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护理风险的管理

血液净化护理风险的管理
血液净化护理风险的管理

血液净化护理风险管理

血液透析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系将患者血液与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在透析膜的两侧反向流动,利用两种液体内溶质间的梯度差及流体压力差,通过弥散达到平衡,超滤达到脱水,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它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

第一节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概述

血液透析面临两大风险因素:一是患者因素,二是治疗因素。

血液透析主要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患者的治疗,所治疗的患者大多为重症患者,身体情况较差,局部重要器官功能状况也不好,随时可能出现临床并发症。

在治疗因素方面,血液透析是对患者体内血液进行人工处理,因此医疗器械会直接接触到患者体内血液,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大约有150L的液体进入患者体内,加之反复动静脉内瘘穿刺或者深静脉置管,且透析疗程长。同时,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机体抵抗力差的情况,患者一般都还伴有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重度营养不良等症状,部分患者还需要经常输血来维持病情的稳定,因而患者容易发生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从而加重病情。

在治疗因素方面,血液透析主要借助于透析机器及其配套医疗设备,这些医疗仪器、设备的质量、护理人员对于这些仪器的操作,也直接关系到血液透析的成功与否。因此,护理人员在掌握这些仪器的技能和娴熟程度上,也存在较大风险。

护士在血液透析的医务人员组成中约占80%。血液透析时护士是机器的直接操作者和管理者,护士在血液透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透析疗效与护士的业务水平,工作状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血液透析室护士的处理突然情况能力低等,均可造成护理失误风险,造成患者身体健康方面的危害。

第二节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概念

血液透析室存在的特有风险包括护理操作中的风险、透析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透析机操作不当或者运转不良的风险以及透析后期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一、护理操作风险

(一)深静脉或者动静脉穿刺失败

1.风险原因

(1)患者血管条件差。

(2)执行穿刺操作的护士经验不足、操作技术不熟练。

2.风险的表现多次穿刺失败,血管刺破,在穿刺部位出现渗血、血肿,引发患者或其家属的不满。

3.处理措施

(1)安抚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2)更换经验丰富的护士。

(3)局部处理:24小时内冷敷,可用冰盐袋或硫酸镁,24小时后热敷。

4.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中心静脉穿刺操作规程》。

(2)操作前应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讲清该项操作的难度、风险,并签署风险告知书。

(3)内瘘穿刺术应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最好固定护士操作,熟悉每个患者的内瘘情况。

(二)动静脉穿刺针孔渗血

1.风险原因粗大的穿刺针在患者的同一位置上反复穿刺(应为纽扣式穿刺)造成血管壁损伤,管壁弹性减

低,针孔愈合欠佳,从而造成渗血。

2.风险表现血液自针眼周围渗出,渗出的速度与血流速度及使用的肝素量成正比,如果发现不及时,可造

成大面积出血。

3.处理措施

(1)在渗血处用纱布卷压迫。

(2)用冰块做局部冷敷。

(3)在渗血处撒上云南白药或者其他止血药。

(4)局部贴创可贴。

(5)用4~5条无菌纱布环绕针孔,以螺旋式拧紧。

4.防范措施

(1)采用绳梯式穿刺法,避免定点(纽扣式)穿刺。

(2)穿刺成功后,将针头两侧皮肤向内拉紧,用创可贴覆盖。

(3)根据患者情况来调整肝素剂量或者改为小分子肝素。

(三)脱水量不准确

1.风险原因错误估计长期透析者的体重,从而导致脱水量不准确。

2.风险表现常见问题是透析中低血压,与其过量脱水、血容量急剧下降有关。

3.处理措施一旦发生低血压,应将患者平卧减慢血流量、输液或输血浆、全血治疗。

4.防范措施根据患者情况,动态评估患者的体重。

(四)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护理风险

1.静脉穿刺置管失败

(1)风险原因

1)患者血管条件差。

2)执行穿刺操作的护士经验不足,操作技术不熟练。

(2)风险的表现:多次穿刺失败,穿刺部位出现渗血、血肿,引发患者及家属不满。

(3)处理措施

1)安抚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2)更换经验丰富的护士。

3)局部按压,创可贴固定。血肿严重者48小时后给予热敷。

(4)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中心静脉穿刺操作程序、无菌操作原则。

2)操作前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讲清该操作的难度、风险,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3)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操作。

2.并发症气胸、血胸、血肿等。

(1)风险原因

(2)风险的表现

1)并发气胸者,穿刺过程中突然出现术侧胸前区刺痛或撕裂样痛,并伴闷、气促。严重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与发绀,不能平卧。

2)血气胸者,如失血量过多,可致血压下降,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

3)血肿者,患者主诉局部疼痛,血肿表浅可触及。

(3)处理措施

1)并发气胸、血胸者,应立即停止穿刺。

2)安慰患者,嘱患者卧床休息,吸氧,酌情给予镇静、镇痛药物。

3)气胸症状严重者给予紧急排气。

4)血胸者给予止血处理。

(4)防范措施

1)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操作。

2)操作前向患者说明术中屏气的重要性,并教会患者屏气的方法。

3)穿刺前应准确选择穿刺点,掌握好进针方向,避免反复穿刺。

4)躁动不安、呼吸急促及胸膜上升的肺气肿患者,不宜采取锁骨下穿刺术。

3.空气栓塞

(1)风险原因:在穿刺或输液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使空气进入静脉,如时空气未排尽,输液管连接处链接不紧密,加压输液时无人看守等。

(2)风险的表现:患者胸部突感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发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水泡音。(3)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液并置患者于左侧、头低足高卧位。

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3)当进入右心室空气量较多时,应立即行右心室穿刺抽气。

(4)防范措施

1)透析前应绝对排尽透析管路内空气。

2)透析管连接处衔接紧密。

3)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发现可疑问题及时处理。

4)透析结束及时拔管或封管。

5)拔除较粗的进胸腔的深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

4.静脉管堵塞

(1)风险原因

(2)风险表现

1)透析前常规试验导管不通畅。

2)肉眼可见导管内为血凝块堵塞。

(3)处理措施

1)用注射器抽出血凝块,切忌将血凝块推入血管。

2)若血凝块无法抽出,则需拔管,必要时更换部位重新置管

(4)防范措施

1)置管时射管水枪及硅胶管需先注入枸缘酸钠液。

2)透析结束后及时用肝素盐水或输血。

5.非计划性脱管

(1)风险原因

1)导管固定不牢靠。

2)输液导管过短。

3)患者不配合。

(2)风险的表现:导管部分或全部自中心静脉内脱出。

(3)处理措施:将脱出导管拔除,切忌重新置入,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再次置管。

