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硅的性质及其在单晶硅太阳池中的应用

二氧化硅的性质及其在单晶硅太阳池中的应用
二氧化硅的性质及其在单晶硅太阳池中的应用

干法氧化通常用来形成要求薄、界面能级和固定电荷密度低的薄膜。干法氧化成膜速度慢于湿法。湿法氧化通常用来形成作为器件隔离用的比较厚的二氧化硅膜。当SiO2膜较薄时,膜厚与时间成正比。SiO2膜变厚时,膜厚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因而,要形成较厚的SiO2膜,需要较长的氧化时间。SiO2膜形成的速度取决于经扩散穿过SiO2膜到达硅表面的O2及OH基等氧化剂的数量的多少。湿法氧化时,因OH基在SiO2膜中的扩散系数比O2的大。氧化反应时,Si 表面向深层移动,距离为SiO2膜厚的0.44倍。因此,不同厚度的SiO2膜,去除后的Si表面的深度也不同。SiO2膜为透明,通过光干涉来估计膜的厚度。这种干涉色的周期约为200nm,如果预告知道是几次干涉,就能正确估计。

热氧化的生长也会影响底下硅的掺杂。如果杂质比硅更可以溶于氧化物,那么在氧化的过程中,它会从硅中迁移到氧化物中。这样硅表面就变成杂质的耗尽区。硼更好溶于氧化物而不是硅,所以它会转移到氧化物中。这个效应有时叫做boron suckup。相反的,如果杂质更容易溶于硅而不是氧化物,那么氧化硅界面会把杂质推到硅里,在表面形成一个本地的更高的掺杂水平。磷(就像砷和锑)迁移到硅中,所以随着氧化的进行,他们会聚集到表面来。这个效应有时叫做phosphorus pileup或者phosphorus plow。在这两种情况中,前氧化掺杂水平是个常数,由于隔离,靠近表面的杂质浓度都是互不相关的。隔离机制的存在使设计集成器件的杂质水平更复杂。

硅的掺杂也影响氧化物的生长速度。N+扩散区通过叫做dopant-enhanced oxidation的过程能加速它附近的氧化物的生长。因为donor干扰了氧化物界面的原子键,引起了断层和其他的结构缺陷。这些缺陷加速了氧化和上面氧化物的生长。在长时间的热驱动和氧化之前,重掺杂的N+沉积发生的比较早时,这个效应更明显。N+扩散区上的氧化层比周围地区上的氧化层厚。

4.4 二氧化硅的性质及其在单晶硅太阳池中的应用

4.4.1 二氧化硅的主要物理性质

二氧化硅(SiO2)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的物质。水晶石、石英砂就是天然的二氧化硅。在半导体器件生产中使用的石英管和石英器皿都是用二氧化硅材料制成的。

纯净的二氧化硅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固体。除了少数属于石英晶体外,大多数均属于无定形二氧化硅。这种无定形二氧化硅没有固定的熔点,其软化温度约为1500℃左右。硅半导体器件生产中所制备的各种二氧化硅都属于无定形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常用其物理参数来表示。其中有几个与半导体器件制造关系较密切的物理参数:电阻率、介电强度、介电常数、密度和折射率。这里作一些简要介绍。

1.二氧化硅的电阻率

在相当宽的温度范围内,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十分稳定,而且具有较高的电阻率。

二氧化硅薄膜的电阻率随制备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热氧化生长二氧化硅薄膜的电阻率可达1015~1016Ω.cm,采用阳极氧化及CVD方法生成的二氧化硅膜的电阻率却只有107~108Ω.cm。这是因为后者容易引入杂质,降低了电阻率。同时温度对电阻率也有影响,温度高,杂质的电离率和迁移率都增大,使电阻率降低。为了获得绝缘性能好的二氧化硅薄膜,必须保证工艺的洁净度,防止杂质沾污。

2.二氧化硅的介电强度和介电常数

二氧化硅薄膜是一种良好的电介质,其介电性能的好坏通常用介电强度和介电常数来表示。前者表示耐压程度,后者是表示电容器特性的重要参数。二氧化硅薄膜的介电强度可

达106~107V/cm,可以承受较高的电压,适宜做绝缘薄膜。介电强度与薄膜的致密度、均匀性及杂质含量均有直接关系。二氧化硅的介电常数为3.9左右。

3.二氧化硅的密度和折射率

二氧化硅的密度是其致密程度的标志。密度大则表示二氧化硅的致密程度高。制备方法不同,所得到的二氧化硅薄膜的密度也不同,但差别不是太大,一般在2.0~2.3g/cm3之间。

二氧化硅的折射率是表征光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它与二氧化硅的密度有关,一般为1.45。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硅薄膜有稍大的折射率。

表4.1 二氧化硅薄膜的主要物理性质

二氧化硅薄膜在单晶硅太阳电池器件结构中,既是表面钝化膜,又是减反射膜。因此,其密度、折射率和厚度对光电转换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4.4.2 二氧化硅薄膜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硅薄膜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它不溶于水,和酸(氢氟酸除外)也不发生反应,但可以被HF腐蚀,化学反应式如下:

S i O2 + 4HF →S i F4 + H2O

S i F4 + 2HF →H2S i F6

六氟硅酸(H2S i F6)是可以溶于水的络和物。二氧化硅薄膜在氢氟酸中的腐蚀速率,随HF浓度的增加和腐蚀反应温度的增高而增加,另外还与二氧化硅结构、二氧化硅中的杂质类型和含量有关。含磷的二氧化硅膜腐蚀速率高,含硼的低。热分解淀积的二氧化硅膜由于质地疏松,杂质含量高,其腐蚀速率比热氧化生长的二氧化硅膜要高一些,但经过致密处理后,腐蚀速率可以降低很多。

4.4.3 硅上二氧化硅薄膜的界面特性

二氧化硅薄膜应用于硅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结构中时,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主要物理性质外,S i-S i O2界面的物理特性对各种不同的硅半导体元器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S i-S i O2系统中,存在着下面几种电荷:S i O2层中的可动离子电荷;固定氧化物电荷;界面陷阱电荷;氧化物陷阱电荷;以及S i O2层外表面的正、负离子电荷。

1)可动离子电荷

S i O2层中的可动离子电荷(Q m),主要是沾污引入钠、钾等碱金属离子,其中主要是钠离子。在普通热氧化膜中,可动钠离子的面密度可达1012~1015/cm2。

有关实验分析表明钠离子在S i O2薄膜中的分布呈“U”形分布。如图4- 所示,这和两个界面处存在着陷阱有关。在未进行正偏压温度处理(BT)前,Na+大多数集中在二氧化硅与金属界面靠近的金属的陷阱中,对硅表面性质影响不大。在BT处理后,这些Na+离子可以被激活而离开陷阱,在氧化层中向S i-S i O2界面运动,绝大多数集中在S i-S i O2界面处靠近硅一侧的S i O2层中,并且将S i表面感应出负电荷,使双极型器件在p-n结横向界面出现表面沟道或引起击穿电压蠕变,在MOS器件中则使阈值电压不稳定。此外,还会降低S i O2层的介电强度。

为了防止S i O2层生长过程中的Na+离子沾污,严格氧化石英管以及硅片的清洗工艺是必须的,掺氯氧化也可以减轻Na+离子的危害。为了防止氧化后的Na+离子沾污,可以考虑使用复合膜(例如Al2O3-S i O2,PSG-S i O2,Si3N4-S i O2等)来代替单一的S i O2膜。

2)固定氧化物电荷

S i-S i O2系统中靠近界面10~20nm的范围内,存在着一些位置相对固定的正电荷,成为固定氧化物电荷(Q f)。Deal等人提出的过剩硅离子模型是目前最满意的固定氧化物电荷模型。该模型认为S i O2层中的过剩硅离子是固定氧化物电荷的来源。硅的热氧化过程是由过剩的氧原子向内运动形成的,在接近S i-S i O2界面的氧化物中必然存在着过剩的硅,等待着和扩散过来的氧进行反应。当氧化结束时,这些硅离子固定下来形成了固定电荷。S i O2层中的固定氧化物电荷具有如下性质:

a)固定氧化物电荷带正电,不随能带弯曲或表面电势的变化而变化。

b)固定氧化物电荷密度不受S i O2层厚度和S i中掺杂浓度几类型的明显影响,在

1014~1017/cm2的掺杂范围内,可以认为Q f基本不变。

c)在相同的氧化条件和退火条件下,Q f随半导体表面的晶向不同而不同。Q f(111)

>Q f(110)>Q f(100)。

d)固定氧化物电荷密度随氧化条件和退火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e)固定氧化物电荷有负温-偏效应。在350~400℃,1×106V/cm的负偏压下经过

