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

浅析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
浅析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

浅析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

内容摘要:随着人类的进步和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词汇越来越丰富,语法体系也近一步完善。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也频繁出现在各种语义环境中。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属于修辞现象,与古代汉语中主要属于语法现象不同。本文试从语法和修辞角度分析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重点对其概念性质、范畴、用法分类、修辞效果、与词的兼类的区分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类活用语法修辞现象

由于古代汉语词汇相对匮乏,语法规则不够成熟,一词多用的现象渐渐成为一种语言表达的需要,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规则。这种词类活用的语法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使用得非常频繁,而在现代汉语中相对少见,但是无论在口语交际还是书面文章中,这种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往往能令表意生色不少,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概念性质

词类活用是指某个词本来属于A类,但在一定语言环境里,由于表达的特殊需要,临时被用作B类词的语言现象,也叫词的转类、变性、转品、词类的变格用法。词类活用基本上具有三条性质:从语法上看,词的语法功能发生改变,是词的跨类现象;从稳定性看,这只是在特定语言环境里临时性的词性改变,是不固定的用法;从功能作用上看,词类活用往往有修辞性质。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语法学界以词的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在现代汉语中,一个词的词类由它的语法功能决定,每一个词都归入一类或几类(即兼类词),词有定类,类有定词,即词有基本固定的语法功能和类别。而词类活用属于词的跨类现象的一种,突破和偏离了现代汉语现成的语法规则, 具体体现出汉语词性相对灵活自由的特点。分析词类活用要联系上下文,依赖具体的语言环境,因为它不再是一般情况下的固定用法,只适用于临时语境。正因为不常规,用词就富于变化和创新,在实际运用中,可以获得某种表达效果,或形象鲜明,或幽默风趣,或简炼紧凑等等,所以说词类活用具有修辞性质。二、现代汉语词类活用范畴

根据对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性质分析,可知其范畴界定在修辞方面。现代汉语词汇相对丰富,分工明确,语法功能发展成熟,有一套较完善的语法系统,所以活用现象相对古代已经明显减少,词类活用的作用不再是弥补语法的不足,而是突出表达效果,修辞功能显著,作为词汇修辞手段,主要属于修辞学的范畴。实际上以上范畴是依据活用现象表现出的主要方面界定的。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汉语词类活用既属修辞现象,也属语法现象。这是因为活用本来就在语法和修辞学上有交叉,只是古今侧重不同。古汉语中也有修辞效果明显的词类活用现象,例如古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将形容词活用成动词,是使变绿的使动用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江南绿意盎然的春景,极富动态感。

三、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具体类型及其修辞效果

虽然理论上,现代汉语中所有词类都有可能活用,但是实际运用上,能活用的词类主要集中在名词、形容词、动词三大类词汇意义明确和语法功能显著的实词中。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我们可以将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归纳成名词活用为形容词或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或动词、动词活用为形容词或名词或量词等常见类型。

1、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形容词

这是最常见最广泛的类型。包括指人名词、指物名词、地点名词、时间名词等等。例如

a.他穿衣很农民

..了。

..。 c.他办事太公式

..。 b.你比那雷锋还雷锋

d.开幕式表现的“很中国

..”。

..”,而闭幕式展示的却“很世界

(新华网·2008北京奥运)

e.她当然也不希望她男朋友的性格举止过于“奶油

..”,何况她本来就觉得我的长相太阴柔了点。 (海岩《玉观音》)

不管是指人的“农民”“雷锋”,还是指物的“公式”“奶油”等,这些名词用作形容词的共同特点是根据其最显著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来表辞达意,如a农民让人容易联想到朴素,所以“很农民”指很朴素,b中第一个“雷锋”是名词,第二个活用成形容词,指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舍己为人,品质优秀。c指公式化,按照公式套用,太死板。这些活用把要表达的抽象意义借用具体的人事物来传达,形象化,修辞化。

(2)名词活用为动词

a.老栓,就是运气

..了你。(鲁迅《药》)

b.我也“阿.Q.”了一把。 (八斗文学网·个人文集)

c.你要愿意,我送你台(辆)自行车,不愿意,我给你买月票,再不愿意,自己腿儿

..着。(电视剧《半路夫妻》)

现代汉语中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是不能作谓语,然而在这些例子中却作了谓语,具有了动词的特点。活用成动词可以带宾语,也可不带,但必须要处在谓语的位置。a指让某人变得好运,便宜了某人。b指当了一回阿Q,做了像阿Q风格的事。c指用腿走路。这些用法要通过词在句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和词的原义,具体分析。

