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对称:

第一课时感知对称现象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的内容。学习目标:

了解“对称”的含义,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对称图形和镜面对称现象。难点:能找出并判断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教具准备:

附叶中的蝴蝶、蜻蜓图;小镜子。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师:今天是我们新学期的第一节课。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电脑出示蝴蝶、蜻蜓、飞机等图片,或者把一些对称的图形贴在或画在黑板上。)

追问:同学们喜欢这些美丽的图片吗?生:喜欢。

师:今天,这些美丽的图片想把它们自身的秘密告诉大家,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揭晓这个秘密吧。

(板书课题:感知对称现象)

二、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对称”的含义,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请同学们再默看一遍,把学习目标记在心中。有信心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吗?生:有信心。三、自学指导。

师: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同学们齐读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页“做一做”以上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绿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

1、观察这些图片的形状,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2、你能把这些图片分成两边的形状一样吗?试着画一画。

(4分钟后,比一比哪位同学自学效果好。)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坐姿端正,看书最认真。四、先学:

1、看一看(自学探究)

学生看书认真,教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画画,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2、议一议(小组交流)

过渡语: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带着你的收获或疑问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师出示合作交流的内容、形式、时间。①对子交流(时间:2分钟)

自学指导问题1。

②四人小组交流(时间:2分钟)

自学指导问题2。

3、说一说(汇报展示)

(1)过渡语:请同学们用坐姿告诉老师你们已经完成交流内容。看到大家:认真地交流,积极的讨论,老师很高兴,下面让我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成果吧!

(2)师:同学们,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呢?生1:我发现蝴蝶左右两边的形状一样。生2:我发现蜻蜓两边的形状也一样。

生3:这六幅图片的共同特点就是两边的形状都一样。

(3)师:这些同学观察的很仔细,说的很好,其他组的同学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吗?生:一样。

师:同学们真棒呀!那么有请下一个展示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图片的两边一样的?可以指一指、画一画。

生:(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快速地画出一个葫芦图形。)用手指指出自己是如何把葫芦分成左右两边一样的,这条虚线应画的位置。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其他同学可以向他一样,把这些图形分成左右两边一样吗?生:能。

师:是呀!同学们,不仅仅是这六幅图片两边的形状一样,生活中的很多图形或物体有都这种特点,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检

测”环节,给具有这种特点的图形或物体起一个名字吧! 4、做一做(自学检测)

师:自学环节,同学们展示的很精彩,为了使我们得到进一步提升,下面请看检测题。

检测题:课本第1页的“做一做”、第2页的“说一说”。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蝴蝶、蜻蜓图片。)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指导错误的操作,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五、后教:

1、小组讨论。

学生独立解决检测题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1、拿出蝴蝶、蜻蜓图片,沿虚线折一折,你发现了

___________。 2、拿出准备的小镜子和蝴蝶图片,想一想镜子应该放在哪可以使镜子映照出另一半?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的现象? 2、展示提升。

①师:讨论完的小组请用你们的坐姿告诉老师。同学们,你们把蝴蝶、蜻蜓的图片,沿虚线折一折,发现了什么呢?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展示一下?

各个小组的学生都愿意展示。(此时师可以抽签决定展示小组。) 生1:(走上讲台)大家看我手中的蝴蝶、蜻蜓沿虚线对折以后,左边和右边完全重合在一起。

生2:我来补充,像蝴蝶、蜻蜓的图片沿虚线对折以后,左边和右边完全重合在一起。所以这两张图片的形状都是对称的。

生3:第1页上面的六幅图片沿我们画的虚线对折以后,左右两边也能完全重合,所以它们也是对称的。

师及时点评,总结并板书:图片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一个物体左右两边或者上下两部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这种现象叫做对称现象。

②师:根据对称现象,你能拿蝴蝶做实验,明确镜子放在什么位置,在镜子中会出现蝴蝶的另一半?

生:(走上讲台,把蝴蝶图片粘在黑板上,拿出镜子做实验。)将镜子放在蝴蝶头、胸、腹部所在的直线上,就会在镜子中出现蝴蝶的另一半。

师及时点评并小结:用镜子映照出蝴蝶的另一半,这种现象称为镜面对称,其实,大自然中有许多镜面对称现象,如:平静的湖水中,岸边的树和房子,水中的小船和天鹅,都在湖中投下了倒影,这些都属于镜面对称。

(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

③师:同学们今天学得真好呀!那么生活中都有哪些对称的现象呢?生1:教师里的门、黑板。生2:我们的课桌。生3:红领巾。

生4:有一些字也是对称的,比如:“木”字。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六、拓展提升:

1、找出下面对称的图片。

2、考考你,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

3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七、总结归纳: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感知了对称现象,也发现了这些美丽图形的秘密,现在让我们自由说说这个秘密吧!八、当堂训练:

师:同学们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的真棒,下面就让我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今天的作业吧!

