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密实型基层的配合比设计与应用

骨架密实型基层的配合比设计与应用
骨架密实型基层的配合比设计与应用

骨架密实型基层的配合比设计与应用

摘要:骨架密实型基层在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的应用是广东省高速公路路面基层设计与施工的第一个项目。本文介绍了骨架密实型基层采用振动成型工法的配合比设计与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等。为骨架密实型基层的推广应用,积累了一定经验。

关键词:高速公路骨架密实型基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

1 概述

1.1 采用骨架密实型基层的必要性

随着重型交通的日益发展和渠化现象的日益严重,以无机结合料稳定类的半刚性基层代替粒料基层,已成为国内外发展的趋势。此类半刚性基层材料具有强度高且能满足承担重载的需要,但同时刚度(模量)也大,特别是胀缩系数偏大,往往容易产生收缩开裂,并由此引起沥青面层发生对应反射裂缝。

目前,广东省高速公路路面半刚性基层基本上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按国内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进行设计施工的半刚性基层采用矿料合成级配见表1,试验方法采用重型击实法。根据以往的工程实践证明,采用上述基层结构材料铺筑的半刚性基层,在其养生期结束不可避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横向裂缝,情况严重时横向裂缝的间距小于10m,从而导致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反射开裂。

表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集料级配表

通过以下方孔筛(mm)质量百分率(%)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0.6 0.075

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而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D50—2006)附录A 试验方法采用振动成型法进行的基层配合比设计方法——简称振动成型法,是近几年施工实践过程中经过科技人员攻关,在不断总结改进过程中形成的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振动成型法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因具有较低的水泥剂量、较高的强度和有效减少裂缝而逐渐被采用。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

路面水稳下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总结 在业主及监理的大力支持下,我项目部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后,于2019年12月27日顺利地进行了路面水稳基层试验段的铺筑工作。经过对试验段全过程的跟踪检测,取得了可以指导正常施工的技术参数,为今后路面水稳下基层大规模施工提供了标准和技术依据,现将试验段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段铺筑情况 我部于2019年12月27日在K18+900~K19+100段左幅进行了路面水稳基层试验段的试铺。铺筑长度200m ,平均宽度11.25 m。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全部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招标文件》的规定。现将试验段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准备情况,配合比检验情况,摊铺工艺及各项检测指标汇总。 二、试验段人员配置及分工情况

三、机械设备配置情况 路面水稳基层开工前,对主要设备的机况进行了检查和调试,使机械设备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路面水稳基层试验段我部主要配备以下施工机械: 主要施工机械一览表 四、水稳基层试验段试验、测量设备配置情况 试验和测量设备经过国家计量部门的检验标定,建立了相应的使用和保管台帐、操作规程,详见主要试验、测量设备一览表。 主要试验测量设备一览表

五、配合比及原材料检测情况 1.确定路面水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的相关试验,最终确定最大干密度 2.358g/㎝ 3 ,最佳含水量6.2%。集料配合比例为16~26.5mm碎石:36%,9.5~19mm碎石:22%,4.75~9.5mm碎石:17%,0~4.75mm石屑:25%,水泥用量4.5% 。 2.集料:采用大丰石场生产的16.0~26.5㎜、9.5~19.0㎜、4.75~9.5㎜、0~4.75㎜的石料。其各项技术指标检测结果如下: 3.海南华盛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天涯P.C32.5(缓凝)水泥,其主要技术指标及检测结果如下: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浅谈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摘要] 根据嵌挤级配理论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进行试验验证,得到最优骨架密实结构级配,并分析粗细等料含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对混合料组成级配比例进行配合比验证得出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关系。 [关键词] 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骨 架密实结构级配优化振实密度空隙率 前言 半刚性基层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它整体性强,水稳性和抗冻性好,抗行车疲劳性能好,在中高级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得到大量应用,但半刚性基层也存在较大的缺陷,因为5mm以上骨料含量小于70%,路面基层随着水分地蒸发及温度地变化,极易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基层形成收缩裂缝,在荷载及温度反复作用下,基层收缩裂缝会反射到沥青面层,影响沥青面层使用寿命。据有关文献记载,骨架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因为5mm以上颗粒含量大于70%,骨料线性膨胀系数小于细集料,在温度收缩及干燥收缩方面比级配碎石具有良好地抗裂性能。宁夏地区从2009年至今高速公路普遍采用骨架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本文主要讨论施工阶段如何配置和选择水泥稳定碎石骨架密实结构配合比。 由于骨架密实型混合料结构中粗集料的含量增加,粗集料颗粒之间能形成有效的嵌挤作用以提高混合料的强度。压实后的细集料填充后又能使混合料的孔隙率降低,密实度的提高也可改善半刚性