(4)防范措施

1)穿刺完毕后将导管上护翼缝扎在患者皮肤上,并以无菌贴膜覆盖穿刺部位。

2)输液导管长度应适宜,切忌过短,以防患者翻身或活动时发生脱管。

3)躁动患者应给予适当约束或有专人看护,以防患者拔管。

6.感染(静脉炎)

(1)风险原因

1)中心静脉穿刺、透析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导管留置时间过长。

3)患者免疫缺陷、抵抗力低下。

(2)风险表现

1)穿刺局部红、肿、热、痛并有脓性分泌物。

2)患者寒战、高热。

(3)处理措施

1)无寒战、高热者,给予穿刺处消毒换药,每日一次。

(4)防范措施

1)中心静脉穿刺及透析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穿刺部位每日消毒,敷料每日更换。

3)导管与输液管接头处以无菌纱布包裹。

4)中心静脉导管最长留置7天,逾期应拔除。

5)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及患者体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6)颈静脉置管者避免洗脸、洗头时污染伤口,股静脉置管者避免大小便污染伤口。

二、透析机器运转及操作中的风险

(一)透析机器运转不良

1.风险原因

(1)不熟悉机器的使用及故障排除方法。

(2)机器异常运转时没有及时发现。

(3)使用性能不良的透析机器。

2.风险表现不能正常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3.处理措施

(1)及时查找故障源,排除故障。

(2)自我查找不能明确故障的情况下,及时向护士长汇报,通知值班医师。

(3)必要时联系厂家维修。

4.防范措施

(1)熟悉机器使用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2)使用前检查设备各种报警装置是否完好,并密切监视,发生故障及时排除。

(3)机器必须定时检修、保养。

(二)透析机出现空气报警

1.风险原因

(1)空气进入血管路。

(2)血流量不足,动脉压低产生气泡。

(3)静脉壶液面过低。透析机显示空气报警,静脉壶内液面过低并有气泡。

2.风险表现透析机显示空气报警,静脉壶内液面过低并有气泡。

3.处理措施

(3)提升静脉壶液面至空气探测器以上。

(4)静脉壶内泡沫较多时,给予75%乙醇0.1~0.2ml,可有效降低泡沫表面张力使其消散。

(5)空气报警解除后,关闭补液口,打开动脉管路,提升血流速度恢复透析。

4.防范措施

(1)体外循环各接头要衔接紧密,由两人核对。

(2)输液或输血应从动脉段给,并留人值守。

(3)提升静脉壶液面使其高于空气探测器。

(三)透析时电源中断

1.风险原因突然停电、透析机短路、线路老化、电路接触不良等。

2.风险表现停电报警、血泵停止。

3.处理措施

(1)在透析过程中电源突然中断,需用手摇血泵,防止凝血。

(2)要将静脉壶下端的管路从保险夹中拉出来,再用手摇血泵,精神集中防止空气进入血管路。

(3)如果是透析机故障,应回血结束透析。如果是短时停电不必忙于回血,因透析机内有蓄电池可运行20~30分钟。

4.防范措施

(1)血透室应双路供电。

(2)定时对透析机进行检修维护。

(四)透析时水源中断

1.风险原因驱水泵发生故障、输水管道断裂、水源不足或水处理机发生障碍等。

2.风险表现透析机低水压报警。

3.处理措施

(1)立刻将透析改为旁路或进行单超程序。

(2)寻找故障原因,如在1~2小时内不能排除故障,应终止透析。

4.防范措施

(1)血透室应双路供水或备有蓄水罐

(2)定期维修驱水泵、输水管。

(3)定期对水处理进行维护。

(五)管路破裂

(2)血泵的机械性破坏。

(3)各种接头衔接不紧密。

(4)止血钳造成的破损。

2.风险表现破裂处出现渗血,随着血流及裂孔的加大造成大量渗血。

3.处理措施

(1)出现渗血时应立即回血,将管路的血回干净,

(2)将新管路用生理盐水预冲后更换。

(3)各衔接部位要紧密。

(4)如果失血量较大应立即输新鲜血或血浆蛋白。

(5)当血压较低时,遵医嘱给予扩充血容量。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采取相应的措施。

4.防范措施

(1)上机前严格检查管路的质量。

(2)密切观察机器及管路的运作情况,发生渗血及时处理。

(3)定期检查维护透析机,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工程师。

(六)水质异常

1.风险原因

(1)反渗机出现故障。

(2)预处理系统没定时反冲。

(3)没按规定及时消毒及维护。

2.风险表现患者血压下降、贫血、痴呆、心脏异常、骨软化、呕吐,远期甚至致癌等。

3.处理措施

(1)患者出现异常时,应立即抽血化验寻找原因。

(2)由水质异常造成的,立即停止透析。

(3)及时更换水处理系统。

(4)明确原因后尽快恢复透析。

4.防范措施

(1)水处理系统每半年维护一次每3个月消毒1次

(2)每年检测水质情况,以美国AAMI标准或欧洲药典为准。

(3)每年检测内毒素1~2次。

(4)每天按规定监测水质。

(5)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透析管路连接不牢固。

(2)透析器破膜。

2风险表现在透析管路接口、透析器膜等处有漏血现象。

3.处理措施

(1)对漏血处透析管路的连接进行检查,加固连接。

(2)发生透析器破膜漏血现象时应及时更换透析器。

4.防范措施

(1)保证所使用的透析产品的质量。

(2)透析产品使用前要检查血液通路各个连接处是否紧密。

三、透析过程中发生并发症

(一)透析中发生休克

1.风险原因严重低血压、贫血、心脏病。多脏器衰竭等。

2.风险表现患者面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呼吸困难、血压下降(80/50mmhg)、心率增快、脉率>120

次/min、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丧失。

3.处理措施

(1)低血压引起的休克可不必先测血压,立即回输生理盐水200~300ml,停止超滤,使患者头低臀高位,氧气吸入,必要时输入高渗液体,如1.5%~30%氯化钠、50%葡萄糖或5%碳酸氢钠溶液等。

(2)危重患者当SaO2<90%,心率减慢或严重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早、二联律、三联律时,立即回血停止透析,根据休克的程度及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开放静脉等。

4.防范措施

(1)根据血容量的监测确定干体重,超滤总量<体重的6%~7%。

(2)做好宣传工作,透析期间体重增长控制在<1kg/d.

