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 第一章 习题及答案

光学  第一章 习题及答案
光学  第一章 习题及答案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2011级 应用物理班

姓名:罗勇 学号:20114052016

第一章 习题

一、填空题:

1001.光的相干条件为 两波频率相等 、相位差始终不变和 传播方向不相互垂直。

1015.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反射镜M 2移动0.25mm 时,看到条纹移动的数目为1000个,若光为垂直入射,则所用的光源的波长为_500nm 。

1039,光在媒介中通过一段几何路程相应的光程等于折射率和__路程_的乘积 。

1089.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同时传播到p 点,两振动的相位差为ΔΦ。则p 点的

光强I =22

12122cos A A A A ?++?

1090. 强度分别为1I 和2I 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大光强max I =12+I I 。 1091. 强度分别为I 1和I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小光强min I =。12I I -

1092.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大光强max I =12122A A A A ++。 1093.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小光强min I =12122A A A A +-。 1094. 两束相干光叠加时,光程差为λ/2时,相位差?Φ=π。

1095. 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消干涉的条件是光程差为半波长的()2j+1倍,相位差为π的()2j+1倍。

1096. 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长干涉的条件是光程差为波长的2j 倍,相位差为π的

2j 倍。

1097. 两相干光的振幅分别为A 1和A 2,则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1221221A A A A ??

?????+ ???

。 1098. 两相干光的强度分别为I 1和I 2,则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

1212

I I I I -+。

1099.两相干光的振幅分别为A 1和A 2,不变。

1100. 两相干光的强度分别为I 1和I 2,当它们的强度都增大一倍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不变。

1101. 振幅比为1/2的相干光波,它们所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45。

1102. 光强比为1/2的相干光波,它们所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13

1103.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 ,缝屏距为D ,屏上任意一点p 到屏中心p 点的距离为y ,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 点的光程差为

1104.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 ,缝屏距为D ,波长为λ,屏上任意一点p 到屏中心p 0点的距离为y ,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 点的相位差为

2πλ 1105.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 ,缝屏距为D ,波长为λ,屏上任意一点p 到对称轴与光屏的交点p 0的距离为y ,设通过每个缝的光强是I 0,则屏上任一点的光强I=()01cos I V ?+?。

1106.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 ,缝屏距为D ,入射光的强度为I 0,波长为λ,则观察屏上相邻明条纹的距离为

D

d

λ。

1107. 波长为600nm 的红光透射于间距为0.02cm 的双缝上,在距离1m 处的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则相邻明条纹的间距为__3_mm 。

1108.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 ,缝屏距为D ,屏上干涉条纹的间距为Δy 。现将缝距减小一半,则干涉条纹的间距为2y ?。

1109.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一薄云母片盖住实验装置的上缝,则屏上的干涉条纹要向_上移_____移动,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_____。

1110.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得到干涉条纹的的间距为Δy ,现将该装置移入水中,(n=3/4),则此时干涉条纹的焦距为

3

y 4

?。 1111. 用波长为500 nm 的单色光照射杨氏双缝,入用折射率为1.5的透明薄片覆盖下缝,

发现原来第五条移至中央零级处,则该透明片的厚度为___4

510cm

-?____________。 1112. 增透膜是用氟化镁(n=1.38)镀在玻璃表面形成的,当波长为λ的单色光从空气垂

直入射到增透膜表面是,膜的最小厚度为_5.52

λ

____________。

1113. 在玻璃(n 0=1.50)表面镀一层MgF 2(n=1.38)薄膜,以增加对波长为λ的光的反

射,膜的最小厚度为______2.76

λ

________。

1114. 在玻璃(n=1.50)表面上镀一层ZnS (n 0=2.35),以增加对波长为λ的光的反射,

这样的膜称之为高反膜,其最小厚度为9.40

λ

1115. 单色光垂直照射由两块平板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当把下面一块平板玻璃缓慢向下平移时,则干涉条纹___下移_______,明暗条纹间隔____不变_______。

1116. 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劈角为α的劈形膜,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则在

干涉膜面上干涉条纹的间距为___2tan λ

α

_____________。

1117. 空气中折射率为n ,劈角为α的劈形膜,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折射,则在干涉

膜面上干涉条纹的间距为____2tan n λ

α

________。

1118. 由平板玻璃和平凸透镜构成的牛顿环仪,置于空气中,用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反射方向观察,环心是__暗的_________,在透射方向观察,环心是_____亮的_____。

1119. 通常牛顿环仪是用平凸透镜和平板玻璃接触而成,若平凸透镜的球面改为 ______

圆锥_______面,则可观察到等距同心圆环。

1120. 在牛顿环中,将该装置下面的平板玻璃慢慢向下移动,则干涉条纹向环心缩小___________。

1121. 牛顿环是一组内疏外密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暗环半径与_其干涉级的二分之一次方__________成正比。

1122. 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产生牛顿环干涉图样,现将该装置从空气移入水中(折射率为

n),则对应同一级干涉条纹的半径将是原条纹半径的____1

n_________倍。

1123. 当牛顿环装置中的平凸透镜与平板玻璃之间充以某种液体时,原来第10个亮环的直径由1.4 cm变为1.27 cm,则这种液体的折射率为______1.10___________。

1124.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当观察到圆环形干涉条纹时,这是属于___等倾_________干涉。

1125.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中,当M1和M2垂直时,可观察到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状干涉条纹,环心级次_最高_______,环缘级次_最低_______。

1126. 观察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等倾圆环形条纹,当等效空气薄膜的厚度增大时,圆环形条纹____沿法线放向外扩大_________________。

1127. 在调整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过程中,在视场中发现有条纹不断陷入,这说明等效空气膜的厚度在_______变小___________。

1128. 调整好迈克尔逊干涉仪,使M1和M2严格垂直的条件下,干涉条纹将是一组同心圆环。当移动动镜使等效薄膜厚度连续增大,则视场中观察到干涉条纹从中心__涌出_______,条纹间距___变大____________。

1129. 调整好迈克尔逊干涉仪,使M1和M2严格垂直的条件下,干涉条纹将是一组同心圆环。当移动动镜使等效薄膜厚度连续减小,则视场中观察到干涉条纹从中心__缩进_______,条纹间距___变小___________。

1130. 用波长为600nm的光观察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干涉条纹,移动动镜使视场中移过100个条纹,则动镜移动的距离为__0.03mm_________。

1131.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透明介质片,放入后两光路的程差改变____2(n-1)d___________。

1132.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臂重插有一折射率为n,厚度为h的透明膜片,现将膜片取走,为了能观察到与膜片取走前完全相同级次的干涉条纹,平面镜移动的距离为___2h(n-1)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007.将扬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入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其条纹间隔是空气中的(C)

(A

(B

(C)

1

n

倍(D)n倍

2013.用迈克耳逊干涉仪观察单色光的干涉,当反射镜M1移动0.1mm时,瞄准点的干涉

条纹移过了400条,那么所用波长为(A )

(A)500nm。(B)498.7nm。(C)250nm。(D)三个数据都不对。2015.用单色光观察牛顿环,测得某一亮环直径为3mm,在它外边第5个亮环直径为4.6mm,

用平凸透镜的凸面曲率半径为1.0m,则此单色光的波长为(B )

(A)590.3 nm (B)608nm (C)760nm (D)三个数据都不对

2024.以波长为650nm的红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已知狭缝相距10-4m,从屏幕上测量到相邻两条纹的间距为1cm,则狭缝到屏幕之间的距离为多少m?( B )

(A)2 (B)1.5 (C)1.8 (D)3.2

2025.玻璃盘中的液体绕中心轴以匀角速度旋转,液体的折射率为4/3,若以波长600n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即可在反射光中形成等厚干涉条纹,如果观察到中央是两条纹,第一条纹的半径为10.5mm,则液体的旋转速度为多少rad/s?( B )

(A)0.638 (B)0.9 (C)1.04 (D)0.104

2096,两光强均为I的相干光干涉的结果,其最大光强为(C )

