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集输课程设计--甲醇和乙二醇试剂注入计算

重庆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07油气储运二班学生姓名: xxxxxx 学号: 2007440xxx 设计地点(单位)_____ _ 人文社科大楼G304________ 设计题目:_ 广安2#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

---甲醇和乙二醇试剂注入计算

完成日期: 2010 年 7 月 1 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摘要

为了在节流膨胀制冷过程中不至生成水合物,需要在节流膨胀制冷前喷入水合物抑制剂,用抑制剂防止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广泛使用的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有甲醇和甘醇类化合物,如甲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所有这些化学抑制剂都可以回收和再次循环使用。

关键词:水合物,节流膨胀制冷,抑制剂,天然气水汽含量

气田上,气井所产天然气在有压力能可以利用的情况下,需要采用节流膨胀制冷方法脱出天然气中的水和重烃后才能外输去下游的处理装置或用户。为了在节流膨胀制冷过程中不至生成水合物,需要在节流膨胀制冷前喷入水合物抑制剂,用抑制剂防止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广泛使用的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有甲醇和甘醇类化合物,如甲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所有这些化学抑制剂都可以回收和再次循环使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回收甲醇的经济性是很差的。甲醇由于沸点较低,脱水性能好,挥发性好等特点,宜用于较低温度的场合,温度高时损失大,通常用于气量较小的井场节流设备或管线。因而,天然气气田的采,集,输系统也常用间歇或连续喷注甲醇的方法来防止因井口节流温降和环境冷却而生成水合物的危害,甲醇富液经蒸馏提浓后可循环使用。甲醇可溶于液态烃中,其最大质量浓度约3% 。甲醇具有中等程度的毒性,可通过呼吸道、食道及皮肤侵入人体,甲醇对人中毒剂量为5~10毫升,致死剂量为30毫升,空气中甲醇含量达到39~65毫克/米3时,人在30~60分钟内即会出现中毒现象,因而,使用甲醇防冻剂时应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甘醇类防冻剂(常用的主要是乙二醇和二甘醇)无毒,沸点较甲醇高,蒸发损失小,价格便宜,分散性好等优良特性而使用最为普遍,一般都回收、再生后重复使用,适用于处理气量较大的井站和管线,但是甘醇类防冻剂粘度较大,在有凝析油存在时,操作温度过低时会给甘醇溶液与凝析油的分离带来困难,增加了凝析油中的溶解损失和携带损失。甘醇类虽然可以用来防止水合物的形成,但却不能分解和溶解已经形成的水合物。相反,甲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溶解已有的水合物。

1.防冻剂的注入方式

防冻剂可采用自流或泵送两种方式。自流方式采用的设备比较简单,但不能使防冻剂连续注入,且难于控制和调节注入量;采用计量泵泵送,可克服以上缺点,而且防冻剂通过喷嘴喷入、增大了接触面,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2.有机防冻剂液相用量的计算

注入集气管线的防冻剂一部分与管线中的液态水相溶,称为防冻剂的液相用量;进入气相的防冻剂不回收,因而又称气相损失量,防冻剂的实际使用量为二者之和。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温度降主要决定于防冻剂的液相用量。

对于给定的水合物形成温度降t ∆,水合物抑制剂在液相水溶液中必须具有的最低浓度2C 可按下式(哈默斯米特公式)计算:

M

t K M t C ⨯∆+⨯∆=

2

t ∆——形成水化物的温度降℃

M ——抑制剂的分子量 甲醇是32.04,乙二醇是 62.1

K ——常数 抑制剂常数,甲醇取1297,乙二醇和二甘醇取2220

2C ——在最终的水相中抑制剂的重量百分数(即富液的重量浓度)

t1——对于集气管线,t1是在管线最高操作压力下天然气的水合物形成的平衡温度(℃),对于节流过程,则为节流阀后气体压力下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平衡温度(℃); t2——对于集气管,t2是管输气体的最低流动温度(℃),对于节流过程,t2为天然气节流后的温度℃。

抑制剂总的需要量等于:由上式给出的用来处理自由水所需要的抑制剂量,再加上蒸发到汽相中所损失的抑制剂量和溶解到液态烃中的抑制剂量。 防冻剂的实际用量按下式计算:

q=

2

12

21)(C C C W W -⨯-+α⨯⨯-3210C

q ——抑制剂最小单位耗量,mg/m 3

1W ——抑制剂入口处气相含水量, mg/m 3 2W ——抑制剂出口处气相含水量,mg/m 3 1C ——抑制剂贫液浓度(质量分数)

,% α——系数(对甘醇类抑制剂的单位可取α=0,对甲醇α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可查表

得到)

3.根据低温集气站的工艺抑制剂实际用量的计算过程:

求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密度

根据气体组成(%):C 1-82.3 C 1-2.2 C 3-2.0 C 4-1.8 C 5-1.5 C 6-0.9 H 2S-7.1 CO 2-2.2

算出天然气相对分子质量:

M=∑i y M i

式中 M ——天然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y i ——组分i 的摩尔分数; M i ——组分i 的相对分子质量。

⇒ 气M =2空M =28.97

根据相对密度公式: S=

空天ρρ=空

M M 式中 S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 ρ

——天然气的密度;

M 天——天然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空ρ——空气密度;

M 空——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 S=

97

.28988

.20=0.72

1)根据上图来计算形成水合物的临界温度根据节流阀设计数据

由图可知:

对于第一个分离器形成水合物的临界温度是19℃,而第一次节流后的温度是15℃,因此第一个分离器分离之前需要注入抑制剂。

对于第二个分离器形成水合物的临界温度是 17℃,而第一次节流后的温度是17℃,因此第二个分离器分离之前需要注入抑制剂。 2) 计算天然气中水汽含量

由于是酸性气体 因此需要查出天然气中H 2S 和CO 2的水汽含量,因此运用公式:

O H W 2 = 0.983(S H W 2S H y 2+HC W HC y +2CO W 2CO y )

S H W 2------S H 2的含水量,mg/m 3

(查图可得); S H y 2-----混合气体中S H 2的摩尔含量(S H y 2%6.11855

.20071

.034%

1.72=⨯=

⨯=

M M s H );

HC W ------烃类气体含水量,mg/m 3 (查图可得);

HC y -----气体中除CO 2,H S S 以外的其他组分的摩尔含量(HC y =1-S H y 2-2CO y =83.76%)

2CO W -----C02的含水量,mg/m 3

(查图可得) 2CO y -----混合气体中CO 2的摩尔含量 (%64.4855

.20022

.044%

2.222=⨯=

⨯=

M M y co co )

a. 对第一个分离器查图得:

抑制剂入口处水汽含量

1W =0.983(S H W 2S H y 2+HC W HC y +2CO W 2CO y )

=0.983(900mg/m 3⨯11.6% + 180mg/m 3⨯83.76% + 270 mg/m 3%64.4⨯) =0.983(104.4mg/m 3 + 150.768 mg/m 3 +12.528 mg/m 3) =263.15mg/m 3 =0.263g/m 3

同理可得 抑制剂出口处水汽含量

2W =0.983(S H W 2S H y 2+HC W HC y +2CO W 2CO y )

=0.983(120mg/m 3⨯11.6% + 46mg/m 3⨯83.76% + 80mg/m 3%64.4⨯) =0.983(13.92mg/m 3 +38.53 mg/m 3 +3.712 mg/m 3) = 55.21 mg/m 3

= 0.05521 g/m 3

b.对第二个分离器查图得:

抑制剂入口处水汽含量

`

1W =0.983(S H W 2S H y 2+HC W HC y +2CO W 2CO y )

=0.983{952mg/m 3⨯11.6%+300 mg/m 3⨯83.76%+340 mg/m 3%64.4⨯} =0.983(110.432 mg/m 3 + 251.28 mg/m 3 + 15.776 mg/m 3) =377.49 mg/m 3 =0.3775 g/m 3

同理可得 抑制剂出口处水汽含量

`

2W =0.983(S H W 2S H y 2+HC W HC y +2CO W 2CO y )

= 0.983(550mg/m ⨯11.6% + 115mg/m 3⨯83.76%+150mg/m 3%46.4⨯) =0.983(63.8mg/m 3 + 96.324 mg/m 3 + 6.96 mg/m 3) =167.1mg/m 3

=0.1671 g/m 3

3) 计算抑制剂的用量

方法(1)注入甲醇(采用质量浓度为100%的甲醇溶液)

a. 对于第一个分离器

=∆t 19℃-(-15)℃=34℃

富液中最低抑制剂浓度:

甲M t K M t C ⨯∆+⨯∆=

2 =

04

.3234129704

.3234⨯+⨯%100⨯=45.65%

通过温度和压力查图2-14得 甲醇的气相损失系数α=25

运用计算抑制剂最小单位耗量的公式: q=

2

12

21)(C C C W W -⨯-+α⨯⨯-3210C

=%

65.45%100%65.45)/05521.0/263.0(33-⨯-m g m g +45.65%310-⨯⨯25

=0.186g/m 3

(为了保险起见,实际用量取计算值的1.15~1.20倍)

实际每一天要注入的抑制剂量:Q=q d kg /743.20920.110)262939(4=⨯⨯++⨯ (实际每一个小时要注入的抑制剂量:Q `=209.743/24kg/h=8.74kg/h)

b.对于第二个分离器同理可得

=∆t 17℃-(-2)℃=19℃

富液中最低抑制剂浓度:

甲M t K M t C ⨯∆+⨯∆=

2 =

04

.3219129704

.3219⨯+⨯%100⨯=31.9%

q` = 2

12

`

2`

1)(C C C W W -⨯-+α⨯⨯-3210C

=%

9.31%100%9.31)/1671.0/3775.0(33-⨯-m g m g +31.9%310-⨯⨯25

=0.107g/m 3

(为了保险起见,实际用量取计算值的1.15~1.20倍)

实际每一天要注入的抑制剂量:Q`=q d kg /47.4320.110)12913(4=⨯⨯++⨯ (实际每一个小时要注入的抑制剂量:Q `=43.47/24kg/h=1.811kg/h)

方法(2) 注入乙二醇 (采用浓度为80%的乙二醇溶液)

a.对于第一个分离器 =∆t 19℃-(-15)℃=34℃

富液中最低抑制剂浓度:

乙M t K M t C ⨯∆+⨯∆=

2 =

=⨯⨯+⨯%1001.623422201

.623448.75% 运用计算抑制剂最小单位耗量的公式:(对甘醇类抑制剂可取0=α) q=

2

12

21)(C C C W W -⨯-+α⨯⨯-3210C

=%

75.48%80%75.48)/05521.0/263.0(33-⨯-m g m g +0 =0.324g/m 3

(为了保险起见,实际用量取计算值的1.15~1.20倍)

每一天要注入的抑制剂量:Q = q 48.36520.110)262939(4=⨯⨯++⨯kg/d (每一个小时要注入的抑制剂量:Q=365.48/24kg/h=15.23kg/h)

b.对于第二个分离器 =∆t 17℃-(-2)℃=19℃

富液中最低抑制剂浓度:

乙M t K M t C ⨯∆+⨯∆=

2 =

=⨯⨯+⨯%1001.621922201

.621934.7% 运用计算抑制剂最小单位耗量的公式:(对甘醇类抑制剂可取0=α)

q`= 2

12

`

2`1)(C C C W W -⨯-+α⨯⨯-3210C

=%

7.34%100%7.34)/1671.0/3775.0(33-⨯-m g m g +31.9%310-⨯⨯0

=0.112g/m 3

(为了保险起见,实际用量取计算值的1.15~1.20倍)