30min处理后,Q f随负偏压的增加而增加,使C—V 特性向更负的方向移动。

3)界面陷阱电荷

界面陷阱电荷过去成为快界面态,是指存在于S i-S i O2界面处,能量位于禁带中的一些分立或连续的能级或带脑子态。界面陷阱分为施主和受主两种。不论能级在禁带中的位置如何,若能级在含有带电子时为中性,释放电子后带正电,则称为施主型界面陷阱;若能级不接受电子时为中性,而接受电子后带负电,则称为受主型界面陷阱。界面陷阱电荷是由界面处的不饱和键(悬挂键)产生的;半导体表面处的晶格缺陷、机械损伤和杂质沾污都可以在禁带中引进能级,使界面陷阱电荷密度增加。实验表明,低能电子束和离子束的轰击会产生分立能级的界面陷阱电荷。界面陷阱电荷具有以下特点;

a)由于界面陷阱是界面处禁带中的能级,而且很容易与硅交换电荷,所以起表面

复合中心的作用。因此,界面陷阱对表面复合起决定性的作用。

b)界面陷阱电荷不同于固定氧化物电荷,当表面电势改变,费米能级与表面能级

相对位置变化时,界面陷阱中电子填充情况也发生变化,而引起界面陷阱电荷

变化。

c)当外加偏压改变,表面电势也改变时,界面陷阱中电荷的变化会产生电容效应。

所以界面陷阱具有一定的电容,它使C—V特性曲线发生畸变。

d)界面陷阱密度与衬底的晶向有关,它们按(111)>(110)>(100)的顺序

降低。

e)界面陷阱密度与工艺条件有密切关系。干氧氧化有较高的界面陷阱密度,氧中

含有少量的水汽(如1%的浓度)可以减少界面陷阱。在N2或N2、H2混合气体

(Forming Gas)中退火可以减少界面陷阱密度。

界面陷阱的存在将增大器件的表面复合速度,增大太阳电池中光生载流子的损失,使二极管理想因子变坏,开路电压降低,导致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低下。界面陷阱的“慢俘获效应”以及表面复合作用与表面势的相依性,是引起器件电性能不稳定的原因之一,在太阳电池中可能引起光电转换效率的早期衰减。

4)氧化物陷阱电荷

在S i O2中或S i-S i O2界面附近,经常存在着一些载流子或离子陷阱,这种电荷可正可负,主要取决于陷入的是空穴还是电子。它们由辐射电离,雪崩注入或其他类似的过程引起。氧化物陷阱电荷的密度一般在109~1013cm-2。

5)S i O2层外表面的正、负离子电荷

在器件制造过程中的沾污或是人为的引入会使S i O2表面上存留正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离子会发生漂移,当其聚集在太阳电池边沿时,可能引起旁路漏电。使光电转换效率发生衰减,严重时导致失效。因此,在工艺过程中应控制减少表面沾污。

4.4.3 二氧化硅薄膜在单晶硅硅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在高效率晶体硅太阳电池中,常用高温氧化工艺形成的二氧化硅薄膜来作为太阳电池前后两个表面的钝化膜,同时作为受光面的减反射膜(ARC)。这种情形下,基于减反射原理和二氧化硅折射率,通常的厚度为105nm~110nm。

二氧化硅薄膜在丝网印刷电极工艺的单晶硅太阳电池中,一种最典型的应用就是作为表面钝化膜。但是就减反射膜要求来说,由于其折射率相对较低,在现有材料特定的减反射体系下其厚度可取的数值较小,而且范围较窄。在地面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工艺中,封装材料为玻璃(折射率n=1.5),EVA(折射率n=1.5)。与二氧化硅的折射率非常接近,因此,在这样的体系中,通常都不能将二氧化硅薄膜当作减反射膜来使用,而只能作为表面钝化膜来应用。工艺制作良好的二氧化硅薄膜,可以有效地消除硅的表面态,减少非平衡少数载流子在表面的复合损失。二氧化硅薄膜的钝化效果与二氧化硅薄膜的质量密切相关。缺陷密度大或沾污严重的二氧化硅薄膜,不但起不到良好的表面钝化作用,而且适得其反,成了影响器件性能的根源。所以,在生产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缺陷密度和避免有害杂质沾污。

4.5 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原理

在硅片表面制备二氧化硅薄膜的方法很多,例如热氧化生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真空蒸发镀膜法、溅射镀膜法、阳极氧化法等。下面介绍生产上常用的热氧化生长法。

4.5.1 硅片上二氧化硅薄膜热氧化生长的机理

热氧化,又叫做高温氧化,就是把洁净的硅片置于800℃以上的高温炉中,通入氧气、水汽等氧化性气氛,使硅表面的一层硅氧化成二氧化硅。这种因热作用氧化形成二氧化硅薄膜的方法,成为热氧化生长法(或简称为热氧化)。

根据氧化气氛的不同,热氧化又可分为干氧氧化、水汽氧化、湿氧氧化、氢氧合成氧化和掺氯氧化。不同的氧化方法,其原理也有一些差异。

1)干氧氧化法

干氧氧化法是在高温条件下,用干燥纯净的氧气直接与硅片外表面原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硅薄膜。其化学反应式可写为:

Si + O2 =Δ=SiO2

关于干氧氧化机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热氧化过程中,氧原子或氧分子穿过氧化膜层向SiO2—Si 界面运动并与硅进行反应,而不是硅原子向外运动到氧化膜的外表面与氧进行反应。所以,干氧氧化的氧化膜生长过程是:在高温下,氧原子或氧分子与硅片外表面的硅原子反应,生成初始氧化层。此后,由于初始氧化层阻止了氧原子或氧分子与硅表面的接触,氧只有以原子形式扩散通过氧化层,到达SiO2—Si 界面,才能与硅片外表面内层的硅原子反应,生成新的氧化层。如此以往,二氧化硅薄膜就得以继续生长变厚。

另外一种说法是:氧在二氧化硅中的扩散是以离子形式进行的,随着氧化层的生长,氧离子透过氧化层,到达SiO2—Si界面处与硅原子进行反应,生成新的氧化层。根据这一机理,二氧化硅薄膜的生长速率主要受氧离子在氧化层中的扩散速率和SiO2—Si界面处的化学反应速率所限制。在1000℃以上时,氧化层生长速率主要受氧离子在氧化层中的扩散速率所限制。因此,随着氧化时间增加,氧离子就需要穿透更厚的氧化层才能到达SiO2—Si 界面和硅进行反应,氧化层逐渐增厚,则生长速率逐渐降低。如果温度低到700℃以下,氧化生长速率主要受SiO2—Si界面处的反应速率所限制。

2)水汽氧化法

水汽氧化法是利用水汽在高温条件下与硅片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硅薄膜的方法。其反应式可以写为:

Si + H2O =Δ=SiO2 + 2H2 ↑

水汽氧化的氧化膜生长机理是:高温下,水汽与硅片表面接触,水分子与硅片表面的硅原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初始层。随后,一般认为水分子与硅的反应有两种过程:一种是水分子扩散穿透氧化层,在SiO2—Si界面处与硅原子反应;另一种是水分子先在二氧化硅表面反应生成硅烷醇(Si—OH):

H2O + Si—O—Si → 2(Si—OH)

生成的硅烷醇再扩散进入二氧化硅层到达SiO2—Si 界面与硅原子进行反应,使二氧化硅层继续增厚。

2(Si—OH)+ Si—Si → 2(Si—O—Si)+ H2↑

3)湿氧氧化法

湿氧氧化法是将干燥纯净的氧气,在通入氧化炉之前,先经过一个水浴瓶,使氧气经过加热的高纯水,携带一定量的水汽进入氧化炉内。在湿氧氧化中,既有氧的氧化作用,又有水的氧化作用。因为水汽氧化膜的生长速率比干氧氧化快。所以对于一个给定的氧化时间和温度,氧气中携带水分的含量是决定氧化层厚度的重要参数。湿氧氧化法的氧化剂是氧和水

的混合物,氧化温度确定后,它们的比例决定了湿氧氧化的速率。湿氧氧化速率介于干氧氧化与水汽氧化之间。

4.5.2 硅的热氧化模型和生长动力学

硅的热氧化过程,是氧化剂穿透氧化膜向SiO 2—Si 界面运动并与硅进行反应的过程。为了描述硅的热氧化过程。Deal 和Grove ’s

提出了一个热氧化模型,如图4-12 所示。

图4.12 硅的热氧化模型

硅的热氧化模型描述的氧化过程如下:

①氧化剂由气体内部传输到气体—氧化物界面,其离子流密度为 F 1= h G (N G - N GS ) (4-19)

式中F 1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通过的原子数或分子数;h G 为气相质量转移系数;N G

为气体内部氧化剂的浓度(单位为cm -3);N GS 为气体—氧化物界面的氧化剂浓度。

②氧化剂通过已生成的氧化物到达SiO 2—Si 界面,其扩散流密度为

ox

dt dN D F 0

2-= (4-20)

在线性近似下,上式可以写为

OX

S OS t N N D F )

(02-=

(4-21)

式中D 0为氧在SiO 2中的扩散系数;N 0S 为氧化剂在氧化层表面内侧处的浓度;N S 为SiO 2—Si 界面处的氧化剂浓度;t OX 为SiO 2膜的厚度。

③SiO 2—Si 界面处,氧化剂和Si 反应生成新的SiO 2层,它的反应流密度为

F 3 = K S N S (4-22) 式中K 3为表面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成指数关系。

