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东城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北京东城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北京东城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北京东城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学生用卷 基础知识与运用

(16分)

1、以下是小华语文积累本上呈现的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第下面小题。

小华模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写了一段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七上语文课本内容丰富,不必说春草的嫩绿绵软,夏雨的热烈粗犷,秋菊的泼洒烂漫,冬雪的娇羞可爱;也不必说寿镜吾的 质朴,白求恩的 热忱,牧羊人的 无私,商人庇护神的虚荣可笑。单是难看的小猫被误认为“畏罪潜逃”时的悲楚,就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1) 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粗 犷.ku àn ɡ 热 忱.ch én 庇.护神p ì 畏罪 潜.逃qi án B. 粗 犷.ɡu ǎn ɡ 热 忱.zh ěn 庇.护神b ì 畏罪 潜.逃qi ǎn C. 粗 犷.ɡu ǎn ɡ 热 忱.ch én 庇.护神b ì 畏罪 潜.逃qi án D. 粗 犷.ku àn ɡ 热 忱.zh ěn 庇.护神p ì 畏罪 潜.逃qi ǎn

(2) 结合语境,横线处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博学 ②纯粹 ③慷慨

B. ①博学 ②纯朴 ③吝啬

C. ①博大 ②纯粹 ③慷慨

D. ①博大 ②纯朴 ③吝啬

(3) 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一文时,老师推荐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书法藏品——现代书法家范曾先生抄录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七律名作《蜀相》。小华想积累该诗所有的韵脚(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请你和他一起将这些韵脚用正楷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4) 小华参观完北京世园会后在积累本上留下了参观笔记。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6月30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迎来了“中医药主题日”。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就赶到延庆参观。【乙】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世园会,在青山绿水间我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丙】在百草园,我饱览了近500种药用植物。它们被栽植于以中国“阴阳五行”观念为灵感来源的木、火、土、金、水五个区域内,蕴含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轨迹,融入了中医“草药”和“方剂”概念,让我感受到中医药“仁爱”“和谐”的精神内核。在本草·生命展厅,我将手

贴在大屏幕上,与声光体验设备互动,眼前展现出从草到药、从药到方、从方到典的中医药学发展历程,学习到了人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养生方法和调摄要点。在中药标本展区,我被阵阵惊叹声吸引。原来只要将平板电脑对准中药图片,并用手点击,屏幕上就会出现该味药材的3D动画和详细信息。【丁】

大家不禁连连惊叹:深奥难懂的中医药文化还可以这样展现,真是太有创意了!……一个百草之园,一场文化盛宴,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①根据语境,在文段结尾句横线处各填入一个合适的动词,以使语段完整。(填入的动词须各不相同)

②阅读全段,本段的中心句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小华积累了一些作家作品的相关信息,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写景散文《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 《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他是明代文学家。

C.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他还写了《海的女儿》《丑小鸭》等童话。

D. 寓言《杞人忧天》选自《列子》。今本八篇中,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默写

2、,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5、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

6、,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7、《夜雨寄北》一诗中“”和“”两句体现了诗人李商隐对与“君”今后团聚情景的想象。

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里“”语句对覆盆子果实的形、色、味进行了描写。

古诗文阅读

(共14分)

9、阅读《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阅读划线一联,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2) 下列说法中,对本诗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客路”“行舟”,暗含诗人身虽在江南,而神驰故里,故匆匆赶路,急于归家之情。

B. 颔联写景的观察立足点在船上,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乐观昂扬的情感。

C. 明代著名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颈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以“日生残夜”“春入旧年”写出了时序交替、匆匆不可待之感。

D. 尾联用“雁足传书”的故事紧承前三联,使全诗笼罩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3) 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抒发的情感不太一致的是

A.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B.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C.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D.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10、阅读《世说新语》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言语七十一)

【乙】

桓公①伏里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②。王甚遽③,问谢曰:“当作何计?”谢

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④

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⑤,讽“浩浩洪流⑥”。桓惮⑦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雅量二十九)

【注】①桓公:即桓温,东晋人,晋明帝女婿,曾任荆州刺史、大司马。②王坦之:字文度,东晋人,有“江东独步王文度”之称,曾任散骑常侍、侍中、中书令、丹阳积等职。③遽:惊惧,慌张。④阼:皇位,这里指国运。⑤洛生咏:指洛阳书生读书的声音,鼻音较重。⑥浩浩洪流:语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赠秀才入军诗》,意思是大河奔流,浩浩荡荡。⑦惮:忌讳,害怕。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与 儿女..

