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干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干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班级 09机械2班

学号20090501310071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徐善斌

导师姓名史留勇

目录

摘要 (2)

1、干切削技术的研究背景 (2)

2、切削液的功能和负面影响 (3)

2.1、在机械加工中,切削液的三大功能 (3)

2.2、在机械加工中,切削液的三大负面影响 (4)

3、干切削刀具材料研究 (4)

3.1、采用新型的刀具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采用涂层技术 (5)

3.3、国内外对刀具材料的研究现状 (5)

4、干切削刀具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 (6)

4.1、选择大前角γ0 ,增大后角а0 (6)

4.2、减小主偏角Кf,增大负刃倾角λs (6)

4.3、改良刃具刃口 (6)

4.4、控制积屑瘤生长 (7)

4.5、减少刀具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7)

5、干切削的机床优化设计 (7)

5.1、机床结构 (7)

5.2、排屑系统 (8)

5.3、冷却系统 (8)

6、干切削的工艺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硬车加工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液氮冷却加工工艺 (9)

6.3、国内外干切削加工工艺的研究现状 (9)

7、准干切削的原理 (10)

8、总结和展望 (11)

9、参考文献 (12)

干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摘要:文章基于绿色制造技术,介绍了干切削刀具材料的特性,工件材料的特点,和机床的优化设计的机理,准干切削的原理,讨论了切削用量与刀具的参数关系,及先进切削工艺的应用。文章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切削机理和相关先进技术的发展状况,有益于加速我国在干切削加工技术方面的实施.及发展,同时对先进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和金属切削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绿色制造;干切削;切削工艺;准干切削

Abstract:This article based on Green Manufacturing ,introduced the properties of dry cutting tools,the feature of parts materials,the optimized design of machine tools,the principles of near dry cutting,and discuss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utting parameters and tool parameters,also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cutting technologies.Integrating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cutting theory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development,contributed to accelerating China's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ry machining technology , and ha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advanced gree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ystem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metal cutting.

Key words:Green Manufacturing ; dry cutting ;cutting processes;near dry cutting

21世纪生产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面向环境清洁的绿色制造技术,国际生产工程学会一直对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给予充分重视,制造过程导致的环境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制造业作为创造人类财富的支柱产业,同时又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如何使制造业尽可能少地产生污染,由此产生一个有利于环保的生产加工技术——干切削技术,它符合我国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先进制造技术体系和金属切削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1、干切削技术的研究背景

干切削技术是为适应全球日益高涨的环保要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发展起来的一项绿色切削加工技术。1995年干切削的科学意义被正式确立,1997年的国际生产工程研究会(CIRP)年会上,德国Aachen工业大学的F.Klocke教授作了“干切削”的主题报告;1999年1月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设计与制造学科”受资助者会议上,国际著名的刀具制造厂MAPAL公司的总裁B.P.Erdel博士也作了有关美国干切削发展的主题报告,干切削技术已经在各国工业界和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包括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干切削的研究,干切削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到了生产领域,这与这些国家的工业基础雄厚和环保法规特别严格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德国企业尤为普遍,在大批量生产中,已有10%-15%的加工采用干切削技术,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世界许多知名的机床厂商在他们的产品目录中都有干切削机床加工中心。日本在干切削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最近他们已开发成功几种不使用切削液的干式加工中心。在其中的一种机床上,装有液氮冷却的干切削系统,从空气中提取高纯度氮气。在常温下以5-6个大气压的压力将液氮送往切削区,可顺利实现干切削。

我国干切削技术的研究也已起步。成都工具研究所、山东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对超硬刀具材料(如陶瓷、立方氮化硼、金刚石等)及刀具涂层技术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我国陶瓷刀具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这些都为干切削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初步的技术基础。北京机床研究所开发成功的KT系列加工中心能实现高速干切削。但总的来说,我国在干切削理论研究方面和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工业中的应用规模更小,有待于我们今后加快研究与推广应用。

2、切削液的功能和负面影响

干切削并不是简单地停止使用切削液就能实现的。必须分析在停用切削液以后,会出现什么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些不利影响?为此,首先应对切削液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和功能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2.1、在机械加工中,切削液的三大功能

(1)润滑功能——当切削液进入切削区以后,它就会渗入到刀具、工件和切屑之间的接触面,形成一层润滑膜。这层润滑膜可减少切削过程的摩擦,减小切削力,减轻切屑与刀具的粘结现象并抑制积屑瘤的产生,有利于改善加工表面技术质量。

(2)冷却功能——切削过程所消耗的能量90%以上都转化为切削热。切削液能有效地把切削热从机床的加工区迅速带走,从而大大降低机床切削区的温升,提高刀具的耐用度和工件的加工精度。

(3)协助排屑与断屑——切削液作为高压大流量的冲洗剂,能把细小的切屑冲离工件或刀具,将切屑迅速从机床中排出,以利于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刀具的使用寿命。带状切屑则主要靠刀具的几何结构来实现断屑,但高压切削液对断屑和排屑也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2.2、在机械加工中,切削液的三大负面影响

(1)成本高——零件的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在零件加工的总成本中,切削液费用约占16% ,而刀具的费用只占总成本的4%。

(2)严重污染环境——如把未经处理的切削液排入江河湖海,就会污染土地、水源和空气,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破坏生态环境。

