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危害风险评估

潜在危害风险评估
潜在危害风险评估

评估人:审核:日期:

风险评估的技术标准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1 目的 为公司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和依据。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对危害产生的风险及对控制措施进行的合理评估。 3 引用标准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4 术语和定义 4.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4.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存在的损失或伤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 4.3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4.4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 5 要求 5.1危害辨识

5.1.1确认工作过程及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包括来自本单位区域内和区域外的所有危害,可归类为: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构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及能源危害等。 5.1.2区域外部的危害识别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不能由我们所控制的危害。如:自然灾害等): ? 自然灾害因素:暴雨、台风、海啸、洪水、雷电、干旱、高温、低温、冰雹、霜冻等。 ? 地质灾害因素: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煤层自燃、洞井塌方、海水入侵等。 ? 公共性卫生与疾病因素:区域性流行性疾病,如肝炎、霍乱、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 外部危害装置&设施因素:外部组织的危险化学品仓库、油库及其他固定危险设施。 ? 人为破坏性因素:投毒、恐怖袭击、蓄意破坏等。 5.1.3区域内部的危害识别可从区域和流程两方面考虑: ? 基于区域考虑:工作区域中的所有潜在危害 ? 基于流程考虑:区域内所有工种涉及的全部工作任务(可将工作任务进行作业步骤分解,辨识在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电网、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5.1.4所有识别的危害要确定危害的信息,进行危害辨识时可参考危害辨识表,见附录。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程序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一、目的 二、范围 三、职责 HSE管理者代表:对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直接负责,确定及审批管理程序、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的结果。 安全环保部门和HSE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指导、控制和更新。省公司安全环保部门负责编制发布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对全省工作进行指导,负责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省的识别和评价结果进行总的分析和认证。各市地分公司的安全环保部门及HSE管理人员负责本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 其它各部门:参与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查找、分析、控制和更新工作。 所有员工:接受安全环保部门组织的培训,参与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的查找、分析、控制和更新工作。

四、定义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五、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程序流程,参照附录1,具体步骤概括如下: 1、成立评估小组 省、市、县公司及所属部门应成立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估

小组,所有评估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并有能力、资格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和指导工作,同时各部门也应要求其他员工参与危害的确定。 2、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 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公司从事的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投用、采购、销售、产品、储运、设备、设施、服务、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所有可能导致重要危害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如检维修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 ——按地理区域或部门; ——按装置、设备、设施; ——按作业任务。 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 ——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产品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程序(新版)

产品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程序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42

产品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程序(新版) 1.目的: 为了控制可能会影响产品品质或对人员造成伤害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污染的风险。通过风险评估,降低风险发生,提高质量意识,特制定此程序 2.范围: 本公司生产制造中来料,半成品加工,成品组装,包装等所有环节可能会影响产品品质或对人员造成伤害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污染的过程、场所,工作环节均属之。 3.权责: 行政处:负责对工作环境,人员方面的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的跟进;

制造处:负责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的跟进; 制造处:负责原物料和产品维护方面的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的跟进; 4.作业内容 4.1产品风险评价准则 4.1.1风险严重度评价准则 4.2产品风险发生频度评价准则: 4.3产品风险探测度评价准则: 4.4产品风险顺序数计算方法 4.4.1风险顺序数(RPN)=风险严重度(S),频度(O)和探测度(D)的乘积。 4.4.2当S≥7且RPN≥60时,视为紧急状态,必须采取改进措施。 4.4.3当S<7且RPN≥100时,视为紧急状态,必须采取改进措施。 5.0评估作业程序