()

()

()

()

()

2、课本第2页“练一练”写在书上。板书设计:感知对称现象

图片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一个物体左右两边或者上下两部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这种现象叫做对称现象。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

课本第3——4页的内容。学习目标:

1、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具准备:

教材附页中的飞机、心形;卡片纸;小剪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剪纸吗?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老师带来了自己剪的一些美丽的图形,同学们看看,老师所剪的这几个图形他们的形状都有什么特点呀?生:它的左右两边一样。

师:让我们来看看它的两边是不是真的一样。(将图形对折)看前面,能看到另一面吗?反过来这面呢?这两边。哪一边也不多哪一边也不少。这就说明这两边是完全重合的,我们就说这两边是对称的。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就叫它“轴对称图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轴对称图形吧。(板书: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师:请同学们再默看一遍,把学习目标记在心中。有信心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吗?生:有信心。

三、出示自学指导。

师: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同学们齐读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页“试一试”以上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绿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

1、把这两个图形分别沿虚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2、联系你的发现,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3分钟后,比一比哪位同学自学效果好。)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坐姿端正,看书最认真。四、先学:

1、看一看(自学探究)

学生看书认真,教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要保证学生看够3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2、议一议(小组交流)

过渡语: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带着你的收获或疑问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师出示合作交流的内容、形式、时间。①对子交流(时间:1分钟)

自学指导问题1。

②四人小组交流(时间:2分钟)

自学指导问题2。

3、说一说(汇报展示)

(1)过渡语:请同学们用坐姿告诉老师你们已经完成交流内容。看到大家:认真地交流,积极的讨论,老师很高兴,下面让我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成果吧!(师可以抽签决定展示小组。)(2)师:把这两个图形分别沿虚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呢?生1:我发现它们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篇二:(最新精编)2021年冀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全

册】

一、旋转与平移第1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四、作业:课本第4页的第4题。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过程。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

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在方格纸上移动图形(课本第5页的做一做):1、指导学生边操作、边交流。

先让学生把纸片放在方格纸的中间位置,再把纸片向右平移5个方格,然后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结果。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2、将纸片从A处向下平移到C,方法同上。重点了解学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确。

3、想一想:把纸片从A处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纸片平移了几个方格?让学生自己平移,再说一说平移的距离。二、试一试:

做课本第5页的试一试。

1、出示问题,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再交流。2、鼓励学生画出其他平移后的图形。三、练一练:

课本第6页的练一练。

第1题:师生一起边讨论,边填空。

第2题:鼓励学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线。

第3题:先共同判断,再涂色。让学生说一说另一个虚线图是向右平移几个方格后得到的。

第4题:鼓励学生自己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了几个格。教学随笔: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购书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并进行验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二、新授:

1、出示课本第8页的题。

(1)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

师提问:能买多少本《趣味数学》?

(3)

学生列出算式后尝试解答。

(5)师提出:150元能买多少本《科普读物》?三、议一议:怎样检验算得对不对呢?四、练一练:

第1题: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计算。教师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方法。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验算的情况。

第3题:在进行练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的教育。教学随笔:教学目标:

1、结合月饼装盒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二、新授:

1、出示课本10页的题。

(1)把258块月饼装盒,每7块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① 鼓励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试着算一算。③师:怎样验算计算的对不对?

让同桌讨论,试着验算,然后交流,使学生知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先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2)如果每8块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2、试一试:

如果把上面这些月饼送给敬老院的老人,每人5块,那么够分给多少位老人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在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余下的3块‖不够分给一位老人,所以只能分给51位老人。

三、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看懂图意再解答。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注意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四、作业:课本11页练一练第3题。

教学随笔:教学目标:

1、结合放气球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3、在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二、新授:

1、出示课本12页的题。

某地小朋友在六一儿童节举办―放飞我们的理想‖活动,一共有680个气球。一次放完这些气球,需要多少位小朋友?

