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按摩的手法介绍

肠胃按摩的手法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肠胃按摩的手法介绍

导语:随着我们对于中医的深入了解,我们越来越发现中医的很多方法在养生保健上面有着非常神奇的功效,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这些中医的方法来为我们

随着我们对于中医的深入了解,我们越来越发现中医的很多方法在养生保健上面有着非常神奇的功效,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这些中医的方法来为我们的健康服务,中医按摩目前是非常流行的一种保健方式,有一些肠胃不好的朋友很想知道应该怎样按摩才能让自己的肠胃功能恢复过来,一起看看下文的介绍。

肠胃不好怎么调理

按摩腹部方法一:

1、先用右手,五指并拢,以肚脐为中心,面积由小到大,手由轻到重、由慢到快,顺时针方向绕肚脐旋转摩腹100圈。

2、再改用左手反方向摩腹100圈,两手轮换交替摩腹15~20分钟,以肚皮发红,有热感为度。

注意:在按摩腹部之前最好先饮用一杯温开水。

按摩腹部方法二:

1、将两手移至上腹部,仍保持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手重叠摆放。

2、然后,两手同时用力从上腹部推至下腹部,共推腹40次。

注意:按摩知道腹部微微发热为佳。

按摩腹部方法三:

1、躺卧在床上,然后伸出两手分别放在同侧的腹部外侧。

2、然后开始用手掌的根部从胃部开始向下推到腹股沟,这个动作反复做30-50次。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老中医讲解按摩跟推拿的区别

推拿就是按摩?按摩就是推拿? 、 很多人做理疗时都会觉得推拿时间太短了,当医生跟他们解释推拿不同于按摩时,大家都会反应他们一直以来觉得中医里的推拿和按摩都是一样的,效果也是一致的。实际真的事这样吗?推拿和按摩两者到底有何不同?按摩的手法和技巧你又知晓多少呢?别急,下面神农中医馆刘建山老师就来揭晓答案. Question 1推拿和按摩的功效有何区别 中医里的推拿是需要根据穴位来帮助治疗疾病的,而按摩主要是帮助缓解一些劳损 的情况,或者是帮助手脚活动的。可能大家觉得这两个都可以帮助去除人体的一些 疲劳,所以就会认为他们没有什么区别。其实,中医推拿是有很多要求的,因为推 拿的作用是可以影响到一些内脏的工作的,可以说在短时间里面会对身体有一些刺 激。而按摩的手法的运用与推拿相比有些许不同,所以效果也是有差别的。Question 2推拿和按摩的手法有何不同 推拿的手法有强有弱。“轻推、顺推皆为补”,即缓和、轻微的连续刺激能活跃脏 腑的生理功能,为补法;急速、较重且时间较短的刺激,会抑制脏器的生理功能, 为泻法。 针对具体的患者,手法轻重应以患者的耐受度而论,产生较强烈的酸麻胀痛感时为 泻,感觉轻微时为补。手法的频率也与补泻有关,“缓摩为补,急摩为泻”,即频 率低的为补法,频率快的为泻法。 Question 3推拿和按摩的疗效差异 因采用的手法方向不同,疗效也有差异。《幼科推拿秘书》说:“左转补兮,右转 泄。”虽然说的是小儿按摩,但在成人身上也适用。腹部按摩时,以患者自身的方 向为度,顺时针方向按摩,有明显的通便泻下的效果,为泻法;逆时针方向按摩, 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为补法。

推拿手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复习题一.单选题 1.首次详细记载了手法抢救自缢死的书籍是(《金匮要略》)。 2.“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翳风寒”见于(《千金方》)。 3.颞下颌关节脱臼的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说文解字》)。 4.《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敝……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5.按摩导引发源于我国的(中原(今河南一带))地区。 6.拈脊骨皮法相当于现在的(捏脊法)。 7.最早在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着设有按摩博士的朝代是(隋代)。 8.“按导”一词为(张从正)首先提出的。 9.蝴蝶双飞是指双手同时操作(一指禅(偏锋)推法)。 10.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着的诞生)。 11.一指禅推法的主要操作特点是(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深浅适度)。

12.掐法主要用于(急救(全身各部腧穴))。 13.丁氏滚法操作时肘关节屈曲的,约呈( 130°~150°)左右。 14. 摩法与揉法的主要区别是()。 15.下列手法中产热最高的是(擦法)。 16.一指禅偏锋推法以(头面部)部位最常见。 17.小鱼际擦法又称(侧擦法)。 18.分坎宫又称为(分阴阳)。 19.擦法操作之后,一般配合(润滑介质)使用。 20.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的(《医门秘旨》)。 21.缠法的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生肌托毒)。 22.平推法的操作以掌指着力在一定的治疗部位上作(直线推动)。 23.抖法的要求是(抖上肢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抖下肢的频率为100次/分左右;频率由快至慢;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的幅度较小,应控制在2~3cm,都下肢则幅度稍大;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24.以下哪一种手法是一指禅推法在临床上的操作变化(跪推法和缠法)。

推拿手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首次详细记载了手法抢救自缢死得书籍就是(《金匮要略》)。 2、“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翳风寒”见于(《千金方》)。 3、颞下颌关节脱臼得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说文解字》)。 4、《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得方法就是(“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敝……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5、按摩导引发源于我国得(中原(今河南一带))地区。 6、拈脊骨皮法相当于现在得(捏脊法)。 7、最早在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著设有按摩博士得朝代就是(隋代)。 8、“按导”一词为(张从正)首先提出得。 9、蝴蝶双飞就是指双手同时操作(一指禅(偏锋)推法)。 10、小儿推拿体系建立得标志就是(《小儿按摩经》得问世与一批小儿推拿专著得诞生)。 11、一指禅推法得主要操作特点就是(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深浅适度)。 12.掐法主要用于(急救(全身各部腧穴))。 13.丁氏滚法操作时肘关节屈曲得,约呈( 130°~150°)左右。 14. 摩法与揉法得主要区别就是()。 15.下列手法中产热最高得就是(擦法)。 16.一指禅偏锋推法以(头面部)部位最常见。 17.小鱼际擦法又称(侧擦法)。 18.分坎宫又称为(分阴阳)。 19.擦法操作之后,一般配合(润滑介质)使用。 20.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得(《医门秘旨》)。 21、缠法得主要功效就是(活血祛瘀、生肌托毒)。 22、平推法得操作以掌指着力在一定得治疗部位上作(直线推动)。 23、抖法得要求就是(抖上肢得频率为200~250次/分,抖下肢得频率为100次/分左右;频率由快至慢;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得幅度较小,应控制在2~3cm,都下肢则幅度稍大;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与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24、以下哪一种手法就是一指禅推法在临床上得操作变化(跪推法与缠法)。 25、下列手法中,刺激最轻得手法就是()。 26、鱼际揉法操作时,腕关节要求放松,呈(水平)状。 27、跪推法就是(一指禅推法)手法得衍变手法之一。 28、最适用于四肢小关节得手法就是(一指禅推法)。 29、拳背击法不用于(屈伸动作)。 30、“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出自(《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31、“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这段有关论述

