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期末复习资料121220

《审计学》期末复习资料121220
《审计学》期末复习资料121220

一、论述题

1、如何理解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考核知识点: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受托责任是指经管他人财产者所负有的向财产所有者提交说明其行为过程的报告责任。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先生对受托责任的解释为:“受托责任是由于委托关系的建立而发生的。委托关系可以由于通常的托付行为而建立,可以由于聘请而建立,可以由于任命而建立,可以由于民主选举而建立。委托关系建立之后,作为受托人,就要以最大的善意、最严格地按照委托人的意志来完成所托付的任务。这种责任叫受托责任。受托人在完成受托任务后,向委托人提出报告,经过委托人同意后,责任才能解除。”

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受托责任理论:

(1)受托责任关系会涉及两个当事人,即委托人和受托人(或代理人)。委托人将资财的经营管理权授予受托人,受托人接受了托付后即应承担托付责任。在现代社会中,受托责任关系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比如:

①政府的受托责任。政府的一切收支活动均应对人民负责,政府的受托责任与民主气氛极为相关,民主愈发达,政府受托责任的内容也愈丰富。人民要求,一切取之于民的,必须经济而有效地用之于民。

②经营者的受托责任。经营者的受托责任是一种以“两权分离”为典型特征的受托责任,其范围日趋广泛。具体体现在:对国家,要认真执行法律,履行应尽义务;对投资者和债权人,应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合理利用资源,坚守信用,履行诺言;对劳动者,应坚持按劳分配,提供安全、优越的劳动环境,注重教育、提高职工素质;对社会,要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

③管理者的受托责任。组织内部的各级责任中心和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经营者也负有受托责任,这是一种以管理层次为特征的受托责任。因为各个责任中心都独立地使用企业的一部分资源,因而应承担相应责任。其承担的受托责任有:局部资源的安全有效运行;目标责任制的顺利完成;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2)受托人所承担的责任可依据法规、合约和惯例等来加以规范,即要有衡量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标准。从道理上讲,受托人接受资源或决策权,只应按委托人的要求和愿望去行事,因此,理论上受托责任机制应该由委托人来控制。然而,实际上谁能控制受托责任机制和进程是一个相当复杂、难以绝对确定的问题。

(3)受托责任的内容具有可计量性。这种计量指标既有财务指标,也有非财务指标,既有经济指标,也有社会指标。这说明会计在受托责任关系中总是连接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桥梁,也说明会计的本质就是对受委托责任的完成过程及其结果予以认定、计量和报告。受托人利用会计信息,旨在客观、公正地反映其履行受托责任的过程和结果,并向委托人交代;委托人利用会计信息,旨在判断受托人对受托责任履行得如何,是否可以解除受托人的受托责任。

(4)与前述的控制机制和责任认定直接相关,受托责任内在地要求应由审计师独立地审查各种受托责任报告,并就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发表一个客观性意见。显然,会计是对受托责任的认定、计量和报告,审计是对受托责任的重认定、重计量和重报告。就会计、审计在受托责任机制中的运作看,管理会计是起始环节,通过计划、预算和控制等手段来确定、分解受托责任目标,并协助受托人完成受托责任目标,提出管理业绩报告;财务会计是在受托人接受托付后,按照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认定、自我计量,并定期编制各种财务业绩报告,为委托人审核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和结果提供信息;审计是对管理当局自我认定、自我计量、自我编制的受托责任报告,按照职业道德规范和公认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重认定、重评定、重判定。

受托责任关系是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生活的重要表现形态,而这种形态的实现取决于对履行责任的控制和解除责任的鉴证,于是,便产生了审计。英国学者戴维·费林特教授指出:“作为一种近乎普遍的真理,凡存在审计的地方必存在一种受托责任关系,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存在的重要条件,审计是一种确保受托责任得以有效履行的社会控制机制。”1所以说,审计事实上是受托责任关系的伴生物,甚至可以说是受托责任关系的内生物。

受托责任的概念是一个动态概念,受托责任中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关系始终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其受托责任也因之而变化发展。社会经济生活中受托责任关系和受托责任内容的不同,决定了社会产生出何种与之相应的审计形态。传统的受托责任是基本的财务受托责任,它要求受托人尽一个最大善良管理人的责任,诚实经营和履职,保护受托资财的安全完整并合法使用。与此伴生的审计形态是以鉴证真实、合法为核心的财务审计。在此基础上发展产生的受托管理责任是一种更高形态的受托责任,它要求受托人不仅应诚实合法经营和履职,而且应有效合理地经营和履职,即受托人要按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原则来使用和管理受托资源。与此伴生的审计形态是以鉴证效能为核心的管理审计、经营审计、绩效审计等。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受托责任关系和内容正进行着鲜明的演进和升级,我国审计形态赖以发展的基础正发生着深刻的转折。查账仅是审计的属性之一,而非其全部属性,当受托责任超出财务受托之后,审计就不仅仅是查账了,受托责任拓展到哪里,审计的功能就拓展到哪里。

2、阐述审计关系理论。

★考核知识点: 审计关系理论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产生审计的同时,也形成了审计关系。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计行为必然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三方之间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的结果,是以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特定的经济责任关系为基础的,所以,审计关系是由三方审计关系人组成的。

第一关系人——审计人,是承担审计工作的人。审计人受资源财产所有者、主管人员的授权或委托,并代表他们对经营管理者承担和履行的经济责任情况,实施独立的审计监督。审计人不经管所有者的资源财产,也不参与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必须处于独立的地位;同时,他与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不存在资源财产的利害关系。在我国,审计人包括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

第二关系人——被审计人,是接受审计监督的人。被审计人作为资产管理者对第三关系人承担责任,通过第三关系人授权或委托第一关系人对其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可以确定责任履行程度及其效果,从而满足第三关系人

1王澹如等译,《审计哲学与审计导论》,中国财政出版社,1994年。

对其考评的需要。被审计人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既可以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也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企业。

第三关系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是授权或委托审计、接受审计报告的人,是资源财产的所有者或主管人员。他向被审计人提出履行经济责任的要求,而使两者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并授权或委托第一关系人对第二关系人进行审计,接受第一关系人出具的审计报告。目前,第三关系人的含义已扩展到社会公众。

3、如何理解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

★考核知识点:审计的本质

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中主要依靠市场调节。为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各国政府都已认识到,国家必须对市场秩序予以管理和监督。这样,国家就成为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与经济监督者。

经济监督是指国家以监督者的身份,通过各级政府,依靠政策、法律及各项制度中的规定,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在我国,经济监督与党纪监督、法制监督、行政监督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

(1)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

在我国,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体对经济活动进行监察和督促是有明确分工的,各个部门各负其责并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监督体系。我国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的部门分工如图所示。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督体系中,各项经济监督共同承担的任务是:维护党和国家所确定的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计划和法规,发现和纠正一切违背有关法规制度以及危害社会根本利益的市场行为,从而保证宏观经济按客观规律的要求顺利发展。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具有社会监督与评价职能的机构与组织的建立健全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必不可少的。法律的、会计的等具有规范市场经营者行为的中介组织是我国社会监督的重要方面,如律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等。

(2)审计是经济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工作。从宏观上讲,在经济决策、计划、组织、调节和监督五个环节中,审计工作属于监督环节,而且它不参加其他环节的活动,但要对其他各个环节实施监督;同时,与其他经济工作的调节和监督环节相联系,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组成部分。从微观上讲,审计也不参加一个组织中的经济决策、计划、组织和调节活动,而只从事经济监督工作。

审计在经济监督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不仅因为实施审计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保证,体现统治者的意志,也可以明确经济责任、严肃财经法纪、改善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审计活动可以从宏观的高度对综合管理部门(如财政、金融、各级政府等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也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对具体的经营者进行检查;可以专门监督特定经济建设项目,也可以普遍检查存在于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的具体经济行为。审计监督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其他任何经济监督形式都不可能替代的。审计所具有的特殊位置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指出,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不能狭义地理解它是以权力为保证的一般意义的“监督”,这样会构成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对立关系。应当广义地理解经济监督的含义,在通常情况下,审计者与被审计者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以各种组织形式存在的审计监督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正常的制约机制,其目的是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4、为什么说审计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

★考核知识点:审计的本

附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审计属于经济监督的范畴。区分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键是审计具有独立性,因此,独立性是审计监督最本质的特征。

(1)审计独立性的表述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师公正不倚地进行审查并表达意见的状态。公正不倚如果仅是对被审计人而言,审计人保持的独立状态称为“单向独立”。如果审计人对于审计委托人也保持独立的状态,这种独立称为“双向独立”。

审计的独立性实质上是要求审计人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与被审计人之间不能存在经济利害关系,并且在行使审计职能时,他人不得进行干涉。这种实质上的独立性已为审计理论界所确认,并在实践中予以遵守。

