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列车制动技术现状 文档

国内外列车制动技术现状 文档
国内外列车制动技术现状 文档

国内外列车制动技术现状

1早期的列车制动系统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要求发展长大列车,1953年原中长铁路种推行过满载超轴500 km运动,当时的车辆载重多数为30和40 t,制动机使用K1和K2型三通阀,用蒸汽机车牵引。牵引长大列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列车制动问题,沈阳铁路局苏家屯机务段司机郑锡坤种摸索出一套操纵长大列车的经验,为配合这一运动,铁道科学研究院前身大连铁道研究所曾在120辆货车制动试验台上进行了制动、缓解和充气性能试验。

试验表明列车牵引120辆,使用K1型三通阀机车用ET6型制动机操纵,制动突出的问题是列车施行小减压量时尾部车辆不发生制动作用,因为K型三通阀制动波速低,列车紧急制动时其波速只有180 m/ s,常用制动只有85 m/ s。自动制动阀均衡活塞下方排气口直径大小与列车制动有很大关系,排气口加大到6 rnrn时效果显著。试验表明排气口大小对列车制动平稳性有直接影响,过大的排风口列车制动时前后纵向冲击较大,排风口较小时列车纵向冲击较小,但在小减压量时尾部车辆会不发生作用,当时的结论是列车管减压量不应小于70~80kPa,在120辆货车试验台上曾进行了列车制动时间的测定,随着列车联挂辆数的增加,列车管的总容积也加大,因此列车减压时的排风时间也延长,使制动时间也相应的加长,举例说明,若列车联挂60辆货车制动时间为100 %,则联挂120辆时,列车前部制动时间延长160 % ,后部车辆的制动时间延长的更多达250%,因此操纵长大列车时造成列车前后制动的冲击也相应增加。

2货物列车电空制动机的研制与试验

1958年全国有13个铁路局对货车电空制动机进行研制,铁道部决定对这13个铁路局的电空制动机进行分析研究,由铁道科学研究院主持吸收有关各方的优缺点并对电空制动机进行研制和试验。机车电空操纵部分由唐山机车车辆厂负责。车辆电空阀由齐齐哈尔车辆厂、南口机车车辆厂和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辆所负责完成研制任务,1989年经制动专门委员会的同意成立了电空制动机研制小组,对货车电空制动机制定了技术条件,其内容主要有

(1)必须电空两用,阀体为组合式,带有中间体和管座,阀上不安装连接管;

(2)货车时速120 km,牵引长度1500 m,制动距离不超过1000 m的要求(使用空气制动时,货车时速100km;

( 3)基本上不采用滑阀和金属涨圈,要求构造简单和质量轻;

( 4)空气分配阀制动波速货车在250 m/s以上;

( 5)紧急制动时,制动缸充气时间,货车应为10~12s;

( 6)电空制动机的电源可用机车发电机和蓄电池,其容量30~5OAh;

(7)电源电压为110 V,电磁阀的线圈在电压40 V时能正常工作,导线电阻每千米应不大于1. 5 欧,电源电压110V时,每辆车的电磁阀线圈电流不超过0. 15A;

(8)在使用电空制动机时在制动和保压时,必须具有向副风缸的充气性能。

根据技术条件要求,经过多方讨论,吸收国内外经验,设计出货车用单线电空制动机方案,为了节省铜导线采用钢导线,进行绝缘,车辆导线连接采用客车连接插头,回路连接车体和钢轨。货车电空阀采用空气和电气两部分,当电气部分发生故障时能自动转换为空气制动。

4空气制动机的进步

由于电空制动机的推广有一定的困难,货车制动问题一直是影响货运的关键,从1961年开始,在电空制动机空气分配阀的基础上,又推出了103型空气分配阀,103是齐齐哈尔车辆厂制动部件的图号,103型分配阀除了主阀部分采用美国AB型分配阀的滑阀结构外,其余的紧急制动排风阀,空重车部分基本与电空制动机相似。103型空气分配阀是采用间接控制,制动缸直径大小不受限制,副风缸容积在78 立方分米以上,由于副风缸容积较

大,初充气时间太长,对长大列车来说,充风又成了主要问题,因此103型空气分配阀在车辆上安装的不多,只有几千辆车,除了充气问题之外,零部件供应,检修相继都跟不上。经过近20余年的徘徊,铁道科学研究院与眉山车辆厂于1988年在103型空气分配阀的基础上,吸收国外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研制了120型控制阀。120阀的特点是将103阀的间接作用改为直接作用,副风缸容积减小到60立方分米, 120型阀考虑到能适用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可使用直径254 rnrn制动缸,设有两种制动缸(14和10英寸)直径节流孔,充风及缓解均能协调工作。

目前全国大部分车辆都装有120阀,只有少数车辆为GK型制动机,为我国货车制动技术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国外概况

以美国和前苏联重载列车用的机车制动机为代表,概况如下。

美国铁路的机车控制装置从50年代以后为26-RL型泪L车制动机26-RL机车制动机作为北美铁路的标准型机车制动机,主要为橡胶膜板、柱塞阀结构,具有自动保压、多机重联、安全控制、超速控制和列车断钩保护等多种作用功能,其空气分配阀为二三压力机构的26- F型分配阀。此外,在动力制动方面,一般按机车的轮轨粘着条件和牵引功率设计有较强的动力制动能力。为防止车轮滑行,在紧急制动时,自动联锁切断动力制动,转为空气制动单独作用。因此,和高速旅客列车不同,重载列车机车的动力制动主要用于调速制动,特别是长大下坡道操纵作用的需要。机车基础制动一般为高摩合成闸瓦和小型制动缸。在列车自动制动作用时的制动率为0. 24~0. 30;机车单独制动时的制动率可高达0. 38~0. 5O。

前苏联的机车制动控制装置可分为两类,一种方式是和美国相同的韦斯汀豪斯系统;另一种方式是卡赞切夫系统。卡赞切夫系统采用自动保压式的作用原理,具有阶段制动和阶段缓解性能,其执行部分为三压力机构的马特洛索夫型分配阀(M一320型等),因此,适宜与前苏联三压力式的车辆制动机配合使用。因卡赞切夫制动机的结构陈旧,近年来在新造机车上己采用具有иo. 222型制动阀的机车制动机,该型制动阀仍采用金属涨圈和需要研磨的回转阀,不便于检修工作。因此,从1966年后,前苏联又生产了更适合于重载列车使用的и. 394型机车制动机,其特点是具有自动消除压力过充的机构,并更便于检修。