美容院肾部保养手法

热循环水库保养手法 1 波浪式从下向上铺油,小鸟飞 2包肩扇形从上打圈至尾椎并在尾椎打小圈疏通八髎穴 3双手掌重叠以掌跟由下向上沿督脉推至大椎穴处,并揉捏肩颈点按风池风府穴 疏通督脉 1双手拇指从尾椎打S向上至大椎穴并揉捏肩颈点按风池风府穴 2双手拇指从尾椎打小圈向上至大椎穴,并揉捏肩颈点按风池风府穴 3双手交替在腰部大大圈过度 疏通足太阳膀胱经 1双手重叠以掌跟由下向上沿督脉推至大椎穴处,并揉捏肩颈点按风池风府穴由上至下点按双侧足太阳膀胱经至腰部 2双手重叠以掌跟由下向上沿督脉推至大椎穴处并揉捏肩颈点按风池风府穴双手用大拇指指腹重叠由上至下拨足太阳膀胱经拨完一侧再拨另一侧重复3至5遍双手重叠由上至下揉按足太阳膀胱经揉完一侧再揉另一侧重复3至5遍 3双手握空拳,由下向上快速推膀胱经 4双手交替在腰部打大圈过度 温肾 1双手掌重叠在腰部打大圈 2用阴力反复横搓命门尾椎直至发热 点穴 1点按命门穴(第一腰椎的棘突处)肾俞穴(第一腰椎旁开1.5寸).志室穴(第二腰椎的棘突旁开3寸) 2点拨揉腰部并用阴力反复横搓命门尾椎直至发热. 3双手掌重复镇命门穴.肾俞穴.志室穴.重复3~5遍. 4双手交替在腰部打大圈过渡. 六安抚 1由下至上扇形打五圈. 2用前臂缓慢滚揉整个背部 3从上至下用双手平拉至腰部,结束背部动作 七脚部 1上油双手对搓脚踝 2双手拿虎口拿捏脚踝部肾膀胱经 3半握拳搓脚掌可刷 4跪指点按肾上腺穴涌泉穴 5搓热脚掌 以上每个动作重复3至5遍按摩时间约45分钟 胸部保养 1双手四指并拢从腋下到胸部检查 2上油双手掌打圈安抚胸部

3双手虎口交替拿捏胸部 4十字型点穴安抚 5双手四指分三线点按肋骨骨缝安抚 6双手大拇指疏通外上下侧乳胸导管四指疏通内侧乳腺导管安抚 7蚂蚁上树上中下三段避开乳头安抚 8三指并拢抖散结节通导管安抚 9双手虎口对挤胸部安抚 10精油瓶刮痧 丹田保养 背部三焦 1上油 2双手掌重叠揉推两侧膀胱经 3双手拇指点按下髎至腰部膀胱经 4双手大拇指打圈揉拨下髎推至腰部膀胱经 5双手打拇指从下髎推至腰部膀胱经 6双手掌搓两髎竖搓膀胱经 7点搓腰三横穴并左右弹拨 8刮痧板疏通腰部重点疏通八髎穴 腹部 1铺油 2双手四指分小中大周围神阙穴打圈 3点按上中下脘神阙达脉气海石门关元神阙力度轻每个30秒钟4双手拿捏天枢穴安抚 5双手掌合并菱形切割腹部 6双手大拇指齐推任脉到腰部排毒 7双手指交替疏通两侧腹腰 8搓热手掌暖震神阙暖腹股沟 9精油瓶刮腹股沟 肝胆腿部 1腿部上油 2交替拿捏小腿肌肉 3大拇指揉搓膀胱经肝胆经 4大拇指推肝胆膀胱经经 5握拳推肝胆膀胱经 6双手虎口对提小腿肌肉 7精油瓶刮痧 肠胃健康手法 先开五大穴 1肺经上的云门穴先揉在点

详解推拿治疗的八大方法

(1)温法 温法用于虚寒症,常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每一治疗部位或穴位上连续作用,时间稍长,病人有较深沉的温热刺激感,温法有补益阳气的作用。缓慢、柔和、深沉的手法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操作,使能量深入肌肉或脏腑组织,以达温热驱寒的目的。 (2)通法 通法有祛除病邪壅滞之作用。按摩能治疗经络不通的病症。在治疗手法中要刚柔兼施,如用推、拿、搓法于四肢,能疏通经络,拿井肩则有通气机、行气血之作用;点、按背部腧穴可通畅脏腑之气血。 (3)补法 补气血津液不足,脏腑之机能衰弱,补法应用范围广泛。如气血两亏、脾胃虚弱、肾阳不足、虚热盗汗、遗精等症。一般以推、摩、揉、擦等法,但手法要轻而柔和,不宜过重刺激。临床上经常用于补脾胃、腰肾。 (4)泻法 一般用于下焦实症。由于结滞实热,引起下腹肿胀或疼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症,手法的力量宜稍重,可由慢逐渐加快。用摩擦、摆动、挤压类手法。如食积便秘,推拿摩神阙、天枢两穴,再揉长强,以通腑泻实。 (5)汗法 就是发汗、发散的意思。使病邪从表而解,主要用于风寒和风热外感两大类。对外感风寒,用先轻后重的拿法加强刺激,逐步深入,因重则增温,使全身透汗。风热外感,则用轻拿法,刺激量小,柔和轻快,使腠理疏松,病人感到汗毛竖立,周身舒适。手法多用推、拿、按。如推拿颈部风池、风府,能疏散风邪;按、拿合谷、外关,可去表邪。 (6)和法 和解、调和之意。病在半表半里,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况,可使用。手法要平稳而柔和,可用滚动、摩擦类手法。常用于气血不和,经络不畅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脾胃不和、周身胀痛等。 (7)散法 消散、疏散的意思。散法可使气血得以疏通,结聚得到消散,如饮食过度导致腹胀满、痞闷。一般以摆动及摩擦类手法为主,要求轻快柔和。 (8)清法

