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三节德育管理的方法

[教育学]第三节德育管理的方法
[教育学]第三节德育管理的方法

第三节德育管理的方法

德育管理方法的合理运用是保证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贯穿于德育管理实施过程的始终。

为了使各项德育工作形成一股“合力”,方法的使用应以“目标定位准确”为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中小学常用的德育管理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德育管理网络健全相关制度

家庭与社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学校不应消极应对,而应将其作为一种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营造大德育环境,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如尝试发展“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庭德育讲座、邀请家长参与主题班会、建立家校互动平台、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等。(上述方法与教材所讲“内外互动模式”的核心思想相一致,后者见教材第356页)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者,应认真审视各项相关规章制度,将其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从细节抓起,以确保每一个教师的工作有章可循,每一个学生的行为有据可依。(此方法与教材所讲“规范养成模式”的部分内容类似,可互做补充理解,后者见教材第354页)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为学校德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的建设,两个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另外,校园文化建设不应纸上谈

兵,而应

积极采取措施使其根植于全体学生及教职工的心中,并付诸行动和实践。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学校德育队伍的素质决定着学校德育水平。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德育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作用对象包括所有管理人员及一线教师):

(1)学习培训“经常化”。学校全体德育工作者应逐步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同时学校应创设条件,组织更多的培训活动。

(2)德育科研稳步推进。学校应重视德育科研工作,促进其科学化和规范化,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3)考评工作不松懈。这是上述两项工作顺利、持续开展的动力和保障。

在此需关注的是班主任工作。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肩负着班级建设的使命,而这对于学生的德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四、充分开发、利用德育课程资源

一方面,学校应注重学科渗透德育。学生在校的绝大多数时间用于课堂之上,抓好这一主渠道的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各科教师应认真备课,根据学科特点深入挖掘其德育价值,而学校管理层则应做好监督、考核工作。

另一方面,学校应根据本校特色文化开发校本德育课程。

需说明的一点是,德育“隐形化”或者渗透式德育已成为一种趋势。若运用得好,德育管理者便可做到一定程度上的

“无为而治”。

五、积极开展学生德育实践活动

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辅助方法。学校应努力打造校内外系列德育活动,广泛调动各方积极性。此外,开展活动时需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组织,在注重普适性的同时关照特殊性。

六、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德育

德育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学生自我内化的程度。所以,学校应把握这一规律,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如优秀书籍等)和学习条件,鼓励、引导学生挖掘自我教育的潜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