(A)I (B)2I (C)4I (D)8I

2097,两相干光的振幅分别为A1和A2,他们的振幅增加一倍时,干涉条纹可见度( C )(A)增加一倍(B)增加1/2倍(C)不变(D)减小一半

2098,两相干光的光强度分别为I1和I2,当他们的光强都增加一倍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C )

(A)增加一倍(B)增加1/2 倍(C)不变(D)减小一半

2099,两相干光的振幅分别为A1和2A1,他们的振幅都减半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C )(A)增加一倍(B)增加1/2 倍(C)不变(D)减小一半

2100,两相干光的光强分别为I1和2I1,当他们的光强都减半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D )(A)减小一半(B)减为1/4 (C)增大一倍(D)不变

2101,在杨氏干涉花样中心附近,其相邻条纹的间隔为( B )

(A)与干涉的级次有关

(B)与干涉的级次无关

(C)仅与缝距有关

(D)仅与缝屏距有关

2102,在杨氏双缝干涉试验中,从相干光源S1和S2发出的两束光的强度都是I o,在双缝前面的光屏上的零级亮条纹的最大光强度为( D )

(A)I o(B)2I o(C)3I o (D)4I o

2103,在杨氏双缝干涉试验中,如果波长变长,则( A )

(A)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变大

(B)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变小

(C)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不变

(D)干涉条纹变红

2104.在杨氏双缝干涉试验中,若将两缝的间距加倍,则干涉条纹的间距( D )(A)是原来的两倍

(B)是原来的四倍

(C)是原来的四分之一

(D)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2105,将整个杨氏试验装置(双缝后无会聚透镜),从空气移入水中,则屏幕上产生的干涉条纹( C )

(A)间距不变

(B)间距变大

(C)间距变小

(D)模糊

2106,在杨氏双缝干涉试验中,若用薄玻璃片盖住上缝,干涉条纹将( A )

(A)上移(B)下移(C)不动(D)变密

2107,若用一张薄云母片将杨氏双缝干涉试验装置的上缝盖住,则( D )

(A)条纹上移,但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B)条纹下移,但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C)条纹上移,但干涉条纹间距变小

(D)条纹上移,但干涉条纹间距变大

2108,用白光作杨氏干涉试验,则干涉图样为(A )

(A)除了零级条纹是白色,附近为内紫外红的彩色条纹

(B)各级条纹都是彩色的

(C)各级条纹都是白色的

(D)零级亮条纹是白色的,附近的为内红外紫的彩色条纹

2109,日光照在窗户玻璃上,从玻璃上、下表面反射的光叠加,看不见干涉图样的原因是(D )(A)两侧光的频率不同

(B)在相遇点两束光振动方向不同

(C)在相遇点两束光的振幅相差太大

(D)在相遇点的光程差太大

2110,雨后滴在马路水面上的汽油薄膜呈现彩色时,油膜的厚度是( A )

(A)十的-5次方

(B)十的-6次方

(C)十的-7次方

(D)十的-8次方

2111,白光垂直照射在肥皂膜上,肥皂膜呈彩色,当肥皂膜的厚度趋于零时,从反射光方向观察肥皂膜( D )

(A)还是呈彩色(B)呈白色(C)呈黑色(D)透明无色

2112,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两平板玻璃板所夹的空气劈尖上,当下面的玻璃板向下移动时,干涉条纹将( A )

(A)干涉条纹向棱边移动,间距不变

(B)干涉条纹背离棱编移动,间距不变

(C)干涉条纹向棱边密集

(D)干涉条纹背向棱边稀疏

2113,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两块平板玻璃板所形成的空气劈尖上,当劈尖角度逐渐增大时,干涉条纹如何变化( A )

(A)干涉条纹向棱边密集

(B)干涉条纹背向棱边密集

(C)干涉条纹向棱边稀疏

(D)干涉条纹内向棱边稀疏

2114,单色光垂直照射在空气劈尖上形成干涉条纹,若要使干涉条纹变宽,可以( C )(A)增大劈角(B)增大光频(C)增大入射角(D)充满介质

2115,在两块光学平板之间形成空气薄膜,用单色光垂直照射,观察等厚干涉若将平板间的空气用水代替,则( A )

(A)干涉条纹移向劈棱,条纹间距变小

(B)干涉条纹移向劈背,条纹艰巨变小

(C)干涉条纹移向劈背,条纹间距变大

(D)干涉条纹移向劈棱,条纹间距变大

2116,利用劈尖干涉装置可以检验工件表面的平整度,在钠光垂直照射下,观察到平行而且等距的干涉条纹,说明工作表面是(A )

(A)平整的(B)有凹下的缺陷(C)有突起的缺陷(D)有缺陷但是不能确定凸凹

2117.利用劈尖干涉装置可以检测工件表面的平整度,在钠光垂直照射下,观察到在平行而且等距的干涉条纹中,有局部弯曲背向棱边的条纹,说明工作表面是( B )

(A)平整的(B)有凹下的缺陷(C)有突起的缺陷(D)有缺陷但是不能确定凸凹

2118,在两块光学平板玻璃板形成劈形空气膜,用单色光垂直入射时,观察到平行干涉条纹,当上面的玻璃板向下移动时,干涉条纹( B )

(A)向棱边移动(B)背向棱边移动(C)不动(D)向中心移动

2119,在两块光学平板玻璃板形成劈形空气膜,用单色光垂直入射时,观察到平行干涉条纹,当上面的玻璃板向下移动时,干涉条纹( B )

(A)向棱边移动(B)背向棱边移动(C)不动(D)向中心移动

2120.用力下压牛顿环实验装置的平凸透镜时,干涉条纹将( B )

(A)向中心收缩(B)向外扩散(C)不动(D)变窄

2121,在透射光中观察白光所形成的牛顿环,则零级条纹是( D )

(A)暗(B)红色亮斑(C)紫色亮斑(D)白色亮斑

2122,等倾干涉花样和牛顿环相比,他们的中心明暗情况是( C )

(A)等倾干涉花样中心是亮的,牛顿环中心是暗的

(B)等倾干涉和牛顿环干涉花样中心都是亮的

(C)等倾干涉和牛顿环干涉花样的中心都是暗的

(D)等倾干涉花样的中心可亮可暗,牛顿环干涉花样中心一定是暗的

2123, 等倾干涉花样和牛顿环干涉花样干涉级分布是( B )

(A)等倾干涉,干涉级向外递增,牛顿环干涉级向外递减

(B)等倾干涉,干涉级向外递减,牛顿环干涉级向外递增

(C)等倾干涉和牛顿环干涉级都是向外递增

(D)等倾干涉和牛顿环干涉级都是向外递减

2124,迈克尔孙干涉仪的两块平面反射镜互相垂直时,从该干涉仪中观察到的干涉图样是一组同心圆圈,他们是:( C )

(A)内圈的干涉级数高于外圈的等厚干涉条纹;

(B)内圈的干涉级数低于外圈的等厚干涉条纹;

(C)内圈的干涉级数高于外圈的等倾干涉条纹;

(D)内圈的干涉级数低于外圈的等倾干涉条纹;

2125在迈克尔孙干涉仪实验中,调整平面镜M2的像M′2与另一平面镜之间的距离d,当d 增加时:( B )

(A)干涉圈环不断在中心消失,且环的间距增大;

(B)干涉圈环不断在中心冒出,且环的间距增大;

(C)干涉圈环不断在中心消失,且环的间距减小;

(D)干涉圈环不断在中心冒出,且环的间距减小;

2126 在迈克尔孙的等倾干涉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环形干涉条纹,干涉仪的平面反射镜M 2

由分光板所成的像为M ′2,当M ′

2与干涉仪的另一块平面反射镜M 1之间的距离变小时,则:( B )

(A )条纹一个一个地从中间冒出,条纹间距变小; (B )条纹一个一个地向中间陷入,条纹间距变大; (C )条纹不变,但条纹的可见度下降; (D )条纹不变,但条纹的可见度提高。

2127.在迈克尔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透明介质片,两光路的光程差改变:( D )

(A )nd; (B )(n-1)d; (C ) 2nd ; (D )2(n-1)d.

三、简答题

3001.光的干涉分哪几类?

答:分振幅干涉 分波面干涉

3003.你对“迈氏干涉仪”知多少?

