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写意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写意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写意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写意花鸟画课程编码:Z115032

总学时/总学分:80学时/5学分理论学时/理论学分:80学时/5学分适用专业:美术学开课单位:文学艺术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专业专业教育课程的必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写意花鸟画当前的发展现状,掌握写意花鸟画的作画过程及写生方法,重点掌握写意花卉的常用技法和写意鸟类的画法,并能够根据写生的素材和已经掌握的笔墨技法进行写意花鸟画的创作。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写意花卉常用技法 8学时

第一节点染法

第二节勾勒法

第三节勾染法

第四节泼墨法

第五节没骨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写意花卉的几种常用表现技法,通过实践获得写意花卉作画过程中的用笔、用墨及用色的经验。

第二章写意鸟类的画法 8学时

第一节鸟类的结构与形态

第二节鸟类的写意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鸟类的结构与形态,,掌握写意鸟类的一般画法

第三章写意昆虫的画法 4学时

第一节昆虫的生活和结构

第二节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的结构和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结构特征,掌握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等常见昆虫的写意画法。

第四章写意花鸟画作品临摹 32学时

第一节小写意花鸟画的临摹

第二节大写意花鸟画的临摹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传统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技法,体会大、小写意花鸟画作画时的不同用笔与用墨方法。

第五章写意花鸟画写生与创作 28学时

第一节写生方法

第二节写意花鸟画小品创作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写生在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掌握写意花鸟画写生的方法,锻炼学生利用写生获得的素材进行写意花鸟画创作的能力。

三、参考教材

《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写意花鸟技法画例》高卉民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四、学习要求

学生在开课前须准备本课程所需的临摹资料以及相关参考书籍,课余时间观看现当代著名画家出版的写意花鸟画教学视频。利用期刊杂志和网络及时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现状。

本门课程成绩以作品评定,计分方式为百分制。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 ,考试作品70% 。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

1、考勤。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和旷课。

2、平时作业。要求完成规定数量的平时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根据完成平时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评分。

大纲制定者:蒲玉荣

大纲审定者:文学艺术学院

制定时间:2009年8月

(初中美术教案)美术教案-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美术教案-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初中美术教案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南厂子弟学校 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技能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学习认识,达到从练习、临摹、写生开始,最终进行创作的目标。 教学重点 :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教学难点 :利用传统的笔墨造型陈式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一、 情感目标 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 新课导入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 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学生在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造型基础的不同,将致使每位学生个体的差异,写意花鸟写画“诗、书、画、印”结合的完美形式,向每位学生的画外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 临摹练习 以竹、兰为素材进行组合训练。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的应用变化,构图的基本常识和用笔墨造型的基本规律。 ●四、 作业布置 完成以竹、兰为主要内容的写意画一幅。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美术学专业) 课程编码:186522060 学时:28 学分:1.5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美术史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主要学科之一。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作品是作者对生活认识的物化形态。美术史是通过具体作品对美术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的概括及学术性研究。需要以科学的观点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美术的发展规律,它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该课程的讲述及对形象资料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除了典籍的文字记载,更是美术作品对历史发展中各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直观反映。美术的发展、演变和技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创新,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特征,是完全和历史的发展同步的。它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了解美术的发展规律。从而转变学生对美术专业学习的单纯技巧观念,更加自觉地重视对祖国文明的了解和自身文化素养的形成。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1概述 1.2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 1.3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 1.4雕塑与绘画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美术学所涵盖的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各自研究目的、方法、互相之间的联系。 2、了解原始社会的美术现象及美术作品的特征。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重点:陶器艺术 难点:了解彩陶艺术各期特征及黑陶艺术特征。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2.1概述 2.2灿烂的青铜工艺 2.3建筑 2.4绘画与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奴隶制时代青铜艺术所负载的强烈的政治与宗教的功能及工艺制作的灿烂辉煌。了解各个历史时期对青铜纹饰的崇尚及区别。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青铜艺术 难点: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及分期特征。 第三章战国秦汉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3.1概述 3.2绘画形势 3.3缣帛画 3.4画像石(砖)艺术 3.5壁画 3.6器物上的装饰绘画 3.7秦汉绘画的艺术特征 3.8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美术作品表现内容、技巧等与奴隶制社会的区别以及主要代表作品、风格。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3.3 3.4 3.8 难点:封建社会尤其是秦汉的艺术的功利性及其特征。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4.1概述 4.2人物画的新发展

