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西桂林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2020年广西桂林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2020年广西桂林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2020年广西桂林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分泌外毒素蛋白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

B.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中有生物膜成分的更新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需细胞膜上蛋白质参与

D.生物膜在细胞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

A

【考点】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解析】

1、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

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3、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解答】

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高尔基体,A错误;

B、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中有生物膜成分的更新,B正确;

C、兴奋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需细胞膜上蛋白质参与,C正确;

D、生物膜在细胞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中起重要作用,D正确。

2. 某同学进行实验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甲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的生长素溶液对植物甲的生根具有抑制作用

B.1011mol?L1一定是生长素促进植物甲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C.实验组中生长素的来源为从外界溶液中吸收和植物自身合成

D.实验中每根插条的叶片数、环境温度等因素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

C

【考点】

探究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解析】

由表中可知,1组为对照组,2~7组为实验组,自变量为生长素浓度,因变量为平均

生根条数。生物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解答】

A、109mol?L1的生长素溶液对植物甲的生根效果大于第1组,因此具有促进作用,A错误;

B、1011mol?L1不一定是生长素促进植物甲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1013﹣

109mol?L1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进一步确定促进植物甲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B

错误;

C、插条自身能够合成一定量的生长素,还可以从培养液中吸收,C正确;

D、实验中每根插条的叶片数、环境温度等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3. 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一定会产生新的基因

B.基因突变未必会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C.人类遗传病患者一定携带遗传病基因

D.基因复制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答案】

B

【考点】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DNA分子的复制

基因突变的原因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解析】

1、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③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

3、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

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

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

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解答】

A、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

B、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未必会改变生物的表现型,B正确;

C、人类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携带遗传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C错误;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复制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D

错误。

4.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过程中有ATP的合成和消耗

B.真菌和细菌合成ATP所需的能量可来自细胞呼吸

C.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所有离子进出神经细胞均需要直接消耗ATP

【答案】

D

【考点】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解析】

AT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因其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有大量能量,水解时又释放出大量能量;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解答】

A、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产生ATP,暗反应消耗ATP,故有ATP的合成和消耗,A正确;

B、植物合成ATP所需的能量可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动物、真菌和细菌合成ATP 所需的能量可来自细胞呼吸,B正确;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其水解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C正确;

D、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与钾离子出神经细胞均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D错误。

5.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都有利于人体稳态的维持

B.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于浆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

C.效应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D.吞噬细胞受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减弱

【答案】

D

【考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解答】

A、过敏反应有抗体参与,但是不利于人体稳态的维持,A错误;

B、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B错误;

C、效应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C错误;

D、吞噬细胞受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减弱,D正确。

6. 如图为某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Ⅲ7产生含致病基因卵细胞的概率为13

B.不论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 染色体上,Ⅱ

3和Ⅱ5一定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若Ⅱ

3和Ⅱ4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则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若Ⅱ5和Ⅱ6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则致病基因一定位于X 染色体上 【答案】

B

【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

分析题图:Ⅱ3和Ⅱ4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 、a 表示)。

【解答】

A 、若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Ⅲ

7的基因型为12X A X a 或12X A X A ,则其产生含致病基因卵细胞的概率为14,A 错误;

B 、据遗传系谱图分析,无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和Ⅱ5一定是致病基因携带者,B 正确;

C 、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3(Aa )与Ⅱ4(Aa )再生一孩子,该孩子患病且是男孩的概率一定为18;若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

3(X A X a )与Ⅱ4(X A Y )再生一孩子,该孩子患病且是男孩的概率一定为14,所以确定致病基因一定

位于X 染色体上,C 错误; D 、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5(Aa )与Ⅱ6(aa )再生一孩子,该孩子患病

的概率一定为12;若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

5(X A X a )与Ⅱ6(X a Y )再生一孩子,该孩子患病的概率一定为12,所以无法确定致病基因一定位于X 染色体上,

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人体缺水时,一方面因口渴而主动饮水,另一方面会减少尿量。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在上述调节过程的作用有:作为________感受器和合成________激素。

(2)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

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________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水盐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________(填“激素”“神经”或“激素和神经”)的

协调作用。

【答案】

渗透压,抗利尿

递质

激素和神经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

水盐平衡调节:

【解答】

下丘脑在水平衡调节过程的作用是作为渗透压感受器和合成抗利尿激素等。

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

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水盐调节过程涉及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多种调节方式共同维持水盐平衡。

研究发现,保卫细胞中K+浓度影响气孔运动,K+进入保卫细胞内,可导致气孔开放。而AMP﹣PCP(ATP竞争性抑制剂)能与细胞膜上ATP跨膜受体蛋白结合,进而影

响K+进入保卫细胞。为了探究AMP﹣PCP对菜豆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用AMP

﹣PCP溶液处理菜豆叶片,测定其CO2吸收速率,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随着AMP﹣PCP浓度增大,叶片的CO2吸收速率________,推测原