答:迈氏干涉仪设计的很精巧,能用来产生干涉图案,做精密测量,迈克尔逊用迈氏

干涉仪否定了以太说,为狭义相对论奠定了实验基础

3005.光的相干条件是什么?

答:光的相干条件为两波频率相等、相位差始终不变和传播方向不相互垂直。

3006.何为“光程”?

答:光在媒介中通过一段几何路程相应的折射率和路程的乘积

3007.何为“干涉相长”?何为“干涉相消”?

答:前者和振动最强 后者和振动最弱

3008.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亮、暗条纹的位置及间距如何确定?

答:.当到该点的光程差为j λ时为亮条纹 当光程差为(2j+1)λ时为暗条纹 (j=0,+1,+2,.....)

3009.影响干涉条纹可见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光源的光强和相干性程度

3010.计算干涉条纹可见度大小的常用公式有哪几个?

答:22

12

122A A A A +

1

2

M A X M I N M A X M I N I I I I

-+

3011.光源的非单色性对干涉条纹有什么影响?

答:会产生彩色条纹,不方便测量

3012.光源的线度对干涉条纹有什么影响?

答:产生干方法不同对光源线度的要求也不同。如等厚干涉中需要点光源,用面光源的话则会是干涉条纹发生弯曲。而等倾干涉中则需要面光源,用点光源就看不到明显的干涉图像。........

3013.在什么情况下哪种光有半波损失?

答:当光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且入射角为90o 或垂直入射时发生的反射会出现半波损失。

3014.何为“等倾干涉”?何为“等厚干涉”?

答:因为等倾干涉时只要光的入射角度一样则形成同一级条纹,所以叫等倾干涉。 而在等厚干涉时只要劈肩的厚度一样初便形成同一级条纹,因此命明为等厚干涉

3015.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它是根据分振幅干涉原理制成的。主要计算公式为

()

22

022122cos j j d i λ

λ

+?=?? ()

.....2,1,0j ,相长

相消

=

3016.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分振幅干涉中的多光束干涉

3017.试比较法氏干涉仪与迈氏干涉仪的异同。

答:都是利用分振幅干涉原理,前者利用单光束进行干涉,后者利用多光束进行干涉

3018.干涉现象有哪些重要应用?

答:主要用于一些精密的测量如光学仪器平整度,光的波长,介质的折射率,热膨胀现象等等... .

3019.你对“劈尖”知多少?

答:等厚干涉的劈尖的几何因素对该干涉时有影响的

3020.你对“牛顿环”知多少?

答:牛顿环能产生干涉现象,通常利用它的这一特性用来测量

3021.将杨氏双孔干涉装置分别作如下单项变化,屏幕上干涉条纹有何改变? (1) 将双孔间距d 变小;

答:条纹间距变大

(2) 将屏幕远离双孔屏;

答:条纹间距变大

(3) 将钠光灯改变为氦氖激光;

答:条纹间距变大

(4) 将单孔S 沿轴向双孔屏靠近;

答:条纹间距不变

(5) 将整个装置浸入水中;

答:条纹间距变窄

(6) 将单孔S 沿横向向上作小位移;

答:条纹沿与S 光源移动的相反方向移动

(7) 将双孔屏沿横向向上作小位移;

答:条纹沿与双孔屏移动的方向移动

(8) 将单孔变大;

答:干涉图像可见度降低

(9) 将双孔中的一个孔的直径增大到原来的两倍.

答:干涉条纹变宽

四、计算题:

4001.在杨氏实验装置中,光源波长为640 nm ,两狭缝间距为0.4 mm ,光屏离狭缝的距离为50 cm 。试求:⑴ 光屏上第1 亮条纹和中央亮条纹之间的距离;⑵ 若P 点离中央亮条纹为0.1 mm ,则两束光在P 点的相位差是多少?

解:(1)由()0

0,1, 2....r y j j d λ==±±

10.8j y mm =?=1 3.2y mm

=

(2)光程差为2

10sin y

r r d d r θ-≈=

相位差为02y d r πλ? 代入数据的4π??=

4007.波长为 500 nm 的单色平行光射在间距为 0.2 mm 的双狭缝上,通过其中一个缝的能量为另一个的 2 倍,在离狭缝 50 cm 的光屏上形成干涉图样,试求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可

见度。解:由0r y d λ?=

? 1.25y mm ?=

由MAX MIN

MAX MIN I I V I I -=+ 设其中一束光强为I 另一束光强为2I

2123I I V I I -?==

+

4020. 氦氖激光的单色性为6×10-10,则其相干长度是多少? 解:氦氖激光的的波长为600nm

由2

max

λ

δ

λ=

?

m a x 0.6mm δ?=

4021.波长为500nm 的绿光投射在间距d 为0.022cm 的双缝上,在距离180cm 处的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求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若改用波长为700nm 的红光投射到此双缝上,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又为多少?算出这两种光第2级亮条纹的位置。

解:由 0

r y d λ

?=

1500 4.091nm y mm λ=??= 当2700 5.727nm y mm λ=??=

由()0

0,1, 2....r y j j d λ==±±

j=2代入数据得

128.18211.054y mm y mm ==

4022.在杨氏实验装置中,光源波长为640nm ,两狭缝的间距为0.4mm 光屏离狭缝的距离为50cm 。试求:(1)光屏上第1亮条纹和中央亮条纹之间的距离;(2)若P 点离中央亮条纹为0.1mm ,问两束光在P 点的相位差是多少?(3)求P 点的光强度和中央点的强度之比。

解:(1)()00,1, 2....r y j j d λ==±±

10.8j y mm =?=

(2)光程差为2

10sin y

r r d d r θ-≈=

相位差为02y d r πλ? 代入数据的4π??=

(3)设该光源振幅为 A 则在中心处的光强为4A 2

则在P 点的光强

(22

2

2214

A A COS

A π

+=+

其比值为

14+

4023.把折射率为1.5的玻璃片插入杨氏实验的一束光路中,光屏上原来第5级两条纹所在的位置变为中央亮条纹,试求插入的玻璃片的厚度。已知光波长为6.0╳10-7m 。 解:未加玻璃片时的光程差215r r λ-=

加玻璃片时中心处的光程差()2

10r r h nh ??--+=??

联立两式421561010.5r r h cm

n λ

--===?-

4024.波长为500nm 的单色平行光射在间距为0.2mm 的双狭缝上。通过其中一个缝的能量为另一个的2倍,在离狭缝50cm 的光屏上形成干涉图样。求干涉条纹间距和条纹的可见度。

解:

max min

max min

I I V I I -∴=+

max min 2I I =

13

V =

4025.波长为700nm 的光源与菲涅耳双镜的相交棱之间距离为20cm ,棱到光屏间的距离L 为180cm ,若所得干涉条纹中相邻亮条纹的间隔为1mm ,求双镜平面之间的夹角θ。 解:由

()2sin r l y r λθ

+?=

4sin θ=3.510-??

()4

arcsin 3.510θ=-?

4026.透镜表面通常镀一层如MgF 2(n=1.38)一类的透明物质薄膜,目的是利用干涉来降低玻璃表面的反射。为了使透镜在可见光谱的中心波长(550nm )处产生极小的反射,则镀层必须有多厚?

解:由于上下表面都是有光密介质反射到光疏介质所以光程差为

22c o s 2n h i n h

δ==

满足干涉相消时则

()

2122j nh

λ

δ=+=

()0,1,2....j =

()214j h n

λ+=

当0j =厚度最小,

55099.6444 1.38

h nm n λ===?

4027.在两块玻璃之间一边放一条厚纸,另一边相互压紧。玻璃片l 长10cm ,纸厚为0.05mm ,

从60o

的反射角进行观察,问在玻璃片单位长度内看到的干涉条纹数目是多少?设单色光源波长为500nm 。

解:由012d j ?

?=+ ??? ()0,1,2....j = 设1j +所对应的厚度为1 ,

级所对应的厚度为0d 。则

5

5

10

510

510

1

2

2

d d d cm

λ-

-

?

?=-===?

?

4

0.005

tan510

10

θ-

==?条纹之间的间距0.1

tan

d

y cm

θ

?

