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及经验

浅谈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及经验
浅谈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及经验

浅谈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及经验

一百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这就是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1911年发动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距今已100周年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谱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新篇章。

武昌首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辛亥革命的滚滚洪流。在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腐朽昏庸统治,结束了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树立起了中华民族复兴历程上的一座伟大里程碑。辛亥革命以后,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

是成功的。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最后,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百年纪念,是为了百年的超越。重拾那段历史,是为了牢记漫长

而艰辛的探索,更是为了继往开来、开拓前进。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也同时要求着我们这代大学生的奋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面对着当今的风雨变幻的世界局势,我们必须跟紧时代的潮流,不断积极进取,发扬辛亥革命的优良的传统,为祖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股炽烈爱国精神日益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今天,我们要完成祖的统一大业,仍然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

最新辛亥革命历史局限

【材料素材】 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所以不可避免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首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就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 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败了。 其次,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孙中山不仅没有辨明对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的伪装,反而在《告各友邦书》中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资产阶级的如此妥协,革命实难继续下去。 第三、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第四,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从而失去动员农民群众的作用,既然革命党失掉农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转到新军和会党。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是显得十分弱小,毛泽东曾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第五,革命党人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同盟会发动新军和会党举行起义,这两者毕竟不是革命党人自己建立的武装,况且新军、会党成员复杂,他们中大多数人接受立宪派和旧官僚,因此,在旧势力煽动下往往会变成破坏革命的力量,革命党人缺乏有力的武装队伍,很难应付反动势力的反扑。 最后,中国同盟会也没有建立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因而在组织上是不巩固的,同盟会内部复杂,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所以始终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遗产 古老的中国在1911年10月10日的这一天,在武昌打响的第一枪标志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于是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清王朝开始走向灭亡并且使中国历史开始了一段新的历程。 虽然至今离辛亥革命已经有100多年了,但是它的历史遗产并没有被时间所埋没。它的历史遗产给我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传承和弘扬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精神。 首先在文化上。辛亥革命提出的“民主、自由”观念深入人心,它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自辛亥革命到现在,人们的不断革命,不怕牺牲,为的不就是中国的未来能够拥有自由和民族吗?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自由民主的机会,也应该崇倡这份来之不易的权利。在教育上,辛亥革命领导人提出宣布改革文化教育制度,否定忠君尊孔教育,废止小学读经,禁用清政府学部颁布的各种落后文化的教科书,学习的科目也多样化,人性化使民主自由观念更好的传播,从而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现在的教育制度与封建社会时的教育制度,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古代要求学习单一的“封建社会正统文化”到现在提倡学习各种对社会对个人有所发展和进步文化,再到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将来未建设社会主义近代化而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在辛亥革命所提倡的树立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是没有贵贱之分,例如:取消掉了下级官吏见上级官吏不再行跪拜之礼;男子以“先

生”、“君”的互称取代“老爷”等称呼;子女也不再提倡裹脚了,它告诉了世人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并且主张“女权解放”,呼吁妇女解放,当时著名的报刊《民立报》还自女界的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强调了女性的作用性不弱于男性。这标志着中国女性被剥夺人权达数千年之久的历史宣告结束。而在男女之间的爱情上,提倡男女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建立夫妻关系平等,一夫一妻制的现代婚姻,有利于家庭美满团结。辛亥革命中提出的中华民族概念和民族主张,民族团结和平等的观念,强调了在多民族国家的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科技上,辛亥革命用事实告诉了世人,科技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十分重要,一个国家,不注重发展科技就会落后于别的国家,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变的历史规律。对于个人,掌握科技业会让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更好的发展,例如:在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的领导重视科技的发展,建设工厂,运用外国机器提高生产力,对于国家来讲让此时的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有了大大的提高,对于商人来讲,使生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而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知识,用知识来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上一个有用的人。 辛亥革命的精神又是我们的另一个巨大的精神财富。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人们的第一次思想解放,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它用事实告诉了人们,只要是不合理的,即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也可以被打破,只要是腐朽的东西都可以被怀疑,被抛弃的。提倡人们与封建腐败作斗争不怕牺牲,敢于去斗争,

