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考试重点精

信息管理学考试重点精
信息管理学考试重点精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试重点

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 (即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相互联系特征的一种表达和陈述,也可以说事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信息的属性

1. 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同时具有信源、载体和信宿三重性。凡是有物质的地方就必然存在着信息。

2. 多样性。

3. 可识别性。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不同的主体所识别。

4. 可加工性。信息可以被汇总和组织、分析和综合、扩充和浓缩,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对信息内容进行加工处理。

5. 与载体的不可分性。信息要传递和保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

6. 对载体的独立性。绝大部分信息不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信息内容。我们将信息内容不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的信息称为第一类信息, 将信息内容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的信息称为第二类信息。

7. 可传递性。信息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递或交流。

8. 可共享性。同一信息可以被很多人共同享用、同时享用。

9. 非消耗性。信息资源是非消耗性的资源,可以多次开发,反复使用。

10. 强时效性。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在特定条件下执行特定的任务时产生的,所以这些信息必须与执行的任务及环境密切相关,超越了时间界限,情况有了变化,原有的信息就没有价值了。

信息与知识、情报

知识是通过人脑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信息,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形态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

知识具有社会性、语言性、积累性等基本属性。社会性是知识区别于信息的根本属性。情报是具有特定利用价值的动态知识。情报具有知识性、动态性和有用性等基本属性。动态性事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

信息与数据

数据是信息载体上反映信息内容且可被接受者 (人或机器识别的物理符号。这些物理符号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信息是数据所包含或反映的内容, 而数据则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管理的定义

信息管理就是个人或社会组织对信息进行搜集、组织、分析和提供利用的活动。信息管理的要素

1. 信息管理的对象

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或者说是狭义的信息资源,而不是广义的信息资源,更不是信息活动。信息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对信息活动的管理不能简称为信息管理。 2. 信息管理的主体

狭义的信息管理主体是指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和信息管理机构。广义的信息管理主体是指所有参加信息管理活动的个人和社会组织。

3. 信息管理的活动内容

信息管理不同于信息活动,是信息活动的一个子集。

从信息的角度来归纳和表述,信息管理包括信息搜集(或称信息收集、信息组织(或称信息整序和存储、信息研究 (或称信息分析和信息提供利用 (或称信息服务四个方面的内容。

从狭义的信息资源的角度来归纳和表述,信息管理包括信息资源配置(或称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信息资源组织(或称信息资源整序与存储、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资源提供利用四个方面的内容。

信息管理的性质

1. 社会性

信息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的活动。

信息管理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

信息管理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2. 专业性

信息管理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专业性主要表现在知识性、技术性和学术性等方面。

3. 服务性

信息管理对信息进行搜集、组织和分析不是其最终目的,而最终目的是将搜集、组织和分析后形成的信息产品提供给信息用户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信息管理的基本任务

信息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将信息资源与信息用户联系起来, 科学地管理信息资源, 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

信息管理的具体任务

1. “化分散为集中”是信息搜集的任务

2. “化无序为有序”是信息组织的任务

3. “化量大、质杂为浓缩、质优”是信息研究的任务

4. “化收藏为利用”是信息提供利用的任务

信息管理的历史沿革

1. 信息源管理阶段

信息源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信息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以手工为主。

2. 信息管理阶段

信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设为主要工作内容。

3. 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强调将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来开发和利用, 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对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及相关要素进行综合管理。

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 信息管理学学科理论研究

2. 信息管理基本理论研究

3. 信息管理技术方法研究

4. 信息管理的组织管理研究

信息管理学的体系结构

信息管理学包括理论信息管理学、信息管理技术方法学和应用信息管理学。理论信息管理学包括信息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信息管理学应用理论。信息管理技术方法学包括信息管理方法学和信息管理技术学。应用信息管理学包括专门信息管理学、专科信息管理学和部门信息管理学。

信息资源的定义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务和精神财富的各种信息及其相应的人才和技

术, 是与信息活动相关的资源的总称。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用来创造财富的各种信息。

信息与广义的信息资源的关系

信息与广义的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交叉部分代表可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信息, 即狭义的信息资源; 信息圈中未交叉的部分代表不能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信息;信息资源圈中未交叉的部分代表信息人才和信息技术。

信息与狭义信息资源的关系

信息与狭义的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是包含关系, 即信息包含信息资源。只有能被人类所利用、能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信息才能成为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

1. 信息按生产者的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

出现的原因:在经济社会活动中,人们所利用的信息因其生产者的构成、知识结构、社会地位、名气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信息价值。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就必须研究和分析信息资源按其生产者的分布规律。