(3)透析前根据个体差异停用降压药物,透析后期限制进食量。

(4)加强营养,改善贫血,必要时输血、白蛋白或血浆。

(5)危重患者进行心电SaO2监测,备除颤器、抢救药等。

(6)严格掌握透析适应症。

(7)平时做好抢救设备的维护,使其处于可正常使用状态,备齐抢救车中急救、抢救药品并按时检查药品的保质期。

(二)首次使用综合征

首次使用综合征是由于使用新透析器产生的一组综合征。分为的环氧乙烷(ET)消毒剂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2.风险表现

A型表现:在透析开始发20~30分钟内(多在5分钟内)出现呼吸困难、灼、发热、荨麻疹、流鼻涕、流泪、腹部痉挛。

B型表现:在透析开始1小时内出现胸痛、背痛。

3.处理措施

A型处理原则:立即停止透析,弃去体外血,给予肾上腺素、抗组胺要或素等药物。

B型处理原则:不用停止透析,给予氧气吸入,防止心肌缺血。

4.防范措施

(1)用生理盐水1000ml循环冲洗透析器,消除过敏原。

(2)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

(3)透析前使用抗组胺药物。

(三)透析中致热原反应

1.风险原因复用的透析器及管路消毒不充分、水处理系统没有定期消毒、执行无菌操作不严格等,使

细菌或内毒素进入人体内而引起热原反应。

2.风险表现透析开始0.5~1小时内出现畏寒、寒战,继而发热,体温达38℃以上,持续2~4小时,血

常规检查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均不增高,血培养(一)。

3.处理措施

(1)患者寒战时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如是寒战不能控制给予盐替烷50mg肌肉注射。

(2)患者出现高热时给予对症处理,如肌注阿尼利定(安痛定)或冰袋物理降温。

(3)如果透析后2~3天体温仍高应做血培养,不必等结果出来就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4.防范措施

(1)复用透析器时应用专用的复用机,有明确的容量、压力等监测指标,消毒液应用专用产品。

(2)水处理系统及水管道至少每3个月消毒一次,防止反渗膜及管道内壁生长生物膜及内毒素。

(3)复用的透析器要严格按照《复用透析器消毒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5)透析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四)透析中发生溶血

1.风险原因血泵或管道内表面对红细胞的机械破坏、高温透析、透析液低渗、消毒剂残留、异型

输血、血流速率高面穿刺孔小、回输血液时止血钳多次夹闭血管路等造成红细胞破裂而发生溶血。

2. 2.风险表现血管道内呈淡红色。患者表现为胸闷、心绞痛、腹痛、寒战、低血压,严重者昏迷。

3.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血泵,夹住血路管道。

(2)溶解的血液中钾含量很高不能回输应丢弃。

(3)对症治疗高钾血症、低血压、脑水肿等并发症。

(4)给予氧气吸入。

(5)贫血较重者给予输新鲜血液。

(6)明确溶血原因后尽快恢复透析。

4.防范措施

(1)定期检测透析机,防止恒温器及透析液比例泵失灵,血泵松紧要适宜。

(2)防止透析液被化学消毒剂污染,透析器中的消毒剂要冲洗干净。

(3)血管路与穿刺针应配套使用。

(4)透析结束回输血液时不可使用止血钳反复夹闭血管路。

(5)防止异型输血。

(五)透析过程中静脉血肿

1.风险原因患者血管纤细、硬化、末梢循环较差。操作者技术欠佳等造成透析过程中,静脉血管

穿破或渗漏引起皮下淤血、肿胀。

2.风险表现透析进行中随着血流的加快,患者穿刺局部出现肿胀、淤血、疼痛等表现。

3.处理措施

(1)当透析过程中穿刺局部突然肿胀疼痛时,立即停止血泵,将动、静脉针上的卡子夹闭,同时将动静脉管路用止血钳分别夹住并分离穿刺针,用无菌的连接器将动、静脉管路连接后打开

止血钳,开血泵流速降至100ml/min,关闭超滤(UF),将静脉壶下端的管路从空气监测夹中

拉出,进行离体血液循环,可有效地防止血液凝固。

(2)此时护士可以有充足的时间重新找血管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用生理盐水50ml快速推入,患者无疼痛感,发展局部无肿胀证实静脉血管通畅,

4.防范措施

(1)对血管条件较差者应由熟练的护士进行穿刺。

(2)透析前用热水袋保暖(尤其冬天),使血管扩张,有利于穿刺。

(3)透析开始应缓慢提升血流速度,使静脉逐渐扩张。

(六)透析中发生空气栓塞

1.风险原因多为技术操作及机械装置失误所致,如血液管路安装错误、衔接部位漏气、空气探测

器报警失灵、回血操作失误等。

2.风险表现患者突然惊叫,伴有呼吸困难、咳嗽、胸部发紧、气喘、发绀,严重者昏迷甚至死亡。

3.处理措施

(1)立刻夹住静脉管道关闭血泵。

(2)置患者头低左侧卧位使空气积存在右心房的顶端,切忌按摩心脏。

(3)当进入右心室空气量较多时,在心前区能听到气泡形成的冲刷声,应行右心室穿刺抽气。

(4)给患者吸纯氧或放在高压氧舱内加压给氧。

(5)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减少脑水肿,注入肝素和小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

4.防范措施

(1)透析管道连接方向正确。

(2)预冲管道及透析器必须彻底,不能留有空气。

(3)避免在血液回路上输血输液。

(4)透析结束时,禁止使用空气回输血液的方法。

(七)透析过程中出现凝血现象

1.风险原因

(1)当尿毒症患者伴发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常采用无肝素透析。

(2)抗凝剂剂量不足,或者抗凝剂使用方法不当。

(3)由于血流速度减慢或回输生理盐水不及时等原因,常发生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现象。

2.风险表现静脉压升高、透析器颜色变深、静脉壶过滤网有凝块、外壳变硬、液面上有泡沫。

3.处理措施

i.当无肝素透析3~4小时时,静脉压逐渐升高达300~400mmHg,在不停血泵的情况下(防止因停

血泵而造成整个体外循环凝血),立刻打开动脉管路回输成功后停血泵。

ii.打开动脉管路,回输动脉端的血液,如果凝固,可丢弃动脉管路上的少量血液。

4.防范措施

(1)肝素盐水100mg/1000ml循环吸附,血泵速100ml/min,吸附30~60分钟后排空肝素盐水。(2)再用生理盐水500ml重新预冲透析器及管路。

(3)根据凝血情况每天30或60分钟一次阻断血流,用100~200ml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及管路,冲洗量计算在超滤总量内。