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启示

辛亥革命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府,使民主共和的念头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 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种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主客观方面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原因方面去认识。从主客观来看,一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从具体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 第一,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第二,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第三,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

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第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第二,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第三,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第四,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给我们的启示

辛亥革命给我们的启示 近一个世纪之前,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如同站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界口。 摧枯拉朽的革命,掀翻了统治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然而,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唤醒,封建痼疾却未能去除;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已经建立,“良政治之建设”却远非坦途。辛亥革命先驱怀“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之精神,树“振兴中华、迎头赶上”之雄心,面对袁氏窃国、军阀割据,干戈扰攘、民生凋敝,却只能感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务须努力”。 辛亥革命以其伟大的成功与沉痛的失败昭示世人,如果不能提出一个明确的、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最大程度地团结各阶层全民族的力量,不能建立起支撑现代化国家理想的制度框架,便无法救黎民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彻底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实现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有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一个正确的领导路线,一个推进发展的制度保障。 1.探寻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 当鸦片战争打破“天朝上国”的自大迷梦,推动国家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便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执着梦想。历经一代代人矢志不移的求索,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们为这条道路进行了富有开创性的宝贵探索,为民族复兴最终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积累了经验教训。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御侮强国之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师法俄日”的戊戌变法,在辛亥革命前数十年间,各种希望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尝试均告失败。率先发出“振兴中华”呐喊的辛亥革命先驱,以英勇的奋斗与壮烈的牺牲,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民主共和的理念,但却并未能够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和外国列强侵略,世界上不存在可以完全复制而无视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一切现代化之路,必须以符合国情为基本前提。怎样走出“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的困境,结束“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军阀割据、兵连祸结,真正迎来“一个新时代的黎明”?怎样唤起工农千百万,深入发动蕴藏在最广大民众中的革命力量,推动中国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样的设问,并非苛求前人“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为了探寻历史演进的真实逻辑。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唤起亿万民众的觉醒。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某一批先知先觉者的现代化,也不仅是某一个阶层的现代化,更是广大人民的现代化。任何伟大的制度构想,如果不能融入人民大众现实的生活实践,就不可能找到现实社会的生长点,甚至会被强大的传统秩序扭曲异化。 2.确立推进发展的制度保障 回首近代中国的奋斗历程,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彻底摧毁阻碍社会进步的封建专制,探索同中国现代化进程相适宜的社会制度,改变旧中国任人宰割的衰败命运,改变中国人民备受压迫奴役的悲惨境遇,完成民主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皇帝可以倒去”、“民主可以建立”,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第一次社会变革,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开启了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闸门。然而,在摧毁旧制度的同时,这场震惊世界的革命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问号:为何划时代的革命并未带来“一个新时代的黎明”?为何国家统一的局面旋即被军阀混战所代替?为何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追求依然遥不可及?这样的设问,并非苛求前人“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为了探寻历史演进的真实逻辑。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唤起亿万民众的觉醒。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某一批先知先觉者的。 “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动群众还没有动员起来”,与广大的中下层社会阶层几无关联,无法形成雄厚的社会支持基础和民意基础,这是辛亥革命“上层革命”的历史局限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忠实继承辛亥革命志业的起点所在:什么样的制度能够保障普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

100年前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100年后的中国,到处是发展和进步的蓬勃场面,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昔日积贫积弱的历史旧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日之中国,国家统一,各民族团结,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今日之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今日之中国,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正在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民族复兴的伟业,孙中山先生76年前的临终遗言,依然震聋发聩;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继承先生遗志,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祖国,并保持了繁荣稳定。实践证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绝不允许改变。而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的历史潮流。 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转折点上,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和清醒地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逢其时。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