实际每一天要注入的抑制剂量:Q`=q d kg /62.4520.110)12913(4=⨯⨯++⨯ (实际每一个小时要注入的抑制剂量:Q `=45.62/24kg/h =1.9kg/h)

综上可得: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主要设计了低温分离器中抑制剂的注入量,由上可知,第一个分离器的抑制剂注入量较大,因此说明如果不注入抑制剂,就容易形成水合物。本次设计的计算过程并不难,主要是要细心,算的过程中要带入正确的数据,稍微有一点差错,后面的结果就会错误。总之,在各个小组的配合和讨论下,大家积极查阅资料,都做出了关于设计要求的设计,锻炼了我们的应用能力,提高了我们的设计水平。不过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更要这样锻炼自己,坚持不解地面对挑战,提高自己,改善自己。

参考文献

【1】《天然气集输技术》,梁平编,石油工业出版社;

【2】《油田油气集输设计技术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

【3】《防止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甲醇注入量计算》,王协琴,中国天然气总公司四川设计院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分离器设计计算(两相及旋风式)

重庆科技学院 《油气集输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重庆科技学院石油科技大楼 设计题目: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 ——分离器设计计算(两相及旋风式)完成日期: 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五级记分制): 指导教师(签字):

摘要 天然气是清洁、高效、方便的能源。天然气按在地下存在的相态可分为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和固态水合物。只有游离态的天然气经聚集形成天然气藏,才可开发利用。它的使用在发展世界经济和提高环境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天然气也同原油一样埋藏在地下封闭的地质构造之中,有些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有些单独存在。对于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的天然气,会伴随原油一起开采出来。天然气分别通过开采、处理、集输、配气等工艺输送到用户,每一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然气是从气井采出时均含有液体(水和液烃)和固体物质。这将对集输管线和设备产生了极大的磨蚀危害,且可能堵塞管道和仪表管线及设备等,因而影响集输系统的运行。气田集输的目的就是收集天然气和用机械方法尽可能除去天然气中所罕有的液体和固体物质。本文主要讲述天然气的集输工艺中的低温集输工艺中的分离器的工艺计算。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组的课程任务是——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每一组中又分为了若干个小组,我所在小组的任务是——低温集气站分离器计算。在设计之前要查低温两相分离器设计的相应规范,以及注意事项,通过给的数据资料,确定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公式,查询图表。然后计算出天然气、液烃的密度,天然气的温度、压缩因子、粘度、阻力系数、颗粒沉降速度,卧式、立式两相分离器的直径,进出管口直径,以及高度和长度。把设计的结果与同组的其他设备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关键字:低温立式分离器压缩因子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甲醇(乙二醇)注入量的计算

重庆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07油气储运二班学生姓名: xxxx 学号: 200744xxxxx 设计地点(单位):人文社科大楼G304_______ __ 设计题目:__ 广安2#低温集气站的设计工艺 ——甲醇(乙二醇)注入量的计算 完成日期: 2010 年 7 月 1 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摘要 天然气中往往含有饱和水,天然气中一旦形成水合物极易在阀门、分离器入口、管线弯头及三通等处形成堵塞,严重时影响天然气的收集和输送,为了满足天然气气质指标和深冷分离过程的需要,必须将天然气中的水分脱除到一定程度。天然气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节流阀或膨胀机来降低天然气的压力而导致天然气的温度下降,因此可能会导致水合物的形成。如果有水合物形成,在天然气集输系统中可采用加热、脱水或注入抑制剂的方法来防止水合物的生成。为此,在注入抑制剂设计中首先要确定天然气的含水量。天然气的含水量取决于天然气的温度,压力和组成等条件。根据第一次节流阀节流得到温度和压力,根据图(预测形成水合物的温度---压力曲线)可以得到此温度下是否能形成水合物,若能形成需掺入抑制剂防止水合物形成。 关键字:温度压力水合物抑制剂

