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石储量计算

金矿石储量计算
金矿石储量计算

金矿石从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储量计算是对矿石的“质”和“量”的全面总结,是生产建设和企业投资的依据。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计算参数应真实可靠,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储量数字的正确性。

一、金矿储量级别的分类和条件

我国目前将金矿储量分为两类,即能利用储量(称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并根据地质勘探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四级。矿床评价阶段探获的储量,主要是D 级储量,可有部分C级储量。 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其条件是:①基本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②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③基本确定了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储量是用一定的勘探土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D级以上储量外推部分的储量。其条件是:①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②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③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

D级储量在金矿中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进一步勘探和矿山远景规划的储量;二是在一般金矿尿中,部分D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三是对小而复杂的矿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二、主要综合性图件的编绘

(一)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

1.图件的主要内容

(1)坐标线,勘探线、该平面上各种探矿工程及编号。

(2)采样位置及编号、样品分析结果。

(3)各种地质界线及并产状,矿体编号。

(4)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

(1)按坑道的范围,在图纸上画好平而坐标网及勘探线作为底图。

(2)利用坐标网和勘探线的控制,根据测量成果,在底图上画出坑道的几何外形和钻孔位置。

(3)根据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将各种地质界线和采样位置按比例尺转绘到底图上对于沿脉坑道,当矿脉出露在壁上时,若坑道(中段)平面图以顶板标高为投影平面,应按矿脉产状,顺倾斜投影到顶板界线之一侧的延长线上仁将共交点,按比例尺投绘到中段图的相应位置。壁上矿体的采样位置也随矿脉产状投绘,此时样长即为矿脉的水平厚度。

(4)连接地质界线,并按产状外推地质界线于坑道之两侧,画上岩性花纹。对含金矿脉依据采样分析资料和规定的工业指标,综合分析,合理地圈定矿体。

(二)垂直投影(纵投影图)的编绘

此图通常为矿体倾角较陡时(>450),作为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它是把各项探矿工程揭露矿体的位置(点)投影到垂直平面上,用来圈定矿体范围,划分块段和储量级别,以便进行储量计算。

1.图件的主要内容

(1)标高线、勘探线和矿体地麦出露线(一端或两瑞注明方向)。

(2)各项探矿工程的投影位置及编号,见矿工程旁注明矿体厚度及工程平均品位、钻孔还应注明矿芯采取率。

(3)矿体边界的投影线及切割矿体的脉岩、断层线及代号。

(4)用于储量计算时,应按规定要求,圈定各计算块段的范围,注明矿体及块段编号,块段面积编号,列出各块段的计算参数、矿石量和金属量,如有老采区或采空区应划出。

(5)图名、比例尺、图例和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

(1)投影面方位的确定,要垂直勘探线,即与矿件平均走向线平行。

(2)绘制标高线与勘探线,作为投影图的控制网。标高线应与勘探线剖面图上的标高线一致。勘探线在图上为铅垂线,其在图上的间距为勘探线的实际间距。

(3 )矿体出露线的画法。在矿床地形地质图上,将矿体露头中心线与地形等高线的交点投影方位线上,按其标高及其与邻近勘探线垂直距离转绘到投影图上,然后连接各点成一曲线,即为矿体出露线。

在矿床评价阶段,不具备精测大比例尺矿床地形地质图时,可根据各实测的勘探线剖面上同一矿体的出露标高点,投绘到投影图上相应勘探线的标高位置,然后参照各勘探线之间野外矿体出露的地形起伏情况连结各点,即为地表矿体的大致出露线。

(4)探矿工程的投绘①探槽的投绘。可与矿体地表出露线的画法同进行,投影方法相同,只要在矿体地表出露线上,在相应的探槽位置,根据探槽的宽度和实际深度作凹形,注明探槽编号。②沿脉坑道的投绘。根据坑道(中段)地质图,取其平行投影方向的投影长度,按中段高度转绘到投影图上,画出2一3mm宽的两条平行的水平线即可。③穿脉坑道的投绘。根据穿脉坑道与犷体中心线的交点及其邻近勘探线的垂直距离,按坑道标高投绘到投影图上。④钻孔的投绘。根据勘探线剖面图,按所在钻孔的见矿标高(钻孔与矿体中心线的交点标高)投绘到投影图上。当钻孔偏离勘探线时,应求出该交点偏离勘探线的位置,再投绘到图上。

(三)水平投影图的编绘。

此图通常为矿体倾角较缓(<450)时,作为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图件主要内容与垂直投影图相同。只是图纸上以平面坐标网为作图的控制网,投影面为水平面。编绘的基本方法为:

1.绘制平面坐标网,正确地画上各勘探线的位置,作为底图。

2.按坐标法确定各地表再程及样槽位置,再从样槽位置确定矿体中心与地形表面的交点,参照地形地质图,连接各交点即为矿体露头线。

3.沿脉工程按其水平投影位置及水平投影长度画出。

4.钻孔见矿位置按钻孔与矿体投影基准面(以矿体中心曲面)的交点位置,转绘到投影图上。若为斜孔,需求出该交点偏离勘探线的位置。对于直孔,可直接根据地表钻孔坐标投绘。

三、金矿体的圈定

(一)矿体圈定的依据

矿体的圈定是储量计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储量计算的矿体圈定,是以上级批准的工业指标为依据,同时结合矿床的地质条件而进行的。岩金矿床工业指标的内容是:

1.边界品位是指矿体与围岩.(含夹石)的分界品位,是圈定矿体的单个样品的有用组分的最低含量标准。例如,具体圈定矿体时,在一条连续采样的祥线上,均以单个样品来衡量,其中除不能剔除的夹石样品外,其余样品均应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要求。

2.最低工业品位又称最低可采品位或工程平均品位。它是工业上可以利用的单工程的最低平均品位。是圈定工业矿体姗分平衡表内储量和平衡表夕嘴量的依据。

在岩金矿床中,对品位变化很不均匀和极不均匀的矿体,最低工业品位可用于块段以至矿体,即在块段或矿体中,允许个别工程平均品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但不允许有连续两个工程低于最低工业品位。

3.矿床平均品位指矿床应达到的平均品位。它用来衡量金矿床矿石的贫富程度,也是衡量矿床在当前是否值得开发利用的一项标准。一般低于该平均品位的矿床,就不能进行矿山建设。

4.最小可采厚度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开采利用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指真厚度)要求,小于这一厚度的不得视为矿体。

5.夹石剔除厚度是指矿体(层)内的岩石或达不到边界品位严求的夹石,应予以剔除并的最小厚度(指夹石真厚度)。等于或大于此厚度的夹石应予以剔除,小于此厚度的夹石需并入矿体样品计算储量。

6.米·克/吨(m·g/t)值常用于脉金矿床。当单层矿体真厚度小于可采厚度,但品位较富时,用矿体的厚度乘以该矿体样命的品位,即称之为米·克/吨值。凡米·克/吨值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与可采厚度的乘积者,仍可视为矿体,参加储量计算.

