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汉朝的丝绸之路

第3课汉朝的丝绸之路
第3课汉朝的丝绸之路

第13课汉朝的丝绸之路

学科:七年级科目:历史主备:吕雪宁审阅:张鑫审定:张小美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重点)。

2.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难点)。

学习过程

一.情趣导入

二.自主学习

1. 西汉时,把()成为西域。

2. 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3.()设立了西域都护。

4. 丝绸之路从()出发,经过(),越过今天的()境内,运到(),再转运到()和()。

5.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是()

6. 佛教传入我国是在)时期。

三.合作探究

填写下列表格梳理知识:

重要人物时间主要事迹结果意义

张骞

班超

四.展示讲解

五.系统总结

小组指派一名学生总结,其他人补充,并选派优秀的上台展示。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A.可汗 B.单于C.赞普D.大王

2、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D.打击了外族入侵

3.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

A.白登之国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蒙恬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4.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

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②④

5.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同西域友好关系 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海上丝绸之路2019尔雅答案

…………………………………………………^_^………………………………………………… 千里的旅途:唐宋时代的东亚海路(一) 1 【单选题】 ()是影响人类航海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答案:季风 A、 温度 B、 季风 C、 经济因素 D、 政治因素 2 【单选题】据学者研究,()技术就是史前的中国人通过黄海、东海传至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传至日本的。答案:稻米耕作 A、稻米耕作 B、造纸术

C、航海术 D、纺织术 3 【单选题】东亚各地区从史前时代开始,已经以()为媒介建立起了紧密联系。答案:海洋 A、信鸽 B、书信 C、马车 D、海洋 4 【多选题】东亚主要由亚洲大陆最东部的()所构成。BCD A、印度 B、中国 C、朝鲜半岛 D、日本列岛 5 【多选题】下面选项中属于关乎古代航海的三大要素的是()。ABD A、海风 B、海流 C、交通工具 D、航海距离 6 【多选题】黑潮北上形成的两股支流指的是(),它们是影响中日韩三国航海的最重要的海流。AB A、黄海暖流 B、对马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南赤道暖流 7 【填空题】()是东亚最重要的海流之一,它来自菲律宾北部,温暖而迅速。答案: 黑潮

8 【判断题】东亚其间由黄海、南海、日本海所环绕。答案:× 9 【判断题】东亚各国家地区的人们穿越大海所形成的的路线被称作“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答案:√ 10 【判断题】迅速发现和选择航线,是古代航海活动中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答案:√ 11 【判断题】南风和北风是东亚地区最典型的季风。答案:√ 12 【判断题】日本海,水位较深,海岸线相对简单,适合航海活动。答案:× 千里的旅途:唐宋时代的东亚海路(二) 1 【单选题】到了(),位于今天朝鲜的高丽首都开城附近的京畿湾的礼成港是往来使臣或商人出发时所利用的主要港口。答案:宋朝 A、唐朝 B、明朝 C、宋朝 D、清朝 2 【判断题】前期的隋唐使出发时正值朝鲜半岛战争频发之际,其出使带有浓厚的政治外交色彩。答案:√ 3 【判断题】海洋在东亚交流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和重大意义在于推动东亚各国携手共建更加完善的海洋合作体系。答案:√ 4

对汉唐“丝绸之路”与“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解读

对汉唐“丝绸之路”与“对外主要交通路线 图”的解读 河北/姚益红 汉朝与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朝代,两朝的对外交往都比较繁盛,交通都比较发达,主要路线都是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第45页的汉朝“丝绸之路”图和第89页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比较,我们会得到以下认识: 第一,两朝图中路线经过的国家有许多一样的地区,但当时的名称却有很大的区别。如印度在汉朝时被称为“身毒”,唐朝则叫“天竺”;伊朗在汉朝时叫“安息”,唐朝时称为“波斯”;阿拉伯地区在汉朝时称为“条支”,在唐朝时则称“大食”;汉朝图中的“大秦”是历史上的古罗马帝国,唐朝图中的“拂菻”是历史上的东罗马帝国,也是原来的古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国家之一。 第二,从两朝图中路线可得出结论:汉朝对外交通路线以陆路为主,唐朝则水陆并举。 第三,从图中观察,两朝最远到达的地点明显不同。从陆路看,汉朝从长安往西最远可达欧洲的大秦,唐朝从长安不仅可往西走,还可往东走:往西最远可达现在的西班牙、葡萄牙,往东可达现在的朝鲜。从水路看,汉朝海上丝绸之

