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奥数辗转相除法

小升初奥数辗转相除法
小升初奥数辗转相除法

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辗转相除法:又叫欧几里得算法,是一种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古老有效的算法。更相减损法: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介绍的一种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算法。

一.辗转相除法

例1 。求两个正数8251和6105的最大公因数。

(分析:辗转相除→余数为零→得到结果)

解:8251=6105×1+2146

显然8251与6105的最大公因数也必是2146的因数,同样6105与2146的公因数也必是8251的因数,所以8251与6105的最大公因数也是6105与2146的最大公因数。

6105=2146×2+1813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0

则37为8251与6105的最大公因数。

以上我们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就是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它是由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

1.为什么用这个算法能得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q0和一个余数r0;

第二步:若r0=0,则n为m,n的最大公因数;若r0≠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r0得到一个商q1和一个余数r1;

第三步:若r1=0,则r1为m,n的最大公因数;若r1≠0,则用除数r0除以余数r1得到一个商q2和一个余数r2;

……

依次计算直至r n=0,此时所得到的r n-1即为所求的最大公因数。

我国早期也有解决求最大公因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

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因数的步骤如下: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因之。

翻译成现代汉语为:

第一步: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就除以2;若不是,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因数。

例2。用更相减损术求392与252的最大公因数.

解:由于392与252都是偶数,需约简,分别除以4得:98与63

由于63不是偶数,把98和63以大数减小数,并辗转相减,即:98-63=35

63-35=28

35-28=7

28-7=21

21-7=14

14-7=7

所以,98与63的最大公因数是7。392与252的最大公因数为4*7=28

简单证明辗转相除法的原理

1.解析:

8251=6105+2146,为了表示简单,我就用a=b+c表示这个吧

于是有c=a-b

那么如果有d|a,且d|b,就必然有d|a-b,也就是d|c,

(d|a表示:d为a的约数)

可见a和b的公约数必然也是c的约数.

现在假设d是a和b的最大公约数,那么d也必然是c的约数,于是d是b,c的公约数,现在就要证明它是最大公约数:

2.证明:

因为a=b+c,于是b,c的公约数也必然是a的约数,假设(b,c)=e, ((b,c)=e表示e为b和c的最大公约数)那么有e|b+c,即e|a 根据"d是b,c的公约数"知道d|e,,

又因为e也是a,b的公约数,e|d,综上有e=d

可见(a,b)=(b,c)=d

1、下列各组关于最大公因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4

B、78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6

C、85和357的最大公因数是34

D、105和315的最大公因数是105

2、用辗转相除法求下列两数的最大公因数,并用更相减损术检验你的结果:

(1)228,1995 (2)5280,12155

3、用更相减损术求294和84的最大公因数时,需做减法的次数是___________.

4、求375与85的最小公倍数

5、一个长方形,告诉你长和宽,然后要求你尽可能大的分割成若干个正方形(大小可以不一样)。问最后一个小的正方形最大是多少?

{小学数学}年小升初数学数的整除复习题[仅供参考]

2021年{某某}小学 小 学 数 学 学 习 资 料 教师: 年级: 日期:

20XX年小升初数学数的整除复习题 一、填空题 1、a与b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2、把171分解质因数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任何自然数都有两个约数。( ) 2、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 3、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4、因为21÷7=3,所以21是倍数,7是约数。( ) 5、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 6、因为8和13的公约数只有1,所以8和13是互质数。( ) 7、所有偶数的公约数是2。(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组数,一定不能成为互质数的一组是( ) (1)质数与合数(2)奇数与偶数

(3)质数与质数(4)偶数与偶数 2、两个奇数的和( ) (1)是奇数(2)是偶数(3)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3、如果a、b都是自然数,并且a÷b=4,那么数a和数b的最大公约数是( )。 (1)4 (2)a (3)b 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一个奇数,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 ) (1)质数(2)奇数(3)偶数 5、已知a能整除23,那么a是( ) (1)46 (2)23 (3)1或23 6、如果用a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表示为( ) (1)a+2 (2)2a (3)a-1 (4)2a-1 能力素质提高 1、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30,已知甲数是6,乙数是( )。 2、一个数被6、7、8除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 )。 3、有9、7、2、1、0五个数字,用其中的四个数字,组成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的四位数是( )。