国外货车制动机

铁路货车制动机的基本型式是自动空气制动机,自1872年由美国韦斯汀豪斯首创以来,己为各国广泛采用,且发展日趋完善。其关键部件是空气三通阀或分配阀,通常以此作为货车制动机的代表。

世界各国在车辆制动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运用条件不同而形成了两大系统,即以北美大陆为代表的AAR(北美铁路陇会)系统和以西欧为代表的UIC(国际铁路联盟)系统。前者的货物列车长度多在1 200 m以上,牵引重量多在4 000 t ~15 000 t之间,货车制动机采用二压力式的制动阀。后者的货物列车长度多在610 m~820 m之间,货车制动机使用三压力式的空气分配阀。

二压力式制动机的制动波速比较稳定,其一次缓解的不衰竭性优于三压力式的阶段缓解作用;三压力式的阶段缓解作用则操纵比较灵活,但在长大列车中缓解过慢。因此,二压力式制动机更适应于重载列车的运用。此外,前苏联采用的三压力式制动机,因同时具有二三压力混合方式的加速缓解作用,所以,也能在重载列车中运用。

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综述_彭辉水

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综述 (1、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彭辉水,湖南株洲,412001) (2、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倪大成,湖南株洲,412001)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制动系统与高速列车安全性的关系,然后综述了高速列车的制动方式及其性能,并给出各自在国内外高速列车上的应用情况。同时介绍了高速列车制动力的控制模式,并就各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然后概述了高速列车的防滑再粘着控制技术并给出了其应用实例,最后论述了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速列车 制动 控制模式 防滑行再粘着控制 中图分类号:U260.35 文献标志码:A Braking Technology of the High-speed Trains Peng Hui-shui, Ni Da-cheng (Technology Center , Zhuzhou CSR Times Electric Co.,Ltd.,Zhuzhou,Hunan 41200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presents the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aking system and the security of the high-speed trains, supplie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bout the brake mod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Braking performance, and reviews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high-speed trains. Then introduces the control mode of braking force in the high-speed trains and gives out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bout their pros and c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echnologies of Anti-skid re-adhesion control and supplies their application cases. Finally 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braking technology of the high-speed trains. Keywords: High-speed Trains; Braking; Control Mode; Anti-skid Readhesion Control 高速铁路是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带动性产业,是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潮流。我国高速铁路异军突起,迅猛发展,打破了世界高速铁路技术的相对垄断格局,截止2011年1月底,我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达8358公里;规划到2012年底,总里程达到13000公里。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国人翘首以盼,但其安全性也备受瞩目!高速列车制动技术对于列车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在意外情况下,高速列车紧急制动距离越短,高速列车才能越安全,旅客安全系数越高,本文将对当前高速列车制动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及其进展进行综合论述。 作者简介:1、彭辉水,男,1979年生,2001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电气学院,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机车粘着控制理论研究及应用与高速列车牵引制动系统研究。2、倪大成,男,197年生,2001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电气学院,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机车整流逆变控制理论研究及应用与高速列车牵引制动系统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初探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初探 发表时间:2018-06-07T11:18:32.1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刘艳虎 [导读] 摘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对其空气压缩、制动盘和控制系统三个主要部分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以后的技术研究和发展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对其空气压缩、制动盘和控制系统三个主要部分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以后的技术研究和发展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空气压塑;制动盘;控制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短,列车制动频繁,其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决定了车辆运行安全,是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一。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技术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为轨道交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空气压缩 1.1技术背景 如今,铁路对用气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压缩气体必须达到较高的无水和无油条件,这使无油空压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尽管现阶段铁路领域的无油空压机实际应用仍有限,但依靠其无油这一显著特征,将很快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若按压缩方式,可对无油空压机做以下分类:回转形式的无油空压机以及循环往复形式的无油空压机。后者与活塞式空压机相对应,前者则与最常用的螺杆形式的空压机相对应。从活塞式空压机的角度讲,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润滑形式,即干式润滑及水润滑。 活塞与螺杆空压机常用于铁路领域,螺杆适合低压和中小流量,而活塞适合高压与多种压力范围。采用水润滑形式的无油螺杆,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对环境有严格要求,在铁路这种复杂环境下并不适用;采用干式的无油螺杆,其排量超过3m3/min,但仍未能达到出口压力,同样在铁路中不适用。从目前的铁路行业发展看,其对空压机有下列几项特殊要求:经久耐用;耐冲击、污染和高温;振动与噪声较低;维护难度与成本较低。 1.2技术原理 活塞式空压机进入随曲轴联动旋转状态后,在连杆提供的传动作用下促使活塞进行往复运动,此时活塞的顶部表面、气缸的内部表面和气缸盖三者形成的容积必定产生具有周期性特点的变化。活塞由气缸盖做运动后,容积不断增加,此时气体在进气管中推开进气阀门到达气缸,到容积不再增加为止,阀门关闭;活塞进入反向运动状态后,上述容积开始减少,但压力持续增大,超出排气压力以后,阀门打开,气体开始向外部不断排出,当活塞运动到最大行程后,阀门将自动关闭。活塞再次进入反向运动状态后,重复以上过程。 1.3特殊结构 对全无油形似的活塞空压机,其原理和油润滑形式的活塞空压机大致相同,区别为将油润滑换成自润滑。其中,气缸采用铝合金加工而成,表面做特殊处理,减小摩擦以延长使用寿命;活塞也采用铝合金加工而成,各活塞上设置导向环与密封环,二者都采用自润滑材料,能使摩擦达到最小;连杆和活塞由特殊销进行连接,配有全封闭式轴承,无需维护,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防超温使用。曲轴和各连杆间同样使用这种轴承;气阀为长寿命阀,能满足特殊的实际使用要求。 1.4优缺点 1.4.1优点 压缩空气输出更为洁净,只有极少量水和污染物,下游净化单元能直接去除,无油蒸汽和油滴,能防止下游管路被污染;压力范围较广,任何一种流量情况下,都能提供所需压力;具有很高的热效率,耗电省;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表现为排气范围广,受压力影响小等方面;可大幅降低维护成本,减少工作量;无润滑油方面的输出,过滤部件可长时间使用,负担小;由于不使用润滑油,所以还能解决低温启动方面的问题,而且对运转率也没有太高的要求。 1.4.2缺点 排气的连续性较差,存在一定气流脉动;在运转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的振动。 2制动盘 在当前的轨道交通车辆中,铝合金制动盘得到广泛应用,其优点有: 第一,自重轻,密度比铸钢与铸铁都小,能减轻车辆自重,尤其是簧下质量,若能减轻簧下质量,则能减小振动和噪音。此外,车辆自重减轻其能耗必定有所降低,能提高节能减排指标。 第二,有良好的耐磨性及导热性,且摩擦系数保持稳定,将钢铁替换为铝合金,能在减轻质量的同时,延长寿命,降低成本,保证可靠性与安全性。此外,出色的导热性能还能使制动盘适应反复变化的热负荷,降低了热疲劳裂纹产生率。 我国从九十年代起有相关院校开始研究铝基复合材料在列车制动盘中的应用,提出很多方法,如喷溅法和粉末冶金法等。然而,因研制难度相对较大,加之制造工艺十分复杂,所以成果主要为样件,要实现批量化生产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近几年,我国很多企业在广泛调研这项技术的前提下,对该行业现有技术能力进行综合,提出一套制造工艺,并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总结,初步掌握批量生产办法。制动盘摩擦副现已完成各项分析实验,其所有性能指标都达到要求,且优于同类产品。 3基于模块化的新制动系统 3.1系统特点 采用以CAN总线为基础的分布式控制,各控制单元均能在CAN总线的支持下构成整个控制网络。EP09/S能提供防滑控制与电空制动两项功能,仅存在紧急制动对应的输入输出接口,需由总线提供常用指令;对EP09/G而言,不仅具有EP09/S全部功能,而且还有列车总线接口及扩展接口,能起到类似网关的作用,并对制动力进行管理。 3.2性能要求 控制单元可提供的防滑控制与电空制动等功能都相对固定,具有实现模块化与小型化目标的条件。实际应用要求对于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集中在接口能力方面,如各模拟量实际扩展和不同接口方式等,而且对系统测试、故障诊断与时间存储也有着越来越高的实际要求,因受到架控单元机箱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当前的网关单元在扩展能力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城轨车辆空气制动系统