潜在风险评估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能够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并从中评价出重要危害因素,为建立社会责任目标,实施运行控制和改善安全卫生行为提供依据。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及相关方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 3、术语 危害因素:可能造成或已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产品安全、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影响因素。 4、职责 4.1部门负责辨识和评价本部门的危险因素。 4.2生产部负责辨识和评价相关方的危险因素。 4.3生产部负责危险因素的汇总、审核,组织评价和确定重要危险因素。各部门协助。 4.4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危险因素评价结果的审批。 5、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5.1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程序。 5.1.1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价范围分两大部门: ①公司内部:即公司各部门自身的日常办公活动以及行政管理活动范围。 ②相关方:即公司对行政管辖区域内建筑施工或供应商可望施加影响的活动、产品、服务范围。 5.1.2各部门首先应按照本程序的内容和要求,分别识别出内部自身的和对口业务相关方的能够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危害因素,并加以判断,评价出具有重大危害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危害影响的因素。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应分别填写在《危害源识别与风险评估表》上,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后递交生产部。 5.1.3生产部对各部门交送的结果进行复核,必要时加以补充,将最终整理出的结果填写《危害源识别与风险评估表》,交管理者代表审核。 5.1.4各部门将本部门确认后的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清单留存一份,向本部门的员工进行宣传,以便明确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对其加以控制和施加影响。 5.1.5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第年进行一次,由生产部组织进行。 5.1.6各部门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重新辨识与评价环境因素,及时更新: ①相关的管理或服务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少)。 ②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修订或废除。 ③本公司的发展规划作调整或开发建设发生较大变化。 ④定期测量结果发生变化。 ⑤材料、设施或设备发生变更。 ⑥发生了紧急情况或安全事故。 ⑦相关方有建议或抱怨。

供电局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1 目的 1.1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系统地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和指导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 1.2本规范规定了作业活动过程的危害识别及其危害导致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玉林供电局对危害因素产生的风险及对控制措施进行的合理评估。 2 引用文件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南方电网公司 3 定义 3.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3.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4要求与方法 4.1区域内部风险评估 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写要求如下: 4.1.1工种:是电力生产活动中专业作业活动的分类。电力生产所涉及的工种主要有: 如:调度运行、调度监控、调度通信、输电线路、输电电缆、带电作业、变电运行、变电检修、变电继保、变电电源、高压试验、化学试验、仪表、管理信息自动化、电网自动化、系统网络、计量装拆、计量检测、配电运维、配电急修、用电报装、抄核收、用电稽查、装表接电、低压、仓储、汽车驾驶等。 4.1.2作业任务:指各专业涉及的工作任务类别。在实际操作中应将各项任务进行同类项合并归类,作为一项任务。 如:不同电压等级输电架空线路巡视可归类为“输电架空线路巡视”、同一主接线方式的线路停电操作可归类为“××kV线路停电操作”、同一主接线的母线停电操作可归类为“××kV母线停电操作”等。 4.1.3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按照执行功能进行分解、归类的若干个功能阶段,如“220kV线路停电操作”可分解为操作准备(包括接令与操作票、工器具的准备)、开关操作、刀闸操作、二次设备操作、安全措施布置、记录与归档等几个步骤。“变压器高压套管更换”可分解为施工准备(包括工作票、作业指导书和工器具、材料准备)、现场安全措施布置、放油、拆除旧套管、安装新套管接线复位、注油、测量与试验、拆除现场安全措施、记录与归档等几个步骤。在分解作业步骤时避免划分过细,以免增加分析的工作量,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 4.1.4危害名称: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电网和企业形象的危害的具体称

潜在危害风险评估程序

潜在危害风险评估程序 1目的:针对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对可能发生的潜在危害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产品的安全性﹐确保产品安全。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类产品生产过程的评估。 3职责和权限 4.1总经办﹕负责召集管理层临时会议讨论解决方法﹐并做好会议记录。 4.1物控部﹕负责控制公司原物料﹑产品安全性。 4.1生产部﹕负责对原物料﹑产品进行消毒或返工处理。 4.1总经理﹕负责批准各处理方案的实施。 4具体细则: 4.1生产过程的风险评估﹕ 4..1.1来料控制﹕仓库对于存放在仓库的原物料控制好其存放环境﹐对仓 库内和周边的环境每天进行卫生清洁。对于供货商的来料﹐品管部 在来料到达公司时依据取样规则取样﹐并进行微生物测试﹔如是疫 区内供货商的来料﹐要求其提供官方产品安全性合格检验报告﹐否 则将考虑更换厂家原料。 4..1.2制程控制:生产部依据《车间卫生管理规范》对车间的卫生进行控制 ﹔依据《包材﹑产品消毒指引》对包材和产品进行消毒﹔品管部依 据《产品检验程序》对产品及过程的监控﹐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 生﹑消毒措施﹑半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的微生物检验。 4..1.3出货成品﹕在此期间所有产品在出货前必须经过检查,产品安全及 防护合格后方可出厂. 4.2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 4.2.1能源故障处理﹕当能源故障产生时,由品管部组织生产部等相关部门 对相关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处理,确定是否存在潜在不安全性, 分析、确定需隔离的产品。 4.2.2设备故障处理﹕当设备出现破损或泄漏﹐生产部须马上停止生产 ﹐将半制品或半成品进行分装﹑隔离﹐重新投产时须跟进生产全

