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复习资料

一、名解

呼吸系统

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及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6.LTOT: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OPD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

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1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及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相关,为可逆性气流受限.

13。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4。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

15。肺梗死(PI):肺动脉发生栓塞后,若其支配区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称为肺梗死。16.Horner综合征:肺癌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及胸壁少汗或无汗。

17.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至主支气管的肺癌,约占3/4,多为鳞癌和小细胞癌。

18。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约占1/4,多见腺癌.

19.原发性支气管癌:简称肺癌,为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吸烟为主要致病因素。

20.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缺O2或合并CO2潴留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一般认为,当患者位于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无心内右向左分流疾病,而动脉血PaO2低于60mmHg,PaCO2高于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21.Ⅰ型呼衰:即缺氧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mmHg, PaCO2降低或正常。

22.Ⅱ型呼衰: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mmHg,同时伴有PaCO2〉50mmHg.

23。肺性脑病:又称CO2麻痹,是指由于缺氧和CO2潴留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

24.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循环系统

25。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26。心室重塑: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的几何形态、心肌细胞表型及其间质成分发生一系列改变的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

27。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秩序的异常.

28。触发活动:是指心房、心室及希氏束—浦肯野组织在动作电位后产生除极活动,被称为后除极。苦后除极的振幅增高并达到阈值,可引起反复激动,持续的反复激动即构成快速性心律失常。

29。窦性停博(或窦性静止):是指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心电图表现为在较正常的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或p波及QRS波群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及基本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30。病态窦房结反应(SSS):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31。同步电复律:除颤器一般没有同步装置,使放电时电流正好及R波同步,即电流刺激落在心室肌的绝对不应期,从而避免在心室的易损期放电导致室速或室颤。主要用于除心室颤动以外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32.房性期前收缩: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正常人大约60%有房性期前收缩。

33.心房颤动:心房组织的不协调运动所致的机械功能障碍引起快速的室上性心律过速。

34。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起始及终止时心率逐渐变化,有别于阵发性心动过速.

35。高血压:在未服用抗压药情况下,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35。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少数患者病情急骤发展,舒张压持续≥130mmHg,并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肾损害突出,持续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病理上以肾小动脉纤维样坏死为特征。

3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37.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38.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已有冠心病和MI病史者还应预防再次梗死和其他心血管事件.

39。心肌梗死(MI):是指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40。心肌梗死综合征:发生率约10%,于MI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41。Graham Steell杂音:当肺动脉扩张引起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舒张早期吹风样杂音。

42。原发性心肌病:伴有心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

43。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心室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限,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

44.重症病毒性心肌病:如患者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充血性心衰或不伴有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心源性休克、急性肾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发作或心肌心包炎等在内的一项或多项表现,可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45。心包积液征(Ewart征):渗出性心包炎在有大量积液时,可在左肩胛骨下出现浊音及左肺受压迫所引起的支气管呼吸音.

46.复发性心包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和心脏损后综合征患者在其初次发作后,有心包炎反复发作,称为复发性心包炎.

47。缩窄性心包炎:是指心脏被致密厚实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

48。Austin—Flint杂音: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重度返流者常在心尖区听到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49。感染性心内膜炎(IE):病原微生物循血行途径引起的心内膜炎。心瓣膜或邻近大动脉的内膜感染,常伴赘生物的形成,最常受累部位为瓣膜。

50.Adams—Strokes:因心室率过慢导致脑缺血,患者可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的现象。

51。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体内其他部位嗜铬组织,肿瘤间隙或持续释放过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

消化系统

50。胃炎(gastritis):指的是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51。急性糜烂出血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粘膜病变,常伴有胃黏膜出血,可伴有一过性浅溃疡形成。

52。急诊胃镜:强调内镜检查宜在出血发生后24-48h内进行。

53.异常增生(dysplasia):胃上皮或化生的肠上皮在再生过程中发生发育异常。中度以上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54。复合溃疡:指胃和十二肠同时发生的溃疡。DU往往先于GU出现.

55.球后溃疡:发生在球部远段十二指肠的溃疡,具有DU的临床特点,但午夜痛及背部放射痛多见,对药物治疗反应差,较易并发出血.