写意花鸟画教案

课题:中国画——樱桃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的含义。 2、学习使用转笔,完成一个球体。 教学重难点:中锋用笔和蘸水方法。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法。 教学工具:范画、大、中、小白云笔。 课时:8课时(2015年9月) 教学过程: 1、侧锋用笔:侧锋顾名思义就是将毛笔倾斜,毛笔笔尖的中心位置偏于侧面。其特点是:用笔变化丰富,有强力的用笔张力,爽快中显山露水。缺点是比中锋用笔显得单薄浅显。但侧锋在花鸟画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另一种心境下的审美需要。 2、樱桃的画法步骤: 大白云笔浸水后蘸曙红色按两下,笔尖向右落笔,中锋行笔向左,慢速向下、向右转弯,画多半个圈,再从右向左画半个圆与左半圆相接并重叠一小部分,完成一个球体。 盘子外边的几个安排要有前后、左右、聚散、浓淡的变化。这就产生了构图 也就是国画中所说的经营位置。 小笔弄干,蘸浓墨,中锋勾长把,点蒂。注意笔上水分的含量,注意方向要有变化。 成堆的樱桃也要画出疏密关系,前后可遮挡。 大白云蘸淡墨勾画盘子。学生观察总结出前面的颜色深,后面的颜色淡。此时老师要学生多观察范画,加深印象,学会变化。用中锋蘸浓墨画弧线,增强立体感。 落款,教师要强调,字不要大,写工整。 3、樱桃的绘画步骤:

课题:中国画——菊花 教学目的:1、学习侧锋用笔的理论知识 2、了解菊花的生长规律,掌握菊花的画法步骤,及用笔用色方法。教学重难点:侧缝表现牵牛花的画瓣。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法。 教学工具:范画、大兰竹、大、中、小白云笔。 课时:8课时。(2015年10月) 教学过程: 1、中锋用笔:其实就是将笔锋垂直的用笔方法,其要点是把笔锋裹入毫中,在笔的运行过程中,画长线条要旋转笔管,以保持笔毫挺直。中锋用笔的好处笔毫不散,线条圆润有力。中锋用笔在行笔时,要体味出一种阻力的气感,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用笔旋转挑拨,笔笔藏锋,意意不断,气不使绝,让胸中形成回荡之气。其实中锋用笔贵在一个中字,将气、力蓄入毫中,锋用八面,适当的转折边锋,保持笔锋的挺括力。否则,必为笔所累,线墨呆板而无生气。 2、菊花的画法步骤: 先画一个椭圆,花心。 再钩花瓣,墨色不要一样,有浓有淡 用中锋画上花枝,注意中间有转折,不要一笔下来 画上两片叶子,注意两片叶子浓淡不一。 用藤黄染在花瓣上。 用藤黄加花青调成绿色点花心,完成。 3、演示菊花的绘画步骤: 课题:中国画——金鱼 教学目的:1、学习侧锋用笔的理论知识

《写意花鸟小品的创作与表现》教案

《写意花鸟小品的创作与表现》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节技法课,达标规程为:概念—历史—基本技法—步骤。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对写意花鸟的技法不了解,因此,这节课主要采用讲授和演示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法学生接受起来直观,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写意花鸟画。 2使学生对中国画的写意花鸟的绘画技法及它在居室的装饰中的作用做到基本掌握和了解,从而激发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情感,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艺术素养。教学重点 中国写意花鸟的基本技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 学会写意花鸟小品的创作荷表现。 教学方法 观察法、发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PPT、写意水墨画作序的工具。 学生准备工具:课本、写意水墨画作序的工具、收集一些写意花鸟小品图片。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1分钟) 按常规进行。 2、师生问好后进入引导阶段:(5分钟) 师:同学们对国画都有一定的了解,谁还能记得按照题材分,中国画有哪些种类? 生:回答(略)。 师归纳:中国画“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其中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则是今天课程的主要内容。 3、认定目标 出示课题《《写意花鸟小品的创作与表现》》(板书) 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下花鸟画中的一种——写意花鸟小品的创作与表现。以荷花的表现为例,学习集中主要的表现技法,并进行练习。 4、导学达标(15分钟) (1)写意花鸟画的概念(板书)