(3)危害车间工人健康——目前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水基切削液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在切削(磨削)过程中,切削液受热挥发形成烟雾,在车间常常弥漫着难闻的异味,会引起操作工人肺部和呼吸道的诸多疾病,人手和切削液直接接触,还会诱发多种皮肤病,直接影响工人健康。

进行干切削时,由于缺少了切削液的润滑、冷却和辅助排屑与断屑等作用,因而切削热会急剧增加,机床加工区温度明显上升,刀具耐用度大大降低。要使干切削得以顺利进行,达到或超过湿加工时的加工质量、生产率和刀具耐用度,就必须从刀具、机床和工件各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因此干切削技术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提高刀具在干切削中的性能,同时也对机床结构、工件材料及工艺过程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3、干切削刀具材料研究

能否承受干切削时巨大的热能,是实现干切削的关键。主要措施有:

3.1、采用新型的刀具材料

干切削不仅要求刀具材料有很高的红硬性

和热韧性,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耐磨性、耐热冲

击和抗粘结性。图1列出了几种刀具材料的硬度

与温度的关系。由图可见,陶瓷刀具(Al 2O 3,

Si 3N 4)、金属陶瓷(Cermet)等材料的硬度在高温

下也很少降低,即具有很好的红硬性,因此很适

合于一般目的的干切削。可是这类材料一般较

脆,热韧性不好,不适用于进行断续切削。立为

氮化硼(CBN)、聚晶金刚石(PCD)、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等超硬刀具材料则广泛用于干切削。

3.2、采用涂层技术

对刀具进行涂层处理,是提高刀具性能的重要途径。涂层刀具分两大类:一类是“硬”涂层刀具,如TiN 、TiC 和Al 2O 3等徐层刀具。这类刀具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好。另一类是“软”涂层

刀具,如:MoS 2、WS 等涂层刀具,这类涂层刀具也称为“自润滑刀具”,它与工件材料的摩擦系

数很低,只有0.01左右,能减小切削力和降低切削温度。切削实验表明,无涂层丝锥只能加工加20螺孔;用TiAlN 涂层丝锥时可加工1000个螺孔,而MoS 2涂层的丝锥则可加工4000个螺孔。高

速钢和硬质合金经过PVD 涂层处理后,可以用于干切削。原来只适用于进行铸铁干切削的CBN 刀具,在经过涂层处理后也可用来加工钢、铝合金和其他超硬合。.实际上,涂层有类似于冷却液的功能.它产生一隔热层,使热不会或很少传入刀具,从而能在较长的时何内保持刀尖的坚硬和锋利。涂层还具有在高速干切削中保持刀具材料不受化学反应的作用。在发展干切削技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涂层刀具的有效应用。

3.3、国内外对刀具材料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高速干切削和准干切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些成果已部分应用与实践中。

美国学者开发的纳米涂层(Nanocoating )刀具,可采用多种材料的不同组合(如金属/金属组合、金属陶瓷组合、陶瓷/陶瓷组合,固体润滑剂/金属组合等),以满足不同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纳米涂层可使刀具硬度和韧性显著增加,具有犹记得抗摩擦磨损及自润滑性能。

日本住友电气工业公司开发了能以较高速度对淬硬钢进行干式切削加工的刀具材料——住硼磨料(立方氮化硼磨料工具商品名)BNX10、BNX25。住硼磨料BNX10

适用于淬硬钢的高速连续干 图1 不同材料硬度与温度的关系

切削。住硼磨料BNX25,通过优化CBN磨粒及含有率,以及采用特殊陶瓷材料作为结合项,提高了耐缺损性和耐月牙洼磨耗性,适用于淬硬钢的高速断续切削加工。

我国邓建新等人以TiB2为添加剂Al203.为基体,研制了Al203/TiB2陶瓷刀具材料。用该陶瓷刀具对淬硬钢进行高速干切削试验,结果表明,当切削速度大于120m/min时,刀具开始表现出高温自润滑性能,自润滑膜的组成为Al203/TiB2陶瓷刀具中TiB2的氧化物,它能在刀具表面起到固体润滑剂的作用,进而降低降低前刀面的摩擦,减轻刀具的粘着摩擦,提高刀具的耐磨性能,具有良好的减摩和抗磨作用。杨海东等人利用YT15基体的氮化碳薄膜涂层刀具干车削硅铝合金,刀尖积瘤屑非常小,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较小,刀具的使用寿命远高于硬质合金。

4、干切削刀具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

刀具的几何参数和结构设计必须满足干切削对断屑和排屑的要求。断屑槽在韧性材料加工中对断屑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目前在车刀三维曲面断屑槽方面的设计制造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针对不同的工件材料和切削用量,很快设计出相应的断屑槽结构与尺寸,并能大大提高切屑折断能力和对切屑流动方向的控制能力。

4.1、选择大前角γ0 ,增大后角а0

选择大前角γ0 ,增大后角а0.可以是刀具锋利,减少刀具与加工便面的摩擦,减少切削力从而减少切削热,降低切削温度;减少刀具磨损。

4.2、减小主偏角Кf,增大负刃倾角λs

减小主偏角Кf可以使切削刃单位长度上的负荷减小;增大负刃倾角λs可以使参加切削的切削刃长度增加,刀具和切屑之间接触面积减少,这些都可以改善散热,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刀具耐用度。