(1)让学生试做。

(2)交流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在交流的过程中着重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百位上的6除以4够商1,所以,商的百位上写1。165

4)6604262420200

2、试一试: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判断的方法。三、练一练:

第1题:先解决书中小朋友的问题,再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验。

第3题:首先让学生了解体中的信息,再提问题。教学随笔:

【篇三: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位数乘三位数教案冀教版】

一位数乘三位数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经历了解信息、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自主尝试一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正确地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1.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估算积是几位数。

教学难点: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笔算的过程。

教材分析:

第1课时教材呈现了乐乐书店售书情境图给出了书店新到300本《保健小常识》,每本4元,及书店前三周每周的销售本数的统计表。让学生选择图表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进行计算。教材呈现了两个学生可能提出的第一周收入多少元等问题,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接着通过怎样计算三周一共收入多少元?

学生分析:学生有了乘法口诀和一位数乘两位数基础,学生计算时一般从个位算起,并知道哪一位上相乘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本堂课是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的。

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重点指导一位数乘三位数竖式的计算方法。一、谈话导入新授:

1.谈话交流:老师每天都骑自行车到学校。

2. 出示例图:

老师家————老道口————学校

老师:“我骑自行车到校,每分钟行248米,到老道口需4分钟,再到学校需要5分钟” 从老师的介绍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交流: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⑴老师家离学校有多少米?⑵老师家离老道口有多少米?

⑶老道口离学校有多少米?

根据学生的问答出示第⑴第⑵两个问题。 3.解决第⑴个问题

师:我们以前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三位数乘一位数该怎么算呢?这就是今天我所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

(2)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着列出竖式算算看,注意在写竖式时我们

一般要把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生独立尝试笔算,师巡视。

出示学生的笔算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你认为谁的计算结果正确,并说说你的理由。① 再计算一遍来检验② 估算的方法来检验

(3)让做错的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并集体找出错在哪。

(4)指名说说正确的计算方法的计算过程。

(5)师小结:如果哪一位上满了几十,一定要向前一位进几,算的时候不能忘了进位。刚开始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最好把这个进位写上去以免漏加,以后熟练了那么这个进位可以说在脑子时不写出来,但算的时候还是不能忘。

看看这里是几次进位?(一次进位)把横式补充完整并口答。 4.解决第⑵个问题。

(1)

生独立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要求:算好后和同桌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2)

指名交流师板书: 5. 归纳计算方法

师:三位数乘一位数你觉得可以怎么算?

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在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①哪一位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前一位要加上进上来的数;②数位要对齐。

二、试一试

1.考考你的眼力,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计算。

(1)

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要求:做完与同桌互相当当小师批改同桌的作业如有错误要给他指出错在哪。

(2)指名批改,并改正错误只要看最高位

(2)

动手验证:每两大组做一组题,用竖式计算出结果。指名交流结果师板书出各题的积。

小结:要想知道自己的估计的结果是否正确,动手算一算验证是最好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

学了这么多的新知识我们就要运用新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师创设情境:双休日很多同学到科技馆参观,门票每张6元,星期六卖出237张,星期天卖出158张,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尝试解答。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第七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重难点: 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 第2课,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升和毫升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板书课题)

1、实验,容量。 ⑴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 生:红色(蓝色) ⑵再出示两个杯子。(大小不同) 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⑶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2: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气) 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出示课件) 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⑴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用不同颜色区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⑵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的工具(认识量筒和量杯),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⑶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面所在的刻度。(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巩固练习。 第1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第2题,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 第3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 创 设 情 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 动作。(学生笑有部分 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 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 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 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心理发展规 律而言这样的游 戏情境设计最能 吸引他们的注意 力让他们积极投 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伸 二、 体 验 感 悟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 黑板的右边有镜框。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 右边有一只脚。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 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 “左”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把课桌上的数 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 照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 摆好。 用左右来描述教 室中的物体和学 生自已身上的各 个器官是学生乐 于参与的数学活 动交流时可不必 拘泥于坐姿鼓励 学生用各种方式 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自 操作活动让学生 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 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 谁矮? 二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三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排队。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 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 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 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 说一说。 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 老师高,学生矮 铅笔长,粉笔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谁 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 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 说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回答谁轻谁重。

