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 西周的封国,有姬姓王室子弟、姻亲、功臣、古帝王后、殷后、重要方国等六种类型。其中,前三种群体是西周最信赖的力量,其他则无足轻重,西周分封后三种群体

主要是出于()

A.推行仁德的旨趣

B.防御狄人的思量

C.拓展疆域的需要

D.羁縻笼络的考虑

【答案】

D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主要考查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

【解答】

通过材料“有姬姓王室子弟、姻亲、功臣”“是西周最信赖的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主要是为了加以笼络,维护周的统治,故D正确;

分封制与仁德无关,排除;

分封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防范狄人,是为了巩固奴隶主统治,排除B;

拓展疆域是分封制的影响,不是原因,排除C。

2. 元朔五年,汉武帝用士人拜相制取代列侯拜相制,任命老儒公孙弘为相,然后封侯,“其后以为政事”,士人拜相制()

A.改变了权力分配的格局

B.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机制

C.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D.提高了行政办事的效率

【答案】

A

【考点】

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解答本题只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汉武

帝用士人拜相制取代列侯拜相制,任命老儒公孙弘为相,然后封侯”的主旨即可。

【解答】

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汉武帝用士人拜相制取代列侯拜相制,任命老儒公孙弘为相,然后封侯”可知,汉武帝用士人拜相制取代列侯拜相制,改变了汉朝的权力分配格局。B.题干所给材料体现的是宰相的来源,体现的是君主权力的加强,而不是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

C.题干所给材料说明的是汉武帝用士人拜相制取代列侯拜相制,改变了权力分配的格局,而不是统治思想的问题。

D.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提高了行政办事的效率”。

3. 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如歌舞125首,球类72首,武艺106首,出游踏青47首,秋千91首,龙舟66首等,并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

A.城市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B.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性

C.文化生活市民化发展趋势

D.士人阶层热衷于竞技活动

【答案】

C

【考点】

宋词和元曲

唐诗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歌舞125首,球类72首,武艺106首,出游踏青47首,秋千91首,龙舟66首等”。

【解答】

材料中唐诗宋词中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表明,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关注文体娱乐等世俗生活,反映了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故C正确。

材料仅涉及体育活动,无法体现城市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故排除A。

B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

材料也没有表明这些从事体育活动的人属于士人阶层,故排除D。

4. 清代官方以文官驻镇负责法定社区的保甲里社系列,以汛弁(低级武官)驻防分管自然社区的乡兵团练系列:还通过控制牙行,实现对市镇经济上的管理和统辖。这表明清代市镇()

A.成为基层社会的经济中心

B.兼具军事经济双项的管理功能

C.呈现乡族组织的自治色彩

D.承担联系区域生产的枢纽作用

【答案】

B

【考点】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分管自然社区的乡兵团练系列”“实现对市镇经济上的管理和统辖”。

【解答】

A不全面,排除;

题干信息“分管自然社区的乡兵团练系列”“实现对市镇经济上的管理和统辖”体现了清代市镇兼具军事经济的功能,B正确;

“自治”“联系区域生产”不能体现,排除CD。

5. 19 世纪 80 年代初,天津盛行各种卷烟及洋式饰品,连“洋人之侍僮马夫辈,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上海的妇女,更是以香水、墨镜、洋烟为时髦用品。就连文士王帽也经常以“晶(玻璃)杯、洋皂,赠送朋友”。这表明,当时()

A.崇洋现象成为消费的社会时尚

B.逐新趣异体现市民的精神追求

C.开埠通商改变民众的生活方式

D.西学东渐推动社会的重大变革

【答案】

A

【考点】

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物质生活习俗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近代物质生活和吸收变化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

A.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当时天津上海等地人们都特别喜欢用外扬的物品,崇洋现象成为消费的社会时尚材料中看出来。

B.材料看不出市民的精神追求。

C.材料只是反映出他们的用品发生了简单的改变,没有体现出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D.材料体现不出社会的重大变革,也看不出西学东渐的影响。

6. 1906﹣1931年中国机器进口种类分类

据表可知,近代中国()

A.产业结构渐趋完善

B.工业化进程不断扩展

C.机器分类走向细致

D.手工业生产完全消失

【答案】

B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经济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工业化。

【解答】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进入到20世纪,中国进口的机器种类不断增多,说明中国工业化进程在不断的发展,故B正确;

产业结构渐趋完善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

材料信息机器分类走向细致的说法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

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7. 如图是1944年画家彦涵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A.旨在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抗战

B.表达了军民携手抗日的诉求

C.有利于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鼓舞了中华民族抗战的信心

【答案】

A

【考点】

侵华日军的罪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

A.材料中抗战胜利军民合作可以看出是抗日战争时期借助传统年画形式来宣传抗战。B.材料是对军民携手抗战的表现,而不是诉求。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已经正式形成。

D.材料中的年画是为了宣传抗战,并不能看出鼓舞了民族抗战的信心。

8.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香港为基地同英国和西欧等国家进行贸易。1952年2月,中国又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直接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签订巨额贸易协定,使1953年中国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的贸易总额达到1.5亿美元,为1952年的5倍。这一做法()

A.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B.促进了香港与内地的贸易发展

C.密切了中国同西欧的外交联系

D.恶化了中国和苏联的同盟关系

【答案】

A

【考点】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使1953年中国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的贸易总额达到1.5亿美元,为1952年的5倍。

【解答】

依据材料“使1953年中国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的贸易总额达到1.5亿美元,为1952年的5倍。”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

依据材料“以香港为基地同英国和西欧等国家进行贸易”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说法片面,故排除B。

题干涉及的是外贸领域,故排除C。

依据材料“中国又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直接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签订巨额贸易协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说法错误,排除D。

9. 公元前4世纪中期,雅典戏剧的主题从以往侧重对城邦集体生活的批判模仿,转变为对烧菜、煮饭和鱼的价格等私人生活的兴趣上。这反映出雅典()

