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的护理知识

小儿骨折的护理知识

本文部分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依据!谢谢。

小儿骨折的护理知识

小编希望小儿骨折的护理知识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文章导读:小朋友们天性好奇,还喜欢动来动去,一个不小心就把自己的胳膊什么的折了。小朋友的骨头非常脆弱,一个护理不好,容易给孩子带来后遗症,甚

小朋友们天性好奇,还喜欢动来动去,一个不小心就把自己的胳膊什么的折了。小朋友的骨头非常脆弱,一个护理不好,容易给孩子带来后遗症,甚至对他未来的成长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可是许多家长表示他们不知道怎么去给小孩护理,今天我们就来告诉大家如何给小儿骨折的护理。

小儿骨折护理之一,孩子骨折要及时救援,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有些小朋友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在摔伤或者骨折之后,会大哭不止,这个时候父母要注意仔细检查伤势,一般在骨折几个小时内,局部会红肿,有强烈的按压疼痛感。在处理方式上,父母要保证孩子不乱动,然后拨打120,在等待期间,要注意用冷毛巾热敷局部,可以改善红肿的情况。

小儿骨折护理之二,大部分小朋友骨折的原因是在玩耍时造成的,一般是外物碰撞或者不小心跌倒引起的,往往骨折部位以脚踝、手臂、腿部为主,在治疗骨折期间,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要多晒太阳,多补钙,多补充维生素。在民间有这样一句话: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的康复时间一般是在半年到8个月左右,视严重程度来定,因此在护理期间,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调整,同时也要注意宝宝的情绪,避免出现情绪波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3-04-10T08:40:37.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蔡辉[导读] 股骨干骨折多见于11岁以下儿童,手术治疗要取得满意疗效,须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 蔡辉(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万店卫生院 4413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361-01【摘要】股骨干骨折多见于11岁以下儿童,手术治疗要取得满意疗效,须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必须仔细检查患儿的生理心理变化,重点做好皮肤护理;耐心做好心理护理;准备好牵引用具,做好牵引护理。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和协助患儿进行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关键词】小儿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粗隆下2~3cm和股骨髁上2~多3cm间的骨干骨折,多见11岁以下的儿童。2008年2月~2011年6月共收治了小儿股骨干骨折14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10岁。其中皮肤牵引11例,骨牵引3例。均有外伤史,x线片证实为股骨干骨折,一般手术行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术前做好血、尿常规、血压、血型检查以及药物敏感试验,重点做好皮肤护理。患儿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因此,必须仔细检查患儿的生理病理变化,了解患儿是否存在合并症,如有及早给予相应处理。 2.1.2 心理护理。小儿对创伤及疼痛的心里承受能力较差,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及打针吃药,常常表现恐惧、哭闹、固执等,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因此医护人员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平时说话语言要和蔼可亲,多用儿童语言,与他们交朋友或充分利用“爱抚的动作,如摸摸患儿的头部、小手、脸庞以表示关心及友好,使其情绪稳定下来,并能愉快的接受、配合治疗及护理。” 2.1.3 牵引护理。患者一般术前行患肢牵引,以使骨折复位及减少患者疼痛。牵引术前应准备好牵引用具,皮肤牵引应注意胶布处皮肤有否过敏、水泡、皮疹、感染等,应及时给予处理,经常检查牵引是否松脱,是否压迫腓总神经,踝关节能否正常活动,密切注意患肢血运及活动能力,肢端有无因绷带缠的过紧或其他原因,压迫血管神经而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运动障碍等情况。同时注意牵引装置有无阻挡,行骨牵引时应有反牵引装置,如抬高床尾,将患肢放置布朗氏架上,以保证牵引的有效性。 2.2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麻醉清醒时间及局部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防止急性心衰或肺水肿。 2.2.2 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污染。如切口渗出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切口感染都在术后3~7天,若局部红肿、疼痛、伴体温升高,是早期切口感染的征兆,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3 预防并发症。患儿的耐受力差,反应性强,骨折后应特别怕疼、卧床时间长、活动少、血循环差、肺活量减弱、肺功能下降等原因,易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血管栓塞、肺炎、感染褥疮等。因此,在护理上要特别细心。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定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减轻受压部位,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单清洁,减少皮肤刺激,鼓励患儿多食用水果、蔬菜以防便秘。 2.2.4功能锻炼。护士要正确指导和协助患儿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主要加强股四头肌锻炼,促进患肢血循环,加强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2.2.5 出院指导。嘱患儿及患儿家属出院后继续加强患肢功能锻炼,勿过早负重,出院后一个月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制定锻炼计划,如有异常,及时检查处理。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142-143. [2]王国强.心身疾病心理护理的实施.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6.

