、患者能接受该药。 (4)适当的信息:给患者提供与其疾病和其处方的药物相关的、准确的、重要和清楚的信息。

儿童用药请注意

01哪些药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 1、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 2、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 3、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 4、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 5、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滴鼻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 02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 过敏反应 与剂量多少无关,常不可预测。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如果遇到此类症状,应当立即停止用药。 2 毒性反应 对机体损伤严重,有些是不可逆的,如上文中的听力损伤。应当立即停止用药。 3 副作用 相对轻微的不适症状,与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有关,多被逐渐适应并消退。请勿擅自停药或者减量。若孩子用药后上述反应,家长无法把握的话,切记征询医生建议。 03儿童用药十大误区 1 果汁服药 用果汁送服药物,或吃药后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 2 喂药加糖 糖能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再者,糖能与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3 剥去溶衣 外包溶衣的药物一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坏,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易产生不良反应。 4 强行灌药 用筷子撑开嘴巴,或捏着鼻子,在儿童的哭闹声中强行灌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呼吸道肺部发炎,重则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险。

5 静睡喂药 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受外来刺激时适应性调整能力差。如果趁其睡眠时喂药,药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经,可反射引起喉部痉挛。 6 服成人药 有些家长觉得成人药药效强,为使儿童尽早痊愈而用成人药物喂儿童,是很错误的。比如治腹泻时用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此药对儿童肾脏有损伤;又如成人复方新诺明片,儿童长期服用会严重毒害其肾脏,还可诱发贫血症等。 7 服药过量 有的家长急于求成,给儿童服药时擅自加大剂量,这样会引起儿童脏器中毒。如镇痛类药物服用过量,会伤及肝脏(中毒性肝炎)。 8 滥用退烧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一见孩子发热,就给孩子吃退热药。这样做很容易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9 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10 滥用抗生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是不合适的。而且长期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孩子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长期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04喂药时间要搞清 空腹:通常指没有进食超过8小时。 饭前:进食前10~30分钟。 饭后:进食后15~30分钟。 必要时:依照病情决定是否服用,如退烧药。 顿服:是指把某种药物的全量一次性服用。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 儿童的用药剂量。儿童的用药量要根据年龄或月龄来计算。一般药物说明书上对儿童剂量只写“儿童酌减”。那么,该酌何情减多少 呢?下面提供几种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1:按体重折算小儿用药剂量。 有很多药品需按体重计算小儿剂量,如果有条件称量出准确的体重,其剂量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X每公斤体重规定用量=小儿每日用量 在不方便称体重的情况下,一般按年龄来推算体重。公式如下:1~ 6个月:月龄数X 0. 6十3=体重(公斤) 7?12个月:月龄数X 0. 5十3=体重(公斤) 1岁以上:年龄X2十8 =体重(公斤) 举例:比如土霉素片剂,口服按每日每公斤体重25~ 50 毫克,分3~ 4 次服。痢特灵的小儿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5~ 10 毫克,分4次服。如果按每日每公斤体重7. 5 毫克计算,8 岁儿童每日剂量为:7. 5X(8X2十8)= 180毫克。痢特灵的规格为每片100毫克,8 岁儿童每次的剂量45 毫克(约半片),每日剂量在 2 片以内。 计算方法2:按成人剂量根据年龄折算。列表如下:

计算方法3: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公式如下: 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X 0. 01X(月龄十3) 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X 0. 05X(年龄十2) 举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毫克(即1片),8岁儿童1次该服多少?按式计算:100 (毫克)X 0. 05X(8十2)= 50 (毫克)。即8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毫克(即半片)。