56。癌前疾病:指及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有发生胃癌的危险。

57.癌前病变:是指较易转变为癌组织的病理变化。

58。早期胃癌:是指病灶局限且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的胃癌,不论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主要由胃镜发现。

59.中期胃癌:是指进展期胃癌深度超过粘膜下层,已侵入肌层者。

60.晚期胃癌:是指进展期胃癌侵入浆膜或浆膜外者。

61。virchow淋巴结:胃的淋巴结系统及锁骨上淋巴结相连接,胃癌转移到该处时称为virchow淋巴结。62.krukenberg瘤:胃癌细胞侵及浆膜层脱落入腹腔,种植于卵巢称为krukenberg瘤。

63。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是经口感染,常见于回盲部。

64.失代偿期肝硬化:当肝硬化出现腹水或并发症时,称为失代偿期肝硬化。

65。肝肺综合症(HPS):是指严重肝病、肺血管扩张和低氧血症组成的三联症。肝硬化时由于血管活性物质增加,肺内毛细血管扩张,肺动静脉分流,造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特殊检查显示肺血管扩张。

66.肝肾综合症(HRS):是指发生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肾衰竭,但肾脏本身却无重要病理改变,故又称为功能性肾衰竭.

二、填空题

呼吸系统

1。感染性肺炎抗生素治疗后病情评价多在48~72小时进行,治疗的有效表现为体温下降;症状改善;白细胞逐渐下降或恢复正常。

2.痰菌标本应在室温下采集2小时内送检,光镜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可作为污染相对较小的合格标本。

3.肺炎严重程度决定于三个主要因素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4。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理改变有充血期、红肝变期、灰肝变期和消散期。一般不引起组织结构破坏.

5.肺炎按解剖结构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6.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大环内酯类,肺炎衣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

7.支气管扩张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性痰或反复咯血。

8.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病因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9。结核病主要的免疫保护机制是细胞免疫。

10。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

11。肺结核病的影像学特点是病变多发生在上叶的尖后段和下叶的背段.

12。肺结核的化学治疗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和联合。

13.痰中找到结核菌(涂片或培养)可以确诊肺结核;X线检查可早期诊断肺结核。

13.导致COPD发病的重要因素:吸烟.

14。阻塞性肺气肿按病理可分为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混合型三类。

15.FEV1/FVC是评价COPD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FEV1%是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16。COPD轻度指的是FEV1/FVC〈70%,FEV1≥80%预计值。

17。COPD的并发症有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8。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因素,如缺氧、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可使肺血管收缩、痉挛。

19.慢性肺心病病人用正性肌力药的剂量易小,一般为常规剂量的1/2或2/3.

20。慢性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特征性。

21。肺性脑病是慢性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22。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严重程度分级可分为高危(0级)、轻度(Ⅰ级)、中度(Ⅱ级)、重度(Ⅲ级)、极重度(Ⅳ级).

23。COPD病程分期可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

2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按原发病的不同部位可分为支气管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其他。

25.长期家庭氧疗的氧流量为1。0~2。0L/min,吸氧时间为10~15h/d,达到PaO2≥60mmHg和(或)使SaO2升至90%。

26.支气管哮喘严重发作及急性左心衰竭两者鉴别有困难时,可用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治疗。

27。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药物浓度应维持在5~15mg/L。

28。肺血栓栓塞症时,临床上有时出现肺梗死“三联症”,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但仅见于不足30%的患者。

29。肺栓塞的继发性危险因素有骨折、创伤、手术、恶性肿瘤和口服避孕药。

30。引起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血栓大部分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特别是从腘静脉上端到髂静脉段的下肢近端深静脉和盆腔静脉丛。

31。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I型可吸入较高浓度的(35~45%)O2;II型则低浓度(<35%)持续给氧。32.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并发症:易发生感染性休克、。毒血症和败血症、胸膜炎、脓胸、心包炎.

34.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步骤确定有无胸腔积液、区别漏出液和渗出液、寻找胸腔积液的病因。

37.渗出性胸腔积液胸水/血清LDH比值常>0。6;胸水/血清蛋白比值常>0.5。

38.MDR-TB(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方案通常含强化期和继续期两个阶段。

39。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按解剖学部位分类分为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

40。小细胞肺癌包括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复合燕麦细胞型三种组织病理类型。

41。中央型肺癌在胸部普通X线上的间接征象是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局限性肺气肿。

42。根据肺癌的生物学特点及预后,大多数临床肿瘤学家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基本类型.

43.非小细胞癌首选手术治疗,小细胞癌以化疗为主.