4.3、改良刃具刃口

在干切削加工时,细颗粒优质硬质合金刀具和金刚石刀具的切削刃口可做轻微的钝化,以其自身基体的强度来保持刃口的锋利,达到降低切削温度的目的。此外,尽管增大前角和后角有利于保持刀具的锋利,但会降低刀具的强度,为此,常采用T形刃带,加强棱刀具。这不但可保持刀具的高性能,而且还可以保证刀具有最佳的使用寿命。

4.4、控制积屑瘤生长

考虑到刀具表面的最大润滑性,防止积屑瘤的产生。选择合适的切削速度是控制积屑瘤生长的最有效措施。图2为切削某种材料时切削速度和积屑瘤的关系。其次,增大前角,减少进给量,也可抑制积屑瘤的生长。

图2 切削速度与积屑瘤的关系

4.5、减少刀具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减少刀具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这可使传入工件和刀具的热量减少,从而减少工件和刀具的热量变形,如钻头应减少倒锥和螺旋角,加宽容屑槽空间也有利于切屑排除;此外,增加前刀面上的断屑台数量,或者是切屑在前刀面上的变形量超大,可以提高切屑能力。

5、干切削的机床优化设计

5.1、机床结构

干切削对机床结构有特殊的要求。为了便于排屑,干切削机床采用立式主轴和倾斜式床身。工作台上的倾斜盖板可用绝热材料制成.将大量热切屑直接送入螺旋排屑槽。采用吸气系统可防止工作台和其它支承部件上热切屑的堆积内置的循环冷气系统用以提高机床工艺系统的热稳定性干切削机床必须有足够的刚性和大的功率,以满足高速切削的要求。采用立式布局,床身呈V型,角度大于

55理想的加工方式是工件在上、刀具在下。干切削机床的基础大件由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制成。

5.2、排屑系统

干切削机床排屑系统的设计也是经过专门安排的,总的原则是尽可能依靠重力排屑。如德国Hueller公司制造的Specht500t型加工中心,就是专门为干式加工设计的。该机床上装有一根可围绕水平轴转动的工件更换器,利用这种工件更换器,工件在装料侧处于正常位置,而在工作间

里则是自上而下悬挂着的。这样,切屑从上面自然落下,同时由切屑传送机通过吸引作用将其运走。产生灰尘的加工区应和机床的主轴部件及液压、电气系统严加隔离。此外还可以通过对这些部件施加微压,以防止灰尘的侵入。

5.3、冷却系统

因为不再象常规机床那样采用喷射切削液方式进行散热。所以在热性能方面也对机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于干切削机床热设计是极为严格的。如Specht500t型加工中心采用的是完全热对称结构。此外,防尘设计也是干切削机床必须考虑的,因为干切削铸铁等脆性材料时容易产生悬浮颗粒,所以机床须加装真空吸尘装置,并对关键部位进行密封。

6、干切削的工艺技术

工件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施干切削的可能性。为了减少高温下刀具和工件之间材料的扩散和粘结,应特别注意刀具材料与工件之间的合理搭配。例如,金刚石(碳元素C)与铁元素有很强的化学亲合力,故金刚石刀具虽然很硬,但不宜于用来加工钢铁工件;钛合金和某些高温合金中有钛元素,因此也不能用含钛的涂层刀具进行干切削。又如PCBN刀具能够对淬硬钢、冷硬铸铁和经过表面热喷涂的硬质工件材料进行干切削,而在加工中、低硬度的工件时,其刀具寿命还不及普通硬质合金的寿命高。

图3 激光辅助干切削

6.1、硬车加工工艺

硬车是一种“以车代磨”的新工艺,用于某些不适宜进行磨削的回转休零件的加工,是一种

高效的干切削技术。在对氮化硅(Si

3N

4

)工件进行

硬车时.由于该材料有极高的抗拉强度,使任何

刀具都很快破损。可采用激光辅助切削,用激光

束对工件切削区进行预热(见图3),使工件材料

局部软化(其抗拉强度由750MPa降至400MPa),

则可减小切削阻力30%~70% ,刀具磨损可降低80%左右,干切削过程中的振动也大为减小.大大提高了材料切除率.使干切削得以顺利进行。

6.2、液氮冷却加工工艺

钛铝钒合金(Ti6Al4V)和反应烧结氮化硅(RBSN)是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其传热系数很小,干加工中产生大量的热,使刀具材料发生化学分解,刀具很决磨损,图4所示为用液氮冷却刀具加工这类材料的新方法。

在车刀前刀面上倒装了个金属帽状物,其内腔与刀片的上表面共同组成一个密闭室。帽状物上有液氮的入口和出口。在干切削过程中,液氮不断在密闭室中流动,吸收刀片上的切削热,使刀具不产生过高的温升.始终保持良好的切削性能,顺利实现干切削。液氮是一种很容易获得的原料价格便宜还可以反复使用。

6.3、国内外干切削加工工艺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干切削工艺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些成果已部分应用与实践中。

在高速干切削方面, 美国Makino 公司提出/ 红月牙0(RedCrescent) 干切工艺。其机理是由于切削速度很高, 产生的热量聚集于刀具前部, 使切削区附近工件材料达到红热状态, 导致屈服强度明显下降,从而提高材料去除率。实现/ 红月牙干切工艺的关键在刀具, 目前主要采用PCBN 和陶瓷等刀具来实现这种工艺。