7.无矿段剔除长度及高度除该指标对脉金矿床己成为一项重要指标。它用以解决矿体的连续性,是对矿脉沿走向和沿倾斜方向无矿段应剔除长度或高度的规定。

根据以往岩金矿床地质普查勘探的情况和目前矿床建设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条件,兹将目前岩金矿床一般工业指标提供如下:边界品位1一2 g/t;最低工业品位3一5 g/t;矿床平均品位5一8 g/t;夹石剔除厚度2一4m;无矿段剔除长度:上下坑道对应时10-15 m ;上下坑道不对应时20-0m;多无矿地段剔除高度以半个中段或一个中段高为准。

(二)矿体圈定的步骤和方法

圈定矿体时首先确定矿体边界基点,然后通过基点划出边界线。矿体的边界线主要有零点边界线、可采边界线和矿石类型的边界线等。

矿体的连接与圈定,常在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和用储量计算的投影图上进行。其步骤是先在单项工程内圈定矿体,然后在平面上或剖面上连矿。

1.矿体零点边界线的圈定方法零点边界线,也就是矿体的尖灭线。它是指矿体厚度为零或品位降低至边界要求的各点的连线。

具体圈定零点边界线时,可有两种情况:

(1)当相邻两个探矿工程中,一个工程见矿且达到工业要求;另一个工程未见矿,则边界基点应位于两工程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用有限推断法确定,其具体圈定的主要方如下:①中点联线法: 以两工程间距之一半为中点,这些中点的联线即为零点边界线,也叫有限外推外部边界线。这种方法常以一定的探矿工程密度为依据,对距离见矿工程太远的无矿工程一般不予考虑。

②自然尖灭法: 当掌握矿体的变化规律是向边缘逐渐尖灭时,可在剖面图及平面图上根据矿体自然尖灭的趋势推定矿体的尖灭点,将这些尖灭点投绘到垂直或水平投影图上,连结各点即为有限外推的零点边界线。

(2)当矿体边缘工程见矿,在其外部再无工程控制时,从边缘工程向外推断,常用无限外推法确定。在实际工作中,具体的方法是用简便的几何法向外推定。

几何法是以矿体边缘见矿工程画出的边界线为基础,结合矿体的形态变化规律,适当向外推断一定距离作为矿体边界。用几何法推断外部边界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按勘探工程间距推定, 一般外推的距离等于勘探工程间距的一半。

②依据开采系统推定, 矿体的外部边界线以最下一个中段向下外推一个到两个中段距离,用坑道勘探的脉状矿体常用此法。

③根据矿体已揭露部分的规模进行外推,有以下三种方法:

a.三角形法:即矿体推定深度为矿体走向长度的一半, 此时外部边界为三角形。

b.长方形:矿体推定深度为矿体沿走向长度的1/4,外部边界推定为长方形。

C.对等轴状矿体如矿巢、矿瘤等。外推边界常用锥形或半球形,其推测深度为平均直径的1/2。

2.矿体可采边界的圈定方法可采边界是根据最低可采厚度和最低工业品位或最低米。克/吨值所确定的平衡表内可采矿量的边界位置。在岩金矿床圈定矿体中,多数矿床采用直接圈出可采边界,而不圈出零点边界线。可采边界圈定的具体做法如下:

( 1)在沿矿体厚度方向揭露的单项工程上圈定可采矿体。音先按照连续取样的样品分析数据,用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来圈定,对于夹在矿体内小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凡是小于或等于夹石最大剔除厚度(指连续厚度)者,应圈入矿体,反之则应圈为夹石。这时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当单项工程从边界品位圈起的一系列样品经计算后,其厚度大于或等于最低可采厚度,平均品位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时,则圈定为表内矿石。这时若平均品位介于最低工业品位与边界品位之间,则应圈定为表外矿石。

②如果单项工程从边界品位圈起的一系列样品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则应计算米.克/吨值,计算后若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要求的米.克/吨值时,即可圈定为表内矿石。

③当单项工程从边界品位圈起的一系列样品的总厚度相当大,其平均品位达不到最低工业品位的要求时,应尽可能圈出部分表内矿石。可将其中连续厚度能够等于或大于可采厚度和最低工业品位的部分圈定为表内矿石,其余圈定为表外矿石。

(2)在沿矿体走向揭露的工程(如沿脉坑道、沿脉槽探中)上圈定可采矿体。对此矿体圈定较为复杂,需综合考虑矿体的变化和侧伏特点,矿体上下部对应程度,合理运用无矿地段剔除长度等诸因素,进行矿体的圈定。具体圈定的一般方法为:

①对一定间距采样的每排采样线上矿体的圈定,可按上述沿矿体厚度圈矿方法进行。

②在采样线中,若连续儿排采样线的总平均品位低于边界品位,且达到剔除长度时,则划为无矿地段。若总平均品位介于最低工业品位与边界品位之间,一般则应圈定为表外矿段。

③对达不到剔除长度的连续几排采样线,当其总平均品位低于边界品位或介于最低工业品位与边界品位之间时,应与两侧相邻地段的样线品位一起计算总平均品位。计算后达到工业要求时,可一并连入工业矿体。此时还要考虑上下中段矿体的对应情况,若相应地段为无矿地段或表外矿体地段,则应根据剔除长度,酌情圈出相应的表外矿体地段。

(3)在面上圈定可采矿体,可根据控制同一可采矿体的工程实际控制的边界连接,或用前面所述的有限推断法和无限推断法圈定。

除以上矿体边界线外,对矿石自然类型界线的圈定:应根据物相分析结果,结合地形、构造等因素来确定或推定。对于储量级别界线,依据岩金矿床地质勘探规范的规定,结合矿床类型及其具体控制程度,在用作储量计算的综合图纸上进行圈定。

四、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一)矿体面积的测定

通常在用作储量计算的图纸上进行(如矿体水平投影图或垂直投影图)。图纸比例尺不小子于1:1000。常脚几何法和求积仪法在储量计算的图家上所圈定的矿体范围内进行面积测定。具体测定时常用两种方法迸行对应测量,取其平均值。

(二)矿体厚度的确定

1.在槽、井探和坑道中矿休厚度的确定,根据采样线与矿体走向的交角可有两种情况:

(1)当采样线与矿体走向垂直时,矿体的真厚度(M)可按下式换算: M=Lsinβ

式中:L—采样线的矿体厚度

β—矿体的倾角

(2)当采样线与矿体走向斜交时,可按下式换算: M=Lsinβcosγ

式中:γ一为矿体倾向与采样线方向的夹角,其他同上。

2.钻孔中矿体厚度的测定
(1)当钻孔垂直矿体厚度钻进时,矿体的真厚度可由下式计算: M =L/N

式中:M一矿体真厚度;

L一实测矿芯长度;

N一矿芯采取率;

如果矿芯采取率为100%时,则矿体的真厚度即为矿芯长度,可直接丈量矿芯长度求得。

(2)当钻孔倾斜方向垂直于矿休走向(即无方位角偏差),可按下式换

算:M=L/Ncos(β-a)

式中: M一矿体真厚度;

L/N钻孔中矿体银厚度;

β一矿体倾角;

a一钻孔截穿矿体时天顶角.