按摩十大穴位可治便秘

便秘,是时下很多年轻人的困扰,因为饮食的不规律和长期不运动造成排便困难,除了可以多吃通便的水果之外,还可以利用按摩穴位还促进肠胃的蠕动进行消化。 便秘的直接原因,是大肠吸收水分的功能正常、蠕动的功能下降。身体所需水分,是靠大肠吸收的。大肠蠕动乏力,粪便久滞,而大肠又不停地吸收粪便中的水分,于是粪便就干结,那么排便就困难。 治便秘,古代名医名方今犹在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载有“蜜煎导方”:蜂蜜煎稠,冷却成膏,捻成尖头细条,徐徐捻进肛门,蜜条受热融化,便可通。 孙思邈《千金要方》载有“神仙一把抓”,通便迅速。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有二方:一方为楝实、茴香、穿山甲、牵牛,治他外甥的便秘;一方为皂角、牵牛,治一位皇亲国戚的便秘。 华佗有润肠丸传世,如今药店有售。 穴位按摩解便秘 1. 揉天枢 (肚脐两旁 2 寸),30次 2. 揉关元 (脐下 3 寸),30 次 3. 手掌按在下腹部,顺时旋转摩运 50 次。 4. 按揉脾俞 (背部第十一胸椎两旁 1.5 寸),30 次。 5. 按揉胃俞 (背部第十二胸椎两旁 1.5 寸),30 次。 6. 按揉支沟 (前臂背侧腕关节正中对上 2 寸),30 次。 7. 按揉合谷 (手背拇指与食指中间),30 次。 8. 按揉足三里 (髌骨外下胫骨前缘一横指),30 次。 9. 以掌心或掌根,紧贴小腿,由上而下拍撃小腿后肌 10 次。 10. 提拿搓揉小腿后肌 10 次。 便秘吃什么水果: 草莓:草莓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且含果胶,能润燥生津,调理胃肠,降血脂,防止便秘。 鲜桑椹:鲜桑椹1000克,鲜蜂蜜300克,先把桑椹煎煮2次,取煎液1000毫升,文火浓缩,以粘稠为度,加入蜂蜜,再煮一沸停火,冷却即可装瓶。每服20毫升,温水送下,每日2-3次。主治血引起的便秘。年老

脾胃虚弱的按摩手法

脾胃虚弱的按摩手法 文章目录*一、脾胃虚弱的按摩手法*二、脾胃虚弱的原因*三、脾胃虚弱吃什么好 脾胃虚弱的按摩手法1、脾胃虚弱的按摩手法 1.1、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1.2、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脐,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1.3、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即双手握拳,叩打腰部两侧,以自身耐受为度。 1.4、沿足大趾内侧缘、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自下而上推足太阴脾经路线,每次10遍,之后点按太白(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髁凹陷处)及压痛点各半分钟。 1.5、沿足阳明胃经小腿路线自上而下推小腿前外侧,重点点按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及压痛点。 1.6、点揉中脘(位于肚脐上方4指处)、内关穴(位于腕掌侧,腕横纹中央上约两拇指的距离)各1~3分钟。 2、脾胃虚弱的揉腹疗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黄帝内经》就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 方法是:选择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 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 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3、脾胃虚弱的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通过刺激身体某些经络和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尤其适合患有脾胃失和、消化不良、厌食积滞等病症的小孩。主要是捏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刺激其穴位,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的作用。 脾胃虚弱的原因1、郁怒忧思:众所周知思伤脾,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大,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长期处于忧虑的状态,导致脾越来越不好。 2、吃大量寒凉的食物:现在的人们从冰箱里拿出饮料,水果直接就吃,有时为了一时之快吃大量雪糕,这些行为都是非常伤 脾的。

中医推拿的12种常用手法详解

中医推拿的12种常用手法详解 中医推拿是我国自古代起就存在的一种养生保健手段,到目前为止,也演变出了很多的手法,不同的手法可以帮助人们刺激不同的学法,实现强身健体,活血化瘀的效果。那都有哪些推拿手法?良子健身根据以往的操作,总结出了12种中医常用的推拿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拿的常用手法有下面几种: 1.推法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患者的某一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该手法适用于头面、四肢、胸腹部,具有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舒筋通络的功能。 2.拿法 将我们的大拇指和其他四根指头中任意一根或者几根相对,提拿我们身体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一拿一放进行交替,这个手法适用于颈项、肩背和四肢。它有开窍醒神、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功能。 3.按法 用指腹或手掌着力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向下压之,并在该处保持一定的压力停留片刻,随之稍加揉动。本法常与揉法配合使用。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处的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背腰和四肢。具有通经活络、缓解痉挛、调理关节的功能。 4.摩法 以手掌附着于人体的某一部位,在其上作环形移动抚摩。多用于腹部,也可用于身体各部位的跌打肿痛较剧者,具有缓止痛、调和气血、和中理气、消积导滞的功效。 5.擦法 以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在病人较长的一段体表上作快速的来回摩擦。多配以推拿介质,如红花油、葱姜水等。该法具有振奋阳气,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祛风散寒、理筋止疼、健脾和胃的功效。 6.揉法 我们用手指、鱼际、掌根以及手掌在身体中的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做轻揉和缓的旋转揉动。这种手法比较适合头面、胸腹、四肢,它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消肿散结、化瘀止痛、调中和胃的作用。 7.搓法 以两手掌夹住病人的肢体,相对用力作快速的搓揉,在搓动的过程中,作上下的往返移动。该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多用于四肢,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 8.摇法

