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项目名称:金属有机半导体的结构设计、性能调控与光电应用

主要完成人:黄维(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赵强(南京邮电大学)

刘淑娟(南京邮电大学)

陈润锋(南京邮电大学)

孙会彬(南京工业大学)

提名者

提名者:教育部

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电子信息科学中的半导体材料前沿学科方向。最近二十多年,有机光电子在显示、存储、传感、光伏等方向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有机半导体的研究是推动该领域发展的关键。传统纯有机半导体难以利用三重激发态,金属有机半导体在金属原子旋轨耦合作用下,突破了这一局限,可同时利用单重态和三重态激发态。同时,金属中心丰富的电子组态使其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质。该项目围绕金属有机半导体的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化,在结构设计、性能调控、光电应用方面获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提出高性能金属有机半导体结构设计新原理,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效率。金属有机半导体易聚集发光猝灭、载流子注入及传输不平衡等问题大大影响器件性能。该项目提出位阻功能化和高分子化新策略,显著提高了固态磷光效率,制备了高效、可印刷加工磷光材料;提出了p-n 金属有机半导体设计策略,平衡载流子注入与传输,制备的铕配合物发光器件性能达到同期国际最高水平;提出动态自适应设计原理,实现主体材料电性能的智能动态调控,获得了同期低电压驱动的磷光蓝光器件最优结果之一(外量子效率>16%)。

2、发展智能响应型金属有机半导体,实现高密度和高安全性信息存储。该项目提出可印刷加工的二阶和三阶金属聚合物信息存储半导体的设计新策略,制备了高稳定电存储器,率先研制了基于单一聚合物的三阶信息存储器,为发展可印刷加工的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提供了有效途径;发现电场诱导金属有机半导体磷光变色现象,提出智能响应型有机信息存储的设计原理;利用磷光寿命长的特点,通过时间分辨光学成像,发展了具有安全保护功能的信息存储技术,开辟了有机信息存储领域的研究新方向。

3、利用长寿命三重激发态,通过时间分辨光学技术提高生物信息传感信噪比。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长寿命磷光材料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研究,发展了针对体内疾病相关重要标志物的磷光生物传感体系;提出以金属聚合物半导体发光寿命为分析信号,实现了分析物变化过程的准确监控,并通过时间分辨光学技术,获得高信噪比、高可信度的检测结果,成功解决了“生物背景荧光干扰导致检测信噪比低”这一领域难题。

该项目历时十余年,发表SCI论文115篇。8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等国际权威期刊上,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入选ESI热点论文,被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和欧洲科学院院士等同行在SCI期刊上他引743次,单篇最高他引281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6件。受邀在Chem Soc Rev、Prog Polym

Sci等顶尖期刊发表综述。出版专著《有机电子学》(科学出版社),参编英文专著2部。第一完成人任Adv Mater、Prog Polym Sci、npj Flexible Electronics等国际知名期刊主编、编委或顾问编委。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100余次,承办学术会议20余次。主要成果获201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客观评价

该项目研究成果发表了SCI论文115篇,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与认可,8篇代表性论文被诺贝尔奖获得者、多国科学院院士等学者在Science、Nat Commun、Sci Adv、Chem Rev 等期刊上SCI正面他引743次,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入选ESI热点论文。

对科学发现一的客观评价:该项目关于高性能金属有机半导体及发光器件的研究成果在Angew Chem Int Ed(2013, 52, 10491)、Chem Eur J(2006, 12, 4351)等期刊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德国工程院院士Schubert教授在其综述(Adv Mater 2011, 23, 926,见附件2-1)中大段引用该项目成果,指出高分子化策略可以“促进主客体相容,提高能量传递效率”。香港化学会主席Wong教授也充分肯定了该项目高分子化策略(Coord Chem Rev 2009, 253, 1709,见附件2-2),评价所发展的金属聚合物半导体“具有优异的成膜性…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高效的能量传递…促进光电器件的发展【appealing to the advance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s】”。欧洲稀土和锕系学会主席、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终身教授Bünzli在其综述(Chem Soc Rev2010, 39, 189)中详细介绍了该项目铕配合物发光器件的系列研究成果,并在其文章(Inorg Chem 2013, 52, 8750)中指出“黄等设计的双齿膦氧配体实现了高的光致/电致发光效率【leads to large quantum yields of photo- and electro- luminescence】”。美国科学院院士、犹他大学Stang 教授在其文章(J Am Chem Soc 2013, 135, 6694)中肯定了该项目位阻功能化策略在先进光电子领域具有潜在应用。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明斯特大学De Cola教授在其文章(Adv Mater 2013, 25, 437)中肯定位阻功能化设计策略提高了溶解性和加工性,抑制了分子间相互作用【The introduction of bulky and alkyl substituents into the structure enhanced solubility and processability, and prevented ax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neighbor molecules】。香港大学支志明院士在文章(Chem Sci 2014, 5, 4819)中指出该项目位阻功能化策略可有效减弱分子间相互作用而抑制发光猝灭。

对科学发现二的客观评价:该项目关于含金属聚合物半导体信息存储方面的研究成果在Adv Funct Mater(2011, 21, 979)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立台湾大学的Chen 教授在其文章(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1, 3, 4504)中指出“含金属聚芴半导体在存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were identified for promising memory applications】”。该项目报道的第一个基于单一聚合物半导体的三阶信息存储器在Adv Mater(2012, 24, 2901)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被同行(Adv Mater 2012, 24, 6210)评价为“三电阻态的实现能够使数据存储密度指数型增加【exponential increase】,为实现超高密度数据存储提供了有效途径【providing an effective route to achieve UHDDS】”。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Chen教授在其文章(Adv Mater 2013, 25, 5498,见附件2-3)中评价该成果,指出“这种多阶存储为单个单元信息存储量超过二阶存储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从而显著增加了存储密度【The multilevel memory offer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store more than 2-bits in a

single cell, thereby enhancing the storage density multifold】”。香港大学任咏华院士在其文章(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10569,见附件2-4)中肯定了该项目的三阶存储设计原理,指出“通过结合两种电双稳单元实现了可溶液加工的三阶存储器件【achieved a solution-processable ternary device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wo independent moieties with electrical bistabilty】”。

该项目关于有机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期刊Nat Commun(2014, 5, 3601)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该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日本京都产业大学Tsuboi教授等在其发表在Adv Mater (2017, 29, 1603253,见附件2-5)的综述中对该工作作了多个页面的正面评述,指出“该出色工作表明了响应型Ir配合物在光学数据记录、存储和安全保护方面的潜在应用【This brilliant work suggeste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stimuli-responsive cationic iridium(III) complexes in optical data record, storage, and security protection】”,同时指出“金属配合物在多色信息自加密和防伪技术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high promise in colorful information self-encryption and anti-counterfeiting technology】”。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Stoddart教授在其发表在Nat Commun(2015, 6, 6884,见附件2-6)文章中将该项目的成果作为刺激响应型半导体的代表性工作进行正面引用。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在其文章中(Nat Commun 2017,8,416; Adv Optical Mater 2015, 3, 1184)多次引用该成果,指出“磷光材料由于在电子领域的潜在应用再次引起广泛研究兴趣”。国际顶尖期刊Chem Rev(2015, 115, 7543,见附件2-7)发表的综述肯定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指出“长寿命磷光应用于时间分辨技术为提高信噪比提供了新方法”。