浅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浅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聂冰晨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阳111000) 内容提要: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他对中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历史作用。辛亥革命已过去百年,百年之中,对于它的评价层出不穷,褒贬不一。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它已成为过去。我们应当以史为鉴,只有从其中借鉴到避免我们再次重蹈覆者的经验,才是我们学习、评论辛亥革命最应该做的事情。 关键词:辛亥革命历史成败借鉴学习 功过自有后人评 辛亥革命已过百年,当年之人,或许都已远逝,他们或留名历史或无闻于人们心中或被人们唾骂,但百年之后,他们都已化作尘土;当年之物,或孤独的陈列于博物馆或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或留下了一段往事的印记或抹去了这段历史的踪迹;当年之事,流传至今,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思索、去总结。历史终归历史,后人之论或以偏概全,或无中生有,或模棱两可,不一而足,但终究是后人之作,无法亲身经历当时之事,不能感受当时之情,只能以现代的思想、背景以及历史事件其后的发展来评论,对错不知,褒贬由心。 功过自有后人评,可后人又怎能身临其境的评价当时之事呢? 不管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也不管辛亥革命在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发展还是在另一方面阻碍中国进步。无论平民还是伟人评价辛亥革命,无论从全局还是从某一方面讨论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是在历史上发生过辛亥革命!为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一段不能抹灭的印迹,让我们记得辛亥革命的存在。 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历史巨变 不论从全局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还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推动中国发展。也不论辛亥革命最终未完成反帝的目标、民主难以实现,还是辛亥革命政治不稳、经济不能维持、思想混乱。但总而言之,没有辛亥革命,或许中国的进步还得推迟几年,也或许中国受奴役的现实一直存在,中国终究由大变小,由强变弱。也同样由于辛亥革命,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是是非非,我们无法客观的评价辛亥革命,我们也就只能谈谈它的功,议议它的过。功过不相抵,它的发生改变了什么,造成了什么,我们后人只能叙述而不能妄下结论。或许他的发生根本没有成功对错之分,不身临其境,不大局旁观,我闷又怎能正确的评价它。大谈,空谈,漫谈,它依旧发生,结果是不变的,我们妄加议论又有何用。历史为鉴,我们后人不需要一个结论,而是一个过程,一个让我们后人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想的过程,一个让我们能有前车之鉴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无价值、无意义的结论。1910年3月21日孙中山向黄兴提议再次发动广州起义。 1910年3月孙中山在旧金山设美洲同盟总会(又称同盟会美国总支部)。同年6月16日湖北革命党人改群治学社为振武学社。同年9月18日资政院开院。同年10月3日《民立报》在上海创刊。同年10月11日国会请愿代表团发起第二次请愿,分别向资政院和载卫上书。同年10月清廷发布上谕,将预备立宪期限由九年改为五年。同年11月4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会议,布置广州起义。同年1月同盟会在香港成立统筹部,负责筹划和组织广州起义。同年4月8日温生才击丝广州将军孚琦,温被捕遇害。同年4月27日黄兴等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同年10月10日凌晨,彭楚藩,

