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辅导热学导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热学导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热学导学

热学

一、竞赛要求:

1、温度与气体分子运动论

2、气体的性质

3、热力学第一定律

4、热、功和物态变化

二、重点知识

气体的性质

三、难点突破:

1、玻意耳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它的压强和体积的乘积是一个常数C PV =,式中常数C 由气体的种类、质量和温度决定。

抽气与打气问题的讨论。

简单抽气机的构造由图1-2-1示意,它由一个活塞和两个阀门组成。当活塞向上提升时,a 阀门打开,贮气筒与抽气机相通,气体膨胀减压,此时b 阀门被关闭。当活塞向下压缩时,b 阀门打开,a 阀门关闭,抽气机内的气体被压出抽气机,完成一次抽气。贮气筒被抽气的过程,贮气筒内气体质量不断在减小,气体压强也不断减小。设第一次抽气后贮气筒内气压1p ,第n 次抽气后贮气筒内气压n p ,则有:)(1

V V p pV ?+= )(21V V p V p ?+= )(1V V p p n

n ?+=- 整理得 p V V V p n n )(?+=

简单压气机与抽气机的结构相似,但作用相反。图1-2-2示意,当活 塞上提时,a 阀门打开,b 阀门关闭,外界

图 1-2-1

图1-2-2

空气进入压气机中,活塞下压时,压气机内空气被压入贮气筒,而此时阀门a 是关闭的,这就完成了一次压气过程。每次压气机压入贮气筒的气体是

V p ??0,故

0p V V n p p n ??+= 2、盖—吕萨克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强保持不变时,温度每升高1℃,其体积的增加量等

于0℃时体积的2731

。若用0V 表示0℃时气体的体积,V 表示t ℃的体积,则)2731(0l V V +=。若采用热力学温标,则273+t 为摄氏温度t ℃。所对应的热力学温度T ,273为0℃所对应的热力学温度0T 。于是,盖—吕萨克定律可写成00T T V V =。若温度为T 时,体积为1V ;温度为2T 时,体积为2V ,则有

2211T V T V =或C T V =。

故盖—吕萨克定律也可表达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标成正比。

3、查理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体积保持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C T P =

式中常数C 由气体的种类、质量和体积决定。

汞柱移动问题的讨论:

一根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石英管,竖直放置。内有一段水银柱,将管隔成上下两部分。下方为空气,上方为一种可分解的双原子分子气体。该双原子分子气体的性质为:当T >0T 时,其分子开始分解为单原子分子(仍为气体)。用0n 表

示0T 时的双原子分子数,n ?表示T T ?+0时分解了的双原子分子数,其分解规律

为当△T 很小时,有如下关系:00

T T n n ?=?。已知初始温度为0T ,此时下方的气柱长度为02l ,上方气柱长度为0l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下方气压的α倍()10<<α。试讨论当温度由0T 开始缓慢上升时,水银柱将上升还是下降。

假设水银柱不动。当温度为0T 时,下方气体压强为0p ,温度升至T T ?+0,气体压强

)1(001T T p p ?+=。水银柱压强为0ap ,故当T=0T 时,上方气体压强为0)1(p α-,当温度升至T T ?+0,有n ?个双原子气体分子分解为n ?2个单原子气体分子,故气体分子数由0n 增至n n ?+0个。令此时压强为2p ,管横截面积为S ,则有:

0000)1(RT N n S l p Λ=α-

)(0002T T R N n n S l p ?+?+=Λ

解得 20002)1()1()1()1()1(T T p T T n n p p ?+α-=?+??+

α-= 00011T T p p p p ??=-?=?,0002)2()1(T T T T p p ??+-=?α

2000012)()1()21(T T p T T p p p p ???-+??

?-=?-?=?αα 因△T 很小,故0T T ?项起主导作用,而2

0)(T T ?项的影响较之第一项要小得多,

故从分析如下:①当α>21时,p ?<0时,水银柱上升,②当α<21

时,p ?>0

水银柱下降。③当α=21

时,p ?>0水银柱下降。

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反映气体在平衡态下状态参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关系式称为气态方程。我们知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在气体实验定律的基础上得到,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两平衡参量之间的关系式为

222111T V P T V P = (1)

在标准状态Iatm P =0(,)15.2730K T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

30104.22-?=v m 3mol -1。

因此v mol 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00υv V =,由(1)式可以得出:

vR T v P v T V P T PV ===000000

由此得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称克拉珀龙方程:

RT M m vRT PV ==

1、1混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道尔顿分压定律指出:混合气体的压强等于各组分的分压强之和。这条实验定律也只适用于理想气体。即

∑=i i

P P (12)

其中每一部分的气态方程为 RT M m V P i i i i = (13)

混合理想体气状态方程与单一成分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形式相同,但M 为平均摩尔质量。

RT M m PV = (14)

由于混合气体的摩尔数应是各组分的摩尔数之和。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 有

i i i M m m M 11∑= (15)

由(1-20)式和(1-19)式可得混合气体的分压强:

P M M m m P i i i = (16)

1、2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

如果有n 种理想气体,分开时的状态分别为(1P 、1V 、1T ),(2P 、2V 、2T ),…,(n P 、n V 、n T ),将它们混合起来后的状态为P 、V 、T ,那么,有

T PV T V P T V P T V P n n n =+++Λ22211

如果是两部分气体混合后再分成的部分,则有

'''+'''=+22211122211

1T V P T V P T V P T V P

例1、一个质量m=200.0kg 、长0l =2.00m 的薄底大金属桶倒扣在宽旷的水池

底部(图1-2-3)桶内的横截面积2500.0m S =(桶的容积为S l 0),桶本身(桶壁与桶底)的体积

3301050.2m V -?=,桶内封有高度m l 200.0=的空气,池深m H 00.200=,大气压强m P 00.100=水柱高,水

的密度33/1000.1m kg ?=ρ,重力加速度g 取2/00.10s m 。若用图中所示吊绳将桶上提,使桶底能

到达水面处,则绳拉力所需做的功有一最小值,试求

从开始到绳拉力刚完成此功的过程中,桶和水(包括

池水和桶内水)的机械能改变了多少(结果要保留三

位有效数字)。不计水阻力,设水温很低,不计其饱

和蒸气压的影响,并设水温上下均匀且保持不变。

解:在上提过程中,桶内空气压强减小,体积将增大,从而对桶和桶内空气(空气质量不计)这一整体的浮力将增大。本题若存在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的位置,则此位置是桶的不稳定平衡点,再稍上提,浮力将大于重力,桶就会上浮。从这时起,绳不必再拉桶,桶会在浮力作用下,上浮到桶底到达水面并冒出。因此绳对桶的拉力所需做的最小功的过程,就是缓慢地将桶由池底提高到浮力等于重力的位置所历的过程。

下面先看这一位置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如图1-2-4所示,设在此位置时桶内空气的高度为l ',因浮力等于重力,应有

g V s l mg )(0+'=ρ (1)

图1-2-4

图1-2-3

n 0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

m l 350.0=' (2)

设此时桶的下边缘距池底的高度H ,由玻——马定律可知

[][]l l l H H P l l l H P ''---+=-+)()(000000 (3)

由(2)、(3)式得到

H=12.24m (4)

因为H <)(00l H -,即整个桶仍浸在水中,可知存在上述浮力等于重力的位置。

现在要求将桶由池底缓慢地提高到H 处桶及水的机械能的增量△E 。△E 包括三部分:(1)桶势能的增量1E ?;(2)在H 高时桶本身排开的水可看作下降去填充在池底时桶本身所占空间而引起水势能的增量2E ?;(3)在H 高度时桶内空气所排开的水,可看作一部分下降去填充在池底时空气所占的空间,由于空气膨胀的那部分上升到水池表面,由此引起水势的增量3E ?。则

mgH E =?1;

gH V E 02ρ-=?;

)2/g(l )()2/(0003l l H S gH l l S L L sLg E '-+'--'+-=?ρρρ。

321E E E E ?+?+?=?

[][]2/)())(()(2000l l l H l l Sg gH l s v m +'+--'ρ+'+ρ-=

[]

2/)())((2200l l l H l l Sg -'+--'ρ= J 41037.1?=

例:有一体积22.4L 的密闭容器,充有温度1T 、压强3atm 的空气和饱和水汽,并有少量的水;今保持温度1T 不变,将体积加倍,压强变为2atm ,底部的水恰好消失,试问1T 是多少?若保持温度1T 不变,体积增为最多体积的4倍,试问这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多少?容