44。引起低氧和二氧化碳储溜的机理肺泡低通气,Q/V比值失调,弥撒功能障碍,耗氧量增加。

45.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60mHg(8KPa),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O2)高于50mHg(6。67 KPa),即为呼吸衰竭。

46。PaO2是反映外呼吸状态的指标,反映了肺的通气换气功能,PaCO2是反映肺泡通气量的主要指标。

47。急性呼衰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呼吸困难,缺氧最典型的表现是发绀。

49。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大气污染和吸烟、吸入性变性原增加、肺部感染病原学的变异及赖药性的增加.

50.肺有两组血管供应肺循环(为气体交换的功能血管)、体循环(为气道和脏层胸膜的营养血管).

51.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咳血、呼吸困难、胸痛.

52。急性粟粒型肺结核CT典型体征表现:密度、大小、分布三均匀。

53。肺结核最危险的并发症:窒息。

54.COPD的标志性症状:气短或呼吸困难.

循环系统

51。呼吸道感染是心衰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52。肝硬化腹水伴下肢水肿应及慢性右心衰竭鉴别,除基础心脏病体征有助于鉴别外,非心源性肝硬化不会出现颈静脉怒张等上腔静脉回流受阻的体征。

52.折返是快速心律失常的最常见发生机制。

53.电复律及电除颤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两大类:各种严重的、甚至威胁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各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52.心力衰竭的类型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

53.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心室重塑.

54.心力衰竭时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55.治疗心力衰竭常用的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三类利尿药.

55.心衰及低血压患者忌用β受体阻滞剂及维拉帕米;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禁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

56.洋地黄中毒常见表现室早二联律.

56.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把心功能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57.6分钟步行试验患者行走距离<150m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为中度心功能不全.426~550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

58.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为心包摩擦音。

58.尖端扭转型室速禁用胺碘酮治疗.

59.渗出性心包炎最突出的症状为呼吸困难。

60.缩窄性心包炎在我国最常见的病因为结核性,其次为化脓性、创伤性。

61.产生折返的三个必要条件是两条传导途径、缓慢传导及单向传导阻滞。

62.病窦综合征心电图可表现为非药物性引起的持续而显著的窦缓(50次/分以下)、窦性停搏及窦房阻滞或窦房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63.房颤心电图特点P波消失,基线起伏不平,代之以出现f 波;频率350~600次/分;心室率绝对不规则,QRS 波群形态略有差异。

64.心房颤动的典型体征:S1强弱不一、心律绝对不齐和脉搏短绌。

65.高血压患者,根据增高的血压水平可分为1级、2级、3级,危险变分层,可分为低变危险组、中变危险组、高变危险组、极高变危险组。

66.高血压合并心衰,宜选择降压ACEI、利尿剂。

66.高血压的并发症有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病、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66。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 受体阻滞剂。

67.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

68.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标准是:运动中出现心绞痛,心电图改变是ST段压低≥0.1mV并持续≥2分钟。69.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两者均无ST段抬高,两者的鉴别是检测心肌坏死标记物,UA检测结果是正常,而ACS检测结果是增高。

70.不稳定型心绞痛抗凝治疗首选阿司匹林。

70.冠脉X综合征:多见于女性,检查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为阴性。认为是冠状动脉系统毛细血管功能不良所致.

71.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血栓溶解,除冠脉造影外临床间接判断血栓溶解的依据是心电图抬高的ST段,胸痛,2小时内出现,峰值提前出现.

72。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病因为风湿热,最可靠诊断为超声心动图。

72.二尖瓣狭窄的常见并发症有心房颤动、急性肺水肿、血栓栓塞、右心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

7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周围体征包括瘀点、指(趾)甲下线状出血、Roth斑、Osler结节、Janeloay损害。病因可能是微血管炎或微栓塞。

74。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心脏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心肌脓肿、急性心肌梗死、化脓性心包炎、心肌炎。74。左心室造影为半定量反流程度的“金标准"。

75.要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口腔及上呼吸道手术时主要应针对草绿色链球菌,在泌尿、生殖道和消化道手术时主要应针对肠球菌.

75.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草绿色链球菌。

76.二尖瓣装置包括: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

77.主动脉瓣狭窄典型的三联征是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

78.超声心动图是发现赘生物及瓣膜损害的主要手段;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 79.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发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是满意控制心室率、争取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预防血栓栓塞.