材料的抗裂性能。但是,随着粗集料增加骨架密结构的半刚性基层在施工过程中离析的现象也随之增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配合比进行验证,对拌和、运输、摊铺及碾压工艺要求也相应有所提高。 本文通过对石银高速公路lm2合同段对半刚性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出新的结构类型,旨在提高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路用性能,降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开裂现象。 1.原材料试验,对基本材料要求 ①粗集料为银川套门沟石料场生产的石灰岩碎石,规格为 31.5~19mm碎石,19~9.5mm碎石,9.5~4.75mm碎石 ②细集料为银川套门沟石料场生产的4.75~0mm石灰岩石屑。 ③结合料为石嘴山赛马水泥厂生产的p.c32.5水泥和瀛海水泥厂生产的p.c32.5。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为石灰岩,水泥等级为p.c32.5,集料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 2.确定混合料骨架密实结构级配和掺配比例 ①初步确定配合比设计思路,在选择集料结构时,首先参考集料单粒级筛分后的合成级配情况。 然后再逐步填充,计算集料振实密度和空隙率,直到找出振实密度最大的粗集料级配比例。再根据振实后粗集料形成空隙体积与混合料中细集料部分(包括结合料,细集料和水)的体积关系。利用体积法计算确定细集料和结合料的压实体积和重量,从而确定细

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研究探讨

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研究探讨 总第243期 2010年第6期 交通科技 TransportationScience&Fechnology SerialNo.243 No.6Dec.2010 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研究探讨 王志强 (河北省武强县交通局武强053300) 摘要针对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要求,提出了对骨架密实型结构的理解和认识,结合试验测试 数据对骨架密实型结构级配设计理论进行了阐述.说明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以4.75mm为关 键性筛孔时,4.75mm以下体积之和介于4O~45之间;当以2.36mm为关键性筛孔时,2.36 mm以下体积之和介于38~43.并且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骨架密实型结构级配设计计算进 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骨架密实型松散振实空隙体积率关键性筛孔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组成有了很大的 变化,在多轴次,重轴载,高轮压重载交通趋势日 益严重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使 沥青面层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防渗水性能, 对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有了新的要求,既要求 沥青混合料密实,又要求其必须形成骨架结构,其 最理想的沥青混合料结构就是密实骨架型结构.

因此,研究探讨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大量的试验测试数据对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进行如下研究探讨. 1密实骨架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理论 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粗集料用量相 对较多,既能使关键性筛孑L尺寸以上粗集料颗粒间相互嵌挤紧密,又有一定数量的细集料+矿粉 +沥青能够填实粗集料骨架空隙体积的结构类型.即意味着该结构类型的沥青混合料中,细集 料+矿粉+沥青+预留空隙体积的总和介于关键 性筛孔以上粗集料的堆积松散状态下空隙体积和振实紧密状态下的孔隙体积之间.因此笔者认为,凡是细集料+矿粉+沥青+预留的设计空隙 率体积之和介于关键性筛孑L尺寸4.75mii1或2.36mm以上粗集料在松散堆积状态下的最大 空隙率和经振实状态下的最小空隙体积率之间的沥青混合料,即可称为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_】. 根据多次测试结果显示:关键性筛孔尺寸 4.75mm以上粗集料在松散堆积状态下空隙体积率多为45左右;在振实状态下的空隙体积率多 为4O.对于关键性筛孔尺寸2.36mm以上的 粗集料,在松散堆积状态下的空隙体积率多为 43左右;在振实状态下的空隙体积率多为38 左右. 因此可归结为,对于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以4.75mm为粗细集料分界时,4.75mm以下 (细集料+矿粉+沥青+设计空隙率)体积之和介 于4O~45之间;当以2.36mm为粗细集料分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全文】: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后更为《灌溉 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由水利部科学技术司、农村水利司 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编制组自1991年4月开始工作,1994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7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没法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包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包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在使用过程中,各单位应积极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安德路六铺炕,邮编:100011)。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编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本