四年级奥数-找规律(教案含答案)

第一讲:规律性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从简单问题入手找规律 2、能够利用数论、几何等专题解周期性问题 3、归纳找规律问题的解题思想 知识点拨 一、知识点说明 同学们在探索某一类事物的性质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经常从观察具体事物入手,通过分析、猜测、验证,找出这类事物的一般属性。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叫做归纳法,或者称之为找规律,很多人也称之为周期问题。 二、考点总结 找规律问题在小升初考试中几乎每年必考,但考题的分值较低,多以填空题型是出现。这是为了考验我们是否能在最短时间里找到数字间的奥秘,即是在考察我们的数感和归纳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和我们日常积累分不开的,正所谓见多识广吧。所以找规律这类题目,需要同学们养成细观察、勤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归纳能力。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提炼思想 找规律是奥数里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很多难题都是靠这种方法解决的,要求我们能够观察数列或数表中每一个数自身的特征(如奇偶性,整除性,是否为质或者合数等等)、相邻数之间的差或商的变化特征(常见的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复合数列等

等),有时候还需要考虑连续多个数之间的和差倍关系,甚至对于某个自然数的余数数列等等,所以同学们要好好的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争取在奥数的学习中能够克服难题,取得进步。 例题精讲 模块一、数论部分 【例 1】下面各列数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数,请将它们找出来: (1)3,5,7,11,15,19,23,…… (2)6,12,3,27,21,10,15,30,…… (3)2,5,10,16,22,28,32,38,24,…… (4)2,3,5,8,12,16,23,30,…… 【解析】这四个与众不同的数依次是:15,10,5,16。因为:(1)除了15其余都是质数;(2)除了10其余都是3的倍数;(3)除了5其余都是偶数;(4)相邻两数 之间的差依次是1,2,3,4,5,6,……,成等差数列。注:本题答案不唯一, 只要学生说明白道理就算正确。 【例 2】在下面的一串数中,从第五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四个数字之和的个位数字,那么在这串数中,能否出现相邻的四个数依次是2,0,0,8 ? 1,9,9,9,8,5,1,3,7,6,7,3,3,9,2,7,1,9,9,6,……【解析】运用奇偶性进行分析,这些数的奇偶性依次是: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四个奇数一个偶数循环 出现,而2,0,0,8均为偶数,必定不会出现在相邻的位置上。 【例 3】数列1,1,2,3,5,8,13,21,34,……一共2005项,其中共有多少个是6的倍数? 这串数从第三个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所以这是一个菲波那契数列,这串数除以6的余数依次是:1,1,2,3,5,2,1,3,4,1,5,0,5,5,4,3,1,4,5,3,2,5,1,0,1,1,2,3,……,注意:计算余数的时候不用把原数计算出来,可以直接用菲波那契数列的规律计算余数,如前两个数是5,2,则下一个数是(5+2)÷6的余数为1 。余数数列从第一个起,每24个循环一次,每一次循环中有两个数是6的倍数,而2005

小升初数学常见计算题总结

小升初数学常见计算题总结 分析与解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应该注意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以便使某些运算简便。本题就是运用乘法分配律及减法性质使运算简便的。 例1、 例2 计算 9999×2222+3333×3334 分析与解利用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9999×2222+3333×3334 =3333×(3×2222)+3333×3334 =3333×6666+3333×3334 =3333×(6666+3334) =3333×10000 =33330000 分析与解将分子部分变形,再利用除法性质可以使运算简便。

分析与解在计算时,利用除法性质可以使运算简便。 分析与解这道分数乘、除法计算题中,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数都很大,为了便于计算时进行约分,应该先将各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分解质因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分析与解通过观察发现,原算式是求七个分数相加的和,而这七个分