器内水和空气的质量各是多少?设饱和水汽可看作是理想气体。

解:设初态、中态和末态中空气分压强分别为321,,p p p ;初态、中态中的水汽均为温度1T 的饱和汽,设饱和水汽压为x p ;末态中的水汽为温度1T 的未饱和汽,水汽分压为p '。若末态气体的压强为p ,则有

p p p atm p p atm p p x x ='+=+=+321,2,3

从初态变为中态的过程中,空气质量未变而水汽质量增加,对空气分压可用玻意尔定律 8.44)2(4.22)3(?-=?-x x p p

得x p =1atm ,故1T =373K,1p =2atm ,2p =1atm 。从中态变为末态的过程,水汽和空气的总质量不变,应用玻意耳定律

44.228.442??=?p

p=1atm 容器内空气的摩尔数mol RT V p n 46.11311==

,末态时空气和水汽的总摩尔数

mol RT V p n 92.2131==

故容器内水和水汽的总摩尔数 mol n n n 46.112=-=。

2、(第17届复赛第一题20分)在一大水银槽中竖直插有一根玻璃管,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已知槽中水银液面以上的那部分玻璃管的长度76cm l =,管内封闭有31.010mol n =?-的空气,保持水银槽与玻璃管都不动而设法使玻璃管内空气的温度缓慢地降低10℃,问在此过程中管内空气放出的热量为多少?已知管外大气的压强为76cm 汞柱高,每摩尔空气的内能V U C T =,其中T 为绝对温度,常量1V 20.5J (mol K)C =??-,普适气体常量18.31J (mol K)R =??-

参考解答

设玻璃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为h ,大气压强为0p ,管内空气的压

强为p ,水银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 ,由图复解17-1-1可知

0()p l h g p ρ+-= (1)

根据题给的数据,可知0p l g ρ=,得

p gh ρ= (2)

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 ,则管内空气的体积为

V Sh =

(3)

由(2)、(3)式得

V p g S

ρ=

(4)

即管内空气的压强与其体积成正比,由克拉珀龙方程pV nRT =得 2V g nRT S ρ= (5) 由(5)式可知,随着温度降低,管内空气的体积变小,根据(4)式可知管内空气的压强也变小,压强随体积的变化关系为p V -图上过原点的直线,如图复解17-1-2所示.在管内气体的温度由1T 降到2T 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由1V 变到2V ,体积缩小,外界对气体做正功,功的数值可用图中划有斜线的梯形面积来表示,即有

221212121()22V V V W g V V g S S S V ρρ????=+-= ? ?????

- (6) 管内空气内能的变化

V 21()U nC T T ?=- (7) 设Q 为外界传给气体的热量,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W Q U +=?,有

Q U W =?- (8) 由(5)、(6)、(7)、(8)式代入得

V 211()2Q n T T C R ??=-+ ??

? (9) 代入有关数据得

0.247J Q =-

0Q <表示管内空气放出热量,故空气放出的热量为

0.247J Q Q '=-= (10

5、(第21届复赛第二题15分)U 形管的两支管 A 、B 和水平管C 都

是由内径均匀的细玻璃管做成的,它们的内径与管长相比都可忽略不

计.己知三部分的截面积分别为 2A 1.010S -=?cm 2,2B 3.010S -=?cm 2,

2C 2.010S -=?cm 2,在 C 管中有一段空气柱,两侧被水银封闭.当温度为

127t =℃时,空气柱长为l =30 cm (如图所示)

,C 中气柱两侧的水银柱长分别为 a =2.0cm ,b =3.0cm ,A 、B 两支管都很长,其中的水银柱高

均为h =12 cm .大气压强保持为 0p =76 cmHg 不变.不考虑温度变化时管和水银的热膨胀.试求气柱中空气温度缓慢升高到 t =97℃时空气的体积.

解:在温度为1(27273)K=300K T =+时,气柱中的空气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

10p p h =+, (1) 1C V lS = (2)

当气柱中空气的温度升高时,气柱两侧的水银将被缓慢压入A 管和B 管。设温度升高到2T 时,气柱右侧水银刚好全部压到B 管中,使管中水银高度增大C B

bS h S ?=

(3)

由此造成气柱中空气体积的增大量为C V bS '?= (4)

与此同时,气柱左侧的水银也有一部分进入A 管,进入A 管的水银使A 管中的水银高度也应增大h ?,使两支管的压强平衡,由此造成气柱空气体积增大量为A V hS ''?=?