日本Syun-ichi.Yamagata研究开发了刚才的干事挤压丝锥,与普通的的湿式挤压丝锥相比,可显著提高丝锥寿命。如普通挤压丝锥加工冷却扎钢板上M4×0.7的通孔螺纹,加工约7,000个孔时,丝锥切小部分便产生磨损与粘结,使切削无法继续进行;而采用干式挤压丝锥加工50,000

个以上的孔也不会产生粘结和显著的磨损,丝锥还可以继续使用。结果表明,干式挤压丝锥与普

图 4 用液氮冷却刀具

德国Guhringg公司对发动机中的铝制零件进行了高速干钻削加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树立了良好的企业环保现象。此外,德国、芬兰、英国等对高速齿轮干滚削、干式镗削等加工方式也进行了研究,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从加工方法上看, 车削、铣削、滚齿等加工应用干切削较多。日本坚藤铁工所开发的KC250H型干式滚齿机和硬质合金滚刀, 在冷风冷却、量润滑剂润滑的条件下进行了高速滚齿加工, 与传统的湿式滚齿机(KA220 型) 和高速钢滚刀加工相比, 加工速度提高了2.3 倍, 加工齿轮精度也得到明显提高。

在我国,应用干切削加工的主要是传统的铸铁铣削加工,而对其他切削加工的干事加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还很不够,在思想上不能很快接受,并存在着很大的思维惯性阻力。

当然,并不是说马上就淘汰切削液,对钻削来说,目前切削液还是需要的,另外,对低速切削难加工材料以及表面粗糙度高的地方,暂时还离不开切削液,只是对于切削液带来的环境污染,厂家需要花高额的治理费用。随着高速干切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刀具材料和结构不断发展,机床性能的不断完善,高速干切削的应用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越来越广泛。

7、准干切削的原理

纯粹的干切削有时很难进行,此时可采用最小量润滑技术(Minimal Quantity Lubrication),简称MQL。这种方法是将压缩空气与少量润滑液混合气化后,喷射到加工区,对刀具和工件之间的加工部位进行润滑。MQL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刀具—工件”和“刀具—切屑”之间的摩擦,起到抑制温升、降低刀具磨损、防止粘连和提高工件加工质量的作用。它所使用的润滑液很少.而

徐层刀具对铝效果却十分显著,既提高了工效,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用(Ti, Al)N+MoS

2

合金工件进行纯粹的干切削时.刀具钻16个孔后,切屑就粘结在钻头容屑槽中,使刀具完全不能使用。

MQL法所使用的润滑液用量一般为0.03~0.2L/h ,约为湿切削的6万分之一。清洁和干净的切屑经过压缩还可以回收使用,完全不污染环境。因此MQL法又称为“准干切削” (Near-Dry Cutting)。

准干切削技术和涂层刀具相结合,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例如,用高速钢涂层钻头加工

X90CrMoV18合金钢.当用TiAlN涂层高速钢钻头进行纯粹干钻削时,钻3.5m的叨削长度后钻失

)复合涂层钻头和最小润滑法,其钻削长度增加到115m。

便被损坏;采用(TiAlN+MoS

2

8、总结和展望

干切削技术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一个重大创新,是种崭新的清洁制造技术。世界各国日益严

厉的环保法规,有利于加速干切削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各种超硬、耐高温刀具材料及其涂层技术的发展,为干切削技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最小量润滑装置的有效应用和各种中心小孔的孔加工标准刀具的出现,使准干切削在铝合金和各种难加工材料的孔加工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干切削技术从出现到现在只有短短10年的历史,它是一种新兴的绿色制造技术,对实施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的意义,是新世纪的前沿制造技术。

9、参考文献

[1]陆剑中,孙佳宁.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M].第五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丁丰梅,张军军.基于绿色制造的干式切削切削的研究与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3]陈丽娟.浅谈基于绿色制造的干切削加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1.

[4]韩舒.基于微量润滑技术的涂层刀具高速切削钛合金性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5]姜学耘,谢国如.高速切削在难加工材料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

[6]T.Tawakoli,M.J.Hadad,M.H.Sadeghi.Influence of oil mist parameters on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 grinding proc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2010.

[7]G.S.Fox-Rabinovich,A.I.Kovalev,M.H.Aguirre,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AlTiN and TiAlCrN PVD coating for machining of hard to cut materials.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09

[8]严鲁涛,袁松梅,刘强.绿色切削中的微量润滑技术[J],研究探讨,2008.

[9]陈浩.基于绿色制造的新型机械制造工艺:[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8.[10]张念淮,张永革.一种新型的绿色加工技术——干切削应用前景[J],中州大学学报,2008.[11]王亚敏.干切削加工对刀具性能的要求[J],科技资讯,2007.

