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2.2 氧气 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2.2 氧气 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2.2 氧气 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导学案课题2 氧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3.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4.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准备

氧气(四瓶)、火柴梗、硫粉、木炭、铁丝,录像视频及PPT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复习上节课内容空气中有什么成分?

继续引导氧气有什么性质

(学生自由讨论)

2、推进新课

[展示]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1)请学生观察。

(2)闻一闻:氧气有气味吗?

(3)思考: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总结]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二)氧气的检验

[演示]实验2—2

[现象]____[结论]____

[提问]如何检验是否为氧气?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能与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演示]实验2—3 (观看视频)

[现象]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

[结论]

这个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思考:瓶底为什么放一层水?

提问:回忆烧烤情形,用什么东西烧烤?

2.能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观看视频)

[现象]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

[结论]

这个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3.能与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演示]实验2—4

[现象]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

[结论]

这个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思考]

1、集气瓶底为什么放水?

2、为什么细铁丝盘成螺旋状?

3、为什么在下端系一根火柴?

总结:硫、木炭、铁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程度比较

氧气的化学性质

[讨论]

提问:三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讨论)

引出化合反应定义:由()或()物质生成()物质的反应。随堂巩固

课本36页选择题3(5)

2.氧化反应

定义:()与()发生的反应

分类:

区别: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五、课堂小结

1、氧气物理性质

2、氧气化学性质

3、化合反应

4、氧化反应

六、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

(1)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2)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3)氢气+氧气―→水

(4)氢氧化亚铁+氧气+水―→氢氧化铁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 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七、板书设计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二、氧气的检验

把带火星的火柴梗伸入集气瓶中(操作),火柴梗复燃(现象),证明该气体是氧气(结论)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硫和氧气

2.木炭和氧气

3.铁丝和氧气

四、化学反应

1.化合反应

2.氧化反应

八、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36页

初中化学 人教版 教案 导学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2课时) 本课题课标要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一、情境设置,诱发参与 (一)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发展史。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化学发展史。 (二)相关知识回顾 1、铺垫练习 (1)家中有①炊具,②餐具,③食盐,④大米。其中_________属于物态,_________属于物体。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请你按下列要求各举两例: ①固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液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冶炼青铜;__________炼铁;__________湿法炼铜。 2、引新练习 (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不是天然存在的是() A、冰 B、食盐 C、玻璃 D、氧气 (2)下列是各学科研究的对象,其中数学研究的是__________;物理研究的是__________;化学研究的是__________;生物研究的是__________。 A、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B、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 C、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D、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尝试题:完成下列各题说说自己的发现(共15分) 1、教室中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直接制成的是() A、玻璃 B、铝合金门窗 C、木质桌椅 D、陶瓷地板 2、提出一分子论的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道尔顿阿伏加德罗 3、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整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A.3000多种 B.1000多种 C.30多种 D.100多种 3.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教学后记: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⒈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⒉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用途和制取氧气的方法 ⒊知道氧化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⒋了解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⒌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新课预习】教材第二单元 【课堂导学】 知识点1 空气 ⒈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第一个用天平对空气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化学家是:)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 d.结论: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可能原因: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为什么? ③能否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为什么? ⒊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⒋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 ,影响 ,破坏 .全球 ,臭氧层和等 保护:加强大气,改善,使用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后才能排放,积极、、等 ⒌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⒍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如登山、潜水、宇航、医疗急救、)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金属切割) ②氮气: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化工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冷却剂、麻醉剂 ⒎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导学案(全册)

导学案设计本 学校 ——————————————————班级 ——————————————————学科 ——————————————————教师 ——————————————————