计算方法4:按体表面积计算 小儿输液,成人和小儿用抗肿瘤药物,多按体表面积来计算剂量。计算方法是: ①体重在30 公斤以下者,其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 x 0. 035十0.1=体表面积(平方米)。 ②体重在30 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 5 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 1 平方米。比如30 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 1 . 15 平方米,35公斤体重者为1. 25 平方米,40 公斤体重者为1. 35 平方米。 计算方法5:小儿中药剂量的计算 小儿中药剂量的计算与西药的有所不同,一般按年龄分成 4 种。即1岁以下者用成人量的1/4, 3?4岁用成人量的1/3, 4?7岁用成人量的1/2, 7?15岁用成人量的2/3, 15岁以上按成人量。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一、什么是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为基础,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二、普通感冒不要滥用抗菌素许多人得了普通感冒后,常常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自己服用一些解热镇痛药、抗菌素或中药来治疗。虽然有时可以使病程缩短,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抗菌素的使用,患了普通感冒非要服用抗菌素不可吗?由于约70%—80%的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不使用抗菌素,疾病也能痊愈。事实上,现在也已经有很多人感觉到,感冒后服了很多抗菌素,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感冒大多数为病毒所引起,抗菌素并没有治疗作用;更令人担忧的是不该用抗菌素而随意滥用,其结果是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据统计,目前有80%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的出现。而且,滥用抗菌素还会造成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使一些非致病菌成为致病菌,从而使病情加重。那么,得了普通感冒,到底该如何治疗呢?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还可以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这是因为大剂量的维生素C能有效帮助合成抗体,激活白细胞,全面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此外,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当患伤风感冒时,中性白细胞会释出大量氧自由基及氧化性物质,从而引起相关症状,而白细胞内的维生素C则能阻止这些有毒物质跑到白细胞之外。感冒时白细胞内的维生素C浓度会大量降低,如果补充大剂量维生素C(每天1.0—6.0g),则能维持白细胞内维生素C的浓度,减轻症状。由此可见,患了普通感冒,特别是症状不重时,不要随便服用抗菌素。由于抗菌素往往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并可引起过敏反应等,因此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滥用抗菌素;即使需要服用此类药物, 也应在医师指导的情况下,按疗程服药。三、生活中常见的无效用药随着常用药物进入家庭,许多人对一般常见病,都自己买药服用。但往往对一些药物的“关键”又

小儿用药剂量换算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换算方法 小儿(出生一18岁,包括新生儿、早产儿)的用药剂量,是由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状况所决定的,不是单纯将成人剂量缩减。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根据小儿体重计算、根据成人的剂量换算。 (一)体重计算方法 (1)按年龄推算体重:新生儿2-4(kg) 6个月4-7(kg) 1岁7-10(kg) 1岁以上体重按下式计算:实足年龄 ×2 + 8 = 体重(kg) (二)按体重计算剂量 计算出体重,再乘以某药每公斤体重每天的药量,然后再分次服用即可。 按年龄换算剂量(折合成人剂量): 初生~1个月成人量的 1/15-1/8 2~6个月成

人量的1/10-1/6 7~11个月成人量的1/5-1/4 1~2岁成人量的1/4 3~4岁成人量的1/3 5~6岁成人量的2/5 7~9岁成人量的1/2 10~14岁成人量的2/3 如果孩子过胖或过瘦,可采用体重折算法:儿童剂量=成人剂量/50×儿童体重。 (三)按成人剂量换算 年龄 剂量(成人=1) 出生-1个月 1/18-1/14

1个月-6个月 1/14/1/7 6个月-1岁 1/7-1/5 1岁-2岁 1/5-1/4 2岁-4岁 1/4-1/3 4岁-6岁 1/3-2/5 6岁-9岁 2/5-1/2 9岁-14岁 1/2-2/3 14岁-18岁 3/4 (四)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 计算公式小儿用药剂量=成人剂量×某小儿体表面积/1.7 (1.7为成人70kg体重的体表面积,单位为m2。)

