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健康养殖控制技术

关键控制技术一: 消毒清塘与生物降解

清塘的目的是为消除养殖隐患,是健康养殖的基础工作,对种苗的成活率和生长健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清塘必须把好三关:

第一关,消毒灭菌除杂(杀死病原菌及杂鱼杂虾杂蟹等):可选用绿康露、保底安、漂白粉、生石灰等,在使用生石灰时必须根据池塘酸碱度掌握合适的用量;使用漂白粉要根据池塘排水多少决定用量,防止用量过大把塘内螺蛳杀死。绿康露消毒杀菌作用强,使用方便,一瓶可用3~4亩,同时不会给螺蛳造成任何伤害。

第二关,解毒:降解消毒药品的残毒以及重金属、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甲烷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毒性,可在消毒除杂的五天后泼洒卓越净水王或解毒超爽。

第三关,生物净化:解毒3~5小时后,即可采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卓越黑金神、水底双改、灵活100、粉剂活菌王任意选其中两种复配浸泡后全池泼洒,分解消毒杀死的各种生物尸体,避免二次污染,消除病原隐患。

如果不用有益微生物对消毒杀死的生物尸体进行彻底的分解,清塘就不彻底,具抗体的病原微生物待消毒药效过期后就会复活,并利用残留的生物尸体作培养基大量繁殖。前期,恰好是河蟹蜕壳最频繁的时期,蜕壳时的河蟹活力弱,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差,病原微生物极易侵入蟹体,容易引发病害。所以培植有益微生物种群,不仅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消除健康养殖隐患,还可将塘底有机物和生物尸体通过生物降解转化成藻类、水草所需的营养盐类,为肥水培藻、强壮水草奠定良好的基础。

清塘三关(消毒、解毒、生物净化)关关重要,类似于建房打基础,地基打得扎实,高楼才能安全稳固,否则,就有可能酿成“豆腐渣”工程的悲剧,养蟹也一样,基础细节做得不扎实,就会增加养殖风险,甚至酿成排塘的后果。

关键控制技术二:肥水培藻、保健养苗

放苗前的肥水培藻(施基肥)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该环节不仅关系到苗的成活率,苗的健康状况,还关系到养殖过程中河蟹的抗应激和抗病害的能力及河蟹回捕率高低,更关系到养殖产量乃至养殖成败。

肥水就是为了培育良好的藻相,良好的藻相既能解毒、净水(吸收水体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又产氧(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大量的溶解氧,水体中70%左右的氧是藻类和水草产生的),还是蟹苗喜食的天然优质饵料(无论是藻本身的营养或是食藻的浮游动物,对苗期的营养保健作用是其它任何人工饵料不可比拟的)。

水质和藻相的好与坏,对养殖对象的应激反应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水质爽活、藻相稳定,溶氧和pH值通常是正常稳定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重金属一般不会超标,养殖对象在这种环境里才能健康生长。反之,水质条件差,藻相不稳定,则水中有毒害的物质就会增加,溶氧偏低,pH值不稳定,养殖对象容易应激生

病。

如何才能培育出优良的水质和藻相呢?

施足基肥是关键。近两年来,很多成功的养殖户,他们都认为基肥不施足,肥力就不够,营养供不上,藻相活力弱,新陈代谢的功能低下,水质容易清瘦,不利于蟹苗健康生长。通常采用1包酵素钙肥+1桶六抗培藻膏+1包特力钙混合加水可用8~10亩,2天后,用粉剂活菌王(用量为2包3~4亩)稳定水色。勤追肥保水色,在投苗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前10天,每3到5天追一次肥,后二十天每7~10天追一次肥,少量多次,既可保证藻相营养的供给,也可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浪费,或者导致施肥太猛,水质过浓,不便管理。通常采用六抗培藻膏或藻幸福追肥,六抗培藻膏每桶用8~10亩,藻幸福每桶用6~8亩,然后用黑金神和粉剂活菌王锁定水色,用量为1包黑金神配2包粉剂活菌王浸泡后用8~10亩。

在做基肥培藻时,经常会遇到肥水困难的麻烦事,究其原因,归纳为以下10种:

一.春季蟹池水温低,光照弱;

二.重金属含量超标;

三.亚硝酸盐偏高,pH值偏高或偏低(9.0以上或7.0以下);

四.消毒药的残留过大;

五.用井水做水源;

六.用受过工业污染的水源;

七.底质老化,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

八.泥浊、藻种缺乏;

九.塘底有青苔、丝状藻、泥皮;

十.新塘缺乏有机质。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通过技术服务平台,与行业中资深的经验人士沟通交流,现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介绍给大家。

第一. 春季蟹池水温低,光照弱,肥水困难。水温低,光照弱,空塘时间长,清塘药残难以消除,有机质缺乏等都会对肥水培藻产生不利影响。多数养殖户不明个理,盲目施肥,甚至猛施肥,将大量的鸡粪往塘里撒,仍不见有太明显的效果(施鸡粪肥易导致中后期塘底泥皮、青苔、丝状藻发生,造成问题水质、问题底质、引发河蟹病害)。

如水温太低,藻类生长会受到抑制,如采用无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培藻,都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水温低,养分易向下沉入塘底,由于底泥中有机质缺乏,养份易渗漏流失,有的养份结晶于底泥中,水表层的藻类很难吸收到养份,所以肥水培藻很困难。

建议措施:(1)用净水王解毒,每瓶3~5亩;(2)施基肥:解毒后第二天按5~8亩将1包酵素钙肥和2瓶藻激活配1桶六抗培藻膏使用;(3)追施肥:肥水3天后,再按8~10亩将1包卓越黑金神和2瓶藻激活配合1桶藻幸福或者1桶六抗培藻膏追肥。由于水温低,肥水难度大,常规肥水很难见效。采用上述方法虽然成本略高,但肥水和稳定水色的效果明显,有利于蟹苗的健康养殖。

第二.重金属含量超标,影响肥水效果。可按第一种问题的处理方法操作。

第三.亚硝酸盐偏高,pH偏高或偏低,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可采用亚硝快克配合六抗培藻膏降亚硝酸盐,用法:将亚硝快克与六抗培藻膏加10倍水混合浸泡3小时左右全池泼洒,每亩水面1米水深将亚硝快克1包加六抗培藻膏1公斤使用。2.施基肥:第二天按5~8亩将1包酵素钙肥

和2瓶藻激活加1桶六抗培藻膏加水混合全池均匀泼洒;3.追施肥:肥水3~4天,用卓越黑金神浸泡后配合藻激活、藻幸福或者六抗培藻膏追肥稳定水色。4.pH 值偏高或偏低,影响肥水效果时,建议措施:当pH值偏高时,按6~8亩将六抗培藻膏1桶、净水王2瓶、红糖5斤混在一起降pH值。当pH值偏低时,用生石灰或熟石灰调高pH值,用量根据pH值的情况酌情而定。可在5~10公斤/亩用量范围选择,待pH值调至8以后,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参照“第一”种方法。

第四.消毒药的残留过大,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消毒清塘后,适当延长空塘曝晒时间,一般为一周2.用卓越解毒超爽解毒,每瓶用3亩;3.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采用"第一"种方法。

第五.用井水做水源,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进水后开增氧机曝气三天;2.用净水王解除重金属,每瓶2~3亩;3.解毒3小时后,引进5公分含藻新水;4.引进含藻新水后即可按“第一”种方法操作。

第六.引用受过污染的水源,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用净水王解毒,每瓶2亩;2.解毒3小时后,引进5公分含藻新水,再按“第一”种方法操作。

第七.底质老化,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先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解毒,每瓶3~4亩;2.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采用“第一”种方法。

第八.泥浊,藻种缺乏,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用净水王解毒,每瓶3亩;2.解毒3小时后,引进5公分含藻新水,再按“第一”种方法操作。

第九.塘底有青苔、泥皮、丝状藻,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将黑金神配合粉剂活菌王加藻健康(无需加红糖)混合浸泡3~12小时后全池泼洒,1包黑金神加2包粉剂活菌王用3~5亩(如塘底青苔和丝状藻太多,先用人工尽可能捞干净,再采取上述方法处理,既安全,效果又明显,如用化学药品消除青苔和丝状藻,蟹苗会产生药害,对肥水不利,对已栽水草不利,不宜采用)。2.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采用“第一”种方法。

第十.新塘,缺乏有机质,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先引进3~5cm的含藻种的水源;2.泼洒卓越黑金神和粉剂活菌王,用法:黑金神1包、粉剂活菌王2包、藻健康1包加水混合浸泡,用3~5亩;3.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采用“第一”种方法。

肥水培藻,保健养苗,关系到苗的成活率,关系到养殖产量和养殖成败,所以,在处理上述肥水培藻疑难杂症时,方法虽然有些麻烦,成本上有些偏高,但我们强调的是良好的作用效果,否则,春季的肥水培藻做不好,养蟹的问题就多了。因此,我们务必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千万不可“偷工减料”。

关键控制技术三:优选蟹苗

目前,养蟹生产中流通的蟹苗,其繁育亲本有长江蟹,辽蟹,瓯蟹等之分。不同品系的河蟹在不同的养殖环境中其个体大小生长性能存在不同的特点。因此在不同地域养殖河蟹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养殖,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选择优质蟹苗的关键控制点:

①选择本地培育的优质苗;一般土池培育的的蟹苗较工厂化培育的蟹苗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在同等条件下,应选土池培育的蟹苗为首选。

②苗龄已达6日龄以上,淡化超过4日,盐度降至3左右,并已维持1日以上,大小均匀比例达80~90%的蟹苗(以重量推算:淡化2~3日,20万只/kg;4~5日,16万只/kg; 6~8日,12万只/kg);不选淡化时间不够、个体太小或大小不均的“嫩苗”和“花色苗”。

③选择品系纯正、苗体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洁不沾污物、色泽鲜亮、活动敏捷的蟹苗;苗为整齐的淡黄色、晶莹透亮,黑色素均匀分布;不选体表和附肢有聚缩虫或生有异物的不健康苗;不选壳体半透明、泛白的“嫩苗”或深黑色的“老苗”。

④手抓一把蟹苗,甩干水后,轻握有弹性感、沙粒感和重感;放在耳朵边,可听见明显的沙沙声;轻握再放开,能迅速四处逃散,无结团和互相牵扯现象,则为健康苗,否则为劣质苗。

⑤将捏成团的蟹苗放回水中,马上分散游开,而不结团沉底;连苗带水放在手心,苗能带水爬行而不跌落。

⑥观察蟹苗在水中游泳的活力和速度的快慢;选择在水中平游,速度很快,离水上岸后迅速爬动的健康苗;不选在水中打转、仰卧水底、行动缓慢或聚在一团不动的劣质苗。

⑦蟹苗胃里有饵,但不多;蟹苗过秤时应无残饵杂质和死苗,苗在网箱应沥水后过秤(含水分适量,过秤时以不滴水为准).

⑧仔细观察苗池中死苗数量的多少,如池中死苗多,则尚存活者也是病苗。(室内干湿法模拟实验:干法是将露出池的蟹苗称取1~2克,用湿纱布包起来或撒在盛有潮湿棕片的玻璃容器内放在室内阴凉处,经12~15小时后的检查,若80%以上的蟹苗都是活跃爬行,说明质量较好,可以运输。湿法是将出池蟹苗称取0.5~1克放在小面盆和小木桶中加少量水,观察10~15小时,成活率在85%以上,证明蟹苗质量较好,可以用塑料袋充氧进行长途运输。)

(蟹种选择标准:

①应选一龄扣蟹苗,不选性早熟的二龄苗和老头蟹苗;

②选择品系纯正、苗体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洁不沾污物、色泽鲜亮、活动敏捷的蟹苗;

③随机挑3~5只蟹苗把背壳扒去,鳃片整齐无短缺、鳃片淡黄或黄白,无固着异物、无聚缩虫、肝脏呈菊黄色,丝条清晰者为健康无病的优质蟹苗;若鳃片短缺、黑鳃、烂鳃、肝脏明显变小,颜色变异无光泽为劣质苗、带病苗;蟹种规格在100~200只/千克(即6~10克/只)的二龄河蟹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放养600~800只。)

(二)13种劣质蟹苗不宜购买

1.非长江水系的蟹苗种:辽、浙、闽蟹苗种如果移到长江水系中养殖,其生长缓慢、早熟现象明显、个体偏小、死亡率高、回捕率低。这类苗种形体近似方圆,背甲颜色灰黄,腹部灰黄且有黄铜水锈色,额齿较小且钝。

2.药害苗:人工育苗时反复使用土霉素等抗菌素药物,可造成蟹苗蜕壳变态为子蟹后,身体无法吸收钙质,甲壳无法变硬,常游至池边大批死亡。

3.蜕壳苗:如果蟹苗中已有部分蜕壳变态为一期子蟹,不能购买,否则在运输后,蟹苗会大量死亡。

4.花色苗:蟹苗体色有深有浅,个体有大有小。这种蟹苗,如果是天然苗,可能混杂了其它种类的蟹苗。如果是人工繁殖苗,是蟹苗发育不整齐,在蜕壳时极易自相残杀。

5.海水苗(指未经完全淡化的蟹苗):蟹苗淡化不彻底,如将它们直接移入淡水中培育,无论是天然苗还是人工苗都会昏迷致死。判断方法如下:未淡化好的苗杂质和死苗较多;颜色不是棕褐色,夹有白色;用手指捏住蟹苗3至5秒放下后,活动不够自如,爬行无力或出现“假死”。

6.待售苗:一些育苗单位因蟹苗育成后没能及时找到买主,只能在较低温度的育苗池中保苗。保苗时间过长,大量细菌原生动物进入蟹体内,这种蟹苗一旦进入较高温度的培育池中,会很快蜕壳,大部分外壳虽蜕下但旧鳃丝不能完全蜕下,蟹在水中无法呼吸氧气而上岸,直至干死。