讲论文义 ② 谢之 宽容..

(2) 联系语境,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俄而雪骤

翻译:没有多久,雪又下起来了。

B. 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用柳絮乘风而起的情形来比喻空中撒盐。

C. 相与俱前

翻译:两人一起前往赴宴。

D. 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

翻译:面对谢安、王坦之的豁达开朗、无所畏惧,桓公急忙下令撤去大堂侍卫的兵器。

(3) 【乙】文结尾说“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综合【甲】【乙】两则材料,从“言语”和“雅量”两个方面说说谢安这位著名政治人物远超常人的地方。

现代文阅读

(21分)

11、阅读下面议论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尝见许多年青的朋友,聪明用功,成绩优异,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甚至写一封信亦难得通顺,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又有一些位,执笔为文,斐然可诵,而视数理科目如仇雠(音ch óu 。仇雠意指仇敌),勉强才能及格,问其故则亦曰其情趣不在数理方面,而且他们觉得某些科目没有趣味,便撇在一旁视如敝屣,怡然自得,振振有辞,略无愧色,好像这就是发扬趣味主义。殊不知天下没有没有趣味的学问,端视吾人如何发掘其趣味,如果在良师指导之下按部就班的循序而进,一步一步的发现新天地,当然乐在其中,如果浅尝辄止,甚至躐等(躐音li è。躐等意指超越等级,不按次序)躁进,当然味同嚼蜡,自讨没趣。一个有中上天资的人,对于普通的基本的文理科目,都同样的有学习的能力,绝不会本能的长于此而拙于彼。只有懒惰与任性,才能使一个人自甘暴弃的在“趣味”的掩护之下败退。

自小学到中学,所修习的无非是一些普通的基本知识。就是大学四年,所授课业也还是相当粗浅的学识。世人常称大学为“最高学府”,这名称易滋误解,好像过此以上即无学问可言。大学的研究所才是初步研究学问的所在,在这里作学问也只能算是粗涉藩篱,注重的是研究学问的

方法与实习。学无止境,一生的时间都嫌太短,所以古人皓首穷经,头发白了还是在继续研究,

不过在这样的研究中确是有浓厚的趣味。

(选自《学问与趣味》,梁实秋文)

(1) 阅读选文,根据梁实秋原文题目“学问与趣味”,推测这两段论证的观点。

(2) 《学问与趣味》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根据下面所列其他段的段意,说说你对选文位置的安排,并结合文段内容简要说明如此安排的原因。

A段:举梁启超先生做学问并取得成就的例子分析前辈倡导学问趣味的原因,指出年青时候为学问打根底不能过分重趣味。

B段:举合理编列的课程表不可偏废和受过良好教育之人学成之前必须经历严格学习过程两例,提出从小学到大学这个初学阶段,应该偏重教育的纪律,而少提倡趣味。

12、阅读老舍《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

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

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甲】

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

本看护妇。【乙】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

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

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

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

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 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

(2) 从【甲】【乙】两个划线句中任选一句,根据你对划线句内容和表达形式主要特点的理解仿写

一个句子,并在仿写句中能体现该句表达形式主要特点的文字符号下加上着重号“.”。(仿写对

象和主题不限)

示例

原句: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该句表达形式上的主要特点:用“真的”“……是……的”几个词语持续表达确定。

仿句:真的,每次放学回家远远望见家中窗帘映照的昏黄的灯火,我内心是非常高兴的。

(表达形式上的特点可从用词、修辞、句式等角度把握。)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眼

沈念

少年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见识平原上的景物,没有峰峦叠嶂的遮挡,能望见远处高高矮矮