【精选】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数学

四年级数学教案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 教学组织形式 4人小组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与体验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与应用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 设情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学生笑,有部 分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 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 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 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 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心理发展 规律而言,这样的 游戏情境设计,最 能吸引他们的注 意力,让他们积极 投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 体验感悟黑板的左边有课程表。 黑板的右边有值日表。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 脚,右边有一只脚。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有条不紊的摆放书桌上 的用品。 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 教室,你发现了什么?请你 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左” 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人把课桌上的 铅笔盒、课本、练习本按照 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摆 好。 用左右来描述 教室中的物体和 学生自已身上的 各个器官,是学生 乐于参与的数学 活动,交流时可不 必拘泥于坐姿,鼓 励学生用各种方 式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 自操作活动,让学 生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系。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课本第2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位置左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3~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 教学组织形式 4人小组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 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 3.指名生上台操作。 想想做做2 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 3.指各两小组回答:你们是怎样做的? 想想做做3 1.指名读题。 2.指名口答。 想想做做4 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 认识毫升(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能正确的认识容量的含义和升这个容量单位,同时,通过生活实际,一部分学生已知道毫升这个单位,但对毫升具体含义以及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不是很了解。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认识毫升(1课时) 除法教学设计 乘除混合教学设计 认识线教学设计(一) 认识线教学设计(二) 认识线教学设计(三) 认识角教学设计(一) 认识角教学设计(二) 认识角教学设计(三)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 教学组织形式 4人小组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 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 3.指名生上台操作。 想想做做2 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 比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 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 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 3

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 3 课时第一课时: 同样多、多些、少些教学内容: 教材第 45 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椅子和花片学习方式: 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教学过程: 环节情境创设教师活动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 5 把椅子)(一)认识多少 1、提问: 发生了什么事情? 2、提问: 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活动 6 个小朋友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1课时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 学习目标: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根据具体事物和图片判断观察角度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出示“盲人摸象”情境图 师: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生:…… 师:四个盲人摸得是同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对摸到的部分感受不一样呢? 师:老师这有一个盒子,请3名同学站在不同方位上观察物品,并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总结出: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出示四个同伴观察木头大象的情景图 师:丫丫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丫丫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请4名学生在不同的方位上观察这个带把的水杯,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水杯的样子。 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三、巩固练习出示拍照图 师:说一说小猴、小兔分别在什么位置给小房子拍照,并说一说它们能拍到房子的什么部分。 师:(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判断两幅照片分别是谁照的,并说出理由。 练一练2题 师:汽车侧面的侧面指的是哪? 师:物体的左面和右面观察统称为侧面观察。 作业设计:练一练1、3 板书设计: 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 精品教案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1.在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间关系的过程。 2.了解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知道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角相等,知道正方形、长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图形关系 的奥秘。 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了解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难点:正方形、长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框架课时安排7课时第4 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四边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平行四边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中第38页的四幅图(伸缩门、衣帽架、升降机、扩缩尺),找出这些物体中的平行四边形。用笔描出一个。 2、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3、师: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容易变形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做好后你拉一拉四边形的木框,发现了什么? 4、师:我们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平行四定性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应用,请同学们再想一想,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二)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都有一些特征,那么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观察并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谁愿意把你的测量结果与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师:根据每组对边间的距离相等,想一想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师:平行四边形的角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看你有什么发现?生:长方形、正方形。 学生描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这些物体容易变形。 学生举例。 生1:我测量的结果是上下两边间距离都是2厘米,左右两边间的距离都是3.2厘米。我发现每组对边间的距离都相等。 生2:我测量的结果也是每组对边间的距离都相等。生:因为我们学过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平行四边形每组对边间的距离相等,就说明对边是平行的。 生: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比较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 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一年级数学上册 分类教案 冀教版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 能力教学点: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德育教学点: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好处。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课件.各小组操作用的图片(P*例分一分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分类,揭示分类的含义 1.大家喜欢逛超市吗?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超市看看,在去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在看的时候要认真的观察,看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些什么?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超市部分商品专柜图) 2.提出问题:大家看到的东西真多啊!那么这些商品在摆放上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呀? 生,我看到超市把吃的都放在一起了。 我看到超市把玩具都放到了一起。 我看到超市把衣服都放在一起了…… 3.揭示课题:摆放得很有规律,吃的放在一起,用的放在一起了。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像超市中这样摆放东西,还有在生活中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数学王国里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4.聪明的小朋友想一想,超市里这样分类地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呢? (整齐.干净.漂亮.方便) 说得很对,同学们想得真全面,分类地摆放东西实际上就是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二)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1.谈话 同学们,老师昨天也去超市了,而且还给你们买来了许多礼物呢!每个小组一袋礼物,老师送的礼物是什么?小组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有哪些礼物。 3.小组活动,进行分类 4.指名汇报,学生自评,师适时点拨,这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吃的放在一起,穿的放在一起,学习用品放在一起。 5.整理学具。 (三)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这样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方便,那么,你们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什么是分类摆放的吗?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评价,孩子们是生活的有心人。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1.谈话 分类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看到过爸爸妈妈收拾房间吗?请看这个小朋友的房间,(课件出示课本65页练一练第2题。) 大头蛙说太乱了,你们有什么感觉?