假定氧化过程近似为平衡过程,并且氧化气氛是理想气体,根据亨利定律和理想气体定律有N OS = HP GS ;N G = P G /kT ;N GS = P GS /kT 。其中P GS 为在氧化层表面外侧处氧化剂的分压;P G 为气体内部的分压。若用N* = HP G 表示氧化剂在氧化层中的平衡浓度,则(4-19)式可以表示为

F 1 = h (N*-N OS ) (4-23)

式中HkT

h h G =

,是用固体中的浓度来表示的气相质量转移系数。

在稳定状态下,F 1 = F 2 = F 3,经过运算可得

//1*

D t K h K N N OX S S S ++=

(4-24)

0//1*)/1(D t K h K N D t K N OX S S OX S OS +++=

(4-25)

设形成单位体积的SiO 2所需要的氧分子数为n ,则SiO 2膜的生长速率为

//1(*

D t K h K n N K dt

dt OX S S S OX ++=

(4-26)

若t = 0 时,t ox = t oxi 为初始氧化层厚度,解方程式(4-26)可以得热氧化的一般表达式如下:

)(2

τ+=+t B At t ox ox (4-27)

式中)/11(20h K D A S +=;n N D B /2*

0=;B

At t oxi

oxi +=

τ。

要形成一个SiO 2分子需要一个氧分子或两个水分子,因此干氧氧化时n=2.2×1022cm -2,而水汽氧化时,n=4.5×1022cm -2。τ为时间常数,这是考虑到存放在空气中的硅片表面,都生长有厚度为t oxi 的天然氧化层后对氧化时间所做的修正。

解方程式(4-27)可得到氧化层厚度和氧化时间的关系

????

?

?????-???? ??++=114221

2B A t A t ox

τ

(4-28) 对于短的氧化时间,由于t + τ<<A 2/4B ,式(4-28)趋于线性近似:

)(τ+≈t A B t ox (4-29)

式中B/A 定义为氧化的线性速率常数。

)

(*

h K n h K N A B S S +=

(4-30)

这时氧化速率受化学反应速率的限制,氧化层厚度与氧化时间成线性关系。

对于长的氧化时间,t + τ>>A 2/4B ,式(4-28)趋于抛物线关系:

)(2

τ+≈t B t ox (4-31)

B 定义为氧化的抛物线速率常数,这时氧化速率主要受氧化剂扩散速率的限制,氧化层厚度与氧化时间成抛物线关系。

4.5.3影响氧化速率的因素

⑴氧化速率常数B和A/B与温度T的关系

图(4.13)给出了几种条件下氧化温度对抛物线速率常数B和线性速率常数B/A的影响。其中图(4-13a)表明了氧化温度对抛物线速率常数B的影响。干氧氧化的激活能为1.24eV 。与氧在二氧化硅玻璃体中的激活能1.17eV非常接近,湿氧氧化的激活能为0.71eV,与水在熔融硅中的扩散激活能0.8eV相接近。由图可得,干氧氧化的抛物线速率常数为B = 21.6exp(-1.24eV/kT)

与D = D∞exp(-ΔE/kT)相类似。由此可见B与T成指数关系。

图(4.14)表明了温度对线性速率常数的影响。湿氧氧化和干氧氧化的激活能分别为1.96eV 和2.0eV。实验曲线表明B/A与温度成指数关系。表4.2给出了不同氧化气氛和不同氧化温度下的A、B、B/A和初始修正值τ值。由表可见随A温度增加而减小,而B和B/A却随温度增加而增大。

图4.13 抛物线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1—1.013 ×105Pa湿氧氧化,E A=0.71eV

2—8.553×104Pa湿氧氧化,水温95℃

3—1.013×105Pa干氧氧化,E A=1.24eV

图4.14 线性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1—1.013 ×105Pa湿氧氧化,E A=1.96eV 2—8.553×104Pa湿氧氧化,水温95℃3—1.013×105Pa干氧氧化,E A=2.0eV

表4.2 硅热氧化速率常数比较表

⑵氧化速率常数B和A/B与压强、平衡浓度的关系

实验表明B和B/A都与压强成线性关系。平衡浓度N*是一个主要的参量,它对氧化速率起很大的作用。由前面分析可知,F1和B都正比于N*。在1000℃氧化,氧在二氧化硅中的N*值为 5.2×1016cm-3,而水的N*值为 5.2×1019cm-3,比氧的约大3个数量级,加上水在二氧化硅中的扩散系数比氧的大,所以水汽氧化和湿氧氧化的氧化速率比干氧氧化的大得多,这与实验结果一致。同样,B/A也与N*有关,不难理解,湿氧氧化的线性速率常数比干氧氧化的大。

⑶初始氧化层以及热氧化模型的修正

图(4.15)700℃干氧氧化的实验曲线

图(4.15)是在700℃干氧氧化的实验结果,从图中看出,除线性部分外,在氧化的初始阶段存在着一个极快的氧化部分,其SiO2层厚度约为20nm~30nm,初始阶段的快速氧化意味着在这期间有着与正常氧化不同的氧化机理,这是由于氧化初期在氧化层中氧离子产生的自建电场作用的结果。实验中发现,氧在SiO2层中的扩散是以离子形式进行的,氧进入SiO2层后便离解成负离子。

O2 →←O2- + 空穴+

氧离子和空穴同时穿过氧化层向SiO2—Si界面移动,由于空穴的扩散比氧离子快,结果在SiO2层中形成一个内建电场,这个内建电场正好起着加速氧离子扩散的作用,不过这种作用只存在于SiO2层表面一个很薄的范围内,对于干氧为15~20nm,对于水气氧化仅为0.5nm。

实验与理论的偏离是因为理论模型是建立在中性氧化剂条件上的缘故。

⑷晶向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实验表明,硅衬底的晶向对氧化速率有一定的影。这主要是因为界面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与晶向有关。线性速率常数是与界面反应动力学有关的,因此线性速率常数A与晶向有关;但抛物线速率常数B却与晶向无关,因为B 受氧化剂在氧化物中的扩散速率的限制。

为了解释线性速率常数与硅表面晶向的关系,有人提出了一个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在SiO2层中的水分子和SiO2—Si界面的Si—Si键之间能直接反应,在这个界面上的所有硅原子,一部分和上面的氧原子桥联,一部分和下面的硅原子桥连,这样,氧化速率与晶向的关系就变成了氧化速率与激活能和反应格点浓度的关系了,而反应格点浓度又与一定时间内参与反应的有效Si—Si键密度有关。硅(111)、(311)、(110)、(100)晶向的有效键

密度分别为11.76×1014cm-2、16.36×1014cm-2、9.59×1014cm-2、6.77×1014cm-2;(111)、(311)、(110)的表观激活能分别为1.29eV、1.30eV、1.23eV 。

水汽中氧化实验表明氧化速率有下列关系:

V(111)>V(110)>V(311)>V(100)

干氧氧化实验表明氧化速率有下列关系:

V(110)>V(111)> V(100)

⑸杂质对氧化速的影响

钠等杂质的影响

进入二氧化硅中的高浓度钠,会使氧化速率增加。因为钠进入氧化膜使氧化膜中非桥键氧增多,网络结构强度减弱,孔洞增多,增加了氧化剂在氧化膜层中的扩散速率,而且氧化膜中氧化剂的浓度也增加,促使氧化速率增加。

III—V族元素的影响

III—V族元素是我们常用的掺杂元素,它们在硅中的浓度足够高时,会影响氧化速率。例如掺硼硅在氧气中氧化时,硼被分凝到SiO2层中,造成SiO2层中的缺氧状态,氧化剂在其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而且在SiO2网格中的氧化剂浓度也提高了,故氧化速率提高。铝、镓、铟等杂质虽然会因分凝作用进入SiO2层中,但又很快地通过氧化膜扩散掉,这和轻掺杂一样,并不显示出增强氧化的作用。对掺磷硅的湿氧氧化,仅在低温时才有增强氧化作用。高温下磷的分凝效应显著,大部分杂质被分凝到硅中去了,氧化膜中的磷杂质不足以引起增强氧化作用。在较低温度下,分凝作用减弱,氧化膜中磷含量随硅衬底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氧化速率增加。

卤族元素的影响

掺氯氧化能增大B/A和B,说明不仅氧化剂在氧化膜中的扩散增加了,而且界面反应也加快了。这是由于氧化膜中的氯集中在SiO2—Si界面附近,因Si—O键能是4.25eV,Si—Cl 键能是0.5eV,所以Cl2先直接与Si反应生成SiO2的中间化合物—氯硅化合物,然后再与氧反应生成SiO2。在这种反应中氯起催化作用。另外,代替了O2-的位置后,Cl-的位置是非桥键的,使SiO2网络变得疏松,氧化剂在氧化层中的扩散加快,所以氧化速率被增强了,掺HCl氧化的过程中有水产生更增加了氧化速率。

损伤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机械损伤、离子注入等作用引起的硅片晶格损伤,会使受损区域的Si晶格原子键能发生变化,改变了氧化剂与硅原子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同时生长出缺陷密度较高的氧化膜,氧化剂在其中有较高的扩散速率,最终导致了氧化速率的增强。