作业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作业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1.目的 1.1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系统地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和指导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作业类危害识别及其危害导致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作业过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评估工作。 3 规范性引用/应用文件 3.1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十二届第13号第四十一条、第五十条3.2 应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3.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

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5评估要求和方法 5.1区域内部风险评估 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作业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写要求如下: 5.2.1.工种:是电力生产活动中专业作业活动的分类。电力生产所涉及的工种主要有: 如:巡视、运行、检修、切换、试验、后勤、消防、汽车驾驶、焊接等。 5.2.2作业任务:指各专业涉及的工作任务类别。在实际操作中应将各项任务进行同类项合并归类,若从事作业活动相似且可能产生的危害相同可作为一项任务。5.2.3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按照执行功能进行分解、归类的若干个功能阶段,在分解作业步骤时避免划分过细,以免增加分析的工作量,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 5.2.4危害名称: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职业健康、环境的组合条件或行为的具体称谓,作业中经常面临的危害名称可参照《安健环危害因素表》进行定义,表中未涉及的危害一般填写格式为“副词+名词或动名词”。 5.2.5危害类别:分为9大类,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在进行危害辨识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1.目的 1.1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系统地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和指导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 1.2规定了作业活动过程的危害识别及其危害导致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作业过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评估工作。 2.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五条 3.定义 3.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3.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4.要求与方法 4.1区域内部风险评估 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写要求如下:4.1.1工种:是生产活动中专业作业活动的分类。 4.1.2作业任务:指各专业涉及的工作任务类别。 4.1.3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按照执行功能进行分解、归类的若干个功能阶段。在分解作业步骤时避免划分过细,以免增加分析的工作量,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 4.1.4危害名称: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和企业形象的危害的具体称谓。危害一般填写格式为“副词+名词或动名词”,如:“压力不足的车胎”、“有尖角的设备”等。 4.1.5危害类别:分为9大类,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 4.1.6危害及有关信息描述:对辨识出的危害,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普查,确定其存在的数量、位置、时间以及相关的化学或物理特性,即说明在执行同类作业任务时,该危害存在于哪些地方?有多少?什么时间会涉及到?该危害的可能重量、强度、长度等如何?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程序资料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 1、目的 对与公司及所属部门从事的经营活动、作业过程、服务,以及设备、设施、 检维修、承包商、供应商的服务等有关的危害进行识别,并对它们进行准确的评价分析。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的程度,确保安全健康的目的。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属部门的采购、生产、储存、装卸运输、设施、设备、检维修、施工、基本建设、供应、销售等业务活动以及可以施加影响的承包商、供应商的活动或服务。 3、职责 4、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见附图) 4.1成立危害评价小组 公司应成立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所有评价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并有能力、资格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指导工作,同时各部门也应要求其他员工参与危害的确定。 4.2选择和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 评价小组应首先识别出从事的经营活动、作业过程、服务范围,包括采购、销售、生产、储存、运输、设施、设备、服务、检维修、消防、承包商、供应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经营范围应包括从规划、设计、建设、投产和商品销售的全过程。所有可能导致重要的危害和环境影响的活动,