《花鸟画》教案

《花鸟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让学生通过临摹和添加的创作方法,进一步体验生宣纸、毛笔、墨、国画颜料的性能以及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的用笔方法,了解和体会传统花鸟画创作意图和意境,感受花鸟画创作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基于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思维方式、接受能力而言,属于学习写意画的入门阶段。加之时下整体的书法水平、传统文化氛围营造的缺失以及新思潮的冲击。因此,本节课教师应降低对学生用墨、用笔等技法水平的要求。应注重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感受中国写意花鸟画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魅力,继而从这种积淀中吸取精神食粮。 三、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临摹梅、兰、竹、菊掌握基本的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方法。 第二课时:进一步扩展,临摹其它内容的花鸟画并进行添加创作。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认识。 2.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过程方法: 1.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方法,在临摹梅、兰、竹、菊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幅花鸟画。 2.提高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和艺术的情感,体验国画魅力传承人文精神。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中国花鸟画的技法、技巧,在探索中积累和创新。 难点:用笔、用墨和用色的表现方法。 六、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欣赏分析、演示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七、学生准备材料 1.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墨水、笔洗、画毡、调色盘。

中国美术史 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10009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 2 【适用专业】美术学 【学时数】32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 《中国美术史》是为美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理清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和脉络,以及对各个时期、流派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的特征、风格的阐述能力。通过课程中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的艺术史观,具备独立的思考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丰满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为其进行艺术创作奠定理论基础。 2.技能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美术创作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理论内涵、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背景;了解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风格,并具备对其特征风格的阐述能力;提高学生美术理论的涵养,基本具备观察艺术文化现象、分析艺术发展规律、评论具体艺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的、系统的美术史观,以形成赏析、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同时深刻理解艺术创作中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去思考美术与社会、与生活、与心灵的关系。 二、课程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掌握中国美术各个时期的艺术代表作、艺术风格、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家的基本特征。 课程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各个艺术现象产生的潜在性因素,理解艺术创作于社会生活、与经济水平、与艺术评论的关系。 解决办法:在讲解上尽量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细致分析,增加学生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整体学时分配

章节序号章节名称 理论 学时实验学时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美术: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新石器时代陶 器艺术、雕塑与绘画 2 0 第二章奴隶时代的美术:青铜工艺、建筑、绘画与雕塑 2 0 第三章战国秦汉美术: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艺术、壁画、绘画、雕塑 4 0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人物画、山水画、早期佛教艺术 4 0 第五章 隋唐美术:人物画、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的兴起、中晚唐花鸟画、 佛教壁画和陵墓壁画、佛教雕塑与陵墓雕刻、“唐三彩” 4 0 第六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宋代的画院与院画、花鸟画与山水画的发 展、人物画的繁荣、风俗画和历史故事画、巴蜀佛教造像 4 0 第七章 元代美术:“复古”思潮、“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水墨花鸟画 的兴盛、寺观壁画 4 0 第八章明清美术:“院派”和“浙派”、吴门画派和“明四家”、松江画派 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明末的人物画大 家、清初画坛、扬州画派、清代宫廷绘画与仕女人物画、明清版 画艺术、西洋画的输入、明清的建筑成就 4 0 第九章 中国近代美术:清末“海派”名家、新美术观的形成与发展、中 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中国早期的美术教育 2 0 第十章专题:四川画派 2 0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总论 主要内容:中国美术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讲解,以及它在学科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要求: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确史论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其它教学环节:课题讨论、分组汇报 (二)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初中美术《学画写意花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要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 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 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画写意花卉》是鲁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的第2 课内容,按照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学生在前一章学习了中国画的分类和 表现形式,已经学习了中国画的理论知识的基础,本 课除包含中国写意画的概念阐述以外,着重讲解写意 荷花的画法步骤,这些内容包含中国画笔墨技法等最 基本的中国画知识。这两课与后四册教科书中的中国画课紧密关联、循序渐进,使初中阶段的中国画学习相对完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写意花卉的基本特点与方法,能够运用写意的技法表现花卉。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写意花卉的作品,了解花卉的特点与写意笔墨的使用,在练习中掌握花卉的写意技法,提高笔墨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感受中国写意绘画的意境与趣味,养成对于中国画的 热爱。 教学设计 一、引导阶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花鸟画的分类,请学生分别说出所展示的两幅花鸟画作品的类型和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工笔花鸟和写意花鸟的各自特点,并以此引入课题《学画写意花卉》。 二:观察分析,直观感知 请学生讨论一幅好的国画写意花鸟画作品的标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总结写意花卉的特点,使学生充 分感受写意花卉具有简练的笔墨,能够抓住物象的特 点与神情,并且以此抒发作者的情趣。在这个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课堂开始之处使学生初步了解写 意绘画,为接下来的绘画创作奠定基础。 三:对比观察,形式分析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我将展示我在宣纸上画出的四种笔法,让学生自己用毛笔

