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矿物与宝石

读书报告—矿物与宝石
读书报告—矿物与宝石

矿物中的包体在宝石中的沿用和扩展

摘要:矿物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位。应用矿物学是矿物材料研究及许多相关应用科学的重要基础。包体在宝石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矿物中的包体在宝石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沿用与扩展。关键词:包体宝石矿物应用矿物学

一、矿物、应用矿物学、宝石的概念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或宇宙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天然结晶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位。

应用矿物学是矿物学向材料科学方向延伸而产生的矿物学新分支,是矿物材料研究及许多相关应用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矿物材料合成(包括宝石的人工合成及天然宝石的优化处理等)、尖端科技材料(如光学材料、超导材料、磁性材料等)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十分重要,其研究是工业、农业及材料工业等发展的动力。

宝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宝石泛指一切美丽而珍贵的石料。狭义的宝石则专指可用于制作贵重首饰的石料。一般认为它应具有瑰丽、稀罕和耐久三个特性。

二、宝石矿物的化学成分

1、矿物的化学成分概念:

矿物的化学成分是决定矿物的各项性质的最本质的因素之一,它对矿物形成条件的微小变化反映非常敏感,信息量最大。因此,矿物的化学成分不但是区别不同矿物的重要依据,其变化特点常作为反映形成矿物的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标志,而且也是人类利用矿物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2、矿物的化学成分的特点:

(1)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用一定的化学式来表示。

(2)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可变性,如类质同象等。

3、宝石矿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

(1)宝石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是决定一个宝石矿物种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化学成分是宝石矿物存在的物质基础,晶体结构是其存在的表现形式,二者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再存在。显然,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是决定宝石矿物一切性质的最基本的因素。

(2)宝石矿物中的水:许多宝石矿物含有水,根据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它们在晶体结构中的作用,可以把水分为吸附水(蛋白石)、结晶水(绿松石)、结构水(碧玺,黄玉,十字石)。

(3)类质同象对宝石化学成分的影响:类质同象是指在晶体结构中部分质点被其他性质类似的质点所替代,仅使晶格常数和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不大的变化,而晶体结构保持不变的现象。类质同象的条件:质点大小相近;电价的总和平衡;相同的化学键性;热力学条件。

类质同象对宝石矿物颜色的影响:大部分宝石矿物是由于少量类

质同象混入物而呈现各种美丽诱人颜色的。如:纯净的刚玉矿物是无色的,当其中Al3+被微量Cr3+替代时则呈现玫瑰红——红色色调,称红宝石;当其中Al3+被微量Ti4+和Fe2+等替代时则呈现漂亮的蓝色,称蓝宝石。翡翠主要由硬玉矿物组成,纯净的硬玉岩是白色的,但当硬玉化学组成中的Al被不同元素替代时,则显示不同的颜色。

类质同象对宝石矿物折射率、相对密度和硬度的影响:如电气石,随着电气石成分中Mn、Fe的增加,电气石的相对密度(3.03——3.25),折射率(n0=1.635——1.675,n e=1.610——1.650)和双折射率(0.016——0.033)都随之增大。

(4)宝石中的包体:宝石中包体的形成与矿物包体形成一样,往往与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晶体缺陷有关。晶体中缺陷的形成则和晶体的结构类型、晶核的数量、晶体的生长速度及环境,密切相关。研究宝石的包体极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鉴定宝石品种、区分天然和合成宝石、判别宝石的优化处理、评价宝石的品质和了解宝石的成因甚至产地。

三、宝石中的包裹体

1、矿物包裹体与宝石包裹体的概念及研究异同:

(1)矿物包裹体:是指矿物在生长过程中由封闭系统组成的单相或多相体系的包裹体。

(2)宝石包裹体:在宝石内部与主体宝石在成分、结构、晶轴方位或物性上存在差异的内含物质及生长现象。还包括与内部结构有关的表面特征等。宝石包裹体影响了宝石整体的均匀性。

(3)异同:矿物包裹体是可以有损研究,超无损研究,光学显微(10-80x),鉴定、质量评价、成因等。

2、包裹体的分类:

依据包体与宝石形成的相对时间,可将包体分为原生包体(合成宝石一般不存在)、同生包体和次生包体。根据包体的相态特征,可将包体分为固相包体、液相包体、气相包体。根据包体成分特点可将包体分为有机包体和无机包体两大类。根据包体的存在形式,可将包体分为物质型包体和非物质型包体两大类。

(1)原生包体:原生包体的形成主要与介质环境及晶体的快速生长有关。宝石中的原生包体都是固态的,合成宝石一般不存在原生包体,但对于有种晶的一些合成方法,也可把合成宝石中的种晶视为一种原生包体。

(2)同生包体:此类包体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含有呈各种组合关系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甚至空洞或裂隙等,还可以是导致分带性的化学组分变化所形成的色带、幻晶等。

(3)次生包体:是指宝石形成后产生的包体,它是宝石晶体形成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形成的包体。

3、研究宝石包体的意义:

a.了解天然宝石的生成条件,指导找矿和确定合成宝石实验条件。

b.根据典型包体及包体的组合特征,确定宝石品种及优化处理方法。

c.根据宝石的典型包体及包体组合确定宝石的产地。

d.根据宝石中包体的特点对宝石进行合理加工。

e.根据宝石包体的大小及分布特

征对宝石进行评估和分级。f.了解宝石包体的性质,确定对宝石进行技术处理的可能性。

4、显微镜下宝石包裹体的观察内容及注意事项:

观察内容:(1)内部结构特征,如解理及解理纹,双晶及双晶纹,色带及生长纹、生长线(2)固体、流体包裹体(3)拼合石的拼合部位(4)一些生长特征和人工特征(5)宝石表面特征(裂隙、断口、原始晶面等)(6)其它特殊现象

注意事项:样品一定要干净,灰尘、油脂、指纹印都会影响观察结果。另外要注意样品表面是否有擦痕。

5、包裹体的现代分析技术:

(1)激光拉曼光谱分析(2)电子探针成分分析(3)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4)离子探针及质谱分析技术(5)激光显微发射光谱分析