1 绪 论 为了防止生成天然气水合物,一般有四种途径:向气流中加入抑制剂;提高天然气的流动温度;降低压力至给定温度下水合物的生成压力以下;脱除天然气中的水分。其中最积极的方法是保持管线和设备不含液态水,而最常用的办法是向气流中加入各种抑制剂。抑制剂法分别为热力学抑制剂法和动力学抑制剂法。 我们这次所用的是热力学抑制剂法,常见的抑制剂有醇类(如乙二醇和甲醇)和电解质。像天然气中加入抑制剂后,可改变水溶液或水合物相的化学位,从而使水合物的形成条件移向较低的温度或较高的压力范围。目前,在天然气工业中多用甲醇和乙二醇作为抑制剂。 甲醇可用于任何操作温度。由于甲醇能较多地降低水合物形成温度,其沸点低,蒸汽压高,水溶液凝固点低,黏度小,通常用于制冷过程或气候寒冷的场所。一般情况下喷注的甲醇蒸发到气相中的部分不再回收,液相甲醇溶液经蒸馏后可循环使用,但是否循环使用需要根据处理气量等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分析后定。在许多情况下,回收液相甲醇是不经济的,但若液相甲醇溶液不回收,废液的处理将是个难题,需采用回注或焚烧等措施。为降低甲醇的液相损失,应尽量减少带入系统的游离水量。 乙二醇无毒,较甲醇沸点高,蒸发损失小,一般可回收重复使用,适用于处理气量较大的井站和输送管线。乙二醇溶液黏度较大,在有凝析油存在时,若温度过低,会造成分离困难,溶解和夹带损失增大,其溶解损失一般为0.12~0.723m L 凝析油。当操作温度低于-10℃时,不提倡使用乙二醇。 广安2#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 ——甲醇(乙二醇)注入量的计算 1.1、气体组成(%):C 1—82.3 C 2—2.2 C 3—2.0 C 4—1.8 C 5—1.5 C 6—0.9 H 2S —7.1 CO 2—2.2 由此得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20.855 相对密度 s=72.0966 .28855 .20=≈0.7 1024.0855.20071 .0080.34071.0080.342=⨯=⨯= M y S H 0464.0855.20022 .0010.44022.0010.442=⨯=⨯= M y CO 1.2、流程图: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摘 要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小组的主要内容是广安1#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凝析油回收工艺设计,以及凝析油回收量的计算。该工艺是利用汽液两相平衡定律,由闪蒸——平衡汽化,根据低温分离器中的状态参数(操作压力和温度),从而求出凝析油的回收量。凝析油回收就是把天然气中的C 2、C 3、C 4等较重烃类组分提取出来,这样可以降低天然气的露点,调整天然气的发热值,改善商品气的质量,同时还可提高整个天然气的经济价值。由此可见,天然气凝液回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低温分离器 平衡汽化 绝对压力 温度 凝析油 一、 有关互溶液体相平衡的基本知识 1.蒸汽压 在开口容器中,所有液体都会或快或慢地蒸发着,但在留有空间的密闭容器内,由 于液体的蒸发和蒸汽的凝结,在某一条件下,在液体和生成的蒸汽之间建立起平衡。在平衡时,单位时间内离开液体的分子数和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相等,这时在液体上面形成的蒸汽叫做饱和蒸汽,此时的蒸汽压力叫做饱和蒸汽压或简称蒸汽压。 在一定温度时,各种液体的蒸汽压是不同的。同时,蒸汽压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2.汽液两相平衡定律 当液相和汽相达平衡时,两相间的平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来表示,即: i y =i k i x (1) 式中i y ——在汽相中组分i 的摩尔分数 i x ——在液相中组分i 的摩尔分数 i k ——相平衡常数,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一些碳氢化合物的相平衡常数可查有关文献图得到。 由于亨利定律中使用了一个随压力和温度而变化的平衡常数k,因而亨利定律适合于任何系统。k 值可以是预先给定的(当压力和温度给定时)。 3.泡点 在给定压力下,液体混合物逐渐被加热,当有一个气泡出现时的温度叫泡点温度。根据所研究系统的k 值和任何混合物的摩尔分数之和等于 1.0这个概念,即∑i y =∑i k i x =1.0(泡点方程式) ,就可以确定互溶混合物的泡点。 温度在泡点方程中是隐函数,因此只能通过式算法求泡点温度。计算允许误差为

乙二醇的检验方法

检验项目的相关测试程序如下: 色度的测定 本测定方法等效于GB9282-88的规定进行测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标明有此指标的本公司生产的产品 2.原理: 以目测比较样品与色标的色泽,用Hazen(铂—钴)色泽单位表示结果。 3.定义: Hazen色泽单位:每升溶液含铂(以氯铂型)1ml和氯化钴六水合物2mg时的色泽。 4.仪器及药品 4.1 1000ml容量瓶 4.2 25ml或50ml纳氏比色管(比色管进可能为瓶底,具底至少100mm 处有刻线标记,特别是各管的玻璃颜色和刻度线标记的高度要匹配)4.3 100ml容量瓶 4.4氯铂酸钾(K2PtCl)试剂级 4.5氯化钴六水合物(CoCL2、6H2O)试剂级 4.6盐酸密度约1.19g/ml,约38%(m/m)溶液,或约12N溶液。 5.色度标准液的制备 5.1 500号色度标准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1.245g氯铂酸钾(K2PtCl6)和1.000g氯化钴(CoCL2、6H2O),

溶于200ml6mol/L 盐酸和适量水中,稀释至1000ml 摇匀,所得溶液即为500号色度标准液。 5.2其他号数色度标准液的制备 取不同量的500号色度标准液,用0.1mol/L 盐酸稀释至100ml 。所取500号标准液的体积可按下式计算: V=N×100500 式中:V —所取500号标准液的体积,ml ; N —欲制备的色度标准液的号数。 6.测定方法 6.1将预测的溶液(或液体样品)注入比色管中至刻度,以日光或日光灯强照射为白色背景下,注意避开侧面照射,从管顶向管底沿轴线放像观看,用目测法与同体积色度标准液予以比较。 6.2测量低色泽(低于50Hazen 单位)时,刻线标记的高度一定要比测量深色时的大,并且通过色泽较深的液体看时,标准Hazen 比较溶液间的区别足以清晰可见。 7.结果的表示N×100500 7.1以最接样品色汉的标准Hazen 比较Hzen 色泽单位数表示样品的色泽。 7.2如果样品的色泽与任何标准Hazen 比较溶液(棕—黄)均不相符,应尽可能以估计并记录观察到色泽。 同外观的测量。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

引言 (1) 1 总论 (2) 1.1设计项目 (2) 1.2碳酸二甲酯的性质和用途 (2) 1.2.1碳酸二甲酯的性质 (2) 1.2.2碳酸二甲酯的用途 (2) 2碳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 (4) 2.1酯交换法 (4) 2.1.1碳酸乙烯酯法 (4) 3.大工艺路线的比较 (7) 3.1本设计所选工艺方案 (8) 3.2甲醇氧化羰基化法流程 (9) 4主要设备计算和选型 (13) 4.1精馏塔的设计 (13) 4.2精馏塔设计计算 (14) 4.2.1换热器的设计 (14) (A)反应釜的计算与选型 (14) (a)确定反应釜体积 (14) (b)反应釜选型 (15) (d)确定反应釜夹套材料和壁厚 (16) (e)确定反应釜内筒的壁厚和材料 (17) (B)泵的选型 (17) (a)泵的选型说明 (17) 4.3.1车间布置设计 (18) (A)车间布置的基本原则 (18) I