7.嫩苗:蟹苗体呈半透明状,头胸甲中部具黑线。这种蟹苗日龄低,甲壳软,经不起操作和运输。

8.高温苗:在人工育苗时,有的为了缩短育苗周期,降低成本,用升高水温来加速蟹苗变态发育。升温育成的蟹苗,对低温适应能力差,到子蟹培育阶段成活率低。

9.早熟蟹苗:有的蟹苗虽小(只有25克)但性腺已经成熟,开春后直至第一次脱壳时会逐渐死去。这种蟹前壳呈墨绿色,雄蟹螯足绒毛粗长发达,螯足一步足刚健有力,雌蟹肚脐变成椭圆形,四周有小黑毛。

10.小老蟹苗(又称“懒小蟹”、“僵蟹”):已在淡水中生长二秋龄,因某种原因未能长大,之后也很难长大。一般性腺已成熟,所以背甲发青,腹部四周有毛,夏季易死亡,回捕率很低。

11.病、残蟹苗:病蟹四肢无力,动作迟钝,入水再拿出后口中泡沫不多,腹部有时有小白斑点,残蟹缺肢少足,或有其它损伤。病、残蟹不易饲养管理。断肢河蟹虽能再生新足,但商品档次下降。

12.咸水蟹苗:这种蟹在海边长大,它的外表和正宗蟹种没有明显区别,但如果把咸水蟹放在淡水中一段时间,则有的死亡,有的爬行无力,有的则体色改变。

13.氏纹弓蟹苗(又称铁蟹、蟛蜞):淡水河中较多,长不大(最大50克),品质差。因其幼体外形和中华绒螫蟹酷似,所以常有人捕来以假乱真。稍加注意,不难发现:氏纹弓蟹背甲方形,步足有短细绒毛,色泽较淡。

(三)掌握蟹种和“小老蟹”的鉴别方法

在选择蟹种的时候,要避免性早熟蟹。河蟹性早熟就是在其尚未达到商品规格时,已由黄蟹蜕壳变为绿蟹,性腺发育成熟,在盐度变化的刺激下,能够交配产卵繁殖后代,这种未达商品规格就性成熟的蟹通常被称为“小老蟹”。“小老蟹”个体规格约为每公斤20只~28只,因其大小与大规格蟹种差不多,难以将它们区分开来。而如果将这种“小老蟹”作为蟹种笫二年继续养殖时,不仅生长缓慢,而且易因蜕壳不遂而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损失。因此,掌握蟹种和“小老蟹”的鉴别方法对于河蟹养殖生产至关重要。现介绍一些较为简便易行的鉴别方法供养殖参考:

看腹部:正常蟹种,不论雌雄个体,腹部都狭长,略呈三角形,随着生长,雄蟹的腹部仍然保持三角形,而雌性蟹腹部却逐渐变圆,所以选购蟹种,要观看腹部,如果都是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的蟹种,即为正常蟹种,如果蟹种腹部已经变圆,且圆的周围密生绒毛,即有可能是性腺成熟的蟹种。

看交接器:观看交接器是辨认雄蟹是否成熟的有效方法,打开雄蟹的腹部,发现里面有两对附肢,着生于第一至第二腹节上,其作用是形成细管状的第一附肢,在交配时1对附肢的末端紧紧地贴吸在雌蟹腹部第五节的生殖孔上,故雄蟹的这对附肢叫交接器。正常的蟹种,交接器为软管状,而性成熟蟹种的交接器则

为坚硬的骨质化管状体,且末端周生绒毛,交接器是否骨质化是判断雄蟹是否成熟的条件之一。

看螯足和步足:正常蟹种步足的前节和胸节上的刚毛短而稀.而在成熟蟹种上表现粗长,密稠且坚硬。

看性腺:打开蟹种的头胸甲,若是性腺成熟的雌蟹,在肝区上面有2条紫色长条状物,这就是卵巢,肉眼可清楚地看到卵粒。若是性成熟的雄蟹,肝区有2条白色块状物,即精巢,俗称蟹膏。若是正常蟹种,打开头胸甲只能看到黄色的肝脏。

看背甲颜色和蟹纹:正常蟹种的头胸甲背部的颜色为黄色,或黄里夹杂着少量淡绿色,其颜色在蟹种个体越小时越淡,性成熟蟹种背部颜色较深,为绿色,有的甚至为墨绿色,蟹纹是蟹背部多处起伏状的俗称,正常蟹种背部较平坦,起伏不明显,而性成熟蟹种背部凹凸不平,起伏相当明显。

称体重:个体重小于15克的扣蟹基本上没有性早熟的;“小老蟹”体重一般都在15克~50克之间。选择蟹种时,在北方宜选择体重10克~15克的蟹种,在南方一般选用5克左右的,这样既能保证达到上市规格,又可较好地避免选中“小老蟹”。

(四)蟹苗的运输

蟹苗运输多采用干运法,也有采用塑料袋装的湿运法。

1.蟹苗用干运法所需自然条件: 一是保持运输箱内湿润,不能干枯。在运输途中要选择人可食用的清洁水,用喷雾器喷洒如雾状,湿润蟹苗。二是运输时要选凉快一点的时候运,天气太热了不行,容易造成死亡。据试验,蟹苗离水24小时,成活率达90%以上;离水36小时,成活率为60%~80%;离水48小时以后,成活率约为30%。因此,在运输途中如果气温高、通风好、水分蒸发快,就会严重影响运输的成活率。

2.蟹苗运输箱的制作与装运:箱体长60厘米×宽45厘米×高10厘米,箱的四个侧面要开纱窗,纱窗大为4厘米×(15~30)厘米,纱窗均用塑料纱布或者用聚乙烯丝织网制作,网目为1毫米左右,以不跑蟹苗和能通畅的交换气体为宜。也可用竹篾编成箩筐(50厘米×50厘米×50厘米),筐内垫上蒲包,再垫上嫩水花生枝叶,放上蟹苗(以不能爬动为宜),加盖扎牢起运。

3.装箱注意事项:

①运输箱装运时,要防晒、防雨淋,苗小、体弱经不起这种折腾,应保持湿润、通气与阴凉。

②如果将蟹箱套叠成一大箱,大箱内也不要装得太多(5箱左右),这大箱内约装蟹苗1千克左右即可。

③设置专人使用喷雾器给蟹苗洒水。

④如路程太远,运输时间超过了36小时,建议在途中选择水源条件好的、水质好的地方暂养,再起运时除去死蟹。蟹苗运输要记牢,保持湿润很重要;运到池边先湿水,水温一致再放苗。

(五)蟹苗放养:

为了预防蟹苗入池后引起应激死亡或成活率低,必须提前做好防抗应激工作。

1.放苗入池前,首先要检测养成池塘的水质条件(水温、pH值、盐度、溶解氧等)及饵料生物的数量。要尽可能使蟹苗在养成池的水质条件与育苗池尽量保持一致(一般要求盐度相差不超过5度,pH值不超过0.3,温差不超过3℃)。

2.解毒抗应激:由于现在养殖水源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放苗前解毒和抗应

激非常必要,在放苗前1天全池泼洒1瓶解毒超爽+2包蟹立安+1瓶离子对钙(可用8亩)。

3.水温低于15℃不要放苗,放苗时间宜选择在晴天的早上或傍晚;尽可能避开暴风雨天气。如果放苗后5天内有暴风雨,则应在池面水草多的地方放些芦席、草帘等遮盖物。放苗时,应先将运抵的蟹苗连箱浸入池水后浸泡2—3分钟即提出水面静置,或用池水喷淋后静置5~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蟹苗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再在池面的上风处,把蟹苗连箱沉在水面,任其自行游入池中,可以提高蟹苗的抗应激能力和成活率。放苗时,池水深度以不超过30~40cm为宜,进水应用40目筛绢网布过滤,以免野杂鱼及敌害生物随水而入。

关键控制技术四:选草健草

(一)栽培水草的意义:

俗话说“要想养好蟹,应先种好草。”“蟹大小,多与少,看水草”,由此可见,水草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河蟹的规格和产量,这是因为水草不仅是河蟹不可或缺的植物性饵料,并为河蟹的栖息、蜕壳、躲避敌害提供良好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水草在调节养殖塘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溶氧状况上作用重大,然而目前许多养殖户由于水草栽种品种不合理,养殖过程中管理不善等问题不但没有很好的利用水草的优势,反而因为水草存塘量过少、水草腐烂等使得池塘底质、水质恶化、河蟹缺氧上草甚至出现死亡现象。因此,在养蟹过程中栽植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水草的作用主要有:

①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A.水草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及纤维素等河蟹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饵料(不过从水草蛋白质、脂肪含量看,很难构成河蟹食物蛋白、脂肪的主要来源,因而必须依靠动物性食物);水草茎叶中往往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B等,这可以弥补投喂谷物和配合饲料多种维生素的不足;河蟹经常食用水草,能够促进消化,保证胃肠功能的正常运转;与其他饵料相比,水草还具有鲜、嫩、脆的特点,便于取食,具有很强的适口性;此外,水草中还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钙的含量尤其突出,能够补充蟹体对矿物质的需求。B.水草还有利于浮游生物和昆虫、小鱼虾的繁衍,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的作用。

②净化水质:河蟹喜欢在水草丰富、水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在池中栽植水草,有洁净水质、吸收水中氨氮,减轻池水富养化程度,增加透明度,调节PH 值的作用。

③增加溶氧:通过水草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为河蟹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相对稳定的水质是河蟹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与鱼类相比,河蟹等甲壳动物对水质条件的要求更高些,它们对污染的水体反应比鱼类敏感得多。河蟹适宜在微碱性水中生长.酸性水中不利于河蟹蜕壳变态。池塘中栽植水草,不仅可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氧气,同时可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以及有机物质,对稳定水质起着重要作用。

④调节水温:养蟹池最适宜河蟹生长的水温是20~28℃。水温低于20℃或高于28℃,都会使河蟹摄食量减少,活动变慢。若水温再有变化,河蟹多数就会潜入泥底或进入洞中穴居,影响生长。在池中栽植水草,夏天能够遮阳降温,保证河蟹生长在适宜的水温中,并能相应地延长其生长期,有效预防性早熟.。

⑤隐蔽作用:河蟹只能在水中作短暂的游泳,平时均在水域底部爬行,特别是夜间,常常爬到各种浮叶植物上休息和嬉戏,因此水草是它们适宜的栖息场所。

栽种水草,还可以减少河蟹相互格斗,是提高各期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保证。更重要的是河蟹周期性蜕壳变态时,常附于水草的茎叶上,因此有助于它们蜕壳。蜕壳之后的软壳蟹需要几小时静伏不动的恢复期,待新壳渐渐硬化之后,才能开始爬行、游动和觅食。在此期间,如果没有水草作掩体,便会受到硬壳蟹和某些鱼类(如鲤鱼、草鱼、青鱼、乌鳢等)的攻击或残食。河蟹的生长靠蜕壳来完成。而河蟹蜕壳时喜欢在水位较浅、水体安静的地方进行。因为浅水水压较低,安静可避免惊扰,这样有利于河蟹顺利蜕壳。池中移栽水草正好能满足河蟹的这一要求,使河蟹在蜕壳时能够选择水草丛生的安宁环境。池中移栽水草还可以使河蟹平常遇到老鼠、水蛇等敌害时,容易逃脱,便于隐藏,免遭敌害的袭击。

⑥提高河蟹品质。池塘通过栽植水草,一方面能够使河蟹经常在水草上活动,另一方面又使水质净化,水中污物减少,使养成的河蟹体色光亮,利于品质的提高,保证较高的销售价格。

(二)水草的选择

河蟹养殖中常种植的水草有: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这四种水草都是沉水性植物,也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可用于养殖河蟹的水草良种。

1.轮叶黑藻(又名节节草、温丝草):

优点:喜高温、生长期长、适应性好、再生能力强,河蟹喜食,适合于光照充足的池塘及大水面播种或栽种。轮叶黑藻被河蟹夹断后能节节生根,生命力极强,不会败坏水质。

种植和管理:

①枝尖插植繁殖。轮叶黑藻属于"假根尖"植物,只有须状不定根,在每年的4~8月,处于营养生长阶段,枝尖插植3天后就能生根,形成新的植株。

②营养体移栽繁殖。一般在谷雨前后,将池塘水排干,留底泥10~15厘米,将长至15厘米的轮叶黑藻切成长8厘米左右的段节,每亩按30~50公斤均匀泼洒,使茎节部分浸入泥中,再将池塘水加至15厘米深。约20天后全池都覆盖着新生的轮叶黑藻,可将水加至30厘米,以后逐步加深池水,不使水草露出水面。移植初期应保持水质清新,不能干水,不宜使用化肥,可用健草养螺宝定根健草。如有青苔滋生,黑金神和粉剂活菌王消除青苔。

③整株种植。在每年的5~8月,天然水域中的轮叶黑藻已长成,长达40~60厘米,每亩蟹池一次放草100~200公斤,一部分被蟹直接摄食,一部分生须根着泥存活。水质管理:白天水深,晚间水浅,减少河蟹食草量,促进须根生成。

2.金鱼藻(渔民称为狗尾巴草):

优点:耐高温、蟹喜食、再生能力强,缺点:旺发易臭水。根据这一特点,金鱼藻更适合在大水面中栽培。而且水草旺发时,要适当把它稀疏,防止其过密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出现死草臭水现象。

种植和管理:

金鱼藻的栽培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在每年10月份以后,待成蟹基本捕捞结束后,可从湖泊或河沟中捞出全草进行移栽。这个时候进行移栽,因为没有河蟹的破坏,基本不需要进行专门的保护。用草量一般为每亩50~100公斤。二是每年5月份以后可捞新长的金鱼藻全草进行移栽。这时候移栽必须用围网隔开,防止水草随风漂走或被河蟹破坏。围网面积一般为10~20平方米1个,每亩2~4个,每亩草种量100~200公斤。待水草落泥成活后可拆去围网。三是在河沟的一角设立水草培育区,专门培育金鱼藻。培育区内不放养任何草食性鱼类和河蟹。10月份进行移栽,到次年4~5月份就可获得大量水草。每亩用草种量50~