4.6 晶体硅太阳电池表面钝化

4.6.1 单晶硅太阳电池表面钝化

掺氯氧化工艺

掺氯氧化能减少SiO2薄膜中的钠离子沾污,提高器件的电性能和可靠性。掺氯氧化对表面钝化起改善作用的主要是氯,氯源通常使用氯化氢(HCl)、三氯甲烷(CH3Cl3)、三氯乙烷(C2H3Cl3)。

在掺氯化氢氧化中有如下反应:

4HCl + O2→

←2Cl2 + 2H2O

在掺三氯乙烷(TCA )的氧化中有如下反应:

4C 2H 3Cl 3 + 11O 2 ←

→ 8CO 2 + 6Cl 2 + 6H 2O 氧化膜中的氯基本上集中在SiO 2—Si 界面的SiO 2一侧,而氯在氧化膜中的行为是复杂

的。下面介绍氯的界面特性和掺氯氧化膜的负偏压不稳定性。

①氯在SiO 2—Si 界面的结构型式

Kriegler 认为氯在界面处以氯—硅—氧的结构形式存在。根据Deal 模型,在界面过度区中存在着大量的过剩硅离子,其中硅键并未饱和,有可能与氯离子结合成氯—硅—氧复合体结构,反应式如下:

这种看法已被实验结果所证实。

有人采用放射性原子示踪技术,测出不同HCl 浓度(摩尔比)氧化得到的氧化层中氯原子的分布,如图4.16所示。

图4.16掺氯化氢氧化的氧化层中的氯原子分布

②有关实验表明[39,40],氯可以束缚Si —SiO 2界面处的Na +离子,而且中性化,达到钝化作用。

掺氯氧化工艺系统 ① ② 4.6.2 多晶硅太阳电池表面钝化及晶界钝化

氮化硅薄膜对H 2O 、O 、Na 、Al 、Ga 、In 等都具有极强的扩散阻挡作用,对H 2O 、Na 的阻挡作用使其成为一种较理想的钝化材料。另外,CVD 沉积的氮化硅薄膜的折射率约为1.8~2,是一种能与硅形成良好的光学匹配的减反射膜材料。 PECVD 沉积的氮化硅薄膜,在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等离子体氢,对多晶硅晶界有较强的渗透扩散作用,渗透到晶界中的离子氢能够钝化硅晶粒晶界处的悬挂键因此在光伏工程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直接沉积到硅表面的氮化硅薄膜,在Si--SiN 界面处存在较大的引力和界面态密度。

氧化硅介绍,纳米二氧化硅应用领域

氧化硅介绍,纳米二氧化硅应用领域 氧化硅介绍 产品为人工合成物无定形白色流动性粉末,具有各种比表面积和容积严格的粒度分布。本产品是一种白色、松散、无定形、无毒、无味、无嗅,无污染的非金属氧化物。其原生粒径介于7~80nm之间,比表面积一般大于100m2/g。由于其纳米效应,在材料中表现出卓越的补强、增稠、触变、绝缘、消光、防流挂等性质,因而广泛的应用于橡胶、塑料、涂料、胶粘剂、密封胶等高分子工业领域。 纳米二氧化硅应用领域 1、在涂料领域 纳米二氧化硅(SP30)具有三维网状结构,拥有庞大的比表面积,表现出极大的活性,能在涂料干燥时形成网状结构,同时增加了涂料的强度和光洁度,而且提高了颜料的悬浮性,能保持涂料的颜色长期不退色。在建筑内外墙涂料中,若添加纳米氧化硅(SP30),可明显改善涂料的开罐效果,涂料不分层,具有触变性、防流挂、施式性能良好,尤其是抗沾污染性能大大提高,具有优良的自清洁能力和附着力。纳米SiO2还可与有机颜料配用,可获得光致变色涂料,M.P .J .Peeters等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含纳米二氧化硅(SP30)的全透明的耐温涂料H.Schmidt等合成了很厚的含纳米SiO2的涂料,并耐高温,在500℃下没有出现裂缝,Fayna Mamme ri等合成了P MMA- SiO2纳米涂料。明显增强了涂料的弹性和强度。纳米氧化硅(同SP30)具有常规SiO2所不具有的特殊光学性能,它具有极强的紫外吸收,红外反射特性。经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表明,它对波长400nm以内的紫外光吸收率高达70%以上,对波长800nm 以外的红外光反射率也达70%以上,它添加到涂料中能对涂料形成屏蔽作用,达到抗紫外老化和热老化的目的,同时增加了涂料的隔热性,徐国财等通过纳米微粒填充法,将纳米氧化硅作掺杂到紫外光同化涂料中,明显地提高了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硬度和附着力,还减弱了紫外光同化涂料吸收UV辐射的程度,从而降低了紫外光同化涂料的同化速度。 2、在粘结剂和密封胶领域 密封胶和粘结剂是量大、使用范围广的重要产品。菜市产品粘度、流动件、旧化速度等有严格要求。目前,国内高档的密封胶和粘结剂都依赖进口。据介绍,国外在这个领域的产品已经采用纳米材料作添加剂,而纳米二氧化硅(SP30)是首选材料。其作用机理是纳米SiO2表面包覆一层有机材料,使之具有疏水特性,将它添加到密封胶中能很快形成一种网络结构,抑制胶体流动,同化速率加快,提高粘接效果,同时由于颗粒细小,更增加了胶的密封性。 3、在纺织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提出了舒适、新颖、保健的要求,各种功能化的纺织品应运而生。在此,纳米二氧化硅(SP30)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人们已将其应用到防紫外、远红外、抗菌消臭、抗老化等方面。例如,以纳米二氧化硅(SP30F)和纳米二氧化钛(T25F)的适当配比而成的复合粉体是抗紫外辐射纤维的重要添剂,又如,日本帝人公司将纳米二氧化硅(SP30)和纳米ZnO-JS03)混人化学纤维中,得到的化学纤维具有除臭及净化气的功能,这种纤维可被用于制造长期卧床病人和医院的消臭敷料、绷带、睡农等。 4、在杀菌剂领域 纳米二氧化硅(SP30)具有生理惰性、高吸附性,在杀菌剂的制备中常用作载体,当

硅及其二氧化硅

硅及二氧化硅教学设计 硅及其二氧化硅在自然界及地壳中存在广泛,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组成材料,从传统的瓷器到现代的芯片,从珍贵的水晶到普通的玻璃水泥,都含有硅元素。人教版必修一的章节中,重点介绍了单质硅、二氧化硅及常见的硅酸盐等物质。根据新课程标准,特设计以下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金属元素的基础上(钠、铝、铁),开始接触并学习非金属元素。对于硅这种元素,学生相对比较陌生。为了让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全面系统的认识桂硅元素及其化合物,笔者采用实例教学法。 二、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硅晶体及二氧化硅的结构、用途及理化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硅及二氧化硅结构的认识,能够对物质从宏观上进行辨识和微观上进行探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硅及其二氧化硅的性质,能从硅及其二氧化硅的组成和结构来解释一定的宏观现象及反应类型。 2. 评价目标 (1)通过对硅及其二氧化硅性质的描述,诊断并发展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硅及其二氧化硅性质的认识。 (2)通过对硅及其二氧化硅结构用途的描述,诊断并发展学生认识硅及其二氧化硅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与评价思路 四、教学流程 Ⅰ宏观现象 准备手机芯片、电脑芯片、水晶、玻璃、沙子、光缆,让学生认识这些物质并探究组成。 Ⅱ微观本质 化学思维 总结上述物质的组成元素,引出硅单质及二氧化硅,并让学生阅读课本,思考硅及其二氧化硅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Ⅲ问题解决 化学科学价值观 1.硅及二氧化硅的结构。 2.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 3.硅及二氧化硅的用途。

【学习任务1】通过沙子、芯片、玻璃、水晶、光缆等物质,总结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 【评价任务1】诊断并发展学生化学知识的探究水平(定性水平); 学习任务1教学流程图 【学习任务2】学习并探究二氧化硅的结构 【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对二氧化硅结构的认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分子式与化学式概念的理解。 学习任务2教学流程图 【学习任务3】硅及其二氧化硅的理化性质 【评价任务3】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硅及其二氧化硅性质的掌握 真实情景素材 引发探究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提问:这些物质的组成元素有哪些? 展示实物 提问:硅及其二氧化硅的用途? 学生及教师总结:硅及其二氧化硅的分 布及用途 二氧化硅的结构模型 水的结构模型、二氧化碳的结构模型 总结上述物质结构模型的异同,并思考化学式与分子式的区别 总结化学式与分子式的区别,并熟练掌握二氧化硅的结构 发现问题 找出核心 解决问题 宏观辨识 微观探析

二氧化硅的制备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一、实验目的 颗粒。 1、学习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 2 颗粒物相分析和粒径测定。 2、利用粒度分析仪对SiO 2 颗粒进行表征。 3、通过红外光谱仪对纳米SiO 2 4、通过热重分析仪测试煅烧温度。 二、实验原理 纳米SiO 具有三维网状结构,拥有庞大的比表面积,表面上存在着大量2 的羟基基团, 亲水性强, 众多的颗粒相互联结成链状,链状结构彼此又以氢键 相互作用,形成由聚集体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 图1 纳米二氧化硅三维网状结构 图2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上存在着大量的羟基基团