A.市民阶层力量的兴起

B.居民政治热情的淡化

C.传统社会观念的变化

D.民主政治制度的改变

【答案】

C

【考点】

古希腊文明

【解析】

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

【解答】

材料中雅典戏剧的主题从城邦政治和公共生活向私人生活的转变,体现了戏剧创作对

世俗生活的关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雅典社会传统观念的变化,故C正确。

市民阶层是资产阶级的前身,出现于中世纪,故排除A。

戏剧的主题变化并不代表居民政治热情的淡化,故排除B。

公元前4世纪中期,雅典民主政治虽走向衰落,但制度仍没有改变,故排除D。

故选C。

10. 在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中国形象,一

个把中国描述为封建专制主义盘踞的腐朽国度,一个则将其看作贤者治国的成功典范。二者意在()

A.批判封建专制王权

B.抨击天主教会独裁

C.鼓吹理性主义思潮

D.寻找思想启蒙论据

【答案】

D

【考点】

启蒙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中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对中国的态度,

结合启蒙运动的目的分析。

【解答】

依据材料可知,孟德斯鸠否定中国,伏尔泰赞美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孟德斯鸠和伏

尔泰都是启蒙思想家,二人对中国的态度的目的是为启蒙运动服务,即寻找思想启蒙

论据,故D项正确。

ABC三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

11.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人们只有摆脱了阶级的、国家的、分工的界限,主动地参

与社会交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使社会关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个

人才能获得发展其才能的手段。由此可知,他们()

A.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原理

B.提出社会主义基本构想

C.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D.主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

D

【考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解题的关键是“主动地参与社会

交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使社会关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个人才能

获得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解答】

“主动地参与社会交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使社会关系得到丰富和

发展,个人才能获得发展其才能的手段”表明他们主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12. 1952年,第七届联大通过了《关于人民与民族的自决权的决议》,明确指出:人民

与民族应先享有自决权。1960年,第十五届联大又通过了《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

立宣言》,声明:使人民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的这一情况,否定了基本人权,违

反了联合国宪章。这()

A.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加速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C.改变了国际社会的政治结构

D.形成了世界格局的多极趋势

【答案】

C

【考点】

联合国的成立

【解析】

本题考查联合国。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人民与民族应先享有自决权”、“使人民

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的这一情况,否定了基本人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的主旨

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依据材料“人民与民族应先享有自决权”、“使人民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的这一情况,否定了基本人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可以看出强调人民和民族有自决权,反对殖

民侵略,尊重人权,这就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侵略斗争,争取民族独立,改

变了国际社会的政治结构,故C项正确。

A项包含在C中,排除。

第三世界崛起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时间是1961年,故B项错误。

多极化趋势至今没有形成,故D项错误。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又是全国性的商业

经济中心。像汴京“八荒争凑,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当时汁京城里

有不少大型定期交易场所,而临安城中的行业组织就有414个,这些行业或相对集中

在一定区域,或分数在各个街市。宋代以前,太湖流域的县城大多只是小规摸的政治

据点,至宋代,它们逐新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和社会中心,宋代因工商业发

展而出现的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市更是通及全国,如京兆(今西安)、西京(今洛阳)、

福州、广州等,宋代城市格局由封闭转向开放经济职能增强,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出现主要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城市最早的手工业是为

满足城镇及周围乡村居民日常需要的,如,铁器制作、皮革珠制和皮具是其基本行业,城市是农产品与城镇手工业产品相交换的场所,乡村的部分农产品也通过城布运往外

地市场,农村居民所需的外地商品,也主要从城市市场上取得。如,瑞士莱因菲尔登

城的外来商品中,有来自阿尔萨斯的葡萄酒,萨尔茨堡和洛林的盐,在城市工商业发

展基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以极强的渗遗力,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

瓦解,引起了农奴制和庄园制的解体和崩贵。同时,还从法律道德、社会意识、大众

心态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对乡村施加着深刻影响。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城乡关系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相比的不同点,并根据材料二

分析城市在推动西欧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答案】

特点: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行业集中,交易量大;形成区域中心,具有开放性

(由封闭转向开放);设施完备,服务性强;打破市坊界限。

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政策的影响(政府监控放松);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不同点:经济作用突出;专业化趋势;商品经济渗透农村;影响深远。

作用:冲击农村封建生产关系;改变农村的经济生产结构;改造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

和思想观念;推动城镇化发展;加速社会转型。

【考点】

中外城市化进程比较

【解析】

本题考查中西方的城市发展。(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社会相对稳定;经

济政策的影响;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等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分析。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结合第一小问的特点和西欧城市发展的意义

分析。

【解答】

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又是全国性的商业经济中心”、“汴京“八荒争凑,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当时汁京城里有不少大型定期交易场所,而临安城中的行业组织就有414个,这些行

业或相对集中在一定区域,或分数在各个街市”、“宋代因工商业发展而出现的地区性

经济中心城市更是通及全国,如京兆(今西安)、西京(今洛阳)、福州、广州等,宋

代城市格局由封闭转向开放经济职能增强,城市经济空前繁荣”等信息分析概括。第二

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社会相对稳定;

经济政策的影响;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等方面分析。

第一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二可以得出经济作用突出;专业化趋势;商品经济渗透农村;影响深远。第二小问的作用,依据材料二,结合第一小问的特点和所学从冲击农

村封建生产关系;改变农村的经济生产结构;改造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推动城镇化发展;加速社会转型等方面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外历史纲要(上)》模块篇目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国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莫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外历史纲要(上)》中选取两个以上的篇目,设计教

材编写的任一主旨思路,并概述和说明该思路。(要求:明确写出所设计的思路,持论

有据,表述清晰,概述和说明准确全面。)

