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和气候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天气和气候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天气和气候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2011-2012学年地理会考专题复习六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一、中考目标要求: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会分析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生产的关系

2、会看简单的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图

3、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4、会阅读并绘制气温曲线图和等温线图;会判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5、知道降水的形式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影响降水量分布的因素

6、会阅读并绘制降水柱状图、等降水量线图

二、基础知识回顾:

天气: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

天气与气候气候: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

天气和气候卫星云图:蓝色表示______,白色表示_______,绿色表示_______,白色越浓,

_________越厚。

天气预报天气符号:需要记忆

气温的测定:测定次数_______

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

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

气温的变化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大部分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____月,南半球相

反。海洋比陆地晚一个月。

气温等温线

①从低纬度相极地气温逐渐_______

气温的分布规律②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_______

气温和降水③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_____

形成条件

降水测量:用__________

主要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赤道地区降水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

分布规律②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和内陆降水____,东部___

③中纬度大陆沿海降水_____,内陆降水_____

气候资料图: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表示

2、区分主要天气符号

3、世界最炎热的大陆是哪个大陆?最寒冷的大陆是哪个?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哪个大洲?

4、7月份,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___(北或南)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____(北或南)凸出。

5、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___(平直或弯曲),原因是什么?

重难点突破判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怎样判读等温线?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是重点,也是难点。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读。

⑴气温高低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⑵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区分布在哪里?

⑶等温线的弯曲状况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从四个方面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状况:

①世界气温高低的规律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②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南半球平直,北半球弯曲; ③世界最低温分布在南极地区;④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变化规律,列表进行比较

在同一纬度

陆地 海洋

气温 原因 气温 原因 夏季和白天

比海洋高 比热小,升 温快 比陆地低

比热大,升 温慢 冬季和夜晚 比海洋低 比热小,降

温快 比陆地高 比热大,降

温慢

等温线的判读:⑴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

⑵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⑶等温线是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高为盆地、低地,线内气温低为高原、山地。

三、中考链接:

知识点一:多变的天气

1.(2010·四川巴蜀)学校准备周末到郊外春游。小强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电视的天气形势图后,小强很高兴。请问他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什么符号?( )

2.(2010·山东济宁)我国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2010·山东淄博)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人类活动组合最为合理的是( )

4.(2009·天津)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 )

A.地形条件

B.气温条件

C.肥力条件

D.抗病条件

5.(2009·山东威海)某日天气预报图的天气符号和气温状况如图,说明威海的天气

情况是( )A .晴转多云,气温19到27摄氏度

B .多云转晴,气温19到27摄氏度

C .阴转晴,气温27摄氏度以下

D .晴转阴,气温19到27摄氏度

6、(2008·湖南长沙)下列天气状况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对应妥当的是( )A.沙尘漫天——在

操场打篮球B.台风将至——捕鱼船队起航C.久雨初晴——带儿童日光浴D.雷雨大作——在大树下避雨

7.(2008·广东东莞)下列符号所示的天气状况中,适合召开学校运动会的是( )

A B C D

8.(2008·江苏盐城)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在该地区的卫星云图上有利于抗震救灾的颜色是( )

A .蓝色

B .白色

C .绿色

D .红色

9.(2008·广东韶关)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南方各省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这次南方低温冰冻天气,仅从1月25日~30日,全国有3250个航班取消,3350个航班延误。广州

有100余万旅客滞留。说明这次灾害天气严重影响了()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军事训练

D.交通运输

10.(2008·湖南株洲)“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度到8度,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段天气预报表明()

A.天气是稳定的B.气候是多变的C.天气的变化有规律可循D.气候的变化不可预测

知识点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1.(2010·湖北十堰)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是()

A.气温和光照B.降水和风力C.气温和降水D.气温和风力

2.(2010·湖北十堰)下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正确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

3.(2009·福建永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降水影响最大的是( )

A、日常生活

B、交通出行

C、工业生产

D、农业生产

4.(2009·广东东莞)某山山脚下温度为16℃,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

高度约为()

A.2000米

B.1000米

C.600米

D.200米

5.(2009·湖南邵阳)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跑进教室,老师说:通

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

能是()A.10点B.12点C.14点D.16点

6.(2009·辽宁葫芦岛)小亮测得5月7日最高气温是24℃,最低气温是14℃,

那么这天的日较差是()A.38℃ B.10℃ C.19℃ D.5℃

7.(2009·湖南益阳)有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

B.世界各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C.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D.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8.(2008·湖南邵阳)国家级森林公园武冈山山顶海拔1 372.5米,如果山脚某处(海拔572.5米)气温为27.8℃,那么山顶的气温大约是()A.25℃B.23℃C.32.6℃D.4.8℃