空气制动,又称为机械制动或摩擦制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常用的空气制动方式有闸瓦制动和盘形制动。空气制动主要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压缩空气由车辆的供气系统供给。 一空气制动系统的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空气制动系统由供气系统、基础制动装置(常见的有闸瓦制动系统与盘形制动装置)、防滑装置和制动控制单元组成。 供气系统主要由空气压缩机、空气干燥剂、压力控制装置和管路组成,供气系统除了给车辆制动系统供气外,还向车辆的空气悬架设备,车门控制装置(气动门),气动喇叭,刮水器及车钩操作气动控制设备等需要压缩空气的设备供气。 防滑装置适用于车轮与钢轨黏着不良时,对制动力进行控制的装置。它的作用是:防止车轮即将抱死;避免滑动并最佳地利用粘着力,以获取最短的制动距离。 制动控制单元是空气制动的核心部件,它接受微机制动控制单元(EBCU)的指令,然后再指示制动执行部件动作。其组成部分有:模拟转换阀、紧急阀、称重阀和均匀阀等。这些部件都安装在一块铝合金的气路板上,实现了集成化。这样避免用管道连接而造成容易泄露和占用空间大等问题。 二、空气制动系统的控制方式 空气制动系统按其作用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直通式空气制动机,自动式空气制动机和直通自动式空气制动机。 1.直通式空气制动机 直通式空气制动机的机构如图所示

空气压缩机将压缩空气储入总风缸内,经总风缸管至制动阀。制动阀有缓解位、保压位和制动位3个不同位置。在缓解位时,制动管内的压缩空气经制动阀Ex (Exhaust) 口排向大气;在保压位时,制动阀保持总风缸、制动管和Ex口各不相通;在制动位时,总风缸管压缩空气经制动阀流向制动管。 (1)制动位驾驶员要实施制动时,首先把操纵手柄放在制动位,总风缸的压缩空气经制动阀进入制动管。制动管是一根贯穿整个列车,两端封闭的管路。压缩空气由制动管进入各个车辆的制动缸,压缩空气推动制动缸活塞移动,并通过活塞杆带动基础制动装置,使闸瓦压紧车轮,产生制动作用。制动力的大小,取决于制动缸内压缩空气的压力,由驾驶员操纵手柄在制动位放置时间长短而定。 (2)缓解位要缓解时,驾驶员将操纵手柄置于缓解位,各车辆制动缸内的压缩空气经制动管从制动阀Ex口排入大气。操纵手柄在缓解位放置的时间应足够长,使制动缸内的压缩空气排尽,压力降至为零。此时制动缸活塞借助于制动缸缓解弹簧的复原力,使活塞回到缓解位,闸瓦离开车轮,实现车辆缓解。 (3)保压位制动阀操纵手柄放在保压位时,可保持制动缸内压力不变。当驾驶员将操纵手柄在制动位与保压位之间来回操纵,或在缓解位与保压位之间来回操纵时,制动缸压力能分阶段上升或降下,即实现阶段制动或阶段缓解。 直通式空气制动机的特点如下: 1)制动管增压制动、减压缓解,列车分离时不能自动停车。 2)能实现阶段缓解和阶段制动。 3)制动能力大小靠驾驶员操纵手柄在制动位放置时间的长短决定的,因而控制不太精确。4)制动时全列车制动缸的压缩空气都由总风缸供给;缓解时,各制动缸的压缩空气都需经制动阀排气口排入大气。因此前后车辆制动一致性不好。 自动式空气制动机 自动式空气制动机在直通式空气制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部件:在总风缸与制动阀之间增加了给气阀;在每节车辆的制动管与制动缸之间增加了三通阀和副风缸。给气阀的作用是限定制动管定压,人为规定制动管压力,即无论总风缸压力多高,给气阀出口的压力总保持在一个设定值。 自动式空气制动机的制动阀同样也有缓解位、保压位和制动3个作用位置,但内部通路与直通式空气制动机的制动阀有所不同。在缓解位时它联通给气阀与制动管的通路;制动位时它使制动管与制动阀上的Ex口相通,制动管压缩空气经它排向大气;保压位时仍保持各路不通。