80.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凡能影响心肌收缩力、改变左心室容量及射血速度的因素均可使杂音响度发生改变。

80。心梗的并发症:乳头及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

81。心肌病的分类有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及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82。心包穿刺的主要指征是心脏压塞和未能明确病因的渗出性心包炎。

83.临床上常见心包炎的类型有急性非特异性、结核性、化脓性、肿瘤性、心脏损伤后综合症。

消化系统

83.特殊类型胃炎包括感染性胃炎、化学性胃炎和Menetrier病。

84.按临床发病的缓急和病程的长短,一般将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85.我国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将慢性胃炎分成浅表性、萎缩性、特殊类型.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1.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2.三凹征: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 3.咯血: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可以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 4.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 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极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临床特征。 8.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肺泡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9.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大、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12.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极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13.肺炎:指肺实质的炎症。 14.肺炎球菌肺炎:指又肺炎球菌索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 15.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组织的炎症。 16.军团菌肺炎:事由革兰染色阴性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7.病毒性肺炎:是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 18.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组织包围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 19.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2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黏膜及腺体。 21.气胸:任何原因使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胸腔积气和肺萎陷。 22.人工气胸:用人工方法将滤过的空气注入胸膜腔所引起的气胸。 23.外伤性气胸:由胸外伤等引起的气胸。 24.自发性气胸:在没有外伤或认为的因素下,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 25.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症。 26.I型呼吸衰竭:即有缺氧不伴有二氧化碳滞留或二氧化碳降低。 27.II型呼吸衰竭:即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滞留。 28.ARDS:是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大手术、DIC)而引起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损伤为主的肺部炎症综合症。 29.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炮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30.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症。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及组织血液灌注量不足为主要特征。 31.急性心功能不全:指由于某种原因使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症。 32.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33.窦速:

内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集-1

内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集-1

阿司匹林哮喘:无论既往是否有哮喘病史,当口服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内或数小时内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称阿司匹林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指气管、支气管树对多种抗原或非抗原(物理或者化学的刺激)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增强、气道粘膜腺体分泌增多。 右中叶综合症:因局部支气管或者肺部炎症或者淋巴结肿大压迫右中叶支气管,使管腔狭窄,引起的中叶体积缩小,不张,慢性炎症导致的临床症状 类癌综合症:在肺部肿瘤中,可见到因分泌5-羟色胺过多而引起的哮喘样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水样腹泻等症状,以燕麦细胞癌和腺癌多见 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指

两肺终末细支气管及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弥漫性慢性炎症。大环内酯类对其有效。Pancoast综合症:Pancoast综合症指由于位于肺尖和肺上沟的肺肿瘤导致臂从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以Horner综合症及肩部和上肢的疼痛等为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指平均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次数在30次以上,或呼吸紊乱指数大于5次以上。 呼吸暂停:睡眠中口鼻气流停止超过10s 呼吸紊乱指数: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铜器指数大于5次 低通气:呼吸气流降低幅度超过气流的50%以上,并伴有4%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下降。Picknickian syn:肥胖,嗜睡,周期性呼吸

三联症。 盘状肺不张:指亚段以上的肺不张,多位于膈顶上方,约2-6cm长,扁平条状阴影,外端达胸膜表面,不穿过叶间裂 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咳嗽,咳脓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Kartagener syndrome:指具有内脏转位(右位心),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症的先天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指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痉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大多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Horner Syndrome:肺尖肿瘤或颈部肿块