【答案】

篇目: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

思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概述说明:秦朝顺应历史潮流,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

央集权国家。汉代开疆拓土,通过对匈奴的战争及在西北西南地区的治理,使统一多

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在结束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后,隋唐政府通过完善中央集

权政治,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同时,隋唐时期周边少

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

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通过推行行省制度、

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等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统治。明清时期,通过强化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平定分裂势力的叛乱、抗击外来侵略等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可见,中国古代统一进程不但继续维持,而且不断地发展和巩固。在此过程中,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的文化不断交融,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

的主流。

【考点】

中国古代史综合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从中华文

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明清中国版

图的奠定”。

【解答】

解答本题首先读取材料信息,选取篇目,如选取第一、二、三、四单元,这些单元都

体现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因此可以作为我们的思路,然后进行

阐述,作答逻辑合理,表述清楚即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朝统一台湾后,实行“汉番隔离”政策,将“生番”地区隔置界外,并禁止大陆

人民移台、1874年至1895年间,清政府在台湾及原住民地区积极筹划推行“开山抚番”政策。从沈葆桢巡台时的“今欲开山,则曰通水道、曰招垦户、曰设官吏……今欲抚番,则曰通语言、曰教耕稼、曰设番学”;到丁日昌巡台时“夫所谓开路抚番,其根源仍在

兵事、吏治兵事一有起色、则番不期抚而自抚”;再到刘铭传抚台六年,“则铁路、电线、邮政,炮台学堂、船商、火器、水雷诸机械制造”、“开山抚番”政策得到了历任主

政福建及台湾官员的较好贯彻,对近代中国台湾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赵松林《清政府在台湾的“开山抚番”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开山抚番”政策实行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开山抚番”政策的作用。

背景:汉番矛盾(“汉番隔离”);海疆危机(列强侵台);台湾战略地位提升。

特点:与反侵略相结合;多种措施共举(措施全面);恩威并济;植入近代元素;阶段性、连续性。

加强海防;抵御列强对台湾的侵略;促进台湾开发,推动台湾近代化;凝聚台湾原住

民对祖国的向心力;对后世提供借鉴。

【考点】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开山抚番”政策。(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

分析。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其背景分析;(2)本小问,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其内容和所学分析。

【解答】

第一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清朝统一台湾后,实行“汉番隔离”政策,将“生番”地区隔

置界外,并禁止大陆人民移台”,结合所学从汉番隔离、列强侵略台湾地区提高等方面

分析。第二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从沈葆桢巡台时的“今欲开山,则曰通水道、曰招

垦户、曰设官吏……今欲抚番,则曰通语言、曰教耕稼、曰设番学”;到丁日昌巡台时“夫所谓开路抚番,其根源仍在兵事、吏治兵事一有起色、则番不期抚而自抚”;再到

刘铭传抚台六年,“则铁路、电线、邮政,炮台学堂、船商、火器、水雷诸机械制造”、“开山抚番”政策得到了历任主政福建及台湾官员的较好贯彻”,结合其背景可以得出与

反侵略相结合;多种措施共举(措施全面);恩威并济;植入近代元素;阶段性、连续性。

本小问的作用,依据材料“对近代中国台湾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该政策的内容和所

学从加强海防;抵御列强对台湾的侵略;促进台湾开发,推动台湾近代化;凝聚台湾

原住民对祖国的向心力;对后世提供借鉴等方面分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结束后,国际上要求审判包括日本天皇在内的战争罪犯的呼声极为高涨。

然而,美国政府出于自身的需要,游说各盟国,促使远东委员会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开庭前夕通过了“如果没有特别的授权,对日本国天皇免于战犯起诉”的决定。1946年

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开庭,检察方和被告及辩护方准备了庞大的资料,有

关证据资料达8000件,证人共12个国家419人,经长久讨论,激烈争辩,最后法庭

以“侵略罪”和“违反人道罪”判决东条英机等25名被告有罪,其中7名主犯被处绞刑,

东京审判是严肃、公正的国际审判我们在看到东京审判的正面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

其不足的方面。

﹣﹣摘编自宋志勇《论东京审判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京审判的起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审判的意义及缺憾。

【答案】

起因:日本法西斯战犯的暴行;国际社会的共识;被侵略国家的正义诉求;防止战争

悲剧重演。

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战争罪行,追究了战犯战争责任;伸张了公平和正义;维护了

国际法的尊严;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缺憾:没有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埋下军国主义隐患。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要求学生结合东京大审判的背景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

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之所以出现东京大审判,主要是由于:日本法西斯战犯的

暴行;国际社会的共识;被侵略国家的正义诉求;防止战争悲剧重演。

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东京大审判揭露了日本侵略战争罪行,追究了战犯战

争责任,伸张了公平和正义,维护了国际法的尊严,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但是东京

审判没有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埋下了军国主义的隐患。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明代海防问题始于洪武二年,“时倭寇数掠苏州、崇明,杀掠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为此,水军大将方鸣谦提出“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水聚战舰,则倭不得入,入则傅岸。”成化至嘉靖年间,“倭警侵息者五十余年,边备废弛,”嘉靖

三十一年“倭贼大扰于浙东”,俞大猷提出“贼之来必有海,海舟防之于海,其守务也。

乘其初至而击之,不使得以相势合势而猖獗也”,他还发动军民大力整修沿海岸防公事,加遮板,多备弓弩火器,固守沿海城镇。同时,俞大猷十分重视军事器械的作用,大

量建造坚固高大的福建楼船,并配备佛朗机(西式武器)。嘉靖四十四年秋,倭寇入犯

福建,“大猷将水兵,继光将陆兵,夹击平南澳,大破之。”绵延数十省的抗使斗争将

俞大猷的海防思想推上了巅峰,但它是在明朝海防羸弱的背景下一种“弥朴似的被动的

反应”。

﹣﹣摘编自沈济《俞大猷的“大知”与海防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俞大猷海防思想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俞大猷的海防思想。