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的分析研究

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的分析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21T16:39:22.7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王艳平1 麻亮2 [导读] 摘要:近年来,国内高速动车组得到了快速发展,制动技术吸收了国内外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的先进经验,并进行了自主创新,技术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完成了时速250公里速度级、时速350公里速度级以及更高速度试验列车制动系统的匹配和应用,为高速动车组提供了安全、可靠、舒适和节能环保的制动系统。 包头车辆段呼和浩特动车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摘要:近年来,国内高速动车组得到了快速发展,制动技术吸收了国内外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的先进经验,并进行了自主创新,技术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完成了时速250公里速度级、时速350公里速度级以及更高速度试验列车制动系统的匹配和应用,为高速动车组提供了安全、可靠、舒适和节能环保的制动系统。本文就是针对高速动车制动系统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概述;发展 1制动方式概述动车组制动系统按照预设的减速度控制动车组减速或停车,按照制动方式一般分为粘着制动和非粘着制动。粘着制动即为依靠轮轨间的相互摩擦作用产生列车所需的制动力,如通过制动缸产生的空气制动和由牵引电机产生的电制动;非粘着制动即为通过利用外阻力作用在列车上,使列车产生制动力而停车,如风阻制动、磁轨制动和涡流制动等。粘着制动为国内外高速动车组主要的制动力来源,非粘着制动一般作为辅助制动方式,在高速工况下提供所需的制动力。本文以高速动车组常用的粘着制动为基础,对制动系统技术进行讨论。采用粘着制动方式的制动系统一般由电制动系统和空气制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制动时采用复合制动方式,即电制动并用电气指令式空气制动。列车制动时,电制动优先,当电制动力不足时,由空气制动进行补足,有效降低了基础制动中制动盘和闸片的磨耗。 2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 2.1 制动模块设计 2.1.1电制动系统,动车组通过受电弓接收接触网的电力,经牵引变流器整流逆变后,提供给牵引电机,而在列车需要制动时,牵引变流器控制牵引电机切断电源,转变为发电机使用。制动时牵引电机将列车动能变为三相交流电,由牵引变流器将此三相交流转换为单相交流电,再由主变压器升压后回馈到电网,将列车运行的动能转变为电能. 2.1.2空气制动系统,空气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控制装置、风源装置和基础制动装置等组成,制动控制装置是制动系统的中枢,负责接收制动指令,进行制动控制,担负着制动力的计算和分配任务,风源装置为制动系统提供制动的源动力,高速动车组上通常由主空压机和辅助空压机构成,基础制动装置为制动系统的执行机构,将制动压力作用在车轮上,产生轮轨摩擦力,从而进行列车制动。电制动力的发挥及其与空气制动力的匹配都与制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元器件的品质密切相关。对于高速动车组来说,各种制动方式的匹配一定要处理好。 2.2 防滑控制设计 防滑控制是在制动力即将超过黏着力时(此时防滑器判断为“滑行”),降低制动力,使车轮继续处于滚动(或滚滑)状态,避免车轮滑行。防滑系统通过车辆速度传感器检测出此时的速度差和减速度,然后把检测到的信号传输到防滑控制器,通过微处理器的比较判断,发出防滑控制信号,从而迅速降低滑行车轮的制动缸压力,使滑行车轮所受的制动力快速降低。防滑控制系统主要由集成在制动控制单元中的防滑控制器、轴速度传感器及防滑排风阀组成的一个闭环控制结构。防滑控制器对轴速度脉冲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轴速、轴加减速度和参考速度,对已经发生滑行的情况发出防滑控制指令,操纵防滑电磁阀,控制制动缸的压力。防滑系统能最佳利用有效黏着,以保证最短的制动距离。 2.3 安全防护设计 为了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尽管设置了准确可靠的地面信号装置,但在浓雾、风雪等气候条件下难以确认信号。另外,由于司机打磕睡或误看信号等原因,很有可能发生列车冲撞等重大事故。因此,在列车没按信号运行时需要报警引起司机注意,同时自动施行制动停车,以保证列车安全。高速列车的安全防护装置有以下几种:第一,自动停车装置,当列车接近停车信号机时,进行车内报警的装置,该装置报警后,如果司机仍不确认操作或没按规定减速度进行操纵时,便自动实施制动使列车自动停车;第二,自动控制装置,控制列车的运行速度低于地面速度信号的装置,例如,当信号速度下降时,ATC装置便自动实施制动以降低列车速度;第三,自动驾驶装置,根据多级速度信号及速度条件,对列车自动进行加速、减速的控制装置,保证列车正点运行和改善旅客的乘坐舒适度。同时,在防止列车冲撞和超速运行方面起到作用。 3.动车组新的制动技术发展方向 现阶段动车组采用的制动方式踏面制动、盘型制动、电阻制动、再生制动均属于黏着制动,制动力的产生的先决条件就是有接触黏着系数,随着旅客列车的提速,可利用的黏着资源越来越少,自然会考虑到采用越来越多的辅助紧急制动方式。现阶段的磁轨制动,轨道涡轮制动作为辅助紧急制动已经表现些有成效。 3.1.翼板制动技术 翼板制动要产生显著可靠地空气阻力,可在各车车体上,布置一定数量的空气阻力板,直接产生作用于车体的、与列车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是一种不受轮轨间黏着限制的制动方式。翼板制动在中高速范围能够产生足够大的制动力,可以成为其主要的制动方式。同时其也带来以下问题: 3.1.1.由于处于高速扰流夏的翼板,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必须加强车体的减震降噪设计; 3.1.2.因强大的纵向力直接作用于车体顶部,而不得不加强车体。 3.2.储能制动技术 在干线交通系统中,高速运行的列车要求启动加速度和制动减速度大。从能量相互转换的角度看,制动过程所消耗的能量相当可观,虽然这些再生能量的20%-80%被其它相邻列车吸收利用,剩余部分仍被车辆电阻以发热的方式消耗掉。在不具备再生反馈的条件时,如果能够把这些能量暂时储存,可以在随后的加速或启动过程加以利用,这也是能量再生的一种形式,对减低允许能耗、节约运输成本是非常有意义的。