6、不同成因宝石包裹体的特点:

(1)焰熔法合成宝石中的包裹体

主要由弧形生长纹、气泡及气泡群组成,气泡的形状以圆球形、水滴形、纺锤状及面包屑状为主。

(2)助溶剂法合成宝石的包裹体

主要为水滴状、虚线状的气泡及熔剂粉末组成的窗纱状、云朵状的包裹体。由铂合金片组成的三角形、六边形及针状的包裹体。在部分助溶剂法合成的宝石中有人为加入的天然籽晶,它们往往和云朵状的气泡群一同出现。

(3)水热法合成宝石中的包裹体

水热法合成宝石中可出现天然宝石中常见的气液包裹体,部分水热法合成的宝石中因人工加入大量的固体矿物及籽晶,因而还可含有与天然宝石中结晶包裹体相似的类型。水热法合成宝石中,由细小液滴组成的窗纱状包裹体及羽纹状包裹体是典型的。

(4)超高压合成钻石中的包裹体

主要由黑色金属微粒及云雾状的碎屑物包裹体组成,它们可能为高压装置的镍铁触媒产生。

7、包裹体对天然宝石与人工合成宝石鉴定的重要意义

(1)天然宝石与人工合成宝石由于形成机制不同,其矿物包裹体特征各异,据此可作为两者的鉴别标志。

天然蓝宝石和海蓝宝石中的包裹体:按相态分类,类型复杂,具固体包裹体、二相、三相及多相熔融包裹体、熔融-流体包裹体及气-液相包裹体。不同类型的包裹体可以共存。蓝宝石中常含刚玉、红宝石、榍石、尖晶石、金红石、钛铁矿、磁铁矿、角闪石及绿帘石等。海蓝宝石则以白云母、石英、长石等为主。

人工合成蓝宝石和海蓝宝石中的包裹体:包裹体类型及相态较简单,其包裹体相态特征与合成方法有关。以焰熔法合成的星光蓝宝石主要以固体包裹体及二相异常熔融包裹体为特征,后者由非晶质和气相组成,缺乏结晶相。人工合成宝石固体包裹体常以合成矿物熔质或溶剂与容器反应产物相关。

(2)不同产地的天然蓝宝石及海蓝宝石中固体包裹体的矿物种

类及熔融包裹体、熔融-流体包裹体、气-液包裹体相态特征及相组成各异,据此可以区分天然宝石的产地。

(3)天然宝石的包裹体类型复杂,在成因类型上含原生、假次生、次生。人工合成宝石的包裹体类型较简单,一般情况下只存在原生包裹体,缺乏假次生和次生包裹体。包裹体的数量直接影响宝石矿物的物理性质,如透明度、比重及化学性质。

四、结论

矿物学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对矿物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矿物学的研究领域日益的扩大,由地壳矿物到地幔矿物和其他天体的宇宙矿物,由天然矿物到人工合成矿物等,都包含了矿物学的知识。

应用矿物学在宝石矿物研究方面有着一定的地位。它在其他领域同样起着作用。

应用矿物学在材料合成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合成矿物具有质量稳定的特点。由于合成矿物有很多突出的物理化学性能,从而合成矿物可广泛用于瓷质耐磨陶瓷材料、高温陶瓷和耐火材料的加工制作,如坩埚、硼板、支柱、炉衬、炉门、窑车、浇铸流料槽、耐火模块以及玻璃熔窑内衬等结构陶瓷和耐火材料的加工制备,并成为这类材料中的骨架。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合成矿物在多种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可产生良好的性能和特殊的使用效果。

矿物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位。矿物学是为地质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及材料科学等应用科学在理论上和应用上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与依据。应用矿物学是矿物材料研究及许多相关应用科学的重要基础。

我们只有通过基础才能在其他领域沿用和扩展,就像矿物中的包体在宝石中的沿用和扩展。正是由于矿物包体的基础,我们才能发现与挖掘出其在宝石中的重要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蓓莉.系统宝石学[M].地质出版社.2006.

[2]赵珊茸.结晶学及矿物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兆麟.天然宝石及人工合成宝石中包裹体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0,21.

[4]赵越清,沈金梅.人工合成矿物及其应用初探[J].江苏陶瓷,2005,38.

[5]李建平,何知礼.宝石中的包裹体及其在宝石鉴定中的作用[J].有

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6,04.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五篇精选(最新)

这是我第一次很自觉地想写一些关于我读过的书的感觉。我想写下来这份感觉,主要是因为这本书给我太多的震撼了,压的我踹不过气来,我迫切的需要通过写作这一方式来缓解心中的那份沉重。 看过《月亮和六便士》后,我一直笃信作者毛姆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伟大的心里学家。尽管在此之前,同时在此之后,我并没有看过有关毛姆的简介,我的这份笃信我是很坚定的。这本书对人的心里的细节描写及为何会产生这种心里的分析,让我十分震撼,以至于我到现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浪还没有得到平静,甚至是连语言这个我最为熟悉的东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说了。尽管这本书给我带来这么强大的震撼,以至于我都不能好好的说话,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完整本书后,我最大的感触是“我”认为查尔斯。思里特克兰德寻找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新的灵魂。对这句话,感触颇深。一直以来,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告诉我要做自己,要做真正的自己。于是我以为只要我做到了自己,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才华,我便可以一鸣惊人,成为万众瞩目、名留史册的人物。可是当我看见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事情似乎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亲身经历与感受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事迹与存在,“我”看着他抛弃妻子,看着他又如何伤害对自己最真的朋友,这样一个未被社会传统价值观的人为何能够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心中很震撼!也就通过作者不断的记述并且引起潜意识的问题,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伟人,他在成长中必须要做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他们抛弃以前的生活基础,被人们认为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及社会道德败坏的人。但是他们在做这些时候,早就已经忘却了社会道德对他们的审判,他们心中有的只是一个新的灵魂。但是这个新的灵魂在他们刚抛弃以前生活基础的时候,还没有成行,还不足以让这个新的灵魂发挥到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地步。于是他们需要继续磨练,需要在社会里面辗转,寻找一处真正适合他们新灵魂居住的地方。这样他们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价值。 读这本书是因一位绘画老师的介绍,也是因这本书的名字看起来很有趣,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主人公恩特里克兰德是个在伦敦做事的证券经纪人,他有一个富裕和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喜爱虚荣,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按理说,他应该满足于这种人世的快乐才对,尽管这种生活未免太过平淡。但是,就在他们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出去去了巴黎,抛弃了令外人羡慕的事业和生活。就在人们以为他的出走是因为有外遇的原因时,人们发现的事实是:他原来只是为了画画。这时的恩特里克兰德没有任何的绘画基础,也没有任何人教过他这些,他也不打算向任何人学习什么。在外人看来,他简直疯了,他开始变得生活窘迫,几次险些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他画的画也完全不像个样子,总是在原有的事物上进行破坏,除了有个蹩脚的画家把他当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会买他的画,事实上他也从不轻易卖画。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拒绝了爱情和家庭,拒绝物质和欲望,一心追求个人精神的自由和艺术上的美,孤独地生活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艰难地跋涉着。他不需要钱,但有时金钱会束缚他,他不停地流浪,最后来到了塔西提岛上与土著人生活在了一起。这时的他看起来似乎很知足,他有了一个土著人作妻子,他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他每天都在那里作画。在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笔记