9.(2008·广东清远)降水形成的条件是()

①空气上升冷却,水汽凝结②有凝结核③水滴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10.(2008·湖南常德)某同学在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后,有以下结论,其中有错误的是()

A.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B.南半球的等温线要比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些

C.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增D.非洲的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11.(2008·甘肃天水)图上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2.(2008·山东威海)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13.(2009·山东聊城)下图为世界某区域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⑴该图反映的是气温的____变化,它体现了一天

之内出现气温_____值和_____值。

⑵比较图中两条曲线可知:A表示______气温变化,B表示______气温变化。

⑶海面、陆地气温日变化的主要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半球某区域的等温线分布状况。

(2)冬季等温线在陆地上向_____________

(方向)凸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A、C为陆地,B为海洋,则此时是_____________(季节);如果A、

C为海洋,B为陆地,则此时是_______________(季节)。

(4)若B为亚欧大陆,那么A为____________洋,C为___________洋;若

3 B 为北美大陆,那么A 为____________洋,C 为___________洋。

四、训练题:

1.(2011福建安溪)下列天气中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 A. B. C. D.

(2011福建福州)天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回答2~3题。

2.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 ( )A .沙尘暴 B .寒潮 C .台风 D .霜冻

3.下列地区中,易受该种天气影响的是()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西北地区 D .东部沿海地区

4、(2011黑龙江哈尔滨)2011年5月12日,哈尔滨市遭受了沙尘暴天气,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

5.(2011江苏无锡)2010年10月23日12时55分,我国的卫星云图上,福建沿海呈现出何种颜色,显示出台风“鲇鱼”已经登陆。( )A .绿色 B .白色 C .蓝色 D .黄色

6.(2011福建晋江)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

A.冬冷夏热

B.晴转多云

C.风和日丽

D.狂风暴雨

7、(2011安徽巢湖)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因素是

A .自然因素

B .人为因素

C .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辅

D .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辅

8、(2011吉林长春)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某天在2时、8时、24时、20时测得气温分别是4℃、8℃、20℃、12℃,则当日该中学所在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A 44℃ B 16℃ C 11℃ D 12℃

9、(2011安徽巢湖)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七月的陆地

B .七月的海洋

C .一月的陆地

D .七月的海洋

10、(2011山东济宁)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附近地带终年高温,降水少

B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C 两极地区纬度高,降水丰富

D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

11.(2011福建泉州)如图3沿箭头所示方向,符合我国自然环境要素变化规律的是( )

A .气温年较差变小

B .降水量减少

C .夏季风增强

D .台风影响增多

(2011福建晋江)读图3“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2—14小题

12.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

A.1月

B.5月

C.8月

D.10月

13.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 )

A.5℃

B.10℃

C.20℃

D.30℃

14.该气候类型为(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15、(2011安徽巢湖)请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2)该地最热月气温 度,最冷月气温 度,气温年较差是 度。

(3)该地降水量大约是 毫米,该地 季降水较多, 季降水量最少。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一、学习目标 1.能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描述气候的特征。 2.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并找出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3.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并学会描述它们特征。 4.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体验高考 1、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10分) 2、左图为北非简略,右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其差异的原因。3、读下图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 原因。

三、知识归纳 (一)气候特征的描述: 1气温:冷热程度,时间变化(年较差和日较差)。 降水:总量,变化,季节分配。 其他:光照,风等。 2具体分析思路: 气温:根据月均温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气温特征的主要点是:整体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是大还是小(是终年高温、还是终年严寒、还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是哪月气温高(夏)、哪月气温低(冬)。 降水:根据月降水量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降水特征主要点在于:全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年变化是大还是小;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是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