【答案】

背景:明初“北重南轻”战略的缺陷;倭寇为患东部沿海;前人的海防观念;个人长远

的战略眼光。

特点:制敌于海上;固防于海岸;重械于海战。

认识到海洋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具有进步意义;为抗倭胜利提供保证;对后世海防

建设提供借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不可能改变明朝海防羸弱的局面。

【考点】

历史文化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人物评说。第(1)题,俞大猷海防思想产生的背景,考生可根据材料中

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其海防思想的特点,则主要根据材料中的

相关信息进行概括;第(2)题,对于俞大猷的海防思想,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

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解答】

背景:据所学可知,当时明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北重南轻“战略的缺陷;据材料“时倭

寇数掠苏州、崇明,杀掠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可知,倭寇为患东部沿海;据材料“水军大将方鸣谦提出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水聚战舰,则倭不得入,入则

傅岸……俞大猷提出贼之来必有海,海舟防之于海,其守务也。乘其初至而击之,不使

得以相势合势而猖獗也”可知,俞大猷借鉴前人的海防观念;据材料“他还发动军民大

力整修沿海岸防公事,同时,俞大猷十分重视军事器械的作用,大量建造坚固高大的

福建楼船,并配备佛朗机(西式武器)”可知,个人长远的战略眼光。特点:据材料“俞大猷提出贼之来必有海,海舟防之于海,其守务也。乘其初至而击之,不使得以相

势恰势而猖獗也”可知,制敌于海上;据材料“他还发动军民大力整修沿海岸防公事……”

可知,固防于海岸;据材料“俞大猷十分重视军事器械的作用,大量建造坚固高大的福建楼船,并配备佛朗机(西式武器)”可知,重械于海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考生可从海洋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为抗倭胜利提供保证、对后世海防建设提供借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不可能改变明朝海防蠃弱的局面等方面回答。

福建省南平市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一)

福建省南平市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100分) 1. (14分)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囫囵________ 张________戴________风霜 恍________大________ ________大笑________痛哭 (2)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读书不能________,而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 (3)爷爷年纪大了,特别瘦,________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一双深邃的眼里充满了慈祥和疼爱,听到他患病的消息后,我忍不住________。 2. (8分)下列词语搭配起来正确的是________ 3. (4分)解释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胜火:________。绿如蓝: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 4. (4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屹立耸立矗立 ①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巍然________,傲对碧空。 ②这些金字塔________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③昔日的小渔村,如今________起一座座高楼大厦。 ④森林公园里的大路旁________着一排排水杉树。 ⑤中国人民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________在世界东方。 5. (6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伯伯家养的鸽子,漂亮________极啦! 我早就盼望________着放假了。 宋庆龄特别________喜欢去伯伯家。 6. (12分) (2017六上·麒麟期末) 按要求完成句子。 ①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缩句) ②这学期,我校开展了“追寻将军遗迹”的热潮。(修改病句) ③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改为转述句) ④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改为双重否定句) ⑤林子里静极了。(改为夸张) 7. (8分) (2018四下·云南期末)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大漠________,长河________。 (2)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

中考模拟历史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一、命题特点 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75分,题目类型有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实践探究题,共计19小题。考试时间、试题分值、试题结构、题型设计均参照中考。试卷出题范围是七、八、九年级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客观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 分值是30分。该题难度适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常识性内容的识记能力与掌握。 主观题:共45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总体来看,试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能够达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前半段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以及时政热点,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突出了历史的学科特点。总体比中考试题偏易。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很多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很多同学只是对其进行片面的个人分析,并没有运用教材所学的知识,这样是得不到高分的。 2、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如不仔细审题,就会领会不到题的内在意义,从而很粗糙的作答,很难答到点子上。 3、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结合材料。有材料的,要结合材料。但是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结合材料。 三、试卷给我们教学的启示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切实改进我们的教学。时代在发展,教学要求在不断提高,要使我们的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符合时代的节拍。 2、加强教师自身对课标、新教材的刻苦钻研。要让学生负担减下来,我们教师要静心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在此基础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联系实际准确、规范地掌握重点知识 3、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4、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分单元进行过关检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联系课本,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联系实际。要让学生知道一