的房子、葱葱郁郁的大树、成片的稻田和甲壳虫般爬行的汽车,还有高耸的通讯塔和绵延的高压线。

少年伸出五指,想去捉住那股与山里不同的气息——飘飘荡荡的水的气息。这气息在夜晚被

冻成一层薄纱,手指轻碰,哧啦哧啦撕裂,像落满一地的玻璃碎片。父亲很熟悉这里,每年到芦

苇收割的秋冬时节,父亲都要跟村里人一道,在湖洲驻扎三个月。这三个月,天作被盖地当床,

芦苇割完了才回家过年。

岛是荒岛。来往的人影比不过天空飞过的雁鸭多。

把“家”安在这个陌生的岛上,父亲要盖个什么样的房子呢?少年困意全无,兴奋起来。他

抬抬头,天地空旷邈远,没有灯,却有光汇聚过来,是水波的光,倒映在天幕,又晃到湖洲之上。风也变得柔软起来,少年的视线慢慢适应,能依稀辨认近处和稍远地方的事物。

父亲从行李袋中找出刃口发亮的弯刀,走到附近的芦苇丛中,转眼功夫割倒一片。在父亲的

指导下,少年帮着用细麻绳把芦苇结实地打成一捆一捆。父亲说,这是“新家”的大梁,这是

“新家”的柱子。打好“地基”,他又像变戏法似地从行李袋中翻出折叠整齐的旧尼龙帆布,摊

开在地,风贴着地面吹鼓起帆布,父亲顺势一抖,转眼之间帆布就“盖”成了一间芦苇棚屋。他听从父亲的吩咐,搬上几捆芦苇压住“墙角”,这样帆布不会随风刮掀。

父亲几乎一夜没睡,他在卧室里“搭”了两张芦苇床,又新盖了一个屋棚当“厨房”,然后把带来的家当一件件摆好,还用芦苇编了两把方凳,一张餐桌。这一切都是在少年睡着以后完成的。

少年醒来的时候,

“新家”被一团明晃晃的天光包裹着,好像这棚屋原本就是一个发光体,向岛上、湖上、天空绽放无尽的光芒。掀开帆布门,白得耀眼的光迎面扑来。眼前岛上的景象把少年震惊了。

铺天盖地、茎秆高挺的芦苇,顶着沉甸甸的穗头,随风摆动枝叶,向远方致意。风刮过来,芦苇抱团对峙,站成铜墙铁壁。又终于抵挡不住一波波的猛烈吹袭,芦苇向着同一个方向低头、弯腰,瞬间就要折覆在地。与见过的水稻相比,这些芦苇就是超级巨人,高大、粗壮、招摇,少年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不点,在这荒岛之上无比孤独、渺小。

少年看到远处芦苇垛惊飞几只白色水鸟,它们线条般的身影,越飞越远。他一个激灵,跟着白色鸟飞去的方向,钻进了芦苇深处。秋冬季节的芦苇荡,湖水退去。茎秆挺拔的苇秆,如长剑飘舞的苇叶,被少年的身体碰出哗哗啦啦的响动。他也被芦苇的坚韧撞得摇摇晃晃,像海洋般的苇浪一下就吞没了少年瘦小的身影。

少年几次试图跳起来,像一只鱼儿般跃出水面吐个气泡,但苇浪又高又大,在风中左摇右摆。他的头有些晕眩。走累了,蹲下来,连根拔起一根芦苇,半湿半干的泥土黏附着它十分发达的地下茎。白的花,绿的叶,黄的秆,顶部苇穗高挑饱满,挺在水面之上的枝叶泛着绿意,剥掉水中泡了几个月的腐枝败叶,能嗅到大地的芬芳气息。

湖洲上的鸟,多会选偏僻草深之地孵育。要是能在这里寻到一只水鸟,就不会再感到孤独了。少年低头搜寻有没有完整的鸟蛋时,听到隐隐约约传来呼唤自己名字的声音,那是父亲在叫他。他环顾四周,呼喊声像是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这差点让他迷失,找不到回家的路。他找到脚印的方向,赶紧往回跑,哗啦哗啦,身体的碰撞,在芦苇荡里又腾起一股细小的声浪。

少年认真辨认了回去的路。但走出芦苇荡的路似乎没有尽头,他莫名地紧张起来。来时并没有走多久,他也就打算试探性地往里走一走,但走着走着就似乎走丢了信心,接着就跑起来。他努力告诉自己,镇定镇定。他也想起父亲从小就告诫过的,凡事遇阻先不要慌乱,冷静下来再想对策。他很快又辨清了几只自己来时的脚印。

