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节日简介

少数民族节日简介
少数民族节日简介

少数民族节日

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彝族火把节;苗族在这一天祭“土地”神;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为白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这两个少数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焚香、祭祖、喝酒吃肉,村中扎一大火把,有的高12 米,根据平、闰年扎12 或13 道麦秸,插满香、糖、果,以示丰收和吉祥。

苗族的主要节日

龙船节

汉族的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龙船节却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龙船节苗语叫“咋瓮”(意即划龙船),又名“娄瓮”(意即吃龙肉)。龙船节一般在清水江上举行,清水江穿过凯里又名龙头江,每年农历五月,居住于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这里欢度龙船节。

跳花节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跳花”一词仍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思不尽相同,苗语称跳花为“欧道”,意为“赶坡”。跳花日期全都在农历正月间举行,现仍有24处固定跳花坡。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未婚男子背上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精美的背扇扇面,如是未找到对象女子可请兄弟代替,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装饰品。男子

吹笙舞蹈,女子摇铃执帕起舞附合,围绕花树翩翩起舞。有爬花杆比赛,有比射弩、比针线手艺,有武术表演、倒牛、斗牛等文体活动。

四月八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的贵阳、黄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的。每逢节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饭,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现在,在北京的苗族也过四月八节。... .

六月六

湘西土家族节日特别多,几乎月月有节,有时—月几节,但最有影响的民族节日是六月六“覃后晒皮”。为防虫蛀霉烂,每年六月初六要翻晒覃后皮一次,故这天又叫“覃后晒龙袍”、“覃后晒皮”。《永顺县志》记载说:“六月六日晒书及衣服,俗传明茅岗土司覃后以是日被诛,血溅其衣,附近居民暴衣以吊之,名曰…晒龙袍?。”

在少数民族地区,如布依族、壮族、苗族、瑶族和畲族的农历六月六,同样举行具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各种活动。

[苗族“赶歌节”]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的赶歌节是湖南凤凰、贵州松桃等地苗族的传统节日。届时,苗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汇集在歌场,尽情唱歌跳舞。

[瑶族“半年”]半年是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藏族“响浪节”]响浪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民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初四至十七举行。“响浪”是藏语,意思是“在

一个地方转,求神保佑”。

[满族“虫王节”]虫王节是满族传统节日,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瑶族“晒衣节”]

晒衣节是广西桂平盘瑶地区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土族“花儿会”]花儿会是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土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为期5天。

回族的主要节日

开斋节

开斋节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习惯称它为“…莱麦丹月”。这一月,回族等穆斯林在东方发白前,吃饱喝足,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斋戒是伊斯兰教规定的每个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功”之一。

斋戒期满,就是回族等民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棗开斋节。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回族人民的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这个节日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仪式范围。伊斯兰教历每年十二月上旬,穆斯林去麦加朝圣。朝觐的最后一天—十二月十日,开始举行庆祝活动。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亦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的意思就是“节日”,“古尔邦”和“阿祖哈”都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含有牺牲、献身之意。新疆的回族还称古尔邦节为

“库尔班节”。

藏族主要节日

□ 正月

藏历年:传统节日,藏历正月初一,节期三五天,藏语称"洛赛"节.

祈愿大法会(传大召):正月初三,初四至十五日举行,纪念释迦牟尼,藏语称"莫朗钦茂".

摆花节: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青海,甘肃两地的藏民居聚地称为"酥油花灯节".

□ 二月

送魔节:二月初七日,将化装成魔鬼模样的人赶至大夏河对岸,七天内不准返回.

亮宝会:二月初八日,晒大佛像,展示各种宝物.

"充曲":二月下旬,也称小祈愿法会或传小召,展示唐嘎佛像和三大寺的珍贵宝物.

□ 三月

世轮金刚节:三月十五日,纪念藏历第一个绕回的第一天(火兔年----公元1027年).

□ 四月

萨葛达瓦节:藏历四月十五日在龙王潭畔举行,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圆寂和文成公主进藏的日子.拉卜愣地区僧俗男女不吃,不喝,不说话一天两夜,曾"娘奈"节.

浴佛节:四月八日举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区的转山会,祭神

祈福拜佛.

□ 五月

"桑吉曼拉"节:五月初五日,传说这一天药圣要撒下圣水灵药,上山采药游山.

逛林卡(又称"赞朗结桑"):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日,传说为世界神灵降临之日,十五日这天达到高潮,设帐野餐,尽情歌舞,观赏自然风光. "智达得钦"节:五月初十日,莲花大师的降生日,山南协扎和洛扎卡曲等地举行庆祝活动,每年举行一小庆,十二年为一大庆.