(5)

所以,当温度为2T 时空气的体积和压强分别为21V V V V '''=+?+? (6) 21p p h =+? (7) 由状态方程知112212

p V p V T T = (8) 由以上各式,代入数据可得2347.7T =K (9)

此值小于题给的最终温度273370T t =+=K ,所以温度将继续升高。从这时起,气柱中的空气作等压变化。当温度到达T 时,气柱体积为22

T V V T = (10) 代入数据可得30.72cm V = (11)

评分标准:本题15分。求得式(6)给6分,式(7)1分,式(9)2分,式(10)5分,式(11)1分。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能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用分子结构来说明扩散现象和用类比的方法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直径大约为_________。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_________。 2、 叫做扩散。 3、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课堂导学: 一、扩散现象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本图16. 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2)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2) 静力学力和运动 共点力的平衡 n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若各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称为 共点力,如图1所示。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作用线前、后滑移而不改变其力 学效应。当刚体受共点力作用时,可把这些力沿各自的作用 线滑移,使都交于一点,于是刚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 状态的条件是:合力为零。 (1) 用分量式表示: (2) [例1]半径为R的刚性球固定在水 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圆环状均匀 弹性细绳圈,原长为,绳 圈的弹性系数为k。将圈从球的正上方 轻放到球上,并用手扶着绳圈使其保持 水平,最后停留在平衡位置。考虑重力, 不计摩擦。①设平衡时绳圈长 ,求k值。②若 ,求绳圈的平衡位置。

分析:设平衡时绳圈位于球面上相应于θ角的纬线上。在绳圈上任取一小元段, 长为,质量为,今将这元段作为隔离体,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由图示(a)和(b)表示。 元段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球面的支力N方向沿半径R 指向球外;两端张力,张力的合力为 位于绳圈平面内,指向绳圈中心。这三个力都在经 线所在平面内,如图示(c)所示。将它们沿经线的切向和法向分 解,则切向力决定绳圈沿球面的运动。 解:(1)由力图(c)知:合张力沿经线切向分力为: 重力沿径线切向分力为: (2-2) 当绳圈在球面上平衡时,即切向合力为零。 (2-3) 由以上三式得 (2-4) 式中

由题设:。把这些数据代入(2-4)式得。于是。 (2)若时,C=2,而。此时(2-4)式变成 tgθ=2sinθ-1, 即 sinθ+cosθ=sin2θ, 平方后得。 在的范围内,上式无解,即此时在球面上不存在平衡位置。这时由于k值太小,绳圈在重力作用下,套过球体落在桌面上。 [例2]四个相同的球静止在光滑的球形碗内,它们的中心同在一水平面内,今以另一相同的球放以四球之上。若碗的半径大于球的半径k倍时,则四球将互相分离。试求k值。 分析:设每个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 ,下面四个球的相互作用力为N,如图示(a)所示。 又设球形碗的半径为R,O' 为球形碗的球心,过下面四球的 球心联成的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 AB作铅直剖面。如图3(b)所示。 当系统平衡时,每个球所受的合 力为零。由于所有的接触都是光 滑的,所以作用在每一个球上的 力必通过该球球心。 上面的一个球在平衡时,其 重力与下面四个球对它的支力相平衡。由于分布是对称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N, 大小相等以表示,方向均与铅垂线成角。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运 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4.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体会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导学过程: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1.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生活中的物质通常分为 、 、 。 这些物质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 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人眼 直接观察到。所以分子很小,通常以 做单 位来量度。 3.用 来观察分子。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 1.探究: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运动 实验一:气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取一瓶装有红棕色二氧化碳气体 的集气瓶用玻璃板盖住瓶口。 (2)取一盛有空气瓶的“空”瓶倒扣 在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上。 (3)抽掉玻璃板,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二:液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在量筒内装有一半清水,用长劲漏斗小心地讲装有硫酸铜溶液 注入水的下面,观察界面情况。 (2)静放几天后,观察界面变化。 空气 注意: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放下面? 答:

实验现像: 实验结论: 实验三:固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将一铅块和一金块表面磨光,将磨光的两个面紧压在一起。 (2)在温室下放置5年再将它们切开,观察它们的切面。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总结归纳: 2.由以上三个实验可看出: (1)扩散:指 (2)扩散现象说明: A: B: 3.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1)在一个烧杯中盛适量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盛等量的凉水。 (2)用滴管分别在两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情况。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注意:水与酒精的混合后体积怎么变? 注意:说出三个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新版高一物理竞赛讲义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力学部分 目录 :力学中的三种力 【知识要点】 (一)重力 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一般来说,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静止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其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充当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但向心力极小。 (二)弹力 1.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又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或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两物体间的弹力的方向和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平行,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2.弹力的方向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能计算,只能根据平衡法或动力学方法求得.但弹簧弹力的大小可用.f=kx(k 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拉伸或压缩量)来计算. 在高考中,弹簧弹力的计算往往是一根弹簧,而竞赛中经常扩展到弹簧组.例如:当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若干个弹簧串联使用时.等效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倒数为:,即弹簧变软;反之.若