体表面积的计算: 小儿体重在30kg以下时:小儿体表面积=体重× 0.035 + 0.1 体重在30kg以上的儿童,其体表面积按下法推算:小 儿体表面积=1.1+[0.1*(体重-30)/5],但体重60kg时为1.6m2;70kg时为1.7m2 。 附加:成人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01529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之家庭安全用药 (1)防止滥用药物。什么叫滥用药?滥用药就是不管病情、用药对象(老人、儿童、成年人)、药物性能而任意使用药物。这种做法轻者无效,延长治疗时间;重者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死亡。 (2)尽量少联合用药。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加作用,使疗效提高;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减作用,使疗效减低,或毒性增加。因此,家庭用药最好使用单一品种,即便有需要两种药联合使用也就足够了。 (3)按药品说明书使用。不要忽视药品包装上的注意事项。衡量使用某个药物时,不能仅看它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对非专业的家庭成员来说,其注意事项则更显得重要,它是安全有效用药的保证。 (4)防止药物过敏。凡是过敏体质者,或过去曾有药物过敏史者,服用药物都应格外小心,尤其是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类去痛片等。同时还应该注意,以往对某种药有明确过敏史者应禁止再次使用。 2、哪类药品需要防热? (1)胶囊或胶丸。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这类药品受热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甚至整瓶粘在一起,有时还会发出异味。 (2)糖浆剂、眼药水。要注意对光看一下是否依然澄清,如果有絮状物、沉淀物、变色、霉变、结晶以及出现大量气泡等,就不能再使用了。

(3)冲剂类药品。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受热易发黏、结块,密封不严的还容易生虫。 (4)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此是中药制剂的特点,蜂蜜、红糖等是其中常见的添加剂,在夏季容易发霉生虫,而且那些用白蜡封住的药丸也可能在高温下裂开,导致变质。 (5)栓剂。由于其特殊的用药方式,在人体37℃的体温下会被逐渐融化吸收,当然在酷暑里也容易发生质变,如出现酸败、颗粒干涸、稀薄、色变、水油分离,甚至出现臭味。另外,眼药膏在受热后也容易出现类似于栓剂的变质特征。 3、常见病的错误服药: (1)头痛使用止痛药。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头痛都源于血管和肌肉,尤其是血管的牵拉。在情绪紧张、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偏头痛时,由于脑动脉血管收缩,随着每次心跳,动脉血管受到牵拉便会产生跳痛。因此治疗头痛时,首选药物和最有效药物并不是止痛药而是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2)流行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行。目前,对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仅多见于个人自用,就是一些医生治疗流感也常用抗生素。显然抗生素对流感治疗是无用的。只有当并发细菌感染时,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3)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当然应选用抗生素,而后者用抗生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新生儿用药剂量应该没有专门的书籍介绍,不过可以参照临床《指南》和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有几种计算方法,可以掌握。 ? 方法一: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公式如下: 1 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 **(月龄 +3) 1 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 **(年龄 +2) 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 100 毫克 (即 1 片),8 岁儿童 1 次该服多少按上式计算:100(毫克)**(8+2)=50(毫克),即 8 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 50 毫克 (即半片)。 ? 方法二:根据小儿体重计算 多数药物已算出每公斤体重,每天或每次的用量,因此根据小儿体重决定用药剂量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当广泛。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实际测得的体重 (千克) 计算用药量。公式如下: 小儿剂量 = 每公斤每天 (或每次) 用药量 * 体重(千克) ? 方法三:按公斤折算剂量 小儿剂量 = 成人剂量 * 儿童体重 /50(即成人平均体重)。对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婴儿 6 月前体重 (千克)= 月龄 *+3 7 个月~12 个月体重 (千克)= 月龄 *+3 一周岁以上体重 (千克)= 年龄 *2+7 ? 方法四: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其计算方法如下: 1、体重在 30 公斤以下者,其体表现积计算公式为: 体重 (公斤)*+= 体表现积 (平方米)。 2、体重在 30 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 5 公斤,体表面积增加平方米。比如 30 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平方米,35 公斤体重者为平方米,40 公斤体重者为平方米。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所以,用药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要注意下面的“五忌”: 一忌滥用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吃多了会出现厌食、发热、烦躁、哭闹、肝肿大及肾脏损害;维生素C用处虽多,但大量服用也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以及出现药物中毒。 二忌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8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 三忌滥用解热止痛药。发热的儿童在没有查出病因前,不能随便使用解热止痛药,这样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 四忌滥用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主要作用是预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质炎,对其他传染病的防治效果不可靠。由于丙种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盘血制成,滥用可能出现荨麻疹等副作用。 五忌不遵医嘱服药。为了减轻对胃的刺激,有些药物要在饭后服用;但对婴幼儿来讲,常因不愿服药,强喂引起呕吐,饭后服药有时不合适;有些药物在酸性强的情况下吸收好,如钙制剂,若与牛奶一起服,易结成凝块,影响吸收;小儿药用量小,最好用水冲稀后直接喂,不要放在奶瓶中,易被奶瓶粘去,难以保证药物的量,况且有些药物