□ 六月

"丹伊得钦"(又称朝山节):六月四日,是释迦牟尼口授"四大真经"之日,朝佛,诵经,点灯.

□ 七月

雪顿节: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节期四五天,雪顿意为"酸奶宴",又叫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所以又称"藏戏节".

沐浴节:藏语叫"嘎玛日吉"(洗澡),在藏历七月六日到十二日举行.

□ 八月

望果节:西藏人民渴望丰收的传统节日,在秋收前择吉日举行,历时一到三天,节日一过,便开始秋收.

□ 九月

降神节:九月二十二日举行,人们朝佛,行善,诵经.

□ 十月

仙女节:藏语称"摆拉旦珍",十月十五日举行,有多种宗教活动.

燃灯节:藏语称"葛登阿曲",十月二十五日举行,这天是宗喀巴圆寂日,晚上各地俗家和寺院都在屋顶上点灯,寺院内举行宗教仪式.

□ 十二月

驱鬼节:藏语称之为"古突",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这一天各地寺庙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家家户户打扫卫生,驱鬼销灾,迎接新年.

□ 除以上正规节日以外,藏历称每月初八,十五,三十这三天为"聂当杰松",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唱哈节唱哈节为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京族群众为了表达对海神和祖先的敬仰之情,在固定的活动场所——哈亭以“唱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的形式拜神祭祖。京族三岛各村举行节目的时间不尽相同,有的在农历六月初十,有的在八月初十,有的则在正月二十五,但都分迎神、祭神、唱哈、送神四个过程。

吃新节吃新节是广西仡佬族和部分苗族、瑶族、壮族喜庆丰收的传统节日,有的在每年农历六月早稻抽穗将近成熟,也有的在晚稻黄熟时,按各地群众的习惯选择一天来过节。

端节端节,水族群众又称借端、过端、吃端,是水族最大的节日,与汉族的春节一样隆重,广西境内大多数水族群众都过这个节日。

分龙节分龙节又叫庙节,是毛南族一年一度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五月间,过节的日期有两个,以毛南山乡的铁坳为界,南部的上南乡和中部的中南诸村,取亥日过节,北部的下南乡取辰(龙)日

花炮节花炮节是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融水和湖南通道等地侗、壮、苗、仫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五月十五、二月初二等。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抢花炮

苗年苗年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东南部分地区苗族的传统节日,融水苗族习惯以农历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二月十五日为过年期,一般从西北部的大年、拱洞等乡开始,沿东南方向各乡轮流举行。

牛魂节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乐业、隆林等地的壮族农民都要隆重庆祝牛魂节,罗城仫佬族和融水、资源等地苗族则叫“牛生日节”,时间提前到四月初八,但过节形式大同小异。

盘王节盘王节是流行于广西、云南、湖南、广东等地瑶族群众纪念先祖的盛大传统节日,现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举行,一般三天三夜,也有长达七天七夜,可以独家独户,也可联户或同宗共放进行。

坡会坡会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各举行一次,最著名的地点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古龙坡。

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是广西壮族群众一年一度的民歌盛会,百色、河池、柳州、南宁四个壮族聚居的地区,歌节活动丰富多采。跳公节跳公节,也称“跳弓节”,是广西那坡、云南富宁一带彝族最大的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古时凯旋而归的勇士;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各村屯过节的具体时间相差不多,都在农历四月上旬,内容有祭祖天地、神、祖先,宣讲本民族历史,跳舞唱歌、表演娱乐

跳坡跳坡是苗族人民进行娱乐活动的节日;盛行于广西、云南、贵州的苗族地区。

鄂温克族的火神节

侗族林王节我国许多地区都兴五月五日过端午节吃粽粑,为的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然而也有例外,贵州景屏县的寨母一带的侗家,就是六月辰日吃粽粑,为的是纪念当地的一个侗族农民起义领袖林王。寨母过节不仅包有一般大小的粽粑,还包有粗如大碗、两尺多长的大粽粑。传说当年林王领兵打仗时,常以粽粑作干粮,所以将粽粑包得又长又大。

拉祜族的节日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主要的节日有葫芦节、春节、火把节、祭祖节、新米节、中秋节及清明节、端午节等

哈尼族矻扎扎节

我们红河州农历的6月中旬,也就是现在举行的红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矻扎扎节。如同汉族过春节一样热闹隆重。

纳西族火把节

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瑶族的“达努节” 苗族的“芦笙节” 白族的“三月街” 傣族的“泼水节” 京族的“哈节” 毛南族的“庙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 纳西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 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