2、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a.李白的诗歌生动

..了大唐的山水。

b.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

..着你的幸福。

..着你的快乐。……所以悲伤

..着你的悲伤,幸福

(歌曲《牵手》)

c.看祥子没动静,高妈真想俏皮

..他一顿。 (老舍《骆驼祥子》)

a是使山水生动,突出李白诗歌的强大艺术感染力。b“苦过”指经历过苦难,“快乐着”是意动用法,以……为乐,感受着你的快乐,“悲伤着”和“幸福着”与“快乐着”相同用法。c指打趣,开某人玩笑,比“讽刺”“挖苦”更符合高妈的身份和心思,巧妙地表现轻松幽默的氛围。

(2)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a.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

..,就得真心为群众谋利益……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b.学校提倡“青年志愿者”平时要经常做好事,帮困.送暖。

a用“痛”“痒”两种感受代指关乎切身感受的生活状况,b “困”本是形容处于困难之中的状态,活用后延伸代指有困难的人。具有修辞格中借代的特点。

3、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a.他家里有吃.有穿.,生活并不太差。

b.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歌曲《牵手》)

a “吃”“穿”与前面的“有”构成动宾关系,指“吃的东西”和“穿的衣服”。b的后一个“追逐”因为由“你的”这一定语修饰,是动词活用为名词,言简意赅,从而形成结构的整齐美、节奏的和谐美。

(2)动词活用为形容词

a他表演很投入

..。

用动作形容他注意力的集中和专心认真,指投入身心去演。

(3)动词活用为量词

有些动词与数词结合,可被活用为量词。如:“一抱柴”“一捆草”“一挑水”中的“抱”“捆”“挑”原本是动词,在这里作为量词了,而且更加形象地让人感受到具体的数量。动词活用为量词必须同数词结合在一起构成数量词才能显示出量词的特点。

通过具体类型和实际语言运用举例的分析,我们更加了解活用的语用效果。

作为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含蓄,新颖别致,幽默风趣;使句式灵活多变,避免语言的呆板乏味,使语言具有均衡美、变化美;可以通过改变词性,使词语具有双重语法特点,从而扩大语言的表意容量,增强语言的表达力量,收到“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的特殊表达效果。

四、活用与兼类

词类活用与兼类都是词的跨类现象,即一个词用在不同语境中可能属于不同词类,语法功能不同。为了达到某种修辞效果把某类词临时抓来充当另一类句子成分,这是词类活用;不是为了修辞目的,只是词义语法功能发生了变化,那是词的兼类。所以二者有两处明显不同:第一,活用的改变是偶然的,临时性很重要,即能活用的词平时只属于一种固定的词类,

有固定的语法功能,活用后的词性是临时的不稳定的,使用频率极低。兼类词则同时属于两种或多种词类,不止一种固定语法功能,兼类词的两种词性使用频率都很高且都符合现行的语法规则。第二,活用具有修辞目的,而兼类是不同语境所需表意和功能不同时的词类选择,不含特殊修辞效果。

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尚待研究和规范,随着语法的发展规范和精确,活用现象可能会减少,但作为极具语言表现力的修辞手段,人们在生活中、作家在创作中又会不断传承和创新,活用现象将可能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 1 )《现代汉语》下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2)《修辞学新论》王希杰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3)《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马庆株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现代汉语修辞艺术》唐桂兰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杨月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现代汉语词类表和语法表

现代汉语词类表和语法表 汉语词类语法表 词类表 名称定义语法特点类别举例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 名称的词。 词前可加数量词,不能加 “不”、“很”副词。 词后不能加时态助词 “了”。 具体名词 人牛山 水 抽象名词 友谊立场 观点思想 表示方向位置 的词。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后。 方位词 东西南 北 代词替代或指示作 用的词。 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 词,且不带修饰成分。 人称代词 我你他 我们 指示代词这那这里 疑问代词谁哪什么 动词表示行为动作 或发展变化的 词。 词前可加副词。 词后可加“着”、 “了”、“过”时态助 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 成或过去。 不及物动词 (自动词) 醒病觉悟 及物动词 (他动词) 看写打 调查讨论 认为 表示可能、必 要或愿望的 词。(能愿动词 或助动词) 词后不能加“着”、 “了”、“过”时态助 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表示可能 能能够可 以 表示必要该当应当 表示愿意敢肯愿意表示动作趋向 的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趋向动词 来去上 下 进来出去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 的性质或状态 的词。 词前可加副词。 词后可加“着”、 “了”、“过”时态助 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 去。 性质形容词大小英明 状态形容词 雪白 红通通 数词表示数目的 词。 与量词结合,称数量词。 基数词 百千万 亿 序数词 第一第二 第三 分数词百分之二十 倍数词 一倍十倍 百倍 概数词几(个) 一百