以上弹簧并联使用时,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k 1+…k n ,即弹簧变硬.(k=k 1+…k n 适用于所有并联弹簧的原长相等;弹簧原长不相等时,应具体考虑) 长为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剪去一半后,剩余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k (三)摩擦力 1.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且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公式f=μN 计算。 3.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变化的,无特定计算式,一般根据物体运动性质和受力情况分析求解。其大小范围在0<f≤f m 之间,式中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其值为f m =μs N ,这里μs 为最大静摩擦因数,一般情况下μs 略大于μ,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可以认为μs =μ。 4.摩擦角 将摩擦力f 和接触面对物体的正压力N 合成一个力F ,合力F 称为全反力。在滑动摩擦情况下定义tgφ=μ=f/N ,则角φ为滑动摩擦角;在静摩擦力达到临界状态时,定义tgφ0=μs =f m /N ,则称φ0为静摩擦角。由于静摩擦力f 0属于范围0<f≤f m ,故接触面作用于物体的全反力同接触面法线 的夹角≤φ0,这就是判断物体不发生滑动的条件。换句话说,只要全反力的作用线落在(0,φ0)范围时,无穷大的力也不能推动木块,这种现象称为自锁。 本节主要内容是力学中常见三种力的性质。在竞赛中以弹力和摩擦力尤为重要,且易出错。弹力和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不确定的,总是随物体运动性质变化而变化。弹力中特别注意轻绳、轻杆及胡克弹力特点;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关于摩擦角的概念,及由摩擦角表述的物体平衡条件在竞赛中应用很多,充分利用摩擦角及几何知识的关系是处理有摩擦力存在平衡问题的一种典型方法。 【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静止在滑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用一个与水平方 向成θ角度的力F 拉着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θ角为多大时力F 最小? 【例题2】如图所示,有四块相同的滑块叠放起来置于水平桌面上,通过细绳和定滑轮相互联接起来.如果所有的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均为μ,每一滑块的质量均为 m ,不计滑轮的摩擦.那么要拉动最上面一块滑块至少需要多大的水平拉力?如果有n 块这样的滑块叠放起 来,那么要拉动最上面的滑块,至少需多大的拉力? 【例题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的小物块P 静止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 上,用平行于斜面底边的力F=5N 推小物块,使小物块恰好在斜面上匀速运动,试求小物块与斜面间的滑 动摩擦因数(g 取10m/s 2 )。 【练习】 1、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 A 、 B 间的滑动 θ F P θ F A B F C N F f m f 0 α φ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7.1简谐振动

7.1简谐振动 一、简谐运动的定义 1、平衡位置:物体受合力为0的位置 2、回复力F :物体受到的合力,由于其总是指向平衡位置,所以叫回复力 3、简谐运动:回复力大小与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 F k x =- 二、简谐运动的性质 F kx =- ''mx kx =- 取试探解(解微分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 cos()x A t ω?=+ 代回微分方程得: 2m x kx ω-=- 解得: 22T π ω== 对位移函数对时间求导,可得速度和加速度的函数 cos()x A t ω?=+ sin()v A t ωω?=-+ 2cos()a A t ωω?=-+ 由以上三个方程还可推导出: 222()v x A ω += 2a x ω=- 三、简谐运动的几何表述 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一条直径 上的投影所做的运动即为简谐运动。 因此ω叫做振动的角频率或圆频率, ωt +φ为t 时刻质点位置对应的圆心角,也叫 做相位,φ为初始时刻质点位置对应的圆心 角,也叫做初相位。

四、常见的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1)水平弹簧振子 (2)竖直弹簧振子 2、单摆(摆角很小) sin F mg mg θθ=-≈- x l θ≈ 因此: F k x =- 其中: mg k l = 周期为:222T π ω=== 例1、北京和南京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 1=9.801m/s 2和g 2=9.795m/s 2,把在北京走时准确的摆钟拿到南京,它是快了还是慢了?一昼夜差多少秒?怎样调整? 例2、三根长度均为l=2.00m 、质量均匀的直杆,构成一正三角彤框架 ABC .C 点悬挂在一光滑水平转轴上,整个框架可绕转轴转动.杆AB 是一导轨,一电动玩具松鼠可在导轨运动,如图所示.现观察到松鼠正在导轨上运动,而框架却静止不动,试论证松鼠的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九年级物理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五

年级:九年级班级学生姓名科目:物理制作人:教导处审批 课题:13.1分子热运动 一.学习目标(1分钟)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导学指导与检测(15分钟)