数火把在田间、 山林穿越游动, 景色十分壮观。 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 弹起 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 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 “火把节” 的源起, 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 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 它反映了彝族 人民驱除邪 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瑶族的“达努节”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

日“达努”节。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 寨敲起铜鼓, 载歌载舞, 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达努节”传说是这样来的: 上 古时有个叫密洛陀的祖娘, 她的一男一女长大成人之后, 祖娘要他们带着农具和 种籽, 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兄妹俩开荒种庄稼, 但长出来的果实被野猪、 地鼠

和鸟儿吃光了。 兄妹俩向祖娘诉苦。 祖娘鼓励他们不要怕困难, 同时给了他们一 面铜鼓和一只猫, 要他们再去奋斗。 兄妹俩第二次种出的庄稼成熟了, 鸟兽又来 偷食。 兄妹俩敲起铜鼓惊走了鸟兽, 放出猫吃尽了地鼠,终于获得了丰收。 为了 报答祖娘, 兄妹俩在五月二十九日祖娘生日这天敲着铜鼓去给祖娘祝寿, 并祝瑶 家年年丰收,人畜两旺。从而形成了“祖娘节”,又叫“达努节”。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4、侗族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 5、白族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 6、独龙族 唯一的传统节日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8、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10、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篇一: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什么 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什么? 泼水节:傣族的传统节日。于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傣历以六月为岁首,也是傣历新年。源于小乘佛教用水为佛洗尘,故又称浴佛节。相传这是为纪念一位战胜魔王的姑娘而举行的节日。传说有一个魔王作恶多端,人民十分痛恨。一位姑娘被魔王抢去为妻,她立志为民除害,于是,乘魔王熟睡,拔下魔王头发,将魔王脑袋勒下。但魔王的头颅仍会作崇,用火烧则四处起火,丢到河里则河水滚沸泛滥成灾,埋到地里则臭气四溢。于是,魔王的12个妻子便轮流把魔王的头抱在自己身上,每天用水冲洗一次魔王的头。傣族人民为了感谢这12个妻子,在每年的傣历新年时以泼水表示纪念,以示冲洗身上的污秽,以后逐渐演变成俗泼水节一般为三四天,开始的这一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此节西双版纳州傣族称"尚罕",德宏州傣族称"尚链",意为周转、转移,指太阳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又开始了新的一年。节

日清晨,人们要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在寺中堆沙造塔,听佛爷念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互相泼水以示祝福。清水象征吉祥,可消灾除病,故大家互相泼水。此外,人们还在澜沧江上进行划龙舟比赛,各村赛还要放高升和开展群众性歌舞活动。龙舟比赛时,两岸挤满观众,锣鼓齐鸣,欢笑声、呐喊声汇成一片。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花焰火。用一根几米长的竹子,中间掏空,填满火药,置于高架上,点燃引线,将竹筒推入高空,空中闪现的烟花花团锦簇,光彩夺目,夜间放高升更显壮观。青年男女则用象脚鼓和铓锣伴奏起舞,进行丢包游戏,谈情说爱,选择配偶,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所氛。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有此习俗。 刀杆节:僳僳族传统节日。僳僳语称"阿堂得"。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盛行于云南泸水、福贡等地区。届时,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盛装,聚集在刀杆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两根20多米长的粗木杆,把36或72把锋利长刀,刀口朝上绑在木杆上,形成一字形梯状,凡有三或六的地方,两刀交叉成x字形,刀杆顶端挂着小红旗和鞭炮。爬刀杆者多为青壮年,他们身穿红布衣服,头缠红布,赤足。 爬杆在燃烧着的熊熊烈火和回荡四方的铓锣声中开始,小伙子们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赤足跳进火堆,在火堆中跳来跳去,称为下"火海"、打"火滚"。他们还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

少数民族节日的节庆活动很多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傈僳族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傈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傈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