上下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 作单位的词。 与数词或指示代词 “这”、“那”结合。 名量词 (物量词) 一把(镰刀) 一屋子(人) 动量词 去一次说一 遍 副词修饰、限制动 词、形容词或 其他副词的 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他 副词前作状语。 不能和名词组合。 表示程度 很太最 非常 表示范围 都全只 统统 表示时间 正刚又 曾经 表示否定 未没有(看 见) 表示语气 偏偏也许 简直 介词起转介作用的 词。用在名词、 代词或名词性 词组前,组成 介词结构,表 示处所、时间、 状态、方式、 原因、目的、 比较对象等。 词后不能加时态助词 “着”、“了”、“过”。 不能单说,不能单独作谓 语,用在名词、代词或名 词性词组前组成介词结 构。 表示处所、 方向 在向从 往 表示时间从自从当 表示状态方 式 用以按照 表示原因 由于因因 为 表示目的 为为了为 着 表示比较比跟同 表示排除除了 名称定义语法特点类别举例 连词连接词、词组 或句子,表示 它们之间关系 的词。 起连接作用,不起修饰和 补充作用。 表示联合关 系 和跟与 同 表示偏正关 系 如果只要 因为 虽然即使 不但 助词在词、词组、 句子后,起辅 助作用的词。 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 在。每个词的个性很强。 结构助词的地得 时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吗呢吧 叹词表示感慨、应 答的词。 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 不同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发生特定的关系,不充当 句子成分,可独立成句。 表示喜悦哈哈 表示悲痛唉哎哟 表示愤怒哼呸 表示惊讶唉呀咦 表示呼唤喂 表示答应嗯唉

试论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

试论现代汉语词类地划分标准 词类是词地语法性质分类,是现代汉语语法地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划分词类地目地在于说明语句结构和各类词地用法.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向来是一个存在很大争论地议题.因为现 代汉语和其他地语言有所不同,使其分类标准无法确定.下面,我将通 过对不同地现代汉语教材地比较,分析现代汉语词类地划分标 准.b5E2RGbCAP 一、《马氏文通》中词类划分地标准 对于《马氏文通》地词类划分标准,普遍地看法是:以词汇意作为 它地划分标准.可是,《马氏文通》讲字类除了理论上明确提到意义标准外,还隐含着一个句法功能标准.于是,按意义标准分类,则字有定类, 依句子成分标准归类,则字无定类.为了强调这两方面地矛盾,马氏便 提出了“字类假借”说.实际上《马氏文通》所说地假借现象除了少量临时活用之外,主要是一类多功能、多类功能交叉地现象.汉语地词 类是多功能地,它可以出现于多种位置,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因此,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词无定类,如“头发花白”、“衣

服太花”、 “花钱”、“花朵” .马氏试图用“字类假借”来处理这个问题,以至 于至今人们对马氏划分实词地标准说法不一.而事实上,“字类假借” 并不能解决问题,它并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地词类划分标 准.p1EanqFDPw 二、中山大学中文系大学语言文学自学丛书《现代汉语》中关于词类划分地标准

该书认为划分现代汉语词类地标准大体从三个方面: 词和词地结合关系 .一类词能不能经常跟另一类词相结合 ,这是 有规律地 .这种结合不一定要进入句子 .如名词前面不能加副词 “不”等 ,可加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前面可加副词“不”等 , 而不能加数量词 .这是一种对立 .动词除表心理活动以外一般不 受程度副词“很”等修饰;形容词则绝大多数可受程度副词地 修饰.这也是一种对立 .形容词可直接修饰名词 ,副词则不能 ,这又 是一种对立 .如此等等 ,就是词和词地结合关 系 .DXDiTa9E3d 词在句子中地职能 .哪一类词经常充当哪一类成分 ,也是有规律 地 .如实词一般都能充当句子成分 ,虚词都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 分 .这是一种对立 .又如名词一般不直接充当谓语 <表籍贯、时间 地除外) ,动词和形容词则可以 .副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而形容 词可以.这些对立关系都说明各类词之间是有明显区别 地.RTCrpUDGiT 词地形式和词地形式变化 .所谓词地形式 ,就是一个词本身所具 有地词头、词尾等形态标志 .如名词后缀有“子、儿、头、 者、家、性、法”等 ,动词后缀有“化” .所谓词地形式变 1、 2、 3、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职能,充当了别的词类这种语法现象。 词类活用是从语法角度来说的,而不是从词汇角度来谈的。一般来说,一个词的基本的语法功能是固定的,活用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功能,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这种临时性的功能就不存在了。《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水”受助动词“能”修饰,作谓语,由名词活用为动词,它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定语、宾语,而本句中功能改变,成了别的词类。由于这种功能是临时性的,离开了这种环境,活用就不存在了。发展到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就很少了。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是名词,朝庭。“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是动词“朝拜”。词的兼类是词义引伸的结果,是一个词所固有的。词类活用是一个词的临时性的功能,是不固定的。 二、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既保留了名词的意义,又具有动词的功能。名词活用为动词后,译为现代汉语,有的译为述宾短语,[动+名]如: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氏春秋?上农》 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国矣。” 《左传?哀公十六年》 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有的译为状中短语,([介+名]+动),如: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史记?商君列传》 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聊斋志异.妖术》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韩愈《原道》 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报任安书》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说苑?贵德》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具有动词的功能。有的译为状中短语,[形+动],如: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徐珂《冯婉贞》 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 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庄子?盗跖》 三、使动用法 (一)什么是使动用法 指主语使宾语施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这种词类活用现象。译为“使(让,叫)……。”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现代汉语词性专题训练答案