表达式:y(x=c/x^a(其中, x 是论文数量; c 为某主题领域的特征常数 ;y(x为写 x 篇论文的作者占作者总数的比例; a 为参数,它在特定的学科领域是一个常数,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波动,一般在 1.2~3.5间变化。

反映的基本事实:任何信息资源的生产者的自然分布基本上遵循特洛卡定律。

形成机理:一个学科的发展,是以该学科是否出现新理论、新观点为条件的,并且这些观点出现的多少与快慢,直接反映了该学科的发展速度。

应用:首先,由于特洛卡定律给出了信息生产者与生产数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由此掌握信息生产者的分布层次,用于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在信息检索时,以著者为线索进行检索,编制著者索引等;其次,洛特卡定律揭示了信息生产者的能力规律,我们可以由此判断科学劳动成果的规模,优化科学劳动组织,提高科学劳动效率,如展开杰出人物评选。

2. 信息表述中的词频分布规律——齐夫定律

表达式:f*r=c(其中, f 为词的频次, r 为词的等级序号, c 为围绕一个中心数值上下波动的常数。

反映的基本事实:任何和信息资源中使用的词汇的频次基本上遵循齐夫定律。

应用:编制词表、自动标引、文档组织、加权标引等

3. 专业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

出现的原因:文摘杂志增长速度太快,报道过于集中而出现反复,文献过于分散而出现遗漏;为了探索文摘杂志的完整性、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

概念:在某一时间范围内,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领域文献(论文的数量, 以递减顺序排序, 然后将其分成“核心” 区和另外几个区, 其中每个区刊载该领域文(论文总量相等,那么各区的期刊数量成1:n:n^2:…的关系, n 为布拉福德常数, n>1.(n

约为 5

表达式:

应用:确定核心期刊, 有利于指定阅读、指定优化馆藏和期刊选购; 指导动态馆藏维护, 确定读者阅读的重点范围,从而合理调整期刊类型和数量。学科常熟度比较,反映学科之间的交叉重叠程度;判断检索工具的优劣。

信息增长规律

信息老化规律

信息用户的定义

广义的信息用户是指具有一定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能力并通过信息交流活动汲取信息的个人或团体。狭义的信息用户是指具有一定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能力并通过信息机构获取信息的个人或团体。

信息用户的必备特征:一定的信息需求、一定的信息利用能力

用户信息需求的概念

简单地说, 用户的信息需求就是用户对信息的需要和要求。具体地说, 用户的

信息需求就是信息用户对信息内容、数量和形式的需要和具体要求。

用户信息需求的层次

1. 深层信息需求,即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

2. 中层信息需求,即用户认识到的信息需求。

3. 表层信息需求,即用户表达出的信息需求。

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因素

1. 环境因素:社会政治因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教育水平、名族特点和文化传统、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

2. 组织因素:组织的性质、组织的规模、组织的结构、组织的运作机制、组织文化

3. 个人因素:用户的职业和任务、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年龄和性别、爱好和专长、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用户的信息提问定义

用户的信息提问就是指用户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 用语言或文字将自己的信息需求向信

息提供者表达出来的过程。

信息提问与信息需求的吻合程度

1. 信息提问与信息需求一致

2. 信息提问大于信息需求

3. 信息提问小于信息需求

4. 信息提问与信息需求交叉

5. 信息提问与信息需求无关

提高信息提问与信息需求吻合程度的措施

1. 加强用户教育水平

2. 让用户以文字形式提问

信息交流的概念

简单地说, 信息交流就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反馈。具体地说, 信息交流是社会活动中信息借助于某种符号系统, 利用某种传递通道而实现的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传递与反馈行为。

信息交流与信息传递、信息传播的区别

信息交流,是相互影响的双向性信息传递或信息传播。

信息传递, 是指通过一定的媒体使信息从时间或空间的一点向另外一点移动的行为。信息传递的过程具有单向性。

信息传播, 是指通过一定的媒体使信息从时间或空间的一点向另外多点移动的行为。信息传播的过程具有发散性。

信息交流的构成要素

1. 信源,也可以称其为信息发送者或信息原来持有者,是指参与信息交流的个人和社会组织。能够产生、持有信息而且有可能发送、传递信息的任何个人、团体都可以成为信源。

2. 信宿,即信息接受者,或接受信息的人或物。在社会信息管理活动中,通常把一切可以接受并且需要信息的人称为信息用户。

3. 信道,就是信息交流的渠道、通道。它是信息交流和传递的物理过程。信道是传送信息的介质。

4. 信息符号,信息是通过代表食物的代码——符号来传达的。符号是一种代表思想的通用记号或标志,是用以表达思想、进行指挥或者表达愿望的一种标记、行为和姿态等。符号是人类认知和社会信息交流的基本手段。