小儿股骨干骨折皮肤牵引的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117562096.html, 小儿股骨干骨折皮肤牵引的护理 作者:石彦芳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2期 摘要:小儿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循环丰富,成骨能力强,骨折愈合快,而且具有较强的塑形能力,所以对于年龄3岁以下的骨折常首选非手术疗法,即采用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1],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近2年来悬吊牵引的18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患儿在治疗中配合欠佳,故护理方面比较困难,就护理问题说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儿;股骨干骨折;悬吊牵引;小夹板外固定;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个月~3岁。中上段骨折9例,中 段骨折5例,中下段骨折4例。车祸致伤7例,高处坠下致伤2例,平地跌伤9例;粉碎性骨折3例,横断骨折5例,斜形骨折6例,螺旋形骨折4例,无开放性骨折。伤后至就诊时间40 min~7 d,平均12 h。 1.2病例诊断收录标准①年龄 1.3方法 1.3.1材料准备①医用胶布:长度从骨折线处致足跟下5 cm,宽度一般为膝部周径的 1/2。②支撑板2块:6 cm×6 cm×1.5 cm,板中心留一小孔。③牵引绳2条,长度适中。④牵引钩及牵引砣。⑤绷带。 1.3.2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操作,先作皮肤牵引,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侧腋下,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对抗牵引,维持患肢中立位。先取合适医用胶布并粘在股部内侧达支撑板上,把支撑板置于足跟下4 cm处,再把近端胶布撕成2条,粘于患肢的外侧,注意胶布近端不能超过骨折线,胶布要平整,骨突处加棉垫以免产生压疮;然后用绷带缠紧。同样方法牵引健肢。 1.3.3持续牵引下手法复位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髂骨翼处,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持续对抗牵引,术者立于患侧,在助手拔伸的同时,运用按压、提端、旋转等手法复位,使断端骨擦音消失,畸形纠正。 1.3.4小夹板固定在维持对抗牵引下,先用棉纸保护患肢,再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放置棉垫,然后固定夹板,用鞋带加压固定,鞋带上下移动1 cm即可。最后将双下肢通过滑轮垂直悬吊牵引,重量以患儿臀部离开床面即可[2]。

小儿股骨干骨折皮肤牵引的护理

小儿股骨干骨折皮肤牵引的护理 小儿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循环丰富,成骨能力强,骨折愈合快,而且具有较强的塑形能力,所以对于年龄3岁以下的骨折常首选非手术疗法,即采用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1],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近2年来悬吊牵引的18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患儿在治疗中配合欠佳,故护理方面比较困难,就护理问题说几点体会。 标签:小儿;股骨干骨折;悬吊牵引;小夹板外固定;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个月~3岁。中上段骨折9例,中段骨折5例,中下段骨折4例。车祸致伤7例,高处坠下致伤2例,平地跌伤9例;粉碎性骨折3例,横断骨折5例,斜形骨折6例,螺旋形骨折4例,无开放性骨折。伤后至就诊时间40 min~7 d,平均12 h。 1.2病例诊断收录标准①年龄<3岁;②有明确的外伤史;③症状体征明显:大腿疼痛、肿胀、畸形、压痛、纵叩痛阳性,功能障碍等;④经X线摄片确诊为股骨干骨折;⑤均为闭合性骨折,无患肢皮肤擦伤及裂伤。 1.3方法 1.3.1材料准备①医用胶布:长度从骨折线处致足跟下5 cm,宽度一般为膝部周径的1/2。②支撑板2块:6 cm×6 cm×1.5 cm,板中心留一小孔。③牵引绳2條,长度适中。④牵引钩及牵引砣。⑤绷带。 1.3.2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操作,先作皮肤牵引,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侧腋下,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对抗牵引,维持患肢中立位。先取合适医用胶布并粘在股部内侧达支撑板上,把支撑板置于足跟下4 cm处,再把近端胶布撕成2条,粘于患肢的外侧,注意胶布近端不能超过骨折线,胶布要平整,骨突处加棉垫以免产生压疮;然后用绷带缠紧。同样方法牵引健肢。 1.3.3持续牵引下手法复位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髂骨翼处,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持续对抗牵引,术者立于患侧,在助手拔伸的同时,运用按压、提端、旋转等手法复位,使断端骨擦音消失,畸形纠正。 1.3.4小夹板固定在维持对抗牵引下,先用棉纸保护患肢,再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放置棉垫,然后固定夹板,用鞋带加压固定,鞋带上下移动1 cm即可。最后将双下肢通过滑轮垂直悬吊牵引,重量以患儿臀部离开床面即可[2]。 1.3.5注意事项若患肢肿胀明显,在牵引下肿胀消退后再复位用小夹板固定。外固定稳妥后,1 w后待X线片显示骨位已纠正,可减少牵引重量,维持在