清晰的脚印,斜斜浅浅的。少年把脚放进一个,大小刚好,心里悬空的石头在小脚印里稳稳落下。父亲叫唤的声音又飞来了,近在耳畔。

少年如释重负地露出笑容,向“家”跑去。他的心中开始藏着一个秘密,他并不打算把这次短暂的出行告诉父亲。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秘密。少年又无端地笑起来,小脸白里透红,像树上自然成熟、绽裂的石榴。

(选自《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2017》,文字有删节)

(1) 文章以“少年眼”为线索结构全文,阅读文章,简要概括少年在荒岛上的所见及其所感。

(2) 根据上下文,对文中划线句“‘新家’被一团明晃晃的天光包裹着,好像这棚屋原本就是一个发光体,向岛上、湖上、天空绽放无尽的光芒” 的描写体悟有误的一项是

A. 描写出棚屋本身具有的精美、奇幻色彩。

B. 展现出岛上日光、湖光交相辉映的奇妙景色。

C. 暗示了父亲和少年在荒岛上生活环境的艰苦、离家打工的不易。

D. 荒岛条件虽然艰苦,但父亲能干体贴,让少年眼中的“新家”焕发出光彩。

(3) 阅读全文,说说结尾段“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秘密”一句蕴含的深意。

名著阅读

(7分)

14、学期末,有同学整理阅读过的《论语》《朝花夕拾》《西游记》这三部名著,以下是他的总结。请根据你自己的阅读情况, 任选其中一部......,帮助他完成 系列..

任务。

写作

(42分)

15、写作。

近日,某中学进行了“2019年度流行语”评选,其中“我又可以了”入选。该流行语用来形

容起死回生,哪怕受了再多打击,也要回来继续战斗。根据你的理解,请以“我又可以了”为题,写一篇涵盖以下条件的文章:(1)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2)有景物描写。(3)要交代事情的

来龙去脉。(4)写一个故事。故事可发生在过去、现在或者未来

注意:(1)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文体不限。(3)写诗歌须写十行或十行以上。其他文体,字数400~500字。(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1 、【答案】 (1) 示例:①赏②品

(2) B

(3) 寻、森、音、心、襟

(5) B 【解析】 (1)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明确题干信息:合适的动词。“一个百草之园”的关键词是“园”,“一场文化盛宴”的关键词是“盛宴”,结合关键词选择恰当的动词。示范:①观;游。

②体味;享受。

(2)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这个语段是北京世园会的参观笔记,留下的是参观后的感受,而甲句仅仅

交代了时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丙句交代了百草园内看到的药用植物数量,并没有感

受性的内容,故不能作为概括句。丁句是对中医药高科技展示方式的赞叹,是这次参观的一个小

部分,不能作为概括语句。这个语段交代了时间、主题,中医药植物的文化内涵,用高科技的技

术展现中医药的各个方面,故用乙句“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世园会,在青山绿水间我感受到了中医

药文化的魅力”概括最为合适。故选B。

(3) 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押的一般都是韵母。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

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的首句为仄起平收,押韵规则为一、二、四、六、八句用韵。

全诗韵脚分别用了平声“寻、森、音、心、襟”等字,押的是《切韵》及《平水韵》的“侵”部。

(5) 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故B错误,选B。

2 、【答案】水何澹澹【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该题要注意“澹澹”的写法。

3 、【答案】尚思为国戍轮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

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注意易错字“戍”的写法。

4 、【答案】不义而富且贵【解析】第一句出自先秦儒家经典作品《论语》。课文原句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 、【答案】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

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6 、【答案】我想那缥缈的空中【解析】此诗出自现代诗人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诗文原句为: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综上,本题答案为“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7 、【答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于“团聚”的畅想应该是有着

共同举动来体现的,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共剪”和“却话”这两句填入即可。

8 、【答案】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课文名篇的掌握程度,多阅读多积累是提升这项能力的不二法门。课文原句是“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