在理论上,美国学者莫茨和夏拉夫认为,审计的独立性状态应从四个方面得到反映:①在“财务利益”方面,他们认为审计人的活动经费应该独立,应有自己专门的经济来源,不得受他人的影响,同时审计人不得参与被审计人的经营管理活动;②在“精神状态”方面,审计人应保持精神上的独立,既不使自己的判断从属于他人,也不以个人偏见而左右判断,要以公正无私、不带偏见的考察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③在“组织地位”方面,组织上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必须是独立的专职机构,与被审计人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4)在“自由调查”方面,审计人的计划、检查与发表意见等各项工作均应是自由的,不受他人的控制与干扰。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1977年发布的《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中就政府审计或政府审计的“独立性”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①最高审计机关只有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并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才能客观而有效地完成其工作任务,最高审计机关必须具备完成其任务所需的职能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最高审计机关的建立及其独立性的程度应在宪法中加以规定,特别是应由最高法院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以保证最高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受损

害;②最高审计机关的审计师在任职期间应独立于受审计单位之外,不受该单位的影响;③最高审计机关在财政上应当独立,最高审计机关为完成任务所需经费应得到提供和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1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也按照《宪法》的规定重述了审计独立性的要求。

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第6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依法独立、公正执行业务,受法律保护。”

我国《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述及有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条款中,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从《宪法》到具体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审计行使审计监督权时应保持独立性,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受法律保护。

5、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考核知识点:审计监督的优势

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与其他经济监督相比,审计监督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优势:

①审计监督地位具有高层次性。审计监督的高层次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反映:一是审计监督的委托人或授权人是资源财产的所有人,因而,由所有人委托或授权的审计监督自然也具有了高层次性;二是与其他经济监督所涉及的监督对象的层次相比,审计监督也是具有高层次性的。按法律规定,将国家的各个接受经济监督的被监督人按层次进行排列如图1-3所示。

宏观层次微观层次

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微观层次的经济监督对象仅仅涉及到具经济事项,监督人与被监督人经济利益关系十分密切或一致,而且这一层次的经济监督人同时也是被监督人。审计监督既可以是微观的,如对经济事项逐个进行审计;也可以是宏观的,可以对国家的宏观经济部门进行监督。

②审计人在三方面关系人中具有超脱性。从经济关系方面考察,审计不直接参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在审计监督中,审计人处于授权人或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中间的位置,不负有经济责任。这就使其与其他两方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完全有条件按授权人或委托人的要求开展事先、事中、事后的审计监督。

③审计主体作为独立审计人具有公正性。由于审计可以做到双向独立,这一点在民间审计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故审计的实施与取得审计结果都会在独立的状态下完成,这就使审计意见具有公正性。

④审计监督范围具有综合性。审计监督的综合性是与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专职监督相对而言的,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经济监督是结合各自的业务工作实施的专业监督,而审计监督则是对被审计单位各方面进行的综合监督。审计监督既可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评价,也可对经济效益的优劣状况进行审查评价;既可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有效情况进行审查评价,也可对是否遵守税务、工商、银行等有关规定的事项进行审查评价。因而,审计监督具有综合性。

⑤审计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和严肃性。为了保证审计独立、公正,避免风险,审计实践中已积累和形成了独特的监督检查的方法体系。这种方法体系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取证、审计报告以及审计评价、分析、文件处理等方面特有的审计方法,它们已具备了达到审计目标所需要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⑥审计目的决定于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通过审计可以达到维护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的经济利益的目的,为此审计监督可以满足授权人或委托人的愿望,达到对被审计人的财务信息及其所反映的经营活动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的目的。

6.如何理解审计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考核知识点:审计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特征

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1)审计的权威性是与审计的独立性相关的,它是保证有效地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必要条件。审计的权威性问题涉及审计组织的独立地位问题与审计师的独立执业问题。

为有效地保证审计组织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各国法律对实行审计制度、建立审计机关以及审计机构的地位和权力问题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这样就使得审计组织在地位上和权力上的权威性在法律上得到了体现。

我国对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在《宪法》中有明文规定,在《审计法》中又进一步明确: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监督。我国的民间审计组织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登记注册的法人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独立承办审计查账验证和咨询服务业务,其审计报告对外具有法律效力。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民间审计组织同样具有法定地位和权威性。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是根椐有关法律设置的,因此在部门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组织也具有较高的地位和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另外,一些国际性组织为了提高审计的权威性,也通过协调各国的审计制度、准则以及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审计成为一项世界性的权威的专业服务。

审计师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审计师依法执行业务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师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师;审计机关负责人在没有违法失职或者其他不符合任职条件的情况下,不得随意撤换。

(2)审计的公正性特征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审计师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做出不带偏见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并做出公正的评价和进行公正的处理,以正确地确定或解除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公正性来自于独立性,并成为权威性的基础。公正了才会具有权威性,因此审计师只有同时保持独立性、公正性,才能取信于审计授权人和委托人及社会公众,才能真正树立审计权威的形象。

7.审计的定义是什么?应从哪些方面理解?

★考核知识点:审计的定义

附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审计的一般定义是以审计的性质为基点,结合审计的关系、依据、对象、目的、目标,对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政府审计工作共性方面的表述。

审计的定义可表述为:审计是资源财产的拥有者或主管者,授权或委托专门机构或人员,对于资源财产经营管理人承担和履行的经济责任,及由此而引起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并向授权人或委托人提出报告,以维护授权人或委托人权益的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

这个定义是管锦康教授在《现代审计学原理》(1994年版)中提出的。在此仍然沿用这个定义,因为这个定义从学术角度讲,比较全面、严谨地概括出了审计的本质特征。

审计同社会上一般所说的查账不同。查账是指对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进行检查,是各种经济监督通用的一种监督手段;审计也要利用查账这种手段,但不能因此而将审计与查账混为一谈。审计对象是经济责任或其引起的经济活动,审计不限于查账。所以,审计的含义比查账的含义更广泛。

8、如何理解审计的职能?

★考核知识点:审计的职能

附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本身固有的、体现审计本质属性的内在功能。审计职能不由人们的主

观意愿决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及人们对审计工作的认识水平决定的。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

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由审计的本质决定的。它主要是通过审计,检查和督促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沿着正常的轨道健康运行;检查受托经济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借以揭露违法违纪、制止损失浪费、查明错误弊端、判断管理缺陷,进而追究经济责任。在审计实务中,政府审计从依法检查到依法评价,从依法做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到督促决定的执行,都体现着审计的监督职能。

2.经济鉴证职能

经济鉴证职能是指审计人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允性、合法性,并做出书面证明,以取信于委托者和社会公众。例如,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通过对财务报表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就体现了审计的鉴证职能。

3.经济评价职能

经济评价职能是指通过审核检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资料及其经济活动,是进行经济评价的前提。只有查明了被审计单位的客观事务真相,才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够形成各种经济评价意见。这样,经济评价才能建立在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评价的结论才能客观、公正,才能被社会各界所接受。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肯定成绩、发现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评价的基础上,审计师往往提出审计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克服不足,纠正错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例如,经济效益审计最能体现审计的评价职能。

9、阐述审计如何按内容进行分类?

★考核知识点:审计的分类

附1.3.1(考核知识点解释)

按内容不同,审计可分为财政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1)财政财务审计

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公允性及其所反映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的审计。其中,财政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下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计监督;财务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民间审计组织对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经济活动的公允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

(2)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通常包括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及其管理活动、企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营管理活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及其管理活动,固定资产投资及其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途径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是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目前国外流行的“绩效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三E审计”、“五E审计”等均属经济效益审计的范畴。

10、阐述审计如何按主体进行分类?