《中国古代花鸟画》案例分析

《中国古代花鸟画》案例分析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方面的几点尝试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李永成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结合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教学大纲》中的一些精神,就所讲的《中国古代花鸟画》一课谈谈自己在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方面的做法及其感受和体会,以与各位同仁商榷。 首先在本案例中,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运用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一是强调了美术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美术课程不在只是“制度课程”,而是真正的“教学课程”;美术教学也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的过程,并使之在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是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案例中在刚开始讲授新课时的一连串提问;作品《猫》的辨析;“四君子”的品格;《出水芙蓉图》的学生感受;对《墨葡萄图》的分析理解等多处均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美术体验性教学,密切学生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梅兰竹菊”这“四君子”教学中;王冕的《墨梅图》分析中;《花篮图》的赏析中;《出水芙蓉》的感受中;八大山人的身世介绍中;郑板桥的简介中等多处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四是充分发挥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一个新的学习共同体。在案例中的引入新课;对花鸟画的定义分析;《五牛图》的所属类别;《猫》的表现形式鉴赏;杜甫、李白诗的寓意;对“四君子”的阐述;《虾》的表现形式;“八大山人”的艺术书写;诗书画印的综合体现等都是紧密围绕着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理念。 五是让学生走向自主创新学习,使学生真正具有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空、自我评价反思基础上的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案例中的《出水芙蓉图》的赏析;《墨葡萄图》的鉴赏等多处均体现学

写意花鸟画教案(完整)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教 学 设 计 学校: 学科: 年级: 授课教师: 时间: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教学设计 概述: 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通过教学,让学生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崇高的民族自豪感。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写意花卉理论常识。 2、掌握用笔、用墨、用色技法,学承传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思维的延展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笔墨情趣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传统技法的理解和把握。 2、笔墨情趣的培养。 三、课时:1课时 四、课型:绘画习作课(讲授与示范法、学生练习)。 五、教学准备:课件、范画、大、中、小白云笔、宣纸、墨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分析常见的植物,导入课题。 (二)教师讲解主要内容(教学内容:花鸟画概述---写意花卉技法),学生做笔记。 引导发现写意画的技法:常指用笔、用墨、用色技法。 1、点染法 1、点染法是写意花卉的主要表现技法之一,是用毛笔蘸墨或色直接点染而成的画法。 2、点染法分:点染 点簇 点厾(du) 点渍 套点 2、勾勒法 1、勾勒法是写意花鸟画的常用技法,要求意在笔先,笔无凝滞,一气呵成。经常运用挑、剔、拖、捻、转等笔法。 2、勾勒法分:细勾 粗勾 率勾

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

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 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 要创作出新时代的花鸟画,使自己的作品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情调美,不但要在取材内容上反映客观现实,富有思想性,还要在表现形式上,在构图、赋彩、笔墨技法方面有创新精神。要根据新的主题、题材、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新的技法,为传统的表现技法输入新血液。因为,花鸟画技法的演变是随着画家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着。由于画家的思想变了,对自然界的花和鸟的感悟就会不同,艺术标准、审美观点也都跟着起变化。对旧的一套表现技巧觉得不适当和不够用时,也就会追求创造新的技法。 我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时时想在内容取材和表现技法上破旧立新,努力反 映时代的精神面貌。我注意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并努力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赋予自然

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并努力营造传统绘画中从未有过的那种广阔、开朗、健康、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这一时代精神,在技法上我采用了几个结合的办法:花鸟和山水相结合,写意和工笔相结合(勾勒与没骨相结合、白描与点染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这些相结合的表现方法,是表达新内容、新感情、新时代精神所需要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轰轰烈烈、蓬蓬勃勃发展的时代,本身就是一首英勇的交响曲,绘画要想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面貌,为什么就不能用交响曲呢?古人曾反映了他们的时代,我们也一定能创造出正确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形式来。我想,只要处理得好,这些绘画形式、手段、语言的综合运用,是能够更自由、更准确、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想的,是能够较好地适应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 将花鸟和山水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前代画家们曾经运用过,并非是我个人的创造。宋元以来的花鸟画大家,如马远、王渊、戴进、吕纪、林良等人,在构图中经常以坡石、水口,远峰、近岸来衬托花鸟。南宋的马远运用“小中现大”的方法就十分纯熟。他喜以近景柳枝配以远岫浅水、风帆钓艇,又尝以梅花和溪山相结合,一树古梅从山崖上笼罩下来,在无限广阔的水面上,远近只有一痕远山和三五野凫。这样以花卉和溪山相结合的画面,自是不同于传统折枝花的风趣,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 我曾于夏始登上泰山,远望一片金星闪闪,这是岩壑间遍开了野山丹和金针花的动人情景。因此,我就画了以岩石和远峰与数丛山丹相配合的画,情趣便觉不同。在黄山西海,远远望去,云烟变幻,不可言状。山花满山,泉水淙淙,鸟