贝卡利亚留下的宝藏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笔记 1404000126 刘美青法1401 切萨雷·贝卡利亚,1738年3月15日生于米兰。在写出《论犯 罪与刑罚》这本书时,贝卡利亚还只是一名26岁的意大利青年,当这本书中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批判和一系列鼓舞人心的刑法原则被广泛传播时,整个欧洲都为之惊叹。 不以任何实在法为基础是贝卡利亚刑法学说的特点,它不是根据任何现存的刑法体系和原则去探求它的精神并解释其条文的,他的学说跳出了当时存在的刑法所限定的框架,用一种全新的角度去认识犯罪与刑罚。 他在第47章中总结出了一个公理——“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从本质上来说,刑罚应该是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在既定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相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我们从最后的总结出发,可以更清晰地看出文章的发展脉络。 刑罚起源于需要有些易感触的力量来阻止个人专横的心灵把社会的法律重新沦入古时的混乱之中。1而惩罚权则起源于人们为了保护自己而交出的最少一部分自由,这也决定了一切除了保护人们自由 1参见《论犯罪与刑罚》【意】切萨雷·贝卡利亚著,黄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P173 “需要有些易感触的力量来阻止个人专横的心灵把社会的法律重新沦入古时的混乱之中。这种易感触的力量,就是对触犯法律者所规定的刑罚。”

的惩罚都是擅权而非公正。这使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法律才能为犯罪规定刑罚,需要一个能做出终极判决的司法官员对具体事实做出单纯的肯定或否定,且严酷的刑罚违背了公正和社会契约的本质所以不应使用酷刑。 他认为刑事法官根本没有解释刑法的权力,因为他们不是立法者。2贝卡利亚并不认同“法律的精神需要探询”这一观点,他认为一旦采纳了这一公理将使法律的堤坝让位给汹涌的岐见。因为一旦法律被任意解释,稳定性将荡然无存,法律的威严扫地,与立法的初衷背道而驰。但他并不是片面地反对解释法律,法律的含混性使得法律难以被大多数人理解,这样会使人民处于对少数法律解释者的依赖地位而无法掌握自己的自由,这就是贝卡利亚认为法律应该是公开的原因。 衡量犯罪的唯一和真正的标尺是对国家造成的损害,所以贝卡利亚将犯罪分为叛逆罪、侵犯私人安全的犯罪和扰乱公共秩序和公民安宁的犯罪。虽然一切犯罪包括对私人的犯罪都是在侵犯社会,但是由于侵犯私人的犯罪并非试图直接地毁灭社会,所以他将它们做了区分。贝卡利亚通过日常生活、几何学等更易理解的对象说明他的逻辑推理思路,进而得出结论:刑罚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残折磨一个感知着,也不是要消除业已犯下的罪行,它的目的仅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所以刑罚应该和实施刑罚的方式建立对应关系,从而更加有效和持久地达到刑罚的目的。 有的国家将秘密控告合法化,并将其视为必不可少的东西,贝卡 2参见《论犯罪与刑罚》P226“第四个结论是:刑事法官根本没有解释刑事法律的权力,因为他们不是立法者。”

千金一笑读书笔记

千金一笑读书笔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 这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其中,有一个成语故事叫做《千金一笑》,大家想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那就让我细细道来吧。 在周幽王的时候,这位周幽王和其他的皇帝一样,都贪图美色。有个老大臣叫褒珦(bao xiang),他劝周幽王不要光玩,要好好管理国家,爱护老百姓。周幽王听了,恼火了,把褒珦下了监狱。 于是,褒家的人买来了一个很漂亮的乡下姑娘,取名叫褒姒。然后训练他唱歌跳舞,献给周幽王。周幽王一看褒姒长得这么漂亮,就下令把褒珦放了。 周幽王把褒姒当做心肝宝贝,可褒姒并不喜欢周幽王,自进宫以来,从来都没有笑过。于是,周幽王就张贴告示:只要能让褒姒笑,就赏一千斤铜。 有个叫虢石父,他让周幽王和褒姒坐在骊山上,到晚上把烽火点着,让那些诸侯上当。 晚上,虢石父让手下把烽火台点着,邻近的诸侯都带兵来支援,可到了那儿,才发觉上了当。褒姒冷笑了一下,周幽王便赏了虢石父。 过了几天,敌人真的打了过来。结果,周幽王被杀、褒姒被抢走、大将郑伯友被杀。后来,大将的儿子掘(hu)突披麻戴孝的把敌人赶走了。大家便立周幽王的儿子为周平王。可诸侯一走,敌人又来了,于是,周平王便迁都洛阳,所以,就叫做东周。