AS《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解读

AAOS《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解读 引用本文: 陈伟, 李佳, 张英泽. AAO《S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解读[J]. 中华外科杂志,2017,55( 1 ): 44-48.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7.01.012 儿童股骨干骨折占儿童全部骨折的1.4%~1.7%[1,2,3] ,其发病率高达19/10 万人年[4] ,且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4,5] 。儿童股骨干骨折可选用小夹板固定、悬吊皮牵引、水平皮牵引、骨牵引、Pavlik 支具、髋人字石膏固定等保守方法治疗或外固定、弹性髓内钉固定、接骨板固定等手术方法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患儿年龄、体重、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和合并伤等有关[6,7] ,如何确定不同年龄段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仍然存在争议。2009 年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Academyo f Orthopaedic Surgeons ,AAOS) 制定了《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8] ,该指南包含14 个不同强度的推荐建议。根据新的指南制定标准,2015 年AAOS循证医学专家组按照原指南文献检索策略和纳入排除标准审阅了新发表的文献,使用系统的循证医学方法对原指南进行更新以消除偏见、提高指南表述的明确性和可重复性。新版指南根据现有文献未增加新的推荐建议,剔除了原指南中' 尚不能确定的推荐意见' ,保留了7 项推荐的建议,并 进一步丰富了支持的证据[9] 。现将2015年AAOS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简要介绍如下,以期为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一、AAOS指南诊治建议推荐强度及分级1强烈推荐:其依据的证据强度为' 强' ;基于2项或以上高质量且结论一致的研究,均推荐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 2 中等强 度推荐:其依据的证据强度为' 中等' ;基于2 项或以上中等质量且结论一致的研究,或者是依据1 项高质量的研究,推荐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3 受限强度推荐:其依据的证据强度为' 低强度证据或互相间有冲突的证据' ;基于2 项或以上低质量的且结论一致的研究,或单项研究的证据,推荐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或诊断性检验;或者证据不充分或互相有冲突而不能支持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4 专家共识:没有证据支持;由于缺乏可信的研究,AAOS指南制定工作组基于专家经

1例小儿股骨骨折手术的麻醉体会

1例小儿股骨骨折手术的麻醉体会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3岁,体重15kg,因左股骨出现骨折,拟于2015年2月3日行左股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预计手术时间1.5h,麻醉时间2h。术前完成胸片、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及传染病筛查等检查,做血交叉并备血。2015.01.29血常规示Hb 98g/L,Hct 0.32,2015.02.02血常规示Hb 88g/L,Hct 0.29,其它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儿无其它系统性疾病,ASA Ⅱ级。术前禁食6h,禁饮2h。麻醉前,检查监护仪,选择小儿专用血压袖带及SpO2探头,设好相关参数。检查麻醉机,选用小儿呼吸回路及呼吸囊,设好通气模式及参数。准备小儿喉镜、气管导管、牙垫等。准备麻醉诱导药、麻醉维持药、急救药等。准备输液泵,加热的液体,入手术室前急查血常规示Hb 94g/L,Hct 0.29,备浓缩红细胞3单位。患儿入手术室后行心电监护,吸入七氟烷入睡后,建立上肢静脉通道。上尿管监测尿量,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并置管。给予长托宁0.3mg,地塞米松3mg,昂丹司琼2mg。采取静脉诱导,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诱导药为丙泊酚40mg,芬太尼30μg,维库溴铵2mg。ID=4.0号气管导管插入13cm,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aw 15cmH2O,F 16bpm,I:E 1:2,麻醉诱导插管过程平稳顺利。麻醉维持:丙泊酚5mg/(kg·h),瑞芬太尼0.3μg/(kg·min),七氟烷1%~2%,按需调节。术中采取电热毯和液体加温等保温措施。手术经历75min后顺利完成,术中共补液645ml,输血(RBC)300 ml,术后患者自主呼吸得到恢复,逐渐清醒,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安全回到病房,术后随访并没有出现麻醉的相关并发症。 2 讨论 因为小儿在解剖、生理、药理等方面都会和成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小儿进行麻醉的方法以及麻醉的管理都和成人的有很大差异。如小儿麻醉的术前用药方面,对小儿来说,对其麻醉时通过肌肉注射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会在注射过程中造成疼痛,往往容易造成对小儿的不良刺激,因此,当前在小儿麻醉中都用的是口服法给药,常见的做法是服用阿托品和氯胺酮,药物起效时间为10~15min,此时幼儿能够保持镇静,逐渐加大氯胺酮的口服量能够获得更良好的镇静效果,不过可能给给患儿带来一些不良的反应,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选择咪达唑仑再混合适量的糖水或含糖饮料,改善口感的同时还不至于影响手术之后的苏醒时间。又如麻醉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心理的问题。业内对小儿患者的麻醉手术,尤其需要关注小儿患者的心理变化,很多护士和麻醉师没能考虑到小儿患者的心理变化,导致小儿患者在住院和接受治疗的期间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部分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人在出院后发生行为紊乱。年龄是影响小儿心理因素的关键之一,大多处于6个月以前的婴儿不会因为暂时离开父母而出现过于明显的烦恼心理,这个阶段就是接受手术的最佳时间,不过应尽量缩短和患者分离的时长,处于6个月~4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往往会比较依恋父母,在住院期间通常都会产生离开父母的焦虑感以及其他情感问题,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在住院之后在行为上会存在退化现象,处于少年期的