?==

单位长度看到的条纹个数为

1

11001

0.001

n=+=个

4028.在上题装置中,沿垂直于玻璃片表面的方向看去,看到相邻两条暗纹间距为1.4mm。

已知玻璃片长17.9cm,纸厚为0.036mm,求光波的波长。

解:由上题易知

6

0.036

2tan563

179

y nm λθ=21.410

=????≈

4029.波长为400~600nm的可见光正射在一块厚度为1.2╳10-6m,折射率为1.5的薄玻璃片上,试问从玻璃片反射的光中哪些波长的光最强。

解:当光经过玻璃片反射后出现干涉相长时反射光最强,则需满足

2

2

nd j

λ

δλ

?=-=()

0,1,2....

j=

47200

2121

nd nm

j j

λ==

++

当)

(6,7,8

j=

对应()

554,480,424nm

λ=

4030.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反射镜M2移动0.25mm时,看到条纹移过的数目为909个,设光垂直入射,求所用光源的波长。

解:由

02

2cos

d i jλ

=()

0,1,2....

j=

2

c o s1

i=

20.5

550

909

d

nm

j

λ===

?

4031.迈克耳逊干涉仪平面镜的面积为2

44cm

?,观察到该镜上有20个条纹。当入射的波长为589nm时,两镜面之间的夹角为多大?

解:两条纹之间的间距为

4

0.2

20

y cm

?==

2y λθ?=

6

6589147.251022210y λθ--===????

4032.用单色光观察牛顿环,测得某一亮环的直径为3mm ,在它外边第五个亮环的直径为

4.6mm ,所用平凸透镜的凸面曲率半径为1.03m ,求此单色光的波长。

解:对于亮环有j

r = ()0,1,2....j =

2

(21)2j

r

j R λ

=+ 2

5(211)2j r j R

λ

+=+

222251 4.6 3.0590.35451030j j r r nm

R λ++--===??

4033. 在反射光中观察某单色光所形成的牛顿环。其第2级亮条环与第3级亮条环间距为

1mm ,求第19和20级亮环之间的距离。

解:

对于亮环有j

r =

()0,1,2....j =

1r =

2r =而211r r mm -=

两边平方得53122R R λλ+

-=

解得

1R λ=

即20190.039r r cm -=-=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13年

一、填空题 1、光学系统中物和像具有共轭关系的原因是 。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 3、 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是 、 、 ,当物像空间的介质的折射率给定后,对于一对给定的共轭面,可提出 种放大率的要求。 4、 理想光学系统中,与像方焦点共轭的物点是 。 5、物镜和目镜焦距分别为mm f 2'=物和mm f 25'=目的显微镜,光学筒长△= 4mm ,则该显微镜的视放大率为 ,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 ,目镜的视放大率为 。 6、 某物点发出的光经理想光学系统后对应的最后出射光束是会聚同心光束,则该物点所成的是 (填“实”或“虚”)像。 7、人眼的调节包含 调节和 调节。 8、复杂光学系统中设置场镜的目的是 。 9、要使公共垂面内的光线方向改变60度,则双平面镜夹角应为 度。 10、近轴条件下,折射率为1.4的厚为14mm 的平行玻璃板,其等效空气层厚度为 mm 。

11、设计反射棱镜时,应使其展开后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平行,目的 是。 12、有效地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途径是。 13、近轴情况下,在空气中看到水中鱼的表观深度要比实际深度。 一、填空题 1、光路是可逆的 2、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I0,其中,sinI0=n2/n1。 3、垂轴放大率;角放大率;轴向放大率;一 4、轴上无穷远的物点 5、-20;-2; 10 6、实 7、视度瞳孔 8、在不影响系统光学特性的的情况下改变成像光束的位置,使后面系统的通光口径不致过大。 9、30 10、10 11、保持系统的共轴性 12、提高数值孔径和减小波长

13、小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物空间、像空间? 答:光学系统以一条公共轴线通过系统各表面的曲率中心,该轴线称为光轴,这样的系统称为共轴光学系统。物体所在的空间称为物空间,像所在的空间称为像空间。 2、如何确定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 答:将系统中除孔径光阑以外的所有光阑对其前面所有的光学零件成像到物空间。这些像中,孔径对入瞳中心张角最小的一个像所对应的光阑即为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 3、共轴光学系统的像差和色差主要有哪些? 答:像差主要有:球差、慧差(子午慧差、弧矢慧差)、像散、场曲、畸变;色差主要有:轴向色差(位置色差)、倍率色差。 4、对目视光学仪器的共同要求是什么? 答:视放大率| | 应大于1; 通过仪器后出射光束应为平行光束,即成像在无限远,使人眼相当观察无限远物体,处于自然放松无调节状态。 5、什么叫理想光学系统? 答:在物像空间均为均匀透明介质的条件下,物像空间符合“点对应点、直线

工程光学练习题(英文题加中文题含答案)

English Homework for Chapter 1 1.In ancient times the rectilinear propagation of ligh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height of objects by comparing the length of their shadows with the length of the shadow of an object of known length. A staff 2m long when held erect casts a shadow 3.4m long, while a building’s shadow is 170m long. How tall is the building?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rectilinear propagation, we get, x=100 (m) So the building is 100m tall. 2.Light from a water medium with n=1.33 is incident upon a water-glass interface at an angle of 45o. The glass index is 1.50. What angle does the light make with the normal in the glass?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refraction, We get, So the light make 38.8o with the normal in the glass. 3. A goldfish swims 10cm from the side of a spherical bowl of water of radius 20cm. Where does the fish appear to be? Does it appear larger or smaller?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equation. and n ’=1 , n=1.33, r=-20 we can get So the fish appears larger. 4.32170= x ''sin sin I n I n =626968 .05.145sin 33.1sin =?=' I 8.38='I r n n l n l n -'=-''11416.110133 .15836.8)(5836.81165.02033.01033.11>-=??-=''= -='∴-=--+-=-'+='l n l n cm l r n n l n l β n A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

第一章习题 1、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 m/s,求光在水(n=1.333)、冕牌玻璃(n=1.51)、火石玻璃(n=1.65)、加拿大树胶(n=1.526)、金刚石(n=2.417)等介质中的光速。 解: 则当光在水中,n=1.333时,v=2.25 m/s, 当光在冕牌玻璃中,n=1.51时,v=1.99 m/s, 当光在火石玻璃中,n=1.65时,v=1.82 m/s, 当光在加拿大树胶中,n=1.526时,v=1.97 m/s, 当光在金刚石中,n=2.417时,v=1.24 m/s。 2、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屏上成一60mm大小的像,若将屏拉远50mm,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在同种均匀介质空间中光线直线传播,如果选定经过节点的光线则方向不变,令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x,则 可以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出: 所以x=300mm 即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300mm。 3、一厚度为200mm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1.5),下面放一直径为1mm的金属片。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最小直径应为多少? 解:令纸片最小半径为x, 则根据全反射原理,光束由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满足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全反射临界角时均会发生全反射,而这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玻璃板上方看不到金属片。而全反射临界角求取方法为: (1) 其中n2=1, n1=1.5, 同时根据几何关系,利用平板厚度和纸片以及金属片的半径得到全反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为: (2) 联立(1)式和(2)式可以求出纸片最小直径x=179.385mm,所以纸片最小直径为358.77mm。 4、光纤芯的折射率为n1、包层的折射率为n2,光纤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为n0,求光纤的数值孔径(即n0sinI1,其中I1为光在光纤内能以全反射方式传播时在入射端面的最大入射角)。 解:位于光纤入射端面,满足由空气入射到光纤芯中,应用折射定律则有: n0sinI1=n2sinI2 (1) 而当光束由光纤芯入射到包层的时候满足全反射,使得光束可以在光纤内传播,则有:

光学第一章习题及答案解析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2011级 应用物理班 姓名:罗勇 学号:016 第一章 习题 一、填空题: 1001.光的相干条件为 两波频率相等 、相位差始终不变和 传播方向不相互垂直。 1015.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反射镜M 2移动时,看到条纹移动的数目为1000个,若光为垂直入射,则所用的光源的波长为_500nm 。 1039,光在媒介中通过一段几何路程相应的光程等于折射率和__路程_的乘积 。 1089.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同时传播到p 点,两振动的相位差为ΔΦ。则p 点的 光强I =22 12122cos A A A A ?++? 1090. 强度分别为1I 和2I 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大光强max I =12+I I 。 1091. 强度分别为I 1和I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小光强min I =。12I I - 1092.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大光强max I =12122A A A A ++。 1093.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小光强min I =12122A A A A +-。 1094. 两束相干光叠加时,光程差为λ/2时,相位差?Φ=π。 1095. 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消干涉的条件是光程差为半波长的()2j+1倍,相位差为π的()2j+1倍。 1096. 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长干涉的条件是光程差为波长的2j 倍,相位差为π的 2j 倍。 1097. 两相干光的振幅分别为A 1和A 2,则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1221221A A A A ?? ?????+ ??? 。 1098. 两相干光的强度分别为I 1和I 2,则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 1212 I I I I -+。 1099.两相干光的振幅分别为A 1和A 2,当它们的振幅都增大一倍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为 不变。 1100. 两相干光的强度分别为I 1和I 2,当它们的强度都增大一倍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不变。 1101. 振幅比为1/2的相干光波,它们所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45。 1102. 光强比为1/2的相干光波,它们所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13 。 1103.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 ,缝屏距为D ,屏上任意一点p 到屏中心p 点的距离为y ,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 点的光程差 为 1104.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 ,缝屏距为D ,波长为λ,屏上任意一点p 到屏

工程光学-1-4章例题分析

第一章 1、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 =3 m/s ,求光在水(n=1.333)、冕牌玻璃(n=1.51)、火石玻璃(n=1.65)、加拿大树胶(n=1.526)、金刚石(n=2.417)等介质中的光速。 解: 则当光在水中,n=1.333时,v=2.25 m/s, 当光在冕牌玻璃中,n=1.51时,v=1.99 m/s, 当光在火石玻璃中,n =1.65时,v=1.82 m/s , 当光在加拿大树胶中,n=1.526时,v=1.97 m/s , 当光在金刚石中,n=2.417时,v=1.24 m/s 。 (例题)2、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 屏上成一60mm 大小的像,若将屏拉远50mm ,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 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在同种均匀介质空间中光线直线传播,如果选定经过节点的光线则方向不变,令屏到针孔的初始距 离为x ,则可以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出: 所以x=300mm 即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300mm 。 (例题)3、一厚度为200mm 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1.5),下面放一直径为1mm 的金属片。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最小直径应为多少? 1mm I 1=90 n 1 n 2 200mm L I 2 x

解:令纸片最小半径为x, 则根据全反射原理,光束由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满足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全反射临界角时均会发生全反射,而这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玻璃板上方看不到金属片。而全反射临界角求取方法为: (1) 其中n2=1, n1=1.5, 同时根据几何关系,利用平板厚度和纸片以及金属片的半径得到全反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为: (2) 联立(1)式和(2)式可以求出纸片最小直径x=179.385mm,所以纸片最小直径为358.77mm。 4、光纤芯的折射率为n1、包层的折射率为n2,光纤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为n0,求光纤的数值孔径(即n0sinI1,其中I1为光在光纤内能以全反射方式传播时在入射端面的最大入射角)。 解:位于光纤入射端面,满足由空气入射到光纤芯中,应用折射定律则有: n0sinI1=n2sinI2 (1) 而当光束由光纤芯入射到包层的时候满足全反射,使得光束可以在光纤内传播,则有: (2) 由(1)式和(2)式联立得到n0 sinI1 . (例题)5、一束平行细光束入射到一半径r=30mm、折射率n=1.5的玻璃球上,求其会聚点的位置。 如果在凸面镀反射膜,其会聚点应在何处?如果在凹面镀反射膜,则反射光束在玻璃中的会聚点又在何处?反射光束经前表面折射后,会聚点又在何处?说明各会聚点的虚实。 解:该题可以应用单个折射面的高斯公式来解决, 设凸面为第一面,凹面为第二面。

应用光学总复习与习题解答.

总复习 第一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返回内容提要 有关光传播路径的定律是本章的主要问题。 折射定律(光学不变量)及其矢量形式 反射定律(是折射定律当时的特殊情况) 费马原理(极端光程定律),由费马原理导出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实、虚)物空间、像空间概念 完善成像条件(等光程条件)及特例 第二章球面与球面系统返回内容提要 球面系统仅对细小平面以细光束成完善像 基本公式: 阿贝不变量放大率及其关系: 拉氏不变量 反射球面的有关公式由可得。 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返回内容提要

平面镜成镜像 夹角为α的双平面镜的二次像特征 平行平板引起的轴向位移 反射棱镜的展开,结构常数,棱镜转像系统 折射棱镜的最小偏角,光楔与双光楔 关键问题:坐标系判断,奇次反射成像像,偶次反射成一致像,并考虑屋脊的作用。第四章理想光学系统返回内容提要 主点、主平面,焦点、焦平面,节点、节平面的概念 高斯公式与牛顿公式: 当时化为,并有三种放大率 ,, 拉氏不变量 ,,

厚透镜:看成两光组组合。 ++组合:间隔小时为正光焦度,增大后可变成望远镜,间隔更大时为负光焦度。 --组合:总是负光焦度 +-组合:可得到长焦距短工作距离、短焦距长工作距离系统,其中负弯月形透镜可在间隔增大时变 成望远镜,间隔更大时为正光焦度。 第五章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返回内容提要 本部分应与典型光学系统部分相结合进行复习。 孔阑,入瞳,出瞳;视阑,入窗,出窗;孔径角、视场角及其作用 拦光,渐晕,渐晕光阑 系统可能存在二个渐晕光阑,一个拦下光线,一个拦上光线 对准平面,景像平面,远景平面,近景平面,景深 物方(像方)远心光路——物方(像方)主光线平行于光轴 第六章光能及其计算返回内容提要 本章重点在于光能有关概念、单位和像面照度计算。 辐射能通量,光通量,光谱光视效率,发光效率 发光强度,光照度,光出射度,光亮度的概念、单位及其关系 光束经反射、折射后亮度的变化,经光学系统的光能损失 , 通过光学系统的光通量,像面照度 总之,

应用光学习题

应用光学习题. 第一章 : 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 理论学时: 4 学时 ) ?讨论题: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有什么区别它们研究什么内容 ?思考题:汽车驾驶室两侧和马路转弯处安装的反光镜为什么要做成凸面,而不做成平面 ?一束光由玻璃( n= )进入水( n= ),若以45 ° 角入射,试求折射角。 ?证明光线通过二表面平行的玻璃板时,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永远平行。 ?为了从坦克内部观察外界目标,需要在坦克壁上开一个孔。假定坦克壁厚为 200mm ,孔宽为 120mm ,在孔内部安装一块折射率为 n= 的玻璃,厚度与装甲厚度相同,问在允许观察者眼睛左右移动的条件下,能看到外界多大的角度范围 ?一个等边三角棱镜,若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对棱镜对称,出射光线对入射光线的偏转角为40 °,求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构成透镜的两表面的球心相互重合的透镜称为同心透镜,同心透镜对光束起发散作用还是会聚作用?共轴理想光学系统具有哪些成像性质 第二章 : 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 ( 理论学时: 10 学时,实验学时: 2 学时 ) ?讨论题:对于一个共轴理想光学系统,如果物平面倾斜于光轴,问其像的几何形状是否与物相似为什么 ?思考题:符合规则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应用光学要定义符合规则 ?有一放映机,使用一个凹面反光镜进行聚光照明,光源经过反光镜以后成像在投影物平面上。光源高为 10mm ,投影物高为 40mm ,要求光源像高等于物高,反光镜离投影物平面距离为 600mm ,求该反光镜的曲率半径等于多少 ?试用作图法求位于凹的反光镜前的物体所成的像。物体分别位于球心之外,球心和焦点之间,焦点和球面顶点之间三个不同的位置。 ?试用作图法对位于空气中的正透镜()分别对下列物距: 求像平面位置。