怎么样,这千金一笑的意思明白了吧。可这褒姒笑的威力也太大了吧! 我认为,周幽王不应该为一个女人而把自己的国家置之度外的。如果,褒珦不去劝周幽王的话,就不会有褒姒了,周国也就更不会被打得落花流水了。 我们不应该学周幽王那样喜爱吃喝玩乐,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好好学习,才不会像周幽王一样:人、财、命全都没有了,所以,我们要天天向上。 这几天,我一直在看妈妈给我买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一书,这本书的作者林汉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少儿读物作家。他写的历史故事非常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就跟听故事一样。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捧在手中爱若珍宝。 今天我读了其中的一个故事——《千金一笑》,说的是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台的烽火来戏弄各路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的故事。这个教训无疑是惨痛的。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像我以前听过的《狼来了》的故事,都是教育人不要撒谎、不要骗人,要诚实做人的。我也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千金一笑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100字_读书笔记 2.家的读书笔记 3.意林的读书笔记 4.关于《家》的读书笔记

理智与情感的读书报告

Reading report Sense and sensibility

The book I have read named Sense and Sensibility, which was written by Jean Austen. Jean, a women writer, was rare at seventeenth century. People knew her from a book, which was written by her nephew fifty years later, about her life. Then her works was gradually highly praised by many people and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ollowing centuries. The novel is about the daughters of Miss Dashwoods. After theur father dies, the family estate passes to their elder brother John and the girls and their mother lead a difficult life. The story happened in the end of nineteenth century. It was a story about Miss Dash woods seeking for love and finally living a happy marriage. The novel follows the sisters to their new home, where the romantic stories happen in two of the girls. And make a evident contrast in their characters. Elinor, who was the sister, was a girl of sense. While her sister—Marianne was a girl of sensibility. Einor understood the world by sense. And her sister understood the world by sensibility or sentimentality. Through the event in the novel, Elinor and Marianne find a balance between sense and sensibility. First I want to talk about the writing skills of this novel---irony. Here is an example in which Austen describes the first impression created by the arrival of the Miss Steels at Barton Park: The young ladies arrived: their appearance was by no means ungentle or unfashionable. Their dress was very smart, their manners very civil, they were delighted with the house, and in raptures with the furniture, and they happened to be so doatingly fond of children that Lady Middleton’s good opinion was engaged in their favor before they had been an hour at the Park. She declared them to be very agreeable girls indeed, which for her ladyship was enthusiastic admiration. How can we make of Miss Steels? Are we simply thought highly of them as Miss Middleton? They were first thought to be pleasant, clever, well-mannered girl. Yet Austen is in fact using a sharp ironic wit to highlight their shortcomings. It is that first phrase “their appearance was by no means ungentle or unfashionable” that begin to reveal. Why has Austen choose to use double negative here? Why not just say “their appearance was ungentle or unfashionable”. The same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书评8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书评800字 导读:读书笔记《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书评8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书评800字: 《月亮与六便士》的情节大体上是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原型。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原是一位证券经纪人,有妻子和孩子,生活殷实。人到中年舍下一切一心只为绘画。最初他前往巴黎寻找灵感,后又辗转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生活,找寻到了内心的平和。但在他完成画作的时候他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 这是关于艺术与生活,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一本书。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到何处去? 思特里克兰德离经叛道,他舍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并一点也不觉得惭愧,他因为自己的情欲间接毁了一个家庭他同样不感到为难。他一心追寻遥不可及的月亮,就算身无分文住在破烂的房子里他也依然是那副傲慢的样子。 全文印象深刻的有三处。 第一处,他本家庭富裕,生活美满,是什么使他舍下这一切去寻找绘画灵感。毛姆说不清,我们也说不清。 第二处,他在巴黎病痛缠身,奄奄一息,很不情愿的接受了朋友的帮助,但是却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破坏了朋友的婚姻也让朋友的妻子为他而死。他却一点也不觉得惭愧,相反的,他认为这是他们自

己的过错。 第三处,他在塔希提岛娶了爱塔为妻,其实他并不爱她,只是她不会束缚他,给他自由,对他无微不至。这与他生命中前两个女人是不同的。 月亮和六便士到底哪个更加重要呢? 毛姆在这本书里强调的也许是月亮更加重要,但是我们看看书中的斯特夫,他一生都在做一个好人,娶了被他人凌辱过的妻子,对病痛交加的思特里克兰德伸出援之手,夸赞他的画作,而且当得知自己妻子与斯特里克兰特好上的时候他还主动把画室让给他们。他妻子跟思特里克兰德走了之后,他虽痛苦万分但是只要他妻子愿意回来他仍然乐意接受她并一直爱她。他心中没有所谓的遥远的月亮,他似乎更在意生活的意义。这也许是更多人所追寻的。 理想与现实之间太多东西说不清,平凡与不平凡之间也是个人的取舍。如果是我,我很乐意追寻人生的意义,不管这个意义是月亮还是六便士。作者:爱读书的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笔记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笔记 《论犯罪与刑罚》一书,长期以来被人们尊奉为刑法领域里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罪行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在学习刑法之时,我便深受此书的启发;如今从刑事诉讼法的角度再次品读,更是另有一番收获。 本书包含的刑事诉讼法思想主要体现在第六至十三章以及第二十二章的内 容中。其所包含的无罪推定、逮捕羁押法定、陪审制度、审判公开、证人作证、公开控告、反对刑讯逼供等刑事诉讼思想,对当时以至后世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将挑选自己最有感触的几个要点来进行重点阐述,并且结合我国当前刑事诉讼制度建设进行一些思考。 一.犯罪嫌疑与证据 作者将证据分为完全证据和不完全证据,并分别说明了不同证据的证明能力。对于完全证据,作者这样阐述:“那些排除了无罪可能性的证据,我称之为完全的。这种证据,只要有一个,就足以定罪”。①此处完全证据类似于现在证据分类中的直接证据,是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其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方法简单,无需经过复杂的推理过程。 对于不完全证据,作者认为:“不能排除无罪可能性的证据,则是不完全证据。这种证据要变成完全的,需要有足够的数量”。②即不完全的证据不仅在质上要求“确实”,而且在量上要求“充分”。确实而充分的证据一旦对犯罪事实的证明达到“排除了无罪可能性”的程度,则犯罪事实就是确实的。不完全证据类似于现在的间接证据,即不能单独直接证明,需要和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如果仅有一些不完全证据时,怎么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可靠性呢?贝卡里亚给出了用不完全证据衡量犯罪嫌疑可靠性的公式,概括而言,如果多个不完全证据只能相互印证,那么该事件的或然性就减小,由此形成的证据链条便不足以证明犯罪嫌疑。因为此时所有证据有依赖于一个关键证据的价值,这一证据如果出现缺陷,会导致所有证据出现缺陷;相反的,如果多个不完全证据相互独立,那么这种证据越多,该事件的或然性就越大,因此可以排除对该事件的合理怀疑。因为此时一个证据的错误并不会影响其他证据,还是有充分的理由认为犯罪嫌疑人有罪的。 同时,贝卡里亚对其所使用的“或然性”“确实性”做出了一定解释,认为“伦理的确实性,严格说,只不过是一种被称为确实性的或然性”,判断某一事件具有确定性,所依据的是朴实的良知和普遍的伦理认识。虽然刑事诉讼是一种回溯性的、重构已然事件的过程和步骤,需要通过寻找证据去发现是谁实施了该已然事件,但是人为的对过去的重建本身就具有或然性。 对于案件事实的“或然性”还是“确实性”,学界也有着争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95条第(一)款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可见,立法规定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对于此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 ① 【意】贝卡里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第24页 ②

