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第一课时)

圆的认识(第一课时)
圆的认识(第一课时)

r d 0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2、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圆的认识--评课稿

11月5日上午第二节,我们裴主任上了一堂《圆的认识》,让听课老师和六年级同学一起认识了圆,认识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在小学数学大纲里,关于圆的教学相关要求有以下一些: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6.认识圆,会画圆。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圆”建立最基础的认识(当然是在一年级的圆的认识的基础上);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件只中心小学:徐丽平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学生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 ,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掌握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也为下面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及圆柱圆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或等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四、学具准备:直尺,圆形纸片。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六、教学媒体设计 1、设计思路:圆各部分名称、特征等,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了激发兴趣、引发思辨、突破难点、思维延伸的效果。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

的动态演示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使多媒体更有效、更高效的为教学、为学生服务,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2、自主学习设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此理论基础上,本节课充分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探索过程,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设想:根据“活动教育”课题的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谈话直接揭题,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反馈,巩固新知——拓展认识——知识总结——分享收获”的活动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以活动促发展。 教学过程分析: 首先,直接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呢?.... 让我 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 (板书: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探索圆的真切欲望,兴趣,又直接引出,为下一步研究圆做好铺垫。 其次,初步感知,师:在生活中,你们在哪见到过圆形?如何可以画出一个圆? 然后,自主探究,发现体验: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 在折一折

小学数学教案:圆的认识

第四单元 1 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85页~87页内容,完成相应的“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二十 二的第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与直径;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使学生能正确地较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教具准备:圆规、直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及圆形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学过了一些平面直线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与周长、面积计算方法,但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物体,如硬币、钟面、圆桌面、CD唱片等,这些物体形状是不是直线形?(不是)是什么形?(圆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圆的一些基本特征。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教学圆的特征。 1.通过对比认识圆。 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直线图形(教师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逐一出示。)与老师手上的圆有什么不同呢?(圆由曲线所围成的) (1)找圆心。 请学生都拿出已备好的圆形纸,让学生把圆进行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反复几次。让学生把折痕用铅笔画下来。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点) 说明: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半径与直径。 让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请学生报出测量的结果,并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把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 教师在黑板的图中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告诉学生这线段叫做半径。 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圆里用笔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它们的长度。问:你还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可画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与圆的周长练习题

圆的认识与圆的周长 一、细心填写。 1.圆是平面上的一种()图形,将一张圆形纸 片至少对折()次可以得到这个圆的圆心。 2.在同一个圆或相等的圆中,所有的半径长度都 ();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 3.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 是()厘米。 4.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用字母()表示。 5.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用 字母()表示。 6.()决定圆的大小;()决定圆的位置。 7.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叫做(),用字母 ()表示。 8.一个圆的直径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 9.一个圆的半径是7分米,它的周长是()。 10.计算下列各题,并熟记它们的得数。 π=3.14 2π= 3π= 4π= 5π= 6π= 7π= 8π= 9π= 10π= 11.在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 圆的半径()厘米。二、填表。 三、判断题。 1.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2.直径的长度总是半径的2倍。………………() 3.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4.在一个圆里画的所有线段中,直径最长。…() 5.两端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6.直径5厘米的圆与半径3厘米的圆大。……() 7.要画直径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2厘 米。……………………………………………() 8.圆有4条直径。………………………………() 9.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10.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也扩大2倍。 ()11.车轮滚动一周所行的路程就是这个车轮的周 长。……………………………………………()12.π是两位小数。………………………………()

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 听了XX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既是几何内容的教学,也是属于概念教学。XX老师设计了:1、利用工具画圆;2、利用圆规画指定的圆;3、自学课本,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4、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探究半径、直径以及圆的有关特征。听了这堂课,使我受益非浅,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色值得我学习: 一、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XX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将学生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自学教材,领悟到圆心、半径、直径的特征;通过动手折一折,明白“在同圆中半径、直径都有无数条”;有了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数一数等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实践活动,把“教师讲授新知,教师操作演示活动”变成“教师设计活动,学生操作活动,领悟新知”的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开放式过程。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得到有用的发展。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圆的画法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中的编排顺序来教学,学生先用准备好的瓶盖、透明胶、水彩笔、光碟片、硬币等工具画圆,然后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性,最后学习 用圆规画圆及画规定条件的圆。XX老师对教材大胆进行了重组,把圆形画圆工具和圆规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选择画圆工具自主学习画圆,感悟画圆方法的多样性,再让学生比较用圆形工具和用圆规画圆的特点及区别,使学生明白用圆规画圆既确凿又便当,从而引导到用圆规画圆的这一教学环节上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画圆的步骤、方法和要领等。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因人而异,又体现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性。使知识传授更具连贯性和探索性。这个改变,让我认识到,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