小儿四肢骨折护理

小儿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护理要点 摘要探讨小儿四肢骨折发生肿胀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2008年12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发生肢体肿胀患儿150例子。结果经过合理的护理能够有效的促进患儿骨折愈合及四肢肿胀的消退。结论合理的护理对于促进患儿的骨折愈合及肿胀消退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四肢骨折肢体肿胀护理要点 小儿骨骼根据其生理特点在组织解剖、损伤及愈合特点等方面与成人存在明显差异,其骨折主要发生在肱骨髁上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胫腓骨干骨折为多见[1]。通过合理的护理,对于多数患儿骨折后发生明显肢体肿胀情况,起到积极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收集2008年12月~2013年9月,我科共收治小儿四肢骨折患者150例,其中男86例,女64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肱骨髁上骨折46例,尺桡骨干骨折35例,胫腓骨干骨折37例,锁骨骨折12例,其他部位骨折及四肢多发骨折共20例。住院7~32天,患儿痊愈或好转出院,均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2 护理与观察体会 2.1 健康宣教及指导 患儿入院后对其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及指导,如向其详细讲解骨折后肢体肿胀发生的原因及不良后果。不仅能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而且对于降低四肢骨折后并发症的出现起到积极的作用。骨折后

患儿多表现为悲痛、紧张及家属焦虑等情况,良好的沟通,会使患儿顺利接受治疗,疼痛明显减轻[2]。所以对于患儿除了做常规护理以外,在健康宣教及指导方面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患儿心理上给予更多关心,稳定患儿情绪。争取患儿及家属的配合。 2.2 冰敷治疗 冰敷可以有效的促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及肿胀。对于受伤在24小时以内的患儿及术后患儿,均应对肢体进行冰敷治疗。冰敷可以将患儿肢体肿胀及疼痛减至最低限度。冰敷时要注意防止局部冻伤,定时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3]。 2.3 接骨丹治疗 对于采取保守治疗的患儿,我科在维持有效外固定的同时,给予接骨丹外敷治疗。接骨丹选用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作用。将其涂擦患处,能够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促进肿胀消退及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根据患儿皮肤较成年人细嫩,对于外敷药物的耐受能力可能较成年人稍差,因此,护士应该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经常巡视。使其在有效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2.4 术后护理及营养指导 对于手术后患儿,应注意观察其伤口的渗血情况,同时注意观察患儿肢体末端的感觉、血运及活动情况。在术后的患儿由于蛋白质分解亢进,较易出现负氮平衡情况。因此,应当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高热量饮食,促进患儿伤口康复[4]。 2.5 指导功能锻炼

股骨干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股骨干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一、定义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6%多见于青壮年。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疼痛、肿胀和畸形较明显,活动障碍,远端肢体异常扭曲,出现反常活动、骨擦音。 2、股骨干骨折可因出血量大出现休克症状和体征。 三、护理诊断 1、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牵引或石膏固定有关; 2、焦点/恐惧:与担忧骨折后肢体功能恢复程度有关; 3、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与牵引锤脱落、扩张板阻挡有关; 4、便秘: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造成的肠道功能失调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躯体活动受限有关;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长期卧床,缺乏锻炼有关;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尿量、患肢的肿胀程度。 (2)开放性损伤者,观察伤口包扎止血效果。 (3)创伤早期注意颅脑、内脏损伤及休克的发生,并详细记录,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出相应处理。 (4)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脂肪栓塞等。 2、术后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观察伤口局部渗血以及负压引流管情况。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前护理。 (2)牵引的护理:同牵引护理常规。 2、术后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后护理。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伤口局部渗血以及负压引流管情况,如有异 常及时通知医生并作相应处理。 (3)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及家属配合保持 正确体位。将薄枕垫于患者腘窝及小腿处,以促进淋巴及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等患肢不宜抬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切勿按摩,肿胀可用皮尺测量并与健肢对比,做好记录。上1/3骨折应屈髋40-50。,外展约20。,适当屈曲膝关节;中1/3骨折屈髋屈膝约20。,并按成角情况调整外展角度;下1/3骨折时,膝部屈曲约60-80。,以便腓肠肌松弛,纠正远侧骨端向后移位。 (4)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药物疗效,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5)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主要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 等,并做好相应处理。 (6)加强功能锻炼,术后当天即可做肌肉的静力收缩或舒张,每天2-3 次, 每次15-30分钟,术后2-3天锻炼膝关节屈曲80°,踝关节伸曲活动;术后第二天即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消除紧张、绝望心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3、出院指导 (1)同骨科出院指导。

小儿骨折的护理特点.