由此得出原算式 分析与解观察题中给出的数据特点,应该将小括号去掉,然后适当分组,这样可使运算简便。 分析与解观察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连续自然数的和,我们可以先求出分母来,再进行拆项,简算。

分析与解我们知道 例12 计算 1×2+2×3+3×4+……+10×11 分析与解

将这10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可以得到 例13 计算1×3+2×4+3×5+4×6+……+50×52 分析与解我们知道 1×3=1×3-1+1=1×(3-1)+1=1×2+1 2×4=2×4-2+2=2×(4-1)+2==2×3+2 3×5=3×5-3+3=3×(5-1)+3=3×4+3 4×6=4×6-4+4=4×(6-1)+4=4×5+4 …… 50×52=50×52-50+50=50×(52-1)+50=50×51+50 将上面各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可以得到 1×3+2×4+3×5+4×6+……+50×52 =1×2+1+2×3+2+3×4+3+4×5+4+……+50×51+50 =1×2+2×3+3×4+4×5+……+50×51+1+2+3+4+……+50 =44200+1275 =45475 例14 计算(1+0.23+0.34)×(0.23+0.34+0.56)-(1+0.23+0.34+0.56)×(0.23+0.34) 分析与解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设1+0.23+0.34=a,0.23+0.34=b,那么 a-b=1+0.23+0.34-0.23-0.34=1。于是原式变为 a×(b+0.56)-(a+0.56)×b =ab+0.56a-ab-0.56b =0.56a-0.56b =0.56(a-b) =0.56×1 =0.56

五年级奥数找规律

找规律 知识点一、数列和数组存在的规律 解题方法:从相邻的差找规律、间隔数的规律、前若干数之和等于后数、几倍加几(或减几)、中间数的若干倍等于前后两数之和等。 例题1 找出下列数列的排列规律,并填上合适的数。 0、3、9、18、( )、( )…… 步骤 由上表可知它们的差分别是3、6、9……即按照3的1倍、2倍、3倍、4倍、5倍??这样的规律排列的,所以应填30、45。 引申 1、 找出下列数列的排列规律,并填上合适的数。 1、5、25、125、( )…… 2、 找出下列数列的排列规律,并填上合适的数。 1、4、7、10、( )、16…… 例题2 按数列的规律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数。 (3,5)、(7,13)、(9,17)、(6, )、( ,19) 提示:括号里第一个数的2倍减1是第二个数 引申 1、 按数列的规律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数。 2、 按数列的规律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数。 3、 按数列的规律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数。 例题3 找规律,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数。 1、2、4、7、11、( )、( )、……( ) 思考:先仔细观察这列数,第一个数是1,第二个数是1+1=2,第三个数是1+1+2=4,第四个数是1+1+2+3=7,第五个数是1+1+2+3+4=11,…那么第n 个数是1+1+2+3+…+(n-1),根据规律可得答案。 由上面的规律可得第6个数是1+1+2+3+4+5=16,第7个数1+1+2+3+4+5+6=22,第43个数是1+1+2+3+4+5+6+…+42=904。 引申 1、 先观察,再按规律填数。 1、4、9、16、( )、( )、…、( ) 2、 先观察,再按规律填数。 2、4、6、8、( )、( )、…( )、…( ) 例题4 根据下面数列中的规律,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第43个 第100个 第20个 第61个