辛亥革命的启示

辛亥革命的启示 辛亥革命的启示几天,都在研究清朝的那些事儿,也研究辛亥革命的一些陈芝麻烂事儿。 在《名作欣赏》上面读到傅国涌先生的一篇《辛亥百年变局》,我也很有启示。 辛亥革命周年了,精英们把孙中推上了前台,我不由得想起之初,精英们把孔先生推到了天安门,又设立了一个什么孔子和平奖,居然第一届给了连战,可是连战没有到位领奖,第二届好像听说给了普京,可是没有给成,就给停办了。 辛亥革命,从小学读书的时候都听到老师说,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考试卷上不知道考了多少遍,可是,今天看,我们还是没有理解辛亥革命的精髓,孙中并没有要砸烂旧世界,只是维修一下,装装瓷砖,粉饰一下就可以了,看精英们把孙中先生送上前台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傅国涌先生说,我们不应该怀疑慈禧太后的立宪动机,况且立宪诏书已经发下,轰轰烈烈的立宪行动已经开始,这个对我们的思维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我有一些犹豫,想不明白,这样的说法,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可是把孔子送上前台是什么意思?圣人之于中国,历被翻云覆水,这不,把他弄上前台不到一百天就给撤掉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面子何在,孔老先生的面子何在?连战普京的面子何在?就为了对付一个异见分子刘晓波?不过,我很认同这个专家的一个观点,辛亥革命改变了国人的生活状态,对极了,我不禁大叫一声,老婆说我又在发神经了。 一个时代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生活方式,他比制度更加本质,如果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制度没有随之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制度一定是千疮百孔的,一个单位,最重要的也是生活方式。 具体到学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些刚性的制度,也不是什么制度的执行力问题,我感觉社会上把执行力这个司之内的词汇用到教育这个象牙塔,这个育人而不是产人的地方,好像是出了问题,先生们,任何一个部门,最重要的都是生活方式,甚至具体到一个家庭都是这样。 甚至具体到一个人也是这样,生活方式绝对不会受制度约束,这个时代对于任何人都没有约束,基本上是想干什么呢就可以干点什么,但是,如果,这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堕落的,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低级的,谁也拦他不住。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摘要:辛亥革命被称为“不结果实的花”,本文围绕着这一观点,以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历程作为基础,阐述了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与其历史意义。不夸大辛亥革命的正面影响,也不对它的历史进步方面的意义予以抹杀,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袁世凯,失败,历史意义 一、革命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而帝国议会产生的历程和君主立宪制的实现,特别是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激励了中国官僚、士绅等追求宪政。日本实行宪政的步骤和朝野推动立宪的方式成为了中国朝野各界开展立宪运动的范例。 2、清末变革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发起“戊戌变法”,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导致流产。1901年,原维新派领袖、后来的立宪派首领梁启超便曾发表《立宪法议》一文,鼓吹君主立宪制。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2月5日,清末立宪派开始结成组织推动君主立宪。1905年,清政府曾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1907年9月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组成皇族内阁,彻底暴露了集权皇室的阴谋;令有心改革之士大失所望,转而同情革命,也敲响了亡清的丧钟。 3、文化与军队的革新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为了培养新军的军官,各地开办了许多新军学堂。部分地方的新军(如张之洞主持的湖北和湖南地区)大量起用留学生为军官;相反,北洋新军中留学生却极少。到辛亥革命前夕,组编好的部队已达整编16镇和10余个协、营。 4、革命团体的陆续成立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卷五)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大无畏气概,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辛亥革命的发起和其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回眸九十三年前的辛亥革命,它可称得上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座不朽的里程碑。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还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却以失败告终,其中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都很耐人寻味. 1.历史回顾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不久组成了临时参议院,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政权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1.1辛亥革命的过程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旧历为辛亥年故名。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团体兴中会。1905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此后,资产阶段革命派一方面批评君主立宪派反对革命的谬论,传播革命思想;另一方面,发动了一系列的反清武装起义,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给帝国主义,激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湖北革命党人利用保路运动的时机,于10月10日在武昌起义,全国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帝退位。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政权最后被大地主大实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取,革命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以后,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的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然而,它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辛亥革命的历史结局及其实质