(八)无肝素透析发生凝血

1.风险原因当尿毒症患者伴发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常采用无肝素透析,由于血流速度减

慢或回输生理盐水不及时等原因,常发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现象。

2.风险表现静脉压升高、透析器颜色变深、静脉壶过滤网有凝块、外壳变硬、液面上有泡沫。

3.处理措施同(七)透析过程出现凝血现象

4.防范措施同(七)透析过程出现凝血现象

四、透析后风险

(一)静脉内瘘发生血栓

1.风险原因患者高凝、动脉硬化、内瘘肢体受压或感染、透析中发生低血压。

2.风险表现内瘘部位疼痛、塌陷或硬包块,触摸无震颤、听诊无杂音。

3.处理措施

(1)血栓发生在6小时之内者,用尿激酶溶栓(护士操作)。

方法:尿激酶25万U/支,用生理盐水12.5ml稀释(2万U/ml),用七号套管针在瘘口轻微拨动处向心方向穿刺,每隔15~20分钟缓慢注射尿激酶4万U,并用手指间断压迫吻合口上方静脉,同时根据血压情况适当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

(2)血管内溶栓术,即在X线引导下将导管插入血栓部位,灌注溶栓剂(医生操作)。

(3)行带气囊的导管取栓术(医生操作)。

4.防范措施

瘘感染

(3)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或过紧包扎,透析结束后压迫针孔15~30分钟,力适中以免内瘘堵塞(压迫的近心端可触及震颤)

(4)透析中、后期防止低血压。

(5)根据患者凝血情况调整肝素用量,必要时给予潘生丁、阿司匹林等药物

(6)不能在内瘘侧肢体输液、采血、测量血压或悬挂重物,内瘘侧肢体发痒不能用手抓,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7)经常听内瘘有无杂音,触摸有无震颤、观查有无疼痛、红肿、渗出,发现异常立即就诊。(8)经常活动瘘肢体,如握拳运动,皮下有淤血、肿胀时擦洗患部2~3次/日。

(二)的静脉置管导管感染

1.风险原因患者免疫缺陷、抵抗力下降、皮肤或鼻腔细菌、导管保留时间较长、操作频率较多等极易发生感染。

2.风险表现

(1)局部感染的表现:导管出口处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

(2)全身感染的表现:发热、寒战甚至发展为心内膜炎及骨髓炎。

3.处理措施

(1)局部感染的处理

1)用医用汽油棉块擦去周围的胶布痕迹(询问有无汽油过敏史),再用清水纱布擦去汽油。

2)插管切口及缝线处严格消毒,如有血痂用安尔碘或碘伏棉块湿敷半小时后剥去血痂。

3)消毒后在切口及缝线处放1块注满庆大霉素的棉球或局部涂泰利必(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软膏等,用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消毒处置1次。

(2)全身感染的处理

1)留取血培养做细菌学检查。

2)根据检验结果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3)如果发热、寒战不能控制,应拔掉静脉导管。

4.防范措施

1)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及全身反应,并及时处理。

2)活动和睡眠时避免压迫导管以防血管壁损伤。

3)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避免洗脸、洗头时水流至伤口发生感染。

5)用肝素盐水封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肝素帽最好一次性使用)。

6)插管部位应每日进行消毒换药,必要时随时更换敷料。

(三)深静脉留置导管内血栓

1.风险原因患者高凝状态、封管肝素用量不足或血液反流入导管腔内所致。

2.风险表现当导管内血栓形成时,用空针用力抽吸而无血液抽出。

3.处理措施

(1)先用空针用力抽尽管腔内残留的肝素溶血液,接装与管腔容积等量的尿激酶溶液的注射器(浓度为2万U/ml),用力抽吸缓慢放手,如有阻力不可向管腔内推注,如此反复多次,使尿激酶缓慢进入管腔保留1~2小时,回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

(2)如果透析中经常出现血流中断(贴壁感),静脉造影显示导管侧口处有活瓣状絮状物,说明导管周围有纤维蛋白鞘形成,可用尿激酶2ml(2万U/ml)缓慢注入管腔,保留1~2小时。或用尿激酶25万U溶于200ml生理盐水,每支管滴注100ml,滴速为10~15gtt/min。

(3)如果溶栓失败应拔管或引导导丝更换新导管。

4.防范措施

(1)封管前用生理盐水冲至双管腔内透明。

(2)用肝素原液封管剂量比管腔容积多0.1~0.2ml,一边推一边关闭导管夹,确保正压封管,防止血液逆流回导管内发生凝血。

(四)透析后感染血液传染病

复用的透析器及管路消毒不充分,导致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最常见的血液传染病为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1.风险表现透析后一定时间内出现血液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2..处理措施

(1)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2)保存相应的医疗文件资料,对于对于没有销毁的可疑医疗器具、标本,进行封存、送检。

(3)防范措施

(1)新患者被列入透析规划前行常规全套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肝功能、梅毒检测;进

入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有感染征象的要及时检查,乙肝易感者要接受疫苗注射。

(3)透析用品一次性使用,复用的透析器要严格按照《复用透析器消毒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

消毒处理。

(4)对于使用复用透析器的患者要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签署《复

用透析器知情同意书》。

(5)透析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6)血液透析患者使用的透析器相对固定。

五、血液透析计次计费

(一)风险原因

1.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疗程长、医疗物品使用量大、费用高。

2.血液透析计费涉及输液盐水、血液等医疗物品,计费上易与普通输液、输血相混淆。

(二)风险表现

患者家属对透析计费、收费产生质疑,发生纠纷,甚至形成诉讼。

(三)处理措施

1.倾听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了解患方质疑的焦点,做好解释、说服工作。

2.必要时像患方出示透析治疗收费标准、医疗记录与收费单据。

(四)防范措施

1.展开透析治疗前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将有关收费标准告知患方,签署知情同意书。