《理智与情感》英文读后感加翻译

《理智与情感》英文读后感加翻译 导语:《理智与情感》影片讲述一个英国庄园主去世后,由于遗产法规定家产只传男不传女,他的女儿们都面临着扫地出门的命运,嫁一个好丈夫便成了她们的燃眉之急。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英语读后感,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理智与情感”英文读后感 SENSE AND SENSIBILITY The story on Sense and Sensibility happened in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telling us that two sisters of Dashwood's pursued their love and marriage. The elder sister Elinor is full of sense and could deal with everything with calm thinking. However, his younger sister Marianne always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with an excess of sensibility. They had a little sister who was too young to completely understand the passion and the pursuit of love of her two sisters. Their mother Mrs, Dashwood regarded everything as sentimentality who is very much like her daughter Marianne. Mrs. Dash wood married Mr, Dashwood after his first wife passed away. His ex-wife left a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 迄今为止,《月亮和六便士》仍是我最喜爱的小说,喜爱毛姆作为一个敏锐的洞察者对人性的理解,喜爱书中思特里克兰德追逐梦想与噩运,却心甘情愿深陷其中的姿态。毛姆洞察出梦想的贬值,世俗的污浊,月亮高悬于空,便士乃生活必须,他不批判手握便士的人生赢家,却也分外赞赏脚踩便士意欲奔赴蟾宫的梦想家。我们不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判一些选择,却也要守住一颗赤子之心。 思特里克兰德,性别男,中年,职业股票交易员,生活单调,朝九晚五。你能想象这样一个扔进人海都难以被揪出的,再再普通不过的人,在自己40岁这一年离家出走了吗?思特里克兰德抛家弃子去巴黎当一个画家。离家时,他只写了一张纸条提醒家人晚饭准备好了,然后他只带了100元钱,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画画。 这种桥段不是应该出现在英俊帅气的20岁小伙身上吗?然后他勇敢追寻梦想,最终美梦成真,爱情事业双丰收,如同当今市面上出售的成功学书籍,读罢便让人热血沸腾。但毛姆却没描写这样的一个人物。毛姆笔下,40岁的思特里克兰德早已过了冲动的年纪,别人都在追寻稳定,他却在追逐噩运。正如作家刘瑜所说:“被梦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运。”在他眼中,他的人生价值所在,就是疾步如飞,舍弃一切欲望,追上自己的梦想——画出一幅好画。 他在巴黎贫困交加,身患重病,险些一命呜呼。后来,他沦落街

头,成为一名码头工人。几年后,他自我放逐到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双目失明,最终还把自己最伟大的绘画作品付之一炬。就是这样疯狂的一个人,看穿城市,看穿欲望,看穿阶级观念,看穿命运,最终掐住梦想的火苗,放了一场盛大的烟火。 毫无疑问,毛姆是极力赞美这个人物的,但他又充分暴露出这个人物的自私之处,达到极端。书中的“我”问思特里克兰德,“难道你不爱自己的孩子不爱自己的妻子吗?你不想要爱情吗?”他回答道:“我对他们没有特殊的感情,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对他而言,画画是一日三餐,是生命的全部,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干扰,所以他一层层剥下父亲,丈夫,职员等等身份的外衣,剥下这些束缚,像一个溺水的人只能抓住身边的浮木,他就抓着绘画,无论如何不肯放手。思特里克兰德无疑是一个圆形人物,自私、毫无责任感,却执着于梦想,并且勇敢无比。 毛姆有千万种方式去赞美为追寻人生的意义而付出的人,却选择了这样一种对比鲜明的,极端的方式。可能他已然预见到,今天的许多人已然折服于身份、年龄、欲念,被梦想的锋利妖冶刺伤,成功的判断划向名利,梦想的价值得到质疑,稳定、舒适成为公众的诉求,人们沉醉便士的海洋中无法自拔,少有人能看到月亮。所以他用思特里克兰德这个极端的例子来警示众人,便士固然是生存之必须,但人总要抬头看看月亮。 不知其他人对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我读到他时,是骇然且敬畏。随着文章的进程,羞愧一点点将我吞噬,在结尾,思特里克兰德将自