西南大学内部道路工程雨水排水工程竣工图说明 一、竣工依据及遵循的规范和设计原则: 1、建设方提供的该工程1:500现状地形图及综合管线物探资料 2、《西南大学内部道路施工图设计文件》(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3《西南大学内部道路工程管网综合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场踏勘的实际情况 5、家相关规范和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 《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6、工程的竣工原则是: 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的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现状管线为指导,在道路设计的基础上,对该项目的排水进行系统的工程设计,为规划区内人口和经济增长提供安全的水环境。 3)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4)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5)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 6)施工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 7)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二、工程概述: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农林区校园内,道路起点位于西南大学3号门入口,连通现状天生路,道路向西北方向延伸与在建体育场后车行道出口相接,主路全长133.29m,设计车速20km/h,路幅宽度为20m,车行道宽12m,双侧人行道宽4m。 由于路幅宽度限制,本次综合管网横断面设计中各种管线均按照单侧敷设考虑。雨水管单侧布置在西南侧人行道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广州北部地区(新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北段工程ND18标位于花都区东部,起止里程K39+586.5~K41+816.5全长2.23km。根据设计,本标段路面结构层分为: 1、主线 20cm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38cm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匝道 26cm水泥砼面层+15cm贫砼基层+25cm未筛分碎石底基层 二、主要工程量: 三、主要项目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三.1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2施工准备工作 1、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1)水泥:采用32.5普硅水泥,初凝时间在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6小时以上,

本工程采用炭木牌(专用)缓凝水泥,根据试验,初凝时间在3.5小时以上,终凝时间在7小时以上。 (2)碎石:压碎值底基层不大于30%,基层不大于26%,针片状总含量不超过20%,且不得含存粘土块,腐植物质。 集料要满足级配要求,根据本地区材料供应情况,选择3种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筛后,通过计算找出合适的比例,再按此比例组成符合要求的混合集料。 (3)配合比设计:按设计图纸规定的水泥用量与符合级配要求的集料拌匀后,进行重型击实,确定最佳含水量的最大干密度,并制作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如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时即指两项试验结果可提出配合比设计报告,如不符合时重做试验。 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确定延迟时间对其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试验,确定合适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并据此控制施工。 2、试验段。在进行基层、底基层施工前,先做试验段 (1)试验段长度不少于100m,规范要求不少于600㎡; (2)基层、底基层应分别进行试验; (3)通过试验检验材料配合比、施工机具设备、工艺方法的正确性; (4)通过试验确定松铺系数(通常为1.30~1.35),碾压次数、碾压速度、摊铺进度、每段作业长度等。 (5)试验时要认真做好记录,试验后要对质量指标、外观检查进行抽检,并依此写出试验报告。 (6)本标段的试验段设在K41+690~K41+590左侧面积约1500㎡。 3、施工放样 复测路控制中线、边线及标高控制点,放出水稳层施工控制边线,并在边线位置打边桩,边桩上打点(路称“红印”)作为每层水泥稳定碎石顶面控制标高。 底基层开工前,应对下表面路基进行平整度、密实度及弯沉值进行复测,上有在路订的平整度、密实度、弯沉值、高程、宽度、横坡符合文件要求,并没有松散材料和软弱点后,才能进行底基层的施工。 三.3水稳层摊铺及碾压