包括非常规活动、检维修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按作业流程的各阶段; ——按区域或公司、部门、基层单位;——按设备、设施; 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可按职能管理、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价。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 ——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该任务实施的频率、特点;——可能涉及到的设备、设施、机械、工具和器材;——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物理形态(油料、烟气、蒸气、液体、粉尘、固体)和化学性质; ——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任务的人员的培训;——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包括特种作业任务的执证、上岗的相关制度和规定; ——发生过的与该工作活动有关的事故、事件。――与现场所有关的HSE法律、法规及标准。 4.3 选择危害识别方法评价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SCL)、工作危害分析(JHA)等各种识别方法的应用简介参照附录。 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活动或作业性质; ――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危害分析的目的; ――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潜在风险度大小; ――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是否是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各部门应制定安全检查表(SCL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对

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估程序审批稿

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估 程序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CCEHS—WP—011 版次: 编制: 审核: 签发: 分发: 总经办1份、酿造部2份、包装部2份、计划物流部2份、质量部1份 修订日期:2017年月日生效日期:2017年月日 1、目的 为满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确保各类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对本公司在活动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危险源进行识别。 2、范围 适用于乌鲁木齐工厂范围内危险源的识别及风险评估和控制策划。 3、职责 EHS负责组织进行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策划;

各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危险源; 4、控制要求 程序描述 首先应辨识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工作环境、设备(装置)、生产/维修过程存在的危害,并对确认的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判定其危险源风险的级别,依此建立危险源风险控制的措施和降低/消除风险的优先顺序,才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意外事故(事件)的发生,公司及各部门、全体员工应确保危险源辨识的主动性、经常性的态度对待危险源。 危险源的辨识 各部门对危险源进行积极、主动、经常性的辨识,制定有效的控制方案和措施,是防止和减少意外事故(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当工厂的地理、工作环境、生产设备和工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发生变化时,亦应进行针对性对危险源的辨识,正常工作情况下,要求每一个年度至少应进行一次;对辨识、评价、确认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列表登记建档。 在辨识危险源时应充分考虑相关的单元因素活动,以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a)工作活动场所的地理位置、环境; b)生产作业过程或所提供的服务、支援过程; c)事先计划的和无计划/突然需要进行的工作; d)计划确定的、经常/正常的工作; e)不经常、偶然发生的工作; f)常态、非常态及失效模式; 危险源主要分为: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标准

工作场所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标准 1. 范围 本指导意见规定了工作场所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方法。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工作场所存在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评估工作。2. 术语与定义 2.1 危害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2.2 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后果、暴露程度和可能性的组合。 2.3 风险评估 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后果、暴露程度和可能性,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3. 要求 3.1 风险评估总体要求 3.1.1 风险评估应全员参与。 3.1.2 应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或界限,也就是接受评估的程序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风险评估分为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和区域外部风险评估。 3.1.3风险辨识评估 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针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各作业单元(班组) 识别并罗列本专业的作业任务/活动。根据罗列出来的任务活动,具体识别员工在执行任务的各个步骤中存在的危害,辨识与评估相应风险,并对照风险等级标准,制定