绘画教案-中国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 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欣赏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通过比较,了解两者各自的艺术特点,特别了解写意花鸟画“寄情寓意”的创作方法及“画中有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工笔及写意两种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2、中国画的“六法”;3、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环视教室一周,行礼坐下)〈二〉欣赏中国花鸟画。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伴随优美的音乐到中国花鸟画的画廊走一趟,会有什么收获?请看屏幕……欣赏了中国花鸟画,我们了解中国花鸟画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工笔,一种是写意,“工笔花鸟画”工整细致具有装饰性,富丽堂皇的艺术特点,写意花鸟画放纵、简练,重笔墨情趣,寄情寓意,画中有诗。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

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花鸟画还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假若只从题材内容上来认识中国花鸟画,尚不足以理解它的全部内涵。为什么花鸟画在中国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并千年不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呢?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大量描写山川树木、花卉禽鸟的诗歌和绘画,构成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花鸟外形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表达人的情感的形象媒介。在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理念陶冶下,花鸟画逐步发展出一种运用比、兴、喻、借等手法,通过自然界中的花鸟寄托人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创作形式。而那些单纯描绘花鸟自然美的绘画,并不是花鸟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花鸟画是通过富有生命力和象征性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生活体验和精神审美寄托。懂得花鸟画独特的表现形式,我们接着了解工笔花鸟画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概况,(工笔)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到魏晋南北朝和初唐时期已出现了不少以描写鹰、鸡、雉、孔雀、鹦鹉以及山花蔬菜为题材的作品。经过历史的发展,到唐代,花鸟画最终摆脱了人物画的附属地位,成为专门的画科。五代绘画发达,人才众多,各有创造,花鸟画获得了较大成就,出现了徐熙、黄荃两种明显不同的风格。由于这两种绘画风格的影响,形成了五代、北宋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笔花鸟画课程编码:Z115030 总学时/总学分:64学时/4学分理论学时/理论学分:64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美术学开课单位:文学艺术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专业专业教育课程的必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当前的发展现状,掌握古代工笔花鸟画的作画过程及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常用技法,重点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写生方法,锻炼根据写生的素材和已经掌握的绘画技法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工笔花鸟画概述 2学时 第一节独特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形成、风格与演变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课外查阅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总结工笔花鸟画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花卉的结构与形态 2学时 第一节花的结构与形态 第二节叶的结构与形态 第三节茎的形状和变态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种类花、叶、茎的结构特征与形态变化。 第三章白描花卉技法 10学时 第一节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 第二节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掌握工笔白描用线的基本方法,课堂练习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第四章工笔花卉的着染技法 18学时 第一节工笔花卉对着染的要求

第二节工笔花卉常用的几种着染技法 第三节工笔花卉着染的形式和步骤 第四节工笔花卉的特殊技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花卉染色的基本要求,掌握工笔花卉常用的几种着染技法。尝试其它工具材料与技法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 第五章鸟类的结构与常用技法 8学时 第一节鸟类的结构与形态 第二节鸟类的工笔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鸟类的结构与形态,,掌握鸟类的一般画法。 第六章昆虫的结构和技法 4学时 第一节昆虫的生活和结构 第二节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的结构和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结构特征,掌握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等常见昆虫的工笔画法。 第七章从写生到创作 20学时 第一节写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 第二节写生方法 第三节选材与构图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写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掌握工笔花鸟写生的方法,锻炼学生利用写生获得的素材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 三、参考教材 《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学习要求 学生在开课前须准备本课程所需的临摹资料以及相关参考书籍,课余时间观看现当代著名画家出版的工笔花鸟画教学视频。利用期刊杂志和网络及时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状。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以作品评定,计分方式为百分制。