圆的认识与圆的周长

专业中小学课外教育机构 办学许可证:穗教社办批字(1997)35号 【诊查】精准高效【导学】能力内化【展示】成就自我“ X ”因子】我爱学习 学生姓名 授课日期 学科数学

第12讲 【精准诊查】 【课首沟通】 1、检查作业 2、有没有不会做题目和知识点 【课首小测】 判断 1、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在同一个圆内,任意一条直径都是由两条半径组成的。 3、圆的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4、大小相同的两个圆,他们的直径和半径都相等。( 5、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计算圆的周长时只是取近似值=3.14.() 、选择题 1、画直径为3厘米的圆,要把圆规两脚分开的距离是( 2、圆的半径扩大3倍,圆的周长扩大( )厘米。 A、2.4 B 1.5 C 、2.7 A.3倍 B.9 C.27 、12 3、一个半圆的半径是3厘米时, 这一个半圆的周长疋。厘米。

A 、9.42、15.42、18.84、30.84

★ 4、在一张长6.28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铁皮上,最多能截取半径为 1分米的圆铁片( )个。 A 、6 、1、一辆自行车的胎外直径为0.4米,若平均每分钟转70周,小丽家里学校 约879.2米,她从学校骑车回家需要几分钟? 【互动导学】 【知识梳理】 、【知识点回顾】 C 、 12 16 ★ 2、求下面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周长(单位: cm ) d 二 3 d=l d=2

(一)圆的认识 1、画圆的3个步骤:(1)定长(2)定点(3)旋转画圆 2、圆内各部分联系图: 半径 n 2 直径 决定a的C5 tk定圆的() 石〔)余 注意: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圆的周长 1、公式:C= d 2 r★半圆的周长=r +2r=5.14r 2、关于圆周率: r (1) 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 (2) 小试牛刀 (3) 是一个()小数 计算时,通常保留两位小数近似值是( (一)、用圆规按下列要求画圆, 并用O,r,d分别标出它们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1)直径是4厘米半径为1厘米(3)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 (二)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一般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 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一般用字母()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一般用字母()表示;它是两端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 11月5日上午第二节,我们裴主任上了一堂《圆的认识》,让听课老师和六年级同学一起认识了圆,认识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在小学数学大纲里,关于圆的教学相关要求有以下一些: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6.认识圆,会画圆。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圆”建立最基础的认识(当然是在一年级的圆的认识的基础上); 2、认识事物间——圆的特征、直径和半径的数量关系和基本特征; 3、学会用字母表示圆的有关知识,主要是指:2r=d; 4、会画圆; 5、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 6、增强民族自豪感:祖冲之和圆周率。 关于教学任务,老师们一般都很容易把握,更重要的是,大纲提出的教学方式为我们的“有效教学”的提供了思考: 1、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公开课教案:圆的认识

课题: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其特征。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索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直尺、带圆孔的三角板、硬币等圆形物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寻宝创“圆” ⑴师: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你手头的白纸上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想一想,宝物可能在那儿呢?用1厘米表示1米,请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 ⑵学生尝试 ⑶展示作品

⑷师:还有不同的位置吗?这些位置如果都表示出来将会形成什么?(课件演示出圆) 2.谁来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圆? 3.欣赏生活中的圆(课件出示) 4.揭题: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吧!(课件出示)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㈠概念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观察这些图形,想一想:圆和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前的平面图形是由什么围成的?圆呢?(课件出示) (学生可能说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边是直的,它们是由线段围成的,都有角,而圆的边是弯的,圆没有角,它是由曲线围成的) 2.体验:请拿起桌上的圆片,闭上眼睛摸着圆的边想象圆的形状。 ㈡画圆 1.师:同学们!你会画圆吗?你能怎样画圆?请试着在纸上画圆。 2.交流汇报:你采用哪个工具画圆?是怎样画的?(展示学生作