针对性的控制风险措施,最后进行合理性评价。 3.2 危害辨识 工作过程及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九类: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 3.3 风险辨识 3.3.1 风险的范畴划分为:人身伤害类、设备类、职业健康类、环境类。 3.3.2 人身伤害风险种类有:碰撞、坠落、撞击、跌倒、坍塌、触电、火灾、辐射、接触、交通意外、中毒、掩埋、倾覆、窒息、咬伤、淹溺、爆炸、灼烫等。 3.3.3 设备风险种类有:设备损坏、设备停运、设备性能下降。 3.3.4 健康类风险种类有:听力受损、视力受损、职业中毒、肺功能障碍、接触性皮肤伤害、职业性慢性病、健康影响事件。 3.3.5环境类风险种类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失衡、工作环境污染。 3.4 风险评估 3.4.1 风险值的计算 D(风险值)= L(可能性)×E(暴露程度)×C(后果) 风险值代表危害造成风险的具体程度 3.4.2 在使用风险计算公式时,给每个因素分配的具体数字等级或比重,基于风险评估人员的判断和经验。 3.4.3风险评估公式中L(可能性)的定义和取值可能性是指危害引发事故或导致后果的概率。分数从最可能发生(10 分)到几乎从未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方法简介(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方法简介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方法简介(新版) 一、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害的分析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 分析步骤(参照附表):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该: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操作者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是否会跌倒;;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5)进行风险评估; (6)建议控制措施。 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法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基于经验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安全检查分析表法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分析步骤: (1)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作业指南)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制定检查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所属范围的经营活动、服务,以及设备设施、相关方的服务和设备等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的过程,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实现持续改进公司HSE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从事的化工石油、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路工程、电力工程等的监理及经营管理活动。 3职责 综合部:本程序的管理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修订及解释。负责组织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制订公司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监督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总监:负责组织监理活动前因地制宜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实施组织本项目部监理过程中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所有员工:提供基础信息,参与本岗位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流程,参照附录1)。 风险评价的组织 1)开展项目监理活动前,由总监负责组织,因地制宜的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2)对于重大的工程,应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公司有关部门、总监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 价工作。 3)风险评价的组织者应任命HSE监理工程师为评价组组长,并授权负责风险评价的全 过程; 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必要的HSE专业技术知识,具备与风险评价相关的技巧和能力;评价时尽可能使操作人员参与,提出建议。 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 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所监理项目的经营活动、施工作业过程,包括设计、改扩建施工、安装、设备、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及项目监理部的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人员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 1)按作业流程的各阶段; 2)按区域; 3)按设备、设施; 或上述方法的结合。

危害鉴别及风险评估程序

危害鉴别及风险评估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安全评价与控制。 3.职责 3.1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安全评价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 3.2 安全部负责组织本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及巨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3.3 安全部、劳动督察部应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人员进行应有的培训,以承担指定范围内的工作。 3.4各部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实施控制。 4.工作程序 4.1总则 4.1.1本公司重大风险详见《重大风险清单》。 4.1.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依据: ————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要求; ————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要求; ————行业颁布的法律、法规要求; ————公司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技术规范。 4.1.3危险因素的分级原则

危险因素按以下原则进行分类: I级: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 II级:近期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 III级:将来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 IV级: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 4.2危险评价的组织和管理 4.2.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在安全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4.2.2各部门应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在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同时应鼓励其他员工参与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4.2.3公司应通过各种途径使风险评价工作小组成员接受必要的培训,使其具备熟悉工艺技术、安全健康管理知识、法律法规要求知识、常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和技巧能力。 4.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4.3.1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4.3.2作业场所内所有人员的活动(包括供方、合同方) 4.3.3作业场所内所有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和产品(包括外部提供的设备和材料等) 4.3.4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4.3.5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3.6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4.3.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按全生产规章制度 4.3.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4.3.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4.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应考虑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 程序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所属范围的经营活动、服务,以及设备设施、相关方的服务和设备等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的过程,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实现持续改进公司HSE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从事的化工石油、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路工程、电力工程等的监理及经营管理活动。 3职责 综合部:本程序的管理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修订及解释。负责组织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制订公司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监督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总监:负责组织监理活动前因地制宜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实施组织本项目部监理过程中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所有员工:提供基础信息,参与本岗位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流程,参照附录1)。 风险评价的组织 1)开展项目监理活动前,由总监负责组织,因地制宜的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 作。 2)对于重大的工程,应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公司有关部门、总监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 价工作。 3)风险评价的组织者应任命HSE监理工程师为评价组组长,并授权负责风险评价的全 过程; 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必要的HSE专业技术知识,具备与风险评价相关的技巧和能力;评价时尽可能使操作人员参与,提出建议。 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 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所监理项目的经营活动、施工作业过程,包括设计、改扩建施工、安装、设备、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及项目监理部的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 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人员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 1)按作业流程的各阶段; 2)按区域;