小儿骨折的护理特点 小儿由于天性活泼好动,却又缺乏生活经验,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故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伤害,如跌伤、高空坠落、车祸等,常常可发生骨折。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最活跃的阶段,其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从组织解剖、力学性能、损伤及愈合特点均与成年人有明显的区别,护理人员应熟悉上述特点,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才能在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对策,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护理质量。 1 儿童骨骼特点 1.1 生长特点儿童骨骼在相对生长活跃的基础上,大约有两个快速生长期,一个是自出生后至3岁之间;另一个在青春期(一般女孩在11~13岁,男孩在12~14岁),此外,儿童的个体差异也有很大的不同。 1.2 损伤修复特点①儿童骨骼有机质较多,年龄越小,有机质的比例越大,故幼儿骨骼的弹性和韧性较大,易变形,遇到暴力可能折而不断,发生裂纹或青枝骨折。②儿童的骨膜较成人为厚,一般创伤时不易破裂,通常在骨折的一侧仍保持相连,因此儿童骨折后一般移位较少,有助于稳定复位。③儿童骨骼常常在生长机构(包括骨能、能板、骨膜等结构)发生损伤,这是儿童时期所独有的骨骼损伤,也是儿童骨骼损伤中最重要的部位。④骨的生长塑形与患儿的年龄密切相关、年幼的儿童对骨折后不满意的对合复位有较强的代偿能力,甚至对不良的对线及短缩,成角畸形等都能自行矫正。⑤骨的生长修复能力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骨骼发育越不成熟,其代谢生长的功能就越活跃,一旦损伤修复的潜能就越大,儿童受伤1周后往往形成纤维愈合。 2 护理特点 2.1 对外固定要求高由于儿童骨折损伤修复的特点,对儿童骨折除关节内及骨髓骨折外,大多可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复位后予以外固定,时间约3~4周,因儿童生性好动,对患肢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容易损坏外固定而导致固定失败发生骨折端再移位,故用于儿童骨折的外固定物必须十分牢固。石膏固定是目前使用较多且有效的外固定方法之一,使用石膏固定时,一定要注意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此外,还应注意防止皮肤擦伤,压疮等发生。在日常护理中注意随时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外固定物的位置,特别是患肢肢端的血运情况: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肿胀消退后,外固定松动时应及时重新固定,必要时提示主管医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清况。 2.2 疼痛的护理措施疼痛常由骨骼损伤、软组织肿胀,外固定物过紧,开放性骨折时感染等引起,四肢严重的疼痛,还应考虑为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 在婴幼儿医护人员要完全了解疼痛感受几乎是不可能,但婴幼儿的哭闹为疼痛的最显着的信号,应仔细观察、分析,从中做出判断;学龄前儿童,可从他们的精神、食欲及面部表情进行分析判别;对于年长儿,已能明确地描述疼痛的性质、程度,可教会他们一些自我止痛方法,如放松、分散注意力等。对损伤引起的正常反应性疼痛,要耐心倾听患儿对于疼痛的描述,进行一些安抚,必要时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冷疗、热疗等对症治疗。观察应详细,检查患肢肿胀,皮肤温度,肢端血液循环,肢体远端活动情况,牵引或外固定效果及肢体摆放位置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主管医生解决处理。对一切能引起疼痛

外固定技术治疗小儿骨折中的护理观察

外固定技术治疗小儿骨折中的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16-11-23T09:58:22.24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作者:牛宏伟 [导读] 临床采取外固定技术对骨折进行治疗时,主要应用在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以及多发性骨折等骨折类型患者的治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九医院第198临床部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应用在外固定技术治疗小儿骨折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前往我院行外固定技术治疗的小儿骨折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前往我院行外固定技术治疗的小儿骨折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98%,对照组总满意率72%,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康复时间显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外固定技术治疗小儿骨折护理中,能促使患儿早日康复,并提高其满意度,值得推 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外固定技术;小儿骨折;效果 临床采取外固定技术对骨折进行治疗时,主要应用在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以及多发性骨折等骨折类型患者的治疗中[1]。一般来说,骨折患儿因为年龄较小,治疗时配合性较低,一旦护理工作不到位,较容易诱发压疮、肌肉萎缩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基于此,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临床效果的关键[2]。为了观察护理干预应用在外固定技术治疗小儿骨折中的护理效果,本文对前往我院行外固定技术治疗的100例小儿骨折患儿作出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骨折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7.14±0.26)岁;按骨折类型分:上肢骨折26例,下肢骨折24例。同时将我院同期收治的50例骨折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08±0.12)岁;按骨折类型分:上肢骨折27例,下肢骨折23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 予以观察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将外固定技术治疗的目的、操作方法及安全性等详细告知患儿及其家属,同时采取安抚性语言及动作积极与患儿沟通,帮助患儿克服焦虑、急躁及紧张等消极情绪,指导患儿认真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干预。此外,术前还应该完成有关辅助检查,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测,遵照医生嘱托预防性给予抗生素,同时将活动限制的重要性告知患儿,术前6h患儿需要禁止饮食[3]。(2)外固定护理。石膏托固定是当前临床常用外固定方法。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骨折石膏托外固定时,应将患儿的患肢抬高,从而预防患儿产生肿胀等现象。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肢末端血液循环、皮肤的体温计颜色进行详细的观察,若出现异常状况后,护理人员应该松解石膏。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儿的皮肤感觉以及指趾端活动状况进行详细观察,若产生感觉减退或者消失则表明患儿神经受到压迫,并出现缺血现象。为了预防尿液污染石膏或者将石膏弄湿,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患儿翻身,顺便预防压疮的出现。若患儿年龄小于3岁,并行双腿悬吊牵引时,受牵引力影响,患儿膝部血管会被压迫,情况严重时还会产生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对此,护理人员应按时检查患儿,若出现胶布脱落或松散时,应及时进行处理[4]。(3)术后护理干预。术后护理人员应让患儿去枕平卧6h,并且让患儿头偏向左侧或者右侧,同时将患儿的上身及患肢各抬高15。、25。。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指导患儿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纤维素及维生素C的食物;常规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对其患肢血运、温度、皮肤色泽、肿胀、动脉搏动及足趾活动等进行详细观察,对夹板固定布带松紧度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合理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然后采取抚摸、转移注意力等措施减轻患儿疼痛。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遵医嘱给患儿使用活血化疲类药物,嘱托患儿多晒太阳。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及记录两组患儿的康复时间及总满意度。其中总满意度主要应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两组患儿的临床数据资料处理分析均使用专业医学软件SPSS16.0以及excel软件进行,其中计数资料使用率方式来表示,并进行X2检验;计数资料含量应用()方式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康复时间对比 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儿的总满意率为98%,对照组患儿的总满意率为72%,将两组患儿的总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