现代汉语词性专题训练、答案. 现代汉语词性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能带宾语的是()。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 2.“上来”是()A助动词B判断动词C趋向动词D及物动词

3.“不、没”都是()A程度副词B时间副词C范围副词D否定副词 4.“很、挺、十分”是()A程度副词B范围副词C语气副词D情态副词 5.“我、你、他”是()A指示代词B疑问代词C人称代词D名词 6.“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A动词B副词C介词D方位词 D助词7.“哎哟”是()A拟声词B语气词C叹词 8.代词包括()A人称代词B指示代词C疑问代词ED代名词代动词 C连词B副词9.虚词包括()D助词E语气词A介词 10.“报告”一词兼()A名词BE动词C形容词D连词 代词D副词11.“和、跟、同、与”兼()A动词B连词C介词 助词E12.下列语句中的“在”不属于介词的是() A我在家B他在黑板上写字C把东西放在桌子上 D他在看书 E 在家要孝顺父母

1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介词“跟”的有()。 A我跟他一起去的B你跟他要C谁跟谁都没关系 E你快跟着我走你抽空跟他谈谈D二、指出下列词的词性: 非常()这里()前后()小()哪里()终于()已经()不()赋予()轰隆()得()大()忽然()简直()才()半夜()除了()很多()勇敢()思想()啊()或许()只好()二万()迅速()进来()仅仅()立刻()热爱()十几棵()喜欢()大约()次()哗啦()下去()斟酌()怎样()起来()晚上()亩()前面()或者()对于()跟()是()三百()美丽()叮当()夏天()鲁迅()我们()批评()的()吧()平坦()有()变化()十分()自己()聪明()从()专家()扩大()缓慢()应该()按照()回来()喂()马上()消失()飞机()许多()简直()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标记词所属的词类。 )((渐渐))天渐渐冷起来了。2()((过))这件事已经讨论过了。1(. ))(4)自行车他骑出去了。(出去)((3)他正在教室里看书。(正)( )6)()你吃了饭再走。(了)((5)我拿着—本书。(着)( )(8)你应该努力学外语。(努力)((7)他是外国人吗?(吗)())10)最好听的是这首歌。(最)((刚才)(9)他刚才来过。()()12)这是一本袖珍词典。(袖珍)((11)房子上面铺着瓦。(上面)()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评述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研究评述 赵中兴 摘要:词类的划分一直是汉语语法界的老大难问题。本文评述了汉语语法研究史上几种较有影响的划分标准,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对汉语词类的划分有所裨益。 关键词:词类;划分标准;词汇·语法范畴;语类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最初是受西方语言学中词类划分的影响。西方印欧语中具有十分丰富的形态变化以此来表达语法意义,但汉语表达语法意义主要是通过语序和虚词,形态划分的标准并不适合汉语词类的划分,因而需要根据汉语本身的特点进行词类划分。马建忠先生《马氏文通》的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体系的初步建立。自此以后,人们对汉语语法一项重要内容的词类问题,尤其是词类划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就从未停止过。我们希望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述评,能发现一些有用的价值,推动汉语词类的研究,为汉语词类划分尽绵薄之力。 二、各词类划分标准评叙 由于每位研究者观察和研究词类划分标准的角度和采用的方法不尽不同,关于划分的标准莫衷一是,难以达成共识。自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到朱德熙的《语法讲义》再到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此期间内关于词类划分的标准多种多样。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几种有重要影响的划分标准,主要有意义标准、形态标准、句法功能标准、功能标准、分布标准、词汇·语法范畴标准、综合标准。下面就各标准作简要介绍及诠释,并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提出我们自己的拙见,希望能对汉语词类的划分有所帮助。 (一)意义标准 即依据意义(概念)标准划分词类,是传统语法理论指导下关于词类划分的标准。这个标准在我国语法界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中国现代语法》和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语文学习》。 意义标准最早可追溯到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义不同而其类亦别焉,故字类者,其义焉耳。”① 例如,他认为“凡实字以名一切事物者,曰名字,省曰名。”② 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说:“至于中国的词呢,它们完全没有词类的标记,正好咱们纯然从概念的范畴分类,不受形式的约束。”③ 吕叔湘的《语文学习》则说:“中国话里的词没有词形变化,划分词类主要凭词的意义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④ 意义标准的优点是:比较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吕叔湘曾说:假如有人说出一些词来问咱们,哪些是名词,哪些是动词,咱们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是想到它能不能用在这个格式的这个位置上,那个格式的那个位置上,前头能加哪些字,后头能加哪些字,等 ①马建忠:《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3页。 ②马建忠:《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0页。 ③王力:《中国语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51年版上册,第33页。 ④吕叔湘:《语法学习》,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版,第4页。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