100公斤,每年可收获鲜草5000公斤左右,可供25~50亩水面用草。

栽后管理。一是水位调节。金鱼藻一般栽在深水与浅水交汇处,水深不超过2米,最好控制在1.5米左右。二是水质调节。水清是水草生长的重要条件。水体浑浊,不宜水草生长,建议先用生石灰调节,将水调清,然后种草,发现水草上附着泥土等杂物,应用船从水草区划过,并用桨轻轻将水草的污物拨洗干净。三是除杂草。当水体中,特别是大沟中着生大量的水花生、菹草(又称狐尾草)时,应及时将它们清除,以防止影响金鱼藻等水草的生长。

3.伊乐藻:

优点:发芽早,长势快,5℃以上即可生长,在寒冷的冬季能以营养体越冬,在早期其他水草还没有长起来的时候,只有它能够为河蟹生长、栖息、蜕壳和避敌提供理想场所,伊乐藻植株鲜嫩,叶片柔搬,适口性好,其营养价值明显高于苦草、轮叶黑藻,是河蟹喜食的优质饲料,特别是早春秋末生长旺盛、生物量高。缺点:不耐高温,而且生长旺盛。当水温达到30℃时,基本停止生长,也容易臭水,因此这种水草的覆盖率应控制在20%以内,养殖户可以把它作为过渡性水草进行种植。

种植和管理:

①秋冬季或早春栽种1公斤伊乐藻营养草茎,专门种草的池塘当年可产鲜草百吨左右。营养丰富。伊乐藻的干物质占8.23%,粗蛋白质占2.1%,粗脂肪占0.19%,无氮浸出物占2.5%,粗灰分占1.52%,粗纤维占1.9%。据试验,伊乐藻长得好的池塘,蟹生长好,病害少,品质佳。伊乐藻既可作为蟹的优质青饲料,又可作为蟹栖息、隐蔽和蜕壳的好场所,还有助于净化水质、增加溶氧。

②栽培伊乐藻采取茎栽插法,一般在冬春季进行。如冬季栽插须在成蟹捕捞后,抽干池水,让池底充分冻晒一段时间,再用生石灰、茶子饼等药物消毒后进行;春季栽插应事先将蟹种用网圈养在池塘一角,等水草长至15厘米时再放开,否则栽插成活后的嫩芽能被蟹种吃掉,或被蟹的巨螯掐断,甚至连根拔起。栽插方法:将草截断成10厘米左右的茎,象插秧一样,一束束地插入有淤泥的池中,株行距为20厘米×20厘米,栽插要预留一些空白带,作为日后蟹的活动空间,栽插初期池塘保持30厘米深的水位,待水草长满全池后逐步加深池水。

4.苦草(又称为扁担草、面条草):

优点:蟹喜食、耐高温、不臭水,缺点:容易遭到破坏。特别是高温期给河蟹喂食改口季节,如果不注意保护,破坏十分严重。有些以苦草为主的养殖水体,在高温期不到一个星期苦草全部被蟹夹光,养殖户捞草都来不及。如捞草不及时的水体,甚至出现水质恶化,有的水体发臭,出现"臭绿莎",继而引发河蟹大量死亡。

种植与管理:

①苦草一般在清明前后种植,在水温回升至15℃以上时播种,每亩(实际种植面积)播种苦草籽100~150克。精养塘直接种在田面上,播种前向池中加新水3~5厘米,最深不超过20厘米。大水面应种在浅滩处,水深不超过1米,以确保苦草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选择晴天晒种1~2天,然后浸种12小时,捞出后搓出果实内的种子。并清洗掉种子上的黏液,再用半干半湿的细土或细沙拌种全池撒播。搓揉后的果实其中还有很多种子未搓出,也撒入池中。

②种后管理。一是水位调节。苦草在水底蔓延的速度很快。为促进苦草分蘖,抑制叶片营养生长,6月中旬以前池塘水位应控制在20厘米以下。6月下旬水位加至30厘米左右,此时苦草已基本满塘。7月中旬水深加至60~80厘米,8月

初可加至100~120厘米。二是加强饲料投喂。当正常水温达到10℃以上时就要开始投喂一些配合饲料或动物性饲料,以防止苦草芽遭到破坏。当高温期到来时,在饲料投喂方面不能直接改口,而是逐步地减少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增加植物性饲料的投喂量,以让河蟹有一个适应过程。但是高温期间也不能全部停喂动物性饲料,而是逐步将动物性饲料的比例降至日投喂量的30%左右。这样,既可保证河蟹的正常营养需求,也可防止水草遭到过早破坏。三是设置暂养围网。这种方法适合在大水面中使用。将苦草种植区用围网拦起,待水草在池底的覆盖率达到60%以上时,拆除围网。同时,加强饲料的投喂。四是勤除杂草。每天巡塘时,只要发现水面上浮有被夹断的水草,就要把它捞走,以防止其腐烂败坏水质。

经实践证实蟹池中以种植轮叶黑藻为最佳。轮叶黑藻因每一枝节均能生根,俗有“节节草”之称,其再生能力特强,植株被河蟹夹断漂浮水面后能够重新生根而不会死亡,而且河蟹也喜爱采食。伊乐藻亦被生产实践证实是一个优良的养蟹水草品种。该品种生长期长,能再生,冬天亦不会枯萎。

(三)水草的合理搭配

水草在蟹池中的分布要求均匀,种类不能单一,种类要合理搭配。一般情况下,水草覆盖面积约占蟹池的1/3~1/2。蟹池实行复合型水草种植(指水草品种至少在两种以上),不但河蟹品质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养殖产量平均增加20%以上。

①池塘或稻田养殖:在蟹池中种植水草应以沉水性植物(如轮叶黑藻、苦草、菹草、伊乐藻、金鱼藻等)为主,浮水性植物(如紫背浮萍、凤眼莲)为辅。种植面积控制在--沉水性植物,最大不超过2/3,浮水性植物的投放不要覆盖水面面积太大,一般只在池塘的浅水区域,种植面积不超过1/5, 沉水性植物可选择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利用伊乐藻发芽早、长势快的特点,把它作为过渡性水草,为河蟹早期生长提供一个栖息、蜕壳和避敌的理想场所。高温期到来时,要将伊乐藻草头割去,仅留根部以上10厘米左右,防止其死亡后腐烂变质臭水死蟹。这种水草的早期覆盖率应控制在20%左右,高温期逐步淘汰。利用蟹喜食苦草的特点,把它作为河蟹的"零食",以保证河蟹有充足的植物性饲料来源。这种水草的覆盖率应控制在20%~30%,而且为了长期给河蟹供应新鲜可口的"零食",苦草要分期分批播种,错开生长期,防止遭河蟹一次性破坏。利用轮叶黑藻喜高温、蟹喜食、不易破坏的特点,把它作为池塘或稻田养殖类型的主打草进行种植。轮叶黑藻的覆盖率应控制在40%~50%,为河蟹的中后期生长提供一个避暑、栖息、蜕壳和避敌的理想场所。水草种植应距池边3~4米,水草间行株距1~2米。

②河沟或湖泊养殖:以金鱼藻或轮叶黑藻为主,以苦草、伊乐藻为辅。金鱼藻或轮叶黑藻一般种植在浅水与深水交汇处,水草覆盖率可控制在40%~50%。苦草一般种植在浅水处,覆盖率控制在10%左右。"光水塘"如果想在当年培育成草型养殖水体,可在早期种植一些伊乐藻,覆盖率控制在20%左右。高温期将伊乐藻草头割去,仅留根部以上10厘米左右,防止其死亡后腐烂变质臭水死蟹。不论哪种水草,都以不出水面、不影响风浪为好。

(四)栽培水草的方法

栽植水草可在蟹种放养前进行,也可在养殖过程中随时补栽。无论何种水草都要保证不能覆盖整个池面,至少留有池面的1/3作为河蟹自由活动的空间。栽植的水草应随取随栽,决不能在岸上搁置过久,影响成活。蟹池水草,可因地制宜地采取下列几种栽植方法:

①栽插法:这种方法一般在蟹种放养之前进行。简便的方法是:首先浅灌池

水,将轮叶黑藻、金鱼藻等带茎水草切成小段,长度约15~20厘米,(把切段后的水草在新活菌王100倍的稀释液中浸泡1个晚上),然后向插秧一样,均匀地插入池底。若池底坚硬,可事先疏松底泥;池底淤泥较多,可直接栽插。

栽培伊乐藻采取茎栽插法,一般在冬春季进行。如冬季栽插须在成蟹捕捞后,抽干池水,让池底充分冻晒一段时间,再用生石灰、茶子饼等药物消毒后进行;春季栽插应事先将蟹种用网圈养在池塘一角,等水草长至15厘米时再放开,否则栽插成活后的嫩芽能被蟹种吃掉,或被蟹的巨螯掐断,甚至连根拔起。栽插方法:将草截断成10厘米左右的茎(把切段后的草茎在健草养螺宝100倍的稀释液中浸泡1个晚上),然后象插秧一样,一束束地插入有淤泥的池中,株行距为20厘米×20厘米,栽插要预留一些空白带,作为日后蟹的活动空间,栽插初期池塘保持30厘米深的水位,待水草长满全池后逐步加深池水。

②抛入法:菱、睡莲等浮叶植物,可用软泥包紧后直接抛人池中,使其根或茎能生长在底泥中,叶能漂浮水面。每年的3月份前后,也可在渠底或水沟中,挖取苦草的球茎,带泥抛入池中,让其生长,供河蟹食用。

③移栽法:茭白、慈姑等挺水植物应连根移栽(把根部在健草养螺宝100倍的稀释液中浸泡1个晚上),移栽时,应去掉伤叶及纤细劣质的秧苗,移栽位置可在池边的浅滩处。要求秧苗根部入水在10~20厘米之间。整个株数不能过多,每亩保持30~50棵即可,否则会大量占用水体,反而造成不良影响。

④培育法:青萍等浮叶植物,可根据需要随时捞取.也可在池中用竹竿、草绳等隔一角落,进行培育。只要水中保持一定的肥度,它们都可生长良好。若水中肥度不大,则可用六抗培藻膏兑水泼洒,促进其生长发育。水花生因生命力较强.应少量移栽,以补充其他水草不足之用。

⑤播种法:近年来最为常用的水草是苦草。苦草的栽植采用播种法,对于有少许淤泥的池塘最为适合。播种时水位控制在15厘米,先将苦草籽用健草养螺宝100倍的稀释液浸泡1天,再将泡软的果实揉碎,把果实里细小的种子搓出来,然后加人约10倍于种子量的细沙壤土,与种子拌匀后即可播种。播种时要将种子均匀地撒开。播种量为每公顷水面用种1千克(干重)。种子播种后要加强管理,使之尽快形成优势种群,提高苦草的成活率。

(五)水草的养护:

对于水草,只种不管,不但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且大面积败草时易污染水质,进而造成河蟹死亡。

河蟹养殖前期要求塘口多种草、种足草;中期要求管好草:一是水色过浓影响水草光合作用的,应及时调水或降低水位,增强光合作用。二是水质浑浊、水草上附着污染物的,应及时使用卓越黑金神或粉剂活菌王进行分解。三是水草枯萎、缺少活力的,应及时用健草养螺宝进行追肥和健草;后期要求控好草:一是控制水草的覆盖数量在 50%~60%。二是对水草超出水面的,在6月初割除老草头,让其重新生长出新的水草,形成水下森林。三是在台风季节,适当降低水位,避免水草根茎浮空离底,造成枯烂,污染水质。

水草管理常见的问题:

1.水草老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由于水体中肥料营养供应不足水质不清爽,因而造成污物附着水草,叶子发黄,草头贴于水面上经太阳暴晒,从而停止生长,严重的出现水草(主要是伊乐藻)下沉、腐烂。因此败坏水质、底质。对于以上老化的水草要进行“打头”或“割头”处理后,用1桶健草养螺宝加1袋黑金神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可用8~10亩, 使水草重新生根、促长。

2.水草过密:对于生长旺盛、过于茂盛的水草要进行分块,有一定条理的“打路”处理,一般6~8米打一宽2米的通道以加强水体间上、下水层的对流及增加阳光的照射,有利于水体中有益藻类及微生物的生长,还有利于河蟹的行动、觅食,增加河蟹的活动空间。处理水草后,全池泼洒卓越应激宁(1包可用2~4亩)来缓解河蟹因改变光照、水体环境带来的应激反应。

3.水草过稀:影响水草过稀的情况有:

①水质老化浑浊:水草上附着大量的污泥物,从而阻碍了水草的生长发育,此时先用六控底健康(每包用4亩),第3天用卓越黑金神+健草养螺宝。

②河蟹割草:由于水质的老化浑浊,水体中水草营养供应不足,水体中的河蟹如少量割草属正常,此时,要根据蟹池的实际情况合理投放一定数量的螺蛳,有条件的尽量投放仔螺蛳,并适当增加投料量;同时全池泼洒解毒超爽(1瓶用3~5亩)进行解毒,3小时后使用健草养螺宝1桶加黑金神1袋全池泼洒,可用8~10亩。若河蟹大量割草,那是河蟹是饲料不足或者河蟹开始发病的征兆,可使用绿康露或活性蒜宝进行预防(全池泼洒,1瓶可用3~5亩) ,第2天将卓越黑金神(经浸泡1夜)配合六抗培藻膏使用。

③水草根部腐烂、霉变:养殖过程中由于大量投饵或使用化肥、鸡粪等导致底部有机质过多,水草根部在池底受到硫化氢、氨、沼气等有害气体和有害菌侵蚀下极易腐烂、霉变,使整株水草枯萎、死亡。此种情况要及时处理,第一步先用卓越解毒超爽解毒,全池泼洒用量1瓶3亩。同时内服活性蒜宝(0.5%)、护肝宝(0.5%)、多维(1%)每天1次,连续3~5天。防止河蟹误食此霉变水草中毒。第二步用六控底健康(1包用3~5亩)对已腐烂、霉变的水草进行氧化分解。同时底健康对有害气体及有害菌能起到抑制、减少作用,从而保护健康水草根部不受侵蚀腐烂、霉变。真正实现强壮水草,从根部做起。