小学奥数图形找规律题库教师版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一般地说,在观察图形变化规律时,应抓住一下几点来考虑问题: ⑴图形数量的变化;⑵图形形状的变化;⑶图形大小的变化; ⑷图形颜色的变化;⑸图形位置的变化;⑹图形繁简的变化 . 对于较复杂的图形,也可分为几部分来分别考虑,总而言之,只要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抓住规律, 解决问题? 板块一数量规律 【例1】请找出下面哪个图形与其他图形不一样 ? ⑴ (2) (3) ⑷ (S ) 【解析】 这组图形的共同特征是,连接各边上一点,组成一个复合图形 ?所不同的是,第四个图形是一个六边 形,而其它几个都是四边形,这样,只有( 4)与其它不一样 【例2】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 ”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O O O O. O O, △ 6 r △△ ° ■丨 △ 【解析】 横着看,每行圆形的个数一次减少,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 ?因为圆 形 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圆形。 【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 ”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 △ △ △ △ △ △ □ △ ? □ □ △ □ □ □ 【解析】(方法一)横着看,每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 不变?因为三角形的个数是按 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 ”处应填一个三角形△ ? (方法二)竖着看,三角形由左而右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由左而右依次增加,三角形按照 4、?、2、1 的顺序变化,也可以看出 “?”处应是三角形△ ? 【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 ”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图形找规律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大全含公式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完整篇) 一、几何图形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 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a3 圆: 周长=直径×π L=πd=2πr 面积=半径×半径×π S=πr2 圆柱: 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S=ch=πdh=2πrh 表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圆的面积×2 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V=1/3Sh 二、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亩=666.666平方米。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三、算术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 ①、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②、O除以任何非O的数都等于O。 ③、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9、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数的各种运算。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9=a+5 四、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 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倒数的概念: 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小学四,五年级奥数找规律讲解与答案

第1讲找规律(一) 一、知识要点 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 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 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 【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 (2)3,6,9,12,(),18,21 (3)33,28,23,(),13,(),3 (4)55,49,43,(),31,(),19 (5)3,6,12,(),48,(),192 (6)2,6,18,(),162,() (7)128,64,32,(),8,(),2 (8)19,3,17,3,15,3,(),(),11,3.. 【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2,4,7,(),16,22 【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前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由此可以推算7比括号里的数少4,括号里应填:7+4=11。经验证,所填的数是正确的。 应填的数为:7+4=11或16-5=11。 练习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0,11,13,16,20,(),31 (2)1,4,9,16,25,(),49,64 (3)3,2,5,2,7,2,(),(),11,2 (4)53,44,36,29,(),18,(),11,9,8 (5)81,64,49,36,(),16,(),4,1,0 (6)28,1,26,1,24,1,(),(),20,1 (7)30,2,26,2,22,2,(),(),14,2

小升初数学所有重难点知识总结

小升初数学所有重难点知识总结 体积和表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公式: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 = a3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数,并且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小学三年级奥数找规律(数列规律)

精心整理

第4讲找规律(数列规律) 数学故事 通过观察特殊的现象、结论从而总结出普遍适用的规律的方法叫做归纳法.归纳法在学习、 ... 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刘老师就给大家举几个归纳法的例子. 1. 古时候人们发现每天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于是总结归纳得出不管过去还是将来都会是这样. 2. 一天,刘老师去买葡萄,挑了一串颜色很深的葡萄,尝了一颗发现很甜,就决定买了. 3. 公元前216年,迦太基着名军事统帅汉拔尼在坎尼战役中与罗马军队交锋,兵处劣势.但他知 道当地每天午后便东南风骤起,于是调兵遣将,指挥部队紧急转移到上风方向,将午后东南风起时,乘风猛攻.罗马军逆风对阵,风沙迷目,箭矢无力;汉拔尼军风助人势,越战越勇,到天黑歼敌七万余人. 例题 1.找规律,填空: (1)8,15,22,29,36,______,_______,57; (2)97,88,79,70,61,______,_______,34; (3)3,4,6,9,13,18,________,31. 2.找规律,填空: (1)1,2,4,8,________,32,64; (2)______,_______,15,24,35,48,63,80,99; (4)3,5,9,17,33,________,129. 3.找规律,填空: (1)1,2,4,4,7,8,10,16,13,32,______,_______,19,128; (2)1,2,3,3,6,5,10,8,15,13,______,_______,28,34; 4.找规律,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入适当的数. (1)(2) 1 3 17 19 ? 18 3 15 18 27 39 45 7 5 15 21 … 36 15 21 35 44 56 27 15 9 11 13 23 … 31 29 27 25 … ?………… 5.将8个数从左到右排成一行,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恰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之和,如果第7个数和第8个 数分别是81,131,那么第一个数是多少?【思考题】找规律,填空: (1)1,1,2,3,5,8,13,21,______,_______,89; (2)1,2,2,4,8,32,________; (3)1,3,5,11,21,43,______,171. 课堂练习 练习1.找规律,填空: (1)10,13,16,19,______,_______,28; (2)______,_______,76,70,64,58,52,46; (3)1,3,9,________,81,243; (4)1,4,9,16,25,______,49,______. 练习2.找规律,填空: (1)1,2,2,4,4,6,8,8,16,10,32,______,_______,14,128; (2)______,3,16,5,15,7,14,9,13,11,12,________; 练习3.找出数表的规律,把空白的数表填出. 1 2 2 4 3 6 5 10 4 3 13 6 28 9 76 15 练习4.找出图中数表的规律,请根据规律填上“?”处的数 1 2 6 7 … 3 5 8 …… 4 9 ?…… 10 ………… ……………