写意花鸟画主要笔墨技法

写意花鸟画主要笔墨技法 1 ?执笔方法 食指,中指与拇指相对握住笔杆,无名指也小指相叠与后,以无名指第一关节向 外砥住笔杆,总体要求是:指实,掌虚,肩松,壁通。 2. 运笔方法 主要靠指与腕的配合。无论动作的大小,都要以 腕力为主,用笔才能生动 3. 用笔技法 笔法分执笔,用锋,用笔。用笔方法有提,按,转,折,顿,挫,轻,重,快, 用锋的主要方法: 适用于勾勒,表现厚重实在的物象。 痕迹薄而快,适用于画竹叶,翅膀 等。 适用于画树干,藤蔓以及石头等粗糙的东西。 适合画草本,花卉的叶,茎 等。 适合表现蓬松的羽毛,树石等。 用笔技法主要有勾,皴,擦,染,点等,是物体的常用主要表现方法。 (1) 点染法:要注意的有:转折顿挫,轻重干湿快慢。 以点的各种形态塑造形象 (2) 勾染法:分先勾后染,先染后勾 是以线表现物体的画法。除了造型的需要外,要要讲究线条的流畅。 (3) 衬托法:在矿物性颜料周围以植物行颜料来衬托突出。 (4) 立粉法:用矿物性颜料不沾水而干后突出,主要用于 高光。 4. 用墨技法 墨分六色,焦浓重淡轻,注意“计白当黑 用墨技法主要有渗 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四种。 (1) 渗墨法:笔上含水量较大,落笔后渗化出墨晕的效果。 2)破墨法:第一次墨未干时复加一次墨,可浓破淡,或淡破浓,产生浓淡互 渗的效果。 (3) 泼墨法:大面积的墨一次性同时运用与纸上,有畅快淋漓之感。 (4) 积墨法:第一次墨干后,在加画第二次墨,可层层加叠,先淡后浓。 写意花鸟画浅说 (2011-05-28 07:17:47) 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写意花鸟画浅说 作者:张武之有竹斋 中国花鸟画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期,河南临汝出土彩陶中的花鸟 画已简洁概括地表现出独特意境,时代的衍变,花鸟画日见规范,五代、宋元之 后已渐渐地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特别是文人对绘画的介入, “以意为之”配 之于诗文、书印,使花鸟更为完善,意境的表达、笔墨的挥写、写意的花鸟画成 了一代新风,今天它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的感染力。 写意花鸟画的分类较多,主要有兼工带写、小写意、大写意、水墨写意、没 骨写意 等,一般在生宣纸上着色落墨,也有在生绢、熟绢、熟纸上纸画。工 (1) 中锋 (2) 侧锋 (3) 逆锋 (4) 顺锋 (5) 散锋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一)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一)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一)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 核心提示:第一节花鸟画的简要概述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表现范畴,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第一节花鸟画的简要概述 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表现范畴,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另外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最后应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内容(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 (1)花鸟形象比人物、山水出现要早,如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出现的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如长沙马王堆的帛画《人物夔凤图》等,当时还没有产生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画家和理论,花鸟画也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这些作品或是常有较多的装饰性,或是主要表现人物生活环境。

(2)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专家曹霸、韩干,还有如韦偃画龙,戴嵩画牛等)。 (3)五代时期,出现了两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形成了“黄家宝贵,徐熙野逸”的两大流派,标志着花鸟画已进入成熟阶段。黄筌:西蜀宫廷画家,重视写生,专写宫中奇珍异石,珍禽异兽,风格富丽工巧。徐熙:南唐布衣,专画山野花鸟草虫,其画法“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主张笔墨为主,设色为辅,墨迹与色彩互不相遮盖。徐黄二体的不同风格遂形成五代以后花鸟画工整和粗放的两种风貌。 (4)进入北宋,因皇家画院独钟“黄家宝贵”之风,工笔花鸟画在此期间得到很大发展。直到北宋中叶,崔白、吴元瑜等创造了与黄家浓艳重彩大异其趣的“放笔墨以出胸意”的风格,才使宋初埋没多年的徐派画风得以光大。(宋徽宗赵结是北宋花鸟画的集大成者,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顶峰)。自此以后,工笔花鸟画便开始走向衰落,这与文人画出现不无关系。 (5)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宋代文人画的标志是水墨梅竹成为独立的画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文同、苏轼等。他们主张“不专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可以说水墨梅竹是文人画理论的实践。因此水墨梅竹一经出现,立即被士大夫掌握,作为感事抒情的艺术形式而迅速地发展起来。 (6)到了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发展文人画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特别是画竹,名家之多,作品流派之广,是任何朝代无与伦比的。元赵孟頫标新立异,主张以书入画,他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的“书画同源”理论,为其后以水墨变化为主的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