光学 第一章 习题及答案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20XX 级 应用物理班 姓名:罗勇 学号:20114052016 第一章 习题 一、填空题: 1001.光的相干条件为 两波频率相等 、相位差始终不变和 传播方向不相互垂直。 1015.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反射镜M 2移动0.25mm 时,看到条纹移动的数目为1000个,若光为垂直入射,则所用的光源的波长为_500nm 。 1039,光在媒介中通过一段几何路程相应的光程等于折射率和__路程_的乘积 。 1089.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同时传播到p 点,两振动的相位差为ΔΦ。则p 点的 光强I =22 12122cos A A A A ?++? 1090. 强度分别为1I 和2I 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大光强max I =12+I I 。 1091. 强度分别为I 1和I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小光强min I =。12I I - 1092.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大光强max I =12122A A A A ++。 1093.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小光强min I =12122A A A A +-。 1094. 两束相干光叠加时,光程差为λ/2时,相位差?Φ=π。 1095. 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消干涉的条件是光程差为半波长的()2j+1倍,相位差为π的()2j+1倍。 1096. 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长干涉的条件是光程差为波长的2j 倍,相位差为π的 2j 倍。 1097. 两相干光的振幅分别为A 1和A 2,则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1221221A A A A ?? ?????+ ??? 。 1098. 两相干光的强度分别为I 1和I 2,则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 1212 I I I I -+。 1099.两相干光的振幅分别为A 1和A 2,不变。 1100. 两相干光的强度分别为I 1和I 2,当它们的强度都增大一倍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不变。 1101. 振幅比为1/2的相干光波,它们所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45。 1102. 光强比为1/2的相干光波,它们所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13 。 1103.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 ,缝屏距为D ,屏上任意一点p 到屏中心p 点的距离为y ,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 点的光程差为 1104.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 ,缝屏距为D ,波长为λ,屏上任意一点p 到屏中心p 0点的距离为y ,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 点的相位差为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第十章 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第十章 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解:(1)平面电磁波cos[2()]E A t c πν?=-+ 对应有14 62,10,,3102 A Hz m π ν?λ-=== =?。 (2)波传播方向沿z 轴,电矢量振动方向为y 轴。 (3)B E → → 与垂直,传播方向相同,∴0 By Bz == 814610[210()] z Bx CEy t π π===??-+ 解:(1)215 cos[2()]10cos[10()]0.65E A t t c c πν?π=-+=- ∴15 14 210510v Hz πνπν=?=? 72/2/0.65 3.910n k c m λππ-===? (2)8 714310 1.543.910510 n c c n v λν-?====??? 3.在与一平行光束垂直的方向上插入一片透明薄片,薄片的厚度0.01h mm =,折射率n=1.5, 若光波的波长为500nm λ=,试计算透明薄片插入前后所引起的光程和相位的变化。 解:光程变化为 (1)0.005n h mm ?= -= 相位变化为)(202500 10005.026 rad πππλδ=??= ? = 4. 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接收到来自太阳光的功率为 1.33kw,试计算投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 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假设太阳光发出波长为600nm λ=的单色光。 解:∵2201 2 I cA ε= = ∴1 320 2()10/I A v m c ε= 5. 写出平面波8 100exp{[(234)1610]}E i x y z t =++-?的传播方向上的单位矢量0k 。

解:∵ exp[()]E A i k r t ω=- x y z k r k x k y k z ?=?+?+? 0000000000 2,3,4234x y z x y z k k k k k x k y k z x y z k x y z ===∴=?+?+?=++=+ 6. 一束线偏振光以45度角从空气入射到玻璃的界面,线偏振光的电矢量垂直于入射面,试 求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设玻璃折射率为1.5。 解:由折射定律 1 2211221122111122sin sin cos 1.5cos cos 0.3034cos cos 22cos 0.6966cos cos s s n n n r n n n t n n θθθθθθθθθθ= =∴=--∴==-+===+ 7. 太阳光(自然光)以60度角入射到窗玻璃(n=1.5)上,试求太阳光的透射比。 解: 22 2221 2 1112222221 22 111212sin sin 212111.54cos 4sin cos 30.8231cos sin () 2 cos 4sin cos 0.998cos sin ()cos ()() 0.91 2 s p s p n n ocs n n n n θθθθθθτθθθθθθτθθθθθτττ==∴=??= ?==+=?=+-+∴= = 8. 光波以入射角1θ从折射率为1n 介质入射到折射率为2n 的介质,在两介质的表面上发生反

物理光学梁铨廷版的习题答案.doc

第一章光的电磁理 论 1.1在真空中传播的平面电磁波,其电场表示为Ex=0,Ey=0,Ez= ,(各量均用国际单位),求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周期和初相位。 解:由Ex=0,Ey=0,Ez= ,则频率υ===0.5×1014Hz,周期T=1/υ=2×10-14s,初相位φ0=+π/2(z=0,t=0),振幅A=100V/m, 波长λ=cT=3×108×2×10-14=6×10-6m。 1.2.一个平面电磁波可以表示为Ex=0,Ey= ,Ez=0,求:(1)该电磁波的振幅,频率,波长和原点的初相位是多少?(2)波的传播和电矢量的振动取哪个方向?(3)与电场相联系的磁场B的表达式如何写? 解:(1)振幅A=2V/m,频率υ= Hz,波长λ ==,原点的初相位φ0=+π/2;(2)传播沿z轴,振动

方向沿y轴;(3)由B=,可得By=Bz=0,Bx= 1.3.一个线偏振光在玻璃中传播时可以表示为Ey=0,Ez=0,Ex= ,试求:(1)光的频率;(2)波长;(3)玻璃的折射率。解:(1)υ===5×1014Hz; (2)λ= ;(3)相速度v=0.65c,所以折射率n= .4写出:(1)在yoz平面内沿与y轴成θ角的方 传播的平面波的复振幅;(2)发散球面波和汇聚球面波的复振幅。 解:(1)由 ,可得 ; (2)同理:发散球面波, , 汇聚球面波, 。

1.5一平面简谐电磁波在真空中沿正x方向传播。其频率为Hz,电场振幅为14.14V/m,如果该电磁波的振动面与xy 平面呈45o,试写出E,B 表达式。 解:,其中 = = = ,同理: 。 ,其中 =。 1.6一个沿k方向传播的平面波表示为 E= ,试求k方向的单位矢。 解: , 又,∴= 。

《应用光学》第一章例题

第一章例题 1.P20习题1(部分):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í108m/s,求光在火石玻璃(n=1.65)和加拿大树胶(n=1.526)中的光速。 解:根据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v c n = 可求得 火石玻璃 )/(10818.165 .11038 8 11s m n c v ?=?== 加拿大树胶 )/(10966.1526 .110388 22s m n c v ?=?== 3.P20习题5, 解:设水中一点A 发出的光线射到水面。 若入射角为I 0(sinI 0=n 空/ n 水 ),则光线沿水面掠射;据光路可逆性,即与水面趋于平行的光线在水面折射进入水中一点A ,其折射角为I 0(临界角)。 故以水中一点A 为锥顶,半顶角为I 0 的 圆锥范围内,水面上的光线可以射到A 点(入射角不同)。因此,游泳者向上仰 望,不能感觉整个水面都是明亮的,而只 能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圆的大小与游泳者 所在处水深有关,如图示。满足水与空 气分界面的临界角为 75.033 .11 sin 0== I 即 '36480?=I , 若水深为H ,则明亮圆的半径 R = H tgI 0 4. ( P20习题7 ) 解:依题意作图如图按等光程条件有: ''''1OA n O G n MA n GM n ?+?=?+? 即 .1)100(5.112 2 1+=+-?++O G y x x O G

