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教案演示教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教案演示教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教案演示教学

临猗二中教案设计页

年级七学科历史备课人姚红娟节次 1 时间

教学

内容

原始农耕文化

教学目标南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南北方原始聚落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重点: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难点:初步认识生产力的概念,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学环节设计

学生

活动导入:猜谜语导人新课:

①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丁大,却是宝中宝。(打一植物)

②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珍珠喷鼻香。

(打一植物)

师讲:我国的北方人喜欢食粟,南方人喜欢食稻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

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富于智慧,他们

很早就学会了种植粟和水稻,学会了饲养家畜,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

明。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点击鼠标,展现课题)

一、北方的农耕文化

请同学们朗读一I:课本第一自然段。(约2分钟)

提问:(l)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

么?(提示:学会了种植什么?饲养什么?制作什么?学会了使用什么?)

回答:半坡人学会了种植庄稼,学会了种植粟、黍等,学会了饲养黄牛、

猪、狗等,学会了制作陶器,学会了使用磨制的石器。

(2)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半坡人种植粟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幻灯片展示:《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原始农耕点穴下种想象图》《河南

新郑出土的石磨盘和石律》,边展示边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欣赏《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在半坡人的生

活中起了重要作用?

比较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农业。读《原始农耕点穴下种想象图》,

提问:原始人在做什么?现代人是怎样进行农业生产的?

读图河南新郑出土的石磨盘和石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你能说一下这个工具的用途吗?答:为粟去皮即碾小米。想一想,现在这样的工具是什么样子的?答:用机器磨。

组织讨论:根据情况把整个班级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6--8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发言。师生一起总结,得出:半坡人生活在北方,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宜于粟黍等旱地作物的生长。

老师强调指出:农业是畜牧业、手工业发展的前提;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原始农耕文明产生了。从半坡遗址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的国家之一。2.自主设计、主动探究:半坡尖底瓶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它的用途是什么?

幻灯片展示:《半坡尖底瓶》《尖底瓶使用示意图》(注:由于尖底瓶是一个静止的画面学生难以理解,因此老师在尖底瓶的两个瓶鼻上,挂上了一段盘曲的红绳,使一幅静止的画面产生了动感,使学生很容易地认识到了半坡尖底瓶是用来取水的。)

(课前,鼓励学生用黄泥仿制一个半坡尖底瓶,课堂上让学生做取水实验,观察尖底瓶的变化,分析尖底瓶设计原理,说明其应用方法。通过上述方法,让学生感受中华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组织讨论:8个小组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发言。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二、南方的农耕文化

请同学们朗读课本本目第一自然段。(约2分钟)

提问:

(1)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河姆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提示:学会了种植什么?饲养什么?制作什么?学会了使用什么?)回答:半坡人学会了种植庄稼,学会了种水稻等,学会了饲养水牛、猪、狗等,学会了制作陶器,学会了使用磨制的石器。

(2)自主思考、主动探究:河姆渡人种植水稻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幻灯片展示:《河姆渡稻谷遗存》《河姆渡人生活想象图》,边展示边启发学生分析。

组织讨论:8个小组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发言,师生一起总结,得出:河姆渡人生活在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宜于水稻的生长。

师讲:河姆渡人与半坡人一样,创造了我国光辉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从河姆渡遗址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半坡和河姆渡的先民们使用的工具比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更加精致,他们使用的工具是磨制出来,我们把这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新石器时代。

师讲:同学们,原始农耕文明出现以后,人类的谋生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他们开始走出洞穴,搭建住所,过上了定居生活,并逐步形成原始聚落。

请同学们朗读课本本国第二自然段(约2分钟),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的基本特征。

幻灯片展示:《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现代建筑》,边展示边启发学生分析,并比较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的不同特点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自己设计、主动探究:半坡人的半穴居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的各有什么优点?如果把半坡的半穴居房屋和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交换一

临猗二中教案设计页

教学环节设计

组织讨论:

8个小组分

头进行讨

论,然后,

每个小组选

出一个代

表,在全班

中进行交流

发言。最后

老师引导学

生进行总结下使用行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黄

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中

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半坡的穴居房屋和河姆渡的

干栏式房屋建筑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

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板书设计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