在牛奶中可起化学变化;苦味太重的药物可加点糖;药片、药丸可研细后溶于水制成“汤剂”;中药汤剂晾凉后可减轻苦味;可使用试管型喂药器或滴管;切忌擅自增加服药剂量;药水一定要依指示摇匀了再服用,否则药力不均;严格遵守医嘱服药,不要在症状一消失就停止服药,儿童对某些感染较敏感,突然停药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由于生理特别是智力上的原因,儿童用药时应注意选择正确的药物剂型;三岁以下患者一般不宜用片剂、胶囊剂等要求正确吞咽的剂型。同时还要注意把药品放在小孩不易拿到的地方。

儿童用药错误常见类型及案例分析

儿童用药错误常见类型及案例分析 作者: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2015-02-12 第A-11 版:综合字数:28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王晓玲 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ME),《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将其定义为:合格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不当。可见,用药错误可发生在医疗行为的任何环节,并且,不管该错误是否导致不良后果,一旦行为发生即可判定为用药错误。与成人患者一样,儿童用药错误也可发生在处方、转抄、调剂、给药等多个环节。但由于儿童在疾病的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成人不尽相同、儿科医疗服务不足、儿童专用药稀缺、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严重不足、儿科用药“成人化”及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等原因,儿童患者可能更易发生用药错误。 给药剂量错误 剂量计算错误 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环节,需熟悉本专业儿童常用药物的用法用量,能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来准确地计算给药剂量。不正确的年龄计算方式如“虚岁”,不规范的体重单位如“斤”等均易导致剂量计算错误。另外,需要注意超重儿童按体重计算给药剂量时可能超过儿童用量上限,造成超剂量给药。 例如,一名10岁患儿,体重70kg,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医师处方头孢氨苄25~50mg/(kg·d),按体重计算即为600mg/次,一日4次。由于患儿超重,按体重计算出的一次用量已超过成人剂量(500mg/次)。药师审方时发现,拦截了该处方并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修改给药剂量,未造成不良事件。 处方书写错误 医师处方时要确保医嘱书写清楚,不使用不规范、不明确的缩写,例如,应写“每天一次”而不是“q·d”,后者可能被误认为“q·i·d”(一天四次),或被误认为“0·d”(右眼)。使用规范的药物剂量单位如“mg”,而不写剂型单位如“片”或“瓶”。在小数表达时,使用引导零如“0.5ml”,而不使用末尾零如“5.0ml”,因为有可能误读导致10倍的过量用药。“units”(单位)应拼写出全名,例如,10单位胰岛素,不缩写成“10u”,后者可能被误看为“100”。 给药剂量错误 医师处方正确,药师调配无误,依然可能发生实际给药剂量与医嘱不符的用药错误,为给药剂量错误。 由于市售药品缺乏适宜儿童规格,儿童用药常需要一次甚至多次稀释,稀释药品所涉及的计算和注射器精确量取,是发生用药错误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注射剂复配和给药过程中,护士可能出现剂量计算错误、注射液量取错误、给药速度错误等。一项研究收集了配制后注射器药液并测定其中药液浓度,发现7%的注射器药物浓度超出规定浓度50%。此外,依从性差,据服、漏服或擅自加大剂量,也属于给药剂量错误。 例如,一名1岁5个月“川崎病”患儿,医师处方阿司匹林泡腾片40mg,每日一次。药师常规交代将阿司匹林泡腾片0.1g/片溶入50ml水,一次服用20ml。但给药过程中,因患儿不配合,母亲每次喂药不足5ml,实际给药剂量不足医嘱剂量的1/4,病情控制不理想。 给药品种错误 给药品种错误,意即给予患儿与治疗无关或不适宜的药物,包括儿童禁用的药物、患儿疾病症状与药物适应证不符的药物、医生处方时错开缩写名相同的药物或错误品规的药物、药师调配错误药品、护士或者监护人给药品种错误等。 一品多规药品、缩写名相同的药品易发生给药品种错误 因儿童期包含从新生儿到18岁青少年,临床用药需要“一品多规”。例如,阿司匹林有50mg

