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是什么意思

一、三福:

1、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2、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3、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二、六和:

1、見和同解。

2、戒和同修。

3、身和同住。

4、口和無諍。

5、意和同悅。

6、利和同均。

三、三學:戒定慧。

四、十大願王:

1、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回向。

五、【三昧】

「三昧」即「正定,正受,等持」。正定是心住在一处,这叫正定,住在正法,不是住在邪法。我们念佛的人,心要住在阿弥陀佛上,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如果心里头真的只有阿弥陀佛,我们跟阿弥陀佛就非常接近。

要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果然真的是阿弥陀佛,你在这个世间感观全都变了。怎么变?你看到所有的人都是阿弥陀佛,一切万物也是阿弥陀佛,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是阿弥陀佛,你就成佛了。你成的是什么佛?就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阿弥陀佛,跟西方极乐世界那个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

这个很难懂,但是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因为西方极乐世界那个阿弥陀佛是我自性变现的,极乐世界也是自性变现的。中峰系念法事你们做得很久,这个本子很熟悉。中峰禅师在开示里头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

他讲真话,他没有骗人,事实确实如此,我们迷了不知道。迷了受这个苦,这苦受得很冤枉。为什么要学佛?求觉悟,破无明、求觉悟。所以,我们要心定在阿弥陀佛上,顺境、逆境都是阿弥陀佛,善缘、恶缘也是阿弥陀佛,我们的心就平等了,心就清净了。

顺境,对我们有利益的、有帮助的,我们感恩;逆境恶缘,对我们有障碍的,也是好事。为什么?帮我们消业障。无始劫来你造多少业障,这些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全是消业障,业障消完了,我们大幅度向上提升。这些人帮助我,我要感恩,如果我对他还有怨恨就完了,那就跟他一样。

那会变成什么?变成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在六道轮回里打仗,这个很辛苦,双方都痛苦。他不觉,我觉了,他打我,我不打他,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迷悟就在这一念之间。对立,迷;不对立,感恩,就觉悟了。这是学佛跟不学佛不一样的地方。

正受,受是享受,正是正常的享受,正常享受是欢喜,法喜充满。如果我们有怨恨,不正常,我们有对立,不正常,有矛盾、有冲突就更不正常。和谐是正常的,欢乐是正常的,这都要记住。等持这两个字的意思更好,就有深度了。

等是平等,什么是平等?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才是真平等;持是永远保持。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统统保持着平等心,这是什么?这成佛了。平等是佛心,六度是菩萨心,十二因缘是缘觉的心,四谛是声闻的心。平等是佛心,我们本来是佛,本来是平等。

《探玄记》第三卷说,「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此云等持」。你看「离沉浮故」,沉是什么?昏沉,浮是浮躁。人在平等的时候,不浮躁,也不昏沉,他清醒,一点都不浮躁。现在我们看世间人,不是局部的,是全体的,走遍全世界你去看看,人都是心浮气躁,这就苦了。

人要心地清净平等,他就乐,他就自在,他就过得很幸福、很快乐。「定慧等故,名等也」。这个在初学,初学的人必须要懂得,这些境界出现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心浮躁的时候要用定,浮躁怎么定得下来?你念佛,我把一切妄念都放下,我一心念阿弥陀佛,心就定下来了。

心掉举,心不安,妄念特多,所以我们选择念佛的方法、拜佛的方法、经行的方法,很多方法能调节我们自己功夫,让它净念相续。昏沉的时候我们拜佛,或者我们经行绕佛,走动,站在那里会昏沉,坐在那里也会昏沉,我们走动,用方法来调节。

「心不散故,住一境故,名持」。这个持就是住心一处,我们就把心住在阿弥陀佛上,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不但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修行四十九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把他们讲经教学功德加起来,都还比不上这句佛号。

这一句佛号功德多大,没法子说,不但我们说不出来,诸佛如来都说不出来,太大了,不可思议!为什么有这么大?那你就好好的去读这部经,这部经上讲得很透彻。你要不认真细心去读,你不知道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你不会把心住在佛号上,原因就是你不认识它,你不了解它。

真正认识,真正了解,你会死心塌地把心住在这佛号上。我不再胡思乱想了,想任何事情,说不好听的话都是造轮回业,只有想这一句阿弥陀佛,你才能了生死出三界,保证你一生证得佛果,比什么都重要!

