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食品化学考试题

高级食品化学考试题
高级食品化学考试题

第一章水分

1、简述在食品加工中如何通过控制水分活度提高食品的保藏性。

答:1)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降低水分活度,能使食品中许多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酶促反应受到抑制。

2)很多化学反应属于离子反应,该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首先必须进行离子化或水合作用,而这个作用的条件必须有足够的水才能进行。

3)降低水分活度,减少参加反应的体相水数量,化学反应的速度也就变慢。

4)酶促反应,水除了起着一种反应物的作用外,还能作为底物向酶扩散的输送介质,并且通过水化促使酶和底物活化。

5)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要求有一定最低限度的Aw,当水分活度低于0.60时,绝大多数微生物就无法生长。

2、在预测食品稳定性方面,论述水分活度与分子流动性的异同

(1)水分活度是判断食品稳定性的有效指标,主要研究食品中水的有效性(利用程度),分子流动性用于评估食品稳定性主要是依据食品的微观粘度和化学组分的扩散能力。

(2)一般来说,在估计不含冰的食品中,非扩散限制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微生物生长方面,应用水分活度效果较好,分子流动性效果较差甚至不可靠;在估计接近室温保藏的食品稳定性时,运用水分活度和水分流动性方法效果相当。

(3)在估计由扩散限制的性质,如冷冻食品的理化性质、冷冻干燥的最佳条件以及包括结晶作用,胶凝作用和淀粉老化等物理变化时,应用分子流动性的方法较为有效,水分活度在预测冷冻食品物理或化学性质时是无用的。

目前由于测定水分活度较为快速和方便,因此应用水分活度评断食品的稳定性仍是较常用的方法。

3、简述食品中α

W 与化学及酶促反应、α

W

与脂质氧化反应以及α

W

与美拉德褐变之间的关

系。

水分活度与化学及酶促反应:

α

W

与化学及酶促反应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主要由于食品中水分通过多种途径参与

其反应:

⑴水分不仅参与其反应,而且由于伴随水分的移动促使各反应的进行;

⑵通过与极性基团及离子基团的水合作用影响它们的反应;

⑶通过与生物大分子的水合作用和溶胀作用,使其暴露出新的作用位点;

⑷高含量的水由于稀释作用可减慢反应。

α

W

与脂质氧化反应:

食品水分对脂质氧化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当食品中水分处在单分子层水

(α

W

=0.35左右)时,可抑制氧化作用,其原因可能在于:

⑴覆盖了可氧化的部位,阻止它与氧的接触;

⑵与金属离子的水合作用,消除了由金属离子引发的氧化作用;

⑶与氢过氧化合物的氢键结合,抑制了由此引发的氧化作用;

⑷促进了游离基间相互结合,由此抑制了游离基在脂质氧化中链式反应。

当食品中α

W

>0.35时,水分对脂质氧化起促进作用,其原因可能在于:

⑴水分的溶剂化作用,使反应物和产物便于移动,有利于氧化作用的进行;

⑵水分对生物大分子的溶胀作用,暴露出新的氧化部位,有利于氧化的进行。

α

W

与美拉德褐变的关系

食品中α

W

与美拉德褐变的关系表现出一种钟形曲线形状。

当食品中α

W =0.3~0.7时,多数食品会发生美拉德褐变反应,造成食品中α

W

与美拉

德褐变的钟形曲线形状的主要原因在于:虽然高于BHT单分子层α

W

以后美拉德褐变就可

进行,但α

W

较低时,水多呈水-水和水-溶质的氢键键合作用与邻近的分子缔合作用不利

于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移动,限制了美拉德褐变的进行。随着α

W

增大,有利于反应物和

产物的移动,美拉德褐变增大至最高点,但α

W

继续增大,反应物被稀释,美拉德褐变下降。

4、论述分子流动性、状态图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⑴温度、分子流动性及食品稳定性的关系:在温度10~100℃范围内,对于存在无定

形区的食品,温度与分子流动性和分子黏度之间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大多数分子在T

g

低于T

g

温度时呈‘橡胶态’或‘玻璃态’,它的流动性被抑制。也就是说,使无定形区的

食品处在低于T

g

温度,可提高食品的稳定性。

⑵食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稳定性:凡是含有无定形区或在冷冻时形成无定形区的食

品,都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

g 或某一范围的T

g

。从而,可以根据Mm和T

g

的关系估计这类

物质的限制性扩散稳定性,通常在T

g

以下,Mm和所有的限制性扩散反应(包括许多变质

反应)将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如食品的储藏温度低于T

g

时,其稳定性就较好。

⑶根据状态图判断食品的稳定性:一般说来,在估计由扩散限制的性质,如冷冻食

品的理化性质,冷冻干燥的最佳条件和包括结晶作用、凝胶作用和淀粉老化等物理变化时,

应用Mm的方法较为有效,但在不含冰的食品中非扩散及微生物生长方面,应用α

W

来判断食品的稳定性效果较好。

第二章碳水化合物

1、论述碳水化合物和食品质量的关系

碳水化合物是食品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碳水化合物与饰品的营养、色泽、口感、质构及某些

食品功能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1)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营养的基本物质之一

(2)具有游离醛基和酮基的还原糖在热的作用下可以与食品中的其他成分,如氨基酸化合物反应而生成一定色泽。在水分较少的情况下加热,糖类在无氨基化合物存在下也可产生有色

产物,从而对食品的色泽产生一定的影响。

(3)游离糖本身有甜度,对食品口感有重要作用

(4)食品的粘弹性也与碳水化合物有很大关系,如果胶、卡拉胶等。

(5)食品中纤维素、果胶等不易被人体吸收,除对食品的质构有重要作用外,还可促进肠道蠕动,使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缩短,减少细菌及其毒素对肠壁的刺激,从而降低某些疾病的

发生。

(6)某些多糖或寡糖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如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等,这些功能性多糖是保健品的主要活性成分。

2、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壳聚糖的化学名为β-(1,4)-2-氨基-2-脱氧-D-葡聚糖,具有诸多的生理作用。

(1)作为食品的天然抗菌剂。壳聚糖分子的正电荷和细菌细胞膜上的负电荷相互作用,使细胞内的蛋白酶和其它成分泄漏,从而达到抗菌、杀菌作用。

(2)作为水果的天然保鲜剂。壳聚糖膜可阻碍大气中氧气的渗入和水果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逸出,但可使诱使水果熟化的乙烯气体逸出,从而抑制真菌的繁殖和延迟水果的成熟。

(3)作为食品的天然抗氧化剂。当肉在热处理过程中,游离铁离子从肉的血红蛋白中释放出来,并与壳聚糖螯合形成螯合物,从而抑制铁离子的催化活性,起到抗氧化作用。

(4)保健食品添加剂。壳聚糖被人体胃肠道消化吸收后,可与相当于自身质量许多倍的甘油三酯、脂肪酸、胆汁酸和胆固醇等脂类化合物生成不被胃酸水解的配合物,不被消化吸收而排出体外。与此同时,由于胆酸被壳聚糖结合,致使胆囊中胆酸量减少,从而刺激肝脏增加胆酸的分泌,而胆酸是由肝脏中胆固醇转化而来的,这一过程又消耗了肝脏和血液中的胆固醇,最终产生减肥的功效。

(5)果汁的澄清剂。壳聚糖的正电荷与果汁中的果胶、纤维素、鞣质和多聚戊糖等的负电荷物质吸附絮凝,该体系是一个稳定的热力学体系,所以能长期存放,不再产生浑浊。

(6)水的净化剂。壳聚糖比活性炭能更有效地除去水中地聚氯化联苯,与膨润土复合处理饮用水时,可除去饮用水地颗粒物质、颜色和气味,和聚硅酸、聚铝硅酸及氯化铁复合使用,可明显降低水的COD值和浊度。

3、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

(1)溶解性与黏性

膳食纤维分子结构越规则有序,支链越少,成键键合力越强,分子越稳定,其溶解性就越差,反之,溶解性就越好。膳食纤维的黏性和胶凝性也是膳食纤维在胃肠道发挥生理作用的重要原因。

(2)具有很高的持水性

膳食纤维的化学结构中含有许多亲水基团,具有良好的持水性,使其具有吸水功能与预防肠道疾病的作用,而且水溶性膳食纤维持水性高于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性。

(3)对有机化合物的吸附作用

膳食纤维表面带有很多活性基团而具有吸附肠道中胆汁酸、胆固醇、变异原等有机化合物的功能,从而影响体内胆固醇和胆汁酸类物质的代谢,抑制人体对它们的吸收,并促进它们迅速排出体外。