路从广东沿海出发,往西最远可达印度半岛南端;唐朝从广州出发往西可达波斯湾地区,从登州、扬州出发,往东可达现在的韩国、日本。 从图中所反映的信息以及我们所学的知识,还可进行以下推测: 第一,从交往方式看,汉朝对外交往以商贸为主,唐朝则是使臣、商贸、文化全面展开。 第二,从进行贸易的物品看,汉代对外贸易中以丝和纺织品为主,唐朝除此之外,瓷器、纸张、茶叶等商品大为增加。 第三,从影响上看,汉代商贸具有单向性,唐朝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不仅传播文化,而且广泛吸收各国经济文化的成果以促进唐朝的繁荣。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汉唐在对外交往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之所以各有特点,主要是由于两朝所处的历史朝代不同,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海上丝绸之路2019尔雅答案

千里的旅途:唐宋时代的东亚海路(一) 1 【单选题】 ()是影响人类航海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答案:季风 A、 温度 B、 季风 C、 经济因素 D、 政治因素 2 【单选题】据学者研究,()技术就是史前的中国人通过黄海、东海传至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传至日本的。答案:稻米耕作 A、稻米耕作 B、造纸术 C、航海术 D、纺织术 3

【单选题】东亚各地区从史前时代开始,已经以()为媒介建立起了紧密联系。答案:海洋 A、信鸽 B、书信 C、马车 D、海洋 4 【多选题】东亚主要由亚洲大陆最东部的()所构成。BCD A、印度 B、中国 C、朝鲜半岛 D、日本列岛 5 【多选题】下面选项中属于关乎古代航海的三大要素的是()。ABD A、海风 B、海流 C、交通工具 D、航海距离 6 【多选题】黑潮北上形成的两股支流指的是(),它们是影响中日韩三国航海的最重要的海流。AB A、黄海暖流 B、对马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南赤道暖流 7 【填空题】()是东亚最重要的海流之一,它来自菲律宾北部,温暖而迅速。答案: 黑潮 8 【判断题】东亚其间由黄海、南海、日本海所环绕。答案:×

【判断题】东亚各国家地区的人们穿越大海所形成的的路线被称作“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答案:√ 10 【判断题】迅速发现和选择航线,是古代航海活动中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答案:√ 11 【判断题】南风和北风是东亚地区最典型的季风。答案:√ 12 【判断题】日本海,水位较深,海岸线相对简单,适合航海活动。答案:× 千里的旅途:唐宋时代的东亚海路(二) 1 【单选题】到了(),位于今天朝鲜的高丽首都开城附近的京畿湾的礼成港是往来使臣或商人出发时所利用的主要港口。答案:宋朝 A、唐朝 B、明朝 C、宋朝 D、清朝 2 【判断题】前期的隋唐使出发时正值朝鲜半岛战争频发之际,其出使带有浓厚的政治外交色彩。答案:√ 3 【判断题】海洋在东亚交流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和重大意义在于推动东亚各国携手共建更加完善的海洋合作体系。答案:√ 4 【判断题】后期隋唐使正逢隋唐帝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关系和谐安定之时出发,出使的目的主要是输出本国先进的文明制度。()答案:× 海上的王国:张保皋的贸易世界