2019-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有答案

南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后,直到清王朝的覆灭,君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种继承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 A.以血缘为纽带 B以年龄为准则 C.以等级为核心 D.以德才为标准 2.“玺”在先秦时期不为最高统治者所专有,但秦朝之后“天子独以印称玺”。由此可知,秦朝以后“玺” A反映了帝位的世袭传承 B标志着封建国家的建立 C.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3.宋真宗时期的王旦盛赞科举选官制“条式具备,可守而行,至公无私”,欧阳修也认为科举选官“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这反映出科举选官 A提升了官员的政治素养 B有助于形成重学的风气 C将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 D.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4.右图是清政府和英国就香港地方问题谈判的漫画。该漫画主要揭示了 A.英国强行占据香港的过程 B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中英两国谈判地位不平等 5.下面是某国侵华计划的部分内容。为了达到这项目的,该国发动了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6.漫画《盐政之前途》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 A.中国财政为列强所控制 B.清朝财政已经完全崩遗 C.中国已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 7.1937年12月,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平由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认识到中共的巨大力量 B.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与日寇抗战到底之宣言 D.在战略上做好了抗日准备 8.1940年,彭德怀指出“华北战争不是孤立的,有全国抗战的配合,特别是有国二百几十万友军的配合,使敌人不能集中兵力专对华北。”这说明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紧密联系 B.中共在敌后战场发挥主导作用 C.全面抗战政策得到充分落实 D.抗战即将进人战略相持阶段 9.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斯役”是指 A.金田起义 B四川保路运动 C.湖北武昌起义 D.广州黄花岗起义 10.下面是《新申报》的一张剪报。剪报的内容可以用说明 6. A.辛亥革命影响巨大 B中国革命的艰巨性 C.五四运动的爱国性 D革命力量走向联合 11.邓小平在论述某一战略行动时说“正像刘司令员(刘伯承)所讲,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这里刚好是个把’。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这个战略行动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静安区2019 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 测 高三历史试卷2020.05 注意: 1.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检测时间 60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为农耕文明的简介配图,恰当的是 A B C D 2.“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 能禁止。”廷尉李斯基于以上判断,主张推行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郡县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3.“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材料中的“世祖”建立了 A. 西汉 B.东汉 C.蜀汉 D. 后汉 4.“两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 南方的自然条件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 北方持续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宁 C.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D. 北宋定都开封而南宋定都临安 5.右图为受污损的三联书店出版物封面。其中污损处的文字当 是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 泉州 6.下图为学生笔记。笔记评价的是 A.东汉的“柔道”政策 B. 唐代的“和亲”政策 C. 宋代的“和议”态度 D. 明清的“闭关锁国” 7.“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中的这段话,谴责的是 A. 圈地运动 B. 黑奴贸易 C. 君主专制 D. 殖民扩张 8.“议会君主制政体的权力重心在议会。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材料中的“议会君主制”也被称作 A. 开明君主制 B. 民主共和制 C. 君主立宪制 D. 等级君主制 9.作为条款,“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出自 A. 1689 年《权利法案》 B. 1783 年《巴黎和约》 C. 1787 年“联邦宪法” D. 1789 年《人权宣言》 10.区分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性质的关键在于 A. 是否使俄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 是否动摇了沙皇的专制地位 C. 是否保留大量封建军事残余 D. 是否为经济提供自由劳动力 11.18 世纪中期开始的经济领域大变革之所以称为“工业革命”,主要是因为 A.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C. 手工作坊变成手工工场 D. 君主统治让位民主政治

我的家乡之南平

南平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同时南平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辖二区三市五县,即延平区、建阳区、邵武市、建瓯市、武夷山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共115个乡镇、24个街道办事处,1601个村委会、69个居民委员会,136个社区居委会,截止2011年12月31日24时,南平市总户数921692户,总人口3133979人。 南平市不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而且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甚多,除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外,还有九峰山、湛庐山、茫荡山、溪源庵、归宗岩、三千八百坎、熙春山、梦笔山、和平古镇等10多处省市级风景名胜区。2010年,福建省南平市申报的“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南平也是福建省茶、果、食用菌、畜禽、淡水鱼、烤烟、油料等重要产区。 九峰山九峰山位于南平市南面,与市区隔西溪相望。因这里九峰重叠居市区周围诸峰之冠,故名。山上环境幽静,树木苍郁。山中有"九峰月朗"、"猿洞秋风"、"三寺云深"等景。宋代著名学者李侗、朱熹曾在这里讲学,赞美九峰景致为"九朵芙蓉"、"九叠翠屏"。 一峰海拔135米,一朵芙蓉幽香远 二峰海拔177米,二百坎上凌云志 三峰海拔213米,三寺云深万福齐 四峰海拔243米,四贤延平闽学兴 五峰海拔291米,五彩霞辉普天庆 六峰海拔313米,六千英烈万代铭 七峰海拔325米,七重战壕雄兵踞 八峰海拔336米,八闽铜关铸威名 九峰海拔386米,九峰月朗耀延城 芒砀山茫荡山是一处极好的避暑胜地,年均气温19.3度,人称“福建的庐山”。这里山幽林深,清泉潺缓,云雾缭绕,森林茂密,即便盛夏到此,也会感到凉意袭人。茫荡山奇树异花甚多,其中尤以生长在宝珠村“晴雨树”最为奇特,它是一株古老的红豆杉,树高17米。每逢夏秋季节,烈日当空,树下必有丝丝细雨飘落,而且日照越强,雨点越密,游人无不惊叹这一世界奇观。茫荡山千峰竞秀,万岩争厅,东部有一条用石块铺砌的闽赣古道,

历史试卷分析讲课稿

历史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1、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四选一)、历史诊断题、图说历史题、材料分析题、以史为鉴题五种,题型稳中有变。 2、考试质量 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12、13、14、19、24题;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题;以史为鉴题。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评价。 3、试卷的主要特点: (1) 、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 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证。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2)、立足强调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结合问题谈感想,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使命感。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3)、注重学科渗透,着眼培养学生融会贯通 根据考纲精神,历史考试渗透时代精神,在答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试卷的精彩之处。 (4)、此外,试题灵活、新颖也是这份试卷的可贵之处。整套试题中能够从书上直接翻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而问答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穿。 4、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具体阅卷中,我们发现相当的学生初步表现出可贵的历史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这种发现特别是在材料题的答案中得到印证。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还是基本知识问题。尽管是阶段总结性考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 其次是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甚至混淆了时间概念,尽管答得有条有理,但不能得分,实在可惜。 最后,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和问答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不明题意,或思维模糊,当然无从答起。 5、关于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 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2018年10月,福建省禁毒委员会决定建设1000个“禁毒宣教室”。若用一位历史人物来命名该宣教室,最合适的是 A.魏源B.洪秀全C.陈化成D.林则徐 2. 《日落圆明园》写到:“有两师军队散布在乡间,放火燃烧,皇家花园中的一切宫殿,都一齐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文中的“两师军队”是指 A.英国和日本B.法国和美国C.英国和法国D.美国和日本 3. 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B.1853年太平军将南京改为天京C.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太平天国起义是一次农民战争 4.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开平煤矿 C.江南制造总局 D.汉阳铁厂 5.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平壤战役B.黄海海战C.旅顺战役D.威海卫战役