4.3.2安全与环保 (19) (A)安全 (19) (B)环保 (19) 参考文献 (21) 附录A 设备一览表 (24) 致谢 (30) II

引言 碳酸二甲酯( Dimethyl carbonate, 简称为DMC)是无毒无公害的主要工原料和产品之一,一种新型的绿色有机合成中间体, 被称为/ 21 世纪有机合成领域的新基块0。它在农药、医药、高分子合成、燃料添加剂及溶剂中均有广泛用途。由于生产和使用DMC 的过程中, 极少产生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DMC 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并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DMC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其结构中含有甲基、甲氧基、羰基、甲氧基羰基, 因而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 能与酚、醇、胺、肼、酯类化合物发生反应, 生成许多重要的化工产品。DMC 可代替有毒的硫酸二甲酯作甲基化剂, 制备苯甲醚( 苯甲醚是重要的农药、医药中间体) , 还可用作油脂工业抗氧化剂、食用香料等, 以及生产主要用于照相印刷中作显影液的四甲基醇( TMAH) 。可代替有剧毒的光气作羰基化剂, 合成如聚碳酸酯等工程材料, 也可用于制造磁带、磁盘等光电子产品。另外, 由于DVD 等高档视听产品的普及, 光盘需求量大幅提高, 对以DMC 为原料生产的聚碳酸酯的需求将不断增大, 因而用在此方面的DMC 用量会大幅上升。DMC 还可用于生产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 ADC) 。ADC 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固性树脂, 可替代玻璃用于眼镜片和光电材料等新的领域,代替各种有毒溶剂( 苯、甲苯) 作涂料、油漆的溶剂,也可代替甲基叔丁基醚作汽油添加剂。DMC 的分子量含氧高达53 % , 且辛烷值高, 可用作汽油添加剂, 以增加汽油含氧量, 提高燃烧效率, 降低毒性尾气排放, 这些方面都要优于MTBE。DMC 还是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合物,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的日益重视, 利用DMC 的特性及将其作为合成中间体开发绿色化工产品, 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设计7万吨/年碳酸二甲酯的工厂设计,本次设计我选用甲醇氧化羰基法。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习到了工厂设计一套生产碳酸二甲酯的工艺流程的整个过程。 1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分离器设计计算

重庆科技学院 《天然气集输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__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__重庆科技学院K802__________ __ 设计题目: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分离器设计计算___ 完成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摘要 气田集输工艺流程按其天然气分离时的温度条件,分为常温分离工艺流程和低温分离工艺流程。对于压力高,产量大,气液小,含有较高硫化氢、二氧化碳、凝析油的气井,常采用低温分离多井轮换计量集气站流程。本集气站用低温分离的方法,分离出天然气的凝析油,使管输天然气的烃露点达到要求。为保证管道与设备的安全可行,在天然气的集输系统中安装有分离设备,以对气---液杂质进行分离脱出。 低温两相分离器和旋风分离器设计的相应规范,注意事项,各种数据的代入,公式的查询,图表的查询,根据天然气,液烃的密度,天然气的,温度,压缩因子,粘度,阻力系数,颗粒沉降速度,分离器直径,进出管口直径。各种查询结果进行相应的计算。计算出来的结果发现旋风分离器的直径小较小,实际证明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比立式两相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要高 分离器按照外形可以分为立式和卧式分离器。从分离器重力沉降部分液滴下 沉的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来看,在立式分离器中,两者运动方向相反,而在卧式 分离器中两者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在后一种情况下,液滴更容易从气流中分出, 但是,根据基本资料,所采天然气中仅含有少量液体,且立式分离器操作灵活性与处理外来物的能力都比卧式好,故选择立式重力分离器。

我国页岩气集输系统的设计

我国页岩气集输系统的设计 马国光;李晓婷;李楚;罗阳;郑劲;谷英杰 【摘要】我国对页岩气的开发目前尚处在初期阶段.页岩气开发具有在开发周期内产量无规律,生产参数不固定,开采初期井口压力高,但在短时间内迅速衰减等特点,地面集输系统为了适应产能的变化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这导致页岩气地面集输管网与站场的布置不易确定.借鉴北美页岩气开发的地面集输技术,针对我国页岩气田地面工程的具体情况,分析了页岩气的特点,介绍了布站形式、管网设计、井组划分与布站等关于页岩气地面工程的总体布局方式,论述了井口工艺、集气站工艺、处理厂工艺的地面集输系统的设计方法等. 【期刊名称】《石油工程建设》 【年(卷),期】2016(042)003 【总页数】4页(P69-72) 【关键词】页岩气开发;地面集输系统;设计 【作者】马国光;李晓婷;李楚;罗阳;郑劲;谷英杰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大庆油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巴州建材分公司,新疆库尔勒 841000;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河北任丘 062550;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根据体积法的估算结果,我国页岩气资源量高达2.6~3.1万亿m3,与美国的储 量2.83万亿m3大致相当,经济价值巨大[1]。美国页岩气地面集输系统的投 资成本仅占总体投资的11%,而我国的投资成本却占总体投资的13%。国内页岩气处理成本比国外要高很多,这主要是由于国内页岩气处理工艺技术的不成熟造成的,因此开展页岩气地面集输系统的设计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在北美,页岩气田集输系统的主要构成是:单井(井组)-井场-集气站(增压站)-中心处理站。页岩气经井口节流降压后通过采气管道汇聚到相应井场,在井场进 行除砂、气液分离后进入相应集气增压站进行二次气液分离、增压,从集气增压站出来的页岩气输入中心处理站增压、脱水,大部分页岩气经过计量后外输,一部分页岩气用作气举气返输至井场[2- 6]。 从北美页岩气开发的地面集输技术分析可知,页岩气开发具有在开发周期内产量无规律,生产参数不固定,开采初期井口压力高,但在短时间内迅速衰减等特点[7]。地面集输系统为了适应产能的变化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这也导致页岩气地面集输管网与站场的布置不易确定。 由于气量的不确定性变化,因此在工艺设备设计方面需要进行模块化设计,通过对相关设备的模块化设计来调整站场的处理能力,以适应气田产量的变化。同时在气田开发时,制订分批开发的方案,通过对模块化设备的拆减、组装或移动等对新开发的气井进行处理,提高了地面工艺系统的效率,节约了成本。 2.1 布站形式 在总体布局上,根据页岩气田区块的几何形状以及布井规律,站场的布局形式可多种多样,通常页岩气田采用的布站形式是一级布站、一级半布站和二级布站[8]。一级布站只设有处理厂,其压力波动大,管件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便于集中管理,比较经济。一级半布站设有阀组及处理厂,其压力波动适中,但需设置阀组,且不适宜气量较大的气田。二级布站的井场与外输管道间设有集气站和处理厂,其