对科学发现三的客观评价:发表在Adv Funct Mater(2013,23,3268)的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并被Wiley出版社的MaterialsViews和MaterialsViewsChina分别以“Improving signal-to-noise in biosensing”和“磷光共轭聚电解质用于时间分辨生物检测与成像”为题进行专题报道,指出该项目“首次将时间分辨生物检测和寿命成像技术引入到共轭聚合物传感领域,显著提高了检测的信噪比和灵敏度”。该项目关于金属聚合物半导体在检测与光动力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在Adv Funct Mater(2014, 24, 4823)等发表后引起关注。发表在Chem Rev(2017, 117, 6160,见附件2-8)的综述大篇幅介绍该项目的系列成果并引用原始图片,指出“通过消除短寿命自发荧光干扰显著提高了成像质量【largely improve the imaging quality】”。美国华盛顿大学的Chiu教授在其综述(Anal Chem 2017, 89, 42)中对该项目的多个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开发的光敏剂“有效杀死肿瘤细胞”。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

1.姓名:黄维

排名:第一完成人

行政职务:常务副校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单位: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是本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总体研究方案的设计和项目的实施。提出了金属有机半导体位阻功能化和高分子化以及有机半导体动态自适应设计原理,发展了金属聚合物及智能响应型信息存储半导体,并将长寿命磷光材料用于生物信息传感与成像。是重要科学发现1, 2, 3的主要贡献者,是代表性论文1, 2, 3, 4, 5, 6, 7, 8的共同通讯作者。见附件1-1, 2, 3, 4, 5, 6, 7, 8和附件6。参与本项目的工作量占个人总工作量的8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3,“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证书编号:2013-Z-107-2-01-R01。

2.姓名:赵强

排名:第二完成人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完成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作为项目的第二完成人,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二阶和三阶金属聚合物信息存储及智能响

应型信息存储的设计新策略,制备了高稳定、高密度和高安全性有机信息存储器,以及将长寿命磷光金属有机半导体用于时间分辨生物信息传感。对重要科学发现2和3做出了创新性贡献,是代表性论文1, 2, 5, 6的共同通讯作者,代表性论文7, 8的主要作者。见附件1-1, 2, 5, 6, 7, 8和附件6。参与本项目的工作量占个人总工作量的8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3.姓名:刘淑娟

排名:第三完成人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完成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作为项目的第三完成人,提出了金属有机半导体高分子化策略,设计合成了二阶和三阶金属聚合物信息存储半导体,制备了高稳定和高密度有机信息存储器,并发展了具有安全保护功能的信息存储技术。对重要科学发现1和2做出了创新性贡献,是代表性论文1, 2, 5, 8的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6的主要作者。见附件1-1, 2, 5, 6, 8和附件6。参与本项目的工作量占个人总工作量的8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4.姓名:陈润锋

排名:第四完成人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完成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作为项目的第四完成人,进行了动态自适应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制备及其器件应用。对重要科学发现1做出了创新性贡献,是代表性论文3和4的共同通讯作者,代表性论文8的主要作者。见附件1-3, 4, 8和附件6。参与本项目的工作量占个人总工作量的8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5.姓名:孙会彬

排名:第五完成人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完成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作为项目的第五完成人,制备了智能响应型金属有机半导体,并应用于具有安全保护功能的信息存储器件。对重要科学发现2做出了创新性贡献,是代表性论文1的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2, 6

的主要作者。见附件1-1, 2, 6和附件6。参与本项目的工作量占个人总工作量的8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自2002年,第一完成人与其他几位完成人间围绕本项目相关方向分别开展了深入合作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大量合作研究成果。第一完成人黄维教授提出了本项目主要学术思想,第二完成人赵强教授于2004年加盟黄维院士团队,第三完成人刘淑娟教授是第一完成人的博士研究生。第一完成人与第二完成人、第三完成人,围绕高性能金属有机半导体磷光材料、高密度和高安全性有机信息存储、高信噪比和高可信度生物信息传感与成像进行了历时十余年的大量合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项目、论文和专利方面的合作成果。第四完成人陈润锋教授是第一完成人的博士研究生。从2003年开始,第一完成人与第四完成人围绕高性能有机半导体,尤其是动态自适应有机半导体作为主体材料用于提高磷光有机发光器件效率开展合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项目、论文和专利成果。第五完成人孙会彬是第一完成人的博士研究生。从2008年开始,第一完成人与第五完成人围绕智能响应型有机信息存储开展研究。如下是体现合作关系的代表性成果:

项目第一完成人与第二、第三完成人合作发表SCI论文92篇,合作一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合作一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合作一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合作发明专利16件,代表性合作成果如下:

(1)H. Sun, S. Liu (刘淑娟), W. Lin, K. Zhang, W. Lv, X. Huang, F. Huo, H. Y ang, G. Jenkins, Q. Zhao (赵

强), W. Huang (黄维), Smart Responsive Phosphorescent Materials for Data Recording and Security Protec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 5(4), pp. 3601, 2014.(代表性论文1)

(2)S. Liu (刘淑娟), P. Wang, Q. Zhao (赵强), H. Y ang, J. Wong, H. Sun, X. Dong, W. Lin, W. Huang (黄

维), Single Polymer-based Ternary Electronic Memory Material and Device, Advanced Materials, vol.

21(5), pp. 2901–2905, 2012.(代表性论文2)

(3)S. Liu (刘淑娟), Z. Lin, Q. Zhao (赵强), Y. Ma, H. Shi, M. Yi, Q. Ling, Q. Fan, C. Zhu, E. Kang, W.

Huang (黄维), Flash-Memory Effect for Polyfluorenes with On-Chain Iridium(III) Complex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vol. 21(5), pp. 979–985, 2011.(代表性论文5)

(4)H. Shi, H. Sun, H. Y ang, S. Liu (刘淑娟), G. Jenkins, W. Feng, F. Li, Q. Zhao (赵强), B. Liu, W. Huang

(黄维), Cationic Polyfluorenes with Phosphorescent Iridium(III) Complexes for Time-resolved Luminescent Biosensing and Fluorescence Lifetime Imaging,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vol.

23(26), pp. 3268–3276, 2013.(代表性论文6)

(5)黄维,赵强,张华,刘举庆,刘淑娟,解令海,孙会彬,孙庚志,有机信息存储与安全,中华

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

(6)黄维,赵强,刘举庆,刘淑娟,解令海,高性能有机信息存储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器件应用,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自然科学奖),2016.

(7)黄维,范曲立,刘淑娟,赵强,许辉,磷光金属配合物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江苏省科学技术

一等奖,2010.

(8)赵强,黄维,蒋嘉洋,刘淑娟,许文娟,张传起,一种用于氟离子检测的共轭聚电解质及其制

备和应用,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591411.7.

(9)赵强,黄维,刘淑娟,张平林,许文娟,郭颂,一种芴基聚合物-铱配合物软盐及其制备和应用,

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591675.2.

(10)赵强,黄维,王胜,许文娟,刘淑娟,蒋瑞,杨成江,一种含咪唑盐的离子型铱配合物及其制

备和应用,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410848717.1.

?项目第一完成人与第二完成人合作发表SCI论文110篇,代表性合作成果如下:

(1)H. Shi, X. Ma, Q. Zhao (赵强), B. Liu, Q. Qu, Z. An, Y. Zhao, W. Huang (黄维), Ultrasmall

Phosphorescent Polymer Dots for Ratiometric Oxygen Sensing and Photodynamic Cancer Therapy,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vol. 24(30), pp. 4823–4830, 2014. (代表性论文7)

(2)W. Lv, Z. Zhang, K. Y. Zhang, H. Yang, S. Liu, A. Xu, S. Guo, Q. Zhao (赵强), W. Huang (黄维),

A Mitochondria-targeted Photosensitizer Showing Improved Photodynamic Therapy Effect under

Hypoxia,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vol. 55(34), pp. 9947–9951, 2016.