(4)对阳离子的结合和交换作用

膳食纤维的一部分糖单位具有糖醛酸羧基、羟基和氨基等侧链活性基团。通过氢键作用结合了大量的水,呈现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作用和溶解亲水性物质的作用。

(5)改变肠道系统中微生物群系组成

膳食纤维中非淀粉多糖经过食道到达小肠后,由于它不被人体消化酶分解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膳食纤在肠内发酵,会繁殖相当多的有益菌,并诱导产生大量的好氧菌群,代替了肠道内存在的厌氧菌群,从而减少厌氧菌群的致癌性和致癌概率。

(6)容积作用

膳食纤维吸水后产生膨胀,体积增大,食用后膳食纤维会对肠胃道产生容积作用而易引起饱腹感。

4、论述糖类化合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影响到产品品质的有益或有害化学变化以及可能的干预措施。

1)加热过程中与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在食品中既有利也有弊。

有利方面:褐变产生深颜色及强烈的香气和风味,赋予食品特殊气味和风味。与烤鸡及面包

表面的金黄色和特有的香味都以美拉德反应有关;

不利方面:a.营养损失,特别是必须氨基酸损失严重; b.产生某些致癌物质;

c.对某些食品,褐变反应导致的颜色变化影响质量。

干预措施:注意选择原料:选氨基酸、还原糖含量少的品种。

水分含量降到很低:蔬菜干制品密封,袋子里放上高效干燥剂。流体食品则可通过稀释降低

反应物浓度。降低pH:如高酸食品如泡菜就不易褐变。

降低温度:低温贮藏。除去一种作用物:一般除去糖可减少褐变。加入亚硫酸盐或酸式亚硫

酸盐。钙可抑制褐变。

2)焦糖化反应有利的方面产生深色物质便于食品着色,和产生特定的香气;如硬糖生产过中产生焦糖化反应,可乐用焦糖化色素着色。

不利方面产生深褐色改变食品原有的色泽,影响感官。控制食品加工的温度、PH及糖

含量可以防止焦糖化反应;

3)还原糖加热时发生正位异构化反应(α→β平衡),是食品烘焙时的初始反应;

4)分子间的糖基转移和水解,如淀粉水解生成糊精,更利于人体消化。有些多糖水解生成低聚糖能够增强食品的抗氧化性和提高食品的渗透压便于食品保藏,和便于食品发酵,此外低聚糖还可以减小吸湿性和结晶性。

糖类化合物发生裂解反应生成某些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的酸如CO2甲醛。丁烯醛、丙酸、甲酸、呋喃等。

第三章油脂

1、油脂的同质多晶现象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用棉子油生产色拉油时,要进行冬化以除去高熔点的固体脂这个工艺要求冷却速度要缓慢,以便有足够的晶体形成时间,产生粗大的β型结晶,以利于过滤。

(2)人造奶油要有良好的涂布性和口感,这就要求人造奶油的晶型为细腻的β′型。

在生产上可以使油脂先经过急冷形成ɑ型晶体,然后再保持在略高的温度继续冷却,使之转化为熔点较高β′型结晶。

(3)巧克力要求熔点在35℃左右,能够在口腔中融化而且不产生油腻感,同时表面要光滑,晶体颗粒不能太粗大。在生产上通过精确的控制可可脂的结晶温度和速度来得到稳定的复合要求的β型结晶。具体做法是,把可可脂加热到55℃以上使它熔化,再缓慢冷却,在29℃停止冷却,然后加热到32℃,使β型以外的晶体熔化。多次进行29℃冷却和33℃加热,最终使可可脂完全转化成β型结晶。

2、油炸过程中油脂的化学变化。

油炸基本过程:温度150℃以上,接触油的有O

和食品,食品吸收油,在这一复杂的

2

体系中,脂类发生氧化、分解、聚合、缩合等反应。

(1)不饱和脂肪酸酯氧化热分解生成过氧化物、挥发性物质,并形成二聚体等。

(2)不饱和脂肪酸酯非氧化热反应生成二聚物和多聚物。

(3)饱和脂肪酸酯在高温及有氧时,它的α-碳、β-碳和γ-碳上形成氢过氧化物,进一步裂解生成长链烃、醛、酮和内酯。

(4)饱和脂肪酸酯非氧化热分解生成烃、酸、酮、丙烯醛等。

油炸的结果:色泽加深、黏度增大、碘值降低、烟点降低、酸价升高和产生刺激性气味。

3、试述脂类的氧化及对食品的影响。

油脂氧化有自动氧化、光敏氧化、酶促氧化和热氧化。

(1)脂类的自动氧化反应是典型的自由基链式反应,它具有以下特征:凡能干扰自由基反应的化学物质,都将明显地抑制氧化转化速率;光和产生自由基的物质对反应有催化作用;氢过氧化物ROOH产率高;光引发氧化反应时量子产率超过1;用纯底物时,可察觉到较长的诱导期。

脂类自动氧化的自由基历程可简化成3步,即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

链引发RH→R?+H?

链传递R?+O

→ROO?

2

ROO?+RH→ROOH+R?

链终止R?+R?→R-R

R?+ROO?→R-O-O-R

ROO?+ROO?→R-O-O-R+O

2

(2)光敏氧化是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与单重态的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光敏氧化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光敏剂被激发后,直接与油脂作用,生成自由基,从而引发油脂的自动氧化

)反应生成激发态氧反应。第二种途径是光敏剂被光照激发后,通过与基态氧(三重态3O

2

),高度活泼的单重态氧可以直接进攻不饱和脂肪酸双键部位上的任一碳原子,(单重态1O

2

双键位置发生变化,生成反式构型的氢过氧化物,生成氢过氧化物的种类数为双键数的两倍。

(3)脂肪在酶参与下发生的氧化反应,称为脂类的酶促氧化。催化这个反应的主要是脂肪氧化酶,脂肪氧化酶专一性作用于具有1,4-顺、顺-戊二烯结构,并且其中心亚甲基处于ω-8位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动物体内脂肪氧化酶选择性的氧化花生四烯酸,产生前列腺素、凝血素等活性物质。大豆加工中产生的豆腥味与脂肪氧化酶对亚麻酸的氧化有密切关系。

(4)脂类的氧化热聚合是在高温下,甘油酯分子在双键的α-碳上均裂产生自由基,通过自由基互相结合形成非环二聚物,或者自由基对一个双键加成反应,形成环状或非环状化合物。

脂类氧化对食品的影响:

脂类氧化是食品品质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使食用油脂及含脂肪食品产生各种异味和臭味,统称为酸败。另外,氧化反应能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某些氧化产物可能具有毒性。

第四章维生素与矿物质

1 从脂溶性维生素中,举一例来详细说明该类维生素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和缺乏病。

维生素K又称为凝血维生素,包括两种:维生素K

1

,从苜蓿中提出的油状物;,从

腐败的鱼肉中获得结晶体。维生素K

1和维生素K

2

都是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

维生素K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因为它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的必需因素。

如果缺乏维生素K,则血浆内凝血酶原含量降低,便会使血液凝固时间加长。肝脏功能失常时,维生素K即失去其促进肝脏凝血酶原合成的功效。此外,维生素K还有增强肠道蠕动和分泌的功能。

2 举例说明矿物质元素的生物利用率评判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评判食品中矿质元素的生物利用率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平衡法,生物测定法,体外试验法及同位素示踪法。其中同位素示踪法是一种理想的方法,该法灵敏度高、样品制备简单、测定方便,能区分被追踪的矿质元素来源。

影响食品中矿质元素的生物利用率的因素主要有:食品中矿质元素的存在状态及其它影响因素,如抗营养因子等。

现以铁元素为例,介绍矿质元素的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

⑴铁主要在小肠上被吸收,食物中的铁有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两种,分别来源于动

物源食品、植物源食品,其价态分别为二价铁和三价铁,三价铁会受到多种因素如磷酸盐、草酸等影响而形成不溶性铁盐,从而降低铁的吸收率,且人体容易吸收二价铁,因此不同

来源食物中铁的吸收利用率有显著差异,一般来说,动物源食品中铁的吸收利用率高于植物源食品;

⑵饮食结构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利用率;

⑶铁的吸收还与个体或生理因素相关。

3 什么是微量元素的螯合效应?并说明食品中配合物或螯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营养

功能。

微量元素的螯合效应是指食品中的金属离子与食品中的有机分子呈配位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或称螯合物。

食品中配合物或螯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⑴从配体的角度:环的大小,一般五元环和六元环螯合物比其它更大或更小的环稳定,