1. 多向主动信息传递:信息发送者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对信息进行处理后传递给整个社会或事先没有确定的接受者。

特点:信息传递面广、服务范围大; 最新信息的传递比较及时; 信息传递的针对性不强。 2. 单向主动信息传递:信息发送者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将信息主动地传递给事先确定好的信息接受者。

特点:针对性强;提供信息非常及时;服务对象单一、服务范围不广。

3. 多向被动信息传递:信息发送者根据广泛的接受者的要求, 向他们提供信息资料的传递。特点:事先没有确定的接受者,只有广泛的接受者,从而服务范围较广;传递信息的速度较慢;信息传递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4. 单向被动信息传递:信息发送者根据个别信息接受者提出的课题和要求而进行的信息传递。

特点:信息传递范围校;信息传递针对性强;信息传递的速度较慢。

信息反馈的概念

信息反馈就是指信息发送者把信息传递给信息接受者后, 再将信息接受者所产生的反应或利用后的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发送者的信息传递发生影响的过程。

信息反馈的作用

1. 提高信息交流的质量与效果

2. 促进信息发送者的工作和研究

对信息反馈的要求:及时、准确、适度

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型

影响信息交流的因素

1. 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军事因素、法规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

2. 语言文字因素:自然语言因素专业语言因素、检索语言因素

3. 交流过程因素:

信息发生中的因素:信息时滞、语言的转化、形式化、干扰

信息传递中的因素:信道容量、传输过程干扰、信息还原、传递方式

4. 信息接受中的因素:接收需求、接收能力

5. 信息安全因素:信息污染、信息泄密、信息破坏、信息侵权、信息侵略

信息搜集的概念

有关机构和个人, 根据一定的目的, 将系统内外各种形态的信息采出并汇集起来的过程。

1. 确定搜集方针

2. 制定搜集计划

3. 搜集工作实施

4. 反馈用户信息

信息搜集的主要方法

1. 直接观察法:无控观察法(现场记录、有控观察法(实验方法

2. 社会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网络调查

3. 文献法

信息组织的含义

对搜集到的信息按其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有序化,然后进行重新组织与控制。

信息组织的工作内容

1. 信息揭示:也称信息标引,是对信息的主要内容和其他形式特征进行选择、概括和提炼的过程。

2. 信息描述:也称信息著录,是根据一定的管理规则和技术标准,随信息外在特征和部分内容特征进行描述并给予记录的过程。

3. 信息序化:按照一定的方法将无序的信息组织成为有序的信息的过程。

4. 信息存储:将经过组织的信息以某种结构存储在一定的载体上或是一定的空间内。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

1. 信息揭示方法(主题分析、主体标引、主体审核

分类法:等级体系分类法、分面组培分类法、混合式分类法

主题法:(以自然语言中的词语或规范化的词语作为揭示文献主题的标识标题词法、单元词法、关键词法、叙词法

信息形式特征揭示方法

2. 信息描述方法

文献信息著录

MARC 格式(CNMARC 格式中的字段被划分为十个块

Dublin Core标准(3类, 15个元数据

3. 信息序化排序方法

三笔字等级考核标准

大学生三笔字等级考核标准 一、说明 1、本标准共分四级,一级为及格级,四级最高,达不到一级者暂不入级。 2、本标准适用于在校本专科生。 3、考核工具:毛笔、钢笔、粉笔。 4、考核书体:楷书或行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其它书体。 5、考核围:3775个常用标准简化汉字。 6、考核方法:毛笔和钢笔为笔试试卷考核,粉笔为现场考核。 二、考核容 (一)毛笔字(三、四级要求)(100分) 1、时间:60分钟。 2、书写容:50个左右汉字(包括书写者),一般为七言绝句一首。 3、考核标准: 三级:(80-89分) ①点画清楚,笔顺准确,没有错别字,字形较为平整、美观。 ②掌握基本用笔方法,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较为明确。 ③结构安排基本合理,且能通过点画的伸缩避让来丰富变化。 ④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关系处理适当,布局合理。 ⑤强调点画的提按顿挫以及与牵丝连笔的区分与处理。 四级:(90-100分)