(二)气候成因分析思路 1纬度因素:决定太阳辐射,引起气温差异 2大气环流: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气温和降水。大陆东岸为季风环流,大陆西岸受气压带风带控制。 3下垫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包括海陆、地形、洋流、地面覆盖物 (1)海陆——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气温和降水(比较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2)地形:a 、海拔——水热以及组合状况的差异——高山气候(垂直差异);b 、坡向:迎风与背风,阳坡与阴坡 (3)洋流 (4)地面覆盖物:裸地与植被覆盖地 4、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或通过改变下垫面(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四、能力提升 4、读下图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5、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到下列问题。 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降水量/mm 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降 乙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图8 °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与降水得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1月大陆上得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气温分布规律全球: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就就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同一纬度气温差异较小?主要影响因素全球: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北半球: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 ?影响气温分布得因素:1、纬度位置得影响;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得影响;3、地势高低得影响;4、洋流得影响;5、人为原因(本来每一条都还有解释,可就就是我犯懒了,原谅我吧)??降水得空间分布?赤道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多(2000mm 以上)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 两极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少(200mm以下) 成因: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500-1000mm) 成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大陆西岸年降水量:降水量少(200mm以下) 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中纬内陆年降水量:降水少(500mm以下) 成因: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 中纬度大陆东岸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 成因: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中纬度大陆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降水得季节分配 全年多雨区 :赤道附近 全年少雨区 :干旱地区、两极地区 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55°之间得大陆东岸?冬季多雨区 :南北纬30°-40°之间得大陆西岸?常年湿润区 :南北纬40°-60°之间得大陆西岸 世界大洲得主要界限 亚与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与非:苏伊士海峡、红海;?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与北美:白令海峡;?欧与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四大洋得主要特征 ①太平洋:最大,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得一半。跨南北半球,最深,岛屿也最多。 ②大西洋: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世界第二大洋。?③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第三大洋。?④北冰洋: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欧、北美大陆北岸之间,被海冰广泛覆盖,最小、最浅得大洋。 七大洲地形特征?(1)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3/4);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中部高、四周低。 (2)非洲:高原为主,起伏不大,有东非裂谷带。最高乞力马扎罗山(5895米)。 (3)欧洲:平原广,地势最低,冰川地形广布。 (4)北美洲:分三大地形区,不少湖泊就就是冰川作用得产物。?(5)南美洲:西部高山、东部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6)大洋洲:地势低平、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7)南极洲:海拔最高,冰雪高原。 ?世界主要地形?(1)世界主要山脉:①两大年轻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安第斯山)。②古老山脉:斯堪得纳维亚山脉,大分水岭,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讲课稿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 布规律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 气温分布规律全球: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同一纬度气温差异较小 主要影响因素全球: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北半球: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1.纬度位置的影响;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3.地势高低的影响;4.洋流的影响;5.人为原因(本来每一条都还有解释,可是我犯懒了,原谅我吧) 降水的空间分布 赤道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多(2000mm以上)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 两极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少(200mm以下)成因: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500-1000mm)成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大陆西岸年降水量:降水量少(200mm以下)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中纬内陆年降水量:降水少(500mm以下)成因: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 中纬度大陆东岸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成因: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中纬度大陆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降水的季节分配 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 全年少雨区:干旱地区、两极地区 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55°之间的大陆东岸 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常年湿润区: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世界大洲的主要界限 亚与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与非:苏伊士海峡、红海;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与北美:白令海峡; 欧与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四大洋的主要特征 ①太平洋:最大,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跨南北半球,最深,岛屿也最多。 ②大西洋: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世界第二大洋。

全球气候一气温和降水

全球气候(一)气温和降水

————————————————————————————————作者:————————————————————————————————日期:

必修一教案(17)气候(一) 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及等温线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 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3)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 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 (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 (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3.地形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温差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蒸发量的影响)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温差较小(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 7.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二)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如下面右图表现的曲线变陡或变缓。在①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在②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

12种气候图

气候统计图的十二大类型和判读方法 一、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气候气温和降水特点 1. 从气温曲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南北半球。曲线下凹为南半球,上凸为北半球。如图1,甲气候在南半球,乙气候在北半球。 2. 从气温曲线的坡度和相对高度,能判断气温随季节变化特点,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曲线最低和最高处的气温差)。 仅从图2看,气温曲线相对高差(曲线坡度)最大的是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其次是温带季风气候(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⑨),然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⑥)和温带海洋性气候(⑦),最小的是热带的气候(从大到小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①)。 3. 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读出全年降水量。如图2,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热带的气候(除热带沙漠气候外),其次为亚热带的气候,再次为温带的气候,最少的为寒带的气候。变化规律与气温年变化大小相反。

二、气温和降水点状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变化及气候类型 图3中12个点分别表示一地12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图中可以判读1月、7月(代表冬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及其组合情况,由此来判断气候类型。但此图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气候特点有一定难度。注意:纵横坐标不一定分别表示降水和气温,有时反过来表示。该图1月气温(10~15℃)比7月低,降水比7月多,应属地中海气候。 变式图:图4中的a、b、c三地,12个点代表12个月,则a为地中海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为热带雨林气候。 三、气温和降水折线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分配(随月份) 折线图实际是点状图的一种,只不过各月之间用折线连起来。判读方法与判读点状图相同。图5中A、B、C、D分别为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四、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气候类型

