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课美苏争锋

姓名:肖和平专业:2011级学科教学(历史)学号:20111256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属于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次重要的变化, 主要属于当代历史的范畴,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并不扎实。由于这一时期的内容离现在并不遥远,课文中许多重要事件,如北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当今复杂多样的世界形势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向,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较多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

(2)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3)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1)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重难突破:

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制”。

(2)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科技、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

(3)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提高,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是唯一具备与相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苏联出于民族利己主义的考虑,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极力在欧洲扩充自己的势力,故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和“华约”。

2、“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影响

(1)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其表现,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2)美苏两国势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使世界在近五十年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借鉴了经验,汲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4)面对两级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了不结盟运动,努力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后苏联实力增强与政治威望提高、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等历史材料,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探究。整合教材

2、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布置以下预习思考题:(1)通过网络,把握“冷战”的具体内涵及找出书本上的重要概念。(2)美国的“冷战”政策有哪些?(3)苏联采取了哪些反击措施?(4)“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如何?(预习思考题无须用本子专门写下来,能在课本上找到的,只需画在书上就行;需要归纳的可写简要提纲。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自学习惯。预习思考题的难度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一般以了解课文知识、突出重点知识为主,跨度不宜太大。)

3、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例如,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的,就让学生自己阅读找到答案。

4、注重创设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5、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例如引入资料: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和用多媒体演示“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地图”等,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认识到历史资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进而懂得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始材料和时政资料。

★教学用具:教材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注:此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学对象基础好,自学能力强,并能自觉做好预习思考题的,可省略讲各教学内容的①)

板书设计

一、“冷战”的概念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三、美国的“冷战”政策

四、苏联的应对政策

五、“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六、“冷战”的影响

附预习探究

针对下列一些问题,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到两个问题,在课前完成资料搜集工作,并表述出自己的看法。

1、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军事、经济实力膨胀的具体表现。

2、什么是铁幕演说?

3、“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4、何谓“冷战”?为什么其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5、柏林危机

6、“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和沿革

7、“古巴导弹危机”

8、朝鲜战争

9、越南战争

10、概括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使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美苏争锋

历史学科 学案 教案 考点总结 课时训练 考前必备 名师指导

美苏争锋 【课堂导入】 1945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一个十分友好的场合送给美国大使哈里曼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座雕刻得异常精美的美国国徽,也就是一只木雕老鹰。哈里曼珍爱地将它挂在自己的书房里。七年后美国情报人员偶然发现它是一只窃听器,恼怒之余,美国将计就计,利用这只窃听器向苏联输送大量假情报,直到八年后的1960年才公开此事。你偷听我七年,我欺骗你八年,这场长达15年的谍报战反映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什么特点?美苏针锋相对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对世界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整体感知 本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美苏争霸的背景、表现、影响。图示: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历史背景 (1)二战后期,__雅尔塔__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_国家利益__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__领导世界__”。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点拨提示:1.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

2.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的根本对立。 2.形成过程 (1)美国的冷战政策: ①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了“__铁幕__”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②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提出美国要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党的扩张,即“__杜鲁门主义__”。 点拨提示:“冷战”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作为开始的标志,但首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③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针对欧洲国家出现的经济困难,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__马歇尔__计划。 思维拓展: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有怎样的关系? “杜鲁门主义”公开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④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组成军事政治集团——__北大西洋公约__组织。 (2)苏联的反击措施: ①政治上: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__情报局__”。 ②经济上:1949年成立__经济互助委员会__,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③军事上: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__华沙条约__组织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全面冷战 (1)德国分裂: ①背景: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冷战逐渐加剧。 ②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__民主__共和国。 (2)朝鲜分裂: ①背景: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形成了两个占领区。 ②分裂:1949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__大韩民国__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完整版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知识与能力:理解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冷战”等重要史实、概念;掌握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基本过程,分析美苏“冷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冷战”的视频资料、历史图片、文字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合作讨论,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冷战政策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史实中认识霸权主义的危害;认识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只有理解、信任、对话才能使人类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课内容为必修Ⅰ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大国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分歧,形成了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相互对峙局面,其交锋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课内容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编排特点:教材线索较清晰,图文并茂,信息量较大,学习理解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和国际局势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美苏“冷战”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初中历史在升学考试中的地位不突出,使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并不理想,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加上新教材是专题体系,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想要清晰展现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他们信息来源广泛,思想活跃前卫。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指导,进行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高一学生对国际时事的兴趣浓,关注度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国际时事与历史问题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历史问题和国际时政的理解深度,逐步掌握寻根溯源的研究途径和方法,由此使得历史学习的经世致用功效得以充分体现。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1)传统思路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为了让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本设计采用传统教学思路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别从背景、过程、影响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战后美苏争锋、形成两极对