天然气物性参数及管线压降与温降的计算

整个计算过程的公式包括三部分: 一.天然气物性参数及管线压降与温降的计算 二.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预测模型 三.注醇量计算方法 一.天然气物性参数及管线压降与温降的计算 天然气分子量 标准状态下,1kmol 天然气的质量定义为天然气的平均分子量,简称分子量。 ∑=i i M y M (1) 式中 M —气体的平均分子量,kg/kmol ; y i —气体第i 组分的摩尔分数; M i —气体第i 组分的分子量,kg/kmol 。 天然气密度 混合气体密度指单位体积混合气体的质量。按下面公式计算: 0℃标准状态 ∑=i i M y 14 .4221ρ (2) 20℃标准状态 ∑=i i M y 055 241.ρ (3) 任意温度与压力下 ∑∑=i i i i V y M y ρ (4) 式中 ρ—混合气体的密度,kg/m 3 ; ρi —任意温度、压力下i 组分的密度,kg/m 3; y i —i 组分的摩尔分数; M i —i 组分的分子量,kg/kmol ; V i —i 组分摩尔容积,m 3 /kmol 。 天然气密度计算公式 g pMW ZRT ρ= (5) 天然气相对密度 天然气相对密度Δ的定义为:在相同温度,压力下,天然气的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 a ρ ρ∆= (6) 式中 Δ—气体相对密度; ρ—气体密度,kg/m 3; ρa —空气密度,kg/m 3,在P 0=101.325kPa ,T 0=273.15K 时,ρa =1.293kg/m 3; 在P 0=101.325kPa ,T 0=273.15K 时,ρa =1.293kg/m 3。

因为空气的分子量为28.96,固有 28.96 M ∆= (7) 假设,混合气和空气的性质都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则可用下列关系式表示天然气的相对密度 28.96g g g a a pMW MW MW RT pMW MW RT ∆=== (8) 式中 MW a —空气视相对分子质量; MW g —天然气视相对分子质量。 天然气的虚拟临界参数 任何气体在温度低于某一数值时都可以等温压缩成液体,但当高于该温度时,无论压力增加到多大,都不能使气体液化。可以使气体压缩成液态的这个极限温度称为该气体的临界温度。当温度等于临界温度时,使气体压缩成液体所需压力称为临界压力,此时状态称为临界状态。混合气体的虚拟临界温度、虚拟临界压力和虚拟临界密度可按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摩尔分数以及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和临界密度求得,按下式计算。 ∑=i ci i c T y T (9) ∑=i ci i c P y P (10) ∑=i ci i c y ρρ (11) 式中 T c —混合气体虚拟临界温度,K ; P c —混合气体虚拟临界压力(绝),Pa ; ρc —混合气体虚拟临界密度,kg/m 3; T ci —i 组分的临界温度,K ; P ci —i 组分的临界压力(绝),Pa ; ρci —i 组分的临界密度,kg/m 3; y i —i 组分的摩尔分数。 天然气的对比参数 天然气的压力、温度、密度与其临界压力、临界温度和临界密度之比称为天然气对比压力、对比温度和对比密度。 c r P P P = (12) c r T T T = (13)

年产5万吨乙二醇工艺流程设计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纺织品、化妆品等行业中。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设计一套年产5万吨乙二醇的工艺 流程。 乙二醇的制备可以通过乙烯的加氧甲醇化反应得到。在甲醇的存在下,将乙烯与空气或氧气反应生成乙二醇。该反应的反应条件及催化剂的选择 对乙二醇的产率和选择性有一定的影响。 乙烯的加氧反应需要催化剂的存在,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铬酸盐、钒酸 盐和铬酸-钼酸盐等。催化剂选择应综合考虑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价 格等因素。 甲醇的存在可以促进乙烯分子的氧化,同时抑制副反应的发生。甲醇 可以作为乙二醇的溶剂和载体,提供反应的热量。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甲 醇需要反复使用,进行回收再利用,以提高经济性。 工艺流程设计如下: 1.原料准备:准备高纯度的乙烯、甲醇以及所需的氧气或空气。 2.反应器:选用适当的反应器,反应器材料应能耐受高温、高压和有 害物质的腐蚀。同时应考虑反应器的传热性能和搅拌性能。 3.氧化反应:将乙烯、甲醇和氧气或空气按一定的摩尔配比加入反应 器中,调节适宜的反应温度和压力。根据催化剂的选择,可能需要进行预 处理步骤,如还原剂的添加。 4.分离和净化:经过反应后,产物和反应物混合物需要经过分离和净 化过程。通过汽提、蒸馏、萃取等方法,将乙二醇与其他杂质分离开来。 同时要进行催化剂的去除和再生。