2.定期向患方通报患者医疗费用的支出情况。

六、心肺复苏护理风险

胸外按压并发症

1.风险原因胸外按压部位不准确或力度过大

2.风险表现肋骨骨折、血气胸、肝破裂等。

3.处理措施

(1)并发症严重者立即停止按压。

(2)病情允许者纠正按压部位及力度后继续实施按压。

4.防范措施

(1)按压前找准正确按压部位:胸骨中下段1/3交界处。

(2)按压时力度应适中,按压时按压者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

七、大量输血输液的护理风险

(一)风险原因

1.输入的液体温度一般等于或低于室温,当输液量大,输液速度过快,易导致体温低。

2.危重患者代偿能力降低,大量输液可能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

(二)风险表现

1.体温过低,从而影响血液循环,降低组织细胞的代谢能力,加重病情。

2.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等相关症状。

(三)处理措施

1.采用温毯机为患者复温。

2.减慢输液速度,遵医嘱合理使用脱水利尿药物。

(四)防范措施

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等情况,合理调节输液速度。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出入量作为调节输液速度的依据。

八、输错血

(一)风险原因

1.血型搞错

2.没有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二)风险表现

发热,发冷,呼吸困难,血红素尿,休克。

(三)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2.情况严重者通知医生立即停止手术,保留输血制品及有关设备,以待检验。

3.病情紧急的患者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配合麻醉医生进行紧急救治,给予氧气吸入。

4.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5.溶血、输血严重反应时,抽取患者血样与血袋一起送输血科。

6.加强病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

(四)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九、用错药

(一)风险原因

1.不按医嘱用药

2.执行口头医嘱时用错药。

3.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风险表现

轻者患者无任何表现,重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三)处理措施

1.停止错误用药。

2.根据出现的临床症状,对症处理。

3.做好患者的解释和善后处理工作。

(四)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2.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重复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3.台上给药时,需同台上护士核对瓶签。

4.手术台上装麻药的量杯与其他物品同时存放时必须有标记。

5.手术未结束或患者抢救用药后空瓶不经允许不可拿出手术间。

6.护士交接班时药交代清楚药品名、剂量、浓度。

十、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生硬的风险

(一)风险原因

1.女性患者对医护人员要求高。

2.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熟练,说话不温和。

3.与患者或家属缺乏良好沟通,未建立信任、和谐关系。

(二)风险表现

护士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缺乏良好的服务态度,引起患者或家属不满,现投诉,引发纠纷。(三)处理措施

1.安抚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当事人向患者和家属道歉。

2.调换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操作。

3.告知患者和陪护人员相关风险,做好护理处置的记录。

(四)防范措施

3.加强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的培训,减少由操作不慎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不满意。

4.发现纠纷苗头及时处理,防微杜渐。

5.护理人员和患者或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

血液净化室工作总结与计划

血液净化室20XX年工作总结20XX年,血液净化室在院领导正确领导下和科室人员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安全顺利运行,并不断发展成熟,全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患和谐,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医院科学发展,现汇报如下: (一)医疗工作:全科在科主任、护士长带动下,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疗管理理念,加强医患沟通,全面加强医疗质量工作,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整体水平,结合医院工作实际,严格遵循核心制度的管理规范,要求医务人员自觉执行首问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术前讨论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三查七对等医疗护理重要制度;严格执行每月一次“三基三严”考核,进行医疗查房,对疑难和危重病人及时进行讨论,严格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科室坚持每周晨会制度,总结和分析上周工作,安排部署新一周工作,针对具体问题研究整改,有力的避免了医疗差错的发生,血液透析室启动至运行半年来医疗差错的发生;积极鼓励科室医务人员参加医务科、护理部组织短期业务培训,参加医疗学术研讨学习班,聘请专家进行授课,要求医疗技术操作人人达标;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处方书写规范》,使门诊病历、处方、申请单填写合格率96%以上,同时门诊日志、证明材料上报及时,书写规范;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有效的控管了医疗服务中的不良事件,血液净化室启动至运行半年来无重大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发生,保证了患者就诊和治疗效果。截至 20XX年底血液净化室在院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0例余,完成中心静脉置管术150例余。血液净化治疗共10454例,全年业务收入4925635元。其中:血液透析9834例、血液透析滤过460例、血液灌流195例、血浆置换62例、CRRT63例。特殊检查、治疗患者告知率100%,患者好转率98%,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100%,门诊病历、处方、申请单填写合格率96%以上,医保病历书写、用药合格率98%,医疗技术操作合格率达98%,熟练急救技能、急救程序、急救要械使用正确率100%,组织医疗业务培训学习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完整版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 安全防范措施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

追踪方法学在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追踪方法学在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8-16T14:45:00.21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7期作者:辛易勋[导读] 对危重症患者应用追踪方法学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比之传统的质量管理更能体现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更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广西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玉林 537001)【摘要】目的:观察追踪方法学在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追踪检查记录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以来我院ICU和心血管内科及呼吸内科急诊病例中收治的160例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及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追踪方法学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总有效率97.50%(7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总有效率86.25%(69/80), 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精神恢复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分别为(2.12±0.51)h、(3.13±0.12)h、(5.12±0.21)d、(7.12±0.42)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4.12±0.36)h、(8.63±0.51)h、(15.41±0.41)d、(18.41±0.23)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追踪方法学在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能明显缩短救治时间,恢复机体状态,实现科学化管理,提升护理质量。【关键词】追踪方法学;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203-02 危重症患者的的护理,是其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从目前的临床护理和应用实践来看,护理质量的提升,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追踪方法学作为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创新型管理方法,获得相对满意的护理成效。本文为探讨追踪方法学在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特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60例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历史性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为医嘱下达病危或病重的患者。其中ICU 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34例,呼吸内科46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80例、两组患者年龄13~75岁,平均年62±1.65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严格执行常规的危重症患者护理常规及专科护理常规,包括对患者的心电监护、严密的病情观察、正确执行医嘱实施治疗护理,常规的护理质量管理。 观察组在上述方法基础上,使用追踪方法学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即在危重症患者的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对诊疗、护理、服务等进行全方位综合性追踪,及时发现追踪环节的漏洞。具体方法包括:科室成立追踪小组,实施护士长--质控组长--护士三级质量管理标准,根据科室制定的《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追踪检查,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追踪路径,及时发现各环节中的存在问题,及时沟通和反馈,及时纠正。包括护理常规的落实,医嘱执行的及时性,护理安全措施的落实,病情变化发现的及时性及相关检查检验科室的沟通协调等等,保证了危重病人的“时间就是生命”的信念,为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严格医嘱,有计划的选择追踪对象、避免追踪对象的失联,严格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追踪标准。从入院、ICU、病房、相关检查检验科室、出院,记录追踪的结果时刻围绕病人。 1.3 疗效评定 将临床护理效果分为很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临床护理应用总有效率为很满意+较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采用%表示,用χ2检验,其他指标均采用方差(x-±s),以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应用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总有效率97.50%(7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总有效率86.25%(69/8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所示。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应用疗效比较(n/%)