(3)K. Y. Zhang, X. Chen, G. Sun, T. Zhang, S. Liu, Q. Zhao (赵强), W. Huang (黄维), Utilization of

Electrochromically Luminescent Transition-metal Complexes for Erasable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Temperature-related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dvanced Materials, vol. 28(33), pp. 7137–7142, 2016.

(4)Q. Zhao (赵强), X. Zhou, T. Cao, K. Y. Zhang, L. Yang, S. Liu, H. Liang, H. Yang, F. Li, W.

Huang (黄维), Fluorescent/Phosphorescent Dual-emissive Conjugated Polymer Dots for Hypoxia Bioimaging, Chemical Science, vol. 6(3), pp. 1825–1831, 2015.

?项目第一完成人与第三完成人合作发表SCI论文92篇,代表性合作成果如下:

(1)S. Liu (刘淑娟), Q. Zhao, R. Chen, Y. Deng, Q. Fan, F. Li, L. Wang, C. Huang, W. Huang(黄维),

π-Conjugated Chelating Polymers with Charged Iridium Complexes in the Backbon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Energy Transfer,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Chemistry –A European Journal, vol.

12(16), pp. 4351–4361, 2006. (代表性论文8)

(2)S. Liu (刘淑娟), W. Xu, T. Ma, Q. Zhao, Q. Fan, Q. Ling, W. Huang (黄维),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Solvent on the Energy Transfer and β-Phase Formation in the Iridium(III) Complex-containing Polyfluorene in Solutions and as Suspended Nano-particles,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vol. 31(7), pp. 629–633, 2010.

(3)S. Liu (刘淑娟), N. Song, J. Wang, Y. Huang, Q. Zhao, X. Liu, S. Sun, W. Huang (黄维), A Large

Perturbation on Geometry Structures, Excited State Properties, Charge-injection and -transporting Abilities of Ir(III) Complexes by Different Substituents on Ligands: a DFT/TDDFT Study,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vol. 13(41), pp. 18497-18506, 2011.

(4)S. Liu (刘淑娟), W. Lin, M. Yi, W. Xu, C. Tang, Q. Zhao, S. Y e, X. Liu, W. Huang (黄维), Conjugated

Polymers with Cationic Iridium(III) Complexes in the Side-chain for Flash Memory Devices Utilizing Switchable Through-space Charge Transfer,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vol. 22(43), pp.

22964–22970, 2012.

?项目第一完成人与第四完成人合作发表SCI论文80篇,合作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代表性

合作成果如下:

(1)Y. Tao, J. Xiao, C. Zheng, Z. Zhang, M. Y an, R. Chen (陈润锋), X. Zhou, H. Li, Z. An, Z. Wang, H. Xu,

W. Huang (黄维), Dynamically Adaptive Characteristics of Resonance V ariation for Selectively Enhancing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s,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vol. 52(40), pp. 10491–10495, 2013. (代表性论文3)

(2)Y. Tao, K. Y uan, T. Chen, P. Xu, H. Li, R. Chen (陈润锋), C. Zheng, L. Zhang, W. Huang (黄维),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Materials towards the Breakthrough of Organoelectronics, Advanced Materials, vol. 26(47), pp. 7931–7958, 2014. (代表性论文4)

(3)X. Zhen, Y. Tao, Z. An, P. Chen, C. Xu, R. Chen (陈润锋), W. Huang (黄维), K. Pu, Ultralong

Phosphorescence of Water-Soluble Organic Nanoparticles for In Vivo Afterglow Imaging, Advanced Materials, vol. 29(33), pp. 1606665-1606672, 2017.

(4)Z. An, C. Zheng, Y. Tao, R. Chen (陈润锋), H. Shi, T. Chen, Z. Wang, H. Li, R. Deng, X. Liu, W.

Huang (黄维), Stabilizing Triplet Excited States for Ultralong Organic Phosphorescence, Nature Materials, vol. 14(7), 685-690, 2015.

(5)黄维,范曲立,解令海,赖文勇,陈润锋,姜鸿基,唐超,高性能芴基蓝光材料,江苏省科技

进步二等奖,2008.

项目第一完成人与第二完成人、第五完成人合作发表论文20篇,合作一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代表性合作成果如下:

(1)H. Sun (孙会彬), S. Liu, W. Lin, K. Zhang, W. Lv, X. Huang, F. Huo, H. Y ang, G. Jenkins, Q. Zhao (赵

强), W. Huang (黄维), Smart Responsive Phosphorescent Materials for Data Recording and Security Protec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 5(4), pp. 3601–3609. 2014.(代表性论文1)

(2)H. Sun (孙会彬), J. Zhang, K. Zhang, S. Liu, H. Liang, W. Lv, W. Qiao, X. Liu, T. Y ang, Q. Zhao (赵

强), W. Huang (黄维), Development of Two-Channel Phosphorescent Core-Shell Nanoprobe for Ratiometric and Time-Resolved Luminescence Imaging of Intracellular Oxygen Levels, Particle & Particle System Characterization, vol. 32(1), pp. 48-53, 2015.

(3)H. Sun (孙会彬), L. Y ang, H. Y ang, S. Liu, W. Xu, X. Liu, Z. Tu, H. Su, Q. Zhao (赵强), W. Huang (黄

维), Heteronuclear Phosphorescent Iridium(III) Complexes with Tunable Photophysical and Excited-state Properties by Chelating BF2 Moiety for Application in Bioimaging, RSC Advance, vol.

3(23), pp. 8766-8776, 2013.

(4)H. Sun (孙会彬), X. Dong, S. Liu, Q. Zhao (赵强), X. Mou, H. Y ang, W. Huang (黄维), Excellent

BODIPY Dye Containing Dimesitylboryl Groups as PeT-Based Fluorescent Probes for Fluoride,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vol. 115(40), pp. 19947-19954, 2011.

(5)黄维,赵强,张华,刘举庆,刘淑娟,解令海,孙会彬,孙庚志,有机信息存储与安全,中华

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

知情同意证明

代表性论文[2-8]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知情同意证明如下:

代表性论文2的共同通讯作者董晓臣,代表性论文3的第一作者陶冶和共同通讯作者许辉,代表性论文4的第一作者陶冶,代表性论文5的共同通讯作者朱春祥,代表性论文6的第一作者史慧芳和共同通讯作者刘斌,代表性论文7的第一作者史慧芳和共同通讯作者赵彦利,代表性论文8的

共同通讯作者范曲立,已经知晓上述论文作为“金属有机半导体的结构设计、性能调控与光电应用”项目的代表性论文申报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也已知晓“获奖项目所用论文专著不得再次用于申报国家科技奖、未获奖项目所用论文专著不得连续两年使用”的有关规定,并在知情同意证明和国际合作证明上签字认可。知情同意证明和国际合作证明作为提名书附件一并提交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推荐书》是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应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推荐书》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或铅印,大小为A4复印纸(高297毫米,宽210毫米)竖装,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推荐书及其指定附件备齐后应合订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推荐书》一致。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编号:由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填写。成果登记号:指已在国家环保总局进行过环境保护科技成果登记的登记号。 2.《项目名称》(中文)应当准确、简明地反映出项目的技术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 3.《项目名称》(英文)系指中文名称的英译文,字符不得超过200个。 4.《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不超过《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申报与评审要求》中授奖单项限额数,按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主要完成单位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 5.《推荐单位》指组织推荐项目的省、部级单位科技主管部门及具有推荐资格的单位。