圆的认识与圆的周长

办学许可证:穗教社办批字(1997)35号 【诊查】精准高效【导学】能力内化 【展示】成就自我【“X”因子】我爱学习

第12讲 【课首沟通】 1、检查作业 2、有没有不会做题目和知识点 【课首小测】 一、判断 1、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在同一个圆内,任意一条直径都是由两条半径组成的。 ( ) 3、圆的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4、大小相同的两个圆,他们的直径和半径都相等。() 5、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计算圆的周长时只是取近似值π=3.14.() 二、选择题 1、画直径为3厘米的圆,要把圆规两脚分开的距离是()厘米。 A 、2.4 B、 1.5 C、5 D、2.7 2、圆的半径扩大3倍,圆的周长扩大()。 A.3倍 B.9倍 C.27倍 D、12

3、一个半圆的半径是3厘米时,这一个半圆的周长是()厘米。 A、9.42 B、15.42 C、18.84 D、30.84 ★4、在一张长6.28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铁皮上,最多能截取半径为1分米的圆铁片()个。 A、6 B、8 C、 12 D、 16 三、1、一辆自行车的胎外直径为0.4米,若平均每分钟转70周,小丽家里学校约879.2米,她从学校骑车回家需要几分钟? ★2、求下面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周长(单位:cm)

【互动导学】 【知识梳理】 一、【知识点回顾】 (一)圆的认识 1、画圆的3个步骤:(1)定长(2)定点(3)旋转画圆 2、圆内各部分联系图: 注意: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圆的周长 1、公式:C=r d ππ2= ★ 半圆的周长=r π+2r=5.14r 2、关于圆周率: (1)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 圆周率: (2)π≈( ) (3) 是一个( )小数 (4)计算时,通常保留两位小数近似值是( ) 小试牛刀 (一)、用圆规按下列要求画圆,并用O,r,d 分别标出它们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1)直径是4厘米 (2)半径为1厘米 (3)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评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评课稿 本节课教学设计别具一格,体现了教学新理念,采用的是新方法,呈现出了新气象。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新知,积累方法,分层练习,发展能力。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与统一。其突出特点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新课伊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森林里几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的小车进行比赛的情境,并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最后的结果谁会赢得第一,为什么?”此时有学生说坐车轮是圆形的那辆车最平稳、最舒服。教师立即设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后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由于创设的情境有很强的趣味性,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蕴涵在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思考价值,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立即进入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到了新知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注重操作实践,主动获取知识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所有的这些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有小组的合作交流;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教师的适当点拨。例如在将圆形纸片反复换位对折打开操作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共同点,你们发现了什么?从而概括出圆心和直径的概念。在归纳圆的直径的特性时,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空间,而且还让学生思考:在同一圆内,直径有多少条?这无数条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最后归纳出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这无数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的特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圆心是让学生反复对折圆形纸片,从折痕中发现的;半径等长,直径相等是通过学生用尺测量后知道的;圆中半径和直径的条数无限多,是反复画、合作讨论悟出来的;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揭示是引导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同步测试A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同步测试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7题;共18分) 1. (2分)圆环是以直径为________的________图形。 2. (1分)圆中最长的线段是________。 3. (8分)填表 半径直径周长 ________3厘米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2.56米 3分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0.8分米________ 4. (2分)把硬纸片分别做成正方形、正六边形、圆形、椭圆形“车轮”,沿直尺的边滚一滚,只有________形“车轮”的中心点的痕迹是一条直线,所以车轮应该做成________形的. 5. (1分)将一张圆形纸片至少对折________次可以得到这个圆的圆心。 6. (1分)一个圆的直径是a米,这个圆的半径是________米。 7. (3分)圆的位置由________确定;圆的半径决定圆的________;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8. (2分) (2016六上·台安月考)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9. (2分) (2016六上·台安月考) π=3.14 10. (2分)大圆的圆周率与小圆的圆周率相等.(判断对错)