带电的配位体较不带电的配位体形成更稳定的配合物;配体呈Lewis碱性的强弱,呈

Lewis碱性强的或弱的配体与呈Lewis酸性强的或弱的微量元素形成的配合物稳定性较好。

⑵从中心原子的角度:一般来说,半径大、电荷少的阳离子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弱。

食品中配合物或螯合物对其营养与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具有携氧功能、参与光合作用等功能,在食品中加入某些有机成分作为螯合剂以螯合铁、铜可以防止它们引起的氧化作用,同样,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以某种配合物形式加入食品中可以有效提高其生物有效性。

害金属元素形成难溶性配合物,以消除其有害性。

第五章色素

1 论述类胡萝卜素在加工、贮藏中的变化。

类胡萝卜素在未损伤的食品原料中是比较稳定的,但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高温、氧、氧化剂等的影响下,其稳定性会下降。主要发生的反应有:

(1)热降解反应

类胡萝卜素在高温下发生降解反应生成芳香族化合物。将胡萝卜经115℃处理30min 后,全反式?-胡萝卜素含量下降35%。

(2)自动氧化反应

类胡萝卜素中含有共轭不饱和双键,能形成游离基发生自动氧化发应。类胡萝卜素的结构、氧、温度、光、水分活度、金属离子和抗氧化剂等影响自动氧化的速度。在低水分活度时,有利于类胡萝卜素的自动氧化反应,在有水和高水分活度的情况下抑制自动氧化反应。高温有利于类胡萝卜素的自动氧化反应;抗氧化剂抑制自动氧化反应。

(3)光氧化反应

在光敏剂,分子氧及光存在时,易发生光氧化反应。光强度增加时反应加速,抗氧化剂存在,稳定性提高。

(4)偶合氧化

在油脂存在时,类胡萝卜素会发生偶合氧化反应,失去颜色。一般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中类胡萝卜素更稳定。

(5)异构化反应

在通常情况下,天然的类胡萝卜素是以全反式构型存在,在热加工过程以及光照和酸性条件下,都能导致异构化反应。

2 结合自身知识,列举一种天然色素的性质及提取工艺。

胡萝卜其中所含的?-胡萝卜素是一种普遍在食品中应用的天然色素。除此之外,目前医学界公认的重要的抗氧化剂、防癌抗癌效果已被诸多科研机构证实。

?-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是:

胡萝卜清洗之后在10% NaOH溶液中,温度保持95℃,浸烫2min ;将浸烫后的原料粉碎榨汁,滤去胡萝卜渣所得汁液用溶剂提取1h,后过滤;将滤得的滤液真空浓缩,并且结晶。将结晶物进行纯化。纯化工艺是将产物过层析柱,再经过浓缩重结晶等工序,使其进一步纯化。最后将纯化后的产品,真空充氮包装。

3 结合实际生产列举目前果蔬加工和贮藏中的护绿技术。

在绿色果蔬加工和贮藏中叶绿素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目前通常采用的护绿技术主要有:

(1)酸中和

在罐装绿色蔬菜加工中,加入碱性物质可提高叶绿素的保留率。例如,添加碱性钙盐或氢氧化镁可以使叶绿素分子中的镁离子不被氢原子置换,产品加工后可以保持绿色,但贮藏两个月后仍然会变成褐色。

(2)高温瞬时处理

高温短时灭菌技术不仅能杀灭微生物,而且比普通加工方法使蔬菜受到的化学破坏少。

但是在贮藏过程中pH降低会导致叶绿素降解。

(3)利用金属离子衍生物

用含锌或铜盐的热烫液处理蔬菜,可以得到比传统方法更绿的产品。

(4)将叶绿素转化为脱植叶绿素

叶绿素酶将叶绿素转化为脱植叶绿素,脱植叶绿素更稳定。在实际生产中罐装菠菜在54℃-76℃下,热烫20min具有较好的颜色保存率。

(5)多种技术联合使用

目前保持叶绿素稳定的最好方法是,挑选品质良好的原料,尽快加工,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并辅以碱式盐、脱植醇的方法,并在低温下保存。

第六章食品添加剂

1 列举三种常用的天然增味剂及其特点。

(1)酵母浸膏

又称酵母提取物、酵母抽提物或酵母浸出物,是一种营养型多功能鲜味剂和风味增强剂,以面包酵母、啤酒酵母、原酵母等为原料,通过自溶法、酶解法、酸热加工法等制备。

它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复杂的呈味特性,调味时可赋予浓重的醇厚味,有增咸、缓和酸味、除去苦味的效果,对异味和异臭具有屏蔽剂的功能。

(2)水解蛋白

是一类新型功能性增味剂,有水解动物蛋白和水解植物蛋白,它们主要用于生产高级调味品和食品的营养强化,也是生产肉味香精的重要原料。水解动物蛋白除保留了原料的营养成分外,由于蛋白质被水解为小分子肽及游离的氨基酸,它更易溶于水,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原有风味突出。水解植物蛋白有较好的呈味特性,可作为一种高级调味品,将成为取代味精的新一代调味品。

(3)水产抽提物

是以生产水产罐头、鱼粉以及煮干品德过程中所得到的煮汁为原料,经过浓缩、干燥而制成的天然调味料,也可直接用新鲜水产品作为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得到。主要产品有干松鱼提取物、蟹提取物、虾提取物和贝提取物等。

2 请简述APM作为高倍甜味剂主要有哪些优势。

作为高倍甜味剂,阿斯巴甜(APM)主要有以下优势:

(1)APM属于营养性甜味剂,在人体内可发生甲基酯水解,分解为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2)APM热量低,相同甜度下仅为蔗糖热量的1/180—1/200,若与食盐共用热量还能降低。

(3)APM甜度大,是蔗糖的180—200倍。在不同的食品体系中APM甜味强度有所差异,它与产品的配方、pH值、温度及风味特性有关。

(4)APM属于非糖类物质,适用于儿童食品。

(5)APM味质纯正,其口感与天然甜味剂及其相近,没有合成甜味剂的后苦味、化学味等。

(6)APM与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天然甜味物质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混合后的甜味一般高于各自甜度之简单相加。

(7)APM对芳香有增强作用,对天然香料的影响高于对合成香料的影响,是一种很好的食品风味强化剂。

(8)APM的稳定性是时间、温度、pH值和可利用水分的函数,其分解作用通常遵循简单的一级反应动力学。

3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效的防腐剂,请简要回答壳聚糖的性质及其防腐机理。

壳聚糖为黄色或白色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盐酸、硝酸等无机酸,溶于醋酸,乳酸等有机酸。

其防腐机理是由于壳聚糖能在食品表面形成半透膜,从而有效的抑制微生物的入侵;

壳聚糖本身能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壳聚糖的脱乙酰度越高,抗菌活性越强。当浓度为0.4%时,壳聚糖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等均有抗菌性,并能有效的抑制鲜活食品的生理变化。另外,壳聚糖是一种蛋白凝聚剂,对于蛋白含量高的食品,由于凝聚作用,使其抗菌活性降低。所以,壳聚糖多用于低酸性和蛋白质含量较低的食品中。

第七章有害物质

1 烧烤、油炸及烟熏等加工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成分的有害性?

(1)油脂自动氧化产物:脂肪的自动氧化产物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已经证实它能抑制琥珀酸脱氢酶、唾液淀粉酶、马铃薯淀粉酶等酶活性。

(2)油脂的加热产物:油脂在高温情况下会有聚合作用,不仅使油脂的物理性能发生了变化,如黏度上升、折射率改变、变色等,而且会产生一些有毒成分。

(3)多氯联苯:由于高度稳定性和在脂肪中的高溶解度,它能在食物中积累,进入人体后主要在人体的脂肪组织及各种脏器中蓄积。

(4)苯并芘:苯并芘等多环芳烃化合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均可被人体吸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能引起胃癌、肺癌及皮肤癌等癌症。

(5)杂环胺类:是在加工和烹调过程中由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热解产生的一类化合物。

具有致癌和致突变等作用。

(6)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单体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引起动物致畸、致癌。丙烯酰胺进入人体之后,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分子环氧丙酰胺,此化合物能与细胞中RNA发生反应,并破坏染色体结构,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或病变为癌细胞。丙烯酰胺可通过未破损的皮肤、黏膜、肺和消化道吸收入人体,分布于体液中。丙烯酰胺的毒性特点是在体内有一定的蓄积效应,并具有神经毒性效果,主要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小脑功能障碍,损坏神经系统。丙烯酰胺甚至还可能使人瘫痪。

2 食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胺来源与危害?