所以 x y x -=+-?150)100(5.122 两边平方得 222)150(])100[(25.2x y x -=+- 2223002250025.245022500x x y x x +-=++- 025.225.115022=++-y x x 0120101822=-+x x y ——此即所求分界面的表达式。 第二章例题 1.(P53习题1)一玻璃棒(n =1.5),长500mm ,两端面为半球面,半径分别为50mm 和100mm ,一箭头高1mm ,垂直位于左端球面顶点之前200mm 处的轴线上,如图所示。试求: 1)箭头经玻璃棒成像后的像距为多少? 2)整个玻璃棒的垂轴放大率为多少? 解:依题意作图如图示。 分析:已知玻璃棒的结构 参数:两端面的半径、间 隔和玻璃棒材料的折射率 n ,以及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求经玻璃棒之后所成像的位置和大小。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近轴光学基本公式(2.13)和(2.15),即单个球面物像位置关系式和物像大小关系式,逐面进行计算。 1)首先计算物体(箭头)经第一球面所成像的位置: 据公式(2.13)有 1111111'''r n n l n l n -=- , 将数据代入得 50 1 5.12001'5.11-=--l 解得 )(300 '1mm l =; 以第一球面所成的像作为第二球面的物,根据转面公式(2.5)可求出第二面物距 )(200500300'12mm d l l -=-=-= 对第二球面应用公式(2.13)得 2222222'''r n n l n l n -=- 即 100 5 .112005.1'12--=--l

工程光学习题答案

工程光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1、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求光在水(n=1.333)、冕牌玻璃(n=1.51)、 火石玻璃(n=1.65)、加拿大树胶(n=1.526)、金刚石(n=2.417)等介质中的 光速。 解: 则当光在水中, n=1.333 时,v=2.25*108m/s, 当光在冕牌玻璃中,n=1.51 时,v=1.99*108m/s, 当光在火石玻璃中,n=1.65 时,v=1.82*108m/s, 当光在加拿大树胶中,n=1.526 时,v=1.97*108m/s, 当光在金刚石中,n=2.417 时,v=1.24*108m/s。 2、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屏上成一60mm 大小的像,若将屏拉远50mm,则像的大 小变为70mm,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在同种均匀介质空间中光线直线传播,如果选定经过节点的光线则方向 不变,令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x,则可以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出:所以x=300mm 即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300mm。 3、一厚度为200mm 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1.5),下面放一直径为1mm 的金属 片。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 片,问纸片最小直径应为多少? 解:令纸片最小半径为x, 则根据全反射原理,光束由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满足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全反 射临界角时均会发生全反射,而这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玻璃板上方看不到 金属片。而全反射临界角求取方法为: (1) 其中n2=1, n1=1.5, 同时根据几何关系,利用平板厚度和纸片以及金属片的半径得到全反射 临界角的计算方法为: (2) 联立(1)式和(2)式可以求出纸片最小直径x=179.385mm,所以纸片 最小直径为358.77mm。 4、光纤芯的折射率为n1、包层的折射率为n2,光纤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为n0,求 光纤的数值孔径(即n0sinI1,其中I1 为光在光纤内能以全反射方式传播时在入 射端面的最大入射角)。 解:位于光纤入射端面,满足由空气入射到光纤芯中,应用折射定律则有: n0sinI1=n2 sinI2 (1)

应用光学试题及答案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命 题 专 用 纸 (首页) 2005-2006学年第 二 学期 试题名称: 应用光学 A 课程号: 共 2 页 第 1 页 专业年级__物理学2003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考生填写)_______年____月__日 分数_________ 一.简答题(15分)(写在答卷纸上) 1.(5分)物理光学研究什么内容?几何光学研究什么内容? 2.(5分)什么是场镜?场镜的作用是什么(要求写出两种作用)? 3.(5分)写出轴外点的五种单色像差的名称。 二.作图题(15分)(画在试卷上) 4.(5分)已知焦点F 和F ’和节点J 和J ’(见图2),求物方主点H 和像方主点H ’ 。 5.(10分)应用达夫棱镜的周视瞄准仪示意图(见图1),分别标出A 、B 、C 、D 点光的坐标方向。 J F ’ F J ’ 图2 z y x A B C D 图1

授课教师 李颖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人 签字李颖 院系负责人 签字 年月日 注:请命题人标明每道考题的考分值。 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附页)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试题名称: 应用光学课程号:共 2 页第 2 页

三.计算题(70分) 6.(10分)某被照明目标,其反射率为ρ=,在该目标前15m距离处有一200W的照明灯,各向均匀发光,光视效能(发光效率)为30lm/W,被照明面法线方向与照明方向的夹角为0度。 求:(1)该照明灯的总光通量;(2)被照明目标处的光照度;(3)该目标视为全扩散表面时的光亮度。 7.(10分)显微镜目镜视角放大率为Γe=10,物镜垂轴放大率为β=-2,NA=,物镜共轭距为180mm,物镜框为孔径光阑,求:(1)显微镜总放大率,总焦距。(2)求出瞳的位置和大小。8.(15分)一个空间探测系统(可视为薄透镜),其相对孔径为1:,要求将10km处直径为2m的物体成像在1/2英寸的探测器靶面上,物体所成像在探测器靶面上为内接圆,问此系统的焦距应该为多少?口径为多少?所对应的最大物方视场角是多少?(一英寸等于毫米,探测器靶面长与宽之比为4:3) 9.(10分)有一个薄透镜组,焦距为100mm,通过口径为20mm,利用它使无限远物体成像,像的直径为10mm,在距离透镜组50mm处加入一个五角棱镜(棱镜的玻璃折射率为,透镜展开长度为L=,D为棱镜第一面上的通光口径),求棱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的口径,通过棱镜后的像面位置。 10.(15分,A、B任选) A.有一个焦距为50mm的放大镜,直径D=40mm,人眼(指瞳孔)离放大镜20mm来观看位于物方焦平面上的物体,瞳孔直径为4mm。求系统的孔径光阑,入瞳和出瞳的位置和大小,并求系统无渐晕时的线视场范围。 B.有一开普勒望远镜,视放大率Γ=8,物方视场角2ω=8?,出瞳直径为6mm,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为180mm,假定孔径光阑与物镜框重合,系统无渐晕,求(1)物镜焦距,目镜焦距;(2)物镜口径和目镜口径;(3)出瞳距离。 11.(10分,要求用矩阵法求解)有一个正薄透镜焦距为8cm,位于另一个焦距为-12cm的负薄透镜左边6cm处,假如物高3cm,位于正透镜左边的24cm处,求像的位置和大小。 四.附加题(10分) 12.谈谈你对《应用光学》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的设想和建议。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1.设照相物镜的焦距等于75mm ,底片尺寸为55×55㎜2,求该照相物镜的最大视场角等于多少 解: 3.假定显微镜目镜的视角放大率Γ目=15? ,物镜的倍率β=? ,求物镜的焦距和要求的通光口径。如该显微镜用于测量,问物镜的通光口径需要多大(u =-?3.42y =8mm 显微镜物镜的物平面到像平面的距离为180mm ) 解: (1) 5.2' -==l l β mm l 428.51-= 180' =-l l mm l 57.128' = ‘物 f l l 111'=- mm f 73.36=‘物 在此情况下,物镜即为显微镜的孔径光阑 ?-=3.4u mm tg ltgu D 734.73.4428.5122=??==? 物

(2) 用于测量时,系统中加入了孔径光阑,目镜是视场光阑 由于u 已知,根据u 可确定孔径光阑的大小 mm tg tgu L OM A 8668.33.4428.51=??=?= O A P A OM D A ’‘孔 =2 mm OM L f L D A 52.58668.357 .12873 .3657.12822'=?-? =?-? =∴’ ‘物 孔 L 目 L 目L Z

在中M M B B '? O A P A B A O M B A D B ‘ ‘ ’‘’‘孔=++21 mm y 1045.2' =?= mm O M B 863.7=∴ mm D 726.15=物 答:物镜的焦距为36.73mm ,物镜的孔径为7.734mm ,用于测量时物镜孔径为 15.726mm 。 4. 在本章第二节中的双目望远镜系统中,假定物镜的口径为30mm ,目镜的通光口径为20mm , 如果系统中没有视场光阑,问该望远镜最大的极限视场角等于多少渐晕系数k =的视场角等于多少 解:(1) 15 10 18108=++x x mm x 252= 108 1825218 252108181815+++= +++=x x y