六、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劫浊”:什么叫劫浊呢?我们现在正处于寿命渐减的“减劫”

中,众生德薄垢重,世界灾难频繁。

“见浊”:邪见烦恼,自己认为自己正确,以自己的见解为标准,以自己的见解为正确,以自己的见解为高尚,即使佛讲的,他也打一个问号,“会这样吗?”这叫见浊。

“烦恼浊”:就是烦恼,颠颠倒倒,烦恼重得不得了。正知正见不能信顺,邪知邪见马上就好像干涸的土地吸了水一样,听了马上就相信。佛讲的话,他反而不相信。这是有烦恼,业障很重。

“众生浊”:众生之间就不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了,都是恶众生,都是恶业、邪见、烦恼的众生。你伤害我,我伤害你;你欺骗我,我欺骗你;你妨碍我,我妨碍你,这样就是众生浊。

“命浊”:生命很短暂,生命不长远,生命不清净。像这样的凡夫众生,他信佛语就很困难。所以佛讲的话他就要自己盘算,想来想去,以凡夫的知见在那里思维。这个多难相信!

七、“三毒”

“贪、嗔、痴”是佛教中说的三毒,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人生需要慎防和力戒的三毒。许多人就是中了这三毒,才走上了人生失败之路,自悔不已之路,浑噩不明的糊涂之路。

人生要善始善终,就必须慎防和力戒人生三毒。

一是“贪”。贪,是对于喜好的偏执;贪是指染着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包括色、钱、物等等。贪,是求多,不知足。人有欲望是正常的,如果能够把欲望控制在正常的限度内,欲望是我们做事的催化剂。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让自己的欲望无法满足,欲望就成了害人的东西。欲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演变为贪。人必须要戒“贪”,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一个“贪”字害了多少人,让多少人无法回头。只要我们始终努力控制自己的欲望,让自己的欲望可控可满足,我们就能保持清醒,就能拒绝诱惑,就能控制住自己,就能少干或是不干坏事,就能少整人或是不整人,少害人或是不害人。

二是“嗔”。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嗔是怒,生气,是对人不满,怪罪。做人必须戒“嗔”。要戒“嗔”,

就必须心理平衡。加强个人修养是戒“嗔”的有效手段。如果不加强个人修养,无法戒“嗔”,我们就要害红眼病,就会眼红心黑,就无法与别人和睦相处,就搞不好团结。很多人,因为有了“嗔”,所以就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因为有了“嗔”,所以就对别人吹毛求疵,求全责备;因为有了“嗔”,所以就缺少宽容之心,包容之心。

三是“痴”。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痴,是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痴迷不悟。做人应该谦虚一点,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不懂可以学习,可以提高。怕就怕不懂装懂,如果是不懂装懂,你就没有进步的可能,也没有提高的可能。谁都不可能什么都懂,区别只在于,有的人不懂就不懂,不懂就虚心学习。有的人,不懂装懂,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虚荣心让自己什么都不可能学习,什么都不可能提高。除了私欲增长了一些之外,一无所获。“贪、嗔、痴”是为人容易中的三毒,必须充分认识到它们的危害性。谁戒除了这三毒,谁就是聪明的人,明智的人。谁戒除不了这三毒,谁就是糊涂的人,最终就要自食其果。

八、二谛:一为真谛(胜义谛),二为俗谛(世俗谛)

俗谛之说,是为了方便摄引世俗众生,令得渐渐长养善根,故随顺世俗而说,例如佛亦教在家人修五戒、十善、修福等生天、人之法,生天,或继续转世成人,令离三恶道。

真谛中又分为了义(第一义谛)以及不了义(权教)。真谛是为了真正发心修行的人而说的。但发心修行之人,根智有大小。为中小根智之人,佛即为开示权教,指示化城,此等诸法虽不了义,然而根智不足,亦不堪能摄受如来真实大法。(中根人若不解的时候,一闻譬喻便得开悟。上根人就是直下便了,不需要比喻。下根人因为没有智慧,再多的比喻,仍然难解。这里的开悟是指“解悟”,而不是指“证悟”。)若为大根众生,如来即为之开示第一义谛了义之法,令达究竟。

所以,四依止里面讲: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这个就是告诉你:修学佛道要依大乘最究竟了义之教,才能成佛。——慧律法师十番显见

九、六波罗蜜

一,布施波罗蜜,又作施波罗蜜、檀那波罗蜜、布施度无极。有财施、法施(教以真理)、无畏施(除去众生恐怖,使其安心)三种,能对治悭贪,消除贫穷。

二,持戒波罗蜜(,又作戒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戒度无极。持守戒律,并常自省,能对治恶业,使身心清凉。

三,忍辱波罗蜜,又作忍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忍辱度无极。忍耐迫害,能对治嗔恚,使心安住。

四,精进波罗蜜,又作进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精进度无极。实践其他五德目时,上进不懈,不屈不挠,能对治懈怠,生长善法。

五,禅定波罗蜜,又作禅波罗蜜、禅那波罗蜜、禅度无极。修习禅定,能对治乱意,使心安定。

六,智慧波罗蜜,又作慧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明度无极。能对治愚痴,开真实之智慧,即可把握生命之真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