来源:

(1)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胺存在于腌制食品中。咸菜,咸肉,酸菜等都含有亚硝酸盐。亚硝胺是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而成的产物,而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均广泛存在于腌酸菜、咸菜、咸鱼、咸肉、烟熏食物中。

(2)蔬菜中含有较多硝酸盐类,煮熟后放置过久,在细菌酶作用下,硝酸盐会还原成亚硝酸盐,与胃内蛋白质分解的产物相作用,形成致癌的亚硝胺。

(3)加工的需要,如腌制品、亚硝酸盐作为发色剂的应用,施肥过度由土壤中转移到作物源食物中。

危害:

(1)硝酸盐破坏血液带氧的机能,使得身体部分组织缺氧。硝酸盐有80%来自蔬菜。

由于进入人体后的硝酸盐可被微生物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可诱发人体胃癌、肝癌、食道癌等疾病。

(2)口服亚硝酸盐10分钟至3小时后,会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疲乏、黏膜紫绀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高剂量的亚硝酸盐存在时,由于高铁血红蛋白形成速度超过还原速度,高铁血红蛋白积累增多,血红蛋白的携氧和释氧能力下降,当体内高铁血红蛋白浓度达到20~40%时就会出现全身组织缺血等症状,如果高铁血红蛋白达到70%以上就可致死。

(3)亚硝胺有强烈肝毒性会引起肝炎、肝硬化、且会引起口腔癌、食道癌、鼻癌、气管癌、肺癌、肝癌及胰脏癌等。食物中的亚硝胺,最主要会引起肠胃道及肝脏的癌症。

3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机理及危害?

丙烯酰胺主要通过美拉德反应产生,可能涉及的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以及其它含量相对较少的食物成分。

氨基酸与还原糖反应产生二羰基化合物,后者与氨基酸经过几步反应产生丙烯醛,丙烯醛氧化产生丙烯酸,丙烯酸和氨或氨基酸反应形成丙烯酰胺。产生途径如下所述:(1)氨基酸在高温下热裂解,其裂解产物与还原糖反应产生丙烯酰胺;(2)美拉德反应的初始反应产物,N-葡萄糖苷在丙烯酰胺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α-二羰基化合物与氨基酸反应释放出丙烯酰胺;(4)Strecker降解反应有利于丙烯酰胺形成,因为该反应释放出一些醛类;(5)自由基也可能影响丙烯酰胺的形成;(6)以聚丙烯酰胺塑料为食品包装材料的单体迁出,食品加工用水中絮凝剂的单体迁移等。

丙烯酰胺的危害:

丙烯酰胺单体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引起动物致畸、致癌。丙烯酰胺进入人体之后,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分子环氧丙酰胺,此化合物能与细胞中RNA发生反应,并破坏染色体结构,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或病变为癌细胞。丙烯酰胺可通过未破损的皮肤、黏膜、肺和消化道吸收入人体,分布于体液中。丙烯酰胺的毒性特点是在体内有一定的蓄积效应,并具有神经毒性效果,主要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小脑功能障碍,损坏神经系统。丙烯酰胺甚至还可能使人瘫痪。

食品化学与分析期末考题(整理后)

食品化学 第二章水 1.简述食品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性质区别? 食品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性质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⑴食品中结合水与非水成分缔合强度大,其蒸汽压也比自由水低得很多,随着食品 中非水成分的不同,结合水的量也不同,要想将结合水从食品中除去,需要的能量比自由水高得多,且如果强行将结合水从食品中除去,食品的风味、质构等性质也将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⑵结合水的冰点比自由水低得多,这也是植物的种子及微生物孢子由于几乎不含自 由水,可在较低温度生存的原因之一;而多汁的果蔬,由于自由水较多,冰点相对较高,且易结冰破坏其组织; ⑶结合水不能作为溶质的溶剂; ⑷自由水能被微生物所利用,结合水则不能,所以自由水较多的食品容易腐败。 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特点。 答:结合水的特点:-40℃下不以上不能结冰;不能做溶剂;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自由水的特点:-40℃下不以上能结冰;能做溶剂;能被微生物利用;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 答:(1)结合水的量与食品中有机大分子的极性基因的数量有比较固定的关系。 (2)结合水的蒸气压比自由水低得多,所以在一定温度下自由水能从食品中分离出来, 且结合水的沸点高于一般水,而冰点却低于一般水。 (3)自由水能为微生物利用,结合水则不能。 2.简述水分活性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答:水分活性与食品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AW越高,食品越不稳定,反之,AW越低,食品越稳定。这是因为食品中的化学反应和酶促反应是引起食品品质变化的重要原因,降低AW值可以抑制这些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食品的稳定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与微生物密切相关,而食品中微生物的存活及繁殖生长与食品水分活度密切相关。?? ⑴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⑵很多化学反应是属于离子反应。⑶很多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反应都必须有水分子参加才能进行。⑷许多以酶为催化剂的酶促反应,水有时除了具有底物作用外,还能作为输送介质,并且通过水化促使酶和底物活化。 3. 论述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之间的联系。 水分活度比水分含量能更好的反映食品的稳定性,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⑴食品中αW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αW对微生物生长有着密切的联系,细菌生长需 要的αW较高,而霉菌需要的αW较低,当αW低于0.5后,所有的微生物几乎不能生长。 ⑵食品中αW与化学及酶促反应关系:αW与化学及酶促反应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 主要由于食品中水分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其反应:①水分不仅参与其反应,而且由于伴随水分的移动促使各反应的进行;②通过与极性基团及离子基团的水合作用影响它们的反应;③通过与生物大分子的水合作用和溶胀作用,使其暴露出新的作用位点;④高含量的水由于稀释作用可减慢反应。 ⑶食品中αW与脂质氧化反应的关系:食品水分对脂质氧化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 作用。当食品中水分处在单分子层水(αW=0.35左右)时,可抑制氧化作用。当食品中

食品化学习题测验集及答案

习题集 卢金珍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第一章水分 一、名词解释 1.结合水 2.自由水 3.毛细管水 4.水分活度 5.滞后现象 6.吸湿等温线 7.单分子层水 8.疏水相互作用 二、填空题 1. 食品中的水是以、、、等状态存在的。 2. 水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3. 水分子之间是通过相互缔合的。 4. 食品中的不能为微生物利用。 5. 食品中水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的比值称之为,即食品中水分的有 效浓度。 6. 每个水分子最多能够与个水分子通过结合,每个水分子在维空间有 相等数目的氢键给体和受体。 7. 由联系着的水一般称为结合水,以联系着的水一般称为自 由水。 8.在一定温度下,使食品吸湿或干燥,得到的与的关系曲线称为水分等温吸湿线。 9. 温度在冰点以上,食品的影响其Aw; 温度在冰点以下,影响食品的Aw。 10. 回吸和解吸等温线不重合,把这种现象称为。 11、在一定A W时,食品的解吸过程一般比回吸过程时更高。 12、食品中水结冰时,将出现两个非常不利的后果,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3、单个水分子的键角为_________,接近正四面体的角度______,O-H核间距______,氢和氧的范德华半径分别为1.2A0和1.4A0。 14、单分子层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水主要性质为:①② ③④。 三、选择题 1、属于结合水特点的是()。 A具有流动性B在-40℃下不结冰 C不能作为外来溶质的溶剂D具有滞后现象 2、结合水的作用力有()。 A配位键B氢键C部分离子键D毛细管力 3、属于自由水的有()。 A单分子层水B毛细管水C自由流动水D滞化水 4、可与水形成氢键的中性基团有()。 A羟基B氨基C羰基D羧基