★考核知识点:审计的分类

附1.3.1(考核知识点解释)

按主体不同,审计可划分为政府审计(国家审计)、民间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

(1)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在我国也称国家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它包括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国有金融机构、企事业组织,以及其他拥有国有资产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所进行的审计。

政府审计的主要特点是法定性和强制性。拥有和管理国有资产的单位,都必须依法接受政府审计的监督。政府审计做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必须执行。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民间审计

民间审计在我国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审计或社会审计,是指经由有关部门批准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所进行的审计。民间审计有如下特点:

①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完全独立于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即在审计关系中,民间审计属于双向独立。

②受托性。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其具体内容和审计目的取决于委托人的要求。

③有偿性。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法独立承办审计业务、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的社会中介组织。会计师事务在承办审计业务时,实行有偿服务、自收自支、独立核算、依法纳税,具有法人资格。

(3)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和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所实施的审计。内部审计在部门或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提出审计报告、意见和

建议。由于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被审计单位,其独立性不充分,与外部审计相比,有一定的局限性。内部审计的主要特点是:

①审计服务的内向型。内部审计机构是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自身需要而建立的,直接接受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内部审计人员亦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为本部门、本单位服务。这都决定了内部审计机构是为加强内部经济管理和控制服务的,是内部控制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内部审计作为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综合经济监督,其审计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对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还对整个经济活动过程,计划、预算、合同、协议,工作效率,内部控制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和评价,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③审计时间的经常性和及时性。内部审计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的专职审计机构,可以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并随时针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执行。

11、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考核知识点:审计组织

附1.4.1(考核知识点解释)

审计组织体系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建立的执行审计业务的一整套组织机构。审计组织体系一般包括审计机关、部门和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

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及内部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相互关系,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美国实行联邦制,政府审计在中央和地方(联邦和各州)间各自受国会和地方议会领导。它们之间没有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之间也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关系。民间审计由于私有制的背景,不受政府审计的指导和监督。所以,三种审计之间各自分立、互不联系,并未构成一个紧密的审计体系。在我国,政府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内部审计机构是按审计主体不同而划分的三类审计组织机构,它们是依照宪法及其他法规而建立的,共同构成了我国审计监督体系。

在审计监督体系中,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方,在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上,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各司其职,在不同的领域实施审计监督。政府审计机关主要对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国有经济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进行审计监督;民间审计组织受托对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事业单位实行外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并能以效益审计为重点。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政府审计多以国家经济活动监督为主;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济的逐步市场化,民间审计在整个审计监督体系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内部审计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12、政府审计机关的设置可分为哪几种模式?

★考核知识点:政府审计机关的设置

附1.4.2(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审计机关是代表政府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它具有法律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政府审计机构的设置,从其同其他监督的关系划分,可分为以下三种审计模式:

(1)经济监督模式。此种模式的政府审计机关纯粹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性质的机构。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审计机构由议会领导,并向议会报告,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由议会负责处理。

(2)经济监督和法律监督相结合的模式。此种模式的政府审计机构兼有经济监督和法律监督的职能。如西班牙的审计法院所兼有的司法职能,有权依法判处罚款或建议政府给予违法官员行政处分。

(3)经济监督和行政监督相结合的模式。此种模式的政府审计机关兼有经济监督和行政监督职能。对违反财经法规的被审计单位,可以依法进行处理、处罚。但对认为应当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负责人行政责任的,一般

移送监察机关或有关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即属这种模式。

13、什么是民间审计?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

★考核知识点:民间审计的含义

附1.4.3(考核知识点解释)

民间审计组织是根据国家法律或条例规定,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注册登记的,依法独立承办审计业务、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目前,我国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主要有审计业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此外,注册会计师还根据委托人的委托,从事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业务。

(1)审计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依据审计准则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工作规则,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使用正确的审计方法,对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的财务报表或者其他特定事项进行审计,并以出具审计报告为目的。具体包括:审查企业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及其他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

(2)审阅业务。审阅业务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对审计而言,审阅程序简单,保证程度有限,审阅成本也较低。

(3)其他鉴证业务。除了审计和审阅业务外,注册会计师还承办其他鉴证业务,如预测财务信息审核、信息系统鉴证等,这些鉴证业务可以增强使用者的信任程度。

(2)相关服务业务。具体包括: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代编财务信息;税务服务;管理咨询;会计服务;其他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等。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属于服务性质,是所有具备条件的中介机构甚至个人都能够从事的非法定业务。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其发表的审计意见负责。

14、什么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机构是如何设置的?

★考核知识点:内部审计的含义

附1.4.4(考核知识点解释)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内部审计机构是对部门、单位实施内部审计监督,按照一定标准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料,查证单位内部各项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专门组织。

世界各国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根据其所属企业领导层次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体制:

(1)董事会领导体制;

(2)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领导体制;

(3)总经理领导体制;

(4)财务副总经理领导体制。

事业单位及行政机关一般为最高管理层的领导人或其副职领导体制。

内部审计机构在本部门、本单位中的地位、权力,直接关系到其能否有效地实行审计监督。企业的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内部审计由其直接领导,地位高,权威性强,监督有力度,可以对总经理的经济责任和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实际上代表资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人进行监督。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领导体制,其形式相似于第一种

形式,但由于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同于董事会,内部审计由其直接领导有可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协调资产所有者、经营管理者、生产者以及外部审计师之间的关系。总经理领导体制是代表经营者的利益进行审计监督,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加强其内部控制,这种体制下,内部审计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不受财务等部门的制约,直接向总经理负责。财务副经理领导体制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地位较低、权威性也不强,仅是作为一个职能部门相对独立于财会等部门。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等,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应以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完成审计任务、尽量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原则。

15、如何理解审计准则?

★考核知识点:审计准则的含义

附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审计准则按适用的主体和规范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政府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衡量审计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发表审计意见的重要依据。具体来说:

(1)审计准则是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规范

审计准则规定了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哪些工作必须做,哪些工作可以做,哪些工作不能做,能做的工作应当怎样做。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严格遵守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如果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规定,就可能发生过失,甚至产生欺诈,就要受到相应的法律追究,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2)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重要标准

审计准则规定了审计人员的素质标准和执行审计业务的基本质量标准。审计组织只有委派合格的审计人员,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审计工作质量才可能是合格的。审计组织在控制审计质量时,应当把保证所有审计业务都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作为控制目标;有关方面在考评立审计质量时,也将审计准则作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

(3)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的重要依据

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归纳起来有三个:事实依据—审计证据;标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等;将事实与标准进行正确对比、判断的依据—审计准则。审计人员只有严格按审计准则的要求,把审计证据与审计依据进行正确的对比,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审计人员只有严格按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后,才能对被审计事项发表审计意见;审计人员所发表审计意见的类型选择和表达也必须以审计准则的规定为依据。

16、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包括哪些内容?

★考核知识点:审计准则的含义

附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受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统御,包括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其中审计准则是执业准则体系的核心内容。

1.鉴证业务准则

鉴证业务准则由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领,按照鉴证业务提供的保证程度和鉴证对象的不同,分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审计准则。审计准则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主要是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采用综合的审计方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证。由于选择性测试方法的运用、

內部控制的局限性、大多数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在获取和评价证据以及由此得出审计结论时涉及大量判断等因素,因此,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鉴证对象提供绝对保证。

审阅准则。审阅准则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主要是财务报表)审阅业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阅服务时,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采用询问和分析程序(在证据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等方面受到有意识的限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有限保证。有限保证低于合理保证,它是一种适度水平的保证,如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表审阅。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除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根据鉴证业务的性质和业务约定的要求,提供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如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等。

2.相关服务准则

相关服务准则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管理咨询、税务咨询和其他服务,即非鉴证业务。在提供相关服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不提供任何保证。

3.质量控制准则

质量控制准则用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业务时应当遵守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提出的制度要求。

鉴证业务准则的内容将会在以后章节中详细论述,本章重点讲述质量控制准则的基本内容。

17、论述质量控制准则的含义和内容?

★考核知识点:质量控制准则的含义和作用

附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所谓审计质量控制,一般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

质量控制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质量控制是事务所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质量控制是使整个注册会计师职业赢得社会信任的重要措施,它直接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和整个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存亡;没有质量的审计,不仅是无用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任何职业都必须注重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注册会计师职业也不例外。如果说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那么审计质量就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命线。

2.质量控制是事务所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

没有内部控制体系,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将一片混乱,甚至土崩瓦解;事务所要想保持活力,提高竞争力,建立以质量控制为中心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3.质量控制是保证审计准则得到遵循的重要手段

质量控制是保证审计质量合格,防范法律诉讼威胁的基本对策。只要审计质量合格,会计师事务所就不用担心受到任何法律诉讼的威胁。

18、质量控制准则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考核知识点:质量控制准则的内容

附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1.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培育以质量为导向的内部文化。这些政策和程序应当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

2.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以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恪守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3.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有关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接受与保持的政策和程序,以合理保证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

能接受或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已考虑客户的诚信,没有信息表明客户缺乏诚信;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当识别出问题而又决定接受或保持客户关系或具体业务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记录问题如何得到解决。

4.人力资源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合理保证拥有足够的具有必要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人员,以使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能够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执行业务,并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

5.业务执行

(1)指导、监督、复核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以合理保证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执行业务,使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

(2)咨询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政策和程序,以合理保证:就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进行适当咨询;可获取充分的资源进行适当咨询;咨询的性质和范围得以记录;咨询形成的结论得到记录和执行。咨询包括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或外部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在适当专业层次上进行的讨论,以解决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

(3)意见分歧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以处理和解决项目组内部、项目组与被咨询者之间以及项目负责人与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之间的意见分歧。形成的结论应当得以记录和执行。只有意见分歧问题得到解决,项目负责人才能出具报告。