溶胶凝胶法(Sol-Gel法):利用活性较高的前驱体作为原料,在含水的溶液中水解,生成溶胶,然后溶胶颗粒间进一步发生相互作用,与溶剂共同生成凝胶,干燥后、煅烧获得前驱体相应的氧化物。 第一步水解: 硅烷的水解过程ROH ?→ - + - -2 - ? Si+ OH O Si H OR 第二步缩合: 硅烷的缩聚过程O ?→ ? - - - - - - - + Si O H - Si Si + HO Si2 OH 总反应:ROH - - ? - - - + ?→ Si 22+ Si O O Si2 OR H 硅烷的浓度,硅烷溶液的pH 值,溶剂成分,水解时间与温度均会影响到硅烷的水解缩聚过程。 其中,pH 值能影响硅烷溶液的水解缩聚反应速率。一般认为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有利于硅烷的水解反应,而碱性条件下更能促进缩聚反应的进行。因此,选择合理的pH 值能控制硅烷的水解与缩合反应速率。 水含量除了影响硅烷的水解与缩聚反应速率外,还影响其溶解性;而醇溶剂对硅烷分子起到助溶与分散的作用,还起到调节水解速率的作用。 三、仪器及试剂 仪器常规玻璃仪器,不同型号移液枪,坩埚,研钵,水浴锅,磁子,磁力搅拌器,烘箱,马弗炉,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热-热重分析仪,粒度分析仪; 试剂乙醇(AR),去离子水,TEOS,1:1 氨水,浓氨水、浓盐酸,精密pH 试纸。 四、实验步骤 ①Stober 法制备纳米SiO 颗粒 2 取75mL 无水乙醇于烧杯中,加入25mL 去离子水,搅拌使其均匀。向其中加入10mL TEOS,同时搅拌。用1:1 氨水溶液调节硅烷溶液的pH 值至7,搅拌10min。将上述硅烷溶液放入水浴锅中,水温35℃,陈化1h。向溶液中逐滴加

二氧化硅和硅

二氧化硅和硅 主备:王胜菊 学习目标: 了解二氧化硅和硅的主要性质 认识二氧化硅在生产、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1.二氧化硅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具有弱氧化性: ②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SiO2是一种,是H2SiO3的酸酐。 CaO+SiO2CaSiO3(炼铁中除炉渣) SiO2+2NaOH Na2SiO3+H2O(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常用橡皮塞)③与某些盐的反应: Na2CO3+SiO2 CaCO3+SiO2 ④特性:SiO2+4HF SiF4↑+2H2O(腐蚀玻璃)。 (3)SiO2和CO2的性质比较 (4)二氧化硅的用途 ①SiO2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②石英制作石英玻璃、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 ③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等。 ④石英砂常用作制玻璃和建筑材料。 4、硅的工业制法及性质 (1)工业制法:工业上用炭自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制得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将粗硅在高温下跟氯气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四氯化硅经提纯后,再用氢气还原,就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硅。 操作流程:二氧化硅→粗硅→四氯化硅→精硅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很稳定 ①常温下不与等反应。 ②加热或高温时有强还原性: ③常温下能与氟气(F2)、氢氟酸(HF)反应: 。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①氢氟酸;②浓H2SO4;③烧碱溶液;④Na2CO3固体;⑤氧化钙;⑥浓HNO3,其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SiO2反应的有() A.①②⑥ B.全部 C.①③④⑤ D.②③⑥ 2.能贮存在具有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里的试剂是() A.HF溶液B.KOH溶液 C.盐酸D.水玻璃 3.熔化烧碱应选用的坩埚是() A.铁坩埚B.玻璃坩埚 C.石英坩埚D.陶瓷坩埚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玻璃 B.水玻璃 C. 二氧化硅 D. 大理石

SiO2的结构和性质

SiO2的结构和性质 订阅 字号2010-05-03 21:31:25| 分类:微电子材料| 标签:sio2psg氧化原子薄膜|(氧化硅的结构怎样?为什么SiO2能够用作为B、P、Sb、As等杂质扩散的掩蔽膜?) 原创作者:Xie M. X. (UESTC,成都市) 氧化硅(SiO2)有晶体与非晶体之分,例如水晶(石英)就是一种晶态氧化硅,而硅片上热生长的氧化膜则为非晶态氧化硅。晶态氧化硅中的原子分布具有长程有序性;非晶态氧化硅中的原子分布也具有一定的有序性,但只是短程有序性。 在Si表面上制备氧化硅薄膜的方法有许多种,例如:热生长法;CVD(化学气相淀积)法,如烷氧基硅烷(如正硅酸乙酯[Si(OC2H5)4],TEOS)的热分解(或热解氧化)淀积法;PVD(物理气相淀积)法等。 (1)SiO2的一般性质: 原子密度= 2.3×1022 cm-3;晶体密度= 2.27 g-cm-3;熔点≈1700 oC;比热Cp =1.0 J/g-oC;热导率= 0.014 W/cm-K;热膨胀系数(ΔL/LΔT)=0.5×10-6 [1/oC](比Si和GaAs的都小);禁带宽度Eg≈8eV;电阻率> 1016 Ω-cm(为绝缘体);击穿电场≈600 V/μm。 (2)SiO2的结构: 氧化硅中的基本化学键是Si-O键(含有50 %的共价键和50 %的离子键)。 氧化硅中原子排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Si-O键构成的正四面体,即每一个Si离子的周围有4个按正四面体分布的O离子(Si离子中心与O离子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6?,O离子与O离子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27?)。然后,这种Si-O正四面体通过顶角的O离子而规则地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式的结构,即构成晶态氧化硅。否则,若这些Si-O正四面体的连接不是很规则,即形成具有一些错乱的网络式结构,则为非晶态氧化硅。 显然,在氧化硅中存在许多由多个Si-O正四面体包围而成的空洞(网络中间的空洞),这些空洞的体积都比较大。实际上,Si-O分子本身所占据整个的体积较小,只有43%,而大部分都是空洞。因此,氧化硅的比重较小,晶态氧化硅的为2.65g/cm3,非晶态氧化硅的为2.21g/cm3。也因此,氧化硅比较容易地能够让半径较小的H、Na、K、Ca、Ba等杂质原子进入到其网络结构中(处在空洞里),并且这些杂原子在网络结构中的扩散也较容易,这种杂质往往称为网络改变剂。 在SiO2中掺入B、P、Sb、As、Al等杂质原子时,即可形成磷硅玻璃(PSG)、硼硅玻璃(BSG)等。掺入的这些杂质原子,在SiO2结构中往往取代Si-O正四面体中心的Si,形成带电的缺陷,这些杂质原子常称为网络形成剂。由于这种杂质原子在网络中的位置稳定,故在SiO2中的扩散速度较慢,所以氧化硅薄膜可用作为热扩散工艺中的掩蔽膜,以阻止B、P、Sb、As等这些杂质原子的扩散。 由Si和SiO2的比重可以求出每一克分子的Si和SiO2的体积分别为12.06cm3/mole和27.18cm3/mole,则每一克分子的Si薄膜和SiO2薄膜的厚度之比为0.44,这就是说,若要生长100nm的SiO2薄膜,那么只需要消耗44nm的Si即可。 (3)Si/SiO2界面的性质: 一般,Si/SiO2界面处的界面态密度≤1010cm2。这些界面态往往是由于氧化不完全等之故,使得在界面的30?范围内存在许多Si原子的悬挂键(即未与氧原子结合的价键——带正电荷的中心)所造成的。为了减少这种悬挂键,可以通过氢气退火,让一些氢原子进入到界面、并与悬挂键形成Si-H键(中性)来实现;不过,这些Si-H键的离解能较小,约为0.3 eV。 Si/SiO2界面处的势垒高度与半导体型号有关:对n型半导体的电子,势垒高度约为3.2eV;对p型半导体的空穴,势垒高度约为4.9 eV。 (4)磷硅玻璃(PSG)薄膜的性质: ①磷硅玻璃(PSG)的成分为P2O5+ SiO2。 ②PSG中的氧负电中心对Na离子有提取、固定和阻挡作用,故可用作芯片的最后钝化膜。但为了避免SiO2膜中偶极子的极化效应以及潮解所引起的器件不稳定和Al条被腐蚀等弊病,应该控制SiO2膜中P2O5的含量<5%,或者在PSG膜上再淀积一层SiO2、成为[SiO2-PSG-SiO2]复合膜来使用。 ③PSG的热膨胀系数随着P2O5成分的增大而增大,利用这种特性即可实现PSG与半导体的良好热匹配。例如: P2O5含量≈15%的PSG可与硅有很好的热匹配性;P2O5含量≈20%~24%的PSG可与GaAs能很好热匹配。因此,可在半导体表面上直接淀积成分适当的较厚的PSG薄膜来进行钝化。 ④PSG可以阻挡Zn和Sn等杂质的扩散(而SiO2薄膜则否),则PSG可用作为GaAs的扩散掩蔽膜、注入掩蔽膜或包覆层。⑤PSG在1000oC~1100oC的中性或氧化性气氛中加热时,会变软和回熔,并产生一层平滑的几何外形,这有利