云南著名旅游景点和少数民族重大节日简介

云南著名旅游景点和少数民族重大节日简介 泼水节: 傣族的传统节日。于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 傣历以六月为岁首,也是傣历新年。源于小乘佛教用水为佛洗尘,故又称浴佛节。相传这是为纪念一位战胜魔王的姑娘而举行的节日。传说有一个魔王作恶多端,人民十分痛恨。一位姑娘被魔王抢去为妻,她立志为民除害,于是,乘魔王熟睡,拔下魔王头发,将魔王脑袋勒下。但魔王的头颅仍会作崇,用火烧则四处起火,丢到河里则河水滚沸泛滥成灾,埋到地里则臭气四溢。于是,魔王的12个妻子便轮流把魔王的头抱在自己身上,每天用水冲洗一次魔王的头。傣族人民为了感谢这12个妻子,在每年的傣历新年时以泼水表示纪念,以示冲洗身上的污秽,以后逐渐演变成俗 泼水节一般为三四天,开始的这一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此节西双版纳州傣族称"尚罕",德宏州傣族称"尚链",意为周转、转移,指太阳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又开始了新的一年。节日清晨,人们要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在寺中堆沙造塔,听佛爷念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互相泼水以示祝福。清水象征吉祥,可消灾除病,故大家互相泼水。此外,人们还在澜沧江上进行划龙舟比赛,各村赛还要放高升和开展群众性歌舞活动。龙舟比赛时,两岸挤满观众,锣鼓齐鸣,欢笑声、呐喊声汇成一片。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花焰火。用一根几米长的竹子,中间掏空,填满火药,置于高架上,点燃引线,将竹筒推入高空,空中闪现的烟花花团锦簇,光彩夺目,夜间放高升更显壮观。青年男女则用象脚鼓和铓锣伴奏起舞,进行丢包游戏,谈情说爱,选择配偶,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所氛。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有此习俗。 刀杆节: 傈僳族传统节日。傈僳语称"阿堂得"。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盛行于云南、福贡等地区。届时,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盛装,聚集在刀杆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两根20多米长的粗木杆,把36或72把锋利长刀,刀口朝上绑在木杆上,形成一字形梯状,凡有三或六的地方,两刀交叉成X字形,刀杆顶端挂着小红旗和鞭炮。爬刀杆者多为青壮年,他们身穿红布衣服,头缠红布,赤足。 爬杆在燃烧着的熊熊烈火和回荡四方的铓锣声中开始,小伙子们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赤足跳进火堆,在火堆中跳来跳去,称为下"火海"、打"火滚"。他们还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传来传去,称为"拉火链";双手将火焰捧往脸上压,称为"洗火脸"。歌舞完毕,事先训练过的小伙子赤脚跃上刀杆,踩着利刀,双手攀扶刀口,一级一级向上爬去,爬至顶端点燃鞭炮,将小旗子抛向欢呼的人群后又一级级下到地上。人们纷纷上前敬献美酒。青年们对歌谈情,开展社交活动。相传此节始于明代,兵部尚书王骥带兵到云南傈僳族居住地区收复外族侵占的土地,组织傈僳族同胞练武自卫。后王骥遭到请便陷,于二月初八被害。傈僳族同胞为发扬勇敢顽强的抗敌精神,以象征上刀山下火海的爬刀杆活动来鼓舞勇敢精神,随之形成固定节日。现代这一活动已成为傈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火把节: 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对节日的说法,各民族有不同的解释。彝族主要是为除虫害、庆丰收。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一览2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一览 民族 节日名称 主要活动内容时间(农历) 彝族火把节 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 演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插花、对歌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歌舞、鲜艳服饰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跳虎笙、虎舞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彝族密枝节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大理三月街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白族青姑娘节歌舞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祭祀、栽秧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白族栽秧会祭祀、栽秧、对歌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庙会、对歌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梨园里野餐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祭祀、歌舞、洞经音乐各村寨不同 傣族傣族泼水节赛龙舟、泼水、歌舞阳历四月中旬傣族送龙节祭祀、歌舞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琰佛塔、歌舞阳历七月中旬傣族开门节串寨、放高升、歌舞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哈尼族阿玛突祭祀、歌舞、摆街宴农历二月属龙日“苦扎扎”(六月年节)打秋千、摔交、歌舞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歌舞、摔交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捉蚂蚱来食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哈尼族姑娘节秋千、歌舞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篝火、歌舞五月上旬 苗族苗族花山节爬花杆、芦笙、歌舞正月 傈僳族傈僳族澡堂会温泉沐浴、赛歌正月初二 傈僳族“盍什”节吃团圆饭、射弩比赛正月初一至十五傈僳族刀杆节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二月初八 纳西族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二月初八 纳西族三多节祭祀、对歌、斗牛六月二十五日

少数民族(彝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跳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各民族传统节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各民族传统节日 篇一: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苗族的“芦笙节”每年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芦笙节”。这几天,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完全沉浸在欢腾喜庆的气氛之中。村村寨寨的苗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小伙子吹起芦笙,姑娘们踏着芦笙