11. (2分)判断正误. 两个端点都在圆上的线段是圆的直径. 12. (2分)直径是半径的2倍。 13. (2分)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三、选择题。 (共3题;共7分) 14. (3分)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叉开得越大,画出的圆越________;如果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3 cm,所画圆的面积为________ cm2 ,周长为________ cm。 15. (2分) (2018六上·巴彦淖尔期中) 以一点为圆心可以画出()个圆. A . 1 B . 2 C . 无数 D . 无答案 16. (2分)在圆上有两点,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厘米,那么这个圆的半径是()。 A . 5厘米 B . 大于或等于5厘米 C . 小于5厘米 四、填表。 (共1题;共5分) 17. (5分) (2020六上·渠县月考) 填表。 五、操作题。 (共2题;共15分) 18. (5分)在下面的正方形中画一个尽可能大的圆.

数学评课稿范文

数学评课稿范文 圆的认识_小学数学评课稿 我一直认为数学比语文教学要难的多,因为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感觉很是枯燥,当然是很多不得法的原因,而小学数学评课的参与和研究,我觉得很是重要,通过评课让教师认识到教学的过程的不足之处,能很少的找出问题的所在比如 圆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饿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内容,并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平面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练习生活,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李老师从生活中常见的线入手,引入了线段和圆,紧接着结合生活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圆及感知圆(主要通过用手摸一摸周围的圆),积累了一些对圆的感性认识。接着比较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把脑海中形象具体的东西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概括或者说抽象出来。应该说,李老师极其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比如练习中,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该安装在哪儿?我想如果给足时间,数学知识的回归在这些课上有更多的体现和应用。 在六年级的课堂上,李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很明显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课中体育老师的圆上,你喜欢站在哪儿?小组合作探究直径、半径的意义以及之间的关系等都体现了这点。 同时,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习中的地位。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加真切和深刻。 最后,李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如果说操作活动能更强调知识的深刻性,那么语言表述也就是“说”,就是对知识的梳理,知识的罗列,知识的系统话整理和知识的重组。 整堂课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1) 语言的衔接稍有跳跃。课堂的连接语是课堂驾驭能力的表现,也反映了教师设计课堂,生成课堂之间的一种应变。同时,这也与教师对于教学设计过程的熟悉程度有关。 (2) 教学环节: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了一个圆,如果是你喜欢站在哪里?抛出问题之后,我以为教师想讲点在圆内、圆上、圆外这些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然而教师风趣的点评之后,很平静的说:接下来我们学习什么呢?老师画了一条半径、一条直径……我有点不理解教师这样设计的意图. (3) 练习的量不够。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 郭集学校谢辉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85~87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线、珠子、圆规、白纸、某个面是圆的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例1中的五幅图:请同学指一指这些物体上的圆。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3、师:其实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圆。小结:古希腊数学家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4、圆与以前学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的知识。(板书:圆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加强认识 1、你们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老师只给你一支粉笔,让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 指名学生上黑板画。 像一个圆吗?单凭一支粉笔是不成的,还要借助一定的工具。 2、课前同学们也准备了一些工具,你会用它们画一个圆吗? 3、汇报:你是怎样画的?(板书:两脚分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3、刚才,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画出了这么多的圆。你觉得 用什么工具画圆最方便,最标准呢? 下面我们大家就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4、同学们完成得真快。 展示同一小组的同学画的圆,比一比,然后说一句评价的话,好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 (1)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有大有小呢? (2)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位置不同呢? (3)我也发现有几个同学画得不够圆,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了?