穴位按摩治疗肠胃疾病

(一)每个穴位每天按揉10分钟左右,即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肠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指压解溪:此穴位置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点处。用手指尖在穴位上一压一放,做 60次,可清胃热,除腹胀,治便秘。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髌韧带外侧向下 3寸,胫骨向外1横指处。足三里在小腿的前缘。 取穴时,让他以掌心盖住膝盖, 食指伸直按在小腿骨的外缘, 中指指尖所指的地方即是。按 揉足三里可以用较大的力量,使穴位处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中医的针灸学中认为,足三 里是保健要穴,有固肾益精、温脾助阳、 益寿延年的功效。仅按一个穴位就能起到这么好的 补肾效果,当然不能放过 海天点按15分钟。如果穴位周围有硬结,则要慢慢揉散。此穴能 补益气血,调节胃肠功能。 揉按曲池、手三里: 曲池穴位置在屈肘位,肘横纹桡侧尽头处。手三里穴在曲池穴向下 寸处。每穴按揉35分钟,以有酸胀感时为度。能治疗腹部胀痛、呕吐、腹泻、便秘等。 掐按内关:此穴位置在手掌腕横纹中点向上 2寸处,每次掐按15分钟,左右手相互掐按。 有和胃降逆,理气消胀的功效。 推擦三阴交:此穴在足内踝高点向上 3寸,小腿内侧正中处。推擦方向由下向上,共推 60 次,可 治疗脾胃虚弱,肠鸣腹 胀。 合谷: 气海: 中脘: 天枢: 阳陵泉:位置:膝外侧下方, 太冲:脚趾拇指骨与第二指骨结 合处 上巨虚:正坐屈膝位,在 犊鼻下 6寸,当足三里与下巨虚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下巨虚:正坐屈膝位,在犊鼻下 9寸,条口下约1横指,距胫骨前嵴约1横指处。当犊鼻与 解溪穴的连线上取穴。 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梁丘:梁丘穴位于: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 的上方也是该穴。 小肠俞:穴位于骶部,当第一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一骶后孔齐平。 大肠俞:当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左右旁开 1.5寸即是此穴) 膻中:在两头乳连线中点,用手指点按 天突 :在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 -LEJM 1 4丘三里 解g 在第一、 二掌骨间见微凹陷处。 在腹正中线上,脐下 在腹正中线上, 脐上 在脐左右各两指处 1.5寸处。 4寸处,在胸骨体下沿与脐中连线的中点。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常用推拿手法

常用推拿手法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干活时一不小心,身体碰到什么物体上了,感到很痛,然后就会自然用手在疼痛的部位揉一揉,疼痛真的减轻了。这就是无意识的按摩动作。按摩可以说是推拿的一种。所谓推拿,就是指手或肢体部位特定的技巧与动作,做到持久、有力、柔和、均匀地在患部的一种操作,以达到深透“得气”为目的。在现代理解,就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和改善肌肉的僵硬状态。在脑部予以推拿,能够提神醒目,缓解精神的紧张状态,并松弛“绷紧”的神经。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讲究持久、有力、柔和、均匀。“持久”是指操作应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使动作和力量连贯;“有力”就是要求手法必须有一定的力度,轻重适宜,根据病位而定量;“柔和”指动作稳柔灵活,用力和缓,达到轻而不浮、重而勿滞的境地;“均匀”则应做到动作有节奏、用力平稳。总之以刚柔相济,力匀技精,使深透经络、病位,得气有感,才能见效。下面先介绍推拿的一些基本手法。 1 按法是用指、掌或肘对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适当用力按压的一种手法。 指按法:以拇指、中指或食指的指端按压。指甲要修圆润,手腕用力,手指垂直按压选定的部位。 掌按法:分单掌按和双掌按。单掌按用掌心或掌根按压选定部位,发力于臂,力深沉。双掌按则将双手重叠,双手用力一致,躯干稍倾,沉肩、伸肘,充分悬腕。

肘按法:手臂弯曲,用肘尖触按,躯干前倾,肩部发力,力缓慢而垂直,由轻到重,动作柔和缓慢,压而不滑,贴紧肤面,收时则应由重而轻,逐步收势。 2 擦法是用指腹或掌面(双手或单手)贴抚人体某一部位皮肤上,急速地擦动,使皮肤红、热为止。 操作要领:沉肩、屈肘,手腕放松,动作灵活,力度均匀而持续连贯,虽使受力面红、热而无痛感。 3摩法用手指或掌面在身体一定部位做柔软而节律地抚摩。 指摩法:用一指或数指的指腹,以腕关节的旋转带动指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协调连贯地环形前进。 掌摩法:用掌心或掌根附着一定部位,在腕关节带动下,有节奏地环形前进。 操作要领:肘关节微屈,腕关节在肘的带动下,放松而持续连贯,有节奏地呈环形前进,动作要缓而轻,操作时要悬腕,切勿推压用力,应圆滑柔和。 4 滚法是用手背着力在身体的一定部位,用前臂摆动带动腕关节屈曲,使手背对治疗点产生节律性揉动的手法。 操作要领:沉肩屈肘,小鱼际掌侧着力要实,指随掌腕外翻自然展伸发力,里转时指随屈握发力,动作节奏连贯,劲力深透,不可磨擦滑动或翻转拍打,操作时肩臂尽可能地放松,小指掌关节固定不移,变换部位时要自然流畅,滚动压力时不可发生跳动。 5 振法用手指端或掌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连续不间断地