的优美旋律,翩翩起舞。芦笙是苗族人民喜欢的一种乐器,大的高四、五米,小的一、二米。芦笙节是苗族人民在春节之后,春耕之前,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和向对方父母显示自己才能的 时机。节日前,青年们常常把自己心爱的情人向母亲和嫂嫂透露。芦笙节时,母亲们通过对青年们的歌舞技艺的现场观察,品评他们的聪明才智,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道德品质,劳动好坏,帮助子女选择好对象。在苗族人民中,不善于歌舞、道德败坏、劳动不好的人,是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爱人的。“芦笙节”期间,还举行斗牛、赛马和篮球比赛等。 京族的“哈节”“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它是住在南海北部湾几十个海岛上的京族人民的传统民族节日。据传说,七、八百年前,有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借传歌为名,动员大家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者。他的歌声悠扬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后来,人们建了“哈亭”,以唱歌和传歌的方式纪念和赞美这位歌仙。于是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哈节”。哈节里唱的歌,称为“哈歌”,有固定的手抄歌本,由专人演唱,平时一般不唱。“唱哈”的角色有三个,一个男的称“哈哥”,专司操琴伴奏;两个女的称“哈妹”,轮流演唱。歌声婉转,琴音柔和,别具一格,饶有风味,歌词内容多受汉族诗词歌赋影响,或咏唱传统故事,或吟诵白居易的《琵琶行》,或叙说历史人物,或颂扬友谊与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苗族的“芦笙节”每年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芦笙节”。这几天,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完全沉浸在欢腾喜庆的气氛之中。村村寨寨的苗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小伙子吹起芦笙,姑娘们踏着芦笙的优美旋律,翩翩起舞。芦笙是苗族人民喜欢的一种乐器,大的高四、五米,小的一、二米。芦笙节是苗族人民在春节之后,春耕之前,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和向对方父母显示自己才能的时机。节日前,青年们常常把自己心爱的情人向母亲和嫂嫂透露。芦笙节时,母亲们通过对青年们的歌舞技艺的现场观察,品评他们的聪明才智,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道德品质,劳动好坏,帮助子女选择好对象。在苗族人民中,不善于歌舞、道德败坏、劳动不好的人,是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爱人的。“芦笙节”期间,还举行斗牛、赛马和篮球比赛等。 京族的“哈节” “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它是住在南海北部湾几十个海岛上的京族人民的传统民族节日。据传说,七、八百年前,有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借传歌为名,动员大家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者。他的歌声悠扬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后来,人们建了“哈亭”,以唱歌和传歌的方式纪念和赞美这位歌仙。于是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哈节”。哈节里唱的歌,称为“哈歌”,有固定的手抄歌本,由专人演唱,平时一般不唱。“唱哈”的角色有三个,一个男的称“哈哥”,专司操琴伴奏;两个女的称“哈妹”,轮流演唱。歌声婉转,琴音柔和,别具一格,饶有风味,歌词内容多受汉族诗词歌赋影响,或咏唱传统故事,或吟诵白居易的《琵琶行》,或叙说历史人物,或颂扬友谊与爱情,丰富多彩,优美动人。京族人民很重视“哈节”。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汇总

---------------------------------------------------------------范文最新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汇总   民族 节日 农历 地点 内容 彝族 1 / 36

火把节 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 石林、楚雄、大理 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插花/打歌节 二月初八 大姚、双江 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密枝节

---------------------------------------------------------------范文最新推荐------------------------------------------------------ 二月初八 石林 祭龙树、野餐 祭龙节 二月初八 景谷 跳芦笙舞 赛衣节 三月二十八日 3 / 36

大姚 赛衣 三月会 三月二十八 牟定 赶集、跳舞 虎节 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双柏县小麦地冲

---------------------------------------------------------------范文最新推荐------------------------------------------------------ 跳舞 白族 三月街 三月十四至十六日 大理 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绕三灵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5 / 36

大理 绕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节 六月二十五日 大理村寨 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本主节 日期不一 大理

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篇一: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篇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瑶族的“达努节” 苗族的“芦笙节” 白族的“三月街” 傣族的“泼水节” 京族的“哈节” 毛南族的“庙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 纳西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 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

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 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 数火把在田间、 山林穿越游动, 景色十分壮观。 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 弹起 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 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 “火把节” 的源起, 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 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 它反映了彝族 人民驱除邪 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瑶族的“达努节”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 日“达 努”节。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

丰收。村村寨 寨敲起铜鼓, 载歌载舞, 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达努节”传说是这样来的: 上 古时有个叫密洛陀的祖娘, 她的一男一女长大成人之后, 祖娘要他们带着农具和 种籽, 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兄妹俩开荒种庄稼, 但长出来的果实被野猪、 地鼠 和鸟儿吃光了。 兄妹俩向祖娘诉苦。 祖娘鼓励他们不要怕困难, 同时给了他们一 面铜鼓和一只猫, 要他们再去奋斗。 兄妹俩第二次种出的庄稼成熟了, 鸟兽又来