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

---------------------------------------------------------------最新资料推荐------------------------------------------------------ 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 附件 1: 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一、定义: 股骨干骨折包括小转子下 2--4cm 之间的股骨骨折,患者以10 岁以下儿童多见。 二、诊断依据 1.多有明显外伤史。 2.伤后肢体剧烈疼痛,不能站立,小儿哭闹。 3.局部严重肿胀,压痛,功能障碍,大多数病员可有明显缩短、成角及旋转畸形,可扪及骨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下1/3骨折时,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4.X 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 三、症候分类(1)上1/3骨折: 骨折近端因髂腰肌和臀肌、外旋诸肌的牵拉而呈屈曲、外展、外旋移位,骨折远端则向上、向内、向后移位。 (2)中1/3骨折: 若断端有重叠,折端移位无一定规律,常因暴力作用方向而变化;若断端有接触时,仅折端有前屈外展倾向,远端因受内收肌的牵拉,其下端向内上方移位,故骨折折端多向外侧成角。 (3)下1/3骨折: 骨折近端多呈内收向前变位,远端因受腓肠肌的牵拉而后倾斜移 1 / 8

位,有压迫血管神经的危险。 四、入院指征凡需行皮牵引、骨牵引、手术治疗或需用外固定架固定者。 五、治疗常规儿童骨折,因其骨生长速度快,塑型能力强,与成人相比,复位要求稍低,一般主要防止成角和旋转。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①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配合持续牵引; ②持续牵引复位加夹板外固定;③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 (一)整复方法适用于横断、斜行骨折,碎片不多者。 1、上1/3骨折将患肢外展,略加外旋,然后由助手握近端向后方挤按,术者握远端由后向前提 2、中1/3骨折将患肢外展,同时用手自断端外侧向内推挤,再以双手在断端前后、内外夹挤。 3、下1/3骨折有两种方法: (1)在维持牵引下,膝关节徐徐屈曲,并以两手置于腘窝内作支点,将骨折远端由后向前向近端推挤(2)患者仰卧位,将患肢平放,膝屈曲位牵引。 一助手用布带固定股骨近端,另一助手握小腿上端向远端牵引,第三助手握髁部向上牵引;同时用力牵引下,术者从腘窝处向前挤压骨折远端向前,使之复位。 持续牵引复位。 1.悬吊皮肤牵引 2周岁以下儿童,可用此法,先用胶布两条,宽度以不超过大腿周长一半为宜,贴在两下肢内外侧,长度要超过骨折处3-5cm,或到大腿根部。