(4)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要求对特定业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以客观评价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以及在准备报告时得出的结论。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并不减轻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6.业务工作底稿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以使项目组在出具业务报告后及时将工作底稿归整为最终业务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业务工作底稿归档期限。

7.监控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监控政策和程序,以合理保证质量控制制度中的政策和程序是相关、适当的,并正在有效运行。

19、如何理解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之间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质量控制准则与审计准则的关系

附2.2.3(考核知识点解释)

质量控制准则与审计准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运用这两者,保证独立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质量控制准则与审计准则的联系

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者都是审计执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审计的质量,审计职业界已制定了一套多层次的职业规范体系。该体系包括执业准则(审计准则为其核心内容)、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等。因此,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同是审计执业规范体系的重要内容。二是两者的目的都是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性。要想使产品质量合格,不仅要有明确的产品质量标准,而且必须要有保证质量标准能够得到落实的办法。审计也是一样,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就是为了保证审计工作及其成果能够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也就是为了保证审计准则能够得到落实。

2. 质量控制准则与审计准则的区别

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两者的性质不同。审计准则是每个审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都应遵守的技术标准,是针对每个审计项目的完成而制定的;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是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应遵守的管理标准,是

针对整个审计工作的控制而制定的。二是两者的内容不同。审计准则规定了与审计工作相关的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过程及报告质量的要求;质量控制准则紧紧围绕质量控制,包括了各项质量控制工作应达到的要

20、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审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附3.1.2(考核知识点解释)

1.诚信。诚实、守信,即一个人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能够履行与别人的约定而取得对方的信任。诚信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所有的职业关系和商业关系中保持正直和诚实,秉公处事、实事求是。

2.独立性。独立性包括实质独立和形式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性一种内心状态,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出结论时不受有损于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能够诚实公正行事,并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态度;形式上的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避免出现这样的重大事实和情况,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这些事实和情况后,很可能推定会计师事务所或项目组成员的诚信、客观或职业怀疑态度已经受到损害。

3.客观。客观是指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观察,不添加个人偏见。客观原则要求要求注册会计师不应因偏见、利益冲突以及他人的不当影响而损害职业判断。

4.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专业胜任能力指注册会计师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能够经济、有效地完成被审计单位委托的业务。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两个阶段: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

5.保密。保密原则基本要求是:注册会计师应对审计中知悉的被审计单位信息保守秘密。

注册会计师应避免以下行为:(1)在未经适当且特别授权情况下,向会计师事务所或雇用单位以外的第三方披露由于职业关系和商业关系获知的涉密信息;(2)利用因职业关系和商业关系获知的涉密信息为自己或第三方谋取利益。

21、针对违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审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附3.1.4(考核知识点解释)

1.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防范措施

(1)会计师事务所领导层强调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2)领导层倡导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维护公众利益;

(3)实施和监控项目质量控制的政策和程序;

(4)制定有关政策,以识别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威胁、评价这些威胁的重要程度、采取防范措施以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5)指定要求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内部政策和程序;

(6)制定有关政策和程序,以识别会计师事务所或项目组成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利益或关系;

(7)制定有关政策和程序,以监控和管理对来源于某一被审计单位的收入的依赖程度;

(8)当向鉴证被审计单位提供非鉴证服务时,分派不同的合伙人和项目组,并向不同的上级报告工作;

(9)制定有关政策和程序,以防止项目组以外的人员对业务结果产生不当影响;

(10)及时与所有合伙人和专业人员沟通会计师事务所的政策和程序及其变化情况并对这些进行适当培训与教育;

(11)指定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监督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系统是否适当运行;

(12)向合伙人和专业人员提出鉴证被审计单位和关联实体的名单,要求与之保持独立性;

(13)建立惩戒机制,以促进对政策和程序的遵循;

(14)公开相关政策和程序,以鼓励和授权员工向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层反映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方面的问题。

2.具体业务层面防范措施

(1)由未涉及非鉴证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复核已执行的非鉴证工作,或在必要时提供建议;

(2)由鉴证业务项目组以外的注册会计师复核已执行的非鉴证工作,或在必要时提供建议;

(3)向被审计单位的独立董事、行业监督机构或其他注册会计师等独立第三方咨询;

(4)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讨论职业道德问题;

(5)向被审计单位治理层披露服务性质和收费金额;

(6)请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或重新执行部分业务;

(7)轮换鉴证业务项目组高级员工。

3.被审计单位内部系统和程序中的防范措施

(1)被审计单位要求由其管理层以外的人员聘请某一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业务;

(2)被审计单位拥有具备经验和资历的、能够胜任管理决策工作的员工;

(3)被审计单位执行了能够保证对非鉴证业务委托做出客观选择的内部程序;

(4)被审计单位拥有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提供适当监督和沟通的治理结构。

需说明的是上述对职业道德规范遵守的要求,同样适用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

22、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

★考核知识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

附3.2.2(考核知识点解释)

(1)违约

所谓违约,是指合同的一方或几方未能达到合同条款的要求。当违约给他人造成损失时,注册会计师应负担违约责任。

(2)过失

所谓过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缺少应具有的合理的谨慎。评价注册会计师的过失,是以其他合格注册会计师在相同条件下可做到的谨慎为标准的。当过失给他人造成损害时,注册会计师应负过失责任。通常将过失按其程度不同分为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两种。

①普通过失。普通过失(有称“一般过失”)通常是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合理的谨慎。对注册会计师则是指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

②重大过失。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谨慎都不保持,对注册会计师而言,则是指根本没有遵循专业准则或没有按专业准则的基本要求执行审计。

另外,还有一种过失叫“共同过失”,即对他人过失,受害方自己未能保持合理的谨慎,因而蒙受损失。

(3)欺诈

欺诈又称舞弊,是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故意的错误行为。作案具有不良动机是欺诈的重要特征,也是欺诈与过失的主要区别之一。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欺诈就是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单位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的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与欺诈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推定欺诈”,又称“涉嫌欺诈”,是指虽无故意欺诈或坑害他人的动机,但却存在极端或异常的过失。推定欺诈和重大过失这两个概念的界限往往很难界定,在美国许多法院曾经将注册会计师的重大过失解释为推定欺诈,特别是近年来有些法院放宽了“欺诈”一词的范围,使得推定欺诈在法律上成为等效的概念。这样,具有重大过失的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就进一步加大了。

23、如何减轻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考核知识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附3.2.5(考核知识点解释)

针对注册会计师日益增高的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应进行积极应对,主要措施包括:

1.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

2.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3.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

4.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5.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

6.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7.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

24、财务报表审计的一般原则包括哪些?

★考核知识点:财务报表审计一般原则

附4.1(考核知识点解释)

财务报表审计的一般原则

财务报表审计属于鉴证业务,审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财务报表审计的一般原则包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审计准则、遵守质量控制准则、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合理保证等。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了维护审计职业形象,取信于社会公众,审计师应当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遵守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师的行为规范及衡量审计师工作质量的标准,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遵守质量控制准则。审计师应当遵守质量控制准则,保证审计组织的各项工作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各项工作都符合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

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职业怀疑态度是指审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职业怀疑态度十分必要。它有助于降低审计师疏忽异常情况的风险,有助于降低审计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及评价由此得出的结论时采用错误假设的风险,有助于实践避免根据有限的测试范围过度推断总体实际情况。

合理保证。审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能够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合理保证要求审计师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它提供的是一种高水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证。

25、审计师为什么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

★考核知识点:合理保证

附4.1.5(考核知识点解释)

由于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限制影响审计师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因此,审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提供取绝对保证。导致固有限制的因素主要包括:

1.选择性测试方法的运用;

2.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3.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4.为形成审计意见而实施的审计工作涉及大量判断;

5.某些特殊性质的交易和事项可能影响审计证据的说服力。

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担保,审计意见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经营效率、效果提供的保证。

26、什么是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审计业务约定书

附4.2.2(考核知识点解释)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的事项的书面协议。

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经约定各方签字认可,即成为法律上生效的契约,对各方均具有法定约束力。

2.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约定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促使各方遵守约定事项并加强合作,保护签约各方的正当利益。审计业务约定书主要有以下作用:

(1)可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

(2)可作为被审计单位评价审计业务完成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

(3)出现法律诉讼时,是签订签约各方应负责任的重要依据。

27、什么是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审计业务约定书

附4.2.2(考核知识点解释)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的事项的书面协议。

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经约定各方签字认可,即成为法律上生效的契约,对各方均具有法定约束力。

2.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约定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促使各方遵守约定事项并加强合作,保护签约各方的正当利益。审计业务约定书主要有以下作用:

(1)可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

(2)可作为被审计单位评价审计业务完成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

(3)出现法律诉讼时,是签订签约各方应负责任的重要依据。

28、什么具体审计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考核知识点:审计计划

附4.3.2(考核知识点解释)

审计师应当为审计工作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内容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例):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规定,为了能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的规定,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业务需要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

计划审计工作并非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由于未预期事项、条件的变化或在实施审计程序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等原因,审计师应当在审计过程中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做出必要的更新和修改。

29、什么是财务审计总目标?判断合法性与公允性的标准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审计目标

附4.4.1(考核知识点解释)

审计总目标是一定历史环境条件下的产物,是审计既定的总方向。审计总目标为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表示意见。具体为:

(1)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具有合法性时,审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

①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②管理层做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③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④财务报表是否做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做出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2)公允性

公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具有公允性时,审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

①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

②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

③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确立审计总目标的意义主要是:根据这一目标,审计师在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应当视审计范围是否受到限制,是否与被审计单位有不同意见,以及是否存在未确定事项等,并根据其财务报表反映的影响程度,分别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0、什么是管理层认定?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包括哪些?