比较项目,居民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地区

地点

住房样式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生产工具

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自主学习内容(无答案)(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学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自主学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 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 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学习重点: 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学习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课堂导入: 1、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或电影《英雄》导入。 自主学习:( 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秦的暴政: 1、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根本原因__________直接原因_________ 2、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领导人________ 3、建立政权地点__________ 4、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________人。 5、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秦朝灭亡: (1)巨鹿大战:时间: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 双方: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 (2)__________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2、西汉建立: 时间:_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 建立者: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课本63页动脑筋。 2、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 精讲点拨: 1、教师给出史料: 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各种刑法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过秦论》贾谊。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秋怨,溃而叛之。”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 3、总结陈胜、吴广这次起义的特点就是:揭竿而起,斩木为兵。 4、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5、陈胜、吴广起义是反抗暴秦,而楚汉之争是为了争夺帝位,他们的战争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6.指导学生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如下图),训练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教会其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秦朝历史的发展线索。 时间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XX年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XX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XX年秦朝灭亡 公元前2XX年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XX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达标检测: 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①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②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③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④实行族诛⑤实行连坐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三国鼎立 宁远县教师进修学校刘平 【课程标准】 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史实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同时又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中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教材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发挥的空间。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三国人物有浓厚的兴趣,一些学生看过《三国演义》和相关读物,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在中学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学习过曹操的作品《龟虽寿》与《观沧海》,对曹操有一定的认识。 七年级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够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但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②了解历史上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③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④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问题探究与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③通过音频《赤壁怀古》,联系语文知识创设历史情景 ④通过设置游戏对地图上错误信息的查找,使学生加深三国时期地理位置的认识 ⑤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答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极品,全册含答 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课标要求】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 遗存。【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 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情感目标: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 下列问题) 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 2.你怎样来证明他们是人类而不是类人猿? 3.你来推理一下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除了最早的元谋人外,在北京地区还先后生活过两个远 古居民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学以致用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比较 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兽骨和树子。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气。而人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怎样做才能够生活下去? ②材料二证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③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 哪一个远古居民生活时期? 2.探究思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知识梳理 一、奴隶王朝的演变 奴隶社会时期—⑴、⑴、⑴时期 1、夏朝:公元⑵年,⑶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国家政权)—⑷ 社会结束 ⑸继承父位,⑹制代替了⑺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商朝:前1600年,⑻灭夏⑼(暴君),建立商朝;后盘庚迁都到⑽,故又称“殷商、殷朝”。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⑾朝开始。 3、周:①西周:前1046年,⑿灭商⒀(暴君),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这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强盛时期;西周后期,周厉王(暴君)在位时,政局混乱,终于在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昏君)在位时(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 ②东周: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分为⒁、⒁。 春秋是⒂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是我国⒃社会形成时期。 a、春秋五霸:⒄、、、宋襄公、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b、战国七雄:⒅、、、、、、、(东南西北上中下)。(战国形势图P33)答案⑴夏、商、周⑵前2070 ⑶禹⑷原始⑸启⑹世袭⑺禅让⑻汤⑼桀⑽殷⑾商⑿周武王⒀纣⒁春秋、战国⒂奴隶⒃封建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⒅齐、楚、秦、燕、赵、魏、韩、 二、重要的制度 1、禅让制:黄帝之后,⑴时期,推举贤人担任部落首领的制度;第一个通过禅让制成 为首领的是⑵。接着是舜、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世袭制:夏朝,⑶继承父位(禹),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⑷变成家天下。 3、分封制:创于⑸,天子为了⑹(目的),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的一种政治制度 (导致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作用:⑺,,使周朝成 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答案:⑴尧舜禹⑵尧⑶启⑷公天下⑸西周⑹巩固统治⑺开发边远地区,加强周王朝的统治 三、青铜文明与大变革 1、冶金业: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⑴时期,⑵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⑶时期(典型:商代的⑷—最大⑸—最奇)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广泛制造“⑹器”。 2、农业发展:春秋战国⑺和⑺出现并逐步推广 牛耕技术的出现,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被使用推广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 3、水利工程:都江堰——⑻时⑼国蜀郡太守⑽修建闻名世界的⑾工程,使成都平原变成“⑿之国”。 3、商鞅变法-⒀时期⒁国:内容:承认⒂,允许自由买卖;奖励⒃;建立⒄,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影响:使秦国⒅,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封建国家。 答案:⑴夏商周⑵商⑶灿烂⑷司母戊鼎⑸四羊方尊⑹铁⑺铁农具牛耕⑻战国⑼秦⑽李冰⑾防洪灌溉⑿天府⒀战国⒁秦⒂土地私有⒃耕战⒄县制⒅国富兵强