辛亥革命的历史结局及其实质 郭世佑 在辛亥革命史研究这一全球性的学术园地里,海内外各方学者之间的分歧似乎当首推关于革命结局的估价与革命性质的确认。争论各方关于革命性质的意见分歧固然与概念、评判标准与方法的差异密切相关,也同各自对革命结局的估价不同关系甚大。本文拟在已经硕果累累的学术起点上,以探究辛亥革命的结局为切入点,重温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进而就革命的性质问题略陈管见。笔者以为,就“破坏”的情况而言,反满的民族主义任务可谓大功告成;就“建设”的层面而论,民权主义的任务虽然不是那么十分令人满意,但还不能说革命只意味着失败。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结局可知,就辛亥革命的实质或性质而言,与其说它是资产阶级革命,还不如说是以反满为主题的国内民族革命与变君主政体为民主政体的政治革命的有机结合。 一、反满思想的普遍认同与国内民族革命 在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中,革命志士宣传得最多也最无歧义的无疑是其中的民族主义,即革命排满。随着清帝宣告退位,清朝的历史命运由此终结。若以反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成功了,革命先驱们大致完成了国内民族革命的任务。 不少论著为了突出辛亥革命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价值与意义,认为孙中山一代民主革命先驱的反满只是手段1,是革命者为了发动群众而从策略层面提出的,创建民国才是目的。倘若根据孙中山等人反满的实际意图及其实效,此论似乎还可进一步推敲。 孙中山等革命者的反满言行尽管是在为创建民国开辟道路,在客观上具有手段的作用,但他们并非只把反满当作手段,而是同时视为目的。《民报》的主要代言人汪精卫当年就曾郑重宣称:“以排满为达民族主义之目的,以立国为达国民主义之目的,此两目的誓以死达,无所谓以此为目的,而以彼为手段也。”2《民报》的另一位重要作者朱执信针对梁启超误解革命宣传家陈天华的遗书中关于政治革命的见解,也强调说:“星台(陈天华字星台——引者)对于种族革命之观念,实为最后决心,一定不摇,以为目的,而非以手段。”3 革命者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及至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即将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汉族出身的北洋军首领袁世凯将于下午通过形式化的选举接任之,孙中山即于“11时率各部及右都尉以上将校赴明孝陵行祭告礼,军士数万”,4向“我高皇帝”祭告推翻清朝的“光复”之功5。此举至少也反映了孙中山等人的一种潜意识,表明他们就是把反满作为革命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之一,而且非常重要。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认为:“民族不但是特定时空下的产物,而且是一项相当晚近的人类发明。‘民族’的建立跟当代基于特定领土而创生的主权国家(modern territorial state)是息息相关的,若我们不将领土主权国家跟‘民族’或‘民族性’放在一起讨论,所谓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将会变得毫无意义。尤其我和葛尔诺都特别强调:在民族建立的过程中,人为因素的重要性,比方说,激发民族情操的各类宣传与制度设计等。将‘民族’视为是天生的、是上帝对人类的分类,这样的说法实则是民族主义的神话。”6此论对许多欧洲国家而言,可谓一语中的,对地域辽阔和族群关系比较复杂的近代中国却未必适应。由“夷夏之辨”所派生的既成观念与满洲军队入关后镇压汉人所留下的“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等极端性的故事,以及清朝统治者在吸收汉文化与重用部分汉族官员的同时对绝大多数汉人所采取的压制与防范政策,就容易积蓄和强化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而且不乏历史优越感的汉人族群情绪,并且随时都有激活的可能。 自满洲劲旅直捣幽燕以降,满汉矛盾在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区是否就一定是趋于缓和,似乎还有待专题探讨。“一般而言,我们都颇能透过文献去了解知识分子的想法,可是,我们却很难透过知识分子的眼光去看穿平民百姓眼中的世界”7。至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许多文献资料不难证明,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驱的反满口号之所以一呼百应,就是因为国内民族主义颇有市场。震天价响的反满声浪并非全属人为地造势所致。 1此说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人杨度。他曾猜度:“今之民主立宪党……必不能更有真正之民族主义,特不过取此以为一手段耳。”(杨度:《致〈新民丛报〉记者》,《杨度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0页。 2精卫:《民族的国民》,《民报》第1期。 3县解(朱执信):《就论理学驳〈新民丛报〉论革命之谬》,《民报》第6号。朱执信在《论满洲虽欲立宪而不能》一文中说得更加直截了当:“革命者,以去满为第一目的,以去暴政为第二目的,而是二者,固相连属,第一目的既达,第二目的自达。”(《民报》第1号) 4《民立报》,1912年2月16日。 5《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95页。 6[英]艾瑞克·霍布斯邦:《民族与民族主义》,中译本,李金梅译,台湾麦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13-14页。 7[英]艾瑞克·霍布斯邦:《民族与民族主义》,中译本,第63页。