葚要好得远”。同学们结合理解进行记忆后可以轻松据此答出。

9 、【答案】 (1)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

高悬挂。

(2) A

(3) D 【解析】 (1) 本题考查诗句翻译。描绘诗句的画面时,要抓住关键的景物,结合诗句的主题和氛围

进行合理的想象,细致的描绘展现画面。示范: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

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

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

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首联

写“客路”“行舟”,暗含诗人身虽在江南,而神驰故里,但是并没有写要“归家”的内容,尾

联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可以猜想,想要寄家书,可知应该不是要归家。故A错误,选A。

(3) 本题考查诗歌主题。结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可知,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结

合“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可知,通过写艺人颠沛流离,表达了对国事凋零的感慨,并非是表达思乡之情。故D不一样,选D。

10 、【答案】 (1) 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 C

(3) “言语”上,①结合当时天气情况,因势利导、教育家族后辈;②不惧权贵,积极鼓励同僚勇

于面对困境;③吟咏诗句,寄意深远,让想诛杀他们的人忌惮。“雅量”上,①对后辈咏雪句不

作实际评论,以“大笑乐”表达自己的赞赏;②明知有伏兵,为国运考虑,仍赴宴,无所畏惧;

③面对宴席上的危机,他处变不惊,神情自若。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与儿女讲论文义:和小辈谈论文章义理。儿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 本文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A. 俄而雪骤

翻译:没有多久,雪下得大了。骤,急,紧。故A错误。

B. 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来比喻纷纷扬扬的白雪。故B错误。

D. 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

翻译:桓温害怕他那种旷达的气量,便赶快撤走了埋伏的甲士。兵,穿戴铠甲、拿着兵器的士兵。故D错误。

故选C。

(3) 方法一 :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言语”上。①结合“白雪纷纷何所似?”可知,谢太傅能结

合当时天气情况,因势利导、教育家族后辈。②结合“晋阼存亡,在此一行”可知,谢太傅面生

死困境,仍然想到的是国家的命运,不惧权贵,积极鼓励同僚勇于面对困境。③结合“浩浩洪流”可知,身处生死困局,吟咏诗句,寄意深远,让想诛杀他们的人忌惮。表现一种从容、胆魄。2)“雅量”上。①结合“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知,谢太傅身居高位,但是还是

抽出时间来和家族晚辈交流,看出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并且关心家人。②对后辈咏雪句不作实际

评论,以“大笑乐”表达自己的赞赏。表现一种长辈的智慧。③明知有伏兵,为国运考虑,仍赴宴,无所畏惧;④结合“谢之宽容,愈表于貌”可知,面对宴席上的危机,他处变不惊,神情自若,令对方恐惧,反而挣脱了困局。

(3) 方法二 : 译文:

【甲】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

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桓温埋伏好甲士,设宴遍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惊恐,问谢安:“应该采取什么办法?”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之说:“晋朝的存亡,决定于我们

这一次去的结果。”两人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惊恐的状态,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脸色上;谢安

的宽宏大量,也在神态上表示得更加清楚。他到台阶上就快步入座,模仿洛阳书生读书的声音,

朗诵起“浩浩洪流”的诗篇。桓温害怕他那种旷达的气量,便赶快撤走了埋伏的甲士。原先王坦

之和谢安名望相等,通过这件事才分出了高低。

11 、【答案】 (1) 示例:学习阶段,还是要打好学问的底子,不可因趣味而有偏废。

(2) 安排在A段和B段之间。要点:①这两段都在谈年青学生的学习。不同的是第一段举年青学生因兴趣而导致科目偏废例子并分析失败的原因,第二段明确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学习的侧重,并与古人皓首穷经比较,指出学无止境,在不断学习中确有趣味。②A段由梁先生的例子引出话题,从而就“学问与趣味”的关系提出年青时要为学问打根底而不能过分重趣味的观点。其谈

论的范围比选文大,应该在选文的前面。③B段侧重谈青年学习,就“学问与趣味”如何处理提出具体建议。该段是承接选文接着阐释的,所以B段应位于选文后。

【解析】 (1) 本题考查论点。论点是表达观点陈述句。一般要结合题目、开头、结尾或者分论点来概括论点。题目“学问与趣味”是本文的论题,结合第一段“只有懒惰与任性,才能使一个人自

甘暴弃的在‘趣味’的掩护之下败退”可知,不能因为趣味而偏废学业,结合第二段“学无止境,一生的时间都嫌太短,所以古人皓首穷经,头发白了还是在继续研究,不过在这样的研究中确是