美苏争锋说课稿

《美苏争锋》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美苏争锋》,我将从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来说教材。 一、说教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美国和苏联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从昔日的盟友反目为仇,并逐渐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局面,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课与前后内容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教材结构的分析,结合高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基本史实,辨证的看待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从原始文字材料、图片和纪录片等视频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认识、理解、感悟历史;通过用表格归纳美苏争锋的表现,要求学生学会用表格罗列知识点。在教材处理上,我将围绕核心知识大胆取舍,通过有力的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方法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中我希望与学生产生共鸣,通过见证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危害,渗透世界历史“和平”“发展”的主流理念。同时在理性层面上要使学生明确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的,其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本着遵循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之上,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及“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李翠霞 一、设计思想: 1、课堂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情展示自我,积极体验感悟。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深感悟。 2、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本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线索较清晰,于是对本课经行整合,教学进程安排分成三个话题教学:话题一、所恃何长图争锋?话题二、龙争虎斗齐争锋?话题三、各抒己见议争锋?通过富有文学色彩语言的概括和设计教学情境,从中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能力,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局部不稳、动荡,从中感悟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危害,明确反殖、反霸应当成为多数国家的外交内容,感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感性认知提高到理性认知水平。在落实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态度取向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能力要求的领悟。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必修Ⅰ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该内容主要讲述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大国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而引起的一系列交锋,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知识点较多。在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和会考标准的基础上,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与补充,并就冷战影响、霸权主义危害和如何维护和平引导学生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感悟。本课处理主要是以“冷战”为中心,在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对为何冷战、如何冷战、冷战影响等相关问题的探讨,其中特别注重对冷战影响的探讨: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部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 三、学情分析: 关于美苏争锋,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涉及,因而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是比较熟悉的。但并美苏争锋的原因和影响、实质的认识不够具体和深入,有待通过

苏武传优秀公开课导学案(含答案)

主备:张国凤备导学案时间: 5 月 26 日备课组长:张国凤统稿时间:月日签审:上课时间:月日导学案顺序号: 学习目标1.解题,知道作者及 相关背景史实; 2.正音,能有感情地 朗读文章,初步感知 课文。 【知识链接】 1、作者及作品: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 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 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 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 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 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家庭——父亲: 班彪作品——史书: 《汉书》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辞赋: 《两都赋》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诗: 《咏史诗》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 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 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 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 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2、写作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 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 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 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 好。 3、关于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词语 1.拜:用一定礼仪授予某种官职。译为“授……官职”。 2.除(举、辟、授)拜官授职如:予除右臣相兼枢密使。 3.擢:提升官职。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降级、平调升级。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滴水石穿〃夯实基础】 一、自主学习 1、欣赏《苏武传》录音朗读(提醒学生注意读音、断句和语气); 2、教师朗读范读。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疏通字词。 二、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正音 1、①昆邪 ..王()且.鞮.侯()缑.王() ②於靬 ..王()浞.野侯()棫.阳宫( ) ③稍迁至栘.()中厩.()监④数.()通使相窥.()观 ⑤使牧羝.()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归汉 ⑦故使陵来说.()足下⑧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⑨子卿尚复谁为.()乎⑩何以汝为.()见 ⑾置煴.()火,覆武其上⑿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⒀当.()⒁檠.弓弩()⒂啮.()⒃单于弟於.() ⒄扶撵.()⒅更.嫁()⒆勿.功德() ⒇虽蒙斧钺汤镬.() 2、注意断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三、整体感知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 1.学生各自标出课文结构层次,指出划分层次的依据。 2.小组进行讨论,归纳文意。 文章大致分为三部分,按时间顺序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 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 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两节,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过程创意反思 重难点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2 环节预设导入、目标—自学—讨论—准备展示—展示—巩固—检测—小结 预设问题及方法提示1、朗读。 2、细读。 3、重音和节奏的把握。 设计课题 学习目标 重难点 环节预设 课题苏武传1课型预习+展示班级:姓名: 板书设计

美苏争锋 教案

美苏争锋 三河一中历史组刘岩 一、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知识。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 本课重点: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See.Through)》片断这段视频中,两个大国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然而一旦牵涉到争夺势力范围,立马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看了这段视频,我不由联想到人类历史上也有过似曾相识的一幕,只不过最后两个国家没有真的兵戎相见,这段历史就是——美苏争锋。 讲授新课: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知识连接: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学生:阅读教材154页第一、二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体制是什么? 2)这个国际关系体制以哪些国家为主导,为什么? 3)这些国家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县公开课教学设计]美苏争锋