小学四年级奥数之找规律(一)

第一周找规律(一) 专题简介: 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 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当的数。 1,4,7,10,(),16,19 分析: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一: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 (2)3,6,9,12,(),18,21 (3)33,28,23,(),13,(),3 (4)55,49,43,(),31,(),19 (5)3,6,12,(),48,(),192 (6)2,6,18,(),162,() (7)128,64,32,(),8,(),2 (8)19,3,17,3,15,3,(),(),11,3

1,2,4,7,(),16,22 分析:在这列数中,前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由此可以推算7比括号里的数少4,括号里应填:7+4=11。 经验证,所填的数是正确的。 应填的数为:7+4=11或16-5=11 练习二: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0,11,13,16,20,(),31 (2)1,4,9,16,25,(),49,64 (3)3,2,5,2,7,2,(),(),11,2 (4)53,44,36,29,(),18,(),11,9,8 (5)81,64,49,36,(),16,(),4,1,0 (6)28,1,26,1,24,1,(),(),20,1 (7)30,2,26,2,22,2,(),(),14,2 (8)1,6,4,8,7,10,(),(),13,14

小升初数学数论问题习题大全

数论问题 【数的整除】 【知识点拨】 1.一些被常见数整除的特征:2系列;3系列;5系列;7、11、13系列 ○12系列 被2整除只需看个位能否被2整除 被4除只需看末两位能否被4整除 被8整除只需看末三位能否被8整除,依此类推 ○23系列 被3整除只需看各位数字之和能否被3整除 被9整除只需看各位数字之和能否被9整除 ○35系列 被5整除只需看末位是否为0或5 被25整除只需看末两位能否被25整除 即只可能是00,25,50,75 被125整除的特征依次类推看末三位 ○47、11、13系别 通用特点: (1)一个数如果是1001的倍数,即能被7、11、13整除 比如201201=201×1001,则其必然能被7、11、13整除 (2)从右过开始,三位一段,奇数段之和与偶数段之 和的差(大减小)如果是7、11、13的倍数,则其为7、11、13的倍数 【例1】123456789 奇数段之和:789+123=912 偶数段之和:456 奇数段与偶数段之差:912-456=456 456不是7的倍数,不是11的倍数,不是13的倍数。则123456789也不是7,11,13的倍数 特殊特点: 被11整除: 从右边开始,奇数位之和与偶数位之和的差(大减小)是11的倍数 【小试牛刀】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能被4、8、25、125、3、9、11其中的一些数整除。 437250 96255 42104 6875 752604 308 2.判断1027、45038,哪个能被13整除,哪个能被7整除? 3.如果有一个九位数A1999311B能被72整除,那么A、B两数值差为____________. 4.若四位数a 987能被3整除,那么a=___________. 5.0、3、5、7四个数字中选取3个排成能同时被2、3、5整除的三位数,符合条件的三位数有___________. 6.多位数2009736 20092009???,能被11整除,n最小值为__________. 学