三.三讲环节 (8分钟) 1、扩散现象及分子动理论 2、小结 四.巩固诊断(14分钟) 1、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B、像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板长久紧压在一起,金板中渗有铅,铅板中渗有金 D、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3、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 B、“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 C、扫地时,室内尘土飞扬 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越快,它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越快 B、液体凝固成固体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停止了 C、固体被压缩到分子之间无间隙才不能被压缩 D、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5、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A、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6、劣质的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毒有机物。用它们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粘在一起,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子之间既有______又有_______。 当分子间距离r等于临界距离r0时,引力等于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r______ r0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r_______ r0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即r远大于r0时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8、如图(b)所示,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 上端,把玻璃板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 璃板未离开水面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大,请用我们学过的物理 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五.堂清、日清记录: 堂清日清

2021年九年级物理全册3.分子热运动第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 教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课本预习】 物质的构成 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1、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 越高,运动越剧烈。 【预习检测】

1.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 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 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3.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 则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多媒体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多媒体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 篇 运动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2篇 运动学 【知识梳理】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遵从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我们一般把质点对地或对地面上静止物体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质点对运动参考照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而运动参照系对地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以速度为例,这三种速度分别称为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则 v 绝对 = v 相对 + v 牵连 或 v 甲对乙 = v 甲对丙 + v 丙对乙 位移、加速度之间也存在类似关系。 三、物系相关速度 正确分析物体(质点)的运动,除可以用运动的合成知识外,还可充分利用物系相关速度之间的关系简捷求解。以下三个结论在实际解题中十分有用。 1.刚性杆、绳上各点在同一时刻具有相同的沿杆、绳的分速度(速度投影定理)。 2.接触物系在接触面法线方向的分速度相同,切向分速度在无相对滑动时亦相同。 3.线状交叉物系交叉点的速度,是相交物系双方运动速度沿双方切向分解后,在对方切向运动分速度的矢量和。 四、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 2.斜抛运动。 五、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2.变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的大小在不断改变的圆周运动叫变速圆周运动,它的角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在不断改变,它的加速度为a = a n + a τ,其中a n 为法向加速度,大小为2 n v a r =,方向指向圆心;a τ为切向加速度,大小为0lim t v a t τ?→?=?,方向指向切线方向。 六、一般的曲线运动 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做圆 周运动的一部分。在分析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位置的运动时,可 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向心加速度为2n v a ρ =,ρ为点所在曲线处的曲率半径。 七、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1.刚体 所谓刚体指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形状等都保持不变的物体或组成物体的所有质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刚体的基本运动包括刚体的平动和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刚体的任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5、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想象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物质是由 _______ 组成的,_________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直径大约是 _____________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________ 运动。 3、分子之间有 ________________ 。 4、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力和力两种。 二、合作学习: 1、扩散现象: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___________ 体和_______ 体之间、_______ 体和______ 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 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___________ 体和______ 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___ 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___________ 有关,所以这种运 动叫做____________ 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 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 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如图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 开。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 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反馈训练: 1、分子运动的基本内容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物质分子互相进入____________ 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是 在_____ 地运动着。同时也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以_________ 态、 _______ 态或______ 态的形式存在,这是由于物质分子排列 _______ 的缘故。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静力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1篇 静力学 【知识梳理】 一、力和力矩 1.力与力系 (1)力:物体间的的相互作用 (2)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①共点力系 ②平行力系 ③力偶 2.重力和重心 (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物体各部分所受引力的合力) (2)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在地面附近重心与质心重合) 3.力矩 (1)力的作用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2)力臂: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力矩 ①大小:力矩=力×力臂,M =FL ②方向: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右手握住转动轴,四指指向转动方向,母指指向就是力矩的方向。 ③矢量表达形式:M r F =? (矢量的叉乘),||||||sin M r F θ=? 。 4.力偶矩 (1)力偶: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的力。 (2)力偶臂:两力作用线间的距离。 (3)力偶矩:力和力偶臂的乘积。 二、物体平衡条件 1.共点力系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 合外力为零。 (1)直角坐标下的分量表示 ΣF ix = 0,ΣF iy = 0,ΣF iz = 0 (2)矢量表示 各个力矢量首尾相接必形成封闭折线。 (3)三力平衡特性 ①三力必共面、共点;②三个力矢量构成封闭三角形。 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3.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 (1)合外力为零。 (2)合力矩为零。 4.摩擦角及其应用 (1)摩擦力 ①滑动摩擦力:f k = μk N(μk-动摩擦因数) ②静摩擦力:f s ≤μs N(μs-静摩擦因数) ③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角:正压力与正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之间夹角。 ①滑动摩擦角:tanθk=μ ②最大静摩擦角:tanθsm=μ ③静摩擦角:θs≤θsm (3)自锁现象 三、平衡的种类 1.稳定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有一个力或力矩使之回到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稳定平衡。2.不稳定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有一个力或力矩使它的偏离继续增大,这样的平衡叫不稳定平衡。 3.随遇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它所受的力或力矩不发生变化,它能在新的位置上再次平衡,这样的平衡叫随遇平衡。 【例题选讲】 1.如图所示,两相同的光滑球分别用等长绳子悬于同一点,此两球同时又支撑着一个等重、等大的光滑球而处于平衡状态,求图中α(悬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与β(球心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的关系。 面圆柱体不致分开,则圆弧曲面的半径R最大是多少?(所有摩擦均不计) R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原子物理