肠胃保养

肠胃保养 2.胃:胃位于腹腔左上方,大部分在左肋部,小部分在上腹部。上与食管下端相连,下与十二指肠球部相连。与食管连接处称贲门,与十二指肠球部相连称为幽门。胃从左膈下自左向右横跨上腹部。胃的形态、大小和位置的变异,取决于体型、体位、胃壁张力、胃的膨胀度以及邻近器官有无对胃的压迫等。 二.肠胃功能出现问题的症状: 1、消化不良:可因胃肠功能减弱,胃排空减慢,引起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另外因消化液分泌减少,肠道菌群失调引起异常发酵,引起消化不良。 腹胀多在进食后明显,尤与进食不易消化或易发酵产气的食物,如高蛋白食物、豆类、乳制品等,引起上腹部饱胀。 2、腹部可有隐痛不适:多与饮食有关,空腹时比较舒适,饭后腹部不适加重。常因进食冷、硬或刺激性食物可诱发或加重症状。部分患者与天气寒冷有关。 3、腹泻或便秘:多呈慢性经过,也可腹泻与便秘不规则的交替出现。腹泻时粪便多为糊状,或为大便稀溏。 4、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反酸、烧心、食欲不振、乏力等。 三.肠胃保养的好处: 功效:可改善胃肠道功能,重建健康的肠腔环境,恢复人体排毒系统的正常机能,令肠胃恢复年轻态。有效健胃整肠,让人拥有健康好胃肠!胃肠好,毒素、便秘就远离,身体健康有活力!(排除体内毒素、净化体内环境、抑制有害物质的吸收、防止毒素侵害健康和容颜。激活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毒素排出体外。刺激大肠壁自律神经,增加肠动力,保持肠腔湿润,防止大便干燥秘结、腹胀、青春痘等。能快速清空胃肠道食物残渣宿便及多余脂肪,等“垃圾”,减少肠道吸收。可令腰腹迅速变小,同时,加快食物在消化道通过的速度,有效减少吸收,从源头提高瘦身效果。 四.肠胃保养方法: 1.清淡食物配粗粮。比如,玉米、燕麦等 2.多喝开水促进胃肠道的新陈代谢。既充分起到“内洗涤”的作用,又刺激肠道,促进及时排便。 3.多吃水果、绿叶蔬菜 4.食后常摩腹坚持食后以手摩腹数百遍,以促进腹腔内血液循环,加强胃肠消化功能,对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肠胃保养的饮食须知1:早餐忌吃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类、肉类,因属酸性食物易致白天精神不佳。如:火腿蛋三明治、小笼包、水煎包、烧饼油条、过甜的面包,均不宜。早餐一定

按摩穴位治疗腹泻

按摩穴位治疗腹泻 腹泻俗称拉肚子,多因食用生冷不洁食物、肠道感染、小肠功能紊乱吸收能力下降引起。生活中隔三差五就会碰到腹泻病人,我有一位朋友,上班期间着急慌慌奔向卫生间,一蹲十几分钟,没出一小时,又到处找纸。问他,拉肚子好几天了,打针吃药不见效,一下午就进了三次厕所,他脸上的痛苦表情表明,拉稀把人搞得七荤八素,已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很无奈。我告诉他穴位就是长在你自己身上的止泻药,中医经络指针点穴疗法就能手到病除。 他不信,但可以试试。毕竟病急乱投医,只要能够止住腹泻,紧急情况下哪管土法偏方,止住腹泻就是良方。 我给他按摩二十分钟,身体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腹泻立止。他说比吃药要快、还灵。 此法被几十个腹泻病人验证,基本一次治愈,你说不灵能行? 用中医通经活络就能治疗常见病,是不是很神奇? 我用了如下穴位 1、中脘穴:归属任脉,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同身寸),前正中线上。或胸骨剑突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 从肚脐向上量手掌四横指,再加一拇指即是。以中指指尖按揉中脘穴,可止肠鸣、治胃痛。 2、天枢穴:归属足阳明胃经,脐中旁开2寸。 从神阙穴(肚脐)向外量两拇指即是天枢穴。自我按摩以中指指尖按揉天枢穴,可治腹胀、脐周痛、腹泻、便秘,本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3、大横穴:归属足太阴脾经,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 先找到神阙穴,向外量手掌的4横指加一拇指既是大横穴。以手中指指尖按揉大横穴可缓解腹痛、泄泻、痢疾等病症。该穴在天枢穴外侧两横指处,自助按摩可食指按在天枢穴上,中指按在大横穴上,同时点压按揉,左右取穴。 4、曲池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肘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踝连线中点处取穴。或屈肘成直角,肘

点按穴位调胃肠

(一) 这里介绍几个用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的穴位,每个穴位每天按揉10分钟左右,即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肠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指压解溪此穴位置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点处。用手指 尖在穴位上一压一放,做60次,可清胃热,除腹胀,治便秘。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髌韧带外侧向下3寸,胫骨向外1横指处。每天点按15分钟。如果穴位周围有硬结,则要慢慢揉散。此穴能补益气血,调节胃肠功能。 揉按曲池、手三里曲池穴位置在屈肘位,肘横纹桡侧尽头处。手三里穴在曲池穴向下2寸处。每穴按揉3 5分钟,以有酸胀感时为度。能治疗腹部胀痛、呕吐、腹泻、便秘等。 掐按内关此穴位置在手掌腕横纹中点向上2寸处,每次掐按15分钟,左右手相互掐按。有和胃降逆,理气消胀的功效。 推擦三阴交此穴在足内踝高点向上3寸,小腿内侧正中处。推擦方向由下向上,共推60次,可治疗脾胃虚弱,肠鸣腹胀。 搓擦小腿坐位,抬起一侧小腿,将两手掌分别置于小腿内、外侧面,反复上下搓擦小腿2分钟,再前后用力搓擦小腿1分钟。换另一腿再做,手法同前。小腿处有脾经、胃经、肾经、膀胱经、胆经、肝经等与消化功能相关的经络,搓擦此处,可以疏通经络,激发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胃肠排出消化残渣。 (《医药养生保健报》8.8) (二) 胃肠神经官能症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本病主要的诱因是情绪郁怒,紧张焦虑,造成肝气郁结,肝木克脾,脾胃受损。在治疗上,主要是以疏肝理气,使经络之气畅通,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为治疗原则。通过对特定穴位的点压、按揉,来达到理气通腑的目的。具体方法有: 胸背部点穴用手指点按膻中(在两?头乳?连线中点)、天突(在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背部的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开1.5寸),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开1.5寸),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开1.5寸),每穴按压1分钟,以有酸胀感时为度。 推擦背部俯卧,由他人帮忙,用手掌根部沿脊柱两侧由上向下推擦,左右各推36次,以自觉皮肤透热为度。 点按内关等穴(手掌腕横纹中点向上2寸)、足三里(髌韧带外侧向下3寸,胫骨旁开1寸),内庭(足背第二、三脚趾缝纹头处),以及胃肠穴(在足底第二趾跖关节下方)。以上穴位每次点按约1分钟,还可以在胃肠点上用艾条点燃后温灸。 (三) 生活小卫士之增强肠胃功能的穴位 食指是属于大肠经,用大拇指指腹从食指指尖开始,往手腕方向轻轻按摩. 肠胃不好的人,一般是刺激胃的神经和肌肉功能不强,不能顺利完成分解运动和蠕动.所以他们吃饭觉得很痛苦,甚至会觉得想吐.胃的自主神经很容易