④水草的病虫害:特别是黄梅季节期间,是各种病虫繁殖的旺盛期。细心的养殖户傍晚或者早晨可以看到很多的飞虫扑向水面,这些飞虫将自己的受精卵产在水草上孵化。这些孵化出来的幼虫通过噬食水草来获取营养,从而导致水草慢慢枯死。预防水草病虫害,可用活性蒜宝兑水与食醋混合后喷洒在水草上(每瓶活性蒜宝兑水50公斤与2公斤食醋混合后可喷洒2~3亩水草),活性蒜宝是经过天然大蒜发酵的,能有效驱虫和溶化分解虫卵。

⑤高温季节、高密度、高投饵、高排泄、高残留、低气压、低溶氧,水质、底质容易变坏,对水草的健康生长带来不良影响,是河蟹养殖的高危期,建议每5~7天在水草生长区和投饵区抛洒六控底健康或保底安,以解决水质通透,防止底质腐败,消除有毒有害物质(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重金属、有害腐败病菌等),保护水草健康。

(六)蟹池水草“疯长”应对措施:

高温季节,如果蟹池中水草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出现“疯长”、腐烂现象,会导致水质变坏,水中严重缺氧,给河蟹造成危害。对水草“疯长”的蟹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

人工清除:随时将漂浮的水草及腐烂的水草捞出。池中生长过多的水草可以用刀具割除,捞出,割除量控制在水草总量的1/3以下。也可在蟹池中间割出一些草路,让河蟹有自由活动的通道。

缓慢加深池水:发现池中水草生长过快,应加深池水让草头没入水面30厘米以下,以抑制其生长。加水时,应缓慢加入,不能一次加得过多,让水草有个适应的过程,否则会发生死草,适得其反。

使用纳米氧:水草过多的池塘,在天气闷热、气压过低、一时难以割草的情况下,不要临时割草和加换新水,以免搅动池底,让污物泛起。正确的方法是先将纳米氧稀释后泼洒(每瓶用5~6亩),以补充水体溶解氧的不足,或使用六控底健康消除水面张力和水体分层,使池塘里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有机物或气体溢出水面,待天气和气压状况好转后,再割草和加换新水。

调节水质:水草“疯长”的池塘,烂草及污物一般较多,若在大雨过后及人工割除的情况下,短期内水质都会不好,这时应使用绿康露(每瓶用3~4亩)全池泼洒,烂草和污物多的地方适当多洒,第二天上午使用解毒超爽(1瓶用5~6亩),3

小时按6亩将1包卓越黑金神(经浸泡1夜)与蟹立安2包混合后全池泼洒。

关键控制技术五:保健养螺

1.放养螺蛳的意义:

螺蛳的价格较低,来源广泛,蟹池中投放螺蛳可明显降低养殖成本、增加产量、改善品质,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在成蟹养殖池中,适时适量投放活螺蛳,任其自然繁殖,能有效降低池塘中浮游生物含量,起到净化水质、维护水质清新的作用;螺蛳不但稚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利用率较高,是河蟹最喜食的理想优质鲜活动物性饵料, 所以又能为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口的,富含活性蛋白和多种活性物质的天然饵料,可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提高成蟹上市规格。但须提醒注意的是:螺蛳又是虫病菌或病毒的携带和传播者,因此,保健养螺又是健康养蟹的关键所在。

2.选择螺蛳的注意事项:

①选择螺蛳要求个体较大,贝壳面完整无破损,受惊时螺体能快速收回壳中,同时盖帽能有力地紧盖螺口,螺体无蚂蟥等寄生虫寄生。

②螺蛳壳要嫩光洁,壳坚硬不利于后期河蟹摄食。

③引进螺蛳不能在寒冷结冰天气,避免冻伤死亡,要选择气温相对高的晴好天气。

④引进螺蛳,避开血吸虫病易感染地区。如江西省进贤县、安徽省无为县等。3.螺蛳的放养:

分三次放养,总量在800~1200斤/亩。投放时应先将螺蛳洗净,先用绿康露或保底安加100倍水稀释或溶化后对螺体进行消毒杀灭螺蛳身上的细菌及原虫,然后把螺蛳放在新活菌王100倍的稀释液中浸泡1个晚上。投放螺蛳应以母螺蛳占多数为佳(田螺为雌雄异体,母螺左右两触角头相同,而雄螺左右两触角头不同,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一般一冬龄性成熟,卵胎生,繁殖季节为每年3~10月,分批产仔,每次20~50个,每个母螺年产仔100~200个)。

第一次放养:放苗后,投放螺蛳100~200斤/亩,量不宜太大,如果量大水质不易肥起来,就容易滋生青苔、泥皮等。

第二次放养:清明前后,也就是在4月到5月份之间,投放400~500斤/亩,在循环沟里少放,尽量放在蟹塘中间生在水草的板田上。

第三次投放:6~7月份放养200~300斤/亩。有条件的养殖户最好放养仔螺蛳,这样更能净化水质,利于水草的生长。到了6~7月螺蛳开始大量繁殖,仔螺蛳附着于池塘的水草上,仔螺蛳不但稚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利用率很高,是河蟹最适口的饵料,正好适合河蟹旺长的需要。

投放螺蛳前1天,使用六控底健康1包用3~5亩,改善底质,活化淤泥,给螺蛳创造良好的底部环境,减少螺蛳在池塘中所携带有害病菌。三天后使用健草

养螺宝(1桶用8~10亩)来肥育螺蛳,增加螺蛳肉质质量和口感,为河蟹提供优良的饵料、增强体质。

4.保健养螺:

①增强螺蛳的营养适口性:视水质情况,定期将健草养螺宝和特力钙混合使用(1桶健草养螺宝和1包特力钙用8~12亩)。

②高温季节,定期(每5~7天)使用保底安或六控底健康,每包用3~5亩,控制虫病毒和病菌在螺蛳体内的寄生和繁殖,从而大大减少携带和传播。

关键控制技术六:底质、水质的养护与改良

“河蟹养殖,溶氧是核心,健草是基础,培藻是前提,护水是关键,养底是重点”。水质、底质、水草、藻相、溶氧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因此,养水、护草、改底、培藻协调管理很重要。要想养好活爽的水质,必先培出优良的藻相和健壮的水草。要想水色藻相稳定,底质的改良和养护不可麻痹大意。下面从养殖前期、中期、后期分述水、底养护与改良的一些细节性的经验与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前期的水质养护

施完基肥培起水色,放苗3~4天后,用黑金神浸泡1夜于第2天上午配合藻幸福或者六抗培藻膏追肥,用量为:1包卓越黑金神加1桶藻幸福或者1桶六抗培藻膏用7~8亩;或藻健康(每亩按1包藻健康配300克粉剂活菌王浸泡3~5小时后于中午前全池泼洒),三种产品取其中一种使用。因藻类生长繁殖的初期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对营养的质量要求较高,如不及时补施高品质的肥料养份,水色容易掉清,藻相因营养供给不足或者营养不良而“倒藻”。水色掉清会导致天然饵料缺乏,水中溶氧偏低,蟹苗很快就会出现游塘伏边等应激反应,活力减弱,免疫力下降,影

响蟹苗的成活率,最终影响回捕率。前期水质的养护可参考采用“肥水培藻、保健养苗”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中后期底质的养护与改良

蟹养到中后期,投喂量逐步增加,河蟹排泄物越来越多,多种动植物的尸体累加沉积,塘底的负荷逐渐加大。这些有机物如不及时采取正本清源的措施进行处理,造成底部严重缺氧(有机质的腐烂至少要耗掉总溶氧的50%以上),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就容易发生底部泛酸、发热、发臭,滋生致病原,引起蟹爬沙、伏边、上岸、割草等应激反应,特别是弧菌在这种恶劣的底部环境下容易大量繁殖,使河蟹活力减弱,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交叉感染,容易暴发细菌性与病毒性并发症疾病,如:颤抖病、黑鳃、烂鳃等病症。其危害的后果之大之严重,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养殖到一个月,就要开始做清理底质隐患的工作。所谓隐患,是指剩余饲料、粪便、动植物尸体中残余的营养成份,怎样消除这些隐患呢?使用针对残余营养成份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淀粉等进行培养驯化的具有超强分解能力的复合微生物底改与活菌制剂,如水底双改、黑金神、灵活100、新活菌王、粉剂活菌王等。既可避免底质腐败产生很多有害物质,还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将有害物质转化成水草、藻类的营养盐供藻类吸收,促进水草、藻类的生长。增强藻相新陈代谢的活力和产氧能力,稳定正常的pH值和溶解氧。实践证明,采取上述措施处理行之有效。反之,我们不注重改底,任塘底的有机物腐败,前面所讲的底质腐败的危害,就会毫无疑问的发生。特别提示: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耗氧是暂时的,是可以防控的(补充外源氧),是变害为益(有机物通过生物合成,可转化成促进有益藻类生长的营养盐)。但有机物腐烂耗氧是长期的,是极其有害的隐患,是致病源。

关于底改产品的选用,养殖户要理性的选择,不要被概念的炒作所迷惑。比如“增氧型底改”、“清凉型底改”。这类底改大多是以低质石粉为材料做成的吸附型产品,用户只是凭表面直观的感觉判断其作用效果,比如用了这类产品后表面看起来水体中的悬浮颗粒少了,水清爽了一些,殊不知这些悬浮颗粒被吸附沉积到塘底,就会加重塘底的“负荷”,一旦塘底“超载”,底质就会“爆胎”(恶化)!加上这些颗粒状的底改,沉入塘底后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来溶散,用后不仅增氧效果不明显,反之还会降低底部溶氧,要不为什么这些底改用得越多,黑鳃、肝脏坏死等症状不仅得不到控制,反而会越来越严重?!所以使用产品时,理智的选择是关键,不要被“概念”迷惑。否则用了产品,花了成本,效果却大打折扣。

气压低,闷热无风天,白天泼洒蟹立安和健草养螺宝,防止应激和缺氧。一般情况下,凌晨1点至早晨7点为池塘溶氧量的至低期,晚上9点左右泼洒蟹立安或纳米氧比较好,纳米氧能从源头上解决养殖池塘溶解氧低下的问题, 蟹立安通透水体,增强水体的活性。当池塘溶氧量处于至低期时,应适逢其时恰到好处的补充外源氧。中后期改底每7~10天进行一次;高温天气(水温超过30℃)每5天1次,但底改产品用量稍减,即少量多次,因塘底水温偏高,有机物的腐烂要比平时快2~3倍,所以改底的次数相应地要增加,建议用六控底健康改底。〕

(三)中后期的水质养护

水质的好与坏,优良水质稳定时间的长与短,取决于水草、菌相、藻相是否平衡。三者共生于水体中,就象一个三角架一样,缺任何一边都不会牢固。水体中缺菌相,水质不稳定,缺藻相,水体易泛浊(水中悬浮颗粒多),缺水草,河蟹就好像少了把“保护伞”,所以养一塘好水,就必须适时地定向护草、培菌。

根据水质肥瘦情况,应酌情将肥料与活菌配合使用。如水色偏瘦,可采取以肥料为主以活菌为辅进行追肥。其方法可选用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种:1.健草养螺宝1桶+2包粉剂活菌王混合浸泡3小时左右全池泼洒,可用8~10亩; 2.每包藻健康配250克粉剂活菌王浸泡3小时左右全池泼洒,每包1亩;3.阴雨天用健草养螺宝每桶用8~10亩。上述产品属氨基酸和小肽型的培藻养草专用肥,可全溶化于水,既不消耗水中溶氧,又容易被藻类吸收,是理想的追施肥料。追肥时不宜采用生物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这两种肥料有机质含量较大,既消耗溶氧,又容易使氨氮升高。如水质过浓,可先用六控底健康(每包用3~4亩)全池泼洒,第二天再用灵活100加藻健康泼洒(3包灵活100+1包藻健康混合浸泡后用5~8亩),晚上泼洒降解灵或纳米氧,3~4天内,水色就可变得清爽嫩活。

(四)中后期危险水色的防控和改良

蟹养到中后期,在水质的管理与养护上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中后期不用追肥,因为有大量的有机物沉于塘底是种植水草很好的肥料。其实不然。水草、藻类对营养的需求有其特殊的个性,除氮、磷、钾外,还要补充一些必须的微量元素。中后期塘底的有机质除了耗氧腐败底质外,对水草、藻类的营养作用不大,所以不能单纯依靠它作为促进水草、藻类生长的营养。为了防止危险水色的发生,请认真参考前面所讲的“中后期的水质养护与改良”的细节进行防控。

下面列举一些中后期容易发生并对养蟹造成危害的几种危险水色供大家识别,并就这类水质提供一些改良的经验和办法供大家参考运用。

浓绿浑浊:(又称蓝绿或暗绿水色)这种水色的表面有时会产生一些漂浮物,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悬浮颗粒,水面呈现油污状,水质浓浊、色死、粘滑,泡沫拖尾难消失,这说明有害藻类的浓度大,并开始死亡。下风处泡沫堆积的表面有明显污物粘附,并伴有腥臭味,增氧机打起的水为暗绿或暗蓝绿色。这种水质中的河蟹减料

明显,空肠空胃,活力衰弱、蟹体瘪瘦,如不及时得到妥善的改良处理,同样会导致如前所述的疾病危害。具体处理办法排换水:15cm左右,泼洒绿康露,每瓶2亩,1~2天后的上午8点左右泼洒解毒超爽或净水王解毒,同日中午12点左右泼洒灵活100加藻健康(将两者提前浸泡1夜,每3包灵活100加2包藻健康用