血液净化室工作计划

血液净化室工作计划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血液净化室工作计划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透析病人实际上过着很不正常的生活,他们很大程度是与透析机器“绑”在一起,终身依赖医护人员存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都很重,长期病理因素的影响也使患者具有情绪不易稳定、容易激惹等特点。为此血液净化室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制定如下护理工作计划: 一、健全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目标:按照医院及护理部要求,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措施: 1、在工作中继续完善各班工作职责、流程,做到班班工作要点明确,个人岗位职责明确。 2、制定切合科室实际的培训计划,努力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地护理服务。 3、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通过绩效方案的实施切实做到多劳、能劳者多拿,调动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透析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目标:全年不发生恶性护理事件。

措施: 1实现医护一体化分管长期透析患者,对透析患者实行从院内到院外的整体化管理,内容包括:根据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来确定每周的透析次数;根据患者的化验结果和自我感觉来确定透析方式,特别注意透析半年以上的患者要增加血液滤过和血液灌流的次数;督促患者定期进行必要的血液生化检测;饮食宣教纠正患者贫血和营养不良;预防患者高血钾和心衰的发生。 2、实行责任制排班,由4名护士上责任组,5名护士倒班备急诊,半年一轮换,加强夜班护士的人力和能力,夜班一名护士分管3名患者的治疗,(至少有一名是N2级护士),N1级或N2级护士值班遇到疑难问题及时向上级护士或护士长汇报3重新修订血液净化专科操作流程,特别是无肝素、灌流器及CRRT管路预冲流程。 4、注重不良事件的分析及上报。 5、每名护士从细节做起。 三、落实分层培训计划,提高专科素质 目标: 1、全科护理人员熟知护理核心制度和应急预案。 2、护理人员按照级别掌握相应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透析护理常规。 3、护理人员基本技术操作全部合格。

危重病人护理风险管理试卷答案教学提纲

学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护理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护理危险。所有医疗过程都是风险和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任何一个护理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2、护理安全: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二、填空(每题1分) 1.危重病人常见护理风险隐患包括:压疮、坠床和跌倒、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患者住院期间擅自外出、猝死、窒息、烫伤、自杀、走失、用错药、内镜侵入性感染、实习、轮转护士发生工作差错和缺陷。 2、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隐患包括:接错患者、手术部位错误、手术中器械、物品准备不足或不良、手术器械和敷料等异物遗留于创口及体腔内、物理、化学损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坠床、标本丢失或保存不当。 3、协作病人翻身时,应将患者是身体抬起再移动,避免拖、拉、推的动作,以防擦伤皮肤。 4、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床旁应设床栏,必要时应用约束带约束,并注意约束适当,观察局部皮肤检查,做好交接班。 5、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医疗安全,非抢救状况下拒绝执行医生口头医嘱。 6、心衰的患者应绝对卧床、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防寒保暖、保持情绪平稳,环境安静。 7、老年患者、肺部疾患、心脏病患者,要控制输液速度。 8、外科常见的引流管包括胃肠减压管、腹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T管。 9、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五主动”主动关心、帮助、体贴病人、主动耐心安慰病人、主动热情接诊病人、主动巡视病房、主动送出院病人。“六一句”入院时多介绍一句、操作时多说明一句、晨间护理多问候一句、手术前多解释一句、手术后多安慰一句、出院后多关照一句。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患者发生猝死的应对措施。 1、了解患者病情,对存在猝死潜在风险的患者要心中有数,与患者和其家属进行病情沟通时要加以告知并记录。 2、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有家属陪护,特别是患者蹲厕时及夜间需有家属照应。 3、心脏病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急救的方法和用药方法。 4、高血压患者经常监测血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5、心衰的患者应绝对卧床,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防寒保暖,保持情绪平稳,环境安静。 6、老年患者、肺部疾患、心脏病患者,要控制输液速度。 7、一旦发生猝死,立即通知医生就地抢救。 8、加强无陪护患者的巡视。 2、为减少危重病人发生护理风险,护士自身需要做哪些? 1、首先需要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 2、提高工作的主动性、提升技术水平业务素质。 3、遵守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给药制度、核心制度。 4、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增强法律意识。 仅供学习与参考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1、护士应熟悉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如患者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及时、客观、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2、护士下班前除做好护理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治疗、观察重点,向下一班护士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3、实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三级控制,责任护士负责全面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向责任组长汇报,责任组长需及时查看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护理疑难问题,应汇报护士长进行讨论后落实护理方案。 4、实行危重患者主管护士参与医疗查房制,以利于制定正确、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5、对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涉及多个专业科室护理的危重患者,科室需上报护理部,必要时组织全院护理专家实行全院护理会诊。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1、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佩戴手腕识别带,穿病员服,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合适的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于昏迷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栏、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 3、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静脉通道畅通,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给药。 5、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病人做到“三短六洁”,使病人清洁舒适。 6、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 7、保持大小便通畅。 8、保持各导管通畅,妥善固定、有标识、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9、心理护理:加强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交流,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危重病人安全管理措施、护理常规、操作流程、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危重病人安全管理 1、危重病人入院、转科由科室的值班护士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用物。 2、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 3、危重病人出科做任何检查应由科室医生陪同前往。 4、遇急、危重病人病情发生异常,医生如果不在场,护士除立即通知医生外,应迅速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 5、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敏捷,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6、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止意外发生。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暗化病室,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抽搐。 7、危重病人抢救时,尽量避免病人家属在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必要时通知家属,听取家属意见。 8、做好基础护理,严防护理不当而出现的并发症。 9、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格交接班,同时做到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 10、加强巡视病房,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严禁对病历进行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等。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

导尿。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禁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8、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养的需求增强,而其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应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9、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3)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每2小时按摩肢体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会阴及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10、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或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 11、做好心理护理,限制探视人员。 1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床头交接班。