刑法读书笔记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笔记 法硕14级2班 1401212502 邱仪 《论犯罪与刑罚》是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切萨雷·贝卡利亚于1764年出版的一部闻名于世的刑法著作,此书作为近代刑法学的开山之作。在阅读之前,我认为应该就是那种比较冗长、纯理论、抽象性的著作,但读完这本书之后则完全颠覆我对它先前的看法,此书言简意赅却又逻辑缜密,文笔犀利却又形象生动。他用浅显却意味深刻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对于犯罪与刑罚的独特见解,不愧为一本经典著作。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末期,蒙昧的封建制度不断激化社会矛盾,整个欧洲社会笼罩黑暗之中,人们饱受着残酷野蛮的封建专制刑罚的折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强烈地要求自己的财产权利、人身自由以及他们所创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得到国家的保护。这就要求刑法彻底摆脱其蒙昧主义的本质,并以资产阶级的政治学、哲学、伦理学思想为基础,来实现自身的解放和独立,所以,刑法改革已成为越来越紧迫的社会需要。而本书的作者,贝卡利亚承担了扯下旧形式制度最后遮羞布这一历史使命的勇士。贝卡利亚在本书中以无畏的勇气将批判的矛盾指向当时旧的残酷的刑事制度,深刻揭露其蒙昧主义的本质,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引入形势政策领域,使人类对犯罪与刑法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贝卡里亚是启蒙时代的产儿,他以卢梭和孟德斯鸠所主张的社会契约论为基础,提出了对犯罪、刑罚、刑事程序等方面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学说,这本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系统阐述犯罪与刑罚问题的的著作,阐述了由后世所确认的刑法三大原则,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行谴责,鼓吹刑罚改革,对于欧洲以致全世界的刑法改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是本书的几个重要和影响深远的观点。 一、关于罪行法定 贝卡利亚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就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对刑罚起源的看法。在他看来,人们牺牲一部分自由,是为了平安无忧的享受剩下的那份自由,法律是把这些人联合成社会的条件,而为了切身的利益而牺牲的一份份自由的总合,就形成了君权。由于人们很容易在私欲的引导下去夺回自己的那份自由,甚至想霸占别人的那份自由,因此为了保护私人的自由不受其他人侵犯,君主需要采用一种能够直接触及感官,且经常映现于头脑之中的力量来抵抗私欲,这就是刑罚权的起源。

《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3000字作文

《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 -3000字作文 《理智与情感》,简.奥斯汀最早完成的一部作品,读后自觉其中充满了理智,情感和智慧,给人以头脑充实的感觉。和简.奥斯汀的其他作品一样,或者更与她本人相似。《理智与情感》无时不散放着理性的光芒,并以书中主人公卓越的理智的头脑和其机敏与智慧,当然了,还少不了她心中炽热的感情,来表现保持自我的完整与满足社会的要求这一中心思想。《理智与情感》是一部寓于情趣与幽默的作品。它以两姐妹曲折复杂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表达出了理智与情感的关系,以及很多情况下,理智应更胜于情感的主张。在简.奥斯汀的时代,对情感的赞美是当时文学的主流内容,许多人都认为有无法克制的强烈情感才是优秀人物的表现,而无论这种感情是否会给其自身或其家人带来痛苦。如果想要克制或隐藏,那便是错误。而简则通过两姐妹的故事对这种观点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从书中可看出,她认为诚挚热烈的感情固然重要与可贵,但仍需理智去控制与调节,毕

竟情感是感性的,任其随意发展可能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不论对自己还是家人都会有伤害。只有同时具备理性的头脑和思维,才能避免或把这种伤害降为最低,这无疑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 《理智与情感》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独特的个性,然而就读者接触最多和作者想要着重表现的,那就要数达什伍德家的两姐妹了。 埃丽诺,达什伍德家的大女儿,一个感情丰富而又富于理智的姑娘。从故事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她比她的母亲和妹妹更加有头脑与理智。埃丽诺办事缜密,考虑周全,谈吐智慧。不论是对他所爱慕的爱德华还是厌恶的露西,在众人面前,她都能以礼相待。而且,不论是埃丽诺好奇,喜爱或是厌恶的话题,大家共同讨论时,她总能保持一定的冷静与思考的头脑,既不显示出异常的过分的关注,也不让大家感到自己是个扫兴的角色。任何事,埃丽诺总是拿捏得那么有分寸,那么合适。此外,埃丽诺还是个善良的姑娘,善于从他人身上发现优点,善于替他人着想。对于詹宁斯太太,虽然她的行为充分说明了她缺乏大脑,但埃丽诺却总在自己的朋友与妹妹面前谈起她的热心,慷慨与正义。并且为了詹宁斯太太在伦敦自己家中的时光能舒适的度过,而不受玛丽安的嘲讽与冷漠,也为了玛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00字