中图版地理八上《世界的气温和降水》word教案

中图版地理八上《世界的气温和降水》word 教案 第二章 多样的世界气候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顺降水(1) 课改实验区 韩英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气温顺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第一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摸索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势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学生记住,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加深经历。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 要求学生把握的技能是能够依照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那个练习,能够利用课堂时刻当堂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2) 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顺降水变化规律。 (3) 了解引起世界气温顺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回忆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利用世界要紧都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顺 降水的差异; (3) 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顺降水分布图, 分析气候的阻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说明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顺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阻碍因素; 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 教 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 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

(完整word版)打印气候类型特征及其气温和降水图

1、读“亚洲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海洋:①__阿拉伯 海,②__孟加拉 湾,③__太平 洋。 湖泊:d :__里海 。 山脉:A__乌拉尔山 ,B_ 黑海 ,C__喜马拉雅山 半 岛:甲_阿拉伯半岛 ,乙__印度半岛 。 (2)其中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 A a (填字母)。 2.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两图中甲为南亚 11-2 月,风向为 东北 风;乙 为南亚 6-10 月,风向为 西南 风。 (2) 11 至 2 月是印度的 凉 季, 6 至 10 月是的 雨 季, 西南季风 风给印度带来降 水。 3.读欧洲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国家:A 法国B 意大利 C 葡萄牙 D 西班牙;半岛:E 伊比利亚半岛 F 巴尔干半岛 ⑵河流①②与河流③④的分水岭是阿尔卑斯山脉。 ⑶A 国与B 国的代表性资料如下表格: B 国气候特点:夏季火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4.读沿40oN 西半球某大洲剖面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 科迪勒拉山系,B 中央大平原, C 阿巴拉契亚山脉。 ⑵写出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①落基山脉; 河流:②密西西比河; 海洋:④太平洋,⑤大西洋。⑶简要说明B 地形区对该大洲 气候的影响:冷暧空气长驱直入,易冷,易暧。 5.读拉丁美洲图,完成以下要求。 ⑴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西印度群岛,②巴拿马运河,③德雷克海峡,④_太平洋大洋。 ⑵在字母所代表的国家中,牛肉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的是_阿根廷_,其图中字母代号为_E _;世界玉米的 原产地是_墨西哥,其图中 字母代号为_A _。 ⑶图中的⑤、⑥两处,降水量较多的是_⑤_处,降水 多的原因是_地处太平洋 湿润气流的迎风坡 第二章 了解地区 6.读下图,完成要求。 ⑴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大洋①印度洋;大洲 ②_大洋洲_;海峡③马六甲海峡;岛 屿④海南岛;国家⑤新加坡。 ⑵2004年12月26日,印尼的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发生里氏 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印度洋沿岸的10多个国家, 造成几十万人遇难身亡,使人类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 浩劫。请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理论,解释此次地震海啸 的形成原因: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不 稳定,火山、地震频繁,并容易引发海啸。 7.读“南亚地区略图回答”,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 印度 河,b 恒河,A 印度洋, B 阿拉伯海, C 孟加拉 湾。 (2)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oC ) 2 3 5 9 14 16 降水(mm ) 52 45 46 49 52 65

最完整的基于ArcGIS的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GIS应用技术》课程 课间实验报告 基于ArcGIS的中国 2011年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姓名: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测量与空间信息处理实验 基于ArcGIS的中国 2011年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一、实验目的及所用软件版本 1、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ArcGIS的基本操作和工作原理 (2)了解和熟悉ArcGIS底图制作、空间降水插值、地图整饰直到最后成图的整个过程的基本操作 2、实验软件所用版本 实验软件 二、实验内容及问题背景 1、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介绍衬托专题图的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其它专题图的底图; (2)中国年降水量插值。这一部分介绍用ArcGIS的空间插值方法将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数据插值得到全国范围内的降水分布; (3)地图整饰。这一部分介绍添加地图要素和美化及最后出图; 当前绝大多数的GIS软件都能够提供对数据处理的功能,本实验以为例完成以上工作。 2、实验内容所涉及的问题背景 在今年的Esri中国用户大会上,我听了几场关于ArcGIS用于制图方面的讲座,也在体验区与Esri中国的技术老师有一些交流。一直觉得ArcGIS在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方面很强大,而在制图方面却表现得不怎么样。我看到在国内很多人制图用的是CorelDraw、AI(可能不仅仅是国内,国外的专业制图也是),诚然这些软件作为专门的图形软件,在很多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对于地理信息制图来说,图形不能和地理信息相关联却是这些软件最大的软肋。而ArcGIS越来越注重在制图方面的发展与应用,每年举办的制图大赛就是推广之一。 三、实验原理与数学模型 本实验主要从实际要求出发,经过对以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制作为例详细地介绍了数据的获取、预处理、空间降水插值直到最后成图的整个过程。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介绍衬托专题图的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其它专题图的底图;