①笔画圆润劲爽,变化自然。 ②用笔较为精到,结构严谨, ③章法较为合理,行气贯通。有明显的节奏感。 ④具有传统书法神韵,典雅古朴 每个错别字扣2分,扣完为止;一般书写标准简化体,如书写繁体,必须全部用繁体,不能繁简混用,否则繁体字一律按错别字对待。 (二)钢笔字(100分) 1、时间:120分钟 2、容: ①10个常用汉字的笔顺。(10分) ②文字容(90分):200字左右现当代名家散文选段,自由创作诗文名句100字左右。 3、考核标准: 一级:(只用楷书或行书一种书体书写)(50-59分) ①掌握基本用笔方法,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较为明确。 ②结构安排基本合理,且能通过点画的伸缩避让来丰富变化。 ③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关系处理适当,布局合理。 ④强调点画的提按顿挫以及与牵丝连笔的区分与处理。 二级:(必须用包括楷书或行书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书体书写)(60-69分) ①能理解点画的粗细、轻重、长短、伸缩、避让的关系,具有传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重点模拟试题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 资料见第二页 封 面 第1页

“信息管理概论”试卷 1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得分 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 2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 请在正确的答案前打“√”,本题共 20 分) 1.“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由主体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这一定义属于 a 客体论的信息定义 b 主体论的信息定义 c主客体联系的信息定义 d 日常生活的信息定义 2.一个不懂英语的人看到一块标牌上写着“ No Smoking ”,他所获得的是 a 数据 b 信息 c 知识 d 情报 3.不适用于某一条信息的性质是 a 传递性 b 动态性 c 无限性 d寄载性 4.信息在描述事物时,出现了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以至模糊不清,这称为 a 信息的模糊度 b 信息的多余度 c信息的密集度 d 无法判断 5.电视台节目的播放属于 a 收敛型信息流 b 发散型信息流 c 双轨型信息流 d 单线型信息流 6.学校属于 a 自然信息源 b 生物信息源 c 社会信息源 d 无法确定

7.图书馆管理员应读者要求为其提供所需信息,这类信息传递服务属于 a 单向主动传递 b 单向被动传递 c 多项主动传递 d 多项被动传递 8.信息资源共享效果最好的信息流形式是 a 纵向信息流 b 横向信息流 c 网状信息流 d 环状信息流 9.校园网一般属于 a WAN b LAN c MAN d 无法判断 10.只知道信息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关系,但不知道实现输入/输出的结构和过程的信息系统 称为 a 黑色信息系统 b 灰色信息系统 c白色信息系统 d 均可 11.关于信息产业特征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战略型、先导型产业 b 渗透型、增殖型产业 c 高投入、低产出型产业 d 朝阳型、综合型产业12.若要查找某物品的化学分子式,可以到 中查找 a 文献数据库 b 数值数据库 c 事实数据库 d 无法确定 13.将分散的信息活动按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组织起来,这称为 a信息产业化 b 产业信息化 c 经济信息化 d 社会信息化 14.国家电子信息政策属于 a 国家信息政策 b 部门信息政策 c 地区信息政策 d 无法确定 b a

很全的三笔字考试题

一,填空题 1 书法的表现对象是汉字,汉书的构造“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2“五字执笔法”指按,押,钩,格,抵, 3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4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5“天下第一行书“是指《兰亭序》 6书圣是指;王羲之 7我国最早的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出师颂》 二,选择题 1《史晨碑》属于(D)什么作品?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 2下列文房四宝产生于安徽的有(C)?A端砚B湖笔C宣纸D夹江纸 3执笔的原则是(B)?A紧而实B虚而宽C虚而紧D实而宽 4下列书法家以草书著名的是(D)?A钟繇,B欧阳询C李阳冰D张旭 三,判断题 1,清代书法家智能光,王文志号称“淡墨探花”,刘墉被称为“浓墨宰相” (对) 2,蔡襄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代表作是《蜀素帖》(错) 3,魏碑指三国曹魏时期的碑刻作品(错) 4,《艺舟双楫》的作者康有为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对) 5,学习钢笔书法,首先要求正字,正字就是使汉字形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字(对) 6,根据《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范,《简化字总表》中繁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错)四,谈谈你在练习毛笔字时是如何进行临摹的?(要求120字以上) 五,钢笔字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从(2001年)开始实施 2,熟悉钢笔字时,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3,钢笔的字法的用笔包括(执笔)和(运笔) 4,书写钢笔时,对基本壁画的要求至少要做到有(力感)和(动感) 5,基本笔画的运笔过程包括(起笔),(行笔)和(收笔) 6,临帖的基本原则是:始而形神兼备,终而写出自己的风格 7,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结构安排应做到:计白当黑,以中宫为精神挽结处,注意各字体的字形特征 8,钢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根本区别在于:笔的构造的不同因而写法有差异 9,《简化字总表》的出版时间是(1964年),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总表》应该以(1986年)发表的为准