6.《项目名称可否公布》在"可"或"否"上划"√"。如选“否”,请详细填写密级以及定密审查机构。《密级》应填经定密审查机构审定批准的密级,密级分为秘密、机密、和绝密。《定密日期》填写由项目完成单位拟定的并经定密审查机构批准的日期,《保密期限》应填写整数年限。《定密审查机构》指有权审定批准项目密级的上级主管部门。 7.《主题词》按《国家汉语主题词表》填写3个至7个与推荐项目技术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词,每个词语间应加";"号。 8.《任务来源》在相应的字母上划“√”。 A.国家计划:指正式列入国家计划项目,A1、国家科技攻关计划,A2、863计划,A3、973计划,A4、其他计划; B.部委计划:指国家计划以外,国务院各部委下达的任务; C.省、市、自治区计划:指国家计划以外,由省、市、自治区或通过有关厅局下达的任务; D.基金资助:指以国家基金形式资助的项目,D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D2、其他基金; E.企业:指由企业自行出资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 F.国际合作:指由外国单位或个人委托或共同研究、开发的项目; G.自选:指本基层单位提出或批准的,占用本职工作时间研究开发的项目; H.其他:不能归属于上述各类的研究开发项目,如:其他单位委托、非职务项目;

河北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河北省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河北省自然科学奖推荐书》是河北省自然科学奖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严格按照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当年推荐通知,按照推荐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要求如实填写。形式审查不合格项目,不提交当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奖评审。 《河北省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包括电子版推荐书和书面推荐书两种形式。 电子版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十一部分)和附件(第十二部分附件目录所列内容),须按要求填写和上传。正文文字使用宋体,不小于小五号字,标题和图标文字格式自行设置(建议以黑体、仿宋、楷体为主)。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十一部分)和附件(第十二部分)。主件从推荐系统中直接生成并打印,内容应与电子版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大小为A4(高297毫米,宽210毫米),竖向左侧装订,不要另加封面。书面推荐书一式两份,原件(封面右上角标注“原件”字样)和复印件各1份装。 《河北省自然科学奖推荐书》主件除主要完成人、推荐单位或推荐人隐私信息外,其他内容根据评审管理的需要可向社会公开。 一、项目基本情况 1.学科评审组:按照《自然科学奖学科评审组评审范围》,根据推荐书填写的第一个学科分类名称,由系统自动生成。学科评审组名称如下所列:101、数学与力学;102、物理与天文;103、化学;104、地球科学;105、生物学;106、基础医学;107、信息科学;108、材料科学;109、工程技术科学。 2.项目名称:应当围绕代表性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准确地反映项目科学发现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 3.主要完成人: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人情况表”自动生成。 4.第一完成人工作单位:是指第一完成人报奖时所在单位,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人情况表”自动生成。 5.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推荐单位指推荐本项目的各市科技局、省政府有关部门等具有推荐资格的单位,需加盖公章;推荐专家指与本项目研究学科领域密切相关并联名推荐本项目的院士,需本人签字。 6.学科分类名称:是评审工作中确定学科评审组、遴选评审专家的主要依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2017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学科评审组:序号:编号:

三、项目简介 (限1200字) 浅部资源日趋枯竭,矿产开采走向深部,传统岩石力学理论无法适应深部采矿实践,特别是不能准确获取岩石动力学参数和无法揭示深部硬岩非常规破坏等灾害问题,硬岩矿深部开采理论与技术长期以来没有突破性进展。该项目突破以单一受力状态为特征的传统岩石静力学和岩石动力学理论制约,在提出中高应变率岩石动力测试方法并精确获取岩石动力破裂特性与能耗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理论,深刻揭示深部硬岩破裂机理与灾变特征,进而为提出以深部硬岩灾害诱变与能量调控为特征的深部硬岩非爆连续开采模式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近20年持续研究,主要内容和科学发现包括: (1)中应变率下岩石动力测试方法。提出半正弦波加载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矩形波加载方法,解决了岩石动力加载过程中波形弥散、应变率变化大、重复加卸载等国际难题,实现了近定常应变率下岩石动态本构参数与能耗特征的准确获取,制订了国际岩石动力学测试标准,在全世界推广应用。 (2)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理论。提出动静组合加载学术思想,发明并建成世界上第一套岩石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揭示了岩石在动静组合载荷下的破裂机理与能量耗散特征,突破了传统单一动载或静载方法的局限,为新型钻采设备的研发提供了核心理论与技术支撑。 (3)深部硬岩灾害发生机理与能量调控理论。提出了基于岩层特性与岩石冲击指数关系的硬岩辨识方法,建立了以组合加载能量密度为指标的高应力岩体灾变失稳与破坏判据,揭示了开采扰动下高应力硬岩能量转移机理,获得了深部硬岩致灾储能向工程有益能量转化的有序调控方法,为从传统的钻爆非连续开采到高效非爆连续开采的硬岩深部开采方法变革奠定了基础。 项目的科学价值在于:(1)提出的岩石动力测试方法为中高应变率下岩石力学参数的准确获取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标准;(2)提出的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理论,真实还原了深部硬岩开采的力学环境,揭示了深部硬岩破裂机理。(3)提出的能量调控下的灾害诱变与动静耦合破岩方法,为硬岩矿物资源采矿方法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该项目得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课题、973课题等资助,成果在Int J Rock Mech Min、Rock Mech Rock Eng等本领域Top期刊上发表并被广泛引用,8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202次,总他引511次。出版有《岩石冲击动力学》(第九届中国图书奖)、《岩石动力学基础与应用》、《冲击机械动力学与反演设计》等著作;“组合加载”成为国家基金委研究领域的通用关键词,授权发明专利9项;提出的半正弦波加载方法被国际岩石力学学会采纳为标准测试方法;自主研发的动静组合加载实验系统已成为国内外数十家研究机构开展研究的平台,提出基于动静组合加载理论的非爆连续采矿方法创新了深部矿产开采理论。“复杂加载下的岩石脆断理论与实验方法”获2003年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理论与方法”获2014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doc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是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推荐书》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或铅印,大小为 A4 开本(高 297 毫米,宽 210 毫米)竖装。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 25 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 5 号字,推荐书及其指定附件分别装订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一致。装订后的《推荐书》勿另附封面。 《推荐书》要严格按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当年推荐通知的要求报送材料。 注意事项 1. 《推荐系统》下载地址:http:xxx 。各推荐单位从上述网站下载、安装“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系统”。 2. 每个项目推荐书附件一“项目详细技术内容”不超过 30 页,其它附件(申报书中第十部分)内容也不超过 30 页。 3. 项目申报包括两部分内容: ( 1 )网络推荐,推荐书由《浙江省科技奖励项目推荐系统》导出后,形成的 DAT 格式文件,通过网络上报;附件一“项目详细技术内容”直接上传 word 电子文档 ( 不超过 30 页、 3MB 大小 ) ,其它附件通过扫描上传( JPG 格式),每页不超过 150KB 。 ( 2 )书面推荐,包括推荐书和附件,推荐书递交数目详见当年申报通知,推荐书必须用《浙江省科技奖励项目推荐系统》“打印推荐书”功能打印;附件只提交一份。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专业评审组名称及代码》按照以下所列填写推荐项目所属专业评审组名称及代码。专业评审组名称及代码如下所列: 101、机械 102、电子 103、材化 104、城建 105、轻工 106、农一 107、农二 108、医卫 109、中医药 110、软科学 111、基础理论 《项目类别》分类如下: ①基础理论②技术发明③技术开发④社会公益⑤重大工程⑥软科学 类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国家自然科学奖申报材料公示 一、项目名称: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强时变非线性的解析建模与状态量高精度估计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该项目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在动力电池管理核心模型和算法方面做出一系列原创性国际引领贡献:发现了动力电池输出特性与其内部参数和状态间存在间接映射关系,阐释了输出电压具有的动、静态分量解耦特性以及动态分量具有的多阶RC解析特性,提出并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动力电池N阶等效电路模型,拓展建立了融合电化学机理模型、分数阶阻抗模型的动力电池机理-频域-电气特性综合解析模型;发现了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与其开路电压OCV相关且存在单调映射关系,首次提出了基于实车片段数据的SOC映射参数重构方法,建立了滤波器类动力电池自适应SOC估计算法;发现了动力电池组系统充放电末期具有的强极化非线性特性并引发端电压明显的不一致性,揭示了动力电池实际工作环境的差异对其性能衰退的影响机制以及动力电池不一致性对其性能衰退的耦合效应和演化机理,提出了基于“表征单体模型+偏差量化模型”的动力电池组系统状态估计算法,有效解决了动力电池“模型建不精”、“状态估不准”、“系统管不好”三大难题,成功用于华为、北汽新能源、宇通客车、联合汽车电子等主流企业,具有重要科学和工程价值。 8篇代表作SCI他引1130次、谷歌学术他引1956次,其中3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学术论文”、2篇入选SCI期刊年度最佳论文奖。完成人作国际会议特邀报告16次,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 申请材料属实,完成人排名无异议。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贰等奖。