★考核知识点:管理层认定

附4.4.2(考核知识点解释)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审计目标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密切相关,因为审计师的基本职责就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有理由,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均作出了认定。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31、什么是管理层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包括哪些?

★考核知识点:管理层认定

附4.4.2(考核知识点解释)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审计目标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密切相关,因为审计师的基本职责就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有理由,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均作出了认定。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力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和分摊已恰当记录。

32、什么是管理层认定?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包括哪些?

★考核知识点:管理层认定

附4.4.2(考核知识点解释)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审计目标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密切相关,因为审计师的基本职责就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有理由,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均作出了认定。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认定正确只是为列报正确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财务报表还可能因被审计单位误解有关列报的规定或舞弊等而产生错报。另外,还可能因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一些专门的披露而导致财务报表错报。因此,即使审计师审计了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认定,实现了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也不意味着获取了足以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因此,审计师还应当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相关事项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正确性实施审计。

(1)发生以及权力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33、与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包括哪些?

★考核知识点:审计目标

附4.4.3(考核知识点解释)

(1)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例如,如果没有发生销售交易,但在销售日记账中记录了一笔销售,则违反了该目标。

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列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例如,如果发生了销售交易,但没有在销售日记账和总账中记录,则违反了该目标。

发生和完整性两者强调的是相反的关注点。发生目标针对潜在的高估,而完整性目标则针对漏记交易(低估)。

(3)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的金额反映的。例如,如果在销售交易中,发出商品的数量与账单上的数量不符,或是开账单时使用了错误的销售价格,或是账单中的乘积或加总有误,或是在销售日记账中记录了错误的金额,则违反了该目标。

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存在区别。例如,若已记录的销售交易是不应当记录的(如发出的商品是寄销商品),则即使发票金额是准确计算的,仍违反了发生目标。再如,若已人账的销售交易是对正确发出商品的记录,但金额计算错误,则违反了准确性目标,但没有违反发生目标。在完整性与准确性之间也存在同样的关系。

(4)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例如,如果本期交易推到下期,或下期交易提到本期,均违反了截止目标。

(5)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例如,如果将现销记录为赊销,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则导致交易分类的错误,违反了分类的目标。

34、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包括哪些?

★考核知识点:审计目标

附4.4.3(考核知识点解释)

(1)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例如,如果不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试算平衡表中却列入了对该顾客的应收账款,则违反了存在性目标。

(2)权力和义务:由权力和义务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例如,将他人寄售商品列入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中,违反了权利目标;将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债务记人账内,违反了义务目标。

(3)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例如,如果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试算平衡表中却没有列入对该顾客的应收账款,则违反了完整性目标。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资产负债表之中,与之相关的计价和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5、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包括哪些?

★考核知识点:审计目标

附4.4.3(考核知识点解释)

(1)发生及权力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例如,复核董事会会议记录中是否记载了固定资产抵押等事项,询问管理层固定资产是否被抵押,即是对列报的权利认定的运用。如果抵押固定资产则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列报,说明其权利受到限制。

(2)完整性:应当披露的事项已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例如,检查关联方和关联交易,以验证其在财务报表中是否得到充分披露,即是对列报的运用。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达清楚。例如,检查存货的主要类别是否已披露,是否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列为流动负债,即是对列报的分类和可理解性认定的运用。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例如,检查财务报表附注是否分别对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成本核算方法作了恰当说明,即是对列报的准确性和计价认定的运用。

36、如何理解重要性概念?

★考核知识点:重要性

附4.5.1(考核知识点解释)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的概念运用贯穿于这个审计过程。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审计师应当考虑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原因,并且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

为了更好地理解重要性的概念,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

判断一项错报是否重要,应视其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经济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如果财务报表中的某项错报足以改变或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相关决策,则该项错报就是重要的。

2.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

数量方面是指错报的金额大小,一般而言,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更重要。性质方面是指错报的性质,

审计学专业课讲义word版(全)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概念 关于审计定义的不同观点: 中国审计学会1989年定义:“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中国审计学会1995年定义:“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 美国会计学会(简称AAA)在1972年给审计下了一个广义的定义:“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并评价与各种经济活动及事项的申明有关的系统过程,以便查明这些申明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达给各有关利害关系人。”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审计准则公告第一号》中,给审计下了一个较为狭义的定义:“独立人员对财务报表加以检查,搜集必要证据。其目的是对这些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化情况表示意见。” 上述各项定义所包括的共同含义是: (1)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本质特征; (2)审核检查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是审计工作的核心; (3)审计对象必须明确; (4)审计工作过程是收集和整理证据,以确定实际情况; (5)审计工作必须有对照的标准和依据,才能从中引出审计结论; (6)审计结果向各有关利害关系人报告。 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关于独立审计的定义作如下表述: 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

第二节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 二、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的概括。 (一)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二)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 审计的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因此,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是审计对象的现象,其所反映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才是审计对象的本质。 三、审计的职能 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一)经济监督 经济监督是指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或其某一特定方面确在规定的范围以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要使审计发挥监督职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监督必须由权力机关实施;二是要有严格的客观标准和明确的是非界限。 (二)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要发挥经济评价职能,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构成;二是力求评价方法先进可行。 (三)经济鉴证 经济鉴证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有关经济资料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公允性、合法性的审核检查,确定其可信赖程度,并做出书面证明,以取得审计委托人或其他有关方面的信任。

审计学试题卷和答案解析

审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审计的最本质特征是()。 A.公正性 B.独立性 C.权威性 D.真实性 2.税务机关的财务收支业务应当由()来进行审计。 A.国家审计 B.财政局 C.民间审计 D.监事会 3.政府审计的重要特点()。 A.强制性 B.独立性 C.广泛性 D.无偿性 4.()不属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范围。 A.验资 B.审计业务 C.会计咨询业务 D.会计监督 5.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中进行。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终结阶段 D.后续阶段 6.审计人员对存货盘点进行监督,取得盘点记录是证明实物的()。 A.外部证据 B.直接证据 C.间接证据 D.环境证据 7.()是指从实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含性能来证明事物真相的各种财产物资。 A. 环境证据 B.加工证据 C.书面证据 D.实物证据 8.()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 A.会计和审计 B.推销员和销售科长 C.技术员和车间主任 D.门卫和保卫科长 9.下列项目中,需要接受被审计单位委托才能提供审计服务的是() A.政府审计 B.注册会计师审计 C.内部审计 D.内部审核 10.审计风险模型表述为 A.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B.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C.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检查风险 D.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11.()是建立在内部控制评价基础上的审计方法 A.制度基础审计 B.账项基础审计 C.风险基础审计 D.注册会计师审计 12.注册会计师的服务是一种有偿服务,下列不能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收费依据的是() A.审计结果的大小 B.服务性质 C.工作量大小 D.参加人员层次的高低13一般来讲,建立和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是()。 A.审计人员 B.审计机关的项目负责人 C.企业管理人员 D.被委托的第三人 14.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终结阶段 D.审批阶段

审计学试卷及答案

《审计学》试卷和答案 目录 《审计学》(A)卷 (1) 《审计学》(B)卷 (10) 《审计学》(A)卷 1.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对__进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A.内部会计控制B.内部管理控制 C.会计记录控制D.内部审计控制 2. 银行询证函的回函应直接寄给__。 A.审计委托人B.会计师事务所 C.被审计单位D.以上三者均可 3. 小规模企业的内部控制通常都较为薄弱,审计人员应该__。 A.增加控制测试,增加实质性程序 B.减少控制测试,减少实质性程序 C.增加控制测试,减少实质性程序 D.减少控制测试,增加实质性程序 4. 在被审计单位对存货实地盘点时,注册会计师应当__。 A.指挥盘点工作的进行 B.作为盘点小组成员进行盘点 C.根据观察情况进行适当抽点 D.收集盘点单、编制盘点表 5. 当应收帐款金额较大、拖欠时间较长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向债务人__。 A.发出肯定式函证B.发出否定式函证