4~5亩),傍晚时泼洒降解灵或纳米氧,1~2天后用六控底健康改底后可酌情泼洒健草养螺宝。

暗黄色:这种水色是以甲藻为优势种群的水体。这是由于池中存积的有机物被有害生物分解,底质酸化、pH值下降所引起。这种水是致病水质。处理方法:泼洒绿康露,两天后引进3~5cm的含藻新水,用解毒超爽解毒,然后用黑金神+健草养螺宝调水(1包黑金神浸泡1夜后于第二天上午配合1桶健草养螺宝用8~10亩),1~2天后用新活菌王稳定水色,再用六控底健康改底。

白浊色(又称乳白色):水中有害微生物和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纤毛虫过剩繁殖,藻类被浮游动物吃掉,水中的有机碎屑较多,这种水质属致病性的水体。处理方法同“暗黄色”。

青苔、泥皮、丝状藻:蟹池中青苔大量繁衍对河蟹苗种成活率和养殖效益影响极大。造成青苔在蟹池中蔓延的主要原因有:①水位较浅和光照较强。水草发芽期和早期生长阶段,为保证水草能够获得足够的光照正常发芽和生长,养蟹户通常将水位控制在10-20厘米。长时间保持较低的水位,将导致青苔暴发。②水源中有较多的青苔。蟹池进水时,水源中的青苔随水流进入池塘并大量繁衍。③大量施肥。养殖户发现水草长势不够理想或发现已有青苔发生,采用大量施无机肥或农家肥的方式进行肥水,施肥后青苔生长加快,直至全池泛滥。④过量投喂。河蟹养殖过程中投喂饲料过多,剩余饲料沉积在池底,发酵后引起青苔孳生。⑤清塘不彻底。若上一年蟹池发生过青苔危害,第二年养蟹前又未清塘或晒塘,则青苔发生率很高。此外,防止蟹病时乱用药物造成水质污染,过量施用碳酸氢铵、磷肥和未经发酵的有机肥使蟹池生态受到破坏,或在移植水草时将青苔带入蟹池,均会造成青苔泛滥。

青苔大量发生后,由于蟹池中有大量的水草需要保护,因此常用的硫酸铜及含除草剂类药物的使用受到限制,人工捞除往往又会加快青苔扩散,因此青苔的控制应重在预防。常见的预防措施有:①种植水草和放养蟹苗前干塘曝晒1个月以上;②清塘时每亩蟹池用生石灰75-10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③消毒清塘5天后,务必用卓越黑金神和粉剂活菌王进行生物净化,不仅消除养殖隐患,同时还消除青苔和泥皮;④种植水草时水体施健草养螺宝,促进水草生长,适度肥水,防止青苔发生;⑤种植水草后采用低水位催芽,随着水草生长及时加高水位,长江流域在4月中下旬时池水水位不低于40厘米,5月中旬时不低于60厘米;⑥施用不含动物粪肥的酵素钙肥和全水溶性的六抗培藻膏;⑦合理投喂,防止饲料过剩,饲料必须保持新鲜。

南京高淳刘老板: 刚放苗时,用了很多厂家的肥水产品,可是无论怎么肥也肥不起来,而且还导致塘里长了很多青苔和泥皮,水质特别的清瘦,后来按照卓越公司编写的手册,使用了黑金神和粉剂活菌王加藻健康一起浸泡一个晚上(用量是按5亩.米用黑金神1包+粉剂活菌王1包+藻健康2包),于第2天上午九时泼洒,当天下午就起到很明显的效果,塘里大部分泥皮都浮了起来,而且水质也变得嫩绿,第2天再将酵素钙肥+六抗培藻膏巩固肥效, (用量是按5亩.米用酵素钙肥1包+六抗培藻膏1桶)。水质很快肥起来,达到了“肥、活、嫩、爽”的效果,这种水色保持了很久.

黄泥色(俗称泥浊):源于蟹塘底质老化,底泥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底泥丧失应有的生物活性,遇到天气变化就容易“泥浊,且极其难调。养殖户大多采取聚合氯化铝、硫酸铝钾等化学净水剂处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能使泥浊水的处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即:泥浊—聚合氯化铝等—泥浊—聚合氯化铝等。近两年来养殖形势在全国来说一年更比一年难,与有些养殖户不理性的用药,导致养殖环境恶化不无关系。泥浊水质要耐心地渐进处理:(1)引进10cm左右的含藻水源;

(2)按8~10亩.米将特力钙1包+健草养螺宝1桶+藻激活4瓶1包混合浸泡1个晚上于第二天(晴天)上午9点全池泼洒。(3)待培起水色后,再用黑金神+藻健康追肥以稳定水相。

分层水:有水体表层呈带状或云团状水色不同的分层;有水体上层水浓下层水清分层;有水体表面洁净,但中下层水很混浊,这些分层水质容易导致溶氧分层、pH值分层、盐度分层。主要是因气候恶劣.底质恶化,气压低,水面张力大,水体上下层交换能力差.底质变坏,微生态循环受阻,用药施肥不当生态循环被破坏所引起;预防:如气压低或阴雨天前后,泼洒蟹立安破坏水面张力,促进恢复水体上下层的生态循环;处理:用绿康露全池泼洒,2~3天后选择天晴按5亩.米用量将黑金神1包+灵活100(2包)+藻健康2包浸泡混合泼洒都可有效解决水体分层的问题。

油膜水:起因1.水质恶化,底部恶化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大量浮游生物死亡,尤其是藻类的大量死亡,在下风口水面形成一层油膜。2.大量投喂冰鲜野杂鱼、劣质饲料;形成残饵等物质漂浮在水面上。3.水草腐烂、霉变产生的烂叶、烂根;岸边垃圾等漂浮在水中与水中悬浮物构成一道混合膜。

处理:

1.巡塘时,关注下风口处,把烂草、垃圾等漂浮物打捞干净。

2.排换水5~10公分,使用底健康1包用4~5亩全池泼洒,改良底部,消除有毒物质,2小时后使用绿康露1瓶用3~5亩全池泼洒,破坏水面膜层。

3.两天后用解毒超爽进行解毒,解毒后使用养螺健草宝1桶+黑金神1袋+2包活菌王粉剂可用8~10亩,修复水体,强壮水草,净水水质。

上述处理方法虽然有些麻烦,处理成本稍高,养殖实践中,因上述危险水质处理不当导致排塘的例子很多,但可以有效的防控排塘。

关键控制技术七: 掌握蜕壳规律,防控蜕壳隐患

(一)河蟹脱壳的分类:

1.生长蜕壳:

①正常蜕壳:河蟹的一生,从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到成蟹,要经历许多次蜕皮。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因此,河蟹蜕皮是贯穿整个生命的重要生理过程,是河蟹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每次蜕皮都是河蟹的生死大关。

②应激蜕壳(非正常蜕壳):气候、环境的变化,用药、换水等都会刺激蜕壳。

河蟹完成一次蜕皮所需的时间约3~5分钟,通常个体愈小,蜕皮愈快,蜕壳后的新体身体柔软,活动能力很弱,无摄食与防御能力,1~2天后,随着新壳的逐渐硬化,才开始正常的活动。如果蜕壳过程发生故障,蜕壳时间就会延长,甚

至因蜕壳不遂而死亡。蜕壳并不限于在水中进行。仔蟹、蟹种和成蟹蜕壳往往是离开原来的栖息隐藏场所,选择比较安静而可以隐藏的地方(通常潜伏在盛长水草的浅水里)进行。

2.生殖蜕壳:9~10月中旬,黄壳蟹蜕变成青壳蟹就是生殖蜕壳。

(二)河蟹蜕壳与生长

1.蜕壳次数:河蟹蜕壳是脱去坚硬的外骨骼,使身体的体积和重量得以增加。蜕壳既是身体外部形态的变化(主要指幼体),也是内部错综复杂的生理活动,既是一次节律性生长,又是一场生理上的大变动。究竟河蟹一生蜕壳多少次,目前尚无统一说法。有人认为17次,也有人认为19次,还有人说是28~32次。究竟有多少次,目前有两点已统一:一是河蟹蚤状幼体经过5期蜕皮蜕变为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一次蜕皮蜕变为1期幼蟹;二是河蟹在性腺发育到一定程度进入生殖前的生殖蜕壳,即一生中最后一次蜕壳。

2.影响河蟹蜕壳的因素:从河蟹生命的全过程来,河蟹的生长速度或蜕皮间隔时间与所生活水温、饵料、生长阶段等有关。在长江口区的自然温度条件下,出膜的第一期蚤状幼体要发育到大眼幼体,约需30~40天,而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在水温23℃左右、饵料丰富的情况下,第一期蚤状幼体经过20~30天即可变成大眼幼体。当水温降低时发育时间则延迟。大眼幼体放养以后,在20℃的水温条件下,3~5天即可蜕皮一次变为第一期仔蟹,以后每间隔5~7天,可相继蜕皮发育成第二期、第三期仔蟹。随着身体的增大,蜕壳间隔的时间也会逐渐延长。饵料供应不足、水温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也会影响河蟹的生长,即减少蜕皮的次数。因此,即使同一单位、同样条件繁殖同一批蟹苗,放养条件不同,到收获时往往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河蟹蜕壳时表皮分泌一种酶,将几丁质溶解,同时使角质层破裂,个体钻了出来,并重新分泌外骨骼,而在新的外骨骼未完全硬化之前,个体得以增大体积。河蟹经过一次蜕皮后,体重和体宽均有较大的增大,在仔蟹阶段这种变化更为显著。幼蟹蜕壳一次,体长、体宽的变化也较大,例如,一只体宽2.8厘米、体长2.5厘米的幼蟹,蜕一次壳,体宽可增大到

3.5厘米,体长可增大到3.4厘米。

3.河蟹蜕壳过程:先在头胸甲与腹部交界处产生裂缝,蟹背不断隆起,裂缝不断加大,然后蟹体腹部后缩,肢体不断摆动,向中间收缩,这样最后一对步足先蜕出,接着腹部蜕出,然后螯足蜕出,从而完成蜕壳过程,新的蟹体摆脱旧壳的束缚,体形得以伸展、变大。河蟹在蜕去旧壳的同时,它的内部器官也都一一蜕去几丁质的旧皮。新蟹颜色黛黑,身体柔软,螯足绒毛粉红,习惯称之为“软壳蟹”。因此河蟹在蜕壳的进程中和刚蜕壳不久,尚无御敌能力,是生命中的危险时刻,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设法保护软壳蟹的安全。

4.河蟹硬壳过程:分为A、B、C、D四个阶段。A阶段是每次蜕壳后,蟹不进食,这个阶段时间较短,约占整个过程的2%;B阶段为新壳钙化变硬期,也不摄食,时间约占整个蜕壳过程的8%;C阶段外壳已经变硬,但早期仍在钙化中。这个阶段蟹恢复进食,其时间约占整个蜕壳过程的71%;D阶段是为下次蜕壳作准备的时间,出现钙的重新吸收,并分泌外层新壳。本期后期进食中断,开始大量摄取水分,其时间为整个过程的10%,河蟹每蜕壳一次后体积和体重就得到增加,即蜕壳与生长有着密切关系。

(三)脱壳难和壳软的原因

①水质恶化,表现在旧壳仅脱出一半或脱出旧壳后身体反而缩小;

②长期饵料不足,成饥饿状态;饲料质量差,含钙低或原料质量低劣或变质;

③放养密度过大、密集残杀、互相干扰会延长脱壳时间或脱不出而死亡;

④水温突变,低温阻碍脱壳,;

⑤药物影响:乱用抗生素,滥用消毒药,影响脱壳或产生不正常现象;

⑥光照太强或水的透明度太大,水清到底。

⑦池水pH高和有机质的含量下降,水中和饲料钙磷含量偏低, 缺少钙源,甲壳钙化不足脱壳更难;

⑧纤毛虫等寄生虫寄生。

软壳蟹的保护措施主要有:

①为河蟹蜕壳提供良好的环境,给予其适宜的水温、隐蔽场所和充足的溶氧;增喂钙质和含蜕壳素的饵料;建池时留出一定面积的浅水区,供河蟹蜕壳;种植一些水花生、水浮莲等作为蜕壳场所。

②放养密度合理,以免因密度过大而造成相互残杀。

③放养规格尽量一致。

④收取刚蜕壳的河蟹另池专养。

(四)安全蜕壳管理

1.确定河蟹脱壳的方法

①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

②看河蟹规格大小(以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为前提):蜕壳后壳长比蜕壳前增大20%,而体重比蜕壳前增长了近一倍。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③看池塘蜕壳区和浅滩处是否有蜕壳后的空蟹壳:如发现有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④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在蜕壳前不吃食。如发现这几天投饵后,饵料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如未检查出蟹苗,则表明河蟹即将蜕壳。

2.蜕壳期间和蜕壳后应注意的问题

①蜕壳来临前,不仅要投虾蟹活力素和离子对钙,力求同步蜕壳,而且必须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数量,使动物性饵料比例占投饵总量的1/2以上,保持饵料的喜食和充足,以避免残食软壳蟹。

②发现个别河蟹已蜕壳,可泼洒六抗培藻膏、特力钙和蟹立安,5亩池塘泼1桶六抗培藻膏+1包特力钙+2包蟹立安,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

③蜕壳期间,需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需换水。

④投饵区和蜕壳区必须严格分化,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饵料,蜕壳区如水生植物少,应增投水生植物,并保持安静。

⑤清晨巡塘时,发现软壳蟹,可捡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水桶内放入3克离子对钙用水化开),待河蟹吸水涨足,能自由爬动后,才放回原池。

⑥河蟹在蜕壳后蟹壳较软,需要稳定的环境,此时不能施肥、换水,饵料的投喂量也要减少,以观察为准。待蟹壳变硬,体能恢复后出来大量活动,沿田边寻食时,可以大量投饵,强化河蟹的营养,促进生长。