身体精油按摩全部手法

身体精油按摩全部手法. 肠胃保养 腹部: ①热敷 ②展油,先逆时针,后顺时针打圈,单手小鱼际顺时针揉按腹部 ③单手四指分五段从上腹胁骨下拉至腹股沟排毒

④双手掌重叠云手做神阙穴 ⑤点按上、中、下脘,气海,石门,关元,打圈安抚 ⑥双手拿捏升、横、降直肠, 打圈安抚 ⑦单手掌顶胃,打圈安抚 ⑧双手掌交替搓热腹部,打圈安抚 ⑨双手掌合并三角形切割腹部,打圈安抚⑩双手掌合并八字形切割腹部,打圈安抚⑾双手掌重叠从上脘穴,推至会阴, 打圈安抚⑿双手逆顺时针打圈排出 手臂: ①热敷 ②展油 Page 2 Administrator ③双手大拇指交替揉捏手臂经络 ④大拇指推大肠经,肺经 ⑤双手大拇指交替从上至下推大肠经和肺经 ⑥双手大拇指拿捏大肠经和肺经 ⑦双手掌搓热手臂 ⑧双手大拇指齐推至手臂排毒 ⑨整个手臂刮痧,疏通

Page 3 Administrator 丹田保养 背部: ①热敷 ②上油 ③双手掌重叠揉推两侧膀胱经,双手大拇指从下髎点按至腰部

膀胱经包回,尾椎加强 ④双手大拇指从下髎打圈揉拨推至膀胱经,包回加强尾椎 ⑤双手大拇指从下髎推至腰部膀胱经,包回,加强尾椎 ⑥双手掌横搓八髎,竖搓膀胱经 ⑦大拇指点按第三腰椎横突,并左右弹拔 ⑧刮痧板疏通腰部,重点疏通八髎 腹部: Page 4 Administrator ①热敷、热敷之后,双手掌安抚心形上油,顶按背部腰阳关穴,腹部会阴穴; ②手四指分小、中、大圈神阙穴周围打圈,进行心型安抚; ③点按上、中、下脘,神阙(力度轻)、达脉、气海、石门、关元每个穴位点按30秒钟并进行心型安抚; 4双手拿捏天枢穴,进行心型安抚; ⑤手掌合并菱形切割腹部,进行心型安抚; ⑥双手大拇指齐推任脉到腹股沟排毒,进行心型安抚; ⑦双手指交替疏通两侧腹股沟,进行心型安抚; ⑧搓热手掌,暖神阙,暖腹股沟,进行心型安抚、排毒; ⑨精油瓶刮腹股沟。

按摩手法力度很关键讲解按摩手法用力技巧

按摩手法力度很关键讲解按摩手法用力技巧 编者按:按摩时要求按摩师把握的力度需要非常的准确,不然太轻没效果没感觉太重顾客就会感觉有疼痛感,所以按摩时按摩师对力度的把握是一个很好的判别方式。按摩时把握手法轻重的技巧有哪些? 撇开气的概念,推拿的力就是牛顿力学的力。众所周知的牛顿力学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如何在推拿中理解应用这三要素呢? 力的大小:在推拿中就是施术者所用力气的大小。体会一下下面的操作。用中指按压自己对侧的云门穴,第一次中等或稍弱的力度,停一下再以最大的力量按在同一个点,并保持同样的方向(角度)。 多数人在大力的按压下该侧手臂会有发麻,发热或窜痛的感觉。(其强度与该人经络敏感程度有关); 力的方向:在推拿中就是施力的角度。试以合谷穴为例。将一手拇指完全展开与食指成90度并与手掌在同一平面上。定好合谷穴。 第一次用另一手拇指中等力度按向手掌侧(即与掌背平面垂直),第二次同一穴点,同样力量但按向第二掌骨的橈侧缘。一般人会在第二次时有痠胀感向食指尖放射; 力的作用点:推拿中多数与定穴有关。以足三里为例。取一侧足三里,按骨度分寸法,一般会定位在胫骨粗隆下端旁开当胫前肌高点处。垂直体表并以中等力度按压然后向外侧稍移开约一厘米,当胫前肌与腓骨长肌间隙处,同样垂直体表并以同样力度按压。 多数人会感觉第二次有更明显的痠胀感,有些还会有向下放射的感觉。[按:个人体会--推拿的定穴有时与针灸不同。以足三里为例,如针灸时自肌腹高点进针更易取得针感. 宝宝和成人的按摩手法大不同 宝宝的按摩手法与成人按摩有较大的不同。首先,宝宝的按摩力度一定要轻,以免伤害其幼嫩的血管和淋巴管,所以宝宝的按摩准确地说应该叫“抚摩”。