(3)当钻孔截穿矿体处,钻孔倾斜方向不垂直嗯体走向时,矿体厚度按下式计算:

M=L/N(sinasinβcosγ±cosacosP)

式中:M一矿体真厚度;

L一矿芯长度;

N一矿芯采取率;

a一钻孔截穿矿体时的天顶角;

β—矿体倾角;

γ一钻孔截穿矿体处之方位角与矿体倾向间的夹角。

上式中,凡是孔倾斜方向与矿体斜方向相反时,前后两项间为正号连接,否则为负号。

(三)矿体平均厚度的确定

在金矿储量计算中,块段平均厚度和矿体平均厚度,一般用算术平均法求得。

(四)平均品位计算

单项工程平均品位和块段平均品位的计算,常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算术平均法,二是厚度加权法。厚度加权法.只有在矿体厚度与品位具有相关关系时才采用。

目前金矿中,整个矿床的平均品位计算,都用金属量除以矿石量求得。矿床中各级储量的平均品位也用这种方法求得。

(五)矿石体重和湿度的确定

金矿储量计算一般用小体重,当矿石极为疏松和多裂隙时,则应多测大体重进行储量计算。不同矿石类型的储量计算要傅用各自的平均体重。只有当不同类型矿石体重值极相近时,才允许金矿体的储量计算用一个总的平均体重。

如矿石疏松多孔,需测定矿石的湿度,并用以校正体重和计算矿石量。

(六)特高品位的确定和处理

金矿床中某些样品的品位高出一般祥品品位很多倍时,称这些样品的品位为特高品位.具体处理时,要特别注意区别是富矿段或是特高品位。如果连续几个工程在同一部位出现高品位,可单独圈定富矿段,不要轻易处理。

特高品位的确定方法较多,有类比法、计算法及统计法等。下面对常用的类比法作一介绍类比法是利用已勘探矿床的经验数字,进行比较而得。其主要依据矿床品位分布的均匀程度来确定特高品位的最低界限:

品位分布不均匀的矿床为8-10倍;

品位分布很不均匀的矿床为12-15倍;

品位分布极不均匀的矿床为15倍以上。

对确实认定为特高品位,才予以处理。通常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计算平均品位时把特高品位舍去。

2.用整个工程或块段的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

3.用特高品位相邻两个样品的平均品位代替特高样品品位。也有把特高样品加进去求平均值的。

4.用一般品位的最高值代替特高品位。

以上处理方法都带有主观性,运用时应根据矿床的实标情况进行处理。

五、储量计算方法

目前已有的储量计算方法很多,下面着重介绍找矿,评价阶段常用的算术平均法和地质块段法。

(一)算术平均法

该法的实质是把形态不规则的矿体,改变为一个理想的具有同等厚度的板状体,其周边就是矿体的边界。

计算方法是先根据探矿工程平面图(或投影图)上圈出矿体边界,测定其面积(若为投影面积,需换算成真面积。见后面块段法的面积换算)。然后用算术平均法求出矿体的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平均体重。最后按下面公式计算:

矿体体积: V=SxM

式中:V一矿体体积(下同);S一矿体面积;M一矿体平均厚度。

矿石储量: Q=VxD

式中:Q一矿石储量(下同;D一矿石平均体重。

矿体金属储量:P=QxC

式中:P一金属储量; C一矿石平均品位。

(二)地质块段法

地质块段法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法的一种,其不同之处是将矿体按照不同的勘探程度、储量级别、矿床的开采顺序等划分成数个块段,然后按块段分别计算储量,整个矿体储量即是各块段储量之和。

具体计算方法是首先根据矿体产状,选用矿体水平投影图(缓倾斜矿体)或矿体垂直纵投影图,在图上圈出矿体可采边界线,按要求划分块段。然后分别测定各块段面积S (系矿块投影面积),根据各探矿工程所获得的资料,用算术平均法计算每个块段的平均品位C,平均体重D和平均厚度M(为平均视厚度,即垂直或水平厚度)。因为矿体的真面积与真厚度之乘积等于投影面积与投影面之法线厚度之积, 具体按下面步骤计算:

1.块段休积: V=S x M

如果测定的面积为块段的垂直投影面积,则块段平均厚度M为块段的水平厚度;若测定的面积为块段的水平投影面积,则块段平均厚度为矿块的垂直厚度。

2.块段的矿石量:Q=V XD

3.块段的金属量: P二QxC

矿体的总储量即为各块段储量之和。

如果计算时采用的矿体平均厚度为真厚度,而面积是测定的投影面积,这时应把真厚度换算成视厚度(即水平或垂直厚度)。或者将投形面积换算成矿体的我面积。面积换算公式如下:

式中:S一矿块真面积;

Sˊ一矿块投影面积;β一矿体倾角。

矿山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 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 计算步骤: 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 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 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 的体积和储量; 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二)开采块段法 开采块段主要是按探、采坑道工程的分布来划分的。可以为坑道四面、三面或两面包围形成矩形、三角形块段;也可为坑道和钻孔联合构成规则或不甚规则块段。同时,划分开采块段时,应与采矿方法规定的矿块构成参数相一致,与储量类别相适应。 该法的储量计算过程和要求与地质块段法基本相同。 适用条件:适用于以坑道工程系统控制的地下开采矿体,尤其是开采脉状、薄层状矿体的生产矿山使用最广。由于其制图容易、计算简单,能按矿体的控制程度和采矿生产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矿体,符合矿山生产设计及储量管理的要求,所以生产矿山常采用。但因为开采块段法对工程(主要为坑道)控制要求严格,故常与地质块段法结合使用。一般在开拓水平以上采用开采块段法或断面法,以下(深部)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 (三)断面法 定义:矿体被一系列勘探断面分为若干个矿段或称块段,先计算各断面上矿体面积,再计算各个矿段的体积和储量,然后将各个块段储量相加即得矿体的总储量,这种储量计算方法称为断面法或剖面法。 根据断面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凡是用勘探(线)网法进行勘探的矿床,都可采用垂直断面法;对于按一定间距,以穿脉、沿脉坑道及坑内水平钻孔为主勘探的矿床,一般采用水平断面法计算矿床资源量和储量。根据断面间的关系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1平行断面法 无论是垂直平行断面法还是水平平行断面法,均是把相邻两平行断面间的矿段,作为基本储量计算单元。首先在两断面图上分别测定矿体面积,然后计算块段的体积和储量。体积(V)的计算有下述几种情况:

金矿储量计算参数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

金矿石从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储量计算是对矿石的“质”和“量”的全面总结,是生产建设和企业投资的依据。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计算参数应真实可靠,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储量数字的正确性。 一、金矿储量级别的分类和条件 我国目前将金矿储量分为两类,即能利用储量(称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并根据地质勘探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四级。矿床评价阶段探获的储量,主要是D级储量,可有部分C级储量。 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其条件是:①基本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②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③基本确定了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储量是用一定的勘探土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D级以上储量外推部分的储量。其条件是:①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②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③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 D级储量在金矿中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进一步勘探和矿山远景规划的储量;二是在一般金矿尿中,部分D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三是对小而复杂的矿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二、主要综合性图件的编绘 (一)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

1.图件的主要内容 (1)坐标线,勘探线、该平面上各种探矿工程及编号。 (2)采样位置及编号、样品分析结果。 (3)各种地质界线及并产状,矿体编号. (4)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 (1)按坑道的范围,在图纸上画好平而坐标网及勘探线作为底图。(2)利用坐标网和勘探线的控制,根据测量成果,在底图上画出坑道的几何外形和钻孔位置。 (3)根据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将各种地质界线和采样位置按比例尺转绘到底图上对于沿脉坑道,当矿脉出露在壁上时,若坑道(中段)平面图以顶板标高为投影平面,应按矿脉产状,顺倾斜投影到顶板界线之一侧的延长线上仁将共交点, 按比例尺投绘到中段图的相应位置。壁上矿体的采样位置也随矿脉产状投绘,此时样长即为矿脉的水平厚度。 (4)连接地质界线,并按产状外推地质界线于坑道之两侧,画上岩性花纹。对含金矿脉依据采样分析资料和规定的工业指标,综合分析,合理地圈定矿体。 (二)垂直投影(纵投影图)的编绘 此图通常为矿体倾角较陡时(>450),作为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它是把各项探矿工程揭露矿体的位置(点)投影到垂直

金矿地质勘查

金矿地质勘查 1.普查找矿方法 重砂法和传统方法直接找矿是50年代以前世界找金的主要方法。这一时期是直接找矿、就矿找矿阶段,这种方法简单、经济,对于寻找地表矿、易识别矿是有效的;50~70年代,是方法找矿阶段,是物化探方法找矿广泛运用的时期;70年代以后,趋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找矿的主要对象已从找地表矿,易识别矿转向难识别矿、隐伏矿。尤其是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找矿难度增大了,传统方法找矿效果越来越差。在这种新形势下,世界上重要产金国和地质工作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已从直接找矿转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强调建立矿床模式,加强综合信息研究。 化探是金矿找矿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的特点。尤其微量金的测定方法日趋完善和电子计算机在化探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化探找金更具生命力。60年代美国成功地运用化探方法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发现了内华达金矿带,该带二三十个矿床的发现都运用了化探方法,主要指示元素是砷,指示元素组合为砷、锑、汞、钨等。这是化探找金的重大突破。原苏联也很重视化探找金,50年代中期已在南乌拉尔、乌兹别克等地依据砷的地球化学异常找金,以后化探配合其他找矿方法陆续发现了包括穆龙套在内的一系列重要金矿床。目前,化探已是不可缺少的找矿方法,尤其对于微细浸染型金矿、斑岩型金矿、难识别或隐伏金矿,是有效的主要方法。 我国近年来,痕量金分析技术取得了突破,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岩矿测试中心用国产一米光栅光谱仪,采用化学光谱法,使金的检出下限达到0.3×10-12~0.1×10-12,采用活性炭吸附柱富集,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金,灵敏度达1×10-12~2×10-12。金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的试验成功,使化探找金以金为直接指示元素成为可能,为找金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信息。化探找金受到了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河南上宫金矿,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矿的找矿中起了重要作用;化探找金在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中效果也比较明显,化探在圈定成矿远景区,缩小找矿靶区,配合其他方法找金方面更是不可少的。在金矿普查中,运用化探扫面和金的快速分析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普查工作中的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应用最广的是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微尘测量和气体测量主要应用在航空化探中,是一种快速、高效很有前途的方法。 目前,我国化探找金应用领域还不广,利用化探配合重砂法研究矿源层、成矿构造及岩体成矿专属性还不够,特别是从综合角度评价,组合异常等工作开展较少。 物探法也是一种直接找金方法,主要用来圈定可能与金矿有关的地质构造、岩体接触带等,缩小找矿靶区。运用物探方法找金要在掌握矿床地质特征的前提下,在经过方法、技术试验的基础上,一般选用适合的两种以上的物探方法同时使用,而且还要与化探、遥感等方法密切配合并结合地质资料进行解释,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前世界上物探技术发达的一些国家,物探方法应用于找金要比应用于找重金属矿少得多。但物探方法找金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加拿大迪图尔湖金矿就是1974年应用物探方法普查重金属矿时发现的。赫姆洛金矿的发现物探方法发挥了一定作用,该矿金呈浸染状产于含黄铁矿片岩中,片岩中黄铁矿含量约8%,金品位与黄铁矿的富集无关,但黄铁矿化带与金矿化带是一致的,根据黄铁矿的激发极化异常,有效地圈出了金的矿化带。近几年,各国在寻找与黄铁矿等硫化物有关的金矿床时,越来越多地使用了激发极化法。其他物探方法也可以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应用。如,日本菱刈金矿的发现航空物探法、地面电阻率法起了重大作用。 在我国,物探方法应用于找金,正在受到重视,虽然应用还不普遍,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

国土资源部关于金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

国土资源部关于金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 求(试行)的公告 矿产资源储量司 2012年第29号 为强化金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促进矿山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金矿矿资源,依据《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金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现予以公告。 2012年12月28日

金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金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金矿开采回采率、选矿(冶)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黄金矿山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经研究,确定其指标要求如下: 一、“三率”指标要求 (一)开采回采率。 1.露天开采。 露天黄金矿山企业的开采回采率要在矿石贫化率不超过10%的前提下达到90%以上。 2.地下开采。 按照金矿不同的赋存条件,地下开采的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要在设计矿石贫化率范围内达到以下指标要求(详见表1)。 表1 地下矿开采回采率指标要求