C.发出肯定式函证或否定式函证D.催收账款 6. 如果随机选样选出的样本号码为15、25、35、45、55、…,那么该选样方法极有可能是__。 A.编号选样法B.随机数表法 C.系统随机选样法D.分层随机选样法 7. 为了克服制度基础审计的局限性,西方国家审计界正在形成的一种新的审计是__。 A.业务基础审计B.风险基础审计 C.帐目基础审计D.判断抽样审计 8. 为保证审计质量,审计人员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必须符合__的要求。 A.审计准则B.审计法 C.会计准则D.注册会计师法 9.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应当获取充分、__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意见。 A.具体B.经济C.独立D.适当 10. 甲会计师事务所于2002年2月15日对A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该审计报告副本作为审计档案应当__。 A.至少保存至2003年2月15日 B.至少保存至2007年2月15日 C.至少保存至2012年2月15日 D.长期保存 11. 验证销货业务______目标时,起点应是发货凭证,即从发货凭证中选取样本,追查至销售发票存根和主营业务收入明细帐。 A.存在或发生B.完整性C.估价D.分类 1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存货实质性程序内容的是__。 A.对存货的监盘B.对存货的收发程序进行了解 C.存货计价的测试D.观察存货的积压情况并估价 13. 对一般目的的审计,审计人员一般是对会计报表的__两方面的发表审计意见。 A.公允性、合法性B.真实性、恰当性 C.公允性、一贯性D.正确性、合法性 14. 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的范围,不包括__。 A.管理咨询、投资咨询B.代理记账、税务代理 C.资产评估D.验资 15. 为规范对整个审计实务的控制而制定的,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应遵守的管理标准,

最新审计学串讲讲义

审计学串讲讲义

前言【字体:大中小】【打印】第一部分试题分析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合计 题 量 20 20 2 2 1 3 38 分 值 20 20 4 10 10 36 100 二、课程内容概述 本门课程共设十四章内容可归纳为4篇,也就是4个组成部分,分别是: (一)审计的概述,包括第一、二、三章相关内容; (二)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审计理论框架),包括第四、五、六、七、八章相关内容; (三)报表审计的实务操作,包括第九、十、十一章相关内容; (四)其他审计工作,包括第十二、十三、十四章相关内容。 其中,占分值较为突出的是第二、三部分内容,一般会涉及到70——80分的题量,但是仍以第二部分尤为重要。该部分是整个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基础理论部分,也是其他审计工作的基础依据,所以报表审计的实务操作是要以本内容为指导来实施的。因此,在多年审计自考试题中不难发现,虽然“案例分析题”的分值36分,但是其中直接涉及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就有一半分值。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选择题,分值在15分左右。考试分值最低的部分是第四部分,一般只占到8分左右。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审计学》自考试题的出题理念是“全面掌握、重点学习”。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相结合,做到“以理论引导实践”。 第一章绪论【字体:大中小】【打印】 第二部分各篇内容的考试重点、难点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1.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私有制是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 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管者的分离是审计产生的另一个客观条件。 二、官厅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最早审计的形式以及发展历程。 审计的最初形态是官厅审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设立负责审计的官员,称为宰夫。 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计监督制度——上计制度。 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我国的审计机构由“诸军诸司专勾司”更名为“审计院”,为“审计”一词的起源。 辛亥革命以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中央审计处”,南京的国民政府在1920年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三、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审计形式的产生标志。 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审计执业团体。 我国的社会审计起源于1918年。谢霖在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社会审计组织——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第二节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一)经济监督 经济效益审计中缺少严格的客观标准和明确的非界限。经济效益不具有监督的职能。 (二)经济评价 (三)经济监证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指的是,通过鉴别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和有关资料的性质,然后作出书面证明。社会审计是体现审计鉴证职能最明显的例子。 三、审计的作用 (一)制约作用 (二)促进作用 (三)证明作用 第三节审计的本质 审计的本质、对象、目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对象

审计学试卷及答案

审计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 重大错报风险 2. 审计抽样 3. 穿行测试 4. 审计业务约定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 123456789101112 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不包括( ) A.业务准则(含审计准则) B.质量控制准则 C.后续教育准则 D.职业道德准则 2.在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初步评价后,注册会计师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低水平,则选择实质性程序的策略应为( ) A.以分析程序为主 B.以细节测试为主 C.以控制测试为主 D.以双重目的测试为主 3.为证实销售业务的完整性,注册会计师应选择最有效的具体审计程序是( )  A.抽查发运凭证 B.抽查销售明细账 C.抽查应收账款明细账 D.抽查银行对账单 4.下列审计程序中,注册会计师最有可能证实已记录应付账款存在的是( )  A.向供应商函证余额为零的应付账款 B.检查采购文件以确定是否使用预先编号的采购单  C.抽查购货合同、购货发票和入库单等凭证,追查至应付账款明细账  D.从应付账款明细账追查至购货合同、购货发票和入库单等凭证 5.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特征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A.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影响其充分性

A.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影响其充分性 B.审计通常不涉及鉴别文件记录证据的真伪,但应考虑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C.审计证据越多越好 D.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成本的高低作为减少不可替代审计程序的理由 6.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下列业务中,属于合理保证鉴证业务的是() A.对历史财务信息的审阅 B.对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 C.对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D.对内部控制的评价 7.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承担最终责任的人是() A.全体合伙人 B.主任会计师 C.部门经理 D.签字的注册会计师 8.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可选择实施的审计程序是() A.风险评估程序 B.实质性分析程序 C.细节测试 D.控制测试 9.注册会计师对存货实施的监盘程序,与判定存货的哪项认定最相关() A.所有权 B.完整性 C.存在 D.估价 10.下列审计程序中,本身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重大错报的程序有() A.检查有形资产 B.重新计算 C.函证 D.询问 11.会计师事务所承接审计业务时应当与被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签约的时间应在() A.审计工作之前 B.审计工作之中 C.审计工作之后 D.提交审计报告时 12.某会计师事务所于2006年2月15日对某公司2005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对该公司审计的审计档案应当() A.至少保存至2007年2月15日 B.至少保存至2011年2月15日

本科自考《审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审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审计概论 本章重要考点串讲 考点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远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特征 审计的特征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考点二审计的分类和方法 一、审计的分类 (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 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 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 按审计与被审计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四)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 按执行的地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 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二、审计的方法 我国的审计方法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抽查法和抽查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等。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是主要用于证实客观事物形态、性能、数量和价值的方法。目前,审计中常用的有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考点三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 (2)经济评价职能 (3)经济鉴证职能 二、审计的作用 (1)制约作用 (2)促进作用 (3)证明作用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单选]审计最本质的特性是独立性。 [单选]依据我国1982年宪法,1983年在国务院设立的审计署。 [单选]我国第一家社会审计组织的创办人是谢霖。 [单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单选]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三者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审计主体。 [单选]从审计独立性、有效性来讲,企业内部审计最有效的领导是董事会。 [单选]从方法论的角度,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风险基础审计。 [多选]审计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权威性。 [多选]审计按照主本分类,可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 [多选]在选用审计方法时,应注意应与审计的特定目的上适应,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相适应,应与审计主体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等。 [多选]审计的职能主要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鉴证职能。 [名词]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名词]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名词]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名词]顺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顺查法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的单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名词]查询法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实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查询法有面询和函询两种。 [名词]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多数人认为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大学考试试卷审计学及答案

大学考试试卷审计学及 答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大学考试试卷《审计学》及答案 2011年8月份《审计学》课程考试 模拟试卷 考试形式:闭卷试卷类型:(A) ☆注意事项: 1、本考卷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试题必须答到试卷答题纸上,答到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试卷答题纸一并交回。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是()。 A.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记录的需要,也就对应产生对其监督的需求 B.社会分工的产生,使得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独立的查账活动 C.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出现,需要对这一责任关系进行确认或解除 D.英国南海公司破产,使人们认识到需要独立的经济监督以保护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2、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从事的业务是()。 A.会计报表审计 B.以净资产增资的审验 C.会计报表审阅 D.税收征管 3、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保持()。 A.经济上的独立 B.形式上的独立 C.实质上的独立 D.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4、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管理层对财务报表责任的陈述不恰当的是()。 A.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 B.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 C.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D.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5、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评估的错报风险越高,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B.评估的错报风险越高,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C.评估的错报风险越低,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D.评估的错报风险越低,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6、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 A.呈正向关系 B.呈反向关系 C.不存在关系 D.无法判断 7、注册会计师在实施监盘程序时,发现被审计单位购进商品一批,却没有在账面上反映。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的()认定存在问题。 A.发生 B.完整性 C.计价和分摊 D.分类和可理解性