课题:美苏争锋 时间:2019年12月20日星期五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必修Ⅰ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本课主要讲述了美国和苏联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从昔日的盟友反目为仇,引起一系列交锋并逐渐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局面,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我们现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也有借鉴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校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基础知识,尤其是世界史知识薄弱,理解和分析史料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给本课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设计思路: 我的设计思路是利用时政热点话题引出问题:中美有无发生“新冷战”的可能,联系当下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希望学生能够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当下国际社会的实际问题。新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冷战的缘起,冷战的表现以及冷战的影响。最后一个探究问题是本课的高潮,学生从政治、经济格局、外交等多个角度探究当下中美有无出现“新冷战”的可能,首尾呼应,以开放性的问题结束,升华主题,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幻,我们都相信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都有能力,有智慧应对所有挑战,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四、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在梳理和概括美苏争霸的相关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实力于国家地位、和平于人类社会,部分于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辨析,提取相关有效信息,最后做到运用历史资料分析中美有无“新冷战”的可能,切实做到论丛史出,提高全面分析分析问题的能力。 3.时空观念:结合冷战是在二战的时间背景下发生的,理解欧洲优势地位下

《苏武传》导学案

高二语文 《苏武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2.疏通文意,了解苏武自杀和拒降的动机,感知苏武形象。 【学习重难点】 1.词句的理解,文意的疏通。 2.品味苏武自杀前的言语,析其舍生的原因。 3.把握李陵真情劝降的诸多角度。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语感。 2.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工具书准确翻译文句。 3.思考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细节、对照。 【知识链接】 1.民歌《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2.关于“气节”的名言警句 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已成仁。——《论语卫灵公》 ②.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孟子滕文公下》 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⑤.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恒宽《盐铁论地广》 ⑥.时穷节及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⑦.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学习过程】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句读。 具体内容,详见《世纪金榜》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1)稍.()迁至栘中厩监

(2)匈奴使米,汉亦留之以相当.() (3)汉天子,我丈人 ..()行也 (4)武帝嘉.()其义 (5 )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送匈奴使者在汉者 (6)武中副中郎将张胜乃假史 ..()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7)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8)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9)方.()欲发使送武等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11)及卫律所将.()降者 (12)阴.()相与 ..()谋,劫单于线阏氏归汉 (13)会.()武等至匈奴 (14)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 ..()胜日 (15)常能为汉伏弩 ..()射杀之 (16)吾母与弟在汉,幸蒙 ..()赏赐 3.翻译 (1)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_____ (7)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______ (8)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______ (9)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中,位列将爵通候,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导学案(1)及答案

15.《苏武传》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2. 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 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大致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学习重点: 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 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一、导语设计: 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二、学习知识及巩固作者及《后汉书》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三、背景知识介绍: 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四、学习目标达成过程 1. 听读录音,写出下列句中的生字注音。 ①数通使相窥观()②且鞮侯单于初立() ③空以身膏草野()④稍迁至栘中厩监()⑤置煴火() 2.学生再读课文,标注重点实词虚词。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6 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6 人民版必修1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概念:“冷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古巴导弹危机等。 2.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认识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3.概括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认识美苏“冷战”造成了二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及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责任感。 5.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影响,通过补充阅读材料和加强对课文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方式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建议教师: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后苏联实力增强与政治威望提高、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等历史材料,或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探究。整合教材内容如下: 2.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议布置预习思考题:(1)找

出重要概念。(2)美国的“冷战”政策有哪些?(3)苏联采取了哪些反击措施?(4)“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如何?(预习思考题无须用本子专门写下来,能在课本上找到的,只需画在书上就行;需要归纳的可写简要提纲。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自学习惯。预习思考题的难度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一般以了解课文知识、突出重点知识为主,跨度不宜太大。) 3.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例如,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的,就让学生自己阅读找到答案。 4.注重创设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5.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例如引入资料: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和用计算机演示“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地图”等,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认识到历史资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进而懂得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始材料和时政资料。 教学构想 (注:如果教学对象基础好,自学能力强,并能自觉做好预习思考题的,可省略讲各教学内