因是AMP﹣PCP限制了ATP运输到细胞外,影响K+进入保卫细胞,导致气孔开放程

度________从而抑制了光合作用的________反应。

(2)要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可用适宜的________处理菜豆叶片作为实验组,以

________处理菜豆叶片作为对照进行实验,测定叶片的气孔开放程度和CO2吸收速率。若实验组的气孔开放程度和CO2吸收速率均________对照组,则证明上述推测

成立。

(3)实验中,用1.0mmol?L1的AMP﹣PCP处理叶片后,立即检测叶肉细胞叶绿体

中ADP/ATP的比值,发现短时间内该比值下降,请分析该比值下降的机理:________。

【答案】

降低,降低,暗

ATP溶液,等量蒸馏水,大于

气孔关闭,进入叶肉细胞的CO2减少,含量下降,短时间内,ATP合成量不变,消耗量减少,所以ATP总量上升,ADP总量下降,ADP/ATP比值下降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AMP﹣PCP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CO2吸收速率。影响光合作用

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设计实验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解答】

由图可知,随着AMP﹣PCP浓度增大,叶片的CO2吸收速率降低。根据题意可知,

保卫细胞中的K+浓度变化是引起气孔运动的主要原因,K+进入保卫细胞内,可导

致气孔开放。而钾离子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MP﹣PCP与细胞膜上ATP跨膜受

体蛋白结合,影响钾离子主动运输进入保卫细胞内,导致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影响光

合作用的暗反应。

要验证以上推测是否正确,实验的自变量设为ATP溶液的有无,即用ATP溶液处理菜

豆叶片作为实验组,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试验,因变量为测定叶片的气孔开放程度

和CO2吸收速率。如果实验组的气孔开放程度和CO2吸收速率均大于对照组,则推测正确。

实验中,用1.0mmol?L1的AMP﹣PCP处理叶片后,AMP﹣PCP与细胞膜上ATP跨膜

受体蛋白结合,影响钾离子主动运输进入保卫细胞内,导致气孔关闭,进入叶肉细胞

的CO2减少,CO2固定量减少,CO2的还原减少导致消耗量减少,而合成量不变,所以短时间内ATP总量上升,ADP总量下降,ADP/ATP比值下降。

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我国广阔的草原上,饲养着大量的家畜,由于过度

放牧以及鼠害、虫害等原因,我国的草原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有些牧场正面临着沙漠

化的威胁。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上,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

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

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

(2)在适宜的温度和光周期的刺激下草原上百花争艳,光照对植物来说是一种

________信息,该实例体现信息传递的意义是________。

(3)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或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属于群落的________演替,在

此过程中人类活动往往会使其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进行。

(4)在受损生态系统重建时,要避免引进食物及生存环境等特性相同的异种动物,以

避免________(种间关系)情况出现。

【答案】

共同进化(或协同进化)

物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次生,速度和方向

(种群之间的直接)竞争

【考点】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群落的演替

种间关系

【解析】

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

就是共同进化。

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

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

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

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

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答】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草原上,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

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

学上称为共同进化。

在适宜的温度和光周期的刺激下草原上百花争艳,光照对植物来说是一种物理信息,

该实例体现信息传递的意义是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

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或恢复过程

中所发生的演替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其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

度和方向进行。

在受损生态系统重建时,要避免引进食物及生存环境等特性相同的异种动物,以避免

种群之间的直接竞争情况出现。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

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果蝇细胞中含基因R的片段移接到任意一条常染色体末端可产生花斑眼,基因型可能为RX r X、RX r X r、RX r Y、RXY,含有基因r的片段移接不能产生花斑眼。现用多只红眼雌果蝇(X R X R)与白眼雄果蝇(X r Y)杂交,F1中偶然出现

了一只花斑眼雌果蝇。该花斑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请分析该花斑眼雌果蝇

产生的原因是亲代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

为白眼残翅,(2)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有1

8

则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雌果蝇中,红眼长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__。

(3)果蝇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各种灰身、黑身的未交

配过的雌雄果蝇若干,请设计实验探究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①简要实验思路:

让多对体色为________的雌果蝇和________的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果蝇的体色。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a.若________,则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

b.若________,则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

RX r X,X染色体上含基因R的片段移接到某条常染色体上,产生了含RX的卵细胞

BbX R X r、BbX r Y,3

8

黑身,灰身,子代雌果蝇全部为灰身,雄果蝇全部为黑身,子代雌雄果蝇均有灰身和黑身(子代雌果蝇出现了黑身或子代雄果蝇出现了灰身)

【考点】

伴性遗传

【解析】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题意分析:果蝇的眼色是伴X遗传,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翅的

长短是常染色体遗传,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根据自由组合定律解题。

【解答】

现用多只红眼雌果蝇X R X R与白眼雄果蝇(X r Y)杂交,F1中雌果蝇应该为红眼

X R X R,雌果蝇应该为红眼X R Y,偶然出现了一只花斑眼雌果蝇,花斑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RX r X,可能是亲代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R的片