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08330009.html, 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 作者:徐鞠 来源:《椰城》2008年第07期 公元10世纪中期,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但是,宋朝的中央政府对北方的辽和西北的西夏所占土地和威胁,还无力收复和解除,只是采取边境驻兵防御的消极办法。此外,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京师开封驻扎重兵。凡此,都耗费巨额国库开支。北宋时期如此,南宋时期,偏安江南,与金对阵,财政收入少于北宋,而军费支出又大,为了开拓财源,便利用地理优势,继承以往传统,发展海外贸易,征收舶税。 当时,指南针的应用,使航海技术进一步提高。按宋朱彧《萍州可谈》的记载,广州在北宋及其以前,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宋代的远洋造船技术也达到新的水平,广州是三大造船中心之一(另二处为浙江明州和福建泉州)。“海商之舰,大小不等。”中国海舶,一般“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每舟篙师水手可六十人”。还有更大的,据《梦粱录》(南宋·吴自牧撰)记载:“大者可达五千斛,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船上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设备:罗盘针、转轴、避水舱、桅、舵、锚等装置。今天,在福建泉州,我们可以见到宋代海舶的实物,那就是1974年夏天,在泉州后渚港出土的一艘宋代沉船。这艘船是在海滩4米深处被发现而掘出来的。经过量算,船长24.2米,残宽9.15米。复原后长为34米,宽11米。船形扁而阔,底尖。有被横板分隔的13个“水密舱”,第一与第六两水密舱,各有桅杆座,推测桅杆上悬张3桅或多桅。舟尾尾舵的舵杆孔,直径为38厘米。这是一条远洋木帆船。载重量推算在200吨以上,有人估计相当于唐代陆上丝绸之路上的一支700头驼队的载运量。这艘出土的宋代沉船中,还遗有50多件宋代烧制成的瓷器、香料木2350多公斤。这是当时中外贸易商品的实物证明。 “中国大舶”驰骋“海上丝绸之路”上,“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34),“中国大舶”这一盛誉,是蕃商对中国船的称道(周去非:《岭外代答》)。 南宋孝宗元年进士周去非在他著的《岭外代答》一书中,对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西段南海西南、印度洋航线及诸国,有较详细的述记: “诸蕃国大抵海为界限,各为方隅而立国。国有物宜,各从都会以阜通。正南诸国,三佛齐(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东南之勃淋邦港)其都会也。东南诸国,阇婆(今印尼爪哇)其都会也。西南诸国,浩乎不可穷,近则占城、真腊、洼里诸国之都会。远则大秦,为西天竺诸国之都会,又甚远则麻离拔国(今印度半岛西南),为大食(阿拉伯)诸国之都会。又其外则木兰皮国,为极西诸国之都会。……于是西有大海隔之。是海也,名曰细兰(今孟加拉湾),细兰海中,有一大洲,名细兰国(今斯里兰卡)。渡之而西,复有诸国。其南为故临国(印度半岛西南),其北为大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考讲解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考 陈家义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路”)它的始发港之争已成为热门话题,中国“海丝路”始发何处?是番禺?徐闻?还是泉州?笔者认为,中国“海丝路”始发地点争论不休,史学界各抒已见,但始发朝代比较一致公认始发于汉朝,而汉朝已经是两千年前的年代。两千年前的事,虽然有考古史料供参考,但要说得十分准确、清楚也很困难。 一、关于“海丝路”的始发朝代和概念被认识 探讨问题,最重要的大前提是概念一致,才有共同的语言。研究问题,有意见分歧,这是正常的,但从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上说,只有共同的概念,才有可能判断、推理出共同的结论。关于“海丝路”的始发港问题,也只有确定讲的是哪个朝代的始发港,才会有共同的认识。 (一)丝绸之路与“海丝路”的始发朝代 据我国辞书注释:丝绸之路,亦称“丝路”。它是自(西)汉武帝时起,我国丝织品经甘肃、新疆,越过帕米尔,通过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和地中海东岸各国而运往欧洲。这条交通大道,历史上被称为“丝绸之路”。我国大型权威辞书《辞海》(1980年版)写到,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洲的交通道路。“约自公元前第二世纪以后千余年间,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皆经此西运,故称丝绸之路。其他的商品以及东西方各种经济和文化交流,在整个古代和中世纪时亦多通过此路。丝绸之路的支线,亦有取道今新疆天山北面的通道及伊犁河流域西行者,亦有取道海上者,或自中国南部直接西航,或经由滇、缅通道再自今缅甸南部利用海道西运,或经中亚转达印度半岛各港再由海道西运。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法国汉学家沙畹(1865~1918)在他所著的《西突厥史料》中就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中国史学家姚楠说:“‘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汉书·地理志》所载的西汉海上交通线,实为早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海舶载运的‘杂缯’,即各种丝绸。”