6. 下图框格中的内容应是 A.公车上书B.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D.二次革命 7. 下图所示委任状任命的时间是公元 A.1940年B.1941年C.1942年D.1943年 8.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B.中国国民党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9. 下图表格中的①②处分别是 A.桂系吴佩孚B.皖系张作霖C.直系冯国璋D.滇系唐继尧 10. 《新文化运动与百年中国梦》写到:“一份刊物开启百年中国梦之旅。”这份刊物是 A.《时务报》B.《民报》C.《新青年》D.《东方杂志》 11. 正式把白话文当成一种新的文体来提倡,从而为今后千百年的中国文学创出一个以白话为主体的新时代。这归功于 A.陈独秀B.李大钊C.蔡元培D.胡适

上海市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上海市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1.“他是乌鲁克国王,他非人非神。众神创造了他完美的身躯,并赋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无法具有的完美品质。”该传说出现在 A.古代埃及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中国D.古代印度 2.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繁荣与发展 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们拥有世袭特权D.王室的日益腐败 4.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C.墨子 D.荀子 5.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说明 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贵族的利益肯定受到制约 C.罗马法法律体系渐趋完善D.平民取得罗马法的制定权 6.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7.《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

2016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6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数 学 试 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① 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② 试题未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的,不得采取近似计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 选项,请在答题卡... 的相应位置填涂) 1.3-的倒数等于 A .3 B .3- C . 3 1 D .3 1- 2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3.如图,直线a ∥b ,直线c 与 a 、b 分别交于A 、B 两点, 若∠1 =46°,则∠2 = A .44° B .46° C .134° D .54° 4.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 .某种彩票中奖率是1%,则买这种彩票100张一定会中奖 B .一组数据1,2,4,5的平均数是4 C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D .若a 是实数,则a >0 5.2016 则这 A .180,182 B .180,180 C .182 ,182 D .3,2 6.若正六边形的半径长为4,则它的边长等于 A .4 B .2 C .32 D .34 A . B . C . D . a b c 1 2 A B (第3题图) (第2题图)

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xy y x 523=+ B .532)(m m = C .1)1)(1(2-=-+a a a D . 22 =+b b 8.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没有.. 实数根的是 A .0322 =--x x B .012 =+-x x C .0122=++x x D .12 =x 9.闽北某村原有林地120公顷,旱地60公顷.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把一部分旱地改造为林地,改造后,旱地面积占林地面积的20%.设把x 公顷旱地改造为林地,则可列方程为 A .)120%(2060x x +=- B .120%2060?=+x C .)60%(20180x x +=- D .120%2060?=-x 10.如图,已知直线x y l 2=:,分别过x 轴上的点1A (1,0)、 2A (2,0) 、…、n A (n ,0),作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l 于点1B 、2B 、…、n B ,将△11B OA 、四边形1221B B A A 、…、四边形11--n n n n B B A A 的面积依次记为1S 、2S 、…、n S ,则=n S A .2n B .12+n C .n 2 D .12-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 的相应位置) 11.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他们成绩的平均数相同,方差分别是2.02=甲s , 5.02 =乙s ,则这两人中成绩更稳定的是 . (填“甲”或“乙”) 12.计算:=2)72( . 13.分解因式:m mn mn ++22 = . 14.写出一个y 关于x 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且它的图象的顶点在y 轴上: . 15.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为AB 、CD 上的点, 且AB CF AE 3 1==,点O 为线段EF 的中点,过点O 作直线 与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分别交于P 、Q 两点,并且满足PQ=EF . 则这样的直线PQ (不同于EF )有 条. 16.如图,等腰△ABC 中,CA =CB =4,∠ACB =120°.点D 在线段AB 上运动(不与A 、B 重合),将△CAD 与△CBD 分别沿直线CA 、CB 翻折得到△CAP 与△CBQ . 给出下列结论:① CD =CP =CQ ;② ∠PCQ 的大小不变; ③ △PCQ 面积的最小值为 5 3 4;④ 当点D 在AB 的中点时,△PDQ 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第15题图) A B C D P Q (第16题图)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题型结构 这套试卷在题型上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非选择题。按照考试要求,历史试卷总分为75分,选择题15个,每小题2分,共30分,非选择题共40分,由简答题和材料阅读,探究三部分组成. 2、考查内容 本套试卷主要考察全部历史知识. 3、试卷特点 (1)、突出基础 本套试卷增加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的大部分和判断改错题主要针对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问题直白,易于回答。从材料分析题来看,所选历史事件都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中 从试卷整体上来看本套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突出重点历史知识,很少有偏题,与中考题型及难易程度相当。 (3)、注重学以致用 新课改以来,历史学科的试题一反过去的面貌,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结合,注重了学以致用,注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本套试卷充分的体现了现在历史命题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当中。材料分析题构成了非选择题的主体部分,他侧重于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程度的考查,一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套试卷的材料分析题其难度是不断递增的,尤其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如果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掌握不够,根本无法做出判读和回答。 二、答题情况 从整个历史考试情况来看,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从得分率上来看,得分率较高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和简单知识的记忆,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失分较多的是在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基础上的提高与扩展,主要是材料分析题。从本次考试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比如他们在做题的时候不审题,做选择题时不能全面去权衡选项,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后就盲目下结论,导致失分。对主观题做总结的时候草草行事,思路不完整,总结不全面,以完成试卷为目的,结果成绩可想而知。 三、教学启示 1、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在总分值中占得比例最大,同时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也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