三、项目简介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际共识和我国的国家战略,电动汽车是主要技术选择。动力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技术瓶颈,其精准管理是保障整车高效、安全和动力电池长寿命运行的核心,动力电池状态量的高精度、强鲁棒性估计一直是行业技术攻关的国际难题和学术研究的前沿热点。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支持下,历时9年理论研究,取得系统性、原创性成果。 1.发现了动力电池输出特性与其内部参数和状态间具有的间接映射规律,阐释了端电压的动、静态分量解耦机制以及动态分量具有的多阶RC解析特性,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动力电池N阶电气解析模型,融合电化学机理模型、分数阶阻抗模型,建立了动力电池机理-频域-电气特性综合解析模型。发明了基于存档和实时运行数据驱动的五步骤动力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实现了模型结构和阶次优化,大幅提高了模型的高精度、环境感知和可靠性等属性。 2.发现了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与其静态电势/开路电压OCV相关且存在单调映射关系,建立了融合动力电池N阶电气解析模型的OCV在线辨识和SOC估计方法。针对OCV-SOC映射关系的差异性,首次提出了基于实车片段数据的SOC 映射参数重构方法。提出了将动力电池SOC和动态极化电压作为状态量、将输出电压作为观测量的SOC估计模型,增强闭环校正精度,建立了滤波器类动力电池自适应SOC估计算法体系。发明了多时间尺度动力电池SOC、容量、内阻的多状态量协同估计和精度自适应标定方法,提高了状态估计的鲁棒性。 3.发现了动力电池组系统充放电末期具有的强极化非线性特性并引发端电压明显的不一致性,首次提出分别以能量最大利用、安全应用为目标约束的动力电池组系统SOC分段高精度估计准则。揭示了动力电池组系统实际工作环境的差异对其性能衰退的影响机制以及动力电池不一致性对其性能衰退的耦合效应和演化机理,建立了以SOC、容量、温度等为自变量、以偏差为因变量的近似模型。首次提出基于“表征单体模型+偏差量化模型”的动力电池组系统状态估计算法,提高了状态估计的精度和适用性。 该项目在动力电池管理核心模型和算法方面做出原创性国际引领贡献,发表论文SCI检索49篇、ESI高被引21篇。8篇代表作SCI他引1130次、谷歌学术他引1956次、最高单篇他引504次,其中3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学术论文”(电动汽车领域仅有的3篇)、2篇入选SCI期刊年度最佳论文奖。授权发明专利6件。完成人作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16次,任IEEE电气化交通大会ITEC2014和国际应用能源大会ICAE2016大会主席,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成果得到Shixue Dou、欧阳明高、Stefan Pischinger院士等国际学术同行的高度评价。项目成果在华为、北汽新能源、郑州宇通客车、联合汽车电子等企业得到成功应用,主要指标同比优势明显。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科技成果评价,认为“……建立了动力电池系统集成参数辨识与状态在线估计综合优化方法,动力电池状态估计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安徽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推荐书填写要求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推荐书》填写要求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推荐书》是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根据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当年推荐通知,按照推荐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填写。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推荐书》包括电子版推荐书和书面推荐书两种形式。 电子版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须按要求填写和上传。主件第二、三、四部分的页边距左右各3.2 ㎝,上下各2.8 ㎝(以推荐系统提供下载的模版为准),正文文字使用宋体,不小于小四号,行距不小于18 磅,标题和图表文字格式自行设置(建议以黑体、仿宋、楷体为主)。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主件从推荐系统中直接生成并打印,内容应与电子版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装订,不要另加封面。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推荐书》填写要求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不超过30 字。应围绕代表性论文专著的核心内容,准确反映科学发现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特征。 2、《主要完成人》,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人情况表》自动生成。 3、《主要完成单位》,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自动生成。 4、《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推荐单位填写。若选择专家推荐,则由系统根据《专家推荐意见表》自动生成。 5、《学科分类名称》,按重要程度依次填写,可以填写2个学科名称。所填学科名称次序应与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科学发现点所属学科名称和顺序保持一致。 6、《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门类填写。 7、《任务来源》,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类别填写。 8、《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不超过300 字。应按重要程度填写,先国家计划,后其他计划,不超过10 项。 9、《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填写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a410228397.html,)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未呈交的可不填。 10、《项目起止时间》,起始时间填写立项、任务下达、合同签署等标志项目开始研究的日期;完成时间填写8 篇代表性论文专著中最近1 篇发表的时间。 二、项目简介 不超过1200 字。应包含项目主要研究内容、科学发现点、科学价值、同行引用及评价等。 三、重要科学发现 1. 重要科学发现 不超过5 页。该部分是推荐书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项目、处理异议的重要依据。“重要科学发现”是项目科学研究内容在创造性方

《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适用于《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中设置的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项目的推荐。《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是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由主件和附件组成。主件为第一栏到第十栏,附件为第十一栏。《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主件由推荐系统生成,大小不超过2M。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或铅印,大小为A4幅面(高297毫米,宽度210毫米)竖装。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不小于5号字,所用图片不大于140k。推荐书附件备齐后应与主件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推荐书主件一致。装订后的《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不需另加封面。 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指项目参加省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时的分组。省科学技术奖共设16个专业评审组: 01 农业评审组;02 林业养殖业评审组;03 国土资源评审组;

04 轻工纺织评审组;05 化工环保评审组;06 金属非金属材料评审组;07 机械评审组;08 动力电气评审组;09 电子信息评审组;10 工程建设评审组;11 医疗卫生评审一组;12医疗卫生评审二组;13医疗卫生评审三组;14 基础研究评审一组;15基础研究评审二组;16 软科学标准计量评审组。各专业评审组评审范围详见《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评审范围》。 《类别》指省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将项目分为技术发明类、技术开发类、技术推广类、社会公益类、基础研究类五个类别,分别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和奖励。对应的代码是:01 技术发明;02 技术开发;03 技术推广;04 社会公益; 05 基础研究。 01 技术发明类项目: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及其系统,取得重大技术发明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家经济政策导向,经实施,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 02 技术开发类项目:在技术开发中完成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和生物品种,经一年以上的实施应用,创造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3 技术推广类项目:将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大规模地应用推广,并在适应性研究、技术配套等方面有所创新,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上海大学