高一历史必修一美苏争锋练习及其答案

专题九当即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美苏争锋 一、选择题 1.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原因不包括( ) A.二战结束后,美苏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 B.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C.苏联成为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障碍 D.二战后,美国重新回复到反苏和反共的立场上来 2.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请回答杜鲁门的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 )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3.东西方冷战的影响不包括( ) A.使北约和华约对峙局面形成 B.导致了德国、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 C.加深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势力之间的矛盾 D.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4.美国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强调合作而不搞对抗 B.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C.以军事结盟的方式稳定资本主义 D.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战争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20世纪50年代中期形成的两极格局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 ) ①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②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导致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④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 ①扶持进而控制西欧②援助欧洲发展 ③建立北约组织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9.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铁幕演说 D.经济互助委员会 10.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电报中说:“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的。”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 A.英国B.苏联 C.日本 D.德国 11.观察漫画,它反映了“冷战”期间的哪一事件(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苏武传》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武传》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预习自测] 1、写出下面汉字的拼音 厩()且()鞮()侯单()于缑()王昆()邪()浞()野( ) 侯阏( ) 氏()左伊秩訾()旃()羝()去()辇()雍()棫()阳宫斧钺()汤镬() 2、注意断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3、文学常识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 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和。 班固,东汉著名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4、分组整理文言常见字词。(见资料) [质疑探究]

(一)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上,用什么写作方法? 1.学生讨论: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参考答案】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9.1美苏争锋学案

一美苏争锋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原因 (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推行______________。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2.形成 (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______”演说。 (2)美国的冷战政策 ①政治:1947年,______________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②经济:1947年,______________提出,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③军事:1949年,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建立。

思考1 为什么说“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3)苏联反击措施 ①政治:1947年,苏联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经济:1949年,苏联等六国成立________,以对抗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军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______”建立。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思考2 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通过这句话,你能不能结合书中的知识,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之间有何关系?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消极:美苏冷战导致了德国、朝鲜等国家的分裂;美苏冷战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积极:(1)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并存中都不同程度地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 第1课《美苏争锋》 一、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美苏争锋》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1课。《美苏争锋》即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二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它结束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伴随着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最终从两极向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在“冷战”方式下进行的激烈争夺及影响。 三、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对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已经有了一定概念性认知,但是缺乏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归纳掌握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 2、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㈡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法等分析、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实质和影响。 2、运用情景再现和活动讨论法让学生利用课堂讨论充分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3、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国际关系的长期紧张,培养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美苏争锋、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国家利益的争夺。 3、明确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当前我国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 2、难点是美苏对抗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时代。世界舞台上除各个国家之外,还活跃着许多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国际组织的图片,问:下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图片分别代表哪些国际组织? (学生回答分别是联合国、世贸、亚太经合组织、北约、欧盟后,及时点评。如果一位同学不能全部回答,则请其他同学补充)在此基础上强调指出:北约在上述组织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军事政治集团,它是二战后美苏对峙、对抗的产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专题九第一节《美苏争锋》学习新课: 用多媒体出示课标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重点。 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板书) 多媒体出示:有关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图片及雅尔塔体制的基本内容。 指出: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苏就战后世界安排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形成了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构建了二战后国际新格局的基本框架。请同学们依据雅尔塔体制的基本内容预测一下二战后美苏关系的走向。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

《苏武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作者及作品: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2、写作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1、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②数(shuó)通使相窥(kuī)观 ③以状语(yù)武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⑦置煴()火,覆武其上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弥山 ⑨故使陵来说(shuì)足下⑩何以汝为(wéi)见 ⑾子卿尚复谁为(wèi)乎⑿给()其衣食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⑧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⑨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二、再读课文,概括讲述课文情节故事 1.疏通文意,依照示例给每段内容添加小标题,理清脉络。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1、出使匈奴,单于受礼。 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 3、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4-5、卫律劝降,威武不屈。 6、饮雪吞毡,此志不渝。 7-8、李陵劝降,忠贞如一。 9、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10、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美苏争锋》教学案人民必修

美苏争锋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二次大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人教版、岳麓版)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二战后初期,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决定了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 3.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实际上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4.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人教版、岳麓版表述为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5.教材以资料链接形式介绍了“冷战”的定义和“冷战”一词的由来。“冷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人教版)“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岳麓版) 6.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表现,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人教版)它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岳麓版) 7. 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岳麓版)面对美英等西方国家封锁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苏联和东欧各国加强了合作,(人教版)9国于1947年9月在波兰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又于1949年1月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这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人教版) 8.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岳麓版)1949年,以美国策动西方12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人教版) 9. 为了应对美国的扩张和威胁,为了稳定东欧,使东欧国家进一步团结在苏联周围,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人教版) 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于1955年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10.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11. 美苏“冷战”导致了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1961年,民主德国建造的“柏林墙”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