可见海陆两道丝绸之路,都是始发于汉代。 (二)“海丝路”的概念被共识较迟 史实证明,中国常说的丝绸之路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是特指某时某地的唯一的通道。它包括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过,“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是近年才在中国兴起的。据1996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陈炎教授著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以下简称《交流》)一书,是作为陈炎教授80寿辰的贺礼而由新加坡南洋学会和泰国研究会的两个学会联合资助出版的。陈教授在《交流》自序中写道:“十年前当我在国内最早提出‘海上丝路’时还有人怀疑它是否会被学术界所接受,今天它不仅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所承认,而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十年研究规划’。” 法国学者、日本学者较早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已有研究,香港学者饶宗颐教授对“海丝路”的研究也比较早,但内地学者在这方面的较早研究,当推陈炎教授,他对“海丝路”研究达40多年之久,写过多篇论文,并首先提出一条从中国西南部海道再经缅甸入海的西航的路线。他的观点直到1981年在厦门举行的“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才被大多数学者共识。此后,相关的沿海城市都先后召开过一些有关“海丝路”的研讨会。例如,1992年4月7日至10日,就在广东省海康市雷州城举行了“雷州古城历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会后,1995年5月由北京海洋出版社出版了《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雷州城》的论文汇编,使“海丝路”的概念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二、“海丝路”始发港之争论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亚、中亚、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主港起点是泉州,广州,宁波。其中,泉州是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因运送其他货物而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 在隋唐以前,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海上丝绸之路又代之而兴起。到唐宋两代,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中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有多条航线。 1.南海航线 早在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缅甸等国,远航到印度的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Kancipuram)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由于中国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献礼品以求赏赐丝绸和进行贸易交换。自此便有中国丝绸传入今印尼、印度和缅甸,并通过缅甸传到欧洲的大秦(罗马)的这一条途径。 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是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泉州,宁波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徐闻古港,所以称南海丝绸之路。 2、东海航线 东海起航线最早始自周武王灭纣,建立周王朝(公元前1112年)时,他封箕子到朝鲜,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到达朝鲜,教其民田蚕织作。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由此通过黄海最早传到了朝鲜。 附件列表: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要点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2014-01-05 07:48作者:徐素琴来源:南方日报编辑:常磊 在秦朝以来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海上丝绸之路发生很大的变化。总体说来,大致可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一)秦汉时期—形成期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发展很快。当时番禺地区已经拥有相当规模、技术水平很高的造船业。南越王墓出土的具有波斯风格的银盒、两河流域工艺制作的金珠泡饰、非洲原支象牙等珍贵文物,见证了当时以“番禺都会”(今广州)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实况。 西汉史书明确记载海上丝绸之路。公元前111年,汉朝平南越,汉武帝派使者前往南海地区。