内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呼吸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医院获得性肺炎(h o s p i t a l a c q u i r e d p n e u m o n i a,H A 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 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 o m m u n i t y a c q u i r e d p n e u m o n i a,C A P):是指医院外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 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发病的肺炎 3.支气管扩:直径大于2毫米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异常扩。 大多继发于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由于支气管管壁的破坏,形成管腔扩和变形。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4.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 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5.L T O T: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 O P D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患者在海 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 2 大于或等于60m m H g和或S A O 2 升至90%以上。 6.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 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7.自发性气胸:胸膜腔是不含气体的密闭的潜在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 自发性气胸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发生在无基础肺疾病的健康人,后者常发生在有基础肺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 D)。 8.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 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可引起头痛、头晕或眩晕。 9.H o r n e r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肺上沟癌(P a n c o a s t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 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陥,同侧额部与胸部无汗或少汗。 10.类癌综合征:肺癌癌细胞浆含有神经分泌型颗粒,具有分泌和化学受体功能,能分泌5-羟色胺、 儿茶酚胺、组胺、激肽等肽类物质而引起的肺外表现。 11.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缺O 2或合并C O 2 潴留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 紊乱及代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一般认为,当患者位于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无心右向左 分流疾病,而动脉血P a O 2低于60m m H g,P a C O 2 高于50m m H g,即为呼吸衰竭。 问答题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阿司匹林哮喘:无论既往是否有哮喘病史,当口服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内或数小时内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称阿司匹林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指气管、支气管树对多种抗原或非抗原(物理或者化学的刺激)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增强、气道粘膜腺体分泌增多。 右中叶综合症:因局部支气管或者肺部炎症或者淋巴结肿大压迫右中叶支气管,使管腔狭窄,引起的中叶体积缩小,不张,慢性炎症导致的临床症状 类癌综合症:在肺部肿瘤中,可见到因分泌5-羟色胺过多而引起的哮喘样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水样腹泻等症状,以燕麦细胞癌和腺癌多见 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指两肺终末细支气管及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弥漫性慢性炎症。大环内酯类对其有效。 Pancoast综合症:Pancoast综合症指由于位于肺尖和肺上沟的肺肿瘤导致臂从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以Horner综合症及肩部和上肢的疼痛等为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指平均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次数在30次以上,或呼吸紊乱指数大于5次以上。 呼吸暂停:睡眠中口鼻气流停止超过10s 呼吸紊乱指数: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大于5次 低通气:呼吸气流降低幅度超过气流的50%以上,并伴有4%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下降。 Picknickian syn:肥胖,嗜睡,周期性呼吸三联症。 盘状肺不张:指亚段以上的肺不张,多位于膈顶上方,约2-6cm长,扁平条状阴影,外端达胸膜表面,不穿过叶间裂 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咳嗽,咳脓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 Kartagener syndrome:指具有内脏转位(右位心),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症的先天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指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痉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大多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内科学名词解释(精华篇)

1.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2.三凹征: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 3.咯血: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可以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 4.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 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极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临床特征。 8.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肺泡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9.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

大、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12.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极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13.肺炎:指肺实质的炎症。 14.肺炎球菌肺炎:指又肺炎球菌索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 15.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组织的炎症。 16.军团菌肺炎:事由革兰染色阴性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7.病毒性肺炎:是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 18.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组织包围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 19.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2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复习资料一、名解 呼吸系统 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 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 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 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6.LTOT :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OPD 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 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 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 个月,并连续2 年或2 年以上, 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 ):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 ,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1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 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相关,为可逆性气流受限。 13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4.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内科学重点简答题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内科学重点简答题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 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 于入院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临床上以进行性气流受阻为主要表现,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使 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响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肺性脑病:由于胸肺疾患而引起的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II 型 呼吸衰竭)而出现的一些精神症状,如躁狂、昏睡、昏睡、意识丧失等称为肺性脑病。 Horner综合征:肺尖部的肺癌可侵犯或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患侧额部和胸部皮肤潮红无汗或少汗,感觉异常。

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或仅在提高充盈压后方能泵出组织代谢所需要的相应血量,同时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即心肌衰竭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危象: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超过120或130mmHg 并伴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临床现象,成为高血压危象。 Barret 食管:食管粘膜因受反流物的反复刺激,食管与胃交界处的齿状线2cm 以内的食管粘膜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称为Barret 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 肝性脑病: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为特征。 急性胃炎: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有明确的发病原因,表现为多种形式。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红细胞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最全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1、小叶性肺炎:是指病原菌通过支气 管侵入,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 气管和肺泡的炎症,本病常继发于 其他疾病,多累及肺的下叶,一般 无实变体征,常见的病原体有葡萄 球菌,肺炎球菌,病毒及病毒支原 体等。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 外罹患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 确潜伏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 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 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 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 炎症。 4、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 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 臭痰。胸片X显示一个或多个含气 液平空洞。5、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 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 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6、支气管哮喘:是指有多种细胞如嗜 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 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 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7、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各种刺 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 应。 8、速发型哮喘反应:是指哮喘几乎在 吸入变应原的同时立即发生反应, 15—30分钟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 恢复正常。 9、迟发型哮喘反应:是指哮喘在吸入 变应原后6小时左右发生的反应, 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天。而且临床 症状严重,常呈持续性哮喘表现, 肺功能损害严重而持久。 10、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壁的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如患者每年 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