一、项目名称:海气界面多平台探测关键技术及装备 二、项目简介 海气界面层内海洋、气象要素变化极为复杂,海气界面的温度、盐度影响着海洋牧场渔业活动,恶劣海况、低能见度等危险天气严重影响着战略通道航行安全,海洋表面大气波导制约着岛礁安全预警平台的效能发挥,海气界面环境的探测直接关系到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战略利益拓展和国防安全。项目针对海气界面环境立体观测体系建设中面临的天基全域探测、船基走航探测、岸基定点探测技术难题,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研制系列装备,技术创新为: 1、星载直接相关型全极化微波辐射海面全域探测技术。针对国内星载海面盐度探测装备空白,L波段盐度探测天线尺寸大,难以星载工程化应用,发明了L波段综合孔径辐射测量技术。发明了星载高精度直接全极化微波辐射接收方法。实现了海面风场全极化弱亮温信息的高灵敏度接收,亮温接收灵敏度优于0.25K;发明了相关型全极化微波辐射定标技术,全极化微波辐射计相位定标精度优于0.5°,幅度定标精度优于0.5dB。 2、船基双极化全固态毫米波航线剖面探测技术。针对基于微波回波信号测波定标困难、波浪参数反演精度低的难题,发明了毫米波干涉模式下的浪高直接测量技术和浪向反演技术,发明了Ka频段双极化全固态毫米波云雾探测和能见度反演技术。实现了能见度单点静态探测向水平、垂直和斜视全方位动态监测的转变,信号检测能力提高10dB以上。 3、岸基连续波和亚毫米波定点廓线连续探测技术。针对常规探空气球获取海气界面温湿风廓线存在低空盲区大、时间不连续等问题,发明了调频连续波相控阵超低空风廓线探测技术,将低空风廓线最低有效探测高度由100m降低到10m;针对风廓线回波信号弱、不易提取、易受有源电磁干扰等问题,发明了风廓线弱回波信号提取和抗有源干扰方法,干扰抑制30dB以上,有用信号功率增加13dB以上,研制了岸基亚毫米波大气温湿廓线探测装备,海气界面温湿廓线连续探测时间分辨率达毫秒级。发明点居国内领先水平。 已授权国家(防)发明专利35项,公开或实审发明专利11项。近三年,新增销售额4.67亿元;为国庆阅兵、北京奥运、南海岛礁建设等重大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获2011 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填写说明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填写说明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适用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中设置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或铅印,大小为大十六开本(高297毫米,宽210毫米)竖装。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推荐书及其指定附件备齐后应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推荐书一致。装订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不需另附加封面。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要严格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当年推荐通知规定要求报送规定材料。 一、项目基本情况 《奖种》填写欲推荐奖种。 《学科(专业)组代码》指推荐项目应属哪一个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需按下列学科(专业)组设置填写对应的数码。 国家自然科学奖对应学科评审组是: 101、数学与力学;102、物理与天文;103、化学;104、地球科学;105、生物学;106、基础医学;107、信息科学;108、材料科学;109、工程技术科学; 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对应专业评审组是: 201农业;202、林业;203、养殖业;210、国土资源与利用;211、轻工;212、纺织;213、化工;214、无机非金属材料;215、金属材料;216、机械;217、动力与电气;218、民用核技术;219、电子与通讯、仪器仪表;220、计算机与自动控制;221、土木建筑;222、水利;223、交通运输;230、技术基础;231、环境保护;232、自然灾害监测预报;233、医疗卫生;234、中医中药;235、药物与生物医学工程;240、公安科技;241、国家安全科技;242、国防科技工业;243、军事科技;244、军队后勤科技;245、军队武器装备科技。 《序号》、《编号》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填写。 《项目名称》(中文)应当简明、准确地反映出项目的技术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 《项目名称》(英文)项目的英文名称应翻译准确,不超过200个字符。 《主要完成人》、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填写,并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在主要完成人后面注明完成该项目时所在单位。 《主要完成单位》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填写,并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主要完成单位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 《推荐单位(或专家)》指组织推荐项目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有关总部的科技主管部门及具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和专家。 《项目名称可否公布》在"可"或"否"上划"√"。 《密级、保密期限及批准号》应填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批准的密级、保密期限及批准号。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 2017 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学科评审组:序号:编号: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

二、推荐单位意见(专家推荐不填此栏)