《汉书·地理志》记载,其航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境内)、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这是目前可见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 这样,从中国广东番禺、徐闻、广西合浦等港口启航西行,与从地中海、波斯湾、印度洋沿海港口出发往东航行的海上航线,就在印度洋上相遇并实现了对接,标志着贯通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打通,广东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此后,远至印度、罗马帝国的外国商人、使节,都沿着这条航路,往来沿海地区,进入中国内地。 (二)魏晋南北朝—发展期 这一时期南方政权(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因为与北方对峙,更注重向海洋发展,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航海经验的积累,也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魏晋以后,开辟了一条沿海航线。这条航线自广州启航,经海南岛东面海域,直穿西沙群岛海面抵达南海诸国,再穿过马六甲海峡,直驶印度洋、红海、波斯湾。 这条航线穿越印度洋后,向西延伸到了阿拉伯半岛。那时,中国南方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几处中国南方港口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几处中国南方港口 (摘登) 邓炳权 海上丝绸之路跨越重洋,开辟了国际间文化与物质交流渠道.加速了世界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中国南方港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有辉煌的历史与卓越的贡献。本文着重探讨其中几个南方港口的兴衰与地位,以及有关海上丝绸之路一些重要概念的认识。 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33年—1905年)把古代陆上的中西贸易通道形象生动地称为丝绸之路,为人们普遍接受。其后法国汉学家沙畹(1865年—1918年)等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相对于陆路,海路便自然地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日本学者三杉隆敏、中国学者饶宗颐、陈炎等也先后加以研究。丝绸之路的研究成为世界性热门课题。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对丝绸之路的综合考察,其中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察规模最大。考察船启航自意大利的威尼斯,到达日本的长崎。在1991年2月途经中国的广州和泉州。笔者有幸参加了为此在广州举行的学术座谈会,接待考察队参观了广州博物馆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陈列内容。后来又组织相关文物分别到新加坡和香港展览,并多次参加相关学术活动。期间自有不少收获,同时发现有的问题长期反复争论,深感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宜对其主要概念有清楚的界定,这才便于研究的深入与易于达成共识,避免被无谓的争论耗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笔者以为,海上丝绸之路,即古代沟通中外的远洋航线。作为远洋航线,它是远程的而不只是近邻的,国际的而不是国内的,经常性的而不是偶发性的。它最初由丝绸等贸易而起,当然不限于丝绸,中晚唐起陶瓷上升至出口货物之首位,便有人称陶瓷之路;清代茶叶上升至首位,也有人称丝茶之路,实质上都是一回事。但丝绸出口贯串始终,称丝绸之路可以涵盖全体,且更形象,更具浪漫色彩,业已被广泛接受。也不限于交通贸易,它实际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是友谊之路、文明传播之路。作为一个美称,它是和平的而不是暴力的,平等友好的而不是欺压掠夺的。因此,海上军事活动应不在此范围,只能算是海上活动。对各种海上活动的统称,从唐代韩愈撰《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起则有海事之名。 时间上,就中国而言,海上丝绸之路宜划定在古代。据目前掌握的史料,它上起秦汉,下限则至鸦片战争时期。这个上下期,世界其他地区内容或有先后不同。在此之前,中国当有海上的交通、军事、捕捞活动,但如没有国际之间的经常的贸易,恐怕不能称海 丝绸之路,只能称海事,或海上交通、海上活动。如未能证明是经常性的,而只是偶发性的,或有去无回的,也不成航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但可视为前期探索,或萌芽。对其研究亦是需要的,或可找到充分根据将上限推前。下限看来是很明确的。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主权沦丧,对外无平等可言;这时世界的东方,从非洲、印度至东南亚,许多国家早已沦为殖民地。这以后,海上交通贸易还是有的,也是需要研究的,但不宜再使用海上丝绸之路的美称。至于当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世界上许多原殖民地先后独立了,享有国家主权;包括关权,平等互利地对外交往与贸易,海上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光彩,或可以称为当代海上丝绸之路,以示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别。