5.尾气处理:处理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废气,采用适当的吸附、洗涤等 方法,将有害气体去除,以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6.乙二醇产品回收:将分离得到的乙二醇进行进一步处理,包括干燥、贮存等步骤。同时回收甲醇进行再利用,减少原料的消耗和生产成本。 7.催化剂再生与回收:对使用过的催化剂进行再生和回收处理,以实 现催化剂的可持续使用和经济性。 以上是一套年产5万吨乙二醇的工艺流程设计。在实际工业生产中, 还需要考虑能源消耗、化学物品的储存和运输、工艺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工艺流程的设计应综合考虑经济性、环境保护和安全性等因素,以实现高效、可持续的生产。

水合物计算

关于某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输气、试采、抑制 天然气水合物计算 一、论证某试采干线管道产生水合物温度、压力、湿度等关系。 1、水合物生成的条件: 1)天然气中有液态水存在或含有过饱和状态的水汽; 2)有足够高的压力和足够低的温度; 3)有结晶中心的存在。 2、防止水合物的生成: 1)天然气脱水 2)天然气加热 3)降低工作压力 4)加入水合物抑制剂 3、如何抑制水合物生成: 水合物形成的临界温度是水合物可能存在的最高温度,高于此温度,不论压力多高,也不会形成水合物。 依据某项目部提供中古111、中古43、中古106、中古44-H2C等20口单井数据中气体组分,随即抽取部分单井,计算4组平均组分,按照表1进行计算: 表1 天然气组分

依据上述4组组分,根据《油田油气集输设计技术手册》第三章第二节,丙烷含量不大于0.25%,需要加上校正温度-3℃,丙烷含量大于3%时需要加上校正温度2℃,根据下图计算如下:

计算可得知4组组分水合物生成临界温度,NO1:10.3℃;NO2:14.4℃, NO3:16.4℃,NO3:15.5℃,平均14.15℃ 结论:根据表1列举出的4种天然气组分进行对比,塔中项目部西部试采干线管道产生水合物的临近温度在14.15℃左右,按照理论,水合物形成的临界温度是水合物可能存在的最高温度,高于此温度,不论压力多高,也不会形成水合物,因此西部干线抑制水合物产生,必须确保输送温度在14.15℃以上,为保证输送的安全可靠性,输送温度需高于临界点3~5℃,因此外输温度只需在17.15~19.15℃范围内可保证无水合物产生。若是有水合物生成的管段及管件,可对局部加热至20℃以上,水合物即会分解。

气相液相检测方法的仪器辅助设备和试剂药品使用清单

气相液相检测方法的仪器辅助设备和试剂药品使用清单 一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戊烷,己烷,庚烷) 1 仪器辅助设备: 1.1 活性炭管,热解吸型,内装100mg 活性炭。 1.2 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 /min。 1.3 热解吸器。 1.4 注射器, 100ml,1ml。 1.5 微量注射器,10μl。 1.6 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1:3m×4mm,FFAP:Chromosorb WAW DMCS = 10:100; 柱温:60℃; 汽化室温度:120℃; 检测室温度:150℃; 载气(氮气)流量:40ml/min。 色谱柱2:3m×4mm,内装GDX-102; 柱温:90℃; 汽化室温度:250℃; 检测室温度:250℃; 载气(氮气)流量:50ml/min。 2 试剂 2.1 FFAP,色谱固定液。 2.2 Chromosorb WAW DMCS担体,60~80目;GDX-102 固定相,60~80目。 2.3 标准气:用微量注射器准确抽取一定量的戊烷、己烷或庚烷(色谱纯,20℃时,1μl戊烷、己烷和庚烷的质量分别为0.6262mg、0.6603mg和0.6837mg),注入100ml 注射器中,用清洁空气稀释至100ml,计算出浓度,再稀释成10.0 g/ml 标准气。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气配制。

二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乙烯,苯乙烯) 1 仪器 1.1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 活性炭。 1.2 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 1.3 溶剂解吸瓶,5ml。 1.4 微量注射器,10μl。 1.5 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1:2m×4mm,PEG 6000(或FFAP): 6201红色担体=5:100。 色谱柱2:2m×4mm,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有机皂土-34:Shimalite 担体=5:5:100。 色谱柱3:30m×0.53mm×0.2μm,FFAP。 柱温:80℃; 汽化室温度:150℃; 检测室温度:150℃; 载气(氮气)流量:40ml/min。 2 试剂 2.1 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杂峰。 2.2 PEG6000、FFAP、DNP和有机皂土-34,均为色谱固定液。 2.3 6201红色担体和Shimalite担体,60~80目。 2.4 标准溶液:加约5ml 二硫化碳于10ml 容量瓶中,用微量注射器准确加入10μl苯、甲苯、二甲苯、乙苯或苯乙烯(色谱纯;在20℃,1μl 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乙苯和苯乙烯分别为0.8787mg、0.8669mg、0.8802mg、0.8642mg、0.8611mg 、0.8670 mg、 0.9060mg),用二硫化碳稀释至刻度,为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三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 1 仪器 1.1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 活性炭。 1.2 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 1.3 溶剂解吸瓶,5ml。 1.4 微量注射器,10μl。 1.5 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1(用于三氯甲烷、四氯化炭、二氯乙烷和三氯丙烷):2m×4mm FFAP:6201红色担体= 10:100。 柱温:100℃(用于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炭); 150℃(用于二氯乙烷和三氯丙烷); 汽化室温度:200℃; 检测室温度:200℃; 载气(氮气)流量:25ml/min。 色谱柱2(用于六氯乙烷):2m×4mm,OV-17:QF-1:Chromosorb WAW DMCS = 2:1.5:100。