纳米二氧化硅

1前言 1.1纳米二氧化硅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纳米材料是指微粒粒径达到纳米级(1~100nm)的超细材料。当粒子的粒径为纳米级时,其本身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而展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应用前景广阔。纳米SiO 是极具工业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它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几乎 2 粉体的行业。我国对纳米材料的研究起步比较迟,直到“八五计涉及到所有应用SiO 2 划”将“纳米材料”列人重大基础项目之后,这方面的研究才迅速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1996年底由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与舟山普陀升兴公司合作,成 [1],从而使我国成为继美、英、日、德功开发出纳米材料家庭的重要一员——纳米SiO 2 国之后,国际上第五个能批量生产此产品的国家。纳米SiO 的批量生产为其研究开发提 2 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科技工作者正积极投身于这种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上海氯碱化工与华东理工大学[2]建立了连续化的1000t/a规模中试研究装置,开发了辅助燃烧反应器等核心设备,制备了性能优良的纳米二氧化硅产品,其理化性能和在硅橡胶制品中的应用性能,已经达到和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指标。专家鉴定认为,纳米二氧化硅氢氧焰燃烧合成技术、燃烧反应器和絮凝器等关键设备及应用技术具有创新性,该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预混合辅助燃烧新型反应器和流化床脱酸两项核心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于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具有重大价值。但总地来讲,我国纳米SiO 的生 2 产与应用还落后于发达国家,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还有待突破。 1.2 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质[3]~[5] 纳米二氧化硅是纳米材料中的重要一员,为无定型白色粉末,是一种无毒、无味、无污染的非金属材料。微结构呈絮状和网状的准颗粒结构,为球形。这种特殊结构使它具有独特的性质: 纳米二氧化硅对波长490 nm以内的紫外线反射率高达70%~80%,将其添加在高分子材料中,可以达到抗紫外线老化和热老化的目的。 纳米二氧化硅的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其产生淤渗作用,可深入到高分子链的不饱和键附近,并和不饱和键的电子云发生作用,改善高分子材料的热、光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的抗老化性和耐化学性。 纳米二氧化硅在高温下仍具有强度、韧度和稳定性高的特点,将其分散在材料中,

硅和二氧化硅

学科:化学 教学内容:硅和二氧化硅 【课前复习】 温故 1.自然界中,C的同素异形体天然存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人工制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等;Si的同素异形体都是人工制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2.金刚石和硅晶体比较。 (1)硬度:金刚石_____硅晶体;(填“大于”或“小于”;下同) (2)熔点:金刚石_____硅晶体; (3)导电性:金刚石_____硅晶体。 知新 3.C、Si同主族,化学性质相似,但也有差别,其中能与NaOH(aq)反应的是_____(写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能与HF(aq)反应的是_____(写元素符号),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硅的用途十分广泛,作为良好的半导体,硅可用来制造_____、_____、_____等半导体器件,还可制成_____电池。 硅的合金用途也很广,含硅4%(质量分数)的钢可用来制造_____;含硅15%(质量分数)的钢可用来制造_____。 5.CO 2、SiO 2 性质相似,都是酸性氧化物,分别写出它们与足量NaOH(aq)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差别也很明显,其中能与H 2 O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式),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SiO 2与水反应吗?为什么说SiO 2 是酸性氧化物? 7.SiO 2 与硅石、砂石、石英、水晶、玛瑙间有何关系?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了解硅元素的常见同素异形体。 2.了解硅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3.掌握硅的化学性质和制取方法。这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章重点之一。 4.了解二氧化硅的存在,知道石英、水晶、硅石与SiO 2 的关系。 5.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这是本节、也是本章的学习重点。 6.了解硅酸、原硅酸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7.了解常见硅酸盐的主要用途。 8.理解硅酸盐的氧化物表示方法,知道其化学式中氧化物前计量数的含义。 【基础知识精讲】 一、硅的存在 (1)分布广:地壳中到处都是。

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应用及制备进展_姜小阳

第30卷第3期 硅酸盐通报Vol.30No.32011年6月BULLETIN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June ,2011 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应用及制备进展 姜小阳,李霞 (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266042) 摘要: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在电子、光学器件、化学生物芯片、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纳米 二氧化硅微球几种制备方法,例如:溶胶-凝胶法、模板法、沉淀法、超重力法、微乳液法等,并对这些工艺方法的优缺 点做了简单评述, 最后对二氧化硅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应用;制备 中图分类号:O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1625(2011)03-0577-06Progress in Applic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Nano-silica Microspheres JIANG Xiao-yang ,LI Xia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42,China ) Abstract :Nanosized silica microspheres 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electronics ,optical devices ,chemical biosensors ,catalysis ,etc.In this thesis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nano-silica were reviewed such as sol-gel process ,template process ,precipitation process ,high gravity reactive method ,micro- emulsion method ,etc.The relative merits of each method are introduced.At last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nano-silica microspheres is depicted. Key words :nano-silica ;microspheres ;application ;preparatio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072086)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姜小阳(1985-),男,硕士.主要从事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 通讯作者:李霞.E-mail :lix@qust.edu.cn 1引言 纳米固体或纳米微粒是指颗粒粒度属于纳米量级(1 100nm )的固态颗粒[1]。纳米二氧化硅微球为无 定型白色粉末,无毒、无味、无污染,表面存在大量羟基和吸附水,具有粒径小、纯度高、比表面积大、分散性能好等特点,并凭借其优越的稳定性、补强性、触变性和优良的光学及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电子、催化剂载体及生物材料、工程材料等领域 [2]。如今,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工作已成为材料科 研领域的一大热点[3]。2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应用 纳米二氧化硅在添加剂、橡胶、塑料、纤维、彩色打印、军事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纳米SiO 2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与不饱和键,可以在摩擦副表面形成牢固的化学吸附膜,从而保护金属摩擦表面,改善润滑油的摩擦性能,因此可以作为一种高性能、高环保型润滑油的添加剂 [4]。利用纳米SiO 2可以吸收

铁矿石中高含量二氧化硅的分析

1 F CL JC TKS 0003 铁矿石二氧化硅的测定盐酸蒸干重量法 F_CL_JC_TKS_0003 铁矿石-二氧化硅的测定-盐酸蒸干重量法 1 范围 本推荐方法采用盐酸蒸干重量法测定铁矿石中二氧化硅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铁矿石中二氧化硅的测定。 2 原理 试样用碳酸钠熔剂熔融,盐酸浸取,在水浴上蒸干脱水,以盐酸溶解盐类,过滤并灼烧成二氧化硅。 3 试剂 3.1 无水碳酸钠 3.2 焦硫酸钾 3.3 盐酸,ρ1.19 g/mL,1+1,3+97 3.4 氢氟酸,ρ1.15 g/mL 3.5 硫酸,1+4 3.6 乙醇,95%(V/V) 。 4 仪器 4.1 天平:不应低于四级,精确至0.0001g 4.2 铂坩埚:带盖,容量15~30 mL。 4.3 马弗炉:隔焰加热炉,在炉膛外围进行电阻加热。应使用温度控制器,准确控制炉温,并定 期进行校验 5 试样制备 试样必须有代表性和均匀性。大样缩分后的试样不得少于100g,试样通过0.080 mm 方孔筛时的筛余应不超过15%。再以四分法或缩分器将试样缩减至约25g,然后磨细至全部通过0.080mm 方孔筛,装入试样瓶中供分析用,其余作为原样保存备用。 6 操作步骤 6.1 称样 称取0.50g 试样,精确至0.0001g。 6.2 试样测定 将称取的试料置于铂坩埚中,加4g 无水碳酸钠,混匀,再用1g 无水碳酸钠铺在表面。盖上坩埚盖并留有缝隙,先于低温加热,逐渐升高温度至950~1000℃,熔融呈透明熔体,旋转 坩埚使熔融物均匀地附着在坩埚壁上。冷却,将熔体用热水溶出,移入瓷蒸发皿中。 盖上表面皿,自皿口加入10 mL 盐酸及2~3 滴硝酸,待作用停止后取下表面皿,用平头玻璃棒压碎块状物使分解完全,用热盐酸(1+1)清洗坩埚数次,洗液合并于蒸发皿中。将蒸 发皿放在水浴上,皿上放一玻璃三角架,再盖上表面皿,蒸发至干。取下蒸发皿,加入10~20mL 盐酸(3+97),搅拌使可溶性盐类溶解。用中速滤纸过滤,用胶头扫棒以热盐酸(3+97)擦洗 玻璃棒及蒸发皿,并洗涤沉淀3~4 次,然后用水充分洗涤,直至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无氯离子为