读完《月亮和六便士》的最后一页,我最先想到的是这句话。就好像这句话本来就在那里,就等着这本书唤它出来一样。 当然,取决于真正爱的是月亮,还是六便士。 月亮,代表心中崇高无尚的理想,而六便士,代指金钱,地位,代表世俗所重视的东西。 这本书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就是一位为了心中的月亮放弃了六便士的人。这样说也并不太恰当,因为他并没有经过权衡,心中的月亮便成了他的一切追求。 从一名中产阶级的股票经纪人,一个普通魁梧的中年人,一对儿女的父亲,一名乐于应酬的女人的丈夫,突然间逃离了现有的一切,从伦敦辗转到巴黎,又辗转流离到了塔希提岛,最后在如画的岛上找到了他所追求的真谛,接近生命的尾声时,他将他的感悟画在居住的小木屋里,然后用剩下的生命对着他的画作体悟,临终前又嘱咐妻子将小屋付之一炬,只留下他平时的一些画作供世人惊艳。他临终前是安详的,正是因为他追逐到了心中的月亮,有限的生命也就变得充满意义。 对于世人来说,他是个普通,其貌不扬,说起话来又尖酸刻薄,丝毫不会圆润的人,就如同“圆孔里的方塞子”。对于周围的世界,他显得格格不入。对于绘画艺术的追求,他也不追求赞赏,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追寻真正有价值的艺术。 绘画对于他而言,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理由,“有的人没有出生在正确的地方……他们始终把亲友视如陌路,对生平仅见的环境毫无感情,也许正是这种疏离感推动他们远走高飞,去寻找某种永恒的东西,某片能让他们眷恋的土地”,这土地也适用于精神领域。这种追寻是冥冥中的指引,像隧道中的唯一光束,让人不得不靠近。 以致于,打零工也是为了画画,赚够了一段时间的钱,就去画画。 两名医生可以做一个很好的类比,一名特别出色,年纪轻轻就被选为医院的管理层,他却由于偶然地旅行,喜欢上一方土地,当了当地一名普通的检查员,而稍微逊色的一个医生,接替了他的位置,名利双收。在后者评判前者糟蹋自己时,作者进行了灵魂拷问:“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生活在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内心得到安宁市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去的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取决于自身如何定义安宁。 让我想起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界限究竟在哪里?他究竟需要多大的空间?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报告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笔记 一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首先在于它曾在历史上起到过某种重要的作用。《论犯罪与刑罚》就是这样一本书,其作者贝卡里亚一一意大利刑法学之开山鼻祖,勇敢地揭露了旧的刑事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依据人性论和功利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了犯罪与刑罚的基本特征。 该书翻译成汉语虽只有区区不到10万字,但文笔优美、逻辑严谨、想象力丰富并充满雄辩。最重要的是,书中提出了许多后世刑事立法和法学研究奉为圭臬的思想,如刑法三大原则一一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化原则;并且呼吁废除刑讯和死刑,实行无罪推定;此外,贝卡里亚在书中否认了法官拥有解释法律的权利。时至今日,书中的许多论点仍有现实意义。接下来,本文将试图对书中的观点进行分析总结。(一)罪刑法定 1.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本书明确提出了“罪刑法定”原则,第三篇写道:“只有法律才能为犯罪规 定刑罚,只有代表根据社会契约而联合起来的整个社会的立法者才拥有这一权威”“超越法律限度的刑罚就不再是一种正义的刑罚”。 此外,在逮捕一篇中作者提到:只有法律才能确定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应受刑罚。因而,法律应指出:应根据哪些嫌疑而羁押罪犯,强制他接受审查和刑罚。并且证明嫌疑的证据也应该由法律来确定,而不是由法官来确定。 因此每个公民都应当有权做一切不违背法律的事情,除了其行为本身可能造 成的后果外,不用担心会遇到其他麻烦。 2. 对法律的解释 要使抽象的法律规范正确地适用于具体的法律事实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法官在此过程中担任着判决的角色,那么其是否有权对法律进行解释呢?贝卡里亚对此的回答是:刑事法官根本没有解释刑事法律的权利,因为他们不是立法者;法官对任何案件都应进行三段论式的逻辑推理,大前提是一般法律,小前提是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结论是自由或者刑罚。由此可见,法官唯一的使命就是判定公民的行为是否符合成文法律而无权进行法律解释。否则,法律的精神可能会取决于一个法官的逻辑推理是否良好,对法律的领会如何;取决于他感情的冲动;取决于被告人的软弱程度;取决于法官与被害者间的关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致青年教师》随笔 吴非,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最近开始读他的专著《致青年教师》,该书是吴非告别讲台之力作,他把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以下是他的经典语录: 第一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面对青少年的冷漠,你能悲伤地哭出来,说明你有真诚的情感。 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益于他们人性的苏醒。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语文教师成为要别人读书而自己不读书的人 如果教师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钻研高考、中考,非常可惜也非常可悲。 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 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很难有威信。 教育者缺乏文明修养,他的学生就可能粗俗。 我们所做的工作可能要在很长的时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我们不可为一时的成功狂喜;再说,教育不是体育比赛,我们不需要“战胜”谁。 学生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也许是我们的教育规矩太多,太具体。孩子从小接受了过多的规矩,他的行走必然是战战兢兢。 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老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 教师可以惩罚学生,但不要戏弄学生。作为教师,无论如何不能伤害学生的尊严。 比这更是失败的,是教师保留学生的检讨书。 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尽情地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 中小学的课堂,除了有探索和发现,有理智与情感,还应当有孩子的童趣,有少年的率性,有青春的诗和梦。 如果老师的工作辛苦,可是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老师的工作就没有价值。 第二辑不要急 无论是在公共场所或是私下,都不要贬低同行(特别是那些薄弱学校同行的工作)。 一名在辛勤工作愚蠢的老师,他的破坏作用就大得多,他不聪明,本是他的不幸,把几十个本来可以变得聪明的学生教育得和他一样愚蠢时,教育的不幸就会出现了。因为他越是“辛勤工作”,他的学生越是摆脱不了他。 一节课究竟上得如何,主要看学生的反应。你不是为评委上课,你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 在教育界最可怕的事情是“一个愚蠢的校长事必躬亲”----用他们的自我标榜,就是“用心、用力、用命”,然而他们就是不肯动脑筋。同样,在学校工作中,最可怕也是最常见的现象是:一个愚蠢的教师在辛勤工作。 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无法辨析问题的价值,是应试教育模式下最令人担忧的问题。 无论如何,教育教学不能“唯分数论”,比分数重要的是学生思维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给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院士也说过:追求考高分的名校教育其实最不利出人才,名校的高分压力使得很多优秀的人才被扼杀了。 教师非但不能像演员那样“表演”,更不能像某些名角那样完全不考虑观众,陶醉于自己的阐释之中。 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演员。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主要是你引导他进入了有意思的境界,通过你的教学,他学到了方法,发现了智慧,而不是在看一场演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00字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抛弃了家庭,妻子,孩子,远走巴黎,只因为他迷恋上了绘画,去追逐自己的理想。一路走来,他的行为愈发怪异,在异国他乡的大街小巷里,他饱尝肉体的饥饿忍受着贫穷。为了艺术的表现手法,一路走来,行为怪诞,精神扭曲,一番离奇的遭遇之后,他离开了文明世界,远遁塔西提。在那里,他与土著女子同居,找寻到了他一直以来在寻求的宁静,创造出了一幅幅震惊世人的作品。 这是故事的主线,一切的叙事都是通过一个“我”,以观察者的角度去写这名画家。画家在现实当中是有原型的,他就是法国大名鼎鼎的印象派画家,高更。 这当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小说,我摘录两条极端的书评给你看看,让你提前有一个感知。 “自作聪明的写法,道德批判虚伪近似矫情。厌女症加性瘾症。你说不知道会有男同性恋仇恨女性?看看毛姆你就知道了。抛妻弃子的文艺中年。侮辱同时代的人,后面还去塔西提和小萝莉生了一群娃,所谓人生赢家恶俗至此,不明白有什么好脸自称自己是天堂代言人”