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其他已知原因 的慢性咳嗽,可以诊为慢性支气管 炎。 11、阻塞性肺气肿:则指肺部终末细 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 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 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 一种气流受限而又不完全可逆为特 征的疾病。这种气流受限常呈渐进 性,并伴有肺部对有害尘粒或气体 呈非正常的炎症反应。 13、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是由于终末 细支气管或一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炎 症导致官腔狭窄,其远端的二级呼 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且扩张 的呼吸性细支气管位于二级小叶的 中央区的肺气肿。 14、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指直径小于 2mm的气道。 15、原发综合症:肺部的原发病灶、 淋巴管炎及局部淋巴结炎,统称为 原发综合征 16、科赫现象:初次感染与再次感染 机体对结核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 出不同的现象,称为科赫现象。17、中心型肺癌:系指发生于支气 管、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的肺癌,以鳞癌和未分化癌居多。 18、周围型肺癌:又称肺野型,系指 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到细小支 气管的肺癌。 19、所谓霍纳氏综合症:指的是植物 神经主要是颈部交感神经节的损伤 等引起的特征性的一群眼部症状。 颈部交感神经径路的任何一段受损 都可发生本病。 2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 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 21、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上 腔静脉被附近肿大的转移性淋巴结 压迫或右上肺的原发性肺癌侵犯, 以及腔静脉内癌栓阻塞静脉回流引 起。

内科学复习名词解释汇总(完美打印版)讲课稿

内科学复习名词解释汇总(完美打印版)

1、呼吸膜:呼吸膜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 构,又称为气-血屏障,依次由下列结构组成:①肺泡表面的液体层;②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③薄层结缔组织;④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2、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 射为黑-伯反射(Hering-Breuer reflex)或称肺牵张反射。它有两种成分: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3、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 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该曲线即表示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曲线呈“S”形,因Hb变构效应所致。曲线的“S”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4、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胸疾患伴有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 症、高碳酸血症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组综合 征。 5、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6、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简称肺气肿)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case)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8、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它 是由肥大细胞、嗜酸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它的存在引起气道高反应性(AHR)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阻塞。 9、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 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0、Ⅰ型呼吸衰竭: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 mmHg, 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 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如ARDS 等。 11、Ⅱ型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PaO2<60 mmHg, PaCO2>50 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是在严重感染、 创伤、休克等打击后出现的以肺实质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严重低氧血症、呼吸频速、X线胸片示双肺斑片状阴影。病理生理特点:肺内分流增加、肺顺应性下降。病理特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广泛肺水肿、微小肺不张等。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复习资料 一、名解 呼吸系统 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6.LTOT: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OPD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a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1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相关,为可逆性气流受限。 13.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4.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 15.肺梗死(PI):肺动脉发生栓塞后,若其支配区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称为肺梗死。