原 子 物 理 自1897年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原子的组成粒子以后,物理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逐步弄清了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描述分子、原子等微观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本章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 1.1.1、原子的核式结构 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分析研究发现了电子,由此认识到原子也应该具有内部结构,而不是不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以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发生偏转,并且有极少数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几乎达到180°。 1911年,卢瑟福为解释上述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这个学说的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软核旋转,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应在10-14nm 以下。 1、1. 2、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核式结论模型的局限性 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卢瑟福原子模型无疑是正确的,但它与经典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电子与核运动会产生与轨道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辐射,运动不停,辐射不止,原子能量单调减少,轨道半径缩短,旋转频率加快。由此可得两点结论: ①电子最终将落入核内,这表明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②电子落入核内辐射频率连续变化的电磁波。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显然与事实不符,实验所得原子光谱又为波长不连续分布的离散光谱。如此尖锐的矛盾,揭示着原子的运动不服从经典理论所表述的规律。 为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离经叛道的离散性,玻尔于1913年以氢原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他的原子理论,虽然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但为建立近代量子理论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2、玻尔理论的内容: 一、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二、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γh =E 2-E 1 三、氢原子中电子轨道量子优化条件:氢原子中,电子运动轨道的圆半径r 和运动初速率v 需满足下述关系: π2h n rmv =,n=1、2…… 其中m 为电子质量,h 为普朗克常量,这一条件表明,电子绕核的轨道半径是不连

分子热运动学案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体会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自己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大小通常以______________为单位来量度。 2.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 3.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____________。 【自主预习】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本图1 3.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碳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 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本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很深。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 5.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 举出一例支持你的结论吗? 6.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7.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 1.为什么在树下就会闻到槐花的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 2.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 种差别的原因是( ) A. 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第2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第2节分子热运动导 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2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重点难点: 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作用力、理解扩散现象 自主学习: 一、扩散现象 阅读课本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2、在课本图气体扩散实验中,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本图液体扩散实验中,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很深。此实验说明了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6、图7.2-3说明了: 总结: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 。2、。 (3)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扩散越快。 2

二、布朗运动 1、布朗运动是什么在做无规则运动,它反应了什么? 2、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影响布朗运动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A、 B、 三、热运动 1、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的热运动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自主检测: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满架蔷薇一院香 C.数树深红出浅黄 D.纷纷暮雪下辕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不会发生在固体和液体之间B.液体和气体分子问有间隙,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C.南极的冰山温度很低,没有内能 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余音绕梁 B.尘土飞扬 C.人声鼎沸 D.花香扑鼻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

湖北省天门市蒋湖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3.1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能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用分子结构来说明扩散现象和用类比的方法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直径大约为_________。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 _________。 2、 叫做扩散。 3、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课堂导学: 一、扩散现象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本图13.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 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___; 3、在课本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很深。此实验说明了 _______ __ ; 小结: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会出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 从扩散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或推理,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重难点】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前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扩散现象既可以在、、中发生。将50 mL的水和50 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大于/等于/小于)100 mL.上述现象直观地说明____________. 2.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一句诗。诗中描述的“花气袭人”现象表明:分子在。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3.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 。 4.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且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那么有哪些例子能够说明这一点呢? 观看视频: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_微积分初步