危重病人风险评估及安全措施

嵩明县人民医院护理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 安全防范措施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点防范,如成立护理风险小组,对与护理相关的各种风险种类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制定各种护理紧急风险预案。 2.制定完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制定各种护理质量关键流程及护理缺陷管理措施,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 (1)护理等级制度必须落实护理等级要求,危重患者 15min-30min巡视1次,对病情进展做到心中有数。 (2)急救室工作制度成立专人管理小组,包括急救物品管理、使用、保养、供应等,使急救室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加强护理操作训练,掌握多科业务知识及选进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应急能力及思考能力,成立专科技术操作培训组,危重抢救质量管理组、检查、督促与护患纠纷、投诉处理组,每周定期检查,对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要晨会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1]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1]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点防范,如成立护理风险小组,对与护理相关的各种风险种类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制定各种护理紧急风险预案。 2.制定完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制定各种护理质量关键流程及护理缺陷管理措施,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 (1)护理等级制度必须落实护理等级要求,危重患者 15min-30min巡视1次,对病情进展做到心中有数。 (2)急救室工作制度成立专人管理小组,包括急救物品管理、使用、保养、供应等,使急救室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加强护理操作训练,掌握多科业务知识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计划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计划 篇一:血液净化室工作计划 血液净化室工作计划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透析病人实际上过着很 不正常的生活,他们很大程度是与透析机器“绑”在一起,终身依赖医护人员存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都很重,长期病理因素的影响也使患者具有情绪不易稳定、容易激惹等特点。为此血液净化室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制定如下护理工作计划: 一、健全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目标:按照医院及护理部要求,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措施: 1、在工作中继续完善各班工作职责、流程,做到班班工作要点明确,个人岗位职责明确。 2、制定切合科室实际的培训计划,努力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地护理服务。 3、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通过绩效方案的实施切实做到多劳、能劳者多拿,调动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透析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目标:全年不发生恶性护理事件。

措施: 1 实现医护一体化分管长期透析患者,对透析患者实行从院内到院外的整体化管理,内容包括:根据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来确定每周的透析次数;根据患者的化验结果和自我感觉来确定透析方式,特别注意透析半年以上的患者要增加血液滤过和血液灌流的次数;督促患者定期进行必要的血液生化检测;饮食宣教纠正患者贫血和营养不良;预防患者高血钾和心衰的发生。 2、实行责任制排班,由4 名护士上责任组,5 名护士倒班备急诊,半年一轮换,加强夜班护士的人力和能力,夜班一名护士分管3名患者的治疗,(至少有一名是N2级护士),N1级或N2级护士值班遇到疑难问题及时向上级护士或护士长汇报 3 重新修订血液净化专科操作流程,特别是无肝素、灌流器及CRRT管路预冲流程。 4、注重不良事件的分析及上报。 5、每名护士从细节做起。 三、落实分层培训计划,提高专科素质 目标: 1 、全科护理人员熟知护理核心制度和应急预案。 2、护理人员按照级别掌握相应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透析护理常规。 3、护理人员基本技术操作全部合格。 措施: 1、制定本科室护理人员详细的护理计划和要求,对护理人员进行

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指标

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指标 评价指标名称对象选择计算公式改善标准备注所有医院必查指标 1.患者血管通路(包括自体内瘘/人工血管/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所有长期维持 性血透患者 血管通路相 关感染发生 率(%)= 血管通路感染 的患者数量/ 透析患者总数 比率下降标准: 1)自体内瘘的感染 发生率﹤1% ; 2)人工血管的感染 发生率﹤10% ; 3)隧道性有袖口的 深静脉置管至少 需要维持时间是 >90天,其感染发 生率﹤10%(3月 内),及<50%(1 年内)。(K/DOQI 2006) 2.内瘘、人造血管堵塞(栓塞)发生率(%)血管通路是内 瘘、人造血管 的长期维持性 血透患者 患者内瘘或 人造血管堵 塞发生率(%) = 患者内瘘或 人造血管堵 塞人数/患者 内瘘或人造 血管总人数 比率下降标准: 1)内瘘血栓形成:﹤ 0.25次/患者年; 2)人造血管血栓形 成:﹤0.5次/患者 年。(K/DOQI 2006) 判断方法: 1)血管通路震颤和 杂音减弱或消失; 2)沿自体动静脉内 瘘静脉走行可触 及血栓形成; 3)人造血管通路动 脉端搏动增强、移 植血管内压力逐 渐升高; 4)再循环分数增加 大于20%,透析效 率降低、透析时间 延长; 5)恒定流速下回血 压力升高; 6)通路侧肢体水肿。

3.内瘘穿刺成功率(%)血管通路是内 瘘、人造血管 的长期维持性 血透患者 内瘘穿刺成 功率(%)= 穿刺成功例 数/维持性血 液透析患者 总人数 比率上升标准: 内瘘穿刺成功率力争 100%。 动静脉内瘘一次穿刺 成功,不仅能减轻患者 痛苦,而且是保证透析 顺利完成前提条件,提 高护患信任度。 4.内瘘针滑脱率(%)血管通路是内 瘘、人造血管 的长期维持性 血透患者 內瘘针滑脱 率(%)= 內瘘针滑脱 人数/维持性 血液透析患 者总人数 比率下降标准: 內瘘针滑脱率﹤ 0.01%。 预防: 1)加强风险管理; 2)提高防范意识; 3)责任护士加强巡 视; 4)上机前正确评估 病人病情,对所管 病人实行个性化 护理,做到每个病 人心中有数; 5)不采取定点穿刺, 进针长度不少于 2/3; 6)加强健康宣教,提 高患者自我防护 能力,做好固定包 括针及血管路。 5.内瘘渗血率(%)血管通路是内 瘘、人造血管 的长期维持性 血透患者内瘘渗血率 (%)= 渗血例数/维 持性血液透 析患者总人 数 比率下降标准: 1)轻度渗血为 0.5-1.0ml(两根 棉签全部被血浸 红); 2)中度渗血为 1.1-3.0ml(覆盖 针口纱布全部浸 红); 3)重度渗血为> 3.0ml(渗血污染 铺巾或床单,面积 >5×5㎝2) (文献资料) 内瘘渗血率﹤4%。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