[12]曹焕亚.高速干切削加工的刀具技术及其应用[J],研究探讨,2007.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引言: 机器能否象人类一样能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Samuel)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可以在不断的对奕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这个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又过了3年,这个程序战胜了美国一个保持8年之久的常胜不败的冠军。这个程序向人们展示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 机器学习的研究是根据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对人类学习机理的了解,建立人类学习过程的计算模型或认识模型,发展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研究通用的学习算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建立面向任务的具有特定应用的学习系统。这些研究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机器学习是关于理解与研究学习的内在机制、建立能够通过学习自动提高自身水平的计算机程序的理论方法的学科。近年来机器学习理论在诸多应用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及热点之一。 机器学习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和神经计算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没有什么学习能力,至多也只有非常有限的学习能力,因而不能满足科技和生产提出的新要求。对机器学习的讨论和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必将促使人工智能和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机器学习的发展史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较为年轻的分支,它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属于热烈时期。…> 第二阶段是在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中叶,被称为机器学习的冷静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称为复兴时期。 机器学习的最新阶段始于1986年。 机器学习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 机器学习已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并在高校形成一门课程。它综合应用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以及数学、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形成机器学习理论基础。 (2) 结合各种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的多种形式的集成学习系统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连接学习符号学习的耦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连续性信号处理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求精问题而受到重视。 (3)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各种基础问题的统一性观点正在形成。例如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进行、知识表达便于学习的观点产生了通用智能系统SOAR的组块学习。类比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的基于案例方法已成为经验学习的重要方向。 (4) 各种学习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部分已形成商品。归纳学习的知识获取工具已在诊断分类型专家系统中广泛使用。连接学习在声图文识别中占优势。分析学习已用于设计综合型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与强化学习在工程控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符号系统耦合的神经网络连接学习将在企业的智能管理与智能机器人运动规划中发挥作用。 (5) 与机器学习有关的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国际上除每年一次的机器学习研讨会外,还有计算机学习理论会议以及遗传算法会议。 二.机器学习分类 1、基于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系统所采用的推理策略。一个学习系统总是由学习和环境两部分组成。由环境(如书本或教师)提供信息,学习部分则实现信息转换,用能够理解的形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这是19世纪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的名言。到了21世纪的今天,作为信息产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测试测量行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保障。 而测试仪器作为测试测量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不断增加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对仪器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测试仪器市场也正在快速发展。 全球测试仪器市场情况及分析 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在经过一段沉寂后,慢慢开始复苏。产品大幅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的巨大需求,特别是通信、广播电视市场的巨大发展,引发了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迅速增长,二是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近几年迅速向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出了部分数字化产品,因而在若干个门类品种上取得了较快增长。从近期中国仪表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势头喜人的,与全国制造业一样,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仍然保持了向上发展的态势。 尽管中国仪器市场正在快速的发展着,但与国外仪器生产企业比较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主要科研单位、学校以及企业等单位中使用的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国外公司还占有国内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对中国的影响依然非常大。目前,在世界电子测量仪器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以往,测试仪器生产厂商主要都将仪器产品的高性能作为竞争优势,厂商开发什么,用户买什么。而今则已变成厂商努力开发用户需要的仪器,并且把更便宜、更好、更快、更易使用的测试仪器作为奋斗目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全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人们普遍认为,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前景依然乐观。 国际仪器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 一、国际趋势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医用信息系统同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医用信息系统有大量的CT、MRI等的图象,B超、内窥镜等的视频数据,还有大量的CT、MRI、B超、PET、电子内窥镜等的医用检查设备。医用信息系统中大量的如HIS,RIS,PACS,MODALITY,CPR等部门级的系统之间有大量需要交流和共用的信息,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效的交流,如何减少重复手工劳动,减少数据冗余.以提供给医生、护士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或者提供给医院管理者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换而言之,就是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相平滑高效的交流以及医用信息的整合集成成为世界各国致力于医用信息系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话题。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和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提出了IHE框架试图解决这些信息的交流和集成问题。