导学须知 教师在导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宽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思维矛盾的挑动者,茫然无助时引路人、示范扶持者,攀登历练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 一、导学“八认真” 1. 认真搜集资料 2. 认真备导学案 3. 认真上高效课 4. 认真辅优补差 5. 认真实习实作 6. 认真批改作业 7. 认真考核评价 8. 认真反思总结 二、导学“六要素” 1. 教材要让学生读 2. 问题要让学生提 3. 过程要让学生说 4. 规律要让学生找 5. 实验要让学生做 6. 结论要让学生下 三、导学“五原则”: 1. 胸中有纲 2.心中有书 3.脑中有题 4.目中有人 5.手中有法 四、学习“三方式” 备导学案时重点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导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指学习者不是一个人单独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它表现为: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探究学习:即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导学过程。 也就是说指学习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答案,把导学过程变成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追寻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学好“十时刻” :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印在第一页的背面) 导学案设计本检查记录 (至少每半学期检查一次):

(完整word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说明:本学案设计可供中考学生自主复习使用,可以算是课本导读,所以不用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导学案

课题2 氧气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 3.掌握化合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该特点对反应的类型进行准确地判断。 4.知道氧化反应有剧烈和缓慢之分,并能举出相应的反应实例。 【课前预习】 1.凭借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你能说出你对氧气都有哪些认识吗?(只要是与氧气相关的内容都可以) 2.在大家罗列了有关氧气的很多内容后,我们能否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呢?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1、氧气的物理性质:(出示一瓶氧气。) 【讨论交流】①请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 ④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 小贴士:此方法通常用于氧气区别于其它气体的鉴别。

【交流讨论】 1.物质的燃烧与氧气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怎样解释物质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不同? 2.①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起什么作用? ②集气瓶底为什么要先放少量水? ③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里燃烧,这说明了什么? 3.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能发现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知识点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1、化合反应:或物质生成新物质的反应。(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讨论交流】 1.请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此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为什么? 3.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必须是两种物质吗? 2、氧化反应:物质和_______发生的反应。(不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特征反应。)【注意事项】 1.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指氧元素,包括氧气,也包括化合物中的氧元素,不能将概念中的氧改为氧气,会缩小氧化反应的范围。 2.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3.氧气在氧化反应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讨论交流】 1.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下列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1)碳 + 氧气二氧化碳(2)铁+ 氧气四氧化三铁 (3)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4)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3.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吗? 4.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一定是氧化反应呢? 【小结】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在这种情况下的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在 项目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 特点 举例 相互联系 【讨论交流】人呼出的氧气比吸入的氧气少,说明氧气参加了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属于氧化反应,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有氧气参加,也属于氧化反应,它们与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小结】1.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虽也有_______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2.燃烧与缓慢氧化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氧化反应:⑴_______ ,

人教版初中化学导学案(全册打包12单元)3新教案(最新整理)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一、学习目标: 、能说出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 、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六大营养素 【阅读】课本页的相关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1A、营养素包括、、、、等六大类。 知识点、蛋白质 【阅读】课本页与蛋白质有关的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2A、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构造机体、修复组织。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等。 3A、血红蛋白在人体中的输送者,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很强,若空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时容易发生中毒。 、蛋白质遇到、、等会发生变质. 、某洗衣粉不仅能去除汗渍,而且有较强的除血渍、奶渍等蛋白质污渍,这是因为在洗衣粉中加了() 碳酸钠烧碱蛋白酶淀粉酶 知识点、糖类 【阅读】课本页与糖类有关的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6A、糖类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所需的营养素之一。糖是提供人体的主要物质。能提供糖类的食物有、、等。 7A、蔗糖的化学式为,葡萄糖的化学式为。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产生和,同时放出。知识点四、油脂 【阅读】课本页与油脂有关的内容,我发现: 8A、油脂包含和,它放出的热量比同质量的糖类要(填高或低),是重要的能源备用物质。 9A、含油脂的食物有、、。 知识点五、维生素 【阅读】课本页与维生素有关的内容,我知道: 10、维生素的作用是,和。 11、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 12、缺乏维生素将使人体患病。缺乏维生素会引起,缺乏维生素会引起。 【反思与小结】:学完本节课我知道了 三、自我测评 13A.鸡蛋、鱼和牛奶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糖类.油脂.蛋白质.无机盐 .下列物质中,不能向人体提供能源的是() .糖类.油脂.蛋白质.无机盐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 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2.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 【情境导入】前面我们了解到很多物质的燃烧,你能总结出什么叫燃烧吗?燃烧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的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 【 【结论】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并归纳。 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交流讨论】教材P125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观察