排水工程说明(施工图设计)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1 设计依据 1.1 设计委托书 1.2市定津路工程/市仁和路工程/市新乐路工程—排水工程图纸 1.3 市同乐村华南城拆迁安置小区地块中部分地块回建区的排水总平图纸 1.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国建设部,2013年) 1.5 设计标准及标准设计规、 1)《室外排水设计规》(50014-2006)(2011年版) 2)《城镇给排水技术规》(GB50788-2012) 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GB50289-98) 1.6 采用的国家的标准图集 1)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1.7相关施工及验收规 1)《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GB50141-2008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 3)《市市政排水工程施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南建(2010)10号2010年4月14日2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及设计容 工程概况:拟建项目为市同乐村华南城拆迁安置小区排水工程,位于市江南沙井片区,回建房区域南侧临定津路,西侧临新乐路,东侧临仁和路,北侧为定津北侧规划路(暂定名)。回建房区域长约300m,宽约240m,按照业主提供的资料,以及现场踏勘为依据,安置小区的小区道路宽为8m。2.2设计容及规模 1)设计容:本工程包括安置小区排水工程,即雨水、污水工程设计。分两期完成,结合实际情况,目前仅实施一期。本工程一期分三部分实施:一期雨水(26、28、25队);一期雨水(15、33、29队);一期污水。本册主要为:一期污水。 2)项目分期实施: 本项目分两期完成,结合实际情况,目前仅实施一期。一期雨水及污水施工围总图见图SS-00。 本工程第一期分三部分实施:一期雨水(26、28、25队);一期雨水(15、33、29队);一期污水;其余部分为第二期。 3)一期污水设计规模:污水管全长:543米(包含雨水连接管长度),管径 d400,坡度i=0.002~i=0.005,检查井18座,防坠网18座。 3 排水现状及规划 3.1 排水现状 本工程安置小区位于江南区,即安置小区南侧临定津路,西侧临新乐路,东侧临仁和路,北侧为定津北侧规划路(暂定名)。目前几条路排水工程现状情况如下,定津路及仁和路为现状道路,排水管道均已建成;新乐路施工图完成阶段;定津北侧规划路(暂定名)为方案阶段。 目前结合安置小区各个地块排水设计资料,以及考虑到本项目即将施工,所以必须将管道接入现状排水管道,才能确保本小区排水顺畅。经实地现场踏勘以及根据业主要求,本小区雨水管道分两个出水口接入定津路北侧预埋雨水检查井,即雨水排出口A和雨水排出口B;污水管道只能接入定津路与仁和路交叉口处预留污水井。 现场地形地貌踏勘图片如下: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目前26队,27队的产业用地已完成主题建设;15队,26队及33队回建小区已完成主体建设;(只有26队回建区域完成了化粪池建设,其余地块均未建设。)其余各队回建区域均未开工建设。15队及33队产业用地正在进行地下室基坑施工,规划道路五下面为地下室,不能设置污水管道,远期污水将排入地块西侧规划道路六的污水管道即可;雨水管道

路面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1)

路面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 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 《安徽省蚌淮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招标文件》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3.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4.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6. 《安徽省蚌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管理指导意见》 二、原材料的选用 1.石料:选用凤阳县裕丰石料厂生产的五种单级配集料; 2. 水泥:采用凤阳珍珠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珍珠”牌复合硅酸盐水泥(PC 32.5)。 三、相关技术要求 1.强度:无机结合料设计无侧限抗压强度(7d)为 2.0Mpa; 2.压实度:现场压实度要求≥97%,制作无侧限强度试件时试件质量计算按97 %控制; 3.材料要求: ①粗细集料 集料规格:5#(19~26.5)mm,4#(9.5~19)mm,3#(4.75~ 9.5)mm,2#(2.36~4.75)mm,1#(0.075~2.36)mm 级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 压碎值:<26 % ; 针片状含量:≤20 % ; 塑性指数:<9% ; 砂当量:≥60% ; 1#料中的0.075mm通过率:≤12.5 % 。 ②水泥

规格型号:P.C 32.5缓凝 3 天胶砂强度:≥11Mpa 28天胶砂强度:32.5~35.0Mpa; 初凝时间:≥3小时; 终凝时间:≥6小时; 细度:≤10 % ; 安定性:必须合格。 四、配合比设计过程 (一)确定级配走向 依据《蚌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管理指导意见》要求,我项目部在底基层材料生产之前,对石料生产厂家进行了技术交底。明确了筛板尺寸和质量要求,并在试生产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查。经过多次筛分及相关检测,在集料级配稳定和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对选用的原材料进行了取样试配,确定了以下三种级配的走向。 级配比例: 中值偏上:5#:4#:3#:2#:1#=17:37:15:5:26 中值:5#:4#:3#:2#:1#=25:28:17:6:24 中值偏下:5#:4#:3#:2#:1#=28:28:17:8:19