小儿股骨干骨折小夹板固定的中医护理

小儿股骨干骨折小夹板固定的中医护理 发表时间:2016-02-18T15:57:42.3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作者:李英民 [导读] 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辽宁沈阳小儿股骨干骨折是当前骨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1],其病症特点主要是大腿肿胀、畸形。李英民 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辽宁沈阳 110044 摘要:目的:小儿股骨干骨折小夹板固定的中医护理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36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和术后康复时间结果。结果:护理组术后康复时间为(15.02±4.01)天,对照组术后康复时间为(23.14±5.02)天,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后,可以提升护理疗效,进一步做好预后管理工作,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小儿股骨干骨折;小夹板固定;中医护理;效果;评价 小儿股骨干骨折是当前骨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1],其病症特点主要是大腿肿胀、畸形、功能活动障碍等,因此在具体病情确诊后开展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小夹板联合固定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方式开展治疗过程,这也是中药中用于治疗患者骨干骨折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小儿患者年龄较小,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较低,因此对于疗效提升带来非常不良的影响,针对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下面本文就针对治疗过程中中医护理干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护理疗效进行对比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4月~2015年0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每组各18例。男22例,女14例。护理组,年龄2.8岁到11.2岁之间,平均年龄(5.22±0.45)岁。对照组,年龄2.8岁到11.2岁之间,平均年龄(5.23±0.47)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入院麻醉过后开展手术治疗过程,进一步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骨折位置等实施不同的体位牵引治疗。在牵引过程中需要保证牵引重量的一次给足[2],对患者定期拍片观察,对其骨折复位情况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进一步调整好牵引力,等到患者的骨痂形成后,进行固定复位处理,大约固定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之间,术后观察患者的骨折康复情况,做好相应的后期预防管理工作。 护理组采用中医护理方式,第一,牵引前护理[3]。在牵引之前,采用肥皂水对患者的皮肤位置进行清洗,清洗过后采用清水冲洗,之后在患处涂抹滑石粉,对其皮肤进行有效保护,对于一些出现皮肤外伤情况的患者,需要对其皮肤进行换药处理,等到患者的伤口完全愈合后可以有效的避开伤口实施皮肤牵引操作,在牵引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可承受情况控制好牵引重量,牵引力度以达到患者可以离开牵引床面为最佳牵引重量。 第二,牵引过程中护理。在牵引操作过程中,每天需要对患者的包扎情况进行检查,观察包扎的绷带以及黏贴的胶布是否出现了脱落情况,同时对于患者治疗后是否出现了一些过敏反应加以有效观察,一旦患者出现一些不良的局部反应症状,比如红肿、发痒等症状后,需要立即对其进行胶布去除,在红肿、发痒邓伟值涂抹炉甘石[4],之后涂抹抗菌性软膏等药物,进行有效的消毒抗炎处理。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因为牵引不当造成患者牵引发生位移时,需要对其位置进行调整,保证牵引的安全、高效。同时每天需要对患肢的长度测量,确保患肢的正常恢复。当患肢处出现肿胀、皮肤发冷等情况后,需要立即将牵引绷带放松,同时通知临床医师及时开展医护管理工作,提升护理疗效。 第三,疼痛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疼痛,小儿患者承受疼痛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对于患者的肢体温度、肢体远端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加以改善和纠正,对于出现损伤引起的疼痛反应需要遵照医嘱做好相应的药物治疗和管理工作,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保证动作轻柔,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3疗效评价依据[5] 痊愈:骨痂生长良好,疼痛消失,患者可以直接行走;有效:骨痂生长较好,疼痛缓解,患者可以借助外物的条件下直接行走;无效:骨痂生长不好,疼痛严重,患者在借助外物的条件下仍然不可以直接行走。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护理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组别例数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护理组 18 9(50.00) 8(44.44) 1(5.56) 17(94.44) 对照组 18 5(27.78) 8(44.44) 5(27.78) 13(72.22)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结果对比 护理组术后康复时间为(15.02±4.01)天,对照组术后康复时间为(23.14±5.02)天,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对小儿股骨干骨折开展医护治疗和护理工作时,实施中医牵引护理操作,可以有效提升骨折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康复情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治疗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2-12-25T16:38:39.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詹仁开 [导读] 2003-2011年,共收治4岁以内小儿股骨干完全性骨折60例,均采用垂直悬吊皮牵引、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效果满意。詹仁开(婺源县大鄣山卫生院江西婺源 333200) 【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134-01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科手法儿童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children ZHAN Ren-kai,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township central hospitals of Dazhangshan ,Wuyuan 333200,Jiangxi,China 【Key words】Femoral fractures Orthopedic manipulation Child 2003-2011年,共收治4岁以内小儿股骨干完全性骨折60例,均采用垂直悬吊皮牵引、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个月~4岁。左侧26例,右侧33例,双侧1例。6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类型:斜形28例,横形10例,螺旋形20例,粉碎形2例。部位:上段19例,中段20例,下段21例。致伤原因:坠落伤35例子,车祸伤20例,其他伤5例。就诊时间2h~2d。 2 治疗方法 备2个长方形扩张版(6cm× 6cm),中央钻孔1个孔,栓1根吊绳,扩张板贴长宽胶布后贴在双下肢内外侧,扩展板距离足底约2~3cm,胶布头应超出骨折端2~3cm,外层用绷带缠好,然后将双下肢的吊绳悬挂在牵引床上,吊上重托,重量为体重的1/7~1/8,健侧重量应稍轻于患侧。通过滑车系统,使臀部悬离床面,恰好可放置便盆。依靠体重作对抗牵引,若臀部触及床面,应及时调节至臀部离开床面,为防止骨折向外成脚,可使患儿面向健侧躺卧。牵引3~4d,借助X线拍片,做手法整复,矫正畸形,行夹板外固定。1~2d后复查X线片,再次手法矫正残余畸形。3~4周后,解除牵引,继续用夹板固定2~3周。 3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1):优,双下肢等长,无畸形,各关节功能正常,X线检查达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良,各髋、膝等关节功能正常,双下肢功能正常,无明显畸形,患肢短缩<1.0cm范围内,X线摄片骨折端近似解剖复位;可,患肢短缩在2.0cm内,髋、膝关节屈伸障碍在5°~15°范围内,X线摄片骨折端近功能复位标准;差,患肢短缩超过2.0cm,髋、膝关节屈伸障碍在15°以上,骨折端成角在15°以上,患儿有跛行,X线检查复位达不到功能复位标准。结果:本组60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2年,均达到骨性愈合。按上述标准评价:优35例,良22例,可3例,差0例。 4 讨论 小儿股骨干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凡4岁以内的小儿股骨干骨折,均可施行悬吊皮牵引(又称Bryant牵引)治疗,此法简单易行,可将牵引床抬回家设立家庭病床。悬吊皮牵引,双下肢抬高,局部消肿加快。小儿新陈代谢旺盛,骨折愈合快,1周内是骨折牵引复位的最好时机。牵引期间注意经常测量肢体长度,避免过牵或没牵开。在牵引3~4d内及时整复,如时间过长,骨折端有纤维连接,不易整复,如有成交畸形需及时矫正。另外,用此法时应经常检查双足的血运和感觉有无异常,以防止发生并发症。 对儿童的股骨干骨折,要求对线良好,但对对位要求不高,1~2cm的重叠反而可克服因骨折完全对合所发生的伤肢过长的缺点,因为骨折将促进伤侧骨骺充血而刺激生长,使伤肢反而见长,所以1~2cm的短缩,5°~10°的成角畸形或10°以内的旋转畸形,在愈合过程中能自行矫正,骨折愈合后一般不致发生功能障碍。所以4岁以内的股骨干骨折多采用此法,超过4岁的儿童一般不宜采用悬吊牵引法,因血液供应不能达到足趾而引起缺血性肌挛缩,甚至缺血性坏死。 参考文献 [1]刘宝恒,黎苑,赵胡瑞,等.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43例.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2):155.