(初中美术教案)写意花鸟画的教案.doc

写意花鸟画的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写意花鸟画教案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教案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 )第十一中学黄万辉 概要 :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特点 ,工具的使用。 关键词 :翎毛画法 ;飞禽。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表现方法的专称。麻雀是最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 小,头、背、尾呈褐色 ,背有黑斑点 ,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 ,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鸟的造型练习 : 一般鸟的身体像鸡蛋 ,头像枣。以此为基形 ,再添上尾和爪 ,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画麻雀的步骤 : 褐黑点头背 ,浓墨画眼嘴。淡墨勾胸腹 ,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 ,浓墨再画腿。 画飞雀 :两翅张开 ,翅膀的方向稍加变动 ,飞雀的动态也就随着变化。 一、教材分析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 于世界 ,以极高的艺术价值 ,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 ,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 ,通过对中国画的 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 ,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 ,以及笔墨情趣 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在本节课里 ,教材通过对《麻雀图》的欣赏和分析 ,阐述了彩墨禽鸟的基本画法,重点介绍了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的画法 ,其画法是 ,首先在纸上捕捉鸟类的形态 , 用铅笔轻轻匀出鸟的轮廓 ,把鸟的身体看成枣形和一个蛋形组成 ,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 ,然后再从整体出发 ,自背部起笔 ,用披蓑法以褐墨写出背部 ,次写翼及尾 ,再写胸、腹 ,然后画出头、嘴、眼睛 ,再添画爪。 花鸟画翎毛画法是本课的重点,画鸟羽毛的方法有白描和没骨两种,本课采用的是第二种,写意的方法,是采用枯润结合的笔墨方法画的,麻雀背部用润笔,尾部翅膀则用枯笔。 教材中在介绍麻雀画法时还运用了小口诀的方法 ,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 的小口诀 ,使学生易读、易记、易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运用笔墨时要注意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 的快慢 ,利用线的刚柔、曲直 ,毛笔的干湿、浓淡的变化 ,表现鸟的形神和画面的节 奏韵律美 ,以达到教学效果。

2021年高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1、认真备课,检验使用完善美术备课摸板。 2、备课研讨教学绘画基本技能技法的教法学法,提高教学设计能里。教学绘画基本技能技法的实践练习,绘画造型能力的提高。 3、深入理解学习认识美术的基本要素及绘画艺术的独特艺术语言形式和审美价值,了解绘画艺术重要流派的风格及表现手法。 在原先素描教学的基础上,进一不掌握造型基础规律,深入感受认识形体的明暗、虚实、体积、空间。在和色彩教学上进一步理解冷暖以及空间等表现规律,通过绘画实践活动,以美术的基本要素的学习入手,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深层的推进。其中,形与色的基本知识及理论学习与训练,初步展现视觉造型语言的魅力;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在较多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和感觉绘画艺术的乐趣,学习和运用比例、明暗、透视和色彩等知识,选择具象或抽象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 1、努力引导学生从临摹入手,多从优秀的习作中借鉴学习优点,多练多动手,勤于学习。

2、了解绘画与生活、自然和人类发展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写生中并通过写生增强对规律的认识与传承。绘画艺术源于生活,引导学生不但能够表达所看到的自然,更能表达自我情感和自身独特的体验和文化层面的思考 3、掌握基本的绘画要素后尝试进行较为深入的绘画实践。 20XX年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讫日期、教学内容: 12.13---2.19预备工作 22.6---2.12预备工作 32.13---2.19什么是美术作品 42.20---2.26图象与眼睛 53.6---3.12我们怎样运用我们的眼睛 63.13---3.19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73.20---3.26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83.27---4.2托物寄情 94.3---4.9走进历史 104.10—4.16战争与和平 114.17---4.23时代的脉搏 124.24---4.30不同的歌声 135.1---5.7五一放假 145.8--5.14各异的风土人情 155.15---5.21通俗的浪潮 165.22---5.28变化的自然万象 175.29---6.4地域的永恒魅力