最新整理小学奥数找规律填数

第一讲找规律填数 1.按规律填数。 (1)12345,23451,34512,(),51234; 【点评】:根据前后数字出现的规律,都有1,2,3,4,5,并且数 字的出现都是从小到大,然后循环的,首位数字分别是1,2,3,所 以第四个数字的首位应该出现 4. 【答案】:45123 (2)109,10099,1000999,(),10000099999; 【点评】:给出的数首位都是1,第二位开始有变化,第一个是1个0, 第二个是2个0,第三个是3个0,那么第四个应该是4个0,后面 的9出现的个数和0出现的个数是一样的。 【答案】:100009999 (3)401,4011,40111,(),4011111; 【点评】:本题和第3小题类似,首位都是4,第二位都是0,从0 后面开始有变化,后面一个数依次比前一个数多一个 1. 【答案】:401111 (4)5,55,555,5555,();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后一个数依次比前一个数多一个 5. 1

【答案】:55555 (5)3,8,23,68,(); 【点评】:观察每个数之间的关系,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三倍少1,第三个数是第二个数的三倍少1,第四个数是第三个数的三倍少 1. 【答案】:203 (6)150,135,120,(),90,(),(); 【点评】:后面一个数分别比前面一个数少15. 【答案】:(105),(75),(60) (7)1,3,6,8,16,18,(),(),76,78; 【点评】:本数列两个两个分成一组,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2,每组和每组数又是有关系的,每组第一个数是前一组后面一个数的两 倍。 【答案】:(36)(38) (8)16,48,24,72,36,(),(); 【点评】:本题的规律分别是第一个数乘以3得到第二个数,第二个数除以2得到第三个数,后面都是这样的规律. 【答案】:(108),(54) (9)11,12,15,(),27,36; 【点评】:本题的规律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是1,3,5,7,9 【答案】:(20) (10)3,2,6,4,9,16,12,128,(),(); 【点评】:本题是个双数列,奇数位上的数分别是3,6,9,12,都是3的

(完整版)小学奥数找规律

小学奥数找规律 一、知识要点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 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 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 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 (2)1,2,4,7,11,(),() (3)2,6,18,54,(),() 练习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4,6,8,10,(),() (2)1,2,5,10,17,(),() (3)2,8,32,128,(),() (4)1,5,25,125,(),() (5)12,1,10,1,8,1,(),() 【例题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 (2)21,4,18,5,15,6,(),()

练习2:按规律填数。 (1)2,1,4,1,6,1,(),() (2)3,2,9,2,27,2,(),() (3)18,3,15,4,12,5,(),() (4)1,15,3,13,5,11,(),() (5)1,2,5,14,(),() 【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2)252,124,60,28,( )(3)1,2,5,13,34,()(4)1,4,9,16,25,36,( ) 练习3:按规律填数。 (1)2,3,5,9,17,(),() (2)2,4,10,28,82,(),() (3)94,46,22,10,(),() (4)2,3,7,18,47,(),() 【例题4】根据前面图形里的数的排列规律,填入适当的数。 (1)(3) 5 10 9 14 7 12 11 16 9 14 13 (2)9 43 71484281649 3 27 12 4 36 36 12

(完整版)小学奥数找规律

小学奥数 找规律 、知识要点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 叫做数列。如自然数列: 1,2,3,4, 双数列:2, 4, 6, 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 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 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 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 【例题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 3, 6, 9, 12,( ),( ) (2) 1, 2, 4, 7, 11,( ),( ) (3) 2, 6, 18, 54,( ),( ) 练习 1: 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 ) 2, 4, 6, 8, 10,( ),( ) (2 ) 1, 2, 5, 10, 17, ( ),( ) (3) 2, 8, 32, 128,( ),( ) (4 ) 1, 5, 25, 125,( ),( ) (5) 12, 1 , 10, 1, 8, 1,( ), () 【例题 2 】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 合适的数。 (1) 15, 2 , 12, 2, 9, 2,( ), () 2)21, 4, 18, 5, 15, 6,( ),( )