排水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道本工程位于成都市温江区,道路起点接花都大道东段,终点接成温邛高速南侧辅道,全长563.204米,道路红线宽20米。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线西侧 5.5m,管径为DN600~800,坡度i=0.003,雨水排入花都大道东段仁心沟;污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线东侧5.5m,管径为DN500,坡度i=0.003,污水排入花都大道东段已建污水管网。 2.管线设计桩号与道路中线桩号一致。 3.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1)测量资料:业主提供的实测1:500地形图及道路规划红线; 2)温江区污、雨水规划; 3)《2013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标段-城外西街等12条道路工程(成外东街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7)《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9)《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 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11)《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1.5.24)。 12)成都市城市管理局等六个单位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检查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的通知成城发【2012】241号。 4.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已按初步审查意见优化完善。 5.沿线地质简况: 勘察场地地势开阔,地形起伏较小,交通便利,勘探点孔口高程介于528.7~530.2m之间,相对高差1.5m左右。地貌属于岷江水系Ⅰ级阶地。 根据地面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及原位测试结果,场区第四系地层由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pl)组成。道路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埋藏于第四系砂土、卵石层中。勘察期为平水期,测得地下水位埋深4.0~4.5,相应标高为523.74~524.00m,场地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50~2.00。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拟建路段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0g,设计特征周期0.45s,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场地。 二、设计标准 1.雨水管道: 按满流设计,采用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设计重现期P=3年,综合迳流 系数ψ=0.65,地面集水时间t1=15分钟。 2.污水管道: 本片区采用面积比流量进行污水流量计算,面积比流量采用0.554/s.ha。 三、管材及基础 1.雨水进水管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 2.管顶覆土小于1.0m,或管道过河时,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360度 混凝土满包基础。 3.管顶覆土1.0m≤H≤7.0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GB/T11836-2009)或企口管, 180度砂石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1-11。管顶覆土1.0m≤H≤4.5m时采用II级管,管顶覆土4.5m<H≤7.0m时采用III级管。 4.管顶覆土7.0m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

【题名】: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副题名】:Code for design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标准号】:GB 50288-99 【代替标准】: 【颁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 【发布日期】:1999-03-02发布 【实施日期】:1999-08-01 实施 【标准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批准文号】:建标[1999]70号 【批准文件】: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9]70号 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印发一九九○年度部分计划(草案)的通知》(计综合[1990]160号)附件二的要求,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288-99,自1999年8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日 【全文】: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后更为《灌溉 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由水利部科学技术司、农村水利司 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编制组自1991年4月开始工作,1994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7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没法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包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包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在使用过程中,各单位应积极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安德路六铺炕,邮编:100011)。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编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陕西省水利厅 主要起草人:余开德窦以松司志明陈登毅高启仁茆智瞿兴业袁可法 丁夫庆朱凤书魏永曜黄林泉董冠群朱树人刘清奎林世皋 李占柱廖永诚王兰桂仲伯俊 1总则 1.0.1为统一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要求,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安全,节水节地,降 低能耗,保护水环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1.0.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根据流域水利规划和 区域水土资源平衡的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进行必要的勘察、观测和实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实用,方便管理。 1.0.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工程等级划分 2.0.1蓄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总蓄水容积的大小,按表2.0.1确定。

市政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重庆航悦两江龙兴项目市政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遵循的规范和设计原则: 1、建设方设计委托及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 2、建设方提供的1:500片区地形图(电子版)。 3、《重庆市主城区龙兴组团E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电子版)。 4、我院所作的本工程道路、已设计路网及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 5、我院设计人员现场踏勘收集的相关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 6、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7、本工程的设计原则是: 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的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现状管线为指导,在道路设计的基础上,对该项目的排水进行系统的工程设计,为规划区内人口和经济增长提供安全的水环境。 3)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4)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5)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 6)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 7)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二、工程慨述: 本次设计项目所在区域位于两江新区龙盛片区龙兴镇西部龙岗山,是由现状绕城高速、规划快速路六纵线、盛唐路、寨子路围合成的地块;规划定位为两江新区高端服务功能聚集区、生态宜居示范工程和多元文化社区,为加快龙盛片区乃至两江新区的开发进程,其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项目区由绕城高速、规划快速路六纵线、盛唐路、寨子路围合而成,其中绕城高速为现状道路,盛唐路正在建设中,快速六纵线和寨子路为规划道路,项目区内一号路即中航体育公园道路已设计,片区内设计道路共有6条,分别为二号路、三号路、四号路、五号路、六号路、七号路,本次设计仅为四号路、七号路(K0+000~K0+900)。