2019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 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在我们的历史书写中,有些仅仅是罗列史料,有些是对史料的解读,有些是史实的叙述,有些是对史事的评价。 ①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有石铲、石镰、蚌铲、骨铲和蚌镰等; ②发现了粟、黍之类颗粒; ③当时的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 ④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资料。 以上属于对史料的解读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赞美你,你从大地诞生并来到我们跟前,带来了营养。灌溉了田地,并使牲畜得以生存。你给远离水源的沙漠解了干渴。让大麦和小麦成活。使梁仓盈满,使库房扩张,你给穷人以恩赐。我们为你而演奏竖琴,为你而高唱赞歌。”这条世界著名的长河,非洲主河流之父,孕育了()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3. “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古希腊诗人所言与城邦相关,可以说明该城邦的一大特点是() A.城邦林立 B.独立自治 C.民主政治 D.小国寡民 4. 商朝的农业生产已有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为提高,下列资料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状况的是()

A.《史记?殷本纪》 B.《封神演义》 C.《尚书》 D.甲骨文 5. 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郡,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 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严重威胁中央财政 6.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杀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这句话叙述的是下列哪个时期的社会状况() A.西周 B.东周 C.五代十国 D.三国两晋南北朝 7. “礼教始行,源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靡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8.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 A.司礼监、会馆、铜活字、“三言”“二拍” B.政事堂、内作使绫匠、《金刚经》、高转筒车 C.中朝、素纱褝衣、水排、太学 D.三司使、《武经总要》、四书集注、交子 9. 下列一组王朝迁都图,原都城之自然条件恶劣,保守势力强大,不易推行改革。为了学习先进文化而进行迁都的是()p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副标题 题号一二三四} 总分得分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 1.下列图标是节水、节能、低碳和绿色食品的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 x≠1 B. x≠2 C. x=1 D. x=2 3.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 B. C. D. 4.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5a3-a3=4a3 B. (a2b)3=a6b3 C. (a-b)3(b-a)2=(a-b)5 D. 2m?3n=6m+n 5.长度分别为2,7,x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x的值可以是() A. 4 B. 5 C. 6 D. 9 6.如图,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则∠α的度数是 () A. 72° B. 60° C. 58° D. 50° 7.如果x2+2m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A. 3 B. ±3 C. 6 D. ±6 8.— 9.若分式中的a、b都同时扩大2倍,则该分式的值() A. 不变 B. 扩大2倍 C. 缩小2倍 D. 扩大4倍 10.对于任何整数m,多项式(4m+5)2-9都能() A. 被8整除 B. 被m整除 C. 被(m-1)整除 D. 被(2m-1)整除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 画弧,交x轴于点M,交y轴于点N,再分别以点M、N 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 点P.若点P的坐标为(,),则a的值为() A. a=-1 B. a=-7 C. a=1 D. a=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 12.(-2x2)2=______. 13.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已知FB=CE,AC∥DF,请你添加一个适当 的条件______使得△ABC≌△DEF. 1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 15.分式与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 16.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D=DC,∠B=70°, 则∠C的度数为______. 17. 18. 19. 20.: 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2,6) 和(4,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 在同一直线上,当△ABC的周长最小时,点C的坐标是______. 22. 23. 24.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25.(1)分解因式:3x2-6xy+3y2; 26.(2)计算:(x+y)(x2-xy+y2). 27. 28.

历史试卷分析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从总体上说试卷难易适中,目的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并掌握所学知识,为中考打下基础。题目基本上包含了课标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且在基本知识的基础有所提高。在试卷题目中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符合八年级学生知识结构,达到了测试目的。同时结合热点,出现了开放性试题,这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考生答题情况及思考 在本次考试学生分数中,最高分45分,最低分12分;成绩一般,但是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现在就对在考试过程中比较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 1、选择题部分:最高的满分,最低的只有8分,这现象说明知识掌握的程度相差悬殊,失分最多的是第13、14、15题,涉及到对基础知识的整合与理解,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选择题所考查的基本上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这说明学生对课本知识重视不够,得分率不理想。 2、材料分析题部分:第24题读图明史,由于学生没有仔细的审阅材料中的图片,以致把南昌起义与武昌起义混淆,出现了丢分现象。第25题的中日关系永远是命题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记忆上的欠缺从而出现了不少的丢分。第25题的材料虽然没有见过,但是答案就在材料中,学生们往往不仔细看材料,使得本题总体得分不高。 从试卷中还可看出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审题不清,有的学生不明题意,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 三、改进措施

1、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八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阶段,通过这次考试我们不难发现,它不是让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放松了要求,恰恰相反,它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它对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尽管在具体把握上尚有欠缺之处,但这种思路和试卷内容本身已给了我们足够的暗示或指导。因此,历史教学必须跟上中考改革的步伐,不但要从师资上加强历史教学队伍,更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教学,从模式上探索历史教学。 2、初中历史教学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及历史素养。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但有一个误区必须要避免:即由中招开卷考试可能带来的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 3、还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语文以及政治常识初步的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中考中处处体现学科之间的渗透,八年级的学生应该早做准备。 4、另外今后教学中大家要格外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切记不要“眼高手低”,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形成认真的习惯,书写规范;转变思想,抓基础,严要求等。

福建省南平市2019届高三年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福建省南平市2019届高三年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查文综 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孟子·梁惠王》记载,周文王治理歧地时,减轻赋税并实施仁政于鳃寡孤独者。这表明周文王 A.践行孟子的仁政主张 B.重视民生与社会关怀 C.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D.提倡用儒学治理国家 2.下图为公元前3世纪至3世纪中国与世界的人口数量对比。据此推断,这一时期中国人口 A.整体增长率超过世界的其他国家 B.前200年呈正增长态势 C.后200年因自然灾害呈大幅下降 D.与社会时局具有相随性 3.唐律规定:凡在骚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