合理用药培训总结

篇一:合理用药培训小结***卫生院 “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小结 2014年3月3日, ***卫生院积极响应 ***卫生局提出的 “合理用药,共享健 康”为主题的活动, 对我院医务人员及乡医进行了“普及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切实增强了临床合理用药的意识和理念,普及合理用药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乡农民合理用药水平,但有个别乡医接受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掌握培训内容,今后,我院会继续加强医务人员和乡医合理用药的培训,督促乡医加强合理用药的理论学习,共同关注合理用药的氛围,维护广大群众的健康权利。篇二:基本药物培训总结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 本药物处方集》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县卫生局文件精神,为做好我县《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宣传培训和推广工作,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及乡医的业务水平,提升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使我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顺利开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药物治疗的合理需求,成立了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做好培训学习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在县卫生局领导下,我院成立了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制定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培训计划,发放教材,及时总结落实上级布置的任务。 二、培训内容 我院采用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培训及自学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内容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大纲》主要包括: 1、解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相关配套政策法规,使培训人员了解国家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2、依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以及培训大纲进行培训,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 三、具体措施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培训工作方案和计划,组织召开全院医务人员及乡医会议,分发培训教材,集中学习《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 2、为避免集中培训给正常医疗工作带来的影响,我院采取集中授课及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进度,促进培训的效果。 四、培训效果 培训期间,大家认真听讲,所有医务人员基本上都掌握了培训内容,不懂之处由主讲人员现场解答疑难。通过这次系统培训,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及乡医全面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和法规,提高了我们合理用药的意识和知识,规范临床用药,加快了我院基本药物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今后的基本药物临床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存在的的问题及建议 本次培训时间短任务重,虽然培训顺利完成了,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1、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的重视程度不足。 2、对国家基本药物的专业知识掌握还不足。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 根据儿童年龄计算 Fried’s公式婴儿药物剂量=月龄×成人剂量/150 Young’s公式小儿药物剂量=(年龄×成人剂量)/(年龄+12) 其他 1岁以内儿童用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 1岁以上儿童用量=0.05×(月龄+2)×成人剂量 根据年龄计算用药剂量的方法不太实用,很少被儿科医师采用,但对某些剂量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药物,如镇咳药、助消化药,仍可以按年龄计算。 根据儿童体重计算 若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直接乘以体重即可得1日或1次剂量。 如不知儿童每千克体重剂量,可按下式计算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70 如不知道儿童的体重多少,可按下式计算 1~6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6+3 7~12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5+3 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2+8 如所得结果不是整数,为便于服药可稍做调整。用体重计算年长儿童的剂量时,为避免剂量过大,应选用剂量的下限。反之,对婴幼儿可选择剂量的上限以防药量偏低。 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按体面面积计算剂量最为合理,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看,包括新生儿及成人,即不论任何年龄,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时相同的。对某些特殊的治疗药,如抗肿瘤药、抗生素、激素,应以体表面积计算。 儿童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但是对10岁以上的儿童,每增加5kg体重,体表面积增加0.10m2,体重超过50kg时,则每增加10kg体重,体表面积增加0.10m2。 若已知每平方米剂量,直接乘以个人的体表面积即可。 若不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可按下式计算: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1.73m2