列车制动系统

自动式空气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自动式空气制动系统如下图所示: 各部分作用如下: 1.空气压缩机(1)、总风缸(2):原动力系统。空气压缩机:制 造压缩空气;总风缸: 储存压缩空气,供全列车系统使用。 2.给风阀(4):将总风缸的压缩空气调至规定压力,经自动制动阀 (5)充入制动管。 3.自动制动阀(5):操纵部件。通过它向制动管充入压缩空气/将 制动管压缩空气排向大气。 4.制动管(14):贯通全列车的压缩空气导管。向列车中各车辆的制

动装置输送压缩空气。通过自动制动阀(5)控制管内压缩空气压力变化实现操纵各列车制动机。 5.三通阀(8):车辆空气制动装置的主要部件,控制制动机产生不 同作用。和制动管联通,由制动管压力的变化产生作用位置。制动机缓解:制动管连通副风缸,制动缸连通大气。向副风缸充入压缩空气,把制动缸内压缩空气排向大气。制动机制动:制动管通大气,副风缸通制动缸。副风缸内压缩空气充入制动缸,产生制动作用。 6.副风缸(11):缓解储存的压缩空气,为制动时制动缸的动力源。 7.制动缸(10):制动时,把从副风缸送来的压缩空气转变为机械推 力。 8.基础制动装置(17):制动时,将制动缸推力放大若干倍传递到闸 瓦,使闸瓦夹紧车轮产生制动;缓解时,靠闸瓦自重使闸瓦离开车轮实现缓解。 9.闸瓦、车轮和钢轨:实现制动三大要素。制动时,闸瓦压紧转动 的车轮踏面后,闸瓦与车轮间的摩擦力借助钢轨,在与车轮接触点上产生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与钢轨平行)的反作用力,即制动力。(黏着效应) 制动缸压力计算 1空气制动机的工作过程就是利用空气受压缩后体积与压力的自动变化来实现的。

高速列车制动方式分类

高速列车制动方式分类 从能量的观点来看,制动的实质就是将列车动能转变成其他能量或转移走;从作用力的观点来看,制动就是让制动装置产生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的外力,使列车产生较大的减速度,尽快减速或停车。 (1)根据列车动能转移方式的不同,列车制动可分为如下几种方式: ①盘形制动。 ②电阻制动。 ③再生制动。 ④磁轨制动。 ⑤轨道涡流制动。 ⑥旋转涡流制动。 ⑦风阻制动。 上述制动方式中的盘形制动和磁轨制动也可称为摩擦制动,都是通过机械摩擦来消耗高速列车动能的制动方式。其优点是制动力与列车速度无关。无论列车是高速运行还是低速运行,都有制动能力,特别是在低速运行时能对列车施行制动直至停车。可以说摩擦制动始终是高速列车最基本的制动方式。摩擦制动的缺点是制动力有限,因受散热限制而使制动功率增大。电阻制动、再生制动、轨道涡流制动和旋转涡流制动等也可称为动力制动,都是利用某种能量转换装置将运行中列车的动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并予以消耗的制动方式。其特点是制动力与列车速度有很大关系,列车速度越高,制动力越大,随着列车速度的降低,制动力也随之下降。 (2)根据制动力的形成方式不同,制动方式可分为黏着制动和非黏着制动。车轮在钢轨上滚动时,轮轨接触处既非静止,也非滑动,在铁路术语中用“黏着”来说明这种状态。黏着制动是指依靠黏着滚动的车轮与钢轨黏着点之间的黏着力来实现列车制动的方式。黏着制度包括闸瓦制动、盘形制动、电阻制动、再生制动及电磁涡流转子制动等。以闸瓦制动为例,车轮、闸瓦和钢轨三者之间有3种可供分析的状态:第一种是难以实现的理想的纯滚动状态;第二种是应极力避

免的“滑行”状态;第三种是实际运用中的黏着状态。在上述3种情况中,纯滚动状态为最理想的轮轨接触状态,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为避免车轮踏面擦伤、制动距离延长,需要防止“滑行”;黏着状态介于两者之间,它可以随气候与速度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当大的变化。 由于列车的制动能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高速列车的动能很大,需要足够大的制动功率和更灵敏的制动操纵系统。而传统的空气制动装置要受制动热容量和机械制动部件磨耗寿命的限制,以及摩擦材料性能对黏着利用的局限性,因此,高速列车要采用能提供强大制动能力并更好利用黏着的复合制动系统。虽然考虑到乘座舒适度,但是制动距离随列车速度的提高而适当延长是不可避免的。高速列车制动的总目标是控制制动距离,因此制动距离不会随车速的提高而增长太多。复合制动系统通常由制动控制系统、动力制动、摩擦制动(如盘形制动和踏面制动等)系统、微机控制的防滑器和非黏着制动装置等组成。复合制动力的产生分别来自电气(动力制动)、机械(盘形制动或踏面制动)和非黏着力(磁轨制动或涡流制动)。高速列车的复合制动模式包括不同车辆在不同制动作用工况和各种速度下的制动能量分配关系,应根据列车的动力方式和编组条件进行设计并通过微机进行控制。

动车组制动技术综述

动车组制动技术综述 列车制动的一般概念是指对行进中的列车施行减速或使在规定的距离内停车。制动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直接关系到运输安全,还在于它是进一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的决定因素。列车速度越高,对制动的要求也就越高。因而,动车组的制动技术成为其高速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动车组制动方式分类 1.按动能消耗方式分: (1)摩擦制动:闸瓦制动、盘形制动、磁轨制动等; (2)动力制动:电阻制动、再生制动、轨道涡流制动、旋转涡流制动等。 2.按制动形成方式分: (1)粘着制动:闸瓦制动、盘形制动、电阻制动、再生制动、旋转涡流制动等; (2)非粘着制动:磁轨制动、轨道涡流制动等; 3.按动力的操作控制方式分:空气制动、电空制动、电磁制动。 二、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的基本要求 1.制动能力的要求 制动能力表现为停车制动时对制动距离的控制。在同样的制动装置、操纵方式和线路条件下,其制动距离基本上与列车制动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关系,所以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必须相应地改进其制动装置和制动控制方式才能满足缩短制动距离的要求。 通过国外主要国家高速列车制动能力比较得知:国外300km/h高速列车的紧急制动距离均在3000~4000m之间。根据制动粘着利用和热负荷等理论计算的结果,我国动车组在初速300km/h条件下的复合紧急制动距离可保证在3700m