完整word版,内科学名词解释英文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COPD is defined by its characteristically low airflow on lung function tests. In contrast to asthma, this limitation is poorly reversible and usually gets progressively worse over tim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re the illnesses caused by an acute infection which involves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nose, sinuses, pharynx or larynx. Pneumonia Pneumonia is an inflammatory condition of the alveoli, pulmonary interstitial and final airway. It is typically caused by an infection but there are a number of other causes such as immune injury, allergy, drugs and so on. Chronic bronchitis Chronic bronchitis is a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the mucosa of the trachea, bronchi and their around tissues. It is defined clinically as a persistent cough with or not with sputum and mucus, for at least three months per year in two consecutive years without any indication of other lung and heart diseases. Cor pulmonale is changes of the structure or function of the right ventricle of the heart as a response to increased resistance or high blood pressure in the lungs which is caused by pulmonary vascular disease, chest deformity and bronchus-lung diseases.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在which is caused by 后面加慢性病变) Horner's syndrome is the combination of drooping of the eyelid (ptosis) and constriction of the pupil (miosis), sometimes accompanied by decreased sweating of the face on the same side; redness of the conjunctiva of the eye is often also present. It indicates a problem with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a part of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Respiratory failure, in medicine, is used to describe inadequate gas exchange and/or pulmonary ventilation by the respiratory system, with the result that arterial oxygen and/or carbon dioxide levels cannot be maintained within their normal ranges. Heart failure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inability of the heart to supply sufficient blood flow or ventricular filling caused by various diseases in cardiac structure and/or function. The blood flow can’t meet the needs of the body due to the disorder of the ventricular systole. It can caused congestion in pulmonary circulation and/or systemic circulation. Sometimes the disorder of ventricular diastole function can also congestion in pulmonary circulation. Cardiac arrhythmia 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rate)、节律(rhythm)、起源部位(primary pacemaker)、传导速度(speed of the conduction)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Sick sinus syndrome, also called sinus node dysfunction, is a group of abnormal heart rhythms (arrhythmias) presumably caused by a malfunction of the sinus node, the heart's primary pacemaker. Bradycardia-tachycardia syndrome is a variant of sick sinus syndrome in which slow arrhythmias and fast arrhythmias alternate. Preexcitation syndrome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WPW) is a disorder of the heart in which the ventricles of the heart contract prematurely due to an accessory pathway which is mainly the bundle of Kent. This accessory pathway is an abnormal electric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 atria to the ventricles. Primary hypertension is the form of hypertension that by definition, has no identifiable cause. Systolic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资料 名词解释: 1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 4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 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5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或心脏负荷增加而导致静脉系统淤血、动脉系统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症。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用力肺活量(FEV)<70%表示存在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逆转。COPD的标志性症状是呼吸困难。诊断COPD的“金标准”是肺功能测定。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最常见的病因为阻塞性支气管—肺疾病。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在心肺功能失代偿期(临床加重期)心力衰竭中以右心衰竭为主,少数可伴左心衰竭。肺心病实验室检查中以心电图检查最常见,主要表现有右室肥大表现,如肺型P波>=0.22mv,重度顺钟向转位 (V5R/S<=1),RV1+SV5>=1.05mv。肺心病的治疗以控制感染为关键。 治疗—药物治疗:(一)糖皮质激素是对气道过敏性炎症作用最强的抗炎药物。(二)B2受体激动剂是缓解哮喘的首选药物。 6肺炎球菌肺炎:占CAP首位——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要点:(1)有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2)急性起病,高热,寒战;(3)咳嗽,咳铁锈色痰或粘液脓性痰,气急,胸痛;(4)具备肺实质的体征或有水泡音;(5)X线可见叶,段性均匀的大片密度增高阴影;(6)白细胞计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7)血或痰培养出肺炎链球菌。 治疗(一)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高热患者应物理降温为主,如乙醇擦浴,呼吸困难并发绀明显者应给予吸氧。(二)抗菌药物治疗;一旦诊断立即抗生素治疗,临床首选青霉素G,抗菌药物标准疗程通常为14天或热退后3天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或停用口服药。(三)感染性休克的治疗。(1)扩容:晶体液可选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林格液等;(2)血管活性药物:常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3)纠正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应给予5%碳酸氢钠静滴,随访血气分析;(4)糖皮质激素:可给予氢化可的松每日200~300mg,分3~4或连续静滴,持续七天;(5)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必要时给予强心剂,利尿剂。(6)控制感染。 7 肺结核: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最重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 临床表现典型肺结核起病缓,病程长,可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咳嗽及咯血;多数患者病变轻微,常无明显症状,最早出现干咳或少量黏液痰。结核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的特异性方法和最重要依据。胸部X 线检查,可对其病灶部位,范围,性质,病变演变及治疗效果做出诊断。 分类:(1)原发型肺结核(I型);(2)雪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3)继发型肺结核(III型);(4)结核性胸膜炎(IV型);(5)其他肺外结核(V型)。 治疗:一化学药物治疗:(一)抗结核药物:一线杀菌剂有异烟肼,利福平等,二线抑菌剂有乙胺丁醇,对氨水杨酸等。(二)化疗原则:早期、联合、规则、适量、全程,其中以联合和规则最重要。二对症治疗:咯血:对小量咯血者,安静休息,消除紧张情绪,多数可自行停止。咯血较多者,应采取患侧卧位,将存留积血咯出。(1)保持呼吸道通畅(2)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3)10U垂体后叶素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继以10U—40U缓慢静脉滴注维持(4)大咯血不止者,可经支气管镜找到出血部位,用去甲肾上腺素2mg~4mg 加入冷盐水10mg中局部滴入,也可通过支气管造影,注入注入吸收性明胶海绵止血(5)对上述治疗无效大咯血者,可考虑肺叶、段切除。 二,循环系统疾病 1心力衰竭: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脏重塑。 临床表现:左心衰竭主要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出量降低表现,其中,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基本的临床表现。右心衰竭主要为体循环淤血表现,右心衰竭最早出现的体征为颈静脉充盈。 超声心动图是心衰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与支气管哮喘鉴别时,若鉴别困难可先予以给氧及静脉使用氨茶碱等缓解症状。 洋地黄中毒的表现和处理:表现:(1)心律失常:最重要表现,最常见者为室性期前收缩,多表现为二联律;(2)胃肠道症状:畏食、恶心、呕吐等;(3)神经系统症状:视力模糊、黄视、忧郁、眩晕和意识错乱等。