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 设计报告 施工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佛山市三水区金本至白坭III期公路工程路面施工合同段 混合料名称: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使用部位:沥青路面底基层 报告日期:2010年1月2日 报告总页数(含此页):共16页 中山市逸华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区 金本至白坭Ⅲ期公路工程路面施工合同段工地试验室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日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说明一、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一级公路; 2.设计强度:2.5Mpa; 3.设计水泥剂量:4%;压实度按97%控制; 4.使用部位:沥青路面底基层; 二、设计依据 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5.《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6.《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7.设计文件 三、原材料 1.水泥 ①产地及规格:桂平水泥有限公司P.C32.5水泥;

2.粗集料 ①产地:四会白云前石场 ③压碎值:22.6% 3.细集料 ①石屑产地:四会白云前石场 ③液塑限:液限22.2%,塑性指数3.2 4.水:生活饮用水。

五、击实试验 按3%、4%、5%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做标准击实试验,求取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 六、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按不同水泥剂量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制件,采用外掺法,同时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的质量增加0.8%,试件经过

分析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分析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30T15:04:35.7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马先勉[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国土整治有了很大进展,国家在土地整治方面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大,是农业产业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土地整治水平是需要深度研究的内容。贵州桓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81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国土整治有了很大进展,国家在土地整治方面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大,是农业产业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土地整治水平是需要深度研究的内容。灌溉与排水工程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防旱、排涝等功能,与农业生产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应当加强对土地整治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的研究,本文就围绕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引言灌溉与排水工程是土地整治项目最重要的工程之一。不考虑自然降水、地下水、河流湖泊水的因素,灌溉与排水工程承担了调配土地整治项目区及周边地区水资源的任务,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周边人类与动植物的生产生活状态。随着近年来土地整治的不断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土地整治的研究越发深入、全面,目前主要集中在土地整治的理论知识、工程技术方法与模式、政策法规、资金配置、耕地数量与质量、规划设计、效益评价、生态影响、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而灌溉与排水工程作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学者们的研究方向主要为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设计思路、技术应用、效益分析、影响研究、管理与政策探讨等方面。 1农业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1)水分胁迫对农作物水分生产效率、生理活动的影响;(2)在水分的调控条件下,根系中的水分变化以及农作物的灌溉控制指标;(3)节水灌溉农作物的光合生理、水分生理以及水分的调控阀值等各个方面的技术;(4)在建立了作物高效用水以及非润滑湿润的条件之后,才能够对作为的需水量进行计算,并且才能够掌握作物的相关系数值。但是,在使用理论研究基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无法给环境保护工作以及现代化的高效农业建设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2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要点 2.1规划设计因地制宜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前期踏勘时不仅要对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地形水文特点、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做到充分了解,还要将周围的生物情况进行剖析,这样才能抓住规划的重点,结合区域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比如考虑构建生态净化池、生物通道等生物保护措施的必要性,对项目区溪流截弯取直的必要性等。做到在实现生态目标的基础上兼顾经济因素,结合国内外土地整治项目已有的经验与研究,注重创新型生态技术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 2.2明确相关设计标准为了更好的提升土地整治效果,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相关设计人员要不断明确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并明确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要点,将农田中剩余的地下水全部排出。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6)中的相关规定能够得知,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人员要结合水源运行情况,确定输水量。 2.3控制排水机理以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研究对作物处于不同生育期的淹水时长、淹水深度以及水文对作物产量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能够发现在不同控制排水标准下的环境效应以及经济效果;处于不同生育期的作物,其雨后地下水的降落速度以及地下水的埋深,对于作物吸收光合作用以及营养都有一定的关系,对作物处于多个生育期中的连续受渍现象进行探讨,能够发现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原因;在不同的排水控制标准之下,能够掌握周围水体以及农田的污染物的规律。 2.4灌溉水源设计在设计灌溉水源过程中,重点工作是水源位置、水源质量的设计,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一是水原位置应当遵循就近、就高原则,缩短灌溉水的运输距离,运用水自流作用实现灌溉,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同时,也应当对灌溉土地范围内干渠、支渠以及水库进行规划与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二是水源质量需要控制水源污染,对于地下水少的地区,可以采取地表水作为灌溉水源,设计并建设相应的灌溉渠与技术设施;如果水资源污染情况较严重,禁止采用,需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合理设计。 2.5农业高效灌溉排水及其对农田湿地生态效应影响机理在农业高效灌溉的条件下,需要掌握农作物的尺度效应以及需水规律;在控制灌溉排水的条件下,能够明确稻田中温室气体N2O以及CH4的排放规律,并且能够了解到稻田生态因子中的变化情况,掌握稻田中产生CH4、N2O,以及对这些气体进行运输与排放的规律;掌握非点源污染控制以及农田溶质迁移转化规律;在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区域,应该进行水土环境效应的评估以及水土环境效应的调控。 2.6加强生态意识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个人或者组织一手包办的,只有公众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最终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可以使人们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同时学习掌握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与技术,养成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习惯。因此,对于生态型土地整治工程,特别是生态型灌溉与排水工程,其最终的成效决定于各参与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因此,应当对政府管理者、工程建设者和土地使用者(农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 3后期发展的方向(1)对于作物生产信息、作物水分以及灌溉调控过程中的互动效应的调控系统进行研究;(2)掌握作物水肥高效使用情况以及地下水位的生产函数,了解农田控制排水技术指标;(3)掌握矿物质营养、水肥联合调控中作物的补偿效应、同化物质的分配以及转移规律、最优化的调控水肥光的模式以及光能截获转化效率;(4)在节水灌溉的模式之下,掌握稻田温室的排放机理以及规律;(5)在实现农田高效灌溉,保障农田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农田区域的水土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定量描述生态风险以及生态贡献,掌握高效节水灌溉对于区域水循环产生的生态环境作用以及对于水循环产生的影响;(6)在系统协同运行的机理之上,实现灌溉、排水以及湿地之间的综合管理。结束语