(3) 2 练习2: 按规律填数。 (1) 2, 1, 4, 1, 6, 1,( ),( ) (2) 3, 2, 9, 2, 27, 2,( ),( ) (3) 18, 3, 15, 4, 12, 5,( ), ( ) ⑷ 1, 15, 3, 13, 5, 11,( ), ( ) (5) 1, 2, 5, 14,( ),( ) 【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 2, 5, 14, 41 ,( ) (2) 252, 124, 60, 28,( ) (3) 1, 2, 5, 13, 34,( ) (4) 1, 4, 9, 16, 25, 36,( 练习3:按规律填数。 (1) 2, 3, 5, 9, 17,( ),( ) (2) 2, 4, 10, 28, 82,( ),( ) (3) 94, 46, 22, 10,( ),( ) (4) 2, 3, 7, 18, 47,( ),( ) 【例题4】根据前面图形里的数的排列规律,填入适当的数。 .27_ 12 ; 4_ 36 361 12 □

2020年小升初数学试卷及答案

祝同学们小升初考出好成绩!欢迎同学们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年小升初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2分)长和宽均为大于0的整数,面积为165,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共有()种. A.2B.3C.4D.5 2.(2分)下面各式:14﹣X=0,6X﹣3,2×9=18,5X>3,X=1,2X=3,X2=6,其中不是方程的式子的个数是()个. A.2B.3C.4D.5 3.(2分)甲数是a,比乙数的3倍少b,表示乙数的式子是() A.3a﹣b B.a÷3﹣b C.(a+b)÷3 D.(a﹣b)÷3 4.(2分)某砖长24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用这样的砖堆成一个正方体用砖的块数可以为()A.40 B.120 C.1200 D.2400 5.(2分)一台电冰箱的原价是2100元,现在按七折出售,求现价多少元?列式是()A.2100÷70% B.2100×70% C.2100×(1﹣70%)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6.(2分)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是_________ . 7.(2分)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重量比化合而成的,72千克水中,含氧_________ 千克.8.(4分)在长2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铁皮上剪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_________ 厘米,长方形剪后剩下的面积是_________ 平方厘米. 9.(2分)一种商品如果每件定价20元,可盈利25%,如果想每件商品盈利50%,则每件商品定价应为_________ 元.

10.(4分)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精确到十分位是27.4,这个小数最大是_________ ,最小是_________ . 11.(2分)一个梯形上底是下底的,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大、小两个不同的三角形,大小三角形的面积比是_________ . 12.(4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减少20%,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少_________ %,体积减少 _________ %. 13.(4分)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5,则男生占全班人数的_________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_________ . 14.(4分)一个数除以6或8都余2,这个数最小是_________ ;一个数去除160余4,去除240余6,这个数最大是_________ . 15.(4分)在3.014,3,314%,3.1和3.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_ ,最小的数是_________ .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2分)甲乙两杯水的含糖率为25%和30%,甲杯水中的糖比乙杯水中的糖少._________ .17.(2分)a﹣b=b(a、b不为0),a与b成正比._________ . 18.(2分)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几何体,一定是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_________ .