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血液净化室护理工作制度

血液净化室护理工作制度 1.在护士长领导下做好各项工作。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 3.认真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防交叉感染。操作规程遵循 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确保护理质量和治疗安全。 4.正确执行医嘱,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协助医生做好各项诊疗工作,严 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5.保持血液净化室环境的整洁、舒适、安静及空气清新。凡进入血液净化 室工作人员或参观者须穿室内鞋或穿鞋套,外出更换外出鞋,穿外出衣。患者 家属及陪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血液净化室。 6.做好透析过程的全程护理。治疗前做好病情评估,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治疗期间要严密监测透析机器各项参数,经常巡视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有问题及时处理,做好护理记录。治疗结束要交代好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 7.了解患者病情、饮食、心理等情况,为患者进行相关指导,积极开展各 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做好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和生活指导。 8.定期进行透析用水、置换液、透析液的监测,确保治疗安全。 9.治疗室、水处理室、透析区、透析液配置室,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 1 次。 10.室内备齐常用急救药品、器械、设备,并固定放置,专人负责,定期 检查,用后及时补充,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备用状态。 1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免疫状态为阳性的患者按照国家 规定分区、分机治疗,凡用过的器材、设备必须按照要求消毒、维护,一次性 医疗废物按相关要求分类放置和处理。落实手卫生,床边隔离,血管导管相关 感染等预防措施,特殊感染患者,做好自我防护。 12.落实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 13.做好安全措施,防火,防盗,建立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处理演练。 14.积极参加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为患者接 受高品质的透析制造良好的条件。

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试卷MicrosoftOfficeWord2007文档.docx

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试卷 一、单选题: 1.要做到安全,必须杜绝不安全素,所以对于不安全的因素造成的风险我们采用三点应对措施,其中哪一点不是 ( D ) A、识别风险 B、评估风险 C、处理风险保证安全 D、效果评价 2..预防安全隐患的策略 ( A ) A、培养树立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B、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明确风险处理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C、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 D、健全风险预防程序,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3.护理安全管理发展管理研究内容,以下哪一项不是 ( C ) A、安全管理的概念、应用程序的阐述及国内护理风险管理的现状和体会 B、介绍国外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概况和研究进展 C、安全管理效果评价方法向实施过程科学化、计算过程简单化方向发展 D、探讨医院各类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特点和原因及预防对策 4.危重病人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以下哪项不是 ( B ) A、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 B、护理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了治疗护理效果 C、护理业务水平低、病情观察不到位

D、医疗设备与环境管理不善 5.判断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否有效,首先观察(D) A、口唇紫绀是否改善 B、瞳孔是否缩小 C、吹气时阻力大小 D、看到病人胸廓升起 E、剑突下隆起 二、多选题: 1、ICU护士应具备的素质(ABCDE) A、ICU护士必须爱岗敬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B、ICU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C、ICU护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 D、ICU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E、ICU护士要掌握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2.一患者在到CT室做CT的路上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ABCDE) A、评估危重症患者情况和转运的风险性,采取安全有效的转运方式和措施,使患者安全顺利转运到目的地。 B、转运前告知患者/家属转运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与并发症,取得理解与配合。 C、确定转入科室是否做好迎接准备。 D、运送人员是否有经验并受过相关训练,能在转运途中进行病情观察和及时救治。 E、确定运送携带的仪器及药品,如呼吸机、监护仪、呼吸囊、吸痰机、氧袋、急救药箱,确保其功能完好,运作正常。

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

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7-11-13T10:57:21.16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5期作者:潘银[导读] 血液是有血细胞和血浆组合而成,是人体中极为重要的成分之一。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质量控制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0例需要血液净化的患者,常规组75人: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75人:对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是98.67%和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的总有效率73.33%和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情况更优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 1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实行质量控制,能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质量管理;血液净化;质量控制 血液是有血细胞和血浆组合而成,是人体中极为重要的成分之一,血液净化中心是医院比较重视的科室,因为血液净化的结果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血液净化需要庞大的仪器设备,操作也较为复杂,需要医师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要多方面的加强质量控制,例如:对患者的管理、对医护人员的管理、控制设备的管理和完善规章制度等[1]。所以,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共150例在实行质量控制前与质量控制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观察质量控制的管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150例需要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组75人。常规组,男32例,女43例,年龄35至65岁,平均年龄(45.2±2.9)岁;观察组,男34例,女41例,年龄37至72岁,平均年龄(43.7±1.3)岁。两者患者在年龄、性别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治疗其中退出治疗;②是过敏体质;③精神系统疾病;④有认知功能障碍。 1.3方法 常规组: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对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进行质量控制。首先,要按照国家卫生部门和医疗设备消毒技术的相关规定与我院的实际情况想结合,制定出一套质量控制管理标准。具体内容是:建立一个质量控制小组(由相关负责人和控制员组合的),针对每位成员的能力和经验分配到相对应合理的区域;治疗管理的有关事项也要制定合理且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助于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发展,每位成员要定期的进行总结并分析检测结果,把反馈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并与护理科进行沟通交流,使问题直观的呈现出来,有利于护理工作的更加完善;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护理技能培训,提高知识储备,让组长也定期进修学习,把学习成果对本科室的人员进行授课,让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技能运用到工作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专业素养和服务态度,让护理人员认知到自己的责任感,有重视质量控制的意识,并保证护理质量;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制度,在诊疗过程中禁止手套混用,必须全程无菌操作,降低发生感染的机率,为了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对患者进行诊疗时要选用一次性物品;深静脉置管如果有渗血或渗夜的情况要立即更换,必须保持置管的洁净干燥,所使用的置换液要现配现用,以免置换液暴露在空中滋生细菌;每天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并记录,避免安全隐患,确保机器的正常工作;要控制好患者病房的环境,尽量安静、整洁,并安放消毒装置和空调,保持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要清新,光线要充足,定期进行消毒以及床单被罩的更换;需要血液净化的患者属于重危疾病患者,会因为过于担忧出现烦躁、低落、易怒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合理的进行心理疏导,讲解疾病成功的例子,以及医院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以及对医护的信任,鼓励患者,让患者要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这样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不良反应、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满意度分为满意(90分以上),一般(75-89分),不满意(74分以下)。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护理质量评分以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专业技能操作为主,分数越高代表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越优秀。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是98.67%和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的总有效率7 3.33%和护理质量评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

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点防范,如成立护理风险小组,对与护理相关的各种风险种类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制定各种护理紧急风险预案。 2.制定完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制定各种护理质量关键流程及护理缺陷管理措施,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 (1)护理等级制度??必须落实护理等级要求,危重患者15min-30min 巡视1次,对病情进展做到心中有数。 (2)急救室工作制度??成立专人管理小组,包括急救物品管理、使用、保养、供应等,使急救室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加强护理操作训练,掌握多科业务知识及选进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应急能力及思考能力,成立专科技术操作培训组,危重抢救质量管理组、检查、督促与护患纠纷、投诉处理组,每周定期检查,对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要晨会上提醒,每月进行点评。抢救时做到紧张有序,认真做好抢救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