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醇浓度的测定甲醇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醇浓度的测定甲醇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 法 1.适用范围: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醇浓度的测定。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062-1995。 3.原理:空气中的甲醇用注射器采集,直接进样,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4.仪器: 4.1注射器,100ml,1ml。 4.2微量注射器,10ul,1ul. 4.3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5.仪器操作条件:色谱柱,2m×4mm,GDX-102;柱温:150℃;汽化室温度170℃;检测室温度:200℃;载气(氮气)流量:35ml/min。 6.试剂 6.1聚乙二醇6000,色谱固定液。 6.2 6201担体和GDX-102,色谱固定相60~80目。6.3标准气:用微量注射器准确抽取一定量的甲醇(色谱纯,在20℃,1ul 甲醇为0.7915mg),注入100ml注射器中,用清洁空气稀释至100ml,配成标准气。临用前配制。

7.操作步骤: 7.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注射器放在测定标准系列的实验室中,垂直放置,供测定。 7.2标准曲线的制备:用清洁空气稀释标准气成0、0.025、0.050、0.10、0.20、0.30ug/ml甲醇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操作条件,分别进样1.0ml,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分别以测定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应的甲醇浓度(ug)绘制标准曲线。 7.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仪器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空白对照气,测得的样品的峰高或峰面积值减去空白对照的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甲醇的含量(ug)。 8.计算按公式计算空气中甲醇的浓度 C= m V ×1000 C —空气中甲醇的浓度,mg/m3 m—测得的甲醇的含量,ug V—进样体积,ml 9.说明 9.1本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mg/m3(以进样1m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5~500mg/m3;相对标准偏差为3.7%~4.3%。

卡尔费休试剂的原理及配制(综合版)

卡尔—费休法 卡尔—费休法 众所周知,卡尔费休法是测定各种物质中微量水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自从1935年由卡尔费休提出后,一直采用I2、SO2、吡啶、无水CH3OH(含水量在0.05%以下)配制而成,并且国际标准化组织把这个方法定为国际标准测微量水分,我们国家也把这个方法定为国家标准测微量水分。 1、原理:在水存在时,即样品中的水与卡尔费休试剂中的SO2与I2产生氧化还原反应。 I2 + SO2 + 2H2O → 2HI + H2SO4 但这个反应是个可逆反应,当硫酸浓度达到0.05%以上时,即能发生逆反应。如果我们让反应按照一个正方向进行,需要加入适当的碱性物质以中和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酸。经实验证明,在体系中加入吡啶,这样就可使反应向右进行。 3 C5H5N+H2O+I2+SO2 → 2氢碘酸吡啶+硫酸酐吡啶 生成硫酸酐吡啶不稳定,能与水发生反应,消耗一部分水而干扰测定,为了使它稳定,我们可加无水甲醇。 硫酸酐吡啶 + CH3OH(无水)→ 甲基硫酸吡啶 我们把这上面三步反应写成总反应式为: I2+SO2+H2O+3吡啶+CH3OH 2氢碘酸吡啶+甲基硫酸吡啶 从反应式可以看出1mol水需要1mol碘,1mol二氧化硫和3mol吡啶及1mol 甲醇而产生2mol氢碘酸吡啶、1mol甲基硫酸吡啶。这是理论上的数据,但实际上,SO2、吡啶、CH3OH的用量都是过量的,反应完毕后多余的游离碘呈现红棕色,即可确定为到达终点。 I2︰SO2︰C5H5N = 1︰3︰10 2、卡尔费休试剂的配制与标定 若以甲醇作溶剂,则试剂中I2、SO2、C5H5N(含水量在0.05%以下)三者的克分子数比例为 I2︰SO2︰C5H5N = 1︰3︰10 这种试剂有效浓度取决于碘的浓度。新配制的试剂其有效浓度不断降低,其原因是由于试剂中各组分本身也含有一些水分,但试剂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一些副反应引起的,较高消耗了一部分碘。 这也说明了配制这种试剂要单独配,分甲乙两种试剂并且分别贮存,临用时再混合,而且要标定。 甲液 I2的CH3OH溶液 乙液 SO2的CH3OH吡啶溶液

(完整版)煤制甲醇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甲醇是一种极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一种燃料,是碳一化学的基础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甲醇下属产品的开发,特别是甲醇燃料的推广应用,甲醇的需求大幅度上升。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甲醇的需求,开展了此20万ta的甲醇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工艺论证,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等。本设计本着符合国情、技术先进和易得、经济、环保的原则,采用煤炭为原料;利用GSP气化工艺造气;NHD净化工艺净化合成气体;低压下利用列管均温合成塔合成甲醇;三塔精馏工艺精制甲醇;此外严格控制三废的排放,充分利用废热,降低能耗,保证人员安全与卫生。 关键词:甲醇合成、气体精馏、工艺流程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概述 (1) 1.2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3) 1.3设计依据 (3) 1.4设计的指导思想 (4) 1.5设计的范围,装置组成及建设规模 (4) 1.6原料煤的规格 (5) 1.7产品质量标准 (5) 第二章工艺论证 (6) 2.1 煤气化路线的选择 (6) 2.2净化工艺方案的选择 (8) 2.3合成甲醇工艺选择 (11) 2.4甲醇精馏 (17)

第三章工艺流程 (22) 3.1 GSP气化工艺流程 (22) 3.2净化装置工艺流程 (23) 3.3甲醇合成工艺流程 (31) 3.4甲醇精馏工艺流程 (32) 3.5氨吸收制冷流程 (34) 第四章工艺计算 (35) 4.1物料衡算 (35) 4.2能量衡算 (45) 第五章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及选型 (50) 5.1甲醇合成塔的设计 (50) 5.2水冷器的工艺设计 (54) 5.3循环压缩机的选型 (5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