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中模拟卷(二)人教版必修3(教师版)

『高二教材·同步双测』

『A卷基础篇』

『B卷提升篇』

试题汇编前言:

本试题选于近一年的期中、期末、中考真题以及经典题型,精选精解精析,旨在抛砖引玉,举一反三,突出培养能力,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新课改要求,实现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与提高解题能力的双基目的。(1)A卷注重基础,强调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

(2)B卷强调能力,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单元测试AB卷,期中、期末测试。

构成立体网络,多层次多角度为考生提供检测,查缺补漏,便于寻找知识盲点或误区,不断提升。

祝大家掌握更加牢靠的知识点,胸有成竹从容考试!

2020-2021学年人教新课标版必修3文化生活上学期期中模拟卷(二)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2020年6月23日,北斗全球组网收官卫星成功发射

②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

③“品味端午传承文脉”绍兴2020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全面拉开

④各地政府研究部署,助力保障“地摊经济”发展工作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③: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这种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可见,“北斗全球

组网收官卫星成功发射”属于科技现象、“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二者都属于文化现象。①③符合题意。

②:“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属于政治现象,②排除。

④:“研究部署,助力保障地摊经济发展工作”属于经济现象,④排除。

故本题选A。

2、(2020·江苏卷)中国最早发明了团扇、羽扇,还改良了来自日本的折扇,于方寸间开创出一个全新的

艺术空间,赋予扇子以特有的文化意蕴。14世纪,中国的扇子传至欧洲,逐渐风靡欧陆宫廷与市井阶层。材料表明

①商业贸易是扇子文化传播的主渠道

②人们的文化审美深受价值观的影响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④文化传播推动扇子艺术价值的共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不是主渠道,且材料未说到“商业贸易”,故①排除。

②:该说法正确,但是材料未体现价值观对人们审美的影响,故排除②。

③:材料中“赋予扇子以特有的文化意蕴”这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③正确。

④:中国扇子传播至欧洲,逐渐风靡宫廷与市井,这说明通过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从而使扇子文化得以

共享,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2020·全国卷I)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千零一夜》《聚俱吠陀》《源氏物话》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

刷木等发明……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

②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

③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启示我们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力,①③符合题意。

②:先进文化要能够适应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历史积淀的厚度”不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②应

排除。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影响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④中“规定”表述错误,不选。

故本题选B。

4、(2020?浙江卷)积极推进美育村建设,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举措。美育村建设通过深入挖掘乡

村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文明和乡村文化品位,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这说明( )A.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是同步的B.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乡村也就全面振兴了

C.文化建设对乡村全面振兴有重要意义D.文化建设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

【答案】C

【解析】A: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其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选项中的“是同步的”说法错误,A说法错误。

B: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乡村振兴,但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意味着乡村的全面振兴,B说法错误。C: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优秀的、健康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美育村建设通过提升乡村文明和乡村文化品位,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这表明文化建设对乡村全面振兴具有积极作用,C符合题意。

D: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不是一切传统文化都能够进行创造性转化,且材料也未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这是因为()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④文化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②: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强调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人的促进作用,体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①②符合题意。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③错误。

④: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C。

6、(2020?天津卷)阅读一本好书,能让生命变得更有质感,充沛内心的力量。有的人遇到生活的磨难,却在书籍中获得了勇气;有的人困于琐碎的日常,却在书籍中拓宽了天地;有的人尽管身处贫穷,却在书籍中收获了精神财富。读好书

A.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生

B.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

C.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既能产生精神力量,也能产生物质力量

【答案】A

【解析】A: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好书传递的是优秀文化、健康文化,通过读好书可使我们的人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塑造,A符合题意。

B: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而不是根本途径,B说法错误。

C: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C说法错误。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而不能直接产生物质力量,D中“也能产生物质力量”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7、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奖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弘扬英雄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宝贵品格。这是基于()

①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②文化影响人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①错误。

②④: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奖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弘扬英雄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宝贵品格,这表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奖仪式会在全国形成文化氛围,体现了文化影响人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同时也能体现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③排除。

故本题选C。

8、2020年5月15日,重庆市石柱县召开乡村文化振兴及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推进会,紧扣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目标任务,着力构建完善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这不仅能改变每一个村,也更能改变村里的人,让农民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非强制的、有形的

②文化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①错误。

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错误。

③④:紧扣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目标任务,着力构建完善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这不仅能改变每一个村,也更能改变村里的人,让农民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