食品化学试题加答案

第一章水分 一、填空题 1. 从水分子结构来看,水分子中氧的_6—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_4_个_sp[杂化轨道,有—近似四面体_的结构。 2. 冰在转变成水时,静密度—增大_,当继续升温至_ 3. 98C_时密度可达到_最大值_,继续升温密度逐渐—下降_。 3. 一般来说,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结合水_和_自由水_两大类。其中,前者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细分为_化合水_、_邻近水_、_多层水_,后者可根据其在食品中的物理作用方式细分为_滞化水_、!毛细管水_、自由流动水二 4. 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主要取决于天然食品组织、加工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物理状态;水与不同类型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与离子和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与双亲(中性)分子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5. 一般来说,大多数食品的等温线呈_S_形,而水果等食品的等温线为—J_形。 6. 吸着等温线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一解吸等温线_和_回吸等温线—两种。对于同一样品而言, 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主要与 _试样的组成、物理结构、预处理、温度、制作方法_等因素有关。 7. 食品中水分对脂质氧化存在—促进_和_抑制一作用。当食品中a w值在0.35左右时,水分对脂质起_抑制氧化作用;当食品中a w值_ >0.35时,水分对脂质起促进氧化作用。 8. 冷冻是食品储藏的最理想方式,其作用主要在于低温。冷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表 现在_降低温度使反应变得非常缓慢_和_冷冻产生的浓缩效应加速反应速率两个相反的方面。 二、选择题 1. 水分子通过_________ 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四面体结构。 (A) 范德华力(B)氢键(C)盐键(D)二硫键 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______ 。 (A) 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 (B) 冰结晶并非完整的警惕,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 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 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 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 ______ (A)多层水(B)化合水(C)结合水(D)毛细管水 4.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形?______ (A)糖制品(B)肉类(C)咖啡提取物(D)水果 5. 关于BET (单分子层水),描述有误的是一。 (A) BET在区间H的商水分末端位置 (B) BET值可以准确地预测干燥产品最大稳定性时的含水量 (C) 该水分下除氧化反应外,其他反应仍可保持最小的速率 (D) 单分子层水概念是由Brunauer. Emett及Teller提出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三、名词解释 1.水分活度:水分活度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其定义可用下式表示: p ERH 2矿丽 式中,p为某种食品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水蒸气分压;Po表示在同一温度下

最新整理食品中的化学知识讲解

食品中的化学 ——九年级化学“化学与生活”专题复习 【复习目标】 通过以食品中的化学为研究对象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化学知识,将化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更与生活中的食品密切相关。 【复习流程】 一、食品与健康 二、食品中的化学 1、厨房中的调味品 比一比:看谁答得快!说出这是厨房中的什么物质? (1)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常用来腌渍蔬菜、鱼、肉等的盐 。 (2)制作馒头时用到的一种俗称“纯碱”的物质 。 (3)用作调味剂的一种有机酸 。 (4)常用调味品,是一种甜味剂,它的主要成分是 。 还可以用其它方法鉴别它们吗? 。2、餐桌上的营养素 请你来判断5月20日是“中学生营养日”。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关注同学们的营养问题:某山区学校食堂午餐的食谱如下:大米、炖土豆、炒白菜、萝卜汤。 (1)以上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 、油脂、无机盐和水。 (2)考虑到中学生身体发育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你建议食堂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 3、食品中的保健品 请你帮我想想 某保健食品的外包装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下: 某小组同学提出问题:

(1)该保健食品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食用方法中嚼食的作用是什么? 。请你来参与 (3)该保健品中的碳酸钙可以用石 灰石来制备。另一小组同学设计了 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流程图为上,请写出上述方案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③:。请你来设计 (4)请你仍用石灰石为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另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仿照(3)所示,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石灰石 你设计的方案优点是:。(5)怎样检验该保健食品是否含有碳酸盐? 。 4、食品中的保护气 你知道吗? 某些膨化食品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的鼓鼓的,看上去好象一个小“枕头”。我们小组对袋内气体提出了如下问题: (1)包装袋内为什么充入气体?。 请你说一说: (2)充入的是什么气体?。 (3)该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什么?。 5、食品中的干燥剂 请你想一想: 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双吸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 甲、乙两同学为了探究“双吸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一袋“双吸剂”,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双吸剂”为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 该“双吸剂”中的黑色、红色粉末各是什么物质? 猜想: 甲同学认为: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红色粉末是氧化铁。 (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正确,其理由是什么?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请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预期的实验现象结论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食品中的安全问题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我们想鉴别亚硝酸钠、氯化钠.现查阅亚硝酸钠和食 项目硝酸亚钠(NaNO2)氯化钠(NaCl) 沸点320oC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1413oC 跟稀盐酸作用放出红棕色的气体NO2无反应 水溶液中酸碱性碱性中性鉴别方案选取的试剂和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

食品加工保藏期末考试卷

1、为延长果蔬原料贮藏保鲜期,应尽量排除环境中的氧 2、传导型罐头杀菌时,其冷点在于罐头的几何中心位置。(V) 3、食品冻藏过程中发生的“重结晶”现象是指食品中产生比重大于冰的结晶。 5、按浓缩的原理,冷冻浓缩、超滤、反渗透、电渗析属于非平衡浓缩。 6、微波加热过程中,物料升温速率与微波频率成正比。 7、辐射保藏技术属于一种冷杀菌技术。 8、腌制食品在腌制过程中没有发酵作用。 9、食品化学保藏就是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使用各种添加剂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和达到某种加工目的。 10、食品包装的首要任务是保护食品的品质,使其在运输、贮藏中品质不变或减少损失。 1、牛初乳是指母牛产后3~7日内分泌的乳汁。 2、pH小于的番茄制品罐头属于酸性食品。 4、冷冻干燥可以较好地保留食品的色、香、味及热敏性物质,较好的保留原有体积及形态,产品易复水,因此是食品干燥的首选方法。 6、微波具有穿透力,适用于所有密闭袋装、罐装食品的加热杀菌。(X) 8、腌渍品之所以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是因为盐或糖形成高渗环境,从而使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抑制。 9、苯甲酸及其盐类属于酸性防腐剂。 1、宰后肉的成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环境温度的提高而成熟所需的时间缩短。(V) 5、浓缩时,蒸发1公斤水分必需提供1公斤以上的蒸汽才能完成。 6、微波用于食品加热处理的最大缺点是电能消耗大。 7、进行辐射处理时,射线剂量越大,微生物的死亡速率越快,因此,食品辐射时应采用大剂量辐射。 8、溶液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均匀混合的物态体系。 9、维生素E属于水溶性抗氧化剂。 1、判断水产原料新鲜度的方法有感官鉴定法、化学鉴定法及微生物鉴定法。 3、冻藏食品解冻时,只有当食品全部解冻后,食品的温度才会继续上升。(V) 4、食品干燥过程中,只要有水分迅速地蒸发,物料的温度不 会高于湿球温度。 5、在结晶过程中,只要溶液的浓度达到过饱和浓度就能产生 晶核,开始结晶。 6、微波可以用食品的膨化。 7、某物质在辐射过程中,其G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耐辐射。 8、采用烟熏方法中的冷熏法熏制食品时,制品周围熏烟和空 气混合物的温度不超过22℃ 9、化学保藏这种方法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保持食品原有的品 质状态,它属于一种暂时性的或辅助性的保藏方法。 3、无论对于哪类食品物料的冷藏,只要控制温度在食品物料 的冻结点之上,温度愈低,冷藏的效果愈好。(X) 4、对食品进行干燥处理可以达到灭菌、 灭酶的目的,从而延长保存期。(X) 8、对微生物细胞而言,5%的食盐溶液属于高渗溶液。(V) 10、在通用产生编码(条形码)中数码的3~7位数字为商品 生产商、商品类别和检查代号。 2、芽孢菌的耐热性要高于一般的微生物。 6、微波在食品运用过程中除考虑食品的质量之外,很重要的 一个问题是必须注意泄漏问题。 7、137Cs γ辐射源半衰期比60Co长,因此,在食品辐射保 藏中采用较多。 1、果蔬的有氧呼吸与缺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同,产物不同。 4、谷物与种子干燥后,为了防止霉菌生长,储藏环境的相对 湿度需控制在~之间。 5、多效真空蒸发浓缩可以节省蒸发的蒸汽消耗,且随效数的 增加,耗汽量不断下降,因此效数越多越好。 3、果蔬类在冷藏过程中,冷藏环境的气体组成可能随果蔬的 呼吸作用而发生变化。 2、超高温瞬时杀菌适应于所有食品的杀菌。 ??4、在对流干燥过程中,物料内部的 水分梯度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而微波 干燥过程中,物料内部的水分梯度与温度 梯度的方向相同。 3、当温度低于0℃时,食品物料中的水分即开始冻结。 7、食品进行辐射处理时,被照射物质所吸收 的射线的能量称为吸收量,其常用单位有居里 (Ci)、贝克(Bq)和克镭当量。(X) 10、在通用产生编码(条形码)中我国的代号为96。 9、化学防腐剂包括能杀灭微生物的杀菌剂。 2、有一种罐头食品的加热曲线为转折型加热曲线,这种罐头 的内容物可能含有大量气体。 10、用铝质(冲拔)两片罐灌装充气果汁和碳酸饮料一般是可 行的。 2、低酸性罐头的热杀菌,常以___________作为杀菌的对象菌。 A、枯草芽孢杆菌 B、埃希氏大肠杆菌 C、志贺氏沙门氏菌 D、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3、下列几种食品冷藏时,_______的冷藏温度会高些。 A、苹果 B、鱼 C、鸡肉 D、香蕉 4、干燥过程中的湿热传递是指________+。 A、热量传递 B、水分传递 C、A和B D、温度变化 8、下列物质中不可能是食品发酵过程中发酵菌代谢产物的是 _________。A、CO2 B、H2O C、C2H5OH D、O2 9、下列防腐剂中,________不属于酸性防腐剂。 A、苯甲酸钠 B、丙酸钙 C、山梨酸钾 D、对羟基苯甲酸酯 6、在用微波处理下列材料时,________种材料温度上升最慢。 A、水 B、木材 C、聚乙烯 D、肉类 7、食品辐射保藏中所用到的γ射线能量最大 不应超过_________。 A、5 MeV B、10 MeV C、5 krad D、10 krad 8、下列物质中,有可能是朊解菌的代谢产物的是__________。 A、胺类 B、乳酸 C、乙醇 D、二氧化碳 9、下列杀菌剂中,_________属于氧化型杀菌剂。 A、漂白粉 B、亚硫酸钠 C、保险粉 D、焦亚硫酸钠 10、蒸煮袋分为_____类。