段移接到某条常染色体上,产生了含RX的卵细胞,与X r的精子结合形成了花斑眼

雌果蝇RX r X。

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

8

为白眼残翅(bbX r Y),可推知双亲为BbX R X r和BbX r Y,

则F1代的雌果蝇中出现红眼长翅的概率为1

2×3

4

=3

8

要探究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一般杂交组合是用显性雄个体与隐性的雌性个体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来确定;根据题干提供的果蝇材料,结合果蝇的显隐性情况,

①实验思路为:让多对体色为黑身的雌果蝇和灰身的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果蝇的体色。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a.若子代雌果蝇全部为灰身,雄果蝇全部为黑身,则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X a X a×X A Y→X A X a、X a Y)

b.若子代子代雄果蝇出现了灰身(子代雌果蝇出现了黑身或雌雄果蝇均有灰身和黑身),则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aa×A_→Aa、_a)

三、(共1小题,满分15分)[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有机磷农药常常因过量施用带来环境污染。某同学欲从土壤中分离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若需增加目的菌的浓度,需在相应的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培养基除了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水和氮源外,还要提供________等基本营养成分;制备该培养基时应在灭菌之________(填“前”或“后”)调整pH。

(2)将获得的等量3种待选菌种甲、乙、丙分别接种在1L含20mg有机磷的同种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保持充裕,条件一直适宜)。记录实验开始到有机磷被耗尽所用

的时间,甲、乙、丙耗尽培养液中有机磷的时间分别为32h、45h、16h,则应选择微

生物________(填“甲”“乙”或“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理由是________。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的菌体数,既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直接计数,也可选用稀

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活菌数目。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

均数为4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请分析说明空白

对照组出现菌落的可能性原因:________ 。若将40(即46﹣6)个/平板作为实验组

菌落数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则该做法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答案】

碳源和无机盐,前

丙,丙分解等量有机磷所用时间比甲、乙少,说明丙分解有机磷的能力比甲、乙强

血细胞计数板,培养基灭菌不合格、倒平板过程被污染,培养皿灭菌不合格,不正确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析】

1、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此基

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为检验培养基及培养皿灭菌是否合格,可取含培养基的空白平板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培养基上是否形成菌落,如果没有菌落形成则说明合格。

【解答】

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制备培养

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若要调整pH,需在灭菌之前。

分析题干实验,自变量为三种菌种不同,因变量为耗尽培养液中有机磷的时间,分析

结果可知,时间越短,分解有机磷的能力越强,因此应选择微生物丙。

测定培养液中的菌体数,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也可用稀释涂布平

板法统计菌落数目间接计数。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说明培养基

不合格,可能的原因有培养基灭菌不合格、倒平板过程被污染,培养皿灭菌不合格等,数据结果不可信应重新实验。

四、[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019年科学家成功地应用体细胞对猫进行克隆,获得我国首例完全自主培育的克隆猫。回答下列问题。

(1)克隆动物是_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的产物。

(2)克隆产生的动物表现型与体细胞供体动物接近,但不是对体细胞供体动物100%

的复制,理由是________。

(3)为了提高动物细胞克隆成功率,可以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添加________等天然成分,以滋养细胞支持其生长。克隆动物除了用到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外,还必须

用到________、________等胚胎工程技术手段。

(4)若要鉴别XY型性别决定的动物胚胎的性别可以获取该种动物囊胚的________细胞,并提取其DNA,用Y染色体。上特异性DNA做探针检测,这种技术称为________。【答案】

无性

克隆动物绝大部分DNA来自于供体细胞核,但其核外还有少量的DNA是来自于受体

卵母细胞,此外核供体动物生活的环境与克隆动物所生活的环境不会完全相同

动物血清,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技术

滋养层,DNA分子杂交技术

【考点】

动物体细胞克隆

【解析】

克隆是用体细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的细胞核移植,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

方式,没有经过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要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子宫内,就可以孕育出

新的个体。

【解答】

克隆动物是利用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得到的,故属于无性生殖的产物。

由于克隆动物绝大部分DNA来自于供体细胞核,但其核外还有少量的DNA如线粒体

中的DNA是来自于受体卵母细胞,此外核供体动物生活的环境与克隆动物所生活的环

境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克隆产生的动物表现型与体细胞供体动物接近,但不是对体细

胞供体动物100%的复制。

为了提高动物细胞克隆成功率,可以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添加动物血清等天然成分,

以滋养细胞支持其生长。克隆动物除了用到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外,还必须用到

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技术等胚胎工程技术手段。

若要鉴别XY型性别决定的动物胚胎的性别可以获取该种动物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并提

取其DNA,用Y染色体上特异性DNA做探针检测,这种技术称为DNA分子杂交技术,属于分子水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