IHE规范遵循DICOM标准和HL7标准.DICOM标准的全称是“医学数字成像与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标准,不仅支持医学放射图象,而且面向所有的医学图象,只要简单的增加相应的服务对象类(SOP)即可,可扩展到心电图,内窥镜图象,牙医图象,病理学图象等。HL7主要为面向健康的计算机系统提供临床、金融、管理信息的电子交换标准.IHE规范还提供了HL7到DICOM的互操作. 国内随着医疗行业改革,医疗服务行业开始面向市场,通过信息化的战略来提高医患的满意度以提到很多医院的议事日程.因此构建一个集成化的标准化的系统来及时的获取各种临床信息变的非常迫 切.目前国内有许多厂商拥有遵循DICOM标准的PACS系统,然而将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过程所产生的问题的讨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阐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学设计近年来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考察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将有莫大的启发。 一、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或从改变教学媒体、方法,或从精选教学内容,或从改进评价方式和课堂管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同时他们又感到单一方面的改革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借鉴认知理论、技术学等新成果;从更为系统的角度探索问题,以找到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的突破口。 1.学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教学设计?为了更清楚的理解这个概念,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教学和设计。美国的教育学家史密斯(P.L. Smith )和拉根(T. J.Ragan)认为,教学就是信息的传递及促进学生达到预定、专门学习目标的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包含了学习、训练和讲授等活动。所谓设计,是指在进行某件事之前所作的有系统的计划过程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实施的计划,它可以从精确性、细致性、系统性等方面去判断其效果的好坏。设计者必须以高度的精确和谨慎态度,具有系统计划一个方案的才能进行设计,否则,会导致时间的误用、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效、沉闷和缺乏动机的学习。因此,设计应考虑许多可能影响实施计划或受计划实施所影响的因素。如,设计者要考虑可能影响教学成功的因素,通过上课,把预先设计好的视觉、听觉及其他传递形式的信息传递出去。所以,教学设计的特点除上面谈到的精确、细致和系统之外,还应有形象性、创造性、工艺性、扩展性和自然性等特点。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系统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教什么(课程和内容等)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传媒工具的使用等)的过程。具体来说,一方面它象工程那样需要以过去成功的原理为基础来计划他们的工作,不仅在功能方面,而且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方式来设计事情或活动,建立用以指导他们决策、解决问题的程序。另一方面,这个系统过程是以一种书面的形式把将要完成的事情或活动的结果写下来,而不是变成实际的产品或结果。因此,当教学媒体不仅仅是教师时,系统的计划就显得尤其重要。好的教师有能力根据学生的需要马上调节教学。但当教学媒体不能迅速加以调节时(如印刷体的材料、录像材料、以电脑为基础的教学),以教学原理为基础的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所以,教学设计过程主要依据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第一,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第二,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有哪些?第三,我们如何检验所达到的结果?如何评价和修改教学材料? 韦斯特(Charles K. West )等人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设计。他们认为教学就是以系统的方式传授知识,是关于技术程序纲要或指南的实施。它也是指教师的行动、实践或职业活动。设计是计划或布局安排的意思,是指用某种媒介形成某件事情的结构方式。所以教学设计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在当今复杂的社会里,人们需要学会如何学习。这种需要大大地扩大了教学的目标,它应该包括学习者将能够了解并适当地运用认知策略;(2 )教学设计应该使用认知策略作为教学的手段;(3 )教师将充当教学传递活动中运用认知策略和奖励认知策略运用的模范;(4)把认知策略的知识、适当的应用以及对认知策略

国内外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叙述了模具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各行业模具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文中强调指出了两个关键问题——模具材料和模具标准——是持续发展 模具技术的重大策略。中国模具技术,则是依据着国际模具市场的发展趋势, 转变着模具品牌产品的发展规模,不断的提高着模具设计水平,迎合着模具企 业的经济发展需求,也会进一步的推动着模具技术发展。 关键词:发展趋势、现状、模具技术、塑料模具、模具CAD/CAM Abstract:This paper was narr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It was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ll trade and professions on the mould and die.It was indicated emphatically two questions of the crux一一mould materials and mould standard——developing continuous ly the great tactics on the progress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China mol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mold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arket, the brand product change mould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die design, catering to the needs of the mould enterpris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一、引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拄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都要求模具工业发展与之相适应。目前,模具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模具标准件、软件、材料供应等服务模式更为人性化,为企业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服务模式开始出现,这无疑对模具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我国的模具品种仍然不丰富,模具行业的平衡发展亟需重视。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模具在制造业产品生产、研发和创新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使得模具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近10年来,我国模具工业均以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模具行业保持产销两旺、持续高速发展,模具产量、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中国的模具市场十分广阔,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和IT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下,对模具的需求量和档次也越来越高,同时精良的模具制造装备为模具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保障。2007年模具销售额870亿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21%,模具出口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5.7%,模具进口仍保持在20亿美元。数据显示着我国模具整体实力进一步加强。

CAD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CAD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研成果开发和转化、实现设计自动化、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 的一项关键新技术;是提高产品和工程设计水平、降低消耗、缩短科研和新产品开发周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科研单位提高 自主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也是进一步向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发展的重要基础。 CA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的重 要标志之一,它使产品设计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 根本性变革,彻底改变了传统手工设计绘图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开发的速度,提高了设计精度。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将人类的聪明才智 和创造能力与计算机高速而精确的计算能力、大容量的存储和数据处理功能结合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 早期的CAD也就是计算机绘图,以完成图形的设计与绘制工作为主。经过40多年的研究与应用,CAD的概念已发生了本质飞跃,它不仅包括图形处理 ,还包括概念设计、造型设计和原理样机设计等内容。它吸收和运用了更多的与设计技术相关联的科学技术和理论,以及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分析 、价值分析和系统工程等知识。与传统设计方法比较,cad彻底改变了设计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把设计人员从繁琐、机械的设计工作中解脱出来 ,将精力和聪明才智转移到创造性的设计过程中,大大提高了产品设计的精度和可靠新,缩短了产品设计周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1、CAD建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建模技术是CAD的核心技术,建模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就代表了CAD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下图给出了建模技术的发展情况。图中明确显示了从50年代至今建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二维建模、三维几何建模(包括线框建模、曲面建模、实体建模)、特征建模(包括参数化和变量化建模)及产品集成建模的发展过程。 二维建模是最初的CAD技术用来解决二维绘图问题的,后来发展为三维的几何建模技术。三维几何建模又分为线框建模、曲面建模和实体建模。线框建模是以线来构造三维物体,其主要算法是空间自由曲线的拟合和表达相对简单。曲面建模是由曲面来构造

CRM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I 课 程 考 试 论 文 题目 CRM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 三月

摘要 客户关系管理是目前国际上管理界和信息技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也成为近年来国际管理界和信息技术界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作为一项管理工程,CRM 自有其独特的复杂性,尤其是在中国企业的具体应用中,更夹杂了部分“中国特色”。在CRM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CRM的起源和内涵,再从国内外展开分析CRM现状,最后提出CRM的发展趋势,说明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CRM;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II