3.扣蟹脱壳管理:在扣蟹养殖期间,由于群体蜕壳时间太长,对养殖不利,因而需采取措施,促进河蟹集中蜕壳。

①每次蜕壳来临前,动物性饵料需占50%以上。

②发现个别蟹种蜕壳,即每亩泼洒特力钙和蟹立安,同时适量移入水生植物等,以增加蟹种蜕壳所需的附着物。3)在蜕壳期间,一般不换水。

(五)“补钙”,是河蟹养殖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

1.水草、藻类生长需要吸收钙、镁、磷等元素:钙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缺钙会限制藻类的繁殖;镁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各类藻类都需要镁。放苗前肥水,如水中(尤其是淡水养蟹)缺钙、镁、磷等元素,则藻类、水草难以生长繁殖,导致肥水困难或水草老化、腐败,因此肥水前或肥水时要先对池水进行“补钙”,传统的方法是先用白云石粉再肥水,我司研制的新产品酵素钙肥、特力钙,利用新技术对富含钙、镁、磷的稀有原料进行发酵活化而成。活性钙、镁、磷不仅易被藻类、水草吸收转化,也容易被养殖对象吸收利用,有利于河蟹蜕壳、硬壳。

很多难肥的水将特力钙、酵素钙肥、六抗培藻膏配合使用都能迅速起效,达到“肥、活、嫩、爽”的效果,于是养殖户把特力钙和酵素钙肥、六抗培藻膏称为补钙肥水类的革命性产品。

2.养殖生产用水要求有合适的硬度和合适的总碱度,因此水质和底质的养护和改良需要“补钙”:养殖用水的钙、镁含量合适,除了可以稳定水质和底质的pH 值,增强水的缓冲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并能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快有机物的分解矿化,从而加速植物营养物质的循环再生。我司研制的特力钙采用优良的微生物发酵工艺活化而成,富含优质活性钙、活性镁、活性磷及多种维生素,用于肥水困难,抢救倒藻、增强水草生命力、修复水色及调理和改善各种危险水色、底质有特效。

江苏南京、苏州等地的养殖户发现pH异常、水质分层、倒藻、调水困难或因水质、底质恶化时,就用特力钙配合黑金神或粉剂活菌王使用,特力钙1包+黑金神1包(或粉剂活菌王3包)浸泡3小时后全池泼洒, 可用6~8亩.米,效果非常显著

3.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都需要“补钙”:钙是动物骨骼、甲壳、鳞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转化、细胞的通透性、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均有重要影响。螃蟹等甲壳类动物的生长要通过不断的蜕壳和硬壳来完成,因此需要从水体和饲料中吸收大量的钙来满足生长需要,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又常使水体中矿物质盐的含量严重不足。而钙、磷吸收不足又会导致螃蟹的甲壳不能正常硬化,形成软壳病或者脱壳不遂,生长速度减慢,严重影响螃蟹的正常生长。为了解决钙的溶解与吸收这两个对补钙至关重要的问题,本司经大量实验研究,研制出一种全新的、完全离子化、能被养殖动物高效吸收的液态产品--离子对钙。

养殖高密度,水质高污染,钙元素匮乏,养殖对象蜕壳不遂,硬壳难的症状日益

严重!而蜕壳不遂硬壳难又极易使病原菌侵入蟹体,导致病害发生。因此,补钙固壳,可以增强抗应激能力,是加固防御病毒入体影响健康养殖的“防火墙”!

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河蟹蜕皮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同时河蟹体中的磷总量是壳中含磷的52.2倍。

警惕蜕壳后遗症: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河蟹养殖出现的颤抖病、水肿病、软壳、蜕壳不遂、甲壳溃疡等病症,经研究发现均与河蟹蜕壳有密切的关系,有些病因就是蜕壳后遗症。

河蟹蜕壳需消耗比平时大几倍的溶氧,需消耗比平时多几倍的能量来增强活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保护好水草免遭大量破坏,此时应及时投喂部分人工饵料,如螺蛳、河蚬、鱼虾肉等,植物性饵料中的谷类、豆类、南瓜丝等,以促进河蟹快速生长。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和下午17-18时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应按河蟹体重的5%-7%。上午宜投喂在水草的深水区,下午应投喂在水草的浅水区。 4.2水质管理大水域一般水体畅通,水质不易变坏,但在水草被河蟹咬断漂浮水面时应及时捞出,以免在高温季节腐烂败坏水质。同时禁止有机磷类及菊酯类药物污染水质。 4.3日常管理首先要加强拦网管理,及时检查围栏的网片有无漏洞,如发现漏洞,应及时补修,特别是在洪水季节,河蟹很容易随水的流动逃逸。另外,在河蟹生长期间禁止打捞水草,禁止放鸭,禁止用渔具进行水下作业,因为这样都很容易造成河蟹伤亡,特别是河蟹蜕壳高峰期,其危害性更大。 五、河蟹病害防治 5.1蟹种投放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并挑出病蟹死蟹。 5.2在投放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快,尽量不要使蟹体受伤。 5.3采用定期泼洒生石灰与拌饵投喂内服药相结合,尽可能减少病害发生。常用的内服药有氟哌酸、益肝素、FR C等。 六、适时捕捞 要适时掌握好河蟹逃跑的规律,河蟹一旦蟹膏、蟹黄丰满后即上岸寻找回归路线,一般在东南方向或有水流的方向。8月中下旬,开始用地笼回捕,即从白露起捕到寒露结束,约1个月,过寒露捕捞量明显减少,捕捞原则是宜早不宜迟。 七、暂养培育,适时销售 由于大水面捕捞河蟹早晚相差一个月,先捕的要暂养,且蟹黄不丰满,需要强化培育。首先做好暂养池的准备,7月末将5亩一个池塘注清水30cm,消毒处理,做好防逃备用。8月中旬,捕蟹放入池中,投喂杂鱼、熟黄豆等,也可投喂鲜嫩的水草,培育半月到一个月,促进河蟹品质提高,同时观察市场行情,掌握市场动态。销售前要雌雄、大小分等,一般2龄蟹100g,60元/kg,3龄蟹60-100元/kg(基本6只一公斤),平均最低批发价60元/kg。 八、经济效益 双凤水库2005年放扣蟹1500公斤,经过五个月的养殖河蟹长势良好,成蟹100g以上,共产河蟹5000公斤,6万只左右。回捕为30%,总收入20万元。蟹苗3万元,管理费、捕捞费等5万元,纯效益12万元。另外越冬后,明年秋天有望产3龄蟹500公斤左右。 九、大水面河蟹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大水面河蟹放养密度应0.25公斤/亩为宜,这样既保护了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又能生产出大蟹、优质蟹,提高回捕率。 2、在方正大水面养殖的3龄成蟹,基本上6个头一公斤,红爪、黄毛、绿盖,淡水大河蟹申请了无公害绿色水产品,注册了蝴蝶岭商标。 3、大水面养蟹,蟹大小看水草,应移植伊乐藻,培育福寿螺等,增加饵料生物。 4、大水面河蟹养殖,管理也要到位,病害防治要及时,这样才能确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艾丹 (绥滨县水产局黑龙江绥滨156200) 一、稻田养蟹的意义与作用 稻田养蟹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

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种质

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种质研究 陈卫境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政府滨江新区办事处,江苏靖江214519) 摘要河蟹苗种的质量是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选择蟹种前,必须掌握不同水系蟹种的特点,要善于从不 同水系的蟹种中选择优质亲本和苗种。另外, 既要能识别性早熟的蟹种,也要尽可能自行培育优质蟹种。在合理放养时,要注意河蟹种的优先选择顺序,同时要掌握放养的技术要点。关键词河蟹;健康养殖;苗种;质量;研究中图分类号S96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7-873-02Research on River Crab to Large Size in Healthy Breeding Germplasm CHEN Wei-jing (Jingjiang City People's Government of Binjiang District Office ,Jingjiang ,Jiangsu 214519) Abstract River crab seedling quality ,is the river crab to large size in healthy breeding success one of crucial factors.In the choice of crab ,must grasp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crab kind ,should be good at from different water crab species select excellent parents and off-spring.In addition ,it can identify the precocious crab ,also as far as possible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crabs.In the rational stocking ,crab ki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hoose the order of priority ,at the same time to grasp the stocking techniques.Key words River crab ;Healthy breeding ;Fry ;Quality ;Research 作者简介 陈卫境(1977-),男,江苏靖江人,硕士,工程师,从事水 产养殖研究。 收稿日期2012-06-16随着河蟹生产的发展,河蟹养殖技术日趋成熟,生产大规格无公害河蟹是市场所需。江苏的河蟹养殖已经从传统的“大养蟹”向“养大蟹”、“养好蟹”转变。种质,即对河蟹亲本、苗种的质量要求,是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1 选择优质蟹种 优质蟹种是养成大规格河蟹的种质保证,其标准:种质优良和体质健康。目前我国的河蟹亲本和苗种主要来自三大水系, 即长江水系蟹种、辽河水系蟹种和瓯江水系蟹种。实践结果表明,不同水系的河蟹,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区域生长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1不同水系蟹种的鉴别 1.1.1 长江水系蟹种的特点。背甲为浅黄色、椭圆形、侧齿 尖锐, 其中第四侧齿明显,额齿中间凹陷明显;第二步足与第三步足等长,第四侧齿对径与第三步足长之比为A =1?2.0,这个比例是长江水系蟹种与其它水系蟹种区别的关键,步足毛金黄色,第二、三步足上无刚毛。长江蟹的优点很多,最大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成蟹个体明显大于其它水系的品种。1.1.2 辽河水系蟹种的特点。体呈椭圆形,步足与背均为 黄色, 腹部灰黄色,步足不透明,第四侧齿对径与第三步足之比为1?1.8。步足比长江蟹种短,但比瓯江水系蟹种长,步足刚毛稀少,背部疣状突出不明显,前额齿中间二个不尖锐。1.1. 3瓯江水系蟹种的特点。体呈正方形,背甲深黑色,但背甲约1/4处为淡黄色,腹甲灰黄色且常有水锈,称之“黑蟹”。第四步足短而宽,刚毛稀少,额齿两边尖锐,中间二齿钝圆,侧第四齿不明显。发育快,体内水分少,第四侧足对径与第三步足之比为1?(1.6 1.7)。1.2 性早熟蟹种识别 性早熟蟹种是指当年繁育的蟹苗, 培育成20g 左右的蟹种后,性腺已发育成熟。放养性成熟蟹种进行商品蟹养殖, 绝大部分将在养殖中途死亡,从而给河蟹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正确识别性早熟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2.1 看蟹种的腹部。如雌蟹腹部已变为近似圆形,即已 呈团脐,脐周围长有绒毛,腹甲第四、五节变宽,则表明该雌蟹已性早熟;雄蟹腹甲内的交接器若已发育成白色骨质化的管状物,则表明该雄蟹已性成熟。1.2.2 看蟹种的螯足与步足。通常蟹种螯足、步足内侧掌 节部没有绒毛,若有,也不为连续细而短的绒毛;性早熟的蟹种螯足或步足绒毛稠而密长,颜色较深。1.2.3 看头胸甲的颜色及蟹纹。正常蟹种头胸甲背部颜色 为淡黄色,而性成熟的蟹种背为墨绿色或青色;正常蟹背部比较平坦,起伏不明显,而性成熟个体背部常为凹凸不平状。1.2.4 看蟹种的性腺发育状况。打开头胸甲,若能看到两 条紫色条状物, 甚至有卵粒,则为性成熟卵巢;有2条白色的条状物,则为成熟的精巢。若只看到桔黄色的肝脏,则表明性腺未成熟。2 优质蟹种来源 自育的蟹种成活率高、抗病力强和生长速率明显好于外购蟹种。因此,养殖所需蟹种应尽可能自行培育和养殖。 选购时必须做到:不要杂蟹、受伤蟹、“僵蟹”、“绿蟹”、病蟹和肢体残缺蟹。而且最好选购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要求体质健壮,附肢完整,爬行速度快和无伤病,此外还应剔除“早熟蟹”和“僵蟹”。3合理放养 3.1 河蟹种的优先选择顺序 种质是生产大规格商品蟹的 第一要素。亲本的优先选择顺序:长江水系蟹种辽河水系蟹种瓯江水系蟹种,而长江水系蟹种的优先选择顺序:长江湖泊池塘。苗种的优先选择顺序:天然(捕捞的)长江水系河蟹苗种人工培育的天然长江水系河蟹后代以大规格亲蟹为亲本的、人工培育的长江水系河蟹苗种。3.2 河蟹放养的技术要点 河蟹放养要注意设置蟹种暂养 区,用网围一块养殖区域,占大塘面积的1/10 1/5,将挑选的优质蟹种放入其中强化培育, 待大塘的水草生长至占整个农技服务,2012,29(7):873-874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螃蟹养殖技术要点

螃蟹养殖技术要点 一、池塘清塘消毒及水位控制 上年养殖结束后,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表层10cm以上的淤泥,晒塘冻土。蟹种放养前15天,可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50-200公斤/亩。早春放苗后水位要控制在40-60cm左右,好处有三个方面: ⑴可以有效平衡昼夜的水温差,减少河蟹疾病发生机率。 ⑵可以有效起到避光作用,为河蟹**脱壳营造比较适宜的环境。 ⑶可以扩大水体空间,防止溶氧不足。 二、合理施肥

在苗种放养前要先肥水,在养殖过程中也要求水质保持一定浓度,对提高河蟹上市规格很重要。尤其养殖早期,水质清瘦时,更应施肥。常用“肥水专家”和“肥宝”进行肥水。 三、栽种水草和螺蛳投放 ㈠栽种水草 水草种植面积为:沉水植物占养殖总面积的1/3,主要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浮水植物占养殖总面积的1/3,主要种类有水花生等。池塘内种植的沉水植物区可用网片分隔拦围,保护水草萌发。浮水性植物和沉水性植物相互结合,避免品种单一,空间上要有分布,方便风浪形成促进水-空气物质交换。 ㈡螺蛳的投放