、不稳固(Ⅳ级)和极不稳固(Ⅴ级)三类; ○2根据《有色金属矿山地下开采生产技术规程》和黄金行业特点,将矿体倾斜度按倾角划分为缓倾斜矿体(α<30°)、倾斜矿体(30°≤α≤55°)和急倾斜矿体(α>55°)三类; ○3矿体厚度划分为薄矿体(h≤0.8m)、中厚矿体(0.8m<h≤4m)和厚矿体(h>4m)三类。 (二)选矿(冶)回收率。 根据金矿加工处理的难易程度不同,黄金矿山企业的选(冶)回收率应达到以下指标要求(详见表2)。 表2 选矿(冶)回收率指标要求 等预处理工艺为难处理矿石;低于矿山现行工业指标而圈定的矿化体为低品位矿石。矿石 类型划分可参考矿山的选矿试验研究报告或设计报告; ○5按照生产金精矿或合质金产品的不同,回收率可分别称为选矿回收率或选冶回收率,括 号外为选矿回收率,括号内为选冶回收率。 (三)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国家鼓励黄金矿山企业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银、硫、铜、铅、锌等共伴生矿产资源。当黄金与其它矿物共生时,综合利用率不低于60%;当黄金与其它矿物伴生时,综合利用率不低于40%。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国体矿产资源储量各估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1储量估算方法的定义: 估算方法:是指矿产资源埋藏量估算过程中,各种参数及其资源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软件的统称。由于矿产资源赋存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要研究适合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矿产资源划分为三大大类:第一类是固体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煤:第二类是石油天然气、天然气、煤层气资源;第三类是地下水资源。 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放法的主要种类: (1)传统方法,据计算单元划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断面法和块段法两种。 断面法进一步分为:平行断面法、不平行断面法。垂直断面法,有分为勘探线剖面法和先储量计算法。 块段法:依据块段划分依据的不同,分为: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法、最近地区法、三角形法。等值线法、等高线法等。 地质断块法,是勘探阶段计算资源储量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矿体投影到某个方向的平面上,按照矿石类型,品级,地质可靠程度的不同,并根据勘查工程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各块段,分别计算资源储量并累加。这类方法,通常用于勘查工程分布比较均匀、勘查技术手段比较单一(以钻探为主)、勘查工程没有严格按照勘探线布置的矿区

的资源储量计算。 地质块段发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还可分为垂直纵投影法、水平投影法和倾斜投影法。垂直纵投影法适用于陡倾斜的矿体:水平投影法适用于产状平缓的矿体;倾斜投影法通常选择矿体倾斜面为其投影方向,理论上讲,适用中等倾斜矿体,但因其计算过程较为繁琐,一般不常应用。 (2)克立格法 克立格法,是由南非地质学家克里格创立的,它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目前西方国家在矿业筹资、股票上市、矿业权交易过程中,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评价矿产资源,估计矿产资源储量。地质统计学方法,是一套方法传统。目前在我国应用的主要有:二维及三维普通克里格法,二维对数正态泛克立格法、二维指示克立格法、二维及三维协同克立格法以及三维泛克立格法。 (3)SD法(最佳结构曲线断面积分储量计算法) SD法是在原国家科委和地矿部支持下,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该方法以断面结构为核心,以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利用Spline函数和动态分维几何为工具,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其最具特色的内容是根据SD精度法所确定的SD审定法基础,从定量角度定义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精度。

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技术手段获得大量有关矿床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计算储量的原始材料。计算储量通常的步骤如下: (1)工业指标及其确定方法: 1)工业指标: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时的标准。主要有下列个项: 可采厚度(最低可采厚度):可采厚度是指当矿石质量符合工业要求时,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可以被开采利用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矿体厚度小于此项指标者,目前就不易开采,因经济上不合算。 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平均品位):工业品位是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只有矿段或矿体的平均品位达到工业品位时,才能计算工业储量。 最低工业品位的实质是在充分满足国家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并使矿石在开采和加工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合理的前提下寻找矿石重金属含量的最低标准。所以确定工业品位应考虑的因素是:国家需要和该矿种的稀缺程度;资源利用程度;经济因素,如产品成本及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技术条件,如矿石开采和加工得难易程度等。 工业品位和可采厚度对于不同矿种和地区各不相同,就是同一矿床,在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也有变化。 边界品位:边界品位是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矿体的最低品位。矿体的单个样品的品位不能低于边界品位。 最低米百分比(米百分率、米百分值):对于品位高、厚度小的矿体,其厚度虽然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因其品位高,开采仍然合算,故在其厚度与品位之乘积达到最低米百分比时,仍可计算工业储量。计算公式为:K=M×C。(K-最低米百分比(m%);M-矿体可采厚度(m);C-矿石工业品位(%))。 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夹石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实质矿体中必须剔除的非工业部分,即驾驶的最大允许厚度。它主要决定于矿体的产状、贫化率及开采条件等。小于此指标的夹石可混入矿体一并计算储量。夹石剔除厚度定得过小,可以提高矿石品位,但导致矿体形状复杂化,定得过大,会使矿体形状简化,但品位降低。

金矿储量分类(分级)

第一节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远景发展的需要,将砂金矿储量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两类。 二、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砂金矿储量分为A、 B、C、D四级,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B、C、D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 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在首采地段探求。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坡度变化和冻土分布等。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其条件是: 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在C级范围内矿砂粒度组成(包括巨砾率)、基岩风化程度和底板纵向、横向坡度及其变化规律已基本确定。 3、在C级范围内冻结矿砂与非冻结矿砂的比例及其变化规律基本确定。 D级——其用途是:1、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的储量;2、对于复杂的较难求到C级储量的矿床,一定数量的D级储量可做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3、对一般矿床,部分的D级储量也可为矿山建设设计所利用。其条件是: 1、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 2、大致了解矿体底板纵向、横向坡度变化与巨砾分布情况。 3、大致了解冻结与非冻结矿砂比例。 第二节储量计算的一般原则 矿产储量是地质勘探的重要成果,应确保储量计算成果的质量,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储量计算必须以工业部门正式下达的工业指标为依据。 二、按砂金矿形态类型分别圈定矿体(相互连接可用同一方法开采的不同形态类型矿体除外)。 三、按矿体、储量类别、级别以及块段(相邻勘探线之间的连续矿体为一块段),分别计算出矿砂量、平均品位和砂金储量。

金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金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金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金矿开采回采率、选矿(冶)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黄金矿山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经研究,确定其指标要求如下: 一、“三率”指标要求 (一)开采回采率。 1.露天开采。 露天黄金矿山企业的开采回采率要在矿石贫化率不超过10%的前提下达到90%以上。 2.地下开采。 按照金矿不同的赋存条件,地下开采的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要在设计矿石贫化率范围内达到以下指标要求(详见表1)。 表1 地下矿开采回采率指标要求

、不稳固(Ⅳ级)和极不稳固(Ⅴ级)三类; ○2根据《有色金属矿山地下开采生产技术规程》和黄金行业特点,将矿体倾斜度按倾角划分为缓倾斜矿体(α<30°)、倾斜矿体(30°≤α≤55°)和急倾斜矿体(α>55°)三类; ○3矿体厚度划分为薄矿体(h≤0.8m)、中厚矿体(0.8m<h≤4m)和厚矿体(h>4m)三类。 (二)选矿(冶)回收率。 根据金矿加工处理的难易程度不同,黄金矿山企业的选(冶)回收率应达到以下指标要求(详见表2)。 表2 选矿(冶)回收率指标要求 等预处理工艺为难处理矿石;低于矿山现行工业指标而圈定的矿化体为低品位矿石。矿石 类型划分可参考矿山的选矿试验研究报告或设计报告; ○5按照生产金精矿或合质金产品的不同,回收率可分别称为选矿回收率或选冶回收率,括 号外为选矿回收率,括号内为选冶回收率。 (三)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国家鼓励黄金矿山企业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银、硫、铜、铅、锌等共伴生矿产资源。当黄金与其它矿物共生时,综合利用率不低于60%;当黄金与其它矿物伴生时,综合利用率不低于4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作者:

-----------------------日期: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 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二维形式 ( 图 l) 和矩阵形式 ( 表 1) 表示。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 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 编码:采用 ( EFG) 三维编码, E、F 、G 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 见图 l) 。 编码的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代表经济的, 2M 代表边际经济的, 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 代表内蕴经济的;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代表可行性研究, 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 代表概略研究;第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代表探明的, 2 代表控制的 3 代表推断的, 4 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 b ”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 16 种类型 ( 见表 l) 。

储量计算方法

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计算方法 邓善德 (国土资源部储量司) 一、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矿体的自然形态是复杂的,且深埋地下,各种地质因素对矿体形态的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在储量计算中只能近似的用规则的几何体来描述或代替真实的矿体,求出矿体的体积。由于计算体积的方法不同,以及划分计算单元方法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储量计算方法在。比较常用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多角形法(或最近地区法),断面法(包括垂直剖面法和水平断面法)及等值线法等,其中以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和断面法最为常见。现将几种常用的方法简要说明如下。 1.算术平均法 是一种最简单的储量计算方法,其实质是将整个形状不规则的矿体变为一个厚度和质量一致的板状体,即把勘探地段内全部勘探工程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矿石体重等数值,用算术平均的方法加以平均,分别求出其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和平均体重,然后按圈定的矿体面积,算出整个矿体的体积和矿石的储量。 算术平均法应用简便,适用于矿体厚度变化小,工程分布比较均匀,矿产质量及开采条件比较简单的矿床。 2.地质块段法

它是在算术平均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储量计算方法,此方法原理是将一个矿休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根据矿石的不同工业类型、不同品级、不同储量级别等地质特征将一个矿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厚度的理想板状体,即块段,然后在每个块段中用算术平均法(品位用加权平均法)的原则求出每个块段的储量。各部分储量的总和,即为整个矿体的储量。地质块段法应用简便,可按实际需要计算矿体的不同部分的储量,通常用于勘探工程分布比较均匀,由单一钻探工程控制,钻孔偏离勘探线较远的矿床。 地质块段法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和倾斜投影地质块段法。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矿体倾角较陡的矿床,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矿体倾角较平缓的矿床,倾斜投影地质块段法因为计算较为繁琐,所以一般不常应用。 3.开采块段法 是以坑道为主要勘探手段的矿床中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由于矿体被坑道切割成大小不同的块段,即将矿体化作一组密集的、厚度和品位一致的平行六面体(即长方形的板状体)。因此实质上开采块段法仍是算术平均法在特定情况下的具体运用。 计算储量时,是根据块段周边的坑道资料,(有时还包括部分钻孔资料)分别计算各块段的矿体面积,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和矿石体重等,然后求得每个块段的体积和矿产储量,各块段储量的总和,即为整个矿体的储量。 开采块段法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不同质量和研究程度的储量及其

储量计算

第五章储量计算 一工业指标的确定: 根据矿区现有资料,出露地表的I、I1号矿体,未能划分出氧化带.因而统按原生硫化镍矿石考虑。工业指标的确定以1972年出版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为依据.即:边界品位0.2% 最低工业品位0.3% 最低可采厚度 1米夹石剔除厚度 2米 凡按本指标圈定的矿体均为镍矿体,铜钴储量以镍矿石伴生矿产计算。 二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土墩镍矿床普查评价工作是用正规的勘探网进行的,矿体形态简单,主矿体沿倾斜方向稳定,矿体沿倾向延深大于沿走向延长.结合矿床实际控制程度,储量计算方法:主要工业矿体用垂直断面法;其它小矿体由于其规模小,矿层薄,甚至走向上倾向上均无控制,或仅是一孔之见·用算术平均法计算这些矿体的储量,做为地质储量。 (一)垂直断面法: 用于计算I、Ⅵ号主要工业矿体的储量按下列公式计算金属储量: F=V×D×C 式中:p--金属储量 V—块段矿石体积﹛ V=V1(块段总体积)- V2(该块段夹石总体积)﹜ D-块段平均体重 c-块段平均品位 块段体积VI的计算公式为: 1.当相邻二断面的矿体形状相似,且其面积差大于40%时,用截锥体公式计算体积,即 V=L/3﹙S1+S2+S1S2 ) 2.当相邻二断面的矿体形状相似,且其面积差小于40%时,用梯形体公式计算体积,即: V=L/2( SI+S2) 式中:v-块段的体积 L-两断面之间的距离 S1、S2—分别 黄山镍铜矿床122号勘探线剖面图 (据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1992年) 1—2 下石炭统干墩组:1-第三岩性段;2-第一岩性段;3-辉长闪长岩相;4-橄辉岩相;5-橄

榄岩相;6-角闪二辉辉石岩相;7-矿体及编号 为I,Ⅱ断面的面积 3.矿体两端边缘部分的块段,由于只有一个断面控制,根据矿体尖灭的特点,选用下列公。 式计算。矿体做楔形尖灭时,块段体积用楔形公式计算: V=L/2·S1 矿体做锥形尖灭时,块段体积用锥体公式计算: V=L/3·S1 式中:S1-Ⅰ断面的面积 L-I断面到矿体尖灭点的距离。夹石体积V2的计算。 V2=断面夹石面积×夹石沿走向长度的二分之一(即楔形公式)其夹石沿走向的长度按夹石倾向廷深长度的二分之一计算。 (二)算术平均法: 用于除I、Ⅵ号矿体以外的小矿体。用算术平均法求出矿体的平均厚度,平均品位(长度加权平均品位),平均体重,按下列公式计算: p=V×D×C V矿体体积=矿体平均厚度×矿体推断延深×矿体推断长度。 三主要参数的确定和矿体圈定原则: (一)主要参数的确定: 1.矿体面积的确定 矿体断面面积的确定用求积仪测定,以下式表示: s=c(n2-n1)或s=c(n2-n1+Q) Q=( n2-n1) - (n2‵-nl‵) 为使测量面积准确可靠,绕行时最好把极点定在图形之外,并保持极点不变,以避免计算时又要确定q值。每一面积都要进行两次,两次测定的极点位置应不同,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做为最终面积。 2.矿体厚度的测定: 当钻孔无方位偏差时,矿体真厚度为: m=L﹒cos(β—α) 钻孔方位有偏差时,矿体真厚度为: m=L.(Sina. Sinβ- COSγ±COSa. COSβ)式中:m-真厚度 L-钻孔中矿体假厚度 α-钻孔截穿矿体时的天顶角 β-矿体倾角 γ-钻孔截穿矿体处之方位角与矿体倾向间之夹角 ±一凡是钻孔倾斜方向与矿体倾向相反时前后两项用正号 连结;若钻孔倾斜方向与矿体倾向一致时为负号连接。 矿体倾角用量角器在图上量取。 矿体平均厚度用算术平均法求得。 3.平均品位的确定: 计算项目为:CU、CO、Ni 鉴于矿体厚度变化不大,取样距离不等,样品平均品位计算,首先用样品控制长度加权求出工程平均品位。而后用各探矿工程截穿矿体视厚度与各工程平均品