“月亮与六便士,最浅表的理解是理想与现实。斯特里克兰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挣脱社会家庭的束缚,甚至背理人情和道德,去顺应表述美这样一个只有神才得以接近的天命。锤炼艺术语言的过程也是抛弃人欲的过程。四处流浪最后找到精神家园也是其相应内心最原始的情感佐证。我更愿意将月亮与六便士解释为神与人。” 是的,就是这么的离奇,爱的人视若珍宝,恨的人却唯恐不能扔在地上踩几脚。到底是什么样的魔力呢?月亮与六便士,让我回到这本书的名字。月亮,高不可及,在这里寓意理想。六便士,弯腰可触,寓意现实的生活。全文未曾提及理想与现实两个词,但全文亦只是在讨论理想与现实。主人公或许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天才,他抛妻弃子,他学画画,他穷困潦倒,他远走他乡,他死后成名,所以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如果有这么一个人,他做了一切所有的东西,但唯独少了最后一步死后成名,我们会知道吗?你赞同这样的生活吗?或者说,这是生活吗? 你我年岁尚浅,未曾饱经世事的风霜与岁月的折磨,许多时候都太理想了,分辨不出什么是真正的月亮,连六便士都不曾真正见过。主人公年过三五,毅然离去,不得不说是真正的大勇气者,但从世俗的眼光看,他算不得一个男人。他对责任与道德的随意践踏我心中隐隐作痛,我想端起架子狠狠的批判一番,但总觉得自己是羡慕他那样子的,或者是我骨子里透出的冷酷与无情吧。转念一想,也许这样的

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

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 <理智与情感>这本书是简·奥斯丁的。我非常喜欢她的另一本书<傲慢与偏见>.我觉 得她的书的情节跌宕起伏,让我似乎读了一点就再也放不下了。所以,一看到她的这本< 理智与情感>就不得不放下了正在读的<包法利夫人>.还好。 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象他那张帆一样,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 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 在课本未节选的部分中,还有作者从各个方面诠释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园中曾经 出现的人们及对他们人生的思索;对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对自己的生涯理解;许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这本<理智与情感>似乎带给我太多的意外了。我从没想过,小说的剧情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当然,我更喜欢作者本人。知道吗?从这本书里我所感 悟到,或是学到的格言就是: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 魏国兵强马壮,曹操在位时,拥有百万雄兵。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世人称为奸雄。但我认为曹操是千古难遇的英雄。曹操刺杀董卓,虽然未果,但足显其吞吐日月星辰的气魄。袁绍虽有挟天子的先机,但昏庸的袁绍不听许攸的劝告,曹操便将这大好的机会抢夺 了过来。曹操为防止自己夜里被杀,就编出来自己会梦中杀人的故事,以防自己成为第二 个董卓。曹操也极其赏识忠勇之士,在关羽投降之际,曹操将赤兔马送与他。当得知刘备 还活着时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杀了曹操诸多将士,但曹操最终却放了关羽,以此足见他的 爱才之心。 不是吗?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理智的姐姐和一个感性的妹妹。最终妹妹还是因为在爱 情上受到了无限量打击,随后,终于明白了,理智是很重要的。最后,他们都找到了爱他们,也是他们所爱的人。过上了美满的生活。这个与许多当时英国的小说不同,他们都在 用悲惨的结局去抨击当时社会的险恶的时候,简·奥斯丁去却塑造了这样一个圆满而让人 向往的结局。当然,就因为这,在看完其他人的小说的时候,你会觉得,当时社会的肮脏 与腐朽,甚至,你会怀疑,世界上是否真的有最圣洁无私的爱情的存在。可是,当你看完简·奥斯丁的作品之后,你的那种消极心态,就会被作者的魔法赶跑了。 理智与情感读书心得(六) 《理智与情感》是英国着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处女作。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生在 一个体面的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却往往情感毫无节制,因此 在恋爱中碰到挫折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映……

【《月亮与六便士》优秀读书笔记】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月亮与六便士》优秀读书笔记】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第一次看毛姆的书,很久前就听过,看了一下,觉得吸引力不大,也就放弃了。和一个好友聊过,她也说一开始看不了,后来铺开了,各种爽。亚马逊的畅销书真的好便宜,1块钱,二话不说就买了。 一本关于梦想(月亮)和现实(六便士)的小说: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证券经纪人,有了稳定的工作,一个漂亮的妻子,两个女儿,某一天,突然留下一份简短的书信,然后弃家出走,跑到巴黎,不再回来。没有工作没有积蓄,过着落魄贫穷的生活,身体和精神饱受煎熬,却丝毫不在乎。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他接下来的人生,如同溺水,只有紧紧的抓住画画这救命草,其他的一切都无从重要。之前没有一点画画的天赋,逃离前也就是在夜校偷偷上了一年,被周围人认为是闹着玩的。最后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据说小说的原型人物是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 不知道如果是几年前的我,看到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想法,一腔热血,高歌梦想,为了梦想故,一切皆可抛。 现在觉得,人还是要现实起来了,梦想虽好,但是也要兼顾着现实,很多时候,现实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梦想上层的坚固程度。这也注定,我就是平平凡凡大众中的一位吧。 会觉得,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算是一个自私的人,为了理想也好,抛弃了一切,特别是家人,完全不顾他们的感受,还好没有了父母,不然怎样去报答其中的养育之恩。 沉迷上画画,也丝毫不是投机取巧准备被画商看中出画展成名赚钱,对待自己创作的作品,不展示出来,逝世之前,也命令同居女子在他死后把住房四壁创作的画付之一炬。看来,天才总是内心强大的,儿女私情,道德伦理,才是吾等凡夫俗子要考虑的问题。 虽然对于整个社会,他留下了艺术的财富,但是对于他个体来说,其实和沉迷游戏不顾一切没啥区别。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幻梦中,完全脱离了现实,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画画(游戏),丝毫不通人性,比如对待老好人XXX。 有时就像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一样去同情他,不是他选中了梦想,而是梦想选中了他,成为梦想的俘虏,去放弃了其他的一切。 月亮和六便士的取舍程度,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秤,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