气相二氧化硅分析检测

气相二氧化硅分析检测 ——脱酸工艺的比较 气相二氧化硅 气相法原理 主要为化学气相沉积法,又称热解法、干法或燃烧法。其原料一般为四氯化硅、氧气(或空气)和氢气,高温下反应而成。反应式为: SiC14+ 2H2+ 02一Si02+ 4HC1 空气和氢气分别经过加压、分离、冷却脱水、硅胶干燥、除尘过滤后送入合成水解炉。将四氯化硅原料送至精馏塔精馏后,在蒸发器中加热蒸发,并以干燥、过滤后的空气为载体,送至合成水解炉。四氯化硅在高温下气化(火焰温度范围1000~1800℃)后,与一定量的氢和氧(或空气)在1800℃左右的高温下进行气相水解;此时生成的气相二氧化硅颗粒极细,与气体形成气溶胶,不易捕集,故使其先在聚集器中聚集成较大颗粒,然后经旋风分离器收集,再送入脱酸炉,用含氮空气吹洗气相二氧化硅,至PH值为4~6即为成品。 技术要求

脱酸的目的 气相法白炭黑是在1000~1800℃的氢氧火焰中高温水解SiCl4所得的轻而松软的白色粉末。与传统沉淀法制备的白炭黑相比,气相法白炭黑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高化学纯度、高分散、粒径小等特点。并且气相法生产白炭黑的利润很大,价格是沉淀法白炭黑的10~30倍。但是,生产过程中氢氧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及卤化物水解产生的HCl气体极易被比表面积大的白炭黑吸附,使产品呈酸性,在作填料时会降低其交联、增强效应,促进氧化物分解,所以必须经脱酸处理。目前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脱酸工艺上,且国外相关文献报道很少。气相法白炭黑脱酸是整个气相法白炭黑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产品最后的品质及表面性能。在脱酸的过程中,由于气相法白炭黑初级粒子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大,处于能量不稳定状态,所以粒子很容易变大、凝并、二次团聚,影响纳米粒子的特性。 脱酸的方法 目前,气相法白炭黑脱酸方法有:热空气加醇法;热空气加氨法;干热空气脱酸法;湿热空气脱酸法;减压振动流化脱酸法等。这几种方法都能达到脱酸效果,但前两种方法会引入其他的杂质;热空气脱酸法的脱酸效果不稳定;湿热空

气相二氧化硅应用

CAB-O-SIL?气相二氧化硅M-5 一、产品概述 M-5非处理型气相二氧化硅是CAB-O-SIL?气相二氧化硅系列的通用品种,可应用在涂料油墨中发挥下述重要功能: 液体中:粉体中: 流变控制 防沉淀 自由流动 防止结块 流体化 二、物化指标 比表面积(平方米/克):200+/-25 堆积密度(克/升):40 成份分析(%SiO2):>99.8 X-射线结构分析:非晶体 折射率(折光指数): 1.46 325目筛筛余(最高%):0.02 加热损失(%@105℃):<1.5 燃烧损失(%@1000℃):<2 中值粒径平均长度粒子:0.2-0.3微米

三、应用及添加量 应用领域M-5功能用量标准(%) 粉末涂料自由流动、防止流垂0.25-1.0 溶剂型涂料防止沉淀0.25-0.5 防止流垂0.25-3.0 把持力0.25-0.75 相框或肿边0.25-0.5 锤印花式涂层花式控制0.3-0.6 多色表面涂层金属薄的定向15-20(相对薄片重量) 富锌打底涂料防止沉淀2.0-2.5 凹印墨触变、增稠0.5-1.0 筛网墨触变、增稠1.0-3.0 产地及包装规格美国,10公斤纸袋装 气相二氧化硅在涂料中的功能和作用 1、流变助剂 流变性是涂料的重要性能,它直接影响到涂料的外观,施工性能及储存稳定性等性能,而不同涂料体系对流变助剂的要求也有差异.对于油性体系而言,大部分流变助剂都是形成氢键而起作用的.表面未处理的气相二氧化硅聚集体含有多个,其中,一是孤立的,未受干扰的自由二是连生的,彼此形成氢键的键合氢键键合在油性体系中,极易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受机械力影响时会破坏,使粘度下降,涂料恢复良好的流动性;当剪切力消除后,三维结构会自行恢复,粘度上升.在完全非极性液体中,粘度恢复时间只需几分之一秒;在极性液体中,回复

硅及其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硅及其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硅及其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本节主要学习硅及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阅读:教材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一段。 讲述:硅的分布与存在 展示:硅单质的图片 阅读:硅的物理性质一段 讲解:硅的物理性质。 展示:晶体硅的图片。 讨论:根据所学的碳以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归纳出一些硅的化学性质。 小结:硅的化学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除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外,硅不跟其它物质反应。加热条件下,硅能跟一些非金属反应。 简介:硅的工业制法。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制得粗硅。与氯反应生成的SiCl4液体通过精馏,除去其中的硼、砷等杂质。然后用氢气还原。 归纳:硅的用途。硅可用来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等半导体器件,还可以制成太阳能电池,可制成有良好导磁性、耐酸性的合金。 展示:太阳能电池的图片。 简要介绍:二氧化硅的结构,播放二氧化硅结构的动画。 展示:二氧化硅的图片 小结: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对比: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 归纳: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但是它不能与水反应。能与氢氟酸、碳酸钙、碳酸钠(制玻璃的主要反应)固体等反应。

介绍:硅酸盐组成的表示方法并练习用氧化物形式表示高岭石和钙长石。硅酸盐的种类很多,结构也很复杂,通常可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其组成。表示方法:金属元素氧化物写在前面,再写SiO2,最后写H2O;氧化物之间用“·”隔开。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括号中为用途)错误的是() (A)锗和硅(半导体材料) (B)二氧化硅(制光导纤维) (C)水玻璃(用作粘合剂) (D)原硅酸(用作耐火材料) 2.将过量的二氧化碳分别通入①氯化钙溶液②硅酸钠溶液③次氯酸钙溶液④饱和碳酸钠的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参考答案:D;B。 (说明: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增加硅酸的部分内容。指出其酸性比碳酸还弱。)板书设计: 硅 1.分布与存在: 存在:没有游离态,只有化合态 分布: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地壳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氧。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2.物理性质 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熔点和沸点都很高,硬度大。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定量分析硅酸盐是的二氧化硅的的方法

定量分析硅酸盐中的SiO2的方法 一、试样的分解 当我们拿到一份硅酸盐试样时,首先要对其进行分解。对SiO2在硅酸盐中的分解要根据其含量的高低的不同,可采用碱熔法和酸溶法分解试样。若试样中金属氧化物的含量高(碱性强),则宜用酸分解;若就试样中的SiO2的含量高,而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低,则采用碱熔法分解试样,常用Na2CO3或Na2CO3+K2CO3作溶剂。试样完全分解后用热水浸取熔块,加盐酸酸化后,制备成一定体积的溶液。 一、SiO2的测定 测定SiO2的方法用重量法和硅氟酸钾容量法。前者准确度高,但太费时间;后者准确度稍差,但测定速度快。下面来分别说明。 (一)重量法 重量法测定SiO2基于在酸性溶液中析出硅酸沉淀。 方法一:加入电解质法首先将试样与数倍的固体NH4Cl混匀,再用HCl水浴加热分解。NH4Cl易水解,在加热的情况下,能促进硅酸的水溶胶脱水凝聚。因此在含有大量NH4Cl 电解质存在下析出硅酸,有利于硅酸的的凝聚,沉淀完全。这样析出的硅酸含水量少,结构紧密,吸附现象也较少。 试样分解完全后,加适量的水溶解可溶性盐类。由于含水硅酸的组成不固定,故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还需经950~1000℃高温灼烧,使其完全脱水成固定成分SiO2: SiO2°X H2O→SiO2+XH2O↑ 由于胶状硅酸沉淀吸附杂质,灼烧所得SiO2中含有少量的Al2O3和Fe2O3等,致使SiO2含量偏高若准确度要求较高,必须作校正。为此,可用HF-H2SO4处理灼烧称量后的SiO2, 使SiO2以SiF4形式逸去。所得残渣经灼烧称量后的SiO2,纯SiO2质量。残渣用K2S2O7熔融,水浸取后与前滤液合并,供测其他组分之用。 方法二:通常,在用HCl酸化碱熔试样时,溶液中便析出含有大量水分子的无定形硅酸沉淀,但沉淀很不完全。为了使硅酸沉淀较完全,可采用两次脱水法或动物胶凝法。 两次脱水法是将试样的盐酸溶液在水浴上蒸发至干,于105~110℃焙烤1h,使无定形硅酸脱水,以降低其溶解度。但是,硅酸经一次脱水处理后,仍有部分以溶胶形式存在。因此,在溶解可溶性盐类时,会有部分的硅酸残留于溶液中。为此,将第一次脱水处理后滤液和洗液合并,再加入浓盐酸,按第一次脱水方法同样操作,进行第二次脱水,然后,溶解可溶性盐类,过滤、洗涤。将两次沉淀合并,灼烧至恒重,计算SiO2的含量。硅酸焙烤脱水时,温度不能过低,时间不能过短,或者脱水不完全,但温度不能过高,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硅酸有可能转化为能为酸分解的硅酸盐。 动物胶凝聚法是将试样的HCl溶液在水浴上蒸发至砂糖状,即一般所说的“湿盐”状态,冷却至60~80℃,加入HCl和动物胶,充分搅拌,并在60~70℃保温10min,使硅酸凝聚。溶解可溶性盐类后,过滤、洗涤、将沉淀烧至恒重,计算SiO2的含量。动物胶凝聚硅酸的完全程度与HCl的浓度、凝聚时的温度和动物胶的用量有关。在8mol/l以上的HCl溶液中,硅酸主要以γ—硅酸形式存在,这是一种比较容易凝聚的胶体。温度宜控制在 60~70℃,否则硅酸凝聚不完全。动物胶的用量以25~100mg为宜,否则,将引起胶溶现象,或使过滤困难。若条件控制适当,溶液中残留的硅酸一般小于2mg。若要求比较精确的测定结果,可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滤液中的二氧化硅含量,再将此结果与重量法结果相加。 应该指出,无论是采用两次脱水法还是动物胶凝聚法,所得的沉淀夹有Al3+、Ti4+和Fe3+等的氧化物,即得到的不是纯的SiO2.如杂质含量很低,一般可不必校正。但若要精确分析结果,则应将灼烧后的沉淀用HF-H2SO4处理,再将残渣灼烧称量,从不纯的SiO2量