股骨骨折的护理

股骨骨折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观察患者有无脉搏增快、皮肤湿冷、血液下降等血容量性休克表现。 2、神志、面容、生命体征及局部情况。 3、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4、皮肤完整性。 5、有无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二、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骨科手术前准备。 (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6)术前牵引 5-7 日,目的是制动、止痛,以使局部的肌肉放松,防止加重血管损伤,为手术作准备。 2、术后护理: (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感觉、运动、肌力、温度、末梢血液

循环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疼痛时给予镇痛剂。 (5)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定时局部减压,预防压疮发生。 (6)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为原则。指导行股四头肌等长收足趾的活动及髌骨被动活动。 (7)患肢制动,保持呈外展中立位,穿防旋鞋固定,脚尖朝上,并将患肢抬高,以利减轻肿胀。 (8)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量,每日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 (9)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渗血多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0)患肢抬高,保持外展中立位,两腿之间夹一软枕,为保持肢体的位置可行皮牵引或穿“丁”字鞋。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加强患肢康复训练,指导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脚趾屈曲与背伸运动等。保持治疗时在 X 片摄片证实有牢固的骨折愈合后才能取消牵引,进行较大范围的运动。有条件时也可在牵引 8-10 周后改用外固定保护,早期不负重活动,以后逐渐增加负重。 2、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 1、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患肢制动,穿防旋鞋固定,保持患肢为外展中立位。

儿童股骨干骨折

儿童股骨干骨折 儿童股骨干骨折相对愈合快,既往多采用保守方法治疗。近年来随着对骨折愈合机制认识的深入和固定技术的进步,渐倾向于手术治疗。 流行病学 相关疾病1 动脉瘤样骨囊肿、单腔性骨囊肿、非骨化性纤维瘤和、嗜伊红肉芽肿、脑瘫、脊髓脊膜膨出症、斜行骨折、骨囊肿、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脑瘫后骨质疏松、脊柱裂、股骨周围肌肉软组织损伤、股骨粗隆间骨折、成角畸形、旋转畸形、过度生长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1 损伤机制与年龄有关,婴儿可能从床上跌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往往发生交通伤或运动伤。高能量多发伤常见于青少年。婴幼儿股骨干骨折,应除外虐待骨折的可能。直接暴力通常造成横行骨折,可伴有蝶形骨块;而成角及扭转暴力可造成螺旋形或斜行骨折。 轻度损伤即致骨折或反复骨折者,应怀疑是否为病理性骨折。因脑瘫、脊髓脊膜膨出症及其他神经肌肉疾病所致广泛的骨质疏松也易发生骨折。仔细阅片,观察有无导致病理骨折的局部病变。最常见的良性病变包括动脉瘤样骨囊肿,单腔性骨囊肿,非骨化性纤维瘤和嗜伊红肉芽肿。恶性病变少见。 儿童股骨干应力骨折罕见,多为运动员诉大腿区长期疼痛,一般无创伤病史,多次诊治无确切诊断。应及时诊治以免骨折变为完全性。国外学者研究显示伴多发伤的儿童股骨干骨折与成人不同。儿童多发性损伤伴股骨干骨折者罕见肺部并发症,骨折固定时间对肺部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影响不大。 病理1 怀孕4周时股骨发育为致密的间质组织,8周时开始软骨化骨。股骨干的发育最早为软骨内化骨,外周骨化而中心血管化因而形成髓腔。最初18个月内形成的骨骼为编织骨,以后逐渐成为成人的板层状骨。股骨头骨化中心在生后4~5个月时出现,大转子骨化中心4岁时出现,小转子骨化中心约在10岁时出现。股骨干的血运来自骨内膜和骨外膜的血管。骨内膜血管来自由后内方进入股骨的两条滋养动脉。骨外膜毛细血管供应皮质的外侧25%~30%,多集中于肌肉附着处。此两套血供与干骺端血供彼此相连,供应丰富血液,有利于骨折愈合。临床类型和分类1 同大多数骨干骨折一样,依据X线片显示的骨折位置(近1/3、中1/3、远1/3),形状(横行、斜行、螺旋形),成角,粉碎程度,移位和短缩程度进行分类。病理性骨折分类,如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