有浓厚的趣味”可知,大学之前的学习都是为研究做准备,要在研究学习中发现趣味。故可概括

论点:学习阶段,还是要打好学问的底子,不可因趣味而有偏废。

(2) 本题考查论证过程。1)概括选文两段的段意。第一段先举出当时社会上一些青年因为兴趣而停止对部分科目的学习和探索的现状,结合“殊不知天下没有没有趣味的学问,端视吾人如何发掘

其趣味”可知,作者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能因为兴趣偏废学业,每个科目都有趣味,要自己去发掘。第二段则指出大学之前的学习不是研究,而是在为研究做准备,暗示大学之

前的学习是积累,谈不到研究兴趣选择。2)逻辑分析。A段由梁启超先生的例子引出论题“学问

与趣味”,分析前辈倡导学问趣味的原因,从一个名家的学习研究经历谈起,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适合做首段,而且由梁启超先生的个人典型事例开始,进而分析当时许多年轻朋友的事例,

由个体到群体,符合逻辑关系。故A段放在第一段之前。B段主要举出具体事例来论证、论述从

小学到大学这个初学阶段,应该偏重教育的纪律,而少提倡趣味的观点。是承接第二段大学之前

的学习并非是研究学问,而是为做学问打基础的观点在论述,故B段在第二段之后。

12 、【答案】 (1) 描写了济南冬天因地理优势而独有的温暖、安适、秀美、淡雅之景。

(2) 选乙句。表达形式主要特点:采用比喻、拟人修辞使表达形象生动。仿句:夜幕下香山,被

裹上了一层轻柔的面纱。

【解析】 (1)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从题目上看,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济南的冬天,第一段写济南冬天

暖和的原因和慈善的状态,第二段写小雪后济南冬天的秀气的美丽,第三段概括的写冬天的济南

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故可概括:描写了济南冬天因地理优势而独有的温暖、安适、秀美、淡雅

之景。

(2) 本题考查仿句。明确题干要求:找出句子内容和表达形式的主要特点,在体现表达形式的词语

下面加着重号,仿写句子。甲: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

了吧?这句话内容上写出了济南人感受到冬天的温暖,表现出对冬天济南如此温暖的幸福感叹。表

达上用了疑问句和想象的手法,用“明天也许…了吧?这样的…,…了吧”的疑问表示一种猜想

的幸福感。示范:明天也许就会传来获救的好消息了吧?这样的消息,今天就已经开始传递了吧?

13 、【答案】 (1) ①荒岛独特的自然风貌;②荒岛生活环境的艰苦;③父亲在荒岛上用芦苇盖房、搭床等技术的娴熟,对自己的关心和体贴;④自己恐惧、孤独、迷失之后的成长。

(2) A

(3) ①每个生命成长的背后都有一段不能忘怀的人生体验。②生活之路虽然艰辛但不应停止对美好

生活追寻与奋斗。③少年独自在芦苇深处克服困难,迈出人生成长的第一步。④青春少年在成长

的路上,会有迷失方向的时候,但只要冷静判断就会走出逆境,成长起来。⑤生命是美好的,如

少年的心,充满对未知的憧憬。

【解析】(1)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1)结合第一段“少年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见识平原上的景物”可概括少年第一次见到荒岛独特的自然风貌。2)结合第二三段“这三个月,天作被盖地当床,芦

苇割完了才回家过年。岛是荒岛。来往的人影比不过天空飞过的雁鸭多”可概括:荒岛生活环境

的艰苦。3)结合第五六段“父亲顺势一抖,转眼之间帆布就‘盖’成了一间芦苇棚屋”“这一切

都是在少年睡着以后完成的”可概括:父亲在荒岛上用芦苇盖房、搭床等技术的娴熟,对自己的

关心和体贴。4)结合第八段至结尾“少年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不点,在这荒岛之上无比孤独、渺小”“他也想起父亲从小就告诫过的,凡事遇阻先不要慌乱,冷静下来再想对策。他很快又辨清

了几只自己来时的脚印”可概括:自己恐惧、孤独、迷失之后的成长。

(2)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父亲顺势一抖,转眼之间帆布就‘盖’成了一间芦苇棚屋”可知,