目录 摘要 .......................................................................................................... II 目录 ......................................................................................................... I II 第1章 CRM理论及其研究 . (1) 1.1 CRM的概念 (1) 1.2 CRM的内涵 (2) 第2章相关理论 (3) 2.1 国外研究现状 (3) 2.2 国内研究现状 (4)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第3章CRM的发展趋势 (7) 3.1 社交型CRM势不可挡 (7) 3.2 基于云的CRM服务将继续获得进一步发展 (8) 3.3 根据客户反馈及时调整流程改进顺序 (8) 3.4 CRM将与其它关键业务系统整合在一起 (8) 3.5 CRM将成为信息的汇聚地 (9) 参考文献 (10) III

(最新整理)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完整)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全部内容。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4 —--—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学院(中心、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课程名称: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论文题目: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授课教师(职称): 曹峰() 研究生姓名: 刘杰飞 年级: 2014级 学号: 201422403003 成绩: 评阅日期: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5年 6 月 17日

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时代的到来,数据库应用需求的拓展和计算机硬件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与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通信、蜂窝通信、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和激增的Intranet及Internet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应运而生。为了符合当今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和企业组织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分布式数据库提供了解决整个信息资产被分裂所成的信息孤岛,为孤岛联系在一起提供桥梁.本文主要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发展趋势;现状及问题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十年来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同时也对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数据库在各个行业中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也对数据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量也急剧增加,同时有关大数据分析的讨论正在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爆炸性增长的趋势,一方面是由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发展,数据信息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造成数据量庞大;同时,数据种类呈多样性,文本、图片、视频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共存;另一方面也要求实时交互性强;最重要的是大数据蕴含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相应的对于管理这些数据的复杂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各行业部门或企业所使用的软硬件之间的差异,这给开发企业管理数据库管理软件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如果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即使用同一模块管理操作不同的数据表格,对不同的数据表格进行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也即对企业简单的应用实现即插即用的功能,那么就能大大地减少软件开发的维护和更新费用,缩短软件的开发周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开发,降低了企业开发的成本,提高了软件使用的回报率。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将越来越多的信息存储在网络中的计算机上。如何更有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机器学习是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它主要使用归纳、综合而不是演译。 机器学习是关于理解与研究学习的内在机制、建立能够通过学习自动提高自身水平的计算机程序的理论方法的。近年来机器学习理论在诸多应用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及热点之一。采用机器学习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被成功用于机器人下棋程序、语音识别、信用卡欺诈监测、自主车辆驾驶、智能机器人等应用领域,除此之外机器学习的理论方法还被用于大数据集的数据挖掘这一领域。实际上,在任何有经验可以积累的地方,机器学习方法均可发挥作用。 机器学习的研究是根据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对人类学习机理的了解,建立人类学习过程的计算模型或认识模型,发展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研究通用的学习算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建立面向任务的具有特定应用的学习系统。这些研究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本文主要叙述了 1.机器学习的研究现状,包括定义,应用领域,研究意义,发展史,系统结构,和对其进行各种角度的分类. 2.机器学习的发展趋势。 引言: 1

按照人工智能大师西蒙的观点,学习就是系统在不断重复的工作中对本身能力的增强或者改进,使得系统在下一次执行同样任务或类似任务时,会比现在做得更好或效率更高。西蒙对学习给出的定义本身,就说明了学习的重要作用。 机器能否象人类一样能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Samuel)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可以在不断的对奕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这个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又过了3年,这个程序战胜了美国一个保持8年之久的常胜不败的冠军。这个程序向人们展示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 什么叫做机器学习?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机器学习”定义,而且也很难给出一个公认的和准确的定义。为了便于进行讨论和估计的进展,有必要对机器学习给出定义,即使这种定义是不完全的和不充分的。顾名思义,机器学习是研究如何使用机器来模拟人类学习活动的一门。稍为严格的提法是:机器学习是一门研究机器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并识别现有知识的学问。这里所说的“机器”,指的就是计算机;现在是电子计算机,以后还可能是中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或神经计算机等等。 机器学习的研究是根据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对人类学习机理的了解,建立人类学习过程的计算模型或认识模型,发展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研究通用的学习算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建立面向任务的具有特定应用的学习系统。这些研究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机器学习是关于理解与研究学习的内在机制、建立能够通过学习自动提高自身水平的计算机程序的理论方法的。近年来机器学习理论在诸多应用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及热点之一。 机器学习已经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搜索引擎、医学诊断、检测信用卡欺诈、证券市场分析、DNA序列测序、语音和手写识别、战略游戏和机器人运用。 与机器学习有关的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国际上除每年一次的机器学习研讨会外,还有计算机学习理论会议以及遗传算法会议。 机器学习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和神经计 1