辛亥革命的启示1

行政课论文 2011年 11月25日 辛亥革命的启示

辛亥革命的启示 简介 1911年 10月15日创办的中华民国公报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正文 革命是一场漫长的过程,要有成果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代价在告诉我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先辈们的付出。而辛亥革命,这场在中国历史上起着不可忽视作用的革命,我们更应铭记这时代人的奋斗和牺牲。在今天,我们在重新认识它历史意义的同时,也应反思其中所反映的问题相对于现今的时代又有何启示?辛亥革命起于少数人,但它的目的却是为了广大人民,为了这个这个临近破碎的国家。周恩来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了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当我们谈起辛亥革命,也许会认为这是一场不彻底的、不完整的革命,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即使在中国的今天,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一风云时期中革命烈士所付出的牺牲。也许这场革命最终失败了,但中国人却开始清醒,接下来的战斗将不再是少数的激进分子而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何香凝认为“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他推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使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国在,家存。一场战斗,一场革命,需要团结的力量。辛亥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且还于与开启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闸门,成为我国由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转折点。革命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让少数人以鲜血来警惕世人如若再不清醒,这个国家将亡,革命会流血,但血流的要有意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一个属于人人的世界,而不是将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王朝。历史的演变,中国的底层人民最终会清醒,会站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利,而辛亥革命恰恰是引领这场演变的推动者。辛亥革命为中国传统的思想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为之后中国的革命道路奠定了一定基础。尽管革命最终失败,但是这次改革尝试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道出了革命的艰辛,它不仅仅需要信仰,需要坚持的勇气,不放弃,坚持到底,更需要一个坚定的领导者。谈到辛亥革命我们会想起孙中山先生,他无私,他为中国革命付出了一生。他也许不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浅谈辛亥革命 众说周知,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随着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战败以及面对外国列强的软弱无力,中国的有志之士们开始寻求中国强盛的道路。作为面对外国列强掠夺般行为的第一线,清政府的官员们不得不为了清廷的延续而尝试做出改变。从洋务运动开始,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在稳定统治与改革之间徘徊不停,而历史却不断给清廷开一个个玩笑。 很多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的一部屈辱史,血泪史。不错,之鸦片战争开始,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列强侵略战争,清政府打了无数的白条给每一场战争的胜利者,像是在展示中国地大物博似的。每一个不平等条约就像是给中国打了一针吗啡,那些庞然大物们希望中国这头狮子在平静中“安详的”死去。清政府的改革派们试图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立宪运动给狮子打一针强心剂,却无奈的看着强大的北洋舰队,新军一次次的倒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一次次的失败,这些改革派们再也没有继续变革的信心和能力,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的傀儡政府。 清政府在失去维护中国独立与统一的信心与能力的同时也失去了广大农民的民心,单纯但是强悍的农民们用自己种了一辈子地的双手反抗着强压于身上的重担。在清政府不怀好意的挑拨和引导下,农民们的怒火释放到了每一个外国人身上。可是延续千年强大的封建观念让这些英勇的农民英雄们倒在了自己人的铡刀之下。 这些英雄们的热血并没有让那些吸收了外国思想的中国精英们有所触动,那庞大的变革力量却让他们害怕,他们怕这些单纯的英雄们会坏了自己的好事,他们依然幼稚的把希望寄托在曾经侵略过自己祖国的列强们。但精英毕竟是少数的,在绝对的数量面前他们所谓的力量什么也不是。一次次的起义换来的不是胜利而是无谓的牺牲,那些应该在革命成功后可以为建设中国做出更多贡献的精英们只能无奈的死在本可以成功的起义之下。终于,可能是老天都看不过去了。1911年10月10号,起义终于在武昌成功了,武昌起义成功的带起来了一系列省市的独立运动,辛亥革命成功在望。 但或许是无奈,或许是一厢情愿,伟大的辛亥革命后这些精英们只能把自己想要打倒的封建官僚们再度拉到身边。袁世凯用一个脆弱的诺言把辛亥革命几乎所有的成功果实骗到了自己手里,中国又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关于这段广义上的辛亥革命,历史上一直没有给它一个公认的说法。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毛主席1939年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提出的,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