内科学名词解释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是威胁人群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CAP 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 48 小时后在医院内(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发生的,还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常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菌 3.支气管扩张: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持久性扩张。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浓痰和(或)反复咯血。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4.干性支气管扩张:部分支扩病人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无咳嗽咳大量脓痰,其病变多位于引流良好的上叶支气管。 5.Koch 现象:指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初次感染时,豚鼠局部红肿,溃烂,播散至全身而死亡;而对已注射过少量 TB 而再次感染的豚鼠表现为局部红肿,表浅溃烂,然后愈合结痂。 6.结核性风湿症:少数结核病患者可以有类似风湿热样表现,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常累及四肢大关节,在受累关节附近可见结节性红斑或环形红斑,间歇出现。 7.DOTS;全程督导化学治疗:指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次用药都必需在医务人员的直接监督下进行,因故未用药时必需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按医嘱规律用药。 8..MDR-TB (耐多药结核):指至少同时耐利福平和异烟肼。 9.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喘息,每年持续 3 个月,连续 2 年或 2 年以上。排除其他疾病。 10.COPD: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气流持续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11.哮喘:即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行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12.气道高反应性(AHR):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如应变原、理化因素、运动、药物等呈现高敏状态,表现为患者接触这些刺激因子时气道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患者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AHR 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 13.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用以测定气道的反应性。给予吸入激发剂(如乙酰甲胆碱、组胺、甘露糖醇等)使其通气能力下降、气道阻力增加。一般适用于通气功能在正常预计值的 70%以上的患者。如 FEV1 下降≥20%,可诊断为激发试验阳性。 14.支气管舒张试验(BDP):用以测定气道的可逆性。给予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特步他林、异丙托溴胺)20分钟后,使得 FEV1 较用药前增加 12%或以上,且其绝对值增加 200ml 或以上;或 PEF 较治疗前增加 60L/min 或增加≥20%即认为舒张试验阳性。 15.肺血栓栓塞症(PTE):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1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疾病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内科学名词解释 简答题集4

3、肺癌的病理学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 分类:一、按解剖学部位分类: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二、按组织学分类(一)小细胞癌(二)非小细胞癌:1.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鳞癌)2.腺癌 3.大细胞癌 临床表现:一、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1咳嗽(2咯血(3喘鸣(4胸闷、气急(5体重下降(6发热. 二、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1)胸痛(2)呼吸困难(3)咽下困难(4)声音嘶哑(5)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6)Horner综合征三、由癌肿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1.肺癌转移至胸、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发生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2.转移至骨骼,特别是肋骨、脊椎骨、骨盆时,则有局部疼痛和压痛。3.转移至肝时,可有厌食,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和腹水等。4.肺癌转移至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常是肺癌转移的部位,可以毫无症状,病人自已发现而来就诊。典型的多位于前斜角肌区,固定而坚硬,逐渐增大、增多,可以融合。淋巴结大小不一定反映病程的早晚,多无痛感,皮下转移时可触及皮下结节。 四、癌肿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包括内分泌、神经肌肉、结缔组织、血液系统和血管的异常改变,又称副癌综合征。有下列几种表现:1.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2.异位促性腺激素3.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4.分泌抗利尿激素5.神经肌肉综合征6.高血钙症7.类癌综合征。 治疗:小细胞肺癌多选用化疗和放疗加手术,非小细胞肺癌首先选用手术,然后是放疗或化疗。 5、试述肺癌的鉴别诊断。一、肺结核:肺结核球、肺门淋巴结结核、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二、肺炎。三、肺脓肿。四、纵隔淋巴瘤。五、肺部良性肿瘤。六、结核性渗出性肺炎。 6、肺结核治疗原则:小细胞肺癌多选用化疗和放疗加手术,非小细胞肺癌首先选用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