关于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规范总则.doc

关于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规范总则 及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介绍(摘要) 一、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规范历史 1954年翻印了原苏联的固体矿产储量分类规范,将储量分为平衡表内、表外两类和A1、A2、B、C1、C25个级别,按用途分为开采储量(A1)、设计储量(A2、B、C1)、远景储量(C2)及地质储量;勘探阶段划分为初步普查、详细普查、初步勘探、详细勘探,初步普查前为区域地质调查,详细勘探后为开发勘探; 1959年编制了《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仍将储量分为平衡表内、表外两类和A1、A2、B、C1、C25个级别,此外,还有地质储量。其中,A1级为开采储量、A2、B、C1级为设计储量、C2级为远景储量,A1、A2、B、C1又称工业储量。 1977年编制了“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仍将储量分为平衡表内、表外两类将储量级别分为A、B、C、D四个级别,两总则的内容除了储量分类分级外,还规定了地质勘探阶段(初勘和详勘)勘探工作的原则和要求。指出各级储量比例应根据矿床地质条件、矿床规模、矿山建设规模和开采技术条件等综合考虑,并强调要实行地质勘探、矿山设计、生产建设单位的“三结合”,以便共同研究解决矿山和勘探区段的选择、高级储量的分布和比例、工业指标以及有关勘探工作和建设设计的要求等问题。1983年原地质部搞资源总量预测工作时,又划分出了E、F、G三个级别,据全国储委办公室1982-1986年组织的储量分类分级专题研究,经过条件的对比,认为其中的E级大致相当1972年两总则中D级的一部分;在此期间,煤炭部、冶金部、建材部、化工部、核工业部等也编制了本部门的规范,大体与地质部的规范相当,只有些个别差异,如,1980年煤炭部曾颁发“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将储量分为二类四级,即A、B、C、D级,实际上A级相当于前述的B级,其余各级别也均相应降低一个级别;1980年二机部的“铀矿地质勘探规范(征求意见稿)”,将储量分为二类五级,眼A、B、C1、C2、D级,其C2+D级相当于前述的D级; 1987年全国储委、国家经委、国家计委联合发出“矿产勘查工作分段划分的暂行规定”、“矿产勘查各阶段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暂行规定”,将地质勘探阶段划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表 3),强调了在地质报告编写中必须增加技术经济评价章节。 1992年编制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将金属、非金属和煤等所有固体矿产包括在一个统一的总则中。将储量分为能利用(表内)和尚难利用(表外)两大类,其中,将能利用储量又划分为a亚类和b亚类,前者为目前能利用的,后者为目前暂难利用的,将储量级别划分为A、B、C、D、E5个级别,A 级为备采储量、B级为首期开采依据储量、C级为中期开采依据储量、D级为后期开采依据储量、E级为远景储量。 二、对于我国以往储量分类及勘查规范的评价 (一)优点:①门类齐全。我国以前共编制了45个单矿种规范(涉及了84个矿种),从普查到勘探,从野外施工、原始资料编录到地质报告编写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同时还有各专业、行业的规范和规定。 ②内容十分丰富。如,矿床类型、矿床规模、矿床勘探类型、勘探网度、地质研究程度等方面均有详细规定。③易于操作。 (二)缺点:静态性强、动态性差;国家计划性强、注重完成任务,市场经济性差;储量与资源概念模糊,不易与国际对比;行业分工过细,各行其是;注重储量规模,忽视经济意义,工程网度及各级储量比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一、地热资源/储量计算的基本要求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应建立在地热田概念模型的基础上, 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和研究程度的不同, 选择相应的方法 进行。概念模型应能反映地热田的热源、储层和盖层、储层 的渗透性、内外部边界条件、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等特征。 依据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勘查开发利用程度、地热 动态,确定地热储量及不同勘查程度地热流体可开采量。 表3—1地热资源/储量查明程度 类别验证的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 单泉多年动态资 料年动态资料调查实测资 料 文献资料 单井多年动态预 测值产能测试内 插值 实际产能测 试 试验资料 外推 地热田钻井控制 程度 满足开采阶 段要求 满足可行性 阶段要求 满足预可行 性阶段要求 其他目的 勘查孔开采程度全面开采多井开采个别井开采自然排泄动态监测 5年以上不少于1年短期监测或 偶测值 偶测值

计算参数依据勘查测试、多 年开采与多 年动态 多井勘查测 试及经验值 个别井勘查、 物探推测和 经验值 理论推断 和经验值 计算方法数值法、统计 分析法等解析法、比拟 法等、 热储法、比拟 法、热排量统 计法等 热储法及 理论推断 二、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重点是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包括可利用的热能量)。计算方法依据地热地质条件及地热田勘查研究程度的不同进行选择。预可行性勘查阶段可采用地表热流量法、热储法、比拟法;可行性勘查阶段除采用热储法及比拟法外, 还可依据部分地热井试验资料采用解析法;开采阶段应依据勘查、开发及监测资料, 采用统计分析法、热储法或数值法等计算。 (一)地表热流量法 地表热流量法是根据地热田地表散发的热量估算地热资源量。该方法宜在勘查程度低、无法用热储法计算地热资源的情况下,且有温热泉等散发热量时使用。通过岩石传导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可以依据大地热流值的测定来估算,温泉和热泉散发的热量可根据泉的流量和温度进行估算。

(完整版)金矿的储量计算方法

金矿的储量计算方法 金矿石从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储量计算是对矿石的“质”和“量”的全面总结,是生产建设和企业投资的依据。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计算参数应真实可靠,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储量数字的正确性。 一、金矿储量级别的分类和条件 我国目前将金矿储量分为两类,即能利用储量(称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并根据地质勘探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四级。矿床评价阶段探获的储量,主要是D级储量,可有部分C级储量。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其条件是:①基本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②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③基本确定了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储量是用一定的勘探土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D级以上储量外推部分的储量。其条件是:①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②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③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 D级储量在金矿中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进一步勘探和矿山远景规划的储量;二是在一般金矿尿中,部分D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三是对小而复杂的矿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二、主要综合性图件的编绘 (一)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 1.图件的主要内容 (1)坐标线,勘探线、该平面上各种探矿工程及编号。 (2)采样位置及编号、样品分析结果。 (3)各种地质界线及并产状,矿体编号. (4)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 (1)按坑道的范围,在图纸上画好平而坐标网及勘探线作为底图。 (2)利用坐标网和勘探线的控制,根据测量成果,在底图上画出坑道的几何外形和钻孔位置。 (3)根据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将各种地质界线和采样位置按比例尺转绘到底图上对于沿脉坑道,当矿脉出露在壁上时,若坑道(中段)平面图以顶板标高为投影平面,应按矿脉产状,顺倾斜投影到顶板界线之一侧的延长线上仁将共交点, 按比例尺投绘到中段图的相应位置。壁上矿体的采样位置也随矿脉产状投绘,此时样长即为矿脉的水平厚度。 (4)连接地质界线,并按产状外推地质界线于坑道之两侧,画上岩性花纹。对含金矿脉依据采样分析资料和规定的工业指标,综合分析,合理地圈定矿体。 (二)垂直投影(纵投影图)的编绘 此图通常为矿体倾角较陡时(>450),作为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它是把各项探矿工程揭露矿体的位置(点)投影到垂直平面上,用来圈定矿体范围,划分块段和储量级别,以便进行储量计算。 1.图件的主要内容 (1)标高线、勘探线和矿体地麦出露线(一端或两瑞注明方向)。