食品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水分习题 选择题 1 水分子通过_______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A)范德华力(B)氢键(C)盐键(D)二硫键 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 (B)冰结晶并非完整的晶体,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 稀盐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对水的结构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下述阳离子中,会破坏水的网状结构效应的是 _______。(A)Rb+(B)Na+(C)Mg+(D)Al3+ 4 若稀盐溶液中含有阴离子_______,会有助于水形成网状结构。 (A)Cl-(B)IO3 -(C)ClO4 - (D)F- 5 食品中有机成分上极性基团不同,与水形成氢键的键合作用也有所区别。在下面这些有机分子的基团中,_______ 与水形成的氢键比较牢固。 (A)蛋白质中的酰胺基(B)淀粉中的羟基(C)果胶中的羟基(D)果胶中未酯化的羧基 6 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_______。 (A)多层水(B)化合水(C)结合水(D)毛细管水 7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型?_______ (A)糖制品(B)肉类(C)咖啡提取物(D)水果 8 关于等温线划分区间内水的主要特性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等温线区间Ⅲ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牢固和最不容易移动的水。 (B)等温线区间Ⅱ中的水可靠氢键键合作用形成多分子结合水。 (C)等温线区间Ⅰ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不牢固和最容易流动的水。 (D)食品的稳定性主要与区间Ⅰ中的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9 关于水分活度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αW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 (B)αW比水分含量更能可靠的预示食品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性质。 (C)食品的αW值总在0~1之间。 (D)不同温度下αW均能用P/P0来表示。 10 关于BET(单分子层水)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BET在区间Ⅱ的高水分末端位置。 (B)BET值可以准确的预测干燥产品最大稳定性时的含水量。 (C)该水分下除氧化反应外,其它反应仍可保持最小的速率。 (D)单分子层水概念由Brunauer、Emett及Teller提出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11 当食品中的αW值为0.40时,下面哪种情形一般不会发生?_______ (A)脂质氧化速率会增大。(B)多数食品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C)微生物能有效繁殖(D)酶促反应速率高于αW值为0.25下的反应速率。 12 对食品冻结过程中出现的浓缩效应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会使非结冰相的pH、离子强度等发生显著变化。(B)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C)溶液中可能有氧和二氧化碳逸出。(D)降低了反应速率 13 下面对体系自由体积与分子流动性二者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当温度高于Tg时,体系自由体积小,分子流动性较好。 (B)通过添加小分子质量的溶剂来改变体系自由体积,可提高食品的稳定性。 (C)自由体积与Mm呈正相关,故可采用其作为预测食品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食品化学必备知识点

论述题 论述题答案 1、简述美拉德反应的利与弊,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控制美拉德反应? 1、答:通过美拉德反应可以形成很好的香气和风味,还可以产生金黄色的色泽;美拉德反应不利的一面是还原糖同氨基酸或蛋白质(pro)的部分链段相互作用会导致部分氨基酸的损失,尤其是必需氨基酸(Lys),美拉德褐变会造成氨基酸与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损失。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1)降低水分含量 (2)改变pH(pH≤6) (3)降温(20℃以下) (4)避免金属离子的不利影响(用不锈钢设备) (5)亚硫酸处理 (6)去除一种底物。 2、试述影响果胶物质凝胶强度的因素? 3、2、答:影响果胶物质凝胶强度的因素主要有: (1)果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与凝胶强度成正比,相对分子质量大时,其凝胶强度也随之增大。(2)果胶的酯化强度:因凝胶结构形成时的结晶中心位于酯基团之间,故果胶的凝胶速度随脂化度减小而减慢。一般规定甲氧基含量大于7%者为高甲氧果胶,小于或等于7%者为低甲氧基果胶(3)pH值的影响:在适宜pH 值下,有助于凝胶的形成。当pH值太高时,凝胶强度极易降低。(4)温度的影响:在0~50℃范围内,对凝胶影响不大,但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果胶降解。 3、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哪些? 3、答:(1)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比例,支链淀粉不易回生,直链淀粉易回生(2)温度越低越易回生,温度越高越难回生(3)含水量:很湿很干不易老化,含水在30~60%范围的易老化,含水小于10%不易老化。 4、影响蛋白质发泡及泡沫稳定性的因素? 4、答:(1)蛋白质的特性(2)蛋白质的浓度,合适的浓度(2%~8%)上升,泡沫越好(3)pH值在PI时泡沫稳定性好(4)盐使泡沫的稳定性变差(5)糖降低发泡力,但可增加稳定性(6)脂肪对蛋白质的发泡有严重影响(7)发泡工艺 5、蛋白质具有哪些机能性质,它们与食品加工有何关系? 5、答:蛋白质具有以下机能性质:(1)乳化性;(2)泡特性;(3)水合特性;(4)凝胶化和质构。 它们与食品加工的关系分别如下: (1)蛋白质浓度增加其乳化特性增大,但单位蛋白质的乳化特性值减小。(2)蛋白质浓度增加时起泡性增加而泡的稳定性减小。(3)水合影响蛋白质的保水性,吸湿性及膨润性,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的保水性最低。(4)蛋白质浓度高,PH值为中性至微碱性易于凝胶化,高的离子浓度妨碍凝胶化,冷却利于凝胶化。 6、对食品进行热加工的目的是什么?热加工会对蛋白质有何不利影响? 6、答:(1)热加工可以杀菌,降低食品的易腐性;使食品易于消化和吸收;形成良好风味、色泽;破坏一些毒素的结构,使之灭活。(2)热工加工会导致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系列变化。对AA脱硫、脱氨、异构、产生毒素。对蛋白质:形成异肽键,使营养成份破坏。在碱性条件现的热加工会形成异肽键,使营养成份破坏,在碱性条件下的热加工可形成脱氢丙氨酸残基(DHA)导致交联,失去营养并会产生致癌物质。 7、试述脂质的自氧化反应? 7、答:脂质氧化的自氧化反应分为三个阶段:(1)诱导期:脂质在光线照射的诱导下,还未反应的TG,形成R和H游离基;(2)R·与O2反应生成过氧化游基ROO·,ROO·与RH反应生成氢过氧化物ROOH,然后ROOH 分解生成ROOH、RCHO或RCOR’。(3)终止期:ROO·与ROO·反应生成ROOR(从而稠度变大),ROO·与R·反应生成ROOR,或R·与R生成R-R,从而使脂质的稠度变大。 Vmax[s] 8、请说明V= 中Km的意义 [s]+km 8、答:①km是当酶反应速度到达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②km是酶的特征性常规数,它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③在已知km值的情况下,应用米氏方程可计算任意底物浓度时的反应速度,或任何反应速度下的底物浓度。 ④km不是ES络合物的解离常数,ES浓度越大,km值就越小,所以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所需底物浓度越小,则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大,反之,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小。 9、使乳制品产生不良嗅感的原因有哪些? 1、在350C 时对外界异味很容易吸收 2、牛乳中的脂酶易水解产生脂肪酸(丁酸) 3、乳脂肪易发生自氧化产生辛二烯醛与五二烯醛 4、日晒牛乳会使牛乳中蛋氨酸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甲硫基丙醛,产生牛乳日晒味。 5、细菌在牛乳中生长繁殖作用于亮氨酸生成异戊醛、产生麦芽气味 10、食品香气的形成有哪几种途径? 答:食品香气形成途径大致可分为:1、生物合成,香气物质接由生物合成,主要发萜烯类或酯类化合物为毒体的香味物质,2、直接酶作用;香味由酶对香味物质形成。3、间接酶作用,香味成分由酶促生成的氧化剂对香味前体作用生成,4、高温分解作用:香味由加热或烘烤处下前体物质形成,此外,为了满足