【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②; 【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 2.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 【实验探究】(P124实验7-2)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结;;③。 【讨论交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 127 【思考】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哪句涉及到化学变化?怎么发生的? 【自学】阅读教材P128~129.思考下列问题: 1.爆炸引起的原因: 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观察】书P128实验7-3并进行分析,填写下列表格: 2.结合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事实及上述实验,总结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 【归纳小结】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发生的的的氧化反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导学案

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 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3.进一步练习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氯化钠、蒸馏水 相关知识链接: 1.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 = ------------------------ ×100% 溶质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剂质量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溶液用水稀释时 (1)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填 >、<、= )。 (2)所用水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 。 3.托盘天平的使用 (1)调平方法: 先用_____把游码拨到标尺______处,再调节左右的_________,使天平平衡。 (2)使用方法: 称量一定质量药品时,先_____天平,然后用镊子向_____加入一定质量砝码,必要时移动游码;用药匙向_____逐渐加入药品,直到天平平衡。称量完毕,______放回砝码盒,_____拨回零处。 (3)称量干燥的药品时: 两盘各放一张的纸,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4.量筒的使用: (1)量液时,量筒必须______,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的_______保持水

平,再读取液体的体积。 (2)俯视或仰视读数时,读数与实际数值的关系怎样? 实验活动一:配制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 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交流讨论: 怎样用固体物质和水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交流共享: 实验步骤: (1)计算:需要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 g,需要水的体积为 ml。(2)称量:用称量所需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3)量取:用量取所需水,并倒入烧杯中。 (4)溶解:用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火眼金睛: 下面是一位同学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的流程图,请找出其中的 5处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复习学案 维的中学朱万琼 (七)金属和金属矿物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 1、金属和金属材料 1)合金: 2)合金与组成他们的纯金属具有的优点:、、、 3)常见的合金:铁的合金:(含碳量)和(含碳量)钛的合金用途: 2、金属的物理性质:大多数金属都具有、密度和硬度较大、熔点和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除外)其余都是固体。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说明:(1)越靠前金属活动性就越强,越靠前的金属可以从靠后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生成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4、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 氧气→金属氧化物 ①常温下: 镁和氧气反应:(现象:) 铝和氧气反应:(现象:) ②高温下: 铁和氧气反应:(现象:) 铜和氧气反应:(现象:) ③金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 2)金属+ 酸→盐+ 氢气(主要掌握镁、铝、锌、铁与酸的反应速率及化学方程式) 现象:有无色气体生成 反应能发生的条件: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必须是排在氢前边的金属 反应能发生的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A必须是排在金属B的前边