螺蛳既可作为河蟹优质动物性饵料,又有着净化养殖池塘水质的功能。但投放太多容易造成水质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可以在清明前每亩放螺蛳250-300公斤,然后在6-8月第二次再放每亩200公斤。 四、种苗的选择、放养 放养的蟹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为了提高河蟹的活力,下塘前主要通过新苗复康浸泡提高河蟹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塘时一般选择天气晴好,气温比较适合的日子。放养密度以每亩500-600只为宜。如果养殖的蟹池面积比较大,则需要在塘内先用网布进行小面积围栏,进行强化培养,蛻壳数次后再放开养殖。

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

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 提高成蟹的出塘规格,是获取养蟹经济效益的前提。大规格蟹种培育、控制性早熟,饲养管理等几个技术环节是提高成蟹规格的关键。 一、大规格蟹种培育 大规格蟹种是指年底规格在每千克100—200只的一令蟹种。 1、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条件好,水草资源丰富,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面积1-2亩,水深米的鱼池;或者选择低洼湿地、芦苇滩地面积10亩左右,开挖宽5—10米左右的环沟。在培育池四周用钙型板、石棉瓦、玻璃钢瓦、聚乙烯网布缝贴塑料薄膜作为防逃设施。为提高培育幼蟹的成活率,应在培育池的浅水处,用10目/厘米的聚乙烯网布围300平方米左右水面,内植水草,作为大眼幼体的早期培育场所。 2、清塘、栽种水草 清塘时间一般在4月底。清塘时主要选用生石灰、漂白粉等低毒高效药物,但以生石灰清塘为最佳。先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一星期后,放水移栽水草。培育幼蟹的池塘,要移植蟹苗喜食的伊乐藻、菹草、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也可在浅水处种植水稻,放置满江红、浮萍、槐叶萍等漂浮植物。 3、蟹苗放养 蟹苗放养时间不宜过早,蟹苗放得过早,生长期延长,幼蟹出塘规格不易控制,同时增大早熟蟹发生可能,一般在5月份购买人繁蟹苗即可。每亩放养大眼幼体公斤,约4万只。 (1)选苗:蟹苗一定选择长江水系的苗种,苗种淡化5天以上,出池盐度%以下,颜色暗黄,抓一把在手中有硬壳感,翻爬有力,很快散开

的大眼幼体。 (2)运输:一般采用蟹苗箱干运。蟹苗箱材料为厘米厚木板,10目/厘米聚乙烯网布。箱体规格60厘米×45厘米×10厘米,箱体四周各开一个长方形的通气孔,箱体底部钉上木条,箱体底部和四周通气孔用10目/厘米聚乙烯网布封闭起来,一般5个箱为一组,每一组加一个盖,箱体要湿透,每个箱铺一层新鲜水草,每箱可装运—1公斤大眼幼体。运输途中要防止风吹日晒、雨淋、运输途中不时喷洒洁净水、防止大眼幼体被风吹干脱水死亡。还要注意最下面箱体的底层不能积水,避免大眼幼体缺氧死亡。 (3)放苗:大眼幼体运到塘头后,要用池水淋一段时间,使大眼幼体适应当地的水温水质后再放入早期大眼幼体培育场所中。 4、幼蟹培育 根据幼蟹的生活习性和培育方式,培育过程分为大眼幼体变态为幼蟹和幼蟹长成大规格蟹种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仅为3—5天时间,期间大眼幼体营浮游生活,捕食浮游动物或悬浮在水中的饵料。遇到水草附在上面休息。投喂方法采用捞取适量大型浮游动物或把鱼肉绞成鱼糜,加水泼洒。日投喂量为幼蟹重量的150—200%。每日投喂6—8次,一旦发现绝大部分大眼幼体变态成幼蟹后应停止这种投喂方式,转入大规格幼蟹培育。 第二阶段:大眼幼体变态成幼蟹后,将人工饲料堆滩在池边水深30—40厘米处,每隔3—5米堆滩一堆,水草密集处可适当泼洒些人工饲料。坚持投喂十余天后,加喂一些植物性饲料,投喂量减至15—20%,每日3—4次,半个月后,投喂就以水草为主,此期间适时撤消早期大眼幼体培育场的围网。11月份后,水温急剧下降,投少量精饲料保膘。

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

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 第一节概述河蟹俗名螃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等,是名贵水产品之一。河蟹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钙、铁等营养元素,是独具风味的水产佳品,其药用价值也很高,是传统的食疗药方,蟹壳制成甲壳质是纺织、印染、医药、塑料工业很好的原料。近几年来,各地利用水域资源,发展了池塘养蟹、稻田养蟹、湖泊网围养蟹及蟹池套养名贵水产品等养殖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积累了很多成功的技术经验。第二节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一、分类地位与分布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方蟹科、弓腿亚科、绒螯蟹属。河蟹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自辽宁,南至福建沿海诸省通海河流中均有分布,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两岸湖泊、江河中都有它的踪迹。二、形态特征⒈外部形态河蟹的头部和胸部愈合在一起,称头胸部,是身体的主要部分,背部覆盖着一层坚硬的背甲;螯足上长满绒毛,头胸甲明显隆起,额平直,额缘具四个锐齿,额的宽度不超过头胸甲宽度的一半,额角的后方有六个疣突,前侧边缘具四齿,足强大,其腹部(俗称蟹脐)的形状(雄性狭长呈三角形,雌性呈园形)是区别雌雄性别的主要标志。⒉内部特征河蟹内部有完整的消化、呼吸、循环、神经和生殖系统。肝脏是腹腔中唯一的消化腺,也是贮藏营养物质的仓库,河蟹用鳃呼吸,血液无色,卵巢呈“H”形,成熟时呈酱紫色或豆沙色,非常发达,精巢乳白色;卵巢和肝脏统称“蟹黄”,雄性生殖腺统称“蟹膏”,均为人们美食的精华部分。三、生物

学特征⒈生活习性河蟹栖居随各个发育阶段不同而异。蚤状幼体阶段需生活在半咸水或海水的环境里,进入蟹苗阶段,便能离开海水环境,在淡水水域中生活。其主要生活方式为底栖和穴居,一般生活在石砾、水草丛中。⒉食性与饵料河蟹为杂食性动物,偏食动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蚌肉、蚯蚓等;植物性饵料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以及豆饼、花生饼、小麦、玉米等商品饵料。河蟹食量大,且贪食,并有较强的忍饥饿能力。河蟹还有争食和好斗的习性,且具有自切和再生能力。⒊繁殖习性河蟹一般两年达到性成熟,每年秋天开始生殖洄游,在咸淡水处交配产卵、孵化发育,河蟹在发育过程中,幼体期分为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和幼蟹三个阶段。蚤状幼体经过5次蜕皮才能变成大眼幼体。河蟹在幼蟹阶段时蜕壳次数较多,随着蜕壳而生长较快,个体不断增大,成为成蟹。⒋蜕壳与生长河蟹一生分为幼体期、黄蟹期和绿蟹期三个生长阶段。蜕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标志,在幼蟹及黄蟹阶段,蜕壳次数多,生长就快,躯体也较大。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特别是饵料较为丰富时,每次蜕壳后体形的增长幅度就大。每年10月中旬左右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蜕壳,就进入绿蟹期。一旦黄蟹蜕壳变成绿蟹后,即进入性成熟阶段,其后不再蜕壳、个体也就不再增大了。生殖一结束,蟹的生命即终止。当年成熟的河蟹,第二年受精卵孵化后即死去,多数河蟹寿命只有2—3年。第三节苗种生产一、仔蟹培育仔蟹培育是将15万只/㎏左右的蟹苗(也称大眼幼体)培育1个多月,经5次以上蜕壳,长成3000只/㎏左右的仔蟹(俗称Ⅴ期幼蟹、豆蟹)过程。培育方式有网箱培

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

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 一、池塘养殖 1、苗种选择 养殖的河蟹苗种主要来自三大水系,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及瓯江水系。不同水系的河蟹苗种,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区域生长优势。养殖用的河蟹苗种必须纯正,以长江水系苗种为首选,其最大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成蟹个体明显大于其他水系的品种。 2、成蟹饲养 A、养蟹池条件与设施 a、养蟹池选择与改建: 以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池为好,土质以粘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厘米。独立塘口或在大塘中隔建均可,培育池要除去淤泥。在排水口处挖一集蟹槽,大小为2平方米,深为80厘米,塘埂坡比1:2- 3。 塘埂四周用60厘米高的钙塑板或铝板等作防逃设施,并以木、竹桩等作防逃设施的支撑物。养蟹区四周挖蟹沟,面积30亩以上的还要挖井字沟。池塘蟹沟宽3米,深 0.8米;稻田四周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 b、形状: 培育池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

池塘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为好。水深 1. 1 / 13 1._x0005_米。 c、水质: 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饲养环境质量要求是: 水温适宜为150℃-30℃,最佳22℃-25℃。 溶氧≥5毫克/升。pH值适宜为 7. 9.,最佳 7._x0005_- 8._x0005_。透明度适宜30-50厘米,最佳50厘米以上。硝酸氮(NH 3-N)≤ 0.1毫克/升。硫化氢(H 2S)不能检出。淤泥厚度<10厘米。 底泥总氮< 0.%。 B、放扣蟹种前的准备 a、清塘消毒: 秋冬排干池水,铲除表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晒塘冻土;放养前二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河蟹是我国的优势水产品之一,在我国河蟹的天然资源非常丰富,几乎所有的通海口岸都有天然的蟹苗和蟹种出产。同时由于各水系气候条件和水质条件的不同,也使各地出产的河蟹从个体的大小、口味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也形成了多种河蟹的养殖方式。在这一集节目中,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河蟹的池塘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征 1、形态特征:河蟹的学名叫中华绒螯蟹,在民间俗称螃蟹、毛蟹等,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河蟹身体扁平宽阔,呈方形,分头胸部和腹部两个部分。背呈墨绿色,腹部白灰色,5对胸足于头胸部两恻,左右对称。 2. 生态习性:河蟹是一种生殖洄游性动物,一般两年达到性成熟,每年秋天开始生殖洄游,到河口地区浅海盐水中交配繁衍后代。进入蟹苗阶段后,便能离开海水环境,在淡水水域中生活。河蟹通常栖居在江河、湖泊等淡水水体中,尤其喜欢生活在水草茂盛,水质清新,天然饵料丰富的湖泊、草荡中。河蟹适宜在微碱性的淡水中生长,酸碱度为PH值7.5-8.5,对水中溶解氧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幼蟹可以在15-20℃的水温中生存,适宜温度为19-25℃,当水温降至4℃

以下或超过36℃时,幼蟹容易死亡。成蟹的生存温度为5-30℃,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左右。河蟹在冬季一般潜伏在洞穴中越冬,能耐零下8℃的低温,但如果环境水温突然改变达3℃以上时容易死亡。夏季水温超过38℃时河蟹不能正常活动,40℃以上时容易死亡。 从人工河蟹养殖生产来说,河蟹的生长期分为蟹苗、蟹种和成蟹三个阶段,在正常情况下,多数河蟹寿命只有2—3年,个别的最长能活四年。河蟹是甲壳类动物,一生是要经过很多次蜕皮或蜕壳,才逐渐长大的。蜕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只有随着幼体的一次次蜕皮和幼蟹的蜕壳,才能使河蟹发生形态的改变和体形的增大。河蟹每蜕壳一次,体形便增大一次。河蟹一生中要蜕壳20多次,每年10月中旬左右成蟹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蜕壳。 3. 食性:河蟹属杂食性动物,它即可以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也可摄食水中的鲜嫩水草,随着河蟹的生长,它还可以摄食小鱼、小虾和螺类等,特别是成蟹阶段,一只河蟹在一夜间就可以捕食数只螺类。另外河蟹还有相当强的耐饥性,就是当饵料缺乏时,它也可以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摄食也不至于饿死。河蟹的摄食强度与水温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水温低至5℃时,河蟹基本不摄食,在10℃以下时,摄食强度下降,当水温达到10℃以上时,河蟹摄食强度逐步增大,但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也会使河蟹的摄食量下降。

河蟹养殖技术

目录 前言江都区小纪成人学校简介 (2) 第一章河蟹 (6) 第一节河蟹的认识 (6) 第二节河蟹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 (6) 第三节大闸蟹的营养价值 (9) 第二章青虾 (11) 第一节青虾的认识 (11) 第二节青虾的形态特征 (11) 第三节青虾的营养价值 (12) 第三章泥鳅 (13) 第一节泥鳅的外部特征分布范围 (13) 第二节泥鳅的生活习性 (15) 第三节泥鳅的营养价值 (16) 第四章鳌花鱼 (18) 第一节鳌花鱼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18)

第二节鳌花鱼的营养价值 (21) 第五章仔蟹培养 (22) 第一节仔蟹的培育 (22) 第二节蟹苗质量的鉴别 (23) 第三节慎买几种河蟹苗 (24) 第四节如何识别劣质蟹苗 (26) 第五节怎样提高仔蟹培育的成活率 (28) 第六章幼蟹 (33) 第一节稻田培育 (34) 第二节池塘培育 (34) 第七章成蟹养殖 (36) 第八章日常管理 (40) 第九章水草种植 (45) 第十章蟹病防治 (48) 第十一章蟹池套养 (65) 第十二章商品蟹的捕捞与运输 (71) 第十三章河蟹常用药物功用及分类 (77) 1

前言 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位于名闻遐 迩的里下河千年古镇小纪集镇区。学校初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的工作中心以扫盲为主体,辅之以农民文化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应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行政区划的相继调整,目前我校办学、培训等亦已发展成为扬州市江都区内办学、培训初具特色的知名成人学校,自2003年起至去年已连续七年获扬州市江都区一类学校,并连续四年名列一类第二名,是扬州市示范成人学校,扬州市首批特色乡镇成人学校,江苏省级农村乡镇社区教育中心。 学校目前校内实训基地一个,校外实训基地3个。学校占地面积15510平方米,有教学楼、综合楼及生活用房,总面积2815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育人资源优越,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房(30台计算机)、图书阅览室、兴趣活动室、文体运动场、实验培训设备 等一应俱全。学校现有教育培训师资37人,其中:专 2