偷食。 兄妹俩敲起铜鼓惊走了鸟兽, 放出猫吃尽了地鼠,终于获得了丰收。 为了 报答祖娘, 兄妹俩在五月二十九日祖娘生日这天敲着铜鼓去给祖 娘祝寿, 并祝瑶 家年年丰收,人畜两旺。从而形成了“祖娘节”,又叫“达努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 每年七、八月牧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 蒙古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那达慕”, 蒙古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 “那 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 有美妙动人的歌舞。 大会召开前, 男女老少乘车骑马,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 民族节日名称主要活动内容时间(农历) 彝族火把节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六月二十四日插花节插花、对歌二月初八 赛衣节歌舞、鲜艳服饰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跳虎笙、虎舞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白族大理三月街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白族青姑娘节歌舞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祭祀、栽秧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祭祀、栽秧、对歌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庙会、对歌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梨园里野餐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祭祀、歌舞、洞经音乐各村寨不同 傣族傣族泼水节赛龙舟、泼水、歌舞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祭祀、歌舞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琰佛塔、歌舞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串寨、放高升、歌舞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哈尼族阿玛突祭祀、歌舞、摆街宴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 打秋千、摔交、歌舞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歌舞、摔交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捉蚂蚱来食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秋千、歌舞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篝火、歌舞五月上旬 苗族苗族花山节爬花杆、芦笙、歌舞正月

僳僳族僳僳族澡堂会温泉沐浴、赛歌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节吃团圆饭、射弩比赛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节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二月初八 纳西族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二月初八纳西族三多节祭祀、对歌、斗牛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祭祀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物资交流、文体表演正月十五 拉祜族拉祜族库扎节(年节) 象脚鼓舞、对歌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芦节篝火、歌舞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祭祀、歌舞立夏日 佤族佤族拉木鼓节祭祀、歌舞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 布朗族布朗族冈永节祭祀、歌舞四月与九月 独龙族独龙族卡雀哇(年节) 祭祀、剽牛、歌舞冬月或正月 景颇族景颇族目脑纵歌祭祀、歌舞农历正月 怒族怒族年节敬祖、祭土、歌舞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鲜花节采集鲜花、歌舞农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阿昌族会街耍白象、跳象脚鼓舞农历九月中旬 普米族普米族“大年”节荡秋千、赛马、歌舞腊月初六 普米族转山会游山、歌舞五月五日 藏族藏族草地藏民节/藏历年赛马、野餐、跳锅庄农历正月 藏族“花儿”会对歌农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会祭祀、歌舞藏历除夕 藏族赛马会赛马农历五月初五 回族回族古尔帮节团拜、宰牲回历十月 回族开斋节礼拜、颂经、歌舞六月 回族肉孜节减食五月二十三日 回族宰牲节宰杀一些牛羊、祭祀回历的+月十二月 回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 基诺族基诺族特懋克节歌舞、串寨、打陀螺基诺历法一月

民族服饰和节日(图片介绍)