三、项目简介 焊接是重要的先进制造技术,常规的熔焊方法由于温度高、热输入大,接头微观组织与热应力难控制,无法满足新材料、异种材料的焊接要求,产品焊接质量不稳定,如我国某型号火箭曾因焊点质量问题导致发射失败,美国阿里安娜5火箭也曾因喷管焊接问题导致爆炸。随着新材料及异种材料结构的大量应用,开发先进的特种焊接方法、深入研究焊接冶金机理已成为国际焊接领域的热点。然而焊接学科传统上更多的侧重于工艺与技术优化,焊接过程中的热力耦合机制、组织演化规律与性能调控机理尚不明确,极大的制约了特种焊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项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73课题等资助下,针对异质金属、同质金属和陶瓷/金属三类代表性材料体系,从焊接制造工程中提炼出科学问题,系统研究焊接过程的本质特征,在热力耦合理论模型建立、组织性能调控与焊接冶金机理揭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科学发现,为焊接制造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科学发现包括: 一、揭示了异质金属焊接接头界面化合物形成机制,阐明了接头界面组织演化规律,发展了异质金属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调控理论体系,提出了热输入与冶金联合低温焊接、全固溶阻隔抑制界面化合物的思想,建立了异质金属界面化合物的生长模型,解决了铝/钢、钛/钢等异质金属焊接难题; 二、阐明了同质金属热力作用对接头成形、断裂特征、接头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和性能在焊缝两侧的不对称性,建立了搅拌摩擦焊接载荷模型和热力耦合产热模型,揭示了“S”线形成的本质原因和水浸冷却对焊接行为的影响机制,为提高接头性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提出了基于热输入与界面结构调控的接头应力缓解思路,揭示了陶瓷与金属焊接接头界面反应特征与应力调控机制,阐明了焊接质量主控因素与焊接机理,发展了陶瓷/金属接头应力调控理论,发现了非平直界面对接头组织与性能的作用规律,建立了陶瓷/金属接头内晶须生长模型,实现了多种陶瓷/金属体系的高质量焊接。 该项目发表SCI论文147篇,其中8篇代表性论文总计被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Acta Materialia等期刊SCI他引488次,单篇最高SCI他引149次,他引总计903次,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英国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H. K. D. H. Bhadeshia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P. J. Withers院士、美国工程院S. J. Hu院士、中国工程院林尚扬院士、世界陶瓷学会M. Singh会士等21位院士、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学会会士,广泛引用和高度评价了项目组提出的机理与方法。项目负责人冯吉才教授为焊接领域首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中国焊接学会副理事长。发表于材料加工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的论文被引频次在建刊以来的9455篇论文中排名第12位。项目组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理论成果及衍生技术已经在运载火箭贮箱、导弹姿轨控发动机喷管、载人深潜器球壳、高速列车车体等关键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中得到应用,研究成果获2016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0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项目名称】土木工程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与健康监测关键技术 【推荐奖种】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推荐单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填写要求。该项目针对土木工程结构预防性维护管理这一重大国家需求,系统建立了土木工程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与健康监测关键技术,通过在结构区域分布传感原理、技术、装置以及结构全面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核心发明,开发了高性能长耐久的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及其解调设备,建立了仅利用单种区域分布传感器技术进行结构参数、损伤与荷载全面识别和结构性能直接评估的综合成套技术及理论体系,突破了现有健康监测技术存在的监测系统耐久性差及海量数据无法有效分析结构“健康”状况的瓶颈问题。专家组鉴定结果表明该项目在结构区域分布传感方法、技术、装置及理论的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包括授权发明专利30项,PCT专利2项,发表论文150篇(其中SCI论文56余篇),形成针对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与健康监测技术的中英文专著、江苏省地方标准和协会标准,相关成果被写入日美土木工程学会权威报告及相关指南。研究成果广泛推广应用于苏通大桥、无锡地铁、日本新干线铁道、美国高速公路桥等30多个国内外重要工程,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长江流域桥梁监测群,形成全国首个结构群监测数据中心,直接经济效益超4.6亿。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国家优秀专利奖、国际工业展览会银奖、国际健康监测人物奖等。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 我国各类基础设施体量大病害多寿命短,利用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有望实现土木工程结构安全与长寿命服役这一重大国家需求。现有健康监测技术存在传感与采集系统耐久性差、海量监测数据难以有效分析结构损伤与性能等传统难题。为此,本项目历经10余年,通过光纤实现结构关键区域分布传感的原理、技术、装置等核心发明,建立了重大工程结构区域分布传感与健康监测的成套技术理论及技术装备,突破了现有监测系统耐久性差及现有技术无法进行结构“健康”评估的瓶颈。主要发明点包括: 1、发明了高性能长寿命光纤区域分布传感技术 率先研发了一专多能并具有损伤覆盖能力的长标距光纤传感单元,通过长标距化设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项目名称:金属有机半导体的结构设计、性能调控与光电应用 主要完成人:黄维(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赵强(南京邮电大学) 刘淑娟(南京邮电大学) 陈润锋(南京邮电大学) 孙会彬(南京工业大学) 提名者 提名者:教育部 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电子信息科学中的半导体材料前沿学科方向。最近二十多年,有机光电子在显示、存储、传感、光伏等方向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有机半导体的研究是推动该领域发展的关键。传统纯有机半导体难以利用三重激发态,金属有机半导体在金属原子旋轨耦合作用下,突破了这一局限,可同时利用单重态和三重态激发态。同时,金属中心丰富的电子组态使其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质。该项目围绕金属有机半导体的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化,在结构设计、性能调控、光电应用方面获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提出高性能金属有机半导体结构设计新原理,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效率。金属有机半导体易聚集发光猝灭、载流子注入及传输不平衡等问题大大影响器件性能。该项目提出位阻功能化和高分子化新策略,显著提高了固态磷光效率,制备了高效、可印刷加工磷光材料;提出了p-n 金属有机半导体设计策略,平衡载流子注入与传输,制备的铕配合物发光器件性能达到同期国际最高水平;提出动态自适应设计原理,实现主体材料电性能的智能动态调控,获得了同期低电压驱动的磷光蓝光器件最优结果之一(外量子效率>16%)。 2、发展智能响应型金属有机半导体,实现高密度和高安全性信息存储。该项目提出可印刷加工的二阶和三阶金属聚合物信息存储半导体的设计新策略,制备了高稳定电存储器,率先研制了基于单一聚合物的三阶信息存储器,为发展可印刷加工的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提供了有效途径;发现电场诱导金属有机半导体磷光变色现象,提出智能响应型有机信息存储的设计原理;利用磷光寿命长的特点,通过时间分辨光学成像,发展了具有安全保护功能的信息存储技术,开辟了有机信息存储领域的研究新方向。 3、利用长寿命三重激发态,通过时间分辨光学技术提高生物信息传感信噪比。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长寿命磷光材料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研究,发展了针对体内疾病相关重要标志物的磷光生物传感体系;提出以金属聚合物半导体发光寿命为分析信号,实现了分析物变化过程的准确监控,并通过时间分辨光学技术,获得高信噪比、高可信度的检测结果,成功解决了“生物背景荧光干扰导致检测信噪比低”这一领域难题。 该项目历时十余年,发表SCI论文115篇。8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等国际权威期刊上,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入选ESI热点论文,被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和欧洲科学院院士等同行在SCI期刊上他引743次,单篇最高他引281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6件。受邀在Chem Soc Rev、Prog Polym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要求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要求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由推荐单位(专家)提供。推荐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必须由推荐单位(专家)客观、如实、准确作出;重要科学发现、论文专著目录、代表性论文专著被他人引用的情况,以及主要完成人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证明材料可以由被推荐的项目完成人提供,但推荐单位(专家)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推荐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推荐书中所有内容应根据本填写要求,按照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填写。形审不合格的推荐书退回推荐单位(专家),不予提交评审。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包括电子版推荐书和书面推荐书两种形式。 电子版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须按要求填写和上传。主件第二、三、五部分的页边距左右各3.2㎝,上下各2.8㎝(以推荐系统提供下载的模版为准),正文文字使用宋体,不小于小四号,行距不小于18磅,标题和图表文字格式自行设置(建议以黑体、仿宋、楷体为主)。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八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主件从推荐系统中直接生成并打印,内容应与电子版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单双面不限),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装订,不要另加封面。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具体要求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1.学科评审组、序号、编号: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填写。 2.项目名称:不超过30字。应围绕代表性论文专著的核心内容,准确反映科学发现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特征。 3.主要完成人: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人情况表》自动生成。 4.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推荐单位填写。若选择专家推荐,则由推荐系统根据《专家推荐意见表》自动生成。 5.学科分类名称: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学科,按重要程度依次填写,最多可以填写3个学科名称。所填学科名称次序应与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科学发现点所属学科名称和顺序保持一致。 6.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领域填写。 7.任务来源: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类别填写。 8.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不超过300字。应按重要程度依次填写,先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一、项目名称 第三代L5/H7高级轿车及发动机系列产品自主研发与产业化 二、推荐单位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三、项目简介 高级轿车科技含量大、创新速度快、技术经济价值高、彰显国家形象,是世界汽车强国必争的产业。“红旗”是享誉国际的中国高级轿车品牌。秉承红旗50年拼搏求索、引领中国一汽第四次创业、自主复兴红旗品牌、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不负国民期望、开辟自主高级轿车市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是第三代红旗L5/H7研发的立项背景。 项目总体思路:品牌复兴、高端突破,创建平台、系列开发,掌握核心、自主创新,正向同步、品质第一,形成体系、培育人才;目标:更安全、更智能、更舒适、更绿色、更高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三项实质性技术创新成果: 一是创建多向递进式碰撞能量分布机理和抗多角度弹击的车体缝隙防护结构设计技术,研发出适合于中国城市复杂路况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创立新的改进离差原理正则化方法与试验技术,解决了安全、智能和舒适技术难题。二是创立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多维度指标矢量分解技术,研发出多体与有限元强耦合协同动力学分析软件和多维度协同虚拟设计方法,解决了大型高级轿车对操纵平顺和乘坐舒适需求高的难题。三是创建“五要素”定量分析为核心的汽油机燃烧系统设计和试验技术、基于多场多相多维装配有限元分析的气缸精圆设计技术、V型发动机关键结构设计技术,解决了高效低污染难题。一项集成创新成果:建立基于功能驱动和模块化的网络系统设计及基于整车数字化模型的网络硬件在环仿真验证方法;建立基于市场信息的R/100可靠性目标分解及达成技术,体现红旗高品质的年千车索赔率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突破了车身大型覆盖件和V型发动机等先进制造技术。 历经五年,研发出直列4缸及V型6、8、12缸四个发动机平台;两驱/四驱三个底盘平台,L5、H7两大系列11个车型,其碰撞安全、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制动、舒适等主要性能达到投产当期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高级轿车水平,总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项目总投资39亿元,发动机年产能12万台,L5/H7年产能3百辆/1.5万辆,性价比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获授权发明专利7件、公开发明专利8件、软件著作权7件、实用新型专利119件、外观设计专利13件。 H7销售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国礼赠送斐济等多个国家,私家车市场2014年增长到67%,H7和L5三年共销售5687辆,新增销售额14.2亿元,新增利润3.5亿元,新增税收7539万元;L5/H7圆满完成北京APEC峰会等200多次国宾接待任务,获高度赞誉,L5向国家交付119辆,产值3.57亿元。 红旗发动机被国内多家企业选用;本项目承担并支撑国家863两项、973三项;制定国标四项、行业标准二项、企标143项;培养了高级轿车研发团队,发表论文71篇(EI 8篇);打破国外供应商垄断,带动了国内高端零部件供应商的自主研发,建立352家供应商资源体系,显著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科技进步。第三代红旗轿车及发动机研发与产业化是我国发展自主高级轿车新的里程碑。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式样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式样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 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学科评审组:序号:编号: 项目名称 中文名统计因果推断 英文名Statistical Causal Inference 主要完成人耿直 推荐单位(盖章) 或推荐专家 中国数学学会 学科分类名称1 多元分析代码 1101755 2 统计计算代码1101764 3 代码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数理统计, 多元统计, 生物统计 任务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 项目完成人耿直1997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999-2002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999-2003,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应用统计(),此后参与应用统计重点项目三次:2005-2008()、2010-2013()、2014-2017()。承担了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图模型的结构学习及因果推断>和()<因果推断的统计方法>,负责973项目子项目(2003CB715902)<蛋白质网络拓扑结构及动力学研究>。探讨因果推断的统计方法:1)研究Simpson悖论、因果推断和不完全数据;2)提出替代指标悖论,又称中间变量悖论、工具变量悖论,研究不可忽略缺失数据机制和分析方法;3)研究网络图模型,探讨因果机制和因果网络的结构学习。 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 项目起止时间起始:2000年1月 1 日完成: 2015年12月1日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