胡_黄_张三套_现代汉语_教材词类划分标准的比较

青年文学家 胡、黄、张三套《现代汉语》教材词类划分标准的比较 向 梅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16 摘 要:词类是现代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尚未得出明确结论的一大问题,因此现代汉语教材词类部分的编写应当受到重视。本文就胡裕树主编的《现代 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以及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这三套高校现代 汉语教学中使用范围最广、频率最高的教材中的词类划分的标准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日后的现 代汉语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以及词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现代汉语 词类划分 标准 句法功能 语法特征 作者简介:向梅(1987-),女,四川西昌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研究生,从事语言学及应用于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1-0146-01 引 论 “现代汉语”是高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是讲授现代汉语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工具课。现代汉语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前在各高校中使用范围最广、频率最高的有以下三套教材:一九六二年成书的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简称胡版),一九九一年成书出版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简称黄、廖版)及二零零七年成书出版的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以下简称张版)。词类教学是现代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因此现代汉语教材词类部分的编写应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上述三套经典教材在词类划分部分编写的对比研究,展示三套教材间的异同并就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作一些探讨。意在为日后的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以及词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词类划分标准比较 不同的分类标准必然会导致划分结果的差异。张斌和胡裕树两种版本的《现代汉语》教材在划分词类时的基本依据都是“词的语法功能”。而黄伯荣和廖序东版的《现代汉语》教材却提出了三大标准:①语法功能;②形态;③意义。其中语法功能是最主要的分类标准,形态和意义只能作分类的参考标准。只有在判定某些词的归类,用功能标准不足以显示其特点时,才必须考虑形态和意义。由此可见,黄、廖版的教材在划分标准上不仅考虑了功能同时还涉及了形态和意义。这样对于词类划分不仅能有更充分的依据,同时也是建立在汉语自身的特点上的分类依据。首先从形态来看,汉语不是没有自己的形态,而只是缺乏形态。正如张版教材在词类划分末尾提到的“当然,词的重叠、粘附能力,甚至形态特征也可以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但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参考标准。”①而教材涉及“重叠”的语法特征的描述又是从形态上来分析词类的。其次,黄、廖版教材中所谈的意义指的也是语法意义而非词汇意义,这项标准对于具有相似功能又无明显语法功能差异或还没有考察出其根本的语法功能时所做出的分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当我们要分析一个词应属于哪个词类时,事实上,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词的意义。此外,各教材中对于具体词类的定义也多是从意义角度给出的。如“名词是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②“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③ 二、词类划分标准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划分词类的时候,只能根据功能(词和词的结合能力),不能根据形态和意义。在《语法答问》中,他毫不留情地一口否认将意义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之一。只是“语法性质相同的词,意义上往往有共通之处。”④“只有在确定词的同一性问题时,才牵涉到意义。”⑤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语法意义不能作为次要的参考标准呢?正如陆俭明先生所说,三项标准都可以使用“三条标准三者是相互关联的,不是互相排斥的。实际上,词的语法功能是词的语法意义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词的形态又是词的语法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在给词具体分类的过程中,其分类根据可以从上面这三方面去提取”。⑥只是由于现代汉语自身特点限制了形态和意义标准的应用,所以在词类划分时不得不依赖语法功能。可是事实证明,无论是只以句法功能为分类标准还是兼用三条标准来划分词类,都不能完全解决汉语词类划分的问题。 早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文里,吕叔湘先生就对理想的词类划分标准给出了一个明确的说明。可是到目前为止,现代汉语研究中仍没有能够找到这样单一的“对内有普遍性,对外有排他性”的划分标准。因此多重标准的使用未免会出现词类划分时,有的词是不一定具有这类词的所有语法特征的,反而是那些不属于这类词的词却可能又出现这样的特征。北大学者袁毓林先生在其《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一文中,运用范畴理论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词类划分时本该建立起“特征范畴”即划分出来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相同的特征且彼此间地位平等。然而正是由于我们还没找到那样的分类标准,就不得不建立起“原型范畴”,其成员所具有的特征不同,就出现了“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的差别。 总的说来,三大教材在划分词类上虽然存在一定分歧,这些差异正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尚未得出定论的问题的体现。它们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了汉语作为一种意合语言的特征,即词类划分中“中间模糊地带”的存在,难于“一刀切”。另一方面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在语法研究中,对于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的确立仍旧是未来长期需要我们努力探寻的一大问题。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辅助语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可能通过对汉语词进行逐一描写刻画来总结其词类,而不是根据一些典型的词的特点来划定标准,如果不去实实在在地考察汉语词的使用情况,无疑只是纸上谈兵,那么永远都会有“例外”和“中间两可的地带”的存在。当我们一致否认直接以意义为标准类划分词类,同时,使用句法功能也不能很好解决汉语词类划分时,我们是否应在目前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换个角度来研究词类呢?这样或许能够找到更好的划分词类的方法。那么到那时,各小类之间就少了那些“模糊地带”。 注释: 1、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第288页。 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4版,第8页。 3、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4版,第9页。 4、朱德熙著,《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年7月第1版,第11页。 5、朱德熙著,《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年7月第1版,第13页。 6、陆俭明著,《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3版,第35页。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3版。 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4版。 146