辛亥革命给我们的启示之积极意义

辛亥革命给我们的启示之积极意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一夜间,起义军占领了武昌,三天后便光复了武汉三镇,人民参与革命的热情伴随着对清政府仇恨的怒火不断的往外迸发,辛亥革命被这一声枪响推向了高潮,仿佛破晓前最后的黑暗,人们翘首企盼着,曙光慢慢显现。1912年2月12日,经过4个月的斗争,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了。虽然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后,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不断凸显,袁世凯最后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但辛亥革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富有深远意义和指导意义的革命。 辛亥革命的结果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却是成功的。首先,在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猖獗、清政府沦为洋人的走狗的情况下,辛亥革命给予了他们沉重的一击,使帝国主义失去了控制中国全局的工具,让其再也不能在华建立稳定的统治,为中国日后的反帝斗争开辟了道路,清除了障碍。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这个曾再马背上驰骋沙场的王朝,在日益腐朽之后最终走向了终结,同时辛亥革命也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让民主共和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人们开始不再膜拜天子,不再受制于皇帝,提倡新风也是人民精神与思想上的一次解放,人们放下了千百年来自己精神上的枷锁。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使社会经济和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辛亥革命之后,没有了封建专制的制约,帝国主义对民族

资本主义的打压也被大大削弱了,这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冲破了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桎梏,为自己赢来了发展的最有利时期,且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颁布了一系列得有利于实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资产阶级的发展也促使了无产阶级的迅速壮大。第四,辛亥革命不仅在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嚣张气焰,也带动了亚洲民族运动的发展,并且震动了远在欧洲的资产阶级统治的根基。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仅让民族资本主义登上了政治的舞台,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的压迫。虽然没有完成其反帝反封的根本任务,但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基石,为日后更加轰轰烈烈、阶级性质更加鲜明、目标更为明确也更为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辛亥革命作为近代史上一束璀璨的光,不断指引着我们向着更光明、更先进的方向前进。

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机密(Confidential)编号(No.):13-14-2-8003A 试题(Test) 课程名称(Subject):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类别(Type of test):考查课程类别(Type of course) : 公共必修课考查形式(Test type) : 论文 使用范围(Target group):2013级全体学生 要求: 一、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自选"考查论文参考选题"中的一题,完成论文。 二、撰写论文要求 1.主题明确,要有新意;观点正确,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流畅。能运用所学本课程的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 2.要独立自行完成论文写作,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文章,违纪考生的论文成绩为零,并自行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 3.论文字数:2000字以上。 4.文章格式要规范: 具体要求:页面设置:纸张A4,上、下边距均为2.5厘米;左边距2.5厘米,右边距2厘米。行间距:1.25倍行距。左侧装订。 正文字体和字号:正文标题用宋体四号字,加粗;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内容摘要、关键词要加粗。 1)文章开端要有1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其次要有3―5个关键词; 2)凡引用他人的文章内容及观点,必须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明出处,放在文后;引文中不要有错别字,否则将酌情扣分。 3)考查论文题目布置后,在下周同一授课时间交论文。 考查论文参考选题: 1.试析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2.论近代以来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启示。 3.论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4.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5.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6.试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7.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比较研究。 8.论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原因。 9.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10.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琼州学院作业)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这场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而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让我们认清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可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就像孙中山先生晚年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后继者只有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道路,进行艰苦斗争,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不过,如果把辛亥革命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则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具体分析它怎样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其次,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赶跑了一个皇帝,更在于在两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对传统思想作了根本性的颠覆。一是过去被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专制独裁政治,被宣布为罪恶的、黑暗的、“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公开声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一个根本颠覆。二是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辛亥革命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辛亥时期的革命志士们,始终把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他们一方面深信,只要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中国一定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异常之速度”,在短期内“迎头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国家;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努力改善民生,“为人民谋福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振兴实业,成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使当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辛亥革命的准备时期,革命派曾提出过“反满”的口号。这个口号自然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但其实质还是反对以满族贵族为最高统治者的封建独裁政权,而不是反对满族这个民族。到了清王朝覆亡后,革命派就立即高举民族平等的大旗,强调消除民族畛域、促进民族和睦。 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辛亥革命后10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内在联系。辛亥革命导致的思想解放,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学说的传播提供了环境和条件;辛亥革命追求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的破灭,促使人们在怀疑和失望中另觅新路,为选择社会主义打下了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