审计学试卷试题库含答案总结

审计学试卷试题库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审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 A 经济活动 B财务收支及其经营管理活动 C财务收支D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2.会计事务所接受委托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行为,体现了审计职能中的() A监督职能B调控职能C评价职能D鉴证职能 3.会计师事务所和的下列行为中,不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A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广告宣传 B按审计业务工作量的大小进行收费 C 不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 D 的父亲拥有委托单位1000股股票 4.存在或发生认定和完整性认定分别与以下哪些有关() A会计报表要素的低估和高估 B会计报表要素的高估和高估 C会计报表要素的低估和低估 D会计报表要素的高估和低估 5. 在下列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不同体制中,独立性最弱的是 ( ) 领导体制 A董事会及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 B总经理 C总会计师 D董事会及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和总会计师双重 6. 审计人员采用系统选样法8000张凭证中选出200张作样本,确定随机起点 凭证的编号为第35号,则抽取第5张凭证的编号为 ( ) A155 B200 C195 D235 7. 在我国三大审计准则中,最早制定并颁布实施的是() A国家审计准则 B独立审计准则 C内部审计准则 D政府审计准则 8.可以出具审计处理、处罚意见的审计机构是() A会计师事务所B国家审计机关 C内部审计部门 D前三者都可以 9. 下列各项中,属于永久性档案的是() A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B存货监盘表 C内部控制问卷调查表D审计报告书副本 10. 在审计实务中,通常是针对()来获取证据。 A审计具体目标B审计总目标 C审计对象D会计报表认定 二、多项选择题 1. 政府审计与民间审计无法相互替代,是因为他们存在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 A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 B两者的审计依据不同 C两者的取证权限不同 D两者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2对客户所负的特殊责任有() A 提交管理建议书 B 按时按质完成委托业务 C保密 D 不得或有收费

审计学平时作业

《审计学》平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审计证据主要是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的 B.审计证据不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与保持客户时实施质量控制程序获取的信息 C.审计证据包括支持和佐证管理层认定的信息,也包括与这些认定相矛盾的信息 D.在某些情况下,信息的缺乏本身也构成审计证据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审计项目初步业务活动的是( B ) A. 针对接受或保持客户关系和业务委托的评估程序 B. 确定项目组成员及拟利用的专家 C. 评价遵守职业道德守则的情况 D. 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 3.下列各情形中,注册会计师认为不属于在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作出事务性变动的是(D) A.注册会计师删除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B.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 C.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 D.注册会计师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后实施补充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 4.对于下列销售收入认定,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几天的发货单日期与记账日期,注册会计师认为最可能证实的是( C ) A.发生 B.完整性 C.截止 D.分类 5.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下列各项中通常不宜作为计算重要性水平基准的是(B ) A.持续经营产生的利润 B.非经常性收益 C.资产总额 D.营业收入 6.在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错报是否重大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 ) A.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B.尽管某一错报低于重要性水平,但考虑到错报发生的环境,仍可能将其评估为重大 C.在评价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时,同时考虑错报的金额和性质 D.在评估未更正错报是否重大时,考虑所有错报对财务报表的累积影响及其形成原因 7.下列各项认定中,与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以及列报和披露均相关的是(B ) A.发生 B.完整性 C.截止 D.权利与义务 8.下列与重大错报风险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 ) A.重大错报风险是因错误使用审计程序产生的 B.重大错报风险是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C.重大错报风险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 D.重大错报风险可以通过合理实施审计程序予以控制 9.关于累积错报,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累积错报包括明显微小的错报 B.累积错报包括事实错报、判断错报和推断错报

《审计学》试题及答案()

《审计学》试卷一~四 《审计学》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题1分)? 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由国家财政部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该准则的体系不包括() A.业务准则(含审计准则) B.质量控制准则 C.后续教育准则 D.职业道德准则 2.在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初步评价后,注册会计师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低水平,则选择实质性程序的策略应为() A.以分析程序为主 B.以细节测试为主 C.以控制测试为主 D.以双重目的测试为主 3.为证实销售业务的完整性,注册会计师应选择最有效的具体审计程序是() A.抽查发运凭证 B.抽查销售明细账 C.抽查应收账款明细账 D.抽查银行对账单 4.下列审计程序中,注册会计师最有可能证实已记录应付账款存在的是() A.向供应商函证余额为零的应付账款 B.检查采购文件以确定是否使用预先编号的采购单 C.抽查购货合同、购货发票和入库单等凭证,追查至应付账款明细账 D.从应付账款明细账追查至购货合同、购货发票和入库单等凭证 5.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特征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A.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影响其充分性 B.审计通常不涉及鉴别文件记录证据的真伪,但应考虑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C.审计证据越多越好 D.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成本的高低作为减少不可替代审计程序的理由 6.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下列业务中,属于合理保证鉴证业务的是() A.对历史财务信息的审阅 B.对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 C.对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D.对内部控制的评价 7.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承担最终责任的人是() A.全体合伙人 B.主任会计师 C.部门经理 D.签字的注册会计师 8.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可选择实施的审计程序是() A.风险评估程序 B.实质性分析程序 C.细节测试 D.控制测试 9.注册会计师对存货实施的监盘程序,与判定存货的哪项认定最相关() A.所有权 B.完整性 C.存在 D.估价 10.下列审计程序中,本身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重大错报的程序有() A.检查有形资产 B.重新计算 C.函证 D.询问 11.会计师事务所承接审计业务时应当与被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签约的时间应在() A.审计工作之前 B.审计工作之中 C.审计工作之后 D.提交审计报告时 12.某会计师事务所于2006年2月15日对某公司2005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对该公司审计的审计档案应当() A.至少保存至2007年2月15日 B.至少保存至2011年2月15日C.至少保存至2016年2月15日 D.长期保存 二、多项选择题(共6题,每题2分)?

会计类审计学培训教案

《审计学》考试辅导串讲 一、《审计学》试题题型、题量 2010年《审计学》考试的题型以2009年《审计学》考题为例,讲明目前题型、题量的分布状况;2010年按照那个题型应试: 《审计学》题型、题量分值 二、2010年考试大纲和教材变化 2010年《审计学》考试大纲有所变动,教材变化幅度大. 《审计学》教材框架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审计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三章) 第二部分:审计差不多理论与方法(第四章----第六章)

第三部分:财务报表审计实务(第七章----第十二章) 三、命题规律 1.以“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理论结合实务”为命题原则 2.考核审计准则 3.考核财务报表审计实务 4.注重风险导向审计 5.考核审计专业知识和差不多技能 四、复习思路 1.通读指定教材,突破重点和难点 2.结合财务报表审计实务,掌握审计准则 3.结合企业会计准则 4.强化应试练习,掌握答题技巧 5.历年考题为应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审计概论 【学习重点】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掌握)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进展(熟悉)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掌握)

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熟悉)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含义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同意托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治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治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审计的主体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托付者)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

自考审计学真题(含答案)

201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审计学(财经类)》试题 考试代码:001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对于注册会计师的欺诈行为,法院可判其()。 A. 没有过失 B.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C. 只有民事责任 D. 只有刑事责任 2. 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的分类依据是()。 A. 审计主体 B. 审计目的和内容 C. 审计实施的时间 D. 审计实施的方式 3. 注册会计师审计方法的调整,主要是随着()。 A. 审计对象的变化 B. 审计目标的变化 C. 审计环境的变化 D. 审计责任的变化 4. 无法实施函证的应收账款,审计人员可以实施的最为有效的替代审计程序是()。 A. 进行销售业务的截止性测试 B. 扩大控制测试的范围 C. 审查与销售有关的凭证及文件 D. 执行分析程序 5. 注册会计师的配偶在被审计单位所从事工作将严重损害独立性的是()。 A. 总工程师 B. 统计 C. 出纳 D. 营销总监 6.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不包括()。 A.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B. 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C.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D.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7. 下列事项中,难以通过观察的方法获取的审计证据是()。 A. 经营场所 B. 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C. 实物资产的存在 D. 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8. 下列关于质量控制准则适用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适用于审计业务 B. 只适用于鉴证业务 C. 适用于所有业务 D. 只适用于相关服务 9. 被审计单位当年购入一批材料,会计部门在记账时错记了该批材料的外地运杂费,则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违反的认定是()。 A. 完整性 B. 截止 C. 发生 D. 计价与分摊 10. 如果审计报告里出现“由于上述问题造成的重大影响”等专业术语,那么该报告最应该是()。 A. 无保留意见报告 B. 保留意见 C. 否定意见 D. 无法表示意见 11. 业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业务报告后()。 A. 30天 B. 60天 C. 90天 D. 180天 12. 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后,确定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为200万元,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为100万元,则注册会计师应确定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 A. 300万元 B. 200万元 C. 150万元 D. 100万元 13. 如果在当年12月31日收到一张购货发票,并记入当年12月份账内,而这张发票所对