三笔字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书法的表现对象是汉字,汉书的构造“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2.“五字执笔法”指:擫( yè),押,钩,格,抵 3.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4.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頫 5.“天下第一行书”是指:《兰亭序》 6.书圣是指王羲之 7.我国最早的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 二,选择题 1.《史晨碑》属于(D)什么作品?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 2.下列文房四宝产生于安徽的有(C)?A端砚B湖笔C宣纸D夹江纸 3.执笔的原则是(B)? A紧而实B虚而实C虚而紧D实而宽 4.下列书法家以草书著名的是(D)? A钟繇,B欧阳询C李阳冰D张旭 三,判断题 1.清代书法家智能光,王文志号称“淡墨探花”,刘墉被称为“浓墨宰相”(对) 2.蔡襄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代表作是《蜀素帖》(错) 3.魏碑指三国曹魏时期的碑刻作品(错) 4.《艺舟双楫》的作者康有为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对) 5.学习钢笔书法,首先要求正字,正字就是使汉字形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字(对) 6.根据《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范,《简化字总表》中繁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错)四,谈谈你在练习毛笔字时是如何进行临摹的?(要求120字以上) 五,钢笔字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从(2001年)开始实施 2.熟悉钢笔字时,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3.钢笔的字法的用笔包括(机笔)和(运笔) 4.书写钢笔时,对基本壁画的要求至少要做到有(力感)和(动感) 5.基本笔画的运笔过程包括(起笔),(行笔)和(收笔) 6.临帖的基本原则是:始而形神兼备,终而写出自己的风格 7.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结构安排应做到:计白当黑,以中宫为精神挽结处,注意各字体的字形特征 8.钢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根本区别在于:笔的构造的不同因而有写法有差异 9.《简化字总表》的出版时间是(1964年),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总表》应该以(1986年)发表的为准

信息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信息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㈠论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现状 ㈡论述信息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及主要内容 ㈢信息组织的基本思想方法有哪些?网络信息组织的技术方法极其特征是什么? 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㈤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第一题:论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现状 答:1、中国信息化的现状: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十分重视信息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早在1984 年 9 月,提出的“开发信息资源, 服务四化建设”,就把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业的发展同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腾飞联系在了一起。从八十年代中期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以来, 10 年左右时间里, 全国已形成以中央、省、地、县( 市) 各级计划部门信息中心为骨干的信息专业队伍。连同各行业、部门的信息机构已构成较完整的信息体系。1993 年, 以“三金”工程的提出和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的成立为主要标志, 中国进入了第二次信息化的高潮。由于政府的重视, 中国的信息化进程正在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 在信息通信设施方面全国新增长途光缆干线 8 万余公里, 新增局间电话 5600多万线, 电话主线用户超过4400万。公用数字数据网已联通约 1000个县市, 公用分组交换网已覆盖2000多个县市和乡镇。卫星通信方面新建了12 座地球站, 形成由 20个城市组成的卫星通信网。至 1995 年底全国已有近千座广播电台、约 700 座电视台和 700 余座有线电视台, 其中有线电视用户已近 4000万。不仅如此, 各种高新通信技术已普遍使用,异步传输模式也开始试验。在信息处理设施方面国内计算机拥有量已超过 300 万台( 套) 。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源于近些年的高额投入。在信息资源的开发方面, 不仅传统的信息媒体有了很大发展, 如报纸已有 1000 种、杂志已近7000种, 年出版图书已逾 10 万种。而且电子化信息资源开发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据国家计委、科委和国家信息中心去年的联合调查, 国内有一定规模可以上网服务的数据库已达1038个。在信息服务业方面, 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 国内现有信息服务企业约 1 万家, 从业人数约 20 余万人。与 10 年前相比有了几倍至 10几倍的增长。在网络建设上, 近些年各部门、各地区的局域网以及纵向的广域专业网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去年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国内已有电子化信息服务网络 104个。可以说, 中国信息化进程近几年确实取得了跳跃式发展。 2、中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尽管中国信息业近年来有了较长足的进展, 但毕竟仍是起