白炭黑及其应用讲解

白炭黑 白炭黑是白色粉末状X-射线无定形硅酸和硅酸盐产品的总称,主要是指沉淀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超细二氧化硅凝胶和气凝胶,也包括粉末状合成硅酸铝和硅酸钙等。白炭黑是多孔性物质,其组成可用SiO2·nH2O表示,其中nH2O是以表面羟基的形式存在。能溶于苛性碱和氢氟酸,不溶于水、溶剂和酸(氢氟酸除外)。耐高温、不燃、无味、无嗅、具有很好的电绝缘性。 目录 [隐藏] 1 基本信息 2 物化性质 3 成分 4 制备 1. 4.1 新方法 5 用途 1. 5.1 橡胶制品 2. 5.2 农业化学制品 3. 5.3 日用化工制品 4. 5.4 胶结剂 5. 5.5 抗结块剂 6. 5.6 造纸填料 6 气相应用 1. 6.1 电子封装材料 2. 6.2 树脂复合材料 3. 6.3 塑料 4. 6.4 涂料 5. 6.5 橡胶

6. 6.6 颜(染)料 7. 6.7 陶瓷 8. 6.8 密封胶、粘结剂 9. 6.9 玻璃钢制品 10. 6.10 药物载体 11. 6.11 化妆品 12. 6.12 抗菌材料 13. 6.13 其它 白炭黑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白炭黑 图 中文别名:白炭黑(燃烧法));气相白炭黑;造粒白炭黑;药用级白炭黑;GH-7型白炭黑;GH-1A 型白炭黑;GH-1B型白炭黑;水合二氧化硅;白碳黑;白烟;沉淀水合二氧化硅;纯乳胶;胶体二氧化硅;沉淀二氧化硅 英文名称:Whitecarbonblack 英文别名: whitecarbon;Whitecarbonblack,combustionmethod;PelletedHydratedSilica;HydratedSi lica;Silicondioxidehydrate;Silica,hydrate;SILICA;Precipitatedsilica; CAS号:10279-57-9 EINECS号:238-878-4 分子式:SiO2.x(H2O) 白炭黑 - 物化性质

《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专项提升2

《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专项提升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小题,共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混合物具有丁达尔效应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水玻璃和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常温下铁分别加入浓硫酸和浓硝酸中均无明显现象 .熔融烧碱应选用的器皿是() .石英坩埚.普通玻璃坩埚.生铁坩埚.陶瓷坩埚 .某氧化物不溶于水,与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在溶液滴加稀盐酸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氧化物是() .能用磨口玻璃塞玻璃瓶存放的试剂是() .氢氟酸.浓硝酸.苛性钠溶液.硅酸钠溶液 .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既能消毒杀菌又能净水 .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硝酸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表中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箭头所示方向转化的是()甲乙丙 () .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和都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均属于两性氧化物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归类为强碱、纯碱、强电解质等

纳米二氧化硅在PVC中的应用

PVC/超细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超细SiO2因其粘合力强、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光学性能和机械性能优良,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载体、高分子复合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精密陶瓷材料、橡胶等诸多行业的产品中。由于超细二氧化硅与PVC结构相差甚远,很难将其均匀分散在PVC中,需要对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本实验采用的改性剂硅烷偶联剂遇水极易分解,若将其直接滴加在水溶性二氧化硅溶胶中,实验很难成功。因此,作者首先用BS-12将二氧化硅从水溶胶中沉淀出来,然后与无水乙醇共混进行常压蒸馏将大量的水带出,再加入硅烷偶联剂进行改性,使二氧化硅表面接枝上大分子支链。然后利用常规聚合物共混加工手段,将改性后的超细微粒填充入聚合物中,使PVC的性能得到了改善。 1 实验 1.1 主要材料 纳米SiO2溶胶,安徽科纳新材料有限公司; KH-560硅烷偶联剂,南京大学应化所; PVC,SG5型,葫芦岛锦化聚氯乙烯有限公司; ACR,201型,山东莱芜市合成化工厂; 超细碳酸钙,工业级,江西永平永发轻钙厂; 三盐基硫酸铅、环氧大豆油、BS-12、聚乙烯醇,均为工业纯,市售。 1.2 仪器及设备

转矩流变仪,XSS-300,上海轻工机械公司;开炼机,XK-160,南京橡塑机械厂;平板硫化机,QLB350×350×2,无锡市第一橡塑机械厂;万能实验机;RGT-30A,深圳市瑞格尔仪器有限公司;冲击试验机,JB6,吴忠材料实验机厂;扫描电镜,JSM-5610LV。 1.3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处理 在250 mL三口瓶中,加入100 g纳米SiO2溶液,搅拌。将适量的聚乙烯醇和BS-12缓慢滴加入纳米SiO2溶液中,使溶液变成膏状。加入50 g无水乙醇,强烈搅拌0.5 h,调低转速,加热到液体共沸温度83℃开始常压蒸馏,待体系变粘稠时,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重复以上操作三次,再加入50 g乙醇,强烈搅拌后,滴加1.5 g KH-560,在70℃以下反应2 h,蒸馏,将所得粉体在50℃下真空干燥,研磨。 1.4 试样制备 将各种物料称重混匀后,在密炼机上进行密炼。密炼机转速50 r/min,温度175℃,密炼时间10min。从密炼机出料后在开炼机上进行开炼,然后在平板硫化机上模压成型,时间为10min,温度180℃。 1.5 性能测试 1.5.1 冲击强度的测定,按国家标准GB043-79测试。 1.5.2 拉伸、屈服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1炉水二氧化硅高、连排流量大的原因分析

#1炉水二氧化硅高、连排流量大的原因分析 一、运行部对#1、2机组连排调整要求 2010年01月01日,运行部下发通知,要求在机组稳定运行期间,严格控制#1、2炉炉水二氧化硅在180ug/L 以下运行,并依据2009年全年连排流量趋势,2010年要求控制锅炉连排流量在8 t/h ——10t/h 范围内运行,不出现大幅度调整。如发现水汽指标有恶化趋势时(二氧化硅值大于160ug/L ),应及时开大连排流量,2小时之内二氧化硅值维持稳定或出现下降趋势,环化主值可根据水质情况进行具体调整。如水质持续恶化,连排开启无效后,环化主值应立即汇报值长,要求进行锅炉定排以保证水质合格。 二、2010年5月份#1、2炉主要水质指标对比 对比分析结果:#1、2机组省煤器入口水质相同,锅炉出口蒸汽质量相同,不同的只是#1炉水二氧化硅高于#2炉水(#1、2炉水适用同一块在线硅表测量,可以排除测量误差),且当关小#1炉连排流量时,二氧化硅上升速度较快,这种情况应该是由于#1锅炉循环系统内存在溶解性硅酸化合物引起。 长期以来,我厂#1炉汽包甲侧云母水位计频繁结垢污染,垢样分析结果上主要成分为硅酸化合物。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试验报告单

注:2009年9月铜川电厂汽包水位计垢样中以单斜晶型的钡长石为主,还有晶石距比较大的硅酸盐类如蒙脱石、高岭石、蛇纹石类等。具体所占比例约:钡长石40.41%,蒙脱石27.50%,高龄蒙脱石混层13.50%。 三、针对措施 1、继续执行部门“关于锅炉连排、定排调整通知”加强锅炉排污。严格控制#1、2炉炉水二氧化硅在180ug/L以下运行。 2、针对#1炉水二氧化硅长期偏高的具体情况,临时采取定排与连排相结合的方式,将#1炉连排流量适当降低在8 t/h——10t/h范围内运行,加强锅炉底部放水(每日夜班低负荷时进行),主要是加强对#1炉下联箱冲洗,监督二氧化硅下降情况。 运行部 2010-6-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