应用光学习题及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考试试题纸(A卷) 课程名称应用光学专业班级0501~03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题分 备注:学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发生全反射现象的必要前提是: A)光线由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传播B) 光线由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传播 C)光线在均匀介质中传播D) 以上情况都可能产生 2.周视照相机可以拍摄大视场景物,其利用的: A)节点的性质B)主点的性质C)焦点的性质D)以上答案都正确 3.在望远镜的视度调节中,为适应近视人群,应采取的是: A)使物镜远离目镜B)使目镜远离物镜C)使目镜靠近物镜D)应同时调节物镜和目镜 4.棱镜系统中加入屋脊面,其作用是: A 改变光轴的方向B)改变主截面内像的方向C)改变垂轴于主截面方向上像的方向D)以上都正确5.光学系统中场镜的作用是: A)改变成像光束的位置B)减小目镜的尺寸C)不改变像的成像性质D)以上都正确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显微镜中的光学筒长指的是()2.光学系统中像方顶截距是()3.用波像差评价系统成像质量的瑞利准则是()4.望远系统中物镜的相对孔径是()5.棱镜的转动定理是() 三、简答题(共20分) 1.什么叫孔径光阑?它和入瞳和出瞳的关系是什么?(4 分) 2.什么叫视场光阑?它和入窗和出窗的关系是什么?(4 分) 3.几何像差主要包括哪几种?(4 分) 4. 什么叫远心光路?其光路特点是什么?(4 分)

四、分析作图题(共25分) 1.已知正光组的F和F’,求轴上点A的像,要求用五种方法。(8分) 2. 已知透镜的焦距公式为f '= nr1 ,l 'H= -f ' n -1 d , l H = - f ' n -1 d , ? r d ? nr nr ( n -1 ) ? n( 1 - 1 ) + ( n -1) ? 1 2 ? r2 r 2 ? 分析双凹透镜的基点位置,并画出FFL、BFL和EFL的位置。(9分) 3. 判断下列系统的成像方向,并画出光路走向(8分) (a)(b) 五、计算题(共35分) 1.由已知f1'=50mm,f2' = -150mm的两个薄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对一实物成一放大 4 倍的实像,并且第一透镜的放大率β1= -2?,试求:1.两透镜的间隔;2.物像之间的距离;3.保持物面位置不变,移动第一透镜至何处时,仍能在原像面位置得到物体的清晰像?与此相应的垂铀放大率为多大?(15分)2.已知一光学系统由三个零件组成,透镜1:f1'= -f1=100,口径D1=40;透镜2:f2' = -f2=120, 口径D2=30,它和透镜1之间的距离为d1=20;光阑3口径为20mm,它和透镜2之间的距离d2= 30。物点A的位置L1= -200,试确定该光组中,哪一个光孔是孔径光阑,哪一个是视场光阑?(20分)

工程光学习题

2.12 有一薄透镜组,由焦距为-300mm 的负透镜和焦距为200mm 的正透镜组成,两透镜相距100mm ,置于空气中,求该透镜组的组合焦距和组合基点位置。 解:121212 300200 300200f f f f f mm d f f ''''-?'=- =-=-=?'-+ 焦点和主点位置:1(1)400F d l f mm f ''=- =' 2 (1)150F d l f mm f =+ =- 100H F l l f mm '''=-= 150H F l l f mm =-= 2.17 若有一透镜位于空气中,r 1= 100mm ,d= 8mm ,n = 1.5,若有一物体的物距l =-200mm ,经该透镜成像后的像距l ′= 50mm ,求第二面的曲率半径r 2。若物高y = 20mm ,求像高。 解:由成像公式 111 l l f -='' ,可得 40f mm '= 又()( )12 21(1)1nrr f n n r r n d '= --+-???? 故可得 225r mm =- 由于 l y l y β'' = =,所以5y mm '=- 3.2一眼睛,其远点距r = 2m ,近点距p =-2m 。问: (1)该眼镜有何缺陷? (2)该眼睛的调节范围为多大? (3)矫正眼镜的焦距为多大? (4)配戴该眼镜后,远点距和近点距分别为多大? 解:(1)远点r = 2m ,只有入射会聚光束,且光束的会聚点距离眼睛后2m 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点,故此眼睛为远视眼 (2)调节范围:11 1A R P D r p =-=-= (3)对远视眼应校正其近点,正常人眼明视距离L 0=—25cm ,远视眼近点为l p 。戴上眼镜后,将其近点移至L 0处 111 p n L l f -= ''

王文生——应用光学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 1、游泳者在水中向上仰望,能否感觉整个水面都是明亮的?(不能,只能感觉到一个明亮的圆,圆的大小与游泳都所在的水深有关,设水深H,则明亮圆半 径R Htglc) 2、有时看到窗户玻璃上映射的太阳光特别耀眼,这是否是由于窗玻璃表面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答:是。 3、一束在空气中波长为589.3nm的钠黄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它的波长 将变为多少?在水中观察这束光时其颜色会改变吗? 答:n —;,' 442nm 不变 4、一高度为1.7m的人立于路灯边(设灯为点光源)1.5m远处,路灯高度为 答:设影子长x,有: x 17 ??? x=0.773m x 1.5 5 5、为什么金钢石比磨成相同形状的玻璃仿制品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答:由于金钢石折射率大,所以其临界角小,入射到其中的光线大部分都能产生全反射。 6为什么日出或日落时太阳看起来稍微有些发扁?(300例P1) 答:日出或日落时,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来自太阳顶部、中部和底部的光线射向地球大气层的入射角依次增大(如图)。同时,大气层密度不均匀,折射率水接近地面而逐渐增大。 当光线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时,由于n逐渐增大,使其折射角逐渐减小,光线的传播路径就发生了弯曲。我们沿着光线去看,看到的发光点位置会比其实际位置高。另一方面,折射光线的弯曲程度还与入射角有关。入射角越大的光线,弯曲越厉害,视觉位置就被抬得越高,因为从太阳上部到下部发出的光线,入射角依次增大,下部的视觉位置就依次比上部抬高的更多。

第二章 1、如图2-65所示,请采用作图法求解物体AB的像,设物像位于同一种介质空间。 图2-65 2、如图2-66所示,MM '为一薄透镜的光轴,B为物点,B'为像点,试采用作 图法求解薄透镜的主点及焦点的位置。

工程光学习题

1.简述成像系统分辨极限的瑞利判据的内容;据此判据,可采用什么方法来提高望远镜的分辨率?答:瑞利判据:当一个物点经过成像系统的夫朗和费圆孔衍射图样的中央极大与近旁一个物点的夫朗和费圆孔衍射图样的第一极小重合时,作为判定成像系统分辨率极限的判断方法。(3分)。据此,望远系统的分辨率为1.22λ/D,可以通过增大物镜的直径D、减小λ来提高分辨率。.(3分) 2.为何在设计望远镜系统时要将孔径光阑置于物镜上?答:望远镜是目视系统,需要与人眼联用。根据光瞳衔接的原则,望远镜的出瞳应与人眼的瞳孔衔接,故它因该位于望远目镜之后,一般要求6mm以上的距离。(3分)计算表明,将孔径光阑置于物镜上可以满足对出瞳的位置要求,而且望远镜的物镜、棱镜的尺寸最小。(3分) 3.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试举出一个全反射的工程应用实例。答:光入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时,入射光被全部反射,没有折射光,这就是全反射现象。(2分) 产生的条件:1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3分) 如光纤就是利用全反射实现光传输的。(1分) 1.已知一台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相距200mm,物镜焦距为7.0mm,目镜焦距为 5.0mm,若物镜和目镜都可看成是薄透镜,试计算:(1)如果物镜把被观察物 体成像于目镜前焦点附近,那么被观察物体到物镜的距离是多少?物镜的垂轴 放大率β是多少?(2)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是多少?解:(1)根据高斯公式:(1分) 依题意:(1分),代入高斯公式即可计算出物距: ,(2分) 垂轴放大率为:(2分) (2)视觉放大率为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于目镜的视觉放大率之积,即: (4分) 3、角放大率、轴向放大率和垂轴放大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拉赫不变J=nuy 、牛顿公式以焦点为坐标原点。 6.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有分波前法、分振幅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