师说中的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 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 作“专门技艺人”讲) ③吾师道也:(意动用法,以...... 为师)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 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 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拜师) 【之】 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 人) ②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 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 系,相当于“这些”、“那些”)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 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 “的”)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 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 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 的“的”。)(不是“取消句子 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 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 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 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⑤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 表示宾语前置)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 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 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 解矣:(指示代词,那些)③词类活用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 称代词,他们) 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人称代词,他们的) ⑥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 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 词,他们的) ⑧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 感叹,多么) 【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形容词,糊涂) 【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 词,风尚)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名 词,道路、途径) 【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 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 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 较,比) 【于】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 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 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 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 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 动,受,被)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 ⑥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⑩质于秦。质:做人质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③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④汗马功劳 ⑤齐威王欲将孙膑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⑤友风而子雨 ⑥幕天席地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饮料、汤食 ⑧少仲尼之闻问:见识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

现代汉语(二)词类..

三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名称的词,能够用数量短语修饰而一般不用否定副词“不”、“没”修饰。 1. 名词的语法特征 ①名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例如: 人都来全了。 文章不是这样写出来的。 昨天我在图书馆看了一天书。 大会现正在向各位代表征集意见。 ②名词一般可以用数量短语修饰。例如: (一桶)水(一道)闪电(两件)衣服(两个)孩子(三瓶)啤酒 ③名词前一般不能加副词,但少数几个副词可以加在名词前面。例如: 商店里光人。 书店里净新书。 ④名词经常作介词的宾语,共同组成介词短语,例如: [用毛笔]写字 [向朋友]致意 [从那天]开始 [给老人]看病 [在国内]征集 2. 名词的类型 ①一般名词 一般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一般名词不受“不”、“没”等副词的修饰,在句中充当主语和宾语。 根据名词前面出现的量词,可以将一般名词分为个体名词与集合名词。 个体名词可以计个体量,前面可以受个体数量短语修饰。例如: (一棵)树(两盘)磁带(三头)牛(八辆)卡车(九朵)玫瑰 集合名词不能计个体量,只能用集合量词修饰。例如: (一批)衣物(一些)马匹(一些)青年(一部分)群众(一部分)船只 ②抽象名词 抽象名词是表示抽象概念意义的名词。例如: 作风道德境界气氛风尚思想心灵灵感 党性友谊观念想法原因内容形式政治 文化社会革命欲望力量交际裨益师资 修饰抽象名词的量词限于“种”、“点”、“类”等,例如: (一种)观点(一种)境界(一点)灵感(一点)裨益