5、金属资源 1)铁:①炼铁的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原料:设备: ②铁制品的生锈的条件: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③防止铁生锈:原理:隔绝空气和水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如:、、、、 2)保护金属资源的径:、、 、 3)铜生锈是铜和、、发生的反应生成(化学式为)。(八)溶液 (溶液) 1、溶液的定义: 溶液的特征:()、()、。 2、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溶液由和组成 碘酒中溶质是,溶剂是。盐酸中溶质是,石灰水中溶质为,食盐水中溶质为,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医用酒精中溶质为。 3、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伴随着热量的变化:①溶于水使水温升高:、、 ②溶于水使水温降低:③溶于水无变化: 4、饱和溶液: 5、不饱和溶液: (如何判断一瓶溶液是否达到饱和?) 6、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特殊: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注意: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7、结晶:蒸发结晶主要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物质,如氯化钠。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主要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如硝酸钾。 8、固体溶解度: 1)定义:在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2)四要素:条件:标准:状态:质量(单位):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温度 4)溶解度曲线的特征是: ①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如硝酸钾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如食盐;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5)下面举一例来说明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导学案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的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一些废弃金属对环境会造成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4.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5.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5.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铁的冶炼,以及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 难点: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以及对铁的锈蚀防护的“活动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 二、知识准备 1、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 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 2、铁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矿物中,我们怎样可得到铁单质?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14-15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居前五位的元素含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 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常见的铁、铜、铝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其主要成分是什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导学案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习目标】 1学习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 2、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自主学习】 1、药品: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发生装置的类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收集装置的方法(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4、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的仪器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5、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2、CaC(3+2HCI==CaCl2+HO+COf 3、固固加热型,固液在常温下的反应;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4、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 5、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将燃着的小木条放 在集气瓶口,若燃着的小木条熄灭了,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合作探究】 1、制取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案】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3、确定气体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4、以下仪器可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你可以另选成自制仪器,还可以利用代用品。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7单元精品导学案及复习学案(139页推荐)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问题1】:化学是什么呢?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社会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呢? 【问题2】: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物质世界里,每天都在与哪些物质打交道? 【问题3】:你想到过这些熟悉的物质中都含有什么吗? 【问题4】:蔗糖、木材、酒精等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是相同的,可物质性质差异很大,你知道其中【问题5】:你能用哪些方法鉴别铜片和铝片,酒精和水。 【问题6】:铁会生锈,铁锈与铁是同一种物质吗?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怎样防止铁生锈?【问题7】: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精讲点拨: 【例题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围的是() 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 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解析】A项属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B、D项与物理学科有关,而C项利用石油可以加工制成各种新产品,此过程是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答案】C 【例题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与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它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绿色销毁”是根据绿色化学思想所采用的无污染销毁。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绿色销毁”。 【解析】绿色化学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我们可以用秸秆处理、垃圾处理等阐明这些观点。 【答案】秸秆可放入沼气池中,这样不污染环境,同时能得到燃料,不应该焚烧。垃圾应该分类处理,有的可以回收再利用。盗版光盘可以用压路机轧碎后回收利用,盗版书籍可以送造纸厂打成纸浆再利用,假冒伪劣商品可分门别类,回收利用,不应该用焚烧的方法销毁。 【例题3】课本P4页中,鸟与鱼生活在一起,是因为鸟笼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高分子薄膜,请你推测制作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或性能是() A.绝热 B.透气 C.导电 D.隔水 【解析】我们知道,鸟生活在天空中,鱼生活在水中。鸟与鱼一起生存,要求制作鸟笼的材料应有良好的透气、隔水性能。【答案】B、D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重点) 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难点) 【课前预习】 1.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 2.敞口容器中的水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加热会减少更快。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情境导入】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物质的微粒性 【阅读】教材第49页至50页,图3-6、7 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 、 和 等构成的。 知识点2:分子的性质 【阅读】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 千克,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以20滴水为一 毫升计算,这个数字多大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如果拿一个水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象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 所以,分子的 和 都很小。 【实验探究】 1、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一现象: 实验二 烧杯A 烧杯B 现象 解释 所以,分子总是在 。 【思考】水能蒸发,受热后蒸发加快,这是为什么呢? 2、[演示1] 将50mL 水与50mL 酒精混合的实验。 现象: 所以,分子间是有 的。 氨水与酚酞溶液反应 浓氨水 酚酞溶液 氨分子的扩散实验 浓 氨水 酚酞 溶液 水 空气

[演示2]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 慢慢推入。再吸入等体积的水,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现象: 结论: 3、1个水分子由1个和2个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构成。 所以,分子是由构成的。 【交流讨论】 1.试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一般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的微观理解。 3.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实验完毕忘记盖上酒精灯的灯帽,结果下一次使用时很难点燃。试用分子的观点对此进行解释。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知识归纳】 1、物质是由、、等微粒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特征): 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⑵分子总是在不断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⑶分子之间有: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间隔,温度升高,间隔。 ⑷分子是由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53第1、3题 1.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水全部变成红色。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C.1体积黄豆和1体积小米掺在一起后,总量少于2体积 D.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宏观上看静止状态的物质从微观上看则是永恒运动的。 C.分子虽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D.夏天雨后天晴,路面上的水渍很快变干,这时水就不存在了。 3.试用分子的知识解释:(1)湿衣服在日光下干的快。(2)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 【中考直通车】 4.六月的校园,百花盛开,香远益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目录 绪言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1) 课题1 空气(2) 课题2 氧气(1) 课题2 氧气(2) 课题3 制取氧气(1) 课题3 制取氧气(2)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3元素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课题2 水的净化 课题3 水的组成