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柱状图

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柱状图 1、世界气候类型(11种)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能不能给我发下图片,谢谢。 2、怎样通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1、根据最高温或最低温判断该地区的半球位置。 一年之中最热月是7月的属北半球,最热月是1月的属南半球。 2、根据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具体数字判断温带/寒带/热带。 最冷月气温在15度以上者,为热带气候类型。 最冷月气温在0 -15度者,为亚热带气候类型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 -0度者,为温带气候类型。 3、根据降水量判断湿润程度,确定气候类型。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属寒带,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夏雨性: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注意: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最热月气温不超过100C,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不超过100毫米。 (2)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柱状图扩展资料 常见的气候类型特征如下: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炎热干燥,极少下雨。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干旱少雨,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的月份。 极地冰原气候:全年酷寒,降水极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 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加而减,随海拔减而加。(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全年低温,年气温差较小,日较差大。 3、地理好的快来帮帮忙 1. 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和对应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A___ 1. 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和对应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A_____温带大陆性_____气候,对应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___Ⅳ____。 B______温带海洋性____气候,对应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第1课时)教学反思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第 1 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2014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第一课时(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结合本节课的备课过程、上课过程和教研员的指导情况,做以下反思:整体来说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启发式讲授法,结合学案和PPT让学生通过对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图学习,能识别并应用常用天气符号,读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通过对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学习,能读出某一地区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点,并准确绘制出某一地区的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图。现对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优势和不足做以下分析: 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和实践 从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根据已有知识说出天气主要从阴晴、降水、温度、风等方面的天气现象来描述,从而跟着思路进入这节课中。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和实践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对专题地图的读、识、绘、用四个方面,看起来简单, 但是对于初一年级的 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对于统计图还很陌生。因此,本次教学设计中将天气符号和预报图的识别和应用、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精读和绘制作为重难点,并在学案中设计相应的应用环节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在课堂实践中,对于天气符号的应用方面落实的不是很好,给出四幅天气现象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用天气符号表示出来。由于语言上的引导不够准确清晰,有学生不知道怎么画。在风的方向和级数符号的识别和应用时,设计的问题缺乏渐进性,直接跳过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刚认识到南风、北风,直接去做南转东北风的符号,有一定困难。有学生将三级风画成六级风,是由于语言上有点啰嗦,没有明确一横杠代表的风的级数(一条横杠两级,半条一级),导致有的学生没理解。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面,有学生将气温的点的位置没有画到月份的中间,而是紧贴在一个边的线上。 针对上述问题,在学生做之前,要给出明确的参考和依据(课本P53页),语言准确、干净利落,用主语,避免重复和误解。关于引导学生的语言技巧上在以后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能用短句,不用长句,声音高低的提示,说到位,说一遍。 三、组织教学方面激光笔的使用,可以让老师走近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此外,在提 问学生的时 候,要提要求,要有技巧,不只关注回答问题的学生,要用眼神关注到全部学生。语言上给予警示,当其他人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保持安静,看看你的想法是否和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致。 四、学生作品展示方面 本节课设计了学案,虽然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但是参与后的反馈看不到,这就需要用投影仪将学生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与降水得分布规律?等温线特征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1月大陆上得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 7月份正好相反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 气温分布规律全球: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就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同一纬度气温差异较小?主要影响因素全球: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北半球: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影响气温分布得因素:1.纬度位置得影响;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得影响;3。地势高低得影响;4.洋流得影响;5、人为原因(本来每一条都还有解释,可就是我犯懒了,原谅我吧)??降水得空间分布?赤道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多(2000mm以上)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 两极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少(200mm以下) 成因: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500-1000mm) 成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大陆西岸年降水量:降水量少(200mm以下) 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中纬内陆年降水量:降水少(500mm以下) 成因: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中纬度大陆东岸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 成因: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中纬度大陆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降水得季节分配?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全年少雨区 :干旱地区、两极地区?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55°之间得大陆东岸 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之间得大陆西岸 常年湿润区 :南北纬40°-60°之间得大陆西岸 世界大洲得主要界限 亚与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与非:苏伊士海峡、红海;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与北美:白令海峡; 欧与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四大洋得主要特征?①太平洋:最大,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得一半。跨南北半球,最深,岛屿也最多、 ②大西洋: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世界第二大洋。?③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第三大洋。?④北冰洋: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欧、北美大陆北岸之间,被海冰广泛覆盖,最小、最浅得大洋。 ?七大洲地形特征 (1)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3/4);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中部高、四周低。?(2)非洲:高原为主,起伏不大,有东非裂谷带。最高乞力马扎罗山(5895米)。 (3)欧洲:平原广,地势最低,冰川地形广布。?(4)北美洲:分三大地形区,不少湖泊就是冰川作用得产物、?(5)南美洲:西部高山、东部平原、高原相间排列、(6)大洋洲:地势低平、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7)南极洲:海拔最高,冰雪高原。