微积分初步 一、微积分的基本概念 1、极限 极限指无限趋近于一个固定的数值 两个常见的极限公式 0sin lim 1x x x →= *1lim 11x x x →∞??+= ??? 2、导数 当自变量的增量趋于零时,因变量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商的极限叫做导数。 0'lim x dy y y dx x ?→?==? 导数含义,简单来说就是y 随x 变化的变化率。 导数的几何意义是该点切线的斜率。 3、原函数和导函数 对原函数上每点都求出导数,作为新函数的函数值,这个新的函数就是导函数。 00()()'()lim lim x x y y x x y x y x x x ?→?→?+?-==?? 4、微分和积分 由原函数求导函数:微分 由导函数求原函数:积分 微分和积分互为逆运算。 例1、根据导函数的定义,推导下列函数的导函数 (1)2y x = (2) (0)n y x n =≠ (3)sin y x = 二、微分 1、基本的求导公式 (1)()'0 ()C C =为常数 (2)()1' (0)n n x nx n -=≠ (3)()'x x e e = *(4)()'ln x x a a a = (5)()1ln 'x x = *(6)()1log 'ln a x x a =

(7)()sin 'cos x x = (8)()cos 'sin x x =- (9)()21tan 'cos x x = (10)()21cot 'sin x x = **(11)() arcsin 'x = **(12)()arccos 'x = **(13)()21arctan '1x x =+ **(14)()2 1arccot '1x x =-+ 2、函数四则运算的求导法则 设u =u (x ),v =v (x ) (1)()'''u v u v ±=± (2)()'''uv u v uv =+ (3)2'''u u v uv v v -??= ??? 例2、求y=tan x 的导数 3、复合函数求导 对于函数y =f (x ),可以用复合函数的观点看成y =f [g (x)],即y=f (u ),u =g (x ) 'dy dy du y dx du dx == 即:'''u x y y u = 例3、求28(12)y x =+的导数 例4、求ln tan y x =的导数 三、积分 1、基本的不定积分公式 下列各式中C 为积分常数 (1) ()kdx kx C k =+?为常数 (2)1 (1)1n n x x dx C n n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13.1分子热运动

杭六中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 13.1分子热运动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学习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式: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像。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物质是由组成的,若把分子设想成球体,它的直径大约为m; 2、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扩散现象跟有关。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4、问题导学方案,课本导读P3,第一题。P4科学探究、第三题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啄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花香示如何传播的呢? 2.出示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引入:分子的体积很小,肉眼看不见,怎样知道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 1、演示1:利用准备好的二氧化氮,演示课本上的13.1—2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2、演示2:向平静的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黑色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 3、将煤堆在墙角处,过一段时间墙皮深处也变黑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大量事实说明,、、都有扩散现象。 4、演示3: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黑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扩撒现象跟有关。 5、分子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引入:分子既然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没有非散开,而是聚合在一起呢? 6、演示课本上的13.1—5,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了: 气体、固体、液体都能够被压缩说明了: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同时又说明了: 归纳以上的实验事实得出: 7、问题导学方案,自我检测P4,1题。 8、问题导学方案,自我检测P5,2题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不同物质的物质互相接触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如何正确理解扩散? 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五、达标检测: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第8篇-稳恒电流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8篇 稳恒电流 【知识梳理】 一、基尔霍夫定律(适用于任何复杂电路) 1.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节点电流定律) 流入电路任一节点(三条以上支路汇合点)的电流强度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强度之和。即∑I =0。 若某复杂电路有n 个节点,但只有(n ?1)个独立的方程式。 2.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回路电压定律) 对于电路中任一回路,沿回路环绕一周,电势降落的代数和为零。即∑U =0。 若某复杂电路有m 个独立回路,就可写出m 个独立方程式。 二、等效电源定理 1. 等效电压源定理(戴维宁定理) 两端有源网络可以等效于一个电压源,其电动势等于网络的开路端电压,其内阻等于从网络两端看除源(将电动势短路,内阻仍保留在网络中)网络的电阻。 2. 等效电流源定理(诺尔顿定理) 两端有源网络可等效于一个电流源,电流源的电流I 0等于网络两端短路时流经两端点的电流,内阻等于从网络两端看除源网络的电阻。 三、叠加原理 若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则通过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等于各个电动势单独存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之和(代数和)。 四、Y?△电路的等效代换 如图所示的(a )(b )分别为Y 网络和△网络,两个网络中的6个电阻满足一定关系 时完全等效。 1. Y 网络变换为△网络 12 2331 123 R R R R R R R R ++=, 122331 231R R R R R R R R ++= 122331 312 R R R R R R R R ++= 2. △网络变换为Y 网络 12311122331R R R R R R = ++,23122122331R R R R R R =++,3123 3122331 R R R R R 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