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长浏高速公路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配合比设计 长沙至浏阳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路面基层施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确定原材料由水泥、集料、水组成,其中集料由19~31.5mm 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掺配组成。 一、设计依据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E60-2008 二、设计要求 要求配合比7d无侧限抗压强度≥2.5MPa,确定混合料各组分的具体掺配比例,为路面基层施工做准备:原材料 碎石: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产地为浏阳官渡碎石场 水泥:印山台牌P.C32.5水泥,产地为湖南印山实业集团印山台水泥有限公司 水:自来水 三、设计过程 1、基层级配要求: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分别对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进行水洗筛分试验,各项

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计算确定集料比例为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25:25:10:40。 2、确定配合比 根据设计要求,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选取最经济的一组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试定以下三组配合比: 3、水泥稳定碎石重型击实试验 本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法,击实筒的规格为φ152×120mm,击实层数3层,锤击次数为98次/层。对以上三种配合比例配料后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由平行试验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完整word版)灌溉排水工程习题集与答案

灌溉排水工程习题集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作物需水量 2.灌溉制度 3.灌溉水利用系数 4.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5.地下水临界埋深 二、是非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你认为叙述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你认为不正确的打×。 1.同一种作物,同样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叶面积指数越大,作物蒸腾量也越()2.在制定水稻的灌溉制度时,必须考虑地下水补给量和因作物根系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3.为防止渠道因超过允许最高水位而酿成决堤事故,一般在渡槽、倒虹吸等重要建筑物的下游要修建泄洪建筑物。() 4.地面灌溉采用畦灌时,畦长越短越节水。() 5.喷头的喷射仰角在45°时射程最大。() 6.当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率时,作物将会因土壤水分供给不足而产生缺水() 7.在一定的范围内,土温和水温增高,可以促进根系吸水。() 8.非充分灌溉时,作物的产量因实际腾发量减少而减少,其净效益随之下降。() 9.渠道采用续灌时的灌溉流量一般比轮灌时小,因而更省水。() 10.田间排水沟的间距取决于土壤性质和排水要求,与排水沟深度无关。()三、填空题(共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毛管水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共同作用而保持土壤孔隙内的水分。2.描述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是根据______和______推导而来。 3.渠道输水损失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4.以地表水为灌溉水源时,其取水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5.灌溉排水管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共5 小题,每小题8 分,共40 分) 1.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的释水特性有何区别? 2.灌溉水源对水质有哪些要求? 3.农作物对农田排水有哪些要求? 4.简述地面灌溉与喷灌、滴灌的主要特点和适用条件。 5.简述山区、丘陵区的自然特点及灌溉系统的特点。 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作物需水量:作物植株蒸腾量与棵间蒸发量之和 2.灌溉制度: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