绪言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 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 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 5.填空 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 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铁:Fe 水:H2O 过氧化氢:H2O2 合作探究: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目录绪言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1) 课题1 空气(2) 课题2 氧气(1) 课题2 氧气(2) 课题3 制取氧气(1) 课题3 制取氧气(2)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离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1)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 60 (2)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 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附:带”*”号的有课件

绪言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 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 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 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 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 碳:C 氧气:O 2二氧化碳:CO 2 铁:Fe 水:H 2 O 过氧化氢:H 2 O 2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知识准备 对你熟悉的金属铁、铜、铝,你知道它们的哪些化学性质?你能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写出镁、铝、铁、铜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化学的角度解释“真金不怕火炼” [交流学习] 1.小组内检查化学方程式正误。 2.比较上述各反应的条件及反应的现象,按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将其排列。 [精讲点拨] 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铝在常温下就可以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使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其化学性质较活泼而非不活泼。 2.思考与讨论 (1)上述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金属颗粒大小要基本相同?酸的量及酸的质量分数要相等?

(2)上述四种金属中能跟酸反应的有几种?反应剧烈程度如何?不跟酸反应的有几种?由此排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精讲点拨] 我们还可以根据金属与酸是否能发生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但在比较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条件,要保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3、(1)比较能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共同特点,总结什么叫置换反应。 (2)试写出一个前面曾经学习过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 (1)上述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2)通过上述反应你认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何排列? (3)通过以上学习探究,你获得了哪些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四、达标测试 1、公元二世纪我国炼丹专家魏殃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在的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 A.很稳定B.很活泼C.易氧化D.易还原 2、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教师版.doc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复习人教九上 一、学习目标 二、知识复现1、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会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 和。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质量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种类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理解质量守恒的含义: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的过程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即: 宏观: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六个不变 化学反应过程微观: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 两个一定变宏观:物质的种类 微观:分子的种类 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不能遗漏参加了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及相应的各生成物(如气体),也不能将没有参加该反应的其他部分当作反应物或生成物。 3、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 1)煤燃烧后,煤灰的质量为什么小于煤的质量? 答: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无法称量。所以 导致煤灰的质量小于煤的质量。 ( 2)镁条燃烧后,为什么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 ( 3)将 15.5g KClO 3和 MnO 2的混合物加热,待完全反应后得到10.7g 的固体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4.8g 。

( 4)在反应 A +B=C+D 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 A :B=5 :2。若完全反应后生成 C 和 D 共 2.1g ,则消耗反应物 A 为 1.5 g, B 为 0.6 g。 ( 5)根据化学方程式X +3O2= 2CO2+3H2O,推断 X 的化学式为C2H60 。 ( 6)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 4.8g 氧气,同时生成 4.4g CO2和 2.7g H2O 则化合物 中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反应方程式。 2、表示意义 ○1 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 ○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 质量比 ○3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 表示反应物的一种化学性质,表示制取任一生成物的可能方法。 4 3、书写原则:一是以事实为基础;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书写步骤:可用“口诀”概括为:左反(反应物)右生(生成物)一横线,配平 以后加横线,等号上下注条件,箭头标气或沉淀。 5、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读法 ( 以 2KClO 3 MnO2 2KCl +3O 2↑为例 ) 表示质的读法: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 表示量的读法:122.5 份质量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成149 份质量的氯 化钾和 48 份质量的氧气; 微观读法: 2 个氯酸钾离子晶体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成 2 个氯化钾离子晶体和 3 个 氧气分子; 6、化学方程式中符号的含义:“+”和,“=”生成,“↑” 气体,“△” 加热,85 扫一扫,有惊“↓” 沉淀。 喜哦! 【例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 2X +Y 2Z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Z 一定是化合物 B.反应中 X 、Y 、 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1∶2 C.若 X 和 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 和 N,则 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