三笔字考试题型参考

三笔字考试题型参考 一,填空题 1 书法的表现对象是汉字,汉书的构造“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2“五字执笔法”指押,钩,格,抵, 3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4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頫 5“天下第一行书“是指《兰亭序》 6书圣是指;王羲之 7我国最早的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 二,选择题 1《史晨碑》属于(D)什么作品?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 2下列文房四宝产生于安徽的有(C)?A端砚B湖笔C宣纸D夹江纸 3执笔的原则是(B)?A紧而实 B虚而实C虚而紧D实而宽 4下列书法家以草书著名的是(D)?A钟繇,B欧阳询C李阳冰D张旭 三,判断题 1,清代书法家智能光,王文志号称“淡墨探花”,刘墉被称为“浓墨宰相”(对) 2,蔡襄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代表作是《蜀素帖》(错) 3,魏碑指三国曹魏时期的碑刻作品(错) 4,《艺舟双楫》的作者康有为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对) 5,学习钢笔书法,首先要求正字,正字就是使汉字形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字(对) 6,根据《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范,《简化字总表》中繁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错) 四,谈谈你在练习毛笔字时是如何进行临摹的?(要求120字以上) 五,钢笔字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从(2001年)开始实施 2,熟悉钢笔字时,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3,钢笔的字法的用笔包括(机笔)和(运笔) 4,书写钢笔时,对基本壁画的要求至少要做到有(力感)和(动感) 5,基本笔画的运笔过程包括(起笔),(行笔)和(收笔) 6,临帖的基本原则是:始而形神兼备,终而写出自己的风格 7,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结构安排应做到:计白当黑,以中宫为精神挽结处,注意各字体的字形特征 8,钢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根本区别在于:笔的构造的不同因而有写法有差异9,《简化字总表》的出版时间是(1964年),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总表》应该以(1986年)发表的为准

信息管理学基础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二章信息交流思考习题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 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 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 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 2.栈交流 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简答】 1、简述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3、信息交流有哪些条件和要素。 4、怎样理解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以及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 5、简述S、R、T信息守恒的含义。 6、了解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因。 【本章知识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第一节信息得含义 【本章考点】 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得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 2、信息得特征 3、社会信息化得含义及层次 4、信息管理得内容及任务 5、信息管理得沿革发展 【本章重难点】 1、社会信息化 2、信息管理得目标与任务 3、信息管理得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 【知识点详细讲解】 一、信息概念得发展 1、消息层面得信息 早期,人们对信息得理解就是很肤浅得,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瞧做就是消息得同义语。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得名句。诗中得“信息”就就是指音信、消息。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与“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就是相互通用得。 2、通信领域得信息概念 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得就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得开创研究 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得方式,并用选择得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得大小。 (2)申农得负熵理论 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得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与信道容量得方法与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得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得东西。 (3)维纳得控制理论 1950年,控制论得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瞧做广义通信得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得过程瞧做就是一种广义得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得信息传递与交换。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得信息概念 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得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得关注。这些关于信息得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她领域得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得减少(信息得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得生物科学概念 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她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得元素得数目以2为底得对数就就是该集合得变异度。 在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界与植物界得信号交换,甚至生命体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瞧做就是信息得传递。例如生物体内得核酸分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核糖核酸RNA)就就是通过自我复制,把遗传信息一代代传下去,这就就是一种重要得信息传递。 5、科技工作得信息概念 科技信息工作中信息被瞧做经验、知识与资料。诸如:“信息就是作为存贮、传递与转换得对象得知识”,“信息就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着得一切符号系列化得知识”,“信息就是决策、规划、行动所需要得经验、知识与智慧”,“信息就是组织好得、能传递得资料”等等都就是有代表性得信息定义。 6、哲学中得信息概念

(完整版)三笔字考核评分标准

教育科学系学生三笔字书写水平考试评分细则项目线条 (30分)结构 (30分)章法 (20分)整体效果(20分)得分粉 笔 字1、笔画特别干 净、清晰、流畅、 美观(24—30分) 2、笔画基本干 净、清晰、流畅 (20—24分) 3、笔画不太干 净、清晰、流畅 (16—19分)1、字体结构特别合理、 规范、美观、大方(24 —30分) 2、字体结构基本合理、 规范、美观、大方(20 —24分) 3、字体结构不太合理、

—19分)1、字体大小、布局、安 排特别清晰、美观(16 —20分) 2、字体大小、布局、安 排基本清晰、美观(14 —16分) 3、字体大小、布局、安 排不太清晰、美观(10 —14分)1、整体感觉特别满意(16—20分)2、整体感觉基本满意(14—16分)3、整体感觉不太满意(10—14分)钢 笔 字1、笔画特别干 净、清晰、流畅、 美观(24—30分) 2、笔画基本干 净、清晰、流畅 (20—24分) 3、笔画不太干 净、清晰、流畅 (16—19分)1、字体结构特别合理、

—30分) 2、字体结构基本合理、 规范、美观、大方(20 —24分) 3、字体结构不太合理、 规范、美观、大方(16 —19分)1、字体大小、布局、安 排特别清晰、美观(16 —20分) 2、字体大小、布局、安 排基本清晰、美观(14 —16分) 3、字体大小、布局、安 排不太清晰、美观(10 —14分)1、整体感觉特别满意(16—20分)2、整体感觉基本满意(14—16分)3、整体感觉不太满意(10—14分)毛 笔 字1、笔画特别干 净、清晰、流畅、 美观(24—30分)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简单的说,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信息管理学