古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介绍

古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介绍 古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希望能帮到你。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灿烂的文化中,“丝绸之路”绝对是世界著名的,这条路线在今天又重新被提及,是一条世界交往的路线。丝绸之路的路线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是古代最早的商业贸易路线。 丝绸之路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丝绸之路包括两条,一条是陆上丝绸之路,一条是海上丝绸之路。而狭义上的丝绸之路只有一条,就是陆上的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以西汉时期的长安作为整条路线的起点,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到达著名的敦煌。但是从敦煌开始就分为南北两条路:南路是从敦煌开始,让后依次是楼兰、于阗、莎车、帕米尔到达大月氏、安息,最后往西到达条支、大秦,而北路从敦煌开始,经过交河、龟兹、疏勒、大宛最终到达安息和大秦。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南海为中心,所以还被成为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早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在三国和隋朝时期的到了发展,在唐宋时期变得愈加繁荣。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国的重要陆上商业贸易通道,

这条古老的通道是无数先人用血汗打通的,也正是这条通道的形成为最早的世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这条路线最早是贩卖中国丝绸的,所以被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世界遗产。 古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说起古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人们普遍会联想到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体系变化,事实上,随着朝代的更迭,政治条件的改变,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几次通绝,两千多年间也历经了巨大的变革。 自两汉时期到大明王朝,约一千五百年的岁月里,丝绸之路一直承担着中国内地与西域、欧亚各国间文化和经贸往来的桥梁作用,尤其是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初的西汉,这条路将世界最强盛的四个文明国度紧密相连,从此,中国、贵霜、安息和罗马唇齿相依,经贸交流达到空前繁荣,这个时期,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通畅期。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地缘政治呈分裂状态,丝绸之路虽然依然承担着它作为贸易与文化交流国际通道的作用,其政治意义却弱化了许多。所以,政治环境的变迁,无疑是古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之一。 而至盛唐时期,丝绸之路重新繁荣,其辉煌一度达到了巅峰,令当时的长安成为举世瞩目的繁华国际大都会。这盛唐繁荣景象,一直持续到唐代后期,西北地区被少数民族控制,随即五胡乱华烽烟四起,使丝绸之路再次陷入闭塞期,长达四百年之久,直到蒙古草原崛起,横跨欧亚的蒙元帝国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饱经风霜的丝绸之路才得以再次展现繁荣。 明代与西域各国长期交往,那一时期的西方世界已进入工业革命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我们都知道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曾经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它推动着东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融合,这条道路就是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的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随之演变而来的“海上丝绸之路”。那么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又是在哪里呢? 事实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时候,就有一条以中国徐闻港以及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但是要问到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在哪里的问题时,我只能说,每个时期的起点是不一样的。 对于目前的海上丝绸之路来说,它是主要有两条起航线的,他们分别是: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而这两条航线却是形成于秦汉的时期,发展是在于三国隋唐时期,繁荣是在唐宋时期,到明清的时候就有了些转变,但那时这条贸易通道就已经成为了最古老的海上航线。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各个时期也是不同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就包括了徐闻、合浦、临海、广州和泉州等等城市。在汉代的时候,“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也就是起点是在——徐闻古港,后来从公元3世纪30年代开始,就被广州取代了徐闻、合浦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在宋末时期到元代的时候,广州又被泉州所取代,并且与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在明朝初期的时候,由于实行的海禁政策,以及受到战乱的影响,泉州开始衰败,渐渐由漳州月港所取代。 海上丝绸之路时间 在历史上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一个名词叫做“海上丝绸之路”,而它指得就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而这一通道所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海上丝绸之路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据说在2000多年前的时候,一条以中国徐闻港以及合浦港等港口做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可想而知,海上丝绸之路早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但至于具体是什么时候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谈海上丝绸之路