写意花鸟的创作技法

第三讲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08-02-28http: dfshw第三讲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 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 要创作出新时代的花鸟画,使自己的作品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情调美,不但要在取材内容上反映客观现实,富有思想性,还要在表现形式上,在构图、赋彩、笔墨技法方面有创新精神。要根据新的主题、题材、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新的技法,为传统的表现技法输入新血液。因为,花鸟画技法的演变是随着画家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着。由于画家的思想变了,对自然界的花和鸟的感悟就会不同,艺术标准、审美观点也都跟着起变化。对旧的一套表现技巧觉得不适当和不够用时,也就会追求创造新的技法。 我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时时想在内容取材和表现技法上破旧立新,努力反映时代的精神面貌。我注意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并努力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并努力营造传统绘画中从未有过的那种广阔、开朗、健康、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这一时代精神,在技法上我采用了几个结合的办法: 花鸟和山水相结合,写意和工笔相结合(勾勒与没骨相结合、白描与点染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这些相结合的表现方法,是表达新内容、新感情、新时代精神所需要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轰轰烈烈、蓬蓬勃勃发展的时代,本身就是一首英勇的交响曲,绘画要想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面貌,为什么就不能用交响曲呢?古人曾反映了他们的时代,我们也一定能创造出正确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形式来。我想,只要处理得好,这些绘画形式、手段、语言的综合运用,是能够更自由、更准确、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想的,是能够较好地适应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 将花鸟和山水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前代画家们曾经运用过,并非是我个人的创造。宋元以来的花鸟画大家,如马远、王渊、戴进、吕纪、林良等人,在构图中经常以坡石、水口,远峰、近岸来衬托花鸟。南宋的马远运用“小中现大”的方法就十分纯熟。他喜以近景柳枝配以远岫浅水、风帆钓艇,又尝以梅花

初中美术:写意花鸟画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写意花鸟画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Freehand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写意花鸟画教案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教案广东省韶关市第十一中学黄万辉 概要: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工具的使用。 关键词:翎毛画法;飞禽。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表现方法的专称。麻雀是最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鸟的造型练习: 一般鸟的身体像鸡蛋,头像枣。以此为基形,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画麻雀的步骤: 褐黑点头背,浓墨画眼嘴。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腿。 画飞雀:两翅张开,翅膀的方向稍加变动,飞雀的动态也就随着变化。 一、教材分析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

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在本节课里,教材通过对《麻雀图》的欣赏和分析,阐述了彩墨禽鸟的基本画法,重点介绍了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的画法,其画法是,首先在纸上捕捉鸟类的形态,用铅笔轻轻匀出鸟的轮廓,把鸟的身体看成枣形和一个蛋形组成,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然后再从整体出发,自背部起笔,用披蓑法以褐墨写出背部,次写翼及尾,再写胸、腹,然后画出头、嘴、眼睛,再添画爪。 花鸟画翎毛画法是本课的重点,画鸟羽毛的方法有白描和没骨两种,本课采用的是第二种,写意的方法,是采用枯润结合的笔墨方法画的,麻雀背部用润笔,尾部翅膀则用枯笔。 教材中在介绍麻雀画法时还运用了小口诀的方法,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口诀,使学生易读、易记、易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运用笔墨时要注意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的快慢,利用线的刚柔、曲直,毛笔的干湿、浓淡的变化,表现鸟的形神和画面的节奏韵律美,以达

中国画工笔花鸟教学大纲

《工笔花鸟》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07U33011 【课程中文名称】工笔花鸟 【课程英文名称】Fine brush flower-and-bird painting 【课程类别】专业发展课(限选) 【适用专业】美术学 【总学时】70学时(其中理论21学时,实训49学时) 【周学时】10学时 【总学分】4学分 【建议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开始 【建议教材】陈林、《中国画花鸟》、(3版)、出版地:安徽,安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8; 【参考书】 [1]佚名、《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宋人花鸟册页》一、二、三、四(1版)、 出版地:北京,中国书店,2013,1; [2] 顾震岩、《中国历代名家技法丛书-工笔花鸟卷》(2版)、出版地:北 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3]郭伟华、《历代经典中国画临习丛书-工笔重彩花卉》、(1版)、出版地: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教学要求 【课程的性质】工笔花鸟课程是美术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专业课。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工笔花鸟画当下的发展,掌握传统工笔花鸟画的作画过程及现代花鸟画作画的常用技法。重点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方法。锻炼根据写生的素材和已掌握的绘画技法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对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法、美学思想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融会贯通并能够运用到作品中去。 【教学要求】本课程应以中国传统绘画为主干,在阐明基本画理和技法的同

时,应对现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状的介绍,并且注意对中外其他绘画艺术的学习和借鉴。教学中应注意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组织教学。 基本技法训练中应重视加强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培养,使学生在用线造型、用笔用墨和形神兼备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形象观察、记忆和想象能力。 【成绩考核方式】本课程的成绩考核,采取作品考察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20%,考勤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最终获得综合评定的成绩。 四、章节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工笔花鸟画发展概况(4学时)教学主要内容: 一、工笔花鸟画概述 二、唐朝与五代花鸟画 三、两宋时期的花鸟画 四、元明清时代花鸟画 五、近现代当代花鸟画 教学要求:使让学生了解和中国花鸟画的形成与发展,理解中国花鸟画审美特色和创作方法。 教学重点:1、中国花鸟画鼎盛时期的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分析 2、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