这个“新家”是用芦苇和帆布盖成的,不是精美的,故A错误,选A。

(3)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抓住关键词“秘密”,理解其表层、深层含义,启示。1)表层含义。结合“他的心中开始藏着一个秘密,他并不打算把这次短暂的出行告诉父亲”可知,少年的秘密具体

指这一段芦苇丛中的旅行,推己及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中不能忘怀的一段段人生体验和旅程。2)深层含义。这里的“每个人”特别是指少年自己,而他的“秘密”就是在芦苇深处迷失、镇定、

找到方向,这里指少年独自克服困难,迈出了人生成长的第一步。3)启示一。少年的恐惧、迷失、镇定、成长的过程告诉我们,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有迷失、恐惧的时候,每个人都

如少年一般镇静判断、思考,那么定会成长起来。4)启示二。少年不想把自己这一段旅程告诉父亲,可能是因为他在这段旅程中有过迷失、恐惧的时候。并且这对于少年来说,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独特的人生经历,非常珍贵。从少年的这句话里,能够感受到一种活力,一种希望,感受到

每个生命在成长过程中虽然并不是顺利的,但是却总是因为对未知的憧憬而展现出生命的美好、

活力。

14 、【答案】(1)《论语》:①儒②四书《朝花夕拾》:①豫才②旧事重提《西游记》:①

吴承恩②孙悟空(孙行者)

(2)《论语》:①君子对言与行关系的处理②君子应先行后言,敏行慎言(行重于

言)《朝花夕拾》示例:①长妈妈②给我买《山海经》;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告诉我谋死我

的隐鼠的是猫;说话切切察察;睡觉呈大字等)《西游记》示例:①三借芭蕉扇②细读具体的

情节;研读该情节中塑造孙悟空和铁扇公主这两个人物生动传神的方法。

(3)示例:《论语》:第一空:学而、公冶长第二空:子夏、子贡《朝花夕拾》:不拘小节、

厚道《西游记》:能帮助我抓住孙悟空、铁扇公主几次打斗的精彩章节;对比如他们两人的语言

研读,能启发我对人物性格特点及人物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解析】(1)《论语》。①《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

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

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儒家学说代表作。②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朝花夕拾》。①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

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

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②《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西游记》。①《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

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②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

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美猴王”。

(2)《论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意思: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然后说出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①故两个句子都涉及到的主题是:君子对言与

行关系的处理。②孔子对这个主题的意见是:行在言之前,君子应先行后言,敏行慎言(行重于言)。《朝花夕拾》。明确要求:找到这部著作中在不同文章中出现的人物,然后举出和他相关

的两个情节或则细节。示范:①父亲。②在“我”要去看五猖会之前,让“我”背书。父亲生病

时被一些不良中医耽误,拒绝了陈莲河的两个治病方法,临终前因为“我”的叫喊走的不平静。《西游记》。明确思路:举出一个精读的情节,举出自己精读的方法和步骤。示范:①大闹天宫。

②精读整个情节,理清孙悟空思想变化的脉络;细读天庭里各个神仙的描写和孙悟空的相关描写,感知天庭的整体形象,理解孙悟空具有反抗精神的原因。

(3)《论语》。结合“这一主题”可知是“言与行”关系主题相关句子,故可举例,子曰:“君

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结合“阅读该书中提及的这两人”可知是子贡和子夏。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

贡(古同子赣),以字行。华夏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卜商,姬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尊称卜子(夏),南阳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

教育家,孔门十哲之一。《朝花夕拾》。父亲的形象:《五猖会》里表现出来的是封建家长的形象,不能体会儿童的心理。在《父亲的病》里,当陈莲河又一次推荐某些药或者巫的方法时,父

亲都是沉思一会,摇了摇头,看出父亲并不相信对方的这些方法,父亲是一个为家庭经济状况考虑、比较不迷信的人。《西游记》。明确思路:自己所选择的精读的方法的好处两条,结合情节

或人物分析。示范:细读这些情节,能够让自己更好的把握住孙悟空人物形象,是一个极具反抗

精神的形象。同时通过细致的阅读,还可以体会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学习这些方法。