2015年食品化学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试题与答案解析(考试必备)

2015年食品化学课程期末考试 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 1.结合水 2.自由水 3.毛细管水 4.水分活度 5.滞后现象 6.吸湿等温线 7.单分子层水 8.疏水相互作用 二、填空题 1. 食品中的水是以、、、等状态存在的。 2. 水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3. 水分子之间是通过相互缔合的。 4. 食品中的不能为微生物利用。 5. 食品中水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的比值称之为,即食品中水分的有 效浓度。 6. 每个水分子最多能够与个水分子通过结合,每个水分子在维空间有 相等数目的氢键给体和受体。 7. 由联系着的水一般称为结合水,以联系着的水一般称为自 由水。 8.在一定温度下,使食品吸湿或干燥,得到的与的关系曲线称为水分等温吸湿线。 9. 温度在冰点以上,食品的影响其Aw; 温度在冰点以下,影响食品的Aw。 10. 回吸和解吸等温线不重合,把这种现象称为。 11、在一定A W时,食品的解吸过程一般比回吸过程时更高。 12、食品中水结冰时,将出现两个非常不利的后果,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3、单个水分子的键角为_________,接近正四面体的角度______,O-H核间距______,氢和氧的范德华半径分别为1.2A0和1.4A0。 14、单分子层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水主要性质为:①② ③④。 三、选择题 1、属于结合水特点的是()。 A具有流动性B在-40℃下不结冰 C不能作为外来溶质的溶剂D具有滞后现象 2、结合水的作用力有()。

食品化学复习题及答案03261

《食品化学》碳水化合物 一、填空题 1 碳水化合物根据其组成中单糖的数量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 单糖根据官能团的特点分为_______和_______,寡糖一般是由_______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多糖聚合度大于 _______,根据组成多糖的单糖种类,多糖分为_______或_______. 3 根据多糖的来源,多糖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根据多糖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多糖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一般多糖衍生物称为_______. 4 糖原是一种_______,主要存在于_______和_______中,淀粉对食品的甜味没有贡献,只有水解成_______或_______才对食品的甜味起作用。 5 糖醇指由糖经氢化还原后的_______,按其结构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6 肌醇是环己六醇,结构上可以排出_______个立体异构体,肌醇异构体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只有_______,肌醇通常以_______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同时多与磷酸结合形成_______,在高等植物中,肌醇的六个羟基都成磷酸酯,即_______. 7 糖苷是单糖的半缩醛上_______与_______缩合形成的化合物。糖苷的非糖部分称为_______或_______,连接糖基与配基的键称_______.根据苷键的不同,糖苷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8 多糖的形状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多糖可由一种或几种单糖单位组成,前者称为_______,后者称为_______. 9 大分子多糖溶液都有一定的黏稠性,其溶液的黏度取决于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溶液中的_______. 10 蔗糖水解称为_______,生成等物质的量_______和_______的混合物称为转化糖。 11 含有游离醛基的醛糖或能产生醛基的酮糖都是_______,在碱性条件下,有弱的氧化剂存在时被氧化成_______,有强的氧化剂存在时被氧化成_______. 12 凝胶具有二重性,既有_______的某些特性,又有_______的某些属性。凝胶不像连续液体那样完全具有_______,也不像有序固体具有明显的_______,而是一种能保持一定_______,可显著抵抗外界应力作用,具有黏性液体某些特性的黏弹性_______. 13 糖的热分解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和酯类等。 14 非酶褐变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类。 15 通常将酯化度大于_______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酯化度低于_______的是低甲氧基果胶。果胶酯酸是甲酯化程度_______的果胶,水溶性果胶酯酸称为_______果胶,果胶酯酸在果胶甲酯酶的持续作用下,甲酯基可全部除去,形成_______. 16 高甲氧基果胶必须在_______pH值和_______糖浓度中可形成凝胶,一般要求果胶含量小于_______%,蔗糖浓度_______%~75%,pH2.8~_______. 17 膳食纤维按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为_______和_______膳食纤维。按来源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膳食纤维。 18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有_______自由基、_______自由基、_______自由基,膳食纤维中的_______、_______类物质具有清除这些自由基的能力。 19 甲壳低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作为人体肠道的_______、功能性_______、食品_______、果蔬食品的_______、可以促进_______的吸收。 20 琼脂除作为一种_______类膳食纤维,还可作果冻布丁等食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化细胞的_______,也可凉拌直接食用,是优质的_______食品。 二、选择题 1 根据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碳水化合物是属于一类_______的化合物。 (A)多羟基酸(B)多羟基醛或酮(C)多羟基醚(D)多羧基醛或酮 2 糖苷的溶解性能与_______有很大关系。(A)苷键(B)配体(C)单糖(D)多糖 3 淀粉溶液冻结时形成两相体系,一相为结晶水,另一相是_______. (A)结晶体(B)无定形体(C)玻璃态(D)冰晶态 4 一次摄入大量苦杏仁易引起中毒,是由于苦杏仁苷在体内彻底水解产生_______,导致中毒。 (A)D-葡萄糖(B)氢氰酸(C)苯甲醛(D)硫氰酸

食品化学复习题与答案

第2章水分习题 一、填空题 1.从水分子结构来看,水分子中氧的_______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_______个_______杂化轨道,有_______的结 构。 2.冰在转变成水时,净密度_______,当继续升温至_______时密度可达到_______,继续升温密度逐渐_______。 3.在生物大分子的两个部位或两个大分子之间,由于存在可产生_______作用的基团,生物大分子之间可形成由几 个水分子所构成的_______。 4.当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暴露在水中时,会促使疏水基团_______或发生_______,引起_______;若降低温度,会 使疏水相互作用_______,而氢键_______。 5.一般来说,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其中,前者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细分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后者可根据其食品中的存在形式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与不同类型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7.一般来说,大多数食品的等温线呈_______形,而水果等食品的等温线为_______形。 8.吸着等温线的制作方法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对于同一样品而言,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主要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9.食品中水分对脂质氧化存在_______和_______作用。当食品中αW值在_______左右时,水分对脂质起_______ 作用;当食品中αW值_______时,水分对脂质起_______作用。 10.食品中αW与美拉德褐变的关系表现出_______形状。当αW值处于_______区间时,大多数食品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随着αW值增大,美拉德褐变_______;继续增大αW,美拉德褐变_______。 11.冷冻是食品贮藏的最理想的方式,其作用主要在于_______。冷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和_______ 两个相反的方面。 12.随着食品原料的冻结、细胞冰晶的形成,会导致细胞_______、食品汁液_______、食品结合水_______。一般可 采取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降低冻结给食品带来的不利影响。 13.玻璃态时,体系黏度_______而自由体积_______,受扩散控制的反应速率_______;而在橡胶态时,其体系黏度 _______而自由体积_______,受扩散控制的反应速率_______。 二、选择题 1 水分子通过_______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A)德华力(B)氢键(C)盐键(D)二硫键 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 (B)冰结晶并非完整的晶体,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 稀盐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对水的结构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下述阳离子中,会破坏水的网状结构效应的是 _______。(A)Rb+(B)Na+(C)Mg+(D)Al3+ 4 若稀盐溶液中含有阴离子_______,会有助于水形成网状结构。 (A)Cl-(B)IO3 -(C)ClO4 - (D)F- 5 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_______。 (A)多层水(B)化合水(C)结合水(D)毛细管水 6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型?_______ (A)糖制品(B)肉类(C)咖啡提取物(D)水果 7 关于等温线划分区间水的主要特性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等温线区间Ⅲ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牢固和最不容易移动的水。 (B)等温线区间Ⅱ中的水可靠氢键键合作用形成多分子结合水。 (C)等温线区间Ⅰ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不牢固和最容易流动的水。