以内。 2.舒适性的要求 从列车动力学的观点出发,旅客的乘坐舒适性包括横向、垂向和纵向三方面的指标,高速动车组纵向运动的特点除起动加速度较快以外,主要是制动作用的时间和减速度远大于普通旅客列车,因此必需有相应措施来控制旅客纵向舒适性的指标,包括对制动平均减速度、最大减速度和纵向冲动的要求,均应高于普通旅客列车。 为满足纵向舒适性的高要求,动车组制动系统必须采用下述关键技术:(1)采用微机控制的电气指令制动系统以实现制动过程的优化控制,并在提高平均减速度的同时尽量减少减速度的变化率; (2)对复合制动的模式进行合理设计,使不同型式的制动力达到较佳的组合作用; (3)减少同编组列车中不同车辆制动力的差别,以缓和车辆之间的纵向动力作用; (4)采用摩擦性能良好的盘型制动装置和强有力的动力制动装置,以提供足够的制动力。 3.安全可靠性 制动系统作用的可靠性是列车行车安全的基本保证。特别是高速运行时制动系统失灵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动车组制动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设计涉及有下列四个方面: (1) 制动控制方式设计。动车组一般设有空气制动、微机控制的电空制动和计算机网络三种制动控制方式。在正常运行状况下由计算机网络控制并传递全列车各车辆的制动信息。当该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能自动转换为电空制动作用。

关于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24139405.html, 关于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的研究 作者:郭超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4期 [摘要]作为高速动车组的重要核心部件,制动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其运行状态。本文从基本的参数计算、设计要求、制动方式等方面对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概括,并从制动控制、防滑控制、安全防护等方面分析了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的构成。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防滑控制 中图分类号:S1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4-0345-01 引言 在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交通体系得到完善和发展,动车组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动车组的速度越来越高,使用次数越来越频繁,每日行驶的里程也越来越多,这都对动车组的制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行车安全,又要在尽量短的距离内停车,而且还要尽量减小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纵向冲击力,传统的列车制动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此要求。这就需要铁路有关科研单位加强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的控制方式、系统配置的优化设计,积极借鉴国内外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的先进经验,并进行了自主创新。 1 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设计要点 1.1 基本参数计算原理 高速动车组运行在铁路快速客运专线或高速铁路上,速度高,固定编挂,一般分为动力集中型与动力分散型两类。根据质点动力学理论,得出了比照300km/h动车组以各种不同匀减速停车时的理论制动时间、停车距离和每吨质量所需的平均制动功率(如图1)。以300km/h动车组为例,经计算,其每吨质量的动能E为3472kJ,每吨质量在各种不同匀减速度下停车时 的最大瞬时制动功率是平均制动功率的2倍。也就是说,如果该动车组每轴14t,那么以1m/s 的匀减速度停车时所需的平均轴制动功率为583.4kw轴,最大瞬时制动功率为1166.8kw轴,纯制动距离为3472m。这些数值提供了一个高速动车组量化的各制动减速度下制动距离和制动功率的概念。当然,实际的制动过程不是一个匀减速运动,而是一个变速运动。 1.2 基本设计要求 第一,尽可能缩短制动距离以保障行车安全,高速列车必须尽可能缩短制动距离,因为自动闭塞的信号区间长度完全由列车允许的制动距离来决定,当制动距离一经确定后,不间断的机车信号装置中就将保存这些制动曲线,因而高速列车的制动系统必须保证在大雪、大雾、结冰、粘着下降,甚至系统部分失灵的情况下,也不能超过允许的制动距离,避免安全事故发

地铁车辆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地铁车辆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所面临的交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本文对地铁车辆的制动功能设计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制动指令的相关设计,最后介绍了混合制动控制系统设计及相关控制策略,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辆;制动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国内许多大型城市都已有了地铁或者轻轨,随着大量的轨道交通项目投入运营,人们的日常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可随之而来的担忧也困扰着人们:“我们经常乘坐的地铁会不会刹车失灵呢、会不会追尾呢?” 1.地铁车辆的制动功能设计 地铁车辆采用减速度控制模式,制动指令为电气指令,即制动系统根据电气减速度指令施加制动力。乘客通过站台固定区域上下车,因而地铁车辆每次停站位置要求准确无误,为满足此要求,ATO系统或司机根据停车距离给定列车减速度电气指令,地铁车辆制动过程中必须能够根据减速度指令快速施加相应制动力,即制动响应准确、迅速。 制动系统设有载荷补偿功能。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载客量大,乘客上下频繁,因此要求制动过程中能够根据车辆载荷变化自动调整制动力,称之为载荷调整功能。 常用制动具有防冲动限制功能。制动指令是电气信号,制动指令变化瞬间可以完成,如果制动力跟随制动指令迅速变化,就可能造成冲动,引起乘客不适,而且常用制动需频繁施加,为减少制动时的冲动以避免制动力变化过快引起乘客不适,常用制动过程中需限制制动力的变化速率,称之为冲动限制功能。 2.制动系统功能 2.1常用制动 常用制动采用模拟电气指令方式,是由微处理器控制的直通式电空制动,它采用减速度控制模式,其制动力随输入指令大小无级控制,制动控制单元根据减速度指令和车辆实际载重来计算目标制动力,产生相应的减速度。常用制动具有冲击率限制功能,以改善乘坐的舒适性;常用制动采用空电混合制动并优先使用电制动,不足部分由空气制动补足,以尽可能减少空气制动的负荷。 2.2快速制动 当司机操作主控制器手柄使其处于快速制动位时快速制动被触发。快速制动是一种特殊的制动模式。快速制动与紧急制动的制动率相同。快速制动优先使用