治疗咽炎的特效穴位

治疗咽炎的特效穴位 友人咽喉炎一个多月了,说话沙哑,难受得很。先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拍过片,输过液,吃过中西药,均不见效。前后花了一千多元钱。 选了以下这些穴位给他按摩:照海、少商、丘墟、商丘、鱼际、尺泽、曲池、内关。共按了二十多分钟。 以下为所按穴位的一些功效: 1、照海(肾经)-专治咽喉炎。 从古至今,它治疗咽喉方面的疾病最有效,如咽喉痛、慢性咽炎。 实际上,肾经上的穴位都能治疗咽喉疾患,因为肾经本身就是通咽喉的。 但照海穴是专治,且效果极佳。 2、少商穴(肺经)--治嗓子痛效果最佳。特别是急性咽喉肿痛有特效。 少商穴治嗓子痛效果最佳,特别是急性咽喉肿痛有特效。但这些穴要强刺激才行,过去通常用三棱针来点刺,放一滴血,当时就见效果。用指甲使劲掐一掐也行。 3、丘墟(胆经)--专治各种上火之症。上身各种炎症。身体自带的消炎大药。 丘墟是胆经的原穴。专治各种上火之症,也就是西医所说的发炎症状,如嗓子发炎、咽喉肿痛、牙痛发炎、眼睛红肿发炎,头痛和乳房痛的炎症等。 在足底反射区,丘墟相当于上身淋巴反射点。 4、商丘(脾经)--消炎大药,下身各类炎症。 该穴正好对应于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为什么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消除炎症呢?这是因为脾是管运血的,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也就消除了。所以它能治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 5、鱼际(肺经)--清火效果最好。 鱼际是肺经的火穴,清炎的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心中有火、夜间爱咳嗽、比较烦热、睡不着觉时,按它最好。 它还能调节小孩的肠胃功能。 6、尺泽(肺经)--降火、补肾、调节身体虚实,高血压、头重脚轻、哮喘 交通肺和肾,调节身体虚实,补肾,化“肺”补“肾” 中医号脉时,三个手指分别摸在腕关节寸、关、尺的位置。尺的位置是号肾的功能。所以“尺”代表肾,“尺泽”上给肾以恩泽,给肾以浇灌。 尺泽穴就是补肾的要穴。 它能补肾,跟五行有很大关系。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所以肺气足了就可以补肾。按尺泽穴就把肺经多余的能量补到肾经上去。 尺泽穴又是合穴,属水,所以这种补肾方法叫做泻肺补肾法。其实,泻只是一种能量转化,是把肺经多余的能量转化到肾经上去。因为上焦的能量过多,淤住了,反而让人觉得不舒服,老有火气,老想吃点凉的东西或祛火的东西,现时却两脚冰凉。这是火气都用到上边去了,没有留些到下面来,形成了上实下虚之症。 此时,不能盲目地泻火。而去医院,一般会让你吃点苦寒的药祛火,往往用通便的办法。可一吃祛火的药,一通便,上边的火没有了,下边却更虚了。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把这种能量转化,不要白白地浪费。要知道,即使是“火”,也是人体里的一种能量,也是靠气血制造出来的,所以不要把它泻掉,泻掉就等于把刚生出来的气

肠胃保养的功效

肠胃保养的功效,肠胃保养的好处卵巢 保养按摩手法 作者:cnpxol 浏览次数:1691发表于:2009/12/27 20:07 【大中小】 保养肠胃如何保养肠胃肠胃保养精油怎样保养肠胃肠胃保养的功效 肠胃保养的好处卵巢保养按摩手法卵巢保养手法视频卵巢保养手法卵巢保养的手法 以下例出几款吃法食供参考: 山药莲子粥:每天取适量的新鲜山药(50克左右)和莲子(20~30克)给宝宝煲粥喝,莲子和粥都要煮得够烂,一起吃下去。对不到1岁的小儿,山药和莲子要尽量碾碎。干的可磨成粉,再用米汤调成糊糊来喂 养。此粥可温胃健脾,最适合脾阳不足的小儿。 山楂粥:取适量的山楂(20克左右)、米(30克)共煮粥,煮的过程中可加入三两片薄姜。粥成后加些许 糖即可。 薏米胡萝卜汤(粥):取适量的薏米(30克)、胡萝卜(半个)加山药(20克)煮水,或者跟粥一起煮,饮水或 喝粥。 以上所荐的食用法最好咨询医生,并视小儿脾胃状况每天分两三次食用,连食3~5日。 盐米汤有助补体液 专家指出,小儿一旦患上腹泻,家长在饮食上要更加注意。如,以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继续哺乳,但暂停辅食。人工喂养的患儿则应给予清淡流质或半流饮食,如米汤、粥水等,牛奶一定要稀释,或用发酵奶、腹泻专用奶粉,有必要的还须短期暂停喂奶。出现严重呕吐症状的患儿,可暂时禁食4~6小时,待好 转后继续喂食,量要由少到多,食物也要由稀到稠。 另外,家长还需学会观察小儿有没有出现其他症状,如:是否精神萎靡,皮肤是否明显干燥、弹性差,囟门有没有凹陷,眼窝是否凹陷并出现啼哭少泪,手脚是否发凉,是否出现尿少甚至无尿症状,以及头颈和手脚是否发软无力等等。若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则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补液。病情轻的可口服补液,并鼓励患儿多喝加盐的米汤水或粥水、淡糖盐水等。也可以用葛根、茯苓、薏米等煲水给患儿喝。对于已止泻但仍胃口差的小儿,则可以煲谷芽麦芽水、山楂水等进行调理。 ?上一篇:中国人的秘方在世界,你知道几个12.14 ?下一篇:为什么早上会咳嗽,掏耳朵为什么会咳嗽感冒为什么会咳嗽为什么会咳嗽呢 用户评论共有评论:1【论坛浏览】【发表评论】 评论者:cnpxol 评论时间:2009/12/27 20:08 1 序号 一、脾脏的功能: 1.脾主运化,运,即转化,运输,化,即变化,消化吸收之意。脾主运化是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转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部分,这两个方面是同时进行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 面,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 2.脾主升清,升,即上升,输布,清,指水谷精微,脾主升清是脾主运化,将水谷精微向上输送至心肺,

中医推拿的12种常用手法详解

中医推拿的12种常用手法 推拿的常用手法有下面几种: 1. 推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患者的某一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该手法适用于头面、四肢、胸腹部,具有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舒筋通络的功能。 2. 拿法将我们的大拇指和其他四根指头中任意一根或者几根相对,提 拿我们身体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一拿一放进行交替,这个手法适用于颈项、肩背和四肢。它有开窍醒神、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功能。 3. 按法用指腹或手掌着力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向下压之,并在 该处保持一定的压力停留片刻,随之稍加揉动。本法常与揉法配合使用。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处的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背腰和四肢。具有通经活络、缓解痉挛、调理关节的功能。 4. 摩法以手掌附着于人体的某一部位,在其上作环形移动抚摩。多用 于腹部,也可用于身体各部位的跌打肿痛较剧者,具有缓止痛、调和气血、和中理气、消积导滞的功效。 5. 擦法以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在病人较长的一段体表上作快速 的来回摩擦。多配以推拿介质,如红花油、葱姜水等。该法具有振奋阳气,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祛风散寒、理筋止疼、健脾和胃的功效。 6. 揉法我们用手指、鱼际、掌根以及手掌在身体中的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做轻揉和缓的旋转揉动。这种手法比较适合头面、胸腹、四肢,它能够起到疏通