资源储量估算章节

5.4.4、资源储量估算 5.4.4.1、工业指标及勘探类型 1、工业指标 (1)边界品位 (2)块段最低工业品位 (3)最小可采厚度 (4)夹石剔除厚度 2、勘探类型 (1)勘探类型 (2)勘探间距 5.4.4.2、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1、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 (1)距离反比法,简述方法及原理。 距离反比加权插值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首先是由气象学家和地质工作者提出的,后来由于D.Shepard 的工作被称为谢别德法(Shepard)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设平面上分布一系列离散点,己知其位置坐标(xi,yi)和属性值zi(i= 1,2,…,n), p(x,y)为任一格网点,根据周围离散点的属性值,通过距离反比加权插值求P 点属性值。距离反比加权插值法综合了泰森多边形的邻近点法和多元回归法的渐变方法的长处,它假设P点的属性值是在局部邻域内中所有数据点的距离反比加权平均值,可以进行确切的或者圆滑的方式插值。周围点与P 点因分布位置的差异,对P(z)影响不同,我们把这种影响称为权函数W i(x, y),方次参数控制着权系数如何随着离开一个格网结点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对于一个较大的方次,较近的数据点被给定一个较高的权重份额;对于一个较小的方次,权重比较均匀地分配给各数据点。计算一个格网结点时,给予一个特定数据点的权值,与指定方次的结点到观测点的距离倒数成比例。当计算一个格网结点时,配给的权重是一个分数,所有权重的总和等于1.0。当

一个观测点与一个格网结点重合时,该观测点被给予一个实际为1.0的权重,所有其它观测点被给予一个几乎为0.0 的权重。换言之,该结点被赋给与观测点一致的值,这就是一个准确插值。权函数主要与距离有关,有时也与方向有关,若在P点周围四个方向上均匀取点,那么可不考虑方向因素,这时: 式中: 表示由离散点(xi,yi)至P(x,y)点的距离。P(z)为要求的待插点的值。权函数 储量估算u值取2时为(距离平方成反比)。 (2)封闭多面体估算法,简述方法及原理。 封闭多面体估算法计算的步骤是,首先根据圈定的矿体模型(三角形网)的体积,按以下过程进行储量估算,估算的结果较精确。 1)确定三角网的最小Z值(最低海拔标高),将该值作为所有参与体积计算的立体三角形的基准平面; 2)对于每个三角形,计算其与基准平面之间的体积; 3)确定三角形和基准平面之间的体积是位于模型之内还是模型之外,通常根据每个三角形的方向来进行判断; 4)如果在模型以内,就将其加到总体积中;如果在模型以外,就将其从总体积中减掉。 然后对模型内的所有样品使用简单平均或系数加权的方法得到总的品位和比重。如果样品在模型内间隔均匀,并且使用样长加权计算,而且选择了忽略缺失区间的话,那么三角网格模型的品位应该与块模型非常相似。如果样品间隔不是非常均匀,并且有很多探槽和坑道的话,那么由于线框内的样品聚集,线框品位和块模型品位之间可能会存在差异。 最后,用模型的体积乘以比重得到矿石量,再用矿石量乘以品位得到金属量。 (1)数据准备及数据处理

矿量计算方法

矿量计算方法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 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然 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块段编号 资源储量级别 块段 面积 (m2) 平均厚度(m) 块段 体积 (m3) 矿石体重(t/m3) 矿石储量(资源量) 平均品位(%) 金属储量(t) 备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砂金矿储量分类、分级和储量计算

砂金矿储量分类、分级和储量计算 【我来说两句】 2006-8-4 14:55:15 中国选矿技术网浏览 743 次收藏 【摘要】: ??? 第一节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 一、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远景发展的需要,将砂金矿储量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两类。 二、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砂金矿储量分为 A、B、C、D四级,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B、C、D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 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在首采地段探求。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坡度变化和冻土分布等。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其条件是: 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在C级范围内矿砂粒度组成(包括巨砾率)、基岩风化程度和底板纵向、横向坡度及其变化规律已基本确定。 3、在C级范围内冻结矿砂与非冻结矿砂的比例及其变化规律基本确定。 D级——其用途是:1、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的储量;2、对于复杂的较难求到C级储量的矿床,一定数量的D级储量可做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3、对一般矿床,部分的D级储量也可为矿山建设设计所利用。其条件是: 1、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 2、大致了解矿体底板纵向、横向坡度变化与巨砾分布情况。 3、大致了解冻结与非冻结矿砂比例。 ??? 第二节储量计算的一般原则 矿产储量是地质勘探的重要成果,应确保储量计算成果的质量,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储量计算必须以工业部门正式下达的工业指标为依据。 二、按砂金矿形态类型分别圈定矿体(相互连接可用同一方法开采的不同形态类型矿体除外)。 三、按矿体、储量类别、级别以及块段(相邻勘探线之间的连续矿体为一块段),分别计算出矿砂量、平均品位和砂金储量。 四、对伴生的矿产应计算储量。 五、储量应按实际探得的地下资源来计算,不扣除采、选时的损失量。 六、勘探线间矿体界线一般以直线连接。 ??? 第三节确定储量计算各项参数的要求 一、砂金样品品位:样品的砂金重量除以样品的理论体积(钻孔为钻头内断面乘以样品长)。可用于地下开采矿砂层的确定,不利用于混合砂矿体圈定。 二、钻孔品位:是圈定矿体的基本单位,其计算方法,对混合砂为:钻孔内砂金重量除以钻孔内混合砂理论体积(钻头内断面乘以混合砂厚度);对矿砂层为:各样品品位与长度的加权平均值或矿砂层内含金量除以其理论体积。 三、平均品位计算:混合砂厚度或矿砂层厚度不等时,一般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 四、平均厚度计算:一般用算术平均法。 储量计算的单位及其精度要求: 品位:克/立方米,保留四位小数; 厚度:米,保留两位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