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习题库

绪论 一、判断: 1、使运动物体减速,停车或阻止其加速称为制动。(×) 2、列车制动系统也称为列车制动装置。(×) 3、地铁车辆的常用制动为电空混合制动,而紧急制动只有空气制动。(√) 4、拖车空气制动滞后补充控制是指优先采用电气制动,不足时再补拖车的气制动(×) 5、拖车动车空气制动均匀补充控制是指优先采用电气制动,不足时拖车和动车同时补充气 制动(√) 6、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实行紧急制动时必须由司机按下紧急按钮来执行。(×) 7、轨道涡流制动能把列车动能转化为热能,且不受黏着限制,轮轨间没有磨耗。(√) 8、旋转涡流制动能把列车动能转化为热能,且不受黏着限制,轮轨间没有磨耗。(×) 9、快速制动一般只采用空气制动,并且可以缓解。(×) 10、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都可以反映列车制动装置性能和实际制动效果。(√) 11、从安全的目的出发,一般列车的制动功率要比驱动功率大。(√) 12、均匀制动方法就是各节车各自承担自己需要的制动力,动车不承担拖车的制动力。(√) 13、拖车空气制动优先补足控制是先动车混合制动,不足时再拖车空气制动补充。(×) 14、紧急制动经过EBCU的控制,使BCU的紧急电磁阀得电而实现。(×) 二、选择题: 1、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不包括(C)。 A.动力制动系统 B.空气制动系统 C.气动门系统 D.指令和通信网络系统 2、不属于制动控制策略的是(A)。 A.再生制动 B.均匀制动方式 C.拖车空气制动滞后补足控制 D.拖车空

气制动优先补足控制 3、直通空气制动机作为一种制动控制系统( A )。 A.制动力大小靠司机操纵手柄在制动位放置时间长短决定,因此控制不太精确 B.由于制动缸风源和排气口离制动缸较近,其制动和缓解不再通过制动阀进行, 因此制动和缓解一致性较自动制动机好。 C.直通空气制动机在各车辆都设有制动、缓解电空阀,通过设置于驾驶室的制动 控制器使电空阀得、失电 D.直通空气制动机是依靠制动管中压缩空气的压力变化来传递制动信号,制动管 增压时缓解,减压则制动 4、三通阀由于它和制动管、副风缸及制动缸相通而得名( B ) A.充气缓解时,三通阀内只形成以下一条通路:①制动管→充气沟i→滑阀室→副 风缸; B.制动时,司机将制动阀操纵手柄放至制动位,制动管内的压力空气经制动阀排 气减压。三通阀活塞左侧压力下降。 C.在制动管减压到一定值后,司机将制动阀操纵手柄移至保压位,制动管停止减 压。三通阀活塞左侧压力继续下降。 D.当司机将制动阀操纵手柄在制动位和保压位来回扳动时,制动管压力反复地减 压——保压,三通阀则反复处于冲压位。 5、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行过程中,乘客负载发生较大变化时,一般要求制动系统( B ) A.制动功率不变 B.制动率不变 C.制动力不变 D.制动方式不变. 6、下列不属于直通式空气制动机特点的是:(B) A.列车分离时不能自动停车B.制动管增压缓解,减压制动 C.前后车辆的制动一致性不好D.制动力大小控制不精确 7、下列制动方式中,不属于黏着制动的是:(C) A.空气制动B.电阻制动C.轨道涡流制动D.旋转涡流制动 8、下列制动方式中,属于摩擦制动的是:(A ) A.磁轨制动B.电阻制动C.再生制动D.轨道涡流制动 三、填空题:

列车制动装置简介

现代轨道车辆列车制动装置简介

摘要:制动系统是列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本文重点介绍了各种制动装置的原理、结构及其在动车组上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制动装置电动制动电气制动再生制动动车组 引言:随着铁路现代化运输的发展,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牵引重量不断提高,我们除了要加大牵引力外还务必要提高机车、车辆的制动性能。支撑着所有铁道车辆安全运行的基本要素就是制动装置,“安全制动停车”是铁道车辆必须具备的功能。制动装置的性能不仅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列车速度和铁路通过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制动的概论 人为地使列车减速,停车或防止停留的车辆移动所采取的措施,称为制动。在铁路机车、车辆上,产生制动的方法比较多,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利用基础制动装置上的闸瓦紧压转动着的车轮踏面,使其相互间产生摩擦力,将机车、车辆动能转变为热能逸散,从而使列车减速或停车的方法。 二、制动装置的组成、分类及比较 (一)制动装置组成 制动装置一般可分为两大组成部分: (1)“制动机”——产生制动原动力并进行操纵和控制的部分。(2)“基础制动装置”——传送制动原动力并产生制动力的部分。(二)制动装置分类 1.按动能的转移方式分 (1)踏面制动 踏面制动,又称闸瓦制动,是自有铁路以来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制动方式。它用铸铁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瓦状制动块(闸瓦)紧压滚动着

的车轮踏面,通过闸瓦与车轮踏面的机械摩擦将列车的动能转变为热能,消散于大气,并产生制动力。现在的货车采用的是单闸瓦的踏面摩擦制动,而普通客车采用的是双闸瓦的踏面摩擦制动。 (2)盘形制动 盘形制动是在车轴或轮辐板侧面安装的制动盘,一般为铸铁圆盘,制动时用制动夹钳使合成材料制成的两个闸片紧压制动盘侧面,通过摩擦产生制动力,将动车组动能转变成热能消散于大气。 (3)电阻制动 电阻制动是在制动时将原来驱动轮对的牵引电机转变为发电机,由轮对带动发电,并将电流通过专门设置的电阻器,采用通风散热将热量消散于大气,从而使动轮产生制动作用。电阻制动装置可以取消压缩空气供给源,实现车辆轻量化,简化制动系统 (4)再生制动 再生制动也是将牵引电机转变为发电机运行,不同的是,它是将电能反馈回电网,使本来由电能变成的动车组动能再生为电能,而不是变成热能消散掉。 2.按用途分 (l)常用制动 常用制动是正常条件下为调节、控制列车速度或进站停车施行的制动。特点是作用比较缓和,且制动力可以调节,通常只用列车制动能力的20%~80%,多数情况下只用50%左右。