二、项目简介 (限1200字) 本项目研究因果作用的评价方法和因果网络的参数学习和结构学习方法,探讨因果推断在生物医学中的统计问题。近年来,有关因果推断的研究成为了统计学最关注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我们在因果推断方向作出了一系列成果.关于著名的Yule-Simpson悖论,国内学者提出了一系列避免虚假相关性的条件和统计推断方法(JRSSB 1992,1993,1995,2002,2006等)。针对生物医学中现有的替代指标准则,国内学者提出了替代指标悖论(又称中间变量悖论、工具变量悖论)(JRSSB, 2007, 2010等)。针对临床试验不依从情况,我们论证了因果作用的可识别性和统计推断方法,该成果为2009年Biometrics的唯一讨论文章。在因果网络方面,我们提出了不完全数据学习因果网络的方法 (Artifficial Intelligengce, 2006),将大规模网络的学习问题分解为小网络学习问题的递归分解学习方法,提出因果网络的主动学习方法,利用最少的干预次数确定因果方向的最佳干预试验方法(3篇论文发表在J Mach Learn Research 2008)。另外,我们参加了2008年World Congress on Comput. Intelligence 组织了因果挑战,并获得了Best Overall Contribution Award。我们在因果推断和因果机制方向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曾应邀在ICIAM 2011做1小时大会报告、日本统计计算大会做1小时特别讲座、CSPS-IMS 2005的55分钟特别讲座, IMS-APRM 2012做了45分钟特邀报告等。 本项目探索因果推断,主要研究内容为: 1.替代指标(Surrogate)准则和替代指标悖论 因果推断中的替代指标的准则是因果推断和医学研究的重要问题。Chen, Geng & Jia (2007)提出了“替代指标悖论”,指出Prentice的条件独立性准则、Rubin等的主分层准则和Lauritzen的强替代指标准则都不能避免替代指标悖论。替代指标悖论也称为“中间变量悖论”和“工具变量悖论”,描述了统计推断中更广泛的问题。该悖论向因果推断提出了一个挑战性问题。我们(JRSSB 2007,2010)针对该悖论提出了一致替代指标和严格一致替代指标的概念,给出了避免替代指标悖论发生的条件。 2.因果网络的结构学习和参数学习 Geng,Wang&Zhao(JMVA 2005)提出了判断网络中V-结构的分解方法。Xie,Geng & Zhao(AI 2006)提出根据观测数据建立多因素之间因果网络的分解方法,将一个大网络的学习分解为若干小网络的学习。Xie & Geng(JMLR2008)提出了因果网络结构学习的递归算法,Ma,Xie &

《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要求[001]

《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要求 《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推荐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由推荐单位(专家)提供。推荐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必须由推荐单位(专家)客观、如实、准确作出;重要科学发现、论文专著目录、代表性论文专著被他人引用的情况,以及主要成果完成人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证明材料可以由被推荐的成果完成人提供,但推荐单位(专家)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推荐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推荐书中所有内容应根据本填写要求,按照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填写。形审不合格的推荐书,不予提交评审。 《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包括电子版推荐书和书面推荐书两种形式。 电子版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八部分)和附件(第九部分),须按要求填写和上传。主件第二、三、五部分的页边距左右各3.2㎝,上下各2.8㎝(以推荐系统提供下载的模版为准),正文文字使用宋体,不小于小四号,行距不小于18磅,标题和图表文字格式自行设置(建议以黑体、仿宋、楷体为主)。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八部分)和附件(第九部分)。主件从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官网推荐系统中填写,内容应与电子版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单双面不限),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装订,需胶装成册。 《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具体要求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不超过30字。应围绕代表性论文专著的核心内容,准确反映科学发现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特征。 2.主要完成人:在推荐书中根据《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填写。 3.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在推荐书中选择相应推荐单位填写。若选择专家推荐,则根据《专家推荐意见表》填写。 4.学科分类名称:在推荐书中选择相应学科,按重要程度依次填写,最多可以填写3个学科名称。所填学科名称次序应与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科学发现点所属学科名称和顺序保持一致。 5.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在推荐书中选择相应领域填写。 6.任务来源:在推荐书中填写结题项目所属国家、部委、省(直辖市)范围或级别。 7.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不超过300字。应按重要程度依次填写,先国家计划,后其他计划,不超过10项。 8.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填写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未呈交的可不填。 9.项目起止时间:起始时间填写立项、任务下达、合同签署等标志项目开始研究的日期;完成时间填写8篇代表性论文专著中最近1篇发表的时间。 二、推荐单位意见(专家推荐不填此栏) 推荐单位应认真审阅推荐书材料。对科学发现点的原创性、科学价值、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度以及推动学科发展的作用进行概述,并对照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授奖条件,写明推荐理由和建议等级。不超过600字。由推荐单位主要领导签名,并在推荐单位盖章处盖章。 二、专家推荐意见(单位推荐不填此栏) 推荐专家应认真审阅推荐书材料。对科学发现点的原创性、科学价值、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度以及推动学科发展的作用进行概述,并对照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授奖条件,写明推荐理由和建议等级。不超过600字。并在专家签名处签名。 三、项目简介 不超过1200字。应包含项目主要研究内容、科学发现点、科学价值、同行引用及评价等。 四、重要科学发现 1. 重要科学发现 不超过5页。该部分是推荐书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项目、处理异议的重要依据。“重要科学发现”是项目科学研究内容在创造性方面的归纳提炼,应围绕代表性论文专著的核心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地进行阐述。 科学发现点按重要程度排序。每项科学发现在阐述前应首先说明所属的学科分类名称和支持其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