圆的认识与圆周率 - 答案

圆的认识与圆周率答案 知识梳理 教学重、难点 作业完成情况 典题探究 例1.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判断对错) 考点:圆的认识与圆周率. 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分析:根据“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说法错误,前提是:在同圆或等圆中;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圆的特征,应明确: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例2.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3.14倍×.(判断对错) 考点:圆的认识与圆周率. 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分析:根据”圆的周长=2πr”可知:圆的周长÷r=2π;可知: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2π倍;由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2π倍;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圆的半径、圆周率和圆的周长三者之间的关系. 例3.直径就是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判断对错,并改正) 考点:圆的认识与圆周率. 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分析:根据直径的定义可知,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解答:解:直径就是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熟练掌握直径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例4.在一个圆中,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那么半径的条数就是直径条数的2倍.错误. 考点:圆的认识与圆周率. 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分析:由直径和半径的含义: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可知:在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半径;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从定义上看:在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半径; 所以,半径的条数就是直径条数的2倍,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在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的数量,都有无数条. 例5.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41.4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78.5平方厘米. 考点:圆的认识与圆周率;圆、圆环的面积;等积变形(位移、割补). 分析:根据题和图形可以得知: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左右两边是圆的半径,上下两边各是圆的周长的一半.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据此可以求出圆的半径,从而求出圆的面积. 解答:解:设圆的半径是r厘米,由题意得: 2πr+2r=41.4, 2×3.14r+2r=41.4, 8.28r=41.4, r=5; s=πr2 S=3.14×52 =78.5(平方厘米); 答:这个圆的面积是78.5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78.5. 点评:此题考查等积的变形与圆的面积.

《圆的认识》评课

《圆的认识》评课 范公小学宋波 听“圆的认识”一课,张老师还是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张老师熟悉大纲教材、了解学生情况、选择教法适当,做到了“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总的来说,我认为这节课是最好的,我为张老师教学取得的成功感到高兴并表示祝贺。下面就从教学目的、课堂组织、教学方法、教师基本功等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认识和看法。 一、课堂教学目的明确 “圆的认识”这节课究竟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对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和教材的基本要求确实了如指掌,视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习与创造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也有明确、具体的显示和反应。教师首先通过学生能直接感觉的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接着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弄清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教学能始终围绕已确定的教学目的适时、适度、适当地合理展开,并使其得到较好的落实。 二、课堂组织得好 1、教学结构合理,过渡衔接自然。 显而易见,整节教学可分为揭示课题、引导探究、巩固深化、

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几个环节。讲、练、做、问、议、板书、演示安排严密紧凑,各教学环节所用时间安排得合理。课的设计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譬如在引导探究阶段,又可分为寻找圆心、学习半径、直径、学习画圆等几个层次,各个层次有序安排,又体现出知识形成的先与所需能力的高与低、教学发展的远与近等等关系,看来教师对此有较多的考虑。 ? 2、教学反馈及时、全面。 教师对教学的反馈有着足够大重视,主要体现为:⑴注意加强了反馈环节的安排。根据信息活动所具有的闭合规律,教师在教学时既有“去”的安排,又有“来”的安排。如在精讲后,安排学生练习,教师发现问题补充讲解,学生再反馈,教师加以小结。⑵对反馈信息的判断、处理恰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作用。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情况能够作出正确、深刻的判断,并能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接收到学生通过一定的媒介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处理时,特别注意使学生得到及时的评价信息,从而发挥学生的作用,使他们自觉、主动、及时地获取评价信息,以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适当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善于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当堂的现实反应,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加以灵活地施用,也达到了预期效果。主要体现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同步测试C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同步测试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7题;共17分) 1. (2分)圆环是以直径为________的________图形。 2. (3分)圆的半径扩大2倍,直径扩大________倍,周长扩大________倍,面积扩大________倍。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3. (2分)填一填 A. 平稳 B.不平稳 C.不确定 正方形的车轮滚动________ ;圆形的车轮滚动________ 4. (2分)一根彩带长2 5.12米,用做成十个同样圆环来装饰大厅圆柱,每个圆环的直径是________米,半径是________米。 5. (2分)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________相等,所有的________也相等. 6. (3分) (2017六上·宝安期末) 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那么这个圆的直径是________ cm,周长是________ cm,面积是________ cm2 . 7. (3分)将20厘米长的绳子绕它的一端快速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是________形,它的半径是 ________厘米,直径是________厘米。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8. (2分) (2018六上·温州期末) 用4个圆心角都是90。的扇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圆. 9. (2分) (2020六上·镇原期末) 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1:2。()