第二篇信息管理学概论 第一章信息管理 一、信息管理概述 (一)信息管理的概念及对象: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信息管理不只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人员、技术、机构等进行管理,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社会对信息需求的过程。) (二)信息管理的视角: ①技术角度: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②经济角度: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③行政和法律角度: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解决和协调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等,促进社会更充分利用信息,发挥其社会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 ④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的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 (三)信息管理的流程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二、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一)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二)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问题是拼命追求新技术,完全忽视了信息管理中其他因素的作用。 (三)资源管理阶段:概念剔除的两个背景,一是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二是信息成为一种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角度思考问题,并对它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带来的问题,一是网络信息的无序化扩大,二是信息污染,三是信息侵权和安全问题,四是根据需求和效率配置网上信息资源的难度更大。 (四)知识管理阶段:是一种重视与人打交道的信息管理活动,其实质是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与人们利用这些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其核心是知识的创造、应用、学习、理解和协商。其实现必须以相应的信息技术为条件。 三、信息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一)信息管理的目标

《信息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优选、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试卷:(B卷)考试方式:(闭)卷校区:本部 课程名称:《信息管理学基础》考试用时: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方式,这指的是_____层次的信息。 2、主体所感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这指的是_____层次论的信息。 3、布拉德福定律的两个基本要点:一是_________,形成主体来源(期刊)的有序目录;二是 指确定相关论文再主体来源中的分布规律。 4、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领域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_______是在多长一段时间 内发表的。 5、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是_______,______。 6、《中图法》一般以_____标志大类,采用______方式标识其二级类,其余类目均采用数字 标志,所有数字按_____对待,为使号码醒目,规定______一点。 二、选择题(10分) 1、信息链中最高级别的环节是(D、智能) 2、信息分布的“富集”和“贫集”现象实际上是人类社会特有的_____机制支配结果。(B、 选择) 3、普莱斯指数,即某一学科领域内,对发展年限不超过___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与总的引用 次数之比值。(C、5) 4、信宿可以是(A、人,物,也可以包括机器) 5、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香农)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请结合实例,解释以下转化关系:数据+背景=信息,信息+经验=知识。 2、信息分布中的“核心趋势”和“集中取向”有什么不同? 3、试分析马太效应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 4、其夫定律。

三笔字考试

三笔字考试考纲 将三笔字考试经验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三笔字考试分毛笔、钢笔、粉笔三种,各100分。一般先考钢笔,再考毛笔、粉笔,下面就具体情况分别介绍: 进考场先领钢笔考试试卷,进行作答。钢笔部分分为三部分:一、基础知识部分,二、临摹部分,三、自由创作部分。 一、基础知识部分:基础知识部分涉及到的主要有: 1、文房四宝; 2、天下第一行书(作者,作品名); 3、书法五体(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4、汉字的构造“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另外有一道比较特殊的考题就是改错题,特别之处在于要将繁体字视为错别字。答此题要领:通读小短文,将自己认为可疑为繁体字的字改为简化汉字即可。(该短文很简单,不必担心读不懂且错误基本全为繁体字改为简化字) 二、临摹部分:临摹部分有两道题,一道楷书临摹,一道行书临摹,两道二选一即可。 楷书临摹一般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自由创作部分:自由创作部分一般为让考生写200字左右的练习钢笔字的感受体会心得。 钢笔字考试约为35分钟,考完后将考卷交给老师,再领取毛笔字考试试卷,毛笔字考试部分也分为三部分: 一、基础知识部分,二、临摹部分,三、自由创作部分。 下面分别介绍: 一、基础知识(5分), 就是五道填空题,所涉及知识即: 1、文房四宝; 2、天下第一行书(作者,作品名)(会分成两道填空题); 3、书法五体(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4、汉字的构造“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二、临摹部分(35分),也有两道题:一道楷书临摹,一道行书临摹。两道二选一。 楷书临摹内容为: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 1、信息 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2、信息的特征: (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 (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 (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 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

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4、信息流 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5、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6、信息管理的视角 (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