四年级数学上册 升和毫升教案 冀教版

升和毫升 教学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 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 3.指名生上台操作。 想想做做2 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 3.指各两小组回答:你们是怎样做的? 想想做做3 1.指名读题。 2.指名口答。 想想做做4 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1数数和估计数量》教案

(一)数数和估计数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7页,数数和估计数量。 教学目标 1.经历由数实物的个数到口头数数的过程,感受100的数量是多少。能够正确数练的数100以内的数。 2.经历估计数量多少和用不同方法数的过程。 3.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活儿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能够正确数练的数100以内的数,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扣子、花生 学生准备:扣子、花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数扣子 师:孩子们,您的衣服上都有扣子吗? 生:有 师:服装厂的师傅要把扣子分给每个工人钉衣服,每天每人钉1袋,大约100个,应该怎么分?同学们帮师傅分一分好吗?同组同学议论议论。哪组想出了比较好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探索新知 小组汇报:1、先抓一把扣子,数数看有多少个,如有50个,那么两把大约就是100个。每个工人分给两把。2、还可以数出100个扣子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重量,分给工人们。师:同学们想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数扣子。板书“数一数”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帮师傅分扣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数扣子(或花生)按照同学们说的,我们先帮师傅数一数扣子。好吗?比一比谁数的又快又好! 生:陆续完成此项任务?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数的特别快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呢? 生:老师我是2个2个数的 我是5个5个数的 我是10个10个数的 师:同学们真棒!找到了数数的简便方法,那么现在你可以选择一种喜欢的简便方法,

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三单元 辨认方向

辨认方向 第一讲:生活中的方向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3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东、西、南、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1.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并理解方位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难点:根据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向的技能,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具准备 指南针、指示牌、课件、有关在野外找方向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拍手游戏,导入新课。 师:让学生跟自己一起拍手,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生:跟老师一起拍手。 师:刚才我们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 生:上、下、左、右、前、后。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方向的词? 生:东、南、西、北。 师:除了这四个方向还有其他方向吗? 生: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师: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几个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八个方向。 二、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学生在操场上辨认四个方向。 师:你能找出东南西北中的哪一个方向?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生:这边是东边,因为早晨太阳从这边升起。 师:好,请你把这块指示牌放在操场的东边。 师:他找得对吗?老师可以借助一个工具准确地测出东在哪里,你们知道是什么工具吗? 生:指南针。 师:请你(刚才找到该方向的学生)过来.,看一看,东在哪边?操场的东边有什么? 生:操场东边有3号教学楼和后门。 师:你们知道了这个方向,还能知道哪个方向?想不想试一试?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其余三个方向,找到的就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拿指示牌去放,看一看你们最先能找到哪一个方向?开始。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找出其余的三个方向,观察各个方向有什么景物,放好指示牌。 师:你们说说是怎么找到这个方向的。 生:中午,太阳在南边。 生:老师,我还知道太阳从西边落下。(学生说出他们找到的方向以及他们自己的方法)师:那到底同学们找到的方向对不对,准不准呢?老师现在拿指南针来测一测,请几个同学上来看一看。红色指针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这边就是北。这边就是南,这边就是西。请大声地告诉大家这边是……你们的指示牌放对了吗?谁能去调整一下? 2.找方向。 师:现在我们站在操场的中间,用手指一指东南西北,你有什么感受?谁能来发口令,带领大家一起找方向吗? 生发口令:东、南、西、北,再来一次,东、南、西、北。 师:同学们表现不错,请你伸出两只手,同时指两个方向行 吗?东和西,南和北。 师:看看指示牌,检查一下,你指对了没有? 师:现在我们一起面向西,如果知道了西,怎样辨认其他三个方向呢? 生:后边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师:现在我们一起面向北方,如果知道了北方,怎样辨认其他三个方向呢?自己试一试。(生自己试着做) 师:谁来说说,你刚才是怎么玩的?生:我面对北方,后面是南方,左边是西方,右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