15 、【答案】我又可以了

春阳映照下的草堂,泛出一层金黄的光泽,使丝丝茅草显得富有质感。翠竹芭蕉依偎着土墙

竹窗,留下了满壁绿荫,过滤了尘世的喧嚣。正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时节。

杜甫草堂讲解员的胸牌显示着我的身份,白色的T—恤背后印着杜甫头像,他眉头紧皱,一派沉思。和我的两条小辫相映成趣。十岁的我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聆听正式讲解员的讲解,讲解员正

大方得体地介绍着草堂,她丰厚的积累和大方的谈吐让我羡慕不已,我崇拜地仰视着她,心里暗

自感叹着:“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向她解说得那样好!”

终于有一天,轮到我上岗了。我忐忑不安地坐在夏日竹林中,眼巴巴地瞅着门,静静地等着

第一位游客的前来。终于几个游客跨过了门槛,我几乎是飞奔上去的,却在开口的瞬间,让所有

的语言全部堵在了喉咙,他们好像无视我的存在,径直离去。无可奈何的我也只能悻悻作罢,转

身回到等待的那片竹林,觉出了一丝微冷。

没过多久,第二批游客跨过了门槛,我终于鼓起了勇气,向一位客人毛遂自荐,由于词不达意,反而让客人误会了我是要收费的讲解员,我又被冷冷地拒绝了。

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倾泻而下,连续的冷遇,将我的信心和兴趣摧毁得荡然无存。我真想

一拍屁股一逃了之。可是一抬头我就看到诗圣塑像那坚定而温和的目光,似乎在鼓励我:小姑娘呀,自信地跨出第一步吧,你可以的。

终于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孩子跨进了大门,我正在犹豫要不要继续尝试,我耳边又响起昔日母

亲的诘问:“如果你没有拼劲全力,又怎么知道自己不可以呢?”。勇气涌上心头,我觉得我又

可以了。于是大声地问道:“请问,我可以给您解说吗?”我紧张地地盯着她的嘴唇,心口正打

着鼓,上蹿下跳。好像过了几个世纪,终于盼来了她的首肯。我的心瞬间放松了,便朗声开始了

讲解。从大廨到草堂,从楹联到石碑,从果亲王到杜工部,我周围的听众渐渐越聚越多,我的讲

解也渐入佳境,最后这对母女在我的留言薄上写道:讲解生动有趣,知识丰富。

满怀喜悦地送走热情的母女,我有自信满满地迎接下一位游客。竹林更幽静了,微风习习,

一枝一叶仿佛都充满喜气。

我的偶像恰好带着一批游客从我身边经过,她友好地朝我微笑,并且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

心领神会报之以微笑。

我们的秘语是:我又可以了。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首先,审题。“我”限定了必须是第一人称,要从自己生活选材。“又”是关键词,再一次,又一次,结合“该流行语用来形容起死回生,哪怕受了再多打击,也

要回来继续战斗”指反复面对困难、磨难,展现出一种不屈、坚韧的精神,在写作时要突出多次性,要有困境、多次失败的铺垫,然后才写后面的坚持等,突出“又”字。“可以”是题眼,这

里是能够,结合导语可知,这里指还可以坚持下去,还能够再来一次,还能够做等,对于结果并

没有过多的要求,可以成功,可以失败,或者不涉及到结果,重点是展现“再来一次”的精神或

者信念,展现自己在反复的失败中如何汲取力量、再次出发的内容。题干给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本文要求是一篇记叙文,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相应的景物描写。其次,选材。记叙文要从自己的生活取材,这次选材要有一个要求,事情不是一次成功的,或者是根本没有成

功的,要体现反复性,要有两次以上的失败,才能体现“又可以了”。所以,选材时要抓住这个

特点进行。最好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素材,这样才有可能进行比较细致的描写,才有话可说。并

且这个素材对自己来说要比较独特的,有着非常深的印象和感受,这样才能够深入的挖掘。第三,思路。记叙文在完整的展现自己一次又一次失败、坚持的过程的同时,要考虑,让自己一次又一

次坚持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支撑自己坚持、再次出发的力量是什么?可能是对理想的一种执着追求,可能是一种坚定的信仰,可以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也可能是对父母等人的爱等等,但是一

定是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