三笔字等级考核标准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 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 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 通了。 大学生三笔字等级考核标准 一、说明 1、本标准共分四级,一级为及格级,四级最高,达不到一级者暂不入级。 2、本标准适用于在校本专科生。 3、考核工具:毛笔、钢笔、粉笔。 4、考核书体:楷书或行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其它书体。 5、考核范围:3775个常用标准简化汉字。 6、考核方法:毛笔和钢笔为笔试试卷考核,粉笔为现场考核。 二、考核内容 (一)毛笔字(三、四级要求)(100分) 1、时间:60分钟。 2、书写内容:50个左右汉字(包括书写者姓名),一般为七言绝句一首。 3、考核标准: 三级:(80-89分) ①点画清楚,笔顺准确,没有错别字,字形较为平整、美观。 ②掌握基本用笔方法,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较为明确。 ③结构安排基本合理,且能通过点画的伸缩避让来丰富变化。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 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 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 通了。 ④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关系处理适当,布局合理。 ⑤强调点画的提按顿挫以及与牵丝连笔的区分与处理。 四级:(90-100分) ①笔画圆润劲爽,变化自然。 ②用笔较为精到,结构严谨, ③章法较为合理,行气贯通。有明显的节奏感。 ④具有传统书法神韵,典雅古朴 每个错别字扣2分,扣完为止;一般书写标准简化体,如书写繁体,必须全部用繁体,不能繁简混用,否则繁体字一律按错别字对待。 (二)钢笔字(100分) 1、时间:120分钟 2、内容: ①10个常用汉字的笔顺。(10分) ②文字内容(90分):200字左右现当代名家散文选段,自由创作诗文名句100字左右。 3、考核标准: 一级:(只用楷书或行书一种书体书写)(50-59分) ①掌握基本用笔方法,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较为明确。 ②结构安排基本合理,且能通过点画的伸缩避让来丰富变化。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狭义,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广义,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3、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4、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5、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6、知识组织是揭示知识单元(包括显性知识因子和隐形知识因子),挖掘知识关联的过程或行为,最为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或信息。(特征: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 7、信息服务(Information?Service)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 8、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9、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10、信息道德就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 11、信息伦理是指人们从事信息生产、加工、分析、研究、传播、管理、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的伦理要求、伦理规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关系。 12、信息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行为准则,是进行信息管理决策的指导方针,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管理思想,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课程编号:0500823 实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时数:54 学分:3 编写者:马费成宋恩梅 课内实验(一)网络信息交流的工具与模式(3个学时) 【实验目的】 1、巩固第2章“信息交流”理论学习的内容,加深对信息交流一般模式的认识; 2、了解网络环境下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工具、原理; 3、能够结合网站实例,对相应的网络信息交流模式进行分析; 4、引发学生对于信息交流模式的演变、传统信息交流与网络信息交流比较等问题的进一步 学习和思考。 【实验内容】 本实验课程为课内实验,时间为3学时。首先简要回顾关于信息交流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具体网站实例对一些主要的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介绍,包括博客(Blog)、播客(Podcasting)、交友网站、超文本协同式写作系统(Wiki)、六度分离实验(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等。在介绍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各人的学生机与老师的讲解对网站进行同步浏览和了解,期间也通过随堂提问和讨论的形式来加强互动沟通。最后,对本次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效果进行小结。【实验步骤】 1、简要回顾先前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介绍本次实验课程的目的 和内容。 2、网络信息交流模式和特点概述 3、网络信息交流工具的介绍 (1)博客(Blog) 博客的兴起、发展与应用 (2)播客(Podcasting) 播客的由来与发展 【提问与讨论】播客与博客作为交流方式的比较 (3)超文本协同式写作系统(Wiki) Wiki简介 相关条目浏览,如流氓软件 (4)交友网站 谷歌Orkut:

Myspace交友网站: 【提问与讨论】新型交友网站与先前的即时通讯工具(如QQ)的比较分析(如功 能、版面等) (5)六度分离实验(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六度分离与小世界理论介绍: 【讨论】六度分离理论在网络中的适用性和可验证性 4、实验小结 (1)网络信息交流的一些特征: 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交流的载体较之传统的交流载体有了很大的突破,方式上也更加多样化;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其交互性的显着特点为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更强的关联度,特别是在web2.0环境下,大 家的参与程度得到极大的加强; 一些相关的理论开始兴起并得到人们的关注,如六度分离、小世界、社会性软件SNS等; 信息交流中的“信息栈”理论在网络背景下需要重新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网络交流中的直接交流(零栈交流)与间接交流(有 栈交流)的界限逐渐模糊,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中介(代理)而 言,网络中介的角色和定位也发生着改变。 (2)实验课中给大家介绍的只是众多网站中的一些代表,而对这些网站和工具的认识更多也都还停留在一种感性的层面上。希望大家课后能够进行延伸和拓展,搜集相关的网站进行了解和比较,如果能够在理论层面的高度进行一些思考则更好。 5、课后阅读与作业 (1)延伸阅读:【美】托马斯·弗里德曼着. 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9月(2)作业:传统信息交流与网络信息交流的比较分析(可从载体演变、工具更新、交流主体的角色变化、信息栈及网络中介等角度展开) 【实验准备知识】 1、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 优点:突破时空限制,存储量大,传输速度快,表现形式多样,使用便捷,成本低廉 缺点:信息质量,网络安全,检索难度,知识产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