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

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 河蟹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而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河蟹已成为各地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河蟹养殖业已由追求产量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规格小,品质差的河蟹越来越不受消费者欢迎。大规格河蟹不仅销售通畅,而且价格也占绝对优势,大规格河蟹的市场售价比小规格河蟹高3—4倍,规格在 150g 以上的120—160元/kg ,而规格在75g 左右的只有30—40元/kg ,但如何培育生产无公害大规格河蟹是养殖生产者最关心的问题。所谓大规格河蟹是指个体重在150g 以上“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成蟹。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培育大规格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主要是: 一、选用良种,把好放养蟹种质量关 大规格河蟹必须有优质蟹种作基础。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长扛水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附肢健全,有光泽,活动力强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作蟹种,要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幼蟹,这是养殖大蟹和提高成活率最重要因素。通常可从3个方面来选择优质蟹种:从外观、体型、步足、前额齿等几个生理特征来鉴别长江水系的蟹种;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的“小呆蟹”,所谓“小呆蟹”就是指当年的一龄幼蟹,体重10~35g 就:达到性成熟,生长停滞,陆续死亡;从步足残缺程度,苗种活动情况, 体表有无寄牛虫等来挑选健康优质

蟹种。 二、种植水生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在养殖成蟹水域中种植水生植物,一是作为蟹天然优质的植物性饲料;二是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的隐蔽场所,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减少相互残杀三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溶氧量,并吸收水体中的有机质,防止水质营养化,可起到净化水质作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养殖环境;四是在高温季节水生植物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有利河蟹生长,栽种水生植物品种不宜单一,要多样化,最好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漂浮植物相互结合,合理分布,以适合河蟹多方面的需求。沉水植物可选种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挺水植物如芦苇、茭白草等,漂浮植物如浮萍等。养蟹水域栽植水草面积宜占水面面积的50%—60%。夏季7—8月是河蟹摄食水草的高峰期,应密切注意,既要保证河蟹的吃食利用,又要有较高的存储量。不够时要采取措施补足水草,但水草切忌捞入太多,腐败水草易引起水质恶化,诱发河蟹疾病。水草过多,尤其是类似伊乐藻的单一品种过多,极易引起底层水休不流动,而造成底层水变坏,应及时疏出水体通道,有利于进排水流动,改善蟹池水质,否则易发生黑鳃、水肿等疾病。 三、控制放养密度,注意合理混养 蟹种放养密度与蟹种规格、饲养条件、上市要求规格、管理水平等有关,可采取两年制养殖模式,就是5月底6月初购进蟹苗,在池中粗放增育,年底可育成扣蟹,第2年春再把这些扣蟹投放到池场,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

河蟹养殖技术总结

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100-400只/kg)。V期溞状幼体经过5次蜕皮变成大眼幼体,这个过程中有90%变态为大眼幼体即可淡化出苗,一般是4-5天,此时成为幼蟹。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和稻田养殖。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8—1.5米左右,池中有浅滩(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有深水区。池塘不要太陡,坡比大一些,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较大的竹子内部掏空,然后多个绑在一起即成)。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外,还可起到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种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水花生

水花生,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生长繁殖迅速,水陆均可生长。 水葫芦

水葫芦(凤眼莲) 凤眼莲喜欢在向阳、平静的水面,或潮湿肥沃的边坡生长。在日照时间长、温度高的条件下生长较快,受冰冻后叶茎枯黄。

河蟹养殖整体管理思路

河蟹养殖整体管理思路 提纲 1、选择合适的塘口,避免“先天性缺陷” 2、使用生态养蟹技术 3、选择合适的放养密度 4、饲料的选择和管理技巧 5、有效实用的水质和底质管理方法 6、简单、易操作的病害防治措施 一、选择合适的塘口,避免“先天性缺陷” 1、良好塘口的特点: 1)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量不足,夏天没水可用) 2)水质良好,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周围有大量农田、工厂,工业污染严重) 3)进排水要方便,分开(共用一条河流) 4)周围敞开,无高大树木遮挡(自然增氧不足,池水不活跃)----背风养殖效果不好。 2、充分清塘: ●清淤、暴晒、消毒----淤泥多(20cm以上),发生问题的池塘没有进行处理。 二、使用生态化河蟹养殖技术 A、栽种水草。 B、放养蛳螺。 C、混养技术。 ●加强生态养殖技术---- A、栽种水草。 ●栽种水草的几个关键: 1、栽种种类:2-3个优势种,避免单一;浮水和沉水。 (推荐: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浮萍、水花生)。 2、覆盖面积:高温季覆盖面积60-70%。 3、时间分布:春夏秋都有。 4、空间分布:东西向有几条“水道”,水面没有水草。忌乱七八糟生长。“水道”的优点: 1)方便船划行,投饵和施用药物; 2)让水体形成风浪,促进水体与空气物质交流。 ●管理水草、防死亡、消除草死亡产生有害物的方法: 1、促进水草生长、防死亡的注意事项(营养盐,光照,DO,T): 1)水体保持充足营养盐(N:P=7:1),特别早期。 2)施肥前后2天以上,避免使用石灰。 3)确保水体有一定的透明度,浑浊时使用一些可以增加透明度的产品(下雨,蟹活动,其他养殖不当)。 4)水草上有泥,在投饲或巡塘时,定期用棍轻轻敲打,抖落污泥,以增加光合作用,利于生长。 5)7月底开始适当增加新活饵料供应,满足营养供应,防止蟹对水草的消耗与破坏,特别是主养苦草。6)尽量不要将耗氧型微生物直接洒在水草上,方案: (晴天上午10点使用微生物,溶氧高) (使用微生物1-2h前,可以使用颗粒型增氧剂) (多选择使用PSB) 7)高温期避免盲目将水位升高,防止死草。控制在1.4m以下。 8)在高温期经常使用缓释型增氧剂,增加溶氧,防死亡。

螃蟹养殖技术等 [螃蟹的养殖技术(1).pdf]

螃蟹养殖技术等 [螃蟹的养殖技术(1).pdf] 螃蟹养殖技术等螃蟹的养殖技术1.pdf维普资讯/特种养殖41时,应将怀卵蟹清洗消毒,移入育苗池。 23伤和拥挤;5运中应注意潮湿度,适时喷雾天后,孵化完。孵化后母蟹继续养于海水巾,不喷水;6防天气突变。 再与雄蟹交配也能继续第二次第三怀卵。刚孵化蟹苗养殖方法暂养池面积lO-v15平方的体形如水蚤,也叫7蚤状幼体。育苗米,池深081米。池上应建防日晒和暴雨前,应清除幼体培养池底部污泥和积水,并用漂袭击的顶棚,为蟹苗生长提供一个阴暗的环境。白粉消毒池水,茅死桡足类、枝角类及其它敌害池内附着以水葫芦、水花生植物为好,既是饲料,生物。第一期幼体孵化前又便于蟹苗栖息。正常气候下,蟹苗45天先培育肥水,每亩施硝铵28公斤,过磷开始蜕壳成1期幼蟹,后隔57天蜕壳一酸钙115公斤。当幼体进入第三期后,停次,到8期幼蟹时,能钻制洞穴,反应灵敏,避止施肥,投喂盐水,逐日或间日投喂,少量光性强,具一定逃避能力。 3期幼蟹暂养后放多喂,满足幼体需要。第18期蚤状幼体以逐渐加水为主,后期深水适当换水。第5入养殖池。 投入养殖池的蟹苗,可实行粗养,即把期幼体变为大眼幼体时,一次换水约三分之蟹苗放入河中,不管理,不投料,让其自然一。

他中增没增氧机,每天早、中、晚定时开机搅水生长,到秋冬季,成熟螃蟹进行生殖回游时052小时,使池增氧增温,同时捕捉上市。此种适宜于大型湖泊、外荡、沼使饵料、幼体分布均匀,控制池水PH值在泽地带。另一种实行池养,即在池塘中放养螃84左右,溶氧在6毫克升以上。池中进水蟹,投放动物性饲料,如鱼粉、河蚌肉、应经严密过滤,用目孔为367125微米尼龙蚯蚓等,植物性饲料有豆饼粉、麦粉等,也筛绢多层过,防止生物入池伤体,青蛙及某可用配合饲料。青饲料主要是水生植物。投喂些鱼要食幼体,大眼幼体也易捕食潘状幼方法,要求次多量少,不污水质,要注意体,应注意。 苗捕捞与运输当培育池中蚤体80变蟹缺料引起互相残食。再一种办法是鱼蟹混成蟹苗时,白天用网拖拉捕蟹,晚上用100-200养。在鱼池内每亩放蟹苗50-vlO0克,或幼蟹15OO25OO只,并投放草鱼、鲤鱼、青鱼、瓦电灯光诱捕,池内蟹苗起捕率可在95以上。此外,用放水办法在出水口接网也可捕。 团头鲂等,投放的鱼不宜太大,以免吞食蟹苗。混养鱼蟹,最重要的是供足饲料,要防野外捕蟹苗,每年5月下旬在长止争食,螃蟹的取食量低于鱼虾,一般每0公江、钱塘江入海口可见蟹苗,6月上旬为旺斤体重需食1公斤精料,以蚯蚓、螺、蚌、昆汛。捕捞一般采用固定张网和灯光诱捕相结合,虫、动物内脏为主。要防止螃蟹逃逸。注意水可大量捕到海河中蟹虫资源,蟹苗应用专门蟹苗质,要勤换水、进水。一般5月前,9日后每周换箱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技术 投喂饵料应以优质的颗粒饲料,冰鲜小鱼、黄豆为主,尽量不投粉状饲料,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投饵根据季节天气,河蟹的生长 活动等情况适当增减,在河蟹脱壳期间,饲料中应添加营养添加剂,确保河蟹正常脱壳生长。 一般在每年1月份干塘,干塘后池边清淤修岸,晒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0-15天为宜,稍硬即可,这样减少对塘口中水草和底 栖生物的破坏,保持塘口原有的生态。 前期要求塘口多种草,种足草,中期管好草:一是水色过浓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应及时调水。二是水质浑浊,水草附着污染物应及 时使用净水生物剂清除。三是水草枯萎,缺少活动应及时追肥,后 期控制塘面水草的覆盖数量在60%左右,对露出水面的水草要割除 老草头使河蟹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健康生长。 采用多次投放;防止一次性投入量大,造成前期水质清瘦而青苔 大量繁殖。在清明前投入一批螺蛳,量300斤/亩,至6月底逐步补 充投放,螺蛳量500斤/亩,调节好池塘水质,又有利于螺蛳自然增 殖并保障养殖中后期池塘有充足天然活饵。 8月份是高温时期,是季节的交换阶段,为了适当降低水体内的 温度和尽量少温差,池塘应保持最高水位,经常加水及换水,2-3 天加注新水一次,7-10天换水一次,加水选择在凌晨或上午进行, 不宜在傍晚加水。7-10天定期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随时保 持水质清新,使河蟹在高温季节减少伤亡,确保成活率。 一是水质改善。秋季水质管理尤为重要,应及时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并避开蜕壳期。一方面补施生石灰,一般20~30天每亩每 米水深用10kg,全池均匀泼洒;另一方面补施磷酸二氢钙,每亩每 米水深用2~3kg一次,促进水体物质微循环良性转化和河蟹蜕壳必 须物磷、钙的吸收利用。

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

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 河蟹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而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河蟹已成为各地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河蟹养殖业已由追求产量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规格小,品质差的河蟹越来越不受消费者欢迎。大规格河蟹不仅销售通畅,而且价格也占绝对优势,大规格河蟹的市场售价比小规格河蟹高3—4倍,规格在150g以上的120—160元/kg,而规格在75g左右的只有30—40元/kg,但如何培育生产无公害大规格河蟹是养殖生产者最关心的问题。所谓大规格河蟹是指个体重在150g以上“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成蟹。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培育大规格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主要是: 一、选用良种,把好放养蟹种质量关 大规格河蟹必须有优质蟹种作基础。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长扛水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附肢健全,有光泽,活动力强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作蟹种,要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幼蟹,这是养殖大蟹和提高成活率最重要因素。通常可从3个方面来选择优质蟹种:从外观、体型、步足、前额齿等几个生理特征来鉴别长江水系的蟹种;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的“小呆蟹”,所谓“小呆蟹”就是指当年的一龄幼蟹,体重10~35g就:达到性成熟,生长停滞,陆续死亡;从步足残缺程度,苗种活动情况,体表有无寄牛虫等来挑选健康优质蟹种。

二、种植水生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在养殖成蟹水域中种植水生植物,一是作为蟹天然优质的植物性饲料;二是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的隐蔽场所,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减少相互残杀三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溶氧量,并吸收水体中的有机质,防止水质营养化,可起到净化水质作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养殖环境;四是在高温季节水生植物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有利河蟹生长,栽种水生植物品种不宜单一,要多样化,最好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漂浮植物相互结合,合理分布,以适合河蟹多方面的需求。沉水植物可选种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挺水植物如芦苇、茭白草等,漂浮植物如浮萍等。养蟹水域栽植水草面积宜占水面面积的50%—60%。夏季7—8月是河蟹摄食水草的高峰期,应密切注意,既要保证河蟹的吃食利用,又要有较高的存储量。不够时要采取措施补足水草,但水草切忌捞入太多,腐败水草易引起水质恶化,诱发河蟹疾病。水草过多,尤其是类似伊乐藻的单一品种过多,极易引起底层水休不流动,而造成底层水变坏,应及时疏出水体通道,有利于进排水流动,改善蟹池水质,否则易发生黑鳃、水肿等疾病。 三、控制放养密度,注意合理混养 蟹种放养密度与蟹种规格、饲养条件、上市要求规格、管理水平等有关,可采取两年制养殖模式,就是5月底6月初购进蟹苗,在池中粗放增育,年底可育成扣蟹,第2年春再把这些扣蟹投放到池场,通常蟹种放养规格为100—200只/kg。每亩水面放养300—500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