个别抽象名词可以受动量短语修饰。例如: (一场)革命(一次)苦头(一阵)痛苦(一番)斗争 ③专有名词 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的名称,一般不用量词修饰。例如: 中国北京香港渤海泰山长城 太阳火星地壳国务院葡萄糖酸钙 李白鲁迅钱学森诺贝尔爱因斯坦 中文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央电视台 ④时间名词 时间名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例如: 春天秋天春节元旦清明中秋早晨晚上 今年明天周末来年来日刚才今天昨天 课外目前开端开始现在星期天 时间名词是名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时间名词与量词短语的组合能力较差,少数成员不受数量短语的修饰。 时间名词除了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外,主要语法功能是作状语。例如: [昨天]我已经检查了三遍啦。 医生建议他[目前]先进行外科治疗,消除炎症。 [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 他[晚上]不到十点钟就睡觉 表示时间的词都是时间名词吗? ⑤处所名词 处所名词是表示地点的名词。 处所名词常用在“在”、“到”、“往”等词的后面,并且能用疑问代词“哪儿”提问,用指示代词“这儿”、“那儿”指代。例如: 近处远处高处低处明处暗处周围附近 学校食堂教室会议室图书馆故宫南京济南 ⑥方位名词 方位名词是表示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名词。 根据构成成分的不同,方位名词可以分为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两类。 单纯方位词: 东南西北前后左右里外中内间旁上下合成方位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A、前加型:在单音节方位词前面加上“之”“以”所组成。 之上之下之前之后之里之外之内之中之间 之东之南以上以前以外以内以东以西以北 B、后加型:在单音节方位词后面加上“边”“面”“头”所组成。 上边左边东边南边前边外边里边旁边东面

词性和词类活用

词性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突出的语言现象,也是古今汉语语法重要差异之一。由于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了,所以对现代人来说,阅读古文最突出的障碍莫过于词类活用。要透彻理解和分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类,学会分析和判断词性。 一.如何分析词性 词性是词在语法意义上的性别,它表示词所属的类别。古今汉语词类的划分没有太大的差别,学会判断词性,对分析词类活用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使我们掌握句子结构,确切地理解文章。例如: ①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礼记?檀弓上》) ②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资治通鉴》)——周:周代。泉府:钱府。官:官府。售:卖出去。 例①的“与”是句尾语气词。全句的意思是孔子办丧事的时候,有从燕国来观看的人,住在子夏家里。子夏说:“是圣人葬一般的人吗?〔不是〕是一般的人葬圣人。你看什么呢?”汉郑玄注“与”为“及也”,解为连词。这样“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连为一句,意思就不通了。例②的“与”是动词,“给予”。如理解为连词,“收不售与欲得”连为一句,“不售与欲得”都成了收的对象,意思也不通了。 分析词性的主要依据是看词在句子的组合能力及其充当什么成分,因此熟练掌握各类词的组合能力及造句功能是正确判断词性的基础。组合能力指某类词可以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例如副词可以和形容词组合(部分副词可以和动词组合),不能同名词组合。介词可以同名词、代词及名词性词组组合,不能同动词组合等等。造句功能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什么成分。例如名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及判断句的谓语,不能充当叙述句的谓语。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词组充当句子成分等。根据词造句的功能,可以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根据词的组合关系,又可以将实词分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五类,将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五类。下面把各类词的主要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四种。普通名词如“人”、“妻”、“国”、“天下”、“兵”等。专有名词如“江”(长江)、“河”(黄河)、《诗》(专指《诗经》)、“书”(专指《尚书》)、“刘备”、“戈”等。时间名词如“今”、“昔”、“旦”、“暮”等。方位名词如“东”、“西”、“南”、“北”、“中”、“内”、“外”等。名词可以同形容词、介词、动词、连词等组合,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定语、补语和判断句谓语,一般不能与副词组合。例如: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史记?项羽本纪》)——现在别人有大功却去攻击他,这样做不符合道义。 “功”受形容词“大”修辞,在句中作“有”的宾语。“义”前边是否定副词“不”,正说明“义”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名词作状语或补语常常不用介词,例如: ①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游天都》)——到达天都峰旁边,沿着光滑的石板象蛇一样向上爬。 ②西门豹簪笔磬折。(《西门豹治邺》)——西门豹把笔插在头发上,象磬一样弯着腰(恭敬地站在那里)。 以上是名词作状语。

词类划分标准与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词类划分标准与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导读:一、划分词类的标准给事物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选择什么标准,决定于分类的目的。 语法上给词分类,目的在于说明词在语句结构中的特点,即词的组合能力。哪些词能跟哪些词组合,不能跟另一些词这样和,组合起来能表示什么关系,不能表示什么关系,这就是词的组合能力,或称之为功能。 划分词的标准是功能。功能与词义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意义不是划分词类的标准,而是词类的基础。 通常说表示人或事物的词叫名词,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叫动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指明的是词类的意义基础,而不是划分词类的科学标准。 例如“打仗”和“战争”有相同的意义基础,可是功能并不相同。我们可以说“在前方打仗”,不能说“在前方战争”;可以说“一场战争”,不能说“一场打仗”。我们把“打仗”归入动词,把“战争”归入名词,认为它们属不同词类。又如“害怕”和“恐惧”有相同的意义基础,“害怕”可以带宾语,说成“害怕出事”,“恐惧”不能这么用。前者属动词,后者属形容词。 二、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根据功能标准,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先划分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然后再划分出小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实词