危害辨识﹑风险评估管理规定(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辨识﹑风险评估管理 规定(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440-85 危害辨识﹑风险评估管理规定(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目的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核心,认真做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对于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保障广大职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对生产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预防和削减措施,使风险达到可接受的程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生产活动,包括规划、设计、新改扩建、供应、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检维修、检验、分析、后勤服务等中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管理。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 4 职责与分工 4.1生产厂长负责组织公司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审批重大危险因素。 4.2行政部是本制度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并保持《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负责指导各车间部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评价分析,负责公司各车间、部门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的验证,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4.3各车间、部门负责人负责低风险(等级判定在重大风险以下,不包括重大风险的各级风险)的风险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证。 4.4风险评价和控制主要为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服务,要求该项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评价。评价初期,可由各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进行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标准 1.目的 为正式、动态、系统的识别与评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风险,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管控,特制定本标准。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策划与准备、实施、风险控制措施、风险评估结果应用及数据管理与回顾的管理程序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限公司。 3.规范性引用/应用文件 3.1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九届第70号)第四十五条 《****公司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3.2应用文件 《****有限公司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与反事故措施计划管理办法》4.术语和定义 危害: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存在的损失或伤害由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风险应满足三个条件:暴露、可能性和后果。 危害识别:识别系统中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暴露、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过程。 基准风险评估:根据生产系统特点、工作场所范围和具体的作业任务,评估生产过程中各类危害所产生的风险等级;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和风险概述提供依据,为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提供输入。

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对基准风险评估中所确定风险较高的对象,以及针对生产过程中所发生事故/事件暴露的高风险问题进行的风险评估,以有效地控制风险。 持续的风险评估:通过检查、巡视等持续性日常管理工作,迅速辨识安全、健康、环境风险,以便于重大风险的及时处理。 重大风险:依据《****公司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风险值大于等于200的高风险和特高的风险。 5.职责 5.1安全生产委员会 5.1.1负责风险评估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技术标准,明确风 险评估的目的、范围; 5.1.2负责评审重大风险需实施的控制措施,并对通过的优化控制措施批准实 施; 5.1.3负责风险控制措施的资金保障。 5.2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部 5.2.1组织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工作的策划及实施; 5.2.2负责监督各部门、二级单位开展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落实;5.2.3负责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5.2.4负责组织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的调查、优化措施制定、效果评估与回顾; 5.2.5负责监督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落实; 5.3各部门、二级单位 5.3.1负责本单位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的落实; 5.3.2负责本单位设备、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识别、评估、控制; 5.3.3负责对控制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5.4员工 5.4.1参加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培训,掌握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 5.4.2识别作业现场特别是本岗位的危害类别,掌握各类风险的控制措施,落实 到作业岗位。 6.管理内容和方法

2020年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风险评价准则

XX有限公司 MS-CARE-01 社会责任及EHS手 册 (1.0版) 制订: 审批: 2020-1-1发布2020-1-1实施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 1 工作程序和内容 1.1 风险评价准则 根据作业场所或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程度、接触水平和作业工人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有害因素对风险的影响权重,结合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和健康效应,借助风险评估的经验公式量化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判定风险等级。 1.2 工作步骤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步骤为: a)基础资料准备。通过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职 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浓度(或强度)进行测定(或测量)或搜集有效的 检测数据。 b)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特性、接触 时间、检测结果和作业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进行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分 级。 c)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作业岗位工人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 作业分级的权重系数、接害人数、防护措施及职业病和职业健康损伤的 发生结果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 d)分级管控。按照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实施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 措施和分级管理。 1.3 风险点确定 通过详实的职业卫生调查和工程分析,明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空分布和岗位接触情况,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 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接害的工作地点或设施,非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接害的岗位工人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例:锅炉巡检工接触粉尘、噪声和高温)。 1.4 危险源(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4.1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采用工程分析法、经验对照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参见附录B。 1.4.2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 2和GBZ 160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4.3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进行分析。 1.5 风险评价 1.5.1 风险评价方法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2、危险等级(D)划分:≧320为(5级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4级危险),需立即整改;90~160(3级危险),需要整改;20~90(2级危险),需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2、危险等级(D)划分:≧320为(5级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4级危险),需立即整改;90~160(3级危险),需要整改;20~90(2级危险),需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2、危险等级(D)划分:≧320为(5级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4级危险),需立即整改;90~160(3级危险),需要整改;20~90(2级危险),需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