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学案(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无答案)

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复习目标】 知道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代表,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知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业的主要特征。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及发明;尧、舜、禹;“禅让制”。知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认识社会发展更替的原因。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重点知识复习】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四、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五、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六、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七、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2.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3.禹的高贵品质:无私奉献、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的技术 2.世间万物,资源无处不在,比如石头,但直到人类的出现,将石头当成工具来使用,才让它们产生了价值。最有可能使用下列石制工具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元谋人知道使用火②北京人能用打制方法制作出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 ③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上④元谋人生活在黄河流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5.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瓤。”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可能是 A.山洞 B.半地穴式房子 C.砖木瓦房 D.干栏式房屋

2020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2020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华夏之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资源]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 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 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一、炎黄战蚩尤 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 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 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 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二、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 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 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 三、尧、舜、禹的禅让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

模式4七年级上册导学案22份-历史册第18课三国鼎立55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 一、自学引导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单元概述:本单元开始学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主要特征:政治上封建国家的分裂,经济上江南经济的开发和民族关系上的民族大融合。 我的 疑问 二、课堂探究 活动一:官渡之战中曹操有三四万人,曹操却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有曹操有二十多万人,但结果却失败。 讨论分析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活动二:1.制作《三国鼎立示意图》。包括政权名称、建立者、时间、都城。 2.试分析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3.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活动三:“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当时涌现了诸多历史人物,你知道的有谁呢与他们有关的有哪些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喜欢?让我们一起来评说历史风云人物。 1.有人称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有人说是“英雄”。依你之见呢?

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是杜甫对谁的描述,你怎样看待这位英雄? 3.根据以上所学,你认为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的标准有哪些呢? 三、当堂检测 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 **年 B.222年 C. 220年 D. 263年 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 B. 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 诸葛亮 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 A.台湾 B.海南岛C西藏 D. 广州 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 C.赤壁之战结束后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3)材料中的“周郎”指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那一位? (4)试评“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5)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 (6)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四、学后反思 (试用一种局面、二大战役、三个政权、四个人物、五个时间来概括本课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诸子百家导学案(无答案) 华师大版

第21课 诸子百家 一、温故互查 1、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熔冶在一起铸造成青铜器.-------------是商周手工业部门中最重要的部门,其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2、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照他们的用途可以分为-----------------------------------------------------------等。 3、-------------是青铜器中最著名的大方鼎。 二、设问导读 1、完成填空 (1)、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局面. (2)、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他著的------------在世界军事史上游击队高的荣誉. 2、完成下列表格 地位(影响) 学派 姓名 时期 主要思想及 著作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三、自我检测 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 4.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学而时习之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含答案(人教 版)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A.禹 B.启 C.桀 D.周武王 3.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 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 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 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6.西周的都城在今 A.河南登封 B.河南安阳 C.陕西长安 D.河南

洛阳 7.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A.诸侯 B.卿大夫 C.士 D.国人 9.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841年 C.771年 D.公元前770年 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1分。) 1.“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 )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宗法制 2.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 A .2000年左右 B .3000年左右 C .4000年左右 D .5000年左右 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巩固周王的统治 D .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4.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长平之战 ②盘庚迁殷 ③牧野大战 ④国人暴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5.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