的特点是能充当句法成分,也就是能和别的语言单位(词或短语)构成主谓、述宾、定中、状中、联合等关系。 名词有一个特殊小类:方位词。 动词中有三个特殊小类:趋向动词、助动词、判断动词。 形容词中有一个特殊小类:非谓形容词。 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特点是不充当句法成分,在结构中起连接或附着作用。 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或分句。 介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前边,组成介词短语。 助词:时态助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表示时态。结构助词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偏正关系。结构助词“的”还可以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构成“的字短语”。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汇中的名词活用

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汇中的名词活用 1.表比喻:拿用作状语的名词或名词词根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行动的特征,来描绘动作行为的特点、状态,使动作行为更具体、更形象。 词汇如下:板结板实板硬板正板滞被覆笔立笔挺笔直壁立冰冻冰冷冰凉冰清玉洁冰释冰消瓦解波荡波动波谲云诡蚕食草菅人命潮涌川流不息鼎沸鼎立鼎峙鹅行鸭步粉碎风驰电掣风传风发风流云散风起云涌风行蜂聚蜂起蜂拥辐辏辐射鼓胀瓜分龟缩鬼哭狼嚎鬼使神差海涵狐疑虎踞龙盘虎踞龙蟠虎视虎跃龙腾火炽火急火热火烧火燎火烫箕踞鲸吞鸠集狼奔豕突狼吞虎咽鳞次栉比龙飞凤舞龙盘虎居龙腾虎跃龙争虎斗笼罩虏获脉动蔓延奴役漆黑棋布钳击泉涌雀跃蛇行神差鬼使神出鬼没鼠窜鼠窃狗盗鼠窃狗偷水深火热梭巡兔脱土崩瓦解尾欠尾随尾追席卷星罗棋布星散星移斗转星移物换荫蔽蝇营狗苟鱼贯鸢飞鱼跃云集云散云谲波诡云散风流云消雾散云游蜇居栉比鳞次拳曲犬牙交错油煎火燎油滑表示对人的态度:敌视仇视 2.表动作的方式、工具和材料:用名词或名词词根作状语说明动作进行的方式或动作得以完成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词汇如下:伴读伴发伴生伴宿伴随伴同伴舞伴游辈出笔答笔伐笔耕笔记笔录笔试笔受笔算笔谈笔战鞭策鞭笞鞭打鞭挞冰镇兵谏步行仓储彩绘彩排彩喷彩印漕渡漕运册封册立车裂车载斗量敕封敕建敕造刀耕火种刀削面电陈电传电镀电告电灌电函电焊电贺电汇电解电离电疗电烫毒害毒化恩赐恩准耳闻耳闻目睹耳提面命风闻歌讼歌舞升平根除根究根绝根植根冶光照海运海葬函告函购函授函售函索河运火化火葬伙耕后顾口传口服口试口授口算口述口译口占口诛笔伐力避力持力促力挫力荐力戒力克力拼力求力图力挽狂澜力行力战力争力争上游力主垄作卵生马革裹尸毛纺面陈面呈面访面访面洽面商面试面授面谈面叙面议目测目睹目见目录目送目验目语囊括炮击畦灌枪毙枪击枪决枪杀枪战肉搏筛选舌耕舌战身教身受身体力行手工手记手书手写树葬水葬水磨水运水疗胎教胎生铁打图解团拜团聚信汇刑拘刑辱刑讯刑侦雪藏言传言传身教言教言喻油饰油印字斟句酌钟鸣鼎食 3.表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 板书晨炊晨练春耕春花秋实春困秋乏春训春游道听途说道不拾遗冬藏冬储冬眠冬运冬泳冬贮耳语风餐露宿釜底抽薪海底捞月海归后继后起后行虎口拔牙虎口余生家访家居家种效游露宿露宿风餐露营南征北战内定内耗内讧内控内退内外交困内应内应外合盆浴盆栽庭审土产土葬翁中捉鳖宵衣旰食雪中送炭夜不闭户夜战野炊野营野战夙兴夜寐左右逢源 4.表原因:动作的发生是由作状语的名词或名词词根所表示的事物引起的。 词汇如下:病故病弱病逝病退病休仇恨仇杀风干风化水肿水蚀锈蚀 5.表依据:名词或名词词根所表示的事物,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所表示的动作得以进行的依据。 词汇如下:法办法定法冶势不两立势在必行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6.表目的:名词或名词性词根所表示的事物,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所以进行的目

现代汉语词性和专题训练、答案解析

现代汉语词性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等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等。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等)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 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