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世界气候类型-(1)

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世界气候类型的方法:首先遵循:“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第一步:以最低月平均气温15℃和0℃两个数值,把常用10种气候类型(除高原山地气候)虽小到三个范围内: (一)≥15℃的属于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二)0℃<T<15℃(T指温度)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类型。 (三)小于0℃的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带气候三种类型。月最高平均气温小于10℃的属于寒带气候。 第二步:根据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和年降水量,降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二)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三)全年多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四)全年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

第三步:综合气温和降水确定气候类型。注意: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热带草原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者超过200mm的月份少于3个月,年降水量在7050-1000mm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者超过200mm的月份大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1500mm-2000mm之间。 图示: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其特点为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1500毫米以上,热带雨林景观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季,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热带草原景观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10°到北回归线附近的亚欧大陆东南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热带季雨林景观。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常年干旱少雨,气温高,蒸发强,其特点为:终年炎热干燥。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热带荒漠景观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25°--35°的大陆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降雨较多,雨热同期,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这类气候以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最为典型。常绿阔叶林 6.地中海气候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部,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常绿硬叶林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西部,其特点为:终年温和湿润。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冬温夏凉,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气候湿润,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温带阔叶林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中国、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温带阔叶林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草原荒漠针叶林。 10.寒带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长冬

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原因

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国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范围广,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时间分布: 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年纪变化大。各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在东部季风区,随着夏季风向北扩张,愈往北或愈深入内陆,雨量愈加集中。 北方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5--75%,而南方不到50%。呼和浩特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7.5%,赤峰占72.5%,而南宁和贵阳分别占48.8%和46.6%。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最大降水量在雅鲁藏布江西部河谷占80%以上。全国仅有少数地区,如伊犁河谷阿尔春地区四季降水均匀,各占全年的20--30%左右 空间分布: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区大于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云南、海南、西藏的一部分和湘西、鄂西地区,其中广西、云南、海南的一些山地以及西藏东南喜马拉雅山东南坡,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喜马拉雅山南翼迎风坡的巴昔卡年降水量约4500毫米,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降水中心,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火烧寮(年降水量6557.8毫米)。五指山迎风坡的琼中年降水量达2447毫米,位于印度洋西南季风迎风财坡面上的云南西盟达2812.9毫米,均为我国著名的多雨中心。达到800──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贵州、四川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达到400──8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达到200─4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地带。 新疆、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西藏北部和甘肃河西走廊的民族地区等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100毫米左右。准噶尔盆地为100--200毫米,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50毫米以下。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降水

2019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专题一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试题新人教版(20210211123119)

专题一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一、选择题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 午后、夜间及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 图。读图完成1?2题。 1 ?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原因是 ( ) A. 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 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 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越能吸收太阳辐射 D.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辐射首先供近地面大气吸收 2?图中四条曲线中最可能是清晨的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的是 ( ) A. 甲B .乙C .丙D .丁 解析第1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 距离地面越近,越早 接受到来自地面的辐射, 高度越高,接受到地面的辐射量越小,温度越低, 所以丁曲线越接 近地面气温越高,D 项正确,A 项错误;空气尘埃对太阳辐射起到反射的作用, 故B 项错误;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较少,故 C 项错误。第2题,考查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 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值出现在午后 2点即14点前后。根据图中气温的高低可判 断出甲表示的是日出前后的曲线, 丁表示的是午后的曲线, 乙表示上午的曲线, 丙表示的是 夜间的曲线,故图中四条曲线中最可能是清晨的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的是甲, A 项正确。 答案 1.D 2.A (2017 ?河南洛阳统考)读某区域1月等温线及河流分布图,完成 3?4题。 3.已知图中a 与b 的温差为5 C, b 等温线的数值为( 图例 ?城市 —河流 月均温 0 RX) km