7.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 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8.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 法不符合 ...这一时期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9.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了,该诸侯 国是( ) A.晋 B.齐 C.楚 D.秦 10.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右图反映了哪 一历史时期的现象( ) A.春秋争霸 B.战国形势 C.秦朝统一 D.三国鼎立 11.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措施 是(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 D.统一度量 12.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3.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14.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15.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设计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寻找图中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结合已有知识,分析、解释图片中的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火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和讨论的方法,学会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1.半坡居民的生活 (1)展示关于半坡遗址的考古史料 磨光的石器、大量的粟粒、骨制的箭 头、渔叉、渔钩、尖底瓶、彩陶盆、 纺轮、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等。 (2)从以上图片资料 中还能汲取哪些关于半坡人的生产生 活信息。 2.河姆渡人的生活 (1)展示关于河姆渡遗址考古史料 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稻谷、 干栏式建筑、猪纹陶钵等。 (2)你能汲取哪些关于河姆渡人的生 产生活信息。 分析,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 特点,林木茂密,气候温暖, 适宜人类活动。 半坡遗址,原始农耕出现文 明曙光。 讨论并归纳总结: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 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 开垦土地,农业生产等,会 饲养家畜,狩猎,捕鱼,有 时也采集野果,补充食物。 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从事 简单的纺织、制衣。生活用 具主要是陶器,过定居的农 耕生活。 教材分析: 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 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为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创造 了有利条件。 讨论归纳总结: 河姆渡人开始使用磨制石 器,用耒耜耕地,人工栽培 水稻,住干栏式房屋,会打 井,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骨哨 等。 河姆渡人还运用雕刻技术, 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 术品。 培养学生从 史料中寻找 有效的历史 信息,得出 历史结论的 能力 进一步培养 学生从史料 中有效寻找 历史信息、 得出历史结 论的能力。 了解历史学 习的基本原 则:史由证 来,论从史 出。 让学生明确 本课学习的 重点和学习 的方法。 培养学生从 史料中有效 寻找历史信 息、得出历 史结论的能 力。 培养学生的 比较能力以 及学科渗透 和知识迁移 能力。培养 学生自学能 力和语言表

初一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初一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3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 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 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自主学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 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 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自主学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教学重点:北京人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活动教师活动图片导入达尔文猿身像及达尔文真实画像设问: 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片的特殊之处? 2.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1.多媒体资料:人类进化示意图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看看能不能发现这个猿身像的头是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暨生物进化论。设计意图设疑导入,从达尔文猿身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环节课程导入新课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人类猿进化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描述人类进化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图片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来。 2.多媒体资料《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设问: (1)依据地图观察中国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哪个流域,说明什么问题? (2)探索人类产生奥秘的时候,是依靠什么来判定远古人类生存、存在的时间的? 3.牙齿的秘密——初识“元谋人”资料:首次报道:1965年5月,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元谋进行地质考察时,偶然发现两颗浅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齿化石,经研究发现,两枚牙齿同属于一个男性成年人个体,有明显的原始性状。经测定,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为亚洲最早的原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总第课时) 设计人:使用人: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通过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 隶的悲惨生活。 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 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2、青铜文化代表有哪些? 3、用自己的话概括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 展的基本情况。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8页, 1、举例说明奴隶的悲惨命运。 2、思考回答教材第28页的动脑筋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①猜想一下当时奴隶们怎样制造青铜器? ②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都很发达,为什么以“青铜”作为 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③、某鼎铭文记载:“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家一丝”。这说明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代表;“三星堆”文化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代表。这两种文化有所不同,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青铜文明水平高,鼎尊三星三代表。 农牧工商有发展,奴隶命运很悲惨。 五、巩固练习: 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 C、奴隶的命运十分悲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6《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1.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教学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

平王。又因镐京因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在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二、新课讲授 师生探究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图片展示:铁制农具、牛耕 2.问题思考:(1)从图片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 提示:(1)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3.图片展示:劳动工具演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练习复习课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练习

第2课原始农耕 一、选择题 1.对我国古代半坡居民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森林里B.使用色泽鲜艳,红底黑色纹饰的彩陶 C.住在干栏式房屋里D.使用精美的打制石器 2.(题文)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A.元谋人 B.半坡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3.(题文)央视热播《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种植粟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城头山遗址 4.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小明在参加比赛时,主持人给他的问题是“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熟练掌握制陶技术 C.能够建造房屋 D.开始饲养家禽 6.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A.聚落的发展 B.火的使用 C.农作物的种植 D.家畜饲养的出现7.自然环境对历史有着深远影响,半坡村落位于黄河流域、气候相对干燥寒冷。请问下列哪项可以体现出环境对半坡人的影响? A.半坡人用磨制石器 B.半坡人制作陶器 C.半坡人住半地穴式房屋 D.半坡人养殖牲畜 8.“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包括()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1【DOC范文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1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北京人 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课堂导入】 人自来就有喜欢寻根的天性。“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 一、自主学习 我国最早的人类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距今时间: ------- ;地点---------- 。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 北京人 距今时间:-------- ;地点---------- 。 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工 具: ____________ ;使用火:--------- 。 北京人的生活:------------- 。 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 ; 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 顶洞人 距今时间:-------- ;地点---------- 。 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 ;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 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 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三、精讲点拨 “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传说时代”大体上是指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