谈海上丝绸之路 现代社会,我们要去一次西亚、欧洲,坐飞机也只不过十几个小时。然而在古代,不要说飞机,连火车,汽车都没的时代,人们的交流就相当不方便。 到了西汉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应运而生。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起点是福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作为往来的途径,最方便的当然是航海,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这就是我们称为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是个海洋古国,海洋是华夏民族赖以生存的“蓝色国土”,蔚蓝的大海不但给我国沿海地区人民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带来丰富的食物资源,更重要的是华夏民族通过海洋展开了与世界各国的来往和交流合作,不断走向世界,并在世界民族之林不断强大起来,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南方富有鲜明色彩的蓝色文化——海洋文化,创造了可以跟中原文化所创造的文明相媲美的海洋文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千百年来,我们对中国南方这些文化积淀和文明成果的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使中国南方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的内涵及其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揭示和评价,这也成为我国文化史学和文明史学领域的一个缺笔。文化遗存可以“补史之缺,续史之无”。研究开发中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存,撩起中国南方海洋文化史古老而神秘的面纱,解开我国海洋文明史上许许多多不解之谜,重新审视我们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在浩瀚的海洋上所创造出来的辉煌历史及其宝贵价值,就可以弥补我国历史研究领域对汉唐时期海洋文化的疏忽和缺陷,丰富我国海洋文化的内涵,充实我国海洋文化史尤其是航海史。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对研究我国古代海上对外贸易史和外交文化,促进今后的对外交往和贸易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福建泉州早在80年代就开始大力发掘南宋时期开拓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文化优势,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和支持。所以几十年来,中国南方古代对外贸易史一直被认为起始于南宋的福建泉州。这样一来,不但让人忽略了我国汉唐时期甚至更早时期的对外贸易港口,就连广州这个北宋时期最繁荣的对外贸易港口也几乎被忘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考古研究终于纠正了学术界误认为福建泉州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最早始发港”的说法,得出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出口港是广东徐闻的结论,把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古代对外贸易史向前推长一千多年,填补了我国古代海上对外贸易史的一项空白。进一步研究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把汉朝时期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人民与东南亚、西亚地区往来的历史风貌再现在世人的面前,不但能让世人领略到我们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起点徐闻县是广东最早的县治之一,远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经设置。它位于雷州半岛南端,与海南岛隔海相望。汉武帝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终于先后开辟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 1.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白仑河口南北沿海航线。 2.从山东沿岸经黄海通向朝鲜、日本。 3.海上丝绸之路:徐闻、合浦航线。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公元前114年)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贸易信道--陆上"丝绸之路"。 历史渊源 我国自古以丝绸(Seres)闻名于世,古希腊人把丝叫作ser,就是从"丝"字读音而来的,"Seres"(制丝的人)以后被引申为产丝的地方--中国。古希腊人曾把中国称为赛里斯(seres)。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丝绸远销至大秦(即罗马帝国),但要经过亚洲西部古国安息(占领有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商人转销。罗马人希望能找到海上信道至中国。汉武帝时,大秦国曾入贡。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大秦国贡花蹄。其色骏,高六尺,尾环绕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莲花,善走多力①。 汉代的徐闻口岸具体地点有讨网港、磨丰港、博涨港、沓水港、三塘四塘港、三墩港、港头港、新地港、鲤鱼港一带,面积很大,码头众多。古谚有云:"欲拨贫,诣徐闻"。意思是要脱贫致富,就到徐闻去。可见当时是一个多么繁忙兴旺富庶的商业港口。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海船经南海,通过马六甲海峡在印度洋航行的真实写照。即自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往南海通向印度和斯里兰卡,以斯里兰卡为中转点。中国从此处可购得珍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等。中国的丝绸(杂缯)等由此可转运到罗马,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丹敦遣使自日南徽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后汉书·西域传》)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这种友好往来,突破了斯里兰卡的中转,是接通了海上远洋东西航线直接进行的。 历史意义 汉武帝结束了秦始皇的到闭政策,大举对外经商交往。然而,按汉代的造船技术,未能造出足可抗拒大洋浪涛的大型船只,海上交通只能靠近海航行。中国大陆最

古“海上丝绸之路”有哪几个始发港

古“海上丝绸之路”有哪几个始发港?——被遗忘了的合浦 xx 开放改革的当代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国门,让国人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然而,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便打通了通往亚非各国的大门,其通往所经的路线,就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路(下简称丝路)。这条古老的、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丝路,以它特有的历史魅力,在二十世纪下半叶,重新引起国内外旅游者的兴趣。 1981年6月,阿曼?苏哈尔?号仿古木帆船沿着古代阿拉伯航海家的航线,穿越印度洋,出马六甲海峡,经南海驶向中国海上丝路始发港之一的广州,历时216天,行程6000海里。 1999年3月19日,以索弗亚为领队的四位英国刚毕业的女大学生,骑着最原始的交通工具骆驼,从土库曼斯坦出发,经240天艰苦的旅途,到达古城西安,英国首相布莱尔和英国人民,为四个姑娘走完陆上丝路的壮举而感到自豪。1985年前后,福建泉州则抓住其自南宋便开始的丝路始发港的优势大做文章,直接与当年丝路通商国开展商务和旅游往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这样一来,开发丝路便成为我们各有关城市和港口的一大经济热点。?后起之秀?的北海现在也关注这一领域的开发。为此笔者就一些问题浅谈个人的看法。 一“浅谈”的起因 最近,笔者收到市政协文史委发来的一份材料,是 2000年6月3日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的一份建议《应当重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下简称《开发》)。《开发》的作者是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大黄伟宗教授。该文主要是报道广东组织一批各方面的专家在广东考察海上丝路后,就如何开发的问题建言献策。但笔者看完《开发》文中有关反映我国古代丝路始发港的问题时,感觉到合浦作为始发港之一的历史事实被人遗忘了,如文中在介绍福建泉州大做其是丝路始发港的文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