经络、消肿散结、化瘀止痛、调中和胃的作用。 7. 搓法以两手掌夹住病人的肢体,相对用力作快速的搓揉,在搓动的 过程中,作上下的往返移动。该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多用于四肢,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 8. 摇法医者一手抓住患者肢体的远端,另一手扶住被摇的关节(肩关 节、腕关节、髋关节),以该关节为支点,作肢体最大范围的环形往复摇动。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多用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以及肩周炎等。 9. 捻法以拇指与食指、中指或食中指相对,捏住患者的手指或脚趾, 作搓揉的动作。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功效,多用于半身不遂、颈椎病,以及指端麻木疼痛等症。 10. 点法以指端、指间关节或肘部按压在患者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常用于脘腹部、背腰部和四肢。具有温通经络、调理脏腑、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肚腹疼痛、四肢疼痛等症。 11. 抖法以双手握住病人肢体的远端,用力作快速、连续、小幅度的上 下颤动。具有通经络、理筋骨、利关节的作用。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使用。 12. 拍法以手五指微曲,形成空心虚掌,稍用力在病人的患处作拍打动 作。常用于颈肩、腰背、四肢。具有疏理气机、活血通络的功能。

按摩治疗脾胃穴位图

补脾健胃法: 补脾经:用拇指罗纹面在小儿拇指末节作旋推法。 穴位详解:脾经在小儿拇指末节罗纹面。 功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 主治: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 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注意事项:小儿脾胃多薄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 中脘: 揉中脘:用食指或中指指端在中脘穴上做顺时针的环形揉动。 穴位详解: 简便定位:先找到剑突,剑突位于两肋缘中点,从剑突到肚脐为8寸,取其中点就是中脘穴(肚脐上4寸)。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嗳气、疳积等。 应用:揉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临床常用于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多与按压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 解说 揉脐:用掌跟或中指指端着力,在宝宝的肚脐上轻轻揉动;也可以用掌跟放在脐上做环形揉动。 穴位详解:肚脐,又称“神阙” 功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主治:腹泻、腹痛、疳积、便秘、呕吐、蛔虫性肠梗阻等。 应用:揉脐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腹泻、便秘、腹痛、疳积等症。临床上揉脐、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常配合应用,简称“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治疗腹泻效果较好。 穴名释义:“神”,指神气;“阙”,指门楼,牌楼。神阙是指神气通行的门户。 解说: 揉丹田:用手掌大鱼际(手掌外侧肌肉隆起的部分)或掌跟放在宝宝的丹田穴上,做环形揉动。 穴位详解:丹田(关元)穴在肚脐下2-3寸。 功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 主治:腹痛、遗尿、疝气、尿频、癃(lóng)闭、水泻、脱肛等。 应用:1)揉丹田能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及腹痛、疝气、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等合用。2)揉丹田对尿潴留有一定效果,临床上常与推箕(jī)门、清小肠等合用。 注意事项:揉丹田用于功能性尿潴留以及腹泻的水样便时,操作时间要相对长一些,可以提高疗效。 摩腹: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宝宝的腹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摩动。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疳积、便秘等。 应用:摩腹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腹泻、呕吐、恶心、便秘、腹胀、厌食等消化功能紊乱效果较好,常与捏脊、按压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

各类推拿基本手法

各类推拿基本手法 概论 推拿,又称按摩,就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手法,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 ?在我国流传已有数千年历史。最早的记载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提及。 ?秦汉晋时期,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的捶背、抚胸、搓腰、揉膝等手法;《汉书.苏武传》记载的用足踩背救醒昏迷的苏武等技术。 ?隋唐时期是推拿按摩发展的盛世。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十分推崇按摩导引,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提及:“按摩日三遍,一月后百病并除,行及奔马,此是养身之法。” ?明代是推拿按摩发展的又一盛世,推拿学得到了较全面的总结、创新和发展,除政府重视设专科外,小儿推拿专著问世以及独特体系的形成。 ?清代,小儿、骨伤、内科、五官推拿及膏(药)摩的应用以及流派形成上取得了很大成就。?民间也创立了很多了的流派: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上海的擁法推拿等。 19世纪早期,Per Henrik Ling发明了一套医疗体操和按摩法。 (瑞典按摩法) 整骨疗法:通过对关节和软组织施行手法操作来解决健康问题,探索软组织的激发点、敏感点有关的疼痛现象,其可能放射或发散到较远的部位。 ?对于疼痛和功能障碍常采用以下措施:传统西医、整骨疗法、物理或运动疗法、 软组织直接手法治疗。 临床按摩疗法的原理 ?人是一个完整的机体:每一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 按摩师应该记住:要看到各部分在整体中的相互关系。背部肌肉出现平衡失调后可能影响颈部肌肉,出现头痛。 按摩对各大系统的作用: 1 神经系统 2 对皮肤的作用 3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按摩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使周围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从而降低大循 环的阻力,减轻心脏的负担。 (1)调整血液的合理分配,改善肌肉和内脏的血流量,以适应内脏活动和肌肉紧张工作的血 药 (2)治疗冠心病,可改善心脏的功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及心脏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 从而起到防治冠心病的作用 4 对呼吸和消化系统的作用: (1)经常按摩面部和颈部,不但可以使呼吸道通畅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2) 通过机械刺激和神经调节作用促进胃肠部蠕动以及消化吸收能力 5.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增强肌肉的血液供应,改善肌肉的营养,增强肌肉的弹性和收缩力,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 6.按摩还可以使疲劳肌肉中的乳酸尽快得以排除,有助于消除运动后的酸痛和疲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