审计学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审计学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一、名词 1. 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按照相同的间隔从审计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用此法首先要计算选样间距,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据间距顺序地选取样本。 2. 财务报表审阅:指注会接受委托,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业务的鉴证业务。 3. 审计风险:指注会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 4. 审计工作底稿:指注会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5. 管理层的认定: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述,反映了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时,尊享版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范围、程序及结果。 二、单选 1?审计意见指在提高被动审计单位(A.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2.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明确了审计工作以(B.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起点和导向。 3. 下列不适用函证的项目是(库存现金)。 4.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属于(分析性复核)。 5.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分别评价(C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两个层次的重要性。 6. 如果不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明细表中却列入了对该顾客的应收账款,则属于(B存货)。 7. 主要用于查找重大非法事项,有极高的可信赖程度的抽样方法是(D.发现抽样)。8?当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中出现除??…的影响外”的字样时,表明审计报告含(B. 保留意见)。 9. 有限责任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中,负责签名并盖章的人员应当有( B.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会计师和一名负责该项目的注册会计师)。10. 以前针对上期财务报告出具了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导致非无保留 意见的事项已经解决,但对本期仍很重要,注册会计师应当( A.在审计报告中增 加强调事项段提及这一情况)。 三、多项选择题 1.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程序,按其运用的目的进行分类,可以分为(A风险评估程序、B控制测试程序、C实质性程序)。 2. 作为审计证据的会计记录有(A.会计凭证B.会计账簿C各种试算表D.各种汇总表)。 3. 审计意见的基本类型有(A.无保留意见B否定意见C保留意见D.无法表示意见)。 4. 下列属于内部控制要素的有(A.控制环境B.风险管理C控制活动D.信息与沟通)。

审计学原理串讲复习资料

审计学原理串讲复习资料 一题型及分值分布 1. 单选题 20题(20×1 =20分) 2. 双选题 6题(6×2=12分) 3. 多选题 6题(6×2=12分) 4. 判断改错 10题(10×2=20分) 5. 简答题 4题(4×6分=24分) 6. 实务题 1题(1×12分=12分) 二复习与答题技巧的说明 1.题型1-4考察的是要熟悉教材的知识点内容。 2.题型5-6是要对相关的知识要点进行背诵记忆 3.注意双选题是有两个正确的选项,判断题是判断正确得1分,修改正确得满分两分。一般情况下,判断题总有一个是正确的,也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所以大家 4.简答题是要答出要点,不必要长篇大论,当然即使答不出来也不能留空白。 5. 实务题为课本中的题(下面最后一个知识点中有说明) 三考试重点内容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与审计的特点 1.世界上第一位社会审计人员查尔斯斯内尔(Charles Snell)于1721年受英国议会的委托负责清查南海公司破产事件。(注意下画线内容)P1 2.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团体是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P1 3.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P2 4.在审计实务中,审计工作必须由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被审计人及审计人构成。我们把资源财产所有人称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第三关系人),资源财 产经管人称为被审计人(第二关系人),审计的机构和注册会计师称为审计人(第一关系人)。这三方面所构 成的关系称为审计关系 P2 5.按照审计目的分类,可分为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P12 6.审计模式的发展按照历史的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账项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风险基础审计阶段。P16 7.账项基础审计阶段,由于当时审计工作主要目标是查错防弊,比较注意凭证、账簿、报表的详细审查,比较费时费力。P17 8.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环节:(简答题)P25 ①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②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③符合性测试 ④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并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与内容 ⑤实质性测试 ⑥撰写审计报告 9.我国CPA设计的审计模型(简答题)P28 ①销售和收款循环 ②购货和付款循环 ③生产循环 ④筹资与投资循环 ⑤货币资金循环 10.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P29 11.进行审计测试(简答)P31(简述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①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是指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即效果好坏)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其目的在于验证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制度 是否有效,并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或修正实质性测试的程序。 ②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是根据通过符合性测试所确定的审计程序对账户余额的检查和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账户余额的检查,获取有关经济业务及 入帐金额是否合理、合法、正确、有效的直接证据。

《审计学》试题及答案

《审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A、权威性 B、独立性 C、合法性 D、合理性 2、宋代审计司(院)的建立,是我国“审计”的正式命名,从此,“审计”一词便成为( )的专用名词。 A、财会审核 B、经济监督 C、经济执法 D、财政监督 3、函询法是通过向有关单位发函了解情况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 )的查证。 A、无形资产 B、固定资产 C、往来款项 D、流动资产 4、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审阅法与( )结合运用。 A.调节法 B.函证法 C.比较法 D.核对法 5、国家出台审计准则的主要原因是增强的( )的可信性。 A、会计档案 B、会计报表 C、会计账簿 D、会计凭证 6、收集审计证据的阶段是( )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终结阶段 D.后续审计阶段 7、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本身发生重大差错的风险是( )。 A.固有风险 B.控制风险 C.抽查风险 D.经营风险 8、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是( )。 A、《审计法》 B、《会计法》 C、《注册会计师法》 D、《企业会计准则》 9、()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 A.经理和董事长 B.采购员和购销科长 C.保管员和车间主任 D.记录日记账和记录总账 10.样本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审计目的 B.审计报告 C.审计意见 D.审计证据

11.()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 A.审计抽样 B.属性抽样 C.变量抽样 D.统计抽样 12、从预计总体误差率为零开始;边抽样边评价来完成抽样工作的方法是( ) A.停-走抽样 B.发现抽样 C.属性抽样 D.变量抽样 13、当注册会计师表示( )意见时,审计报告的说明段可以省略。 A.无保留意见 B.保留意见 C.否定意见 D.拒绝表示意见 14、被审单位个别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不符合一贯性原则,注册会计师应出具( )审计报告。 A.保留意见 B.无保留意见 C.否定意见 D.拒绝表示意见 15、在复审期间,原审计结论和决定( )。 A.拒绝执行 B.照常执行 C.暂缓执行 D.禁止执行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审计与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产生基础不同 B、方法不同 C、工作程序不同 D、职能不同 2、审计的基本职能有( ). A、经济核算 B、经济监督 C、经济管理 D、经济评价 E、经济鉴证 3、按审计范围分类,可以分为(). A.全部审计 B.局部审计 C.送达审计 D.强制审计 E.专项审计 4、审计风险=( )×()×( )。 A、经营风险 B、固有风险 C、控制风险 D、检查风险 5、不相容职务分工的主要内容包括() A.经济业务处理过程的分工 B.财务记录与保管的分工 C.责权利的分工 D.党政的分工 E.工作职责的分工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盘存法适用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存货进行审查。 ( )

自考---审计学串讲资料

审计学串讲资料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单选]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和受委托的专业人员,以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对象,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确定其实际情况,对照法规和一定的标准,以判断被审单位经济活动以及反映经济活动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审计的定义:主体、授权者或委托者、客体、审计依据、目的、本质等。 [多选]审计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和经济独立。权威性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多选]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 [名词解释]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名词解释]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名词解释]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多选]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 [名词解释]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发表审计意见。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合规性审计的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了特定的程序、规则或条例。 [多选]按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多选]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报送审计又称送达审计,是政府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重要方式;就地审计又称现场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的主要类型。

审计学15章16章典型业务练习

第十六章典型业务训练答案与解析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并改正) 1.审计报告,就是查账验证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具有法定证明效力。 2.审计报告的签署日期应为完稿日期或会计报告截止日。()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签署审计报告的日期通常与管理层签署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日期为同一天,或晚于管理层签署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日期。 3.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就是不发表审计意见。()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指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于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本身就是一种审计意见。 4.审计人员应对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5.对于资产负债表至审计报告日被审计单位未调整或未披露的期后事项,审计人员可不予关注。()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对于资产负债表至审计报告日被审计单位未调整或未披露的期后事项,需要单位管理层考虑,并需要注册会计师审计。 二、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 A.检查 B.评价 C.监督 D.鉴证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作用有鉴证、保护、证明等,主要作用是鉴证。 2.具有法定证明效力的审计报告是()。 A.内部审计报告 B.民间审计报告 C.部门审计报告 D.单位审计报告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具有法定证明效力。 3.被审计单位个别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应出具()的审计报告()。 A.保留意见 B.无保留意见 C.否定意见 D.无法表示意见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审计人员出具保留意见的情形: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财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4.某注册会计师与2009年4月5日完成了对某公司2008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2009年4月20日准备签发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日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