大大眼睛,看世界!小小童心,秀中国! Seeing the World?Showing China 荔园外国语小学2013年英语活动月 Introduction.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at different festivals are held around China? What types of clothing can be found in China and in what regions? Let’s take a look and find out .你是否好奇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他们穿什么传统服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The largest group of people are the Han Chinese, but there are also 52 other minorities: 少数民族中以汉族为最多,但是其它民族也多达52种,例如:the Yi(彝族), Tibetan(藏族), Qiang (羌族), Hui(回族), Mongolian(蒙古组), Lisu(傈僳族), Manchu (满族), Naxi (纳西族), Bai(白族), Bouyei(布依族), Dai (傣族), Miao(苗族) and Tujia(土家族). 1. People have their own traditional clothing of their own ethnic group. 各民族有自己的传统服饰。 4. traditional clothing of the Naxi 纳西族传统服饰 5. traditional clothing of the Nu 怒族传统服饰 6. traditional clothing of the Bouyei 布依族传统服饰 8. Water-Splashing Festival of Dai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之欧阳光明创编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 欧阳光明(2021.03.07) 民族节日名称主要活动内容时间(农历) 彝族火把节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插花、对歌二月初八 赛衣节歌舞、鲜艳服饰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跳虎笙、虎舞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大理三月街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白族青姑娘节歌舞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祭祀、栽秧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祭祀、栽秧、对歌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庙会、对歌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梨园里野餐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祭祀、歌舞、洞经音乐各村寨不同 傣族傣族泼水节赛龙舟、泼水、歌舞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祭祀、歌舞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琰佛塔、歌舞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串寨、放高升、歌舞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哈尼族阿玛突祭祀、歌舞、摆街宴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打秋千、摔交、歌舞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歌舞、摔交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捉蚂蚱来食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秋千、歌舞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农历二月二日哈尼族米索扎节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篝火、歌舞五月上旬 苗族苗族花山节爬花杆、芦笙、歌舞正月 僳僳族僳僳族澡堂会温泉沐浴、赛歌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节吃团圆饭、射弩比赛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节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二月初八 纳西族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二月初八 纳西族三多节祭祀、对歌、斗牛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祭祀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物资交流、文体表演正月十五 拉祜族拉祜族库扎节(年节)象脚鼓舞、对歌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芦节篝火、歌舞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祭祀、歌舞立夏日 佤族佤族拉木鼓节祭祀、歌舞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布朗族布朗族冈永节祭祀、歌舞四月和九月 独龙族独龙族卡雀哇(年节)祭祀、剽牛、歌舞冬月或正月 景颇族景颇族目脑纵歌祭祀、歌舞农历正月 怒族怒族年节敬祖、祭土、歌舞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鲜花节采集鲜花、歌舞农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阿昌族会街耍白象、跳象脚鼓舞农历九月中旬 普米族普米族“大年”节荡秋千、赛马、歌舞腊月初六 普米族转山会游山、歌舞五月五日 藏族藏族草地藏民节/藏历年赛马、野餐、跳锅庄农历正月 藏族“花儿”会对歌农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会祭祀、歌舞藏历除夕 藏族赛马会赛马农历五月初五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蒲 整理)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节日众多,难以计数。仅据多民族的贵州省调查,除了大的节日活动以外,平均每天总有若干个村寨在过各种各样的节日。不少民族节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的甚至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成为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一种文化现象。下面,仅对一些民族大型的、隆重的节日做简单介绍。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因此又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年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侗族 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农历正月初三,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有些地方各姓氏自己还有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等。 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此外还有大年辰、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 哈萨克族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还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 维吾尔族

少数民族节日简介

少数民族节日 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彝族火把节;苗族在这一天祭“土地”神;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为白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这两个少数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焚香、祭祖、喝酒吃肉,村中扎一大火把,有的高12 米,根据平、闰年扎12 或13 道麦秸,插满香、糖、果,以示丰收和吉祥。 苗族的主要节日 龙船节 汉族的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龙船节却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龙船节苗语叫“咋瓮”(意即划龙船),又名“娄瓮”(意即吃龙肉)。龙船节一般在清水江上举行,清水江穿过凯里又名龙头江,每年农历五月,居住于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这里欢度龙船节。 跳花节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跳花”一词仍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思不尽相同,苗语称跳花为“欧道”,意为“赶坡”。跳花日期全都在农历正月间举行,现仍有24处固定跳花坡。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未婚男子背上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精美的背扇扇面,如是未找到对象女子可请兄弟代替,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装饰品。男子