(完整版)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要研究一种用于铁路动车轮对滚动轴承外圈的涡流探伤机械装置。该装置采用涡流技术实施对动车轴承外圈表面质量的检测,从而将一改轴承外圈传统的人工磁粉探伤方法所带来的探伤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及很难实现探伤自动化等缺点。采用该装置对轴承外圈进行有效探伤的同时,能极大地提高无损探伤评价的客观性,而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配以合适的上、下料机构就能接入轴承生产和在线检测流水线)、探伤效率高及探伤检测质量好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铁路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各种型式的轨道交通工具层出不穷,如高速列车、动车、地铁、城轨加上传统的铁路列车,都无一例外在其轮对上使用滚动轴承。因而滚动轴承的性能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及舒适性,为此滚动轴承及其主要零件(包括内外圈、滚动体)的质量及其检测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及日本的轴承生产厂家,尤其是世界十大著名轴承生产商,为了抢占世界铁路轴承市场,都对铁路轴承的开发、检测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如世界最大的轴承生产商瑞士的SKF,在全球拥有90个独资生产厂家,2008年销售额为50亿美元,在国际轴承市场的产品占有率达20%。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动车轮对进口滚动轴承均使用SKF轴承;此外日本的NSK、NTN等轴承株式会社生产的轴承,国际市场产品占有率也达20%左右。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速列车(时速≥200公里)所采用的滚动轴承,在列车高速运行时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更严重,为达到同样的使用寿命,对轴承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求对新制出厂的轴承及其主要零件进行较为严格的探伤检测,以确保轴承品质优良。同时轴承在运行时由于受列车交变应力的作用也易产生疲劳缺陷,甚至发展成裂纹。这对轨道交通车辆的安全运行将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滚动轴承缺陷的检测也就成了是一项非常必要而又关键的工作。 长期以来,随着探伤检测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轴承及其主要零件的探伤检测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工艺技术。无论对于新制出厂的轴承还是在役使用的轴承(所产生的疲劳缺陷主要表现为表面缺陷),对其表面质量的检测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磁粉探伤,不仅检测方法简单、磁痕显示直观,而且检测灵敏度高,能非常高效地检出轴承零件如外圈的表面缺陷。尤其是在役使用的轴承零件,由于大多为表面疲劳缺陷,因而采用磁粉探伤的方法更是优势凸现,所以一直以来磁粉探伤都作为检测表面缺陷的首选方法。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直至目前,几乎所有的磁粉探伤均采用人工探伤,该方法的关键工序之一———观察磁痕,由于采用肉眼观察法,从而导致难以实现探伤检测的自动化,使探伤评价的客观性大大降低。如何实

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技术报告

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技术报告 一. 国内外虚拟现实几种主流技术的介绍 VRML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与多媒体、网络技术并称为三大前景最好的计算机技术。自1962年,美国青年(Morton Heilig),发明了实感全景仿真机开始。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以三个I,即Immersion沉浸感,Interaction交互性,Imagination思维构想性,作为虚拟现实技术最本质的特点,并融合了其它先进技术。在国际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重大的发展过程如下: VRML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4年3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WWW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了VRML这个名字。1994年10月在芝加哥召开的第二届WWW大会上公布了规范的VRML1.0标准。VRML1.0可以创建静态的3D景物,但没有声音和动画,你可以在它们之间移动,但不允许用户使用交互功能来浏览三维世界。它只有一个可以探索的静态世界。 1996年8月在新奥尔良召开的优秀3D图形技术会议-Siggraph'96上公布通过了规范的VRML2.0标准。它在 VRML1.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它是以SGI公司的动态境界Moving Worlds提案为基础的。比 VRML1.0增加了近 30个节点,增强了静态世界,使3D场景更加逼真,并增加了交互性、动画功能、编程功能、原形定义功能。 1997年12月VRML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1998年1月正式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国际标准号ISO/IEC14772-1:1997)。简称VRML97。VRML97只是在VRML2.0基础进行上进行了少量的修正。但它这意味着VRML已经成为虚拟现实行业的国际标准。 1999年底,VRML的又一种编码方案X3D草案发布。X3D整合正在发展的XML、JAVA、流技术等先进技术,包括了更强大、更高效的3D计算能力、渲染质量和传输速度。以及对数据流强有力的控制,多种多样的交互形式。 2000年6月世界web3D协会发布了VRML2000国际标准(草案),2000年9月又发布了VRML2000国际标准(草案修订版)。预计将在2002年,正式发表X3D标准。及相关3D浏览器。由此,虚拟现实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Wed3D协会其组织包括各种97家会员公司。主要公司如下: Sun、Sony、Hp、Oracle 、Philips 、3Dlabs 、ATI 、3Dfx 、Autodesk /Discreet、ELSA、Division、MultiGen、Elsa、NASA、Nvidia、France Telecom等等。 其中以Blaxxun和ParallelGraphics公司为代表,它们都有各自的VR浏览器插件。并各自开发基于VRML标准的扩展节点功能。使3D的效果,交互性能更加完美。支持MPEG,Mov、Avi等视频文件, Rm等流媒体文件,Wav、Midi、Mp3、Aiff等多种音频文件,Flash动画文件,多种材质效果,支持Nurbs曲线,粒子效果,雾化效果。支持多人的交互环境,VR眼镜等硬件设备。在娱乐、电子商务等领域都有成功的应用。并各自为适应X3D的发展,以X3D为核心,有Blaxxun3D 等相关产品。在虚拟场景,尤其是大场景的应用方面,以VRML标准为核心的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相关网址如下:https://www.360docs.net/doc/a112124839.html, , https://www.360docs.net/doc/a112124839.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