高速列车制动新技术及其发展

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的最近研究进展 周大海0703010702 摘要:和普通列车相比.高速列车无论是对制动控制系统还是对具的制动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本文介绍了高 速列车对制动系统的特殊要求和其解决方法以及国内外 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技术现状. 关键词:高速列车制动方式复合制动系统制动基础制动1.高速列车对制动系统的特殊要求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机车车辆对制动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能量的角度考虑.由于列车的动能与其运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列车所具备的制动功率也至少应与其最高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一从粘着利用与防滑的角度考虑.为了在规定的距离内停车.高速列车在制动时必须具有较大的减速度.对粘着的利用率也相应较高,而粘着利用率的提高必须有相应的高性能防滑装置来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为了提高乘坐舒适度,对制动力的控制精度必须也有更高的要求。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必需具备以下条件: (I)尽可能缩短制动距离以保障行车安全 ①减少列车空走时间

表1为几种制动控制方式的列车空走时间值。从表中可以看出.电气指令式电空制动机的列车空走时间最短 ②采用大功率的盘形制动机,并作为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主体 [1]铁系材料 铁系材料经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铸铁、铸钢、铸铁一铸钢组合材料和锻钢材料等几个体系。目前使用在高速列车制动盘上的铁系金属材料则主要是铸铁一铸钢组合材料和锻钢材料。铸铁一铸钢组合制动盘是以铸铁作为摩擦材料而以铸钢作为补强材料。2种材料相互组合制成的制动圆盘,从整体上兼顾了铸铁稳定且较高的摩擦性能和铸钢较好的耐热龟裂性,在日本、法国和德国的高速列车上都使用过这种材料,锻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抗热龟裂性、良好的耐磨性和耐疲劳性,使用寿命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日本新干线列车上。法国TGV—A列车上使用的一种Cr-Mo-V低合金锻钢制动盘,在时速300 km停车时每个制动盘可散失约18 MJ的制动能量,显示出锻钢材料的良好制动效果。国内对锻钢材料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以中碳、低合金钢为盘体材料,经纯净化处理、优化锻造等制成的制动盘,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和优异的抗热疲劳性,并认为其可满足国内时速300 km高速列车的制动要求。从国内外高速列车制

火车的发展历程

火车的发展历程 梁政 我们进行远距离旅行,往往会乘坐火车,车上有座位、床铺、餐桌、洗手间等,简直就是一座流动的旅馆。坐在平稳的车厢里遥望车外的青山绿水、田园景色,令人心旷神怡。除此之外,火车还担负着运送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物资的重任,真不愧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从火车的发明到现在已走过了207年,这个对推动世界工业化革命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火车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回顾这一段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历史吧。 火车和所有其他的发明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问世的。18世纪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急需一种比马车装得多、跑得快的新型车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种机器比马的力气可大多了,它一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那时,一些具有改革创新激情的人萌发了将蒸汽机装在车上,以代替人力或者畜力来拖动车辆。这个设想首先在军事上得到了应用。那时,欧洲各国的军队为了满足作战需要,把大炮的口径和射程做得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炮的重量不断增加,用人推马拉的办法很难保证大炮能及时跟随部队转战。法国一位名叫居尼奥的炮兵军官,针对这一问题研制成了用蒸汽机推动的“蒸汽车”来拉炮,从而开辟了以机器为动力的现代车辆发展的道路,也为火车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这种将蒸汽机装在车子上的机械车是怎样推动车辆行驶的呢?我们从它的外形上可以看到,蒸汽机有一个大锅炉,装在车架的前端。在锅炉下面烧着煤火,用来将锅炉里面的水加热成蒸汽。由锅炉上的一根管子将蒸汽引入车子前轮上方的汽缸里,蒸汽的力气很大,便推着汽缸里的活塞向前移动,而活塞通过连杆和曲轴与前轮连在一起,于是随着曲轴的转动,车轮就跟着转起来,这就是蒸汽机车行走的基本原理。 此后不久,这种冒着黑烟、喘着粗气的车子先后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英国人于1804年制成了蒸汽机车。不过,它的模样和先前不大一样了:有的将锅炉移到车子的中间,并罩上罩子,两头还装上几排座位;有的把锅炉移到车后部,而在前面坐人的地方装了一个车厢,等等。这种蒸汽车已经颇有点近代车的气派了。但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当时这种蒸汽机车是在公路上行驶的,因为那时世界上还没有铁路。 世界上第一台行驶于轨道上的蒸汽机车是“新城堡号”蒸汽机车。它是由英国一位出身贫寒、到处漂泊的发明家理查德〃特里维西克设计制造的。1804年2月29日,这台机车(自重5吨)首次在南威尔士的麦瑟尔提德维尔到阿巴台之间的轨道上作运行试验,车速为每小时8公里,只能牵引十几吨重,比马车好不了多少。但它却开辟了世界铁路史上第一台蒸汽机车的光辉行程。

铁道机车车辆液压制动机及其国内外发展

铁道机车车辆液压制动机及其国内外发展 摘要介绍了应用于铁道机车车辆上的液压制动机的原理、特点和关键技术,对国内外铁道机车车辆采用液 压制动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液压制动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液压制动;铁道车辆;发展 列车运行速度越高,对车辆设备小型化、轻量化 及制动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要求越高。采用液压制动 机来代替传统的空气制动机,可以在确保具有与空气 制动装置相同可靠性的条件下实现小型化、轻型化, 同时由于液压系统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可取消防滑 器,并比空气制动系统具有更好的防滑性能。 为了适应高速机车车辆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整 体技术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液压制动方式进 行了研究,成为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发展的趋势之 一。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机电和自动控制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及新材料、新工艺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 蓬勃发展,液压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密封材料性能 的提高、液压件微型化以及高可靠性和适用性等,都 给机车车辆制动系统采用液压技术创造了条件。 1液压制动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液压制动系统一般是由油泵,蓄能器,电磁控制 阀以及基础制动装置等部件组成。液压系统原理图一 般如图1所示。 由液压系统原理图可以看出,整个液压制动系统 按照功能来分,可以分为微机制动控制器(MBCU)、 电液制动装置及基础制动装置。 微机制动控制器(MBCU)的工作原理与空气制动 机基本相似,以接收常用制动指令、紧急制动指令、 电气制动反馈、A TC信号等输入,经过计算机处理, 输出常用制动指令、紧急制动指令来控制相应电磁阀, 完成制动力的控制。除此之外,它还要控制液压系统 的驱动和控制,如油泵的起停控制,以及整个液压系 统的状态检测等,如液压系统的各种传感器反馈信息。 电液制动装置由电机、油泵、蓄能器、常用制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