精选-儿童用药安全八大要点

儿童用药安全八大要点 1. 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确定你理解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2. 了解这种药的主要成分 选择正确的药物成分最为关键,特别是常会用到的感冒药和退烧药。 如果孩子需要同时服用两种药,而这两种药中的主要成分有相同的,则会发生药物过量服用。 如果孩子以前服用过这个类似的药物,它有相同的化学成分,曾经引起过敏的,那么再次服用的时候也会发生过敏。 3. 给孩子正确的药,正确的剂量 在药房,你会发现治疗同一种疾病有着不同的药,有时这些药还是同一个品牌。药品会按成人用药和儿 童用药来区分;而儿童用药还按年龄或体重。你一定要选针对自己孩子疾病的儿童用药,并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做。 不可把同样的成人药,自己减半给孩子服用,因为你认为把药片一切二就是减半,但是,药片中的主要 成分是否也可以这样正好减半?你并不能确定。 4. 了解你孩子的体重 有些药物是需要按着孩子的体重计算来给药。当你不确定时,不要盲目的猜,或者你的孩子明显超重时, 一定要请教药剂师或医师。 5. 使用药品附带的剂量器 如果你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汤匙给药,其剂量是难以控制的。请使用药品附带的剂量器。 6?询问医生在服用这种药时,有没有忌口 服药前一定要了解这种药物对你的小孩来说有没有禁忌证,或者这个药物是否能和食物、饮料、牛奶等 同时服用。在不确定时一定要咨询你的医生。 7. 使用儿童不易打开瓶盖的儿童药 还要把药放置在远离孩子的地方,并记住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咨询的热线电话,或去医院就诊。 8. 三大重要检查: 购买时检查药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有没有任何被打开的痕迹或标签不清。 回家后,仔细阅读盒内的说明书,再次确定这是你要服用的药。 打开药瓶,检查颜色、形状、大小和味道;如果你有任何疑义,立即询问药师或医生。 合理用药要求的合理处方必须符合什么标准? 合理用药的定义要求合理处方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1)适当的适应症:处方药物的决定完全符合医学原理,并且该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2 )适当的药物:药物的选择是基于疗效、安全、适宜性和价格的考虑。 (3)适当的患者:患者无用药禁忌症、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最小、患者能接受该药。 (4)适当的信息:给患者提供与其疾病和其处方的药物相关的、准确的、重要和清楚的信息。 (5)适当的观察:应该恰当地观察可预期的和不可预期的药物作用。

合理用药知识讲座

合理用药健康知识讲座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一般说来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3、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书上的“慎用”、“忌用”和“禁用”? 绝大多数的药品说明书上都印有“慎用”、“忌用”和“禁用”的事项,这三个词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嘱咐的轻重程度却大不相同。 “慎用”提醒服药的人服用本药时要小心谨慎。就是在服用之后,要细心地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如有就必须立即停止服用;如没有就可继续使用。所以,“慎用”是告诉你要留神,不是说不能使用。比如利他林对大脑有兴奋作用,高血压、癫痫病人应慎用。 “忌用”,比“慎用”进了一步,已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的程度。标明“忌用”的药,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但人有个体差异而不能一概而论,故用“忌用”一词以示警告。比如患有白细胞减少症的人要忌用苯唑青霉素钠,因为该药可减少白细胞。 “禁用”,这是对用药的最严厉警告。禁用就是禁止使用。比如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的人,就要禁止使用青霉素类药物;青光眼病人绝对不能使用阿托品。 4、服药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1)服药之后不能马上睡。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饮水量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有些药物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粘膜,导致食道溃疡。 (2)服药之后不能马上运动。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肠胃溶解吸收、发挥作用。 (3)服药前后少食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化合物和生物酶,这些物质可以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作用发生改变。一些水果与抗生素相互反应,使抗生素的疗效大大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