A. 0 C B . 5 C C . 10 C D 5 C 4 ?甲地附近等温线密集,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B .地形C .纬度D .大气环流 解析第3题,考查等温线图数值的判读。由图中水系特征可知,水系大致呈放射状,可知中间为山地;或由经纬网定位,西侧为黑海,东侧为里海,中间为大高加索山脉。根据图中 等温线分布可知,a的数值为-5 C,从此处向外气温依次升高,因此,b线数值比a线大5,其数值为0 C。第4题,考查等温线密集的影响因素。等温线密集说明单位水平距离内 气温迅速变化,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处为大高加索山脉,地形起伏较大,随海拔的迅速升高,气温迅速降低,因此单位水平距离气温变化大,等温线密集。 答案3.A 4.B (2012 ?四川文综,6)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下题。 5.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地形D .植被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经纬度信息,调动区域地图知识,可以判断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应是地形。 答案C (2014 ?山东文综,5?6)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 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6?7题。 6?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雪量B ?温度C ?光照D ?地形 7?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B .林地C .城区D .乡村

中国地里等降水量线图及气候类型图

中国地里等降水量线图及气候类型图 1、读中国地理区域图,回答(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基本与图中A线、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 (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基本与图中A秦岭-淮河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青藏高原边缘山脉(如:C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脉)三条重要地理界线相重合. (2)A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同时它是一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旱地农业区和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3)观察中国政区图可以看出:甘肃省兼跨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4)诗句“大漠孤烟直”描述的是四大地理分区中的C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由于距海较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内陆,本区最大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因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不宣种植业,且开垦后易造成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灾害,历史上内蒙古地区大规模开垦草原使内蒙古草原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极大破坏了生态环境. (5)被世人称为“地下万里长城”的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的生命之泉,这一地区的农业属于典型的绿洲农业,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棉花、小麦、瓜果等,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这里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强烈. (6)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它将把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源源不断的输往东部地区.近日,准噶尔盆地发现了探明储量丰富的天然气,将缓解北疆地区天然气供不应求的状况.故答案为:(1)400;昆仑山;(2)A;(3)C;(4)③干旱;不行;因为这一地区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不宣种植业,且开垦后易造成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灾害.(5)绿洲;昼夜温差大,光照强烈;(6)塔里木;准噶尔.

ArcGIS数据生产与精细化制图之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制作

ArcGIS数据生产与精细化制图之中国年降水量分布 图的制作 本文以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制作为例详细地介绍了数据的获取、预处理、空间降水插值直到最后成图的整个过程。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介绍衬托专题图的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其它专题图的底图; 第二部分:中国年降水量插值。这一部分介绍用ArcGIS的空间插值方法将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数据插值得到全国范围内的降水分布; 第三部分:地图整饰。这一部分介绍添加地图要素和美化及最后出图。 第一部分:底图的制作 Step 1-1:数据准备 总共包含五个文件: bou2_4l.shp:中国政区的线文件,在这个线文件里包含了南海的九段线 bou2_4p.shp:中国政区的面文件 rivers.shp:世界主要河流 cntry02.shp:世界国家面文件 省会城市.shp:中国省会城市点文件 注意:ITT提供的两个文件没有设置坐标系,需要先在Catalog中将这两个文件(rivers.shp 和cntry02.shp)的地理坐标系设为WGS84。 Step 1-2:设置投影 打开ArcMap将这些文件添加进去,接下来我们要给Dataframe设置一个投影坐标系。由于我们要做的是中国全国的降水量分布,我们使用等面积的Albers投影。右击Layers->Properties->Coordinate System选项卡->new Project System,选择Albers,设置中央经线105,标准纬线25度,47度,在地理坐标系中选择WGS84。设置如图:

Step 1-3:放大图我们可以看到,沿海一带有很多面积很小的岛屿,为了制图的美观,我们需要删掉一些面积小的岛屿,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必需把南海诸岛以及台湾周围的岛屿保留下来(原因大家都懂的)。 关闭其它图层(只留下政区图层bou2_4p),开始编辑进入编辑状态,选中南海的那些岛屿以及台湾周边岛屿,如图:

气候特征分析

第三讲气候特征分析 一.气候特征的要素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 1.气温 (1)关于气温的描述:高温(炎热)、温和、寒冷。 a.“高温”和“温和(凉爽)”一般是以夏季月均温大于或小于200C来界定的,如说我国“夏季普遍高温”,指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均温在200C以上。昆明四季凉爽,指昆明夏季月均温在200C 以下(注:天气的“高温”一般是指一天中最高温在350C以上)。 b.“温和”和“寒冷”的界定一般是以最低月均温来界定的,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指气温在00C以上,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则指最冷月均温在00C以下。我国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是“温和”,而以北则“寒冷”。 (2)气温的影响因素分析: 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温的主导因素:a.南极酷寒() b.青藏高原气候高寒()c.中亚冬热夏冷() d.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 e.城市热岛() f.大兴安岭冬季同纬度东侧气温高于西侧() g.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而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结论: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包括: 2.气温较差分析——气温较差包括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 (1)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和地面状况(举例说明)。 (2)气温年较差则主要受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长的年变化(纬度)等影响。2.降水: (1)关于降水的描述:多雨、湿润、少雨(干燥) (2)降水的影响因素分析。指出影响下列各地降水状况的主导因素: a.罗马夏季干燥冬季湿润,而北京夏季湿润冬季干燥() b.从日本本州岛到中国华北、西北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从美国西北沿海向内陆降水量从3000迅速降低到500以下() d.西欧终年湿润() 【例1】下面三幅图集依次表示某区域1月、7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a、b、c三点分别表示三座城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三个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城市代号 是,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a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该城 市气候的特点是 __ 。 c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该城市气 候的特点是。 (3)最适宜修建滑雪游览中心的城市代号是, 理由是。 练习题目: 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乙气候类型的分布都() A.处于迎风坡 B.向高纬延伸 C.随附近洋流流向延伸 D.向低纬延伸

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一、單選題: 1.中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大致呈東南向西北遞減,這是受下列那一因素的影響?(A)緯度的高 低(B)地勢的高低(C)山脈的走向(D)距海遠近及夏季風向。 2.山脈迎風面和背風面雨量差異很大,由此推論有關雨量分布的敘述何者錯誤?(A)大興安嶺東 坡雨量較西坡多(B)太行山西坡雨量較東坡少(C)秦嶺北麓雨水較南麓多(D)喜馬拉雅山南麓雨水較北麓多。 3.有關中國氣候的敘述,下列說明何者正確?(A)七月0℃等溫線大致與秦嶺淮河一致(B)750 ㎜等雨量線是季風氣候和乾燥氣候的分界(C)南船北馬以500㎜等雨量線為界(D)溫帶草原氣候和沙漠氣候以250㎜等雨量線為分類依據。 4.海陸【比熱的差異】是中國形成季風因素之一,下列有關比熱的差異的敘述,何者正確?(A) 海洋比熱較陸地大(B)海洋吸熱散熱都較陸地快(C)陸地吸熱散熱都較海洋慢(D)陸地比熱較海洋大。 5.近年來台灣受到沙塵暴侵襲,空氣品質不佳,下列有關沙塵暴的敘述,何者錯誤?(A)發生在 中國西北地區(B)常見於夏季(C)人禍因素是過度使用(D)盛行於冬季季風吹送時 6.人口金字塔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地區的人口結構。請問:從人口金字塔可觀察推算到什麼? (甲)出生、死亡率(乙)識字率(丙)扶養比(丁)男女性別比(A)甲乙丙(B)甲丙丁(C)甲乙丁 (D)乙丙丁。 7.下列有關臺灣和大陸人口的分布共同點,何者正確?(甲) 人口分布集中在開發較早的地區(乙) 人口集中在地形平坦的地區(丙)人口均集中在西半部(丁)人口分布均受氣候﹑政策影響?(A) 甲乙 (B)乙丙(C)乙丁(D)丙丁。 8.中國人口種總數約13億佔世界人口的1/5強,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請問;下列何者「不是」 中國人口眾多所造成的問題?(A)糧食資源不足(B)人口素質低落(C)男女性別失調(D)失業率高 9.中國有【黃梅無雨半年荒】之說,顯然黃梅季節適時的雨水有利農業生產。下列有關梅雨的敘述 何者正確?(甲)在每年5、6月發生(乙)陸上氣團逐漸消退,海上氣團逐漸增強,產生滯留鋒(丙)華中梅雨比華南早約一個月(丁)入梅、出梅時間各地不同,結束的早晚與水旱災有極大關係。(A)甲乙丙(B)甲乙丁(C)乙丙丁(D)甲丙丁。 10.右圖為中國歷年都市化程度趨勢圖。由圖可知1980年代以後都市化 程度顯著加速,這種現象與下列何者有關?(A)政治民主化 (B)教育普及(C)經濟改革開放(D)人口快速增加。 11.中國的沙漠氣候區有【朝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俗諺, 導致這種現象的主因是下列哪一種氣候特徵造成? (A)年溫差大(B)降水量少(C)多強風(D)日溫差大 12.以工業發展條件而言,眾多的人口為中國提供哪些優勢?(甲)原料(乙)市場(丙)動力(丁)勞工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