吹笙舞蹈,女子摇铃执帕起舞附合,围绕花树翩翩起舞。有爬花杆比赛,有比射弩、比针线手艺,有武术表演、倒牛、斗牛等文体活动。 四月八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的贵阳、黄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的。每逢节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饭,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现在,在北京的苗族也过四月八节。... . 六月六 湘西土家族节日特别多,几乎月月有节,有时—月几节,但最有影响的民族节日是六月六“覃后晒皮”。为防虫蛀霉烂,每年六月初六要翻晒覃后皮一次,故这天又叫“覃后晒龙袍”、“覃后晒皮”。《永顺县志》记载说:“六月六日晒书及衣服,俗传明茅岗土司覃后以是日被诛,血溅其衣,附近居民暴衣以吊之,名曰…晒龙袍?。” 在少数民族地区,如布依族、壮族、苗族、瑶族和畲族的农历六月六,同样举行具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各种活动。 [苗族“赶歌节”]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的赶歌节是湖南凤凰、贵州松桃等地苗族的传统节日。届时,苗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汇集在歌场,尽情唱歌跳舞。 [瑶族“半年”]半年是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藏族“响浪节”]响浪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民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初四至十七举行。“响浪”是藏语,意思是“在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 民 族 节日名称主要活动内容时间(农历) 彝族 火把节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插花、对歌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歌舞、鲜艳服饰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跳虎笙、虎舞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彝族密枝节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三月街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白族青姑娘节歌舞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祭祀、栽秧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白族栽秧会祭祀、栽秧、对歌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庙会、对歌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梨园里野餐每年梨花盛开时节白族本主会祭祀、歌舞、洞经音乐各村寨不同 傣族傣族泼水节赛龙舟、泼水、歌舞阳历四月中旬傣族送龙节祭祀、歌舞公历一月傣族关门节琰佛塔、歌舞阳历七月中旬傣族开门节串寨、放高升、歌舞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玛突祭祀、歌舞、摆街宴农历二月属龙日“苦扎扎”(六月年节)打秋千、摔交、歌舞六月二十四日哈尼族“里玛主”节歌舞、摔交阳春三月哈尼族捉蚂蚱节捉蚂蚱来食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哈尼族姑娘节秋千、歌舞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农历二月二日哈尼族米索扎节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篝火、歌舞五月上旬苗 族 苗族花山节爬花杆、芦笙、歌舞正月 傈僳族 傈僳族澡堂会温泉沐浴、赛歌正月初二 傈僳族“盍什”节吃团圆饭、射弩比赛正月初一至十五傈僳族刀杆节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二月初八 纳西族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二月初八纳西族三多节祭祀、对歌、斗牛六月二十五日纳西族骡马大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纳西族祭天祭祀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纳西族七月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物资交流、文体表演正月十五 拉祜族拉祜族库扎节(年节)象脚鼓舞、对歌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拉祜族葫芦节篝火、歌舞农历的十月初十拉祜族祭太阳神祭祀、歌舞立夏日 佤 族 佤族拉木鼓节祭祀、歌舞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布 朗 族 布朗族冈永节祭祀、歌舞四月和九月 独 龙 族 独龙族卡雀哇(年节)祭祀、剽牛、歌舞冬月或正月 景 颇 族 景颇族目脑纵歌祭祀、歌舞农历正月 怒怒族年节敬祖、祭土、歌舞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安顺少数民族节日课件资料

安顺少数民族节日 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彝族火把节;苗族在这一天祭“土地”神;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为白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这两个少数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焚香、祭祖、喝酒吃肉,村中扎一大火把,有的高12 米,根据平、闰年扎12 或13 道麦秸,插满香、糖、果,以示丰收和吉祥。 苗族的主要节日 龙船节 汉族的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龙船节却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龙船节苗语叫“咋瓮”(意即划龙船),又名“娄瓮”(意即吃龙肉)。龙船节一般在清水江上举行,清水江穿过凯里又名龙头江,每年农历五月,居住于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这里欢度龙船节。 跳花节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跳花”一词仍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思不尽相同,苗语称跳花为“欧道”,意为“赶坡”。跳花日期全都在农历正月间举行,现仍有24处固定跳花坡。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未婚男子背上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精美的背扇扇面,如是未找到对象女子可请兄弟代替,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装饰品。男子

吹笙舞蹈,女子摇铃执帕起舞附合,围绕花树翩翩起舞。有爬花杆比赛,有比射弩、比针线手艺,有武术表演、倒牛、斗牛等文体活动。 四月八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的贵阳、黄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的。每逢节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饭,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现在,在北京的苗族也过四月八节。... . 六月六 湘西土家族节日特别多,几乎月月有节,有时—月几节,但最有影响的民族节日是六月六“覃后晒皮”。为防虫蛀霉烂,每年六月初六要翻晒覃后皮一次,故这天又叫“覃后晒龙袍”、“覃后晒皮”。《永顺县志》记载说:“六月六日晒书及衣服,俗传明茅岗土司覃后以是日被诛,血溅其衣,附近居民暴衣以吊之,名曰‘晒龙袍’。” 在少数民族地区,如布依族、壮族、苗族、瑶族和畲族的农历六月六,同样举行具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各种活动。 [苗族“赶歌节”]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的赶歌节是湖南凤凰、贵州松桃等地苗族的传统节日。届时,苗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汇集在歌场,尽情唱歌跳舞。 [瑶族“半年”]半年是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藏族“响浪节”]响浪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民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初四至十七举行。“响浪”是藏语,意思是“在

列举3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列举3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写出相应的说明. 最佳答案 (一)火把节_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 火把节传说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叭,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同阿体拉叭比武,即摔跤,可是阿体拉叭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款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叭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叭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叭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二)泼水节_傣族 公历的四月中旬 泼水节传说 传说一:西双版纳傣族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传说二: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传说三:古时候,一个叫捧玛达拉乍的魔神,违抗天神的旨意,为所欲为,把人间弄得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怎样惩治这个法术高明的恶魔呢?智慧的天神英达提心生一计,即装扮成英俊的小伙子,去接近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并将实情告诉她们。这七个姑娘生性善良,本来就对父王的罪恶有愤懑,这时,她们决心杀死父王,为人间除害。一天,她们终于探听到了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