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徙罪二年;耽误的如是紧急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因书信延误而遭致战事失败则判处绞刑。这表明唐朝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强化通信管理推动经济交流 C.细密严苛律法轻罪重罚 D.完善骚传体系确保政令通达 4.福建浦城仙霞古道号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这源于 A.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南北交流 C.明清时期沿海地区楼患的严重 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措施的影响 5.19世纪中叶以后,当西学在日本成为全民族注意的中心时,在中国却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办理“洋务”的官员之中,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精神世界里。这说明近代中国 A.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 B.缺乏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 C.士大夫固守传统文化模式 D.自强求富运动的成效不大 6.1923年1月,孙中山在上海与苏联特使越飞会晤,双方商讨了国民党改组、革命军建立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等问题,并联名发表了《孙越宣言》。这一宣言A.成为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 C.是孙中山对中国革命走向的全新判断 D.是苏联实行民族扩张主义的具体表现 7.下图为建国初期的商业广告。据此推断,当时

福建南平事件

揭开福建南平第一医院医闹事件真相 近日,一篇名为”惨无人道啊!福建南平第一医院医闹事件”在论坛出现后,几日以来迅速蔓延传播,引起了众多网友及编者的关注。 这起事件发生在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南平市,这是一个很少人知道的中小城市,却发生如此惨烈事件,着实让人震惊。关于这起事件帖子中描述:“6月21日,一‘肾积水并尿毒症’患者在做完手术后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后家属聚纵闹事,扣押并殴打砍伤医护人员长20余小时,打砸科室使整个医院陷于瘫痪状态。事后经市政府出现,医院陪偿死者家属21万,并要求斗殴过程中不追究双方任何责任。”并称这是建院以来最大的医闹事件。 医闹现象时有发生,或许大家已然见怪不怪了。然而,这起南平医闹事件,事态确实较为严重,甚至出动了防暴警察。同时,从帖子中所描述的情况来看,当地相关机构的处置似乎也有不当之处,从而导致事态的扩大; 医闹做为一个新产生的名词,甚至成为一种职业,已小成“气候”,大家已然见怪不怪了。在医患矛盾中双方博弈能力的不均等的情况之下,大家似乎也默认了这一种行为。但是这却不能成为纵容其泛滥的理由。在中国的现状下,这种不正常之下的“正常现象”应当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而我们从帖子中所描述的情况看来,也的确存在职业医闹的情况,这种情况当以予打击。反之,院方是否完全没有问题呢?医生是否尽到自己的责任呢?深一步讲,我们相关医疗事故的问责制度及赔付制度是否完善呢?这些都需厘清。 应该说,“医闹一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很显然,当在正当制度中寻求不到公正的途径时,处于弱势的患者就会想到非制度化的“讨说法”途径。同时,在医疗产业化的现实下,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医院长期、大量地透支患者对医生的崇敬和信任,把患者的病痛当成了敛财的良机,丧失了应有的公信力。从而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医闹这块土壤也应运而生。 有网友写评论指出: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要解决“医闹”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向患者提供专业和法律方面的服务,同时降低患者依法维权的成本,将患者的维权行动疏导到合法的渠道中来,这样才能使“医闹”无隙可乘,失去生存的空间,这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在中国的现状下,堵住“医闹”之浊水,开辟“医诉”之清流,才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最佳途径。“根除医疗腐败,才能杜绝‘医闹’”的说法,可以是一时激愤的牢骚,却不该受

高中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

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福建省南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说:名分、权势相等就不能统一集中,大家地位相等就难以役使。明智的君主治理国家就有一定的等级制度。这表明,荀子 A. 强调以“礼”来规范社会行为 B. 认为人的贪欲本性需要约束 C. 明确社会分工保证协调一致 D. 重视礼法提升治理国家水平 【答案】A 【解析】材料“明智的君主治理国家就有一定的等级制度”反映了儒家荀子主张以礼制的等级秩序治理国家,规范社会行为,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人的贪欲本性,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社会分工,而是主张社会等级秩序,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礼法并治,故D错误。 2.《墨子?辞过》载:“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下列主张与之相符的是 A. “轻徭薄赋,尚仁亲民” B. “以德配天,敬德保民” C. “节用爱人,体恤民力” D.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答案】C 【解析】材料“民劳而不伤……民费而不病”反映了墨子的体恤民力和节用的思想,故C 正确;“轻徭薄赋,尚仁亲民”属于儒家思想,不是墨家,故A错误;“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指以民本思想实施“德治”,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也属于儒家民本思想,故D错误。 3.两汉王朝除国办太学之外,还有“地方官学”,即“郡国学”和“县学”两级,有专门的太学导师“五经博士”,有国家规定的儒学课本。这表明汉代 A. 儒学独尊的确立

B. 教育规模的发展 C. 教育体制较完备 D. 儒学教育较盛行 【答案】C 【解析】材料“国办太学之外……‘郡国学’和‘县学’两级”、“有专门的太学导师‘五经博士’,有国家规定的儒学课本”反映了汉代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制较完备,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学独尊的确立,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教育规模的发展和儒学教育较盛行,而是说明教育体制较完备,故BD错误。 4.成书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在几百年间一直靠手抄流传,直至北宋仁宗天圣年间才第一次刻印,南宋时期则广泛刻印。这 A.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B. 说明活字印刷术的盛行 C.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 D. 反映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属于农学著作,由手抄流传到广泛刻印,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进步,故C正确;农学著作与文化教育无关,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活字印刷术的盛行,故B错误;材料没有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世界其它地区比较,不能说明领先世界,故D错误。 5.两宋时期,理学已不停留在关于天是什么、天是否有意志等问题的探讨,而是侧重于对世界的现象与本体关系问题的探究。据此推断,宋代理学家认为 A.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 理与气合,理先气后 C.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D. 天下惟气,气一元论 【答案】B 【解析】材料“侧重于对世界的现象与本体关系问题的探究”反映了宋代理学家注重探究理与气的关系,强调理为本原,故B正确;A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C是王阳明的观点,排除;气一元论,以张载、王夫之为代表,故排除D。 6.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牡丹、芭蕉、山石皆以水墨一气呵成,通过墨的干湿浓淡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