小学三年级奥数 找规律 知识点与习题

第5讲找规律(一) 这一讲我们先介绍什么是“数列”,然后讲如何发现和寻找“数列”的规律。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就叫数列。例如, (1) 1,2,3,4,5,6,… (2) 1,2,4,8,16,32; (3) 1,0,0,1,0,0,1,… (4) 1,1,2,3,5,8,13。 一个数列中从左至右的第n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如,数列(1)的第3项是3,数列(2)的第3项是4。一般地,我们将数列的第n项记作a n 。 数列中的数可以是有限多个,如数列(2)(4),也可以是无限多个,如数列(1)(3)。 许多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我们这一讲就是讲如何发现这些规律。 数列(1)是按照自然数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的,也叫做自然数数列,其规律 是:后项=前项+1,或第n项a n =n。 数列(2)的规律是:后项=前项×2,或第n项 数列(3)的规律是:“1,0,0”周而复始地出现。 数列(4)的规律是:从第三项起,每项等于它前面两项的和,即 a 3=1+1=2,a 4 =1+2=3,a 5 =2+3=5, a 6=3+5=8,a 7 =5+8=13。 常见的较简单的数列规律有这样几类: 第一类是数列各项只与它的项数有关,或只与它的前一项有关。例如数列(1)(2)。 第二类是前后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元找关系才可找到规律。例如数列(3)(4)。 第三类是数列本身要与其他数列对比才能发现其规律。这类情形稍为复杂些,我们用后面的例3、例4来作一些说明。 例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4,7,10,13,( ),… (2)84,72,60,( ),( ); (3)2,6,18,( ),( ),… (4)625,125,25,( ),( ); (5)1,4,9,16,( ),… (6)2,6,12,20,( ),( ),… 解:通过对已知的几个数的前后两项的观察、分析,可发现 (1)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所以应填16。 (2)的规律是:前项-12=后项。所以应填48,36。 (3)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所以应填54,162。 (4)的规律是:前项÷5=后项。所以应填5,1。 (5)的规律是:数列各项依次为 1=1×1, 4=2×2, 9=3×3, 16=4×4, 所以应填5×5=25。 (6)的规律是:数列各项依次为 2=1×2,6=2×3,12=3×4,20=4×5,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a的约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小升初数学专项训练+典型例题分析-找规律篇(附答案)

名校真题 测试卷 找规律篇 时间:15分钟 满分5分 姓名_________ 测试成绩_________ 1 (12年清华附中考题) 如果将八个数14,30,33,35,39,75,143,169平均分成两组,使得这两组数的乘积相等,那么分组的情况是什么? 2 (13年三帆中学考题) 观察1+3=4 ; 4+5=9 ; 9+7=16 ; 16+9=25 ; 25+11=36 这五道算式,找出规律, 然后填写20012+( )=20022 3 (12年西城实验考题) 一串分数:12123412345612812,,,,,,,,,,,,.....,,,......,33,55557777779991111 其中的第2000个分数是 . 4 (12年东城二中考题) 在2、3两数之间,第一次写上5,第二次在2、5和5、3之间分别写上7、8(如下所示),每次都在已写上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写上这两个相邻数之和.这样的过程共重复了六次,问所有数之和是多少? 2......7......5......8 (3) 5 (04年人大附中考题) 请你从01、02、03、…、98、99中选取一些数,使得对于任何由0~9当中的某些数字组成的无穷长的一串数当中,都有某两个相邻的数字,是你所选出的那些数中当中的一个。为了达到这些目的。

(1)请你说明:11这个数必须选出来; (2)请你说明:37和73这两个数当中至少要选出一个; (3)你能选出55个数满足要求吗? 【附答案】 1 【解】分解质因数,找出质因数再分开,所以分组为33、35、30、169和14、39、75、 143。 2 【解】上面的规律是:右边的数和左边第一个数的差正好是奇数数列3、5、7、9、11……, 所以下面括号中填的数字为奇数列中的第2001个,即4003。 3 【解】分母为3的有2个,分母为4个,分母为7的为6个,这样个数2+4+6+8… 88=1980<2000,这样2000个分数的分母为89,所以分数为20/89。 4 【解】:第一次写后和增加5,第二次写后的和增加15,第三次写后和增加45,第四次写后和增加135,第五次写后和增加405,…… 它们的差依次为5、15、45、135、405……为等比数列,公比为3。 它们的和为5+15+45+135+405+1215=1820,所以第六次后,和为1820+2+3=1825。 5 【解】 (1),11,22,33,…99,这就9个数都是必选的,因为如果组成这个无穷长数的就是1~9某个单一的数比如111…11…,只出现11,因此11必选,同理要求前述9个数必选。 (2),比如这个数3737…37…,同时出现且只出现37和37,这就要求37和73必 须选出一个来。 (3),同37的例子, 01和10必选其一,02和20必选其一,……09和90必选其一,选出9个 12和21必选其一,13和31必选其一,……19和91必选其一,选出8个。 23和32必选其一,24和42必选其一,……29和92必选其一,选出7个。 ……… 89和98必选其一,选出1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