《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 授课人:徐会琴评课人:余小红本节课教学设计别具一格,体现了教学新理念,采用的是新方法,呈现出了新气象。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新知,积累方法,分层练习,发展能力。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与统一。其突出特点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新课伊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森林里几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的小车进行比赛的情境,并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最后的结果谁会赢得第一,为什么?”此时有学生说坐车轮是圆形的那辆车最平稳、最舒服。教师立即设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后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由于创设的情境有很强的趣味性,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蕴涵在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思考价值,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立即进入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到了新知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注重操作实践,主动获取知识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所有的这

些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有小组的合作交流;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教师的适当点拨。例如在将圆形纸片反复换位对折打开操作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共同点,你们发现了什么?从而概括出圆心和直径的概念。在归纳圆的直径的特性时,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空间,而且还让学生思考:在同一圆内,直径有多少条?这无数条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最后归纳出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这无数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的特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圆心是让学生反复对折圆形纸片,从折痕中发现的;半径等长,直径相等是通过学生用尺测量后知道的;圆中半径和直径的条数无限多,是反复画、合作讨论悟出来的;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揭示是引导学生推理判断产生的;圆心和半径对圆的决定性作用是让学生在画圆中体察出来的。总之,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很自然地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 三、突出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运用 为了突出“圆的特征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这一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设问、设疑,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在观察中仔细比较,从而总结概括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第一课时) 郭集学校谢辉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85~87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线、珠子、圆规、白纸、某个面是圆的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例1中的五幅图:请同学指一指这些物体上的圆。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3、师:其实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圆。小结:古希腊数学家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4、圆与以前学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的知识。(板书:圆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加强认识 1、你们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老师只给你一支粉笔,让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 指名学生上黑板画。 像一个圆吗?单凭一支粉笔是不成的,还要借助一定的工具。 2、课前同学们也准备了一些工具,你会用它们画一个圆吗? 3、汇报:你是怎样画的?(板书:两脚分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3、刚才,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画出了这么多的圆。你觉得 用什么工具画圆最方便,最标准呢? 下面我们大家就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4、同学们完成得真快。 展示同一小组的同学画的圆,比一比,然后说一句评价的话,好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 (1)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有大有小呢? (2)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位置不同呢? (3)我也发现有几个同学画得不够圆,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课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感受并发现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并提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等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活动曾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圆与生活的联系,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圆的各部分及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圆规、圆片、硬纸片、直尺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观察图片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美丽的圆片,请大家欣赏 (师出示一些由圆组成的图案) 师:看了这些图案,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或者都跟什么有关系? 2、揭示课题 师: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圆,正如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所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丽的!”因为有了圆,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神奇而美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圆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 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展示圆片图形: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4、观察55页主题图,看看谁从图中找到的圆多?小精灵向我们提出什么问题? 5、认识圆的特征 (1)认识圆心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来,像老师这样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做几次。(生模仿) 师:仔细观察这些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 师:(演示)对,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而且这个点在圆的中心,我们把这个点就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认识圆。 1、利用五环奥运旗帜以及一些生活中关于圆的图片导入新课。 A、这个图案大家认识吗? B、这个图案由什么组成的?大家知道吗? C、圆大家一定不陌生,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那么我们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学生汇报(钟面,呼啦圈……)。 教师:刚才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么多的圆! D、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圆,你们想看吗?我们一起来分享。 (利用多媒体白板展示关于圆的视频。) E、圆这么简单的图形,人们为什么在生活中如此钟爱它呢?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去了解圆。(二)、探索新知,动手发现 1、要想充分的认识圆了解圆,让我们先从画圆开始好不好? A、让我们拿出我们手中的工具,试一试,看怎样才能画出圆呢?(学生开始画圆,教师巡回指导) B、不错!大家都画出了漂亮的圆,我想知道你们是怎样画圆的呢?学生各抒己见(圆心不动、画好一个圆必须定点、定长) C、老师在黑板示范画圆。(同时指出画圆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这里初步了解画圆,后面在了解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后详细的介绍画圆方法)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组内讨论,并分享交流。 ⑴、什么叫直径?直径用什么表示? ⑵、什么叫半径?半径用什么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