食品化学第二章水知识点总结

食品化学第二章水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水分 2.1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和功能2.1.1水分含量 ?普通生物和食物中的水分含量为3 ~ 97%?生物体中水的含量约为70-80%。动物体内的水分含量为256±199,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成年动物体内的水分含量为58-67% 不同部位水分含量不同:皮肤60 ~ 70%; 肌肉和器官脏70 ~ 80%;骨骼12-15%植物中 水分的含量特征?营养器官组织(根、茎和叶的薄壁组织)的含量高达70-90%?生殖器官和组织(种子、微生物孢子)的含量至少为12-15%表2-1某些食物的含水量 食物的含水量(%) 卷心菜,菠菜90-95猪肉53-60新鲜鸡蛋74牛奶88冰淇淋65大米12面包35饼干3-8奶油15-20 2.2水的功能 2.2.1水在生物体中的功能 1。稳定生物大分子的构象,使它们表现出特定的生物活性2。体内化学介质使生化反应顺利进行。营养物质,代谢载体4。热容量大,体温调节5。润滑 。此外,水还具有镇静和强有力的作用。护眼、降血脂、减肥、美容2.2.2水的食物功能1。食品成分 2。展示颜色、香气、味道、形状和质地特征3。分散蛋白质、淀粉并形成溶胶4。影响新鲜度和硬度

5。影响加工。它起着饱和和膨胀的作用。它影响 2.3水的物理性质2. 3.1水的三态 1,具有水-蒸汽(100℃/1个大气压)2、水-冰(0℃/1个大气压)3、蒸汽-冰(> 0℃/611帕以下) 的特征:水、蒸汽、冰三相共存(0.0098℃/611帕)* * 2.3.2水的重要物理性质256水的许多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比热容、熔化热、汽化热、表面张力和束缚常数 数,都明显较高。*原因: 水分子具有三维氢键缔合, 1水的密度在4℃时最高,为1;水结冰时,0℃时冰密度为0.917,体积膨胀约为9%(1.62毫升/升)。实际应用: 是一种容易对冷冻食品的结构造成机械损伤的性质,是冷冻食品工业中应注意的问题。水的沸点与气压成正比。当气压增加时,它的沸腾电流增加。当空气压力下降时,沸点下降 低 : (1)牛奶、肉汁、果汁等热敏性食品的浓缩通常采用减压或真空来保护食品的营养成分。低酸度罐头的灭菌(3)高原烹饪应使用高压3。水的比热大于 。水的比热较大,因为当温度升高时,除了分子的动能需要吸收热量外,同时相关分子在转化为单个分子时需要吸收热量。这样水温就不容易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海洋气候就是这样

绿色食品期末复习题

绿色食品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复种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 2、动物福利:动物应得到的自由,包括排出营养不良、物理不适、损伤、疾病与恐吓等。即让动物享有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免受痛苦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与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 3、食物链:指生物成员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 4、轮作:同一块地有顺序轮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5、间种:在一块地上,同时期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这种栽培方式叫间种。 6、土壤质量:指土壤提供植物养分与生产生物物质的土壤肥力质量,容纳、吸收、净化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维护保障人类与动植物健康的土壤健康质量的总与。 7、绿色食品:就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 8、绿色食品基地: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根据一定标准所认定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生产设施条件及技术保证措施的食品生产企业或行政区域。 9、绿色食品产业:就是指由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加工制造企业(直接企业)及经专门认定的产前、产后专业化配套企业(原料、生产资料、商业),以及其她绿色食品专业部门(科技、监测、检测、管理)所组成的经济综合体。 10、绿色食品标志就是指“绿色食品”,“Green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这三者相互组合等四种形式,注册在以食品为主的共九大类食品上,并扩展到肥料等绿色食品相关类产品上。 11、A级绿色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生产过程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中国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12、AA级绿色食品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资,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13、农业生态系统:在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下,农业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

食品化学试题加答案

第一章水分 一、填空题 1。从水分子结构来看,水分子中氧的6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有近似四面体的结构. 2. 冰在转变成水时,静密度增大 ,当继续升温至3. 98℃时密度可达到最大值,继续升温密度逐渐下降 . 3。一般来说,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其中,前者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细分为化合水、邻近水、多层水,后者可根据其在食品中的物理作用方式细分为滞化水、毛细管水、自由流动水。 4。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主要取决于天然食品组织、加工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物理状态;水与不同类型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与离子和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与双亲(中性)分子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5。一般来说,大多数食品的等温线呈S形,而水果等食品的等温线为J形。 6。吸着等温线的制作方法主要有解吸等温线和回吸等温线两种。对于同一样品而言,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主要与试样的组成、物理结构、预处理、温度、制作方法等因素有关。 7.食品中水分对脂质氧化存在促进和抑制作用。当食品中aw值在0.35左右时,水分对脂质起抑制氧化作用;当食品中aw值 >0.35时,水分对脂质起促进氧化作用. 8。冷冻是食品储藏的最理想方式,其作用主要在于低温。冷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温度使反应变得非常缓慢和冷冻产生的浓缩效应加速反应速率两个相反的方面。 二、选择题 1.水分子通过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四面体结构。 (A)范德华力(B)氢键(C)盐键(D)二硫键 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 (A)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 (B)冰结晶并非完整的警惕,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 (A)多层水(B)化合水(C)结合水 (D)毛细管水 4.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形? (A)糖制品(B)肉类 (C)咖啡提取物(D)水果 5.关于BET(单分子层水),描述有误的是一。 (A) BET在区间Ⅱ的商水分末端位置 (B) BET值可以准确地预测干燥产品最大稳定性时的含水量 (C)该水分下除氧化反应外,其他反应仍可保持最小的速率 (D)单分子层水概念是由Brunauer. Emett及Teller提出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三、名词解释 1。水分活度:水分活度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其定义可用下式表示:

江南大学远程教育食品化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食品化学》第四章至第五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非酶促褐变 非酶促褐变也叫非氧化褐变,是由非氧化反应引起的褐变现象,包括焦糖化反应扣美拉德反应。 2、持水力 描述由分子(通常是以低浓度存在的大分子)构成的基体通过物理方式截留大量水而阻止水渗出的能力。 3、液晶 液晶即液晶介晶相,这是一种性质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的介晶相,这些介晶相由液晶组成。4、酯酶 将酯水解成醇和酸的一类酶。 5、沉淀色料 由染料和基质构成,可以分散于油相,染料和基质的结合可通过吸附、共沉淀或化学反应来完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5空格,每空格1分,共35分) 1、在稀水溶液中,一些离子具有静结构破坏效应,此时溶液具有比纯水较好的 流动性,而一些离子具有静结构形成效应,此时溶液具有比纯水较差的流动性。2、三位网状凝胶结构是由高聚物分子通过氢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 力、离子桥联、缠结、、、或形成连接区,网空中充满了液相。 3、纤维素分子是线性分子易形成纤维束。 4、由于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具有形成热凝胶的性质,因此在 油炸食品中加入,具有阻油的能力。 5、一般动物脂肪中,含有大量的C16 和C18 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最多的是 和油酸和亚油酸,也含有一定量的完全饱和的三酰基甘油。6、乳状液的稳定性可用 ES 和ESI 两种方法来表示, 后者的定义是乳状液浊度达到初始值一半所需要的时

间。 7、干蛋白质与风味物质的结合主要通过范德华力、氢键和静电相 互作用。对于液态和高水分物质,蛋白质结合风味物质的机制主要包括与蛋白质表面的疏水小区或空穴的相互作用。 8、导致蔬菜和水果中色素变化的3个关键性的酶是脂肪氧合酶、叶绿素酶和多酚 氧化酶、和。 9、多份氧化酶催化两类不同的反应羟基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和。 10、水溶液中的花色苷在不同pH时可能有4种结构:醌型碱、 2-苯基苯丙并哔喃阳离子、醇型假碱、查尔酮。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DE值? 答:DE 值即葡萄糖当量,是指还原糖(按葡萄糖计)在玉米糖浆中所占的百分数(按干物质计)。这是衡量淀粉转化成 D-葡萄糖的程度.DE<20的水解产品成为麦芽糊精,DE为20-60的水解产品为玉米糖浆。 2、乳化剂在食品体系中的功能有哪些? 答:(1) 控制脂肪球滴聚集,增加乳状液稳定性; (2) 在焙烤食品中减少老化趋势,以增加软度; (3) 与面筋蛋白相互作用强化面团; (4) 控制脂肪结晶,改善以脂类为基质的产品的稠度。 3、反竞争抑制。 答:在酶抑制反应动力学中,抑制剂不能同酶结台,仅能同酶与底物的络台物结台形成一种络台物。反竞争抑制剂对酶催化反应的Vmas和Km都有影响,它以同样的系数(I十[I]/KESI)使VESI和Km减小。 4、乳化剂选择的两种方法。 答:(1) HLB法选择乳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